黄河文化中的 开封“两奇” -...

1
开封城东北2.5公里铁牛村北首,有一尊镇 河铁犀。它独角朝天,双目炯炯,远眺黄河,犹 如一位防洪的勇士。该处明、清时期有一座铁 犀 镇 河 庙(明 代 称 回 龙 庙)。 明 清 以 来 几 经 复 建,多次被洪水淹毁,如今已不复存在,而故迹 仍存。 镇河铁犀为明代于谦所铸。于谦,字廷益, 其先家河南,七世祖知开封府居开封。四世祖 讳伯仪,幼遭金亡,奉母迁云中,后迁蓟州,仕元 官至朝列大夫、太常丞兼法物库使,累赠嘉议 大夫、礼部尚书,追封河南郡侯。曾祖讳九思, 历官广东道宣慰使,后为杭州路总管,致仕,遂 迁 家 于 杭 。 于 谦 永 乐 十 九 年(1421 年)考 中 进 士,初任监察御史,因随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 朱 高 煦 有 功 ,受 宣 宗 赏 识 。 宣 德 五 年(1430 年),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巡 抚山西、河南。 明初以来,由于统治阶级不肯治理疏浚黄 河,致使黄河在河南一带屡屡决口。自明洪武 七 年(1374 年)至 明 宣 德 三 年(1428 年)的 50 余 年 间,黄河仅在开封、阳武、原武、荥泽一带决溢多 达19次之多,其中决口就达13次。明永乐十四 年(1416 年)秋,“黄河决口开封,泛及十四州县, 淹没民居庄稼,经怀远由涡河入于淮”,造成黄 河第19次大改道。其后,黄河河道在开封一带, 时常决口泛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 害。明永乐二十年(1422 年),“夏秋久雨,祥符、 陈留等地县,黄河泛滥害田稼,开封仁和门外土 城旧堤离河五里余,河自边村经独乐岗南入淮 河”。至明朝宣德年间,黄河多次在祥符(今开 封)、陈留漫溢,毁坏庄稼田舍。为解除黄河水 患,于谦上任后次年(1431 年),调集民工疏浚祥 符至仪封(今属兰考)黄陵冈的黄河淤道,大大 减轻了黄河在开封一带河段的灾害。宣德十年 (1435 年),于谦采纳御史李懋的主张,疏浚黄河 北岸封丘境内金龙口,使黄河水下泄畅通与运 河 交 汇 。 正 统 二 年(1437 年),于 谦 鸠 集 民 工 复 筑阳武、原武、荥泽的溃决堤岸。为加强堤防, 于谦责令沿黄一带州县加固堤岸,在堤上多栽 种树木,以固堤基。在堤上每隔5里设置窝铺, 派专人驻守巡视,发现堤防坍塌、墟漏及时补 修,避免隐患发生。于谦还命令沿黄各交通要 道加高路基,路边广植榆槐,在路边每隔三五里 挖一水井,井边盖上草亭,既可通过水井观察黄 河渗透情况,又可使行人乘凉饮水。 明代开封为省城,安危至关重要。为确保开 封的安全,于谦为了探明水情,不顾安危亲自登 上小舟,迎风破浪,查看沿河堤防水情。于谦看 到黄河开封段水急,一旦决口不仅威胁开封,而 且危及下游数十个州县。于是,他下令在开封 城西、北、东三面筑起长20多公里的护城堤,此 堤至今犹存。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载:“护 城堤,离城三里,一名三里堤,北接金村,远城周 围抱东南直抵苏村,盖前代筑以防水者,后被水 冲 圯 。 国 朝 正 统 年 间(1436 年 ~1449 年),巡 抚 于 谦因河通汴城,乃东西北三面以御之。”护城堤 筑起之后,明景泰二年(1451 年),河南巡抚、都 御使王暹又补筑南面与西相接,周长30多公里, 成为开封城外一天然屏障。从明正统十四年 (1449 年)至 清 道 光 二 十 一 年(1841 年)间 ,黄 河 在开封附近决溢达46次之多。但由于护城大堤 的防护,城内仅进水3次,其他危害不大,防洪大 堤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明朝正统四年(1439 年),天下暴雨,冲坏护 城堤500余丈,于谦派兵夫日夜守护,河堤在大 水冲涮之下不断坍塌,险情横生。为鼓舞士气, 于谦将皇帝赐予的蟒袍脱下投入水中,抢险的 民工深受鼓舞,齐心协力,终于化险为夷。明朝 正统十年(1445 年),因“入夏久雨,黄河决祥符、 陈留等县,淹没民田屋宇无算”,于谦命三司率 夫往修。为消除河患,正统十一年(1446 年),于 谦召集铁匠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以求助神灵 使“波涛永息”。于谦命人将铸造的镇河铁犀放 在安远门(今开封北门)外土堤上,并勒铭其上, 幻想以铁犀镇压水患。铭曰: 百炼玄金,融为真液。变化灵犀,雄威赫奕。 镇厥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如磐石。水怪 潜形,冯夷敛迹。城府坚完,民无垫溺。雨顺风 调,男耕女织。四时循序,百神效职。亿万闾阎, 措之枕席。惟天之休,惟帝之力。尔亦有庸,传之 无极。 镇河铁犀铸成之后,又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 庙宇 —回龙庙。据文献记载,回龙庙坐南朝 北,东西宽约 3 丈,南北长 10 丈,院深三进,殿内 祀奉管水龙王及诸河神。铁犀当时被置于回龙 庙后,坐北面南,背河而立。为镇压水患,又在 铁犀旁立石碑一块,“上镌‘山水’二字,大约 4 尺,字划深5寸许,坐南向北,取镇压黄河”。为 保黄河安澜,于谦亲撰《祭诃神文》曰: 曩者河水为患,薄近城邑。修筑堤岸,劳费 财力。建祠妥灵,水患乃息。大雨时行,民事当 忧。希神默相,降祉垂体。堤防巩固,河道安 流。今特遣官,祭以牲礼。诚意感孚,灾患消 弭。戴神之惠,曷其有已。 惟神毓秀阴阳,或流或峙。成象在天,成形 在地,相顺则为生成,相反则为克制。惟城惟 隍,以屏以蔽。祀典攸崇,生民依庇。兹者河 水为患,民劳财费,垂成厥功,乃值乖异。水不 由北,而反南至。意者或祀缺於事神,或冒犯 乎禁忌。今特遣官,牲礼以祭。惟神垂体,除 害兴利。北河则顺,遵乎洪流;南岸则增,崇乎 地势。民无久劳,事乃克济。万古千秋,戴神 之惠。 明 代 ,祥 符(开 封)人 李 濂 编 修《汴 京 遗 迹 志》,将《祭 河 神 文》人 志 ,才 使 于 谦 的《祭 河 神 文》得以传世。李濂还撰文称“于肃愍之巡抚河 南也,其为吾民经画建百世之利者甚多。而捍 御黄河,厥绩尤著。观《祭河神文》二篇,亦可见 其用心之恳恻矣。谨录之,以为后之君子告”入 志,以绩后人。 回龙庙建成之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回龙 庙会。庙会期间,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前来进 香者络绎不绝。庙会香火3天,大戏不断,常有1 台至3台,热闹非凡。此后,庙会扩演为“小满 会”。小满期间,周围几十里农民都来进香赶 会,商业交易,十分繁盛,在开封一带影响极大。 明 崇 祯 十 五 年(1642 年),李 自 成 第 三 次 攻 打 开封。农历六月十四,农民军“千余人掘河,使逆 流而上,水势缓,高不过五寸”。李自成决河淹城 失败,以为是回龙庙镇河铁犀作怪,即派人“用万 夫移犀”“千锤百煅,声闻十里”。镇河铁犀左肋 被穿一洞。至今,铁犀肋洞仍清晰可见。 崇祯十五年(1642 年)农历九月,李自成“匝 围困城”,开封岌岌可危。守城明军为挽救将要 灭亡的命运,妄图决黄河淹没李自成农民军。 农历九月十五日夜,明军乘黄河秋水大涨,在开 封城北朱家寨、马家口两处扒开黄河大堤,开封 城内一夜之间变成汪洋。此次大水,开封周王 朱恭枵趁机乘船逃走,开封城内及四郊百姓十 有八九葬身鱼腹。大水过后,回龙庙被洪水淹 毁,镇河铁犀被淤埋于黄沙之下。 入清以后,黄河在开封一带危害不断。人们 怀念于谦,为求解水患灾害,在开封城西七里墩 重修回龙庙,幻想以龙王治水,以保太平。此 后,庙宇附近渐成村落,便以庙宇为名称回龙庙 村。清末,回龙庙遭洪水破坏倒塌,庙毁村留。 现该村位于开封西郊,仍名回龙庙。 清顺治年间,镇河铁犀被人们从泥沙中挖 出 。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时 任 河 南 巡 抚 的 阎兴邦感念于谦生前治黄为民,功高盖世,带头 捐俸在镇河铁犀回龙庙旧址按“正厥形势”,重 建庙宇。庙成之后,易名“铁犀镇河庙”,并捐俸 置买铁犀庙香火地“一顷七亩一分”,将镇河铁 犀移置庙中,改为坐南向北,并建亭供奉。阎兴 邦 亲 撰《铁 犀 碑 铭》和《改 建 铁 犀 镇 河 庙 碑 记》刻 碑立石,立于庙内,流芳后世。《铁犀碑铭》曰: 昔明中叶,河悍未戢。惟于中丞,铸犀镇压。 冯夷效顺,水怪潜蛰。越二百年,莫绳旧业。 庙背而倾,犀残而溺。我来豫土,黄流允翕。 天子圣神,百灵环集。尔宅尔田,不汜不啮。 庙貌,作亭树碣。嶷嶷者犀,铮铮者铁。 以卫金堤,以丰玉粒。爰勒兹铭,用绍前哲。 《改 建 铁 犀 镇 河 庙 碑 记》碑 高 约 2 米 ,宽 0.65 米。碑从铁犀镇河庙旧址挖出时已斜断为两 块,碑文为楷书,由清康熙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 司按察使杨风起篆额,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田启光书丹。碑文记述了“敕建铁犀镇 河庙”的原因及其经过。碑现立于镇河铁犀前, 多数字迹已模糊不清,部分字迹已缺失,为资治 存史,兹录于后。 改建铁犀镇河庙碑记 出大梁之安远门东北隅四里许,有回龙庙。 面城背河,委在黄沙蔓草间。郡、县志所不载, 亦无碑碣可考。询之土人,曰:以祀河神者,相 传盖久。今则残垣败宇,为盲风苦雨所侵蚀,岌 岌欲倾。且河环坎,方而庙乃离向,譬之南辕而 北辙,基不足以邀神之 也,明甚。 庙后有铁犀一,狰狞蹲踞,半出土上。背凿 铭词凡二十二句,古雅苍健,系正统十一年丙寅 五月,巡抚于忠肃所铸,以镇水者。其词有曰: “安若泰山,固若磐石。水怪潜形,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民无垫溺。雨顺风调,男耕女织”。 即此数言观之,则公之为大梁计安全者,可谓防 之周,而虑之密矣。大梁之人,宁将不子子孙 孙,思公如一日哉。公抚豫前后一十八年,历穷 乡以殚经画,劝收籴以备饥荒,止牧马以绥闾 左,绝苞苴以励清风。又因河决,侵汴堤甚急, 亲临其地,解衣塞之;复颧天愿以身代,而水果 退。时恭定年公为左藩,亦有恩惠在大梁,民并 祀之于庙以报德。今庙虽飘摇颓蔽,惟此铁犀 岿然如故。当“闯贼”之围大梁也,曾用万夫移 犀他所,千锤百煅,声闻十里,浃旬不能损其全 躯,仅于左肋少穿一穴。壬午岁遂埋没土中,后 人则掘地得之。视其铭词,隐隐隆起,若商周鼎 彝,银钩无损,可谓有神物焉为之呵护矣。凡功 德之及民者,非独人爱之,神亦默相之。岘首之 碑,雷阳之竹,千载讴思,矧基陆离班驳,沁人人 心者乎?予抚豫三载,往来河上,享安澜之福。 睹此庙宇,向南孤峙,失其方位。因捐俸畀开封 同知王永羲,为之改作正厥形势。面对大河,为 垣为门,为堂为庑,各尽其制;又为亭一楹,置铁 犀于中。夫圣人在上,百灵效顺。虽不必求之 于溟漠,然众水清而河独浊,浊则易淤;众水直, 而河独曲,曲则易啮;众水则柔,而河则刚;众水 皆平,而河则险。刚者溃岸,险者崩沙,与其极 人工以救之于已然,不如藉神力以制之于未 然。且铁犀有二义焉:铁者金也,为水之母,子 不敢与母斗,蛟龙咸畏之。铁犀即牛也,牛坤畜 坤为土,性能克水。昔李冰治蜀江亦作犀以镇 之,而勒铭其上。于公之为此,盖仿古人之遗意 云。若予今日幸叨神庇,洋洋者河翕而不暴,遂 得以余闻,葺其庙貌,妥侑神灵。仍祀忠肃,恭 定二公于左右,用报肤功。复立铁犀,潜伏水 怪,此非止酬德于前。亦欲吾民世世奠其田宅 里居,则斯庙斯亭,必有继予而永保之者。予不 敏无能,踵于、年二公之芳规,然安敢一日而忘 斯民,以负圣天子重大之畀哉,是为记。 时: 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季夏吉旦 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都察 院右副督御史加四级 阎兴邦撰文 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杨凤起篆额 管理河南通省驿盐兼理粮储分守开归河道 布政使司参政韩俊杰 河南通省巡礼使河道按察使司佥事牟铨元 开封府知府加一级苏佳嗣 南河同知加一级王永羲 管粮通判刘君向 祥符县知县王鼎臣同督修立奉 清 道 光 二 十 一 年(1841 年),农 历 六 月 十 六 , 黄 河 决 祥 符(开 封)三 十 一 堡(今 水 稻 乡 张 湾 村 东),开封再次遭受水淹,铁犀镇河庙又遭水 浸。至清光绪年间庙已废坍塌,仅存镇河铁犀 和一八角亭。 20世纪50年代末期,笔者上小学时,学校组 织到铁牛村参观,庙宇荡然无存,早已夷为平 地,青砖灰瓦的八角亭已破败不堪,亭内只有镇 河铁犀昂首挺胸,立卧于亭内的平台之上。 1963 年 ,镇 河 铁 犀 被 河 南 省 列 为 第 一 批 文 物 保护单位。1982年,当时的开封市文物管理委 员会对镇河铁犀加以整修,新修须弥座式月台, 呈正方形,边长12米,四周装饰0.8米斧垛栏杆, 东、北、西三面蹬道。北蹬道两侧竖立石碑两 通 。 一 碑 为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阎 兴 邦 买 香 火 地 亩 碑》;一 碑 为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 《改 建 铁 犀 镇 河 庙 碑 记》。 1997 年 ,当 时 的 开 封 市郊区人民政府再次对铁犀镇河庙遗址进行维 护修缮,重建四角古亭一座,四周划出地亩,修 建围墙。 于谦与铁犀镇河庙 沙旭升 11 名城开封 2020 2 19 星期三 责编:马丽 版式:周文利 校对:李姝霖 黄河开封段的悬河奇观和黄河造成的开封“城摞城” 奇迹,是黄河文化中的两大奇葩,是中华大地上的两大奇 观,是老家河南的珍贵遗产。 2020年1月13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人 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董事长王爽提出,为更好地弘扬 展示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建议在黄河开封段选址规 划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并将“黄河悬河文化 国家公园”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项目,做到保 护和开发并重,使其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 河文化旅游带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王爽的建议,是近 几年来有关提出开封“两奇”文本的最高场合 —是在省 “两会”上提出的,这是其一。其二是既提出了在黄河开封 段规划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的建议,也提出了将 此申报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积极动议。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问题,一直是我市的一个短板,一个说得少做 得少可又是一个迟早要做、做得越早越好的大问题。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我省占有4个。在这四大古都 中,洛阳、郑州、安阳都有项目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 单之中:洛阳龙门石窟景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安阳殷墟(2006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登 封 天 地 之 中 历 史 文 化 建 筑 群(2010 年 被 列 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 行调查研究评定的,目前我国已有53个项目列入,我省 占有5个项目,除上面所列的郑洛安3个项目外,2014年 还有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全国联合申遗两个项目,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我市虽然在历史文化上都与此 两个项目密切相关,并且我市的史志专家学者,有关大运 河和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颇丰,但阴差阳错,两个项目都 与我市失之交臂。目前正在联合申遗的明清城墙项目,主 要由南京发起,我市只是加入者。这次提出的将黄河开封 段的悬河奇观和黄河造成的开封“城摞城”奇迹,积极申报 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动议,振奋人心,应受点赞,早日 启动,使 之 能 尽 快 进 入 申 遗 正 式 程 序 。 开 封 人 应 该 有 志 气申请自己的单独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在申遗 上我们曾经落后,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我们觉醒了, 大好时机来临了,就赶快行动起来,有大自然形成的黄 河开封段的悬河,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城摞城”,一切都 是货真价实、开封独有的。开封人传统的奋斗精神,是 黄河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在开封流传着这么 一首顺口溜 说开封来道开封,开封城里多大坑儿, 姥姥在坑沿抡着棒槌洗衣裳,小孩儿站在坑边儿恋 老蜓, 凶猛的黄河洪水淹开封,可东京开封府的爷们儿不 孬种, 淹一次、修一次,淹一层、盖一层, 朝代一代换了又一代,王旗换了一种又一种, 屋压着房、房压着屋,路压着道、道压着路, 一层一层又一层,一城一城又一城, 市摞市来城摞城,世界罕见开封城。 百姓不求名和利,只求太平中不中。 黄河开封段,在全国沿黄城市中,自然地貌多样,历 史遗存丰厚,在全省的沿黄城市中距黄河最近。其人文 历史丰富多彩,从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和嫘祖圣母,从大 禹治水到大梁引黄的鸿沟,从北宋王安石引黄灌溉到引 导祥符、陈留、咸平始种水稻,从贾鲁治黄到林则徐奉命 堵口,从于谦铸造镇河铁犀到冯玉祥1929年下令在柳园 口安装虹吸机提水抗旱……更值得我们纪念的是,新中 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点,就是山东 段的黄河和开封段的黄河。毛泽东亲临黄河的兰考东坝 头 后 ,于 1952 年 10 月 30 日 下 午 乘 汽 车 来 到 开 封 的 柳 园 口 42号坝,观察水情,了解防洪防 工作,询问黄河开封段 造成悬河的原因,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 大 号 召 。 在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前 的 1946 年 7 月 19 日 ,时 任 中 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同志从上海乘飞机来到开封,和 冀鲁豫解放区谈判代表一起,与国民党的“黄河水利委员 会”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的代表,就“黄河归故道” 的问题进行谈判。可以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问 题一直是周恩来内心的一大牵挂。 如何规划建设好“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并把申 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科学地联系起来,是成功的关 键所在。这里有两个必须做到的,一个是悬河的奇观,不 能仅仅只把一组测量的数字摆出来,这远远不够,缺乏直 观性、欣赏性和说服力。需要动动脑子,利用新科技手段 在“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的选址内,建造一座悬河 望阁,要有相当的高度,要配有合适的望远镜,能清晰观 察到市内设立的标志点,如在龙亭公园设一个相比较能 显示出悬河一坝点与这里标志点的海平面差,现代的无 人机应该有这种测试异地水平面差的技术能力。再一个 是“城摞城”的奇迹,要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的历史成果, 像古州桥遗迹考古,像大梁门北侧的马道摞马道展示、城 摞城新郑门遗址展览 一样。还要充分利用早已有过的 官 方 主 流 媒 体 的 报 道 文 章 ,例 如 2002 年 2 月《人 民 日 报》 《光明日报》《文汇报》《新华每日电讯》《科技日报》等刊 发的7000多字的新华社通稿 —《撩开开封“城摞城”神 秘面纱》。新华社记者在该文中记录有著名的历史地理 专家、时任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教授的一段谈话。 他说:“由于黄河多泥沙的独特水文特性,黄河流域有许 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城邑,遭受了与开封同样的命运。但 开封是七朝古都。像它这样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 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 都城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朱士光教授的判定,就是对 开封“城摞城”奇迹的最佳说明,也是对某些散播“城摞 城”奇迹在开封并不存在的人一个响亮的回答。 把黄河开封段的悬河奇观和黄河造成的开封“城摞 城”奇迹这两篇文章做好,“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这 篇大文章就可以说成功一半啦。把黄河开封段大自然的 河流、河床、河滩、湿地、林地等生态环境文章写充分,把 和黄河开封段有关的众多人文故事写精彩,申报世界自 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工作也一定能成功,那时的开封将在 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八大古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名录 的行列中大放异彩,成为一个为全世界游客向往的国际 文化旅游名城。 黄河文化中的 开封“两奇” 汴浚 制图:周文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黄河文化中的 开封“两奇”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20-02/19/11/2020021911_pdf.pdf · 符至仪封(今属兰考)黄陵冈的黄河淤道,大大 减轻了黄河在开封一带河段的灾害。宣德十年

开 封 城 东 北 2.5 公 里 铁 牛 村 北 首 ,有 一 尊 镇河 铁 犀 。 它 独 角 朝 天 ,双 目 炯 炯 ,远 眺 黄 河 ,犹如 一 位 防 洪 的 勇 士 。 该 处 明 、清 时 期 有 一 座 铁犀 镇 河 庙(明 代 称 回 龙 庙)。 明 清 以 来 几 经 复建 ,多 次 被 洪 水 淹 毁 ,如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而 故 迹仍存。

镇 河 铁 犀 为 明 代 于 谦 所 铸 。 于 谦 ,字 廷 益 ,其 先 家 河 南 ,七 世 祖 知 开 封 府 居 开 封 。 四 世 祖讳伯仪 ,幼遭金亡 ,奉母迁云中 ,后迁蓟州 ,仕元官 至 朝 列 大 夫 、太 常 丞 兼 法 物 库 使 ,累 赠 嘉 议大 夫 、礼 部 尚 书 ,追 封 河 南 郡 侯 。 曾 祖 讳 九 思 ,历 官 广 东 道 宣 慰 使 ,后 为 杭 州 路 总 管 ,致 仕 ,遂迁 家 于 杭 。 于 谦 永 乐 十 九 年(1421 年)考 中 进士 ,初 任 监 察 御 史 ,因 随 宣 宗 朱 瞻 基 平 定 汉 王朱 高 煦 有 功 ,受 宣 宗 赏 识 。 宣 德 五 年(1430年),于 谦 为 兵 部 右 侍 郎 兼 都 察 院 佥 都 御 史 ,巡抚 山 西 、河 南 。

明 初 以 来 ,由 于 统 治 阶 级 不 肯 治 理 疏 浚 黄河 ,致 使 黄 河 在 河 南 一 带 屡 屡 决 口 。 自 明 洪 武七年(1374 年)至明宣德三年(1428 年)的 50 余年间 ,黄河仅在开封、阳武、原武、荥泽一带决溢多达 19 次 之 多 ,其 中 决 口 就 达 13 次 。 明 永 乐 十 四年(1416 年)秋,“黄河决口开封,泛及十四州县,淹 没 民 居 庄 稼 ,经 怀 远 由 涡 河 入 于 淮 ”,造 成 黄河第 19 次大改道。其后,黄河河道在开封一带,时 常 决 口 泛 滥 ,给 人 民 生 命 财 产 造 成 极 大 危害。明永乐二十年(1422 年),“夏秋久雨,祥符、陈 留 等 地 县 ,黄 河 泛 滥 害 田 稼 ,开 封 仁 和 门 外 土城 旧 堤 离 河 五 里 余 ,河 自 边 村 经 独 乐 岗 南 入 淮河 ”。 至 明 朝 宣 德 年 间 ,黄 河 多 次 在 祥 符(今 开封)、陈 留 漫 溢 ,毁 坏 庄 稼 田 舍 。 为 解 除 黄 河 水患 ,于谦上任后次年(1431 年),调集民工疏浚祥符 至 仪 封(今 属 兰 考)黄 陵 冈 的 黄 河 淤 道 ,大 大减 轻 了 黄 河 在 开 封 一 带 河 段 的 灾 害 。 宣 德 十 年

(1435 年),于谦采纳御史李懋的主张 ,疏浚黄河北 岸 封 丘 境 内 金 龙 口 ,使 黄 河 水 下 泄 畅 通 与 运河 交 汇 。 正 统 二 年(1437 年),于 谦 鸠 集 民 工 复筑 阳 武 、原 武 、荥 泽 的 溃 决 堤 岸 。 为 加 强 堤 防 ,于 谦 责 令 沿 黄 一 带 州 县 加 固 堤 岸 ,在 堤 上 多 栽种 树 木 ,以 固 堤 基 。 在 堤 上 每 隔 5 里 设 置 窝 铺 ,派 专 人 驻 守 巡 视 ,发 现 堤 防 坍 塌 、墟 漏 及 时 补修 ,避 免 隐 患 发 生 。 于 谦 还 命 令 沿 黄 各 交 通 要道 加 高 路 基 ,路 边 广 植 榆 槐 ,在 路 边 每 隔 三 五 里挖 一 水 井 ,井 边 盖 上 草 亭 ,既 可 通 过 水 井 观 察 黄河渗透情况,又可使行人乘凉饮水。

明代开封为省城,安危至关重要。为确保开封 的 安 全 ,于 谦 为 了 探 明 水 情 ,不 顾 安 危 亲 自 登上 小 舟 ,迎 风 破 浪 ,查 看 沿 河 堤 防 水 情 。 于 谦 看到 黄 河 开 封 段 水 急 ,一 旦 决 口 不 仅 威 胁 开 封 ,而且 危 及 下 游 数 十 个 州 县 。 于 是 ,他 下 令 在 开 封城 西 、北 、东 三 面 筑 起 长 20 多 公 里 的 护 城 堤 ,此堤至今犹存。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载:“护城堤 ,离城三里 ,一名三里堤 ,北接金村 ,远城周围 抱 东 南 直 抵 苏 村 ,盖 前 代 筑 以 防 水 者 ,后 被 水冲 圯 。 国 朝 正 统 年 间(1436 年 ~1449 年),巡 抚 于谦 因 河 通 汴 城 ,乃 东 西 北 三 面 以 御 之 。”护 城 堤筑 起 之 后 ,明 景 泰 二 年(1451 年),河 南 巡 抚 、都御使王暹又补筑南面与西相接,周长 30 多公里,成 为 开 封 城 外 一 天 然 屏 障 。 从 明 正 统 十 四 年

(1449 年)至 清 道 光 二 十 一 年(1841 年)间 ,黄 河在开封附近决溢达 46 次之多。但由于护城大堤的防护,城内仅进水 3 次,其他危害不大,防洪大堤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明 朝 正 统 四 年(1439 年),天 下 暴 雨 ,冲 坏 护城 堤 500 余 丈 ,于 谦 派 兵 夫 日 夜 守 护 ,河 堤 在 大水 冲 涮 之 下 不 断 坍 塌 ,险 情 横 生 。 为 鼓 舞 士 气 ,于 谦 将 皇 帝 赐 予 的 蟒 袍 脱 下 投 入 水 中 ,抢 险 的民 工 深 受 鼓 舞 ,齐 心 协 力 ,终 于 化 险 为 夷 。 明 朝正统十年(1445 年),因“入夏久雨,黄河决祥符、陈 留 等 县 ,淹 没 民 田 屋 宇 无 算 ”,于 谦 命 三 司 率夫往修。为消除河患 ,正统十一年(1446 年),于谦 召 集 铁 匠 铸 造 了 一 尊 镇 河 铁 犀 ,以 求 助 神 灵使“ 波 涛 永 息 ”。 于 谦 命 人 将 铸 造 的 镇 河 铁 犀 放在安远门(今开封北门)外土堤上 ,并勒铭其上 ,幻想以铁犀镇压水患。铭曰:

百炼玄金,融为真液。变化灵犀,雄威赫奕。镇厥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如磐石。水怪潜 形 ,冯 夷 敛 迹 。 城 府 坚 完 ,民 无 垫 溺 。 雨 顺 风调,男耕女织。四时循序,百神效职。亿万闾阎,措之枕席。惟天之休,惟帝之力。尔亦有庸,传之无极。

镇河铁犀铸成之后,又盖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庙 宇 —— 回 龙 庙 。 据 文 献 记 载 ,回 龙 庙 坐 南 朝北 ,东 西 宽 约 3 丈 ,南 北 长 10 丈 ,院 深 三 进 ,殿 内祀 奉 管 水 龙 王 及 诸 河 神 。 铁 犀 当 时 被 置 于 回 龙庙 后 ,坐 北 面 南 ,背 河 而 立 。 为 镇 压 水 患 ,又 在

铁 犀 旁 立 石 碑 一 块 ,“ 上 镌‘ 山 水 ’二 字 ,大 约 4尺 ,字 划 深 5 寸 许 ,坐 南 向 北 ,取 镇 压 黄 河 ”。 为保黄河安澜,于谦亲撰《祭诃神文》曰:

一曩 者 河 水 为 患 ,薄 近 城 邑 。 修 筑 堤 岸 ,劳 费

财 力 。 建 祠 妥 灵 ,水 患 乃 息 。 大 雨 时 行 ,民 事 当忧 。 希 神 默 相 ,降 祉 垂 体 。 堤 防 巩 固 ,河 道 安流 。 今 特 遣 官 ,祭 以 牲 礼 。 诚 意 感 孚 ,灾 患 消弭。戴神之惠,曷其有已。

二惟 神 毓 秀 阴 阳 ,或 流 或 峙 。 成 象 在 天 ,成 形

在 地 ,相 顺 则 为 生 成 ,相 反 则 为 克 制 。 惟 城 惟隍 ,以 屏 以 蔽 。 祀 典 攸 崇 ,生 民 依 庇 。 兹 者 河水 为 患 ,民 劳 财 费 ,垂 成 厥 功 ,乃 值 乖 异 。 水 不由 北 ,而 反 南 至 。 意 者 或 祀 缺 於 事 神 ,或 冒 犯乎 禁 忌 。 今 特 遣 官 ,牲 礼 以 祭 。 惟 神 垂 体 ,除害 兴 利 。 北 河 则 顺 ,遵 乎 洪 流 ;南 岸 则 增 ,崇 乎地 势 。 民 无 久 劳 ,事 乃 克 济 。 万 古 千 秋 ,戴 神之 惠 。

明 代 ,祥 符(开 封)人 李 濂 编 修《汴 京 遗 迹志》,将《祭 河 神 文》人 志 ,才 使 于 谦 的《祭 河 神文》得 以 传 世 。 李 濂 还 撰 文 称“ 于 肃 愍 之 巡 抚 河南 也 ,其 为 吾 民 经 画 建 百 世 之 利 者 甚 多 。 而 捍御黄河 ,厥绩尤著。观《祭河神文》二篇 ,亦可见其 用 心 之 恳 恻 矣 。 谨 录 之 ,以 为 后 之 君 子 告 ”入志,以绩后人。

回龙庙建成之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回龙庙 会 。 庙 会 期 间 ,周 围 十 里 八 村 的 村 民 前 来 进香者络绎不绝。庙会香火 3 天,大戏不断,常有 1台 至 3 台 ,热 闹 非 凡 。 此 后 ,庙 会 扩 演 为“ 小 满会 ”。 小 满 期 间 ,周 围 几 十 里 农 民 都 来 进 香 赶会,商业交易,十分繁盛,在开封一带影响极大。

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农历六月十四,农民军“千余人掘河,使逆流而上,水势缓,高不过五寸”。李自成决河淹城失败,以为是回龙庙镇河铁犀作怪,即派人“用万夫移犀”“千锤百煅 ,声闻十里”。镇河铁犀左肋被穿一洞。至今,铁犀肋洞仍清晰可见。

崇 祯 十 五 年(1642 年)农 历 九 月 ,李 自 成“ 匝围 困 城 ”,开 封 岌 岌 可 危 。 守 城 明 军 为 挽 救 将 要灭 亡 的 命 运 ,妄 图 决 黄 河 淹 没 李 自 成 农 民 军 。农 历 九 月 十 五 日 夜 ,明 军 乘 黄 河 秋 水 大 涨 ,在 开封 城 北 朱 家 寨 、马 家 口 两 处 扒 开 黄 河 大 堤 ,开 封城 内 一 夜 之 间 变 成 汪 洋 。 此 次 大 水 ,开 封 周 王朱 恭 枵 趁 机 乘 船 逃 走 ,开 封 城 内 及 四 郊 百 姓 十有 八 九 葬 身 鱼 腹 。 大 水 过 后 ,回 龙 庙 被 洪 水 淹毁,镇河铁犀被淤埋于黄沙之下。

入清以后,黄河在开封一带危害不断。人们怀 念 于 谦 ,为 求 解 水 患 灾 害 ,在 开 封 城 西 七 里 墩重 修 回 龙 庙 ,幻 想 以 龙 王 治 水 ,以 保 太 平 。 此后 ,庙 宇 附 近 渐 成 村 落 ,便 以 庙 宇 为 名 称 回 龙 庙村 。 清 末 ,回 龙 庙 遭 洪 水 破 坏 倒 塌 ,庙 毁 村 留 。现该村位于开封西郊,仍名回龙庙。

清 顺 治 年 间 ,镇 河 铁 犀 被 人 们 从 泥 沙 中 挖出 。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时 任 河 南 巡 抚 的阎 兴 邦 感 念 于 谦 生 前 治 黄 为 民 ,功 高 盖 世 ,带 头捐 俸 在 镇 河 铁 犀 回 龙 庙 旧 址 按“ 正 厥 形 势 ”,重建庙宇。庙成之后 ,易名“铁犀镇河庙”,并捐俸置 买 铁 犀 庙 香 火 地“ 一 顷 七 亩 一 分 ”,将 镇 河 铁犀 移 置 庙 中 ,改 为 坐 南 向 北 ,并 建 亭 供 奉 。 阎 兴邦亲撰《铁犀碑铭》和《改建铁犀镇河庙碑记》刻碑立石,立于庙内,流芳后世。《铁犀碑铭》曰:

昔明中叶,河悍未戢。惟于中丞,铸犀镇压。冯夷效顺,水怪潜蛰。越二百年,莫绳旧业。庙背而倾,犀残而溺。我来豫土,黄流允翕。天子圣神,百灵环集。尔宅尔田,不汜不啮。即釐庙貌,作亭树碣。嶷嶷者犀,铮铮者铁。以卫金堤,以丰玉粒。爰勒兹铭,用绍前哲。

《改 建 铁 犀 镇 河 庙 碑 记》碑 高 约 2 米 ,宽 0.65米 。 碑 从 铁 犀 镇 河 庙 旧 址 挖 出 时 已 斜 断 为 两块 ,碑 文 为 楷 书 ,由 清 康 熙 河 南 等 处 提 刑 按 察 使司 按 察 使 杨 风 起 篆 额 ,河 南 等 处 承 宣 布 政 使 司布 政 使 田 启 光 书 丹 。 碑 文 记 述 了“ 敕 建 铁 犀 镇河 庙 ”的 原 因 及 其 经 过 。 碑 现 立 于 镇 河 铁 犀 前 ,多 数 字 迹 已 模 糊 不 清 ,部 分 字 迹 已 缺 失 ,为 资 治存史,兹录于后。

改建铁犀镇河庙碑记

出 大 梁 之 安 远 门 东 北 隅 四 里 许 ,有 回 龙 庙 。面 城 背 河 ,委 在 黄 沙 蔓 草 间 。 郡 、县 志 所 不 载 ,亦 无 碑 碣 可 考 。 询 之 土 人 ,曰 :以 祀 河 神 者 ,相传 盖 久 。 今 则 残 垣 败 宇 ,为 盲 风 苦 雨 所 侵 蚀 ,岌岌 欲 倾 。 且 河 环 坎 ,方 而 庙 乃 离 向 ,譬 之 南 辕 而北辙,基不足以邀神之祐也,明甚。

庙 后 有 铁 犀 一 ,狰 狞 蹲 踞 ,半 出 土 上 。 背 凿

铭 词 凡 二 十 二 句 ,古 雅 苍 健 ,系 正 统 十 一 年 丙 寅五 月 ,巡 抚 于 忠 肃 所 铸 ,以 镇 水 者 。 其 词 有 曰 :

“ 安 若 泰 山 ,固 若 磐 石 。 水 怪 潜 形 ,冯 夷 敛 迹 。城 府 坚 完 ,民 无 垫 溺 。 雨 顺 风 调 ,男 耕 女 织 ”。即 此 数 言 观 之 ,则 公 之 为 大 梁 计 安 全 者 ,可 谓 防之 周 ,而 虑 之 密 矣 。 大 梁 之 人 ,宁 将 不 子 子 孙孙 ,思 公 如 一 日 哉 。 公 抚 豫 前 后 一 十 八 年 ,历 穷乡 以 殚 经 画 ,劝 收 籴 以 备 饥 荒 ,止 牧 马 以 绥 闾左 ,绝 苞 苴 以 励 清 风 。 又 因 河 决 ,侵 汴 堤 甚 急 ,亲 临 其 地 ,解 衣 塞 之 ;复 颧 天 愿 以 身 代 ,而 水 果退 。 时 恭 定 年 公 为 左 藩 ,亦 有 恩 惠 在 大 梁 ,民 并祀 之 于 庙 以 报 德 。 今 庙 虽 飘 摇 颓 蔽 ,惟 此 铁 犀岿 然 如 故 。 当“ 闯 贼 ”之 围 大 梁 也 ,曾 用 万 夫 移犀 他 所 ,千 锤 百 煅 ,声 闻 十 里 ,浃 旬 不 能 损 其 全躯 ,仅 于 左 肋 少 穿 一 穴 。 壬 午 岁 遂 埋 没 土 中 ,后人 则 掘 地 得 之 。 视 其 铭 词 ,隐 隐 隆 起 ,若 商 周 鼎彝 ,银 钩 无 损 ,可 谓 有 神 物 焉 为 之 呵 护 矣 。 凡 功德 之 及 民 者 ,非 独 人 爱 之 ,神 亦 默 相 之 。 岘 首 之碑,雷阳之竹,千载讴思,矧基陆离班驳,沁人人心 者 乎 ? 予 抚 豫 三 载 ,往 来 河 上 ,享 安 澜 之 福 。睹 此 庙 宇 ,向 南 孤 峙 ,失 其 方 位 。 因 捐 俸 畀 开 封同 知 王 永 羲 ,为 之 改 作 正 厥 形 势 。 面 对 大 河 ,为垣为门,为堂为庑,各尽其制;又为亭一楹,置铁犀 于 中 。 夫 圣 人 在 上 ,百 灵 效 顺 。 虽 不 必 求 之于溟漠,然众水清而河独浊,浊则易淤;众水直,而河独曲,曲则易啮;众水则柔,而河则刚;众水皆 平 ,而 河 则 险 。 刚 者 溃 岸 ,险 者 崩 沙 ,与 其 极人 工 以 救 之 于 已 然 ,不 如 藉 神 力 以 制 之 于 未然 。 且 铁 犀 有 二 义 焉 :铁 者 金 也 ,为 水 之 母 ,子不 敢 与 母 斗 ,蛟 龙 咸 畏 之 。 铁 犀 即 牛 也 ,牛 坤 畜坤 为 土 ,性 能 克 水 。 昔 李 冰 治 蜀 江 亦 作 犀 以 镇之 ,而 勒 铭 其 上 。 于 公 之 为 此 ,盖 仿 古 人 之 遗 意云 。 若 予 今 日 幸 叨 神 庇 ,洋 洋 者 河 翕 而 不 暴 ,遂得 以 余 闻 ,葺 其 庙 貌 ,妥 侑 神 灵 。 仍 祀 忠 肃 ,恭定 二 公 于 左 右 ,用 报 肤 功 。 复 立 铁 犀 ,潜 伏 水怪 ,此 非 止 酬 德 于 前 。 亦 欲 吾 民 世 世 奠 其 田 宅里 居 ,则 斯 庙 斯 亭 ,必 有 继 予 而 永 保 之 者 。 予 不敏 无 能 ,踵 于 、年 二 公 之 芳 规 ,然 安 敢 一 日 而 忘斯民,以负圣天子重大之畀哉,是为记。

时: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季夏吉旦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都察

院右副督御史加四级 阎兴邦撰文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杨凤起篆额管理河南通省驿盐兼理粮储分守开归河道

布政使司参政韩俊杰河南通省巡礼使河道按察使司佥事牟铨元开封府知府加一级苏佳嗣南河同知加一级王永羲管粮通判刘君向祥符县知县王鼎臣同督修立奉清 道 光 二 十 一 年(1841 年),农 历 六 月 十 六 ,

黄 河 决 祥 符(开 封)三 十 一 堡(今 水 稻 乡 张 湾 村东),开 封 再 次 遭 受 水 淹 ,铁 犀 镇 河 庙 又 遭 水浸 。 至 清 光 绪 年 间 庙 已 废 坍 塌 ,仅 存 镇 河 铁 犀和一八角亭。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笔者上小学时,学校组织 到 铁 牛 村 参 观 ,庙 宇 荡 然 无 存 ,早 已 夷 为 平地 ,青 砖 灰 瓦 的 八 角 亭 已 破 败 不 堪 ,亭 内 只 有 镇河铁犀昂首挺胸,立卧于亭内的平台之上。

1963 年,镇河铁犀被河南省列为第一批文物保 护 单 位 。 1982 年 ,当 时 的 开 封 市 文 物 管 理 委员 会 对 镇 河 铁 犀 加 以 整 修 ,新 修 须 弥 座 式 月 台 ,呈正方形,边长 12 米,四周装饰 0.8 米斧垛栏杆,东 、北 、西 三 面 蹬 道 。 北 蹬 道 两 侧 竖 立 石 碑 两通 。 一 碑 为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阎 兴 邦 买香 火 地 亩 碑》;一 碑 为 清 康 熙 三 十 年(1691 年)

《改 建 铁 犀 镇 河 庙 碑 记》。 1997 年 ,当 时 的 开 封市 郊 区 人 民 政 府 再 次 对 铁 犀 镇 河 庙 遗 址 进 行 维护 修 缮 ,重 建 四 角 古 亭 一 座 ,四 周 划 出 地 亩 ,修建围墙。

于谦与铁犀镇河庙沙旭升

11名城开封2020年 2月 19日 星期三

责编:马丽 版式:周文利 校对:李姝霖

黄 河 开 封 段 的 悬 河 奇 观 和 黄 河 造 成 的 开 封“ 城 摞 城 ”奇迹,是黄河文化中的两大奇葩,是中华大地上的两大奇观,是老家河南的珍贵遗产。

2020 年 1 月 13 日 ,在 省 十 三 届 人 大 三 次 会 议 上 ,省 人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董事长王爽提出,为更好地弘扬展示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建议在黄河开封段选址规划 建 设“ 黄 河 悬 河 文 化 国 家 公 园 ”,并 将“ 黄 河 悬 河 文 化国家公园”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项目,做到保护 和 开 发 并 重 ,使 其 在 打 造 具 有 国 际 影 响 力 的 郑 汴 洛 黄河文化旅游带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王爽的建议,是近几年来有关提出开封“两奇”文本的最高场合——是在省

“两会”上提出的,这是其一。其二是既提出了在黄河开封段规划建设“黄河悬河文化国家公园”的建议,也提出了将此申报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积极动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一直是我市的一个短板,一个说得少做得少可又是一个迟早要做、做得越早越好的大问题。

在 中 国 八 大 古 都 中 ,我 省 占 有 4 个 。 在 这 四 大 古 都中 ,洛 阳 、郑 州 、安 阳 都 有 项 目 进 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名单之中:洛阳龙门石窟景区(2000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安 阳 殷 墟(2006 年 被 列 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名 录),登封 天 地 之 中 历 史 文 化 建 筑 群(2010 年 被 列 入 世 界 文 化 遗产 名 录)。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是 由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进行 调 查 研 究 评 定 的 ,目 前 我 国 已 有 53 个 项 目 列 入 ,我 省占 有 5 个 项 目 ,除 上 面 所 列 的 郑 洛 安 3 个 项 目 外 ,2014 年还 有 大 运 河 和 丝 绸 之 路 的 全 国 联 合 申 遗 两 个 项 目 ,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我市虽然在历史文化上都与此两个项目密切相关,并且我市的史志专家学者,有关大运河 和 丝 绸之路的研究论文颇丰,但阴差阳错,两个项目都与我市失之交臂。目前正在联合申遗的明清城墙项目,主要由南京发起,我市只是加入者。这次提出的将黄河开封段的悬河奇观和黄河造成的开封“城摞城”奇迹,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动议,振奋人心,应受点赞,早日启动,使 之 能 尽 快 进 入 申 遗 正 式 程 序 。 开 封 人 应 该 有 志气 申 请 自 己 的 单 独 的 世 界 自 然 和 文 化 双 遗 产 。 在 申 遗上 我 们 曾 经 落 后 ,世 上 没 有 后 悔 药 ,现 在 我 们 觉 醒 了 ,大 好 时 机 来 临 了 ,就 赶 快 行 动 起 来 ,有 大 自 然 形 成 的 黄河 开 封 段 的 悬 河 ,有 自 然 灾 害 造 成 的“ 城 摞 城 ”,一 切 都是 货 真 价 实 、开 封 独 有 的 。 开 封 人 传 统 的 奋 斗 精 神 ,是黄 河 文 化 中 的 文 化 自 信 和 文 化 传 承 ,在 开 封 流 传 着 这 么一 首 顺 口 溜 ——

说开封来道开封,开封城里多大坑儿,姥 姥 在 坑 沿 抡 着 棒 槌 洗 衣 裳 ,小 孩 儿 站 在 坑 边 儿 恋

老蜓,凶 猛 的 黄 河 洪 水 淹 开 封 ,可 东 京 开 封 府 的 爷 们 儿 不

孬种,淹一次 、修一次,淹一层 、盖一层,朝代一代换了又一代,王旗换了一种又一种,屋压着房 、房压着屋,路压着道 、道压着路,一层一层又一层,一城一城又一城,市摞市来城摞城,世界罕见开封城。百姓不求名和利,只求太平中不中。黄 河 开 封 段 ,在 全 国 沿 黄 城 市 中 ,自 然 地 貌 多 样 ,历

史 遗 存 丰 厚 ,在 全 省 的 沿 黄 城 市 中 距 黄 河 最 近 。 其 人 文历史丰富多彩,从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和嫘祖圣母,从大禹 治 水 到 大 梁 引 黄 的 鸿 沟 ,从 北 宋 王 安 石 引 黄 灌 溉 到 引导 祥 符 、陈 留 、咸 平 始 种 水 稻 ,从 贾 鲁 治 黄 到 林 则 徐 奉 命堵 口 ,从 于 谦 铸 造 镇 河 铁 犀 到 冯 玉 祥 1929 年 下 令 在 柳 园口 安 装 虹 吸 机 提 水 抗 旱 …… 更 值 得 我 们 纪 念 的 是 ,新 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点,就是山东段的黄河和开封段的黄河。毛泽东亲临黄河的兰考东坝头后,于 1952 年 10 月 30 日下午乘汽车来到开封的柳园口42 号 坝 ,观 察 水 情 ,了 解 防 洪 防 汛 工 作 ,询 问 黄 河 开 封 段造 成 悬 河 的 原 因 ,并 发 出 了“ 要 把 黄 河 的 事 情 办 好 ”的 伟大 号 召 。 在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前 的 1946 年 7 月 19 日 ,时 任 中共 中 央 副 主 席 的 周 恩 来 同 志 从 上 海 乘 飞 机 来 到 开 封 ,和冀鲁豫解放区谈判代表一起,与国民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 ”及“ 行 政 院 善 后 救 济 总 署 ”的 代 表 ,就“ 黄 河 归 故 道 ”的问题进行谈判。可以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问题一直是周恩来内心的一大牵挂。

如 何 规 划 建 设 好“ 黄 河 悬 河 文 化 国 家 公 园 ”,并 把 申报 世 界 自 然 和 文 化 双 遗 产 科 学 地 联 系 起 来 ,是 成 功 的 关键所在。这里有两个必须做到的,一个是悬河的奇观,不能仅仅只把一组测量的数字摆出来,这远远不够,缺乏直观性、欣赏性和说服力。需要动动脑子,利用新科技手段在“ 黄 河 悬 河 文 化 国 家 公 园 ”的 选 址 内 ,建 造 一 座 悬 河 瞭望 阁 ,要 有 相 当 的 高 度 ,要 配 有 合 适 的 望 远 镜 ,能 清 晰 观察 到 市 内 设 立 的 标 志 点 ,如 在 龙 亭 公 园 设 一 个 相 比 较 能显 示 出 悬 河 一 坝 点 与 这 里 标 志 点 的 海 平 面 差 ,现 代 的 无人机应该有这种测试异地水平面差的技术能力。再一个是“ 城 摞 城 ”的 奇 迹 ,要 充 分 利 用 考 古 发 掘 的 历 史 成 果 ,像古州桥遗迹考古,像大梁门北侧的马道摞马道展示、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展览馆一样。还要充分利用早已有过的官 方 主 流 媒 体 的 报 道 文 章 ,例 如 2002 年 2 月《人 民 日 报》

《光 明 日 报》《文 汇 报》《新 华 每 日 电 讯》《科 技 日 报》等 刊发 的 7000 多 字 的 新 华 社 通 稿 ——《撩 开 开 封“ 城 摞 城 ”神秘 面 纱》。 新 华 社 记 者 在 该 文 中 记 录 有 著 名 的 历 史 地 理专 家 、时 任 中 国 古 都 学 会 会 长 朱 士 光 教 授 的 一 段 谈 话 。他 说 :“ 由 于 黄 河 多 泥 沙 的 独 特 水 文 特 性 ,黄 河 流 域 有 许许 多 多 大 大 小 小 的 城 邑 ,遭 受 了 与 开 封 同 样 的 命 运 。 但开封是七朝古都。像它这样叠压层次之多、规模之大,在我 国 5000 年 文 明 史 上 是 绝 无 仅 有 的 。 在 世 界 考 古 史 和都 城 史 上 都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朱 士 光 教 授 的 判 定 ,就 是 对开 封“ 城 摞 城 ”奇 迹 的 最 佳 说 明 ,也 是 对 某 些 散 播“ 城 摞城”奇迹在开封并不存在的人一个响亮的回答。

把 黄 河 开 封 段 的 悬 河 奇 观 和 黄 河 造 成 的 开 封“ 城 摞城 ”奇 迹 这 两 篇 文 章 做 好 ,“ 黄 河 悬 河 文 化 国 家 公 园 ”这篇大文章就可以说成功一半啦。把黄河开封段大自然的河 流 、河 床 、河 滩 、湿 地 、林 地 等 生 态 环 境 文 章 写 充 分 ,把和 黄 河 开 封 段 有 关 的 众 多 人 文 故 事 写 精 彩 ,申 报 世 界 自然 与 文 化 双 遗 产 的 工 作 也 一 定 能 成 功 ,那 时 的 开 封 将 在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八大古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名录的 行 列 中 大 放 异 彩 ,成 为 一 个 为 全 世 界 游 客 向 往 的 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

黄河文化中的开封“两奇”

汴浚

制图:周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