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名单出炉cdrb.cdyee.com/pc/attachment/201909/29/0623d6e2... ·...

1
见义勇为 余习勇,是鼎城区草坪镇中心小学校长。平日里,他是三 尺讲台上的坚守者;危急时,他是挺身而出的大英雄。2017年 盛夏的一个傍晚,余习勇带着家人去沅江风光带游玩,忽然发 现水中有人在拼命挣扎,身体正慢慢往下沉。余习勇来不及 多想,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使出浑身力气救起了溺水者。在这 个过程中,余习勇也呛了水,还磕破了膝盖。当确定溺水者安 全之后,余习勇就默默地回了家。第二天,有媒体知晓了这个 消息要来采访,余习勇反复推辞,一再表示这是个小事:救人 是本能,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不值得提,不用宣传。 善良质朴的他,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之 歌,唱响了一曲舍己救人的英雄赞歌! 身边英雄 余习勇 敬业奉献 孝老爱亲 助人为乐 自强不息 4 2019 9 29 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 王敏 美术编辑 崔建湘 专题 鼎城区第六届十佳 鼎城区第六届十佳 善德公民 善德公民名单出炉 名单出炉 经过层层筛选,公开评选,集中公示,今年,鼎城区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的评选结果已经出炉。9 月 30 日,鼎城区将举行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颁 奖仪式,集中表彰十佳“善德公民”,向全社会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号召全社会向“善德公民”学习。 本届十佳“善德公民”的评选活动,共分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六个评选类型。经过实地考察、征求意 见,由鼎城区文明办发起,并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以纸质、网络投票等形式参与投票评选。 获评人中,有人默默耕耘于普通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用爱岗敬业谱写了人生华章;有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照顾病重的亲人,辛苦了自己,芬 芳了家人;有人不顾生命危险,英勇救人于沅江,用自己的义举感动了鼎城人民;有的人身残志坚,用铁一般的毅力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完成了人生的 华丽蜕变……他们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之美。据了解,“善德公民”的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多年,该项评选已然成为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 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挖掘善德精神的内涵,宣传“善德公民”的故事,从善崇德已经在鼎城大地蔚然成风。 金牌背后承载着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杨超1979年出 生于鼎城区蔡家岗镇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 的车祸夺去了杨超的左腿,但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竞技 体育,从此踏上了射击之路,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人生的蜕 变。日常训练中,他超越人体极限勤学苦练,每每要练到腿脚 麻木、眼睛干涩才肯休息。经历过人生风雨的杨超愈加珍惜 每一次机会,他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射击成绩,一次次摘金夺 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016 年残奥会,杨超演绎精彩,在射 击项目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斩获金牌,这也是常德残奥会 史上的首枚金牌。一路的艰辛与坎坷,使杨超对生活的感悟 更为深厚,也促使他更加乐于奉献爱心。在比赛训练之外的 时间,杨超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主动和残疾儿童分享自己 的人生故事,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开创精彩人生。 儿时生活艰苦,父母早逝;成年后生意挫败,负债累累,妻 儿离他而去; 51岁那年突发脑溢血,高昂的医药费给这个农村 家庭致命一击……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村民许正国的前半 生充满了艰难和坎坷,但这些都没有压垮许正国。2014年,经 村、镇、区核实,许正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即使如此,党 和政府的关心、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让他重燃希望。他撸起 袖子加油干,学习养殖技巧,发展特色养殖。2015 年,驻村工 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根据其居住的山林资源等特点,鼓励他发 展黑山羊养殖,并为他送来了5只黑山羊种羊。许正国耐心 学习养殖技术,通过几年的努力,黑山羊发展到了50多只。 2017年底出栏20多只,销售额达到2万多元,当年就成功摘掉 “穷帽子”,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榜 样,许正国坚定信念,用斗志改写命运,用实干书写华章。 他是鼎城区石公桥镇中学正高级教师、民革党员、区政 协党委,更是名副其实的“湖南好人”。多年来,姚伟胜秉持一 颗爱心,踏着三尺凝雪,冒着夏日酷暑,一直行进在关爱弱势 群体的途中:为残疾贫困人群捐资,为家庭贫困学子助学,为 抗战老兵送温暖……自己节衣缩食,将省下的钱捐献给他 人。姚伟胜的事迹于 2018 年 6 月 16 日在湖南经视新闻中播 出。因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为残疾人献爱心以及对本职工作 兢兢业业,成绩突出,他接受鼎城电视台和常德市电视台专访 5次,上区政协风采录2次。年年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民革党 员, 2013年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员,年年被评为区优秀 政协委员。2017 年 11 月被评为“湖南好人”,一次次出资帮扶 了百余人。个人捐款数量有限,他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缘 何去做?他说,公益是一种担当,是一份责任。 每一个善举都有温度,都能给人前行的力量,童建军深 知这一点。二十年来,他在行善之路上努力奔走,捐资助 学,扶危济困,支援家乡建设,为公益事业倾力付出。据统 计,1999 年至今,童建军个人为特困户、五保户、危重病人, 汶川大地震、湖南冰灾以及家乡建设捐款捐物共计20多万 元。如今,他在鼎城区十美堂镇可谓是家喻户晓。最可贵 的是团结大家一道行善,通过 4 年的筹备,2017 年 7 月 11 日 他成立了金峰微善爱心自愿服务站,在全区各地举行了若 干场助学活动,资助的贫困学生上百人,调动各方力量施 善举、扬善风,营造“人人慈善,随手慈善”的良好氛围。 2010年,他干了一件最有影响力的事—自费举办农民春 晚,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这一事迹也被新华社及中央 电视台报道,轰动全国。 他是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介入科主任、胸痛 中心技术总监。他所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从2001年起连续6 年实现了“零纠纷”“零投诉”“零事故”。作为一名奋战在临床 一线的心血管介入医生,他每天要穿上30多斤重的铅衣,暴 露在X射线的辐射之下为病人做各种介入手术,一周的手术 量一般三四十台。为了及时抢救“心梗”病人,他的手机从不 关机,全天 24 小时随叫随到,每周施行“胸痛”急诊手术 10 台 左右。多年来,他没有休过一次长假。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加 上 X 射线的辐射, 40岁不到的他比同龄人格外显老,出现了脱 发、白发、面部及手背“辐射斑”、白细胞减少及甲状腺功能减 退等症状,对此,他没有半点怨言。与时间拼时速,与死神争 输赢。他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潜心钻研,凭借一双妙手,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进村入户传经送宝,走进田间把脉问诊,他数十年如一 日,饱含热情地奋战在工作一线。遇旱灾、冰冻,刘建军每天 坚持勘灾、核灾,因地制宜提出作物补损技术意见,科学指导 农民搞好灾后生产。这位鼎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办公室主任实 至名归。他广泛汲取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展调查研究,撰 写调研报告40多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他积 极参与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为全区争取多项政策鼓励。刘 建军深知,扶贫先扶智,他扎根贫困村组,围绕高档优质稻、油 菜、蔬菜、稻虾种养、特色农产品等的发展编写资料、临田指 导、解决难题,助力贫困户脱贫,不愧为“2018 年全国科技助力 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这些年来,刘建军负责的各项工作均得 到了领导、群众的好评,被称为鼎城农技推广领域的“专家”、 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标准”、爱岗敬业的“黄牛”。 鼎城区卫生健康局干部姚群与在海军服役的丈夫结婚 23 年来,一直分居两地。她独自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成就了丈 夫的事业,把对丈夫的爱转换成无言的支持,成为丈夫坚实的 后盾,担起丈夫未尽的孝道和家庭责任。她孝敬公婆,把他们 的喜怒冷暖记在心头,尤其是近十年来,年迈的公公婆婆分别 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和严重的肾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好几 次,她每次都悉心照料,不怕脏不怕累;她独自培养女儿,风里 来雨里去照亮她前行的路,如今,女儿已成长为一名海军少 尉;她呵护丈夫的兄妹,在他们有困难时、生病时倾囊相助。 “军嫂”一词是辛苦、是付出、是聚少离多,而在姚群看来,更是 无悔的坚持和一生的守候。因其事迹感人,姚群还被评为 2016 年“湖南省优秀军嫂”。 黄卫泽今年已有74岁,是鼎城区文旅广体局的一名退休 干部。他于196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曾先后在鼎城四 中、一中任教,后被调至鼎城区教育局、文体局工作,最后在鼎 城区体育局(时称鼎城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任局长直至退休。 他是家庭的脊梁,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儿子心中的好父 亲。黄卫泽的老伴曾两次罹患癌症,经历过两次大型的器官 切除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照顾,让妻子倍 感温暖。儿子身患尿毒症十多年,一直靠药物和透析维持生 命,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仍坚持伴在病床旁,精心安排一日三 餐,给予儿子力量。他不言累、不道苦,生活简朴却乐于助人, 即使身心俱疲仍咬牙坚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践行着一名党 和人民的好干部的标准。 家住鼎城区尧天坪镇双合桥村的曾竹仙原本有一个幸福 的家庭。2003年冬,曾竹仙的丈夫不幸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 人。当时,曾竹仙已经59岁,且身患毛细血管瘤。儿子儿媳 为了挣钱给父母亲治病,双双外出打工,照顾丈夫的重担就落 在曾竹仙一人身上。她忍受病痛,悉心照料丈夫,不仅每天坚 持为丈夫翻身、按摩,而且还轻言细语地与丈夫“交流”,讲述 两人曾经的故事。最终用真情和坚持唤醒了沉睡3000多个 日夜的丈夫。丈夫虽然醒了,但仍然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 曾竹仙一如既往地忙碌操劳,像个陀螺围着丈夫、家庭转个不 停。曾竹仙很坚定:原是主心骨的丈夫倒了,她要替丈夫站起 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如今,双合桥村的人说起曾竹仙,没 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曾竹仙十六年如一日,用真情和爱心 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赞歌。 残奥冠军 脱贫榜样 许正国 妙手仁医 周怀能 农技专家 刘建军 最美军嫂 家庭脊梁 黄卫泽 至善良妻 曾竹仙 “十美”善人 童建军 湖南好人 姚伟胜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大道 广告经营许可证: 4150001070046 常德常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总编室: 7714837 广告中心: 7717503 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及记者证核验网网址: press.gapp.gov.cn 定价: 328 /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鼎城区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名单出炉cdrb.cdyee.com/pc/attachment/201909/29/0623d6e2... · 体育,从此踏上了射击之路,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人生的蜕

见义勇为余习勇,是鼎城区草坪镇中心小学校长。平日里,他是三

尺讲台上的坚守者;危急时,他是挺身而出的大英雄。2017年盛夏的一个傍晚,余习勇带着家人去沅江风光带游玩,忽然发现水中有人在拼命挣扎,身体正慢慢往下沉。余习勇来不及多想,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使出浑身力气救起了溺水者。在这个过程中,余习勇也呛了水,还磕破了膝盖。当确定溺水者安全之后,余习勇就默默地回了家。第二天,有媒体知晓了这个消息要来采访,余习勇反复推辞,一再表示这是个小事:救人是本能,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不值得提,不用宣传。善良质朴的他,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之歌,唱响了一曲舍己救人的英雄赞歌!

身边英雄 余习勇

敬业奉献

孝老爱亲

助人为乐

自强不息

4 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 王敏 美术编辑 崔建湘专题

鼎城区第六届十佳鼎城区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善德公民””名单出炉名单出炉经过层层筛选,公开评选,集中公示,今年,鼎城区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的评选结果已经出炉。9月30日,鼎城区将举行第六届十佳“善德公民”颁

奖仪式,集中表彰十佳“善德公民”,向全社会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号召全社会向“善德公民”学习。

本届十佳“善德公民”的评选活动,共分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自强不息六个评选类型。经过实地考察、征求意

见,由鼎城区文明办发起,并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以纸质、网络投票等形式参与投票评选。

获评人中,有人默默耕耘于普通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用爱岗敬业谱写了人生华章;有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照顾病重的亲人,辛苦了自己,芬

芳了家人;有人不顾生命危险,英勇救人于沅江,用自己的义举感动了鼎城人民;有的人身残志坚,用铁一般的毅力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完成了人生的

华丽蜕变……他们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之美。据了解,“善德公民”的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多年,该项评选已然成为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的

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挖掘善德精神的内涵,宣传“善德公民”的故事,从善崇德已经在鼎城大地蔚然成风。

金牌背后承载着一个励志感人的故事。杨超1979年出生于鼎城区蔡家岗镇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杨超的左腿,但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竞技体育,从此踏上了射击之路,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日常训练中,他超越人体极限勤学苦练,每每要练到腿脚麻木、眼睛干涩才肯休息。经历过人生风雨的杨超愈加珍惜每一次机会,他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射击成绩,一次次摘金夺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16年残奥会,杨超演绎精彩,在射击项目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斩获金牌,这也是常德残奥会史上的首枚金牌。一路的艰辛与坎坷,使杨超对生活的感悟更为深厚,也促使他更加乐于奉献爱心。在比赛训练之外的时间,杨超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主动和残疾儿童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开创精彩人生。

儿时生活艰苦,父母早逝;成年后生意挫败,负债累累,妻儿离他而去;51岁那年突发脑溢血,高昂的医药费给这个农村家庭致命一击……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村民许正国的前半生充满了艰难和坎坷,但这些都没有压垮许正国。2014年,经村、镇、区核实,许正国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即使如此,党和政府的关心、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让他重燃希望。他撸起袖子加油干,学习养殖技巧,发展特色养殖。2015年,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根据其居住的山林资源等特点,鼓励他发展黑山羊养殖,并为他送来了5只黑山羊种羊。许正国耐心学习养殖技术,通过几年的努力,黑山羊发展到了 50 多只。2017年底出栏20多只,销售额达到2万多元,当年就成功摘掉

“穷帽子”,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榜样,许正国坚定信念,用斗志改写命运,用实干书写华章。

他是鼎城区石公桥镇中学正高级教师、民革党员、区政协党委,更是名副其实的“湖南好人”。多年来,姚伟胜秉持一颗爱心,踏着三尺凝雪,冒着夏日酷暑,一直行进在关爱弱势群体的途中:为残疾贫困人群捐资,为家庭贫困学子助学,为抗战老兵送温暖……自己节衣缩食,将省下的钱捐献给他人。姚伟胜的事迹于2018年6月16日在湖南经视新闻中播出。因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为残疾人献爱心以及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成绩突出,他接受鼎城电视台和常德市电视台专访5次,上区政协风采录2次。年年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民革党员,2013年被民革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党员,年年被评为区优秀政协委员。2017年11月被评为“湖南好人”,一次次出资帮扶了百余人。个人捐款数量有限,他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缘何去做?他说,公益是一种担当,是一份责任。

每一个善举都有温度,都能给人前行的力量,童建军深知这一点。二十年来,他在行善之路上努力奔走,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支援家乡建设,为公益事业倾力付出。据统计,1999 年至今,童建军个人为特困户、五保户、危重病人,汶川大地震、湖南冰灾以及家乡建设捐款捐物共计 20 多万元。如今,他在鼎城区十美堂镇可谓是家喻户晓。最可贵的是团结大家一道行善,通过 4 年的筹备,2017 年 7 月 11 日他成立了金峰微善爱心自愿服务站,在全区各地举行了若干场助学活动,资助的贫困学生上百人,调动各方力量施善举、扬善风,营造“人人慈善,随手慈善”的良好氛围。2010 年,他干了一件最有影响力的事——自费举办农民春晚,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这一事迹也被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报道,轰动全国。

他是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介入科主任、胸痛中心技术总监。他所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从2001年起连续6年实现了“零纠纷”“零投诉”“零事故”。作为一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心血管介入医生,他每天要穿上30多斤重的铅衣,暴露在X射线的辐射之下为病人做各种介入手术,一周的手术量一般三四十台。为了及时抢救“心梗”病人,他的手机从不关机,全天24小时随叫随到,每周施行“胸痛”急诊手术10台左右。多年来,他没有休过一次长假。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加上X射线的辐射,40岁不到的他比同龄人格外显老,出现了脱发、白发、面部及手背“辐射斑”、白细胞减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症状,对此,他没有半点怨言。与时间拼时速,与死神争输赢。他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潜心钻研,凭借一双妙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进村入户传经送宝,走进田间把脉问诊,他数十年如一日,饱含热情地奋战在工作一线。遇旱灾、冰冻,刘建军每天坚持勘灾、核灾,因地制宜提出作物补损技术意见,科学指导农民搞好灾后生产。这位鼎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办公室主任实至名归。他广泛汲取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40多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他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实施等工作,为全区争取多项政策鼓励。刘建军深知,扶贫先扶智,他扎根贫困村组,围绕高档优质稻、油菜、蔬菜、稻虾种养、特色农产品等的发展编写资料、临田指导、解决难题,助力贫困户脱贫,不愧为“2018年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这些年来,刘建军负责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领导、群众的好评,被称为鼎城农技推广领域的“专家”、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标准”、爱岗敬业的“黄牛”。

鼎城区卫生健康局干部姚群与在海军服役的丈夫结婚23年来,一直分居两地。她独自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成就了丈夫的事业,把对丈夫的爱转换成无言的支持,成为丈夫坚实的后盾,担起丈夫未尽的孝道和家庭责任。她孝敬公婆,把他们的喜怒冷暖记在心头,尤其是近十年来,年迈的公公婆婆分别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和严重的肾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好几次,她每次都悉心照料,不怕脏不怕累;她独自培养女儿,风里来雨里去照亮她前行的路,如今,女儿已成长为一名海军少尉;她呵护丈夫的兄妹,在他们有困难时、生病时倾囊相助。

“军嫂”一词是辛苦、是付出、是聚少离多,而在姚群看来,更是无悔的坚持和一生的守候。因其事迹感人,姚群还被评为2016年“湖南省优秀军嫂”。

黄卫泽今年已有74岁,是鼎城区文旅广体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他于 1967 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曾先后在鼎城四中、一中任教,后被调至鼎城区教育局、文体局工作,最后在鼎城区体育局(时称鼎城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任局长直至退休。他是家庭的脊梁,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儿子心中的好父亲。黄卫泽的老伴曾两次罹患癌症,经历过两次大型的器官切除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呵护和照顾,让妻子倍感温暖。儿子身患尿毒症十多年,一直靠药物和透析维持生命,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仍坚持伴在病床旁,精心安排一日三餐,给予儿子力量。他不言累、不道苦,生活简朴却乐于助人,即使身心俱疲仍咬牙坚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践行着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的标准。

家住鼎城区尧天坪镇双合桥村的曾竹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03年冬,曾竹仙的丈夫不幸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当时,曾竹仙已经59岁,且身患毛细血管瘤。儿子儿媳为了挣钱给父母亲治病,双双外出打工,照顾丈夫的重担就落在曾竹仙一人身上。她忍受病痛,悉心照料丈夫,不仅每天坚持为丈夫翻身、按摩,而且还轻言细语地与丈夫“交流”,讲述两人曾经的故事。最终用真情和坚持唤醒了沉睡3000多个日夜的丈夫。丈夫虽然醒了,但仍然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曾竹仙一如既往地忙碌操劳,像个陀螺围着丈夫、家庭转个不停。曾竹仙很坚定:原是主心骨的丈夫倒了,她要替丈夫站起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如今,双合桥村的人说起曾竹仙,没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曾竹仙十六年如一日,用真情和爱心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赞歌。

残奥冠军杨 超

脱贫榜样许正国

妙手仁医周怀能

农技专家刘建军

最美军嫂姚 群

家庭脊梁黄卫泽

至善良妻曾竹仙

“十美”善人童建军

湖南好人姚伟胜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大道 广告经营许可证:4150001070046 常德常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总编室:7714837 广告中心:7717503 全国新闻记者管理及记者证核验网网址:press.gapp.gov.cn 定价:328 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