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翅膀epaper.ntrb.com.cn/new/ntrb/page/1/2019-07/20/b02/20190720b02_… ·...

1
执编:李萍 美编:王忆 校对:毛晓丽 组版:王忆 2019 年 7 月 20 日 星期六 B2 南通教育 让梦启航 1981年,我考进江苏南通师范。 记得李吉林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作报告,是在通师的大礼 堂。李老师给我们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 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两个小时的报告,带给我们强 大的心灵震撼,留给我们一连串的惊叹,激起我们无尽的遐 想。一名小学教师,居然可以漂洋过海,去日本讲学,这在当 时刚刚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 的我们而言,这简直是奇迹啊!李老师为了自己喜欢的事 业,放弃了好多令人羡慕的职业,潜心于三尺讲台。李老师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将懵懂无知的幼童培养成 聪慧独立的少年,赢得了孩子一辈子的崇敬,教师是个多么 令人敬重的崇高职业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 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事业追求,让我童年的 梦想变得清晰:以后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 的自己! 心中的梦不再缥缈。师范的3年,我在勤学苦练中度 过。在紧张的节奏中,我们练习着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该拥 有的十八般武艺,完成着一名师范生“说写弹唱,琴棋书画” 的能力构建。 童年的梦想,在苦练中启航;青春的激情,燃烧在那梦开 始的地方…… 梦在心中路在课堂 1984年,我走进南通通州实验小学的校园。 非常幸运,我在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成为李吉林情境教学 实验班的老师。我沉醉于李老师的课堂:《小小的船》《萤火 虫》《桂林山水》……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如诗如画,带着我走 进美好的意境。我沉迷于李老师的教学艺术,对她的课堂无 限憧憬,我难以置信,怎么可以将孩子教得这么可爱聪明,怎 么可以将课堂营造得如此缤纷活泼?至今还不时忆起李老 师的课《萤火虫》,整堂课洋溢着童话的色彩、美好的诗意、浪 漫的情趣、丰富的哲思。课堂伊始,李老师寥寥数笔,黑板上 立刻呈现出夏夜,草地,星空,缤纷的花草—萤火虫,那夏 天的精灵,提着小灯笼,在夏夜低飞,像撒落在丛林里的绿色 宝石……我们都深深沉醉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细细体味,李老师课堂的一切精彩,源自她“童心的视 野”,站在儿童的角度,是李老师教学的本源。我学着把李老 师的课,完完整整地拷贝给自己班里的孩子。孩子们高兴地 说:“我们喜欢王老师的课。”家长们夸赞说:“这位老师小小 年纪很有灵气。”领导同事也对我欣赏有加,夸我的课教得活 泼有创新。我知道,在大师身边的耳濡目染,已渐渐化作我 教学生涯的神奇营养。 观察—模仿—实践—反思,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 中,领略着教育的风景;在情境课堂的追寻中,领悟着情境教 学的真谛。我努力学习李老师,做一个藏在孩子心中的老 师,“从儿童的视野审视教材,用儿童的思维感悟文字,以儿 童的认知设计流程,让儿童的灵感充溢课堂”,让课堂“真正 走进儿童心灵、打动儿童心灵”。对名师课堂的吸纳与体悟, 对教学的专注与投入,对儿童的理解与关注,使我的课堂逐 渐别具个性特色,课堂成为我和孩子生命成长的沃土,成为 我萌发思想的土壤和个性张扬的天地。 情境实验梦的伊甸园 1986 年—1994年,我跟着李老师做实验。从“语文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一 路追随,一路揣摩,一路欣赏,一路收获。 喜欢读李老师的散文,喜欢听李老师讲教育故事,尤其 喜欢听李老师的报告。她总能用最感性的语言演讲最理性 的思想,一切枯燥的理论,在李老师的口中变得那么明晰和 生动,充满文学的色彩和艺术的韵味。至今还记得她用诗一 样的语言描述情境教育的理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实验 的操作策略,甚至还记得她讲怎样起早看日出,怎样为寻找 写作素材走过秋天的庄稼地,如何策划大型综合展示活动 “萝卜娃娃看到的世界”……李老师的报告,让我的视野从语 文小课堂投向了天地大课堂。 在实验班,我尝试进行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 进实验,探索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的佳径;我尝试在中高年级 进行大单元组合教学,将大量的美文组合让学生阅读,极大 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我组织开展系列野外情境活动,丰富 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孩子自由流畅的表达……我和孩子 特别喜欢学李老师编写的《补充阅读》教材。每学期开学,我 都会到二附小提回40多本,回到教室,和孩子一起阅读。教 材中那些经典的散文、小诗,到现在我都能熟背。轮到教《补 充阅读》,孩子们会特别兴奋,跟着我绘声绘色地朗读,全神 贯注地欣赏,惟妙惟肖地表演。 在长达 9 年的“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研究中,我感受着 情境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领悟着情境教学的精髓,我惊叹 于情境教学的丰富内涵,流连于情境教学实验的美好境界。 在不断的实验摸索过程中,我逐渐从开始一招一式地模仿过 渡到自主领悟后的创造,情境教学思想与我内心深处对语文 教学的理解达成了契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探索出一 条指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的成功之路。 借我翅膀让梦飞翔 2003 年,我通过公开竞聘,成为学校的校长。“当校长, 也当名师” “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成为我新的梦想。 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进行遴选,我最终得以入 选。于是,我又可以在李老师等导师的带领下,追寻我的语 文教学改革之梦。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尝试提 出了小学“生命语文”的教学主张。这项课题成为江苏省“十 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学校众多老师成为“生命语文”的 响应者和实践者。我用自己双倍的努力证明:公务繁忙不是 校长远离业务的托词,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可以双轨并行。 李老师欣喜地注视着我的成长,多次鼓励我,帮助我,支持 我,为我自己和学校老师的成长添翼。 “南通市校长论坛”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作为校长,我推 出一本自己的集子《细雨微澜》,邀请李老师为书写序。因为 完稿得比较迟,现场会又赶着出书,所以留给李老师的撰稿 时间只有两天。我实在难以启齿,李老师却全然没在意, 一口允诺,果然如期完稿。第三天,我还在睡梦中,就接到 了去看稿的通知。还以为是应景之作,却大大出乎所料, 短短的两天时间,李老师不仅通读了书稿,还对书稿的章 节提出了精妙的修改意见。《序》写得真实真诚,保留她一 贯的文风,充满真情实感,流淌诗情画意,饱含对后辈教师 的尊重、爱和呵护。李老师的激励,就是无形的翅膀,让我 的梦想自由飞翔。 2006 年,我利用五一长假,在体育馆举行了一次“江海 诗情全国名师走进通州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将全国最知名 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请到通州,让全校 教师坐在家门口欣赏全国一流的课堂教学。我特地邀请李 吉林老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记得那天一大早,李老师就赶 到离她住所比较远的学校,在准备室,顾不上寒暄,拿出讲 稿,握着铅笔,一字一句细细修改、斟酌。开幕式上,她入情 入境,激情演讲,向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诠释理想课堂,她的 讲话,给参会的老师们极大的鼓励,让我这个组织策划者倍 感欣慰。李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是无形的翅膀,让我“当教 师成长路上的校长”的梦想高高飞翔。 很喜欢李老师的一段精彩语录: “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 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 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 的王国。”其实,李老师何止给孩子添翼,她最擅长的是给青 年教师添翼。她的“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中凝聚了全校许 多教师参加;她创办的“青培中心”薪火相传;她的实验班,带 出了一支优秀的队伍……而我和我校的老师们,都是幸运的 “翅膀得主”。 因为拥有了飞翔的翅膀,我在教育的晴空下,轻歌曼舞, 舞出了生命的诗意、梦想的辉煌。梦想开花,无限芬芳。 (节选,有删减) 18 日下午我在教育局参加新建幼儿园的 会议,惊闻李吉林老师离世,我顿时瘫坐下 来,泪流满面…… 我好想写很多很多的文字来表达我对李 老师的敬仰和缅怀,但提笔便是泪。 我飞速赶回办公室,翻开了我在2010年 申报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材料,001—002页面 就是李老师为我亲笔写的推荐信,我反反复 复看了又看,当年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2010年5月8日,我去李老师办公室汇报十一 五课题实施情况时,李老师问:“最近在忙什 么?”我说:“在申报省特级教师。”李老师顿时 眼睛发亮:“好啊!”“来,我来帮你写推荐 信!”我感到突然又是惊喜,弱弱地傻傻地 说:“推荐信是不是有固定格式,好像需要打 印的吧。”李老师笑着说:“我亲笔帮你不更好 吗?”只见李老师顺手拿了两张粉化纸,提笔 写了起来。我的这本《特级教师申报材料》成 了具有温度和极具价值的珍藏品。 2012 年,李吉林老师欣然为我主编的《幼 儿情境阅读案例》一书写了序,李老师写道: 虽然一直在小学,但我的心里对幼儿园的孩 子和学前教育总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向往。 学前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我总希冀 着情境教育能在儿童早期就生发作用,以使 他们发展得更好、更充分。因为,情境教育的 “真、美、情、思”的特质不仅是小学儿童,同样 也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 李吉林老师对我工作与专业的认可,一 直激励着我,她的鼓励和指引成为我成长和 前行路上一股经久不衰的助推力! 跟随着李吉林老师做全国教育规划十一 五重点课题研究,期间与李老师的接触较多, 她的研究贴近儿童,贴近实际。经常不辞辛 劳,深入一线,与教师研究教育问题。 最让我动情的是2017年,在我个人因为 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非常无助的岁月,半年 没有去见李老师。中秋前的夜晚,我来到李 老师家的小院子,李老师拉着我的手进入屋 子,此刻,我和她都没有任何语言,李老师久 久地凝视着我,然后轻轻地说:你还好吧。我 猛然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扑在了李老 师的怀里,李老师拥抱着我,任我哭诉着…… 李老师母亲般的爱,溶解了我心中的无 助与软弱,使我再次挺直了腰杆,奋力前行。 李老师,有您的岁月,我们幸福和快乐, 如今,您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定记住您的教诲 和恩情,带着执着的教育之心前进。 李老师,我会一百遍的呼唤您,您是我的 亲人,亲人! 纷杂外衣传递的爱 李老师常说“爱会创造智慧”。自成为“准教师”起,“爱”就 成了我耳边复现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年轻的心中充满了神圣感 与使命感,脑海里一遍遍描摹着幸福的七彩蓝图。及至参加工 作,我才知道,真正做到爱学生其实并不容易。现实中,有太多的 无奈、焦虑、诱惑考验着我“爱”的耐心与执着。现在,我所理解的 “爱”并非一句抽象的话语,而是附着在一个凝固的记忆影像中。 有一年,一个高规格的情境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在南通师范 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时值初冬,已很有些凉意。下午有一场简 短的汇报演出,中间我有事外出,看到一群小舞蹈队员正在隔 间候场。她们已全都换好单薄的演出服,一个个搓着手,不时 蹦跳着,以抵御凉意。当时的场地都还没有安装空调。这时, 李老师走了过来,她看见这情景,一下瞪大了眼,大声对身旁的 带队老师说:“这怎么行,快,赶快让孩子穿上衣服!”老师解释 说:“马上要上场了。”“孩子的身体要紧,穿着外套跳。”李老师 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与会的专家、代表们看到了这样的 场景:孩子们里边穿着统一的漂亮的演出服,外面却又罩着自 己各色的外套,有红色的毛线衣,有紫色的夹克,也有天蓝色的 毛背心。这些着装纷杂的孩子们灿烂地笑着,舞动着内心的喜 悦。参会代表们都被打动了,报告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就在那一刻,“爱”在我的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 这个缥缈的字眼,是李老师用她不经意中的一个举动,让我懂 得了它的真正含义。在我眼里,那群身着纷杂外套的孩子,跳 出了世间最美的舞蹈。于是,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老师数 十年矢志不移,潜心情境教育的研究,在别人颐养天年的时候, 她却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些都是源自她内心深处对儿童的热 爱与理解。 字里行间的铅笔线 有一回,我承担了江苏省一个重要活动的教学研究课任 务。尽管已经有了多次公开教学的经历,我的心里还是难免紧 张。为了上好那堂课,我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阅读了不少资 料,终于拿出了教学设计,但总感到底气不足,把握不大。这 时,我想到了李老师。尽管知道她非常忙,犹豫再三我还是鼓 起勇气给她打了电话,没想到电话里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准时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正 忙碌着,见我到了,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递上教案,心想,就 修改一下,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吧。 李老师接过教案,浏览了一下,就放在了一边,然后随手打 开手边的教材,翻到了课文。看来,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小周,我们先读读教材吧。”她又随手拿出一支铅笔,开 始一字一句地读起了课文。读几句,停一停,跟我讨论一下,谈 她的理解,同时随手圈划。就这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有时 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个普通的文字逐渐变得鲜活灵 动起来。我压根儿没想到李老师会这样跟青年教师备课,原以 为她直接看看教案,提几点意见就完了。 再看面前的课文,字里行间,留下了密密的各种不同的圈 点符号。在我的备课经历中,哪曾有过这样细致的课文研读! 此时,李老师似乎已经进入了情境,她轻声启发着我: “这是一个 夜晚,是什么季节?外面是如何的黑?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小的 屋子……主人公出现了……”真是奇妙,随着李老师的描述,我 仿佛真的进入了课文展现的情境,原先感觉隔阂的内容立时变 得可亲了。我真正领悟到,所谓“情境”,其实是课文所固有的。 经过这一番课文的“进出”,李老师这才重新拿起我的教 案,跟我探讨具体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些问题,我在透彻地领 会课文内容后,已然有所意识了。 当我走出李老师办公室时,小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我明 白,这次,李老师其实不只是在帮助我准备一堂课,她是在身体 力行地告诉我,面对课文,面对教学,面对孩子,我们该拥有一 种怎样的姿态。以后的日子里,课文中那些字里行间的铅笔线 总在悄悄地提醒着我。 (节选) 李老师是亲人 张宏云 梦想的翅膀 —我和李吉林老师的故事 王笑梅 李吉林:帮助我走向“我” 周益民 情境教育更上层楼 南通教育始终在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梦想的翅膀epaper.ntrb.com.cn/new/ntrb/page/1/2019-07/20/B02/20190720B02_… · 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 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

执编:李萍 美编:王忆 校对:毛晓丽 组版:王忆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B2 南通教育

让梦启航1981年,我考进江苏南通师范。记得李吉林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作报告,是在通师的大礼

堂。李老师给我们讲她与教育的情缘,讲她的情境教学,讲她出访日本讲学的见闻感想。两个小时的报告,带给我们强大的心灵震撼,留给我们一连串的惊叹,激起我们无尽的遐想。一名小学教师,居然可以漂洋过海,去日本讲学,这在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初,对从没有走出过南通的我们而言,这简直是奇迹啊!李老师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放弃了好多令人羡慕的职业,潜心于三尺讲台。李老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将懵懂无知的幼童培养成聪慧独立的少年,赢得了孩子一辈子的崇敬,教师是个多么令人敬重的崇高职业啊!李老师的报告,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尊严,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事业追求,让我童年的梦想变得清晰:以后要像李老师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心中的梦不再缥缈。师范的3年,我在勤学苦练中度过。在紧张的节奏中,我们练习着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该拥有的十八般武艺,完成着一名师范生“说写弹唱,琴棋书画”的能力构建。

童年的梦想,在苦练中启航;青春的激情,燃烧在那梦开始的地方……

梦在心中路在课堂1984年,我走进南通通州实验小学的校园。非常幸运,我在工作的第三个年头成为李吉林情境教学

实验班的老师。我沉醉于李老师的课堂:《小小的船》《萤火虫》《桂林山水》……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如诗如画,带着我走进美好的意境。我沉迷于李老师的教学艺术,对她的课堂无限憧憬,我难以置信,怎么可以将孩子教得这么可爱聪明,怎么可以将课堂营造得如此缤纷活泼?至今还不时忆起李老师的课《萤火虫》,整堂课洋溢着童话的色彩、美好的诗意、浪漫的情趣、丰富的哲思。课堂伊始,李老师寥寥数笔,黑板上立刻呈现出夏夜,草地,星空,缤纷的花草——萤火虫,那夏天的精灵,提着小灯笼,在夏夜低飞,像撒落在丛林里的绿色宝石……我们都深深沉醉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细细体味,李老师课堂的一切精彩,源自她“童心的视野”,站在儿童的角度,是李老师教学的本源。我学着把李老师的课,完完整整地拷贝给自己班里的孩子。孩子们高兴地说:“我们喜欢王老师的课。”家长们夸赞说:“这位老师小小年纪很有灵气。”领导同事也对我欣赏有加,夸我的课教得活泼有创新。我知道,在大师身边的耳濡目染,已渐渐化作我教学生涯的神奇营养。

观察——模仿——实践——反思,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领略着教育的风景;在情境课堂的追寻中,领悟着情境教学的真谛。我努力学习李老师,做一个藏在孩子心中的老师,“从儿童的视野审视教材,用儿童的思维感悟文字,以儿童的认知设计流程,让儿童的灵感充溢课堂”,让课堂“真正走进儿童心灵、打动儿童心灵”。对名师课堂的吸纳与体悟,对教学的专注与投入,对儿童的理解与关注,使我的课堂逐渐别具个性特色,课堂成为我和孩子生命成长的沃土,成为我萌发思想的土壤和个性张扬的天地。

情境实验梦的伊甸园1986年——1994年,我跟着李老师做实验。从“语文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一路追随,一路揣摩,一路欣赏,一路收获。

喜欢读李老师的散文,喜欢听李老师讲教育故事,尤其喜欢听李老师的报告。她总能用最感性的语言演讲最理性的思想,一切枯燥的理论,在李老师的口中变得那么明晰和生动,充满文学的色彩和艺术的韵味。至今还记得她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情境教育的理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实验的操作策略,甚至还记得她讲怎样起早看日出,怎样为寻找写作素材走过秋天的庄稼地,如何策划大型综合展示活动

“萝卜娃娃看到的世界”……李老师的报告,让我的视野从语文小课堂投向了天地大课堂。

在实验班,我尝试进行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三线并进实验,探索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的佳径;我尝试在中高年级进行大单元组合教学,将大量的美文组合让学生阅读,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我组织开展系列野外情境活动,丰富孩子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孩子自由流畅的表达……我和孩子特别喜欢学李老师编写的《补充阅读》教材。每学期开学,我都会到二附小提回40多本,回到教室,和孩子一起阅读。教材中那些经典的散文、小诗,到现在我都能熟背。轮到教《补充阅读》,孩子们会特别兴奋,跟着我绘声绘色地朗读,全神贯注地欣赏,惟妙惟肖地表演。

在长达9年的“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研究中,我感受着情境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领悟着情境教学的精髓,我惊叹于情境教学的丰富内涵,流连于情境教学实验的美好境界。在不断的实验摸索过程中,我逐渐从开始一招一式地模仿过渡到自主领悟后的创造,情境教学思想与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达成了契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探索出一条指导学生从阅读到写作的成功之路。

借我翅膀让梦飞翔2003年,我通过公开竞聘,成为学校的校长。“当校长,

也当名师”“做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成为我新的梦想。

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培养对象进行遴选,我最终得以入选。于是,我又可以在李老师等导师的带领下,追寻我的语文教学改革之梦。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尝试提出了小学“生命语文”的教学主张。这项课题成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学校众多老师成为“生命语文”的响应者和实践者。我用自己双倍的努力证明:公务繁忙不是校长远离业务的托词,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可以双轨并行。李老师欣喜地注视着我的成长,多次鼓励我,帮助我,支持我,为我自己和学校老师的成长添翼。

“南通市校长论坛”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作为校长,我推出一本自己的集子《细雨微澜》,邀请李老师为书写序。因为完稿得比较迟,现场会又赶着出书,所以留给李老师的撰稿时间只有两天。我实在难以启齿,李老师却全然没在意,一口允诺,果然如期完稿。第三天,我还在睡梦中,就接到了去看稿的通知。还以为是应景之作,却大大出乎所料,短短的两天时间,李老师不仅通读了书稿,还对书稿的章节提出了精妙的修改意见。《序》写得真实真诚,保留她一贯的文风,充满真情实感,流淌诗情画意,饱含对后辈教师的尊重、爱和呵护。李老师的激励,就是无形的翅膀,让我的梦想自由飞翔。

2006年,我利用五一长假,在体育馆举行了一次“江海诗情全国名师走进通州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将全国最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请到通州,让全校教师坐在家门口欣赏全国一流的课堂教学。我特地邀请李吉林老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记得那天一大早,李老师就赶到离她住所比较远的学校,在准备室,顾不上寒暄,拿出讲稿,握着铅笔,一字一句细细修改、斟酌。开幕式上,她入情入境,激情演讲,向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诠释理想课堂,她的讲话,给参会的老师们极大的鼓励,让我这个组织策划者倍感欣慰。李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是无形的翅膀,让我“当教师成长路上的校长”的梦想高高飞翔。

很喜欢李老师的一段精彩语录:“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其实,李老师何止给孩子添翼,她最擅长的是给青年教师添翼。她的“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中凝聚了全校许多教师参加;她创办的“青培中心”薪火相传;她的实验班,带出了一支优秀的队伍……而我和我校的老师们,都是幸运的

“翅膀得主”。因为拥有了飞翔的翅膀,我在教育的晴空下,轻歌曼舞,

舞出了生命的诗意、梦想的辉煌。梦想开花,无限芬芳。(节选,有删减)

18日下午我在教育局参加新建幼儿园的会议,惊闻李吉林老师离世,我顿时瘫坐下来,泪流满面……

我好想写很多很多的文字来表达我对李老师的敬仰和缅怀,但提笔便是泪。

我飞速赶回办公室,翻开了我在2010年申报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材料,001—002页面就是李老师为我亲笔写的推荐信,我反反复复看了又看,当年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2010年5月8日,我去李老师办公室汇报十一五课题实施情况时,李老师问:“最近在忙什么?”我说:“在申报省特级教师。”李老师顿时眼睛发亮:“好啊!”“来,我来帮你写推荐信!”我感到突然又是惊喜,弱弱地傻傻地说:“推荐信是不是有固定格式,好像需要打印的吧。”李老师笑着说:“我亲笔帮你不更好吗?”只见李老师顺手拿了两张粉化纸,提笔写了起来。我的这本《特级教师申报材料》成了具有温度和极具价值的珍藏品。

2012年,李吉林老师欣然为我主编的《幼儿情境阅读案例》一书写了序,李老师写道:虽然一直在小学,但我的心里对幼儿园的孩子和学前教育总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向往。学前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我总希冀着情境教育能在儿童早期就生发作用,以使他们发展得更好、更充分。因为,情境教育的

“真、美、情、思”的特质不仅是小学儿童,同样也是幼儿成长所需要的。

李吉林老师对我工作与专业的认可,一直激励着我,她的鼓励和指引成为我成长和前行路上一股经久不衰的助推力!

跟随着李吉林老师做全国教育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期间与李老师的接触较多,她的研究贴近儿童,贴近实际。经常不辞辛劳,深入一线,与教师研究教育问题。

最让我动情的是2017年,在我个人因为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而非常无助的岁月,半年没有去见李老师。中秋前的夜晚,我来到李老师家的小院子,李老师拉着我的手进入屋子,此刻,我和她都没有任何语言,李老师久久地凝视着我,然后轻轻地说:你还好吧。我猛然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扑在了李老师的怀里,李老师拥抱着我,任我哭诉着……

李老师母亲般的爱,溶解了我心中的无助与软弱,使我再次挺直了腰杆,奋力前行。

李老师,有您的岁月,我们幸福和快乐,如今,您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定记住您的教诲和恩情,带着执着的教育之心前进。

李老师,我会一百遍的呼唤您,您是我的亲人,亲人!

纷杂外衣传递的爱李老师常说“爱会创造智慧”。自成为“准教师”起,“爱”就

成了我耳边复现率最高的字眼之一,年轻的心中充满了神圣感与使命感,脑海里一遍遍描摹着幸福的七彩蓝图。及至参加工作,我才知道,真正做到爱学生其实并不容易。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焦虑、诱惑考验着我“爱”的耐心与执着。现在,我所理解的

“爱”并非一句抽象的话语,而是附着在一个凝固的记忆影像中。有一年,一个高规格的情境教育学术研讨活动在南通师范

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时值初冬,已很有些凉意。下午有一场简短的汇报演出,中间我有事外出,看到一群小舞蹈队员正在隔间候场。她们已全都换好单薄的演出服,一个个搓着手,不时蹦跳着,以抵御凉意。当时的场地都还没有安装空调。这时,李老师走了过来,她看见这情景,一下瞪大了眼,大声对身旁的带队老师说:“这怎么行,快,赶快让孩子穿上衣服!”老师解释说:“马上要上场了。”“孩子的身体要紧,穿着外套跳。”李老师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与会的专家、代表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孩子们里边穿着统一的漂亮的演出服,外面却又罩着自己各色的外套,有红色的毛线衣,有紫色的夹克,也有天蓝色的毛背心。这些着装纷杂的孩子们灿烂地笑着,舞动着内心的喜悦。参会代表们都被打动了,报告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就在那一刻,“爱”在我的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存在。这个缥缈的字眼,是李老师用她不经意中的一个举动,让我懂得了它的真正含义。在我眼里,那群身着纷杂外套的孩子,跳出了世间最美的舞蹈。于是,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老师数十年矢志不移,潜心情境教育的研究,在别人颐养天年的时候,她却又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些都是源自她内心深处对儿童的热爱与理解。

字里行间的铅笔线有一回,我承担了江苏省一个重要活动的教学研究课任

务。尽管已经有了多次公开教学的经历,我的心里还是难免紧

张。为了上好那堂课,我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阅读了不少资料,终于拿出了教学设计,但总感到底气不足,把握不大。这时,我想到了李老师。尽管知道她非常忙,犹豫再三我还是鼓起勇气给她打了电话,没想到电话里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准时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正忙碌着,见我到了,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递上教案,心想,就修改一下,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吧。

李老师接过教案,浏览了一下,就放在了一边,然后随手打开手边的教材,翻到了课文。看来,她早就做好了准备。

“小周,我们先读读教材吧。”她又随手拿出一支铅笔,开始一字一句地读起了课文。读几句,停一停,跟我讨论一下,谈她的理解,同时随手圈划。就这样,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有时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个普通的文字逐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我压根儿没想到李老师会这样跟青年教师备课,原以为她直接看看教案,提几点意见就完了。

再看面前的课文,字里行间,留下了密密的各种不同的圈点符号。在我的备课经历中,哪曾有过这样细致的课文研读!此时,李老师似乎已经进入了情境,她轻声启发着我:“这是一个夜晚,是什么季节?外面是如何的黑?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主人公出现了……”真是奇妙,随着李老师的描述,我仿佛真的进入了课文展现的情境,原先感觉隔阂的内容立时变得可亲了。我真正领悟到,所谓“情境”,其实是课文所固有的。

经过这一番课文的“进出”,李老师这才重新拿起我的教案,跟我探讨具体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些问题,我在透彻地领会课文内容后,已然有所意识了。

当我走出李老师办公室时,小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我明白,这次,李老师其实不只是在帮助我准备一堂课,她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面对课文,面对教学,面对孩子,我们该拥有一种怎样的姿态。以后的日子里,课文中那些字里行间的铅笔线总在悄悄地提醒着我。 (节选)

李老师是亲人张宏云

梦想的翅膀——我和李吉林老师的故事

王笑梅

李吉林:帮助我走向“我”周益民

情境教育更上层楼南通教育始终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