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韓國的漢娜鄂蘭﹂朴裕河Š‰...no.1601 2017.11.09-11.15 the journalist 新新聞...

88 No.1601 2017.11.09-11.15 The Journalist 新新聞 放眼天下 輿稿輿朴裕河教授於書中直指慰安婦問題核心,遭慰安婦聲援團體提告。 88-89.indd 88 2017/11/7 下午10: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Mar-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帝﹁韓國的漢娜鄂蘭﹂朴裕河Š‰...No.1601 2017.11.09-11.15 The Journalist 新新聞 88放眼天下 至 繁 瑣 到 令 人 快 抓 狂 的 地 步。這 本 書 在 一

88No.1601 2017.11.09-11.15 The Journalist 新新聞

放眼天下

至繁瑣到令人快抓狂的地步。

這本書在一三年八月出版時,受到韓國

媒體相當多的關注與報導,但並未出現任

何爭議。隔年春天,作者與其他有志於解

決歷史問題的朋友,召開了﹁第三種聲音﹂

的慰安婦問題研討會,提出一些與韓國、

國際社會常識相當不同的看法,同年六月

就被慰安婦聲援團體提起誹謗名譽的民刑

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和查禁書籍。事態

的發展不僅讓作者本人感到意外,也引起

日本、美國知識界的關注。

華文媒體界認同韓國主流媒體立場

一五年二月,韓國法院命令該書必須刪

除三十四個項目才能出版;同年十一月,

檢察官正式以誹謗名譽罪起訴朴裕河,輿

論譁然。此時,韓國、日本與美國聲援朴

教授者開始國際串連,成立抗議起訴的網

站,加上作者本人的網站以及推特、臉書

韓國世宗大學朴裕河教授的

話題作品︽帝國的慰安

婦︾,二○

一五年被慰安婦聲援

團體提告,要求損害賠償和查禁

書籍。原本今年初一審被判無

罪,但十月二十七日,首爾高等

法院推翻一審的無罪判決,改判

朴裕河有罪,罰金一千萬韓元,

不僅引起南韓社會爭議,也讓

美、日各國關注。台日韓三方對

慰安婦研究的比較,除了學術價

值外,此議題後續發展也將反映

東亞未來的局勢。

︽帝國的慰安婦︾今年七月

由玉山社出版中文版。很榮幸能

擔任這本書的譯者,翻譯校稿的

過程中,與作者多次針對內容進

行討論,深深感受到朴教授的

嚴謹。或許是因為爭議的壓力太

大,許多細節的要求及補正,甚

﹁韓國的漢娜鄂蘭﹂朴裕河

帝國的慰安婦引爭議

女教授被判刑

撰文/劉夏如

二○

一七年一月,︽帝國的慰安婦︾作者朴裕河一審被判無罪,韓國媒體的輿論整體偏向負面,而整個華文圈幾乎沒有報導該次判決。

同年十月,二審的有罪判決馬上占據了各大媒體版面。華文媒體對歷史問題的選擇性報導,背後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致出現當年汶川地震時,由於建築偷工

減料未做防震設計而出現的大規模人禍。

人們內心對未來的不信任

而種種﹁逢盛世必有天災﹂的小道消

息和私下揣測帶給人們的刺激,更遠比看

﹁新聞聯播﹂的地震後續報導要強烈。我

有一位在官媒工作的朋友就吐槽得直言不

諱,他說:﹁我覺得這兩場地震都不算什

麼,真正的大災還沒發生吧。很可能還得

再出大型爆炸、火災之類的惡性事件。﹂

為什麼?﹁盛世嘛,這是中國的規律,從

古至今。﹂當時我只覺得很滑稽,原來那

些在新聞稿中寫下﹁安定﹂、﹁穩定﹂、

﹁階段性成效﹂等等莊重套話的人們,內

心也並不相信他們所身處的當下是穩定安

全的。這也就難怪網路上,會有那麼多五

迷三道分析地震石隕代表上天震怒的頭頭

是道詮釋。

天災當然不一定指向人禍,但因為天災

曾經照見人禍,因而人們才會賦予其更多

聯想。歌舞昇平的表象之下,一場災難足

以喚起九年前的陰影,深埋於人們內心對

未來之種種不信任。正所謂﹁要有對歷史

的感知,才能判斷當下﹂,發生在當下四

川的地震,並不只屬於當下,它同樣指向

已經化為歷史的那些無處安放的靈魂。●

法新社

朴裕河教授於書中直指慰安婦問題核心,遭慰安婦聲援團體提告。

88-89.indd 88 2017/11/7 下午10:18

Page 2: 帝﹁韓國的漢娜鄂蘭﹂朴裕河Š‰...No.1601 2017.11.09-11.15 The Journalist 新新聞 88放眼天下 至 繁 瑣 到 令 人 快 抓 狂 的 地 步。這 本 書 在 一

89 新新聞 The Journalist No.1601 2017.11.09-11.15

法︾等多重面向,想釐清問題必須﹁重返

亞洲﹂,檢視帝國/殖民主義,才能掌握

整體的脈絡。

作者主張韓國必須重新檢視殖民地情

境,去追究日本﹁帝國﹂之罪。但戰後朝

鮮半島分斷,南北韓互爭﹁抗日﹂正朔,

許多殖民時期不願面對的真相,透過集體

記憶的篩選形塑,完全被消失在正統歷史

敘事裡,例如﹁二十萬朝鮮少女被強拉去

當慰安婦﹂的神話、朝鮮人協力者的角色

等。朴裕河直指問題核心,強調獨立思考

的重要性,唯有洞悉問題本質才能解決問

題,直面歷史才能走向未來。

盲從等同放棄思考的道德責任

她的理性勇氣與備受同族打壓詆毀的

遭遇,在在令人想起︽平凡的邪惡:艾

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

ann in Jerusalem

: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Hannah A

rendt

︶的漢娜鄂蘭︵H

annah A

rendt

︶。盲從與人云亦云,永遠也無法

辨識邪惡的表象,等於放棄思考的道德責

任。︽帝國的慰安婦︾判決報導與網路流

通的惡意,提醒我們,這世界的﹁艾希曼

們﹂何其多!做為中文版譯者,也希望中

文版能讓更多華文讀者省思,理解差異之

所在,才是和平之所生。●

等社群媒體的使用,展開了和主流媒體的

長期抗戰。所有媒體刻意扭曲或打壓的訊

息,都能夠獲得立即的回應。就此意義而

言,帝國慰安婦的論爭,也可以說是一場

新舊媒體對於歷史詮釋的爭奪戰。

台灣、甚至整個華文媒體界對此問題

的報導,完全站在韓國主流媒體的立場,

很多事實訊息都被遮蔽了。一五年十二月

底,日韓慰安婦問題達成﹁合意﹂。隔年

一月,韓國法院旋即判決,朴裕河必須負

擔九千萬韓元的民事賠償;十二月,刑事

訴訟的部分,檢察官正式對朴教授求刑三

年;緊接著就是釜山﹁慰安婦少女像﹂事

件所引發日本召回駐韓大使、中止部分經

濟協議等風波。。

今年一月二十五日,首爾地方法院多

方檢證結果,基於學術自由,判決朴裕河

無罪。這項無罪判決在美日韓都大幅被報

導,美日報導多半肯定此判決結果。韓國

媒體的表現則比較複雜,有些刻意放大慰

安婦女性哭泣抗議的畫面,而未深入報導

判決的意義,輿論整體偏向負面。即使如

此,還是有像︽韓國經濟新聞︾這樣的媒

體,以社論表達對判決的肯定。同時亦有

許多韓國市民透過社群網站表達支持。然

而,整個華文圈則幾乎完全沒有報導該次

無罪判決。華文媒體對於歷史問題的選擇

性報導,背後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十月二十七日,首爾高等法院推翻年初

︽帝國的慰安婦︾一審的無罪判決,改判

朴教授罰金刑。二審的有罪判決,馬上占

據了各大媒體版面。為什麼兩次判決的新

聞報導天差地別?

區分日本慰安婦與敵國之女

答案其實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線索。台

灣是亞洲華人圈唯一受過日本殖民統治的

地方,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華人戰

爭歷史經驗,完全無法適用於台灣,甚至

在實際經驗上多是對立的。加上戰後國民

黨的失政,﹁狗去豬來﹂的親日表象,讓

持黨國體制的中華思想意識形態者,對台

灣人的日本經驗嗤之以鼻、皇民漢奸百般

嘲弄。慰安婦,是其中最醜陋的汙名標籤。

殊不知人類最原始的敵我分別就是將

性、種族、民族與認同等結合而來的。戰

場性犯罪從古至今持續不斷的理由也在於

此,透過玷污敵營女性,產生混血的恐懼

厭惡,挫敗敵軍士氣,誇示我族的榮光。

這本書最顛覆常識之處就是區分殖民地

﹁日本人﹂慰安婦與戰爭時﹁敵國之女﹂

慰安婦,因為牽涉日本該如何道歉、賠償

等法律問題,聲援團體串連想統一用﹁戰

爭罪﹂來追究,反而讓問題更無解。慰安

婦問題涉及歷史認識、女性人權、︽國際

88-89.indd 89 2017/11/7 下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