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a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1

第一章 

警察學緒論

Page 2: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2

Page 3: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3

本 章 導 讀

引言

警察的意義

警察的意義—從本質上來說

警察的意義—從任務上來說

警察的意義—從手段上來說

警察法規

警察的重要性

警察的分類

警察工作

警察學

警察學的研究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觀察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歷史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內容分析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區位學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調查研究法

警察學的研究法—實驗法

警察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

Page 4: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4

Page 5: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一、「警察學緒論」重點整理

引言

▲警察學之特色在於發揚【法治】精神。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1。】

警察的意義

▲我國實質上法定的警察意義:「警察是依據法令,以【維持公共秩序,保

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為目的,並以【指導、服務

、強制】為手段的行政作用。」

【註:參見梅可望著,《警察學原理》,頁20。】▲警察的意義,乃在於闡明警察的【本質、任務和手段】。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2。】▲警察原是國家行政的一部分,而各國對警察意義的主張與【立國理念、政

策、政治制度、風俗文化】等息息相關。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2。】▲國家與國家之間對警察觀念不盡相同,即因國家地域不同而引起警察意義

的互異,是謂警察意義的【空間性】;同一國家中,對警察的定義,由於

政權的轉移,國體的改革,新主義的採行,可能有所改變,即因時代演進

而引起警察的變化,是謂警察意義的【時間性】。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2〜3。】▲傳統行政法學者陳立中氏對警察下的定義:「警察者,乃維護社會公共安

寧秩序或公共利益為其直接目的,基於國家一般統治權,以命令或強制人

民之作用。」其觀念要素有三:

由目的言,警察以【維護社會公共安寧或公共利益】為其直接目的。

第一章 警察學緒論

1–5

Page 6: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新編警察學測驗精粹

1–6

由手段言,警察係以【權力命令強制人民】之作用。

由權力之基礎言,警察係基於【國家一般統治權】之作用。

故學理上之警察,係指較廣義之警察,表現於多種行政作用中。「凡基於

維護社會安寧秩序公共利益之目的,對於人民以命令或強制,並限制其自

由之作用,均為警察。」

【註:參見邱華君氏,頁4;陳明傳氏,頁2;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14。】

▲實質上法定的警察意義,依警察法第二條規定,警察係依據法令,以【維

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為目的,並

以【指導、服務、強制】為手段的行政作用。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14。】▲警察的定義:

【廣義】的警察:【學理上】、【實質】的警察。

【狹義】的警察:【法定上】、【實定法上】、【組織法上】、【形式

上】的警察。

▲各學者對警察之定義:

蘇頓氏說:警察為增進公共利益及預防接近所發生的危害為目的之政務

美濃部達吉氏說:警察者,以維持社會安全,保全公共利益為直接目的

,基於國家一般統治權,命令或強制人民之作用也。

胡存忠氏說:警察者,為防止社會之公共危害,直接維持安寧秩序,而

限制個人自由之行政行為也。

伯倫智齊氏說:國家為保護公益,以強制力限制人民之自由,而行使其

行政行為者為警察,如無強制之必要,即不得謂為警察。

摩耳氏說:警察為增進社會共同生活之利益,而預防接危害為目的。

查特恩說:警察為維持公共安寧秩序,而防止其他危害之國家行為。

墨質克說:警察是對於身體財產之限制,以防止對國家及人民之安全幸

福加以危害為目的之行政行為。

史丁格爾說:限制人民之身體財產,以防止國家及人民的安全幸福之危

害為目的之行政行為。

蘇亞瑞說:以維持公共安寧和秩序,防止一般人民和個人接近所發生之

危害,這是警察的職務。

松井茂說:警察者,以防止社會民眾之危害,限制人民之自由,維持正

Page 7: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1–7

第一章 警察學緒論

義,保護公眾安寧秩序為目的之國家重要權力關係也。

李士珍氏說:警察者,以直接防止公共危害,維持社會安寧秩序,指導

民眾生活,促進一般福利為目的,基於國家統治權,執行法令,並協助

諸般行政之行政行為也。

胡福相氏說:警察者,基於國家一般法律,限制人民自由,以防止危害

,維持社會之安寧秩序為直接目的之行政作用也。

范揚氏說:警察者,以維持社會公共安寧秩序為目的,依一般統治權,

而限制人民自由之作用。即以國家一般法律為根據,以限制人民自由為

手段,以防止危害維持社會安寧為直接目的。

管歐氏說:警察者,以直接維持社會秩序,為防止或減少公共危害為目

的,根據國家統治權,命令或強制人民而拘束其自然的自由作用。

【註:參見梅可望著,《警察學原理》,頁1〜2;邱華君氏,頁2〜3。】▲警察(Police)一詞是從希臘文「Politeia」與拉丁文的「Politia」演變而

來,其意為【都市之統治方法與都市行政】。在中世紀時,該概念首先傳

入歐洲,由法國所用,經由法國傳入德國,並非我國所固有。我國近代警

察一詞,來自【日本】,而日本警察之意義又譯自英國之「Police」、法

國之「la police」、德國之「Die Polizei」。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6。】▲根據《美國傳統字典》的解釋,警察屬於社區的規範與控制,主要在維護

秩序、法律、衛生、道德、安全,以及所有影響公共利益的事務。依照這

個解釋,有三層值得探究的意義:

【警察是為了進行對社會的控制與規範存在】,而為避免因不當或過當

控制造成失控或衝突的情形,有必要訂定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法令規定

,於是法律便成為警察實務或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領域,所以法律也是

警察學研究的根源之一。

就前述警察定義,警察業務幾乎無所不包,因為舉凡違反安全、衛生、

環保、道德、繁榮等業務項目,都包括在內,這幾乎等於【執行政府公

權力業務的總和】。

警察業務必須透過人(警察)實施,這屬於政策與管理的內涵,換言之

,【政策與管理】是警察學術研究的重要內涵。

如果警察屬於社區的規範與控制,那麼警察又不能不以社會學的觀點,

如社會關懷、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角度加以分析。

綜上所述,對警察意義的探討,不論是通俗或學術上的意涵,政治、政策

Page 8: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新編警察學測驗精粹

1–8

、管理、法律、社會,應該是警察的五大根源或面向。

【註:參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合著,《警察學總論》,頁40〜42。】

▲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念、狹義的警察概念】。

▲警察法第九條所定依法行使職權之「警察」,係指【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

】的總稱。

▲「警察機關」即指警察法第五條、第八條明文規定之【內政部警政署、直

轄市警察局、縣(市)警察局及其他各專業警察機關】。「警察人員」即

指上述各警察機關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及有關法規遴選任用或遴派之

警察官與支警佐待遇之警察基層人員,來行使警察法第九條之職權,以達

成警察任務。

▲民國92年4月,臺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防疫」之行為,為【學理上之警

察、廣義之警察、實質之警察作用】。

▲凡具有維護【社會公共安寧秩序】或【公共利益】為目的,並以【命令強

制】為手段等性質之國家行政作用或國家行政主體,概稱之為警察,此為

【學理上】之警察意義。故可知,學理上的警察係以【警察作用】為基礎

來考量其分類。

▲【組織法上之警察】之概念,具有時間性及空間性。

▲我國現代警察創自【清朝末葉】。

警察的意義—從本質上來說

▲依警察的本質而言,警察的意義如下:

警察是一種【行政作用】:我國警察屬於行政部門,是國家內務行政的

重要部分,也是行政權行使的一種形式,【非立法作用、非司法作用、

非考試作用、非監察作用】。

所謂行政作用,係指【國家依法行政所為一切行動】而言,包括【單純

動作(即事實的行為)、法律行為或公法與私法行為】;警察作用則是

【行政作用】的一種。所謂行政作用,是指國家依行政權所為一切行動

而言。而警察作用既為行政作用之一種,自然包括【事實行為(非法律

Page 9: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1–9

第一章 警察學緒論

行為)和法律行為(行政行為)】在內。

事實的行為(單純動作)【不以發生法律效果為目的】,也【不直接使

國家本身或他人的權義發生變更】。例如清潔道路、倡導禁煙、反毒等

,但若超越一定界線,仍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但警察的法律行為,以【公法行為】為主,能【發生特定的法律效果】

,而依公法之法律行為又稱為【行政行為】。

警察是以【法令為依據的】:凡屬法律所允許或與法律不牴觸,而且與

警察目的相吻合的行政行為,也都在警察作用範圍之內。所謂警察是以

法令為依據,係指:

警察所根據的法令包括【法律與命令】。

所謂「法律」是指經過我國憲法上所規定的立法機關,根據一定的程

序通過,並經過行政院院長副署,【總統公布】的各種法案而言。

行政首長在不違背法律範圍之內,或根據法律的規定而制定的【行政

命令】,也是警察權行使的依據。

「警察是以法令為依據」此一原則,顯然為【共產國家】所破壞。

依法行使職權正是【民主國家】警察的特色。

警察是國家【治權】的部分:警察者,【根據國家一般統治權】之作用

也。

故警察的本質是以法律為靈魂的,形諸於外則是一種行政作用。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3〜5;陳明傳氏,頁1。】▲警察者,以【命令】強制人民,而拘束其自然自由之作用也。

▲研究警察,探求真相,可藉浦薛鳳政治五因素投射之觀點與方法入手,即

警察五因素:

【警察現象】:即【警察事實】,如追求績效、考慮人情壓力、勤務沉

重等。

【警察人物】:指所有的警察人員而言,人如其面各不同,執法能力亦

有所差距。

【警察觀念】:即警察本身和社會大眾【對警察的認知與期待】。

【警察制度】:制度是【形成的】,而非被製造的。

【警察權力】:有形或無形的警察風氣好與壞,支配警察制度的運行。

而警察權力的大小與人民之權益關係密切。

【註:參見邱華君氏,頁5〜6。】

Page 10: 本 章 導 讀探討警察意義的學說分為【目的說、手段說、折衷說】。 實定法上之警察概念,又指【行政組織法上之警察概念、形式上的警察概

新編警察學測驗精粹

1–10

警察的意義—從任務上來說

▲我國警察法第二條規定:「警察任務為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

,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即警察的四大任務(警察的目的)在

於依法:

【維持公共秩序】(【主要】任務):警察【消極性】的任務。

【保護社會安全】(【主要】任務):警察【消極性】的任務。

【防止一切危害】(【主要】任務):警察【積極性】的任務。

【促進人民福利】(【輔助】任務):警察【積極性】的任務。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8。】▲我國警察法施行細則第二條規定之警察任務,包括【依法維持公共秩序,

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為警察之主要任務】及【依法促進人民福利

為警察之輔助任務】,而警察的任務也就是警察的目的。又警察之【輔助

任務】指【協助一般行政機關推行一般行政】而言,其協助並應以【遇有

障礙非警察協助不足以排除】或【因障礙而有妨害安寧秩序】時為限。如

市場內公共秩序管理,由市場管理單位自行辦理,警察機關免予辦理,但

如遇障礙「非」警察協助不足以排除或因障礙而有妨害安寧秩序時,可協

調警察機關依法協助。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5。】▲警察【輔助任務】之法定界線如下:

【法律】所特別規定者:例如兒童及青少年性交防制條例,規定警察應

負防護之責任。

經【內政部】同意之他種【行政命令】有規定者:例如觀光旅館業管理

規則,為交通部之行政命令,經內政部同意會銜發布。

▲從警察的基本涵義來說,可知其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而依我國警察法的

精神,認為警察的任務是【積極、消極兼籌並顧】。即警察的任務除在消

極的排除危害外,實兼有積極性的使危害不發生,以及促進社會及人民的

幸福等內容。

【註:參見梅可望等著,《警察學》,頁8。】▲美國警察泰斗和麥曾說:「在警勤區內之主要任務,非為大量逮捕,而係

【協助預防犯罪】。」

【註:參見邱華君氏,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