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感恩作品“跋山涉水” 封城之时送抵援鄂医疗队 · 心。...

1
2020.4.22星期三 责编 夏雨 美编 焦英 电话 86777777 文化 A13 其实在疫情之 前, 柳长忠是常住 孝感的, 年前他带 着妻子女儿回黄陂 老家, 是因为老母 亲刚去世不久,按 传统,“要在家里过 个年”。 殊不知,1 22 日回乡的一 家人,在 1 23 就遭遇了武汉“封 城”。 “当初没想到 要在老家呆很久”, 柳长忠离开孝感 时, 只随身带了一 套硬笔和一点硬笔 书法纸,结果,3 14 日接到要给重 庆、 黑龙江援鄂医 疗队创作书法作品 时,他发现,老家笔 墨纸砚全都没有。 幸得当时往来 武汉的快递部分恢 复, 柳长忠临时网 购到宣纸笔墨。“孝 渝携手除魔疫,巴 楚 同 心 克 时 艰 ”, “白山黑水施大爱, 澴川大地谢深情”, 3 17 日晚,柳长 忠挥毫泼墨中,将 孝感人民 对重庆、黑 龙江援鄂 医疗队的 感激之情, 书写在宣纸之上。 创作完毕,已 经到了 3 18 凌晨两点, 因为作 品还需装裱, 且黑 龙江援鄂医疗队离 开孝感的时间是 3 21 日,所以这两 幅作品必须以最快 的速度送到孝感。 但当时, 武汉尚未 解封, 找快递送出 又怕耽误时间。 最 终, 柳长忠跟朋友 3 18 日一早 相约在汉孝交界处 的界河。 他回忆,自 己在家里找了一个 密封塑料袋将书法 作品装好, 然后绑 在泡沫箱上,“界河 不算宽我们先把 子的一头扔到对 , 孝感文联的朋 友开到界河再拉动绳子将泡和作品 ‘拉’到了 孝感。 ” 水,这 两幅着深情厚意 的作品最终为孝 感送给“ 人”礼物,柳长忠,创 作这两幅作品时自 ,“ 实, 两幅作品 28 根本我们内 心的感激。 ” 两幅感恩作品“跋山涉水” 封城之时送抵援鄂医疗队 柳长忠:中国文字的精气神,让“书法抗疫”有意义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聪 回忆”在老家 的日子, 柳长忠,“ 回去得然, 封城然, 结果就遭遇了菜问题。 老乡很一家人, 左邻右舍今天把菜明天把菜。”帮助的经他想到, 自己要为 家出份力元宵节过后, 冲村按照市政府求也 村口设点, 自之后,58 的柳长忠动报名担任志愿者,除 了在村口卡值守,为 过往测体温始加入民统 一购 买物资 分队 中, 实为老乡生活难题1 22 日回乡到 48日回到孝感, 柳长 忠“ 困守70 多天的经 , 对他的书法人生也 产生了很大影响,“ 恬淡沉下心来之 后发现人更充实了, 想,未来的创作,会更 实,更从心出发。” 柳长忠到, 这疫情也让自己更加理艺术好,“ 够永远给人去最东西果没有 艺术对疫情,人 们可能更容易绝望,但 恰恰艺术在, 能让我们暂 忘记痛 楚,留意美好。 ” “封城” 封笔,1 27日, 湖北省硬笔 书法家协会向体会 发出知, 号召有人以“ 万众一心、疫情” 为主题创作。一时间,来自省各地书法家的作 品, 如雪片般向柳长 忠“ 来”。柳长忠疫情之部分人 心都是 压抑 的, 我也 了两 三天 时间 才缓 来, 过来了,就想, 我们写书法的这一人, 到底能不能为武 汉, 能不能为疫情些什么。” 在柳长忠来,中 国文字与世界他所 文字不同的一点,就 是汉蕴含精神 力量颜真卿《祭侄 文稿》 什么能够流传 ?那些文字中的怀才打动世人 心。”他,书法家 不能像冲锋抗击疫情的线,但至少可以“以 笔为”, 递出对行者敬意向整会传达胜信心的也记所有人对疫情时服输最终, 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主题创作收集 了书法家 多达 300余件书法作品。 不少书法家在作 品中引用毛泽东《 神》中的诗句 连五 岭银锄落,地动三臂摇”, 来抗击 疫情心。 “孝渝携手除魔疫,巴楚同心克时艰”3 23 日,当重庆市对口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 669 名医疗队队员踏上返程之路时,孝感市市长吴海涛将这幅饱含感恩之情的书法作品,送到了 重庆援鄂医疗队队员手中。 写下这幅书法作品的,正是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家柳长忠。 昨日,柳长忠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时透 露,自己因武汉封城被“困”在了黄陂木兰山下的老家七里冲 村,而这幅字最终能够按时抵达重庆援鄂医疗队队员手中,着 实经历了一番“跋山涉水”。 将礼物“拉”过界河 28 个字写不完感谢” 特殊时期理解艺术的美好 “它能让人暂时忘记痛楚” 300 幅名家书法为抗疫打气 “以笔为刀”,传达必胜的信心 C M Y K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两幅感恩作品“跋山涉水” 封城之时送抵援鄂医疗队 · 心。 “孝渝携手除魔疫,巴楚同心克时艰”,3 月 23 日,当重庆市对口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

2020.4.22�星期三 责编 夏雨 美编 焦英 电话 86777777 文化 A13

其实在疫情之前, 柳长忠是常住孝感的, 年前他带着妻子女儿回黄陂老家, 是因为老母亲刚去世不久,按传统,“要在家里过个年”。 殊不知,1月 22 日回乡的一家人,在 1 月 23 日就遭遇了武汉“封城”。

“当初没想到要在老家呆很久”,柳长忠离开孝感时, 只随身带了一套硬笔和一点硬笔书法纸,结果,3 月14 日接到要给重庆、 黑龙江援鄂医疗队创作书法作品时,他发现,老家笔墨纸砚全都没有。

幸得当时往来武汉的快递部分恢复, 柳长忠临时网购到宣纸笔墨。“孝渝携手除魔疫,巴楚同心克时艰”,“白山黑水施大爱,澴川大地谢深情”,3 月 17 日晚,柳长忠挥毫泼墨中,将

孝感人民对重庆、黑龙江援鄂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书写在宣纸之上。创作完毕,已

经到了 3 月 18 日凌晨两点, 因为作品还需装裱, 且黑龙江援鄂医疗队离开孝感的时间是 3月 21 日,所以这两幅作品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孝感。但当时, 武汉尚未解封, 找快递送出又怕耽误时间。 最终, 柳长忠跟朋友于 3 月 18 日一早相约在汉孝交界处的界河。 他回忆,自己在家里找了一个密封塑料袋将书法作品装好, 然后绑在泡沫箱上,“界河不算宽, 我们先把绳子的一头扔到对岸, 孝感文联的朋友开车到界河边,再拉动绳子将泡沫箱和作品‘拉’到了孝感。 ”

跋山涉水,这两幅带着深情厚意的作品最终成为孝感送给“恩人”们的礼物,柳长忠说,创作这两幅作品时自己流了泪,“其实,两幅作品 28 个字,根本写不完我们内心的感激。 ”

两幅感恩作品“跋山涉水”封城之时送抵援鄂医疗队柳长忠:中国文字的精气神,让“书法抗疫”有意义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聪

回忆起“宅”在老家的日子, 柳长忠称,“我们回去得突然, 封城也突然, 结果就遭遇了吃菜问题。 老乡很关心我们一家人, 左邻右舍都是今天送把菜、 明天送把菜。”被人帮助的经历让他想到, 自己也要为大家出份力。

元宵节过后, 七里冲村按照市政府要求也在村口设了卡点, 自此之后,58 岁的柳长忠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除了在村口卡点值守,为过往村民测体温之外,他也开始加入为村民统一购买物资的小分队中, 切实为老乡们解决

生活难题。从1月22日回乡到

4月8日回到孝感, 柳长忠“困守”70多天的经历, 对他的书法人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内心非常恬淡, 沉下心来之后发现人更充实了,我想,未来我的创作,会更踏实,更从心出发。”

柳长忠提到, 这场疫情也让自己更加理解了艺术的美好,“它是能够永远给人带去最美好感受的东西, 如果没有艺术,我想面对疫情,人们可能更容易绝望,但恰恰是艺术的存在,它能让我们暂时忘记痛楚,留意美好。 ”

“封城”不封笔,1月27日, 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向全体会员发出通知, 号召所有人以“万众一心、共抗疫情” 为主题开展创作。一时间,来自我省各地书法家们的作品, 如雪片般向柳长忠“飞来”。柳长忠说,疫情之初, 大部分人的内心都是压抑的,

“我也是花了两三天时间才缓过神来,既然缓过来了,我就想,我们写书法的这一群人, 到底能不能为武汉, 能不能为疫情做些什么。”

在柳长忠看来,中国文字与世界其他所有文字不同的一点,就是汉字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颜真卿的《祭侄

文稿》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年?那些文字中的悲悯情怀才是打动世人的核心。”他说,书法家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但至少可以“以笔为刀”, 传递出对逆行者的敬意,向整个社会传达必胜信心的力量,也记录下所有人面对疫情时不服输的精

气神。最终,“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主题创作共收集了书法家多达300余件书法作品。

不少书法家在作品中引用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来表达对抗击疫情阻击战必胜的信心。

“孝渝携手除魔疫,巴楚同心克时艰”,3 月 23 日,当重庆市对口支援湖北省孝感市的 669名医疗队队员踏上返程之路时,孝感市市长吴海涛将这幅饱含感恩之情的书法作品,送到了重庆援鄂医疗队队员手中。

写下这幅书法作品的,正是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家柳长忠。 昨日,柳长忠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己因武汉封城被“困”在了黄陂木兰山下的老家七里冲村,而这幅字最终能够按时抵达重庆援鄂医疗队队员手中,着实经历了一番“跋山涉水”。

将礼物“拉”过界河“28个字写不完感谢”

文文化化战战疫疫

有力量

特殊时期理解艺术的美好“它能让人暂时忘记痛楚”

300幅名家书法为抗疫打气“以笔为刀”,传达必胜的信心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