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函aca.nutc.edu.tw/ezfiles/3/1003/attach/51/pta_10632_9200234_95930.pdf1...

48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函 址:臺中市北區三民路 3 129 人:劉富美 話:22195127 真:22264066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受文者:如正、副本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 103 11 11 發文字號:中科大教課字第 1030015358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如主旨(1031202470_1_紀錄.docx,共一個電子檔案) 主旨:檢送本校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課程委員會議紀錄 1 份, 查照並轉知所屬同仁。 說明:本會議紀錄公告於本校教務處網站(會議紀錄),並 e-mail 通知 各出席單位。 正本:如出席單位及人員 副本:本校課務組及進修部綜合業務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函 地 址:臺中市北區三民路 3段 129號

    承 辦 人:劉富美

    電 話:22195127

    傳 真:22264066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受文者:如正、副本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1月 11日

    發文字號:中科大教課字第 1030015358號

    速別:普通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普通

    附件:如主旨(1031202470_1_紀錄.docx,共一個電子檔案)

    主旨:檢送本校 103 學年度第 1學期第 1 次課程委員會議紀錄 1份,

    請 查照並轉知所屬同仁。

    說明:本會議紀錄公告於本校教務處網站(會議紀錄),並 e-mail 通知

    各出席單位。

    正本:如出席單位及人員

    副本:本校課務組及進修部綜合業務組

  • 1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1 次 校 課 程 委 員 會 議 紀 錄

    時間:中華民國 103 年 10 月 7 日(星期二)下午 12 時 10 分

    地點:三民校區資訊館 2 樓第 3 會議室

    主持人:張教務長宏吉及進修部謝主任富順共同主持 記錄:劉富美

    出列席人員:詳如簽到單

    壹、 主席張教務長宏吉致詞:

    一、 本學期各系如有修課人數超過 60 人,有上課教室問題者,可拆班上課。

    二、 各系開排、課作業,惠請以本校專任教師優先為原則,避免兼任教師先排、專任教

    師後排的本末錯置現象。

    貳、 工作報告:

    三、 碩士班研究生指導教授及學位考試要點

    1. 本校碩士班研究生指導教授及學位考試要點業奉教育部 103.6.30 臺教技(四)字

    第 1030090664 號函核備。本要點已於教務處網頁公告周知,另 mail 行政及教

    學單位遵照辦理。

    2. 本校課程委員會設置辦法第七點各級課程委員會職責規定:

    校課程委員會職責:

    (1) 規劃、研議與審訂全校共同必修課程架構及規範。

    (2) 規劃、研議與審訂全校各級學制畢業學分數及共同必修課程。

    (3) 審議跨院系學分學程課程。

    (4) 審議各新設系所(含學位學程)必修學分數及課程。

    (5) 審議各系(班)遠距課程之開設

    (6) 審議變更系所名稱或分組教學之課程。

    (7) 協調、整合校課程相關事項。

    3. 碩士班畢業學分數,本校學則第五十六條(修業期限與總學分)規定:

    本校採學年學分制,各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不包括畢業論文至少應修二十四學分,

    惟各研究所得視需要酌予提高,學生須修滿各研究所規定學分方得畢業。

    4. 茲因本校學則並未統一規範碩士班畢業學分數,因此,本校各碩士班修業要點

    相關規定,須提校級課程委員會研議,並經教務相關之校級會議通過後實施。

  • 2

    本次會議僅商學院會計資訊系及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提會討

    論;尚未提會系所,惠請於下次會議提會研議。

    四、 遠距教學

    1. 中華民國國立科技大學校院協會 103 年 9 月 10 日函轉教育部 103 年 8 月 11 日

    「大學遠距教學相關法規修正討論會議紀錄」,該紀錄攸關課程之內容為:各

    校開授遠距教學課程,應擬具教學計畫,送課程相關委員會研議,提經教務會

    議通過後實施,並報教育部備查。

    2. 教育部 103 年 10 月 3 日臺教資(二)字第 1030138618 號函示大專校院遠距教學

    課程備查申請表及教學計畫大綱(格式) ,詳如附件一(P.8-15)。

    五、 專科部課程標準

    1. 總統府 103 年 6 月 18 日華總一義字第 10300093231 號令公布專科學校法條文,

    攸關課程之條文如下:

    第三十四條 專科學校之課程,應以專業課程為重點,並依其發展特色及產業需要規

    劃各科課程;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課程,應配合後期中等教育課程

    發展定之。

    專科學校課程由學校組成科及校級課程委員會研議,經教務相關之校級

    會議通過後實施。科及校級相關課程委員會並應定期檢討或修正之。

    第三十五條 專科學校學生,得以遠距教學方式修習部分科目學分;其學分採認比率、

    要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第三十六條 專科學校各科均應注重學生實習,以培養優良熟練之技能。

    第三十七條 專科學校各科學生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其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

    畢經考核成績合格者,由各校依法授予副學士學位。

    2. 上述第三十四條之修訂說明:專科部課程標準由學校校級課程委員會研議,經

    教務相關之校級會議通過後實施,無需再提報教育部核備。惟五專前三年課程,

    須配合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發展定之。有關五專前三年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

    程指引總綱核心課程領域、科目及學分數表如下:

    領 域 名 稱 科 目 學 分 數 備 註

    語 文 領 域 國 文 8

    英 文 8

    數 學 領 域 數 學 6-8

  • 3

    社 會 領 域

    歷 史

    6-10

    地 理

    公 民 與 社 會

    自 然 領 域

    物 理

    4-6

    化 學

    生 物

    藝 術 領 域

    音 樂

    4 任選兩科目 共4學分

    美 術

    藝 術 生 活

    生 活 領 域

    生 活 科 技

    4 任選兩科目 共4學分

    家 政

    相 關 科 目

    體 育 領 域 體 育 4

    必 修 學 分 數 總 計 48

    備註:

    一、「生活領域」中之相關科目係指「計算機概論」、「生涯規劃」、「法律與生活」及「

    環境科學概論」等科目。

    二、各校得考量學生生涯發展、群科屬性及學校發展特色,賦予數學、社會及自然領

    域學分數修習彈性,惟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所需修習之48學分總數不變。

    三、有關數學、社會及自然領域之學分數修習彈性,應分別依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及高

    職課程暫行綱要之規範辦理。

    參、 討論事項

    提案一 提案單位:商學院

    案 由:本學院國際貿易與經營系修訂 102 學年度四技日間部及 103 學年度二技日間部課程標

    準,提請 審議。

    說 明:1.經本院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2.經該系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8 次系課程及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5 次系務會議

    通過。

    3.課程調整說明:

    (1)四技日間部四年級上學期「校外實習」課程由必修,改為選修。

    (2)二技日間部二年級下學期「校外實習」課程原為必修,改為選修。

    4.檢附「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102 學年四技日間部課程標準」、「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103

  • 4

    學年二技日間部課程標準」各乙份供參考(如附件二,P.16-18)。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修正通過(修正民主憲政與法治課程名稱,附件二已完成修正)。

    提案二: 提 案 單 位 : 商 學 院

    案 由:本學院財政稅務系修訂輔系課程標準案,提請 審議。

    說 明:1.經本院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2.經該系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程會議修訂通過。

    3.課程調整對照表如下:

    修訂課程 原訂課程 說明

    任選必修科目(需修滿 12 學分) 配合系上

    實際開設

    課程調

    整。

    會計學(二)(8 學分)

    個體經濟學(一)(3 學分)

    總體經濟學(一)(3 學分)

    審計學(4 學分)

    所得稅法規與實務(4 學分)

    消費稅法規與實務(3 學分)

    財產稅法規與實務(3 學分)

    會計學(二)(8 學分)

    公共財務管理(3 學分)

    個體經濟學(一)(3 學分)

    總體經濟學(一)(3 學分)

    審計學(4 學分)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照案通過。

    提案三: 提案單位:商學院

    案由:本院會計資訊系修訂「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班修業要點」案,提請 審議。

    說明:1. 經本院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2.經該系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系務會議審議通過。

    3.修訂第三點第一項,修正對照表如下:

    修 正 規 定 現 行 規 定 說 明

    三、指導教授

    (一)指導教授應以本系之助理

    教授(含)以上教師為原

    則;且因指導教授將出席論

    文考試,故應以符合碩士論

    文考試委員之資格限制為

    準則。碩士論文考試委員資

    三、指導教授

    (一)指導教授應以本系之副

    教授(含)以上教師為原

    則;且因指導教授將出

    席論文考試,故應以符

    合碩士論文考試委員

    之資格限制為準則。碩

    依據「國立臺中

    科技大學碩士

    班研究生指導

    教授及學位考

    試要點」第一條

    第一點之規定

  • 5

    格如下:… 士論文考試委員資格

    如下:…

    修訂,變更指導

    教授職級。

    4.檢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班修業要點」乙份供參考(詳如附件三

    (P.19-20)。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照案通過。

    提案四: 提 案 單 位 : 商 學 院

    案由:本院財政稅務系修訂 103 學年度入學碩士班新生「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租稅

    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修業要點」案,提請 審議。

    說明:1.經本院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2.經該系 102 學年度第 2 期第 5 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3.修訂第三點第一項、第三點第二項、第四點第二項、第七點,修正對照表如下: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三、 指導教授

    (一) 指導教授應以本碩士班助理教授以上(含)教師為原則;且因指導教

    授將出席論文考試,故應以符合碩

    士論文考試委員之資格限制為準

    則。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與學位考試

    委員資格如下:

    1.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2.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者。

    3.具博士學位,在學術上有卓越成就

    者。

    4.屬稀有性、特殊性學科,在學術或

    專業上著有成就者。

    唯前項第三、四款之提聘及認定標準

    需經系務會議通過。

    (二)每位老師指導當年度碩士論文學生人數至多二人為原則(包含與其他教授共同指導之學生)。另外,當研究生論文需共同指導時,以 2 位為限。每位研究生之指導教授以兩位為限,其中至少一人須為本系專任教師。

    三、 指導教授

    (一) 指導教授應以本碩士班

    副教授(含)以上教師為原則;副教授(含)以上教師

    為原則;且因指導教授將

    出席論文考試,故應以符

    合碩士論文考試委員之

    資格限制為準則。碩士論

    文指導教授與學位考試

    委員資格如下:

    1.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2.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

    究員者。

    3.具博士學位,在學術上有

    卓越成就者。

    4.屬稀有性、特殊性學科,

    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就者。

    唯前項第三、四款之提聘及

    認定標準需經系務會議通

    過。

    每位研究生之指導教授以兩位為限。

    (二)每位老師指導當年度碩士

    論文人數至多三人為原則,與其他教授共同指導

    依103年4

    月22日

    102學年

    度第2學

    期日間部

    臨時教務

    會議修

    正。

  • 6

    之學生以半數計算。

    四、 碩士學位考試辦法

    (二)碩士論文口試

    1、申請碩士論文學位考試需經指導

    教授與系主任審核其修業課程與

    學分,並已完成研究論文初稿,方

    可參加論文學位考試。

    2、碩士論文學位考試事宜,每學期

    以一次為限,並且學生應主動公告全系碩士班師生其口試日期。

    3、碩士論文口試日期以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共四週之周三或周四為原則。另外,在上學期進行口試,日期以期中考週之週三與週四為原則。

    4、碩士論文學位考試須按規定設置口試委員會,並由三至五位委員組

    成之,論文學位考試委員需具備副

    教授(含)以上資格,否則須經系務

    會議審核其資格。

    四、 碩士學位考試辦法

    (二)碩士論文口試

    1、申請碩士論文學位考試

    需經指導教授與系主任

    審核其修業課程與學

    分,並已完成研究論文初

    稿,方可參加論文學位考

    試。

    2、碩士論文學位考試事

    宜,每學期以一次為限。

    3、碩士論文學位考試須按規定設置口試委員會,並

    由三至五位委員組成

    之,論文學位考試委員需

    具備副教授(含)以上資

    格,否則須經系務會議審

    核其資格。

    七、 其他

    (一)上述各點規定,103 學年度起入學

    新生適用。

    (二)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報院課程

    委員會及教務會議核備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七、 其他

    (一)上述各點規定,102 學年

    度起入學新生適用。

    (二)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

    報院課程委員會及校課

    程委員會核備後實施,修

    正時亦同。

    4.檢附「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修業要點」各乙

    份供參考(詳如附件四 P.21-22)。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照案通過;另建議條文四.3 碩士學位考試辦法原則性條文可不列入。

    提案五 資訊與流通學院

    案由:資訊工程系刪除必修課程「英文能力考核」一案,提請 審議。

    說明:

    一、本案業經資工系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一次系課程及第二次系務會議決議通過。

    二、本案修訂 100、101、103 學年度之課程標準,如附件五(P.23-25)。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照案通過。

  • 7

    提案六 資訊與流通學院

    案由:資訊工程系碩士班與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大學)雙聯學制合作事宜,提請

    審議。

    說明:

    一、本案業經資訊工程系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一次系課程及第二次系務會議決議通

    過。

    二、本雙聯學制規劃自 104 學年度入學新生實施,詳如附件六(P.26-42)。

    辦法:本提案通過後另提教務會議審議。

    決議:照案通過。

    肆、 臨時動議

    提 案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案由:建請教務處召開開課及排課協調會,提請 討論。

    說明:本中心每學期排定完成之通識課程時段,接著輪由各系所排定各班級上課時間及教室

    (含專業教室),有些系科逕行調動卻未告知,造成部分可成時段被異動了,通識中心仍

    不知之窘境。

    決議:照案通過(教務處於排課前擇期召開開課及排課原則說明會)。該說明會亦已於 103 年

    10 月 30 日舉行完畢

    伍、 散會(12:50)

  • 8

    大專校院遠距教學課程備查申請表

    學校名稱 填表日期

    通訊地址 傳真號碼

    開課年期 學年度 學期

    負責業務單位

    聯絡人 姓 名 職 稱

    電 話 E-mail

    備查課程總數

    本學期全校開設課程總數:__________

    本學期全校開設遠距教學

    課程1總數:_____________

    教學

    型態

    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數2:______

    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數3:_______

    全校遠距課程

    平台首頁網址 http://

    備查檢核4項目

    (確認請打勾)

    1. 本學期新開設之遠距教學課程教學計畫已經本校___年___月___

    日召開第___次教務會議通過。

    2. 本學期全校開設之遠距課程已填報上傳至課程網如下:(二擇一)

    □ 本校屬大學校院課程,已上傳至「大學課程資源網」

    網址: http://ucourse.tvc.ntnu.edu.tw/

    □ 本校屬技專校院課程,已上傳至「技職課程資源網」

    網址: http://course.tvc.ntnu.edu.tw/

    3. □ 檢附本學期全校開設之遠距教學課程一覽表(如附表 1)。

    4. □ 每門遠距教學課程之教學計畫大綱 (格式如附表 2),已公

    告於網站上,教學計畫大綱檔案連結網址並已填入上述課程

    資源網之「課程大綱」欄位,且能有效連結閱覽。

    (教學計畫網址若需登入帳號閱覽,請提供網址及帳號密碼:

    http://__________________ 帳號/密碼:________/________)

    承辦人

    簽章

    主管

    簽章

    教務長

    簽章

    校長

    簽章

    備註:

    1.備查作業依據教育部「大學遠距教學實施辦法」辦理。

    遠距教學定義:指師生透過通訊網路、電腦網路、視訊頻道等傳輸媒體,以互動方式進行之教學。

    遠距教學課程:指科目課程總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以上以遠距教學方式進行者。

    2.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指主要授課或大部分時數採非同步網路教學平台進行者。

    3.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指主要授課或大部分時數採同步視訊教學系統進行者。收播課程由主播學校備查。

    4.備查遠距教學課程,需與全校課程完成填報上傳至大學或技職課程資源網後,再報部備查。

    http://ucourse.tvc.ntnu.edu.tw/NEWWEB/index.htmlhttp://course.tvc.ntnu.edu.tw/Web/Default.aspx

  • 9

    附表 1:大專校院遠距教學課程-備查課程一覽表

    填表說明:

    1. 本學期全校所開設之遠距教學課程,請備查人員配合學校每學期「大學院校課程資

    源網」課程上網填報作業,依據填報欄位(參考附註 1),將當學期開設之遠距教學

    課程資料輸入「課程填報程式」(可於 http://ucourse.tvc.ntnu.edu.tw/ →【下載專區】

    下載),再交由學校統一彙整人員併入全校課程資料檔,一併上傳大學校院課程資源

    網。

    2. 若為技專校院遠距教學課程,請備查人員配合學校每學期「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

    課程上網填報作業,依據填報欄位(參考附註 2),將當學期開設之遠距教學課程資

    料輸入「課程填報程式」(可於 http://course.tvc.ntnu.edu.tw/→【下載專區】下載),

    再交由學校統一彙整人員併入全校課程資料檔,一併上傳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

    3. 完成學校當學期課程資料上傳後,請遠距課程備查人員利用上述大學或技職課程資

    源網之課程搜尋「進階查詢」功能,下載學校當學期開設之遠距教學課程一覽表資

    料(Excel 檔格式),編製成以下欄位,再印出隨備查申請表及公文報部備查。

    以下為「大學課程資源網」進階查詢下載,並編製印出全校遠距教學備查課程一覽表(Excel格式)

    範例:

    課程

    名稱

    系所

    名稱

    開課

    老師

    必選

    學分

    每週

    上課

    學制 科目

    類別

    課程

    大綱

    課程

    連結

    教學型

    態 備註

    男學生

    修課人

    女學生

    修課人

    1 OOOO OOOO OOO 必修 3 3 碩士班 專業

    科目 http:// http://

    遠距教學

    (同步)

    新開

    設遠

    距課

    18 1

    2 OOO OOOO OOO 必修 3 3 學士班 專業

    科目 http:// http://

    遠距教學

    (非同步) 85 44

    以下為「技職課程資源網」進階查詢下載,並編製印出全校遠距教學備查課程一覽表(Excel格式)

    範例:

    科目

    類別

    學制

    學程

    課程

    名稱 科系

    必選

    學分

    每週

    開課

    課程

    大綱

    課程

    連結

    開課

    老師 備註

    教學型

    男學生

    修課人

    女學生

    修課人

    1 專業

    科目

    碩士班 OOO OOO 選修 3 3 http:// http:// OOO

    新開

    設課

    遠距教

    學(非同

    步)

    6 0

    2 教育

    科目

    四年制

    學位學

    OOO OOO 選修 2 2 http:// http:// OOO

    新開

    設課

    遠距教

    學(非同

    步)

    8 9

    http://ucourse.tvc.ntnu.edu.tw/NEWWEB/index.htmlhttp://course.tvc.ntnu.edu.tw/Web/Default.aspx

  • 10

    附註 1:大學校院課程資源網之遠距教學課程填報欄位

    請參考大學課程上網填報程式之手冊說明填寫欄位資料。填報程式及說明手冊可於

    「大學校院課程資源網」(網址 http://ucourse.tvc.ntnu.edu.tw/) 【下載專區】下載。

    99學年度第 2學期填報欄位:

    NO 填報欄位名稱 必填性 遠距課程需特別填寫說明

    1 課程名稱 必填

    2 課程英文名稱 必填

    3 學院中文名稱 必填

    4 系所中文名稱 必填

    5 分組

    6 開課老師 必填

    7 職稱 必填

    8 部校定碼 必填

    9 必選修碼 必填

    10 學分數 必填

    11 每週上課時數 必填 1. 遠距課程請填入每週「面授」及「同步遠距教學」之

    合計上課時數

    2. 若無法界定每週時數,填入每週平均時數(即學期總

    「面授」+「同步遠距教學」時數除於總課程週數)

    12 每週實習時數

    13 年級

    14 學制 必填

    15 學程名稱

    16 科目類別 必填

    17 課程大綱 必填 1. 遠距備查課程請輸入該門課程「教學計畫大綱」網頁

    (html)或檔案(doc 或 pdf)之超連結網址。

    2. 「教學計畫」撰寫大綱須依據教育部規定之格式填

    寫,大綱格式請參考網址:

    http://ace.moe.edu.tw/Reporting%20framework.doc,或

    請參考遠距教學備查申請表-附表 2格式。

    18 課程連結 遠距課

    程必填

    1. 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為必填

    2. 輸入該課程教學平台首頁連結網址(不需閱覽課程)

    http://ucourse.tvc.ntnu.edu.tw/http://ace.moe.edu.tw/Reporting%20framework.doc

  • 11

    NO 填報欄位名稱 必填性 遠距課程需特別填寫說明

    19 教學型態碼 必填 教學型態 代碼

    遠距教學(同步) 2

    遠距教學(非同步) 3

    課堂教學+遠距輔助教學

    (同步、非同步) 8

    遠距教學課程:

    指師生透過通訊網路、電腦網路、視訊頻道等傳輸媒

    體,以互動方式進行之教學。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

    以上以遠距教學方式進行者。

    1.遠距教學(同步):

    指科目總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以上以遠距教學方式

    進行,且主要(或多數)採網路視訊系統,以同步教學

    進行者。

    2.遠距教學(非同步):

    指科目總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以上以遠距教學方式

    進行,且主要(或多數)採網路教學平台,以非同步教

    學進行者。

    3.課堂教學+遠距輔助教學(同步、非同步)

    本課堂教學有利用遠距教學授課,但遠距授課時數未

    達課程總授課時數的二分之一,為輔助教學性質。

    20 備註 若為本學期新開設遠距課程,請註明「新開設遠距課程」

    文字

    21 授課語言 1

    22 授課語言 2

    23 全英語教學碼 必填

    24 證照 1

    25 證照 2

    26 師資來源碼 必填

    27 男學生修課人數 必填

    28 女學生修課人數 必填

  • 12

    附註 2:技職院校課程資源網之遠距教學課程填報欄位 請參考技職課程上網填報程式之手冊說明填寫欄位資料。填報程式及說明手冊可於

    「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網址 http://course.tvc.ntnu.edu.tw/) 【下載專區】下載。

    99學年度第 2學期填報欄位:

    NO 填報欄位名稱 必填性 遠距課程需特別填寫說明

    1 學程名稱

    2 科目類別碼 必填

    3 部別碼 必填

    4 學制碼/學程碼 必填

    5 課程名稱 必填

    6 科系 必填

    7 組別

    8 部校定碼 必填

    9 半全年碼 必填

    10 必選修碼 必填

    11 學分數 必填

    12 每週開課時數 必填

    1. 遠距課程請填入每週「面授」及「同步遠距教學」之

    合計上課時數

    2. 若無法界定每週時數,填入每週平均時數(即學期總

    「面授」+「同步遠距教學」時數除於總課程週數)

    13 每週實習時數

    14 年級

    15 班級

    16 課程摘要

    17 課程大綱 必填

    1. 遠距備查課程請輸入該門課程「教學計畫」網頁

    (html)或檔案(doc 或 pdf)之超連結網址。

    2. 「教學計畫」撰寫大綱須依據教育部規定之格式填

    寫,大綱格式請參考網址:

    http://ace.moe.edu.tw/Reporting%20framework.doc ,

    或請參考遠距教學備查申請表-附表 2格式。

    18 課程連結 1. 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為必填。

    2. 輸入該課程教學平台首頁連結網址。(不需閱覽課程)

    19 開課老師 必填

    20 備註 若為本學期新開設遠距課程,請註明「新開設遠距課程」

    文字。

    21 填表人

    22 授課語言 1

    http://course.tvc.ntnu.edu.tw/

  • 13

    NO 填報欄位名稱 必填性 遠距課程需特別填寫說明

    23 授課語言 2

    24 報部文號

    25 證照 1

    26 證照 2

    27 英文課程名稱 必填

    28 全英語教學碼 必填

    29 教學型態碼 必填

    教學型態 代碼

    遠距教學(同步) 3

    遠距教學(非同步) 4

    課堂教學+遠距輔助教學

    (同步、非同步) 8

    課堂教學+實習 (校內、校外)+遠

    距輔助教學(同步、非同步) 11

    遠距教學課程:

    指師生透過通訊網路、電腦網路、視訊頻道等傳輸媒

    體,以互動方式進行之教學。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

    以上以遠距教學方式進行者。

    1. 遠距教學(同步):

    指科目總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以上以遠距教學方

    式進行,且主要(或多數)採網路視訊系統,以同步教

    學進行者。

    2. 遠距教學(非同步):

    指科目總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含)以上以遠距教學方

    式進行,且主要(或多數)採網路教學平台,以非同步

    教學進行者。

    3. 課堂教學+遠距輔助教學(同步、非同步):

    本課堂教學有利用遠距教學授課,但遠距授課時數

    未達課程總授課時數的二分之一,屬輔助教學性質。

    4. 課堂教學+實習 (校內、校外)+遠距輔助教學(同步、

    非同步):

    本課堂教學與實習課程有利用遠距教學授課,但遠

    距授課時數未達課程總授課時數的二分之一,屬輔

    助教學性質。

    30 師資來源碼 必填

    31 男學生修課人數 必填

    32 女學生修課人數 必填

  • 14

    附表 2:大專校院遠距教學課程-教學計畫大綱(格式) 填表說明:

    1. 依據大學遠距教學實施辦法第 6 條,各校開授遠距教學課程,應擬具教學計畫,送課程相關委員

    會研議,提經教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並報教育部備查,且應公告於網路上供查詢。

    2. 教學計畫大綱如下,課程教學計畫連結網址,請填入教育部「大學校院課程網」或「技職校院課

    程網」之「課程大綱」欄位,且能有效連結閱覽,才予以備查。

    3. 本件提報大綱為基本填寫項目,實際撰寫內容格式,學校可依需求進行調整設計。

    學校名稱:_________________

    開課期間:____學年度___學期 (本學期是否為新開設課程: □是 □否)

    壹、 課程基本資料 (有包含者請於□打) 1. 課程名稱

    2. 課程英文名稱

    3. 教學型態 □非同步遠距教學

    □同步遠距教學主播學校

    請填列本門課程之收播學校與系所:

    (1)學校: 系所:

    4. 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

    5. 師資來源 □專業系所聘任 □通識中心聘任 □以上合聘

    □其他

    6. 開課單位名稱

    (或所屬學院及科系所名稱)

    7. 課程學制

    □學士班 □進修學士班 □學士班在職專班

    □碩士班 □碩士班在職專班 □博士班

    □學院(□二年制 □四年制)

    □專科(□二年制 □四年制) □進修專校

    □進修學院(□二技 □四技 □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學程(□二年制 □四年制 □碩士班)

    □學分學程

    8. 部別 □日間部 □進修部(夜間部) □其他

    9. 科目類別 □共同科目 □通識科目 □校定科目

    □專業科目 □教育科目 □其他

    10. 部校定

    (本課程由那個單位所定)

    □教育部定

    □校定 □院定 □所定 □系定 □其他

    11. 開課期限(授課學期數) □一學期(半年) □二學期(全年) □其他

    12. 選課別 □必修 □選修 □其他

    13. 學分數

    14. 每週上課時數 (非同步遠距教學,請填平均每週面授時數)

    15. 開課班級數

    16. 預計總修課人數

    17. 全英語教學 □是 □否

    18. 國外學校合作遠距課程

    (有合作學校請填寫) 國外合作學校與系所名稱:________________

    □國內主播 □國內收播 □境外專班 □雙聯學制

    □其他

    19. 課程平台網址(非同步教學必填)

    20. 教學計畫大綱檔案連結網址

  • 15

    貳、課程教學計畫

    一 教學目標

    二 適合修習對象

    三 課程內容大綱 (請填寫每週次的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

    週次 授課內容 授課方式

    面授或遠距教學

    四 教學方式

    (有包含者請打,可複選)

    □ 1.提供線上課程主要及補充教材

    □ 2.提供線上非同步教學

    □ 3.有線上教師或線上助教

    □ 4.提供面授教學,次數:__次,總時數:__小時

    □ 5.提供線上同步教學,次數:_次,總時數:_小時

    □ 6.其它:(請說明)

    五 學習管理系統 呈現內容是否包含以下角色及功能

    (有包含者請打,可複選)

    1.提供給系統管理者進行學習管理系統資料庫管理

    □ 個人資料

    □ 課程資訊

    □ 其他相關資料管理功能

    2.提供教師(助教)、學生必要之學習管理系統功能

    □ 最新消息發佈、瀏覽

    □ 教材內容設計、觀看、下載

    □ 成績系統管理及查詢

    □ 進行線上測驗、發佈

    □ 學習資訊

    □ 互動式學習設計(聊天室或討論區)

    □ 各種教學活動之功能呈現

    □ 其他相關功能(請說明)

    六 師生互動討論方式 (包括教師時間、E-mail 信箱、對應窗口等)

    七 作業繳交方式 (有包含者請打,可複選)

    □ 1.提供線上說明作業內容

    □ 2.線上即時作業填答

    □ 3.作業檔案上傳及下載

    □ 4.線上測驗

    □ 5.成績查詢

    □ 6.其他做法(請說明)

    八 成績評量方式 (包括考試方式、考評項目其所佔總分比率)

    九 上課注意事項

  • 16

    附件二

  • 17

  • 18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四技日間部 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課程表(102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科目類別

    科目名稱

    學分數

    學 分 及 授 課 時 數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學 分 數-上 課 時 數-實 習 時 數

    核心通識

    校必修

    國文 4 4 2-2-0 2-2-0

    應用文與習作 2 2 2-2-0

    英文 6 6 3-3-0 3-3-0

    臺灣開發史 2 2 2-2-0

    民主憲政與法治 2 2 2-2-0

    體育 0 4 0-0-2 0-0-2

    服務與學習 0 4 0-0-2 0-0-2 生涯運動

    0 4 0-0-2 0-0-2

    合計 16 28

    學群必修

    商學院

    經濟學 6 6 3-3-0 3-3-0

    學涯規劃 1 1 1-1-0

    職涯規劃 1 1

    1-1-0

    博雅通識 10 10

    總 計 34 46

    專業必修科目

    英語聽講練習 2 4 1-0-2 1-0-2

    會計學 6 6 3-3-0 3-3-0

    資料處理 3 3 3-3-0

    管理學 3 3 3-3-0

    貨幣銀行學 3 3 3-3-0

    行銷學 3 3 3-3-0

    商業英語會話(一) 2 4 1-0-2 1-0-2

    統計學 4 4 2-2-0 2-2-0

    財務管理 3 3 3-3-0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4 4 2-2-0 2-2-0

    民法 3 3 3-3-0

    貿易英文書信與習作 4 4 2-2-0 2-2-0

    國際貿易實務 6 6 3-3-0 3-3-0

    國際行銷管理 3 3 3-3-0

    國際企業管理 3 3 3-3-0

    國際經貿法 2 2 2-2-0

    國貿資訊系統 2 2 2-2-0

    國際金融 2 2 2-2-0

    經貿英文閱讀 4 4 2-2-0 2-2-0

    專題研究(一) 1 1 1-1-0

    專題研究(二) 1 1 1-1-0

    國際匯兌 2 2 2-2-0

    國際財務管理 3 3 3-3-0

    專業必修科目應修學分數 69 73

    專業選修科目

    商事法 2 2 2-2-0

    國際私法 2 2 2-2-0

    商業心理學 3 3 3-3-0

    微積分 4 4 2-2-0 2-2-0

    西班牙文(一) 4 4 2-2-0 2-2-0

    法語(一) 4 4 2-2-0 2-2-0

    個體經濟學 3 3 3-3-0

    總體經濟學 3 3 3-3-0

    廣告管理 3 3 3-3-0

    商業資訊素養 3 3 3-3-0

    中級會計學 3 3 3-3-0

    日文(一) 2 2 2-2-0

    日文(二) 2 2 2-2-0 選修此課程

  • 19

    者必須先修過日文(一)

    專業選修科目

    商業應用軟體 3 3 3-3-0

    貿易日文(一) 2 4 1-0-2 1-0-2

    選修此課程者必須先修過日文(一)(二)

    全球行銷研究 3 3 3-3-0

    商業英語會話(二) 4 4 2-2-0 2-2-0

    成本與管理會計 3 3 3-3-0

    國際商務契約 3 3 3-3-0

    國際人力資源管理 3 3 3-3-0

    國際投資學 3 3 3-3-0

    網際網路資源應用 3 3 3-3-0

    產業分析 3 3 3-3-0

    台灣經貿問題研究 3 3 3-3-0

    中國大陸經貿研究 3 3 3-3-0

    西班牙文(二) 4 4 2-2-0 2-2-0

    法語(二) 4 4 2-2-0 2-2-0

    國際商業文化 3 3 3-3-0

    智慧財產權 2 2 2-2-0

    消費者行為 3 3 3-3-0

    商業英文簡報 2 2 2-2-0

    電子商務 3 3 3-3-0

    經濟全球化專題研討 3 3 3-3-0

    國際商務談判 2 2 2-2-0

    國際運籌管理 3 3 3-3-0

    國際化經營策略 3 3 3-3-0

    外匯實務操作 3 3 3-3-0

    財務報表分析 3 3 3-3-0

    東亞經貿研究 3 3 3-3-0

    金融市場實務 3 3 3-3-0

    西班牙文(三) 4 4 2-2-0 2-2-0

    法語(三) 4 4 2-2-0 2-2-0

    國際市場分析 3 3 3-3-0

    國際貿易個案研究 3 3 3-3-0

    衍生性金融商品 3 3 3-3-0

    校外實習 2 4 2-0-4 改選修

    WTO 專題研討 2 2 2-2-0

    策略行銷分析 3 3 3-3-0

    研究方法 2 2 2-2-0

    英文檢定 2 2 2-2-0

    貿易日文(二) 2 4 1-0-2 1-0-2

    選修此課程者必須先修過貿易日文

    (一) 國貿證照 2 2 2-2-0

    進階國貿證照 2 2 2-2-0 選修此課程者必須先修過國貿證照

    商業英文檢定 2 2 2-2-0

    運動與健康(一) 2 2 2-2-0

    運動與健康(二) 2 2 2-2-0

    運動與健康(三) 2 2 2-2-0

    運動與健康(四) 2 2 2-2-0

    選修本系最低學分數 17

    最多可承認跨系選修學分數

    10

    合計應選修最低學分數 27

    畢業應修學分數 130

  • 20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四技日間部 國際貿易與經營系 課程表(103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科目類別

    科目名稱

    學分數

    學 分 及 授 課 時 數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四學年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上學期 下學期

    學 分 數-上 課 時 數-實 習 時 數

    核心通識

    校必修

    國文 4 4 2-2-0 2-2-0 應用文與習作 2 2 2-2-0 英文 6 6 3-3-0 3-3-0 臺灣開發史 2 2 2-2-0 民主憲政與法治 2 2 2-2-0 大學之道 2 2 2-2-0 體育 0 4 0-2-0 0-2-0 服務與學習 0 4 0-0-2 0-0-2 生涯運動

    0 4 0-2-0 0-2-0

    合計 18 30

    學群必修

    商學院 經濟學 6 6 3-3-0 3-3-0 學涯規劃 1 1 1-1-0 職涯規劃 1 1

    1-1-0

    博雅通識 8 8 總 計 34 46

    專業必修科目

    英語聽講練習 2 4 1-0-2 1-0-2

    會計學 6 6 3-3-0 3-3-0

    資料處理 3 3 3-3-0

    管理學 3 3 3-3-0

    貨幣銀行學 3 3 3-3-0

    行銷學 3 3 3-3-0

    商業英語會話(一) 2 4 1-0-2 1-0-2

    統計學 4 4 2-2-0 2-2-0

    財務管理 3 3 3-3-0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4 4 2-2-0 2-2-0

    民法 3 3 3-3-0

    貿易英文書信與習作 4 4 2-2-0 2-2-0

    國際貿易實務 6 6 3-3-0 3-3-0

    國際行銷管理 3 3 3-3-0

    國際企業管理 3 3 3-3-0

    國際經貿法 2 2 2-2-0

    國貿資訊系統 2 2 2-2-0

    國際金融 2 2 2-2-0

    經貿英文閱讀 4 4 2-2-0 2-2-0

    專題研究(一) 1 1 1-1-0

    專題研究(二) 1 1 1-1-0

    國際匯兌 2 2 2-2-0

    國際財務管理 3 3 3-3-0

    專業必修科目應修學分數 69 73

    專業選修科目

    商事法 2 2 2-2-0 國際私法 2 2 2-2-0 商業心理學 3 3 3-3-0 微積分 4 4 2-2-0 2-2-0 西班牙文(一) 4 4 2-2-0 2-2-0 法語(一) 4 4 2-2-0 2-2-0 個體經濟學 3 3 3-3-0 總體經濟學 3 3 3-3-0 廣告管理 3 3 3-3-0 商業資訊素養 3 3 3-3-0 中級會計學 3 3 3-3-0 日文(一) 2 2 2-2-0

    日文(二) 2 2 2-2-0 選修此課程者

    必須先修過日

    文(一)

    專業選

    修科目

    商業應用軟體 3 3 3-3-0

    貿易日文(一) 2 4 1-0-2 1-0-2 選修此課程者

    必須先修過日

  • 21

    文(一)(二)

    全球行銷研究 3 3 3-3-0

    商業英語會話(二) 4 4 2-2-0 2-2-0

    成本與管理會計 3 3 3-3-0

    國際商務契約 3 3 3-3-0

    國際人力資源管理 3 3 3-3-0

    國際投資學 3 3 3-3-0

    網際網路資源應用 3 3 3-3-0

    產業分析 3 3 3-3-0

    台灣經貿問題研究 3 3 3-3-0

    中國大陸經貿研究 3 3 3-3-0

    西班牙文(二) 4 4 2-2-0 2-2-0

    法語(二) 4 4 2-2-0 2-2-0

    國際商業文化 3 3 3-3-0

    智慧財產權 2 2 2-2-0

    消費者行為 3 3 3-3-0

    商業英文簡報 2 2 2-2-0

    電子商務 3 3 3-3-0

    國際商務談判 2 2 2-2-0

    國際運籌管理 3 3 3-3-0

    國際化經營策略 3 3 3-3-0

    經濟全球化專題研討 3 3 3-3-0

    外匯實務操作 3 3 3-3-0

    財務報表分析 3 3 3-3-0

    金融市場實務 3 3 3-3-0

    校外實習 2 4 2-0-4

    西班牙文(三) 4 4 2-2-0 2-2-0

    法語(三) 4 4 2-2-0 2-2-0

    國際市場分析 3 3 3-3-0

    國際貿易個案研究 3 3 3-3-0

    衍生性金融商品 3 3 3-3-0

    WTO 專題研討 2 2 2-2-0

    策略行銷分析 3 3 3-3-0

    研究方法 2 2 2-2-0

    英文檢定 2 2 2-2-0

    貿易日文(二) 2 4 1-0-2 1-0-2 選修此課程者

    必須先修過貿

    易日文(一)

    國貿證照 0 2 0-2-0

    1.繳交相關證

    照未通過之成

    績單 2.未達畢

    業門檻之補救

    課程不採計畢

    業學分

    進階國貿證照 2 2 2-2-0 選修此課程者

    必須先取得基

    礎國貿證照

    商業英文檢定 0 2 0-2-0

    1.繳交相關證

    照未通過之成

    績單

    2.未達畢業門

    檻之補救課程

    不採計畢業學

    運動與健康(一) 2 2 2-2-0

    運動與健康(二) 2 2 2-2-0

    運動與健康(三) 2 2 2-2-0

    運動與健康(四) 2 2 2-2-0

    選修本系最低學分數 17

    最多可承認跨系選修學分數 10

    合計應選修最低學分數 27

    畢業應修學分數 130

  • 22

  • 23

    附件三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碩士班修業要點

    中華民國101年1月4日10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 3次系務會議通過 102 年 6 月 20 日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2 次系務發展委員會會議修訂通過

    102 年 6 月 26 日 101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四次系務會議通過 103 年 1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系課程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1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五次系務會議通過 103 年月日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院課程委員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3 月 26 日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課程委員會會議通過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系務發展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4 月 9 日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4 月 22 日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務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9 月 17 日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10 月 1 日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一、 畢業規定

    (一)本系碩士班研究生最低畢業學分為 34 學分(不含碩士論文)。

    (二)本系碩士班研究生須提出論文、通過碩士學位考試,方可取得碩士學位。

    二、 修課規定

    (一)本系碩士班研究生除會計與財稅專題研討 4 學分(每學期必修 1 學分)及論文 6 學

    分外,尚須修習 30 學分。

    (二)上述 30 學分包括必修課程 12 學分,選修課程 18 學分(其中本系碩士班開設選修課

    程至少需修 12 學分)。

    (三)選修外所課程須經指導教授及系主任同意。

    (四)若於大學部未修習中級會計學、成本與管理會計學、審計學、及會計資訊系統四科

    中達兩科以上或曾修習但未達 60 分者,需於碩士班修業期限內至大學部補修,通過

    者(及格分數 60 分)始得畢業,若以已修畢之五專、二專課程抵免,應以五年內課程

    且成績達 75 分(含)以上,惟不計入畢業學分。但若畢業前曾參加專門職業及技術人

    員高等考試—會計師考該科及格(及格分數 60 分)者,該科可免補修。

    (五)各門課程之先修課程由該課之授課老師決定。

    (六)在修業兩學年後之修業期間(如在職生或延長修業期限者),每學期仍應選修會計專題

    研討,惟不計入畢業學分。

    (七)本系碩士班研究生入學開始就讀後第一學年之修課,一般生以每學期不得低於 9 學

    分、在職生不得低於 6 學分為原則。

    (八)研究生每學期修課不得超過 4 門課(會計專題研討與補修課程不列入計算),修課超出

    上限者,前一學期成績須達前三名,並提修課計畫及相關證明文件,經系主任核定

    許可,始得辦理選課。

    三、 指導教授

    (一)指導教授應以本系之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為原則;且因指導教授將出席論文考試,

    故應以符合碩士論文考試委員之資格限制為準則。碩士論文考試委員資格如下:

    1.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2.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者。

  • 24

    3.具博士學位,在學術上有卓越成就者。

    4.屬稀有性、特殊性學科,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者。

    唯前項第三、四款之提聘及認定標準需經系務會議通過。

    每位研究生之指導教授以兩位為限,其中至少一人須為本系之專任教師。

    (二)每位老師指導當年度碩士論文人數至多三人為原則,與其他教授共同指導之學生以

    半數計算。

    (三)本系碩士班研究生於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結束前)應選好論文指導教授。

    (四)本系碩士班研究生每學期修讀課程,須經指導教授、系主任同意後確定;指導教授

    尚未確定前,須經導師與系主任同意後確定。

    (五)因特殊原因須更換指導教授時,須填具相關表格,並經原任指導教授、新任指導教

    授及系主任同意後予以更換。

    四、 碩士學位考試辦法

    (一)碩士論文計畫書之審查

    論文計畫書必須依本系規定提出申請,審查通過後次一學期才得提出論文口試申請,

    由指導教授安排其他審查委員至少一位,進行審查。

    (二)碩士論文初稿之審查

    論文初稿必須依本系規定時間統一公開報告(未參加統一報告者,該學期即不得提出

    口試申請),由指導教授進行審查。

    (三)碩士論文口試

    1、碩士論文經論文初稿審查通過者,方可安排口試事宜,每學期以一次為限。

    2、碩士論文口試須按規定設置考試委員會,並由三至五位委員組成之,口試委員需

    具備副教授(含)以上資格,否則須經系務會議審核其資格。

    3、碩士論文口試於每學期期中考後舉行。

    五、 碩士論文口試試場程序

    (一)口試委員推選召集人(指導教授不得為召集人)。

    (二)簡報、口試。

    (三)無記名投票表決該生是否通過論文口試。

    (四)如逾三分之二(含)以上出席委員同意通過,即表示該生已通過論文口試,請各委員在

    口試評分表上記名評分(七十分為及格分數)。

    (五)召集人收回各口試委員評分表,核算平均成績後,並請於碩士學位考試口試合格證

    明書簽名及審查會議記錄表簽名。

    六、 碩士論文撰寫須知

    依學校規定辦理

    七、 其他

    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報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核備後公布實施,修正時亦同。

  • 25

    附件四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修業要點

    101 年 3 月 14 日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3 次系務會議通過 101 年 5 月 7 日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101 年 5 月 23 日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9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1 年 5 月 29 日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101 年 11 月 28 日 101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4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2 年 2 月 27 日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2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2 年 3 月 27 日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4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2 年 5 月 9 日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6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7 月 15 日 102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5 次系務會議修訂通過

    103 年 10 月 1 日 103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一、 畢業規定

    (一)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以下簡稱本碩士班)研究生最低畢業學分為

    34學分(不含碩士論文)。

    (二)本碩士班研究生須提出論文、通過碩士學位考試,方可取得碩士學位。

    二、 修課規定

    (一)本碩士班研究生除租稅與理財專題研討4學分(每學期必修 1 學分)及論文 6 學分外,

    尚須修習30學分。

    (二)上述30學分包括必修課程9學分,選修課程21學分(含先修課程「研究方法」3學分,

    租稅管理、理財規劃各至少9學分)。

    (三)選修外所課程須經指導教授及系主任同意(可承認外所選修課程3學分)。

    (四)各門課程之先修課程由各該授課老師決定。

    (五)在修業兩學年後之修業期間(如在職生或延長修業期限者),每學期仍應選修租稅與理

    財專題研討,惟不計入畢業學分。

    (六)本碩士班研究生入學開始就讀後第一學年之修課,一般生以每學期不得低於9 學分、

    在職生不得低於6 學分為原則。

    (七)本碩士班研究生每學期修課不得超過5門課(租稅與理財專題研討與補修課程不列入

    計算)。

    (八)本碩士班研究生英文能力必須符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

    劃碩士班英文能力畢業資格檢定實施要點」規定方可畢業。

    三、 指導教授

    (一)指導教授應以本碩士班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為原則;且因指導教授將出席論文考試,

    故應以符合碩士論文考試委員之資格限制為準則。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與學位考試委

    員資格如下:

    1.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2.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者。

    3.具博士學位,在學術上有卓越成就者。

    4.屬稀有性、特殊性學科,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者。

    唯前項第三、四款之提聘及認定標準需經系務會議通過。

  • 26

    (二)每位老師指導當年度碩士論文學生人數至多二人為原則(包含與其他教授共同指導

    之學生)。另外,當研究生論文需共同指導時,以2位為限。每位研究生之指導教授

    以兩位為限,其中至少一人須為本系專任教師。

    (三)本碩士班研究生於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學第二週結束前,應提交「國立臺中科技大

    學財政稅務系租稅管理與理財規劃碩士班研究生碩士論文寫作申請表」。

    (四)本碩士班研究生於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6 月 1 日前,應確定論文指導教授。

    (五)因特殊原因須更換指導教授時,須填具相關表格,並經原任指導教授、新任指導教

    授及系主任同意後予以更換。

    四、 碩士學位考試辦法

    (一)碩士論文計畫書之審查

    請依本系「論文計畫書審查實施要點」提出申請,本系碩士生需通過論文計畫書審

    查,才得於次一學期申請「碩士論文口試」。未能通過者,需於次一學期重新申請

    論文計畫書審查。

    (二)碩士論文口試

    1、申請碩士論文學位考試需經指導教授與系主任審核其修業課程與學分,並已完成

    研究論文初稿,方可參加論文學位考試。

    2、碩士論文學位考試事宜,每學期以一次為限,並且學生應主動公告全系碩士班師

    生其口試日期。

    3、碩士論文口試日期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共四週之周三或周四為原則。另外,在

    上學期進行口試,日期以期中考週之週三與週四為原則。

    4、碩士論文學位考試須按規定設置口試委員會,並由三至五位委員組成之,論文學

    位考試委員需具備副教授(含)以上資格,否則須經系務會議審核其資格。

    五、 碩士論文口試試場程序

    (一)口試委員推選召集人(指導教授不得為召集人)。

    (二)簡報、口試。

    (三)無記名投票表決該生是否通過論文口試。

    (四)如逾三分之二(含)以上出席委員同意通過,即表示該生已通過論文口試,請各委員在

    口試評分表上記名評分(七十分為及格分數)。

    (五)召集人收回各口試委員評分表,核算平均成績後,並請於碩士學位考試口試合格證

    明書簽名及審查會議記錄表簽名。

    六、 碩士論文撰寫須知

    依學校規定辦理。

    七、 其他

    (一)上述各點規定,103學年度起入學新生適用。

    (二)本要點經系務會議通過,報院課程委員會及教務會議核備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27

  • 28

  • 29

  • 30

  • 31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雙聯學制辦理辦法

    97.03.04.96學年度第 2學期第 1次教(部)務會議修正通過

    第 1 條 本校為拓展學生視野,增進國際學術合作,加強與國外大學校院(簡稱國外

    學校)學生之交流學習,特依據大學法及本校學則訂定本辦法。

    第 2 條 本辦法所稱雙聯學制,係指本校與國外學校雙方依簽訂合約,協助所屬學生

    於一方修業至少滿二學期後,至對方學校進修,並於符合雙方畢業資格規定

    後,分別取得兩校學位(以下簡稱雙學位),或由雙方學校共同頒發一個學

    位(以下簡稱聯合學位)。

    第 3 條 本校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之國外學校,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須為與本校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之國外學校。

    二、須為當地國政府或教育主管機關立案,並經我教育主管機關承認學位之大

    學校院。

    三、本辦法有關學位授與仍需依照本校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及教育部相關法

    令辦理。

    第 4 條 本校學生申請至國外大學修讀雙學位或聯合學位應由所屬系(所)推薦,並向

    國外大學提出申請,其申請期限與各項手續應依對方學校或合作計畫之規定。

    申請案件經對方學校核准後,學生應將入學通知影本分送教務處註冊組及所屬

    系(所)存檔,並納入學籍管理。

    第 5 條 與本校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之國外學校,秋季班應於每年四月底前,春季班應於

    每年十月底前彙整申請學生名單並檢附下列表件,寄送本校教務處,俾便辦理

    甄審入學事項:

    一、入學申請表二份。

    二、外國學校學生證件影本乙份(另附中文或英文翻譯本)。

    三、中文或英文歷年成績單二份(應由國外原就讀學校加蓋章戳或鋼印密封)。

    四、中文或英文健康證明書乙份(包括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相關之檢查報告)。

    五、財力證明。

    六、其他依協議應附繳文件。

    第 6 條 擬至本校修讀跨國雙學位之國外學校學生,其入學申請由本校教務處受理,並

    由相關學院、系(所)就申請資格、表件是否符合規定進行初審﹔初審合格者,

    彙送本校教務處核備後,相關學院、系(所)始可辦理甄審作業。

    第 7 條 各學院、系(所)得依實際需要,與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之國外學校,另訂雙聯

    學制課程,規定應修科目及學分,提經校課程委員會討論通過後並送本校教務

    處憑辦。

    第 8 條 本校學生修習跨國雙學位者,在兩校修業時間、修習學分數,均得予併計。修

    習學士學位者,在兩校修業時間至少須滿 36 個月;進修碩士學位者,在兩校

    修業時間至少須滿 12 個月。在兩校當地修習學分數,累計須各達總學分數之

    三分之一以上。

    第 9 條 本校與國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得由各相關系(所)擬定「合作辦理雙聯

    學制協議書」草案,經系(所)、院務會議及教務會議決議,陳請校長核定,

    並經雙方簽署後方得實施。

    第 10 條 本校與國外大學雙方所訂合作辦理雙聯學制協議書之內容應包括下列各項:

  • 32

    一、合作雙方學校及系(所)之全銜。

    二、申請資格、名額及甄審規定。

    三、銜接課程之設計。

    四、學分抵免規定。

    五、修業期限及在兩校修業時間規定。

    六、修讀碩士論文共同指導協議書。

    七、學位授予規定。

    八、註冊、休學、復學、退學等學籍管理事項。

    九、費用之繳交標準及相關規定(含學雜費、學分費、住宿費等)。

    十、學生可獲得之社會福利、保險及獎助學金等規定。

    十一、協議書修改及終止之規定。

    十二、其他事項。

    前項第六款「碩士論文共同指導協議書」之內容應包括下列各項:

    一、研究生姓名。

    二、指導教授姓名。

    三、論文題目。

    四、修業時間規定及兩校修業時間之分配。

    五、撰寫論文及摘要使用之語文。

    六、學位考試委員會之組成及口試進行之方式。

    七、碩士論文發表與所有權。

    八、協議書修改與終止之規定。

    九、其他事項。

    第 11 條 經核准入學本校修讀跨國雙學位之學生,符合外國學生身分資格規定者,其學

    籍、成績考核、獎(助)學金、住宿及生活輔導等,各依相關規定辦理。

    第 12 條 經核准入學本校修讀跨國雙聯學制之學生,註冊時應檢附健康及傷害保險證明

    文件,且其保險效期應包含在本校修業期間;如尚未投保者,應於註冊時繳納

    保險費,委由本校代辦投保事宜。

    第 13 條 經核准入學本校修讀跨國雙聯學制之學生,於原就讀學校已修習及格之科目及

    學分,得依本校「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

    第 14 條 經本校核准至國外大學修讀跨國雙聯學制之學生,於國外大學修讀及格之科目

    及學分,應於本校規定修業年限內,依本校「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

    經核准抵免後,如符合各系所畢業資格規定者,授予本校學位。

    第 15 條 經本校核准至國外大學修讀跨國雙聯學制之學生,如因故無法於國外大學完成

    學業,且於雙方學校修業時間合計仍未逾本校規定之修業年限,得於每學期本

    校行事曆規定上課開始日二週前,檢具報告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本校教務處

    承辦單位申請返回本校原就讀系所適當年級肄業;其於國外大學已修習及格之

    科目及學分,得依本校「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

    第 16 條 經本校核准至國外學校修讀跨國雙學位之學生,須自行購買足夠支付海外就讀

    國家消費水準之海外醫療(含門診、住院等)及意外保險,並於抵達就讀學校一

    個月之內繳交購買證明。

    第 17 條 學生出國期間,如有違犯本校校規或其他不端情事或逾期未返校者,應依學生

    獎懲辦法及學則之規定處理。國外學校學生於本校修業期間,除應遵守我國法

    律外,並應遵守本校各種規章。

    第 18 條 經本校遴選赴出國修習課程之學生,年滿十六歲當年一月一日起屆滿三十五歲

  • 33

    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止尚未履行兵役義務者,應另依「接近役齡男子申請出境作

    業規定」或「役男出境處理辦法」或「教育部審核尚未履行兵役義務之在學男

    生出國參加國際學術體育活動處理要點」之規定辦理。

    第 19 條 本校與國外大學之間所簽訂之學術交流協議事項,與本要點不符者,從協議事

    項。如有其他未盡事宜,依國內主管機關及本校相關規定辦理。

    第 20 條 本辦法經教(部)務會議通過,呈請校長核定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 34

    AGREEMENT ON DUAL AWARD MASTER’S DEGREE PROGRAM

    betwee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and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rpose

    This Agreement records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 (CEAS) and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CUST)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CIDS) collectively, the

    Par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a collaborative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an “articulation

    agreement”) program allowing for credit transfers between UC and NTCUST contributing to the

    award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 degree from NTCUST CIDS and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ng)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CEAS.

    The Parties agree 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ated below:

    1. The Parties

    1.1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UC),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EAS.

    1.2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CID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IDS.

    2. Objectives

    2.1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Articulation Agreement is to develop programs that benefit both

    CIDS and CEAS. The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will provide CIDS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earn both a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from NTCUST CIDS and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EAS.

  • 35

    Development of this program is anticipated to facilitate further collaborations between NTCUST

    and UC.

    2.2 The Parties seek to establish a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whereby students from CIDS will

    be admitted to the graduate program both at CIDS and in CEAS.

    2.3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s will be established for Computer Science as described in

    Attachment A. By mutual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 additional disciplines may be added in the future

    without the creation of a new agreement.

    3. Program Overview

    3.1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UC’s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requires a minimum of 30 credit hours of course work

    (including capstone described below); a thesis is not required for the degree. Likewise,

    NTCUST’s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requires a minimum of 30 credit hours; a thesis is

    required. Both programs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heir fields of interest along with courses covering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respective

    disciplines.

    Capstone Project – A key component of the Mas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 is a capstone project that

    is a three credit hour course. The capstone project can be a written paper, project with an advisor, or

    a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internship) in the student’s field of study. The project can be

    performed at the University (UC or NTCUST), business workplace, industry, or a government

    institution. The capstone project provides a mechanism to demonstrate a synthesis of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of concepts to a specific problem. Faculty or professionals in the workplace will

    oversee the capstone experience. The capstone project will include a written report and a

    presentation.

    For the award of the Master’s degree from CEAS, up to 15 credit hours of coursework from the

    MEng at CIDS can be credit-transferred toward the MEng degree at CEAS. Thesis hours

    performed at CIDS do not count toward the MEng at CEAS, only coursework as denoted in

    Attachment A. Most students in the concurrent enrollment program will take 5 subjects (15 credits)

    from CIDS and 5 subjects including the capstone (15 credits) from CEAS. In order for credits from

    CIDS to count towards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at CEAS, students originally registered at

    CIDS must earn a B grade or above in a subject that has an appropriate CEAS counterpart. These

    subjects will be agreed upon by both universities. Similarly, a maximum of 15 credits earned from

    CEAS at a B grade or above can be counted towards the MEng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t CIDS.

  • 36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is such that typical students (originally registered at NTCUST) will

    complete their first semester at NTCUST to earn 15 or more credits from NTCUST (with each of

    the 5 subjects achieving grade B or above). Students then enroll in UC courses for 15 or more credit

    hours. Students will be awarded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from UC if the total

    recognized credits earned from CIDS and CEAS are no less than 30 credits. The minimum of 15

    credits of the MEng degree at CEAS must be completed as a matriculated CEAS student. These

    students can also be awarded the MEng degree from NTCUST once they satisfy the degree award

    requirements at NTCUST if their subjects studied at CEAS are credit-transferred back to NTCUST.

    4. Admission Standards

    4.1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Student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in a corresponding program recognized as high quality by

    UC, and graduate with a minimum GPA of 3.0 or QPA of 75 or equivalent.

    English proficiency is required of all applicant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Students can

    demonstrate proficiency in a number of ways at the graduate level. Most students fulfill the English

    requirement by taking 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EFL),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esting System (IELTS), or the Pearson Test of English (PTE). CEAS has established the

    following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IELTS an overall band score of 6.5, for Pearson a score of 59

    is sufficient, for the (internet-based) TOEFL a score of 85 is sufficient.

    Students will apply to both the CI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 and the CEAS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 While enrolled during the first semester at CIDS, administrators at CIDS will

    screen individuals interested in the dual award program. Those individuals who demonstrate

    appropriate academic potential (primarily appropriate grades in relevant coursework,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interest in the US education system) will be recommended for continuing in the

    dual award program. These students do not need to submit GRE scores for admission to the CEAS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

    While studying at both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all the regula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ach institution and be subject to any authorized changes to those regulations such

    as fees adjustments, etc. Notwithstanding this provision, both UC CEAS and NTCUST CIDS will

    recognize their continuing commitment to students within the joint program from their time of

    admission to the partner institution.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 are responsible for complying with all visa requirement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hosting country; while the host Institution may assist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visas,

    it bears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ose who fail to maintain compliance with visa laws and regulations.

  • 37

    5.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arties

    5.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agrees to the follow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5.1.1 To ensure program approval from the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bodies in NTCUST.

    5.1.2 To promote the Programs and recruit students.

    5.1.3 To collaborate with UC CEAS in selecting potential students for the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5.1.4 CIDS shall forward completed transfer application forms to the Admissions Office of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by the posted application deadlines.

    5.1.5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tutorial, and courses taught in English at

    NTCUST to ensure student quality.

    5.1.6 CIDS is responsible for accepting returning students who cannot, for academic or other

    reasons, continue their study at CEAS.

    5.1.7 For students who return to their country having completed degree requirements at CEAS,

    CIDS will asses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EAS courses for possible credit transfer, so that these

    courses count toward the eventual degree completion at the partner institution.

    5.1.8 For students who return to their country having not completed degree requirements at CEAS,

    CIDS will asses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EAS courses for possible credit transfer, so that these

    courses count toward the eventual degree completion at CIDS.

    5.2 CEAS agrees to the follow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5.2.1 To ensure program approval from the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bodies in UC.

    5.2.2 To provide recruiting materials, to promote the Programs via live or web-based presentations

    and participate in recruiting activities as mutually agreed upon.

    5.2.3 To provide instruction to NTCUST students regarding the documents necessary to be issued a

    certificate of eligibility from UC for a student visa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on applying for a

    student visa at the U.S. Consulte/Embassy.

  • 38

    5.2.4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accommodation on campus and in the area. Note

    that information that is provided is not an endorsement of the housing.

    5.2.5 CEAS will accept credits for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ourses from CIDS as described in

    Attachment A for credit transfer so that these courses count toward the eventual degree completion

    at CEAS.

    6. Finances

    6.1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and agreed in written form by the Parties, each Party will meet the

    financ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livering the academic components of the Programs i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6.2 Students in the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will be charged NTCUST tuition and fees while

    they are at NTCUST and registered for courses there and UC CEAS out-of-state tuition and fees

    while they are at UC and registered for courses there. While registered as full-time students at UC,

    students in the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will be eligible for the same scholarships as traditional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6.3 Both parties reserve the right to change their tuition and fees for any component of the program.

    Students already progressing through the program may experience a change of fees in line with

    changes affecting all other students at their respective universities.

    6.4 NTCUST students, while at UC, are responsible for tuition and fees, room and meal costs, travel,

    health and accident insurance, books and supplies, and incidental expenses.

    6.5. All students while at UC must purchase UC health insurance. The cost of that coverage is

    added to the student’s bill.

    6.6. For students who apply for on-campus housing, the UC Office of Housing and Food Services

    requires payment of a deposit at the time a student applies for housing and a dining plan.

    Application for housing and dining and payment of the deposit should take place well in advance of

    arrival at UC. The cost of housing and dining plan depends upon options selected by each student.

    Payment of the deposit can be made by credit card or by check. The UC Office of Housing and

    Food Services will submit an invoice to each student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quarter. Payment is due

  • 39

    in full when classes begin. Payments for housing and dining are to be made directly to th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On-campus housing cannot be guaranteed. Early application is critical.

    7. Term, Variation, Numbers, and Termination

    7.1 This Agreement will be effective for a period of 5 years from the date of signing.

    7.2 This Agreement may be varied or modified by mutual written agreement.

    7.2.1 Amendment. The written provisions contained in this Agreement constitute the sole and

    entire agreement made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and supersedes all prior or contemporaneous

    agreements, discussions, or representations, oral or written, with respect to the subject matter hereof.

    Any amendments or renewals to this Agreement shall not be valid unless made in writing and

    signed by both Institutions.

    7.3 Either party will be entitled at any time, at its discretion, to terminate the Program by giving

    written notice six (6) months beforehand to the other. Such termination will not adversely affect any

    students currently enrolled at any stage of the Joint Program. Each party will ensure that adequate

    arrangements are made to complete all commitments before the Program is terminated.

    8. General Provisions

    8.1 Force Majeure. An Institution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failure to perform any of the

    obligations imposed by this Agreement, provided such failure shall be occasioned by fire, flood,

    explosion, lightning, windstorm, earthquake, subsidence of soil, failure or destr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of machinery or equipment or failure of supply of materials, discontinuity in the supply of

    power, governmental interference, civil commotion, riot, war, strikes, labor disturbance,

    transportation difficulties, labor shortage, or any other cause beyond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such

    Institution.

    8.2 Agency. The Institutions agree that, during the term of this Agreement, the Institutions are

    engaged with each other as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and not as a joint venture, partnership, trust,

    association, corporation, or formal business organization of any kind. Except as expressly provided

    herein, neither Institution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bind or obligate the other Institution in any manner

    without the other Institution’s prior written consent.

    8.3 Language. If this agreement is translated into a language other tha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documen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shall be the official, binding version.

  • 40

    8.4 FERPA / Education Records. The Parties agree and acknowledge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Agreement they will have access to student education records that are subject to 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FERPA), 20 U.S.C. 1232g, et seq. and the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there under. The Parties further agree such information is considered confidential and

    is therefore protected under FERPA, and that they shall not use education records for any purpose

    other than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greement. Except as required by law, the Parties shall not

    disclose or share education records with any third party unless permitted by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or to subcontractors who have agreed to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e education

    records. The Parties further agree that for students in the Program, the coordinators of each

    academic institution, shall be considered “school officials” under FERPA.

    8.5 Non-Discrimination. Both Parties subscribe to a policy of equal opportunity and do not

    discriminate on the basis of race, sex, age, ethnicity, religion or national origin. The parties shall

    abide by these principl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is agreement, and neither institution shall

    impose criteria for exchange of scholars or students, which would violate the principles of

    non-discrimination.

    9. Program Coordinators

    Each institution will designate an office and an individual within that office (the “Coordinator”) to

    oversee the activity. Coordinators should communicate regularly with each other.

    Coordina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racking student numbers, suggesting needed modifications, and

    handling problems. Coordinators will provide their counterparts with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their own institution and its programs, including any special requirements they may have for

    exchange students.

    Coordinators may assign or delegate aspects of the program to other people, such as faculty advisers.

    Coordina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at these other individuals perform in a satisfactory way.

    The program coordinators are as follows: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Mr. Eugene Rutz

  • 41

    Director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Email: [email protected]

    Julie Muenchen

    Program Director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Email: [email protected]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r. Tung-Shou Chen

    Chair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Email: [email protected]

    Dr. Hung-Ming Che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Email:[email protected]

    10. Intellectual Property (if applicable)

    10.1 Each party will retain individual ownership of all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any

    contribution made by that par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gram, or which it discloses to the other

    party in the course of performing its responsibilities under this Agreement.

    10.2 Unless otherwise agreed, the parties shall jointly own a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jointly

    developed in relation to any program, with each party having any unrestricted license to use this

    jointly ow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uring or after the term of this Agreement.

    11. Dispute Resolution

    Both parties shall endeavor to resolve any issue arising a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provision of

    this Agreement, or in respect to any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ither party. If the dispute or difference

    is not settled by agreement within 30 working days of the dispute arising, then, unless agreed

    otherwise, it shall be referred to a qualified mediator agreed by the parties. If the parties fail to

    resolve any dispute through amicable discussion, negotiation, or mediation, either party may submit

    such dispute to a court of competent jurisdiction.

  • 42

    Signature Page

    Final acceptance of this Agreement is subject to ratification by the Governing Bodies of the Parties.

    IN WITNESS WHEREOF, this Agreement was executed on the date written below.

    Dr. Teik C. Lim

    De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U.S.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Name

    De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Science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Dr. Raj Mehta, Gary C.S. Yu,

    Vice Provost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Director,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Date:

    Contracting Officer Yinju Chen

    Coordinator,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 Date:

  • 43

    ATTACHMENT A

    UC CEAS Programs and Corresponding NTCUST

    Programs for the Dual Award Master’s Program

    The structure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Program is:

    Core Courses

    Track (Discipline) Courses

    Elective Courses

    Capstone Course

    Core courses are common to all tracks (disciplines) and provide professional skills that facilitate

    professional succes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2 core courses: 1) a course related to project, task

    or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2) another course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These courses

    can be taken at either university.

    Track courses provide graduate-level education and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 student’s discipline

    (e.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t is expected that some track courses will be completed at NTCUST

    and some track courses will be completed at CEAS. So as to accommodate broad career goals,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flexibility in which track courses they complete. All track courses are

    required to meet degree completion requirements at both universities.

    Elective courses can be taken from the discipline or from a complimentary discipline (another

    branch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in some instances business). So as to

    accommodate broad career goals,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flexibility in which elective courses they

    complete. All elective courses are required to meet degree completion requirements at both

    universities.

    Students must register for the capstone course while matriculated in the CEAS program.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demonstrate a synthesis of knowledge from the program and the ability to apply

    engineering analysis to a topic.

    Graduate program faculty at CEAS are required to approve credit for courses taken at NTCUST.

    Graduate program faculty at NTCUST are required to approve credit for courses taken at CEAS.

    For the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 appropriate track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are listed below.

    Computer Science

  • 44

    The following tables describe courses that can be taken to satisfy both degrees. Other courses as

    approved by CEAS and NTCUST may also satisfy program requirements. All NTCUST courses are

    3 credits: UC courses are 3 credits except as noted. Courses needed to satisfy the thesis

    requirement at NTCUST are not included in this list since these courses cannot be used as credits

    toward the UC de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