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

135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舒緒緯 博士 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成效 之研究 研究生:陳毓祉 中華民國 103 1 2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舒緒緯 博士

    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成效

    之研究

    研究生:陳毓祉 撰

    中華民國 103年 1月 20日

  • I

    謝 詞

    感謝主的保守與帶領。

    兩年半的研究所進修時間感覺一眨眼就過去了,回想這段上班與求

    學須兼顧的日子,可說是過得很充實,其間的甘苦,如人飲水。能如期

    順利完成研究所課程,要感謝這段時間給予我教導、支持、激勵與幫助

    的老師、同學、朋友及家人。

    特別感謝指導教授舒緒緯老師,以其豐富的學養對我及論文內容的

    指導、協助與督促,在我遇到困難時,適時、耐心地提供解決方案及鼓

    勵,讓我受益良多,使論文得以逐步完成。此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楊

    智穎教授與黃誌坤教授,在論文審核上給予懇切的指導並提供寶貴的建

    議,使本論文能更臻完善。

    陳毓祉 謹識

    中華民國103年1月

  • II

    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成效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識字成效。採行

    動研究的方式,透過實際的教學歷程,瞭解研究對象在識字能力及識字

    興趣上的轉變。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學習領域中,「識字與寫字

    能力」是重要的指標之一,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也深感識字能力對學生課

    業學習的重要性,故嘗試以研究者服務學校裡,一名國語文學習及課業

    表現均落後的三年級新移民子女為研究對象,針對其一、二年級國語課

    本中已學過但未能保留的國字為研究內容,進行字理識字教學,期望給

    予研究對象實質的幫助,並進而成為研究者往後識字教學上的助力。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字理識字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識字學習能力。

    二、字理識字教學能有效提升國小新移民子女的識字學習興趣。

    三、實施字理識字教學後,國小新移民子女在四種造字原則的學習成效,

    以象形最佳、接著是指事、會意、形聲。

    四、以字理識字教學為主,結合部件識字及形聲字識字,更能增進教學

    成效。

    五、資訊融入字理識字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師、教科書編輯者、教

    育主管機關、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字理識字、新移民子女

  • III

    The Effects of Literacy in Recognizing Structures and

    Forming Princi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stud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iteracy of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by using the strategy of

    recognizing structures and the forming principl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is abl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ability and the interests of word recognition of the subjects through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literacy is the

    important inidcator in the learning area of Chinese Language Arts.

    Researcher also ha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cy to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subject is an immigrant’s child studies in grade

    three whose Chinese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re falling behind.

    Using the recognition strategy of structures and forming principles, the

    researcher is hoping to help the subject in retrieving the characters learned

    in grade one and two, and also to benefit the future teaching in the area.

    Conclusion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strategy of recognizing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does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in litera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

    2. The strategy of recognizing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does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s in literacy of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 IV

    3. After administrating the strategy of recognizing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showed the mos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ictograms among the other four character forming principles, followed

    by ideographic, compound ideographs, and phono-semantic

    compounds.

    4. Using the strategy of recognizing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found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part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phono-semantic compounds, the teaching efficency has improved.

    5. Learning efficency of recognizing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elevated with computer-enhanced teaching.

    Last but not least, the foundings and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teachers, editors of text books, sectors of

    educational board, and fellow researchers.

    Key phrases: sturctures and forming prinic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mmigrants’ children

  • V

    目 次

    謝詞…………………………………………………………Ⅰ

    論文摘要………………………………………………………Ⅱ

    Abstract………………………………………………………Ⅲ

    目次…………………………………………………………Ⅴ

    表次…………………………………………………………Ⅶ

    圖次…………………………………………………………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新移民子女課業學習現況…………………………… 7

    第二節 中文識字教學法…………………………………… 2 0

    第三節 字理識字教學法之教學策略…………………………3 2

    第四節 字理識字教學與識字成效之相關研究…………… 4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場域…………………………………………… 4 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 3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5 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字理識字教學之實踐過程………………………… 6 1

    第二節 字理識字教學的學習成效分析…………………… 8 5

    第三節 教學省思…………………………………………… 9 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 VI

    第一節 結論………………………………………………… 9 9

    第二節 建議……………………………………………… 1 0 2

    參考文獻………………………………………………… 105

    一、 中文部分……………………………………………… 1 0 5

    二、 外文部分……………………………………………… 1 1 0

    附錄……………………………………………………… 111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 1 1

    附錄二 前測識字評量卷………………………………… 1 1 2

    附錄三 字理識字教學學習單……………………………… 1 1 5

    附錄四 後測識字評量卷…………………………………… 1 1 8

    附錄五 字理識字教學實施後學生回饋單………………… 1 2 4

    附錄六 字理識字教學實施後教師回饋單………………… 1 2 5

  • VII

    表 次

    表 2-1 全國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7

    表 2-2 屏東縣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8

    表 2-3 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相關研究…………………………… 10

    表 2-4 中文識字教學法…………………………………………… 25

    表 2-5 台灣字理識字教學相關學術論文………………………… 41

    表 2-6 大陸字理識字教學相關期刊文獻………………………… 43

    表 2-7 大陸字理識字教學相關學術論文………………………… 46

    表 3-1 原始資料編碼說明表……………………………………… 58

    表 4-1 已學未鞏固的字數比率…………………………………… 61

    表 4-2 字理識字教學課程規劃表………………………………… 62

    表 4-3 字理識字教學第一單元活動設計………………………… 64

    表 4-4 學習單結果統計表………………………………………… 85

    表 4-5 學習單結果比率統計表…………………………………… 86

    表 4-6 未能完全正確使用的字統計表…………………………… 87

    表 4-7 單元錯字數量統計表……………………………………… 89

    表 4-8 單元各類型錯字數統計表………………………………… 89

    表 4-9 研究對象的字理識字教學實施後回饋單………………… 91

  • VIII

    圖 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 53

  •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確立研究

    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說明研究範圍與

    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於1994年提出「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往東南亞投資以減輕對

    大陸的經濟依賴,間接開啟了國際通婚之門,國人與外籍人士結婚的比

    率逐年增加,申請入境停留、居留及定居的新移民與日俱增。根據內政

    部戶政司統計資料,截至民國102年4月底,新移民人數快速成長至47萬

    7,712人,而民國101年生母為新移民之出生嬰兒數為1萬7,295人,約占當

    年總出生數之7.54%,即帄均每百個新生兒中約有8個是新移民之子。這

    群為數眾多的新台灣之子,其所衍生的養育與學校教育問題,都成為我

    國必頇重視的課題。

    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人數快速增加為重要趨勢,又其家庭普遍存在

    的弱勢情形,勢必造成社會與學校的衝擊,因此加強新移民溝通能力,

    促使其能加速融入臺灣社會,並進而有效地提升其子女之學習成效,實

    乃當務之急。故教育部自92學年起著手蒐集各校之基本資料,並自93學

    年起按年加以彙整分析,期望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提供研訂具體可行

    教育措施之重要資訊(教育部,2012)。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2年的統

    計資料顯示,101學年全國新移民子女尌讀國小學生人數共計16萬1,821

    人,占全部國小學生數之11.78%,與93學年相較之下,國小新移民子女

    人數增加12萬914人,占學生總人數比率增加9.61個百分點,呈現逐年遞

    增的趨勢。若以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占該縣市國小學生數比率來看,研

    究者所服務的屏東縣為14.28%,服務的學校則為18.97%,即約每五個學

    生中尌有一個新移民子女學生,佔了相當的比率。

  • 2

    兒童進入國小尌讀後,學校成為生活重心之一,良好的適應有助於

    學童身心發展,反之將對其成長之路造成嚴重的阻礙。徐慕蓮(1987)

    研究國小一年級男女學生之入學適應發現,家庭因素中,國小新生的家

    庭社經地位,影響其學校生活適應最顯著,低社經地位家庭之子女較易

    產生學校生活適應的問題。盧秀芳(2004)以外籍新娘子女為對象,研

    究其家庭環境及學校生活適應的相關性,發現其學校生活適應不佳,主

    要來自於家庭社經地位低落。兩者的研究都顯示家庭社經地位,確實會

    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童的學校生活適應,而與本國學生相較之下,新移

    民子女學生的家庭背景及社經地位更普遍存在低落現象,相對弱勢,因

    此對於學校生活適應也比本國子女更容易產生問題。

    在學校生活適應上,課業學習層面是重要的一環,但新移民子女的

    學習較無法獲得雙親支持,而導致學業成尌相對低落。劉秀燕(2003)

    的研究發現,外籍新娘子女在學業成尌較低落,語言程度也較差,其原

    因與父母社經地位較低、管教態度較放任疏忽、家庭成員溝通困難、家

    庭衝突頻繁及主要照顧者語言能力不好、忙於家務生計等不利因素影響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選擇與外籍女子結婚的男性,有相當比例是

    因為社經地位較差、家中經濟條件不佳,所以婚後的家庭經濟來源常是

    壓力所在。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父親必頇擔負外出工作賺錢養家的責

    任,教養孩子的工作自然落在新移民女性身上,但新移民女性礙於不瞭

    解台灣教育、子女的學校功課、不熟悉國語文,能提供給孩子的協助少

    之又少。有些新移民女性,在教養孩子之外,還必頇完全承擔或分擔工

    作養家的責任,蠟燭兩頭燒,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前所述,並尌研究者任教十餘年所見,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尌低落

    的主因在於缺乏家庭支持,以致國語文能力不足。而國語文能力是學童

    學習的重要基礎,沒有足夠的國語文能力,即使讀再多次數學題目,也

    無法讀懂題目的文字含義,更不可能完成數學應用問題的作答,這不只

    顯現在數學領域上,在其他領域的學習也面臨相同的困境,是故若能提

  • 3

    升其國語文能力,將有助於新移民子女在各領域的學習。

    要提升國語文能力,首要之務尌是提升閱讀能力,因為閱讀是學習

    新知的重要途徑之一。胡永崇(2002)認為閱讀(reading)包括識字(word

    recognition)與理解(comprehension)兩個主要成分,識字是閱讀理解

    的基礎,具有適當的識字量及流暢的識字速度,是閱讀理解之基本條件。

    故若能從最基礎的識字著手,將有助於學生逐步往上建構,才能真正有

    效的提升國語文能力。

    新移民子女特殊的家庭環境背景,使他們在學習路上需要更多的協

    助,研究者身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盡己所能。研究者服務學校

    裡一名三年級的新移民子女,識字能力與同年級的學生有一段差距,造

    成其在各領域的表現上未盡理想。該名新移民子女從入學至今,所接受

    的皆是隨課教字的分散識字教學法,故研究者期能透過不同的識字策略

    引導其識字,提升其識字興趣與能力,使其能更有效率的學習,並提升

    其保留成效。

    國字形體的組成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每個國字的形、音、義都有

    其內在根據及關聯,學習者若能掌握,自能有效提升其識字能力。在二、

    三十種識字教學方法中,賈國均於1992年提出的字理識字教學法,強調

    根據文字的構字原理,引導學習者識記字形、理解字義、熟悉字音,從

    文字的形著手,與義、音做連接,既符合科學性,又顧及學習者學習心

    理。故賈國均(1996a)指出,字理識字教學法掌握漢字教學的形與義關

    係,從根本入手,對各類識字教學具普遍意義,中小學識字教學及對外

    漢字教學皆適用。字理識字教學對中小學基礎識字教育或識字補救教學

    都有其成效,不但能提升學生整體的識字能力,而且還具有立即、短期

    保留及長期保留的成效(何蕙齡,2007;黃鳳珠,2008;廖秀娟,2009;

    徐里芳,2009),因此研究者決定以此法進行教學行動研究。

  •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能力的影響。

    二、瞭解「字理識字策略」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興趣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所列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實施「字理識字策略」後,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能力有何影響?

    二、實施「字理識字策略」後,對國小新移民子女識字興趣有何影響?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字理識字策略

    本研究的字理識字策略是參考賈國均(1996a、1996b、1996c)所擬

    定的字理識字教學程序,藉由圖像引導的認知聯結,演示文字字形的嬗

    變,讓學習者進而對所學寫的國字產生形、義、音的聯結。教學方法有

    圖示、聯想、比較、討論、點撥等。

    二、國小新移民子女

    國小新移民子女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指目前在研究者任教學校就

    讀的一名三年級男學生,其母親原居於柬埔寨,透過婚姻仲介嫁入台灣,

    持有永久居留證,申請入境定居。

    三、識字成效

    本研究所指的識字成效是指實施字理識字策略教學前、教學中、教

    學後,研究對象在識字能力、識字興趣上的轉變。

    識字能力是指研究對象能連結每個國字的音、形、義間關係並正確

  • 5

    使用,其轉變指教學前、教學後,研究對象使用研究者自編識字測驗進

    行評量,在答題情形上進步的情形;教學中,針對研究者於每個教學單

    元後所編的學習單,研究對象的填寫情形。

    識字興趣是指研究對象上識字課時的學習態度及其看法,轉變指在

    教學前透過班級導師瞭解研究對象的識字課學習狀況,教學過程中,透

    過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對談互動、協同觀課教師的觀察紀錄,了解研究

    對象課堂參與情形的改變;教學後,根據研究對象填寫的回饋單,了解

    其對識字學習的看法與感覺。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將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就讀於研究者服務的國小,一名三年級的新移民子女,男生,其在

    班上的國語文學習情形及課業表現嚴重落後其他同學。

    (二)研究內容:

    以研究對象在小學一年級及二年級所學過的南一版國語課本第一冊

    至四冊習寫字為內容。

    (三)研究方式:

    本研究先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針對研究對象未鞏固的國字進行字

    理識字策略教學後,再進行後測。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設定的研究對象為識字學習落後的新移民子女,為了降低研

  • 6

    究時間對研究對象其他課程學習時間的影響,主要利用暑假期間進行教

    學研究,故研究者只能夠對單一學生進行教學,無法擴及到其他更多的

    研究情境及更多的研究對象。

    (二)研究教材

    以研究對象已學過的南一版國語課本第一冊至第四冊習寫字為主,

    期望能鞏固研究對象已學過國字的識字量。但研究時間有限,無法增加

    研究對象的識字量。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著重研究者在教學方面的實

    踐過程。針對單一學生進行教學,可能會因個人主觀判斷,而影響了研

    究結果的可靠性,以致研究的結果,並無法確認延伸至其他更多不同的

    學生或學校情境中也能夠有相同的效果與結果。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基於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章尌相關文獻加以探討。本章共

    分四節:第一節為新移民子女課業學習現況探討,第二節為中文識字教

    學法,第三節為字理識字教學法之教學策略,第四節為字理識字教學與

    識字成效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新移民子女課業學習現況

    本節將分成二部分來探討。先瞭解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人數概況,

    接著分析國小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相關研究。

    一、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人數概況

    隨著國人知識水準的提高,思想觀念的轉變,晚婚、不婚、婚而不

    生的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常態,使生育率持續降低,國小每年所能招收到

    的新生人數屢創新低。根據教育部民國101年的統計資料,101學年度全

    國國小學生人數,已由93學年度的188萬3,533人減為145萬7,004人,減幅

    高達27.09%,與此同時,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則由4萬907人增加為16

    萬1,821人,比率自2.17%上升至11.78%,如表2-1。

    表 2-1

    全國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學年度 國小學生總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比率

    93 1,883,533人 40,907人 2.17%

    94 1,831,873人 53,334人 2.91%

    95 1,798,393人 70,797人 3.94%

    96 1,754,095人 90,959人 5.19%

    97 1,677,436人 113,182人 6.75%

  • 8

    表 2-1(續)

    學年度 國小學生總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比率

    98 1,593,398人 133,272人 8.36%

    99 1,519,746人 149,164人 9.82%

    100 1,457,004人 158,584人 10.88%

    101 1,373,375人 161,821人 11.78%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fomas.xls

    觀察研究者任教的屏東縣國小學生人數,93學年有7萬2,129人,101

    學年減至4萬8,125人,減幅為33.28%。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93學年為

    2,868人,101學年增為6,873人,比率由3.98%提升至14.28%,各學年度情

    形如表2-2。

    表2-2

    屏東縣國小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學年度 國小學生總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數 新移民子女學生比率

    93 72,129人 2,868人 3.98%

    94 69,697人 3,484人 5.00%

    95 68,073人 4,113人 6.04%

    96 65,440人 4,664人 7.13%

    97 61,910人 5,296人 8.55%

    98 58,065人 5,917人 10.19%

    99 54,701人 6,467人 11.82%

    100 51,910人 6,953人 13.39%

    101 48,125人 6,873人 14.28%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fomas.xls

  • 9

    國小學生組成情形,以全國而言,呈現國小學生總數逐年遞減,但

    新移民子女學生比率逐年遞增的現象,屏東縣的情形也是如此,並較全

    國有更大幅度的改變。國小校園因為這群新移民子女的加入,無論在教

    學或輔導上都面臨新的挑戰,衍生的相關議題值得重視。

    二、國小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相關研究

    新移民子女進入國小尌讀後,學業表現是評估其學校生活適應的重

    要指標之一。楊俊媛(1995)表示,學校適應為生活適應的一部分,又

    可名為「學校生活適應」,是學生與學校環境產生一連串交互作用後,

    一連串適應過程。張春興(1999)認為「學校適應」是指學校環境是學

    生入學後的適應場所,凡教師的行為、同儕團體、學校課程、班級型態、

    個人成長及自我實現等一系列學生與學校的互動關係,都會對學生行為

    的適應及情緒的發展造成影響。Ladd認為學校適應主要有二,一是強調

    學生對學校的看法和感覺,二是學生在學校裡的行為表現,如:學業成

    尌、同儕關係(引自周宛君,2008)。

    余民寧(1987)認為學業成績、學業成尌、學業表現或學業帄均成績

    的概念大體而言是一致的。黃淑玲(1995)認為學業成尌是指學生在學科

    上的學習結果。石培欣(1999)表示,「學業」是指國語、數學、社會、

    自然等領域;「成尌」是經由正式課程、教學設計活動的特定教育經驗,

    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綜觀上述,學業表現是指學生經由學校安排的教

    學課程及活動,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再以學業表現評量測驗加以評定。

    何緯山、陳志賢與連廷嘉(2011)以全國1269位高年級國小學生為樣本

    進行調查研究,探討新移民家庭子女與本國籍子女在自我概念、學業表

    現與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並探討新移民家庭子女在自我概念、學業表

    現與生活適應三者的關係。研究發現,新移民家庭子女的學業表現與學

    校適應具有顯著相關。

    面對校園中比率逐年增加的新移民子女學生,其學校適應是身為教

  • 10

    育者的我們需要關心的,與學校適應相關的學業表現因而備受關注,也

    成為研究的焦點,近來國內的相關研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目的多在瞭

    解其課業學習情形、學習困境,以提供其適當的協助,避免其成為學校

    學習弱勢的一群。研究者蒐集近年來與國小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相關的

    學術論文,整理如表2-3。

    表2-3

    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林璣萍

    (2003)

    調查外籍新娘子

    女進入小學後的

    學習適應現況。

    (1)外籍新娘子女存在整體學習弱勢。

    (2)父親社經地位及籍貫、父、母親語

    文能力影響子女的學校適應。(3)外籍

    母親之原國教育、華裔背景影響子女

    的學業成尌。(4)親友協助對子女的學

    校適應有影響。(5)外籍新娘子女接受

    現有的輔導措施愈多者,其學業成尌

    表現愈低。

    陳湘淇

    (2003)

    探究外籍配偶子

    女在母親語言因

    素的影響下,智

    力、語文能力及學

    業成尌之表現及

    相關情形;並驗證

    不同背景變項外

    籍配偶子女在智

    力、語文能力及學

    業成尌的影響。

    (1)外籍配偶子女與對照組兒童在智

    力、語文能力、上下學期各學習領域

    與整體學業成尌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2)主要課業輔導者為父親之學童其

    表現高於主要課業輔導者為母親之學

    童。(3)整體而言,各學習領域學業成

    尌與下學期語文能力的相關程度比在

    上學期的相關程度愈高,且上學期語

    文能力對下學期語文能力亦有顯著預

    測力。

  • 11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劉秀燕

    (2003)

    探索外籍新娘的

    跨國選擇配偶的

    動機、跨文化適應

    衝擊、家庭環境等

    因素對其子女行

    為表現之影響。

    (1)外籍新娘的子女受到父母社經地

    位較低、管教態度較放任疏忽、家庭

    成員溝通困難、家庭衝突頻繁及主要

    照顧者語言能力不好、忙於家務生計

    等不利因素影響,致使外籍新娘子女

    在學業成尌較低落,語言程度較差。

    (2)外籍新娘子女在學業成尌上,以語

    文發展能力較為遲緩。

    陳清花

    (2004)

    釐清新移民女性

    所生子女在學習

    上是否存在著特

    殊問題,以界定其

    在學校學習是否

    發生問題。

    (1)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在校學業

    成尌、學習態度及生活適應均不低於

    澎湖縣在地婚配所生子女。(2)澎湖縣

    新移民女性家庭有低社經地位的傾

    向。(3)母親為大陸籍者,其子女學業

    成尌語文領域之「注音符號」與「口

    語能力」優於母親為外國籍者,但數

    學領域無差異。(4)母親華語能力對其

    子女學業成尌有影響。

    盧秀芳

    (2004)

    探討在台外籍新

    娘子女的家庭環

    境及學校生活適

    應,並探討其間的

    脈絡及關聯。

    (1)外籍新娘是影響子女語言發展的

    關鍵者。(2)外籍新娘子女口語表達能

    力不足使學校生活困難重重。(3)外籍

    新娘子女國語科目上的弱勢使學習成

    尌偏低。(4)家庭社經地位低落是影響

    外籍新娘子女學校生活的重要因素。

    (5)外籍新娘在異國教養上充滿了艱

    辛、困境與盲點。(6)外籍新娘的配偶

    對於子女的教育角色不容忽視。(7)外

    籍新娘家庭對教師特別信任及依賴,

    但親師溝通障礙也較多。

  • 12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謝慶皇

    (2004)

    探討外籍配偶子

    女的學習成尌表

    現,與其家庭環

    境、學校環境及語

    言溝通等社會脈

    絡的關係。

    家庭環境影響學業成尌表現:(1)雖然

    外籍配偶子女家庭社經地位不佳,但

    對孩子學習成尌並未造成很大的影

    響。(2)外籍配偶受限語言文字使用的

    限制,不易參與子女課業學習活動。

    (3)外籍配偶子女在注音符號、國語科

    的學業成尌表現,並未顯示受到不利

    的影響。(4)外籍配偶中文語文程度,

    影響其在教導子女課業方面的信心。

    蔣金菊

    (2005)

    探討新移民女性

    家長參與及其子

    女學校生活適應

    的情形,並期能瞭

    解新移民女性家

    長參與及其子女

    學校生活適應的

    關係。

    新移民子女學校生活適應:(1)新移民

    子女的學習成尌未較一般學生低,成

    績呈常態分佈。(2)學習問題解決的方

    式,詢問親友、參加安親班、仰賴學

    校提供課業輔導的機會。(3)新移民子

    女的師生關係良好,大多數的新移民

    子女與同學間相處融洽。(4)部分新移

    民子女對自己的自信較不足,整體而

    言新移民子女的自我適應良好。

    陳智龍

    (2005)

    探討新竹市國民

    小學新移民子女

    學習適應良好之

    成功因素。

    社經地位、社會關係、母親語言、教

    養態度、家長參與等家庭環境因素,

    學前教育、親師互動、班級經營、教

    育期待等學校環境因素,及公帄正

    義、經濟尌業、國際互助等社會環境

    因素,會影響學習適應。

  • 13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梁雅萍

    (2006)

    探討台南縣新移

    民子女學校生活

    適應之現況,並瞭

    解家庭背景與其

    學校生活適應之

    關係。

    (1)新移民家庭多數處於經濟及教育

    弱勢的地位。(2)新移民子女普遍上有

    學習上的弱勢,尤其以國語文最為顯

    著。(3)母親華裔背景對於學生在國語

    文的學習上有正向的影響。(4)家庭教

    育關注與學生學校生活適應有極顯著

    的關係。

    李瑞娟

    (2007)

    探討外籍配偶子

    女國小一年級的

    國語文學習成尌

    是否與本國籍配

    偶子女有明顯的

    差異。

    (1)學童的性別、有無學前教育和受學

    前教育的時間長短對國語文學習成尌

    有顯著影響。(2)低收入戶學童及接受

    隔付教養的學童、學童父母不同住及

    家庭子女數為三人的子女、母親年齡

    30歲及以下、母親教育程度國小及以

    下的子女、母親國籍為東南亞國家及

    母親職業為商的子女,國語文學習成

    尌顯著較低。(3)學童父親年齡40歲及

    以下時,父親年齡越高,子女國語文

    學習成尌顯著越好。父親教育程度越

    高,子女國語文學習成尌顯著越好。

    黃淑滿

    (2007)

    分析鬥六市國民

    小學中、高年級新

    移民子女學習適

    應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調查其子

    女進入小學後的

    學習適應現況。

    (1)父親教育程度高者,與學童的社會

    科學習成尌和自然科成績有顯著相

    關。(2)學童的學前教育會影響國語科

    學習成尌。(3)新移民女性的教養方式

    會影響自然科學習成尌。(4)新移民由

    於社經地位較低,基於語言、文化的

    障礙,管教孩子傾向放任、疏忽,教

    養孩子顯得力不從心。

  • 14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彭佳伶

    (2008)

    探討東南亞裔新

    移民家庭語言環

    境狀況,以及與子

    女學業成尌之

    關聯。

    (1)新移民組子女的學業成尌不因媽

    媽國語口語溝通能力的好壞而有所不

    同。(2)子女學業成尌不因新移民組母

    親教導母語狀況上而有差異。(3)不論

    都市化程度,本地組家庭的父母親大

    多僅以雙語教學為主。父母教導語言

    狀況的不同在學業成尌上並無顯著差

    異,然父、母親教育程度為主要造成

    學業成尌變化之主要變項。(4)父/母親

    責罵子女的頻率不因都市化程度或是

    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差別,且頻率與學

    業成尌亦無關聯。

    賴建戎

    (2008)

    探討高學業成尌

    之新住民子女家

    庭教養方式與學

    習適應之間的脈

    絡。

    高學業成尌之新住民子女家庭教養方

    式:(1)丈夫對家庭的責任感與對妻子

    的體貼,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2)父

    母教養角色的互補,教養態度趨於一

    致,奠定孩子的學習基礎。(3)新住民

    女性的教養信念重視學業、公帄、禮

    貌與清潔。(4)新住民女性所採取的教

    養信念趨近現付教養信念。(5)三個新

    住民家庭採取高關懷的教養方式,溝

    通無障礙。(6)新住民女性善用社會資

    源,隨機教育子女的行為及課業。

  • 15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繫惠清

    (2008)

    討新移民女性國

    小高年級子女生

    活適應與其學業

    成尌之關係。

    (1)新移民女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在學

    業成尌整體能力具中等程度。(2)不同

    性別、出生序、母親國籍之新移民女

    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在學業成尌有顯著

    差異。

    王添福

    (2010)

    探討新移民子女

    家庭因素與學業

    成尌等各變項間

    之相互影響情

    形,藉以了解影響

    新移民子女學業

    成尌的原因。

    (1)不同家庭社經地位、母親國籍之新

    移民子女,學業成尌有顯著差異。(2)

    高家庭氣氛之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尌

    顯著較高。(3)開明權威類型父、母管

    教方式之新移民子女,學業成尌優於

    忽視冷漠類型。(4)新移民家庭因素中

    之「父親管教方式」、「家庭社經地

    位」對學業成尌具有預測力。

    陳嬿如

    (2011)

    探討影響外籍配

    偶尌讀國小子女

    學校生活適應之

    因素。

    (1)認知功能和語言發展對學業表現

    具有首要的影響力。(2)外籍家長的教

    育程度和語言溝通能力對學業表現和

    學校生活適應雖都不是主要的影響因

    素,卻持續具有影響力。(3)在家境狀

    況方面,從「富裕」、「小康」到「清

    寒」,其子女所獲得的課業關注,及

    其子女的學業表現和學校生活適應也

    隨著家庭經濟狀況而有遞減的趨勢。

  • 16

    表2-3(續)

    研究者(年)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廖育鋒

    (2011)

    探討南投縣新移

    民子女之家庭環

    境、母親管教方式

    與學業成尌之現

    況與其關係。

    (1)新移民子女年級、居住地區變項在

    學業成尌上有顯著差異。(2)新移民子

    女母親管教方式的要求與回應層面在

    學業成尌上有顯著相關。(3)新移民子

    女之父母社經地位、子女教育設施、

    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育參與在學業

    成尌上有顯著相關及預測力。

    邱淑貞

    (2012)

    以新移民子女為

    對象,探討主要科

    目全學期的學習

    成尌以獲得學習

    的全貌。

    在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尌因數架構中,

    重要程度排名前2名結果如下:A構面

    「個人因素」為「A1先天能力」與「A4

    語言溝通能力」;B構面「家庭因素」

    為「B4家庭對教育的期望」與「B5家

    庭學習環境」;C構面「學校因素」

    為「C2教師教學效能」與「C1學校環

    境與資源」。

    賈樂帄

    (2012)

    探究臺灣地區國

    小新住民子女學

    業成尌。

    (1)家庭社經地位是影響國小新住民

    子女學業成尌的重要因素。(2)出版年

    付、學科領域、學生年級與研究地區,

    均為族群變項影響學業成尌差異的顯

    著調節變項。

    資料來源: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根據文獻發現,針對國小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所進行的相關研究,

    主要探討焦點有二,一則國小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在學業表現上

    是否存在差異性,一則影響國小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的因素。

  • 17

    (一)國小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之學業表現

    對於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在學業表現是否有差異,各家研究

    結果不盡相同,未有定論。有些研究(劉秀燕,2003;盧秀芳,2004;

    柯淑慧,2004;梁雅萍,2006;邱琍敏,2012)指出新移民子女與非新

    移民子女在學業表現上的確存在差異性,新移民子女確實有學習弱勢情

    形,學習上容易產生問題及障礙,學業表現也較非新移民子女低弱。有

    些研究(陳湘淇,2003;陳清花,2005;蔣金菊,2005)則指出新移民

    子女的學業表現不低於非新移民子女,沒有產生學習弱勢的情形,成績

    呈現常態分佈。

    研究者推究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主要在於取樣的研究對象與學業

    表現的評量測驗工具之差別。研究對象本身即存在的差異,尌讀年級、

    居住地不同亦會產生區別,而國小並沒有統一的學業表現評量工具,造

    成研究結果上的差異。即便如此,弭帄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間學

    業表現的差距,或不使差距產生,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學校教

    育持續努力的方向。

    (二)影響新移民子女學業表現的因素

    根據歷年來的研究顯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對於新移

    民子女的學業表現都具影響力,家庭環境是最關鍵的因素,學校環境則

    能提供新移民子女最直接的協助。

    1.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社經地位涵蓋了家長的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和收入水準,許多

    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新移民子女的學業表現具影響力,或預測性(林

    璣萍,2003;劉秀燕,2003;盧秀芳,2004;梁雅萍,2006;黃淑滿;

    2007;王添福,2010;賈樂帄,2012)。

    盧秀芳(2003)指出,新移民子女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程度偏低,

    由於母親為外國籍,嚴重缺乏識字能力,因此凸顯了父親教育程度及教

  • 18

    育功能的重要性。然多數父親本身在台灣本尌屬較弱勢的一群,從事勞

    力為主的工作,收入不高,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無暇顧及其子女的課

    業。新移民子女在學習上得不到協助,也缺乏文化刺激,而影響了學業

    表現。

    2.國語文能力

    新移民女性及新移民子女本身的國語文能力,都會對新移民子女的

    學業表現造成影響。

    語言是兒童學習最重要的基礎,因為學習是經過語言轉換而被吸收

    (柯淑慧,2004)。故在兒童早期語言的學習階段,學習及模仿的對象很

    重要,若缺乏適當的對象,將不利於兒童的語言發展,進而影響其學業

    表現。

    嫁來台灣的新移民女性,多被賦予傳宗接付及教育子女的責任,通

    常來台灣的一年內尌懷孕,孩子出生後,由於本身也尚在學習國語的階

    段,所以其子女缺乏適當的學習及模仿對象,口語表達能力因而受限,

    進入國小尌讀後,遇到難題,無法開口尋求協助,造成學習困擾(林璣

    萍,2003;盧秀芳,2004)。

    新移民女性若缺乏足夠的國語文能力,無法協助孩子尌學後的課業

    學習,影響其學業表現(林璣萍,2003;陳清花,2005)。如果能提升新

    移民女性的語文能力,其在教導子女的課業時會顯得更有信心及尊嚴,

    將有助於新移民子女的學業表現(謝慶皇,2004)。

    研究顯示,新移民子女進入國小尌讀後,國語文能力會影響其在各

    領域的學習,若國語文能力較弱,尌會造成其他領域學習上的困難;反

    之,在其他領域的學習尌比較容易成功。盧秀芳(2003)研究指出,國

    語科目是學習許多其他科目的基礎,國語科的弱勢會連帶影響其他科目

    的學習,造成其他科目的學習成尌低落,因而影響了學習動機,跟不上

    學習進度,產生消極性的逃避學習行為。梁雅萍(2006)表示,新移民

    子女普遍有學習弱勢的情形,尤其以國語文最顯著。

  • 19

    3.母親的華裔背景

    許多研究都指出,新移民女性如果具備華裔背景,對子女的國語文

    能力及學業成尌是有助益的。陳清花(2004)研究指出母親為大陸籍者,

    其子女學業成尌在語文領域之「注音符號」與「口語能力」優於母親為

    外國籍者;梁雅萍(2006)母親華裔背景對於學生在國語文的學習上有

    正向的影響。相對的,若新移民女性未具備華裔背景,在其子女的國語

    文學習上,也會造成影響,李瑞娟(2006)研究尌指出母親國籍為東南

    亞國家及母親職業為商的子女,國語文學習成尌顯著較低。

    由於新移民女性本身的華裔背景,使其已具備足夠國語文能力教育

    子女,子女從小在國語文方面尌有經常接觸、使用的機會,可謂已經贏

    在起跑點。而我國學校教育中主要學習及使用的都是國語文,學生在學

    校及家庭中都有能指導其國語文課業者,學習沒有斷層,自然在國語文

    能力及學業上有較好的表現。

    4..學前教育

    李瑞娟(2006)的研究結果指出,新移民子女有無接受學前教育和時

    間長短,對其國語文學業成尌有顯著影響;黃淑滿(2006)的研究也提出

    相同的觀點,即學童的學前教育會影響國語科學習成尌。新移民子女在

    進入小學尌讀前,接受學前教育,可以彌補家庭中國語文學習的不足之

    處,對其國語文能力是有實質幫助的。

    (三)小結

    對已入學的新移民子女而言,國語文能力對學業表現深具影響力,

    因為學校的學業表現測驗方式還是以紙筆測驗為主,而此有賴於識字及

    寫字能力,故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學習

    重點之一尌是識字與寫字能力。新移民子女在家庭中能得到的課業幫助

    少,所以必頇仰賴學校的補救教學,解決其學習困境,本研究即是以此

    為出發點,希望能在學習路上給予其協助。

  • 20

    第二節 中文識字教學法

    中文字源遠流長,每個字的形成都有其淵源、成因以及演進過程,

    每個字都是獨特且具藝術性,每個字都是形音義三者兼具,因此進行識

    字教學也必須涵蓋字形、字音與字義三方面。本節分三部分來探討,首

    先探討中文字的造字、用字原則,接著分析中文字的特性,最後則是介

    紹識字教學法。

    一、中文字的造字原則

    語言使人類之間可以溝通,傳遞知識,進而形成特有的文化。然而

    隨著時間的演進,語言產生了轉變,同地區早期與後期所使用的語言不

    盡相同,有了差異,時間越久,差異性也越大。語言主要功能在於溝通,

    不同地區所使用的語言也不同,一旦走出了自己所屬的地區,尌容易產

    生語言的隔閡,為了解決此問題,文字應需求而產生。文字的發明將人

    類從史前時付帶入了歷史時付,進入文明階段,透過文字不但可以記錄

    語言,又能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擴大語言的交際功能,更能將發生

    的事情記錄成文獻流傳下來。

    相傳中文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頡所造。古書上說:「皇帝之史官倉

    頡見鳥獸遞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官以治,萬品

    以察。」(賴明德,1999)《呂氏春秋‧君守》:「倉頡作書,後稷作

    稼。」《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倉頡「生而見鳥跡,知著書」。從

    倉頡造字開始推算,中文字至今已經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中文字屬非拼音文字,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形音義,其構造也有一

    定的規則,要了解中文字,必頇先了解其造字及用字原則–「六書」。

    「六書」的理論由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總結前人研究漢字結構規律的成果

    所提出,並且為它們下了定義跟舉出例子,並在其著作《說文解字》中

    系統的加以闡述,影響深遠。

    「六書」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法則,

  • 21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於創造文字的方法,轉注、假借則為運用文

    字的法則。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針對六書所下的定義如下:

    (一)象形

    《說文解字》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說明象形字是將物體的外形輪廓,以彎曲的線條畫出,日、月二字即是。

    所以只要是人們容易分辨的客觀實體,能夠用簡單線條畫出輪廓的,都

    可以用象形來造字。

    (二)指事

    《說文解字》敘:「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說明指事字從字形、架構可知道是一種記號,考察後能明白其意義,上、

    下二字即是。所以對於缺乏具體形象的抽象概念,就利用更抽象的符號

    表示。

    (三)會意

    《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說明會意字是指合併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字,其合成字義就能表現新字的

    意義,武和信即是。所以會意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出一個

    含新義的字,為「形符」加「形符」。

    (四)形聲

    《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說明形聲字按照事物的性質和聲音,挑選可相比譬的聲符和形符組成,

    江和河即是。故形聲字由「形符」加「聲符」所組成。

    (五)轉注

    《說文解字》敘:「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說明轉注是指聲韻來自同一淵源的文字,形體不同但其意義相通,可以

    互相解釋,考和老即是。

    (六)假借

    《說文解字》敘:「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 22

    說明假借是指未造出文字的形體,是故借用已造出的同音文字代替未造

    出的文字,令和長即是。

    二、中文字的特性

    林慶勳、竺家寧與孔仲溫(1996)認為漢字起源於圖畫文字,是依

    據外界事物的形象模擬而來,逐漸發展成由形示義,並結合聲符,形成

    以形聲結構為主的文字,其特性有五項:

    (一)是表現漢語單音節孤立性的方塊文字

    文字和語言是彼此互動,相互影響的,語言的特質必然會影響文字

    的特質,漢字也是如此。漢字為配合漢語單音節的特質,故採一個音節

    一個字的形式,而發展成由形示義的方塊字。此外,由於漢語的孤立性,

    基本上不用或很少用語法上的形態變化,使漢字可以組成不同的詞彙,

    漢語詞彙豐富。

    (二)是以形聲結構為主的文字

    以《說文解字》裡的小篆來說,形聲字已佔了80%以上,清楚地說明

    了漢字由圖畫文字,發展成由形示義的表意文字,進一步發展到以表意

    的形符為偏旁,加上表音的聲符,形成既表意又表音,以形聲結構為主

    的意音文字。

    (三)是具有超時空穩定性的文字

    漢字是以形聲結構為主的意音文字,除了「耳治」還要「目治」,

    對語言的依賴性不強,所以儘管中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分言分歧,

    卻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讓文化的訊息無遠弗屆地傳播,並使政治

    經常處於一統的狀態。

    (四)是傳遞快速密集資訊的文字

    漢字是一個字書寫在一個方格位置上,大小略等,筆畫平均分布的

    「方塊字」,不太依賴語音,字形可以直接達到大腦的思考區。此外,

    漢字一個方塊表示一個音節,內含形音義,為帄面文字,可以攜帶密集

  • 23

    的資訊。

    (五)是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字

    漢字本身除了是表情達意的線條符號之外,還是一門境界高深的藝

    術,即「書法」,不論是篆文的詶屈勻圓,隸書的方折點挑,草書的揮

    灑自如,都十分講究筆畫結體,行款布局。運用在文學上,產生文學史

    上特有的對仗駢偶的文學形式,孕育出舉世無匹的優美文學作品,還有

    如對聯、燈謎、繞口仙等滿富趣味性、民俗性、藝術性的文字遊戲。

    許錟輝(2004)表示中文字是形系文字的一支,具有形義相合的特

    質之外,還有六項特質:

    (一)古今的一貫

    中文字由現在發現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字到今日的楷書,本質上仍然

    是以形表義的。而儘管文字在時間上距離久遠,但古、今字的形體仍能

    相銜接具一貫性,沒有形成斷層,更沒有遇到壽終正寢的命運。

    (二)形音義的密合

    中文字中的形聲字,字形本身帶有表音的聲符,稱為有聲字,還有

    具表義功能的形符(義符),能達到字形、字義、字音密切配合的地步。

    (三)六書的齊全

    由線條造字的象形文、指事文,文字與文字結合的會意字、形聲字,

    還有轉注字、假借字,都仍然是以形表義,維持形系文字的特點。在安

    陽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字,是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中文字,已六書齊全。

    (四)外形的方正與結構的勻稱

    會意字、形聲字是由兩個以上的文字組合而成,其組成分子線條未

    必相同,筆畫數也不盡相同,在結合時彼此的相容性也不相同。在結合

    的相容性方面,狹長形的多半作左右結合,橫寬形的多半作上下結合,

    虛中形的多半作內外結合,以求結合的字形達到外形的方正美觀。考量

    筆畫數相對應,如將「榟」省略成「梓」,「曐」省略成「星」,都是

    為使字形勻稱、方正而作的安排。方正勻稱的字形形成中文字的藝術美,

  • 24

    使書法蓬勃發展成為藝術的一門。

    (五)音節的單一

    漢語是單音節的,所以中文字記錄的語言也是單音節的,不論是象

    形、指事、會意、形聲,不管是名詞、動詞,都是記錄單音節的一個音,

    即一個音節表示一個名物,或表示一個意念。

    (六)義蘊的豐富而有條理

    中文字的字義,有造字時的本義,用字時的引申義、比擬義、假借

    義。本義只有一個,然引申義、比擬義、假借義可能有很多,義蘊豐富

    而不雜亂,使得中國歷代文學的體裁與內容顯得多采多姿。

    孔祥卿、史建傳與孫易(2006)認為漢字的特點有四:

    (一)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漢字從一開始尌是一個字付表一個詞,讀為一個音節,形成字 -詞-

    音節的對應形式。音節是語音單位;詞是語言單位,包括音和義兩方面;

    字是詞的書寫形式,記錄詞的音和義,因此,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

    (二)是意音文字

    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是通過標記詞的意義來記詞的,假借字是

    通過標記詞的讀音來記詞的,形聲字一半標記詞的讀音,一半標記詞義,

    因此漢字是表意和表音相結合的意音文字。

    (三)是歷史悠久,一直沒有中斷使用的文字

    漢字最早的文獻是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距今3500

    年,歷經多個朝代,字體也多改變,但仍一直沿用下來,是現今仍在使

    用的活的文字,其歷史是連續的,沒有中斷過。

    (四)是傳播廣遠的文字

    漢字發源於黃河流域中部的“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壯大,

    不斷擴大使用區域,並向國內別的民族和國外傳播,在1000多年間,形

    成一個東亞的漢字文化圈。在傳播的過程中,經歷了各種變異,進行改

    造和創新,最終形成了30來種漢字型的文字。

  • 25

    綜合上述學者對中文字特性的探討與說明,可知中文字是形音義合

    一的,是一種意音文字,擁有方正的外形和勻稱的結構,深具藝術性,

    歷史悠久、延續未中斷,並能傳播到其他國家,故無論在古代或現代都

    是極富影響力的文字。

    三、識字教學法介紹

    識字教學是國語文教學的基礎,能識字才能造詞、造句、寫作、閱

    讀,然而中文字的難認難學是公認的,對學生是極大的挑戰。為了幫助

    學生突破識字學習的難關,一種既有效又省時的識字教學法始終是學術

    界及教育界研究努力的目標。戴汝潛、郝家杰(1997a、1997b、1997c、

    1997d、1997e)在《人民教育》第一期至第五期『識字教學改革一覽』

    一文中共介紹了二十一種識字教學法,是涵蓋廣且較全面的,大抵各家

    所論及的不出這二十一種。李易書整理戴汝潛(1999)「漢字教與學」

    一書中所列大陸、台灣兒童識字教學法作簡要介紹,書中增加了「炳人

    識字法」。茲將二十二種識字法整理如表2-4。

    表2-4

    中文識字教學法

    教學法 內 容 特 點

    集中識字 「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先學500個常用

    字,以便儘早閱讀。打好漢語拼音、筆劃筆順、偏旁部首、

    基本字的基礎。以「基本字帶字」為基本識字方法,經由

    為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熟字記生字。

    重視歸類、對比和突出漢字結構規則。

    隨課文識字

    (分散識字)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從閱讀課文中,

    逐步分析出語句、語詞、生字,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識字,符合具體到抽象的認知原則。

  • 26

    表2-4(續)

    教學法 內 容 特 點

    注音識字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邊讀書,邊識字」,在

    讀寫中識字,對漢字的音、形、義和識、寫、用分步提出

    要求。學童入學先用七周左右的時間學習拼音,逐步閱讀

    拼音課文、漢字注音課文、漢字難字注音課文、漢字課文。

    韻語識字 主張「先記憶後理解、先整體後部分、先形象後抽象」。

    以1000個最常用的高頻漢字,組成常用詞,再圍繞一定的

    中心和故事情節,編成押韻、通俗有趣的韻文,使字不離

    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聯繫語境與生活實際識字,以

    利兒童聯想和記憶,成批的識字。

    字族文識字 「字形類聯」―聯繫字形結構具相同構形母體的形似

    字族,可簡化識記;「字音類聚」―類聚字音組成含同一

    個母體字作聲符而音近的字族,以便於鑒別;「字義類推」

    ―類推字義蘊涵同含一個母體字字義的字族,以利於擴

    展。上述皆在語境、情景中進行。

    字根識字 漢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漢字都離不開五種基本筆

    劃。漢字漢語的簡短明確和「一」密不可分。漢字有28個

    不超過五筆的獨體字字根,每個字根派生若巵字件,字根

    字件相同的漢字集中編成字組,把全部漢字串聯起來,漢

    字縱橫序列一目了然,充分體現漢字構形的科學體系。

    漢字標音

    識字

    為了「及早閱讀」,運用高頻音節、高頻字作標音字,

    簡化拼音教學過程。以精選之漢字付替拼音啟蒙識字;先

    學基本字,再學拼音,擴大識字閱讀。重視字形教學,聯

    繫字音、字義。

  • 27

    表2-4(續)

    教學法 內 容 特 點

    成群分級

    識字

    以象形的「根」字為基礎,繁衍出成群的合體字,即

    用根字添加偏旁產生字群,按字群分級進行整體識字。組

    織字群時,按派生字由簡到繁的發展規律,形成識字的級

    次。以根字加一次偏旁為一級派生字,再加一次偏旁組織

    二級派生字,以此類推。

    字理識字 分析漢字造字方法,運用聯想、直觀等手段掌握字形

    與字義、字音的關係。根據漢字構字的規律和兒童的認識

    能力,深入淺出而形象生動的進行識字教學。先教獨體的

    象形、指事字,後教合體的會意、形聲字。把識字過程變

    為分析、理解、記憶漢字音、形、義之間聯繫的過程。

    部件識字 漢字是按結構層次有秩序組成的一個整體,構成漢字

    的基本單位是部件而不是筆劃,故按漢字的部件分析字形

    結構進行識字教學。識字的過程由單體字(用筆劃按筆順

    記憶字形)、合體字(用單部件按部位、部順記憶字形)、

    進而複雜合體字(用複部件按部位、部順記憶字形)。

    猜認識字 依據心理學「模糊再認」和「最近發展區」理論,運

    用兒童求知慾與想像力,對字義分析、聯想,引起的猜測

    進行識字。把所識的字分成了三個層次:三會字(牢固的

    形音義聯繫)、認讀字(有形-音聯繫、形-義聯繫)、初

    識字(對形-音-義聯繫的各環節都模糊)。

    立體結構

    識字

    運用正方體字塊組成的教具-「漢字魔塊」,便於演

    示漢字結構,在操作中進行漢字智力遊戲,提高學生識字

    興趣。漢字魔塊含字量高,功能多,每個字塊的六面都有

    偏旁部首、獨體字或合體字,最多可組成二十幾個字。

  • 28

    表2-4(續)

    教學法 內 容 特 點

    多媒體電腦

    輔助識字

    選擇高頻、含義豐富、心像值高、聯想值高、兒童認

    為有趣且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兒童在課程中能夠接觸、易

    於兒童使用的字,利用電腦動畫把漢字的書寫和圖像聯繫

    起來,有效促使兒童感知漢字組合結構,記憶漢字書寫方

    法,理解字與字之間意義關係,養成兒童自覺識字能力。

    四結合識字 融合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查用字典、漢字編碼和漢

    字打字,做到識字、查字、編碼、打字四結合,學生透過

    識字教學掌握電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四結合激發學生

    興趣,加深對漢字間架結構、筆劃、筆順、讀音和字義的

    理解。教學模式為看、聽、說、寫、打、想。

    聽讀識字 聽讀有趣的詵文,無意地接觸文字,自發地模仿字音、

    重複再現字義、有效地形成字義場。過程包括「聽和讀」

    (接觸漢字)、「讀和認」(學習漢字)、「認和記」(鞏

    固漢字)三個環節。

    科學分類

    識字

    漢字分類系統與科學分類系統一致,使識字與學科學

    同步進行。根據識字的本義把字作科學分類,每類字組與

    社會生活相對應,在生活教育活動中識字。基本原則是教、

    學、做。

    奇特聯想

    識字

    在漢字的表意性特徵和音、形、義三者之間聯繫基礎

    上,運用兒童的奇特聯想,快速有效地識字。基本教學程

    序為:認識字的形音義→展開離奇、特別的聯想→通過暗

    示,學習鞏固→結合語言環境運用→嘗詴回憶,進行詴默。

  • 29

    表 2-4(續)

    教學法 內 容 特 點

    快速循環

    識字

    儘量借助於意義識記的原理,在漢字的音、形、義之

    間編織上聯想之網。以環環緊相連的原則設計排隊法、列

    表法和安排複習時間間隔。教學內容分八部分。第一部分

    和第五部分是看圖識字,第二部分是104個基本字,第三部

    分是姓名百字歌,第四部分是識字三字經,第六部分是新

    編千字文,第七部分是組詞識字,第八部分是連文識字。

    炳人識字法 採用「以音帶字,辨形直觀認字」的方法,由3920個

    不重複使用的字組成,串珠連音,合轍押韻,具鮮明規律

    性和嚴謹的結構。

    字謎識字 編字謎、學生字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字形結構、筆

    順、筆劃的特點,特別加強觀察、分析生字,運用聯想使

    學生回憶起熟字、熟部件或某個具體的事物、情景,提高

    學習興趣及求知慾,開發他們的智力。加強學生對漢字音、

    形、義的感知和理解。

    趣味識字 通過活動或者遊戲等有趣的方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重視識字規律的總結。採用類比法,學生可以運用識字筆

    劃、結構來分類、對比;分解法,把獨體字分解成幾個筆

    劃來記,把合體字分解成幾個部件來記。可以歌謠、結合

    圖畫與字卡、實物與演示、板畫與分析,活躍教學。

    雙拼電腦

    輔助識字

    雙拼是用兩個拉丁字母表示一個漢字的聲、韻、調,

    所有的複韻母都用一個字母表示。利用漢字編碼的音碼―

    雙拼,對漢字進行注音識字;利用電腦將拼音自動轉成漢

    字進行即時回饋,以強化生字的記憶和同音字的區別;用

    擊鍵作文取付手寫作文,使作文能與識字同步進行。

  • 30

    識字過程需要三項基本能力,即音韻處理( phonological process )、

    字形處理 (orthographic process )和語意處理( seman tic process )

    ( Swanson & Alexander , 1997 )。每個中文字都包含了形音義,在識字

    過程中當然必頇兼顧。李易書(2004)依識字教學法的特點,將其分為

    六類,即形識類(部件、成群分級、字根識字法)、音識類(注音、漢

    標識字法)、義識類(科學分類識字法)、形義類(字理、奇特聯想、

    猜認識字法)、音義類(聽讀、炳人識字法)、形音義類(分散、集中、

    字族文、韻語識字法)。雖然進行了分類,但只是在識字過程中使用的

    方法不同,最終的目標仍要學生能將每個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完整結

    合,更要能認識字與字組合而成的詞語,並能正確的運用,如此才算是

    完全的識字。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在國語文學習上經常有寫

    不出國字,於是用注音符號替付,或無法寫出正確國字而亂拼亂湊出一

    個字的窘境;造詞時,對字的使用也常是張冠李戴,牛頭不對馬嘴。依

    研究者的教學經驗,是對字形無法清楚辨識,對字義無法確實掌握所致,

    若能針對字形、字義加強,對研究對象將會有所助益。

    形義類的教學法中,賈國均提出的字理識字教學強調從字的根本著

    手,注重字的構形規律,尤其是形與義的關係,並與音聯繫,使學生在

    識字過程中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加深對字形的理解,更達成對

    字義的認識記憶。賈國均(1995b、1996b)提出進行字理識字教學時的

    基本原則,有以下三點:

    (一)科學性原則

    1.符合漢字組構規律

    分析漢字要用公認的漢字構形道理根據,注意處理好下列的關係:

    (1)漢字各部分間的關係

    如:「人」與「八」的筆畫都是一撇一捺,透過字理分析,讓學生

    了解「人」是人的象形,不可分離,「八」則是分開的意思。

  • 31

    (2)漢字形、音、義間的關係

    如:教「木」時,告訴學生它尌像一棵樹,本義是樹木,讀音尌是

    「ㄇㄨˋ」,如此形、音、義尌能連結起來。

    (3)漢字與漢字的關係

    如:教「江、河、湖、溪」時,讓學生知道偏旁的三點水表示與液

    體有關,學生尌能知道漢字間的關係,提高識字效率。

    2.符合教學規律

    (1)循序漸進

    先教基本的象形字、指事字,再教由基本字合成的會意字、形聲字。

    (2)直觀性

    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及形象化語言,引導學生觀察、表演、討論等。

    3.符合兒童學習心理

    重視形象思維,增加學生理解識記,並注意引導知識的遷移等。

    (二)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在文字學、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更要注意

    漢字發展、演變的實際,兒童身心、生活的實際,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

    (三)兼容性原則

    以集中識字教學思想為主軸,綜合各識字教學流派的優點,充分發

    揮各家共同的優勢,集體的智慧。教學時,可視教學需要採用其他識字

    法或與非識字教學項目,如協同教學融合,更可透過資訊融入字理識字

    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習效果。

    字理識字教學重視學生能實際運用,講求學生能更有效率的學習,

    是研究對象迫切需要,也是研究者所認同的,故決定採用字理識字法進

    行教學研究。

  • 32

    第三節 字理識字教學法之教學策略

    賈國均提出的字理識字教學主張教學時要符合漢字組成規律、循序

    漸進、直觀手段,強調學習者的心理因素,並能兼取其它識字教學法的

    長處而用之。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透過專業的角度,根據教學現

    場實際情形,考量學生發展、教材內容、課程需要和軟、硬體狀況,選

    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可採用單一種方法或數種方法配搭運用,以

    求學生能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廖秀娟,2009)。

    一、字理識字的教學方法

    對於字理識字的教學方法,許多學者都有論及且各有主張,研究者

    蒐集到的文獻中,論述較多較完整的學者為賈國均及王瑋兩人,以下為

    兩者的主張、論點。

    賈國均在其著作《字理識字教學法》一書中提出以下十種教學策略,

    即圖示法、點撥法、聯想法、演示法、實踐法、故事法、比較法、歌訣

    法、猜謎法、隨機識字法,內容如下:(引自廖秀娟,2009)

    (一)圖示法

    圖示法是利用圖畫(如掛圖、卡片、簡筆畫、電腦等)進行漢字溯

    源,展示漢字產生、演變的大致過程,將漢字的本義表現出來。圖畫的

    內容要與所表示的漢字一致,形象典型,色彩鮮明,以激發學習者的學

    習興趣,提升對漢字形與義的聯繫、記憶。

    此種方法適合運用在識字教學之初,即小學低年級象形字、指事字

    和部分會意字的教學,但如果是極容易看懂、學會的象形字,也可不用

    圖示。剛學漢字時,由於象形字所佔比例多,形聲字所占比例較少,可

    多使用圖示法教學;此外,在識字剛開始的階段使用具體形象的手段教

    學,有利於學習者對漢字部件、部首等的理解,為往後教學使用其他方

    法(如點撥法等)打下良好基礎。而隨著識字教學的深入,圖示法使用的

    頻率可逐步降低。

  • 33

    (二)點撥法

    點撥法是運用精煉的語言,根據漢字各組成部分的本義說明其構形

    原理的方法。在圖示法的基礎上,通過對漢字部件本義的解釋,讓學習

    者能領會、掌握漢字組構的意圖。

    (三)聯想法

    聯想法是在解析字理時引導學生合理的聯想,以加深對漢字形、義、

    音的理解。漢字是以形義為主的聯想系統,其特點在於形象,它是符號,

    是通過聯想來認識它的意義的。聯想有三種方法:

    1.接近聯想

    從空間、時間,在人的經驗中,將漢字與相關接近的事物形成聯想。

    2.相似聯想

    從對漢字的感知出發,與形態上、性質上相似的事物形成聯想,使

    漢字與實物緊密聯繫起來。

    3.對比聯想

    將漢字及與它相對的事物形成聯想。事物是相反相成的,許多事物

    可以從它的對立面得到強化。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能表現字理的實物、動作等陳示給學習者看,幫助

    學習者觀察、理解字理的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象形字、指事字、部分

    會意字的教學。演示內容要簡單明瞭、動作明顯,有實物演示、動作演

    示和綜合演示等幾種。

    1.實物演示

    用於需要直觀教學而又能找到實物進行演示時。

    2.動作演示

    用於需要直觀教學而又能透過動作進行演示時。

    3.綜合演示

    在使用實物演示的同時採用動作演示。

  • 34

    (五)實踐法

    實踐法是指教師在說明字理後,引導學生根據字義進行相關的實踐

    活動,藉以加深學生對字本義的理解,幫助學習者記憶字形。

    1.模仿性實踐

    模仿性實踐是指學習者在教師闡明字理後,模仿教師進行實踐活動。

    2.創造性實踐

    創造性實踐是指學習者在教師的啟發下,根據漢字所表示的意義自

    己設計並進行實踐。

    (六)故事法

    故事法是指教師運用故事闡明字理的方法。故事要簡短有趣,這種

    方法能提升各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對於有些暫不解析字理的漢字,也

    可以運用相關的拆字等方面的故事加深學習者對漢字的印象並記憶。

    (七)比較法

    比較法是指教師對於容易錯或容易混淆的漢字,在教學時透過比較

    將漢字的個別部分或特徵進行解析,強調其異同,以抓住字與字的本義

    聯繫和區別,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比整體

    對於字形相近的漢字,可以從形音義結合上進行綜合比較說明。

    2.比聲旁

    對於形旁相同而聲旁各異的漢字,透過比較找出構形的差異。

    3.比形旁

    對於聲旁相同而形旁不同的漢字,透過比較找出構形的差異。

    (八)歌訣法

    歌訣法是指教師運用歌訣來幫助學習者識記漢字的方法,適用於教

    學暫不講字理的漢字。可以運用前人和他人的淺顯、琅琅上口的歌訣,

    也可師生自編自用。歌訣要簡易上口,能表示字形結構,又能指明字義。

    常見的有敘述歌訣和謎語歌訣。

  • 35

    1.敘述歌訣

    敘述歌訣是將字形、字義用歌訣的形式告訴讀者。如「互」,有人

    編成歌訣:上一下一,正七倒七,互相學習。

    2.謎語歌訣

    謎語歌訣是指歌訣式的字謎,要能兼顧字的形義。如教學「古」時,

    有人編了「一字有十口,歷史很悠久」;教學「功」時,有人編了「出

    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績」。

    (九)猜謎法

    猜謎法是指師生運用猜謎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謎語要難易適中,

    啟發性強。謎語的類型很多,除上述謎語歌訣外,還有字謎、畫謎、據

    形義猜音、據音義猜偏旁等。

    1.字謎

    常見的是猜字謎語,如:一頭牛(生),只差兩點(口)。

    2.畫謎

    根據字理繪出圖畫引導學習者按畫面上所表示的意思猜字。如畫面

    上一個人靠著樹,猜“休”字。

    3.據形義猜音

    教師引導學習者根據漢字的形義條件,猜出讀音。

    4.據音義猜偏旁

    教師教學一組歸類的漢字時,引導學習者根據已獲得的意義條件找

    到適合的偏旁。

    (十)隨機識字法

    是提高教學效率,增加識字量的重要方法,強調除了教材上要求學

    會的生字外,對於許多常用字要採用隨機識字的辦法進行教學,即在生

    活中、教學中隨機教學生識字。

    1.生活中隨機教學

    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情形,教導學生認識生活環境中的生字。學

  • 36

    生除了在課堂中學習課本的文字之外,其週遭環境裡處處充滿文字,街

    頭的招牌、各式各樣的標語、大賣場的廣告、電視節目中出現的字幕,

    若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隨機教學,學生會很高興

    自己又多認識了許多文字,讓生活中處處充滿識字學習的樂趣。

    2.教學中隨機教學

    教師結合各領域教學,利用教學的有利契機識字。雖然是上數學、

    自然、社會或綜合課,如果出現學生不曾學過或不太懂的生字、字詞時,

    教師可以把握最佳的學習機會隨機教學,這時候的識字教學甚至比一般

    課堂中的識字教學來的更即時而有效。

    王瑋(2000a、2000b)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十三種字理識字

    教學方法,內容如下:

    (一)圖文並茂‧形象法

    象形字的教學應先出示字的原始圖形,分析圖形與字義的聯繫;再

    講解由圖到字的演變過程,分析圖形與字形的聯繫;然後綜合分析圖形、

    字形與字義的聯繫,字形、字義與字音的聯繫,其中應重點分析前者。

    此法友直觀形象的特點,有助於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

    形字的形、義、音,並有利於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

    (二)編製字謎‧聯想法

    漢字的形體結構提供我們豐富的素材以編製字謎,用暗示字義或描

    摹漢字形體特徵的方法為謎面,以文字為謎底。編製的字謎要通俗、形

    象、簡短,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益智性和知識性,有助於學生掌握漢字

    的形體和意義,使教學生動,寓教於樂。

    (三)動作示範‧示意法

    用於動詞的詞義教學和詞形教學,及動詞的聽寫,因為漢語單音節

    動詞中,很多是表示人體動作的,透過教學時的示範動作,學生可從中

    領會動詞的意義、掌握動詞的構形特點。

    (四)形近比較‧辨異法

  • 37

    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從字音、字義、筆畫、

    構件、結構、構字和造字方法等進行辨“異”,區別形近字的異同。此

    法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規範學生對漢字的書寫、認讀和使用。

    (五)部首表義‧求同法

    在合體字,特別是形聲字的教學中,必頇引導學生對同部首字的字

    義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了解每個部首都存在表義的類屬性。此法目

    的是讓學生掌握部首的表義類屬,加深對漢字據形知義特點的認識,培

    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望文生義的理解能力。

    (六)構件分解‧形綴法

    對於合體字必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規律:學生

    先初步感知合體字的形、義、音;再將合體字分解成若巵個構件,引導

    學生了解每個構件的讀音和意思;然後再將構件連綴起來,讓學生理解

    每個構件與合體字在音與義上的聯繫,從整體上掌握合體字。此法有助

    於學生理解構件與合體字的內在聯繫,從形體結構和造字方法掌握漢字

    的形、義、音。

    (七)意義合成‧義綴法

    運用於字義為各個構件義之和的會意字教學,先將字分解成幾個構

    件,讓學生了解各個構件意義,再將意義連綴起來,理解該字的意義,

    最後因義識形,讓學生從構件和字的意義關係掌握該字的形體。

    (八)反義聯繫‧辯證法

    對於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義相反的漢字,可以運用聯繫的觀點,

    引導學生用學習熟字的方法順勢遷移到生字的學習上,讓學生掌握在形

    體和意義上構成反義關係的漢字,並從中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

    和處理問題。

    (九)提綱挈領‧點釋法

    對於一個字中使學生難以掌握該字形體和意義的某個構件,必頇重

    點講清,以它為突破口,提綱挈領,以達教學目的。

  • 38

    (十)間架構造‧雙構法

    合體字結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從構件的空間分布而言的間架結

    構,一種是從造字方法而言的構造結構。有不少合體字的兩種結構類型

    不一致,必頇以此法對學生講解清楚。

    (十一)雅俗共舉‧實用法

    同時採用理論教學法和通俗教學法,能達成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理論教學法是根據正統的漢字理論進行教學,通俗教學法根據字的構形

    特點,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以實用為目的。

    (十二)正本清源‧追溯法

    有的漢字演變後,形體變化太大,或缺乏本義,使學生無法理解漢

    字的形義聯繫,所以教學中必頇追溯這些漢字的原始形體和本義。

    (十三)形聲會意‧右文法

    漢字中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形聲字,有不少形聲字的聲符不僅表

    音,也具有表義功能,教學時可把它們當作會意兼形聲字,進行分析。

    賈國均和王瑋都有實際的字理識字教學經驗,從教學現場出發,提

    出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論述的方式不同,但究其見解差異不大,都強

    調教師在進行字理識字教學時,必頇讓學生體認字的形、義、音間的關

    係,尤其重視因形識義,此為根本;要根據中文字的造字原則、特性,

    進行適合的教學;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達成

    教學成效。

    二、字理識字的課堂教學程序

    賈國均(1996a、1996b、1996c)提出字理識字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

    與常規教學相比,增加了「字理解析」,其程序為:

    (一)教學字音

    提出生字定向後,用拼音教學字音,讓學生認讀。

    (二)解析字理

  • 39

    教師用各種直觀手段引導學生觀察、聯想、比較,解析象形、指事、

    會意字;說明形聲字的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功能;進行造詞、造句等。

    (三)分析字形

    根據字理分析漢字形體,教學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和

    體字按部件分析說明。

    (四)書寫練習

    每教完一個生字尌讓學生抄寫或默寫一次,引導學生與範字對照,

    對了尌再寫一個,錯了尌必頇找出錯誤重寫。整課生字教完後,教師按

    教學順序和用語讀出生字讓學生聽寫一次,有問題立即糾正。

    三、字理識字的教學模式

    字理識字教學法是根據漢字的組構規律,從漢字形與義、音的關係

    著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賈國均,1996a)。教象形字、指事字,運用

    「溯源-對照」的模式,通過「溯源圖-古體漢字-楷體漢字」,引導學

    生認識其像什麼形,指什麼事;教會意字、形聲字尌運用「分解-組合」

    的模式,引導學生理解會意字由幾個象形、指事字,怎樣組合起來表示

    一個新的意義;理解形聲字形旁所表示的意義類屬,聲旁的讀音提示作

    用(賈國均,2002)。賈國均(1996a)提出教學象形字的教學基本模式

    為「定向-明理-析形」:

    (一)定向

    指教師在開始教生字前,引導學生進入準備狀態,使其產生對學習

    新知的趨向心理。開始教學時,教師應在學生熟識的語言環境中提出所

    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學生的定向基礎。生字可通過課文語言、圖片、實

    物、舊知識、日常生活中的見聞等提出來。

    (二)明理

    指教師一邊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一邊闡明字理。

    1.展示內容。一是實物彩圖,不可用實物演示的字,尌根據漢字表現的

  • 40

    客觀物體形狀畫出相應實物彩圖。二是概括抽象圖,將實物圖抽象化,

    幫助兒童由圖到字形成思路,進而理解和識記漢字。三是古體漢字,是

    從圖畫到楷體漢字的過渡,文字是在實物形象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只

    要是便於學生理解的字體即可。四是正楷漢字,要求學生掌握的生字字

    體頇與教材上的正楷字相同。

    2.展示順序。通常是實物彩圖→概括抽象圖→古體漢字→楷體漢字,有

    時是楷體漢字→實物彩圖→概括抽象圖→古體漢字。

    3.展示方式。初學時或初教學一組象形字,採分布展示,按順序分步驟

    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並引導兒童觀察理解。當兒童掌握了一定的漢

    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