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交換感悟 - oia.ntpu.edu.twoia.ntpu.edu.tw/upload/workbench/files/37(1).pdf ·...

5
國立臺北大學交換感悟 李博 麼來当交生?原因是我認為灣對於我陸學生而言 很特殊,特殊在問題岸使用同言,有同的文化, 但是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思考方式。通此次四多月的交,我深切地 認為每一陸學生都應該機會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岸之 的相同以及差,如果有一天些阻為歷史,那就是見證了一個時 代的束。 北大學無疑是非常秀的大。看到法院大的第一眼便 我心生喜。按照陳榮傳的描述,大除了教授的言身教,物教座大樓採用了淺銅與灰白的色調,代表了法律的清晰明白性的暖,整式的格凸顯對稱,兼具立法院、總統府的感。時間久了,才感受到座大暖。一是24放(需要刷 卡),有好次晚上我都在3研究室通宵作;二是大所有的在全 部敞在大陸幾乎所有的校都不到,一般只而已。而全部 的大門讓我感到非常地便利舒服,三的天台是我常去散心的地 方,常感受到,一旦座大座大內的一份子。 北大之後,我有把自己限在法律院,而是修了很 多外系、經濟系、公共行政系的程,這讓我得以有機會更多更全面地 了解台的年人,他所追求的民主自由,他所具有的政治參與熱 情,他往的生活。台灣學生的青春,光,抑的面,也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印象最深,收最大的是又平老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Sep-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國立臺北大學交換感悟 李博

南開大學

為什麼來台灣当交換生?原因是我認為台灣對於我們大陸學生而言

很特殊,特殊在歷史遺留問題。兩岸使用同樣的語言,擁有同樣的文化,

但是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思考方式。通過此次四個多月的交換,我深切地

認為每一個大陸學生都應該找機會來台灣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兩岸之

間的相同以及差異,如果有一天這些阻礙成為歷史,那就是見證了一個時

代的結束。

國立臺北大學無疑是非常優秀的大學。看到法學院大樓的第一眼便

讓我心生喜歡。按照陳榮傳老師的描述,大學除了教授的言傳身教,還有

“物教”。這座大樓採用了淺銅與灰白的色調,代表了法律的清晰明白與人

性的溫暖,整體偏歐式的風格凸顯對稱美學,兼具立法院、總統府的歷史

感。時間久了,才感受到這座大樓的溫暖。一是24小時的開放(需要刷

卡),有好幾次晚上我都在3樓研究室裡通宵寫作;二是大樓所有的門在全

部敞開,這在大陸幾乎所有的學校都見不到,一般只開正門而已。而全部

敞開的大門讓我感到非常地便利與舒服,三樓的天台是我時常去散心的地

方,時常感受到,一旦來到這座大樓,變成為了這座大樓內的一份子。

來到臺北大學之後,我沒有把自己侷限在法律院裡,而是選修了很

多外語系、經濟系、公共行政系的課程,這讓我得以有機會更多更全面地

了解台灣的年輕人,他們所追求的民主自由,他們所具有的政治參與熱

情,他們所嚮往的生活。台灣學生的青春,陽光,沒有壓抑的面龐,也給

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課程裡,印象最深,收穫最大的是鄭又平老

師開設的「大中華經濟圈」,大量的讀書要求、壓力十足的課堂討論,以

及老師豐富的經歷和充分的人格魅力,在這門課堂上,台灣學生讀懂大

陸,我這個大陸學生也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台灣作為一個整體的所思所

想,同大陸交往的現實障礙,以及未來可能性。

臺北大學的國際化給我很深的印象。不論是課堂的形式與 reading

assignment, office hour, group work,還是行政手續,以及學校提供的各種資

源,都感到了充分的國際化。我利用了三次外語系提供的「英文修改」的

服務,黃老師幫我仔細修改了個人簡歷,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與便利。

我想,這應該同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海外留學背景有關,也和台灣人的價

值取向有關。日本、美國都對其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感

受,就是台灣人有日本人的表現形式,有美國人的精神追求,有中國人的

文化傳承。再確切一點,或許還有法國人的生活追求。

來台灣之前,我在天津讀書,然後在北京實習了半年,到八月底。

回老家待了一個星期,9.8號就抵達了台北,我記得那天下了很大的雨。

我對台北的第一印象是,不陌生。我覺得台北很像廣州,幾乎都分不清。

後來就住在臺北大夜間部的宿舍,在台北中山區,這裡給我的感覺幾乎和

廣州越秀區一模一樣。但是,過了幾天,我就發現有些不同了,簡直有

「一半」都是日本嘛。日式飯菜,便利店,捷運,卡通,當然這也蠻好理

解的。

我很開心在這個秋天來到台灣,氣候相比東北要好太多,而且感受到了

“九合一”選舉,體會到了台灣的政治參與氣氛。街頭巷尾,大陸都是明星

代言的廣告,這邊呢都是政治人物的海報。我當時也去了柯文哲市長的選

舉造勢現場,和演唱會一樣熱鬧。選舉當天,我就看到台北校區教學樓早

上9點鐘的時候已經排滿了人,我過去和一個老阿姨聊天,她說來給里長

投票。之後出去轉了一圈,每個投票點都人山人海。我去小飯店裡吃飯,

電視節目的主角也是政治人物;坐出租车,司机听的也是立法委员的政论

广播。这让我感觉到,台湾的民众对于政治议题非常的关注,非常的敏

感。這或許是兩岸交流最大的問題,也是機會。

大陆人常说,「中华文脉在台湾」,我觉得确实如此。看到101,我第

一个想到的不是101的繁华与先进,而是这样一句“烟波浩渺之楼”。中國

最寶貴的財富是延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較之於大陸,台灣這邊更有傳統

的味道。台灣的應用文,多以淺文言書寫,而大陸多用白話文及官方語

言。但是于此同时,日本、美国文化在台湾仿佛是也是主流,這樣繁華的

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潮流的交織,產生了獨特的台北人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