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2-11/01/13/d1dbfb01c.pdf ·...

1
每周四出版 本期出版 2012 11 1 周刊 DONG BEI FENG Email:jlrbdbf163.com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王小微 王小微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因 素,文化通过它特有的方式影响、推动着社会 的发展和变迁。进入当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 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它对文化的发展变革 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社会活动节奏的加速化 社会和自然有不同,但也有类似性,社会的 发展也是有节奏的。斯宾格勒、汤因比等这些 历史哲学、文化哲学的思想家都认为社会发展 是有其节奏性的,文化发展是有其节奏性的, 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阶段性的过 程。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 的。现代的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我们可 以比较一下社会的发展。 我 们 选 取 三 个 时 间 段 ,公 元 前 2000 年、 1830年、1980年这样三个时间段。我们比较三 个不同的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 会。主要取四个变量: 第一,人口。公元前2000年全球人口是1 亿,到 1830 年 10 亿,1980 年是 50 亿,人类用了 接近 4000 年的时间增长了一个 10 亿,用了 150 年的时间增长了4个10亿。 第 二 ,行 走 时 速 。 公 元 前 2000 年 15 公 里 , 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步行或者骑马。到 1830 年 蒸 汽 机 车 问 世 ,行 走 时 速 是 100 公 里 。 到1980年,美国的航天飞机的速度 17 000公 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人类用了接近4000年 的时间把行走时速提高了6.7倍,用了150年的 时间提高了170倍,如果说农业社会的人是在 走,工业社会的人在跑,我们信息社会的人就 是在飞了。 第三,制造业产值。公元前2000年趋近为 0,1830 年数值是 34。我们是以 1900 年全球的 制造业产值为100推算出来的,这个数字来源 大家看保罗 · 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是他 提 供 的 数 据 。 到 了 1830 年 是 3043。 人 类 用 4000 年把制造业产值提高了 34 倍,用了 150 年 提高了96倍。 第四,知识。公元前2000年趋近于 1 1,因为 那个时候只有埃及、苏美尔等出现了文字。我 们中国当时的甲骨文还没有成熟,现在只是找 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些符号,现在很难说 是 文 字 。 到 了 1830 年 欧 洲 每 年 出 书 接 近 10000 种 ,到 1980 年 全 球 每 年 有 200 万 份 论 文 发表,至于出版的书籍、报纸的数量就更大了。 从上面的这些数据比较看,人类社会进入 信息社会,进入一个加速化的发展阶段。加速 化会对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就以进入 20世纪的中国为例,列一个时间表。1900年庚 子事变,当时的中国文人说“亡国灭种有日 矣”,就是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过了五年,同 盟会成立,到了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19 年五 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中共建 党,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中国。 1924 年北伐,打了三年,1927 年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 1937 年,十年过去了,卢沟桥 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945 年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始。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 回首20世纪的前半期,毛 主席那句话说得很准,毛主席 在 1949 年说“万里长征走完了 第一步”,接着的五十年应该 干什么?1950年抗美援朝我 们和帝国主义斗,1956 年社会 主义改造,和资产阶级斗。 1957 年反右,1966 年文化大革命,1976 年粉碎 四人帮,1978 年改革开放。 我这时候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天 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来一次,这 是个规律。 回首20世纪,真是过七八年来一次,什么 原因?社会变革加速。社会发展节奏一快,社 会从数量、质量上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就会不 断被冲破。如果这个结构是以缓慢的方式调 整,社会的增长是以缓慢的速度变革,那么这 个结构可以修补。由于急速的社会变革的频繁 化,导致社会结构周期性的被冲破。 比如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会有一个 结论,叫做“刚刚学会了,就说不对了;刚刚决 定了,又说没用了”。为什么呢?社会发展加 速。1949年到1978年中国工业产值平均速度 12%,尽管有“文革”,中国的工业化速度还是 很 快 的 。 从 1978 年 到 2008 年 这 三 十 年 ,中 国 GDP平均增长速度是9.8%,每隔七年左右翻一 番。1999年我来北京学习,当时北京正在打通 三环,当时没有想到会有六环的事情,北京机 场也在扩建,刚扩建完就拥堵。这个班结束以 后我去美国、去加拿大,感触颇深,感觉到是两 个世界。从美国回来,一下飞机,第二天我到 长白山一个小山村搞社会调查。从美国洛杉矶 起飞,告别美国的时候,到北京机场一落,感觉 到北京机场就像一个县城一样。然后从北京机 场落到长春机场,就是村子了。从长春机场跑 到山村的农民家的火炕上一住,有回到原始社 会的感觉。 但是你看看就这十多年,中国崛起了。 为什么频繁更新?代际关系的冲突起来 了,文化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传统文化代 际关系是纵向传递。美国的社会学家玛格丽 · 米德,她总结出一个社会变革的模式。传 统社会纵向传递,文化讲承传,纵向传递就是 小学老。为什么?农业社会以经验为主,越老 越有经验,所以这个社会就是老年取向,以历 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到了现代工 业社会,文化横向传递,人和人互相学习,年龄 的差距已经取消了。大人可以学驾驶,儿童也 可以学驾驶。到了后现代社会,也就是信息社 会,文化逆向传递,老学小,倒过来了。社会活 动以未来取向,越年轻越占有知识的制高点。 传统社会的汉语成语都是以老为价值取 向。“老当益壮”,其实这句话违反新陈代谢规 律,成语不能用科学观点看。如果你不服,有 一句话叫“老谋深算”。如果算错了,老年人也 犯错误,上当的、受骗的好多是老年人,糊涂 了,那也得叫“老奸巨猾”。总之,“老”和聪明 是画等号的。你再看看成语里头的小、少:少 不谋事、小人、小媳妇。好不容易谋成一个事, 叫少年得志,猖狂。中国古代文献里的少年英 雄,基本都不得好死。什么原因?传统社会价 值取向,以老、以历史为价值 坐标。现代社会,以未来作为 价值坐标了,所以这样就引发 了不同年龄段的代际冲突,文 化发生断裂。 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 我们现在进入了信息社 会,什么叫信息一体化?就是 以电脑、电视、卫星为主体的 现代通讯网络把全球形成一 个网络化的总体,叫做信息同 步。所谓信息同步就是全世 界同时接受相同的信息。我 们现在已经做到了信息完全 同步,传统社会信息不同步。 社会活动的性质风险化 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就有创造和破坏的两重 矛盾。人类实践从积极的角度讲叫做创造,改造 自然,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就是实践。但是我们大 家想过没有?换一个角度,改造就是破坏,破坏 自然状态。创造能力低,破坏性就小,创造能力 越高,破坏性就越大。我们把土烧成杯子,烧成 陶瓷,这个陶瓷可不可以原封不动地化解为土? 如果给足够的时间,我想也许可能。问题是现在 出了塑料,这事就麻烦了。很多塑料不可降解, 既不腐烂,又不溶解,还没有动物能吃它,能消 化它。海龟吃了以后还会被弄死,捞出来以后一 看一肚子塑料袋。烧了就变成毒气,这就叫做白 色污染。当然有人说可以把塑料袋再还原成石 油,你做做试试?就算你能做得到,为了还原 它,你是不是得发明一套新的设计和各种化学试 剂、药品,然后又造 成更大的混乱?依 此类推,以至于无 穷,人就是地球上 最大的秩序混乱制 造者。与其说人类 使世界有序化,不 如说人类使世界无 序化。站在人类的 角度是有序化了,但站在自然的角度就是无序化 过程,就是一个紊乱过程。所以,进入现代社 会,现代科技发展的破坏性风险就越来越高。德 国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 · 贝克出版了一本著作, 就叫做《风险社会》,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 了高风险社会。我们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问题。 社会活动群体的协同化 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多极化到两极化,又到 多极化的发展。传统社会是多极化的,不同的 民族国家以自己为半径影响到周边。中国历 史上我们就叫中原加四夷、华夏加四夷的中华 文明体系。吉林大学的张博泉先生认为由华 夏一体到天下一体,到中华一体。华夏一体就 是指春秋;天下一体就是从秦汉开始;中华一 体是从宋明之后,元明清进入了中华一体,这 是我们中国的发展过程。但是尽管是这样,我 们是一种文明。当时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明, 汤因比把它分成26种,斯宾格勒分成了7 种。总之,在历史上有多种文明并存,这是个 多极化。但是进入现代社会,进入20世纪,逐 渐走入两极化,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 营。苏联解体以后我们进入多极化,多极化社 会导致群体协同化。因为全球化,世界性的经 济一体化进程开始了,信息一体化开始了,科 技一体化开始了。这三大一体化导致全球的 群体协同化。在多极化的情况下,欧洲走出了 新的一体化趋势,民族国家的边界逐渐在模 糊。欧洲就是这样,欧盟统一货币,统一市 场,统一议会,就差统一政府了。拿着欧盟成 员国的护照在欧洲畅行无阻,货币都是一样 的。这些社会的差异很小。而文化的差别就 逐渐在突现出来。当一个社会它的经济社会 生活方式正逐渐趋同,一个民族保存自己的个 性靠什么呢?要靠文化,在这种协同化之间给 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我们中国也遇到这 样的挑战,我们受到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 需要探索如何在适应全球化的同时,继承和发 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合理途径。当前,在全球化 背景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为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改 革创新为特色的时代精神,探索中华文化在 21世纪的大发展,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 史使命。 节选自《邴正讲演录》,内容根据发表需要 作了删改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邴 正 观看长影集团拍摄的 新片《索道医生》,是在北 京参加华夏电影公司举办 的《索道医生》专家座谈会 上。因为早知道这部电影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 局正式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电影片目,是 名副其实的主旋律,主人公原型又是云南福贡县 拉马底村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 模范邓前堆,心里一直隐隐地有些担心,怕片子拍 得太“正”、太“干巴”,不会好看。但从开始放映, 我就被影片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地抓住了,随着情 节推进多次不由自主地感动流泪,几乎一天时间 无法从影片的气氛中完全走出来。在佩服雷献禾 导演功力的同时,我从影片中看到了长影电影创 作在新起点上的新希望。应该说,这是一部具有 丰富内涵、非常好看的一部主旋律电影。 一、《索道医生》是带着浓烈长影印迹的电影 作品,它让我们更多地想起了长影令人敬佩和难 忘的传统 《索道医生》充分展示了长影精神。《索道医 生》的故事发生在十年前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天险把石月亮乡拉马底村隔成两部分,当地 村民仅靠几根溜索往来通行。乡村医生邓阿木在 此坚持行医28年,在危险的索道上溜来溜去,风 雨无阻,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索道医生。他的妻 子娜玛叶不幸摔断肋骨,必须到省城医治,需要两 万元。娜玛叶的哥哥以无钱治病为由,要将妹妹 带走。邓阿木为留住自己的妻子,发誓用三年时 间攒足钱给妻子治病。但是邓阿木行医不仅挣不 到多少钱,有时还要倒贴钱。三年过去了,钱没凑 够,妻子只好离开他,和哥哥、儿子一起去昆明。 十年后,娜玛叶的病治好了,回到了拉马底村。怒 江上建起了大桥,两岸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是 什么支撑着邓阿木在这样偏远、艰险、贫穷的地方 无怨无悔行医28年?当然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坚 守的精神,担当的精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他始终坚守着生他养他的家乡,始终坚守着对师 傅的郑重承诺,始终坚守着最质朴的精神世界。 而他担当的是对父老乡亲的生命责任,对大道医 德的一种执著践行。这又使我想起了长影的历史 和长影人的精神。近60年的长影历史,不就是依 靠着一代代长影人的坚守和担当,不断克服困难, 不断取得新成就么?在这部影片里,邓阿木的精 神与长影人的精神完好地融汇在一起,成为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 《索道医生》准确把握了长影风格。长影电影 在中国电影独树一帜,在创作实践中推出大量脍 炙人口的艺术精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气蕴,在电影圈内甚至有“长春电影学派”的 说法。归纳起来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重现实题 材。二是重工农兵。三是重普通人生。长影电影 作品一直以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 材和反映党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现 实题材见长,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善于正面揭示复 杂的社会矛盾,敢于触及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 题,善于挖掘时代新人的心灵美和人性美,以昂扬 激越的时代精神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鼓舞人们 前进的优秀传统。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长影 电影创作生产的成功之路,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 一条道路,才有长影过去的辉煌成就。我坚信,也 只有坚持发挥所长,长影未来发展才能实现新跨 越。而《索道医生》则是长影电影创作风格的又一 次成功实践,是长影面向未来的新开端、新验证。 《索道医生》完整体现了长影水准。在我印象 中,长影的电影作品非常重视追求本体的艺术魅 力,重视精良的制作,重视对影片高品质的要求。 近 60 年来,长影创作出品的电影在“华表奖”及 “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大奖的评选中都有 较为出色的表现。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宣部组 织评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来,长影 连续获奖。在今年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长影又有三部电影作品名 列其中。日前刚刚结束的第 21 届金鸡百花电影 节上,由长影集团领衔出品的史诗级电影《辛亥革 命》又连中三元,分获优秀故事片、最佳男配角及 最佳女配角 3 项大奖。电影《索道医生》延续了长 影一贯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追求。在影片中,我们 没有看到高科技、大场面,也没有看到美女帅哥, 它完全是依靠着具有生活质感的场景和细节,单 纯的人物性格、朴实的银幕语言、丝丝入扣地勾勒 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刻画出一个民族不屈的脊 梁,从而打动观众,表达思考,震撼心灵。 二、《索道医生》是以多样化方式弘扬主旋律 的电影作品,它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淳朴的力量 和人性的光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旋律电影的历 史责任与使命。同时,我们需要的主旋律是具有 广泛亲和力和感召力,能够真正走进大众、走进人 们心灵的电影,而不是“教科书”或者“事迹报告 会”。现在,主旋律作品创作存在误区,就是认为 “主旋律”创作一定要强调政治性,突出所谓的“教 育功能”,追求“宏大叙事”,在所谓“大题材”上唱 响“主旋律”。其实,主旋律电影在内容上应该是 广泛的,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其他 题材也可以体现主旋律。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 法上,主旋律电影都应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不 仅可以宏大叙事,也可以记述平凡小事。过去狭 隘地理解主旋律不仅束缚艺术家们的创作,也不 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 细节饱满让《索道医生》生动。细节是电影场 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节的审美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小见大。《索道医生》没有通过设计 激烈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展开,而是通过细节化 的生活刻画展示人物命运。影片一开始,邓阿木 听说妻子遭蛇咬摔伤后,一边向家奔跑,一边随手 采集草药,一边制作解毒药,这个连贯性的运动镜 头不仅表现了邓阿木爱妻救妻心切,更表现了他 高超的医术。为表现邓阿木视群众生命为天的意 识,影片里邓阿木在市场卖鸡蛋,为了一分钱差 价,与买主讨价还价。但当他听说有村民发烧正 等他去治病时,他便不顾一切地答应买主的价格, 还把两个篮子也送给了那个买主。可以说,这是 一部靠细节取胜的电影,通过细节开展场面、创造 生活实感的再现功能,增强人物形象的主体感,同 时有助于电影情节的展开。 人性关怀让《索道医生》温暖。影片中没有所 谓爱岗敬业的大道理,没有所谓无私奉献的口号, 没有所谓英模人物的居高临下,在刻画邓阿木的 过程中,影片也没有刻意强调他的共产党员身份, 而更多地从一个普通人、一个干净单纯的好人的 角度塑造人物。当听说自己家已经凑足两万元 钱,再也不用向乡亲们追债时,邓阿木长出了一口 气,他对娜玛叶说:“总算够了,总算够了。娜玛叶 你知道么?每当我狠着心向那些贫穷的人伸手要 债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个畜牲……”这种质朴 高尚的人性力量令人震撼动容。影片除从头至尾 贯穿邓阿木与娜玛叶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外,也被 浓浓的父子情,兄妹情,师生情还有乡情萦绕。娜 玛叶的哥哥普阿恒一直反对妹妹嫁给邓阿木,还 与他们断绝了往来。但当他听说妹妹受伤住院, 便马上跑到医院看望,还给困难的邓阿木送去了 钱。在影片中,最能体现作品精神境界和追求的 是邓阿木与师傅生苏迪的对话。当生苏迪一连问 他如果病人很穷、很脏、很老,救不救?很坏、很 毒、很邪,救不救?会让你贫穷、生病、让你的家人 和朋友生气、甚至会让你失去生命,救不救?邓阿 木毫不忧虑地连说了三个“救”!这不仅是对自己 师傅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天下苍生的郑重承诺,对 至纯人性的郑重承诺。 真实再现让《索道医生》亲近。《索道医生》的 故事发生地,是十年前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 国家绝大多数地方相比,这里是一个比较偏远落 后的地方。影片并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把它转 为刻画人物、推进故事的一种条件和氛围。在影 片中,我们看到了简陋得无法再简陋的住房,没钱 买鞋、脚趾流血的小学生,因为没钱有病也不敢请 医生的乡亲……影片中呈现的很多场景会让绝大 多数中国人感到震惊。令观众感到好奇的还有当 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对“山神”、“巫医”的信奉。更 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对主人公的描述。邓阿木是 村里的“全科医生”,是乡亲们眼里能治百病的“保 护神”。但影片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为“高大全”。 我们看到,邓阿木对蛇毒、跌伤等当地常见病伤非 常有研究,而且有一套灵验的“秘方”。但是,他对 接触不多的妇科接生却一窍不通,需要通过电话 接受指导才顺利完成了接生任务。 三、《索道医生》是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电影作 品,它让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多样文化形态的内 在价值与美好 按雷献禾导演的话,《索道医生》是一部“走的 彻底”的“原生态”电影。在整个影片中尽可能保 持着环境的原生态、言语的原生态和生活状态的 原生态。在《索道医生》的导演阐述中,雷献禾为 电影确定了几个基本创作原则:全部用当地傈僳 族的少数民族非职业演员,全部对白采用同期声 傈僳语,运用当地古老的原生态民歌曲调,找当地 农民演唱,把阔时节、上刀山、下火海、沙滩埋情人 等民俗巧妙地融入剧情,除了创伤、划伤等特殊效 果外,演员一律不化妆,等等。这些自觉的艺术追 求确保了电影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应该看到,在 编导者对影片“原生态”的艺术追求已经达到比较 高的水平。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编导的用心与老 道。在影片的故事推进中,自然环境、民间习俗与 演员的表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与故事戏剧冲 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与对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 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比如,影片中对索道的运用, 不仅仅把它当做一个道具,而是把它当做影片不 可缺少的“角色”,一个“魂”。“电话传医”一场戏, 运用当地通讯落后的实际,把“通讯基本靠吼”与 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连结起来,十分感人。 然而,《索道医生》并没有满足于丰富的“外在 原生态”,而是通过这种“还原”,揭示着一种“内在 原生态”:那种精神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和人性原 生态。这恰恰是这部影片最为珍贵的地方。我们 在电影中看到,在那些没有经受过现代化冲刷和 利益重构影响、被人们称为“落后地区”的地方,民 风淳朴,敬老爱幼,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不偷劫他 人财物,不说谎,不偷懒,人们的心灵干净单纯。 在这样的环境里,邓阿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种 淳朴善良的“本性”展现。他那种为人治病、为人 解难,而且不为金钱、利益的品质,完全是一种良 知与善良的自然流露和表达,这对人们内心产生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 《索道医生》对“原生态”的探索,也引发了另 一种思考:什么样的“原生态”更能够被认同,成为 “世界的”?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越是民族的就越 是世界的”。现在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人 提出:让民族化作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三个基本 条件:一是真实性。二是优质性。三是普世性。 从这个角度看,《索道医生》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基 本条件和素质。期待它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体 现价值,为吉林电影,为长影争取更大的光荣。 —电影 —电影 索道医生 索道医生 引发的话题 引发的话题 拍得更好看 拍得更好看 电影 电影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文化通 过它特有的方式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正逐渐趋同,一个 民族保存自己的个性就要靠文化,在这种协同化之间给 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Oct-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每周四出版 本期出版2012年11月1日

    周刊 DONG BEI FENGEmail:jlrbdbf@ 163.com

    特特特特别别别别话话话话题题题题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王小微王小微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文化通过它特有的方式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进入当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它对文化的发展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活动节奏的加速化社会和自然有不同,但也有类似性,社会的

    发展也是有节奏的。斯宾格勒、汤因比等这些历史哲学、文化哲学的思想家都认为社会发展是有其节奏性的,文化发展是有其节奏性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阶段性的过程。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现代的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社会的发展。

    我们选取三个时间段,公元前 2000 年、1830年、1980年这样三个时间段。我们比较三个不同的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主要取四个变量:

    第一,人口。公元前2000年全球人口是1亿,到1830年10亿,1980年是50亿,人类用了接近4000年的时间增长了一个10亿,用了150年的时间增长了4个10亿。

    第二,行走时速。公元前2000年 15公里,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步行或者骑马。到1830 年蒸汽机车问世,行走时速是 100公里。到1980年,美国的航天飞机的速度 17 000公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人类用了接近4000年的时间把行走时速提高了6.7倍,用了150年的时间提高了170倍,如果说农业社会的人是在走,工业社会的人在跑,我们信息社会的人就是在飞了。

    第三,制造业产值。公元前2000年趋近为0,1830年数值是34。我们是以1900年全球的制造业产值为100推算出来的,这个数字来源大家看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这是他提供的数据。到了 1830 年是 3043。人类用4000年把制造业产值提高了34倍,用了150年提高了96倍。

    第四,知识。公元前2000年趋近于11,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埃及、苏美尔等出现了文字。我们中国当时的甲骨文还没有成熟,现在只是找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些符号,现在很难说是文字。到了 1830 年欧洲每年出书接近10000种,到1980年全球每年有200万份论文发表,至于出版的书籍、报纸的数量就更大了。

    从上面的这些数据比较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进入一个加速化的发展阶段。加速化会对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就以进入20世纪的中国为例,列一个时间表。1900年庚子事变,当时的中国文人说“亡国灭种有日矣”,就是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过了五年,同盟会成立,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中共建

    党,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中国。1924 年北伐,打了三年,1927年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1937 年,十年过去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

    回首20世纪的前半期,毛主席那句话说得很准,毛主席在1949年说“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着的五十年应该干什么?1950 年抗美援朝我们和帝国主义斗,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资产阶级斗。1957年反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改革开放。

    我这时候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来一次,这

    是个规律。回首 20世纪,真是过七八年来一次,什么

    原因?社会变革加速。社会发展节奏一快,社会从数量、质量上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就会不断被冲破。如果这个结构是以缓慢的方式调整,社会的增长是以缓慢的速度变革,那么这个结构可以修补。由于急速的社会变革的频繁化,导致社会结构周期性的被冲破。

    比如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会有一个结论,叫做“刚刚学会了,就说不对了;刚刚决定了,又说没用了”。为什么呢?社会发展加速。1949年到1978年中国工业产值平均速度12%,尽管有“文革”,中国的工业化速度还是很快的。从 1978 年到 2008 年这三十年,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是9.8%,每隔七年左右翻一番。1999年我来北京学习,当时北京正在打通三环,当时没有想到会有六环的事情,北京机场也在扩建,刚扩建完就拥堵。这个班结束以后我去美国、去加拿大,感触颇深,感觉到是两个世界。从美国回来,一下飞机,第二天我到长白山一个小山村搞社会调查。从美国洛杉矶起飞,告别美国的时候,到北京机场一落,感觉到北京机场就像一个县城一样。然后从北京机

    场落到长春机场,就是村子了。从长春机场跑到山村的农民家的火炕上一住,有回到原始社会的感觉。

    但是你看看就这十多年,中国崛起了。

    为什么频繁更新?代际关系的冲突起来了,文化发生重大的变革,中国的传统文化代际关系是纵向传递。美国的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总结出一个社会变革的模式。传统社会纵向传递,文化讲承传,纵向传递就是小学老。为什么?农业社会以经验为主,越老越有经验,所以这个社会就是老年取向,以历史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到了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横向传递,人和人互相学习,年龄的差距已经取消了。大人可以学驾驶,儿童也可以学驾驶。到了后现代社会,也就是信息社会,文化逆向传递,老学小,倒过来了。社会活动以未来取向,越年轻越占有知识的制高点。

    传统社会的汉语成语都是以老为价值取向。“老当益壮”,其实这句话违反新陈代谢规律,成语不能用科学观点看。如果你不服,有一句话叫“老谋深算”。如果算错了,老年人也犯错误,上当的、受骗的好多是老年人,糊涂了,那也得叫“老奸巨猾”。总之,“老”和聪明是画等号的。你再看看成语里头的小、少:少不谋事、小人、小媳妇。好不容易谋成一个事,叫少年得志,猖狂。中国古代文献里的少年英雄,基本都不得好死。什么原因?传统社会价

    值取向,以老、以历史为价值坐标。现代社会,以未来作为价值坐标了,所以这样就引发了不同年龄段的代际冲突,文化发生断裂。

    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我们现在进入了信息社

    会,什么叫信息一体化?就是以电脑、电视、卫星为主体的现代通讯网络把全球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总体,叫做信息同步。所谓信息同步就是全世界同时接受相同的信息。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信息完全

    同步,传统社会信息不同步。

    社会活动的性质风险化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就有创造和破坏的两重

    矛盾。人类实践从积极的角度讲叫做创造,改造自然,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就是实践。但是我们大家想过没有?换一个角度,改造就是破坏,破坏自然状态。创造能力低,破坏性就小,创造能力越高,破坏性就越大。我们把土烧成杯子,烧成陶瓷,这个陶瓷可不可以原封不动地化解为土?如果给足够的时间,我想也许可能。问题是现在出了塑料,这事就麻烦了。很多塑料不可降解,既不腐烂,又不溶解,还没有动物能吃它,能消化它。海龟吃了以后还会被弄死,捞出来以后一看一肚子塑料袋。烧了就变成毒气,这就叫做白色污染。当然有人说可以把塑料袋再还原成石油,你做做试试?就算你能做得到,为了还原它,你是不是得发明一套新的设计和各种化学试剂、药品,然后又造成更大的混乱?依此类推,以至于无穷,人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秩序混乱制造者。与其说人类使世界有序化,不如说人类使世界无序化。站在人类的

    角度是有序化了,但站在自然的角度就是无序化过程,就是一个紊乱过程。所以,进入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发展的破坏性风险就越来越高。德国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一本著作,就叫做《风险社会》,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我们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问题。

    社会活动群体的协同化社会经历了一个由多极化到两极化,又到

    多极化的发展。传统社会是多极化的,不同的民族国家以自己为半径影响到周边。中国历史上我们就叫中原加四夷、华夏加四夷的中华文明体系。吉林大学的张博泉先生认为由华夏一体到天下一体,到中华一体。华夏一体就是指春秋;天下一体就是从秦汉开始;中华一体是从宋明之后,元明清进入了中华一体,这是我们中国的发展过程。但是尽管是这样,我们是一种文明。当时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明,汤因比把它分成 26 种,斯宾格勒分成了 7种。总之,在历史上有多种文明并存,这是个多极化。但是进入现代社会,进入20世纪,逐渐走入两极化,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解体以后我们进入多极化,多极化社会导致群体协同化。因为全球化,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了,信息一体化开始了,科技一体化开始了。这三大一体化导致全球的群体协同化。在多极化的情况下,欧洲走出了新的一体化趋势,民族国家的边界逐渐在模糊。欧洲就是这样,欧盟统一货币,统一市场,统一议会,就差统一政府了。拿着欧盟成员国的护照在欧洲畅行无阻,货币都是一样的。这些社会的差异很小。而文化的差别就逐渐在突现出来。当一个社会它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正逐渐趋同,一个民族保存自己的个性靠什么呢?要靠文化,在这种协同化之间给文化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我们中国也遇到这样的挑战,我们受到了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需要探索如何在适应全球化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合理途径。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为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特色的时代精神,探索中华文化在21 世纪的大发展,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节选自《邴正讲演录》,内容根据发表需要作了删改)

    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邴 正

    观看长影集团拍摄的新片《索道医生》,是在北京参加华夏电影公司举办的《索道医生》专家座谈会

    上。因为早知道这部电影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正式确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电影片目,是名副其实的主旋律,主人公原型又是云南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心里一直隐隐地有些担心,怕片子拍得太“正”、太“干巴”,不会好看。但从开始放映,我就被影片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地抓住了,随着情节推进多次不由自主地感动流泪,几乎一天时间无法从影片的气氛中完全走出来。在佩服雷献禾导演功力的同时,我从影片中看到了长影电影创作在新起点上的新希望。应该说,这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非常好看的一部主旋律电影。

    一、《索道医生》是带着浓烈长影印迹的电影作品,它让我们更多地想起了长影令人敬佩和难忘的传统

    《索道医生》充分展示了长影精神。《索道医生》的故事发生在十年前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天险把石月亮乡拉马底村隔成两部分,当地村民仅靠几根溜索往来通行。乡村医生邓阿木在此坚持行医28年,在危险的索道上溜来溜去,风雨无阻,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索道医生。他的妻子娜玛叶不幸摔断肋骨,必须到省城医治,需要两万元。娜玛叶的哥哥以无钱治病为由,要将妹妹带走。邓阿木为留住自己的妻子,发誓用三年时间攒足钱给妻子治病。但是邓阿木行医不仅挣不到多少钱,有时还要倒贴钱。三年过去了,钱没凑够,妻子只好离开他,和哥哥、儿子一起去昆明。十年后,娜玛叶的病治好了,回到了拉马底村。怒江上建起了大桥,两岸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什么支撑着邓阿木在这样偏远、艰险、贫穷的地方无怨无悔行医28年?当然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坚守的精神,担当的精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着生他养他的家乡,始终坚守着对师傅的郑重承诺,始终坚守着最质朴的精神世界。而他担当的是对父老乡亲的生命责任,对大道医德的一种执著践行。这又使我想起了长影的历史和长影人的精神。近60年的长影历史,不就是依靠着一代代长影人的坚守和担当,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就么?在这部影片里,邓阿木的精神与长影人的精神完好地融汇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

    《索道医生》准确把握了长影风格。长影电影在中国电影独树一帜,在创作实践中推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气蕴,在电影圈内甚至有“长春电影学派”的说法。归纳起来应该有三个特点:一是重现实题材。二是重工农兵。三是重普通人生。长影电影作品一直以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和反映党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见长,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善于正面揭示复杂的社会矛盾,敢于触及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挖掘时代新人的心灵美和人性美,以昂扬激越的时代精神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鼓舞人们前进的优秀传统。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长影电影创作生产的成功之路,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一条道路,才有长影过去的辉煌成就。我坚信,也只有坚持发挥所长,长影未来发展才能实现新跨越。而《索道医生》则是长影电影创作风格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长影面向未来的新开端、新验证。

    《索道医生》完整体现了长影水准。在我印象中,长影的电影作品非常重视追求本体的艺术魅

    力,重视精良的制作,重视对影片高品质的要求。近60年来,长影创作出品的电影在“华表奖”及

    “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家级大奖的评选中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宣部组织评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来,长影连续获奖。在今年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长影又有三部电影作品名列其中。日前刚刚结束的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由长影集团领衔出品的史诗级电影《辛亥革命》又连中三元,分获优秀故事片、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女配角3项大奖。电影《索道医生》延续了长影一贯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追求。在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高科技、大场面,也没有看到美女帅哥,它完全是依靠着具有生活质感的场景和细节,单纯的人物性格、朴实的银幕语言、丝丝入扣地勾勒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刻画出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从而打动观众,表达思考,震撼心灵。

    二、《索道医生》是以多样化方式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作品,它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淳朴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旋律电影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同时,我们需要的主旋律是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感召力,能够真正走进大众、走进人们心灵的电影,而不是“教科书”或者“事迹报告

    会”。现在,主旋律作品创作存在误区,就是认为“主旋律”创作一定要强调政治性,突出所谓的“教育功能”,追求“宏大叙事”,在所谓“大题材”上唱响“主旋律”。其实,主旋律电影在内容上应该是广泛的,不仅革命历史题材、英模人物题材,其他题材也可以体现主旋律。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法上,主旋律电影都应该是多样化的,开放的,不仅可以宏大叙事,也可以记述平凡小事。过去狭隘地理解主旋律不仅束缚艺术家们的创作,也不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

    细节饱满让《索道医生》生动。细节是电影场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节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小见大。《索道医生》没有通过设计激烈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展开,而是通过细节化的生活刻画展示人物命运。影片一开始,邓阿木听说妻子遭蛇咬摔伤后,一边向家奔跑,一边随手采集草药,一边制作解毒药,这个连贯性的运动镜头不仅表现了邓阿木爱妻救妻心切,更表现了他高超的医术。为表现邓阿木视群众生命为天的意识,影片里邓阿木在市场卖鸡蛋,为了一分钱差价,与买主讨价还价。但当他听说有村民发烧正等他去治病时,他便不顾一切地答应买主的价格,还把两个篮子也送给了那个买主。可以说,这是一部靠细节取胜的电影,通过细节开展场面、创造生活实感的再现功能,增强人物形象的主体感,同

    时有助于电影情节的展开。人性关怀让《索道医生》温暖。影片中没有所

    谓爱岗敬业的大道理,没有所谓无私奉献的口号,没有所谓英模人物的居高临下,在刻画邓阿木的过程中,影片也没有刻意强调他的共产党员身份,而更多地从一个普通人、一个干净单纯的好人的角度塑造人物。当听说自己家已经凑足两万元钱,再也不用向乡亲们追债时,邓阿木长出了一口气,他对娜玛叶说:“总算够了,总算够了。娜玛叶你知道么?每当我狠着心向那些贫穷的人伸手要债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个畜牲……”这种质朴高尚的人性力量令人震撼动容。影片除从头至尾贯穿邓阿木与娜玛叶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外,也被浓浓的父子情,兄妹情,师生情还有乡情萦绕。娜玛叶的哥哥普阿恒一直反对妹妹嫁给邓阿木,还与他们断绝了往来。但当他听说妹妹受伤住院,便马上跑到医院看望,还给困难的邓阿木送去了钱。在影片中,最能体现作品精神境界和追求的是邓阿木与师傅生苏迪的对话。当生苏迪一连问他如果病人很穷、很脏、很老,救不救?很坏、很毒、很邪,救不救?会让你贫穷、生病、让你的家人和朋友生气、甚至会让你失去生命,救不救?邓阿木毫不忧虑地连说了三个“救”!这不仅是对自己师傅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天下苍生的郑重承诺,对至纯人性的郑重承诺。

    真实再现让《索道医生》亲近。《索道医生》的故事发生地,是十年前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国家绝大多数地方相比,这里是一个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影片并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把它转为刻画人物、推进故事的一种条件和氛围。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简陋得无法再简陋的住房,没钱买鞋、脚趾流血的小学生,因为没钱有病也不敢请医生的乡亲……影片中呈现的很多场景会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到震惊。令观众感到好奇的还有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对“山神”、“巫医”的信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对主人公的描述。邓阿木是村里的“全科医生”,是乡亲们眼里能治百病的“保护神”。但影片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为“高大全”。我们看到,邓阿木对蛇毒、跌伤等当地常见病伤非常有研究,而且有一套灵验的“秘方”。但是,他对接触不多的妇科接生却一窍不通,需要通过电话接受指导才顺利完成了接生任务。

    三、《索道医生》是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电影作品,它让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多样文化形态的内在价值与美好

    按雷献禾导演的话,《索道医生》是一部“走的彻底”的“原生态”电影。在整个影片中尽可能保持着环境的原生态、言语的原生态和生活状态的原生态。在《索道医生》的导演阐述中,雷献禾为电影确定了几个基本创作原则:全部用当地傈僳族的少数民族非职业演员,全部对白采用同期声傈僳语,运用当地古老的原生态民歌曲调,找当地农民演唱,把阔时节、上刀山、下火海、沙滩埋情人等民俗巧妙地融入剧情,除了创伤、划伤等特殊效果外,演员一律不化妆,等等。这些自觉的艺术追求确保了电影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应该看到,在编导者对影片“原生态”的艺术追求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编导的用心与老道。在影片的故事推进中,自然环境、民间习俗与演员的表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了,与故事戏剧冲突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与对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比如,影片中对索道的运用,不仅仅把它当做一个道具,而是把它当做影片不可缺少的“角色”,一个“魂”。“电话传医”一场戏,运用当地通讯落后的实际,把“通讯基本靠吼”与人们相互之间的亲情连结起来,十分感人。

    然而,《索道医生》并没有满足于丰富的“外在原生态”,而是通过这种“还原”,揭示着一种“内在原生态”:那种精神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和人性原生态。这恰恰是这部影片最为珍贵的地方。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在那些没有经受过现代化冲刷和利益重构影响、被人们称为“落后地区”的地方,民风淳朴,敬老爱幼,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不偷劫他人财物,不说谎,不偷懒,人们的心灵干净单纯。在这样的环境里,邓阿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种淳朴善良的“本性”展现。他那种为人治病、为人解难,而且不为金钱、利益的品质,完全是一种良知与善良的自然流露和表达,这对人们内心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

    《索道医生》对“原生态”的探索,也引发了另一种思考:什么样的“原生态”更能够被认同,成为

    “世界的”?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人提出:让民族化作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真实性。二是优质性。三是普世性。从这个角度看,《索道医生》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期待它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体现价值,为吉林电影,为长影争取更大的光荣。

    ———电影—电影《《索道医生索道医生》》引发的话题引发的话题□□周周 刚刚

    拍得更好看拍得更好看

    把主旋律

    把主旋律电影电影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文化通

    过它特有的方式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正逐渐趋同,一个

    民族保存自己的个性就要靠文化,在这种协同化之间给

    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