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封: 重现昔日繁荣盛景 -...

1
现在河南的地域轮廓形成于明朝 元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8年年初,明太 祖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 明、国力强盛。 明朝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 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初曾沿袭元代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朝廷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 宣布政使司以下,改元代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 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府以下有属州和县,是主要的第三级行政区划,而属州 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 也领若干县,其级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三级行政区划。所以州按性质不 同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 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明朝通过这样的设置,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 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后 来,朝廷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到了景 泰年间,已经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 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还有的在几省 交界处设置一巡抚。 1428年以后,全国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关西七卫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两京 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 布政使司简称 13 司,也称为 13 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 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如今的青海和新疆, 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克什米尔和新疆西部。 元朝时期,设置有河南江北行省。地域包括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湖北省宜昌以东, 皖北、苏北。河南江北行省虽然简称河南行省,但和现在的河南省差异非常大。真正 形成现在河南地域轮廓的,是明朝。 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年),元朝为镇压红巾军,设淮南江北行省,约今皖、苏 两省。虽然有大片土地被划出,但此时河南江北行省的面积依然很大。1368年,朱元 璋将新占领的元朝中书省9个府,划入河南行省,如此一来,行政管理成本更高了。两 个月后的1369年1月,有6个府陆续还给新成立的北平行省,而卫辉府、彰德府、怀庆 府则留在河南。这3个府的面积都较小,而且都位于黄河以北,便于管理。 此时,河南行省的西南界,依然是今湖北襄阳、十堰一带。20多年后的1391年,朱 元璋觉得河南行省还是太大,就把襄阳府、德安府、安陆府、随州划给湖广布政司。如 此一来,南阳府和汝宁府就成了河南行省的最南端,也就是现在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分 界线。于是,河南的地盘基本上固定了下来,这也与现在河南的地域轮廓大致相同。 经过元朝末年的天崩地裂,中原大地人口骤减,堪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很多府县的人口已不足以支撑原有的行政编制。于是撤并府、县,以及给相关府 州降级,势在必行。最早被降级的府,是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商丘,北宋时的南 京。归德府被降为州后,划入开封府。出于管理的便利,原属济宁州的虞城县,被划 到了新设立的归德州。随后,开封府所辖的开封县等27个县因为人口少被撤并,卫 辉府的辉州(今新乡市辉县)、归德府的亳州、南阳府的嵩州(今登封市)等九个州被 降为县。 但是,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社会局面安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中原大地的 人口不断增长。于是,到了明朝中期出现了一个重划行政区的时期。随着归德州人 口的大量增长,到了嘉靖时期的中后期,归德州总人口有29万人,已具备府的规 模。归德州再隶属于开封府,既不利于开封府的管理,也不利于归德州的发展。于 是,明朝廷正式恢复归德府建置,辖宁陵县、虞城县、永城县、夏邑县、鹿邑县,以及从 开封府划过来的柘城县、考城县。截至万历年间,河南省共有开封府、归德府、河南 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南阳府、汝宁府等 8 个府以及汝州 1 个州。 “八省通衢”的开封城 河南省的8府1州中,开封府的实力最为强大。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后,借鉴古代南 北两京制度,以应天为南京,把汴梁的名字定成了北京。1369年,朱元璋撤销北京,复 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使司的治所,领4州、30县。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为周 王驻藩开封。 明朝开封的总体布局,可分为土城、砖城、周王府萧墙及紫禁城四重城垣,颇像明 南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之制。 作为当时开封城防御首道屏障的土城,来源于北宋东京外城。外城在北宋末年的 宋金之战和金代末年的金元之战中,在攻守双方激烈的交战和狂烈的炮火攻击下,已 经受到了重创。到了元代至正年间,刘福通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据守汴梁城,元 派大将察罕帖木儿围剿义军,图复汴梁,双方在汴梁城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 这次战争中,外城仍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经过战争洗礼,外城损坏惨重。到了 明朝,外城已是“仅余基址,有门不修,以土填塞,备防河患”。昔日高大雄伟的外城已 经沦为了开封城周围的一条土堤,在连年不断的黄河水患中,为捍卫开封城发挥了不 小的作用。 守护明开封城的第二道屏障为“砖城”,它是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定开封为北京时, 在金代汴京里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由于明初改开封为北京作为陪都,有着明确的政 治目的和军事目的,故在这种情况下修建起来的开封城,不仅比当时国内其他城池更 为坚固,而且和其自身以往的格局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明以前,开封历代的城池均为土筑,即以土和泥,经层层夯打版筑而成,并在夯 土之中浇以猪血、米汤、白灰等物以增加其牢固性,最多只是在城门附近才用青砖漫 砌。而明朝的开封城,则全部用青砖包砌而成,只是墙心仍为夯土。据《祥符县志·建 置志·城池条》记载,经洪武元年修建后的开封城“周围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三丈五 尺,广一尺”,城外有护城河, “深一丈,阔五丈”。 由于明朝政府对开封城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视,后来又多次对开封城进行增筑维 修。按《祥符县志·建置志·城池条》记载,在 1422 年,“重修开封府城”;1525 年,重建 开封府城,“太监吕宪重修五门城楼”;1600年,河南巡抚曾如春又“增建敌楼”等。到 了明朝末年,开封城墙较明初更为高大完善。开封城墙5座城门的道路,分别通往开 封周围的各县,其中“曹门通兰阳(今兰考),宋门通陈留,南门通尉氏、通许,西门通中 牟,北门通延津,谓之五门六路,八省通衢”,由此可见当时的开封在整个中原地区的 交通中仍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称开封为豫州分野,天地之中枢,八方之要 冲,腹心之要地,从明朝开封城5座城门的开设上,可以知道这些说法并非夸张之 词。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时,城墙遭到毁坏。 作为明朝开封城核心的周王府,位于全城的偏北处,筑有萧墙和紫禁城两重城 垣,并以萧墙南墙以外的东西大街为标志,将明朝开封城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以 南为居民区和商业区,以北为王府区。 经济发达的商业中心都市 明朝,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朝的开封,王府遍布城 中,是王府最多的城市。明人汪介在《中州杂俎》中记载: “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梁 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 明朝开封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人口达37万,同时又是封建王族、官僚、地主 聚居之地。由于封建王族过着奢侈寄生的腐朽生活,加上大量城市人口的消费在明 朝统治的200多年中,开封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相当繁荣。 就手工业而言,明朝开封的手工业,主要有金属器具制作、日用、缝纫、土机纺 织、烧制琉璃砖瓦等。当时,周王府、各郡王府、各官署、各缙绅府都雇佣着一定数量 的刻字工人,其中“周藩”所刻印的各种书籍,在全国享有盛誉。另外,“做砖瓦、兽 头、鸱尾、勾檐、滴水、狮子巴砖、琉璃”的砖瓦窑,在开封也为数不少,它们主要散布 在四郊。这些机房、作坊、砖瓦窑等都雇佣者大批工人操作,反映了开封手工业的繁 盛。 明朝进一步发展了国内水陆交通。明成祖建都北京以后,对大运河进行了进一 步的疏浚。 明朝初年,汴河尚未完全淤塞,开封城仍能依靠汴河转运物资。汴河淤 塞之后,开封水运又以黄河为主。此外,开封的陆路交通和转运贸易也很发达,《松 窗梦语》卷四载:“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 沿汴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四方,商贾乐聚”。 此时的开封,市场上百物充盈、各货皆备,其规模和繁盛程度,和北宋时期相比, 也不逊色。北宋时期,开封绝大多数店铺都在城中,明代开封的商业店铺更为普遍, 不仅遍布城内大小街道,连城关也很繁荣。开封是全国30多个有名的大工商都市之 一。就其经济性质来说,属于国内商业中心都市。 明 朝 末 年,爆 发 了 农 民 大 起 义 。 崇 祯 十 五 年(1642 年),李 自 成 率 领 农 民 起 义 军 第三次攻打开封。天灾人祸,大水灌城。一夜之间,城内一片汪洋,只有钟楼、鼓楼 和周王府紫禁城顶部露出水面。这次水淹开封,城内37万多人,幸免者仅3万余人, 整个开封城遭受了毁灭性的大破坏。 2019年 4月 23日/星期二/责编 孙永娜/版式 陈然/校对 冯 A 8/9 新闻热线:22960000 八朝古都 八朝古都 明朝建立后,历经洪武之治、永 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 明、国力强盛。1369年,朱元璋复称 开封府,为河南布政使司的治所,领 4 州 30 县 。 1378 年 ,朱 元 璋 封 第 五 子 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 明朝,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 省通衢”“势若两京”。此时的开封 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人口达37 万。在明朝统治的200多年中,开 封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重现昔日繁荣盛景 全媒体记者 田宏杰 明朝开封: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明朝开封: 重现昔日繁荣盛景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9-04/23/A08/20190423A08_pdf.pdf · 经过元朝末年的天崩地裂,中原大地人口骤减,堪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现在河南的地域轮廓形成于明朝元末,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8年年初,明太

祖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明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明朝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初曾沿袭元代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 年),朝廷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以下,改元代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府以下有属州和县,是主要的第三级行政区划,而属州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也领若干县,其级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三级行政区划。所以州按性质不同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明朝通过这样的设置,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后来,朝廷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到了景泰年间,已经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有的一巡抚辖两布政使地,有的一省一巡抚,有的一省几巡抚,还有的在几省交界处设置一巡抚。

1428 年以后,全国分为两京、13 布政使司、关西七卫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 布政使司简称 13 司,也称为 13 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如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克什米尔和新疆西部。

元朝时期,设置有河南江北行省。地域包括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湖北省宜昌以东,皖北、苏北。河南江北行省虽然简称河南行省,但和现在的河南省差异非常大。真正形成现在河南地域轮廓的,是明朝。

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年),元朝为镇压红巾军,设淮南江北行省,约今皖、苏两省。虽然有大片土地被划出,但此时河南江北行省的面积依然很大。1368 年,朱元璋将新占领的元朝中书省 9 个府,划入河南行省,如此一来,行政管理成本更高了。两个月后的 1369 年 1 月,有 6 个府陆续还给新成立的北平行省,而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则留在河南。这 3个府的面积都较小,而且都位于黄河以北,便于管理。

此时,河南行省的西南界,依然是今湖北襄阳、十堰一带。20 多年后的 1391 年,朱元璋觉得河南行省还是太大,就把襄阳府、德安府、安陆府、随州划给湖广布政司。如此一来,南阳府和汝宁府就成了河南行省的最南端,也就是现在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于是,河南的地盘基本上固定了下来,这也与现在河南的地域轮廓大致相同。

经过元朝末年的天崩地裂,中原大地人口骤减,堪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很多府县的人口已不足以支撑原有的行政编制。于是撤并府、县,以及给相关府

州降级,势在必行。最早被降级的府,是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商丘,北宋时的南京。归德府被降为州后,划入开封府。出于管理的便利,原属济宁州的虞城县,被划到了新设立的归德州。随后,开封府所辖的开封县等 27 个县因为人口少被撤并,卫辉府的辉州(今新乡市辉县)、归德府的亳州、南阳府的嵩州(今登封市)等九个州被降为县。

但是,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社会局面安定,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中原大地的人口不断增长。于是,到了明朝中期出现了一个重划行政区的时期。随着归德州人口的大量增长,到了嘉靖时期的中后期,归德州总人口有 29 万人,已具备府的规模。归德州再隶属于开封府,既不利于开封府的管理,也不利于归德州的发展。于是,明朝廷正式恢复归德府建置,辖宁陵县、虞城县、永城县、夏邑县、鹿邑县,以及从开封府划过来的柘城县、考城县。截至万历年间,河南省共有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南阳府、汝宁府等 8 个府以及汝州 1 个州。

“八省通衢”的开封城河南省的 8 府 1 州中,开封府的实力最为强大。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后,借鉴古代南

北两京制度,以应天为南京,把汴梁的名字定成了北京。1369 年,朱元璋撤销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使司的治所,领 4 州、30 县。1378 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

明朝开封的总体布局,可分为土城、砖城、周王府萧墙及紫禁城四重城垣,颇像明南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与宫城之制。

作为当时开封城防御首道屏障的土城,来源于北宋东京外城。外城在北宋末年的宋金之战和金代末年的金元之战中,在攻守双方激烈的交战和狂烈的炮火攻击下,已经受到了重创。到了元代至正年间,刘福通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据守汴梁城,元派大将察罕帖木儿围剿义军,图复汴梁,双方在汴梁城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战争中,外城仍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经过战争洗礼,外城损坏惨重。到了明朝,外城已是“仅余基址,有门不修,以土填塞,备防河患”。昔日高大雄伟的外城已经沦为了开封城周围的一条土堤,在连年不断的黄河水患中,为捍卫开封城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守护明开封城的第二道屏障为“砖城”,它是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定开封为北京时,在金代汴京里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由于明初改开封为北京作为陪都,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故在这种情况下修建起来的开封城,不仅比当时国内其他城池更为坚固,而且和其自身以往的格局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明以前,开封历代的城池均为土筑,即以土和泥,经层层夯打版筑而成,并在夯土之中浇以猪血、米汤、白灰等物以增加其牢固性,最多只是在城门附近才用青砖漫砌。而明朝的开封城,则全部用青砖包砌而成,只是墙心仍为夯土。据《祥符县志·建置志·城池条》记载,经洪武元年修建后的开封城“周围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广一尺”,城外有护城河,“深一丈,阔五丈”。

由于明朝政府对开封城政治、军事地位的重视,后来又多次对开封城进行增筑维

修。按《祥符县志·建置志·城池条》记载,在 1422 年,“重修开封府城”;1525 年,重建开封府城,“太监吕宪重修五门城楼”;1600 年,河南巡抚曾如春又“增建敌楼”等。到了明朝末年,开封城墙较明初更为高大完善。开封城墙 5 座城门的道路,分别通往开封周围的各县,其中“曹门通兰阳(今兰考),宋门通陈留,南门通尉氏、通许,西门通中牟,北门通延津,谓之五门六路,八省通衢”,由此可见当时的开封在整个中原地区的交通中仍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称开封为豫州分野,天地之中枢,八方之要冲,腹心之要地,从明朝开封城 5 座城门的开设上,可以知道这些说法并非夸张之词。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时,城墙遭到毁坏。

作为明朝开封城核心的周王府,位于全城的偏北处,筑有萧墙和紫禁城两重城垣,并以萧墙南墙以外的东西大街为标志,将明朝开封城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以南为居民区和商业区,以北为王府区。

经济发达的商业中心都市明 朝,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朝的开封,王府遍布城

中,是王府最多的城市。明人汪介在《中州杂俎》中记载:“明季,河南诸藩最横,汴梁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产子女,尽入公室。”

明朝开封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人口达 37 万,同时又是封建王族、官僚、地主聚居之地。由于封建王族过着奢侈寄生的腐朽生活,加上大量城市人口的消费在明朝统治的 200 多年中,开封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相当繁荣。

就手工业而言,明朝开封的手工业,主要有金属器具制作、日用、缝纫、土机纺织、烧制琉璃砖瓦等。当时,周王府、各郡王府、各官署、各缙绅府都雇佣着一定数量的刻字工人,其中“周藩”所刻印的各种书籍,在全国享有盛誉。另外,“做砖瓦、兽头、鸱尾、勾檐、滴水、狮子巴砖、琉璃”的砖瓦窑,在开封也为数不少,它们主要散布在四郊。这些机房、作坊、砖瓦窑等都雇佣者大批工人操作,反映了开封手工业的繁盛。

明朝进一步发展了国内水陆交通。明成祖建都北京以后,对大运河进行了进一步的疏浚。 明朝初年,汴河尚未完全淤塞,开封城仍能依靠汴河转运物资。汴河淤塞之后,开封水运又以黄河为主。此外,开封的陆路交通和转运贸易也很发达,《松窗梦语》卷四载:“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沿汴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四方,商贾乐聚”。

此时的开封,市场上百物充盈、各货皆备,其规模和繁盛程度,和北宋时期相比,也不逊色。北宋时期,开封绝大多数店铺都在城中,明代开封的商业店铺更为普遍,不仅遍布城内大小街道,连城关也很繁荣。开封是全国 30 多个有名的大工商都市之一。就其经济性质来说,属于国内商业中心都市。

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崇祯十五年(1642 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第三次攻打开封。天灾人祸,大水灌城。一夜之间,城内一片汪洋,只有钟楼、鼓楼和周王府紫禁城顶部露出水面。这次水淹开封,城内 37 万多人,幸免者仅 3 万余人,整个开封城遭受了毁灭性的大破坏。

2019年 4月 23日/星期二/责编 孙永娜/版式 陈然/校对 冯 星A8/9新闻热线:22960000八朝古都八朝古都

明朝建立后,历经洪武之治、永

乐 盛 世 、仁 宣 之 治 等 治 世 ,政 治 清

明、国力强盛。1369 年,朱元璋复称

开封府,为河南布政使司的治所,领

4 州 30 县。1378 年,朱元璋封第五子

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

明朝 ,开封经济繁荣 ,号称“八

省通衢”“势若两京”。此时的开封

聚集了大量的消费人口 ,人口达 37

万 。 在 明 朝 统 治 的 200 多 年 中 ,开

封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重现昔日繁荣盛景全媒体记者 田宏杰

明朝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