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文化脉动 故宫跑 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 -...

1
民主政治周刊 民主政治周刊 2017 11 30 日 星期四 19 19 2017 12 7 日 星期四 19 19 文教周刊 文教周刊 10 年辛苦不寻常 中国有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图书 馆”,其藏书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 馆藏书量的总和。10 年来,这所超大 “图书馆”把“分馆”开到了中国 60 万个村庄,让 6 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 难、看报难的困境,被农民誉为“家门 口的图书馆”“致富好帮手”“孩子们 的精神乐园”……它就是农家书屋。 2007 年全面推开至今,农家书 屋走过了整整 10 年。10 年来, 60 多万 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 10 亿多 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 0.13 册增 长到 1.25 册,增长了近 10 倍。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之前,一些 学者曾用“文化荒漠”来形容中国农村 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态。据 统计, 2004 年我国农村识字者家庭中 45% 没有藏书。2007 年,不包括学 生的课本,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仅为 0.1 册。文化上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 了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棉花坪乡 沙子田村坐落于大瑶山之中,四面环 山、云雾缭绕,交通不便。在棉花坪 完小上学的小学生胡佩琳很爱看书, 家里有 40 多本书,但大部分是她奶奶 从外面捡回来的。“奶奶总是叮嘱我 多读书,长大以后到县城当老师。家 里的那些书我翻看了很多遍,都破旧 不堪了。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后,我 奶奶就不再去捡书了,我现在每天都 去书屋看书。”胡佩琳说。 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村阅读资源 匮乏的现状。根据建设要求,每个农 家书屋按照 2 万元标准建设,配备图 书不少于 1500 册,品种不少于 1200 种,报刊不少于 20 种,电子音像制品 不少于 100 种。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 持下,各地建设热情高涨,到 2012 全国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 书屋,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 3 年。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前,全国除 极少数有条件的农村家庭有读书看 报的习惯外,大部分农民群众谈不上 有文化生活和阅读习惯。10 年来,在 书屋的陪伴下,很多农民渐渐熏染书 香,培养起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些书 屋,犹如灯塔,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 活;又如精神的火炬,点燃了农民们 阅读的热情。 2011 年第九次全国国 民阅读调查显示,在建有农家书屋的 行政村, 46.5% 的村民表示使用过农 家书屋, 24.6% 的村民表示每月至少 使用一次农家书屋。平均来看,人均 每年使用农家书屋 10.35 次,这一数 据比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初的 2007 年人均 6.7 次的年使用频率提高了 54.5%阅读改变命运 许多农民正是在农家书屋里学 到了致富的技能。湖北神农架林区 红花村养猪大户吴起林通过《猪病的 防治技术》,从最初的 10 头、 20 头,发 展到 100 多头,年收入达 10 万多元。 安徽省来安县张山乡桃花村村民陈 大勇采用书屋《韭菜病虫害防治知 识》教授的方法,科学合理用药,有效 防治病虫害,在产业调整的情况下承 包种植了 50 亩韭菜,运用科技知识走 上致富之路。 “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可以 给农村孩子带来福音。”在 2017 年的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讲了一 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湖南一个农民 作家主动要求把农家书屋建在他家 里。经过一些少儿出版社的捐助,现 在这个书屋已成为藏书丰富的少儿 图书馆,乡里很多孩子放学后去那里 看书、写作业。” 农村的未来在农民子女的身 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家书屋对 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吉林前郭尔罗斯镇中心小 学的小学生金俊贤说:“没有书屋的 时候,我们放了学就和小伙伴出去 玩或者看电视,从来没有看书的习 惯,而且也没有书给我们看。自从 村里建了农家书屋,我和小伙伴们 就多了一个去处,去了几次以后慢 慢爱上了看书。” 一些农家书屋建设较早、阅读活 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其农村学生的学 习情况要明显好于农家书屋建设之 前。自 2010 年,许多自小在安徽省滁 州市蒋集镇农家书屋读书看报的学 生陆续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一流学府,蒋集镇中学的重点高中升 学率也不断攀升, 2005 年考入示范中 学的人数仅 21 人,到 2013 年增长到 98 人,是 8 年前的 4.6 倍,总成绩达到 全县同类学校最好水平。 对于 5800 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而 言,农家书屋的陪伴就更是无可取 代的。许多地方的农家书屋把留守 儿童组织起来,由专人辅导功课或 阅读,成为孩子们课余或假期的新 乐园。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80% 农家书屋与所在地中小学开展“校 屋”合作,共惠及农村中小学生万余 人。衢州市利用农家书屋开办“放 学来吧”,学生放学后、周末或寒暑 假,自愿参加“故事吧”“阅读吧”“手 工吧”“小鬼当家吧”“孝行点赞吧” 等,书屋管理员、志愿者指导学生开 展读后感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制 作、书法练习等活动。大陈村农家 书屋管理员汪衍勤说,留守儿童容 易出现情感缺失、学习习惯缺失等 问题,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农家书屋 开办“放学来吧”既解决了学生放学 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 农家书屋的作用,受到学生、家长和 学校的高度好评。 提档升级正当时 不可否认,农家书屋 10 年来在取 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 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 员批评个别地区的农家书屋运营管理 不善, “门上一把锁、桌上一层土、书籍 横七竖八”。有媒体报道,农家书屋配 书不当,在北方旱作农业区配置了如何 种水稻的书。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结合各 地经验,推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推动农 家书屋提档升级。 场地、图书和人是构成农家书屋 的三要素,只有三要素都强起来,农 家书屋才能强起来。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下发了《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 的通知》,强化措施办法,推动农家书 屋提档升级,解决部分书屋“闲置” “冬眠”等问题。 农家书屋全面建设时期,各地依 托村委会的便利条件,有效实现了农 家书屋的全覆盖。但也有不太方便 的地方,但正如农民自己说,老百姓 没啥事谁老往政府跑?不少地方的 农家书屋设在二楼甚至更高楼层,不 方便群众借阅。 “让书屋离群众近些、再近些”成 为这一轮提档升级的重要工作,各地逐 步把农家书屋调整到人口密集、交通便 利、使用者集中的地方,把农家书屋从 不方便群众阅读的楼上挪下来。如新 农村小区、校园周边、农民文化乐园、村 便民服务大厅、乡邮代办点、文化热心 大户等村民集聚的综合场所。湖南省 株洲市攸县的农家书屋从村委会搬到 农户家中或文化大舞台后,借阅率明显 上升。今年春节期间,陈家场借阅分点 照常开放,仅几天就有 500 多人次借 阅,这样的效果,如果设在村委会是不 可能有的。 为了增强图书的针对性,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把各地推荐目录选 用比例由建设阶段的 70%降到了补 充更新阶段的 50% ,给地方更多自主 权。并调整书目结构,逐步加强少儿 类、医卫生活类等农村急需出版物的 供给,其中少儿类图书占比达到 35%。同时,围绕图书的阅读使用,国 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 4 年组织开 展了“我的书屋 · 我的梦”农村少年儿 童阅读实践活动,连续 3 年组织出版 社、媒体到河南、陕西、江西、湖北、河 北、吉林等地农家书屋开展“深入生 ·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农 村全民阅读。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各地在 第一时间为农家书屋配备了党的十 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并依托农 家书屋深入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宣传、交流辅导等专题活动,使 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习宣传贯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对农家书 屋而言,是否选准了管理员对于书屋 的开放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但长期 以来,很多地方的农家书屋缺少专职 管理员, 70% 以上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由村干部担任,村干部日常工作繁杂, 一忙起来,书屋就只好交给“铁将军” 把门。目前,一些省份如安徽、湖南、 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开始试点聘 任专职农家书屋管理员或综合文化协 管员,每月给予一定经济补贴,提高了 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书屋人气渐旺, 面貌明显改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 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 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 动”,我们接下来要把农家书屋这项 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扎实做好,让广 大农民在书香的陪伴下创造更加美 好的生活。 农家书屋10岁了,这所超大“图书馆”开到了中国60多万个村庄,让6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难、看报难的 困境,60多万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10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0.13册增长到1.25册 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 本报记者 ■文化脉动 R 中国美术馆近日的 一个展览火了。这个名 叫“美在新时代”展览, 展出了包括齐白石、傅 抱石、李可染等中国名 家大师的画作,可谓拿 出了中国美术馆压箱底 的作品。由于参观人数 众多,中国美术馆门前 大排长龙,队伍从美术 馆门前的五四大街经路 口向北,一直排到美术 馆东街的三联书店对 面。人们惊呼,中国美 术馆直追“故宫跑”。 “故宫跑”,这个因 2015 年故宫博物院 展出《清明上河图》引发 人们蜂拥看展而发明的 词语,出现在今年故宫 博物院推出的“千里江 —历代青绿山水画 特展”上,又出现在中国 美术馆的展览上。从博 物馆到美术馆、从一个 展览到一种文化现象, 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优 秀艺术作品的热忱、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慕。 我曾在排队观看画 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的队伍里,真切地感受 到这种热忱。上午一早 排队,下午才能进展厅, 跑步进故宫,排着长长的队伍,只为一睹“盛世 风采”。我也曾在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 展厅,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渴望。因为队伍太长, 每个人都被建议在画前不做停留,人们不得不 抓紧每分每秒,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观看。那 种对文化的呵护和尊重,对艺术的推崇和虔诚, 可感可佩。 但另一方面, “故宫跑”的频频出现,也反映 了文化供应,尤其是优质文化资源供应的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博领域需 要进一步增加开放面积与时间,策划推出更多优 秀作品和展览,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化资源也需要“供给侧” 改革。减少粗放型、同质化文化产品和展览,推 出中高端个性化产品和展览,精心设计和策划, 调整内部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与此同时,博物馆、美术馆还需要提供更为 人性化的服务。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 务机构,正面对着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职能转 变。吸引更多观众走进馆内,只是第一步,提供 更好的服务,才是真正的考题。比如,面对密集 的人流,有没有后续的应对措施,能不能让观众 舒适惬意地排队看展,也对其提出了更大的考 验。故宫博物院为了应对“故宫跑”,及时改进 服务,推出了分发号牌、分时段参观等措施,既 合理限制了人流,节省了人们排队的时间,又给 看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给人们更好的体 验。因此,“故宫跑”也给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 精细、科学的要求。 科技的进步,也给博物馆、美术馆等带来了 新的契机。如今, VRAI 等新技术已经尝试与 各个领域结合。在公共服务方面,这些新技术 还有很大空间。新技术的加入,给博物馆、美术 馆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给人们提 供了更丰富的体验和互动,不但可以吸引更多 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也让更多没有机会 亲临现场的人感同身受。 上图: 湖南省花垣县长乐乡米迫村“农家书 屋”里,孩子们在认真阅读。 龙恩泽摄(人 民 视 觉) 右图: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铁布肯 乌散乡巴音温都尔村的村民们收到免费赠阅的 图书。 何承强摄(人 民 视 觉) 打开许联瑛的微信朋友圈,能感受 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花香气10 条朋友 圈动态中, 9 条都与梅花有关。 你会觉得她是一名花卉爱好者? 是,但也不全是。这位北京市东城区园 林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花卉协会 梅花蜡梅分会理事,是地地道道的梅花 专家。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提出“南梅北 移”的科学构想,以及“北京栽种梅花, 不是技术而是观念问题”的论断。许联 瑛作为其追随者,带领团队与众多志愿 者,为北京引种了 100 多个品种,向社 会奉献了几十处梅花栽植地,让首都市 民也能在料峭之中第一时间感受到早 春的暖意。 许联瑛听到记者以花香形容自己的 微信朋友圈时,她严谨细致地说, “梅花虽 然有香味,但却是暗香,不像大多数花卉 一样,不是扑面而来,这样太浓烈了,不合 梅花精神。” 她试着用 16 个字概括梅花精神:自 强不息,谦虚自信,为而不争,乐群共 生。“你仔细观察,枝干上绽放的梅花基 本上都是朵朵朝下,为此有人用‘竹有低 头叶,梅无仰面花’赞叹其谦逊之美。所 以,低调的暗香才是梅花的品格。” 翻开许联瑛的简历,在毕业时间一 栏上,写着 3 个年份: 1984 1990 2007 看着分散的毕业年份,正是一段不懈追 求梅花精神的深造历程。她生于 1955 年,初中毕业之后,由于时代和家庭背 景原因不能继续读书, 1976 年开始在龙 潭公园做一名技术工人。“总不能一直 这样没文化吧?”于是,她先后就学于崇 文区业余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北京建筑 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北京林业大学规 划设计专业, 2007 年取得园林在职研究 生学历。 一次偶然机会,让她迷醉于梅花以至 渐渐不能自拔。 “当时,北京园林科研所的 陈自新所长对我玩笑着说,你们的研究能 让北京冬天见到绿叶和红果,能让植物冬 天开花吗?我并未当真。”她微笑着回忆 道,“几天后,我见到一则报道,大意是陈 俊愉认为北京冬季有望露地开梅花。于 是我拜访了陈先生,与他结缘,也是与梅 花结缘。” 2005 年,她又走进北京林业大学 攻读园林规划设计的硕士学位。 几十年来,从长绿色期及冬态有色 彩植物在北京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到常 绿阔叶植物石楠在北京地区引种示范应 用,再到抗寒梅花品种在北京城区园林 绿地中的引种和示范应用……她主持的 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花卉专业和 市、区政府科学技术奖项,她的新书《北 京梅花》,又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 出版基金的支持,而这个基金每年支持 的项目不超 200 个。 翻看《北京梅花》,书中系统梳理了 梅花的引种栽培历史、形态与生物学特 性、品种分类、引种选育、繁殖技术、栽培 技术、园林应用等。今年 91 岁高龄的中 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对 《北京梅花》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此书 是关于我国著名园艺植物—梅花的一 部空前的园艺学专著。” “梅花,经历了中华先民们最初的经 济实用,早期封建帝王期待的调鼎和羹, 历代文人墨客热衷的折梅寄情,仁人志士 奉行的托物言志,百姓大众喜爱的寓意吉 祥等多重嬗变,从来没有因为民族习俗、 历史更替而受损或削弱,反而变得愈加深 厚与纯粹。”在许联瑛看来,梅花精神是中 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你可以没见过 梅花,也可以分不清梅花、蜡梅,但一说到 梅花精神,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两句。”也 许,这正是民族符号和文化基因的作用, 是一种融化在民族血液中、不用想起、不 会忘记的情愫。 她试图以梅花为意象标本研究中华 民族的文化基因,以此奔走呼唤更多有 识之士加入,在了解梅花生物学特性基 础上,进一步认识梅花的文化象征意义, 让梅花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 的复兴发挥作用。 许联瑛年轻时,给自己起了一个 字:信芳。人如其字,梅花亦如其字 —不是芬芳,不是艳芳,而是信芳,也 应是信芳。 许联瑛:让梅花品格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史一棋 ■微议 R 本版责任编辑: ■书与人 R 主旋律更加动人心 【事 件】 日前,央视主持人海 霞在《脱贫大决战》节目中,与驻村 “第一书记”体验了一天扶贫生活, 她说:“党的政策再好,只有变成老 百姓炕头上的被子,锅里的热汤 面,钱包里沉甸甸的收入,才算落 到实处。” 【点 评】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 子”,敬一丹、张凯丽、牛群等深入 贫困山区,看到了鲜活的脱贫故 事,并积极为脱贫攻坚奔走,还自 愿为脱贫项目代言。可以说,这是 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生动实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在新时代,媒体既是宣传 者也是参与者,应当承载起更多 社会责任,比如在脱贫攻坚中创 新形式积极宣传、带动、鼓舞。观 众欣喜地看到,《脱贫大决战》播 出后,河南兰考的“山药姑娘”生 意越做越好;叶县建起了新的农 村医疗点,群众有了更好的就医 条件…… 保护文物不能盲目 【事 件】 日前,国家文物局一 位负责同志谈到,传统村落保护 虽刻不容缓,但不可一哄而上。 【点 评】 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不 假,但面对具体情况,还是应该强 调规划先行、分轻重缓急地实施保 护,并采取科学手段。如果头脑发 热,盲目地一哄而上,很容易带来 保护性破坏等问题。保护文化遗 产是个重要命题,但还需要用适当 的办法去保护。 近期有个新闻,上世纪初,山 西省大同市得胜堡村古长城周边 村民纷纷剥去长城古堡及城墙上 的青砖垒墙建屋。近日,两名村 民决定,将自家院墙的青砖拆下 补修长城。实际上,因为文物修 缮和普通房屋的建造有很大的 “技术差异”,村民虽然用的是“原 来的青砖”,但整个过程中使用的 其他材料可能达不到修缮文物的 标准,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二次 伤害和破坏。因此,把专业的文 保事业交给专业工作者,这才是 应有的审慎态度。 (郑 海 鸥) ■金台论道 R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19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R 文化脉动 故宫跑 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 - People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7-12/07/19/rmrb...2017年112017月30年日12星期四月7日 星期四1919民主政治周刊文教周刊

民主政治周刊民主政治周刊2017年 11月 30日 星期四 19192017年 12月 7日 星期四 1919 文教周刊文教周刊

10年辛苦不寻常中国有一座全世界最大的“图书

馆”,其藏书量超过了全国公共图书

馆藏书量的总和。10 年来,这所超大

“图书馆”把“分馆”开到了中国 60 多

万个村庄,让 6 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

难、看报难的困境,被农民誉为“家门

口的图书馆”“致富好帮手”“孩子们

的精神乐园”……它就是农家书屋。

从 2007 年全面推开至今,农家书

屋走过了整整 10 年。10 年来,60 多万

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 10亿多

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 0.13 册增

长到 1.25册,增长了近 10倍。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之前,一些

学者曾用“文化荒漠”来形容中国农村

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态。据

统计,2004 年我国农村识字者家庭中

有 45%没有藏书。2007 年,不包括学

生的课本,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仅为

0.1 册。文化上的落后已经严重阻碍

了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棉花坪乡

沙子田村坐落于大瑶山之中,四面环

山、云雾缭绕,交通不便。在棉花坪

完小上学的小学生胡佩琳很爱看书,

家里有 40 多本书,但大部分是她奶奶

从外面捡回来的。“奶奶总是叮嘱我

多读书,长大以后到县城当老师。家

里的那些书我翻看了很多遍,都破旧

不堪了。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后,我

奶奶就不再去捡书了,我现在每天都

去书屋看书。”胡佩琳说。

农家书屋改变了农村阅读资源

匮乏的现状。根据建设要求,每个农

家书屋按照 2 万元标准建设,配备图

书 不 少 于 1500 册 ,品 种 不 少 于 1200种,报刊不少于 20 种,电子音像制品

不少于 100 种。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

持下,各地建设热情高涨,到 2012 年

全国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农家

书屋,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 3 年。

在农家书屋工程实施前,全国除

极少数有条件的农村家庭有读书看

报的习惯外,大部分农民群众谈不上

有文化生活和阅读习惯。10 年来,在

书屋的陪伴下,很多农民渐渐熏染书

香,培养起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些书

屋,犹如灯塔,照亮了农村的文化生

活;又如精神的火炬,点燃了农民们

阅读的热情。2011 年第九次全国国

民阅读调查显示,在建有农家书屋的

行政村,46.5%的村民表示使用过农

家书屋,24.6%的村民表示每月至少

使用一次农家书屋。平均来看,人均

每年使用农家书屋 10.35 次,这一数

据比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初的 2007年 人 均 6.7 次 的 年 使 用 频 率 提 高 了

54.5%。

阅读改变命运许多农民正是在农家书屋里学

到了致富的技能。湖北神农架林区

红花村养猪大户吴起林通过《猪病的

防治技术》,从最初的 10 头、20 头,发

展到 100 多头,年收入达 10 万多元。

安徽省来安县张山乡桃花村村民陈

大 勇 采 用 书 屋《韭 菜 病 虫 害 防 治 知

识》教授的方法,科学合理用药,有效

防治病虫害,在产业调整的情况下承

包种植了 50 亩韭菜,运用科技知识走

上致富之路。

“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可以

给农村孩子带来福音。”在 2017 年的

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讲了一

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湖南一个农民

作家主动要求把农家书屋建在他家

里。经过一些少儿出版社的捐助,现

在这个书屋已成为藏书丰富的少儿

图书馆,乡里很多孩子放学后去那里

看书、写作业。”

农 村 的 未 来 在 农 民 子 女 的 身

上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农 家 书 屋 对

农村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吉林前郭尔罗斯镇中心小

学的小学生金俊贤说:“没有书屋的

时 候 ,我 们 放 了 学 就 和 小 伙 伴 出 去

玩 或 者 看 电 视 ,从 来 没 有 看 书 的 习

惯 ,而 且 也 没 有 书 给 我 们 看 。 自 从

村 里 建 了 农 家 书 屋 ,我 和 小 伙 伴 们

就 多 了 一 个 去 处 ,去 了 几 次 以 后 慢

慢爱上了看书。”

一些农家书屋建设较早、阅读活

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其农村学生的学

习情况要明显好于农家书屋建设之

前。自 2010 年,许多自小在安徽省滁

州市蒋集镇农家书屋读书看报的学

生陆续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一流学府,蒋集镇中学的重点高中升

学率也不断攀升,2005 年考入示范中

学的人数仅 21 人,到 2013 年增长到

98 人,是 8 年前的 4.6 倍,总成绩达到

全县同类学校最好水平。

对于 5800 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而

言 ,农 家 书 屋 的 陪 伴 就 更 是 无 可 取

代的。许多地方的农家书屋把留守

儿 童 组 织 起 来 ,由 专 人 辅 导 功 课 或

阅 读 ,成 为 孩 子 们 课 余 或 假 期 的 新

乐园。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80%的

农 家 书 屋 与 所 在 地 中 小 学 开 展“ 校

屋”合作,共惠及农村中小学生万余

人 。 衢 州 市 利 用 农 家 书 屋 开 办“ 放

学 来 吧 ”,学 生 放 学 后 、周 末 或 寒 暑

假,自愿参加“故事吧”“阅读吧”“手

工吧”“小鬼当家吧”“孝行点赞吧”

等,书屋管理员、志愿者指导学生开

展读后感比赛、讲故事比赛、手工制

作 、书 法 练 习 等 活 动 。 大 陈 村 农 家

书 屋 管 理 员 汪 衍 勤 说 ,留 守 儿 童 容

易 出 现 情 感 缺 失 、学 习 习 惯 缺 失 等

问题,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农家书屋

开办“放学来吧”既解决了学生放学

后 无 人 看 管 的 问 题 ,又 充 分 发 挥 了

农家书屋的作用,受到学生、家长和

学校的高度好评。

提档升级正当时不可否认,农家书屋 10 年来在取

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

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

员批评个别地区的农家书屋运营管理

不善,“门上一把锁、桌上一层土、书籍

横七竖八”。有媒体报道,农家书屋配

书不当,在北方旱作农业区配置了如何

种水稻的书。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结合各

地经验,推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推动农

家书屋提档升级。

场地、图书和人是构成农家书屋

的三要素,只有三要素都强起来,农

家书屋才能强起来。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

下发了《关于深化农家书屋延伸服务

的通知》,强化措施办法,推动农家书

屋 提 档 升 级 ,解 决 部 分 书 屋“ 闲 置 ”

“冬眠”等问题。

农家书屋全面建设时期,各地依

托村委会的便利条件,有效实现了农

家书屋的全覆盖。但也有不太方便

的地方,但正如农民自己说,老百姓

没啥事谁老往政府跑?不少地方的

农家书屋设在二楼甚至更高楼层,不

方便群众借阅。

“让书屋离群众近些、再近些”成

为这一轮提档升级的重要工作,各地逐

步把农家书屋调整到人口密集、交通便

利、使用者集中的地方,把农家书屋从

不方便群众阅读的楼上挪下来。如新

农村小区、校园周边、农民文化乐园、村

便民服务大厅、乡邮代办点、文化热心

大户等村民集聚的综合场所。湖南省

株洲市攸县的农家书屋从村委会搬到

农户家中或文化大舞台后,借阅率明显

上升。今年春节期间,陈家场借阅分点

照常开放,仅几天就有 500 多人次借

阅,这样的效果,如果设在村委会是不

可能有的。

为了增强图书的针对性,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把各地推荐目录选

用比例由建设阶段的 70%降到了补

充更新阶段的 50%,给地方更多自主

权。并调整书目结构,逐步加强少儿

类、医卫生活类等农村急需出版物的

供 给 ,其 中 少 儿 类 图 书 占 比 达 到

35%。同时,围绕图书的阅读使用,国

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 4 年组织开

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

童阅读实践活动,连续 3 年组织出版

社、媒体到河南、陕西、江西、湖北、河

北、吉林等地农家书屋开展“深入生

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农

村全民阅读。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各地在

第一时间为农家书屋配备了党的十

九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并依托农

家书屋深入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宣传、交流辅导等专题活动,使

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学习宣传贯

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

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对农家书

屋而言,是否选准了管理员对于书屋

的开放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但长期

以来,很多地方的农家书屋缺少专职

管理员,70%以上农家书屋的管理员

由村干部担任,村干部日常工作繁杂,

一忙起来,书屋就只好交给“铁将军”

把门。目前,一些省份如安徽、湖南、

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开始试点聘

任专职农家书屋管理员或综合文化协

管员,每月给予一定经济补贴,提高了

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书屋人气渐旺,

面貌明显改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

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

善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深 入 实 施 文

化 惠 民 工 程 ,丰 富 群 众 性 文 化 活

动”,我们接下来要把农家书屋这项

文 化 惠 民 工 程 继 续 扎 实 做 好 ,让 广

大农民在书香的陪伴下创造更加美

好的生活。

农家书屋 10岁了,这所超大“图书馆”开到了中国 60多万个村庄,让 6亿多农民告别了看书难、看报难的

困境,60多万家农家书屋共向农村配送图书10亿多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0.13册增长到1.25册——

让农民从看上书到爱上书本报记者 张 贺

■文化脉动R

中国美术馆近日的

一个展览火了。这个名

叫“美在新时代”展览,

展出了包括齐白石、傅

抱石、李可染等中国名

家大师的画作,可谓拿

出了中国美术馆压箱底

的作品。由于参观人数

众多,中国美术馆门前

大排长龙,队伍从美术

馆门前的五四大街经路

口向北,一直排到美术

馆 东 街 的 三 联 书 店 对

面。人们惊呼,中国美

术馆直追“故宫跑”。

“故宫跑”,这个因

为 2015 年 故 宫 博 物 院

展出《清明上河图》引发

人们蜂拥看展而发明的

词语,出现在今年故宫

博物院推出的“千里江

山——历代青绿山水画

特展”上,又出现在中国

美术馆的展览上。从博

物馆到美术馆、从一个

展览到一种文化现象,

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优

秀艺术作品的热忱、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慕。

我曾在排队观看画

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的队伍里,真切地感受

到这种热忱。上午一早

排队,下午才能进展厅,

跑步进故宫,排着长长的队伍,只为一睹“盛世

风采”。我也曾在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

展厅,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渴望。因为队伍太长,

每个人都被建议在画前不做停留,人们不得不

抓紧每分每秒,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观看。那

种对文化的呵护和尊重,对艺术的推崇和虔诚,

可感可佩。

但另一方面,“故宫跑”的频频出现,也反映

了文化供应,尤其是优质文化资源供应的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博领域需

要进一步增加开放面积与时间,策划推出更多优

秀作品和展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文化资源也需要“供给侧”

改革。减少粗放型、同质化文化产品和展览,推

出中高端个性化产品和展览,精心设计和策划,

调整内部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与此同时,博物馆、美术馆还需要提供更为

人性化的服务。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

务机构,正面对着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职能转

变。吸引更多观众走进馆内,只是第一步,提供

更好的服务,才是真正的考题。比如,面对密集

的人流,有没有后续的应对措施,能不能让观众

舒适惬意地排队看展,也对其提出了更大的考

验。故宫博物院为了应对“故宫跑”,及时改进

服务,推出了分发号牌、分时段参观等措施,既

合理限制了人流,节省了人们排队的时间,又给

看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给人们更好的体

验。因此,“故宫跑”也给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

精细、科学的要求。

科技的进步,也给博物馆、美术馆等带来了

新的契机。如今,VR、AI 等新技术已经尝试与

各个领域结合。在公共服务方面,这些新技术

还有很大空间。新技术的加入,给博物馆、美术

馆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也给人们提

供了更丰富的体验和互动,不但可以吸引更多

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其中,也让更多没有机会

亲临现场的人感同身受。

﹃故宫跑﹄为何频频出现

上图:湖南省花垣县长乐乡米迫村“农家书

屋”里,孩子们在认真阅读。

龙恩泽摄(人民视觉)

右图:新 疆 塔 城 地 区 和 布 克 赛 尔 县 铁 布 肯

乌散乡巴音温都尔村的村民们收到免费赠阅的

图书。

何承强摄(人民视觉)

打开许联瑛的微信朋友圈,能感受

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花香气——10 条朋友

圈动态中,9 条都与梅花有关。

你 会 觉 得 她 是 一 名 花 卉 爱 好 者 ?

是,但也不全是。这位北京市东城区园

林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花卉协会

梅花蜡梅分会理事,是地地道道的梅花

专 家 。 20 世 纪 50 年 代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提出“南梅北

移”的科学构想,以及“北京栽种梅花,

不是技术而是观念问题”的论断。许联

瑛作为其追随者,带领团队与众多志愿

者 ,为 北 京 引 种 了 100 多 个 品 种 ,向 社

会奉献了几十处梅花栽植地,让首都市

民 也 能 在 料 峭 之 中 第 一 时 间 感 受 到 早

春的暖意。

许联瑛听到记者以花香形容自己的

微信朋友圈时,她严谨细致地说,“梅花虽

然有香味,但却是暗香,不像大多数花卉

一样,不是扑面而来,这样太浓烈了,不合

梅花精神。”

她试着用 16 个字概括梅花精神:自

强 不 息 ,谦 虚 自 信 ,为 而 不 争 ,乐 群 共

生。“你仔细观察,枝干上绽放的梅花基

本上都是朵朵朝下,为此有人用‘竹有低

头叶,梅无仰面花’赞叹其谦逊之美。所

以,低调的暗香才是梅花的品格。”

翻开许联瑛的简历,在毕业时间一

栏 上 ,写 着 3 个 年 份 :1984、1990、2007。

看着分散的毕业年份,正是一段不懈追

求 梅 花 精 神 的 深 造 历 程 。 她 生 于 1955年,初中毕业之后,由于时代和家庭背

景原因不能继续读书,1976 年开始在龙

潭公园做一名技术工人。“总不能一直

这样没文化吧?”于是,她先后就学于崇

文区业余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北京建筑

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北京林业大学规

划设计专业,2007 年取得园林在职研究

生学历。

一次偶然机会,让她迷醉于梅花以至

渐渐不能自拔。“当时,北京园林科研所的

陈自新所长对我玩笑着说,你们的研究能

让北京冬天见到绿叶和红果,能让植物冬

天开花吗?我并未当真。”她微笑着回忆

道,“几天后,我见到一则报道,大意是陈

俊愉认为北京冬季有望露地开梅花。于

是我拜访了陈先生,与他结缘,也是与梅

花结缘。”2005 年,她又走进北京林业大学

攻读园林规划设计的硕士学位。

几十年来,从长绿色期及冬态有色

彩植物在北京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到常

绿阔叶植物石楠在北京地区引种示范应

用,再到抗寒梅花品种在北京城区园林

绿地中的引种和示范应用……她主持的

研 究 项 目 多 次 获 得 国 家 级 花 卉 专 业 和

市、区政府科学技术奖项,她的新书《北

京梅花》,又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

出版基金的支持,而这个基金每年支持

的项目不超 200 个。

翻看《北京梅花》,书中系统梳理了

梅花的引种栽培历史、形态与生物学特

性、品种分类、引种选育、繁殖技术、栽培

技术、园林应用等。今年 91 岁高龄的中

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对

《北京梅花》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此书

是关于我国著名园艺植物——梅花的一

部空前的园艺学专著。”

“梅花,经历了中华先民们最初的经

济实用,早期封建帝王期待的调鼎和羹,

历代文人墨客热衷的折梅寄情,仁人志士

奉行的托物言志,百姓大众喜爱的寓意吉

祥等多重嬗变,从来没有因为民族习俗、

历史更替而受损或削弱,反而变得愈加深

厚与纯粹。”在许联瑛看来,梅花精神是中

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你可以没见过

梅花,也可以分不清梅花、蜡梅,但一说到

梅花精神,每个中国人都能说上两句。”也

许,这正是民族符号和文化基因的作用,

是一种融化在民族血液中、不用想起、不

会忘记的情愫。

她试图以梅花为意象标本研究中华

民族的文化基因,以此奔走呼唤更多有

识之士加入,在了解梅花生物学特性基

础上,进一步认识梅花的文化象征意义,

让梅花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

的复兴发挥作用。

许 联 瑛 年 轻 时 ,给 自 己 起 了 一 个

字 :信 芳 。 人 如 其 字 ,梅 花 亦 如 其 字

——不是芬芳,不是艳芳,而是信芳,也

应是信芳。

许联瑛:让梅花品格发扬光大本报记者 史一棋

■微议R

本版责任编辑:王 珏

■书与人R

主旋律更加动人心

【事件】日 前 ,央 视 主持人海

霞在《脱贫大决战》节目中,与驻村

“第一书记”体验了一天扶贫生活,

她说:“党的政策再好,只有变成老

百姓炕头上的被子,锅里的热汤

面,钱包里沉甸甸的收入,才算落

到实处。”

【点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

子”,敬一丹、张凯丽、牛群等深入

贫困山区,看到了鲜活的脱贫故

事,并积极为脱贫攻坚奔走,还自

愿为脱贫项目代言。可以说,这是

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生动实践。

文章 合 为 时 而 著 ,歌 诗 合 为

事而作,在新时代,媒体既是宣传

者也是参与者,应当承载起更多

社会责任,比如在脱贫攻坚中创

新形式积极宣传、带动、鼓舞。观

众欣喜地看到,《脱贫大决战》播

出后,河南兰考的“山药姑娘”生

意越做越好;叶县建起了新的农

村医疗点,群众有了更好的就医

条件……

保护文物不能盲目

【事件】日 前 ,国 家 文 物 局 一

位负责同志谈到,传统村落保护

虽刻不容缓,但不可一哄而上。

【点评】文化遗产亟待保护不

假,但面对具体情况,还是应该强

调规划先行、分轻重缓急地实施保

护,并采取科学手段。如果头脑发

热,盲目地一哄而上,很容易带来

保护性破坏等问题。保护文化遗

产是个重要命题,但还需要用适当

的办法去保护。

近期有个新闻,上世纪初,山

西省大同市得胜堡村古长城周边

村民纷纷剥去长城古堡及城墙上

的青砖垒墙建屋。近日,两名村

民决定,将自家院墙的青砖拆下

补修长城。实际上,因为文物修

缮 和 普 通 房 屋 的 建 造 有 很 大 的

“技术差异”,村民虽然用的是“原

来的青砖”,但整个过程中使用的

其他材料可能达不到修缮文物的

标准,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二次

伤害和破坏。因此,把专业的文

保事业交给专业工作者,这才是

应有的审慎态度。

(郑海鸥)

■金台论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