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sb.shu.edu.cnyjsb.shu.edu.cn/.../uploadfile/201702/20177614369775.docx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

(盖章)

名称:上海大学

代码:10280

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申请一级学科

代码:0809

本一级学科

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二级

硕士一级□硕士二级

□博士特需项目

□无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7年7月10日填

说明

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

四、本表中的学科方向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填写,填写数量根据本一级学科点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学科方向数量确定。

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

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

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九、本学科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

Ⅰ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

I-1 学科简介

请对照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简要介绍本学科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社会需求、申请的必要性、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有关内容。(限1000字)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是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点和外国来华博士生培养试点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于2003年培育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是著名的微波、光纤专家中科院院士黄宏嘉教授。三十余年来,本学科持续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211工程”、上海市“085工程”(上海市高校内涵建设)等国家和上海市的学科建设支持是2015年获批的“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原学科”、“计算机与通信四类高峰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学科在研究方向在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国家、国防和上海市的科研与产业的发展需要,学科研究领域大大拓展,目前形成了“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电路与系统”、“电子信息安全系统”四个具有特色优势、目标明确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已建成完备的科学研究平台,拥有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特种光纤与先进通信国际联合实验室、天线与微波研究开发中心,也是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形成了国家级人才领衔的能承担国家重大(6项科技部863)、重点(3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15项军口863和科工委预研)项目的学术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他省部级二等奖10项,电子部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到账经费7463.8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4022.0万元,国家级科研经费2592.4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9.7万元。

目前学位点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优青获得者1名,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3名,教授、副教授30余名。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兼职:黄宏嘉院士曾任美国Microwave and Optical Thechnology Letters刊物主编、美国Fiber and Integrated Optics编委、美国MIT电磁学科学院院士;学科带头人杨雪霞教授任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沈礼权担任中图图形图像学会青工委委员;王国中教授担任中国AVS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张新鹏教授担任IEEE Trans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学科在注重自身学术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展现自身良好的学术声誉,承办2008CJJMC(中日微波会议)、近年连续承办ICSSC,参与承办2012 IEEE(亚太能源与能量工程会议)等国际会议,青年学者肖诗逸教授连续在学科顶级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学科的影响力。

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篇,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杜彪博士目前任中国电科54所副总工,2015年起任国际上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的天线总设计师。毕业生中50%以上就业于世界500强,成为华为、贝尔、中兴等我国电子通信领域重要企业研发的中坚力量。

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队伍的壮大、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学术声望,以及国家对相关高水平人才的急需,亟需上海大学申请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I-2 学科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限200字)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辐射、传播和在各种媒质中的传输、检测和调控等。自“七五”以来连续承担国防科工委预研基金、总装863和科技部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凝练出具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无线输能、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隐身和介质测量、智能材料理论与应用。在能量信息并行传输、高效整流天线阵列、毫米波无线输能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最早开展可重构天线、介质谐振器天线、多波段多极化共口径雷达天线的研究。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研究功能电子材料和元件、数字视频与立体显示技术、显示新材料与器件新技术。近五年来,连续承担科技部支撑、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及面上等二十余项项目。研究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件设计与工艺、光电器件模拟设计、微晶硅薄膜器件与工艺并构建了相关仿真平台。研究沉浸式视频信号的有效获取与高性能处理,获得全光信号语义表示模型以及高效存储理论;建立了多源融合的视频信息协调采集与处理理论。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主要研究嵌入式与片上系统(SoC)、数字媒体系统、智能信息处理。具体包括:小型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优化和软硬件平台、可重构SoC设计以及底功耗SoC设计,一些芯片己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究高级图形渲染技术、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网络虚拟环境,开发可复用性虚拟场景编辑工具系统;研究机器学习、网络流媒体音频内容检索、口语化语音识别技术、医学图像和生物信息检索和分类,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占优势地位。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研究电子数据信号的信息安全系统。近十年来,在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等二十余项项目支持下,从系统角度研究电子信息安全,特色在于打破数据计算/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壁垒,拓展数据与信号中的隐蔽空间,在保障信息安全条件下促进计算资源与数据资源的紧密结合,实现安全与处理的全面融合。在电子取证、信息隐藏率失真性能、安全隐蔽通信、密文信号压缩与检索等方面具有优势,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注:学科方向按照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的要求填写。

I-3支撑学科情况

I-3-1本一级学科现有学位点情况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博士二级

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二级

电路与系统

硕士二级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二级

I-3-2与本学科相关的学位点情况(含专业学位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一级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硕士

Ⅱ师资队伍

II-1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

合计

35岁

及以下

36至

40岁

41至

45岁

46至

50岁

50至

55岁

56至

60岁

61岁及

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海外经历教师

外籍

教师

正高级

24

1

4

5

7

5

1

1

19

15

0

副高级

16

2

5

4

3

2

0

0

17

10

0

中级

2

2

/

/

/

/

/

/

2

/

/

其他

/

/

/

/

/

/

/

/

/

/

/

总计

42

5

9

9

10

7

1

1

36

25

0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

人数(比例)

导师人数(比例)

博导人数(比例)

28人(66.7%)

42人(100%)

24人(57.1%)

注:1.“海外经历”是指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学位,或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

2. “导师/博导人数”仅统计具有导师/博导资格且2016年12月31日仍在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含在外单位兼职担任导师/博导人员。

II-2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限填5个)

序号

团队类别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姓名

资助时间

所属学科

1

2

3

4

5

注:“资助时间”不限于近5年内,可依据实际资助情况填写历次资助时间。

II-3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按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要求填写,每个方向不少于3人)

方向一名称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专任教师数

11

正高职人数

8

序号

姓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杨雪霞

47

博士

教授

/

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

11

4

43

28

2

顾辉

54

博士

教授

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

/

1

0

8

2

3

杨广立

43

博士

教授

上海市青年千人、东方学者

/

3

0

14

7

4

肖诗逸

32

博士

教授

上海市东方学者

/

0

0

2

0

方向二名称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6

序号

姓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沈礼权

38

博士

研究员

国家优青、上海市启明星、浦江人才

中图图形图像学会青工委委员

4

3

6

4

2

李喜峰

39

博士

研究员(博导)

 /

 /

1

0

7

5

3

刘志

39

博士

研究员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

国际期刊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编委

4

0

14

9

4

马然

43

博士

副教授

/

/

0

0

15

12

方向三名称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专任教师数

11

正高职人数

4

序号

姓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王国中

55

博士

教授

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中国AVS产业联盟理事长

6

3

12

8

2

万旺根

56

博士

教授

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启明星学者

IET 上海分会主席、IEEE CIS 上海分会副主席

10

4

20

14

3

张金艺

54

博士

教授

/

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专家

4

0

79

64

4

彭艳

35

博士

副教授

/

 /

0

0

10

6

方向四名称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6

序号

姓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张新鹏

42

博士

教授

国家杰青

IEEET-IFS的AE,《应用科学学报》副主编

7

3

32

27

2

钱振兴

36

博士

教授

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

IEEE会员,

SCN Editor

0

0

18

14

3

冯国瑞

40

博士

教授

/

/

0

0

15

7

4

朱秋煜

52

博士

教授

/

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专委会委员

0

0

45

33

注:1.请按表I-2所填学科方向名称逐一填写。

2.“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人有多项“学术头衔

或人才称号”或多项“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的,最多填写两项。

3.“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包括在外单位兼职培养的研究生)均指近五年的招生人数和授予学位人数。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姓名

杨雪霞

性别

年龄(岁)

47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01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杨雪霞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天线理论与技术和微波输能技术。组建了国内最早微波输能技术研究的团队,微波毫米波整流天线和能量信息并行传输研究属国际先进行列;提出一系列可重构平面印刷天线、高增益波束扫描天线、双极化多波段天线阵及毫米波段平板天线阵。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50 余篇,SCI检索近5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是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上海大学学报》编委,IEEE高级会员。担连任IEEEAPCAP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并作特邀报告。主持完成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和华为等企业研发项目7项。承担研究生专业课和学科前沿评述课,为博士留学生讲授英文专业课。为研究所和企业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的研究生。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A polarization reconfigurable patch antenna with loop slots on the ground plane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vol. 11,pp. 69-72,被引101次(Google学术)

201201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

A novel compact printed rectenna fo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1, no.5,pp. 2532-2539,被引44次(Google学术)

201305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

微波技术基础

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印2000本

第二版

201512

独立编著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子项目

公共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201503-201803

70

总装863

电磁**********新技术研究

201601-201701

20

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横向委托)

低功耗电子设备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201607-201709

1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

高等电磁场理论

40

硕士研究生

201201-201612

微波技术

40

本科生

201601-201612

经典电磁理论与应用

40

博士留学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姓名

顾辉

性别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理学博士

北京大学,固体物理专业,1989

所在院系

物理系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顾辉教授长期专注于结构与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行为与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在陶瓷材料的晶界结构表征与性能调控机理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国家基金委无机非金属学科关于界面结构与性能关系领域的十三五指南编写专家,尤其是近年在功能材料晶界对介电行为特性进行定量化原位表征,对界面空间电荷的原理与图像开展了精细调控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逾100篇,他引逾1000次,国际专业会议邀请报告逾50次。曾经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建立中德马普伙伴小组,并在2005年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起承担国家基金委关于陶瓷定量微结构的重点基金。2015年起承担微电子专业研究生的《固体物理》专业课程,并于2017年春开始给钱伟长学院的本科生开启《材料科研的创新与发明》研讨课程。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Defect engineering for a markedly increas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power factor in doped ZnO ceramic

Acta Materialia,

vol.82,pp. 97-101,被引4次(Google学术)

201610

共同第一作者

Determination of 1:2 ordered domain boundaries in Ba[(Co, Zn, Mg)1/3Nb2/3]O3 dielectric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vol.99,pp. 1299-1304,被引3次(Google学术)

201609

共同第一作者

Microstructures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Co0.55Zn0.35Mg0.1)1/3Nb2/3)O3-BaZrO3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vol.98,pp. 520-527,被引82次(Google学术)

201508

共同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陶瓷固溶分相规律及烧结熔体调控原理

201601-202012

192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自动化扫描电镜表征平台原位集成技术研究

201611-201810

16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9-201611

固体物理

40

硕士研究生

201609-201611

固体物理

40

硕士研究生

01704-201706

材料研究中的创新与发明

2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姓名

杨广立

性别

年龄(岁)

43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电子工程,2005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是面向5G和毫米波通信的微波技术,包括LTE多波段小型化天线设计、massive MIMO、波束扫描技术、移动通信射频前端、雷达成像和传感技术。先后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50多篇,申请美国和中国专利21项。承担华为、美国莫仕、摩托罗拉、中电50所知名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等期刊或企业技术转化,2016年获得IEEE iWAT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为本科生讲授《无线通信漫谈》研讨课,担任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Coupled-fed Printed Antenna for LTE Mobile Handset Application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vol.56,pp. 1752-7856,他引13次(Google学术)

201405

通讯作者

A compact LTE antenna design for mobile device with full metal housing

IEEE iWAT workshop,最佳论文奖,他引2次(Google学术)

201603

通信作者

一种用于建筑业的雷达成像仪

陈嘉庚青少年科技发明二等奖(研究生组)

201706

指导教师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上海市千人计划,人才项目

5G通信天线和射频技术研究

201403-201703

200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201407-201907

19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全息雷达收发模块与天线开发

201603-201712

7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510-201512

无线通信漫谈

1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磁波调控理论与技术

姓名

肖诗逸

性别

年龄(岁)

32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上海市东方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理学博士

复旦大学,理论物理学,2013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肖诗逸技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电磁超材料、纳米光子学、光学几何相位等。学术成就:发现一类梯度电磁超材料表面可将电磁波的传播模式完美转化成表面束缚模式;实现对于表面等离子基元的相干控制;提出并实现了全角度宽频的半波长波片;建立梯度电磁超材料的严格理论方法: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共发表SCI论文近30篇;近五年内论文共被引用600余次,他引500次(Web of Science索引)。特别是在梯度电磁超材料表面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工作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撰写了3篇综述性文章分别发表于《Nanophotonics》,《Frontiers of Physics》;一篇关于分形结构的综述性论文作为一个章节在《Metamaterials: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出版社)出版。担任本科生学位基础课《电磁场理论》的教学工作。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Gradient-index meta-surfaces as a bridge linking propagating waves and

surface waves

Nature Materials,vol. 11,pp. 426-431,引用552次(Google学术),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01204

共同第一作者

Flexible coherent control of plasmonic spin-Hall effect

Nature Communications,8360,引用23次(Google学术),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01511

第一作者

Mode expression theory for inhomogeneous meta-surfaces

Optics Express, vol.21, no.22, pp. 27219-27237,引用15次(Google学术)

201311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上海市东方学者

上海市东方学者

2016-2019

15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703-201706

电磁场理论

5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姓名

沈礼权

性别

年龄(岁)

38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国家优青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08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沈礼权教授近五年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主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2项科技部支撑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一作SCI论文1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1篇)。历年发表论文110 余篇,包括IEEE/ACM Trans.及二区论文20 篇(一作13 篇)。著作二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其中已授权的发明专利6项。近5年SCI他引1000余次(总引1100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单篇最高SCI他引180次,Google Scholar引用2400次。在相继获得上海市青年启明星计划和浦江计划等人才项目,并于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和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曾在201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讲两门本科生课程和两门研究生课程。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An effective CU size decision method for HEVC encod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vol. 15,pp.465-473,他引276次(Google学术)

201302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Adaptive inter-mode decision for HEVC jointly utilizing inter-level and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vol. 24,pp. 1709-1722,他引95次(Google学术)

201410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Fast CU size decision and mod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HEVC intra co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vol. 59,pp. 207-213,他引180次(Google学术)

201302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

新一代3D视频编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201501-201712

100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面向资源消耗和高体验质量的手机3D视频编码

201507-201707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主观质量评价模型的屏幕视频高效编码研究

201701-202012

58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9-201611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60

本科生

201612-201701

《数字图像处理》

40

专业硕士

201612-201701

《数字图像处理》

40

工程硕士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姓名

李喜峰

性别

年龄(岁)

39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理学博士

复旦大学,物理电子学,2006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李喜峰教授研究领域包括:AMOLED设计与工艺、光电器件模拟设计、微晶硅薄膜、器件和工艺。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上海广电光电子阵列设计工程师,现从事AMOLED设计和工艺,负责实验室设计和仿真平台。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SCI、EI 收录16 篇,论文被他引46 次;申请专利20项,授权10项。目前参与项目有科技部863项目,主持项目有上海科委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Solution processable amorphous hafnium silicate dielectr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vol. 3,pp. 11497-11504

201510

通讯作者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zito thin-film transistors via graphene bridge layer by sol-gel combustion proces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vol. 7,pp. 24103-9

201510

通讯作者

平板显示高精细度图案化工艺和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

第7获奖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863项目

(二级子项)

柔性基板材料及柔性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201501-201712

4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印刷TFT材料与器件

201607-202106

80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2

微电子器件原理

20

硕士研究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姓名

刘志

性别

年龄(岁)

39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5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刘志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通信。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目前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论文16篇),累计被引用2400余次(Google学术搜索),SCI引用1000余次。出版专著1本,授权发明专利16项。担任国际学术期刊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的编委(Area Editor)和客座编辑(Guest Editor)。现为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和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5)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4、2011)。承担《信号与系统》、《多媒体编码与通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Saliency tree: A novel saliency detection frame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vol. 23,pp. 1937-1952,引用112次(Google学术)

201405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Superpixel-based spatiotemporal saliency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vol. 24,pp. 1522-1540,引用48次(Google学术)

201409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Unsupervised salient object segmentation based 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two-phase graph cut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vol. 14,pp. 1275-1289,引用74次(Google学术)

201208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面向无约束视频的时空显著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01501-201812

80

上海市教委

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 

201501-201712

30

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直缝焊管射线检测图像数字识别技术开发

201512-201702

16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511-201603

信号与系统A(1)

40

本科生

201603-201606

信号与系统A(2)

30

本科生

201509-201511

多媒体编码与通信A

4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材料与信息处理

姓名

马然

性别

年龄(岁)

43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2017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马然副教授从事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视频的差错控制技术和编码。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和多项上海市基金项目。作为主要研发人员,近几年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世博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并参与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与他人合作编写学术专著“深度增强的3D视频处理技术”;并合编教材“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2012年和2015年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

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和研讨课。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自由视点视频编码理论和应用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

排名第五

三维自由视点电视关键技术研发及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

排名第四

利用改进的图像修复的联合帧间差错隐藏算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02期,pp. 280-287

201602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多视点视频加深度的容错编码与差错控制技术

201512-201812

24

上海文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D电视制播关键技术的研究

201612-201712

1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1-201612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60

本科生

201201-201612

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60

本科生

201401-201612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编码

40

硕士研究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姓名

王国中

性别

年龄(岁)

55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2006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王国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视频编解码与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技术等。主持和参与国家多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项。是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技术著作2部;申请专利3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科委重点项目、国家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863”课题子项目等十余项。面向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学术前沿评述课。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

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标准AVS与产业化应用

2012

排名第7

新一代自主音视频压缩技术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

排名第一

Low-Complexity Intra-Coding Scheme for HEVC

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vol. 35, pp. 4331-4349

201612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真三维视频紧凑表示与高效压缩

201501-201712

30

上海常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一代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开发

201612-201711

20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303-201306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10

本科生

201309-201311

科技创新与管理

20

本科生

201612-201703

信息工程与社会

2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姓名

万旺根

性别

年龄(岁)

56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上海市曙光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处理,1992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万旺根教授1991-1992期间为原苏联明斯克无线电工程学院访问学者,1993-1995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1998-1999香港科技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0-2004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至今,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IET Fellow。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原信产部重点招标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含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经信委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政府项目3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嵌入式系统,视频信息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虚拟现实等。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A novel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Using random weight networks and quasi-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NEUROCOMPUTING, vol. 151, 1180-1186,他引5次

201503

第一作者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real-time solid deformatio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11,2097-2107

201405

第二作者

Identification of key nodes in microblog networks

ETRI Journal,vol. 38,pp.52-61,SCI

201602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D点云数据模型的实时动态变形关键技术研究

201401-201712

73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公共安防中的图像视频识别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201610-201906

105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12-201703

现代信息数学

40

留学博士研究生

201612-201703

现代通信网络

40

留学博士研究生

201512-201603

现代信息数学

40

留学博士研究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姓名

张金艺

性别

年龄(岁)

52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09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张金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室内定位技术、通信类SoC设计和高可靠性设计。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集成电路与信息通信)技术预见专家;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十二五”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组成员;上海市经信委与市科委的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协、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法律技术鉴定专家;还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半导体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和计算机学报等EI源刊的审稿专家。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企业委托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教材2本;申请及授权各类专利40余项。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微电子技术方面课程近2000学时。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Axis-exchanged compensation and gait parameters analysis forhigh accuracy indoor 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

Journal of Sensors,vol. 2,pp. 1-13,他引4次(Google学术)

201503

通讯作者

数字系统集成电路设计导论

专著,374页,清华大学出版社,印2000本

201701

第一作者

基于无源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内定位跟踪系统和方法

发明专利,ZL 2012 1 0528602.5

201608

第一专利权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集群分布式智慧型LED照明组网系统

201609-202003

51

上海叠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场换油设备与人员定位跟踪系统

201511-201703

20.75

上海叠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VR运行空间多维复合参数动态捕获与处理系统

201611-201803

5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9-201706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400

本科生

201209-201706

走进你身边的集成电路世界

50

本科生

201603-201706

面向复杂对象的可测性设计与故障容错设计

4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嵌入式电路与系统

姓名

彭艳

性别

年龄(岁)

35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009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彭艳副教授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2005年开始从事无人艇的研究工作,上海市晨光学者。从事水面、水下移动机器人的鲁棒控制、减振降噪与仿生视觉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3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5项。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近20项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千万级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项目等。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2015年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出的抗涌流控制技术和立体组合避碰技术为该奖项的两个关键创新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复杂岛礁水域无人自主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10

排名第三

无人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09

排名第二

Development of the USV ‘JingHai-I’ and sea trails in Southern Yellow Sea

Ocean Engineering,2017,vol. 131,pp. 186-196

2017.03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眼球协同运动机理的海上动目标自动追踪控制

201512-201812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动态复杂海面机器人自主回收环境感知与仿生控制

201610-201912

68

国家海洋局项目

智能海岛测量平台

201612-201806

100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3-201606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0

本科生

201609-201612

工程控制原理

40

本科生

201704-201706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3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姓名

张新鹏

性别

年龄(岁)

42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国家杰青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04年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张新鹏教授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等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200 余篇,总引用近7000次,SCI引用1000余次,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担任IEEE T-IFS(检索因子在信息安全类期刊中排名第一)的AE。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构造了双/多层结构隐写编码,率失真性能接近理论极限,目前性能最优;提出参考数据共享机制与图像内容投影表示机制,克服了自嵌入水印的篡改并发与数据浪费难题;提出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方案及“密文域变换—量化”压缩新机制,突破了密文多媒体数据难以处理的传统观念。代表性成果被国际权威专家评价为“quite surprisingly(非常令人惊奇)”、“elegant(优美的)”与“pioneering(开创性)”。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隐藏与监控研究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2

第一完成人

Lossless and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s with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vol. 26,pp. 1622-1631,引用34次(Google学术)

201609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Separable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vol. 7,pp. 826-832,引用349次(Google学术)

201204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新型信息隐藏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201701-202012

25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多媒体信息隐藏

201601-202012

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密文图像中的可逆信息隐藏

201501-201812

83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9-201612

通信与信息技术进展

40

硕士研究生

201209-201612

信息论与编码

40

本科生

201209-201612

信息科技概览

2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姓名

钱振兴

性别

年龄(岁)

36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与系统,2008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钱振兴教授主要从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研究,在多媒体信息安全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成果,至今已在IEEE Trans. DSC, MM, CSVT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38篇,SCI论文23篇,IEEE期刊论文10篇,Google学术总被引800余次、SCI他引400余次,发表在IEEE Trans. CSVT的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目前共主持项目1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启明星项目、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等。主要承担《信息论与编码》、《信息网络与安全》、《数字图像处理》等方面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历次的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JPEG bitstream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vol. 16,pp. 1486-1491,他引72次(Google学术)

201405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 with distributed source enco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vol. 26,pp. 636-646,他引30次(Google学术)

201604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Separable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JPEG bitstreams

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 Online,他引4次(Google学术)

201701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密文域可逆数据隐藏率失真理论及嵌入方法研究

201601-201912

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

基于秘密信息驱动生成数字图像的新型隐写

201601-201812

64

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开放基金

,数据隐藏及其对抗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201506-201805

1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011-201703

信息论与编码

40

本科生

201209-201612

数字图像处理

40

硕士研究生

201403-201506

信息网络与安全

4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姓名

冯国瑞

性别

年龄(岁)

40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05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冯国瑞教授是IEEE会员、中国计算学会高级会员,研究领域包括图像分析、机器学习,在IEEE TNN、IEEE TCYB、IEEE TIP、IEEE TIFS、Pattern Recognition 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JCR一区论文2篇;发表论文SCI引用641次,H 指数为13,Google 学术引用1299 次,H指数为18;以第一作者发表ESI高被引论文一篇(ESI Highly Cited Papers),该篇论文SCI他引222次,Google学术他引363次;获得2008 年度上海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4)。主讲课程5门,年教学110学时。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Unbalanced JPEG image steganalysis via multiview data match

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Image Representation,vol. 34,pp. 103-107,他引4次(Google学术)

201601

通讯作者

Dynamic adjustment of hidden node parametersfor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vol. 45,pp. 279-288,他引14次(Google学术)

201502

第一作者

Reversible data hiding of high payload using local edge sensing prediction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vol. 85,pp. 392-399,他引21次(Google学术)

201202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图像隐写分析

201401-201712

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

面向不平衡数据和代价敏感学习的图像隐写分析

201601-201812

64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9-201612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0

本科生

201612-201703

多媒体信息安全

40

本科生

201703-201706

Matlab工程应用

30

本科生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电子信息安全系统

姓名

朱秋煜

性别

年龄(岁)

52

专业技术

职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工学博士

上海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2006

所在院系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朱秋煜教授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6年在上海大学通信学院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位嵌入式专委会委员。自1988年留校任教以来,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骨干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的1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承担了3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其中主持研发的集装箱编码识别、双目客流计数器、全自动车辆检测系统等已获得了规模化的应用。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领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智慧城市、计算机应用。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Human targe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under parallel binocular cameras

CIVEMSA 2015

2015.06

通信作者

基于Kinect的人流计数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ZL201310464624.4

2016.06

第一专利权人

Crowd target positioning under multiple cameras based on block corresponden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4.06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上海市科委

区域供能系统用户端用能调节和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201507-201707

40

上海浦敏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01605-201710

40

上海杰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安装方式高精度双目客流计数器

201608-201712

3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9-2017061

计算机模式识别

40

硕士研究生

201209-2017061

数字图像处理

30

本科生

201409-2017061

图像视频与计算机视觉技术

10

本科生

Ⅲ人才培养

Ⅲ-1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

Ⅲ-1-1博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本学科相近学科□联合培养)

年度

人数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招生人数

8

8

7

9

5

授予学位人数

7

2

1

1

9

Ⅲ-1-2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本学科相近学科□联合培养)

年度

人数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招生人数

29

28

34

40

35

授予学位人数

36

28

27

29

23

注:1.有本学科授权并招生的,填本学科情况;本学科无学位授权的,填写相近学科情况;前两项都没有的,可填联合培养情况;三类中只能选填一类。

2.“招生人数”填写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录取的全日制研究生人数,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人数包括全国

GCT考试录取的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学位人数”填写在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各类研究生数(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及留学研究生)。

Ⅲ-2课程与教学

Ⅲ-2-1目前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教师

学时/学分

授课

语言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院系

1

高等电磁场理论

专业必修课

杨雪霞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2

高等电路理论

专业必修课

陈俊丽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3

计算电磁学

专业选修课

周永金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4

微波与毫米波新技术

专业选修课

肖中银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5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网络

专业选修课

李国辉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6

现代电路技术

专业选修课

冯玉田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7

现代天线技术

专业选修课

沈文辉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8

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

专业选修课

黄素娟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9

计算机模式识别

专业选修课

朱秋煜

副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10

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展

专业选修课

杨雪霞等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11

通信与信息技术进展

专业选修课

张之江等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12

专业英语

专业选修课

杨雪霞、张之江等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Ⅲ-2-2 已开设的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教师

学时/学分

授课

语言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院系

1

高等数值分析

(工科)

专业必修课

季敏宁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2

高等数值分析

(工科)

专业必修课

杨雪霞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英文

3

经典电磁理论与应用

专业必修课

谢亚楠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4

经典电磁理论与应用

专业必修课

杨雪霞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英文

5

现代通信网络

专业必修课

甘朝钦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6

科技创新与写作

专业选修课

张新鹏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40/4

中文

7

学术研讨课

专业选修课

杨雪霞

教授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

中文

注:1.“课程类型”限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一门课程若由多名教师授课,可多填;授课教师为外单位人员的,

在“所在院系”栏中填写其单位名称,并在单位名称前标注“▲”。

2.在本学科无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填写相关学科课程开设情况。

Ⅲ-2-3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注:同一成果获得多种奖项的,不重复填写。

Ⅲ-3 近五年在校生代表性成果(限填10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赛事名称、展演、创作设计等)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参赛项目及名次,创作设计获奖

时间

学生姓名

学位类别

(录取类型/入学年月/学科专业)

1

2016“华为杯”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团体一等奖

201608

梅欢

硕士(全日制/20140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

华为网络技术大赛全国杰出个人奖

区域赛亚军;全国总决赛前20强

201606

孙启云

硕士(全日制/201509/电路与系统)

3

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一等奖

201508

郭水林

硕士(全日制/201409/电路与系统)

4

2016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一等奖

201608

刘宾

硕士(全日制/201509/电路与系统)

5

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华东赛区一等奖

201508

郭水林

硕士(全日制/201409/电路与系统)

6

2016“华为杯”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华东赛区团队一等奖

201607

李凌峰

硕士(全日制/20150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7

A Wideband Printed Tapered Slot Antenna with Pattern Reconfigurability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13, pp.1613-1616,引用8次(Google学术)

2014

卢忠亮

硕士(全日制/20130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

A Novel Microstrip-CPW Fed Planar Slot Antenna With Broadband 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 14, pp.1392-1395,引用9次(Google学术)

2015

薛海皋

博士(全日制/20110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9

Low-Profile Frequency-Scanned Antenna Based on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54, no. 4, pp.2051-2056

2017

狄陆祺

硕士(全日制/20130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0

ACompact 2.45-GHz Broadband Rectenna Using Grounded Coplanar Waveguide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14, pp.986–989, 2015,引用17次(Google学术)

2015

聂美娟

硕士(全日制/20120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注:1.限填写除导师外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成果。

2.“学位类别”填“博士、硕士、学士”,“录取类型”填“全日制、非全日制”。

3.在本学科无学位授权点的,可填写相关学位点在校生成果。

Ⅳ科学研究

Ⅳ-1科研项目数及经费情况

计数

类别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国家级项目

14

640.4

20

475.9

19

339.5

25

496.3

33

640.3

其他政府

项目

15

280.0

29

307.5

14

166.7

17

240.8

11

435.6

非政府项目

(横向项目)

26

404.6

17

358.3

36

649.3

42

661.0

42

934.2

合计

55

1325.0

66

1141.7

69

1155.4

84

1398.1

86

2010.1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105

3265.8

197

4022.0

近五年国家级科研项目

近五年省部级科研项目数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111

2592.4

86

1430.6

年师均科研项目数(项)

1.9

年师均科研经费总数(万元)

35.5

年师均科研项目数(项)

1.9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数

19

出版专著数

9

师均出版专著数

0.21

近五年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总篇数

765

师均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篇数

18.2

对照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简要补充说明科学研究情况(限填400字)

自1981年上海大学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经过36年的建设,本学科研究方向已经大大拓展,形成上述四个特色鲜明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占优势地位;特别在微波无线输能技术、功能材料电特性研究、电子信息安全系统等与国防和电子行业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特种光

本学科已建成由国家杰青、优青人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所领衔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梯队。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人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人均分别为1项和0.5项,人均年发表论文3.64篇。所培养的博士生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3篇。本一级学科近5年年均纵向科研经费,学科带头人为50.3万元,学术骨干为48.4万元,其他专任教师为19.5万元;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数为7463.8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数为402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数为2169.7万元;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为6项;承办或参与承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本学科研究生绝大部分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比例达到35%以上。

注:本表仅统计本单位是“项目主持单位”或“科研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课题主持单位”的科研项目。

Ⅳ-2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代表性科研奖励(限填5项)

序号

奖励类别

获奖

等级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人

获奖

年度

1

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

复杂岛礁水域无人自主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

谢少荣、罗均、彭艳、蒲华燕、狄伟、赵建国

2016

2

上海市科技进步

一等

无人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谢少荣、彭艳、蒲华燕、陈金波、李小毛、杨毅、狄伟、陈凡、张良、赵建国、饶进军、李恒宇、唐智杰、龚振邦、罗均

2015

3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二等

自由视点视频编码理论和应用研究

沈礼权、刘志、安平、张兆扬、马然

2015

4

上海自然科学奖

二等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与管理

张新鹏、王朔中、王怀清

2012

5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二等

新一代自主音视频压缩技术

王国中、赵海武、滕国伟、卢宝丰、李国平、王嶺、王伟、张 钰、赵东方、龚闪明

2016

注:同一项目获得多项奖励的,不重复填写。

Ⅳ-3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限填20项)

序号

名称

作者

时间

发表刊物/出版社

备注(限100字)

1

A polarization reconfigurable patch antenna with loop slots on the ground plane

Xue-Xia Yang,杨雪霞Bing-Cheng Shao,et al

2012

, vol. 11, pp.69-72

引用101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1.751

2

Switchable multiwavelength fiber laser by using a compact in-fiber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Q Zhang, X Zeng

曾祥龙

2012

Journal of Optics 14 (4), 045403

引用33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1.847

3

Separable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

Zhenxing Qian钱振兴,Xinpeng Zhang张新鹏, et al,

2012

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引用349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2.441

4

A novel compact printed rectenna fo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Xue-Xia Yang,杨雪霞

Chao Jiang,et al

2013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1, no. 5, pp.2532-2539

引用44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2.459

5

An effective CU size decision method for HEVC encoders

Liquan Shen,沈礼权, Zhi Liu,刘志

2013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pp.465-473

他引276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2.536

6

Fast CU size decision and mod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HEVC intra coding

Liquan Shen沈礼权, Zhaoyang Zhang, et al

2013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pp.207 – 213

他引180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1.120

7

Passively Q-switched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using evanescent field interaction with gold-nanosphere based saturable absorber

D Fan, C Mou, X Bai, S Wang, N Chen, X Zeng曾祥龙

2014

Optics Express, vol. 22, pp. 18537-18542

引用29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148

8

Adaptive inter-mode decision for HEVC jointly utilizing inter-level and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s

Liquan Shen,沈礼权, Zhaoyang Zhang, et al

2014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pp.1709-1722

引用95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599

9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JPEG bitstream

Zhenxing Qian 钱振兴, Xinpeng Zhang

2014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vol. 16, pp. 1486-1491

引用72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509

10

A 4-way wavelength demultiplexer based on the plasmonic broadband slow wave system

Yongjin Zhou 周永金and Bao Jia Yang

2014

Optics Express, vol. 2, pp. 21589

引用14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448

11

Broadband Kerr frequency combs and intracavity soliton dynamics influenced by high-order cavity dispersion

S Wang, H Guo, X Bai, X Zeng曾祥龙

2014

Optics Letters vol.39, no.10, pp.2880-2883

引用26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416

12

Acompact 2.45-GHz broadband rectenna using grounded coplanar waveguide

Mei-Juan Nie, Xue-Xia Yang杨雪霞

2015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vol.14, pp.986-989

引用17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1.751

13

Multi-band transmissions of chiral metamaterials based on Fabry-Perot like resonators

Zhongyin Xiao肖中银, Dejun Liu, et al

2015

Optics Express, vol.23, no. 6,pp.7053-7061

引用21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148

14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core optical fibe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Zhang S , Zhao Z, et al赵子文

2015

Optics Letters

引用10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040

15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linearly 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waves in metamaterial due to symmetry-breaking

Dejun Liu, Zhongyin Xiao肖中银,et al

2015

Applied Physics Express, vol.8,pp.052001

引用16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2.265

16

Dual-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chiral metamaterial based on complementary U-shaped structure

Dejun Liu, Zhongyin Xiao肖中银,et al

2015

Applied Physics A Material Science & Processing, vol. 118, pp. 787-91

引用15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1.444

17

Spo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in corrugated ring structures excited by microstrip line

Bao Jia Yang, Yongjin Zhou周永金, et al,

2015

Optics Express, vol. 23(16), pp. 21434-21442

引用8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448

18

Spoof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 on ultrathin textured MIM ring resonator with enhanced resonances

Yong Jin Zhou周永金,et al

2015

Scientific Reports, vol. 5, p. 14819

引用4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5.58

19

A four-band rectifier with adaptive power for electromagnetic energy harvesting

Jiajun Lu, Xuexia Yang

杨雪霞

2016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26, pp. 819-821

影响因子1.599

20

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 with distributed source encoding

Zhenxing Qian 钱振兴, Xinpeng Zhang

201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vol. 26,pp. 636-646

引用30次(Google学术),影响因子3.599

注:限填署名为本单位且作者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专著。在“备注”栏中,可对相关成果的水平、影响力等进行简要补充说明。

Ⅳ-4近五年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限填1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主要

完成人

转化或应用情况(限100字)

1

一种基于视域剔除的复杂室内场景快速绘制方法

发明专利ZL200810201983.X

余小清、万旺根、周俊玮、丁欢

2016年6月13日,转让给上海三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于实现一款基于iOS系统运行的七巧板AR互动儿童智力游戏。

2

一种新型双频频率与极化可重构天线

发明专利

ZL 201210223470.5

杨雪霞、杜哲、龚波、孙利民、王业清

2016年6月12日,转让给南京信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于射频前端部件。

3

共面波导馈电的三频频率可重构天线

发明专利ZL201110255488.9

杨雪霞、邵秉成、姚望、熊晗

2015年12月10日,转让给上海圣丹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于射频前端部件。

注:限填近五年完成并转化/应用的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咨询报告、智库报告、标准制定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等。

Ⅳ-5近五年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限填10项)

序号

名称

(下达编号)

来源

类别

起讫时间

负责人

本单位

到账经费

(万元)

1

多媒体信息隐藏

(61525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杰出青年

201601-202012

张新鹏

400

2

印刷YFB材料与器件

2016YFB04011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点

2016.7-2021.6

李喜峰

800

3

新型信息隐藏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U1636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用技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

重点

201701-202012

张新鹏

252

4

陶瓷固溶分相规律及烧结熔体调控原理(5153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

201601-202012

顾辉

192

5

新一代3D视频编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61422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

201501-201712

沈礼权

100

6

公共无线携能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2015AA016201)

国家863项目

子项目

201503-201803

杨雪霞

70

7

毫米波高转换效率整流天线与阵列的设计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612710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201301-201612

杨雪霞

80

8

手征特异材料光波导表面模的特性研究(61275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201301-201612

王子华

75

9

3D点云数据模型的实时动态变形关键技术研究(613730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201401-201712

万旺根

73

10

智能海岛测量平台

国家海洋局项目

重大

2016.12-2018.6

彭艳

1000

注:仅统计本单位是“项目主持单位”或“科研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课题主持单位”的科研项目。

Ⅳ-6近五年代表性艺术创作与展演

Ⅳ-6-1 创作设计获奖(限填5项)

序号

获奖作品/

节目名称

所获奖项与等级

获奖

时间

相关说明(限100字)

(如:本单位主要获奖人及其贡献等)

1

Ⅳ-6-2 策划、举办或参加重要展演活动(限填5项)

序号

展演作品/

节目名称

展演名称

展演时间与地点

相关说明(限100字)

(如:本单位主要参与人及其贡献等)

1

2

3

4

5

Ⅳ-6-3其他方面(反映本学科创作、设计与展演水平的其他方面,限300字)

注:本表仅限申请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学位授权点的单位填写。

Ⅴ培养环境与条件

Ⅴ-1近五年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

计数

主办、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年会(次)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次)

邀请境外专家讲座报告(次)

资助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专项经费(万元)

累计

6

168

45

15

年均

1.2

33.6

9

3

Ⅴ-1-1近五年举办的主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限填5项)

会议名称

主办或承办

时间

参会人员

总人数

境外人员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y 2017

(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国际会议)

2017年6月

57

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 Langu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2016

(音频、语言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