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sb.shu.edu.cnyjsb.shu.edu.cn/.../uploadfile/201702/201776143510731.docx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申请博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点简况表

学位授予单位

(盖章)

名称: 上海大学

代码:10280

名称: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申请一级学科

代码: 0804

本一级学科

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二级

√硕士一级 □硕士二级

□博士特需项目

□无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

2017 年 6 月 10 日填

说 明

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

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三、除另有说明外,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表中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均指署名第一单位获得的成果。

四、本表中的学科方向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本学科的学科方向填写,填写数量根据本一级学科点申请基本条件所要求的学科方向数量确定。

五、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6年12月31日,“近五年”的统计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六、本表中的科研经费应是本学科实际获得并计入本单位财务账目的经费。

七、本表不能填写任何涉密内容。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至可以公开后方可填写。

八、本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依次顺序编排。封面及填表说明不编页码。本表复制时,必须保持原格式不变。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九、本学科获得学位授权后,本表格将做为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的材料之一。

Ⅰ 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

I-1 学科简介

请对照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简要介绍本学科的发展简况,重点介绍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社会需求、申请的必要性、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等有关内容。(限1000字)

上海大学在“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之下,设有“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两个二级学科专业,均为全国高校中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其中,“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于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前身上海工业大学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本学科教师同时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参与博士生招生培养工作;“精密仪器及机械”于198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前身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之一,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在精密机械专业基础上成立“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后,本学科教师依托“机械工程”专业进行博士生招生培养工作。

1985年,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本校为牵头单位合作成立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学会,本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学会的挂靠单位和常务副理事长单位。该学会已经成为学科进行学术交流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本一级学科定位于多领域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的综合性学科,已形成了四个特色和优势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包括主干学科方向“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以及特色研究方向“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电子器件测试技术”等。本学科曾先后获得多期上海市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是多期211工程建设项目、在建机械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高原学科、医工结合一流学科建设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并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类科研开发项目。自学科成立以来,多次获得上海市及国家级科技奖励。例如,“激光定位一米光栅刻划机”199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米激光滚珠丝杆动态测量仪”199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又于1995年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神光Ⅱ强激光装置终端聚焦光学和倍频器精密调整系统”获200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尺度及复杂形貌光学三维测量理论与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发光器件(OLED/LED)关键技术及新型 显示和照明应用”获2014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平板显示高精细度图案化工艺和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获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本学科坚持“加强基础、因材施教、重视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所在院系设有“上大-自仪股份”、“上大-宝信软件”等两个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科与上海市计量院、上海市质检院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美国LUNA公司建有联合实验室等。近五来,本专业导师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1人第四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10人获中国仪器仪表奖,并获传感器大赛奖6项、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奖5项、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4项等。

国家目前对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是非常重视的,对于高端和急需科学仪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都设立了仪器专项。上海在仪器仪表方面作为国内的行业领头羊,有过辉煌的历史。成立于1988年的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目前有131家团体会员,同时上海还有多所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的科研院所,对于仪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全国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的高校有21所,而上海仅有1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博士点;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华东理工大学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同时,全国有三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三个精密仪器及机械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重庆大学),而上海尚无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综上,学科现有基础和成果具备了培养博士高端人才的条件,将对标高端制造业中精密测量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等的国家战略需求,加快推进学科特色研究及人才培养进入国际前沿,整体提升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I-2 学科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限200字)

精密仪器及机械

主要开展精密光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特种工况下的精密机械系统设计及控制等的研究工作。在基于光学方法的超精密面形测量仪器及在位检测装备、大尺寸复杂物体轮廓测量仪器、全息三维显示装备等方面具有特色,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并获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多年来重点紧密结合国家“神光”重大研究专项,在真空等极限条件下的机械学问题和精密机构设计、定位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得到了突破,所负责研制的多套终端光学组件、靶定位系统等都已实际应用,该研究方向已凸显发展优势。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主要面向智能制造、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仪表电子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与上海重大产业发展对于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需求,开展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自动检测与信号处理、先进传感技术及仪表等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承担完成一大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工程应用类研发项目,先后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各级科技奖励;在智能结构主动监控、机电装备状态监测、嵌入式系统及仪器等研究方向具有优势和特色。

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

紧密围绕精密机械振动、动力学、减振降噪及故障诊断开展研究,已在精密微机电系统振动控制及精密机电设备智能故障诊断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与国内外同行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能够依据国家战略需求及上海市发展需求开展前瞻的科学研究,已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具备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及稳定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产生了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

电子器件测试技术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监控与性能提升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普遍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柔性可穿戴的发展趋势,对于检测技术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领域主要开展在线热学测试技术、柔性电子实时应力分析、水汽透过率等前沿测试技术原理分析、技术实现及工程样机设备的搭建与推广。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控与可靠性测试分析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

注:学科方向按照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的要求填写。

I-3 支撑学科情况

I-3-1 本一级学科现有学位点情况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仪器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I-3-2 与本学科相关的学位点情况(含专业学位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学位点名称

授权层次类别

机械工程

博士一级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一级

Ⅱ 师资队伍

II-1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

合计

35岁

及以下

36至

40岁

41至

45岁

46至

50岁

50至

55岁

56至

60岁

61岁及

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海外经历教师

外籍

教师

正高级

14

1

3

1

4

5

0

0

12

10

0

副高级

20

3

12

4

1

0

0

0

19

12

0

中 级

4

3

1

0

0

0

0

0

4

2

0

其 他

0

0

0

0

0

0

0

0

0

0

0

总 计

38

7

16

5

5

5

0

0

35

24

0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

人数(比例)

导师人数(比例)

博导人数(比例)

25 人 ( 65.8 %)

38 人( 100 %)

13 人 ( 34.2%)

注:1. “海外经历”是指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学位,或在境外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

2. “导师/博导人数”仅统计具有导师/博导资格且2016年12月31日仍在指导研究生的导师,含在外单位兼职担任导师/博导人员。

II-2 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限填5个)

序号

团队类别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姓名

资助时间

所属学科

1

上海市创新团队

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

钱晋武

200901-201212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人员参加)

2

上海市创新团队

上海市一流学科团队

屠大维

201201-201412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人员参加)

3

上海市创新团队

上海市高原学科团队

罗均

201501-202012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人员参加)

4

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团队

先进装备与自动化技术知识服务团队

谈士力

201001-201312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5

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团队

自动控制技术知识服务团队

王健

201001-201312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注: “资助时间”不限于近5年内,可依据实际资助情况填写历次资助时间。

II-3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按各学科申请基本条件要求填写,每个方向不少于3人)

方向一名称

精密仪器及机械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4

序号

姓 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 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于瀛洁

48

博士(海外经历)

研究员(博导)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

3

3

20

18

2

章亚男

54

博士(海外经历)

教授

0

0

18

13

3

郭红卫

49

博士(海外经历)

研究员(博导)

3

0

17

15

4

吕丽军

54

硕士(海外经历)

教授

(博导)

意大利同步辐射中心XUV光学组技术顾问;日本同步辐射研究所SPring-8研究协力员

2

1

9

9

5

任彬

36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 香港学者协会会员

0

0

1

0

6

王驰

35

博士(后)

副教授(博导)

上海市晨光学者

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

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仪器分会理事

联合培养2

0

15

8

7

高洪跃

40

博士(后)(海外经历)

副教授

虚拟现实产业联盟顾问专家,美国光学学会执行委员

0

0

6

3

8

周文静

42

博士(后(海外经历))

副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0

0

12

11

9

郑华东

39

博士(后)

副教授

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会员

0

0

8

3

10

宋薇

36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上海市浦江学者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秘书长

0

0

7

6

方向二名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4

序号

姓 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 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朱晓锦

52

博士(海外经历)

教授

(博导)

上海市曙光学者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

4

5

15

18

2

李明

54

硕士

教授

(博导)

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微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

4

1

15

12

3

马立

39

博士

教授

(博导)

IEEE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

1

0

20

14

4

王志明

50

博士

教授

WTO/TBT通讯评议工作专家,全国质量监督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童车类产品检验方法专业专业工作委员

0

0

21

13

5

王舒憬

48

硕士

副教授

0

0

7

5

6

苗中华

40

博士

副教授

上海市核学会会员

0

0

22

15

7

昝 鹏

36

博士

副教授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

0

0

5

2

8

王小华

38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0

0

8

3

9

王 划

37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0

0

10

高志远

31

博士(海外经历)

讲师

上海市晨光学者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自动化学会会员

0

0

2

0

方向三名称

精密装备故障检测与诊断

专任教师数

10

正高职人数

2

序号

姓 名

年龄(岁)

最高学位

专业技术职 务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国内外

主要学术兼职

培养博士生

培养硕士生

招生

授学位

招生

授学位

1

刘树林

53

博士

教授(博导)

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获得者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波纹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8

8

15

14

2

吴智政

46

博士(海外经历)

教授(博导)

上海市浦江学者

IEEE,ASME会员

0

0

13

10

3

李育文

40

博士(后)(海外经历)

教授

(博导)

上海市东方学

4

张顺琦

33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Composite Structrue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等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

0

0

3

2

5

刘宏月

34

博士

讲师

0

0

2

0

6

刘吉成

41

博士

副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青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员

0

0

7

5

7

张宏利

32

博士

讲师

0

0

0

0

8

刘梅

38

博士(海外经历)

副教授

上海市浦江学者

0

0

5

2

9

李恒宇

34

博士

副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上海市机器人协会会员

0

0

6

2

10

唐智杰

40

博士

副教授

上海市发明协会理事

0

0

8

6

方向四名称

电子器件测试技术

专任教师数

8

正高职人数

3

1

魏斌

48

博士(海外经历)

研究员

(博导)

上海市浦江学者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编委、《Scientific World Journal》编委

4

3

15

11

2

张建华

45

博士(海外经历)

研究员

(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着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TFT-LCD关键材料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副主任

6

4

20

18

3

杨绪勇

35

博士(海外经历)

研究员

(博导)

上海市东方学者

 SID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1

0

10

0

4

杨连桥

38

博士(海外经历)

副研究员

0

0

5

3

5

郑燕琼

38

博士(海外经历)

副研究员

中国化学会会员

0

2

0

6

曹进

44

博士

副研究员

0

0

8

6

7

张燕

41

博士(海外经历)

副研究员

上海市浦江人才

0

0

5

5

8

陈果

38

博士(海外经历)

讲师

上海市浦江人才

0

0

2

0

注:1.请按表I-2所填学科方向名称逐一填写。

2.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人有多项“学术头衔

或人才称号”或多项“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的,最多填写两项。

3.“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包括在外单位兼职培养的研究生)均指近五年的招生人数和授予学位人数。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一)精密仪器及机械

姓名

于瀛洁

性别

年龄(岁)

48

专业技术

职 务

研究员(博导)

学术头衔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1998.12)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精密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等。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光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支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要承担《机械工程若干专题-现代光学测试技术》等课程教学。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4f amplified in-line compressive holography

Optics Express,22(17):19860-19872,他引4次。

201408

通讯作者

Compensation of high-order misalignment aberrations in cylindrical interferometry

Applied Optics,53 (22) :4947-56,他引3次

201408

通讯作者

基于方向频谱分离的数字全息层析图像记录装置

发明专利,ZL 201110360450.8

201407

第一专利权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单位)

高分辨真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关键技术的研究(6123500)

201301-201712

5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光滑表面无损检测仪》项目课题

波长调谐相移面形解相算法研究与算法工程化开发(2016YFF0101905)

201607-202008

5

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无标记点点云拼接扫描软件

201706-201912

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2-201406

机械工程若干专题-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40

博士研究生

201512-201503

工程光学A(2)

30

本科生

201609-201612

测试技术案例

2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一)精密仪器及机械

姓名

章亚男

性别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术头衔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

(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1.11)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精密工程与机器人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9)、三等奖(排1),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获Intel 优秀教师奖。主持完成“神光II强激光装置终端聚焦光学和倍频器精密调整系统”(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光机所委托)、“细小工业垂直管道群管间机器人移动机构研究”(863计划)和“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作为副组长完成“面向管道检测的多微机器人移动、控制、协调及集成技术”(国家自然基金重点)。作为骨干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智能纤维镜无损伤自动快速介入和可视化”等5项、和863计划项目“细小工业管道机器人移动探测器集成系统”等7项。承担《精密机械设计》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光纤光栅曲线重建算法中的曲率连续化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v37, n5, p993-999

201605

通讯作者

用于光纤光栅曲线重建算法的坐标点拟合

光学精密工程,v24, n9, p2149-2157

201609

第一作者

用于光栅拼接的微位移驱动器的精度分析

电子测量技术,v37, n8, p117-122

201408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升级终端组件改进设计及研制

201512-201612

640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靶准直器(TAS)、送靶机构系统改进研制

201510-201612

120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神光II装置升级工程靶场系统组件——第九路靶镜调整机构及控制系统

201412-201612

41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每年09-11

微机电系统

40

硕士研究生

每年11-02

精密机械系统设计

30

专业硕士研究生

每年11-02

精密机械设计

40

硕士研究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一)精密仪器及机械

姓名

郭红卫

性别

年龄(岁)

49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博导)

学术头衔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1)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工程检测中的光学方法、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技术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2004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0 年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的研究;已在《光学学报》、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作为第一专利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获奖人的“大尺度及复杂形貌光学三维测量理论及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培养学生一人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承担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数值分析》、《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Phase shift estimation from variances of fringe pattern differences

Applied Optics 52 (26), 6572-6578

引用次数22

201309

通讯作者

Phase gradients from intensity gradients: a method of spatial carrier fringe pattern analysis

Optics Express 22 (19), 22432-22445

引用次数9

201410

通讯作者

Fringe phase extraction using windowed Fourier transform guid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pplied Optics 52 (27), 6804-6812

引用次数7

201309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应用于镜面物体三维测量的相移镜像莫尔形貌术研究

201201-201512

62

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单位)

面向生物医学成像应用的上转换发光标记基础问题研究

201301-201712

45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

微细结构尺度高分辨层析成像与检测系统

201310-201505

15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9-201703

数值分析

40

硕士研究生

201609-201703

工程数字图像处理

40

硕士研究生

201609-201703

信号分析与处理

4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一)精密仪器及机械

姓名

吕丽军

性别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博导)

学术头衔

意大利同步辐射中心XUV光学组技术顾问;日本同步辐射研究所SPring-8研究协力员;加拿大光源CLS访问科学家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硕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学工程,1986.7)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真空紫外、软X射线光学及仪器技术。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参加的“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室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1997负责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学技术、相关光束线的研制工作;2004~2006参与上海同步光源光束线工程建设。1991~1993年被意大利同步辐射中心Elettra聘为XUV光学组的技术顾问;1997~1998被日本同步辐射研究所SPring-8聘为研究协力员;2001~2003被加拿大光源CLS聘为访问科学家。在短波段光学理论及仪器设计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上领先的创造性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和EI收录的论文几十篇。承担了《专业英语》等研究生课程。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应用场光线传递方程计算鱼眼镜头像场像差

光子学报,P62-367

201611

通讯作者

Extension of aberration theory of grating systems from one- to two-dimension extended source

Optik,P157-166

201201

第一作者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ultra-wide-angle and panoramic optical systems

Applied Optics,P3776-3786, 他引3次

201206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超大视场、全景成像光学系统的像差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

201301-201612

80

上海教委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

折反射全景成像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

201301-201512

16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12-201703

专业英语

40

硕士研究生

201612-201703

工程光学(A1)

30

本科生

201609-201611

工程光学基础

4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姓名

朱晓锦

性别

年龄(岁)

52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博导)

学术头衔

上海市曙光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1998年1月)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测控技术与信息处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上海市发明协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完成和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与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保局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人才计划支持。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要承担《信号与系统》、《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等课程教学。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Fiber Bragg grating plate structure shap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rthogonal curve net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27(17): 2416-2425

201610

通讯作者

Minimum variance distorionless response guided-wave inaging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37(10): 1274-1281

201511

通讯作者

柔性传动系统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45(11): 1402-1414

201512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空间装置微振动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与技术研究

201601-201912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正交FBG感知网络的板状结构形变检测与形态重构研究

201201-201512

6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光纤光栅机敏结构形变检测与形态重构关键技术

201301-201512

16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302-201306

信号与系统

60

本科生

201409-201412

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

40

硕士研究生

201509-201512

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

40

硕士研究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姓名

李明

性别

年龄(岁)

54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术头衔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硕士(上海大学,机械制造,1997.3)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长期从事几何技术规范和标准化技术、几何量数字化检测技术、数字化制造系统质量控制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担任中国计量检测学会几何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微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理事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参与了30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10项,出版学术专著3本。承担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几何精度设计》等多门本科教学课程,与德国蔡司合作开设了《几何数字测量技术及应用课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将。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Holospectrum analysis for bearing cage behaviour

JOURNAL OF VIBROENGINEERING

vol17/5 page 2291-2301

201501

通讯作者

Optimizing design of numerical-controlled glass cutter generator

LSMS & ICSEE 2014

201403

通讯作者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五轴机床旋转轴误差测量

中国激光,2015年42卷04期:0408005,1-8

201504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科技部NQI专项

支撑重点领域工业三基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6YFF0202100)

201609-201912

18

国家863项目

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研发生产及应用示范(项目编号:SS2015AA040305)

2015.9-2017.12

17

上汽通用汽车合作项目

汽车虚拟匹配中的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2016.9-2017.9

9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4.09-2016.11

几何精度设计

30

本科生

2010.11-2017.06

几何数字测量及应用

30

本科生

2006.09-2016.09

机械工程导论

1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姓名

马立

性别

年龄(岁)

39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博导)

学术头衔

IEEE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员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6.12)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机械工程系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精密运动控制与装备、微操作机器人技术、精密检测与智能控制方法等。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近期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及企业委托项目2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源刊3篇,EI源刊20余篇,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4-2015年度优秀作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得项目应用证明2项。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Multi-Sensor Control for Precise Assembly of Optical Component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P613-621,他引2次

201406

第一作者

倾斜接触式调腔方法及实验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P10-17

201401

第一作者

机械抖动激光陀螺合光调整系统

发明专利,201310432546.X

201602

第一专利权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激光陀螺光束微精密耦合机理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2016.1-2019.12

53.7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激光陀螺自动合光系统

2015.1-

2017.7

35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高精度精密定位平台

2016.1-2017.12

25.8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603-201605

几何量测量

30

本科生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40

本科生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4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姓名

王志明

性别

年龄(岁)

50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术头衔

WTO/TBT通讯评议工作专家,全国质量监督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童车类产品检验方法专业专业工作委员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上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09年10月)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新能源检测技术、精密伺服控制技术及质量控制和数字化制造。机械工程学科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导师。WTO/TBT通讯评议工作专家,全国质量监督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童车类产品检验方法专业工作委员,长期从事伺服控制与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数字化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的《数控技术》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承担与参与过包括国家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完成校企合作项目40多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7项。承担了《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机械制造CAD/CAM》等课程的研究生教学工作。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童车检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401

第二

箱包双棍行走试验机

发明专利,ZL20130528

201510

第一专利权人

高效率太阳电池与光伏发电新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612

第五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横向重大,莫琳克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钢结构基座多机器人系统(检测)研究

201512-

201812

50

横向重大,上海驰盈机电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的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201401-

201712

55

专利转化项目,上海驰盈机电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童车动击性能检测的曲线提升夹持与释放装置

201612-

201710

3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9-201606

计算机辅助技术

4

硕士研究生

201209-201606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4

硕士研究生

201209-201606

计算机制造CAD/CAM

4

硕士研究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三)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

姓名

刘树林

性别

年龄(岁)

53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获得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般力学,2003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以精密机械故障特征提取及智能识别为研究重点,提出设备故障特征提取的广义局部频率时频分析理论框架及实现方法,为准确提取冲击类故障特征提供了有效方法,摆脱了传统方法的弊端;提出了复杂装备免疫信息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复杂装备免疫信息系统构建的三要素,从复杂装备正常信息及少量故障样本疫苗中,构建出了能够监测装备早期故障的免疫信息系统,摆脱了传统方法的局限。研究成果先后应用在大型往复压缩机组、发动机及往复泵等重要设备的故障诊断,成功完成了石化企业近100套大型机组的故障诊断及状态评估工作,为企业消除重大设备潜在故障10余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每年承担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研究生课程3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A negative selection algorithm with online adaptive learning under small samples for anomaly detection

Neurocomputing,P515-525,他引6次

201610

通讯作者

Negative selection algorithm with constant detectors for anomaly detection

Applied soft computing,P618-632,他引2次

201511

通讯作者

A novel method of fault diagnosis for rolling element bearings based on the accumulated envelope spectrum of the wavelet packet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P 1580-1593,他引7次

201506

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广义局部频率的大型往复压缩机组多源冲击振动时频故障特征研究

201201-201512

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往复压缩机十字头滑变侧向力传递故障信息机理及诱发机体振动机制

201601-201912

30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

复杂装备免疫信息系统构建及在线早期故障预警机制研究

201101-201312

6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1-201612

故障诊断技术

每年40

硕士研究生

201201-201612

机械动力学

每年40

硕士研究生

201201-201612

技术创新方法与知识产权

每年20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三)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

姓名

吴智政

性别

年龄(岁)

46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浦江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多伦多大学,机械工程,2008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以精密机械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为研究重点,特别是针对具有碰振特性的机械控制系统,建立了一种双模切换系统的调节器优化设计理论,针对系统同时存在确定和随机干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Youla参数化的优化控制器设计方法。该理论根据切换面针对确定性干扰和随机干扰分别建立了以Q参数为表达的切换稳定的干扰消除子空间,并针对确定性干扰为时变和完全未知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多种自适应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本理论已成功应用在信息存储设备中的飞高控制问题,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变形镜的设计和控制问题,以及轴承加工系统的减振问题等。每年承担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研究生课程1门,本科生课程2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Magnetic Fluid Deformable Mirror for Adaptive Optics Systems

专著,Springer-verlag, 350页

201306

第一及通讯作者

Output regulation in bimodal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to surface tracking subject to contact vibrations

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021003,他引1次

201304

第一及通讯作者

Youla Parameterized Adaptive Regulation against Sinusoidal Exogenous Inputs Applied to A Benchmark Problem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pp.289-299, 他引10次

201307

第一及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大行程大阵列驱动磁液变形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01701-202012

6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用于实现大像差波前校正的磁液变形镜系统研究

201501-201712

10

企业委托项目

精密轴承制造智能数字化车间DNC开发项目

201603-201802

373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1-201612

Modern Control Theory

每年40

硕士研究生

201201-201612

Microcontroller and Embedded Systems

每年75

本科生

201201-201612

工程控制原理

每年4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三)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

姓名

李育文

性别

年龄(岁)

40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术头衔

上海市东方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机械工程、2008年)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本科、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2003-2016年赴加拿大留学及工作,于2016年获评为上海市东方学者并入职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学及系统动力学,特别是相关技术在航空制造的应用,在相关领域有15年研究经验。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22篇,所发表期刊包括ASME期刊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一区、二区期刊等。同时,回国前在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加拿大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 Canada)从事了五年的工业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针对飞机发动机智能制造获授权两项美国发明专利,掌握了一系列相关关键技术。承担本科生课程《现代制造系统A》和《研究前沿和方法》,以及研究生课程《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s》。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Preferable workspace for fatigue life improvement of flexible-joint robots under percussive riveting

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139(4): 041012.1-7

201704

第一作者

Positioning assembly and method

美国发明专利,US9597759B2

201703

第一发明人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error compensation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complex-shaped gas turbine engine parts

美国发明专利,US9383742B2

201607

第一发明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上海市科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专项项目

基于机器人的自动钻铆工艺研究

201612-201812

47

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人才计划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

201601-201901

14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703-201706

现代制造系统

30

高年级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学科方向名称

(三)精密机械振动与故障诊断

姓名

张顺琦

性别

年龄(岁)

33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学术头衔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一般力学,2014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围绕“智能结构与主动控制”技术,提出了智能机械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建模与计算方法,解决了智能结构发生大转角变形或处在强物理场中的计算难题;提出了新型抗扰控制方法,准确地预测了高频干扰,大大提高振动抑制效果;参与设计了多台套高端精密机电检测装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著名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索引11篇,被EI索引5篇。担任多种著名SCI期刊论文审稿人,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研讨会等分会场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1项,参与其它国家级项目4项,重大横向课题3项。近三年,承担本科生课程5门,研究生课程1门。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Static and dynamic FE analysis of piezoelectric integrated thin-walled composite structures with large rotations

Composite Structures, vol. 112, P345-357, 他引6次

201403

第一/通讯作者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macro-fiber composite layered smart structures

Composite Structures, vol. 126, P89-100, 他引8次

201508

第一/通讯作者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smart beams and plates under a high frequency excitat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vol. 353(5), P19-37, 他引3次

201509

第一/通讯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MFC纤维压电智能结构几何和迟滞非线性有限元建模方法

201701-201912

22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维压电智能结构几何非线性建模

201510-2017.10

8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纤维压电智能层合结构主动抗未知流场扰动控制方法

2017.1-2018.12

1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间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授课对象

201209-20140

Nonlinear Structural Mechanics

48

硕士研究生

201703-201706

智能结构

24

本科生

201703-201706

板壳力学

24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四)电子器件检测技术

姓名

魏斌

性别

年龄(岁)

48

专业技术

职 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上海市浦江人才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信州大学双博士,2002,2006)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超高亮度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半导体激光、白光OLED照明以及柔性OLED器件。日本筑波大学和信州大学双博士,2002-2007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员。2006.12至2007.1,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问教授,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2008)。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工信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第二负责人)、国家“863”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被日本每日新闻、日经新闻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曾获IEEE学会最佳论文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有50余篇被SCI收录, 20余篇被EI收录。其中包括影响因子大于3.0的文章13篇。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光学领域的编委。参与编译著作2部,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3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Highly thermally-stable 4,4’-bis(4”-triphenylsilylphenyl)-1,1’-binaphthalene as the ultraviolet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tter, efficienthost and deep-blue emitting material

Dyes and Pigments, 130:266-272

2016,

通讯作者

Concentration-dependent, simultaneous multi-wavelength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in organic thin films using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23301-123303

2015

通讯作者

发光器件(OLED/LED)关键技术及新型显示和照明应用

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2014

第五完成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紫外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空间电荷累积效应和激子调控研究

2013.01-

2016.12

80

上海市科委重点

基于石墨烯复合电极的柔性显示

2015.10-2018.10

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电泵浦有机半导体受激发射研究

2012.01-2016.12

100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每学年度秋季学期

固体物理

4

硕士研究生

每年度冬季学期

专业英语

2

硕士研究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四)电子器件检测技术

姓名

张建华

性别

年龄(岁)

45

专业技术

职 务

研究员(博导)

学术头衔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上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1999)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研究领域:大功率LED器件及固体照明、OLED显示与照明、先进封装技术、微纳制造与摩擦学、仿生材料与系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大学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荣誉称号: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科技发明、进步一等奖各一项等。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部863“新型平板显示”重大项目课题“基于微晶硅TFT驱动的有源OLED技术研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课题“功率型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课题“OLED高端显示器的先进封装技术研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课题““LED新型封装技术研究与封装材料数据库建设”等多项纵向课题,以及英特尔、林德等多家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6项)。主要学术兼职: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理事,中国微纳学会高级会员。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平板显示高精细度图案化工艺和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6

第一发明人

发光器件(OLED/LED)关键技术及新型显示和照明应用

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2014

第一发明人

上海市青年杰出贡献奖

上海市青年杰出贡献奖

2017

独立获奖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973

柔性显示器件相关基础与技术研究

2016.01-2020.12

316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

面向未来真柔性显示的新材料及器件制造基础

2016.01-2020.12

486

上海市战略新兴产业基金

4.5代AMOLED光刻机及工艺验证

144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每年度秋季学期

智能手机智能生活

20

本科生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II-4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况

学科方向名称

(四)电子器件检测技术

姓名

杨绪勇

性别

年龄(岁)

35

专业技术

职 务

研究员

学术头衔

上海市东方学者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微电子,2014)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简介

对照申请基本条件编写,包括研究领域、科研水平与学术业绩,承担课程教学情况(限300字)

上海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研究方向:从事光电器件(OLED/QLED)的相关研究。在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领域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已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Small》、《Appl. Phys. Lett.》等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近30篇研究论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省部级/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Solution Processed Tungsten Oxide Interfacial Layer for Efficient Hole-Injection i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Small

2014

第一作者

Full Visible Range Covering InP/ZnS Nanocrystals with High Photometric Performance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Whit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Advanced Materials

2012

第一作者

Facile Synthesis of Luminescent AgInS2–ZnS Solid Solution Nanorods

Small

2013

第一作者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限3项)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到账经费

(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柔性大面积长寿命量子点LED的设计、构造与性能研究

201701-202012

32.5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

201607-202106

4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基于新型InP基核壳量子点的高效电致发光器件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201701-201912

12.6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 时

主要授课对象

注:1.本表填写表II-3中所列人员的相关情况,每人限填一份,人员顺序与表II-3一致。本表可复制。

2.“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填写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成果署名单位不限。

Ⅲ 人才培养

Ⅲ-1 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

Ⅲ-1-1 博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本学科 √相近学科 □联合培养)

年度

人数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招生人数

22

23

20

22

22

授予学位人数

5

5

18

10

10

Ⅲ-1-2 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学位授予情况(√本学科 □相近学科 □联合培养)

年度

人数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招生人数

35

36

39

36

35

授予学位人数

28

27

35

35

35

注:1.有本学科授权并招生的,填本学科情况;本学科无学位授权的,填写相近学科情况;前两项都没有的,可填联合培养情况;三类中只能选填一类。

2.“招生人数”填写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录取的全日制研究生人数,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人数包括全国

GCT考试录取的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学位人数”填写在本单位授予学位的各类研究生数(含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及留学研究生)。

Ⅲ-2 课程与教学

Ⅲ-2-1 目前开设的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 讲 教 师

学时/学分

授课

语言

姓 名

专业技术职 务

所 在 院 系

1

专业英语

专业基础课

吕丽军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2

中文

2

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

郭红卫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3

网络与测试

专业基础课

周思跃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4

精密机械设计

专业选修课

章亚男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5

新型传感技术

专业选修课

华晓青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6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专业选修课

高洪跃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7

工程数字图像处理

专业选修课

郭红卫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8

机器视觉

专业选修课

宋薇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9

计算机测控技术

专业选修课

昝鹏

邵勇

副研究员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0

现场总线技术

专业选修课

王 划

孙伟

副教授

讲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1

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

专业选修课

王舒憬

杨帮华

副研究员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2

信息后处理技术

专业选修课

朱晓锦

陈光化

教授

副研究员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3

自动化控制系统

专业选修课

苗中华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4

精密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专业选修课

刘树林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15

MEMS

专业选修课

刘梅

副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英文

16

Modern control theory

专业选修课

吴智政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英文

Ⅲ-2-2 拟开设的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不含全校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 讲 教 师

学时/学分

授课

语言

姓 名

专业技术职 务

所 在 院 系

1

工程数学

专业课

郭红卫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2

仪器科学与技术若干专题

专业课

于瀛洁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0/4

中文

3

王志明

教授

4

马立

教授

5

章亚男

教授

6

创新方法学

专业课

刘树林

教授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2

中文

注:1.“课程类型”限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一门课程若由多名教师授课,可多填;授课教师为外单位人员的,

在“所在院系”栏中填写其单位名称,并在单位名称前标注“▲”。

2.在本学科无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填写相关学科课程开设情况。

Ⅲ-2-3 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等级

获奖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获奖年度

1

国家级

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对照国际标准,强化工艺能力,培养高水平数控技术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鞠鲁粤

2014

2

上海市高等学校

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校企合作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明

2013

3

上海市高等学校

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机械人才的工程能力培养

阚树林

2013

4

5

6

注:同一成果获得多种奖项的,不重复填写。

Ⅲ-3 近五年在校生代表性成果(限填10项)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赛事名称、展演、创作设计等)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参赛项目及名次,创作设计获奖

时间

学生姓名

学位类别

(录取类型/入学年月/学科专业)

1

Achromatization in Optical Re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Generated Color Holograms

Journal of Display Technology. P.390-396

201512

王俊

硕士(全日制/201309/精密仪器及机械)

2

Latest development of display technologies

Chin.Phys.B,P5-12

201609

郑志强

硕士(全日制/201509/精密仪器及机械)

3

Study on reconstruction of rectal sensation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analysis and SVM strategy

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P.205-209

201206

任鹏飞

硕士(全日制/201009/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4

A novel integrated fiber-optic interferomete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16,86:125-131

201605

徐龙龙

硕士(全日制/201409/精密仪器及机械)

5

Measurement of the focusing constant of gradient-index fiber len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GRIN fiber probes

Measurement, 2016, 90: 542–548

201604

许婷婷

硕士(全日制/201409/精密仪器及机械)

6

全光纤型超小光纤探针

2012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创新设想类 二等奖

201208

毕书博

硕士(全日制/201209/精密仪器及机械)

7

新型集成化光纤干涉仪

2016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设计类 二等奖

201609

徐龙龙

硕士(全日制/201409/精密仪器及机械)

8

可调窄扫频石油注水管道电磁防除垢系统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01506

龚倩倩

硕士(全日制/201309/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9

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

全国二等奖

201612

徐龙龙

硕士(全日制/201409/精密仪器及机械)

10

地雷固有频率的声光测量装置及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 201210532324.0

201412

周瑜秋

硕士(全日制/201109/精密仪器及机械)

注:1.限填写除导师外本人是第一作者(第一专利权人等)或通讯作者的成果。

2.“学位类别”填“博士、硕士、学士”,“录取类型”填“全日制、非全日制”。

3.在本学科无学位授权点的,可填写相关学位点在校生成果。

Ⅳ 科学研究

Ⅳ-1科研项目数及经费情况

计数

类别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项目数

(个)

经费数(万元)

国家级项目

15

422.6

13

601.6

9

223.5

14

353

18

552.75

其他政府

项目

19

258

13

135

14

653

12

490.6

17

740.8

非政府项目

(横向项目)

22

833.2

24

612

25

516.2

29

433.7

28

636.9

合计

56

1513.8

50

1348.6

48

1392.7

55

1277.3

63

1930.45

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近五年纵向科研项目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58

2530.15

144

4430.85

近五年国家级科研项目

近五年省部级科研项目数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总数(项)

总经费数(万元)

69

2153.45

72

2662.4

年师均科研项目数(项)

1.89

年师均科研经费总数(万元)

39.28

年师均纵向科研经费数(万元)

23.32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数

3(不包括学会的奖0

出版专著数

3

师均出版专著数

0.079

近五年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总篇数

597

师均公开发表

学术论文篇数

15.7,年师均3.14

对照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简要补充说明科学研究情况(限填400字)

近5年,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72项,年师均科研经费39万、年师均纵向科研经费23万元,均远远超过基本条件所要求项目20项、年人均10万的要求;专任教师主持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另获学会奖2项,其中1项为第二单位,超过了基本条件的的要求;学科团队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90%的研究生到了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中。同时,五年学科承担经费也超过了2000万,发表论文总数近600篇,年人均发表3.14,且高水平论文比例逐年提升,人员队伍力量强,精神状态饱满,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注:本表仅统计本单位是“项目主持单位”或“科研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课题主持单位”的科研项目。

Ⅳ-2 近五年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代表性科研奖励(限填5项)

序号

奖励类别

获奖

等级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人

获奖

年度

1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一等

发光器件(OLED/LED)关键技术及新型显示和照明应用

张建华

2014

2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二等

一种多元复合新型综合安防系统

唐智杰

2015

3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一等

平板显示高精细度图案化工艺和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张建华

2016

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

多介质复杂环境下智能无人作业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蒲华燕

2016

5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二等

童车检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志明

2013

注:同一项目获得多项奖励的,不重复填写。

Ⅳ-3 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限填20项)

序号

名 称

作者

时间

发表刊物/出版社

备注(限100字)

1

4f amplified in-line compressive holography

于瀛洁

201408

Optics Express

SCI论文,影响因子3.546

2

A novel integrated fiber-optic interferomete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王驰

201605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SCI论文,影响因子2.319

3

Experiments on a Simple Setup for Two-Step Quadrature Phase-Shifting Holography

周文静

201612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SCI论文,影响因子4.708

4

Computer-generated kinoforms of real-existing full-color 3D objects using pure-phase look-up-table method

郑华东

201204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SCI论文,影响因子1.916

5

Phase-shifting algorithm by use of Hough transform

郭红卫

201208

Optics Express

SCI论文,影响因子3.546

6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ultra-wide-angle and panoramic optical systems

吕丽军

201206

Applied Optics

SCI论文,影响因子1.689

7

Holographic storage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d data using photopolymer and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films

高洪跃

201609

Chinese Physics B

SCI论文,影响因子1.603

8

Spatial shape reconstruction using orthogonal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array

朱晓锦

201209

Mechatronics

SCI论文,影响因子1.871

9

Fiber Bragg grating plate structure shap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orthogonal curve net

朱晓锦

201610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SCI论文,影响因子1.975

10

Finite time chaos control for a class of chaotic systems with input nonlinearities via TSM scheme .

王小华

2012

Nonlinear Dynamics

SCI论文,影响因子3.009

11

A new stability result for nonlinear cascade time-dela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aos control

王划

2015

Nonlinear Dynamics

SCI论文,影响因子3.009

12

A negative selectio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