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66
職 職 職 職 職 - 職 職 職 職 職 職 職 職 職 - Peters Peters

Upload: chichi

Post on 31-May-2015

1.973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3 download

DESCRIPTION

職場大環境之了解.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TRANSCRIPT

Page 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職 場 現 形 記

- 製 造 業 人 力 市 場 概 述 -

PetersPeters

Page 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RT I 為何了解製造業 PART II 製造業人力需求PART III 製造業人力佈局

今天要了解這些…今天要了解這些…

Page 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RT I 為何了解製造業

Page 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定義政府統計標準 -

• 凡以機械、物理或化學方法,將有機或無機物質轉變成新產品,不論其使用動力機械或人力,在工廠內或在家中作業,均歸入製造業。

• 製造品零件之組裝,除建築結構之裝設,歸入營造業之適當類別外,均歸入製造業。在工地裝設預製橋體、水塔、倉庫設備、升降機、電梯、水電管道、空調系統等均歸入營造業。

• 製造場所附設之修理及其它輔助單位應歸入其所屬製造業之類別。大修、改型、改造作業視同製造,不歸入維修服務業。

• 非專用組件如發動機、活塞、電動機、電器配件、活閥、齒輪、軸承等之製造,均以組件本身歸入製造業之適當類別,而不以其主體歸類;專用組件則以其主體歸類。

• 製造業大型企業之各級管理處及附屬售貨部門仍歸入製造業,而獨立之售貨部門則歸入批發及零售業之適當類別。

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513110362071.pdf

Page 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高科技產業 ?

高科技與傳產區分• Kleingartner & Anderson 對高科技公司所下的操作性定義是:凡是注重創意、

將創意商品化,並符合下列條件者,皆可稱為高科技公司。

1. 研究發展費用與營業額之比,為一般製造業的 2 倍以上。 (技術密集度 = 產品之研究發展支出 / 產品之銷售價值 )

2. 技術導向的工作人員( technology-oriented workers )佔全部工作 人力的比例甚高,一般製造業的三倍以上。

• 以民國 78 年台灣地區一般製造業研究發展支出佔營業額的比例為 1% ;專業技術人員佔受雇的比例為 6.5% (經濟部工業局,民 79 )。因此台灣地區對高科技公司的認定標準為:

1. 研究發展費用佔營業額的 2% 以上。

2. 技術導向的工作人員佔全部工作人力的 20% 以上。

Page 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104 人力銀行的製造業分類說明製造業

電子資訊 ( 高科技業 ) 傳統製造 ( 一般製造業 )

軟體及網路相關業

電信及通訊相關業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光電及光學相關業

電子零組件相關業

半導體業

食品菸草及飲料製造業 紡織業

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 家具及裝設品製造業

紙製品製造業 印刷相關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橡膠及塑膠製品製造業

金屬相關製造業 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

電力機械設備製造業 運輸工具製造業

精密儀器及醫療器材相關業 育樂用品製造業

其他相關製造業

Page 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 vs. 服務業

• 傳統產業分類基準會依企業營運過程中:以設備為主還是以人為主作為企業的產業歸屬 .若是如此洗車業該歸屬服務業還是製造業 ?

• 台積電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 ?• 花旗銀行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 ?

• 企業的自我期許—製造業的服務經濟化 : GE,IBM 等企業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於服務 ,所以現金非由產品獲利決定企業的屬性 ,與傳統對生產產品的認知不同 !

Page 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所有企業都可視為服務業 ?

• 哈佛商學院教授希奧多 .李維特指出 ,隨著我們對服務的認識增加 ,服務和非服務的分野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 新經濟中沒有所謂的服務產業這回事 ,只有某些產業的服務成分比其它產業成分大些 ,而所有人都是身處服務業 .沒有一種產品的生產交易過程不含有服務的成分 ,而服務都可以被詮釋為產品 .

• 產品與服務的邊界已經日趨模糊化了 .(經濟會 )在這模糊的年代中 ,唯有同時提供整合產品與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的企業 ,才能成為新經濟中的贏家 .

• Philip Kotler : 每一種企業都是一個服務事業

Page 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的標竿 The Best of the Best

天下 1000 大企業,製造業前十大排名 5/7/2007

• 1. 鴻海精密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364 職務出缺• 2. 中國石油 化學相關製造業 暫無需求• 3. 華碩電腦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447 職務出缺• 4. 廣達電腦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116 職務出缺• 5. 台塑石化 化學相關製造業 暫無需求• 6. 仁寶電腦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221 職務出缺• 7. 台積電 半導體業 65 職務出缺• 8. 友達光電 光電及光學相關業 172 職務出缺• 9. 奇美實業 化學相關製造業 暫無需求• 10. 中國鋼鐵 金屬相關製造業 暫無需求

Page 1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成長力道 就是 你的生涯發展之道• 2006年台灣製造業企業總營收達到 16.3兆元,年增率 13.4% ,

成長力道不如 2004到 2005年的 20%,但是製造業平均獲利率卻呈現改善,從 2005年的 5.3%上升到 6.5% ,尤其半導體產業以近 14 %的平均獲利率,創下近年來新高。

• 天下雜誌指出,國際大廠陸續推出新產品,是台灣製造業去年成長的主要動能。電腦有微軟的新作業平台 Vista ,通訊部分蘋果的 iPhone 加入原本就競爭激烈的手機戰局,消費性產品從 2006 年 XBOX ,到 2007 年的 Wii和 PS3 ,直接帶動華碩和鴻準的營收。

• 天下雜誌表示,與全球需求相關的製造業持續成長,但是內需相關的族群表現相對較疲弱,台灣經濟外熱內冷的時代來臨。

• 不論 Wii 、 Vista 、 iPhone 等新產品是否持續發威,愈來愈多企業搶賺「暖化財」。

Page 1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下一個成長的動力 ?

• 在3C的部份,台灣很多產品的比例已經高達全球市佔 8 、90%。

• 早期台灣不斷追求市佔率的時期,台灣的成長率能超越全球,現在台灣的成長已經接近全球的成長,「全球的成長慢下來,我們就馬上跟著慢下來,」台灣目前產業最大的挑戰是,下一個成長動力在哪裡?

• 產業分析師們一致認為,最值得觀察的產業:1.IC設計2.LED和太陽能

Page 1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IC設計

• IC設計對台灣是真正有未來的,HSBC董事王萬里指出,IC設計可算是智慧財產權的一種,也是象徵台灣從製造業轉向腦力服務的關鍵產業。他認為,原相靠著 Wii感應晶片大紅大紫,許多小公司受到激勵,「一定有很多人做類似的產品,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做研發,螞蟻雄兵地起來。」

• 金文衡分析,IC設計產業牽涉到市佔率,「贏者幾乎可以全拿。」晶片技術從美國轉到台灣後,只要台灣能做到效能相同,價格降下來,台灣業者就能把市場搶下來。前年類比IC就發生這樣的情況而大放異彩,因此國外不少晶片廠商像是 Broadcom和 Qualcomm最近幾年都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與台灣廠商競爭。

• 過去IC設計公司一代拳王的命運,分析師也注意到設計公司對財務操作愈來愈熟悉,買下新公司增加新的產品線、快速取得新技術,不再那麼容易隨著產品景氣起落。

• 「資金、人才都沒有流失,現在台灣IC設計業已經是全球級的規格」一位外資分析師表示。

Page 1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新興能源正發燒• 除了既有產業持續成長,伴隨「不願面對的真相」全球暖化議題,未來將持續延燒。

• 新興能源中,LED和太陽能最能與台灣原本就擅長的的半導體及光電兩兆產業緊密結合,技術非常接近,最被看好。

• 聯電早在五年前就佈局LED,目前也進入太陽能領域,鴻海、友達、奇美都透過轉投資進入LED領域,茂矽也有進入太陽能的動作,「現在什麼人都對新興能源有興趣,連統一都要做太陽能」。

• 即使目前這兩個產業還沒真正商品化,規模還很小,台灣太陽能產業年產值還不到三百億元,這些領域台灣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強,未來才可能成為台灣很強的成長動能。

• 台灣目前是全球前十大太陽能電池供應國,台灣的茂迪是全球第七大太陽能電池廠。最容易被專利卡住的LED產業,晶元光電靠著交叉授權和付費逐步解決專利問題,現在是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LED晶片廠。

Page 1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產業西進趨勢• 1000 大企業狂飆中國 、 500 大製造業 7 成登陸投資、服務業 3

成 6跟進•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佈的 2007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調查指

出, 2006年台灣 5000 大企業,有 1,785 家企業已投資中國大陸,在扣除金融業、公營事業和外資企業後,有 1,721家本國企業揮軍西進,占 5000大本國企業比重近 4成( 39.9﹪),比重已經相當高。如以台灣 1000 大企業來看,則已有 5 成 25 的大型企業登陸,投資中國比重更已逾半。倘若進一步以台灣 500 大民營製造業看,更有超過 7 成( 70.4﹪)投資中國大陸;以 500 民營大服務業看,亦有近 3 成 6( 35.8﹪)投資中國大陸,顯示不僅是製造業把中國大陸當作生產基地,服務業也按奈不住,跟著製造業吹起西進風。

•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張大為認為此次調查結果,非常值得政府重視,身為台灣經濟骨幹的多數大型企業西進,究竟是為全球佈局而「走出」台灣?或者是因在台灣生存困難,而不得不「出走」台灣?

Page 1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產業西進乘效

• 500 大企業平均每家在中國成立 5 家公司乘數效果驚人• 中華徵信所並針對已登陸的 1,785家台灣大型企業進一步分析,發現這 1,785家台灣大型企業在中國大陸投資多達 5,246家關係企業,相當於 3 倍乘數效果(每家大型企業平均在中國大陸投資 3家企業);如以 1000 大企業中已登陸的525 家企業來看,投資中國大陸家數也多達 2,612 家,相當於 5 倍的乘數效果,而 500 大製造業乘數效果更高達 6 倍。

• 從 5000 大企業西進家數和投資中國的企業家數來看,台灣必須承認,現階段中國大陸這個戰場對台灣大型企業來說,儼然已是發展上不可或缺、且最重要的一塊。

Page 1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產業西進表現

• 台商 1000 大平均營收成長率高達 45.88% , 5年後超越台灣 1000 大

• 既然台灣 1000 大企業逾半都已登陸,那麼究竟中國大陸對 1000大企業的影響是什麼?中華徵信所認為,這個問題不難從台灣 1000 大企業和台商 1000 大的業績比較中找到答案。

•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完成的 2007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及大陸台商千大調查結果顯示,台商 1000 大 2004年的營收僅相當於台灣 1000 大營收的 16.28﹪;但到了 2006年台商 1000 大營收已相當於台灣 1000 營收的 23.81﹪ ,台商 1000 大三年間成長了81.40﹪ ,台灣 1000 大三年來只成長了 24.72﹪ ,就可看出台商1000 大的成長速度遠超過台灣 1000 大企業。

• 以平均營收成長率來看, 2006年台商 1000 大平均營收成長率高達 45.88﹪ ,台灣 1000 大平均營收成長率僅 16.03﹪ ,如果未來兩岸維持 2006年營收成長速度,最遲 2012年台商 1000 大營收就將超過台灣 1000 大,屆時絕對是台灣經濟上的一大震撼。

Page 1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產業西進表現

• 由營收增加的企業家數來看,台商 1000 大過去三年營收增加家數由 739 家、 743 家增加到 763 家,反觀台灣 1000 大營收增加家數則由 2004年的 843 家,下滑到 2006年的 679 家,顯然台商 1000 大的營運漸入佳境,但台灣 1000 大的成長已明顯趨緩,且可由此推測台灣 1000 大營收成長受阻的企業已超過 3 成 2 ,而台商 1000 大則不到 2 成 5 。

• 儘管若由獲利能力(純益率)來看,過去 3年台灣 1000 大企業的平均純益率均高於台商 1000 大,雖可解釋為顯示台灣 1000 大的獲利能力強於台商 1000 大;不過台灣 1000 大認列中國大陸子公司的投資收益,因而拉高了母公司的獲利則是另一個合理的觀察角度。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3年台灣 1000 大企業的平均稅前純益率由 7.75﹪ ,下滑至 6.13﹪ ,再回升到 6.43﹪ ,台商 1000大則由 3.84﹪ 、 3.3﹪ ,走強至 2006年的 4.53﹪ ,兩相對照之下,台灣 1000 大的獲利能力則呈走軟趨勢。

Page 1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產業西進表現• 總體而言,台商 1000 大企業在營收總額成長率、稅前純益總額成長率、員工人數成長率、平均營收成長率 4項指標上的表現都優於台灣 1000 大企業,僅在平均純益率指標低於台灣 1000 大企業,雖顯示以人力密集產業為主的台商 1000 大企業賺錢的確比台灣 1000 大企業辛苦,但不可忽略的是因中國大陸規模量體大,且成長高賺錢速度比較快的優勢。也因此印證了中國大陸絕對是台灣企業對外投資不可或缺且最重要的一塊。同時以台灣 1000 大企業投資中國大陸逾 5成 25 來看,更突顯台灣越大型的企業越必須倚靠中國大陸投資維持壯大。

•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 2007 年版「 TOP5000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大陸台商 1000 大」

Page 1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敲響下一塊金磚

2007年版台灣 5000 大企業排名調查 - 不為人知的 10 大金磚企業 • 中華徵信所在本次 5000 大企業調查中,特別挖掘出這些散佈在各行業、不為人知的企業佼佼者,並稱之為「金磚企業」。

• 這 10家金磚企業由生產網路設備的四零四科技入選榜首,經營金屬回收、廢 IC 及各類電子廢料之回收處理台灣美加美金屬排名第 2名,第 3名為資本額不到 1億元卻能一年賺近 4億元的賀欣機械廠,第 4名為中強光電旗下關係企業奧圖碼科技,該公司專注投影系統研發及銷售,去年營收成長 83.67﹪ ,稅後純益達 2億元,純益率近 19﹪ ;第 5名為潤泰集團旗下的潤泰營造,該公司去年營收成長 74.64﹪ ,稅後純益近 1.8億元,純益率達 17.65﹪ 。至於金磚企業第 6名至第 10名依次為奇美集團旗下營聚碳酸酯產銷業務的旭美化成;專營汽車車燈、汽車冷卻風扇片、邊保險桿等其他汽車塑膠零配件產品的龍鋒企業,光寶集團旗下的 IC 設計公司易亨電子,經營車輛 (汽車 )螺絲、螺帽、沖壓零件、套管近 20年的恒耀工業,第 10名則為快速崛起於咖啡連鎖市場的美食達人 85 度 C咖啡。

Page 2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敲響下一塊金磚

• 10 大金磚企業的共同特性是,資本額小(除了旭美化成外資本額達 24.6億元外,資本額均低於 7億元),多數為傳統產業,多數擁有自有品牌,行銷和研發能力強,且其中有6 家為沒有集團背景的企業。

• 10 大金磚企業在經營上都各有特色,而其中最值得矚目的則包括榜首四零四科技、排名第 2 名的台灣美加金屬、排名第 3 名的賀欣機械廠及排名第 10名的美食達人 85度 C咖啡。

Page 2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四零四科技

• 位居金磚企業首榜的四零四科技,是網路設備生產廠商,該公司 2001 年首度入榜 5000 大企業時,營收僅 5.43億元,但 2006 年營收已達 16.77億元,不僅 6 年來營收成長超過2倍,且最近 3 年稅後純益都達 4億元以上, 2006 年稅後純益創下 5.17億元的獲利新高,並以高達 30.84﹪ 的純益率,及 EPS20.57元均名列 10 大金磚之首。該公司為亞洲第一大串列通訊產品製造商,為全球前三大的工業通訊設備連網產品供應商,並以自有品牌「MOXA」行銷海內外。2003 年同時榮獲國家磐石獎、第六屆小巨獎及第十屆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其產品行銷世界 50餘國,全球連接超過五百萬個設備,入列金磚企業首選絕無儌倖。

Page 2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台灣美加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 排名第 2 名的台灣美加金屬,成立於 1987 年,資本額僅 1.3億元,為廢金屬回收專業工廠,並為國內第一家取得環保署核發證照的廢 IC 專業回收處理廠商。經營多年來,國內高科技產業製程廢料大都委由其回收,並在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蘇州均設有工廠,與國外廠商如美國 SIPI 金屬公司、 PGP 工業公司、比利時聯合礦業 UM 公司、德國 SJM金屬公司、日本同和 DOWA礦業公司、 KATAOKA 化學工業公司等進行合作。目前該公司已能以無污染冶金技術精煉回收貴金屬,隨著近年國際環保意識抬頭,資源回收已成國際重要課題,國際黃金飆漲,使該公司近年業績明顯成長。去年不僅營收創新高達 8.51億元,稅後純益也創下 1.86億元新高,純益率因而高達 21.96﹪ , EPS14.38元,以環保產業現況觀之,台灣美加金屬經營前景更具潛力。

Page 2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賀欣機械廠

• 排名第 3名的賀欣機械廠,成立於 1979 年,專業於離合器馬達、自動停針切線馬達及工業用吸風機等產銷,為工業用縫紉機的製造領導者之一。長年獲獲全球知名廠商如日本的JUKI 、 BROTHER 、 PEGUES 等廠商的訂單,更難得的是該公司以自有品牌『和興 --HO SHING』於市場銷售。去年營收創 18.57億元新高,稅後純益更高達 3.9億元,因資本額迷妳僅 0.87億元,去年相當於賺了 21個資本額,不僅純益率高達 21﹪ , EPS更達 44.83元,可說是小股本的大金磚。因專精在伺服 ( 微控 ) 電機、感應電機、環狀鼓風機領域的研發製造,未來營運仍看好。

Page 2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RT II 製造業人力需求

Page 2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各產業人力需求現況統計

Top 10

Page 2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各職務人力需求現況統計

研發 製造 行銷 業務

Page 2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電腦及消費性電子產業人力組成分析

Page 2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半導體產業人力組成分析

Page 2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軟體及網路產業人力組成分析

Page 3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電子零組件

Page 3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光電及光學

Page 3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機械設備製造維修

Page 3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電信及通訊

Page 3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金屬相關製造

Page 3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運輸工具製造

Page 3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電力機械設備製造

Page 3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各產業專業人力佈局差異分析

Page 3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各產業人力供需現況統計

Page 3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2007 vs. 2006 台灣地區分析

人力需求成長力道疲乏

Page 4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2007 vs. 2006 中國地區分析

佈局策略明確 , 人才需求成長動力清晰

Page 4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RT III 製造業人力佈局

Page 4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2015 關鍵報告 未來渴望的人才

微利時代產業發展策略

Page 4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預估自己的零毛利時代何時降臨?

台灣已有一成企業 (10.7%)已出現零毛利營運窘況,更有八成 (83.3%)在2015年之前將無利可圖。

Page 4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製造業預估自己的零毛利時代何時降臨?

未來十年 ,存續關鍵

Page 4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微利時代產業突圍的發展策略

突圍三式

Page 4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高素質人力 - 兩岸青年生產力分析

 台灣新鮮人產值高出 0.5 倍 28.1%

 高出 1 倍 22.3%

 高出 1.5 倍 6.5%

 高出 2 倍 8.5%

 高出 2.5 倍 0.4%

 高出 3 倍 1.2%

 高出 3 倍以上 1.9%

 工作產出低於中國大陸新鮮人 11.2%

 兩岸新鮮人工作產出差不多 20.0%

Page 4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高素質人力 - 兩岸青年競爭優勢 SW分析

Page 4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2015 前被渴求的人才

資料來源 : 經建會 94~104 年科技人力供需趨勢推估報告

Page 4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ge 5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ge 5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Page 5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願意高薪網羅的人才典型

Page 5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未來渴望的人才典型

Page 5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倚重的接班人才典型

Page 5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選拔新血的職能指標

Page 5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接班人必須擁有的職能

Page 57: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台灣學生英文程度直直落,職場英文要求日日升高達四成五的工作有英文要求,其中尤以科技產業比例最高

• 95年大學指考成績公佈,近兩萬人在英文作文科目考試,總分 20 分中拿不到 1 分。 104 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憂心表示,因應全球化競爭趨勢與台灣企業全球佈局發展,有高達四成五的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將英文能力列為基本條件。打破傳統認知,對於英文能力要求比例最高的職務,已從「業務貿易人員」轉向「工程師」。

• 英文已成為加入全球化職場競爭遊戲的入場券。

Page 58: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 根據 104 人力銀行針對會員廠商徵才條件分析結過發現,過去七年,總體企業對於求職者的英文能力日趨看重,相較 1999年僅有 30.5﹪職缺將英文能力納入其徵才條件項目之中;時至今日, 2006年企業所開出的職缺中對英文能力要求比例大幅提高到了 44.7﹪ ,短短時間內,總體職缺要求條件中對英文能力的設定比例總計成長了 14.2﹪ 。

• 相對於企業在人才的英文能力要求日趨成長下,台灣學子的英文能力卻是直直落,根據指考中心數據顯示,英文作文零分人數比例,從 93年的 12.5﹪ 、 94年的 15.8﹪至 95年的 18﹪ 。面對學生英文程度直直落的情況,特別提醒同學「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待」,一定要把握在校學習時間,好好加強個人英文實力,別讓 University 變成了由你玩四年。

Page 59: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 104人力銀行邱文仁進一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台灣資訊科技產業走向全球佈局,同步反應在對於人才英文能力的要求比例成長上。以過去七年來對於英文能力要求比例成長幅度最大的前五名職務來看,可以充分反映這樣的趨勢,這五名職務與成長比例依序為:「電腦硬體及通訊工作」成長了 46.0﹪、「軟體及資管工作」成長 37.5﹪、「法律及顧問工作」成長 25.8﹪、「品管安規工作」成長30.9﹪、「其他工程及研發工作」成長了 24.0﹪。

• 五大職務中都與科技產業全球佈局策略一致。連傳統上認知偏向個人專業服務的律師法律工作 ,也成了當前「資訊科技」產業爭相競逐的對象,科技產業對於「法律及顧問工作」人才的需求佔各產業總體需求的 25﹪,僅次於「金融工商服務業」的 50﹪,排名第二,其中對於英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同步提升。以上數據在在反映出台灣資訊科技產業中各重要職務對於英文能力的要求。

Page 60: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 從總體市場對求職者英文能力要求職務排名觀察時,也發現了大洗牌的現象, 1999年時,需要英文能力比列最高的五大職務依序為:( 1)「人事及經營管理工作」、( 2)「業務貿易工作」、( 3)「行銷企劃及廣告工作」、( 4)「教育及學術工作」、( 5)「法律及顧問工作」

• 到了 2006年,此項排序變成( 1)「電腦硬體及通訊工作」、( 2)「軟體及資管工作」、( 3)「法律及顧問工作」、( 4)「業務貿易工作」及( 5)「人事及經營管理工作」。

• 由此可見,傳統上認為「業務貿易工作」才需要英文能力的觀念已大幅改變,現在或未來,最需要具備英文能力的職務,已由工程相關職務所取代。

Page 61: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成果

• 以一百六十五元的價格掛牌上櫃的關中公司 (聯發 266,台積 42.5) 從烤肉爐具轉型至精緻「戶外廚具」

• 營收 38億元,獲利 4.7億元,各成長 35 ﹪和 53 ﹪ 的亞洲第一大水龍頭的成霖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整合上游製造和下游銷售的策略

• 每股 6.35元的稅後盈餘的高爾夫球頭製造商明安國際領先市場的技術配合敏銳的市場嗅覺,擁有 3 成美國職業選手市佔率的自創品牌

• Mission Impossible >>Nothing Impossible

Page 62: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創新營運模式

• 元智大學許士軍教授 :「台灣產業普遍面臨從製造導向,轉型為創意與研發導向的關鍵時期」。過去以產業規模取勝,講究成本控制,管理風格以追求效率至上的軍隊化管理的發展策略,是過去台灣產業重要的競爭力來源;但在今日,因為逐漸面臨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趨勢等因素,使得重視人才、創意、研發的企業更具競爭力。

• (《數位時代》 2007/10 P. 130 )

Page 63: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創新營運模式的關鍵能力

• 人才定義改寫 - 全球化所掀起的工作板塊移動,讓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不斷改寫。面對未知的競爭,考驗的便是企業與個人「融會貫通的能力」,由成大獨霸 10年冠軍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今年輪到台大奪冠。

• 當全球化掀起了工作板塊移動,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也不斷改寫。這也是 10 年來,《 Cheers》雜誌再度因應外在環境變化修正了調查指標。

• 過去,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術外,穩定、耐操、忠誠是企業擇才時,最看中的條件。但是,當產業遊戲規則一再改寫,類似 Google 、無名小站、 YouTube 等新興競爭模式不斷出現,「找出前所未有的答案」成為生存王道,它雖然令所有人焦慮萬分,但也讓不同世代或不同產業經理人更有機會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交手。

Page 64: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 面對未知的競爭,考驗的便是企業與個人「融會貫通的能力」。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在台大校園徵才活動,也提醒這個能力的重要性。

• 他認為,企業期待的優秀員工,要能夠「專才與通才並進」,除了是「頂尖高手」,也是「全方位人才」。倘若只是某個領域的專才,不能融會貫通、進行資源整合,專才反而會變成一種限制,未來也無法進一步有效的發揮領導力。

• 21世紀最需思考力,要比別人先找到出路 • 「融會貫通」反映的也是一個人的思考力。 Google 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對此就有一套清楚的詮釋。

• 他認為,「 21世紀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能夠在學習上融會貫通,善於思考、推理和應用的人才。」就算對於工作中那些從未見過、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具有思考整合力的人,往往能夠比別人先找到出路。尤其,當台灣產業結構逐漸轉型、跨業競爭界線趨向模糊,更需要大量具有跨界思考力的人才。

Page 65: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 以變動快速的金融產業為例,因應全球化與區域化的雙波浪潮,近幾年各大金控公司在儲備幹部(MA)的人才培訓上,也走出財經科系領域的限制。類似法律、理工背景的新鮮人,也開始有機會在金融領域發光。

• 匯豐銀行人力資源處副總裁朱敏杰表示:「不是商科畢業的學生,反而具有更多優勢,因為他們比較有 common sense(常識),比如說學理工的更有數字概念,這在銀行界很重要。」顯見,未來大學教育或是企業培育人才時,對於「融會貫通能力」的重視度,將會越來越高。

• 排名學校各領風騷,台科大表現亮眼 • 除了總排名冠亞軍易主,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台灣

科技大學的排名和去年差不多,分別是第 3到第 6名。其中,台科大是表現最亮眼的技職學校,歷年來,皆為知名傳統製造業大廠點名肯定的學校。

Page 66: 職 場 現 形 記 (資料來源:104)

創新來自於學習

學習的目的在解決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 = 現有知識 + 新思維

終生學習 + 獨立思考 = 張忠謀先生心中的好人才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專業學習在專業學習 ??

Thank you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