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11
厦厦厦厦 厦厦厦 2012.3.16 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厦

Upload: gagan

Post on 09-Jan-2016

3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例析高中新课程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本方略.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 《 理解历史 》. “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 1 、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 教材内容简明精炼,没有太多的铺陈,而材料信息繁杂多样,事物描述具体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材料信息时要抓住关键的短句或字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封不动地整段的摘抄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例析高中新课程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本方略

Page 2: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Page 3: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1 1 、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 教材内容简明精炼,没有太多的铺陈,而材料信息繁杂

多样,事物描述具体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材料信息时要抓住关键的短句或字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封不动地整段的摘抄。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明 ] 于慎行《谷山笔麈》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殖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设问】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Page 4: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22 、紧扣材料,不要信马由缰。、紧扣材料,不要信马由缰。 历史材料极其丰富,试题选用的史料既依托教材,又超越

教材,力图在新材料新情境中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新知。要紧扣材料信息,不可抛开材料随意发挥而信马由缰答来。

材料: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

大会通常由 5000 到 6000 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

【设问】依据材料,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age 5: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33 、把握语境,不要顾名思义。、把握语境,不要顾名思义。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表达符号和表达习惯。即使同一个国家,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表达形式。在解读材料时,要懂得古今语言表述的差异性,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来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

材料:(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

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 南宋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设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范仲淹的基本主张。

Page 6: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44 、挖掘寓意,不要丢三落四、挖掘寓意,不要丢三落四 。。 材料信息的呈现形式不同,有的是容易被发现的显性信息,有的属于

容易被忽视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往往隐含在材料文字(或表格、图片)的寓意中,或隐含在材料的出处,这是解题时应引起足够重视的。

材料一: 16~ l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 5.2 8.2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设问】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Page 7: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55 、拓展延伸,不要就事论事。、拓展延伸,不要就事论事。 许多地方高考的材料题设置了“启示”类问题。它要

求我们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感悟力和使命感。

材料: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 ·王安石传》

【设问】综上材料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Page 8: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66 、表述准确,不要模棱两可。、表述准确,不要模棱两可。 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最终需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要求

表述语言应规范、科学、完整、准确 , 要有“历史味”,不能“文学化”,不打擦边球,似是而非。

材料一:“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

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材料二:“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民主思想 ? 在政治体制方面,两者有何不同 ?

Page 9: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77 、辨别考证,不要观念僵化、辨别考证,不要观念僵化 。。 有些史料的记述符合历史事实,是客观的;有的史料基于记述者的立场、经验、好恶等因素,是主观的。还有的因为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有所不同。应克服思维定势,遵循论从史出、孤证不立、辩证客观等科学史观,对材料信息加以甄别和考证。

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

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1521 年 4 月 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 年 5月 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 1522 年 9 月 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1521 年 4 月 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设问】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Page 10: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8 8 、明确主题,不要偏离方向。、明确主题,不要偏离方向。 一道材料题不论由几段材料构成,都会有一个明确的

主题,而每一段材料往往又有一个明确的服务于主题的主旨。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注一下材料的主题和主旨,可确保解答不偏离方向。

材料:(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设问】材料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Page 11: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