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 2014年 第一期

44
北區辦事處:祐漢翡翠廣場地下O舖 電話:2842 2297 辦公時間:逢周一,三,五 6PM - 9PM 出版: 吳國昌、區錦新議員辦事處 NO.1 12/2014 不定期出版 NOT FOR SALE 非賣品 民主派 澳門事 吳區話你知 經屋法不斷製造悲劇 宜速修改! 政府真的無地建經屋嗎?  小圈子選舉排斥澳人參與 民主普選離澳門人近嗎? 香港佔領運動對澳門的啟示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得主 對澳門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Upload: aman-tong

Post on 15-Jul-2015

286 views

Category:

News & Politics


1 download

TRANSCRIPT

民主派

1

北區辦事處:祐漢翡翠廣場地下O舖電話:2842 2297辦公時間:逢周一,三,五 6PM - 9PM

出版:吳國昌、區錦新議員辦事處

NO.112/2014 不定期出版 NOT FOR SALE非賣品

民主派澳門事 吳區話你知

創刊號歡

若你已閱覽完畢

請隨手傳給下一位

為傳播社會之聲出一分力

功德無量經屋法不斷製造悲劇 宜速修改!

政府真的無地建經屋嗎? 小圈子選舉排斥澳人參與 民主普選離澳門人近嗎?香港佔領運動對澳門的啟示新科諾貝爾經濟學得主 對澳門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民主派

2

4 民主初啟步 20 養老金各執一辭

40 佔中啟示錄

8 經屋解民之困

民主派

3

目錄索引

民主派

督印 DIRECTOR區錦新 SUNNY AU

編輯 EDITOR何展鵬 ALAN HO

電話 TEL28422297

地址 ADD黑沙環看台街翡翠廣場地下O舖

發刊辭 P.4

經屋專題修改經屋法 回應社會合理訴求 P.6大建經屋解民之困 是特區政府應盡之責 P.8填海新城 澳人澳地 居民房屋長效機制 P.10特首承諾新城A區公屋二萬八 一起監督務必力促其履行承諾 P.12政府聲稱無地建公屋 四十八幅閑置土地拖足五年無結果 P.14社會保護網 應向一切真正有需要的人張開 P.15

政改專題你知道澳門的行政長官是怎樣產生的嗎?為何大多數澳門人均遭排斥於小圈子外? P.30吳國昌區錦新動議辯論主張 二零一五啟動政改 P.33新輪政改諮詢宜早日進行 P.37不邁向民主政制 無以改善特區政府管治能力 P.38五二五笑看風雲澳門公民成當權者的達摩克利斯懸劍 P.39民主路漫漫 港澳上下而求索 P.34香港佔中的啟示 P.41

社會之聲就提前領養老受損作交代 P.18同等殘疾,同等受惠 P.20來論 . 均富分享經濟成果 落實真正還富於民 P.24來論 . 關注九澳飛灰 P.26

民主派

4

  2014年,為更好地履行歷史和人民交付的使命,吳國昌、區錦新決意更新和加強議員辦事處的管理和服務,並由議員辦直接出版不定期刊物《民主派》,確保能夠如實地向民眾報告議員和議員辦在立法會和社會上開展各項重要工作的情況,爭取民眾支持,接受民眾監督。  為《民主派》創刊號作序,兩位議員及議員辦義務工作團隊全體成員希望公開和坦誠地與所有澳門居民分享我們的共同理念和追求。

一.與民主有個約會

  民主是為所有人的福祉、屬於所有人、由所有人一同建構,並不專屬於任何少數人。但二十五年來在強權壓制之下堅持撐起民主大旗的澳門民主派,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89年6月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成立及在1991年6月發表《澳門民主派宣言》(第一稿),“公開宣告澳門民主派的鮮明綱領,希望促成澳門打著旗號和不打著旗號的民主派的廣泛的政治共識”。  然而,我們與民主的約會可能還在這之前已經訂定:1989年4-6月震撼中華的民主運

動,打開澳門歷史的缺口,使澳門民主派得以集結;1970-80年代,我們作為澳門較幸運的新一代,懷著對知識和美好未來的憧憬,進入大學;1966年,還是兒童的我們,見證澳門居民反抗殖民政府和腐敗官僚壓迫的大規模群眾運動;1950-60年代,我們在這殖民統治下、貧窮落後的小城出生。  民主,對我們而言,不是需要努力去防止忘記的“初衷”,而是一個終生的約會。二十五年過去了,“該守的道守住了、該打的仗打過了、該走的路還沒有走完”,因為,民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並無終點。今天,在我們的團隊裏,除了漸漸老去的50後、60後、70後,還有正在成長的80後、90後、21世紀澳門人,我們希望我們與民主的終生約會能夠得以永續。

二.迎接一個不平凡的歷史階段

  1984年,民生派議員開風氣之先,為民眾提供個案服務,這實質上成了對傳統愛國陣營的活動能力挑戰,逼使傳統社團進行改革和更新。1992年,民主派進入立法會,隨即發動管治能力挑戰,希望逼使即將接掌澳門特區管治

權力的傳統愛國陣營提升社會管治能力,為特區的善治作好準備。  將澳門民主派集結之前的狀況,與今天的狀況比較,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立法會的運作、民間社會的格局、民眾的能力都發生了非常顯著的改變。民主派作為有理念、有目標、有策略的積極參與者,與所有澳門人一同建構和見證了這歷史進程。  然而,在同一期間,善治並沒有出現,因為特區政府沒有能夠逃脫宿命──以沒落資本家為核心、不受民眾監督和問責的既得利益集團,在接掌社會管治權

2014 民主派 發刊辭

民主派

5

力之後,其必要和首要的任務並非善治,而是利益分配。因此,特區成立以來,在三屆政府任內,公共管理每況愈下,在“以民為本、陽光政府、科學施政”的口號下,既得利益集團獲得鉅大的財富和權力,但政府管治效能並不比葡人殖民統治時有所提升,所有重大民生事務管理均陷於失敗。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在公共行政系統內逆進化(劣幣驅逐良幣)成了常模,在這模式中,好人受到打壓和排擠,被逼變成廢人甚至壞人,而壞人則獲得提升並近親繁殖。  這一切源自澳門的歷史格局,同時也在為重塑新的歷史格局作準備。2014年的反離補運動,並不表示民眾已經或將迅速戰勝特權,但揭開了“和諧社會”的假面,讓大家清楚看到無權者與有權者之間已經存在的巨大鴻溝和矛盾,同時預示著一個不平凡的歷史階段即將到來。  隨社會發展,澳門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持續上升。近年,有高等教育學歷青年人為主體的、新的民間組織相繼出現,其關注和主張各有不同,但同樣為澳門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經澳門居民努力爭取成功的高中免

費教育於2007年開始實施,使更多青年人尤其是來自非富裕家庭的青年人能夠完成高中和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預計2014年開始,大學畢業人數將加速增長。而此後,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有遠見、有胸襟、能凝聚社會發展力量的青年才俊將不斷湧現。  據此,我們作一個預期,第四任特區政府任內,政府失敗將達至極限;當第五任行政長官就任時,將面對的是更有知識和能力的新一代民眾,而變革將成為唯一的選擇。為迎接這不平凡的歷史階段,民主派包括漸漸老去的民主派,當前最重要的歷史任務,一是在立法會和社會上繼續堅守與特權對抗的前線,二是促進新生代的成長。

三.傳承信念、希望、愛

  民主派自1992年以來,連續六屆取得立法會直選議席,高峰期(2001年)獲得逾20%選民支持,成為得票最高的參選組別。  立法會議席是民主派從一無所有開始、努力爭取到的立足點。作為立法會議員可得到法定的權力和資源,以便在議會內外開展各項工作。然而,在民主選舉制度下,面對選民的自由選擇,議席和選票並無世襲和繼承的可能。  既得利益集團的“薪火相傳”,傳承的是財富、權力、地位。民主派的傳承,最重要的是信念、希望、愛。  民主派因為相信理性、相信歷史、相信人民,所以,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仍然看到希望,仍然能夠為希望而戰鬥;而這一切努力和付出,乃源於我們對於自己生長的地方,以及對於在這地方共同生活的所有人的愛。  世代不斷更替,任何個人總會漸漸老去,這是不變的定律。我們希望的是澳門民主派的旗幟能夠繼續飄揚,民主派的信念、希望、愛能夠超越世代,傳承下去。

2014 民主派 發刊辭艾文

民主派

6

26/95/號法令的附件II),特別困難者排在前,不那麼困難者排在後,這正正體現出優先照顧困難者的政策。而排在後者,也不必次次申請,只要在輪候隊伍中,總有輪到的一天。這種制度下只要設定輪候期確保輪候時間有一定規範,則應當是較為合理的。只是,現行經屋法卻完全取消了這種原先相當科學和合理的計分排序的方法,而改為分組抽簽,每次散隊,還聲稱這樣才更能體現優先照顧有需要者。正如我在議會中不斷所作的批評,用「大抽獎」方式來決定誰能買經屋,怎可能體現優先照顧有需要者?抽簽講運氣,怎能擔保最困難者可以有幸抽到。當然,官員會辯稱,是先分組後抽簽來體現需要。但分開核心家團、非核心家團和個人申請三個順序,當局有甚麼依據可以證明核心家團一定比非核心家團更急需經屋?又有甚麼因素可以判斷個人申請就一定比兩種家團更沒逼切需求呢?事實上,雖然兩次申請只有第一次出了結果,但這種制度下,令所有非核心家團及個人申請者都是每次陪

跑,連抽簽機會都無的惡果已暴露無遺。此外,每次散隊更是勞民傷財,每次申請,市民就要請半天假去交一大堆文件,抽不到便散隊,下次有申請又再來交一大堆文件,而在經屋供應量少之下,你可以一世都沒有機會「中獎」。如此制度,實屬荒謬。

兒時父輩購經屋 竟終身打下與公屋無緣烙印

  此外,經過新一輪的經屋申請,許多市民才發現經屋不單止少,抽簽無望,而部份人更是連申

修改經屋法回應社會合理訴求  現行經屋法,取消了原來的計分排序輪候制度,改而為每次申請不論人數多少,以抽簽方式分配了原先接受申請的經屋數量後,便散隊。下次再有安排便重新再行申請,變經屋申請為大抽獎。如此抽法,可以抽一世都抽不中的。從去年實行新經屋法施行下的第一次接受申請開始,人們對新經屋法有了更多認識,引發民怨四起,齊聲斥責新經屋法是拿市民玩弄的惡法。面對如此境況,政府終於鬆了點口風,從過去堅持不必修改變成也承認存在修改的必要。

申請經屋竟變大抽獎 如此制度太荒謬

  談到修法,最重要當然是應重設輪候制度,並且輪候有期。舊經屋法是按照申請家團的收入、所居樓宇的種類、樓齡及居住條件、家團中有否長者、殘疾人士等八大項因素來計分組成輪候隊伍,按得分多少來排序(已廢止的第

民主派

7

請也不會被接納的。為甚麼?因為他們小時候,父母曾買過經屋或拿個四厘補貼,而申請時,當時還是小孩子的他也被列於家團名單之內。則從此一生被打下不可磨滅的烙印。以現行的制度,他們會被排除於經屋和社屋申請之外,要麼有能力買貴樓或成世人租貴屋。有人喊冤,那時我才幾歲大,父母買樓作居所,怎麼我長大了卻不能買經屋?這有甚麼道理?還有,獲四厘補貼買私樓的才更冤枉,當年這個四厘補貼是幫助房地產商促銷措施,與經屋、社屋沒有半點關係,而獲四厘補貼是看你買樓的樓價,不會考慮你家中有多少成員。所以,小孩子的名字在不在家團名單內都不影響到四厘補貼的取得。可是,二零一一年制訂的經屋法,卻將曾獲四厘補貼的家團納入進限制購經屋資格之內。大批年輕人便不知不覺不明不白地陷身網中。當年在立法時,我與官員爭拗,小孩子當然跟着父母,父母買樓他們當然在名單之內,但他會大,要有自己的家庭,怎可以終身與父母同住於經屋的小室之內。所以要求無需由局長負起作例外許可的責

區錦新任,而是讓年青人一到十八歲成年,便視為自動脫離其曾購經屋的家團名單,以妥善解決此問題。但政府官員打死都唔肯,認為局長有權按個案情況給予例外許可便夠了。結果,局長為執行壓縮經屋需求的政策,對例外許可申請少有批准,製造大量悲劇。

以經屋法遏抑經屋需求 包藏禍心豈能不改

  一個法律必須切合社會現實,而經屋法制

訂的一刻就明顯是有意遏抑經屋的需求,把可限的盡量限,卻害死許多人。所以,若要修法,除了要恢復計分排序輪候制度,設定輪候期之外,還應針對年幼時被納入購買經屋家團或獲四厘補貼購家居的家團成員,而被剝奪申請經屋資格的不合理規定予以修改。  此外,廢除現行法律規定政府先有經屋計劃才接受申請的不合理規定。經屋法應明確規定每兩年最少一次接受經屋申請。政府應在取得申請者對經屋需求的資料後,按實際所需規劃經屋的興建。  只有透過修改經屋法,重建經屋輪候制度,設定輪候期,消除種種不合理限制,保證經屋申請持續有期,透過足夠合理數量的經屋供應,才能讓市民能真正在澳門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這也是作為特區政府的應有責任。

民主派

8

大建經屋解民之困 是特區政府應盡之責 當局終於承認經屋法存在不當,承諾作出

修改,並且作公開諮詢。問題是,每次抽簽後散隊這個惹來最強民怨的做法,卻以留待將來全面檢討為藉口,強行將其維持。為了紓緩不滿,當局在諮詢中玩了兩個花招,第一是針對分組抽簽令非核心家團及個人申請陪跑,改為每個組別都有一定比例,讓其他兩組從陪跑變成有微弱希望,這是典型的「朝三暮四」的遊戲,用來耍猴子還可以,用來耍人就把人視得太弱智了。第二,諮詢的問題堅持維持每次散隊,只是卻建議可保留資料,下次再接受申請時只須給個聲明書確認繼續用同樣資料申請便可免除重新交資料的煩惱。好像每次重新申請的問題解決了。只是,在配合先抽簽後才審查的制度後,來料了,即當局接收申請後,連申請資料亦無需認真審查,便收到倉庫之中,等抽簽後才對中簽者的資料進行認真審查。而申請者即使交了申請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合資格,然後是等呀等,一次抽不中,兩次抽不中,等到十次八次後,終於抽中了,卻才被審查後告之不合資格,人都癲了。可見,這樣的修改諮詢還是玩嘢成份多了點。

為何死守每次抽簽散隊的荒謬制度?

  為甚麼官員死守着這種每次抽簽散隊的制度,而不肯回歸到計分排序輪候制度呢?當局透露以目前私樓的天價,工薪階層根不可能在私人市場解決住屋問題,所以對經屋的需求甚大。而採用抽簽制度則不論有多少人申請,政府拿出多少單位供申請就是多少單位,完全無需負上責任。若維持原來計分排序輪候的話,則政府接受申請就等同作出承諾,除了少數不合資格的申請者會被剔除外,其他大部份申請者即使即時未獲分配經屋,但都會留在輪候隊

伍中,政府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為他們提供經屋,否則政府便永遠無法甩身。所以,用抽簽分配每次散隊的模式,是最適合的選擇。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有,只是不對。

堅持分組抽簽每次散隊是為了不負責任

  市民對經屋的需求,不管是五萬、六萬、七萬,都是真實的需要?因為,現時經屋法規定的經屋尺寸,令經屋肯定是豆腐潤型的,生活空間狹窄,有能力有其他選擇的,一定不會買。或謂,有人買了搏增值,甚至轉手圖利。只是,花上一百幾十萬買下一個單位,只能

民主派

9

大建經屋解民之困 是特區政府應盡之責

自住不能出租、不能轉售(十六年內),要轉售時還要按十六年後的樓價的一半,退回給政府,即屆時只可拿回一半的樓價。如此制度下買經屋會有利可圖嗎?  這是在經屋法制訂中對購屋者已算到盡了。可以說,現行經屋法已封了購屋者圖利保值之門。若這個推論正確,將來申請經屋者不管是多少萬,都是真實的需要。不論政府能否有措施協助滿足,它都是存在的。只看這些需求獲得滿足而實現社會和諧、還是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化為戾氣而已。

建經屋是浪費土地 建私樓牟暴利就不浪費土地?

  同樣是對住屋的需求,不用公共房屋來解決,市民也要經私人樓來解決,可能將來變成日本那樣供兩三代人才能供完。但不論是公屋還是私樓,都同樣需要消耗土地資源。為何同樣耗用土地資源的經屋就不能供應,就不正常,而轉為私人樓則多多都有供應,就變成正常和合理。這是甚麼邏輯呢?據此,人們只能歸納為一句話,就叫官商勾結。放着政府使用土地多建經屋來切實解決居民住屋需要不用,

偏偏要市民望穿秋去無了期等經屋,同時在捱貴租,還要等着私人房地產商的宰割。這叫以民為本嗎?為甚麼動用土地去多建經屋幫助居民解決住屋需要,就怕浪費土地資源,而賤價批地給發展商讓其大建豪宅牟取暴利,土地卻毫不足惜?在過去一段期間,平面粉(賤價批地)貴面包(貴價私人樓)已令許多有關係、有背景的房地產商肥得袜也穿不上。夠了吧,還要繼續讓他們對需要住屋的市民敲骨吸髓?

區錦新

有否足夠土地建公屋?有否足夠土地建公屋?

除政府自己透露的六千八個公屋單位土地儲備以外,還有:偉龍馬路側八萬多平方米的涉貪土地,以其原來規劃亦最少可建一萬多個單位; 四十八幅閑置土地收回一幅規劃一幅,這裏也應可建成過萬個單位了吧; 填海新城單是A區,特首一個政治決定便從一萬八千個住屋單位的規劃一跳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 填海新城B、C、D、E四區加起來亦最少還有二萬五千個住宅單位。 以上陣容不可謂不鼎盛。再嫌不足,那向中央再申請填海,只要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市民的,中央絕對不會拒絕。不要忘記,澳門的歷史,就是一頁填海的歷史、向海洋要地的歷史,這是我們的唯一本錢。也是過去一個世紀中頻繁發生的事。 所以,沒地那就填海,讓澳門的面積繼續擴展,滿足城市發展、人口增加的需要。

附加資料

民主派

10

  二零零九年中央政府批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分五區填海造地建設新城區,而五區當中最大幅的A區現已進行填海工程。行政長官一再表明未有在落實填海新城澳人澳地之前偷步批地換地。可是,作為澳門人安居置業房屋發展長效機制的「填海新城澳人澳地」仍未具體落實。特區政府原本在今年四月開展的澳人澳地公開諮詢,拖延至五月十日終於由跨部門工作小組推出的「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諮詢文本未有足夠聚焦於「填海新城澳人澳地」來收集民意,反而把焦點放在作為澳人澳地房屋形式一小部份的「置安居」計劃。  本人認為,在澳人澳地的公開諮詢中,應正面就澳人澳地的定義問題、土地供應、購買和轉售限制、法律配套等方面凝聚共識,著手法制建設,規定填海新城住宅單位在二零四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前,第一手及轉手置業的小業主必須為澳門特區居民,並在此基礎上有序規

劃發展填海新城的各類型住宅用地。  「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諮詢文本第四章「土地資源對房屋的影響」過於簡化,沒有提供機會讓市民對填海新城澳人澳地深入思考提供意見,令人懷疑政府沒有決心正面落實填海新城澳人澳地,因而在諮詢文本中把焦點轉移。  「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諮詢文本著重安排作收集民意焦點的第五章「置安居」計劃,其實只是在一種在現行經濟房屋之外的首次置業居所計劃,不是澳人澳地的全部。  作為首次置業居所計劃的「置安居」,可在填海新城澳人澳地的整體規劃當中,作為其中一種房屋供應板塊推出。在填海完成之前,短期內倘能調動閒置土地或將生地轉熟地供應房屋,則應集中資源興建社屋經屋,不要再分薄短期緊絀的資源。  必須指出澳人澳地必須建基於足夠的土地

資源才可以成為有力的澳門人房屋發展長效機制。反之,只用一兩幅地作小量新類型房屋供應,只是無濟於事的花招。  因此,填海新城應當採用四萬三千住宅單位的方案,整個填海新城的住宅房屋均須完全納入澳人澳地的範圍;其中百分六十住宅地應當作為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的土地儲備,相應修改經濟房屋法,讓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均以有效的輪候制度顯示房屋數量的需要,以便及時有序興建提供澳門居

填海新城 澳人澳地 居民房屋長效機制27/5/2014立法會議員吳國昌議程前發言

民主派

11

民享用;此外百分之四十住宅地,除了要撥出小部份作社會服務院舍、公職人員宿舍、重建臨時房屋中心外,應進一步人性化地按本地居民的具體房屋需要創新房屋類型,提供首次置業居所、先租後買居所、長者宜居屋苑、舊樓換新居所等。各類型房屋當中有部份可依法轉讓投入私樓市場,仍須遵守澳人澳地的規定。  至關重要的是填海新城澳人澳地的所需的上述土地板塊須內及早確定下來,作為特區政

府打算在今年十二月推出填海新城規劃方案諮詢的設計基礎。特區政府亦應就填海新城的填海工程的完工期作出承諾,並定期公開交代填海新城的施工進度。  本人再次公開促請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必須頂住小圈子選舉當中各種推意圖顛覆澳門人房屋發展長效機制的誘惑,絕不要在落實填海新城澳人澳地突然偷步批地!

民主派

12

庭蝸居於一個只適合一個核心家團所住的小居所中;也有家庭成員沒有變化,但面對樓宇日舊,空間也狹少,過往澳門人習慣於積累一點經濟能力之後,可以小屋換大屋、舊屋換新屋。只是,在當前天價私人樓面前,舊樓換新樓?想都別想。相比之下,無殼一族就更苦了。除了承擔貴租外,部份人士更因頻遭逼遷,簡直到了居無定所的地步,有些家庭更要到珠海租屋作棲身,一家人每天頻撲於兩地之間上班上學,這種痛苦又豈足為外人道?樓市形成這個局面,固然有眾多因素。而其中經屋供應量少,無法有效調節樓市,相信也是一個相當關鍵因素。所以,增建經屋,已是當前急務。

住屋問題是澳門當前最尖銳的矛盾所在

  可以說,澳門人的住屋,已上升為一個民生最尖銳的問題,只看看去年底政府拿出一千九百個經屋單位供申請,即招來四萬二千多份申請,其情況之惡劣已可見一斑。特區政府已不能再掩耳盜鈴埋首沙堆。  在澳門土地緊絀,成為推諉萬九公屋無法如期完成的主因,也成為無法有足夠公屋供應的理由。那麼,政府要增加公屋供應,大部份澳門人,目光都盯着填海新城這片早二零零九年已由中央正式批准的填海土地。這五幅填海地,中央政府在二零零九年已批准。但批准

特首承諾新城A區公屋二萬八一起監督務必力促其履行承諾

  住屋費用成了澳門通漲的火車頭,瘋狂的私人樓市是澳門人的最痛。新樓之天價,是一般工薪階層望也不敢望一眼的。而連二三十年的二手樓,竟從十年前的十多二十萬飆升到四五百萬,超過二十倍。無殼一族固然苦不堪言,即使所謂已自置居所的市民,又何嘗不吃苦頭?

經濟一片騰飛 居民怨聲載道

  他們二十多年前,兒女尚小時,靠雙手克勤克儉地置了業(那時收入四五千元已可供樓,如今四五萬元收入也供不起樓),二十多年後,子女長大須成家了,卻面對瘋狂的樓市,一是暫不結婚,一是兩代人兩三個核心家

民主派

13

特首承諾新城A區公屋二萬八一起監督務必力促其履行承諾

區錦新

以後,特區政府全面罷工。特區政府一方面是以缺乏土地為由而拒加大興建公屋力度,甚至劉司長更以「起屋唔難搵地難」為藉口推卸未能依時完成萬九公屋的責任。但與此同時,坐擁三百五十公頃可填海的土地,卻完全罷工,還假腥腥地搞填海新城的規劃諮詢,搞了一輪又一輪,沒完沒了,明擺着是以諮詢來拖延時日。作為執政者,手擁豐富的財政資源和土地資源(澳門整體來說土地資源緊絀,但作為政府手上有此三百多公頃的填海地,說其土地資源豐富絕不為過),卻刻意大唱慢板,如何面對中央政府的託付?如何面對澳門的廣大市民?  所以,這次由特首作出政治決定,有意將填海新城A區的住宅單位從原來的一萬八千個增至三萬二千個,其中有二萬八千個是公屋單位。這項果斷決定,不管其動機為何,只要對解決居民住屋問題有好處,也是應予肯定的。

是急民所急,還是與民為敵?盡看新城公屋進度

  有朋友憂慮,如此重大的調整,會否是崔世安為競選連任而耍的花招,當選後便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崔世安既然作出了在填海A區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的承諾,我們當然完全相信這是真的。而信任的代價,就是在未來數年內,用盡一切辦法力追此計劃之落實。體現杜老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宏願。  而作為特首,既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即使是小圈子選舉產生,但還是當了澳門的特首,就不能尸位素餐,享特首之尊,卻不做好這份工。是急民所急,還是與民為敵之間,特區政府將作如何選擇?填海新城的公屋興建進度,將是一個試金石。

填海地要多久才能用? 或謂,一幅填海地,要填海,要基建,要規劃,都必須花上一段時間,豈能說做就做?當然,筆者非專業人士,對建築、規劃、填海這些工作近乎一無所知。但根據當局所透露的訊息,填海新城A區的填海工程可於二零一六年完成。若此言必虛,那麼在填海的同時,有關規劃(包括城市規劃及建屋規劃)亦應可同步制訂。因為土地是按計劃填出來的,變化因素不多,不會未來建屋時發現下面是不同的地質或有特別地形。所以,一俟填海工程完成,二萬八千個公共房屋單位應可進入實質興建階段。按照現時經屋法的規定,當政府已有建屋規劃(能規劃出供申請單位的位置、數量和類型),便可接受經屋申請。如按此程序來說,二零一七年便應可接受申請。而按照石排灣公屋建成的進度,石排灣三幢大型公屋屋苑(包括居雅,樂群及業興)其興建期均在二十四個月內。還有,隔海相望,我們看看橫琴澳大校區,零九年中央批准撥地建校,連填海、連規劃,至二零一二年底校舍建設已基本完成,前後也不過四年時間。以此觀之,從現在填海開始,二零一九年,填海新城A區的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理應全部可以建成。

附加資料

民主派

14

  就閑置土地問題,特區政府於二零零九年開展了清點工作。於二零一一年三月,特區政府經點算了113個未完成發展土地並進行分析,並初步認定其中四十八幅土地的閑置屬可歸責於承批商,但當時聲稱須作進一步分析。至二零一二年二月六日,土地工務運輸局賈利安局長透露該局的土地管理廳已對四十八幅閑置土地個案全面完成調查報告。只是,在完成這「進一步分析」之後,仍須再交工務局法律部門跟進分析,「研究包括承批人提出的理據是否充分,有無涉及毀約、觸犯土地法規定等情況」。對四十八幅閑置土地,政府在二零一

一年初完成初步分析之後,再花近十個月時間作進一步分析,到進一步分析之後再來新一輪的跟進分析,何謂「分析」繁雜,沒完沒了。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日,本人就此四十八幅閑置土地如何定奪之問題曾向當局作出質詢,賈局長奉命回應,將四十八幅土地分成三大類型,包括:一)「去年完成48個可能歸責個案的分析報告,經聽取法律部門的意見後,部份個案目前已啟動了宣告失效的聽證或續後的法律程序」;二)「然而,其中部份案卷由於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法律部門需要較長的時間作深入分析,故有關工作仍須繼續處理」及

三)「至於其餘的個案,倘經分析後證實是基於可歸責土地承批人的原因而導致土地閑置,政府將隨即啟動宣告批給失效的法律程序。」又過一年,據說有部份閑置土地已進入宣告失效程序。可是,再過一年多,這些閑置土地仍未見有結果。總之,公眾所知的,就是一幅也收不回。  這四十八幅土地其中十二幅位於澳門半島(包括兩幅酒店、四幅工業、兩幅辦公室加商業、一幅住宅及三幅住宅加商業),三十六幅在離島(包括三幅酒店、十三幅工業、四幅住宅、十二幅住宅加商業、三幅商業及一幅住宅加商業加酒店加辦公室)。市民不知道甚麼分析研究,不知道甚麼程序,只想知道最終能否及何時可收回這批閑置土地。  可惜,拖了五年多,就是一幅收不回。對這樣的政府,公眾如何有信心?

政府聲稱無地建公屋 四十八幅閑置土地拖足五年無結果

區錦新

民主派

15

  二零一三年的社屋申請登記,有六千多個家團提出申請,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審閱,政府終於公佈了社屋申請臨時名單,有三千多個申請家團榜上有名,也有二千多個申請家團不被納入臨時名單內,意味着他們的申請落空。  對不被納入臨時名單的申請家團,此舉可能是對其沉重的打擊。因為有資格申請社屋的,當然是經濟能力不理想,寄望透過社會房屋這個保護網來尋求安身之所。而不被納入臨時名單即意味着這個社會保護網不會為他們張開,有實際困難者,豈能不彷徨。  而被不納臨時名單的,有不少是因為幼年時其家庭購買了經屋或申請過四厘補貼購私人

樓時,其名字在申請表上出現過。但如今長大成人,需要建立自己的家庭時,才發現不獨自己不能再申請社屋或經屋,甚至連配偶的申請資格也被剝奪。在第25/2009號行政法規中,雖有規定「如有合理解釋」,房屋局局長可例外許可上述人士脫離當年的家團。但何謂「合理解釋」法規中卻沒有界定,在公屋供不應求下,房屋局局長必然是有殺錯,無放過,怎會如此輕易給人一個例外許可。  另一方面,社屋法規第八條,雖有規定「面臨社會、身體或精神危機,又或遭受災難急須安置的個人或家團」「在例外情況下,且經房屋局局長預先許可,可免除申請的任何要

件,(獲)分配房屋」。可是,在房屋局長隨心所欲之下,不少符合「面臨社會、身體或精神危機」,甚至「遭受災難急須安置的」,都沒有得局長的例外許可。  社會最後的保護網,沒有為這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張開,這是特區在盛世之下仍哀嚎遍野的原因。

社會保護網應向一切真正有需要的人張開

區錦新

民主派

16

活用Jean Tirole的產業組織理論調控當今龍頭產業面臨的變局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其中一系列重大學術貢獻在於其超越傳統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理論模型的產業組織理論對產業調控有卓越分析實效。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體系由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三個基本範疇構成。從短期看,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市場結構產生之市場行為可運用“非合作博弈”博弈框架分析理解;從長期看,市場績效對市場行為、市場行為對市場結構有反作用。  Jean Tirole的產業組織理論對於分析澳門特區龍頭產業的發展有十分實際的作用,本人呼籲特區政府掌管經濟政策的官員,包括將出現的新一任經濟財政司司長,必須積極掌握。  澳門的博彩業規模在過去十年間已急速擴展,賭枱由三百多張激增至五千多張,總收益由一百五十億激增至超過三千億,而在龍頭產業推動下,旅客人數激增至三千萬,令澳門面對嚴重的承載力問題。澳門特別行政區博彩業十年來持續繁榮,各大博彩企業已紛紛籌備於

二零一六年落實投資新的博彩項目。  歷年在本地賺取龐大利潤的博企進行大規模的再投資,本是應有之義,也是產業向前發展的一股動力。從產業經織理論分析,這正是過去十年纍積市場績效對市場行為的回饋。然而,這一股投資發展動力,受制於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的規律。  各大博彩企業在特區政府將來處理賭牌續期之前,紛紛籌備於二零一六年前後落實投資新的博彩項目,而相關硬件投資不約而同都接近各大博企原有硬件投資的一倍。從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進行分析,這明顯是在特定的市場准入規範之下,增注投資確保延續特許經營權,又同時有默契地在博弈框架內各自保住既有市場份額的投資決定。  從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效進行分析,這種在特定博弈框架下啟動的大規模投資,以延續特許經營權和保持市場佔有率為重點,相對忽略整體產業質素提升和產業轉型的需要。  澳門特區今年博彩毛收入已出現連續四個

月回降,博彩業過去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肯定已告一段落。各大博企加倍的硬件供應,絕不會迎來加倍的市場需求。事實上,六大博企在亞洲其他地區都各有博彩業投資。在商言商,對澳門的再投資著重延續利潤延續市場份額,並不為過。可是,為延續利潤延續市場份額不約而同進行的大規模再投資,將令這個產業跌入產能過剩的陷阱。  在即將正面處理賭牌續期問題之際,特區政府應當明確監控引導早已直接享受龐大利益的博企集團,把

18/11/2014立法會議員吳國昌議程前發言

民主派

17

活用Jean Tirole的產業組織理論調控當今龍頭產業面臨的變局

部份從本地得到的既得利益重點投資於汰舊立新,保持創新吸引力,優化產業,提高產業的持續競爭能力。反之,倘若粗放擴大規模,衝擊本地城市承載力,激化勞資矛盾,抑制多元產業發展,將令澳門特區經濟面臨重大風險。現時博彩企業陸續增加外僱人員比例,以及醞釀要求輸入外僱莊荷,已開始激化矛盾,引發博彩業人員抗爭。  如果不作針對性的調控,依產業組織理論推演,在澳門特區經濟活動上將出現連環爆破:先是龍頭產業粗放式的加倍硬件投資需索過量的軟件配套(加倍的賭枱、勞動力、外勞等等),部份小企業因資源擠壓淘汰,繼而龍頭產業本身面臨產能過剩利潤效益下降,產能過剩的龍頭產業壓抑就業條件激化勞資階級矛盾……。  事實上,踏入廿一世紀以來,亞洲地區服務產業比重日增,產值比重增加,僱員亦

不斷增加。發展到一個階段,亞洲地區的經濟學者已開始發現服務產業過度依賴輸入勞動力,導致廉價勞動力代價了實際優化產業的投資,成為長線競爭環境之下導致平均產值下降的負面驅力,帶來人力資源管理困難以及加劇階級矛盾。  本人認為,關鍵在於政府必須利用手上賭牌續期決定權及時發揮影響力,監控引導本地博彩業的投資發展方向。  作為配合體現特區政府明確監控引導本地博彩業投資發展方向的具體措施,特區政府應當透過法制建設確立本地僱員出任監場、莊

荷之政策,限制博彩企業賭枱的增長率,縱使有新投資每年賭枱增長仍不超過百分之三。應當相應明確引導博彩企業投資新項目時,有序地把舊娛樂場的賭枱及工作人員轉往新項目,而同時有序地跟本地企業及專業人士合作,把有關舊娛樂場所轉化為會議展覽、文化創意或其他旅遊服務,推動產業多元化。調控的方向須及早確定,明示予博企投資者,促使六大博企調動資源,及早分配有限的賭枱,配置新舊酒店娛樂場項目的功能,嘗試開展產業轉化,令這一批硬件投資發揮汰舊立新,保持創新吸引力,優化產業,提高產業的持續競爭能力的作用。

民主派

18

吳國昌議員書面質詢

提前開始領取養老金的長者們經過反覆計數核實,發覺當養老金金額調升時,現行公式令長者遭受實質的相對總體損失。行政長官在立法會回應本人提問時,承認提前領取養老金的長者們當養老金金額調升時,按現行公式計算遭受損失,承諾將透過精算師進行精算研究,尋求處理方法。  為此,本人提出下列質詢:一 . 在行政長官承諾精算研究提前領取養老金的長者們當養老金金額調升時按現行公式計算遭受損失以尋求處理方法之後,社會保障基金會官員安排的精算研究是否迴避計算?有關長者自行以筆算列表都已經能夠具體計算出相對損失數字呈交政府,難道精算師反而不能計算?抑或只是不敢計算?二 . 據有關長者已向政府呈交的筆算資料以2008年開始提前領取養老金推算,當時1450元的養老金加至現時3180元,即使以後不再調升,損失

已超過5萬元?即使按社會保障基金會官員透露,在加進死亡機率等苛刻的觀念打折扣,認為提前領取的比率可由75%下調至72%,但政府是否承認,在現時3100元養老金水平上,即使比率可由75%下調至72%,也只是扣減二萬元?即使苛刻地扣除這二萬元,現在大批長者蒙受的相對損失仍達三萬多元,是否可以無須理會,無須問責?三 . 這個涉及四萬多位已提前領取養老金而蒙受損失的長者的計算公式及相關安排,倒不是由法律規定,而是純粹由行政法規規範的。既然政府官員聲稱最後結論仍要政府審批決定(即相關2員不算是政府),是否應由行政長官承擔責任作出決定,向公眾交代?

精算後吳國昌促特首面對四萬多長者 就提前領養老受損作交代

民主派

19

政府請精算師計數,竟然說太複雜,算不出來!實際上是故意迴避卸責!當初,政府官員和眾多老人中心勸說長者可無顧慮地提前領取養老金,保證提前領取養老金總體亳無損失,但這是不真實的,養老金金額一直不變才是毫無損失

例如:如果養老金一直都是每月3180元60-65歲先取MOP3180 X 60 X 75% =MOP14310065-80歲扣回MOP3180 X 180 X 25% =MOP143100結果 先取跟扣回相等

可是,客觀現實2008年1月養老金由MOP1450升至MOP17002011年4月養老金由MOP1700升至MOP20002013年1月養老金由MOP2000升至MOP30002014年1月養老金由MOP3000升至MOP3180現實情況,例如2009年1月60歲開始提前領取,2014年夠65歲折扣至80歲60-65歲先取MOP1700 X 27 X 75% =MOP34425MOP2000 X 21 X 75% =MOP31500MOP3000 X 12 X 75% =MOP27000 共先取MOP9292565-80歲扣回MOP3180 X 180 X25% =MOP143100結果 MOP92925 - MOP143100 = -MOP50175 相對損失五萬多元況且如果2014年至2029年將來養老金金額再升一次,相對損失又會再擴大一次例如,倘五年後養老金加至四千元(這絕對在合理預期範圍之內)則相對損乏失便立即由MOP50175擴大至MOP74775。如果再升,相對損失更大……

附加資料

民主派

20

  過去幾年,不少殘疾或弱能人士的家長在社會上不斷發聲,要求處理殘疾金發放所存在的不合理情況。家長們指出社會保障基金的殘疾金只發放予後天殘疾者,而對先天殘疾者卻闕如。更甚者是當初容許殘疾人士自願供款時,卻沒有說清楚殘疾金發放的標準,結果出現了自願供款後卻被指為先天殘疾而不獲發殘疾金。這確實存在不合理之處。 經過多年的爭取,特區政府終於決定針對先天殘疾人士,以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臨時殘津)名義每月發放三千一百八十元予相關人士,措施自七月份開始。  對此德政,人們應當歡迎。但觀乎政府定下申請的三條件(澳門居民已居澳至少七年/已向社保基金供款至少三十六個月/經社保基金會診委員會證明,處於暫時或長期喪失謀生能力的狀況),似乎又忽略了另一群人。由於過去存在只供後天殘疾人士發放殘疾金的制度,除了部份已自願供款者的家長持續爭取外,也有另一批殘疾人士(及其家長)眼見法規如此而知道自願供款亦無助其取得殘疾金,於是沒有加入自願供款之行列。而現在臨時殘津一啟動,卻指定必須要已供款三十六個月才可領取殘疾

金。那又必然出現另一批一直沒有自願供款的殘疾人士無法得益。政府此一措施又留下了一條尾巴。  容光耀局長回應議員質詢時強調,社保的養老保障及殘疾保障屬社會保險性質,政府不會設置追溯供款。這是胡謅,當年社保基金就容許從未供款者作補扣供款,讓市民納入該制度並以此得以享有養老金。臨時性殘疾津貼更不可能是社會保險性質,而是一項社會福利,是特區政府扶助弱勢社群的一項德政。若是如此,對同等情況的人士,便應一視同仁,而非強設關卡給一部份人而不給另一部份人,製造社會矛盾和分化,有損社會和諧。  我們主張,行政當局應盡快容許之前沒有供款的殘疾或弱能人士一次過繳交三十六個月的供款,讓這批人士也同樣在此項措施中受惠。

同等殘疾,同等受惠

區錦新facebook.com/kamsan.au

民主派

21

  今年澳門特區小圈子選特首期間,唯一候選人崔世安突然公開表示要接納訴求,廢除都市建築中的街影條例!  取消街影條例之議,當然是熟悉內情的業界趁機推動的。街影條例本已載於沿用數十年的都市建築總章程。今年特區政府決定正式諮詢修改都市建築總章程的行政篇,之後就輪到修改都市建築總章程的技術篇。因此,小圈子趁機要特首定調,在修改都市建築總章程的技術篇時除去其中的街影條例限制。  街影法是人類現代都市生活文明創造的規範,為人口密集的都市提供街道有陽光,空氣流通不受阻的最基本保障。在街影法的基礎上,世界各地現代都市進一步實施城市規劃。不過,港英政府在一九八年突然藉口城市規劃已上軌道而把街影法取消。於是,澳門的小圈子勢力也可以藉口說澳門已開始實行城規法,所以可以取消街影了。  其實,港英一九八七年在被迫接受香港回歸中國之後突然取消街影,是有特定政治考量的。當時港英知道對況治權大勢已去,那就從此不再花心力物力再為香港開發衛星城市去增闢都市範圍,轉而放手讓當地地產霸權在都市原地之內見縫插針謀利方便。此舉雖然損害了香港都市將來的環境,但個別可能即時顯露惡果的項目,則可以在城規委員會的層面卡住,其餘要好一段時間才會顯露惡果的,十年之後的惡環境,治權轉移「關人個關」!形成鄰埠強烈的地產霸權的矛盾。

  事實上,在澳門特區,街影條例從來不是阻礙發展的鐵律。在澳葡時代,政府會考慮綜合城市佈局和建築項目特色而豁免街影限制的個別情況,對城市整體有利,例如旅遊塔。澳門特區成立之後,為配合龍頭產業發展,眾多博彩娛樂建築項目都獲批准超越了街影限制,且公眾傳媒揭示,甚至連新建的眾多豪宅,包括泉健豪庭、海擎天、世紀濠庭、名門世家、天比高、凱泉灣、寰宇天下、海天居、海明居、君悅灣等等,沒有一個不是獲得局長批准豁免或迴避街影限制而建成超高大豪宅。這些超高大豪宅,客觀上均嚴重遮擋自然風及周圍街道陽光,並且往往超高用盡容積率把地盤之上原屬公眾的空間霸盡,而圍在建築物中間的空間就化公為私成為豪宅住戶們的共有空間。如此特許通融,是縱容基於私利而損害旅遊休閒渡假中心的公共環境。  現在城市規劃法已經生效,特區政府對於倘有任何豁免或迴避街影限制的建築項目,應當在城市規劃層面進行公開研審,確保基於城市發展的公共利益作出決定。  本人認為,為了實現旅遊休閒渡假中心的發展方向,修改都市建築總章程的技術篇時不單只不應取消「街影」,而是要在「街影」的基礎上加上具透明度的城規運作,防止損害澳門整體利益而批准豁免或迴避街影限制的行政行為。

港澳雙城街影爭霸

24/10/2014立法會議員吳國昌議程前發言

民主派

22

  看病難,在經濟落後的地方來說並不罕見。但對澳門這個經濟持續騰飛,博彩稅收急速上升、庫房水浸的小城來說,持續看病難問題不能解決,卻教人無法理解。  澳門的看病難,當然是指接受公立醫療機構的免費或低費的醫療服務難,因為若是要付錢的,那並不難,特別是經濟能力有條件的,一有稍為嚴重的疾病早就跑到外地醫治了。對他們來說,看病一點也不難。難的是勞苦大眾,那些經濟能力不足的人。而本澳門的公立醫療網絡建立二十多年,理應日見完善,無奈是隨着人口增加而醫療服務不增或少增之下,令醫療服務的數量長期不足,既苦了病人等候,也苦了醫護人員的疲於奔命。  針對不足,擴展公共醫療網絡已是急不容緩。而政府的公共醫療十年規劃亦展示了此幅藍圖。其中除了增建離島醫院外,亦會在「大型的公共房屋地段興建新的衛生中心,包括於青洲坊Lot 3地段、路環石排灣及仔TN27(湖畔大廈)地段等」。可是,這些計劃均落實無期。  按照最初規劃,離島醫院第一期(包括100張病床的急診大樓)應予二零一四年落成使用。後來據說基於技術理由是要將第一及第二期(綜合醫院)合併興建,所以將於二零一七年建成使用。可是如今二零一四過了三分之二,放眼二零一零年已選定的興建場地,還是空蕩蕩的連草亦未清除,三年時間可以建成一個連急診大樓的綜合醫院,除非有神跡。  而青洲坊、路環石排灣及仔湖畔大廈這三個衛生中心,亦同樣使用無期。其中最教人驚歎的是湖畔大廈的衛生中心,這個屬經屋屋苑內的社區設施,理應是隨着屋苑的建成而啟用,而此衛生中心在十年規劃中是白紙黑字訂明在二零一三年啟用的。這也是湖畔居民開始遷入的時刻。可是湖畔大廈居民已入住一年

多了,衛生中心仍芳踪渺然,人人望穿秋水,已建成的衛生中心卻是每天重門深鎖,毫無動靜。至於青洲坊和石排灣更是連基本硬件尚待興建,何時能落成使用就更難指望了。  在醫療服務數量嚴重不足下,已有規劃卻無力落實,特區政府管治能力難免備受質疑。為此,區錦新於二零一四年九月四日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質問上述之醫療機構何時可投入服務。

看病難多年無改善十年醫療規劃硬件待落成

附加資料李展潤遵照行政長官指示給議員作了如下回覆,我們立此存照,看緊政府依時落實:仔湖畔大廈的嘉模衛生中心於2015年上半年竣工青洲衛生中心於2016年第三季度竣工石排灣衛生中心於2017年第三季度竣工離島醫院第一期(急診大樓和綜合醫院)於2017年建成離島醫院第二期(康復醫院)於2019年底建成

區錦新facebook.com/kamsan.au

民主派

23

  實行多年的現金分享,已成澳門的一道「風景線」。許多外地朋友談到澳門時,讓他們最有興趣的話題之一就是現金分享,並認為這是澳門福利好的其中一項標誌性措施。 談到現金分享,經常遭市民問一個問題,就是為何許多早已不在澳門生活的澳門人,甚至從未在澳門生活過的「澳門人」,即使遠在歐洲、美洲,只要他們的澳門居民身份證仍屬有效的話,政府就會將其每年的現金分享不遠萬里寄送到他們手上?沒有人能回答,政府也沒有解釋。 現金分享是一項全民受惠的政策,理應雨露均沾,所有澳門居民皆有份。但公眾的質疑也非沒有道理。其中尤其針對那些沒有在澳門生活過的「澳門人」。居民所指的從未在澳門生活過的「澳門人」主要有兩類,一是其父或母是澳門永久居民,即使移居外地仍保留這個永久居民身份,於是他們作為澳門永久居民的子女,按基本法也可申請成為澳門永久居民。在小城經濟低迷、福利微薄之時,他們當然沒有興趣來辦個澳門身份證。但當澳門福利份量加大,尤其是有身份證均有現金分享時,他們

就紛紛「依法」來「領回」澳門身份證,他們可能一天也沒有在澳門生活過。第二類是早年投資移民,只須在澳門置業便可全家拿到澳門身份證,拿了身份證以後,所購樓宇就用作收租,而全家仍在內地生活。每年的現金分享支票,為他們也是依時送到。 或謂,現金分享既屬雨露均沾,就不應設太多的關卡。但澳門還有另一些分享經濟成果的制度,如為居民未來生活提供保障的中央儲蓄制度,也必須每年居澳一百八十三天才有資格獲分配。中央儲蓄是一項長遠的,為未來的保障,受益者也必須每年居澳一百八十三日,而現金分享是消耗性的一次性支付,卻反過來可以不計在澳居住天數,是難於自圓其說的。 此外,要享有養老金、敬老金、退休金,都必須提交每年的在生證明,以確保受益人仍尚在人間。但遠寄外地的現金分享,卻可以連受益人是否尚在人間亦無需核實。事實上,現金分享的受益人即使已死亡,只要其在生前與另一人有聯名戶口或有一個自動櫃員機提款咭,則即使其死亡後,每年的現金分享支票仍可繼續兌現。這完全是不合理的。

  最後,當政府強調要為住屋、醫療、教育、社會支援建立長效機制的時候,民間亦認為現金分享乃至中央儲蓄也應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現時每年實行的現金分享,其分享金額是多少,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是特首到時宣佈是多少就多少?而特首根據甚麼標準來決定現金分享的金額呢,也沒能清楚說明。為此,有人認為現金分享應制度化,其中一個方向是將每年的現金分享與上一財政年度的財政盈餘掛鉤,比如規定將每年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的十個百分點用於現金分享,這種多有多派,少有少派,能確保公共財政狀況的穩健。而中央儲蓄制度的政府撥入部份亦同樣,也應與上年度的財政盈餘掛鉤,比如規定是五個百分點,而非只是憑長官意志作出決定。

現金分享無遠弗屆從未在澳門生活亦可依時送到

區錦新

民主派

24

每年施政報告相信不少人特別感興趣和關心的應該是明年政府派多少錢?現金分享有幾多?回歸後,隨着賭權開放本澳博彩業稅收增多,自從2007年「五‧一」遊行後,2008年當時的何厚鏵政府遂開始宣佈每年發放現金分享政策至今。 在大多數人直覺上都認為現金分享政策是特區政府的恩賜,是每年派給澳門市民的禮物,而事實上這些每年的現金分享根本是政府整體公共財政及盈餘稅收。這些公帑並非特首或政府官員的個人私有財產。故此大家有需要改變一些觀點,現金分享政策非政府恩賜派發而是全民共同分享屬於澳門人應有的經濟成果。 根據資料,近年澳門特區政府的財政稅收,高達1700億元以上,財政盈餘更有900億的數字,而其中用作現金分享計劃的大約50多億元,只佔財政盈餘不到一成之比例。 因此,在現時沒有任何制度

規範和指標下,每年現金分享金額數字只能按行政長官一人的喜好而決定派發。究竟現金分享派多少才算合理?本人認為現金分享政策的落實理應根據政府每年的財政盈餘總數,按某一比例來制訂有關金額的比例。那就是透過立法方式將現金分享計劃恆常規範制度化。即是當財政盈餘增加時,現今分享數目將隨之增加,相反當財政盈餘減少時,有關現金分享之數目亦會下調或減少。金額將按每年政府的財政盈餘所調整。然而使有關原本是政府當局的惠民行政手段,透過立法變為更科學常規和優化的惠民政策。以體現真正「以民為本,還富於民」的政策落實。

來論 . 均富分享經濟成果落實真正還富於民

利建潤

民主派

25

  今年中,外地傳媒大肆報導有關永利的路城批地,竟有公司在官員的協助下從中收取所謂「初始使用權」的「費用」,而相關公司亦公開承認為此而付出五千萬美元的「費用」,事件令人震驚。特區政府應正視此嚴重影響澳門形象的事件,向社會作出有效的澄清,而非簡單而輕描淡寫的否認便了事。  永利渡假村(澳門)透過其附屬公司──Palo Real公司,於二零一二年獲政府以免公開競投方式批給一幅位於路城面積205,797(貳拾萬伍仟柒佰玖拾柒)平方米的土地,以興建設有博彩區及會議中心的酒店,並據此而支付澳門幣14.3億(1,438,776,310元)的合同溢價金。此幅土地屬特區政府所有,之前沒有任何的批給或交易紀錄。只是,據傳媒報導,永利公司卻被一位特區政府的官員指示須與一個名為「天驕娛樂有限公司」商量以處理其曾獲承諾的「土地初始使用權」。而作為土地申請者,永利公司最終為此而支付了五千萬美元而獲對方「讓出」了「土地初始使用權」。澳門在法律上從沒有這樣的一種制度,有關公司

卻在官員的協助下向承批公司詐取了五千萬美元,實在駭人聽聞。  永利公司為何肯付出如此龐大的費用,關鍵在於這幅土地一如其他批給博企的同類土地,因透過免公開競投的批給方式,其正式所支付的溢價金僅為實際市場價值的不足十個百分點,也就是民間所一直批評的「賤價批地」。因此,承建商為了成功透過這個制度下獲取廉價土地,即使以不具法理依據的方式向一個私人公司支付一筆費用,計算下來仍是除笨有精。這項費用支付的行為就是在如此背景下出現。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過去十年來,澳門政府向各大博企都曾有類似的土地批給,亦全都是以免公開競投方式及收取遠低於市場價值的費用來作出土地批給。永利被「指示」要與某些人商量並付出費用,是否也同樣會出現於其他博企身上,這是公眾所密切關注的。  為此,區錦新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向行政當局提出質詢,要求政府交代此事真相,及指示永利與天驕娛樂商討的哪位官員是誰。

  工務局局長回覆議員中只是強調對永利批給土地的所有條件均刊於政府公報內,並沒有第三方介入此一批地的交易。只是,當局強調在政府公報或合約上沒有,卻沒有否定有可能存在這樣的交易。而回覆中更刻意迴避了哪位官員是誰的問題,顯然是避重就輕。因為此事並非死無對證,只要問一問付款方的永利,哪位串同第三方詐騙五千萬美元的官員就無所遁形。

賤價批地下陀地掠水 永利科水 市民蝕水

區錦新

民主派

26

我在路環生活工作多年,目睹路環大小變遷:石排灣高樓林立、九澳新監獄興建、貨櫃碼頭大火等。這些事情中,不論性質好與壞,耗時長與短,都在我心中刻下痕跡。路環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地方。

路環高速發展,其中最令我憂心的是路環的污染問題,林木被破壞,路上滿佈沙石,空氣中瀰漫令人不適的灰塵。路環中尤以九澳地區最為嚴重。

以下節錄過去兩則關於九澳污染問題的消息:

2010年11月27日,傳媒揭發九澳堆填區處理飛灰不當,堆填區專營廠商在無特別處理、現場又無壓抑措施下傾倒飛灰,影響附近居民健康。

2014年4月16日,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到九澳村視察水泥廠對環境影響,政府表示會堅決改善九澳污染問題。同時,附近學校認為有關當局事前已經清洗「太平地」,難以

讓特首了解真正污染情況。

九澳飛灰事件揭發至今已歷四年,政府稱已從多方面的方法解決污染,包括科學方法檢測空氣質量,減少污染源頭等。雖然政府已花了不少功夫與時間,但我們仍然不能漠視,污染問題仍然未得到解決。

健康對人類非常重要。故此,我們需要監督政府,使他們利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問題,亦讓政府為澳門廣大市民健康盡最大努力,創造美好的綠化城市、良好的空氣質量。擁有健康,我們就能擁有希望。

除了路環污染問題外,社會上還有很多民生問題需要解決,讓我們繼續努力,令澳門社會邁步前進。

來論 . 關注九澳飛灰

莫漢輝

民主派

27

  近年來,特區政府常常成立甚麼跨部門小組,這代表政府強政勵治?還是代表部門互相卸責?  在澳門,一個手續若在單一個政府部門辦理的,若遇到這個部門是醒神快手的,或工作是簡單易辦的,可能較為容易處理。若一遇到問題是涉及不同部門職權的話,那就難免陷入叫天不應的困局中。以澳門的官場文化,一事當前,一定互相推諉,人人洗手,個個部門走避唯恐不及。結果問題解決不了而逼使受害者採取社會行動。於是,面對居民的社會行動,政府就祭出其最後絕招──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來協調處理有關問題。這幾乎是現時特區政府應對危機的主要模式。  應當指出,政府只有一個,只是因應社會不同範疇或不同的服務專業需要,因而須在科層架構下設立不同政府部門,以分門別類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所以,若功

能分工合理,部門設置具科學化,則只要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盡其所能承擔應其應有責任,則社會上所發生的問題理應都可以解決。但前提是,各個部有否各司其職,做好本份工作。以善豐花園為例,若當初樓宇一出現問題,工務部門接到投訴就立即切實處理,就不會引發後來的嚴重危機。在工務範疇若能立時解決了問題,又何須後來因為引發嚴重危機而須有多個部門參與;又如九澳空氣污染問題,若環保部門一接報便立即全力監測,找出污染源,並立時採取措施制止污染源繼續散發污染物質,又何須後來要靠多個部門介入來處理。因此,可以說,許多社會問題,往往因為主責部門不盡責把好關而讓危機引發。好了,到成立了跨部門小組又如何,若各個組成小組的部門繼續以同樣的態度處理事情,問題也不可能解決。一個和尚不肯擔水食,到三個和尚就會老

老實實去抬水食?有了這樣由多個部門組成的跨部門小組,各部門還不躲在跨部門的遮羞布後面互相推諉嗎?問題結果是愈搞愈糟,而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更是江河日下。

跨部門小組絕非良丹妙藥

區錦新

民主派

28

區錦新

  輕軌北段走線的諮詢,遭到該區居民的強烈反對。有人問,面對如此局面,當局應如何拆解?  本來,最正常的拆解是將資料盡量公開,優處弊端都向市民說清楚。優處固然是「推銷」賣點,而弊端亦應開誠佈公,告知公眾政府將會採取甚麼措施克服,如何減少負面因素,甚至化劣勢為優勢。過去,我們亦陪同過不少市民就一些社區設施興建感到憂慮的居民走訪相關部門,多數情況下,經官員的專業論述大都能令居民釋除疑慮,掃除了這些社區設施建設的障礙。可是,到了今天,輕軌北段的諮詢,即使運建辦的官員到社區內聲嘶力竭的說明問題,盡力向市民說明輕軌經過所帶來的影響,卻似乎仍是無補於事。不管你如何信誓旦旦,居民就是不信,甚至咬實政府的諮詢是

假諮詢。這不是運建辦官員的能力問題,而是特區政府的誠信不足。不管運建辦的官員如何舌燦蓮花,市民對政府就是沒信心,你說甚麼我也不會信。那變成一個死局。  事實上,政府的諮詢經常予人走過場的印象,甚至過往出現過像小潭山的諮詢那般,政府簡直是當了「黑哨」,將諮詢的結果隨意顛倒過來的例子,難免市民對此缺乏信心。  基於以上情況,政府的輕軌北段的諮詢,即使政府真有誠意,亦難免寸步難行。而輕軌還算小事,因為大不了就多花一點錢,選了個次優而幅蓋率低的方案,輕軌還是可以建成的。問題是,這次諮詢彰顯出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所謂「民無信而不立」,當特區政府在市民眼中缺乏誠信,則其所面對的其實是一個管治危機。而這個管治危機在政府庫房

豐盈時,透過大花金錢,矛盾尚可掩蓋。但若他日經濟不那麼好景,庫房不充盈時,則危機便成政府的沒頂之災。這是不可不察的。

政府黑哨記憶猶新北區居民難於安寢

民主派

29

  多年前青洲石油氣中途倉大火,令青洲居民至今猶有餘悸,深感伴着一個大炸彈在旁教人寢食難安。及後,政府於青洲靠近跨境工業區一側借得一片土地安置這個石油氣中途倉。距離民居稍遠。只是,中途倉儲存的不是一般貨品,而是易燃易爆的石油氣及其他易燃物品。所以若有意外,不是簡單的燃燒,而是爆炸。以目前這個距離,根本不可能是一個足夠安全的距離。況且,近年隨着多幢社屋的建成及使用,大批居民遷入,而且,由於青洲社屋部份更是為長者而設,所以其長者所佔比例可能比其他社屋屋苑更高。若石油氣中途倉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為此,政府曾考慮在新城填海A區設置石油氣中途倉,但隨着特區政府的政治決定,將填海新城A區的住宅單位從原來的一萬八千個提升至三萬二千個,人口密度亦從原設計的五

萬人急升至近十萬人,在一個人口密度相當高的社區,安置一個石油氣中途倉,又怎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呢?  事實上,過去澳門之離島之間交通不便,僅得一條大橋(嘉樂庇大橋)甚至連大橋都未有的時候,石油氣儲存倉設於路環九澳,對提取石油氣確實不便,這才有在澳門半島設立中途倉的措施。但現在,跨海大橋已建成三條,未來還會有第四條通道,而路亦已連成一片,交通暢通,從九澳到澳門,若非遇意外交通阻塞的話,僅為二十分鐘車程,在澳門半島設中途倉實際已無必要。

三島相連交通通暢石油氣中途倉已無必要

區錦新

民主派

30

你知道澳門的行政長官是怎樣產生的嗎?為何大多數澳門人均遭排斥於小圈子外?

  澳門行政長官選舉,上流社會為此鬧得熱哄哄,到處掛了甚麼宣揚行政長官選舉的宣傳品。可是,這場行政長官的「選舉遊戲」,卻與全澳絕大多數市民無關。因為,行政長官只是由四百個委員組成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出來,而這四百個人是由八百多個社團所推派的五千多人去選出來。問題是,行政長官既是澳門人的行政長官,為何只有這四百人有權去選行政長官?澳門的行政長官即使不能實行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那麼,澳門人最少應可投票選有權選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為何這八百多個團體的五千多人就包辦了我們全澳市民的選舉權呢?這四百個選舉委員是如何產生的?這八百多個團體的五千多人又是由誰來欽定的呢?   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那麼,澳門的特首是協商還是選舉產生?答案是由選舉產生。但絕大多數的澳門人都沒有投票權,為甚麼?  根據經二零一二年修改的澳門基本法附件一所規定,澳門的行政長官是由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而這個選舉委員會由四大屆別共四百人所組成。這四個界別分別是:「工商、金融界」一百二十人「文化、教育、專業等界」一百一十五人「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一百一十五人「立法會議員的代表、市政機構成員的代表、澳門地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五十人  那麼,這四大界別的「代表」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界別 委員名額 選民團體 具投票資格人數 決定選舉法人的機構

工商、金融界 26人 137個 637人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

文化界 29人 24個 292人 文化諮詢委員會

教育界 43人 54個 576人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

專業界 17人 313個 668人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

體育界 17人 313個 668人 體育委員會

勞工界 59人 66個 916人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

社會服務界 50人 132個 1510人 人社會工作委員會

宗教界 6人

合計 350人 825個 5448人

說明1:宗教界代表不經選舉,由四個宗教組織自行推選,包括天主教(2人)、佛教(2人)、基督教(1人)、道教(1人)。說明2:第四界別共五十人,包括立法會議員的代表二十二人、澳門地區全國人大代表十二人、澳門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十六人,均為內部推選。  全澳已註冊的社團有五千多個,為何只有八百多個團體可以成為法人選民?原來,由於基本法設定了四大界別,所以,只有屬於前面這三大界別的團體才有資格成為法人選民。而由誰來判別這個團體是屬於某一界別呢?如表中所顯示,都有相關委員會,如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社會工作

民主派

31

你知道澳門的行政長官是怎樣產生的嗎?為何大多數澳門人均遭排斥於小圈子外?

區錦新

委員會等等所決定。而相關委員會又是自己友派對,所以誰進得誰進不得,便由他們自己搞掂。結果當然是他們讓進便進,不讓進便進不了。於是,這八百多個團體便壟斷了全澳市民的選舉權。  這幾百個團體成為法人選民的團體,便有資格在相關界別中去推選選委,而其選舉方法亦是很「澳門」的,比如工商、金融界有一百二十個選委名額,於是工商金融界中的龍頭大會--澳門中華總商會便操盤協調,然後以武林盟主方式召開一次會議,閂埋門決定一百二十人參選行政長官選委。由於其提名門檻為百分之二十,以工商、金融界九十九個團體為例,就要有二十個團體聯合才能提名選委的候選人,龍頭大佬一出,即使個別人士不服,恐怕亦難糾集二十個團體提名分庭抗禮。結果在十個蘿白十個窿之下,選委會的所謂選舉,即使規定必須投票,也只是走過場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不等額的選委選舉,如勞工界別,六十六個勞工團體大部份為工聯系統的,工聯當然就是這個界別的龍頭大佬。同樣情況下,提名門檻百分之二十,最少也要

有十四個團體才能提出一份名單參選選委,結果當然還是龍頭大佬話事。但為了體現程序「民主」,在組織安排下,他們協調提出了六十三人參選競逐五十九個名額,實現差額選舉。但這是民主嗎?由他們六十六個社團安排六十三人參選,再由這六十六個社團安排人去投票選出五十九個人當選委。市民完全被排斥於外,非工會成員固然無份參與,即使屬於這些工會的廣大會員,同樣無權過問,根本就是一場內部任由操控的遊戲。  按選舉法規定,每個法人選民可以最多有二十

二票,所以,經八百多個團體的各自內部決定誰去投票,就共有五千多人具投票資格,「代表」澳門人去選出四百個選委,再由這四百個選委去選出行政長官。  這套制度的荒謬之處是,它排斥了絕大多數澳門人於行政長官的選舉之外,將本來屬於澳門人的基本政治權利,也是基本法所規定澳門人所擁有的選舉權,全部收納於小圈子之中,幾十萬澳門居民在這套個荒謬的選舉制度下被強行代表了。  這樣的行政長官選舉,既排斥了澳門大多數市民的參與、也排斥了其他四千多個社團的參與,即使那些屬於這八百多個社團的會員,同樣被排斥於這個小圈子選舉之外。這樣的「選舉」,冠之為「小圈子」,確是名實相符。而澳門人,就是如此「被代表」了。  就是這樣,澳門私樓天價而政府不理民意只是擳牙膏式建公屋;十五年來瘋狂賤價批地、有關係、有背景的自己友肥到褲到着唔入;外勞十幾萬、黑工無數搶奪澳門人就業機會、推高物價、租金;公共工程狂開、狂超支

民主派

32

任人予取予攜;這種種現象都與小圈子選舉有直接關係。特首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由它來決定能否當特首,民意與小圈子中特權人士之意向之間,孰輕孰重,還用說嗎?

那麼,澳門人如何打破這種「被代表」「選」行政長官的局面?

  過去一直都有人認為澳門不能提普選,因為澳門基本法沒有像香港基本法般規定「行政長官最終達致普選產生」。只是,這樣的理解並不準確。根據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此一論述非常明確,保留一個極大的彈性,即澳門的行政長官既可以最保守地以「協商」產生,但亦可通過「選舉」來產生。而通過「選舉」既可以像現時那種小圈子選舉,但亦可通過市民一人一票的普及選舉產生。而且,由於澳門基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不論行政長官是協商產生還是透過小圈子「選舉」產生,都令絕大多數的澳門永久居民的選舉權遭到無理剝奪,

有違基本法第二十六條之規定。從法律角度來看,基本法第二十六條屬原則性之內容,而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則屬操作性內容,當兩者倘有存在差異時,當以原則性所規定的為依歸。因此,結合基本法第二十六條來看,行政長官即使在基本法上沒有訂明「最終達到普選產生」,但在確保澳門人「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則行政長官最終應由全澳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截至2014年1月,本澳自然人選民共281200人,與四百人或五千四百八十多人相比,當然更能體現民主。  因此,新澳門學社在二零零七年就提出,二零一九普選特首。當年我們就主張,特首的產生應由選舉委員會依法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再由全澳市民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待條件成熟,適當時機就應更進一步,開放提名權,推行完整的普選,實現真正的澳人民主治澳,體現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的體制下,建立一個公平、公開、公正、民主的社會。

民主派

33

辯論動議內容如下: 特區政府應及早籌備,於二零一五年盡快啟動政制改革,爭取實現普選行政長官及增加立法會直選議席。

理由陳述  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市民的歸屬感已顯著加強,而澳門整體經濟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下亦大有發展。可是,由於政制不民主,本應可透過選舉權利促使當權者負責的絕大部分澳門永久性居民當面對不公平不合理的施政時,都深感無奈。  由於行政長官不是由永久性居民一人一票選舉出來,立法會議員不是全部由永久性居民一人一票選舉出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不能以基本法確保的選舉權有效促使當權者負責。於是,賤價批地、工程超支、生活環境遭破壞而高官完全逃避問責等現象層出不窮,而行政長官及各級官員仍是「好官我自為之」,終導致官商勾結的猖狂而形成民憤,亦暴露出嚴重的利益輸送問題。  並非由直選產生的政府領導人以及大多數不是由直選產生的議會,一度以為可以罔顧民意強行通過容極具爭議性的《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離職保障》法案,惹起公眾對高官貪財、特首迴避刑責的強烈不滿。今年五月,終於要在公民一再上街抗爭之下才撒回法案。這正是代議機制失效,必須公民直接行動補救的典型例子。政制若不及時改進,社會實難以安定。  建立民主政制,是抑制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真正體現永久性居民政治權利,真正體現「澳人治澳」的良方,同時亦是順應社會發展,以公平競爭取代權貴提攜、任人唯親、裙帶關係的正途。  三十年前,澳門沒有普及教育,能完成中

學課程者,十中無一,能晉升大學再回來澳門發展的,更是鳳毛麟角。擔當界別或社團領袖人士的子弟,出國留學回來,就是靠父輩提攜庇蔭,在澳門順利立足,形成了表面上很自然很和諧的權貴提攜、任人唯親、裙帶關係的局面。  可是,這三十年來,澳門經歷了工業化和後工業化的變遷,工業產值在八十年代中期上升至佔地區總產值百分之三十六,而今天所佔比重卻下降至百分之五以下。整體社會結構已發生根本變化。現在澳門小學至初中已推行普及教育,本地的大專機構已有十多家。年青一輩高學歷和希望以澳門為家的,大不乏人。現今澳門青年一代,上大學的超過百分之八十

五。潛在的社會精英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無論在經濟領域、專業領域、社區領域,還是政治領域,年青一代人材需要的,不是權貴提攜、任人唯親、裙帶關係,而是公平競爭。  在政治領域,推動民主政制發展,正是順應社會

發展,透過公平競爭出人材,讓所有人憑自己的能力,在競爭中選擇適當的立足點和發展機會。因此,在政治制度上,必須循序漸進地全面清除不符合公平競爭原則的舊有機制。  在民主政制下行政長官和立法議員應當由直選產生,而主要官員亦應當在由直選產生的行政長官的領導下承擔問責。  因此,澳門特別行政區應盡早再次啟動政制改革,讓永久性居民在二零一九年都能夠在行政長官選舉中行使選舉權,立法會議席亦應盡早調整,讓直選過半,逐步邁向全面直選。 此項動議在立法會中在只有三票支持下而遭否決。 給社會一個訊息是,爭取民主政制在議事殿堂上連辯論也不能辯論。

吳國昌區錦新動議辯論主張二零一五啟動政改

民主派

34

民主路漫漫港澳上下而求索香港的雨傘佔領運動已持續培過一個月。國際傳媒一度把淘人開始時以雨傘擋胡椒噴霧和催淚煙的抗命行動吹噓為「雨傘」革命。有智慧的港人為防因誤解引致悲劇,急急澄清不是「革命」。應該承認,這個雨傘佔領運動早已不是「佔中」三子籌劃己久的「佔中」。「佔中」三子籌劃的「佔中」根劑甘地。馬丁路德金等傳統非暴力打爭的經驗,非常著重一元化領導的,一度要求有資格當特首的公民(年滿四十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才來參加,又要佔中參加者簽承諾書,要參加者承諾好必須聽指揮,也籌劃好如何對付不聽指揮的情況。可是,傳統非暴力抗爭極端重視運動中的一元化領導,但以敬重權威為基礎的一元化領導在當今

教育普及和網絡資訊時代,實在已愈來愈不可行,這次非暴抗運動進入群龍無首之局不是意外。有些澳門人,看到香港的場面,可能觸目驚心。可是,澳門立法會依然有議員提出口頭質詢、動議辯論等程序,開始要求在二零一五年啟動澳門特區的政改五部曲,要求公開諮詢二零一九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直選齡席過半等改革。不過,倒未有澳人提議要佔領甚麼來推動政改,過去半月來立法會開放日和政府總部開放日都沒有人嘗試佔領。原來,港澳兩地的民主政制艱辛路各有不同,發展條件不同,短期面對矛盾點不同,須各自求索。香港特區成立之前,中央政府已答應會實行制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等到回

民主派

35

吳國昌facebook.com/ngkuokcheong.antonio

歸後,港人一再需索,協定在二零一七年實行普選特首。可是,在香況這次玫改五部曲中,第二步的人大常委決定令現在抗爭的港人感到徹底受騙──由建制派主導的提名委員會挑出三個特首候選人,那分明是被操控的假普選!儘管有抗爭者嘗試策略性聲稱是梁振英的報告誤導人大,要梁振英再寫報告,但事實上中共領導的人大常委確是在全面查核情況之後,故意作出「落閘」決定的。因此,要開閘,就不能避開中港政治矛盾,而抗爭就不能不直接間接向央施壓。如果中央決意不開閘,以港人的力量,暫時是無可奈何,但會掀起影響深遠的一代公民覺醒運動,在歷史中發酵再謀成果。在澳門,吊詭地,情況大不相

同。短期政改訴求卻竟然是不涉中澳政治矛盾的!原來在澳門特區成立之前,中央從來沒有答應澳門有普選,因而不會存在澳人被中央欺騙的質疑。澳門基本法沒有直接寫上普選的規定,爭普會不會違反基本法呢?不會!因社在二零一二年澳門初次政改一役,全國人大常委派出秘書來澳門運動正式說明,澳門特區二零一四年仍只能由選委會選特首,但二零一四之後,如果澳門有實際需要,依現有基本法,是可以普選特首的。好了,二零一四年今年小圈子選特首已經落幕。澳門現在重新啟動政改,要求普選特首,當然是二零一四年之後才可落實的,因而是完全符合基本法以及完全符何全國人大常委的決定的。港人要求公民提名,被指違反基本

民主派

36

法,因為香港基本法確是明文規定普選特首要由提名委員會提名的。反之,澳門基本法倒沒有規定普選特首要由提名委員會提名。  且別得意洋洋!我們必須明白,建立民主制度,一定對某些既得利益者、正在享用免費政治午餐者構成損害。香港推行民主的阻力主要來自中央,而澳門推行民主的阻力主要在本地的既得利益集團。並非由直選產生的政府領導人以及大多數不是由直選產生的議會,一度以為可以罔顧民意強行通過容極具爭議性的《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離職保障》法案,惹起公眾對高官貪財、特首迴避刑責的強烈不滿。今年五月,終於要在公民一再上街抗爭之下才撒回法案。這正是代議機制

失效,必須公民直接行動補救的典型例子。政制若不及時改進,社會實難以安定。因此,澳門民主之路,短期主要障礙是本地土豪。前路漫漫,可能也是極之艱辛。且看澳門人可否有商有量,大家出於公心,為澳門好,建立一套配合經濟發展、配合社會需要、配合民心所向的民主政制。

吳國昌facebook.com/ngkuokcheong.antonio

民主派

37

  政改的啟動應由誰開始?中央有所謂「政改五步曲」。喬曉陽就作過詳細解釋,指出五個步驟:首先要由澳門行政長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收到報告後,會根據澳門實際情況及澳門基本法的規定作出決定;由特區政府提出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法案到立法會;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通過;經行政長官同意,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及批准。   很明顯,按此五步曲,政改的啟動是由行政長官開始的。所以我們主張,第四屆行政長官一就任,就應該立即開展新一輪的政改諮詢,一方面是彌補二零一二年那輪民主政制無寸進對澳門社會的傷害,另一方面亦展示特區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對推動澳門民主的決心和信心。  那為何要第四屆行政長官一上任的二零一五年就開展政改公開諮詢呢?  目前賭收雖有微跌,但整體澳門經濟環境尚好,在社會穩定的時刻,啟動政改

諮詢正合時宜。更重要的是,任何政治改革,必然會對不同的政治力量帶來不同的、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愈靠近換屆,政改諮詢愈容易形成政治角力,而非客觀的選擇。  因為一種政體模式可能對A勢力有利而對B勢力不利,另一種模式則可能相反,於是A、B勢力為了在未來的政治舞臺上更具優勢而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方案。這種政治角力足以撕裂社會,或最少有損社會和諧。所以,政改諮詢是愈早啟動愈好。尤其在不同的政治勢力未成形前,這種矛盾對立就可望避免。而且即使真有新的政體模式對某一集團不太有利,但若有較長時間的調整和適應,則真正有實力的競爭者也有能力化劣勢為優勢,而不必因為政改定獻便勝負立見而令政改諮詢變成生死搏鬥。所以,政改諮詢及政改的啓動,是愈早愈好。因此,第四屆行政長官早日開展政改公開諮詢,應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政治責任。

新輪政改諮詢宜早日進行

民主派

38

從輕軌北段走線諮詢遭到居民強烈反彈,彰顯政府誠信已失、專業不足,面臨的是嚴重的管治危機。若崔世安真要「做好這份工」,就必須借經濟好景的日子,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否則,日後施政將困難重重,寸步難行。  大家不善忘的,還應當記得,一九九九年何厚鏵在二百人的拱衛下成功當選特區首任行政長官,社會風平浪靜,對何當特首,社會完全沒有質疑。但十年之後,崔世安在當了十年司長之後扶正當特首,從宣佈競選、到當選、到榮登大位,社會對其質疑從未停止。期間有人更不惜集資及掏腰包以廣告形式在報上登大版廣告向崔世安選特首作出挑戰,雖然這樣的廣告沒有澳門報紙肯登,結果一眾人等竟然鬧到在香港傳媒登廣告質疑澳門的候選特首,也算是一時佳話。可見,崔生從當特首開始,其公信力便存疑。這是他的困境,也是小圈子制度下的政治困境。  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領導人即使能力不足,只要其能獲大多數選民的選票支持而登上大位,他就獲得民意的授權,其某些工作即使一時間未獲公眾認識和諒解,但因為具備民意

基礎,只要他認為這是好的政策,他還是有足夠的公信力予以推行。但崔世安卻沒有如此幸運,因為他的權力來自三百人或四百人的小圈子,並非來自廣大民眾,所以是先天不足,以致後天不敢,是其死穴。  一個政府的施政要暢順,具民意授權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小圈子選舉所無法給予的。因此,發展民主政制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人民對政府監督和制衡的政制設置,同時也是充實執政者力量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我們自零七年已正式提出了「二零一九,普選特首」的訴求。  為甚麼是二零一九?因為按基本法規定,特區十年,即二零零九年,澳門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如需修改」就可以按照已定程序作出修改,這無疑是為保守的政制打開了一扇通向民主化的大門。所以我們在二零零五年起就促請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的規定,開展政改的公開諮詢,讓公眾有途徑表達政制是否需要修改的意向,以推動二零零九年就能按照基本法所設定的起步向民主化推進。可是,由一群既得利益集團組合的特區政府,卻對政制民主化毫無興趣,結果拖延至二零一

二年才搞了個政改。而在管治聯盟全力護航下,這個所謂政改卻只是個「加二加二加一百」的偽政改,民主毫無寸進,當澳門人是傻仔。  人們可以被忽悠於一時,但特區政府這種自甘落後,對改善其施政、提高其公信力,卻是絲毫沒有幫助。這樣的惡果還要全體居民陪他們一起嘗。

不邁向民主政制無以改善特區政府管治能力

民主派

39

動。此活動一方面固然是收集簽名,但更重要的是街頭宣講,讓更多市民在我們的街站上得到此離補法案的離譜訊息。  但若在五月二十五日的前一天,你問我,能否阻止法案通過?老實說,我沒有信心阻止此惡法於三天之後的通過。因為過往太多這類經驗,不管你在議會中如何聲嘶力竭,但在議會多數暴力之下(這不是說拳打腳踢,而是在議會中根本無須與你說道理,就倚仗大多數而否決你的任何建議或議案,這也是一種典型的「議會暴力」),你幾有道理都沒有用。所以,街頭簽名,便被第二委員會主席陳澤武嘲笑為幼稚。結果,奇跡發生了,五月二十五日,頂着烈日,塔石廣場聚集的人愈來愈多,反惡法的聲勢浩大,二萬多人出來參與反離譜補遊行。撤聲震天。特首連夜召集行政會成員召開緊急會議。會後,三名身兼行政委員的立法議員寅夜舉行記者會,表示會去函立法會主席建議暫停表決該法案。五二五遊行,令事件

五二五笑看風雲澳門公民成當權者的達摩克利斯懸劍

  因為離補法的離譜,今年五年激起了二萬多人的上街遊行,也逼出數千人的在立法會草坪的集會,最終政府撤案。這是澳門的「光輝五月」。此事以後,遇到不少市民都讚揚我們成功頂住了政府的離譜法案,筆者都坦白表示不敢居功。因為,該獲讚揚的是站出來的市民,而不是我們這些站在崗位上執行職務的議員。

離譜法案屢見不鮮 政府慣於予取予攜

  這次離譜法,從去年十二月交來立法會,在議會中已立即引起激辯,我與吳國昌當時就已激烈批評此一法案離譜,急官所急,立法自肥。但在議會只有三票反對而獲一般性通過。進入細則性審議階段,由第二委員會負責,此委員會由吳國昌鎮守,在審議過程中,眼看離譜的內容繼續離譜,而更竟然加碼,吳國昌示警,學社遞信,亦安排了一連串的街頭簽名運

民主派

40

出現重大的轉機。五月二十七日再下一城,在非假期的日子,再有數千人頂着烈日走到立法會對面的草坪上,從下午二時到晚上八時,撤聲震天。七千多人的集會,再一次震撼了特區政府。兩天後,五月二十九日,特首正式宣佈撤回相關法案。

誰是真正的英雄 是站出來抗擊強權的市民

  可見,阻止這個法案的通過,不是少數幾位議員,而是二萬多位肯站出來抗擊強權參加遊行的英雄,再加七千多位為社會公義發聲的優秀公民啊!是這個歷史性的社會行動,逼使政府撤回法案。在這些優秀公民面前,試問我如何敢居功?  五二五之後,澳門的政治生態,應當向好的方向轉變。市民認識自己的力量,知道只要站出來,政府絕對不能漠視他們的訴求和聲音。單這一點,便已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動力。五二五以前,政府恃着立法會內的壓倒性優勢,往往極其傲慢。事實上,以現時立法會的組成模式,直選僅在三十三個議席中佔十四席,即使十四席企硬,也難阻政府的劣法惡法通過。所以,政府根本漠視代表市民聲音議員

的意見,憑藉「議會暴力」便予取予攜。  五二五之後不同,議會中還是我們幾個人,但政府會看到我們背後有龐大的群眾身影。過往他們要亂來就亂來,如今他們要亂來,先看看我們背後的群眾力量。澳門市民的隨時可以付諸行動,將成為特區政府頭上的達摩克利斯懸劍。當然,我們明白,管治聯盟亦在考慮和評估他們手上的群眾力量(不要忘記他們在政改一役,憑着龐大的財政資源和人力資源,發動起來幾天內可以搞出十多萬份的支持加二加二加一百方案的簽名),問題是,若澳門特區也出現為了一些社會問題而兩軍對壘,特區政府又如何面對?尤其是,特區政府會如何評估中央政府對此方面的看法?相信這對特區政府已構成相當的壓力,最少應洗脫過去那種目空一切的傲慢態度。我相信,這是五二五為澳門社會帶來的其中一個重大改變。

民主派

41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ean Tirole其中一系列重大學術貢獻在於其超越傳統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理論模型的產業組織理論對產業調控有卓越分析實效。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體系由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三個基本範疇構成。從短期看,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決定市場績

識民主重要,到願意走出來一步一腳印爭取民主。雖一再被愚弄,仍鍥而不捨。香港基本法上雖承諾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達致普選產生,但從紙上的東西到真正落實,香港人爭取多年,才終於得中央肯首二零一七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可是,隨着二零一七漸近,人們看到所承諾的「普選」竟是一個有篩選的假普選。近兩年來,香港人盡力表達對普選的訴求,幾萬人集會,集過了;八十萬人投票,投過了;五十萬人上街遊行,遊過了。一切常規的社會行動全都用盡,結果換來的是中央「落閘」,普選夢碎。這才逼出了香港人的「佔中」。  應該承認,「佔中」是雙面劍,所以,按原先佔中三子的構想,這是一個短暫的公民抗命行動。透過公民抗命,一群志士承擔被捕被檢控的風險,向中央宣示香港人對假普選的不收貨,向世界宣示香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決心。可是,運動一開始就演變成一個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全民抗爭運動,收放並不如原設計者所想像那般自如。  有些澳門人,怕在澳門也會發生這樣的公民抗命。那如何避免這樣的運動在澳門發生

呢?那就需要認真回應社會的民主訴求,盡快實現行政長官普選才是澳門光明之路。切莫忽視澳門人的決心,反離補法已顯示了澳門人的不滿有如地火在運行,沉默的澳門人也會有爆發的一刻。  我們同意,政制民主需要循序漸進,但最少一定要漸進。像零二年的偽政改,直選加兩席,間選加兩席,及行政長官選舉將三百人的小圈子變成四百人,這都不是漸進,而是不進。這是對澳門市民的

香港佔中的啟示

  近日,香港人為爭取行政長官的真普選而採取公民抗命,以「佔中」來表達對中央以假普選魚目混珠的不滿,及表達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決心。這場「佔中」運動是一場光輝的民主運動,將載入人類的文明史冊。但亦不必諱言,其為社會所帶來的衝擊和負面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些朋友更擔憂這類大規模的公民抗命行動會否在澳門發生。  有香港作前車,我們可以怎樣吸取教訓以作借鑑呢?

香港人為甚麼要以「佔中」來爭取民主?

  大多數香港人在一九八九年之前只知自由可貴,對民主與否並不重視。因為港英政府雖是殖民政府,但港英背後的英國是老牌民主國家。港督雖然不是香港人選的,但委任者卻受英國的民主制度制約。所以,當年沒有民主的香港,卻受民主制度的保障。但當香港人確認香港在九七回歸之後,卻親歷了驚心動魄的六四事件.香港人驚覺須回歸到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明白到沒有民主,自由也不會有保障。於是開始追求民主。二十多年來,香港人從認

區錦新

民主派

42

愚弄。特區政府應切切實實地回應社會訴求,推動行政長官實行普選,推動立法必須會邁向全面普選,以避免未來會引起社會的激烈抗爭。  建立民主制度,一定對某些既得利益者、正在享用免費政治午餐者,構成某些損害。但在社會整體利益面前,個人利益是否可先放下?而且吃了多年的免費政治午餐,得了多年的既得利益,澳門早已沒有欠你的了。利益再多也帶不入棺材。人生匆匆幾十年,留下身後美好名聲,不是比憑特權積聚用不盡的財富更有意義嗎?事實上,我們多年來提倡民主政制,從來不是要設計一種對自己有利的政治制度,而是相信民主政制才能配合澳門的社會發展需要,才有利於制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有利於建立高官問責,有利於建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澳門是個平和的小城,大家朝見口晚見面,人際關係良好,我們不期望因為政爭而造成社會的撕裂。我們明白,香港推行民主的阻力主要來自中央,而澳門推行民主的阻力主要在本地的既得利益集團。正惟如此,自己澳門人應更容易有商有量,只要大家出於公心,為澳門好,建立一套配合經濟發展、配合社會需要、配合民心所向的民主政制,又何患不成?

民主派

43

免費訂閱申請

郵寄請將下表格郵寄至「澳門黑沙環看台街翡翠廣場地下O舖」

訂戶名稱:

聯絡電話:

郵寄地址:

聯絡電郵:

查詢請電28422297*<民主派>將不定期出版,免費訂閱及郵寄

民主派

44

每年之約12.20回 歸日民主大遊行我們要求:建立民主政制2019普 選特首立法會直選過半,循序漸進邁向全面直選確立官員問責 遏止官商勾結堵截利益輸送 實現居有其屋 還我宜居澳門遊行及集會遊行出發地點:塔石廣場集合時間:下午二時出發時間:下午三時

我和民主有個約會

原諒我當天 不懂得珍惜 只知任性... 唯願你此刻 可於虛空中 真心聆聽...

集會地點:西望洋山公園舉行時間:下午五時至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