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32
使 2015 / 01 ── Stand Up ── condom ——

Post on 08-Apr-2016

25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本部空間使用專輯

2015/ 01

世代浮沉中的基本靠依─

〈香港要Stand U

p

〉書介

社會

校園

與土地的溝通─

第一屆有種電影節小輯

性/別

文藝

condom

評——

留住溫度、

速度、溫柔和態度

Page 2: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

社會版p.3-5 世代浮沉中的基本靠依──〈香港要 Stand Up〉書評

p.6-7 商界十大新聞──我哋知嚟把托?

p.8-9 略思有關佔領的一二三四

專欄 p.10 【心湖淬筆】廣東話不廣東 //

【如是我聞】跟大佬要愛大佬?

校園版【本部空間使用專輯】

p.11-12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談本部飯堂結業

p.13 理念與利益之爭?——評合作社在中大

p.14-15 超市要擴充,問題出在哪裡﹖ //

給我一間素食餐廳 // 我們不過想要一片立足之

「地」——學生活動中心

p.16 小記劉遵義獲頒發榮譽法學博士

p.17 聯合第五宿跟進──你揀左未?

投稿p.18-19 變幻的年代

p.20-22 年度事件:宿費

p.22-23 一泊二食

性/別版p.24 袋住三日先?──論增長男士侍產假的必要

p.25 留住溫度、速度、溫柔和態度

p.26-27 如果有鏡,你會看見甚麼——記雨傘運動裏,

我與性工作者的故事

文藝版p.28-29 與土地的溝通──第一屆有種電影節小輯

p.30 稻米與敬仰——《稻米之歌》影評

p.31 流着血淚的土地——《苦澀的種子》影評

目錄

困難的事

佔領運動過後,我們回到日常,如常開學。

日常生活的平靜,幾乎讓人忘記喧鬧的佔領運動,才不過

是兩個月前的事。於是就有人問,佔領運動到底實際上改

變了甚麼,我們一時間卻說不出來。我們如此努力,但似

乎甚麼也沒有改變,像在擂台上死命揮拳,卻突然發現對

手還沒上台。社會運動所激起的熱情,過後其實也是名為

無力感的幽靈。

無力,因為眼前有不能戰勝的敵人——期末在死線邊緣和

論文搏鬥過的人,大概都能明白。但學習,本來不就是進

入陌生未知的領域嗎?我們遇上不能戰勝的事物,然後發

現自身的缺陷,吸收,成長,克服障礙,然後確立自己的

價值──我指的當然不只是大學學習。

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會害怕困難的事物?

編者的話

日後 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 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裡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 < 葡萄成熟時 >陳奕迅

今期中大學生報的「本部空間使用專輯」,其實也是在說困

難的事。如果我們曾經在佔領區裏發表意見,嘗試聆聽他

人的想法——那是民主社區的起點——我們能不能在中大再

做一次?當我們思考不同空間運用的可能,其實也是了解

我們生活裏,背景迴異的人。譬如員工休息空間是否足夠?

現時中大餐廳能否滿足素食同學的需要?你希望的校園又

是怎樣的?

其實只要做多一點,就只差那麼一點,譬如對校園空間運

用發表意見,我們就能在日常之中看見美麗,那不是佔領

區的殘象,而是民主社區的起點。

Page 3: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會社

3

退休保障,對諸位尚未正式踏入職場的同學來說,難免有點遙

不可及,覺得事不關己。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即使是大

學畢業,入息中位數也不過萬多元,公屋居屋又輪不到,要買

樓同時又儲錢準備退休根本就是不可能。姑且不談退休生活這

麼長遠的事,若家中兄弟姊妹不多,父母退休也可能需要自己

照顧。某程度上,愈年輕的人就愈需要退休保障,愈應該思考

退保的種種。篇幅所限,筆者難以盡錄書中所有內容,惟有歸

納書中提到的幾個重點, 尤其是平日不會在報章裡讀到的觀

點,以作大家開始思考全民退保這個議題的契機。

世代浮沉中的基本靠依

──〈香港要 Stand Up〉書介/劉子康/

全民退休保障理應是關係到每個人──它

一來與迫切需要退保的長者尤關,二來也是會

動用到大筆政府資源的一項政策。但是多年以來,

全民退休保障也少人關注得離譜。即使報章電視偶爾

會報導有關全民退保的爭論,也總是分雜散亂,不知

就裡者很容易就道聽途說,或是直接置諸不理。爭取

全民退保 20 多年,坊間卻遲遲未有這段歷史和各種說

法的整合分析。在今年 10 月,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下稱聯席)出版〈香港要 Stand Up〉(UP 是 Univer-

sal Pension 的簡稱 ) ──香港歷來最完整地回顧爭

取退保的歷史、回應各方觀點、並嘗試指引未來路向,

300 多頁的一本書──也總算來得合時。

若要一句概括爭取全民退保的歷史,就是「政府總是拖延,商

界一直反對」。民間要求全民退保的聲音始於 70 年代,部分團

體甚至倡議具體政策,但政府總是一拖再拖,反而以各種小修

小補嘗試代替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譬如設立公援(後演變為

綜援)、強積金等等。這種狀況,不論是殖民地時代,還是特

區政府都是一樣。縱然港督彭定康曾經有意推行社會保險制度,

但在商界強力反對之下,港英政府還是遵從了商界的意志而放

棄計劃。

每當說起政府拒絕推行的理由,往往是口徑一致,說「公眾對

社會保險計劃的意見分岐」。實情是,反對的往往是商界和金

融界,指退休金制度將個人責任轉嫁到社會、重蹈眾多福利國

家的覆轍云云。但在許多福利議題上,可以看到政府和商界的

利益是一致的。譬如說在 1992 年,民間建議推行由政府管理

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卻在金融界游說之下改為推行私營強

積金──一來政府逃避了管理風險的責任、二來提供生意給基

金公司、三來更為金融市場提供了巨額資金,以作炒賣。香港

政商一體的制度,往往是惠民政策的最大 障礙。

另外,書末的

附錄有記錄相

當詳盡的抗爭

歷史,囊括了聯

席成立以來所有

大大小小的行動,

亦有港英時代到現

歷史回顧

書名:香港要 Stand Up編輯: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出版社:工友權益聯社出版年份:2014

Page 4: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4

異地推行退休保障的經驗眾多,書中就

囊括了中國、台灣、澳門、新加坡等地

的事例。值得點出的是台灣推行退休保

障的例子: 勞資關係協進會總幹事林瑞

含劈頭一句就說台灣現時的退保制度不

合格,因為政府沒有嘗試做財富再分配,

令年金制只能做到「窮人互助」。加上

人口老化,國民年金等制度入不敷支只

是早晚的事。台灣現時的 7 個年金制當

中,有 4個都預視到破產危機。

這是否驗證了坊間盛傳的「退保爆煲

論」?林瑞含對此情況的分析,是制度

缺少了財富再分配的功能。沒有要求富

人多繳稅,只打算讓窮人跨代的為老年

金供款,再加上人口漸趨老化,當然會

入不敷支。所謂必定會爆煲,也只是基

於維持現在偏重大企業的稅制不變,所

得出的結論。

異地經驗:退保一定爆煲?

書中亦有一部份為一連串的人物訪問,

展現殘缺制度之下的實際影響。在雇

員制度轉變之下,現在的年輕人即使是

卑微如租屋自住的生活計劃,也難以實

現。大學畢業,現職中學 TA 的 William

對未來的唯一計劃就是希望嘗試自己搬

出去住,但租金高昂,以 William 的

$13000 月薪來說實在負擔不起在外面

另租地方。以往教職幾乎是鐵飯碗,長

期雇用又待遇不薄,現在的合約年期短,

甚至連能否拿到教席也成問題。

而經濟環境轉變、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更加令本來生活無憂的人在人生下半場

遭遇大劫。穿梭中港的貨櫃車司機昌哥,

因為中港運輸行業衰落而生計不保,又

曾經因為妻子患病不想排期,而借貸

$20000 醫病。功夫師傅好姐則因 97 金

制度下的臉孔

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處理推行全民

退休保障的義理問題。而當中一個主要

的游說對象就是中產階級,用了整整兩

篇文來處理。基本論調就是香港的經濟

環境經已全然不同,中上層職位大減,

年輕人難以向上爬、靠自己的努力成為

中產的機會不大。另一方面,企業改以

彈性僱傭制以減少公司固定人手和成

本,即使是學歷出眾的年輕人,也不能

保證有穩定收入。30 年前,靠自己積蓄

退休或是由子女供養的人確實不少。但

是經濟結構已經不再一樣,現今一代要

維持安逸生活已有難度,更遑論為自己

退休後的 20 年人生作打算。

的而且確,相比起大多會支持退保的基

層,中產當中應該有更多「中間派」,

是可以游說的對象。但中產的定義本來

就含混不清:所謂中產,當中有薪酬不

俗,但是在公司財政出問題時率先被開

刀,生活不那麼穩定的人;亦有擁有多

項資產、退休生活基本上無憂的人。說

得再多穩定中產生活如何不復見,也難

以說服後者。

更加重要的是,現在退保議題的基層參

與度也遠遠不高,看全民退保遊行的人

數就知道。即使基層大體上會支持退保,

但態度上支持和會有實質行動是兩回

支持全民退保的種種理由

在以來政府對全民退保發表過的意見,

可算是相當珍貴和完整的歷史資料。順

帶一提,附錄中亦有各界曾經倡議過的

退保方案,當中除了有學者與民間團體

以外,還有建制派政黨如民建聯、工聯

會等,這些都是平日不會接觸到的資訊。

事。如果能夠說服更多基層走出來爭取,

無疑是會壯大抗爭的力量。但書中卻沒

有文章為如何說服、組織基層有具體建

議。畢竟,社會的低下層才是最需要退

保制度的人,是運動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當中亦有些平常鮮有聽聞的觀點,例如

有商界中人支持退保,指若社會大眾不

用憂慮將來生活,人們就會更願意消費

以刺激經濟;或是以人權角度,引用聯

合國批評香港政府放任市場的政策和不

民主的立法會組成之下,長期忽視社會

保障,損害香港市民的經濟、社會及文

化權利。一般我們談人權,也只會集中

說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等,卻沒意覺

到經濟壓迫才是確切地影響著我們的權

利。

融風暴時失去全副身家,申請綜援於她

經已是放下面子才能做到的事,卻遭到

福利署的職員冷言冷語對待。

在社會的種種不安穩之中,就顯得社會

保險制度更加重要,有系統地處理現時

個人獨自承受的風險。而當我們察看書

中的故事,更加覺得問題不僅限於全民

退保:公營房屋供應短缺、公共醫療系

統不足、帶資產審查的綜援標籤窮人。

這些經常聽到的說法,在這群有血有肉

的人之中呈現了。即使不談甚麼風險,

當他們長期都是「餐搵餐食餐餐清」,

甚至負債累累,眼前的煩惱都應付不來,

還談甚麼退休規劃?

Page 5: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會社

5

註 1: 世界銀行所提出的五條

退休保障支柱包括 :(1) 有資產審

查的社會保障制度。(2) 全民養老金。

(3)強制性職業或個人退休保障計劃。(4)

個人儲蓄。(5) 家人支援以及政府提供的非

財務支援,如公共醫療。

從全民退保昭示到的,不單單是一項福利政策的匱乏,更是

香港整體社會環境的問題。若不是因為工作不穩定和待遇差、

小投資者隨時因市場動盪而傾家盪產、基層因醫療而負債

……現時制度就是將種種風險交由個人承擔。基層要應付這

些問題都經已忙不過來,還談甚麼為退休作打算?

正如文首提到,對不久就要投身職場的同學來說,書中所提

及的窘況就是我們即將要面對的社會現實。相比起上一代來

說,我們將來一定有更多人需要公營的退休保障。老來沒著落,

本來就是社會制度失衡之下,禍及社會低下層的結果。爭取

全民退休保障,都只是要求政府和商界負回一點責任,讓勞

碌一生的市民在退休之後有基本生活保障。

結語

多年以來,社會上對於如何在香港實行退保經已累積了不少討

論和實質研究。所以在書中最後一部份,編委就輯錄了多位研

究政策的學者對未來推行退保的實際建議。他們的意見各異,

可見如何實踐理想的退休保障,依然有很大討論空間。

對於政府財政狀況的問題,受政府委託做退保制度研究的港大

教授周永新則認為要徵薪俸老年稅,並要按個別的收入水平調

整稅率,以免加重窮人的生活負擔。相比起聯席提出要加徵年

賺$1000 萬以上的企業 1 - 2%利得稅,周永新的建議可謂保

守得多。中大社工系教授黃於唱就提出除了政府的 7 億儲備以

外,金管局亦手持$30000 多億外匯基金,每年約有 5%回報。

到今年為止已有$7000 億的累積回報。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政府固然需要為計劃

撥出啟動基金,但長遠而言,養老金需要有穩定而專項的收入

來源。而這就必然牽涉到稅制改革──除了要說服在職人士多

交一份稅,保障日後退休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工商界承擔

這方面的社會責任。改革稅制,其實就是要政府改變一直以來

的管治思維:在施政上向商界傾斜,不干預放任市場等等。社

會整體的確創造了鉅額財富,政府卻沒有處理如何讓窮人都分

享到經濟成果的問題,結果導致貧者愈貧。城大副教授與學生

陳敬慈和溫柏堅在書中亦有提出稅制改革,以做到還富於民:

不劃一利得稅稅率,增加大企業的稅額,以寬裕公共財政,從

而推行社會保障政策。

必須一提的是,不少論者也以世界銀行的「五條支柱」退休保

障模式 (1) 作為支持全民退保的理據。然而,世銀本來就是推

動退休保障私有化金融化的最重要的旗手之一。所謂五條支柱,

都是以個人投資和儲蓄為主,把退保的責任推向個人,再以養

老金、救濟金等基本保障小修小補。說得難聽點,就是發現之

前提出的退休保障金融化太過離譜,現在是退一兩步,說明起

碼要有一些基本,非投資式的老年保障。我們固然需要援引國

際慣例來作權威,以示香港的不足。但世銀絕不是一個好的參

照。

全民退保,該如何實踐?

Page 6: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6

商界十大新聞

我 哋 知 嚟 把 托 ?

/龍/

年終,不少群體及傳媒都會舉辦十大新

聞選舉,總結過往一年發生的大事,商

界也不例外。由香港商報聯同大量商會

舉辦,商界十大新聞選舉到今年已舉辦

至第九屆,反映商界人士關注的議題。

我們經常都會說商界在社會上有巨大影

響力,那麼,如此具影響力的他們正關

注些甚麼?他們關注的又與我們關注的

有怎樣的分別?

事實上,當我們思考不同社會議題,往

往都會發覺與商界相關。無論是碼頭工

人罷工、重建發展、功能組別的存廢、

自由行,不少社會上的大事都與他們相

關。由此看來,他們所關注的對我們來

說其實有一定參考價值。

每宗新聞,都是龐大的利益

或者我們可嘗試從候選新聞中,稍稍理

解商界的視角。當中當然包括一些廣為

討論的事件,比如佔中、反佔中及公佈

白皮書等。此外,也有一些關於「政府

放寬雙倍印花稅換樓期限」等新聞。放

這是商家的利益,

更是我們的利益

以發展大嶼山為例。隨著港珠澳大橋於

2016 年落成,大嶼山將成為粵港澳三

地交匯。港府已揚言要開發當地,建設

商業及旅遊設施以吸引旅客消費, 建設

「東大嶼都會」。商界當然對此蠢蠢欲動。

但是,這些發展規劃往往很少考慮保育

問題。單論填海問題,現時與發展大嶼

山相關的填海面積已達數千公頃,嚴重

侵蝕當地白海豚的棲息地,影響當地的

生態。這還未計算大橋通車後的交通排

放污染、建築廢料傾倒的污染等。假如

我們無法完全否定保育價值,那我們便

需要考慮如何平衡保育需要。除此以外,

大嶼山發展還有很多可能,比如能否透

寬印花稅換樓期限,方便了更多人購買

未建成的單位作自住用途,因此有利於

這些單位的銷售。政策同時被看成是政

府撤去嚴厲規管的先兆。商界關注,當

然是因為牽涉龐大地產利益。對於非投

資者,一般人關注相關政策,則主要是

考慮個人置業問題。

以上議題並非無人關注,但我們與商界

就有不同的思考。但在候選新聞中總有

一些相對複雜,或與我們不怎麼直接相

關的新聞,就較少人理會,例如中信泰

富斥資購買母公司資產、前海深港合作

工作方案的出台、積金局倡議立核心基

金等。這些新聞都牽涉龐大商界利益。

前海深港合作工作方案的出台,將為香

港服務業創造更多發展條件,比如深圳

方面可能會向香港出讓土地讓香港服務

產業發展,便利香港服務業、金融業在

內地的發展,商界當然重視。

以上稍稍一瞥商界關注的新聞,當中有

正發生的利益轉移,也有影響未來商界

利益投資的新聞。可見不管是經濟政策、

政治、發展的新聞,商界著眼點從來都

是利益。因為這些新聞往往直接影響他

們利益。對這些新聞我們或者沒有多少

興趣,但事實上,這些新聞不單直接影

響商家,也與我們有不少關係。

Page 7: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

會社

7

1. 特首施政報告提發展大嶼山藍圖

2. 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取消在港舉行

3. 中信泰富斥 2865 億購母公司資產

4. 滬港通幾經波折終在 11 月開通

5. 反對自由行重創零售業

6. 新地高層涉許仕仁案開審

7. 港府放寬雙倍印花稅換樓期限

8.《「一國兩制」在港實踐》白皮書發表

9. 積金局倡 MPF 設核心基金

10. 政改五步曲啟動 人大定框架

11. 港發首批 10 億美元伊斯蘭債券

12. 阿里巴巴棄港赴美上市

13. 樓價續創新高 財爺籲留意風險

14. 香港發生大規模違法佔中事件

15. 前海深港合作工作方案出台

16.「保普選反佔中」行動聲勢浩大

17. 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大方略

18. 田北俊被撤銷政協委員職務

19. 美聯儲終結 QE 港息勢趨升

20. 人民幣日兌換 2 萬元限制放寬

為何要關注這些(又悶又複雜的)新聞

當然,的確有不少這類新聞與我們無關,比如大企業的投資決

定之類。而且這些新聞又複雜艱明,即使理解這些新聞,我們

似乎也沒有力量影響甚麼,因此我們經常忽視這些新聞。

但從以上粗略分析大致可以看到, 我們的利益往往與商家相

對,不管是發展大嶼山,還是設立核心基金,我們受益就意味

著商家利益的減少,反之亦然。所以說影響商界利益往往也就

是影響我們的利益。

同時我們必須理解,如果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對金融市場有一

定認識,那才具條件探討這些制度是否公義,保障自身利

益。但現時社會大多數人都忽視這些新聞,一切根本無

從談起。正因如此,我們實在有需要建立對這些議題的

基本了解。其實,充滿問題的新界東北發展計

劃,正是去年商界的十大新聞之一。這正好

說明:遻假如我們繼續對這些新聞視而不

見,那就只會讓不公義的制度繼續鞏固。

過發展,解決當下的住屋問題?這些思考正揭示了發展可

以滿足我們其他需要,從而與我們相關。假如我們放棄理

解這些新聞,放棄自主規劃的思考,政府的規劃議程就只

需考慮經濟增長,無需考慮我們其他需要,讓商界成為發

展的唯一贏家。

以上大嶼山一例或者已有較多人關注。「積金局倡設立核

心基金」這類新聞獲得的關注就較少,但它影響卻著實

廣泛。在現時強積金制度下,打工仔每月都要抽取部分薪

金作強積金供款,投資不同基金,以備退休之用。但這制

度充滿問題──投資收益連年追不上通漲,加上基金經紀

抽取管理費,使打工仔的退休金注定虧蝕。以 2013 年計,

強積金基金平均管理費為 1.71%,而今次政府設立的核心

基金的管理費則在 0.75%或以下。政策透過提

供較便宜的基金,在市場競爭下,淘汰管理費高

昂的基金。對商界而言,這項政策就是影響

了他們從管理費所獲得的利益,但就讓

一般人退休時可領回較多金錢。即使大

學生未必需要供強積金,但方案卻直接

影響著我們父母。假如退休金管理費減少,

他們退休時就可以有更多積蓄,也意味著

我們作為子女的負擔會減少。

關於金融的新聞,大家就更覺遙遠、不切身,但這些新聞

卻往往牽連龐大的資本流動。在候選新聞之中,就有一則

關於港府首次發行伊斯蘭債劵的新聞。以一般大學生的視

角來看,這些新聞毫不起眼。事實上,現時全球的穆斯林

資金總和超過 20,000 億美元,港府發行的債券就旨在吸

引這些資金流入香港。如此龐大得誇張的資金流動,每每

就在我們毫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著。

本來,伊斯蘭教義提倡勤勞致富,嚴禁教徒收取利息,因

此穆斯林不能以常規投資產品如債券投資。但中東有不少

富商都是穆斯林,他們操控著極為龐大的資金,有大量投

資需要,因此衍生了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投資產品,即改變

投資產品的結構,使他們變得合符伊斯蘭教義。今次港府

的伊斯蘭債券就是透過收取租金作為投資回報。而是次發

行 10 億美元伊斯蘭債券,更錄得 47 億美元的超額認購,

顯示港府吸引穆斯林資金投資的策略極為成功。這些政策

將繼續助長香港的投資炒賣,衍生推高樓價等影響。今次

港府發行的債券,其實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更多關於伊斯

蘭金融的政策開始推行,以上影響將愈來愈明顯。

2014 年侯選商界新聞: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 林奮強

Page 8: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8

略思有關佔領的一二三四

不論在運動的前中後段,大部份有關抗

爭策略的討論,都是「和理非」與「勇

武」二者之爭。但雙方的討論只是一個

教條式的二元對立:要麼是一個蒙面武

裝鳩衝的「衝衝子」,要麼就是永遠「鳩

坐唱 K」的「和理非」。只要我對衝擊行

動稍有微言,我便會被定性為一個不思

進取的失敗主義者。

但在沒有認清一個行動的戰略目標之

前,討論「衝或不衝」的問題其實是沒

有意義的;而當認清目標,一些表面看

去「理所當然」的策略,就會顯得明顯

不足。就以金鐘佔領者多次嘗試佔領龍

和道作為例子:在佔領初期,由於金鐘

道被佔領,龍和道成為交通要道,嘗試

佔領龍和道無疑是可以考慮的策略。但

當金鐘道開通,龍和道對於港島區交通

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在缺乏物資與人

手防守至翌日早上的情況下,如何嘗試

在夜晚重佔龍和道,都只是在消耗士氣

與戰鬥力的意氣之爭。

同樣地,當佔中三子認為自首是一個有

效的策略,作為某種施壓與道德感召的

手段時,其實他們亦無視了長期佔領在

社區工作的不足之下,已經失去其施壓

的能量。他們強調自首是公民抗命的最

後一步,自然只是行禮如儀般「完成」

十二月中的清場,為佔領運動畫上了句號。許多人當初高喊著,這場運動將是香港爭取民主的最後一次機會。但現在看運動的尾段,

卻充滿了虎頭蛇尾的無力感。社會回復日常,固然有許多人失望。但平靜並不代表沉寂:如何將這段時間的經驗,轉化成為未來的

力量,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筆者當然無法在短短的兩版之中對正常運動作出什麼詳細的總結,唯望能夠陳列一些基本的脈絡,

拋磚引玉,提出一些方向上的不足,讓各位能夠在佔領結束之後的日子,為未來更多的抗爭,做更多的準備。

不少人認為,此次運動的特色,正正就

是所有抗爭者的自發性。「沒有大會,

只有群眾」,強調群眾的自發性自然是

好事,許多時候卻演變成為了一種對於

任何組織的抗拒。畢竟,若然運動的一

切都如熱血時報所認為般,大家只以自

身的意志與「常識」決定行動,大家實

沒有大會,

還是有群眾的大會?

/藍翔/

公民抗命,對於行動的目的卻不甚思考。

當然,無論最後的策略選擇為何,爭取

市民的支持都是必要的一步:歸根究柢,

唯有獲得底層民眾的支持,才能透過由

下而上的力量推動社會變革。某些「革

命派」人士認為,「革命」無需獲得市

民大眾的認同,實屬無稽之談。警方一

直以來並非無法清場,而是礙於市民對

於運動有著一定支持,才在佔領初期投

鼠忌器。

這次運動最不足的,正正就是說服市民

支持一些衝突性的抗爭。當我們能夠說

服市民大眾理解帶有衝突的抗爭模式

時,不同模式與策略的行動才能夠更有

力量。有許多人認為,只要抗爭不是和

理非,必不能獲得市民的支持。可是在

不同的國家,林林總總的暴力抗爭,也

會獲得市民廣泛的支持。

在難以透過集體的力量向政權施壓。

本次運動被定性為一個自發的運動,全

因為運動之中的許多面向,都透過自發

的組織來解決。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但

它在許多面向之中仍然有值得改善的地

方。比如缺乏一個規章制度,而且這些

小型組織的內部其實並不民主:話語權

必然會落在少數有著個人魅力,或者能

夠投放大量心力於佔領的人。一個善於

交際的長期留守者在這些組織中有著必

然的影響力,而一個只能於放工後才到

佔領區的義工,必定難以參與任何重要

的決策。

而更甚的是,這些自發組織與行動,往

往製造出各自為政的場面。較好的情況,

可能就是各自不能合作,各有各做,最

多都是出現一些缺漏。嚴重的造成抗爭

者的衝突,甚至造成混亂的場面。當示

威者嘗試佔領龍和道,大部份守在防線

的佔領者都會支持,甚至參與。但有時

候當衝擊者嘗試將防線的鐵馬拆除作為

路障,一直負責看守路障的佔領者便紛

紛出來反對,甚至出現惡言相向的情況。

這些矛盾若不仔細處理,必定慢慢發酵,

然後釀成更為廣泛的衝突,而這正正是

屌大台的一個成因。因此,要解決這些

問題,必定需要有一個受到所有佔領者

所認可的平台作出協調。 一個由上而

下的組織方法固然需要被反對,但若盲

目反對一切組織方式,則未免矯枉過正

了。

衝與不衝:

重新思考抗爭策略

Page 9: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會社

9

即使只是嘗試為運動的一些不足做出一些拋磚引玉式的檢討,面對只有兩頁的字數限制,筆者依然深感自己文字力量的不足。

換個角度去想,面對這樣龐大的議題,筆者能夠歸納與總結的,也只有皮毛。距離政改方案帶進立法會討論的時間還有半年。

在這六個月之間,我們能夠總結多少,改變多少,將會是民主運動這一場戰役是勝是敗的關鍵。共勉之。

到了運動的中後期,回到社區,深耕細作成為了不少佔

領者討論的話題。筆者難以否認,許多人士,尤其是不

少政黨中人,在那時候作出「回到社區」的呼召,都只

是想找一個退場的藉口。筆者固然不認同在沒有實質成

果之下退場,卻更不認同某些本土派人士所言,認為運

動不需有社區層面的工作配合,只要不斷將行動升級,

只要成功改變社會,民眾自然會跟風支持。

但到底甚麼叫作「回到社區」?泛民主派一直以來「去

政治化」的地區工作,只是強調那些虛無縹緲的「民主」

「公義」,不會把民生福利的議題與民主扣連,更加不會

說服市民抗爭,乃至衝突的必要。我們要做的,不是要

重複「我要真普選」的說法,而是要讓市民理解運動的

理念,解釋民主制度並不只是投票或者選舉,而是改善

生活的重要途徑。

將民主與生活結合,才能讓市民大眾理解為何爭取一個

民主制度時,會值得大家付出生活的一些不便,甚至利

用一些直接衝突的抗爭方式。透過這些相互溝通和理解,

才能減少運動被主流媒體污名化。如果市民大眾都能夠

透過身邊的親友,理解運

動的論述與實況,想必

他們亦不會因為電視中

幾秒的剪輯畫面,就對

佔領運動如此反感。

談及運動的檢討,無可避免地要回到校園的語境來討

論。在運動的許多不同層面之中, 學生的旗幟均被高高

揚起。筆者曾經問過許多佔領人士,為何要堅持長期佔

領,竟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答案都是說「為著保護學生

而來」。

這固然是與運動的爆發有所關係:若非學生在罷課集會

後闖進公民廣場,而警方在 9 月 28 日施放催淚彈,佔

領運動根本就不會出現。但總體而言,學生的身影,卻

並不如想像之中的多。即使是罷課高峰的時候,校園中

亦只比平常少了三分之一的學生,而所謂無限期罷課,

亦在長期佔領踏入第二個星期後慢慢無疾而終。

這正正是源於校園之中的組織動員遠遠不足,即使出現

了不同學系的政改關注組,在佔領開始之後,也甚少與

同學共同參與佔領。學生會與其他的學生組織,亦偏向

組織同學,到大埔等不同社區做社區宣傳工作,而不是

在校園之中,強化同學對於運動的參與。

而校園內學生參與的缺乏,正是因為大部分同學都只認

為「離開校園參與行動」才是對運動有所貢獻。但事

實上,說服更加多的同學

走出來,比自己獨自參與

行動來的更為重要。運動

既然不斷強調學生的

身分,如果只有少數

的同學參與運動,則難

以對社會各界造成什麼

樣的影響。況且,

如果我們連身旁

的同學都不能說

服,又何以讓距

離更加遠的市民理解抗爭者?

回 到 社 區 : 痛 定 思 痛 重 新 出 發 校 園 內 的 參 與

總結

Page 10: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10

現在很多人乘著佔中被清場的勢頭,大談外國勢力,開始要推廿

三條立法。2003 年,廿三條立法,港人大幅度反對,政府試水溫

後沒有強推。2014 年,十一年了,大家又如何呢?很多人想用愛

國作為一個基本道德要求,來遮掩廿三條立法限制言論自由的實

情。

那麼,愛國作為一個基本道德要求,是什麼意思呢?

愛是一種很深遂的感受,包含了利他、聆聽、了解、犧牲、包容,

見到對方做錯事時不吝提出批評;同樣,明白對方因為愛而批評

自己,是可以虛心接受,真誠溝通。

因此,愛作為一種心理狀態,與另一種因為怕而守法的狀態是截

然不同的。在現代國家的體制下,人難免要在某個政府的統治之

下生活。由於政府是可以合法對其他人行使暴力的機器,故,不

愛國的人可以為自己最大利益而守法, 包括交稅、 不(非法)搶

劫、 不(非法)對他人身體作出攻擊等。

因此,比起一個真心愛國熱烈提出改革建議的人,一個不愛國但

會守法也不會批評政府的人, 對一個政權來說, 不是更加「愛國」

嗎?讀文學的都知,中國古賢大都因「太愛國」死於君王手中。

聽到很多親中團體談愛國,一談就談八國聯軍日本侵華,然後就

講近十年中國經濟崛起。聽落,好似要愛國,是因為不愛國會被

人欺負?又或你怎知道政府不會欺負你?又或 2014 年愛國比較

有著數?那麼,老實,跟大佬都係揾食求安全啫,雖然實在保證

唔到大佬唔出賣你,但點都唔洗愛大佬咁大件事呱?

如果說,愛一個你土生土長的地方,可以是香港某街、江蘇某鎮、

南寧某村,那很合乎人性。可是,愛祖國河山?絕大部份沒去過,

只見過照片。愛全中國人民?愛一億個未見過的人實在太貪心。

不過,如果廣義愛護地球和大自然,廣義地與人為善,不會見死

不救,這是作為人,我們與世上其他生命建立連繫與同理心的責

任。那麼,為何同種同族的人,必須優先於其他族群的人?

可是,有人要愛國,我當然也不反對——言論思想自由嘛。只是,

愛是一種非理性的感覺,會自然自由地發生,為何要用理性立法

一途去迫人產生一種感覺?這就莫名其妙了。

人總是被語言誤導。工作關係,北上跟農民工聊天,遇到有些老家在廣東的不禁大喜,以為好歹可以擺脫自己那蹩腳的普通話暢所欲言了,詎料談了兩三句即見不妙,對方口音濃重,開口比普通話更難懂,梅州來的,雷州來的,陽江來的,都搭不上嘴。罷了罷了,舉手投降,以後搭話例牌先講普通話。

完全無意歌頌普通話,我想說的是,廣東話其實並不廣東,也不存在「廣東人講廣東話」的必然性。想想也對,在巴別塔神話流行的迦南地,一片才五六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人們已感慨語言大亂無以交談,廣東省只算陸地面積也比人家大兩倍,若說大家自古以來就統一使用「廣東話」,那才是不可思議的。至少,在交通和通訊尚未發達,沒有普及教育也沒有大眾傳媒的一百年前,翻幾座山之外可能已經是平日不相往來的世界,言語不通既自然,亦無大礙。

就算在香港,直到戰後初期要從九龍半天內到達荃灣也是道路不通,千辛萬苦。在那個年頭,自有客家話、圍頭話、福佬話等方言與廣府話百花齊放的土壤——這些都是實質意義上的「廣東話」,甚至「香港話」。我們現在慣常使用的廣東話,越過深圳河之後,坊間一般稱為「白話」。白話,似是跟官話對揚,又似是跟文言比照,這個稱呼從何而來暫未考證,聽起來似是既承認其普遍,卻又沒有明確框限在「廣東」此一地理想像。

深圳河以南又如何?對於年紀稍長、在普通話尚未在學校制度裡招搖過市時已唸書懂事的一代而言,廣東話的對照物不是普通話,而是英文,英文把我們的母語喚作 Cantonese,於是我們開口說的就是「廣東話」了。當初在殖民地官爺眼中,可能他們未必有這個意思,只是在行政系統裡逐一分辨諸般廣東方言也麻煩,乾脆一律在官方記錄通稱為 Cantonese 好了——反正都是非我族類。然後,香港有了普及教育,有了大眾傳媒和流行文化,在這些領域裡佔優勢的廣府話就奪得了「廣東話—Cantonese」的代表位置。又然後,香港在八十年代發財了,流行歌和電影揚名海外了,別人樂意來學習我們的母語,而學習一種語言之前首先要學會那種語言的名字:哦,那叫做廣東話。

一連串歷史偶然,讓我們自信能在語言上代表整個廣東,即使我們可能尚未踏足過廣東多少個地方。語言想像和地理想像的怪異扣連,許是早已沒有鄉下話概念的香港人寫照。畢竟到我老竇那一代,已僅僅能分辨誰用客家粗口罵自己了。

【心湖淬筆】

廣東話不廣東

尤里安,貨真價實四代香港人,從太公那代已落戶香江,從未返過鄉下,因為親戚都不在了。

【如是我聞】 | 跟大佬要愛大佬?

李維怡,19 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

主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及

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

者之總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

和《沉香》(2011) 及《短衣夜行紀》(2013)。

誰更愛國?

跟大佬要愛大佬?

愛國即是愛什麼?

Page 11: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園校

11

上個月,本報報導了本部將有五間餐廳

結業(范克廉樓 G 樓的中菜廳,以及范

克廉樓飯堂、LG 的玻璃屋,池畔軒和富

爾敦樓近超市的麵檔)。G 樓的中菜廳,

以及范克廉樓飯堂同屬一張合約,由美

國三文治公司經營,在 12 月中已經結業。

至於 LG 的玻璃屋,池畔軒和富爾敦樓近

超市的麵檔則由德佳飲食經營,將在本

月 30 日提早結業。本部飯堂大洗牌,校

方將會重新決定本部空間的用途,這將

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參與空間規劃,也是

我們思考我們究竟需要甚麼。本文嘗試

整理事情始末,加以分析,並提出一些

方向讓同學去思考本部的空間使用。

又 要 馬 兒 好, 又 要 馬 兒 不 吃 草

── 談本部飯堂結業

/魯湛思/

本部 canteen 大執笠,

因為通脹咁簡單?

為何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結業呢?現時

的討論大都把矛頭指向膳委會:因為膳

委同學不批准幾家飯堂加價,使之抵不

住通脹,被迫結業。

膳委會一時誤判 ?

其實,中大的營商環境不太尋常,因為

大學有需要保障中大員生有足夠的膳食

供應,因此規定飯堂在暑假必需營業。

從飯堂觀點來看,上學日時,中大人流

多而穩定;但到了暑假,中大簡直是荒

山野嶺,人跡罕至,一天才寥寥數十人

光顧,光是電費已經蝕死。情況複雜,

因而,大學就有專門管理飯堂的部門

──膳委會。

膳委會,也就是管理本部七間本部飯堂

(連 Med can 和 Coffee Con),和龐萬倫

飯堂的膳堂管理委員會。這個由 3 位經

中大學生會提名的學生代表,研究生代

表 1 人,職員代表 5 位組成、大學高層

主持的會議,決定了飯堂的招標、合約

細節。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審批每年都

會收到的飯堂加價申請。這些申請通常

都高於通脹數字,如今次 Coffee Con

和其他幾家飯堂的申請,就是 7% 左右。

每次膳委審批這些申請也苦無頭緒,因

為合約沒要求飯堂需把財務報告連申請

一併交上。無從判斷之下,膳委每次只

好把加幅壓在通脹左右,像今次加幅最

後定在 2.5%。通脹年年都有,而每年飯

堂加價都應趕不上成本升幅,那為什麼

飯堂不是早一兩年就已經結業呢?單單

「難敵通脹」的說法,恐怕不足以解釋

整件事。

而在本報的調查之後,亦發現的確有其

他結業原因。

隱藏結業原因一:

本部人流下降

德佳結業的伏線早在 2012 年埋下。

2012 年,校方判斷 334 學制入學學生將

會大增,希望本部可以多開一家餐廳。

便勸說德佳多開一家餐廳(即麵檔)。

然而開學後同學多選擇到龐萬倫飯堂和

YIA 教學樓,使本部人流不如預期,甚

至比之前還要少,造成德佳的大筆虧蝕,

隱藏結業原因二:

大學削資

另外,飯堂亦需面對愈來愈多的雜費。

雖說中大不會向飯堂收租,但飯堂需向

政府繳交土地使用費、和向中大繳交定

額的管理維修費,例如女工就要每月交

9300 元(但維修費的用途卻往往不得而

知)。不過,上年 3 月范克廉樓飯堂壞

冷氣,最後膳委會卻以「飯堂需自負盈

虧」為由,要飯堂自己出錢維修。不單

如此,大學更有把開支進一步削減的趨

勢,據膳委透露,大學「基於用者自付

原則」,來年將不再支付范克廉大樓周

期性大型維修費用,改由飯堂各自繳費

處理。這無疑是使飯堂雪上加霜。

也使得中菜廳和范克廉餐廳開始虧損。

校方初步諮詢

無論如何,校方早已在上年 9 月火速替

中菜廳和 Franklin 的位置招標,接替

的龍記早在本月 5 日已開始營業。至於

其他空間的規劃,大學輔導長吳基培曾

初步諮詢了各學生組織代表(包括中大

學生會、九書院學生會、各教務會學生

代表)的意見,同學代表大致同意把超

市和麵檔合併。大學亦透過 mass mail

發放問卷,詢問同學對超市的意見。最

後有七百多位同學回應,認為中大應擴

建超市,而理想中超市的貨品愈多愈好。

Page 12: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12

接下來學生會將會舉行兩輪諮詢:

決定麵檔位置的用途:校方認為,本

部百佳地方狹小,經常人滿為患。有

見及此,校方打算把麵檔改為超市的

一部份,把麵檔百佳中間的通道連起

來,合併為一張約。待 6 月百佳的合

約完結之後就開始工程,一次過增加

超市的面積,以解決排隊的問題之餘,

更可以提供更多的貨品。然而,我們

需要的又是否一家更大的超市呢?抑

或,我們需要一家士多就足夠呢?學

生會第一次諮詢會將在 1 月 8 號中午

在文廣舉行。招標程序將在 2 月頭開

始。

決定玻璃屋和池畔軒的用途:至於餘

下的玻璃屋的地方應該怎麼用,校方

則沒有意見,可以讓同學先行商議,

不過必須能在 2015 年 9 月開學時運

作。再加上玻璃屋的空間更大,有更

多的可能性,整個問題將會更加複雜。

因此,接下來又是一輪輪緊湊的諮詢。

真正的米飯班主:校方

要疏解這個死局,其實關鍵在於校方。

校方不肯承認自己有責任去供應價格低

廉的膳食,因此把所有費用,可以推的

都推給營運商自理。要是他們做不到要

求,就只好說再見。而通常到最後,營

運商只好把責任再轉嫁消費者,即中大

的員生,也就是加價。又或者像現在一

樣,乾脆沒飯吃。所以,膳委沒有把員

本部空間規劃小提醒

而現在正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機會。現在

還沒決定用途的三個位置,正好讓我們

重新思考中大究竟需要甚麼,一改以往

本部飯堂的頹態。在此,小弟嘗試指出

幾點值得考慮的地方。

一、大學有不斷把開支推給營運商的趨

勢。究竟大學能如何幫助飯堂的營運?

大學當然可以補助維修費、核數費用、

甚至代其繳交土地使用費予政府,但問

題是大學可以,又需要負上多大的責

任?

二、現時膳委會極之不透明,同學無從

獲得會記、會議文件,也無從得悉膳委

所下的決定。膳委由選舉開始,到一

切的大小會議,該如何向同學負責呢?

而同學又可以怎樣介入這次的空間規劃

呢?

三、大學作為一個遠離市場的地方,既

不用繳交租金,又身負批判社會的使命,

我們在選擇中大商店或食肆營運商時,

是否也可以將某些理念一併考慮呢?例

如中大可否支持某些旨在為社會開闢更

好發展路向的商店,好像是合作社之

類?又或素食餐廳?

馬前卒:膳委會

從現時的情況來看,膳委可真左右做人

難。因為這是一個三方僵持的死局:同

學和員工就希望飯堂價錢廉宜;飯堂既

想賺錢,又要做到價錢低廉;校方就想

承擔最少的責任,出最少的錢。而膳委

就正正夾在中間:要是他們批准讓飯堂

加價,就會引起同學不滿;要是他們不

批准加價,飯堂最後就會結業。

公道點說,膳委也的確有責任。膳委手

握權力,卻沒有好好問清楚同學對加價

的意見。不過,把責任全怪在膳委身上

也太過分,畢竟,膳委會的能力也有限

度。而學校總以為委員會裡有學生代表

就能充份反映學生意見,不然也是代表

的責任,這在大學輔導長吳基培選擇問

學生組織代表當諮詢、又要求學生自己

搞諮詢中可見一班。不過,大學又不曾

給同學代表任何支援,要三個人去問清

楚全校萬多名本科生的意見,實又強人

所難。

本報和某幾間書院學生會,亦開始在

facebook 收集同學的意見,收回來的大

致都十分分殊。單單對於麵檔位置的功

用,已有食肆、藥房、健身房、酒吧等

數十種建議。意見陳雜,還有待整理。

生的壓力反映給學校,實也難辭其咎。

膳食乃人的基本需要,提供低廉的膳食,

不管是補助沒經濟能力的學生好、還是

作為員工福利也好,都是校方的責任。

更何況,校方絕對有財力幫助飯堂,例

如承擔一部分財務報告的核數費用、維

修費用、大型維修費等等,尤其是以往

校方一直有支付大型維修費。若校方一

直不肯承認這一部分的責任,恐怕換再

多的營運商也是枉然。

Page 13: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園校

13

本部范克廉樓食肆結業潮過後,無論空

出的位置到底會變成食肆、超市、學生

活動中心抑或其他,都難以避開傳統企

業模式和其他較重視社會責任的營運模

式的討論。近年來,傳統中央學生組織

──作為傳統企業模式的批判者──總

是希望引入較重視社會責任的營運者;

不少同學卻希望商品價格更低廉。兩者

彷彿總是無法調和,問題是:我們是否

非得為了崇高理念,而放棄價格,又或

相反?

以本部的百佳為例。有同學甚至認為現

有的貨品仍不足應付日常需要,有擴充

和增加貨品種類的必要。可是中央學生

組織的幹事們會說,一般企業,如百佳,

本身就問題多多。它們奉利潤極大化為

聖諭,破壞環境、 極盡浪費之能事;再

者,在上者坐擁千百萬年薪之時,底層

員工卻只有最低工資,勞工權益也往往

不受保障,忍氣吞聲和隨時加班彷彿理

所當然。

不少同學也認同中央學生組織的理念,

認為企業不應忽視社會責任,故社會企

業,作為改良版的企業模式,是更好的

選擇──雖然 7-11 隨便僱用一兩個殘

疾人士,便算得上社企;加上,一換了

管理層,社企就不確保能履行其社會責

任的承諾,足見其局限。但也不能因而

抹殺一些社企的實績,譬如,香港社會

創投基金會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課餘的教

育,以免他們因家境不佳而成績落後,

造成「遺傳」教育水平的惡性循環。

不過中央學生組織仍不滿足於社企,認

為只有實踐經濟民主,從結構上扭轉權

力不平等,才能根除企業模式的根本缺

陷──而合作社模式就是出路。合作社

雖有管理層,但他們不能繞過下層員工

做決定,而且也訂下薪酬差距限制,最

高和最低薪酬不得超出數倍。更重要的

是,在民主決策,大至工資、工時、分工,

小至是否賣撈麵、賣糖水,都可以在商

討的過程裡,讓社員學懂平衡自己和合

作社的整體利益,權力十分平等。這就

容許社員思考合作社與周邊社群的關

係, 將關懷切實貫徹至其經濟模式上。

於是,合作社除了是賺取三餐養活的地

方,更是公民教育的場所。相反,社企

再有良心,也不過是管理層的獨斷,幾

近與底層員工無關;即使管理層願意下

放權力,讓員工有更大自主空間,終究

也非真正從結構上解決問題。

不過中央學生組織無法回答的一點或會

是:既然合作社模式如此美好,為甚麼

城市大學的「婦女合作城舍小賣店」,

開業幾年後就結束?為甚麼不少贊同合

作社理念的人,每當要自掏腰包購物時,

眼中便只有金錢利益,沒有公共利益?

不少無良大企業雖為我們深惡痛絕,但

我們卻沒有牢記光顧它們時,便宜下來

的十多塊錢,其實正付出著別種形式的

社會代價。歸根究底,就是我們缺乏對

公共利益的認識和切身體會。以環保為

例,我們對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堆填區的

情況近乎一無所知,就算知道香港每日

生產過萬噸固體廢物,數字也大得無法

確切想像情況究竟有多嚴重,更別說能

夠真正反省自己的生活或大企業的營運

模式有多浪費。正因如此,我們便只道

合作社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無法理解

其意義,最終就像文首般,把合作社與

企業錯認為「理念 VS 利益」的兩難,

不肯為公共利益付出額外代價。

不過也不能否認,每天額外數元,積沙

成塔會加重貧困同學的負擔,這就更加

突顯中大、大學——作為追求理想和推

動社會進步之地——的角色。假如在佔

領運動期間,同學們也認為大學以及大

學生應為了社會挺身而出,爭取公義;

那麼,當此刻在大學跟前,有一個如此

可貴的社會實驗機會,大學又豈能就袖

手旁觀,把仍在學步的合作社,推向無

情競爭?而且,中大女工合作社付的租

金雖然比純粹牟利的咖啡閣還多,但它

已多次成為其他合作社的考察對象,並

催生了其他數個合作社,成績有目共睹,

絕非不可能的烏托邦。故此,當下月投

標開始時,中大應優先考慮引進一間合

作社,讓經濟民主在中大慢慢札根、繼

而發芽。

理念與利益之爭?

/雞/

Page 14: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14

最近,校方收集了 700 多份有關超市擴

充的問卷,當中不少同學支持擴充,因

為他們希望解決超市排長龍的問題,以

及增加貨品種類。筆者本質上並不反對

擴充超市,但即使擴充,上述兩個問題

仍要仔細考量。

首先,超市雖然經常排長龍,但每次等

候時,三個收銀處都只有兩個店員,如

果多一人結帳,會否已經大幅紓緩了排

隊的問題﹖會否最後只是人手問題而非

空間問題?至於貨品種類,據筆者觀察,

百佳每晚都剩下十幾種麵包,蔬果凍肉

等貨品亦賣不完。同學希望增加貨品種

類前,又可否想一下,很多貨品,例如

麵包,根本不用售賣如此多種,多出來

的空間又能否售賣更多其他必需品?

筆者並非主張禁欲,而是想指出,現有

超市的問題並非純然是空間問題,還有

超市架構及運作原則的問題──所謂人

手問題或貨品種類不足,對百佳來說,

關鍵都只不過是能否賺取利潤:收銀處

長期空置無非是因為多請一個店員不划

算;貨品經常剩下但又持續入貨,不轉

賣新貨,便是因為自覺現時的銷售策略

賺得最多。百佳只要賺錢,貨物浪費以

及是否同學最需要的問題,自然毫不相

干。

然而,任何商舖均難以撇開成本效益的

考慮,即使是講求理念的合作社,同樣

會面對相同問題。不過,英國一間合作

社超市,為處理難以準確採購的問題,

便於店內設立廚房,將快到期的食品烹

煮成餐點,大幅減少浪費,更滿足了消

費者的其他需求 [1];百佳不願增加成

本去紓緩同學的排隊問題,但中大女工

合作社的姐姐卻能因應平日不同時段靈

活調配工作,按需要在繁忙時間安排更

多人手遷就顧客。

以上兩個例子,背後反映的是合作社不

只以成本效益作唯一考量,更會承擔環

超市要擴充,問題出在哪裡﹖

麵檔內置出來的舖位,也可用作學生活動中心。

其實,中大同學在學校能使用的空間其實向來不足。校

內場地只有已註冊團體才可借用(個別體育設施等除外),

想約三五知己借個地方搞大食會、打機,大概只能望門

輕嘆。據悉,甚至連劍術社也因未註冊而借不了場,要

到理大練習。然而,註冊團體亦要面對諸多困難。廿四

小時開放的場地寥寥無幾,諮詢期時,常因場地不足,

要幾支莊擠在同一地方通宵諮詢;龐萬倫鏡房十時半後

關閉,Danso 要練舞只能在天台、平台等地。校方亦有諸

多奇怪規矩:每個借用場地的申請都要開會商議,一日

後才批准;一些場地如鏡房,每個團體每週只能用八小時,

Danso 練兩天都不夠。

境和社區責任。英國合作社超市考慮對

環境的影響, 故此不會只顧及自身利

潤,更會避免生產造成的浪費。另一方

面,女工姐姐願意處理同學排隊的問題,

是因為她們明白自己不只是賺錢,更要

照顧各同學的需要,哪怕有時會增加營

運成本。

如果擴充之後的超市繼續只著

重成本效益,誰又能保證排

隊問題不久後不會重現?

帶出以上例子,只欲說明

無論支持超市擴充與否,

都不能只停留於思考空間

或人手的問題,而是必須從

現時超市的運作原則及機制思

考不足和可能。同學可嘗試了解

更多合作社超市與一般超市的分別,作

為思考超市可能性的參考資源 [2]。

[1] http://opinion.cw.com.tw/blog/

profile/273/article/1839

[2] 同學可嘗試搜尋 The People’s

Market/ 英國人民超市。

歸根究底,就是校方實行管理主義的一套,為方便管理,上

而下地加諸一堆不合理的規則與系統,使「管理」凌駕一切

可能性,亦顯露了對同學的不信任。管理主義甚至亦橫行於

社會上:政府管轄的公園,有一大堆不准——不准溜狗、踏

單車、播音樂、橫臥椅上,應有盡有,更不用提私人商場了。

然而,大學不是私有地方,也沒有租金考慮,於是更有條件

作建立理想社會的先行者,實現空間自主。當然,要大學一

下子開放所有空間實太困難,但麵檔的位置,則可首先試行。

空間自主,不單是自由使用空間的權利,更是發揮對揮對

/周俊熙/

我 們 不 過 想 要 一 片 立 足 之 「 地 」 —— 學 生 活 動 中 心

Page 15: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園校

15

我 們 不 過 想 要 一 片 立 足 之 「 地 」 —— 學 生 活 動 中 心

繼范克廉樓附近的餐廳結業後,眾人對空地用途議論紛紛。

筆者認為,中大實在需要一間素食餐廳。但此並非筆者夙願,

早在一年前,已有團體發起聯署,要求膳委會於校園內增設

素食餐廳。雖然結果不了了之,但不代表能忽視中大素食者

們的訴求。

給我一間素食餐廳

空間的想像,主動參與建設——民主決定規條、用途、

開放時間等。例如校方以聲浪過大為由拒絕合唱團借

場,但校方憑甚麼決定怎樣才算聲浪過大?至少,也

應該是由使用者和附近的人協商,而非全無討論之下

就校方說了算。延伸下去,可以是更多對空間的想像:

可不可以畫畫、做大型藝術品、賣手作仔、看電影?

然而,如果我們不想被既定規則框死,而是自己訂立,

就無可避免要有溝通的過程:我想靜而你想嘈,場地

又沒有「保持安靜」的規條,就必須討論磨合。過程

或會麻煩繁複,但卻是實現民主的必經之路。

不過,一個自主的活動中心,仍有許多值得思考的細節,例如會否

有一個較自由具彈性的訂場制度方便同學?是否由學生會管理?本

文只是拋磚引玉,空間的更多可能性與實際操作,還看同學。如果

你懷念金旺銅三地,在柏油路上畫畫論政鋸木看書共冶一爐的風景,

請記住,空間自主其實不應只在佔領區。

/欺里/

/妹仔/

的確,素食餐廳在香港非常罕見,但作為一間強調多元文化

的校園,不也應該讓不同飲食文化在中大發展嗎?如果能照

顧穆斯林而開一間清真餐廳的話,要顧及素食者需要也不足

為過吧?素食在外或許是一些擁有「生活態度價格」的食物,

但在中大,租金、維修費都比街外的便宜,而且有商討空間。

又,校內的素食餐廳能有一定數量的食客,也不必和非素食

餐廳競爭,故素食餐廳並非不可能。

這間素食餐廳的質素未必高,但最起碼會有超出「蒜蓉雜菜

飯」或「雜菌素菜」系列的選擇,例如中式素食有含齋肉的

菜式、西式素食亦有菇扒飯、素菜千層麵等。雖然這都是後

話,但這個提議值得大家思考和討論,至少是一群在中大「無

啖好食」的人的希望,也是推廣素食的契機。

中大素食餐廳 有何不可?

食素原因眾多,遠不只是一個偏好。有人因宗教

理由茹素,且規格十分嚴謹。有人和筆者一樣,

看見屠宰動物的片段而茹素。這些片段也勾起了

筆者對於食物的思考──我們無需親自宰殺動物,

自然有人處理好,把肉乾乾淨淨地送到我們餐桌上。

那一塊肉,沒有臉、和靈魂。素食或算是筆者在還未想

清楚到底應否吃肉時,對生命的一個交代。也有人為了環保

而茹素:肉食工業亦對自然造成多種污染。因此,素食也是

對地球盡責。

素食不只是口味選擇,然而,校園卻沒有一間餐廳能讓素食

者實踐信念。在中大,不管看哪所餐廳的餐牌,對素食者的

認識似乎只止於「不食肉」,但並沒考慮不同種類的素食,如

我們堅持食素 但不想食頹素

奶蛋素、全素、甚至不吃五葷者。餐廳對於素食的處理,從

來只是灼熟蔬菜、或加煎蛋、或加切片蠔油菇,湯汁更可能

是肉湯。這樣不只規範了素食者的進餐選擇,含有肉汁的菜

式更可能讓長期茹素者身體不適。餐廳馬虎準備素菜的事實

擺在眼前,曾大力宣傳素食理念的校方未免太虛偽。

這樣的素食質素和選擇不只影響素食者的食慾,更在動搖他

們對於飲食的信念。所以,引入素食餐廳實在是個再卑微不

過的願望。

Page 16: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16

年十二月四日,佔領運動未見起色,同學又埋首學期終的

課業之時,邵逸夫堂外悄然上演了一場小小的示威風波。事緣

中大校董會決定在當天,於邵逸夫堂向中大前校長劉遵義頒發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十多個中大學生在邵逸夫堂外舉起示威標

語,並意圖進入邵逸夫堂,結果被保安包圍,不得其門而入,

即使是手持典禮入場票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亦不例外。其

時,劉遵義早已安坐在邵逸夫堂裡。典禮結束後,有學生嘗試

走到馬路,攔住劉遵義的坐駕,可是最終也因保安阻止不果,

只能目送車輛揚長而去。

劉遵義在任期間,因破壞學校環境、蔑視人文精神,早在同學

間有「膠樽」和「破壞王」等外號,有校友和同學甚至成立了

「劉遵義施政監察」,其在任時的惡名,可見一斑。以下就讓我

們選取一些具代表性的事件,回顧他的「輝煌」戰績。

獲頒發 榮 譽 法 學 博 士小記

劉遵義

/雞/

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原意是以大學自身的聲望,肯定和讚

揚被頒授人對社會的貢獻。而中大一向有頒授榮譽學位予退任

中大校長的傳統。可是,不少校友也認為劉遵義的「輝煌」往

績與榮譽無法沾邊,反對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他。

但其實,早在劉遵義之前,校方已多次一意孤行頒授榮譽學

位予爭議人物。譬如,於 2000 年,李國章校長頒發榮譽博士

予時任新加坡國務資政的專權政客李光耀,就因他在新加坡

內禁閉思想和限制消息流通的做法,惹起中大師生不滿。又

如在 2007 年,劉遵義仍在任時,中大頒授榮譽博士予曾硬推

二十三條的前特首董建華,引來近 3000 人聯署反對。最近一

次是 2008 年,頒獎予多推行偏頗富人政策的唐英年。然而,

同學從不知道頒獎的準則,唯有眼白白看著李光耀、董建華、

唐英年和今次的劉遵義,在不透明的頒授機制下順利獲頒授學

位。由始至終,校方都沒有正面回應反對聲音。這除了踐踏校

園民主,更是對理應追求理想、執於人文精神的中大的諷刺。

校方在今年頒獎的決定也絕非無心插柳。以前劉遵義的反對者

早已離開校園,新同學對劉氏任內事蹟卻一無所知,校方可藉

此減少反對聲音。

不過話說回來,校方極力淡化今次決定自然可以理解,但據悉

就算是示威的同學,示威的準備也馬虎至極,既有人遲到,示

威用具亦急就章準備。懶惰或難以上心的原因可能是佔領運動

已耗去同學不少精力,而同學沒有親歷劉氏苛政的年代,感受

不深。然而恰恰正因後者,我們更有理由舊事重提,拒絕遺忘

前人抗爭的歷史,並以此為鑑,思考中大應有的未來。

「國際化」(2005)﹕ 校方當年推行一系列英語化的政策,

例如必修課必須以英語授課、學系必須提供足夠英語課

堂,令非本地生可以修滿足夠學分畢業。在未有充份討

論和諮詢下,中大只有少數學系拒絕校方要求。而事件

揭發後,激起校內師生強烈反對。他們批評校方錯把「英

語化」和「國際化」等同,而且背棄「漢語作育」的創

校理想。不少師生、校友撰文分析母語教學的必要和英

語化的禍害。其後,校長劉遵義應邀出席相關政策的集

會時,並無回應學生和校友的質疑。至今,在校方軟硬

兼施下,「國際化」已逐步推行。

「保樹立人」(2006)﹕ 中大以維修斜坡為藉口,向當局

誇大斜坡的危險度,意欲得到更多的工程撥款進行擴闊

道路工程,以增加通向崇基學院的交通流量。工程計劃

斬去崇基池旁路(眾志堂外馬路)的多棵老樟樹。師生

及校友得悉事件後發起「保樹立人」運動,踢爆校方誇

大數據及漠視樹木生態,校方最後擱置計劃。

破壞王實錄

禁放民主女神像(2010):中大以「大學必須堅守政治中

立的原則」為由,拒絕中大學生會將新民主女神像及有

關展品永久擺放於中大校園。然而,有份決定的劉遵義,

當時既是中共的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也是特

區經濟機遇委員會委員及行政會議成員,任內亦曾頒發

榮譽學位予董建華、唐英年等政治人物。最後,民女在

師生和市民護送下放置到大學站外空地,而當校方要求

學生會簽署列明「校方保留處理民主女神像的權利」的

文件時,也遭學生會拒絕。

(部分節錄自中大學生報 2008 年《破壞王劉遵義特刊》)

你奈得我何咩~

Page 17: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園校

17

第一輪共六次的聯合第五宿諮詢會已在

過去的十一月完成。在陳震夏宿舍旁斜

坡(選址 1)、思源廣場上方斜坡(選址

2)、曾肇添樓旁停車場(選址 3)和鄭

棟材樓旁(選址 4)一共四個可供考慮

選址中,院方初步定案在曾肇添樓旁停

車場。主因是該處有足夠平地發展,毋

用削坡,造價相對便宜。第五宿預計六

層高,提供 250 個宿位,最快 2019 年

落成。

豈能塵埃落定?

為何院方能作出這樣的決定?聯合副院

長王香生教授回覆學生會會長周孟琳

時,指諮詢會的與會者「對書院現時建

議的曾肇添樓旁停車場選址大致同意」。

不過,過往六次諮詢會最多也只有十數

人出席,甚至有諮詢會因完全沒人而流

會。而周會長又指,其實不少學生都認

為思源廣場上方斜坡的選址較佳,因為

那是唯一鄰近主宿舍群的選址,有利各

宿生互動。可書院認為,從曾肇添樓旁

停車場到主宿舍群只需步行 5 分鐘,無

礙交流。現居湯宿的 Jack 認為,曾肇

添樓旁的選址簡直破壞了聯合教學和宿

舍群分隔的格局;亦有走讀生認為,現

時建築群大多只高三四層,忽而有棟六

層高的宿舍實有礙景觀。可見,初步定

案雖有,但學生意見仍多,院方又似乎

未能有效接收他們的聲音。

填補討論的空白

現時關於第五宿的很多爭辯依然留白。

如選址對環境的影響:校方指,思源廣

場選址位處斜坡,需要砍伐及移植樹木,

但眼見現時四個選址都有不少植物,哪

個選址對環境影響最少?又或,哪些影

響可否事後修補?美觀方面,七十年代

的建築風格如何保留,在曾肇添樓旁建

築一棟六層高的宿舍會破壞原有格局

嗎?財政上,造價是否真的需要貴一億

元,院方又能否承擔,其他選址的面積

會否更大,能提供更多宿位,以上種種

問題至今無法解答。

曾肇添樓旁的選址也佔用了原來教職員

和外來人士的泊車位。所以,王教授在

十二月的《聯合動態》指,期望在新宿

舍入口設置迴旋處和將宿舍底層用作停

車場。他認為儘管這樣不符合同學的需

要,規劃校園時還是該顧及各持分者的

意見。未知曾肇添樓旁是否唯一建停車

場的合適地方,但若要在該處建宿舍,

設計是否應該加以豐富學生宿舍生活?

是否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彌補該處的泊車

位呢?

院方與書院學生會的責任

除了出席諮詢會,同為聯合學生的筆者

從未在其他場合或途徑獲悉過第五宿相

關的資訊。即便出席諮詢會,各個選址

總面積和書院、大學財政等所謂「敏感

數字」亦都欠奉。資訊不但不足,還有

引導性。其實院方屬意哪個選址,一早

有跡可尋。因為諮詢會上的簡報只有曾

肇添樓旁停車場選址的總面積和草擬圖

則,其他的都沒有。除此,院方的諮詢

框架也不清晰:曾肇添樓旁停車場只是

初步方案,甚麼時候真正落實,第二次

諮詢內容是甚麼,一切未知。

另一方面,聯合學生會作為與院方直接

溝通的學生代表,卻不見他們有發電郵

告知同學相關資料,又或作民意調查了

解同學意向,順道宣傳院方的諮詢。

未完的諮詢

增設一棟宿舍牽涉書院長遠發展,院方

實應盡其所能將最多的資訊發放。面對

掌握資訊的校方,我們並非完全無能為

力。書院至今尚在等待教資會的回覆,

與此同時,亦會開展第二輪諮詢。院方

仍未就選址作最後定案,同學不妨依不

同方式,包括聯絡書院學生會和參加諮

詢會,繼續向院方索取資料和表達意見。

聯合學生會雖未有確切收集同學意見和

向院方表達意見的計劃,但表示會盡能

力爭取建在陳震夏宿舍旁斜坡的選址。

聯合第五宿跟進-- 你揀左未?/豆昊/

Page 18: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18

這座城市在持續擴大中,那些工地,那些正在興建中的鋼筋水泥的建築物,那些生硬冷漠的直

沖雲霄的古怪存在,即使處在它的中心地帶,仍然感覺不到任何來自生活本身的質感。到了上

下班高峰的堵車時間,在立刻擁擠成一團醬似的車流裏,廠車巴士司機擰開電臺,智力問答間

歇播放交通實時信息,夾雜著鳴笛聲聲,轟炸著人的耳膜。旁邊一臺出租車裏坐著的穿棕黃皮

草的貴婦,戴著有明顯奢侈品味道的太陽眼鏡。廠車裏坐在窗邊的人昏昏欲睡,不睡的人神情

麻木。這些臉看起來十分相似,都是被生活的勞碌和無能為力用力揉搓過的臉,即使每個人的

心裏有各自的悲喜和仿徨,所有人的臉,呈現出一種空白蒼澀的拖踏和荒蕪。

妳看到了嗎,朋友?這裏的樓群,這裏的街道。那是否是妳的想象?它是否會帶妳駛入夢鄉?

下了廠車,我走進地鐵站。每次我都想在地鐵車廂裏把相機取出來,對準那些缺乏營養或者無

心保養的乾燥青灰色皮膚,那些因長時間不清洗而油膩膩的肉髮,那些沒有任何審美素養所在

的粗糙化妝,伴和著空氣中的異味,按下快門。因為我眼前呈現的是最為真實的生活的本質,

這裏不存在任何的虛偽的修飾,這裏不能像電腦照片處理程序一樣動用自動的夢幻美化功能,

這裏有的只是任何人都無法解脫的生活的處境。

我又來到了人民廣場,夜色中的樓群燈火燦爛,我把喝空的奶茶塑料瓶子對準垃圾筒扔過去,

瓶子沒有進,碰到鐵制的外皮發出突兀的聲音,驚動了樹叢中一對正在親昵的情侶。我慢慢地

離開廣場,灰色陰霾的天空什麽也看不到,騷動而沉悶。這就是這座城市的夜晚。人民廣場是

人流最多的地方,四處都是潮水般的黑壓壓的人群,大部分是外地民工,扛著骯髒的散發著異

味的行李,頭髮蓬亂,臉色灰暗。他們在這個龐大的城市裏生活,在晨光微弱時賣早點的攤上

炸著油條,在潮熱的日光中午制作拉面和饅頭,在建築工地搬運磚頭 ...... 每個人都在為生存

出賣著時間和生命。即使是出入高級寫字樓的那些辦公白領又能如何,電腦前坐上十幾小時只

能抽空泡一包泡面當做晚餐,領到高額的薪水後在淮海路買壹些奢侈品來安慰自己的辛勞。

變幻的年代

/王放/

Page 19: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稿投

19

在馬路旁的小店鋪裏我買了一個手抓餅和一份《申報》,

這是這座城市的特有文化之一,它提供著整個城市裏

吃喝玩樂的最新訊息:音樂,網絡,時尚,美食,健身,

電影,新聞,社區,經濟等等包羅萬象的內容。我翻

著報紙,一邊咬著油膩的手抓餅,走向橫跨馬路的過

街天橋。

上海音樂廳,一座有著古老尖頂的歐式建築,古典的

風情帶著憂郁。在這座城市慣有的陰沉天空下,獨自

散發著頹靡的風情。我對這座建築情有獨鍾,卻不僅

僅是出自對於陳舊的喜好,而是因為我曾經在這座建

築裏見證過許多人同時爆發的最強盛而盲目的欲望:

那一天,我和一大堆來自五湖四海的才藝人們匯集在

這裏,那時的我注視著這座建築外面掛著《中國達人秀》

的巨大海報。來的人們為了在舞臺上展示幾分鐘的自

我而熬過漫長的等待:也許有若幹所得;也許一無所獲。

但絕大部分人最終還是要回歸營營役役的生活,毫無

選擇的餘地。

絕大部分人的老去,不過是一種認命:眼睜睜地看著

有些境地始終擺脫不掉,有些事情始終無法做到,有

些願望始終無法實現。因此有時我會認為,最完美的

生命旅途,不是自然老去,而是無疾而終,是不辭而別,

是戛然而止,是瞬時毀滅。死,對於某些人來說,是

他們的底牌。在他們眼裏,樂觀、抑或悲觀不過是對

人生態度太過低劣粗糙的劃分方式;在他們眼裏,每

個人活在自己的囚籠之中,神秘而不為人所知。

我聽見手機嗶嗶地響起來,是鑫打來的電話。—— 放,

妳 在 呢? —— 妳 在 哪 裏。 —— 在 愚 園 路。 —— 怎 麽

了?—— 他沈默。我聽見他身邊呼嘯的車流聲。他一

直不肯說話,我心裏卻已大致明白。我說,我先過來

再說,妳先到行人道上等著。我關掉手機就往最近的

“大世界”地鐵站跑,穿過地下潮濕發黴的空氣。我的

朋友此刻在傷心,他被自己或者別人傷害了。我太知道,

有些事情妳無能為力,妳只能傷心,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見到了鑫,他靠著街邊的電線桿,雙手插在褲兜裏,

身上的毛衣已經被汗濕透,可能是因為剛剛追逐奔跑

過的緣故,我猜。他說,我和她分手了。我說,別這

樣想,也許過幾天就好了。不,這次不同,我知道留

不住她,他說。我看著他,我抓抓他被汗水浸淫過的

頭髮, 對他說, 妳先回去好好睡一覺,或者先喝點

酒,或者洗個熱水澡。其實一切沒有什麽,也許妳

不知道妳並不足夠愛她,妳只是愛妳自己,捨不得

讓自己受一點點傷。—— 我很難過。他說。—— 我

懂的。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不要把自己逼得

太難。這座城市裏愛情是容易發生也容易忘卻的事

情,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

安慰他人,總是顯得如此輕鬆。反觀同樣的劫難發

生在我自己身上,回首觀望走過的路,我看到並不

比他人情況更好的景象:荊棘滿地,血肉橫飛,在

迂回曲折的途中,無邊無盡的需索和爭吵。越臨近

結尾處越如同一場戰爭,最終只殘剩斑斑血跡。而

在這撕裂之前的所有幸福,都顯得細微、瑣碎、脆弱,

甚至平庸。如果感情是一條寬廣壯闊的河流,那麽

幸福只是在早晨折射在波浪上面的雲霞和日光,是

隨波逐流的魚群和花葉,也許。也許我們只是太年

輕,不知幸福為何物,因而無法擔當。

妳領悟了嗎,朋友?昨日的牽掛,明日的分離。它

是不是妳的輪迴?它是否留給妳千吻之傷?

我在地鐵站裏買了一杯關東煮,下了車的大批行人

如潮水壹樣在我身後洶湧而過,人人步履匆匆。這

就是我所生活的城市,它的繁華和沒落,它的風情

萬種,它的高聳的樓群,我從未見過比它更華麗更

冷漠的城市;它的寂寞深似海。閉上眼睛,我想像

自己獨自站在高高的山頂,灼熱的陽光直射下來,

雲朵在大風中呼嘯著快速地移動,我聽到自己心底

塵埃被輕輕吹落的聲音。我仿佛看到自己的愛情,

像一道危險的劇烈閃電,在曠野上空劃過。濃雲密

布,風雨欲來,我的心中有惶恐和激昂,這樣的道路,

註定是一次蓄謀已久的修行。

“ 如果妳正在救贖的路上,不要迷惘也不要回望,

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在一個變幻的年代。

如果妳正在尋找的路上,不要遲疑也不要仿徨,有

些事我們無法追悔,在一個變幻的年代。 ”

—— 汪峰《變幻的年代》

Page 20: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0

宿費又加了!是次加 5.19%,即來年宿費為 11,456 元,

足足加了 565 大元。據去年經驗,院方會仗著那幾小時

做做樣子的諮詢,在三月拍板決定下年度宿費。而是年

的諮詢過程在一月就會展開。

其實宿費由五年前已經開始一直加加加,2010 年的宿

費不過是 8,000 多元,2014 年就變了 10,891 元,加幅

達三成五。去年,校方新設「通脹+大型維修費 [1]」

這公式,打算往後依著公式加宿費,並將去年增幅定

為 7.1%。加幅之不合理讓一群關心宿費的同學看不過

眼,促成了這個反加宿費關注組。經過中大學生會、學

生報和關注組的同學與校方抗爭數月,校方最終堅持加

4.5%,增設「學生宿舍助學金計劃」[2]。不過,校方

從未打消加宿費這念頭。

年度事件:宿費/ 反加宿費關注組成員 meow /

勿忘初衷-- 凍結宿費

宿舍是大學教育的延伸,為住得偏遠的同學節省通勤時

間,讓同學留有更多的精力、時間投入大學生活,參與

學生組織、鑽研學問。又或,宿舍本身就是大學教育的

重要一環,在跟背景不同的宿友相處、打理生活空間時,

給予同學學習自理、交際的機會。宿舍絕對不是如奢侈

品般可有可無,所以,所有同學都應該按其需要獲得宿

位,而校方就有責任要確保這一點。

不過,校方並非如此看待宿舍。校方認為,同學是宿舍

的使用者,應為所獲服務付費。這用者自付邏輯構成同

學間的不平等──貧者較富者有更少的機會住宿,面對

書院自理,一切再與校方無干?

政府不承擔,校方理應頂上。但是年校方提出新的處理

手法──各書院自理。往年,校方得悉同學意見後,將

的壓力也更大。大學生未有經濟收入,不少要靠補習兼

職幫補生活費,家境較差的同學,更要獨力承擔宿費。

增加宿費,令他們決定住宿與否時徒添一重顧慮。這就

是用者自付邏輯所意味著的──你付不起,就不配擁有。

為市民提供福利,保障基本需要,是政府的責任。資助

學生的專上教育與資助宿舍,難道不是同一道理嗎?

在誰該肩負宿舍上升了的營運成本一問題,除了論責任,

也讓我們談談能力。2014 年,政府有 261 億元盈餘 [3],

而 2013 年中大的盈餘也達 25 億 7 千萬 [4]。筆者理解

政府和大學的開支龐大,又有指定用途,但難道真的沒

有一絲資源再分配的空間?可悲的現況是,校方不願意

資助更多,書院資助宿舍的費用又一直下降,負擔能力

最低的同學越付越多。[5]

我們堅持凍結宿費,因為認為宿舍是福利的一種,不應

按用者自付的邏輯運作,令同學百上加斤。用者自付邏

輯根深蒂固,校方屢次試圖將成本轉嫁同學教職員工友,

曾經收取過的校巴費 [5]、不再承擔的范克廉樓飯堂維

修費和將轉嫁新書院的公共空間維修費管理費。可見,

宿舍只是體現這邏輯的一小處。若校方將市場邏輯發揮

到極致,日後我們進圖書館、上洗手間也得付費。

2010 2014 2015

$ 11,456$ 10,891$ 8,103$ 8,103$ 8,103 $ 10,891

$ 10,891 $ 11,456$ 11,456

Page 21: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稿投

21

[1] 強制計劃下的十五年一檢的費用

[2] 平均家庭收入每月約少於$20,000;及未能受助於關愛基金提供的「院校

宿舍津貼」或於該計劃獲得少於每學期$1,000 的同學均合資格申請,最高每年

可獲$2,000 資助。

[3] 香港政府新聞網(2014 年 12 月 31 日),11 月財政盈餘 261 億

http://goo.gl/tkzQY5

[4] 2013/14 年度中大財務報告

http://goo.gl/a7ALPA

[5] 校方文件 College Student Hostels, CUHK (2014/15):Subsidy by

College, 2,991,000; Hostel Fees, 80,238,000

[6] 中大「巴.不得」事件:零七年八月中大實行新措施,所有未能出示學生

證或職員證的乘客,一律被打為「校外人士」,需要繳付每程三元車費,同學一

時大頭蝦忘記帶證也需付款,措施令校內的外判工包括 canteen 員工、女工合作

社社員等需要自付車資。後來遭本校同學揭發校巴多年來都未持有收費牌照,原

來一直都是違法收費,校方始收回措施。(輯錄於 http://cusp.hk/?p=433);「巴.

不得」中大校園交通關注組網頁:https://cuhkfreerider.wordpress.com/

我們的希望──書院學生會的擔子

不論校方中央處理,還是九書院分開自理,放在首位的

都應該是同學的負擔能力。可面對眼前年年上升的宿費,

加上校方的新招數,關注組沒資源沒人脈沒民意授權,

力量有限。反之,書院學生會作為與校方直接聯繫的同

學代表,任重道遠。非但可以向校方索取各項資料,轉

發予同學,還可以透過洗樓集會夜話的時間,近距離與

同學聊天或派發問卷了解同學需要,舉辦論壇公開討論,

在宿委會向院方表達意見,並組織同學向校方施壓,要

求大學資助。

當為同學發聲的責任狠狠落在書院學生會身上時,他們

又有何計劃應對呢?崇基學院學生會表示,他們暫未有

明確立場認為增幅應由誰承擔,要先了解同學承擔能力,

並將會在集會派發問卷諮詢諮詢。伍宜孫書院學生會認

為,宿費增幅最後應由院方和同學一同承擔。聯合書院

學生會繼續支持凍結宿費,但未有實質計劃向校方施壓,

記住 LIKE 關注組的 Facebook Page:反對無理加宿費 !

中大宿費關注組

如希望更加清楚了解反加宿費事件來龍去脈,請去 Word-

press: 中文大學反加宿費小組

(http://cuhkantihostelfee.wordpress.com/)

之轉達九書院,並決定承擔大型維修費。今年,校方稱,

由於各書院宿舍獨立管理財政及營運,書院應按照自身

財政狀況決定增加宿費與否及其加幅,各書院之宿費調

整幅度毋須統一。即是,財政穩健、盈餘充裕的校方拒

絕承認其在事件的身位,表明不再幫忙協調,也不予以

資助;無論加幅多少,責任都不在校方。書院收入相當

受捐款影響,財政不穩健的書院只得向同學開刀。不論

校方真心認為交由書院處理最為恰當,還是為了分薄反

對的力量,減省介入的麻煩,能預估的是,這種處理手

法終究只會苦了同學。

何況,校方不單不肯增撥資源,更在其他方面削減資助。

據和聲學生會會長曾子謙的說法,校方是年更改了計算

書院公共空間維修費用的計算方法,令連連虧損的和聲

書院要承擔更多公共空間的維修費用。在宿舍自負盈虧

的機制下,面對成本上升,加上通脹增幅,和聲院方表

示不得不加宿費,更補充,另外四所新書院也面對同一

政策。當新書院的宿舍依然虧損,校方還用各種方法增

加其成本,為的就是履行宿舍自負盈虧的原則,任由成

本轉嫁同學。試問這樣合理嗎?

並擔心任期內無法處理,或要下莊接棒。和聲和新亞均

同意校方應負擔增幅。和聲去年出席諮詢的人數不少,

是年也已透過 massmail 和 whatsapp 呼籲同學出席,惟

對於院方三催四請也不肯提早發放資料,表示失望。新

亞學生會希望凍結宿費。但新亞出名窮,宿舍又連連虧損,

所以會長楊思毅憂慮,若不加宿費,校方又不肯資助的話,

書院真的付不起維修費。能否止住增幅,還得放長雙眼

看看各書院學生會爭取的力度。

沈校長去年發表公開信,表明大學承諾承擔各書院宿舍

的大型維修基金額外儲備開支,並會向大學教育資助委

員會表達,爭取更多宿費方面的資助,希望政府可以承

擔大型維修費用。不知沈校長爭取的進度如何,能否迫

令政府承擔其教育責任呢?

Page 22: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一泊二食

22

所謂一泊,就是留宿一晚的意思;二食,就是香港人常說

的「包兩餐」。

我戴著耳機,從尖沙咀喧鬧的人群消沒。低著頭,走進一

所商業大廈內。

同志桑拿總是這樣的,閃閃縮縮。永遠總是在某某商住大

廈裡包了一層,活像旺角那些「三樓有格仔,四樓冇格仔」

的AV店,總見不得光,樓下不識趣的保安伯伯還問你哪

裡去呢。哪像人家「金佳麗」、「至尊」大大一個霓虹燈牌

吊著,還多做一個廣告牌,上面還印了一個大波妹。門口

豪華得像大酒店一般,兩個美女知客在門邊熱情地操著不

純熟的普通話對大陸老閣說:「歡影光諗!歡影光諗!」,

還有代客泊車呢!

本來還不想來這間的桑拿的,這間連鎖經營的桑拿最好的

也數旺角那間了吧!哪輪到尖沙咀這間呢?那個男生說要

來這間的時候我還以為他是這間的「媒」呢!不是看在他

那誘惑的眼鏡和性感的身軀,我身子也懶得動了。但他也

真的很性急,還有十多分鐘才到約定時間他就不停催促我

了。

終於到桑拿了。門口的職員跟旺角的分店一樣,制服都是

紅色的,只是這間的態度感覺比旺角那間更友善就是了。

但當我準備更衣的時候,有一名外國人的態度卻讓我很不

爽:我禮貌地請他讓開一條路,他卻臭罵了我一頓。媽的,

你生理週期來了嗎?暴躁成這個樣子就不怕走出街給人痛

揍你嗎?罷了罷了,我來這裡是要尋開心的,不應跟這種

人晦氣。這桑拿的佈局跟旺角的分店差不多,都有休息間、

乾蒸室、濕蒸室,只是這一間缺少了旺角分店有的浴池和

小食部。

我在休息室瞥見兩個在玩手機而戴眼鏡的男生。其中一個

白晢的男生看到我之後跟另一個有著黝黑而結實的身軀,

配上那跟在APPS上一樣的黑色粗框眼鏡男生細語了幾

句。那粗框眼鏡的男生便繼續玩手機了。我猜想那應該就

是約我來這裡的男生了。我不耐煩地用WHATSAPP

催促他,但他只著我再多等他一會。過了一會兒,他終於

過來找我了。這時我才把他的樣子給端看清楚:一個留長

了的小平頭,瀏海因為頭髮的關係並沒有垂貼在前額上,

看來有幾分稚氣;他的眼睛沒有懾人的銳利,卻有一種毫

無機心的天真;樸實無華的眼鏡讓他看下去還像一個中學

生;雖然他比我矮半個頭有多,但他寬闊的胸膛、結實的

雙臂、嬲黑的皮膚卻是讓人三魂見了先走掉七魄呢!更難

得的是,他精壯的身材不像是從健身房刻意地操練,反而

更像是因為勞動工作而自然得來的身軀。

他把我帶進黑房,進房之前,他略帶羞澀地跟我說他剛才

/蜜桃男孩/

編按:

在現時性壓抑的環境下,同學投稿是彌足珍貴的。真誠書寫一己情慾並不容易,公開分享更需勇氣。

同學的文章並不指向政策向度或廣闊群體,而是獨特的個人體驗。編者希望能夠說得清楚,書寫應是情感的互通,而非廉價的同情或獵奇,並成為

反思生活的資源。尤其是,這篇文章裏有些部份,同性戀者的落寞,是真讓人落淚的——而有時,眼淚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城市裏性別的規訓。

Page 23: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稿投

23

已經跟那白晢的男生共赴巫山,未必有力再興雲雨。我跟他

說沒關係,沒有力氣的話不進入亦可。關上燈讓他結實的身

體更為誘人,我先作主動,用舌頭跟他嘴裡纏綿。另一邊不

忘用手搓弄他結實的胸肌,那胸肌結實的像牛腱子肉。在紅

燈映照下,更見壯碩。我的舌頭在他的嘴裡盤旋過後慢慢向

下游走:從胸肌、腹肌,到下身。從照片看,他的腹部還有

一點小腹,應是尚有一絲贅肉。但當我撫摸著那真正的腹部時,

那小腹卻是硬得像鐵打一般,教人愛不釋手。他的下身並不

十分雄偉,但在我的經驗中,它的粗度也不是容易吃得消的。

我一邊賣力的含啜他的陽物,另一邊用手挑逗他那葡萄乾似

的乳頭。在雙重刺激下,他不禁發出:「啊……啊……」的低

吟,還用手抓著我那半濕的頭髮,要加快我吹啜的速度。過

了一會,我翻身躺著,好讓他插進我的身軀。他先用一隻手

指試探著我的後庭,隨後加到兩隻。他並不粗魯,當他確定

讓我放鬆了以後便熟練地戴上安全套,為他的陽具和我的肛

門塗抹上潤滑液,然後輕輕地插進我的身軀。也許是我也並

非初嘗禁果,也許是他的技巧高超,過程中竟然沒有一絲痛

楚,只有肉體交合的歡愉。那歡愉大概真的只有親身經歷過

才明白:他的肉棒和我腸壁緊貼著,儘管中間隔著一層矽膠,

卻沒有減少彼此的溫暖。我彷彿感覺到他的心跳,與他共同

呼吸、一起呻吟。昏暗的桑拿播著流行的外國音樂。隨著節拍,

他用手撐著床墊、收縮著臀部,一下一下用力地抽插我的軀殼。

我的靈魂隨著呻吟聲飄散四處,而他猛烈的進攻卻似是要為

我注入新的靈魂。過了一會兒,我感覺到自己已經接近臨界

點,於是更用力地抓緊他結實的臂彎。而他也接近爆發邊緣,

他加速了抽插速度,變成了一頭無情的性愛機器。「啊!我要

射喇!要射喇!」他的叫聲中帶著急促的呼吸。那粗壯的陽

物終於慢下來了,我感到他的尿道一下一下有力的舒張,他

射了。他把下身抽出,剎那我的後庭感到一陣空虛。他禮貌

地愛撫我的身軀,而我也在回味中噴發了。由於我那是我當

天的第一輪性愛,我竟然把自己的臉頰和房間的枕頭噴濕了,

好不狼狽。

在第一個男生離開後,我開始留意那個白晢男生:那男生長

得跟我差不多高,身卻體並不如第一個男生般結實有力,甚

至可稱得上是有一點小胖,應是長期在辦公室工作又缺乏運

動所致。然而,他的臉孔卻有一種嚴肅的高傲:半張的雙眼、

輕抿的雙唇並沒有流露一絲對世界的情感,感覺讓人難以親

近。

「HI。」我主動打招呼。

「HI。」他回應,眼鏡上的鏡片仍舊反射著休閒區的電腦熒

幕畫面。

一如所料,他好像對周邊事物不大感興趣,但這卻讓我對他

更感興趣。我努力地打開話匣子,他慢慢也跟我聊起天來了:

在冷漠外表下的他是一個比我大五年的男生。他來自一個保

守的行業,那行業將他的情感層層壓抑。在體制中,同志身

份遠遠不只是尷尬,更是禁忌。

也許是我不夠吸引,也許是他剛才已經「出」過。我覺得他

總是對我不大感興趣似的。

「咁我地行嚕!」我看他興致乏乏的模樣,便建議一同離開。

「等陣!打個飛機先!」突然,他把我的手抓住,低聲跟我說。

從第一個男生身上得知,我跟這個男生都是零號。也許這樣

他才對我不太感興趣的,但手淫這件事應該是兩個零號也可

以做的吧!進了房以後,他還是羞答地著我的主動。我和他

的舌頭在兩人的嘴裡交纏,慢慢地、溫柔地交纏。同時,我

們互相挑逗對方的乳頭以挑起彼此的性慾。之後我們躺在床

墊上為對方手淫。這間房的燈光較亮,他的面龐讓燈光打成

強烈的對比。他生疏的手技似乎未能令我高潮,但此時此刻

我凝視著他靦腆的神情,心裡卻突然泛起一種要做一號的衝

動。於是我問他:「想唔想我入你?」「冇所謂啦,你係咪想?」

他似乎在逃避我的眼神。我隨手便拿了一個安全套,撕開,

塗上潤滑液。他看我這樣便側身把腿打開,而我也用手指試

著進入他。他是一個很壓抑的人,連痛也忍著小聲地說,不

敢張口大喊。就這樣擾攘一輪,我終於成功進入他的身體。

他的後庭不是那種緊到無法進入的後庭,卻仍然十分緊實,

那溫暖的後庭讓人很容易到達高潮的邊緣。隨著我速度的加

快,他的叫聲也愈來愈大膽,也愈來愈大聲。「嘭!」房門突

然讓人撞開了,他的呻吟把房外的人吸引過來了,我馬上把

房門推回原位再繼續中斷的交合,但總覺得門外有一雙眼在

偷窺著我們,渾身不自在。於是,我在多換一個姿勢後便自

己把高潮打出來了。而他因為已經射過一遍所以就不想再射

了。

臨走前,我跟他交換了聯絡方式。儘管我們都明白大家只是

萍水相逄,大概以後不再相見,他也只會成為LINE上面

的一個名字,我人生中的一個過客。但我還是希望為自己留

一點回憶,不想對方只是異化的陌生人。我們在彌敦道的某

個街口分別,我看著他寬闊的西裝背影消失在過馬路的人群

中,那喧鬧的人群中。

Page 24: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4

產假的研究早於 2009 年展開,歷年來反覆研究和提上立法會討論,經過五年,來到上個月,立法會終於通過三天男士侍產假,八成薪酬。雖然終於「有假放」,但我們不應抱「袋住先啦三日都好」的心態。

袋住三日先?

──論延長男士侍產假的必要/費安娜費安娜/

上文所寫的情況,前提是十分理想的──嬰兒健健康康。事實是,不少嬰兒剛出世膽黃素會過高,需要照箱一兩天;很多早產兒都有體重過輕的問題,同樣需要躺保溫箱。這兩種情況至少留院觀察三天,而很多時候醫院床位有限,只能留下嬰兒在醫院,孕婦先行出院,男士就要醫院和家兩邊走。若然不幸地出現產後抑鬱,不論是男或女方,情緒低

三日究竟有幾少?

女性因生育承受極大痛楚,所以她們有產假放,我們自然視之為合情合理。不論順產或剖腹,均因大量失血而氣虛力弱,前者在陰道口剪一刀,後者剖腹三吋,產後的傷口撕裂般痛,行動極不便,轉身也麻煩,首兩天幾乎都臥床。男士侍產假被當作可有可無或不重要,畢竟他們生理上沒受傷,哪需時間來休養?然而,大家出現這樣的誤解之前,可有想過父親這角色在嬰兒出生後即時加肩的重任,以及男士本人的心理狀態? 侍產假的最大目的是照顧產婦,讓男士在侍產假期內能給伴侶最即時的協助。新生兒需要每天餵哺五六次,不分晝夜,已經消耗母親很多精力。要知道,照顧一個嬰兒需花上無法言喻的心力,全天

男女雙方都需要

更長的侍產假

侍 候廿四小時的隨時候命,嬰兒一哭便要抱或哄或餵食或換片。男士此時應負起大部分家務,安排營養飲食等等日常生活要務,嘗試找到配合伴侶的方法,哪怕是小事的幫忙都能減輕伴侶的負擔。

而且,要求男士在萬二分擔憂母嬰二人之下復工,也是十分不仁。廿年前筆者出生時,父親翌日便要上班,首幾天剩下剛動刀剖腹的妻子,後來才找到姑姐來幫忙。男士心裏記掛著在家隱隱作痛的伴侶,女方行動不便卻要操勞地照顧幼嬰。如果找不到親朋戚友協助,更叫雙方精神繃緊得要命,心情是如此沉重。自己生病也會想有人陪,愛人生病我們也會想陪對方,何況是生育這件大事?

落、煩燥、焦慮、失眠,可以維持長達兩星期才消退,三日侍產假根本不足。

男士侍產假在外國已是訂立多年的事:芬蘭有十八日,西班牙則有十五日,澳洲也有兩周有薪假,薪金以最低工資計算。 由此可見,香港現時才訂立三日侍產假是何等落後。

幼嬰時期是兒女成長歷程中最關鍵的時間,有助建立家庭連繫和感情。只要稍稍想像一下,照料嬰孩的煩瑣和辛勞——譬如在夜裏突然狂哭起來,本來熟睡的母親就便要立刻前去安撫——兩周假期其實並不過份。就算僅得十天侍產假,十天後婦女的身體起碼康復了一半,男士亦有多點時間找他人幫忙,又能學習照顧嬰兒。侍產假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絕非悠閒地放假享天倫之樂,而是承擔養育孩子重任的起步點。

在為人父母的首個階段既重要亦忙亂,絕不是三天可以緩衝得了。雖然侍產假剛剛實施,但侍產假應增至十天還是一星期抑或更長的一個月,數字上可再爭辯,亦應爭辯下去。為了糊口,我們不得不工作,但當工作蓋過婚姻、生活、伴侶健康,那便是人人都要反思的現象──為何我們被工作主宰?

『即使順產接生,在很多情況下,醫生都要在媽媽的陰道口用較剪剪一刀,

大概幾厘米長,較常見的方法是向右斜剪或向下直剪。 』

——《陰道口剪一刀》歐陽英傑

Page 25: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色情

25

日本 SAGAMI 0.02,薄到直頭能感受到西壁

肌理,最接近打真軍嘅感覺。SAGAMI以PU(聚

胺酯 Polyurethane)所製,摸落似絲綢,實

在太過光滑,如果大家都係液流滿屌/肛/西嘅朋

友,搞嘢途中容易脫落,包保嚇到你懵。

但此套對乾西旱災嘅女生嚟講就非常適合:「用其他套時曾屌

到陰道破損、痕癢兼發炎,甚至有排對扑嘢有極大陰影,齋諗

就 FEEL 到嗰份鈍痛,好似個西就爆就爆咁。嗰時單純,完全

冇諗過關安全套事。不過後來發現自己可能係對一般安全套用

的乳膠材質過敏,就試用 SAGAMI。雖然唔確定係咪乳膠過敏,

但轉用 PU 材質嘅套之後,乾旱問題不再明顯。」而且,PU 製

造嘅安全套仲要冇咗個陣臭膠味,食落原汁原味。

不過乳膠比 PU 柔軟得多,抽插起來順暢少少。少有乾旱問題

嘅朋友,十幾蚊一個嘅 SAGAMI 就未必抵用了。

杜蕾斯有好多唔同系列,但總括而言

可算係最厚、最膠嘅安全套之一,戴

上它幾乎同「屌膠袋」無異。其中持

久裝、熱感裝等系列嘅套上有化學物,

會刺激賓周使其麻痺或發熱,購買時

要考慮下自己條賓周承唔承受得住啦。

雖則杜記以陰道交嚟計太膠太厚,但佢嘅凸點螺紋裝對男男、

喜愛肛交嘅朋友嚟講值得一戰。呢個安全套上面嘅圓形點點有

按摩功能,亦因為較厚嘅緣故,激烈摩擦時無咁易穿,特別適

合肛交。食家如是說:「陰莖插進來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前

所未有的爽快:不像橫紋安全套只會讓我的肛門如著了火般灼

熱、疼痛,我能確確切切地感覺到那些小點與我的肛門摩擦,

一下一下地刮著我的腸壁,刺激著我的神經末梢。」杜記嘅膠味、

膠感對陰道交而言或者未必最好,但似乎幾適合肛交。

活色生香係香港品牌,而且十分抵── 12 個只

需 32 蚊!對於妹仔呢啲靠兼職維生,又要係學

校捱貴飯嘅窮撚嚟講,絕對係恩物。雖然中大

有提供免費安全套,但聽講厚到仆街,其他安

全套質素雖高,但買唔起。於是,呢個安全套便成為妹仔嘅恩物。

以呢個價錢嘅安全套嚟講,個人認為此套性價比頗高。雖然隱隱約

約都係感受到乳膠嘅質地,但勝在夠濕滑、膠味亦不大,可以感受

到對方嘅溫度,算係不錯。不過活色生香嘅貼身超薄型亦曾被評選

為易穿嘅安全套,雖則妹仔用 titanium 至今仍未奶野,看到這個調

查後亦深知風險,但,鬼叫我窮咩!

妹仔雖然係一個敏感西,但次次戴套都好難高潮,第一次帶套高潮

就比咗活色生香。講咗啲咩,自己參透下。

根據妹仔非正式統計,岡本對男生最大嘅

問題為尺寸——即使賓周為普通尺寸,穿

上普通 size 仍然會覺得緊:幫男友笠落

去嗰陣,對方痛苦嘅表情妹仔仍記憶猶新。所以男用家多數都

會覺得好唔舒服。對妹仔而言,此套都好一般,雖然套上賓周

時似乎非常貼 jer,仲可以見到啲紋路,但插入時依然感受到

乾乾涼涼嘅膠套質感,難 feel 到同對方嘅連接。

而且,對算係多水嘅妹仔來說,此套嘅潤滑度僅僅合格——因

為套上面塗有嘅是潤滑度較低嘅水性潤滑劑。亦因為咁,岡本

無油嘅質感,對討厭安全套油膩膩質地嘅朋友而言或許係優勢。

/妹仔、負 SEM BREAK 的懶 JJ、蜜桃男孩/

愛時要有一套,此乃人人皆曉的常識。但安全套牌子、種類眾多,求其揀唔係上策。要有一場好嘅性愛,唔只係需要情調,仲需要合

適嘅安全套。選擇不慎,不單單破壞床事,甚至會整親自己。咩材質、會否導致敏感、應否配搭潤滑劑使用,全部十分值得探討。其實

condom 對大家嚟講唔應該只係一個套咁簡單,同咩人用揀啲咩、可以同咩潤滑劑一齊用,呢啲考量係關懷性伴侶嘅體現,亦令性事不只

限於「自 high」嘅活動。以下係一啲用家嘅推介,妹仔能力有限,做唔到公平嘅科學研究,亦因為經驗欠奉請槍,務求令資料齊全,望

可以供各位參考。

乾得滯、就用佢—— SAGAMI 0.02

很膠,但肛肛好—— 杜蕾斯凸點裝

窮撚恩物—— 活色生香 titanium

貼jer到貼爆jer—— 岡本 0.03

留 住 溫 度 、 速 度 、 溫 柔 和 態 度

*為 PU 製,能與最潤滑的矽 /油性潤滑劑共用,不會融掉安全套。

*為乳膠製,不能和矽 /油性潤滑劑共用,否則會破壞安全套。

*為乳膠製,不能和矽 /油性潤滑劑共用,否則會破壞安全套。*為乳膠製,不能和矽 /油性潤滑劑共用,否則會破壞安全套。

Page 26: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6

1

如果說女性主義,對這場佔領運動,我會說甚麼。

答案可能是:從論述出發,分析性暴力背後貞潔觀;

或經驗談起,逐一訪問運動中的女子,作口述歷史,

看他們在運動中有否遭受性別壓迫。這些細緻的工作

非常重要,但現實是,我沒有這樣的資源和時間。

於是我不能輕言壓迫。因為那很容易變成一種輕忽,

無視對方背景,為了滿足自己「解放他人慾望」的慾望,

將對方簡化為需要被解放的「受壓迫的人」。譬如我說

性工作者是剝削女性的工作,但可能,對方可能從性

記雨傘運動裏,我與性工作者的故事/黃敏/

如果有鏡,你會看見甚麼 ——

工作中得到尊嚴。於是我首先要想,對方是誰?有甚麼

歷史?他這樣做,對他人有甚麼具體效果?這些很難説

得清。然而我又不能説,我和受壓迫的人毫無關係。

我只能說我所見,一段關於性工作者的經歷。我並不能

輕易為她們代言,也無法置身事外。我和性工作者,是

甚麼關係。

2

我只能說我所見:十一月三十日晚上,龍和道,我和一

眾示威者和警方對峙,其間有人喊:「警察叫霸王雞,

正一咸濕仔!」「返去叫雞啦!」「咸濕仔!」另一邊有

人喊:「性工作無罪,警察叫霸王雞可恥!」之後很快

被淹沒。

Page 27: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別性

27

「返去叫雞啦!」,這句嘲諷是如此運作的:因為性

工作是不道德,於是將警察和性工作扣連,警察便

是不道德。這其實訴諸我們平日對性工作的負面印

象,在我們心目中性工作越是低賤,這句嘲諷的力

度就越大。

那其實不是嘲諷我,但我怎能一起喊,當我想到那

天一直互相照顧的抗爭者,可能就是性工作者。這

些嘲諷那麼殘忍,如果想清楚一點,就很難喊得出來。

我至今仍完全無法想像,如果我是性工作者,我會

有怎樣的表情。當那些和自己一直留守的同伴,突

然如此團結、決絕地喊:「返去叫雞啦!」

如果我是性工作者,那會是,何其難堪。

從大處著眼,性工作者可能是我們高聲指罵的不公

義制度裏面,最受壓迫的一群。平日我們遇上危險,

尚可向警察求助,但性工作者則不。警察往往對性

工作者有偏見,曾有性工作被嫖客打劫,跑了幾條

街遇上警察,卻反過來被警察帶回審問。亦有性工

作者在街市買菜被警察認出,被帶回警署審問。即

使在聲稱公平公正的法庭,亦會因為證人是性工作

者而假定她的證詞不可信。另說,有時壓迫性工作

者的正是警察。他們掃黃時會喬裝成嫖客來蒐集證

據,享受完手淫服務後才表明身分,享受服務後不

付錢(一般稱吃霸王餐)是常有的事。

我希望能夠說得清楚,這種對警察的嘲諷,的確會

傷害性工作者,甚至其家人及朋友。也許你本意並

非如此,也許你因為種種原因,諸如宗教、成長背

境而不認同性工作,但對性工作者的創傷已經造成,

且可能無法消除。

3

如果我說女性主義,我並不希望成為泛道德主義者,

指罵每一個貶低性工作者的人。我甚至不敢說,喊

「警察叫霸王雞,正一咸濕仔!」是不道德的。畢

竟和警察對峙,激動起來小錯難免,只是小錯堆積

起來,就成了對性工作者的輕忽。

如果我說女性主義, 我想展示的, 是「壓迫者」與

「受壓迫者」的關係會隨時轉移,而「壓迫」很可

能並不具體。這次佔領運動,群眾大概意覺到,在

同一個橫行的政權下大家都是「受壓迫的一群」,

因而連結起來。但僅是這樣並不能成為站在一起的

理由,因為那掩蓋了群眾間並不顯眼的矛盾──今

天站在一起的人,下一刻,甚至一直以來,也可能

因著曖昧或誤解而成為對方的「壓迫者」。

從傳媒報導裏,不時看見警察為了侮辱示威者,說

出種種傷害人的話,譬如叫印巴藉女子「返印度」,

向次女患有嚴重智障的張超雄説「返屋企湊女啦」。

我得強調,即使同樣說出傷人的話,考慮到警察擁

有遠超於我們所有的權力和武力,客觀效果終究和

我們是不同的。但我之所以像雞蛋裏挑骨頭般,汲

汲於這樣瑣碎的細節,譬如是因為在這些細節之中

──向警察喊:「返去叫雞啦!」──我們逐漸變成,

我們所反對的人。

共同面對警察的「受壓迫者」,借性工作者嘲弄警

察時,便成為了另一種「壓迫者」。我們以為把矛

頭指向眼前的警察,但首先刺傷了身邊的人。

現在人們說毋忘初衷,但初衷是甚麼?如果初衷是

爭取真普選,那真普選又是為了甚麼?如果真有民

主和公義,那會否包括,不因對方的性別、身體、

職業而歧視對方,而嘗試尊重、溝通、理解?

沒有論述和想像為基礎的運動,會讓人投入沒由來

的激情,過後則變得疲憊,讓情緒任意發洩。如果

最後我們如鏡像一樣,體現作自己所反對的一切。

這才是運動最大的蒼涼。

Page 28: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8

「香港的不民主,和更根本的無法自主,遠不

止於欠了一張選特首或立法會議員的選票,

香港的不自主,在於在金鐘佔領區方圓就近

的範圍內,要麼就是麥記,要麼就是大家樂,

這兩家快餐集團似乎不會因為香港有普選而

執笠,但相當能肯定的絕是因為雨傘革命,

它們都大發油水盆滿缽滿。」

與土地的溝通

──第一屆有種電影節小輯文 /未麻/

訪問及整理 /鄭詠甄、劉子康、胡倩婷/

港依賴外地食物供應,中、美是香港最

大的食物進口國,有九成八的蔬果都是進口

──可想而知,我們選擇食物的權利是多麼

有限,連放入口中的事物也無從選擇。但我

們大快朵頤的時候,總是很少想到食物安全

和來源等問題,換句話說,我們根本不知道

我們在食什麼。

「第一屆有種電影節」由生活館主辦,針對我

們的空白,探討現時的情況,提倡重新掌握

可持續的食物來源。本報專訪生活館成員周

思中,探討電影節的理念及細節內容。生活

館源於菜園村反高鐵運動,在元朗謝屋村務

農四年。首屆電影節,放映七部農業與食物

運動相關的紀錄片,有本地的,也有來自台、

印、日的,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回土地,讓我

們看見務農者的辛勞以及農業發展的可能性。

修補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裂縫

電影節目的,其一就是希望觀眾了解食物背後的生產倫理。大財團並不想我

們擁有這些認識,那我們才會麻木地繼續消費──例如快餐店使用大量加工

肉製作食物,我們仍任由快餐食品侵蝕身體 [1];甚至,也不會意覺自己購

買某些財團的產品,當中其實含有他人的血汗。

周思中道出,現時香港的消費者大多與生產過程割裂。他舉出買餸煮飯的例

子:「現時消費者往往完全忽略生產過程,食咗落肚就算,不在乎食物的耕

種過程對於土地有否破壞、種菜給我們吃的人有否受到壓迫。(大集團)不

會給城市人這些資訊,這些問題就算問菜檔老板也得不到答案。因為當我們

知道,我們的衣食是建築於別人的血汗之上,心裡不會好受。」我們身上的

牛仔褲材質含有棉花,試想想種那些棉花的農夫竟是在全球化下因跨國種子

製造商的壓迫,欠債過多自殺而死,我們是否能心安理得繼續穿著它呢?農

夫自殺聽起來很誇張,卻是電影節印度紀錄片《苦澀的種子》真實發生的事。

不僅是種植原料,大企業加工以至銷售也有不公的情況。香港近日便有抗議

無良企業的行動,幾十人抗議 UNIQLO 及 G2000 等店沒有確保供應商依法支

付工人社保,損害工人權益。

推廣永續農業

有了一些對食物、農業以及生產倫理的基本認識以後,起碼我們能認清問題。

農夫很多時候要在種子、肥料及農藥花費甚多,甚至受財團鉗制,如果不甘

於依賴財團和政府,生活又有什麼自主的可能?

電影節以推廣永續農業作為解答。因為有機耕種不用化肥和農藥,顧及消費

者的健康之餘,生產者也不用依賴外來物料;另一方面,永續農業注重農地

生態的平衡。周思中說:「耕種的成敗,不是取決於有多大經濟利益和多大

規模,而是種植有否損害土地的質素。如果土地的質素比來之前差,那就是

失敗。」電影節的選片均有觸及這些面向。例如《只因我們生活在地球:福

岡正信印度之旅》追訪自然農法之父福岡正信,此片大大打破了我們一貫對

耕作方法的想像——他們採用自然農法耕作,不施肥、不施農藥,甚至不灌溉,

聽起來匪夷所思,但自然農法種出來的蔬果卻比人為照料的強壯。可想而知,

可持續的食物來源並不是空中樓閣,的確有許多實踐的可能。

印度與香港的土壤不同,香港未必能照葫蘆畫瓢,但生活館仍在努力實踐永

續農業。例如生活館會採用附近豆品廠的豆渣作肥料。筆者亦眼見生活館與

附近的農地單一種植不同,生活館每塊田都是混種,同一塊田可能十幾種菜

──「第一屆有種電影節」序言

Page 29: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29

紀錄片與農運的交融

推動永續農業勢在必行,但為何選用

播放紀錄片的形式呢?紀錄片的特

質,尤其是農業紀錄片,拍攝者往往

花大量時間在農地拍攝,能夠與片中

人以及土地長時間相處。這樣一來,

觀眾往往可以從紀錄片中看見拍攝者

自身想法的轉化。這種轉化讓我們可

以更深入的了解農業。不同於只有數

分鐘的新聞報導,許多農業紀錄片中,

我們固然會發現農民被壓迫的苦況、

農夫種稻插秧的畫面,但往往發現,

最重要的是農村堅韌的力量──農村

如何回應現代化的步步進迫,水來土

淹。《新界東北下的巨輪》拍出村民

堅持耕作的日常,亦拍出他們據理力

爭上街抗議、擺街站、舉辦導賞團等

等,漸漸引起更多人對土地運用和農

村生活模式的關注。導演用其熱情和

分析展現農村的力量,肯定農業的價

值。

紀錄片也是很好的組織參照資源。周

思中說《行健村有機夢》描述台灣村

落由常規菜轉型到有機菜的困難,農

夫組成合作社一直致力解決問題。周

思中認為此片可作為菜園新村的參

照,吸取種有機菜的經歷,以及參考

務農者的困境

雖然生活館積極推廣永續農業,我們依

然不能忽視香港農業式微的事實;本土

的有機農業,更是鳳毛麟角。周思中指

出問題其一在於有機菜產量較少,種植

成本高。其二在於有機菜的市場很小。「常

規菜有蔬果合作社幫忙批發,有機菜沒

有這樣的市場,收成多也沒用,沒有賣

出去的市場。」故此他們已經盡量調低農

作物價格,但有機菜價錢仍高於有大量

補貼的入口農作物。

問題為何出現?還是要追溯不重視農業

的社會規劃。周思中說:「如今政府讓年

輕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去服務第三產業,

新界東北有地當然拿來建屋。香港政府

總是最後才想到農業,於是政府任由農

地荒廢,不會講在教育上如何推動農業,

在土地運用上如何推廣農業,在市場上

如何推廣農業。」結果是很少人願意投身

農業,即使有些人嚮往,也因種種阻礙

而不敢冒險。

結語

政府近日出了農業諮詢報告,一副誠意

拳拳的樣子,實際上報告沒有任何明確

的目標和方向,論述也停留在低層次,

絲毫不提一些先進的農法例如永續農

業。面對這樣的政府,周思中說現階段

還是著重廣義的教育工作,針對有田無

人耕以及永續農業尚未普及的情況,鼓

勵他人嘗試接觸永續農業其實非常重

要。加上生活館自身亦有局限,周思中

說:「目前生活館沒有太大能力介入政

策倡議,生活館的成員大多搞藝術,我

們的傾向是發揮自己所長。電影節和種

菜賣菜都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教育

工作的確重要,而我們作為電影節觀眾

又可以如何推動永續農業呢?務農和買

有機菜固然是實際的幫助,但總不是每

個人都有志於投身農業,也不是每個人

能負擔得起有機菜的昂貴價格。此時,

我們可以密切關注本土農業政策,以及

參與現時反對新界東北規劃的抗爭,盡

一分力,守護我們的土地。

[1]: 快餐食物化學加工物之害可參考

獨媒文章 :〈點解喺快餐店食肉會食

著屎?〉http://www.inmediahk.net/

node/1024771

並存,以保存泥土的養分。每個星期

日生活館都會擺農墟,販賣有機耕種

的作物。周思中視之為推廣永續農業

的機會:「來這裡買菜的人會知道菜

從哪裡來、什麼季節種什麼蔬果、如

何面對颱風的侵來等等,這種參與固

然是有限度的,但參與度總比不知就

裡在超市買菜來的多。」生活館盼望

電影節觀眾透過了解種植過程的細節

與艱難,重建與生產者、生產過程的

連結,明白本土有機農業的重要,同

時身體力行支持有機耕種:「(買有機

菜)可以意味著對農夫的支持,讓農

夫有資源在種植過程中改善泥土。」

他們如何協作、如何民主地解決問題。

另外,村民可以知道自己的村莊不是孤

獨的,行健村與菜園村的相互連結,亦

有鼓舞的作用。因此生活館特別邀請多

些菜園新村居民前來觀映。 

除了務農,周思中在大學亦有教職,與其他成員一同實踐著「半農半 X」的生活。

Page 30: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30

稻米之歌

導演 / Uruphong Raksasad

2014 | 75 mins |泰語|中英文字幕

16 / 1 / 2015 (Fri)

7:30pm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九龍城聯合道 135 號)

座位:~ 200

映後討論

嘉賓:Pimpaka Towira (監製)(英語主講)

泰國米香港人吃得不少, 我們也知道所謂「粒粒皆辛苦」,

但泰國米農過著甚麼日子,大概沒多少人說得上來。

《稻米之歌》由巫魯朋 ‧ 拉薩撒德執導,是《稻米三部曲》

的最終部,以數段影像剪接成片,上半部大多是米農日常

耕作生活的影像,下半部紀錄了幾個他們的節慶儀式。電

影神奇之處在於不設旁白,捨棄了最便利的表達工具,甚

至連一般紀錄片常見的訪談對話也欠奉,只是偶爾有幾句

字幕,或是歌詞、或是是農民田務間的閒談。沒有文字,

功夫便全在鏡頭與音效。

唱誦與敬仰 ——《稻米之歌》影評/周杰倫 +/

稻米之聲

導演紀錄了不少舉村上下的節慶活動,不論男女老少,皆

穿著鮮豔的衣服載歌載舞、搖著呼拉圈,一番生氣茂然的

現象。《稻米之歌》在聲效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影片的聲音

大多來自農民的歌謠或祭典音樂,大多富節奏感、輕快而

短促,鏡頭角度也活潑地與之配合。另外,導演將一些雜

音刪走,留下人們的歌聲、雨打稻米的沙沙聲響等,亦會

在聲音方面作出恰當的編排,筆者尤記得導演呈現水牛競

賽時的處理,初時寂靜無聲,接著有拍打水牛的鞭子聲,

然後是水牛奔跑踩泥的聲音,最後才引入旁人的呼喊聲。

聲音的巧妙安排得以讓觀眾逐漸聚焦於農民那專注的神態,

從而感受到他們對於比賽的投入與信念,相信這些活動儀

式如何作為一種與動物、自然溝通的手段。

謙卑的信念

導演為電影裡的聲音留有一定的空白,電影的上半部大多

時候是寂靜無聲或只有少量聲音。電影開場,便有一位農

民,緩緩在田野間踱步,長草及肩。青綠的稻田空曠清靜,

何不食肉糜

稻米對於同受東南亞飲食文化影響的我們來說,都是最最基本

的糧食。我們或許沒想過,沒有米飯吃的生活會是如何。我們

從不需要面對失收的憂慮,現今的食物生產資訊割裂,我們大

多亦不會思考所謂糧食與自然的關係。沒有了這層思考,在主

流社教化之下,糧食於我們除了消費品以外就無甚意義;土地

亦不過是摩天大廈的種植場,讓地產商及政府收割以億計的利

潤。從泰國的米農中,筆者探見了我們對於土地、對於自然溝

通之匱乏,將糧食視為理所當然的自大。對於食物、農民、土

地的無知與無感,何不食肉糜,不過是一個更赤裸的問法。

惟有窸窣細微的踏草聲。自此,導演把觀眾的注意力導向許多

陌生遙遠的聲音,展現農民生活的特有節奏。農民俯身耕作時,

只有踏在田地、泥水的腳步聲,鏡頭在拍攝米農工作時多是安

靜的、低低的,一如農民面對土地時的姿態。他們彎下腰,以

一種親近土地的姿態,謙卑而安靜地耕作、做好本份。他們將

命運交託給土地,相信天地自有主宰。由耕田、收集秧苗、插秧,

到收割,都是舉家上下一同進行。一般來說,在泰國每個村落

至少有五成人會投入農耕。當整個家族以至村落都是依靠水稻

維生,稻米之於他們的生命之重,可以想見。於是,觀者便理

解到,導演拍攝不同時期、形態的耕米,絕不止於美感的考慮。

他以近鏡一一把秧苗、稻米、米粒、米飯攝入鏡中,放大人們

一般都不會留意的細節。此舉所表現的,是導演自身對於稻米

的重視,稻米對於出身泰國北部農村的他來說,是支撐起整個

家族、以至民族的作物。那些敬拜米神的儀式與唱誦的影像之

意義,並非為滿足觀者對習俗儀式的獵奇心理。而是要呈現當

地人,以及導演自身,對於土地、對於自然的尊重、敬畏與信任。

村民對著成功射了上天,用作求雨的圓圈旋轉火箭祈求保佑。

Page 31: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31

苦澀的種子

導演 / Micha X Peled

2011 | 88mins |印度語|中英文字幕

17 / 1 / 2015 (Sat)

7:30pm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九龍城聯合道 135 號)

映後討論

農業與全球化:不祥的拍檔

嘉賓:劉健芝博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流着血淚的土地 ——《苦澀的種子》影評

科普瓦太太採收着枯黃的棉花,無奈之情盡寫在臉上。

/木靈/

一千年來,棉花是印度中維達巴種植區的

經濟命脈。70 年代,孟山都公司,一家

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藉美國政府向世界

貿易組織施壓以逼使印度開放種子市場。

從此種子商只賣孟山都公司研發的混種棉

花。此混種棉花產量較高,卻不能防蟲,

故需要施加農藥。然而時間過去,蟲害抗

藥性增加,農民開始用田地向高利貸抵押

以買更多的昂貴農藥。1997 年開始有棉

花農自殺,人數不斷上升。2002 年,孟

山都公司引入聲稱會根治蟲害的 BT 棉花

種子取代混種棉花,進一步提高種植成本,

但另一種蟲害出現。棉花農自殺率居高不

下。16 年來印度有 25 萬農民自殺,直至

現在平均每 30 分鐘就有一個。

《苦澀的種子》於 2011 年首映,主要攝於

印度一個小村落特蘭塔克里,以及周圍

的城鎮,探討印度大量農民自殺的問題。

片中主角之一,18 歲的曼姝莎・安柏瓦,

土生土長於特蘭塔克里。她的父親,同為

棉花農及村代表,是特蘭塔克里第一個轉

用混種棉花而自殺的農夫。曼姝莎為了不

讓自己的悲劇在其他農村家庭重演,立志

要當記者,讓印度社會正視農民自殺問題,

趕走 BT 基改種子。片中曼姝莎與棉花農

拉姆-克利區納・科普瓦的故事互相交織。

曼姝莎組織報導材料的同時,拉姆-克利

區納,如曼姝莎亡父一樣,一步步墮入孟

山都公司,BT 種子製造商造成的死胡同,

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自殺的農夫。

科普瓦太太:「年復年,

土地在欺騙我們」

片中科學家凡達娜・席娃指出自殺的農

民對無法還清的債務盡是不解。即使混

種種子有問題,他們都毫無保留轉用同

一家公司的 BT 種子,可見農民從不認為

失收是新種子本身的問題。反之,他們

認為一切歸因於土地,歸因於氣候的變

化,並期望新一年能帶來好收成。 從科

普瓦夫婦看到蟲害的失落,雨季來臨的

喜悅可見,他們真的將一切託付給土地。

他們如此相信土地,然而,失收代表了

土地不再庇佑他們,帶來的不解和絕望

就令他們怪責自己,最後自殺。土地於

他們是用整個人生用心經營的一切。出

城打工雖然可令他們不用還債,卻會將

他們的生活連根拔起,於他們既恐怖又

不能想像,新種子並沒有帶來如孟山都

公司所渲染的神話,只給他們帶來了無

盡的茫然和痛苦。

為甚麼他們會如此亳無保留地用新種子,

放棄一千年來都沒出現過問題的農業方

式?

片中可見,從大字橫額到入村與村民互

動,孟山都公司及其代理商對 BT 種子盡

是作出舖天蓋地的不實宣傳。眼見農民

自殺數字持續上升,不論是科學家凡達

娜・席娃所帶頭訓練的的永續農業,或是

曼姝莎有參與的農民抗議大會,因資源問

題都遠不能抗衡對 BT 種子的宣傳。另一

方面,孟山都限制了對其 BT 種子獨立客

觀的科學研究。在此環境下,印度農民一

窩蜂去轉用 BT 種子。當農民意識到出現

問題,曼姝莎去市區找傳統種子時,零售

商告訴曼姝莎「這年頭沒有人用普通的種

子囉」。國際壓力下,傳統的種子在印度

絕跡。孟山都先欺騙,後用權力壟斷印度

種子市場。種子不斷推陳出新,然而每一

次種植成本都會大幅飆升。不過農民從來

只認為問題在自己身上,無關種子的改變。

結果愈來愈多農民投向高利貸,然後欠債

自殺。孟山都造成的,是令人心寒的死胡

同。

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棉花的銷售牽連著全球的銷售鏈。《苦澀

的種子》是《全球化三部曲》的最後一齣

記錄片,前兩齣分別是《我們不要大賣

場》和《中國正藍》,分別是講述超市商

場如何破壞小城的社區關係,及中國的血

汗工廠。其訊息很清楚:我們所穿的,從

種植,加工到銷售,每一步都是對當地居

民生活徹底的破壞。我們要認清消費者責

任,不再跟他們割裂。在買一條中國製造

的 Levi’s 牛仔褲時,我們應該先停下

來,回憶起這些給印度棉花農帶來苦澀的

種子。

Page 32: 中大學生報 2015年1月號

徵 稿

32

出版資料

出版:第四十四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呵欠」

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 307 室

電話:2603 6404

電郵:[email protected]

承印:唯美印刷製作公司(9681 0604)

廣告聯絡:Fiona 9847 1972

編輯/作者:吳皚純、周俊熙、鍾展翹、劉子康、胡倩婷、龔愛婷、楊瑋㻐、彭浩霖、周芷晴、魯湛思、鍾

宇杰、覃俊基、岑煒臻、廖琬珊、謝天燊、鄭詠甄、陳欣儀、譚銘龍、陳樂晞

客席作者:李維怡、尤里安

鳴謝:周思中、周孟琳、反加宿費關注組成員 Meow、王放、蜜桃男孩、負 SEM BREAK 的懶 JJ、王香生、

Jeffry

中大學生報現正徵稿,範圍包括各式評論及創作,以二千五字為限,若投

圖片請大於 1600x1200。歡迎各位初試啼聲、妙筆生花的作者。此外,

我們以不定期就個別題目徵稿,敬請留意。

截稿日期為常刊出版月份之 20 號。本報不接受已公開發表之作品(包括

網上發表),請勿一稿兩投,且不設退稿。投稿者如在該月 25 號前未獲

電郵通知採用,就可另行處理稿件。

另外,網上版投稿版並不設字限,歡迎讀者隨時來稿。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通訊地址或電郵地址,一併寄往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或中文大學范克廉樓 307 室《中大學生報》編輯部收。

創作無界,然而版面有限,不得已而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