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經注 》 導讀

13
水水水水水水 《》 水水水

Upload: leonora-karis

Post on 03-Jan-2016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 水經注 》 導讀. 陳文豪. 《 水經注 》 導讀. 壹、歷史地理典籍研讀的目的 一、配合本所的發展方向 二、提昇同學研讀歷史地理典籍能力 三、加強同學從事學術研究基礎 四、為進行大型研究計畫做準備. 《 水經注 》 導讀. 貳、研讀方式 一、每次研讀前一個月分發研讀資料,由參加研讀師生先行閱。 二、每次研讀,由主讀老師進行導讀。 三、參與研讀師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 水經注 》 導讀. 參、網頁上的研讀相關資訊 一、 《 水經注研究論著目錄 》 。 二、 《 水經注論著提要 》 三、問題討論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陳文豪

Page 2: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壹、歷史地理典籍研讀的目的 一、配合本所的發展方向 二、提昇同學研讀歷史地理典籍能力 三、加強同學從事學術研究基礎 四、為進行大型研究計畫做準備

Page 3: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貳、研讀方式 一、每次研讀前一個月分發研讀資料,由參加研讀師生先行閱。

二、每次研讀,由主讀老師進行導讀。 三、參與研讀師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Page 4: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參、網頁上的研讀相關資訊 一、《水經注研究論著目錄》。 二、《水經注論著提要》 三、問題討論區

Page 5: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肆、《水經注》導讀 一、 《水經》以前的水利著作 (一)《山海經》 (二)《尚書‧禹貢》 (三)《史記‧河渠書》 (四)《漢書》的〈地理志〉及〈溝洫志〉

二、《水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一)桑欽著《水經》 (二)郭璞著《水經》 (三)傳世本《水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Page 6: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三、酈道元與《水經注》 (一)《水經注》成書年代 1. 賀昌群:延昌、正光間。 2. 岑仲勉:延昌、孝昌之間。 3. 森鹿三:延昌、神龜到正光五年( 524年)

4. 陳橋驛:延昌、孝昌之間。(《水經注》記載中出現的最後一個年代是延昌四年〔 515 年〕,而酈道元被害於孝昌三年〔 527 年〕。)

(二)《 水經注》的寫作特點 1. 突破漢儒經師之舊習戒律。

Page 7: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2. 實事求是,重視親踐,於非直接經驗則重視他人之所親歷。

3. 不僅重目驗,亦不廢舊說,並重思考。 4. 師法司馬遷,不僅如經生之作傳注,而重國計民生,有心保存與傳流治水經驗。

四、《水經注》的版本 (一)北宋初期以前只有抄本,北宋至明代,抄本與刊本並行,明代以後抄本都已不存。

(二)第一個刊本:宋成都府學宮刊本。 (三)元祐二年( 1087 年)刊本。

Page 8: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四)明嘉靖十三年( 1534 年)的黃省曾刊本。 (五)明萬曆十三年( 1585 年)的吳琯刊本。

(六)明萬曆四十三年( 1615 年)朱謀涯《水經注箋》。

(七)明崇禎二年( 1619 年)鍾惺、譚元春的評點本。

(八)清沈炳巽的《 水經注集釋訂訛》。

(九)康熙五十年的項絪刊本。 (十)全祖望的七校本。 (十一)趙一清的《水經注釋》。

Page 9: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十二)孔繼涵刊印的微波榭本。 (十三)武英殿聚珍本。 (十四)嘉慶三年張匡學的《水經注釋地》。

(十五)同治四年楊希閔的《水經注匯校》。

(十六)光緒十八年王先謙的合校本。 (十七)楊守敬、熊會貞的《 水經注疏〉。

五、研究《水經注》的三大學派 (一)考據學派 朱謀涯、全祖望、趙一清、戴震。

Page 10: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 (二)詞章學派 鍾惺、譚元春。 (三)地理學派楊守敬、熊會貞。 六、《水經注》研究的趙、戴公案 (一)清人的看法 (二)民國以來的看法 (三)胡適的主張 七、《水經注》研究概況 (一)清代以前的研究 (二)清人的研究 (三)民國以來的研究 (四)國外的研究

Page 11: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參考資料 一、段仲熙:〈《水經注》六論〉,酈道元注;楊守敬、熊會貞疏;段仲熙點校、陳橋驛復校:《水經注疏》(點校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6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附錄,頁 3387-3543 。

二、汪辟疆:〈明清兩代整理《水經注》之總成績─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水經注疏》附錄,頁 3454-3467 。

三、陳橋驛:〈關於《水經注疏》不同版本和來歷探討〉,原載《中華文史論叢》, 1984 年第 3輯,收入《水經注疏》附錄,頁 3468-3484 。

Page 12: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四、陳橋驛:〈關於《水經注疏》定稿本的下落〉,原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88 年第二輯,收入《水經注疏》附錄,頁 3485-3499 。

五、陳橋驛:〈論《水經注》的版本〉,《中華文史論叢》, 1979 年第 3輯,頁 191-203 。

六、陳橋驛:〈酈學概論〉,《酈學新論─水經注研究之三〉(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1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 1-26 。

七、陳橋驛:〈論酈學研究及其學派的形成與發展〉,《水經注研究二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9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1-18 。

Page 13: 《 水經注 》 導讀

《水經注》導讀八、陳橋驛:〈近代酈學研究概況〉,《水經注研究二集〉,頁 19-37 。 九、陳橋驛:〈港、台《水經注》研究概況評述〉,《水經注研究二集〉,頁 38-47 。

十、陳橋驛:〈酈道元生平考〉,《酈學新論─水經注研究之三〉,頁 27-49 。

十一、陳橋驛:〈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及其《水經注》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0 年第 4輯,頁 6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