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58
敦煌 本期主题: 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 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 本期主题: 敦煌 梦回敦煌 梦回敦煌 封面图:敦煌莫高窟第 57 窟《说法图》中的阿难 影:@ 柳叶氘 2013 年 12 月 总第 14 期 2013 年 12 月 总第 14 期 April Culture 四月人文 四月人文

Upload: liu-loo

Post on 10-Mar-2016

27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4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敦煌本期主题:

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

本期主题: 敦煌

梦回敦煌梦回敦煌

封面图:敦煌莫高窟第 57 窟《说法图》中的阿难 摄 影:@ 柳叶氘

2013 年 12 月 总第 14 期2013 年 12 月 总第 14 期

April Culture四月人文四月人文

Page 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走过了草长莺飞的春天,走过了骄阳似火的夏天,走过了金风送爽的秋

天,终于,我们走进了呵气成冰的冬天。

  一提到冬天,似乎只会让人想到寒冷,就连形容冬日的成语,也大多是

寒气逼人、滴水成冰一类略显肃杀之气的。可是,不也有那么一句话叫“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么。经历了春的生发、夏的成长、秋的收获,终于,在

冬天,有了满满的收藏,而我们的杂志亦如是。

  仍记得与主编一起接手杂志时,我还只是四月公益一个稚嫩的新人。而

在接下来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跟随着杂志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藏得

住的,是我的历练;藏不住的,是杂志的蜕变。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

都有着作者和杂志组全体成员的付出;每一次改变,每一回尝试,都有着我

们的大胆突破和小心设计;每一期发刊,每一季宣传,都有着我们的喜悦和

小小的成就感。

  尽管很多时候《四月人文》并不作为一个项目被单独列出,只用简单的“内

刊”两个字概况,但这两个字里藏着我们的汗水和劳动,藏着我们的酸甜苦辣,

更藏着我们对杂志、对读者的真挚感情。

  在这个冬天,愿藏着满满心意的杂志,能陪您度过一个不再寒冷的腊月。

冬 藏

卷首语

副主编:

2013.11

Page 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目 录

i 看博物馆活动动态

四月小课堂动态

四月讲师团动态

四月沙龙动态

1

4

16

45

18

18

18

19

21景山

本期主题:敦煌

四月蓓蕾

项目动态

营造论坛

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

梦回敦煌

敦煌三日攻略

走进国博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46古建奇观——济源奉仙观

中原文明之光

49

若言杂货铺

沈阳旅游:坐地铁去新乐遗址(下)

31

辨铜者说

说觥

Page 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与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

佛洞和肃北五庙共同组成敦煌石窟群。现存石窟始

于唐,经五代、宋、西夏、元,终于清,共有洞窟

43个、壁画5218.26平方米、彩塑259身,在石窟内容、

艺术风格、绘画形式等方面与莫高窟一脉相承,被

誉为其“姊妹窟”。(摘自榆林窟宋子贞所长提供

的档案资料)

文 / 周帆

榆林窟与她的守望者

主题文章1

  包车载着我和一捡来的哥们,在途经了数

座年代不考的峰遂遗址和茫茫无人烟的戈壁

后,到达了距离敦煌城外 170 多公里的一条

细长峡谷。谷底依稀有水声,拾级而下,两岸

遍植榆树,故得名“榆林窟”。洞窟沿河开凿

于东西崖壁上,不少洞窟未修有栈道或石阶,

可见并不对外开放。相比同日游人如织的莫高

窟,这里的洞窟分布错落疏朗,显得安静而神

秘。

  榆林窟地处安西极旱荒漠区,虽未经历过

莫高窟那般的大规模盗掠破坏,但也难以抵御

千百年来岁月的剥蚀与风沙的掩埋,洞窟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窟室坍塌、壁画氧化脱落的现象,

多数彩塑在经清人(清代人)的添减后也失去

  何为“大神”,就是无论他说什么我都

会无条件相信的人;而何为榆林窟,就是不

下三位“大神”带着朝圣的心情和我提起的

地方。

  25 窟窟顶坍毁,前室和甬道亦为五代重修

之作,但其主室仍完整地保留着中唐时期原貌。

正壁居中着菩萨装束的为卢舍那佛,八大菩萨曼

荼罗绘于两侧,为敦煌吐蕃艺术瑰宝,可惜的是

右半侧墙面已毁,仅遗文殊、弥勒、地藏和虚空

藏四尊,毁损前的影像资料(摄于 20 世纪初)

现珍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右(南)壁

和左(北)壁分别绘有观无量寿经变和弥勒经变,

画面气势恢弘、构思精巧、色彩绚丽,描绘的净

土世界中,亭台楼阁仙云缭绕、鳞次栉比,众菩

萨次第拥坐,围促佛祖居正中说法,云端的飞天

了原有的神韵。但幸运的是,2 窟、3 窟、25 窟

等几处特窟仍对外开放,其中尤以显密结合的

25 窟最具代表性。

弥勒经变图(25 窟左壁,网络图片) 榆林 25 窟布局示意图(网络图片)

Page 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老人入墓图(25 窟左壁插画,@ 柳叶氘摄)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2

与七宝池中的莲花交相辉映,殿前舞女伎彩缎飞旋,双脚踏

歌,两侧八位乐师各执一器,吹弹合鸣,将世俗生活里的歌

舞升平与教义理想中的极乐世界完美融合,观之有如耳边仙

乐飘渺,身临其境。但若论匠心独具,则非经变图中的各处

小型构图莫属了。画匠将人寿绵长、老人入墓、树上生衣、

路不拾遗、一种七收和未生怨等佛经故事,甚至是汉藏婚配、

宴饮图等社会生活场景穿插绘于其中,为神秘的西方佛国增

添了一缕人间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斯坦因和他的导游兼翻译曾于 1907 年

到过榆林窟,还如今人般在壁画空隙处留下了文言版的“到

此一游”。不过,这位在莫高窟运走大批珍藏的所谓探险考

古学家,在这里呆了不到两天便被闻讯而来的村民给赶跑了。

  全程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姓张的西北汉子,中等的个头,

穿着不新的西装,似乎和千百年前的造窟人一样,带着虔诚

的心,将壁画与彩塑背后的教义故事、历史沿革乃至绘画技

巧,为我们娓娓道来。他说,榆林窟目前仍是以保护研究为

主,并不主动对外宣传,这从莫高窟拥有 140 余位专业讲

解员而榆林窟仅有 6 位这样的差距,便可见一斑。即使在旺

季,一天或许能接待 4 批参观团,加起来却只有 12 位游客。

没有讲解任务的时候,他早晚都要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沿

着中间的榆林河,巡视两边的洞窟。若是晚上不需要值班,

便窝在宿舍里看看书,这样一晃就是 12 年。他的专业是日

本语,只是因着喜欢选择留在这里,所以与其说他是“讲解

员”,倒不如说是“守窟人”来得更加贴切。末了,他自嘲

已经 35 岁出头了,而榆林窟的接班人还没有成长起来。他

无量寿经变图(25 窟右壁,网络图片)

Page 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3

的脸上不见风霜,有的只是豁达和从容,让人不得不感慨“山中

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

  驻足在榆林窟的峡谷间,目之所及皆是故事,让人不禁联想,

千百年前的僧侣和画匠们,是带着怎样的一种虔诚,在这片干旱

贫瘠的土地上,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佛国世界;而我们今人,

又是凭籍着怎样一种执着,来延续着这份风沙中的信仰和守望。

Page 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文 / 屈欣艳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助理馆员,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梦 回敦煌

主题文章4

  莫高窟,在空间,而不是在洞窟里介绍,

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希望能带领大家从公元

4 世纪到 14 世纪做一次艺术的徜徉。

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至此,又

与尊师窟侧,更即营建……”。

  关于莫高窟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人们认为当年开凿莫高窟的

  莫高窟坐西朝东。在《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中,记载了“莫高窟者,阙前秦建元二年(公

元 366 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

当锡杖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

第一个僧人乐僔的功德莫高于此,故称莫高窟;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鸣沙山的高处开凿的洞窟

叫莫高窟。而根据有的语言学家的研究,“莫高”

一词可能来源于古突厥语,意为“神圣、伟大”。

——敦煌壁画艺术

◎ 莫高窟地理位置

Page 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5

图 1:2012 年 11 月雪中的莫高窟

塔共 9 层,前有宕泉河,河后的崖体为开凿石窟的崖面。崖面分北区和南区,全长共 1712 米,其中北区 712 米,有正式编号的洞窟 248 个,其中有禅窟 82 个、

僧房窟 50 个以及若干瘗窟、廪窟等,在僧房窟内有灶台,烟道,炕、灯龛等,可见其功能多为修行、起居、埋葬骨灰、储藏等。

图 2:秋天的鸣沙山

鸣沙山不仅是大家通常看到的骑骆驼的那部分,它东西长 40 多公里,南北绵延 20 多公里。莫高窟整个崖面开凿在鸣沙山的东麓,前面错落种植着多种树木,

宕泉河河水在莫高窟前静静流淌。

Page 9: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6

图为三危山的景色。“三座危峰耸立”故名三危山。

图 3

图 4

Page 10: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7

   莫 高 窟 位 于 古 代 丝 绸 之 路 的 咽 喉 之

地——敦煌。我们可以在地图上看到,古代

丝绸之路始于长安(今西安),经敦煌,一路

向西,直到地中海一带。因此,西域、中亚的

文化经丝绸之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汇集到了敦

煌,然后经敦煌继续向东传入中国。

图 5:

古代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Page 1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8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

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是世界现存佛教艺

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

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

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

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

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

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下面我

们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洞窟。

图 6:

第 257 窟《鹿王本生》 北魏

图 6 讲述的是北魏的故事——九色鹿。壁画为连环

画,位于中心塔柱的后面,因此无法展示全貌。此

画画面从两头开始,到中间高潮部分“九色鹿见到

国王”结束,这与东汉画像砖的构图方式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壁画对九色鹿的处理。在印度和新

疆的石窟壁画中,九色鹿是跪着面见国王,而在莫

高窟是站立的,显得潇洒高大。菩萨冠是波斯王的

头饰。为了表现国王的羞愧,低下马头,抬起马蹄。

◎ 莫高窟洞窟壁画

Page 1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9

◎ 莫高窟洞窟壁画

图 7 是九色鹿开头部分。讲述梦见九色鹿皮毛的王后在向国王央求寻找九色鹿的故事。

画中描绘了中国式建筑,西域式人物。王后身着龟兹贵族妇女服饰,把一只胳膊搭在国

王肩膀上,扮撒娇状。国王答应后,脚一翘,十分得意。山有装饰效果,人大于山。

图 7

Page 1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主题文章10

西魏的飞天突出线条,有

南朝的飘逸风格。除了飞

天,还有飞仙。道教中形象,

两只耳,身上有羽。

  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公元 535—556 年)。敦

煌属于西魏,现存洞窟 11 个。对外开放的洞窟是 249 窟。

洞窟形制增加了龛型窟。

图 8

Page 1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图 9:第 257 窟 《沙弥守戒自杀》 北魏

此幅画讲述的是因缘故事。一个小和尚不愿放弃自己守戒的决心,为了躲避龟

兹少女的爱慕、追求而自杀。图为少女情意绵绵地牵着沙弥的袈裟。

图七

图 10:285 窟 《沙弥守戒自杀》 西魏

图 10 中展现了当时的中国式建筑以及女孩着汉服的婉约含蓄姿态。

图 9图 11

图 10

图 11:第 249 窟 狩猎图

此幅画讲述的是人世间的故事。东王公乘着四条龙驾车。在他下边是追赶的猎

人,奔跑的野兽。穿着胡服的猎人骑马追赶前面的那头牛,后面是一只非常有

气势的老虎。

主题文章11

Page 1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图 12

此幅画描绘的是

一群漫步山间的

野猪。气氛轻松,

画工用铁线描勾

出轮廓、基建的

线条、生动形象。

图 13:野牛

图 14:第 57 窟 《说法图》 隋代

此幅画符合大众对莫高窟壁画的想象。飞天在这里不明显,但有树有背景,可以说是一个隋末唐初的洞窟。画面主体为氧化变色的大势至、

迦叶和观音。观音十分温婉、细腻,他的脸色淡雅,有红晕,眼皮上着有一层淡淡的红。我们可以想象,在去莫高窟的路上,非常炎热,

忽然遇到一个峡谷,有树有水,而进入莫高窟冬暖夏凉。在幽暗的洞窟,烛光打过,脸部贴金的千佛明明暗暗一闪而过。色彩鲜艳、姿

态温柔的菩萨形象从墙壁中瞬间从墙壁中突显出来,跪拜在她面前倍感清静,备受安慰。其实每个洞窟都是在营造一片净土,这就是初衷。

图 12图 14

图 13

主题文章12

Page 1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图 15:第 103 窟 《维摩诘经变》 盛唐

此幅画为山水画。画面接近吴道子的画。画中的维摩诘精神抖擞,很激动,身体

前倾,跃跃欲试,不停地追问文殊。但文殊菩萨面对他的咄咄逼人,笑而不答,

做出不二手势——“执着”、“妄想”。维摩诘身上线条是书法用笔,身后的

屏风红色格子写的是草书。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图七

图 16:节选自第 61 窟《五台山图》

此图描绘的是五台山地形,从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方圆 500 里山川地貌。画

中的五台山出现瑞象,如空中现麒麟,现佛首,佛光寺等。

图七

主题文章13

Page 1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图 17(元代)

此幅画描绘的是千手千眼观音。目前此洞窟不对外开放,如果大家想看,在陈列中心有临摹品。因为元代壁画

是湿壁画,在干的时候迅速作画,最后形成一种晕染的效果,因此,为保持原始效果,临摹品也是做在一块泥

皮上。元代的线描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最成熟的,在这个洞窟也能有所体现。

主题文章14

Page 1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

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

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

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

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

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

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

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

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

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

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

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

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

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

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这是余

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段话,我们就用

它做结尾,当我们与敦煌不期而遇的时候,

就让我们丢弃自己,碎成轻尘,融到这段

曾经辉煌,现在亦灿烂的文明中吧。

主题文章15

图为西魏飞天

Page 19: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上午首先参观敦煌博物馆,虽然展品

相对简单,但是展览的陈列设计有一定水

准,可以对沙洲敦煌做一个系统的了解,

参观时间为 2 小时。

  中午 12 点出发,参观敦煌西线,全

程近 300 公里。主流方式是包车,价位

依据车型及路线 100-150 元 / 人不等(不

含门票)。如果不去阳关可选择公交车,

价位大概是 80 元。下面小编介绍敦煌西

线的景点攻略:

1、西千佛洞仅开放 5 个窟,无特窟,门

票 20 元,可以作为莫高窟的预热。由于

客人少,讲解老师会对敦煌石窟整体做一

个介绍,为之后的重头戏莫高窟的参观储

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当洞窟打开,已经

氧化成黑红色的、强壮肉感的龟兹飞天出

现在眼前的时候,真是内牛满面!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2、阳关门票 50 元、嘉峪关和汉长城的

门票共 30 元。这三个景点的可看性其实

不高,尤其是阳关故址目前没有确切的考

证出来,但是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总归还是要去

怀个古的。两处都有博物馆,展品一般。

阳关博物馆是民办博物馆,造了一堆仿古

建筑,感觉就像个影视城。

3、全国有名的雅丹地貌有两处,据去过

新疆的人说,敦煌的保护现状更好,更有

气势。这儿还是值得一去的,毕竟这里是

罗布泊的边缘,是无数文学作品中出现过

的神秘地带。6 点半到此处正好看日落,

拍照效果最好,门票 80 元(含景区车)。

  晚上 11 点回到敦煌市区,全程 11

个小时。返程时接近两个小时,路上可以

看到壮美苍凉的隔壁风光,如果司机给力,

会给你介绍不同的地貌和植物。记住一定

不要错过看戈壁的星空!这是我第一次用

肉眼看到银河。

文 关姗

图 @柳叶氘

主题文章16

敦煌三日攻略

D1,敦煌市博物馆 +敦煌西线(西千

佛洞、玉门关、汉长城、雅丹 +阳关)

Page 20: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早上参观莫高窟,参观时间为早 9 点

到晚 5 点,敦煌市内公交车 5 元即达莫高

窟,时间约半小时。参观特窟需要提前一

天 以 上 网 上 预 约 申 请 网 址:http://www.

mogaoku.net/dhtour/)。 票价 160 元,

淡季票价 80 元。

买好票后在入口,讲解老师会给大家分

组,20-25 人一组,每人发一个耳机及接收

器,跟老师进洞窟参观。由于入口不止一个,

每个入口走的参观路线都不相同,因此如果

有特别别想看的洞窟,进门前不妨先问下讲

解老师将走的路线是否包括您向看的洞窟。

老师给讲解 10 个洞窟,这 10 个窟基本涵

盖主要的时期、风格、及内容的壁画及塑像。

  10 个窟看完后,老师将会收回讲解接

收器,一般观众的参观到此结束,但作为发

烧友,还是可以在里面自由活动的。如果有

其他团队进窟,你也可以跟着一起进,但是

没有接收器基本听不到老师讲解。

  参观完莫高窟之后,一定要注意观看敦

煌研究院的展览!展览地点分两块:比较靠

近洞窟的老美术馆和景区入口处附近的敦煌

陈列馆。小编在老美术馆观看了非常精彩的

《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另

外陈列馆展出了敦煌研究院院史、石窟开凿

壁画制作、附院洞窟等常展,还不定期有一

些特展。展陈面积很大,展览水平也非常高!

莫高窟可以看到 5 点闭馆后返回市区去略吃

点东西。

  吃饱喝足之后就去参观鸣沙山月牙泉。

这里离市区极近,乘 3 路公交车 1 元可达,

门票 120 元。月牙泉之美就如大家都看过的

照片,来到这里小伙伴们还可以欢乐的骑骆

驼、爬沙山,可以花 15 元租个鞋套就不怕鞋

里进沙子! 8 点看完日落可乘车返回市内。

  早上去瓜州榆林窟,从敦煌市内到瓜州

县单程为 160 公里。因为没有公交车,只能

选择包车,110 元 / 人。如果乘公交到瓜州

再从瓜州县包车比较难拼人,桑塔纳车 200/

辆。

下面附赠小编参观后对各景点的推荐评级:

PS:如果还有时间精力,可以去东千佛洞和

梦柯冰川。

主题文章17

D3,榆林窟、锁阳城

D2,莫高窟,月牙泉   榆林窟门票 30 元,开放 6 个洞窟,另外

有三个特窟,并且看特窟不需预约。榆林窟比

西千佛洞人更少,讲解水平很高,壁画保存情

况要比莫高窟好,精美绝伦!绝不能错过!

  锁阳城是瓜州另一个国保单位,仅存遗址,

可看性不高。但包车了可以稍微绕路去看一下。

莫高窟:

榆林窟:

西千佛洞:

阳关:

玉门关及汉长城:

雅丹:

月牙泉:

锁阳城:

★★★★★ 5 星推荐

★★★★★ 5 星推荐

★★★★ 4 星推荐

★★ 2 星推荐

★★★ 3 星推荐

★★★★ 4 星推荐

★★★★ 4 星推荐

★★★ 3 星推荐

Page 2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金秋十月,活动多多。10 月 19 日,四月公益与故宫合作,推

出会员特别活动之——走进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与他们一起观看了

故宫书画馆的书画藏品。在 @ 月落紫禁城 的带领下,大家一块走

进武英殿分享了第七期书画展。10 月 20 日,i 看博物馆进行了第

42 期“回顾——中国消防博物馆”,在南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回

顾了中国消防史,并在体验馆体会了消防急救现场。讲解体验结束

后,四月公益理事,北京西区蚂蚁志愿者救援队、市志联应急总队

队员何欣,给大家进行了精彩的急救绳结知识培训,收获颇丰。

  讲师培训第一阶段顺利结束,六位老师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透过不同视角分

享经验、答疑并解惑。使同学们通过学习更深入的了解了“讲师”的含义,带着热

情与自信为十月的第二阶段讲师培训做好准备。

  在张鹏的英明领导和认真授课下;在热心妈妈们的支持帮助下;在四月公益全

体同仁的精神激励下;在中青旅的积极协调下,小课堂全年工作过半,并且在这半

年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小朋友们欢呼雀跃,用他们的星星眼,热切期待着粉红小哥下半年的讲课。

i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看博物馆活动动态

四月讲师团动态

四月小课堂动态

项目动态18

Page 2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沙龙动态

  10 月 24 日的四月沙龙中

迎来了我们第一位外籍主讲老

师,他是早前朋朋去埃及结识

的导游,他的中文名字让人过

目难忘,叫“乐观”。在埃及,

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多为专业人

士,乐观老师毕业于埃及开罗

大学历史及考古专业,并且从

事导游工作多年。此次乐观老

师刚好来到北京,所以四月沙

龙有机会邀请他分享一期主题

为“探秘古埃及——听一位埃

及人眼中的古老文明”的沙龙。

  当晚在沙龙活动中,乐观老师精心地准备了中文的 PPT 教案,可谓

用心良苦。尽管带有浓重的开罗口音,但不得不承认乐观老师的中文用

词准确,普通话发音也很好。乐观老师虽然是用开罗口音的普通话为大

家讲述了古埃及璀璨的文明,但却是从一个埃及人眼中的角度去分享自己

国家文明的宝库——尼罗河、埃及神话、埃及神庙、木乃伊、金字塔、帝

王谷和图坦卡蒙……他的分享既专业又有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份对埃

及文明眷念的感情让席间所有人都很感动。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

我们何尝不和他一样怀揣着同样的心情,游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呢?这恐

怕是每一个爱博物馆、爱考古的小伙伴们的“通病”呀!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沙龙活动合影

项目动态19

Page 2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在这里能呼吸自由、平等、洁净的

空气,每一天就都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项目动态20

From: 四月沙龙团队

To: 四月人文

寄语

Page 2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紫禁城之北,鼓楼之南。是古

代京城之中著名的皇家御苑之一,是古代皇宫的重要屏障,亦是京城中轴

线上重要的皇家建筑群之一。

  景山地区在辽代以前为郊野。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1179年),

世宗皇帝完颜雍以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宁宫,把挖掘“西华潭”(今北海)

的淤泥堆积于此,形成土丘,作为大宁宫的屏障,周围以双重的宫墙环绕,

山上建有瑶光楼,与琼华岛上的广寒殿相互呼应。由此可见,至金代,景

山就已成为一座完整的园中之园了。

  十三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景山之地正处于宫城之北,

元朝统治者将此地辟为“后苑”,苑内有地 8 万平方米,元代皇帝曾在

此亲耕,以垂范天下。时将苑内土丘称做“青山”,并在山上修建了延

春阁等建筑,进行宗教活动。马可波罗曾在其游记中对青山有如下描述:

“离皇宫不远的北面,距围墙一箭之远的地方,有一座人造的假山,山

高整一百步,四周长约 1.6 公里,山上遍栽美丽的常青树。因为皇帝陛

下(忽必烈)一旦得悉哪里有一株好看的树,他就命令人把它连根带土

挖起,不管该树多大多重,也要用大象运到这座小山上栽种,给这座山

添绿增翠,因此这座小山的树木四季常青,故此得名青山。山顶上耸立

着一个装饰别致的亭子,亭身全部绿色。青山、翠树、绿亭,浑然一体,

形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园林奇景。”以上记载是对景山风光最早的历史描述。

  明初,成祖朱棣营建宫室,于永乐四年(1406 年)将拆除元代宫殿

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御河的泥土压在元代延春阁的旧基之上,形成五座

山峰,主峰高 43 米。由于明成祖隆兴于北京,认为是北方玄武神护佑,

遂于宫禁之北堆土叠山以崇其位,并与金水河一起,使得皇家宫苑成为

依山抱水的风水宝地,兼有镇压元代王气的作用。这样景山就成为皇家

宫苑的镇山,关乎明代国祚。为求皇图永固,定名为“万岁山”,俗称“煤山”

(传明初曾在山前堆放大量煤炭,或云山下埋有大量煤炭已备战时所需)。

景山平面示意图景山

题图为景山南望紫禁城

营造论坛21

文 / 刘文丰 ( 古代建筑研究所 )

Page 2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沿山密布松柏,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又称北果园)。在山

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亭楼馆,供皇帝登高、饮宴、赏游。山下豢养成群

的鹤鹿,以寓吉祥,每到重阳节皇帝常到此登高远眺,祈福禳灾。然而,

“万岁山”并不能使明王朝千秋万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

十八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末帝朱由检吊死在万岁山东麓

一株老槐树下。

  清兵入关后,为了笼络人心,将这株槐树定名为罪槐,用铁链加锁,

并树立下马碑以示敬意。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将万岁山改称景山。

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移建寿皇殿至景山正北。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添建景山五亭。清帝逊位后,景山一度荒芜,并经常驻扎军队。

1928 年景山对外开放,1949 年建国后辟为景山公园,并进行了全面修

缮。2001 年,景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北京市文

物局已组织对景山五亭、护国忠义庙进行了修缮,并计划对北京市少年

宫占用的寿皇殿建筑群实现腾退整修并对外开放。

  景山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 220 米,东西宽约 400 米。全部建筑

分为山前和山后两部分。从建筑规模上讲,山后建筑群体,无论从建筑

形体的尺度,还是建筑的数量,都远大于山前部分的建筑。

  景山原有园

门三座,分别建

于正南、东、西

三个方位,分别

称作景山门、山

左里门、山右里

门。景山门是南

端的正门,面阔

五间,黄筒瓦歇

山顶,檐下饰以

三踩斗拱、木构

架 绘 以 旋 子 彩

画。东西两门规

格略低,面阔仅

三间,其余形制

略同。

崇祯皇帝自缢处

景山门山左里门

营造论坛22

Page 2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景山脚下的主体建筑为绮望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是景

山门后南北轴线上的第二座建筑。此处原为清代皇室祭孔之所,内部供奉

孔子牌位。建筑前出廊,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过垄脊黄筒瓦屋面。二

层明间悬匾额,满汉双书“绮望楼”。 楼前置宽大月台,台前三出陛,四

周环护汉白玉石栏。绮望楼背倚高山,前临开阔地,映衬得景山更加巍峨

壮丽,楼左右各两条山路蜿蜒可至山顶。

景山门山左里门

绮望楼匾额

营造论坛23

Page 2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在景山的山脊上,均匀排列着五座亭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

(1751 年)。“万春亭”位于山巅,为城内制高点,历来被誉为鸟瞰

京城的最佳位置。亭高 17.4 米,平面呈方形,内外槽共 32 柱,三重

檐四角攒尖顶,黄筒瓦绿剪边屋面,第一、二层檐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

拱,第三层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其东西两亭分别称为“观妙亭”

和“辑芳亭”,两亭形制相同,均为八角攒尖顶,绿琉璃筒瓦黄剪边

屋面,檐下施以墨线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是单翘单

昂五踩斗拱。两槽内外各 8 根红柱,亭内直径 10.4 米。两亭东西分别

为“周赏亭”和“富览亭”,形制相同,圆形重檐攒尖顶,蓝琉璃筒

瓦褐剪边屋面,檐下施以墨线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

是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两槽内外各八根红漆木柱,亭内直径 10 米。

③④

①:万春亭

②:万春亭大佛须弥座

③:周赏亭

④:周赏亭装饰彩画

⑤:周赏亭井口天花

⑥:观妙亭井口天花

⑦:观妙亭

营造论坛24

Page 2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修缮中的富览亭

修缮中的万春亭

辑芳亭

  景山五亭依山势而建,以万春亭为中心,对称协调,构成了一幅和谐美

景。由山脚至山巅,五亭位置逐级升高,亭檐层数增多,体量不断加大,

屋顶由圆而方,建筑等级提高,节奏富于变化。五亭之内原各有佛像一

尊,合称“五方佛”,即中之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东之阿閦(不动如

来),西之阿弥陀,南之宝生,北之不空成就。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后,佛像惨遭破坏,仅余高约 1 米的须弥座幸存,1998 年复建佛像归安。

万春亭复建毗卢遮那佛像

营造论坛25

Page 29: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景山北侧的中轴线上有一组大型建筑群为寿皇殿。寿

皇殿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重建。殿前

广场东西南三面立高大的四柱三门九楼木牌坊,北面为砖

砌拱券门,面阔三间。庑殿顶黄筒瓦屋面,檐下置仿木斗

拱、雀替、额枋等琉璃构件。板门上置九路铜门钉,两侧

各有一石狮守护,威武雄壮。

  琉璃门之后为寿皇门(即戟门)。坐北朝南,面阔五

间,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筒瓦屋面。寿皇门两侧建有歇山

顶配殿各五间。配殿北侧是井亭、宰牲亭。寿皇门东西两

侧狭长的夹道内,分别建有神厨、神库。

  过寿皇门,后院内古柏苍翠,正中即为建于清乾隆

十四年(1749 年)的寿皇殿,是陈列皇帝先祖影像的场

所,每年除夕、初一、万寿、忌辰,清帝要亲率皇子及王

公来此致祭。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

琉璃筒瓦屋面,檐下施以金线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

下檐为重昂五踩金线斗拱。大木构架绘以和玺彩画。建筑

前面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周围环护汉白玉石栏杆,南侧

御路踏跺,两侧亦有垂带踏跺。寿皇殿所属东西配殿,分

别称作衍庆殿、绣锦殿。面阔各七间,单檐歇山顶,黄琉

璃瓦屋面。寿皇殿月台两侧各建有碑亭一座,重檐八角攒

尖顶,黄琉璃筒瓦屋面。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主要记述了乾隆帝对明代原寿皇殿的改造重建历史。

  寿皇殿建筑群气势宏大,规格很高,是景山后部的核

心建筑,与紫禁城、钟鼓楼在同一轴线上,使皇城气派凸

现,给人以景深无限的感觉。

① ④

①:寿皇殿建筑全景

②:寿皇殿南牌楼

③:寿皇殿前广场

④:寿皇殿前琉璃门

⑤:牌楼戗兽 ⑤

营造论坛26

Page 30: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寿皇殿西侧一片近 5 公顷的空地,曾为元世祖忽必烈亲耕

之所,清代曾为官学堂馆舍。寿皇殿东侧为永思殿建筑群,南

北二重院落,主要为停放皇帝灵柩的场所。永思殿东南为观德

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为万历观看皇子演武所建。

其建筑规模仅次于寿皇殿。全院建筑共为四进,主要有观德门、

观德殿等,建筑群周围建有高大的红色围墙,墙帽覆盖黄琉璃

瓦,自成一封闭院落,格局完整。观德殿东侧为护国忠义庙,

全部建筑共为二进,由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房组成。前殿三间

带抱厦,供奉关帝,后殿三间,黑筒瓦黄剪边,供奉真武大帝。

① ④

①:观德殿建筑群

②:观德门

③:护国忠义庙山门

④:关帝庙

⑤:观德殿

清代景山寿皇殿图

营造论坛27

Page 3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① ③

①:景山北望

②:景山鸟瞰紫禁城

③:景山西面辑芳亭旧影

④:由景山西侧东望景山

营造论坛28

Page 3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① ②

③ ④

①:乾隆京城全图中的景山平面图

②:原藏于景山寿皇殿内的雍正皇帝泥塑

③:由景山东侧西望景山

④:原绮望楼内孔子像

营造论坛29

Page 3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鸟瞰景山

  景山是极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是元明清三朝皇宫的镇山屏

障,兼具皇家御苑与坛庙的功能。纵观景山各建筑群,既相对独

立而又相互关联,特别是山上的五亭,各据一峰,在苍松翠柏的

掩映之下,给人一种人移景换的奇妙之感。万春亭位于京城中轴

线的中心点,也是全城最佳的风景观赏点,由此俯视紫禁城,眺

望全北京,金碧辉煌,林树森郁,令人心旷神怡,堪称我国城市

规划与古典园林的完美杰作。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

营造论坛30

Page 3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说觥

  2011 年上半年,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发掘

现场,M27 竖穴土坑的二层台上,一件小巧玲珑的兽形铜兕觥映

入了人们的眼帘。

  它曲盖圆腹,短流环鋬,盖作长鬛龙首,觥

体前、左、右三面中央各铸一道三段式纵向

扉棱,周身则遍饰以凤鸟纹和夔龙纹,并

以几组各不相同的大兽面纹作为主纹饰,

别具一格的造型很快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见题图)。它的俏模样也作为叶家山墓

地考古成果的形象代表,登上了 2011 年第

11 期《文物》杂志(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专号)

的封面,可见其非同一般。据叶家山墓地发掘领

队、湖北省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介绍,这是觥

这种器型首次在湖北境内出土,因而弥足珍贵。事实上,

就全国而言,出土和传世的觥,也属凤毛麟角,

并不多见。

“ ”

  我们现在考古学、青铜器形学意义上所说的觥(兕觥),是指一类有

兽形盖、器体前端具有舌状上翘的短流,以及后部有鋬可以持握的酒器。

   然而把这一类酒器定名为兕觥,只是约定俗

成的做法,其间有诸多问题尚待探讨。这

看似纤巧玲珑天然萌的小物,其实身世

离奇,一点儿也不简单。

  比如这类器在先秦(根据出土的

情况来看,只流行于晚商到西周早期,

时间非常的短,出土数量也不算多)时真

正的器类名称是什么?现在已完全不可考;它

们之被称作“觥”始于何时?也不能确指,但总是

宋代以后的事情,因为中国的金石文玩之学整体上是

从宋代开始发端的,之前只有零星的发展,这一点是

毫无疑问的。

  先秦时已有觥的器名,但显然不是指的我们现在

所说的这类器型。而我们对于它——这里指的是先秦文

献中“觥”的概念——的理解,又多是依赖汉朝人的注解,

自然难免掺杂进汉人穿凿附会的成份,数千年下来,真伪夹

杂,就难免引起现代学者的争议,说不清,道不明,直到今

日仍是一笔糊涂账。我们在此只能简要疏理一下。成书最早的《诗 • 周南 •

卷耳》有云“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其注疏引《释文》曰:“觵,

罚爵也,以兕角为之。字又作‘觥’。《韩诗》云‘容五升’;《礼图》

云‘容七升’。”又郑注云:“旅必有醉而失礼者,罚之也所以为乐。”

题图:兽形觥,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 M27 出土

辨铜者说31

文 / 马瑞均(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

Page 3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然而马说仍有问题。因为这件龙形之“觥”,仅仅是整体作角形,其兽首(龙

头)还是铸在器身前端,并未与盖相连,龙齿间的间隙,其作用相当于倾

酒的流,而注酒则当从器盖处注入,而非象马先生所说“前面尖端作龙头状,

龙齿间隙可注酒”。既然酒可自龙齿间隙注入,自然也可从其倾酒,还要

在龙背上另加一盖作甚?可见此说仍有牵强之处。细观此觥的结构,倒是

与另一类被宋人考定为“牺尊”的盛酒器非常相似,都是背有盖而前有兽

首状用于倾酒的流。如果真如马说那样将此器定为兕觥,则它与牺尊的关

系如何定位?自是免不了另一番麻烦事端的。

  依笔者的意见,汉人所说的兕觥,可能是指一些较小型的角形饮杯,

这类角形杯既有传世品,也有考古出土者,更不乏后世仿作之器。其中最

有名的一件是 1986 年出土于广州象岗南越文王赵眜墓的一件角形玉杯,

其玉料甚佳,雕工精美,造型生动流畅,堪称同类器中的佳品(图

2)。它显然是模仿真正用牛角或羊角制成

的饮酒器的形象而作,并作了艺术的夸张

和加工。至于有人认为它是受古希腊、罗

马宙斯神话故事中“丰饶之角”的影响而

产生的器形,其实并无确切的证据来支持

这种认识。

注:马承源:《中国青铜器》 P2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图 1:龙形觥,商代晚期,1959 年山西石楼县

桃花庄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又《诗 • 小雅 • 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句中的“觩”字,是

描摹兽角弯曲状的词语,可见兕觥当如角状;又《周礼 • 春官 • 小胥》:“觵

其不敬者”,亦有“罚爵”之义,虽其说与郑玄不尽相同;又成书更晚的

《说文 • 角部》:“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则据上述诸说,似可认

为汉代学者大多承认所谓的“兕觥”,当是角形、用作罚饮的饮酒器,状

似牛角,因兕是类似于犀牛的一类动物;又据马承源先生《中国古代青铜

器》所说,这类“罚爵”,往往都有意做得大些(即《韩诗》、《礼图》

所云之容五升或七升),以使受罚者多饮。

  然而以出土或传世的那些被称作“觥”的兽盖型饮器与文献相参校,

便轻易可知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所谓“觥”,其实并不符合汉人注解中所

说的那种兕觥的角形器形象。马承源先生《中国青铜器》一书认为,目前

所知角形的觥仅有一件,即 1959 年山西石楼县桃花庄出土的龙形觥 。该

觥为“牛角形横置的容器,前面尖端作龙头状,龙齿间隙可注酒,背为盖,

下有低浅圈足,后端无鋬,或即为兕觥之形”[ 注 ] (图 1) 。

图 2: 角形玉杯,西汉前期,

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辨铜者说32

Page 3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又觥与匜形象类似,故旧有以匜作为觥之代称者。王国维《观堂集林 •

说觥》一文,以匜中器小而深、有盖作牛首形者为兕觥,其余有足无盖、

器浅而矩者则为匜。此说出后很有影响,后人多沿用之,然已为容庚《商

周彝器通考》所否定,容氏且举凫叔匜、凤盖匜为有盖之匜的例子为据,

加以驳斥。关于觥、匜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留待下文讨论,这里只须说

明二者之间的判别方法,根本上还是应当看其用途,觥是酒器,匜是沃盥器,

从功用上来区分,二者泾渭分明。

图 3:父丙爵,商代晚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觥在古代文献中被定义为所谓的“罚爵”,而与觥的兴起几乎

同时,出现了若干带盖的无柱的爵(有人视之为角,但其有明显的舌状流,

故仍应视为爵,而不当视为无流之角),器盖多作牺首或龙首,比如台北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父丙爵(图 3)、河南辉县渚丘出土的妇 爵(图 4)。

这类无柱牺盖爵与我们现在所通称的觥之间是什么关系?觥的器形是否因

受到这类有盖爵的影响而出现的?这也有待更多的材料出现予以揭示。

  除了器形上的争论以外,关于其用途也有争议。例如容庚《商周彝器

通考》便举若干觥出土时伴有枓为证,以为是盛酒器,而以“罚爵”的饮

酒器之说为非。

图 4:妇 爵(牺首盖无柱爵)

商代晚期 河南辉县渚丘出土,

新乡市博物馆藏

辨铜者说33

Page 3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图 7:兽形方体觥,西周早期,2006 年山西绛县

横水 国墓地出土,山西博物院藏,马瑞钧摄

图 5:兽面纹提梁盖觥,商代晚期,安阳殷

墟小屯 M5 出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批觥(指实物出土的觥,

非古代文献上所说的“兕觥”),出现在商代晚期,

安阳殷墟小屯 M5(即著名的妇好墓)共出土

八件,可谓丰富,不过造型稍显原始粗糙(图 5、

图 6)。其后陆续有作器出现,不少都异常精美,

在商末周初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西周早期以后

逐渐消失,不再有时代更晚的同类器物出土了。

从创生到衰败,它在历史舞台上只是匆匆走过,

惊鸿一瞥间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我们不妨

赏鉴一下其中的若干精品。

  觥的形态特征,大致可按其足型分为圈足

与有足两类,其中圈足觥又可再细分为圆体与

方体两大类群,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两件兽形觥

可作其代表(图 7、图 8)。

图 6:虎头觥,商代晚期,安阳殷墟

小屯 M5 出土

图 8:兽形扁圆体觥,商代晚期,山西灵石县静

升镇旌介村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辨铜者说34

Page 3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圆体圈足的觥,目前所知最精美的当属 1976 年陕西扶风县

庄白窖藏出土的作册折觥(亦通称作“折觥”。器主名“折”,

是微氏家族的后裔,“作册”是其所任周朝的职官,为史官),

昭王时器。器盖作上昂略低垂的羊首形,尖锐的曲角外卷下垂,

盖背中央以间断的 T 形鬛与兽首曲角后面的龙头组成一条夔龙

形状的中脊,非常奇特。通体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饰,

并间以象、蛇、鸮、鸷鸟、蝉等动物附纹,

并以云雷纹衬地,极尽华丽繁缛

之美(图 9)。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上海博物馆藏父乙觥,时代为晚商殷墟三期。该觥牛首、直角、长鬛、

曲盖,通体以浅浮雕的大凤鸟纹和兽面纹为主纹,不施地纹,造型、纹饰

皆简洁。颇有朴拙的美感(图 10)。

图 9:作册折觥,西周早期,1976 年陕西扶

风县庄白窖藏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图 10:父乙觥,商代晚期,上海博物馆藏,

马瑞钧摄

辨铜者说35

Page 39: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圈足圆体觥虽然在觥类中属较普遍的形式,但亦有几件别具风格的

作器,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妨赏析一二。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晚商的虎凫合体觥,器盖作虎形,觥体

则铸为与虎盖背向的凫形,且以凫尾承盖,以上昂的凫首为鋬,造型独

特(图 12)。

图 11:兽面纹觥,商代晚期,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晚商的兽形觥,酷肖前述山西灵

石旌介村出土的觥,盖首亦上唇翘折作象首形,惟觥体较高,显得修长苗

条,且纹饰略有不同罢了。图中可见此器在流下的颈部前段饰有象纹(图

11)。

图 12:虎凫合体觥,商代晚期,美国

弗利尔美术馆藏

辨铜者说36

Page 40: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方体圈足觥相较于圆体觥来说略少一些,但也不乏精品。其中以弗利

尔美术馆所藏的兽面纹觥为最精。它与前述图 7 山西博物院所藏倗国兽形

觥相较大率类似,时代也差不多,是西周早期器。惟纹饰是典型的三层花

风格,较后者要华丽许多(图 14)。图 13:簋形觥,商末周初,1998 年河南鹿

邑长子口墓地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商周之交的簋形觥,觥体膨大浑圆,几近于簋、

盂之形,兽形盖的后段因此也做成圆形微隆的平盖,以便与觥体严密盖

合。这种觥形前所未见,独具一格,1998 年出土于河南省鹿邑县长子口

晚商——西周墓地,为长国的作器(图 13)。

图 14:兽面纹觥,西周早期,美国

弗利尔美术馆藏

辨铜者说37

Page 4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觥盖的兽形首,按其形象可分为龙首、虎首、象首、牛首、羊首、

怪兽首等多种盖形(一般而言,无角、立耳、面目作虎形者为虎首盖;

其余有角者则视作它形)。其中以龙首、虎首较常见,而其它兽形首,

尤其是象首则比较罕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白鹤美术馆藏的一件晚

商的象首觥,雕塑出真正的上卷的象鼻与突出唇外的发达的上门齿(即

俗称的象牙),具体而微,较之前述图 8、图 11 二觥仅以翻折的上唇

代表象鼻的形象无疑要生动许多(图 16)。

图 15:日己觥,西周中期,1963 年陕西扶风县

齐家村西周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陕历博藏有一件日己觥,是 1963 年扶风县齐家村西周中期窖藏出

土的“日己三器”之一,也是方体圈足觥中的名器。此觥之形大体类似

河南鹿邑长子口墓地、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的方体觥,器盖也作

龙首形,惟觥体远较上述二器粗壮而已。器鋬作垂散披拂的宽而厚的凤

尾状,这是其特别之处(图 15)。

图 16:象首觥,商代晚期,传 1933 年安阳

侯家庄或大司空出土,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辨铜者说38

Page 4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1954 年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有一件凤鸟纹兕觥,头部做成牛首形,

与上博藏父乙觥的兽首类似,觥体整体成圆角长方体,下具四短柱足,器

后部有鋬,觥体上半部饰长冠凤鸟纹,并以云雷纹衬地,非常醒目。此觥

与前述诸觥不同之处在于,其兽形首(牺首)并非铸于盖上,而是与觥体

合铸为一体,这一点与前述的龙形觥类似,也与后面要讨论的牺尊的盖相

似,只是觥盖的面积远大于牺尊之背盖,几乎覆盖觥体背部全部的面积直

至脑后而已。该觥时代为西周早期(图 18)。

图 17:“司母辛”四足觥,商代

晚期,安阳殷墟小屯 M5 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有足的觥可分为三足与四足,与鼎、鬲的情况大致相当。不同的是鼎

和觥的四足器并不算少,而四足的鬲,目前仅知的只有陕历博收藏的一件

出自城固县龙头镇的商中期作器。下文鉴赏有足觥中的几件精品。

  殷墟妇好墓中出有三足的觥,但相比之下,四足的觥相对更常见些。

四足觥中最有名的一件是出自安阳殷墟小屯 M5(妇好墓)的一件“司母

辛”四足觥。该觥整体呈兽形,兽头上唇与背构成觥盖,腹、臀及四足则

构成觥体。觥首长方,似牛又似马,头上长有一对盘曲向前的犄角,似盘

羊的角。盖中脊至尾为卷龙纹。觥体后部自臀向前有浅浮雕的鸟翼。四足

前二足上有蹄,后二足为鸷鸟爪形,整体而言,该觥前半部分似立兽,后

半部分又似鸟,二者合为一器。因为此觥之兽形是集合多种动物的形象于

一体,没有明显取形于哪一种具体的鸟兽,故只得称之为怪兽形四足觥。

觥之盖、体内壁均铸有“司母辛”三字铭文,“司母辛”即是妇好的祭名

(图 17)。

图 18:凤鸟纹兕觥,西周早期,1954 年

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辨铜者说39

Page 4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有足兽形觥中还有一件湖南省博物馆藏的牛觥,亦属精品。此觥整体

作牛形,盖首铸成牛首状,因此是一件牺觥(图 20)。但是许多人常常

把它误称为“牛尊”而不称作觥。为了说明兕觥与牺尊(宋人考定的一类

鸟兽造型的尊,被他们称为“牺尊”,以附会《周礼 • 春官 • 司尊彝》中“六

尊六彝”里的“牺尊”之名。其概念被后世沿用至今)的区别,我们不妨

将其与陕历博藏的一件牛尊作一比较。

图 19:鸟兽纹觥,商代晚期,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鸟兽纹觥,非常奇特。该觥以卷角(羊角)

呲牙的兽形为盖首,兽后浅浮雕回首反顾的虎纹,盖后部作双角双耳翘出

的兽面纹。觥体前段饰鸮纹,鸮的尖喙突出于器表,鸮的双翅为卷曲的蟠

龙纹,卷曲的龙尾即为鸮上扬的翅尖,并与起自觥体后部的折角兽面纹形

成自然的纹饰区隔。觥的四足均为锥足,其中前两足为棱锥形,雕饰以夔

龙纹;后两足为圆锥形,各铸一个双手交垂于腹前的人形,人的头颅恰好

被觥体后部所铸的折角兽面衔于口中,似欲吞噬,十分生动。器鋬上部为

长角巨口的怪兽,下部则为背向觥体直立的鸷鸟,兽颈、鸟背及翅共同组

成器鋬的半环。怪兽张口咬住鸟头,鸟足构成器鋬的垂珥,支承于地,与

觥体的四个锥足一起形成稳定的支撑。该觥造型之奇,前所未见。其觥体

融鸮纹、折角兽面纹于一体的装饰手法,似见于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晋侯墓

地 M114(第一代晋侯燮父之墓)所出晋侯鸟尊的做法,因此这件器物的

时代当在晚商或西周早期。以其大胆丰富的想象力、独到奇特的造型设计

以及繁缛瑰丽的纹饰风格来判断,出自晚商的可能性更大(图 19)。

图 20:牛觥,商代晚期,1977 年湖南衡阳

包家台子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辨铜者说40

Page 4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图 20 与图 21 的一觥一尊,乍一看会发现它们何其相似,甚至连牛的

神态,连背盖上的虎钮都相差无几,可见其塑造是非常程式化的,没有多

少变化。但仔细观察,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三个主要区别:

  其一,牛觥的牛首与大型的器盖连铸,取盖时,兽首也会一同被取下,

而与觥体分离;牛尊的盖则是铸在背部的小型盖(其它牺尊的盖也大多是

铸在背部的小型盖),取盖时,兽首由于是与尊体连铸,因此不会被取下。

具有与大型盖连铸的兽形盖首,这是大多数的觥与牺尊的一个显著区别。

虽然少数觥的兽首不铸于盖而铸在觥体上,如前述图 1 龙形觥、图 18 凤

鸟纹兕觥那样,但它们的器盖皆为大型盖,覆盖觥体的面积都比较大,这

是与牺尊器背上的小型器盖最明显的差别。

  其二,牛觥以及其它大多数的觥的流都是舌状的敞口流,而牺尊的流

则多是管状流,且多隐藏在尊体的较隐蔽的装饰性结构之下,成为隐闭难

见的暗流。除了图 1 龙形觥的流与牺尊的流相似、借助于龙首的齿隙将酒

引出之外,其余大多数觥的流都是敞口的明流,呈舌状,类似于爵的流,

揭盖之后一见即知;而牺尊的流则多作隐蔽式设计,常常借助于动物造型

的鼻孔或口吻部的装饰作隐蔽设计,借助尊体内部的管状酒道将酒引出,

因此是表面上难以一眼观察到的暗流,如前述牛尊的借助于牛首的口唇、

伸出的牛舌为流。太原赵卿墓的一件鸟尊,流设计在鸟的喙部,而鸟的上

喙则设计成可闭合的方式,平时借助重力作用向下闭合,使流处于关闭的

状态;当手持提梁将鸟尊头朝下倾斜时,借助于酒液的液体压力而将闭合

的上喙向上顶开,这样流便敞开,将酒引出。将尊体放平,酒液回流,则

鸟喙流又闭合。这是牺尊与兕觥的又一不同之处。

  其三,觥体后部大多有用于持握的鋬,而牺尊则一般无鋬。图 21:牛尊,西周中期,1976 年陕西岐

山县贺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陕历博藏有一件西周中期的牛尊,尊体作水牛形,牛背上有一小盖,

铸一乳虎为盖钮,似欲搏牛而噬,富有生气。牛取为水牛的造型,有向后

弯曲微翘的双角,四肢粗壮,躯干部以凤鸟纹为主纹,遍饰全身。牛头大

眼圆睁,张口吐舌,似乎是正惊恐于背上猛虎的攻击,刻划十分生动。牛

头前部微张的嘴唇及吐出的牛舌,正好构成牺尊的流,酒便可从此处引

出。这一设计十分巧妙,达到了艺术观赏性与生活实用性的完美统一(图

21)。

辨铜者说41

Page 4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因此其似爵而体型更大,似尊而又有流,因此既能象尊那样大容量地盛酒,

也因为加装了用于倾酒的舌状流而能快速地倒酒(比尊必须通过枓或勺来

挹取要方便、迅速得多),因而对于满足贵族们通宵达旦地狂饮的需要是

非常有效的。再加上一个兽首形的器盖,因而具有了象罍、壶那样储酒的

功能,就更加方便了。而且我们注意到,觥兴起与衰落的过程,与晚商酗

酒之风的兴起与周初着力戒惩饮酒、转向重食的风气,从而导致大多数商

代酒器种类的急剧衰落的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这就尤可使我们作出如上

述的判断。因为晚商贵族们的强烈需要,觥应运而生;又因为周初统治者

以殷鉴自警,戒饮而重食,它走向末落。一兴一亡间,反映的是时代的巨

大变迁。

  西周中期以后,觥与斝、觚、卣等许多商代以来一直沿用的古老酒器

一同没落了。它后来的命运走向如何?是象觚一样从此被人遗忘、引起圣

人浩叹,还是改头换面、继续粉墨登场,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虽然线索尚

不明朗,但是我们仍有理由认为觥所选择的是第二条道路。秘密就隐藏在

一件很小但又很重要的器物身上。

  1975 年 2 月 2 日,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董家村的村民在村西平整土

地时,在距地面一米深处发现了一个属于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窖藏,共出

土青铜器 37 件,其中 30 件铸有铭文,这就是解放以来在周原地区发现的

最重要的青铜器窖藏之一——岐山县董家村窖藏。该批窖藏青铜器中有大

名鼎鼎的五祀卫鼎、九祀卫鼎、廿七年卫盉等,属裘卫家族的器物,对研

究西周中期时土地制度的变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批铜器中还有一

件小作器,虽不及卫器那么有名,但也十分重要。它是一件匜,因为作器

人为“ ”,就按照习惯将其命名为“ 匜”。

  依照这三个比较明显的差别,就能大致准确地将兕觥与牺尊辨别区分

开来。

  就目前已知的觥的出土分布情况来看,以河南所出的最多,陕西、山

西的次之,其它省份则只有零星出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以笔者

的观察和了解,目前陕西省内各博物馆所藏的觥仅有三件,除了前述的折

觥、日己觥之外,还有一件商代的牛觥,另外可能还有一些流失到海外,

但整体数量仍然远远赶不上河南出土的觥。山西情况也是如此,山西博物

院目前至少藏有三件觥,就是前述图1的龙形觥、图7和图8的两件兽形觥。

该院是否还藏有其它的觥,以及省内其它博物馆是否还藏有一定数量的觥,

笔者限于见识的浅陋,亦不得而知。而河南博物院目前仅在公开展示的觥

(完整的以及器盖残件)就有五件之多(殷墟妇好墓出土晚商“妇好”圈

足觥一件、鲁山县仓头出土晚商“父己”觥一件、鹿邑长子口墓地出土西

周兽面纹方觥和“长子口”簋形觥各一件,以及信阳浉河港出土兽形觥盖

首残件一件),这一数字还未包括妇好墓中其它七件或收藏在库、或已上

调至国家博物馆的觥,以外流落在国外的其它晚商、西周的觥。

  这一现象尤其耐人寻味。我们或可因此大胆地认为觥的盛行时代以及

流行的区域,大致就以晚商至西周早期的河南为主,兼及与之毗邻的晋南、

关中地区,而影响力则远未波及其它更远的地方。因此在这三省之外的地

区只有零星的觥被发现,甚至就连这些觥也很有可能是在今河南、关中、

晋南一带铸造而后流散出来的。

  如果理解了这一重要信息,我们也就不难想象觥为什么会“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突然地产生,又迅速地消失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一下,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这类觥(不论其功用是否如郑玄所说的那样是所谓的“罚

爵”),基本上应该就是为晚商的奴隶主贵族酗酒的需要而被发明出来的,

辨铜者说42

Page 4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匜的造型整体上与一般早期带四个兽形足的匜一致,器体修长匀称,

后部有半环形的鋬,用于持握。其特别之处在于匜体之上加了一个带有兽

形首的平盖,恰好将匜体覆盖住。这一结构使其颇似一件被压扁拉长了的

四足兕觥(图 22)。事实上,如果不是其器底铭文末句有“牧牛辞誓成,

罚金。 用乍旅盉”字样,表明其是一件沃盥器(水器)而非酒器,那么

它很可能就会被当作一件形制特别的觥来对待。

  有学者据此铭文认为匜起源于盉,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匜

之所以自称为“盉”,是因为在匜这种器形出现之前,本用于调酒的盉已

经与盘配合使用而成为沃盥器了。因此 匜自铭为盉,正是因其用途而借

盉之名。这类因用途而借用它器之名的情况在其它器类的自铭上也常见到,

以卣为例,其自铭中便有“旅彝”、“旅甗”、“旅鼎”、“旅簋”、“旅盨”、

“旅簠”、“旅匜”等多种名称,除了彝是作为礼器的共名以外,其余甗、

鼎、簋、盨、簠、匜等都是器类的专名,且这六种自铭中,除了匜是沃盥

器外,其余五种均是饪食器,而且这六种器类与卣本来用作的盛酒器的功

能都不相同。由此可见这类自铭确实应当是依用途而临时借用它器之名而

为之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卣就是起源于甗、鼎、簋、匜……这些器形。

   匜形态上象一件扁平拉长了的四足兕觥,而功用上则是与其铭文中

所提到的盉一样的功能,是用于浇洗的盥器。这就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匜这类器物是由觥改头换面演化而来的,并最终取代了

盉的地位,而和盘形成固定的盘——匜沃盥器组合。因为从时间上来说,

 匜算是最早的一批匜之一,时代为西周中期,而这时也正好是觥急剧衰

落、消失的时间。因此也有一些学者持作为酒器的兕觥其实并没有消失,

只是被改造成了沃盥器匜并继续被使用的观点。比如上博已故馆长马承源

先生便力持此说。笔者也持相同看法,认为此说颇有道理。

   匜除了在研究觥和匜的演化、继承关系的问题上具有非常关键的参

考价值之外,它的器盖和器底内壁上所铸的一篇长 157 个字的铭文也非常

重要,它是我国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时代最早的一篇完整的法律判决书,

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这篇铭文的大意是说伯扬父在所作判词中训诫牧牛,

指责其违背前誓而状告上司 ,应当视为诬告,处以鞭一千和一种叫做“幭

剭”的墨刑,并以黑巾蒙面。但伯扬父作为这起案件的审判官,决定对牧

牛从宽处理,处以鞭一千和另一种较轻一点的墨刑“   ”。最后又决定

大赦,只鞭五百,免于墨刑,并处罚金三百锊。最后在有关官员的监督下,

牧牛当场立誓不再上告并交割了足额罚金三百锊,从而正式结案。 用取

自牧牛的罚金作了这件旅盉(即 匜)。

图 22:  ,西周中期,1975 年

陕西岐山县董家村一号窖藏出土

辨铜者说43

Page 4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辨铜者说44

  这篇铭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其中出现了鞭刑、两种轻重不同的墨

刑(“幭剭”和“   ”)、以及以一定数额的罚金抵罪的赎刑这三种

西周时代的刑名,同时更有意义的是通过铭文所记载的伯扬父在判决的过

程中两次命令牧牛起誓的盟辞的内容,使我们第一次具体了解了西周诉讼

制度中关于盟誓这一重要流程和形式的具体内容。从而使我们透过这 157

个字的短短铭文,有若亲眼目睹了一场西周中期的法律判决的全过程……

有鉴于此, 匜被给予“西周时代的青铜法典”的极高评价,并被收录入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法学卷》的条目,成为名副其实的“无言青史”。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Page 4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走进国博文/冯浩翔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 14 班

冯浩翔小朋友和朋朋哥哥(作者供图 )

  假期,我和妈妈去国博听四月公益的讲解员朋朋哥哥讲解古代中国。

  一进国博,我们就看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东西,包括生火用的、投掷的、

打碎东西用的以及很多在旧石器时代实用的东西,朋朋哥哥还向我们说了

这些东西的故事和用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使用了比石器好用的工具,“陶”虽然还不是

很精致,但是它又把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接着便是青铜器,最让我记忆

深刻的就是镇馆之宝“四羊方尊”了。据朋朋哥哥说,从前有一个农民,

他在园子里挖地,挖着了四羊方尊,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于是就把它当

作储粮罐。后来政府就收走了这件宝物并奖励农民十元钱。

  再接下来就是精致的瓷器了,从旧石器一直讲到清代。瓷器上的小羊

和莲花都很逼真。我还知道了根据加入铁量的多少可以烧出青、白、绿和

黑色。

  临讲解结束前,朋朋哥哥说:“博物馆不是一个旅游景点,是我们终

身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

的剥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革,我们要带着一种对历史、对我们过

去回忆的一种尊崇感去走进博物馆。”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四月蓓蕾45

Page 49: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中原文明之光46

  说起济源的古代建筑 , 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济水之源济渎庙,

因为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实在太有名了。不过,若是去了济源,仅

看了济渎庙之后就匆匆离去,则不免有些遗珠之憾,因为就在济源市

内还有一处历史价值丝毫不逊济渎庙的古建筑,它就是奉仙观。

  奉仙观,是豫北地区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唐代垂

拱元年(公元 685 年),全称为奉仙万庆宫。因为主殿三

清大殿以荆木为梁,故又俗称为“荆梁观”。奉仙观建

立之初,影响并不甚大,但随着宋金时期皇家对道教

的顶礼膜拜,却也迎来了发展的机会。而奉仙观

的兴盛是与一个叫贺兰栖真的道士分不开的。

贺兰栖真是全真派门人,据《宋史 • 贺兰

栖真传》记载,描述他“自言百岁,善服气,

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

能啖肉至数斤。”这样一位“大仙”级的人

物自然也会给奉仙观带来新的气象。在他入

主奉仙观后,因道学修养深厚,在北宋景德三

年(1006 年)被宋真宗召入宫内讲经。

真宗感其学养,封其为“宗真大师”,给予厚赏,并做诗赐之,诗

曰:“玄元留教五千言,有象难名恍惚间。数进篇章达至理,时吟

时咏道清闲。”贺兰栖真就用所得赏赐对奉仙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

缮与扩建,开创了奉仙观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后来,奉仙观又历经

过多次修缮。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 1184 年),重修三清大

殿。元代初年,重修玉皇殿、三官殿等。明正统十年(公

元 1445 年),重修讲堂。清乾隆十七年(公元

1752 年)重修三官殿,重修山门

和厢房四座十六间。

济源奉仙观古建奇观

三清大殿硕大的博风板

文 / 冯勇(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

Page 50: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现存的奉仙观坐北朝南,建筑平面总体呈长方形布局,南北长 90.5 米,

东西宽 45.5 米,共两进院落,保留了金、明、清历代古建筑山门、玉皇殿、

三清大殿、厢房、配房等十座三十间。其中三清大殿是奉仙观主殿,是河

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代单体建筑,也是全国重要的单体木构建筑。该殿

由贺兰栖真始建,后来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 1184 年),面阔五间,

进深七架椽,单檐悬山式屋顶。奉仙观被誉为“天下奇观”,其“奇”主

要体现在三清大殿上。

  首先用材罕见,这是第一“奇”。清乾隆年间《济源县志》记载此殿

“荆木、柿木为梁, 桑木、枣木为柱,皆合两三围,长两丈许”。相传

这四根梁柱是北    宋时贺兰栖真走遍济源,四处寻找所得,而悬挂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于殿内柱子上的木牌也记载四根木材的来历:“荆木梁,荆根也,出于西乡荆

王;枣木柱,枣根也,出于西乡枣林;柿木梁,柿根也,出于北乡柿槟;桑木柱,

桑根也,出于南岭桑榆河。”济源市的荆王、枣林、柿槟、桑榆河这四个村名

至今仍在沿用。关于大殿梁柱的材料选择,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荆木、

柿木、枣木、桑木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今死早丧”,十分晦气。而三清大

殿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这四种不常用的木材集于一身,并作为栋梁之材,实属

罕见。另一种说法认为,四种用料谐音“早经死丧”,而佛教教义中即有“早

经死丧”生死轮回之说,有“早死即早生”之意。宋金时期是儒、释、道等多

种宗教高度融合的时期,这种梁柱木材的选用折射出了当时佛道思想的文化包

容。无论是哪种说法,奉仙观三清大殿用料选材的   稀缺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奉仙观山门

中原文明之光47

Page 51: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也彰显出大殿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独特价值。

  其次独特的构造是第二“奇”。三清大殿采用了大比例的减柱造,是

中国减柱造建筑的典型作品,世所罕见。“减柱造”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

一种特殊工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室内可用空间。其具体做法是在

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调整建筑的承重结构,减少金柱的数量,以达到室

内空间宽敞,有效增大面积的目的。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原本应有

八根立柱,但设计建造者却匠心独具,仅仅使用了两根后金柱,就使屋顶

的重量大部分集中于二梁二柱之上,令人叹为观止。1936 年,我国著名

古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来奉仙观考察时,对三清大殿给予了高度评价——

“手法豪放,运思奇特,尚属初见”。

  除三清大殿之外,奉仙观内的其他建筑或文物遗存也有独特价值。山

门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由正门和东西两掖门组成,单檐悬山顶。主门面阔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三间,进深四架椽,两侧放置抱鼓石狮,为明代遗物。东西掖门额上分别有题

写楷书“福区”、“灵境”字样。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为明代所建,

单檐悬山顶。殿顶正脊的琉璃瓦饰构件上堆塑有花卉、龙凤等图案,历经数百

年仍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殿内梁架和斗拱上的明代彩绘也依稀可辨。另外,

观内还保留了唐《太上老君石像碑》、北宋《章圣皇帝御制诗并记》和元代《魏

公道行之碑》等历代碑刻,清代马济胜将军墓前石像生、明代二十四孝图青石

棺等其他文物也弥足珍贵。

  因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奉仙观在 200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

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曾是皇家祭祀场所,时至今日,每年的农历二

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大型的宗教活动,以祭祀太上老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是一处活的文物。和其他古建一样,奉仙观记叙着自己的经历,也谱写着自己

的历史,并会一直延续下去。在那些斗拱、梁柱之间凝聚的是无数祖先辛勤的

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沉淀的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文明。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玉皇殿

三清大殿月台角兽

中原文明之光48

Page 52: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新乐下层文化还有一种特别的文物,就是煤精。煤精是一种特殊的煤,

质地较一般的煤而言要更为细腻坚韧,黝黑无纹路,适宜雕刻成工艺品,

主要产于“煤都”抚顺。新乐遗址出土的煤精制品主要有三种形制:球形、

珥珰形、泡形。

文 / 若言 图 / 若言

沈阳旅游:坐地铁去新乐遗址(下)

若言杂货铺49

  这些煤精制品无耳无孔,无法穿戴,其用途至今是迷。下图为关于煤

精制品用途的几种猜测:

头上插骨笄,玉珠戴起来——新乐人加工手艺

珥珰形

泡形

绘画及涂写用具

占卜用具 早期的货币

装饰品

球形

Page 53: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煤精上没有钻孔,并非由于新乐人不会钻孔,相反,他们的钻孔技术

堪称精湛。新乐人的生活中不仅有煤精,还有玉和玛瑙,在出土的玉珠中,

最大的高 1.4cm,直径 1.6cm,孔径 0.5cm;最小的高 0.3cm,直径 0.5cm,

孔径仅有 0.2cm。更让人称奇的是,沈阳既不产玉也不产玛瑙,这些玉石

玛瑙的来源,又成为了新乐文化留给我们的待解之谜。

若言杂货铺50

  此外出土的还有骨笄等饰品,可见当时新乐人已经对美有了更高层次

的追求。

  过去,人们认为新乐人处于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蒙昧状态,但

后来的考古发现,新乐人的婚姻状态已经发展为对偶婚阶段,即一个男子

与几个女子或一个女子与几个男子分别的牢固结合,以母系为世系及财产

继承的纽带,男子从妻居住,因此子女知道其母亦知其父,这种方式在摩

梭族中还有所保留,比如广为人知的“走婚”。

双刃凿式雕刻器(玉器)

玛瑙石叶(细石器)

知母亦知父,后有翁葬俗——新乐人的婚配葬俗

Page 54: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新乐上层文化距今 3000 到 4000 年,属青铜时期。与原始社会绚烂多姿相比,这个时期的文化

就稍显逊色了,出土的陶器也多为素面,有鬲、甗、瓮等。

若言杂货铺51

  此瓮为葬具,出土时还有婴儿的遗骨。瓮棺

葬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种葬俗,以瓮

盆具等陶器为葬具,主要是用于儿童,个别也有

成人。比较有名的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双刃凿式雕刻器(玉器)

Page 55: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博物馆南面的空地是当年的聚落遗址,除了地上的小牌子标识出哪里

曾经是几号遗址外,工作人员还根据想象复原了几个半地穴式的房屋,只

要不锁门的都可以进去。

  半地穴式就是在地下挖坑,然后在上面搭建草棚屋顶,据说这种房屋

冬暖夏凉,但跟外面的冰天雪地比起来,围坐在篝火旁的原始人真是不容

易呢!

还有一些是直接在遗址上用玻璃罩起来,可是里面不是真实的考古现

场,而是用水泥掩盖后的,效果很像当初被吐槽的查海遗址石堆龙。(还

记得 2010 年去查海遗址参观时,留守的工作人员对这种用水泥掩盖真实,

然后又造出一个假景的遗址展示方式表示了不屑与无奈)

若言杂货铺52

第二部分——遗址

Page 56: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除了半地穴式的房屋外,遗址区还有两个“草棚”凉亭,本以为只是

为游客休息准备的,结果进去之后发现凉亭里分别悬挂着说明:辽墓一号,

辽墓二号。霎时恰有一阵寒风吹过……

  这次参观新乐遗址,一路上遇到了至少三拨游人,算上我们大约 10

人次。其实里面的典型展品在辽博的展厅中都能看到,但亲临现场尤其是

看到发掘现场的感觉还是更直观一些,而且在雪中游览别有一番景致。

  最后我们来到了二号房屋遗址,二号房址是考古发现现场展示,这里

也是文物出土最多的地方,包括前面提到的“太阳鸟”原型木雕权杖。通

过展板上的介绍与展区内的数字对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地方都对

应出土过哪些我们刚才在展厅中见过的展品,很有意思。不过展厅内的广

播用的还是老讲解词,关于新乐人的婚配问题尚未修改,还是按照过去的

观念认为不知其父,同样,刚才展厅中的展板英文部分也并未像汉语那样

更新。(汉字很聪明,“知其母”后面贴了个“亦”字,就变成了,“知

其母亦知其父”)

若言杂货铺53

Page 57: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April Culture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

龙山路 1 号(公交车、地铁均有站)

票价:20 元

游览时间:

展厅约 40 分钟,遗址展示约 40

分钟

推荐语:

沈阳人了解沈阳文化源头至少去

一次 但如果没有什么新发现或者

新展览,至少自费不会再去了

亮点:

展厅结尾设置了一个互动区,可

以盖章留念!

若言杂货铺54新乐遗址碑:

市级(1982)、

省级(1980)、

国家(2001)

名称:新乐遗址

Page 58: 四月人文  第十四期

四月人文

四月公益杂志刊物 2011 年创刊

网址:www.ourapril.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博客:http://blog.sina.com.cn/ourapril2010

四月公益宣传中心

张鹏 Zhang Peng

郭爽 Guo Shuang

何欣 He Xin

陈金金 Chen Jinjin 张盈盈 Zhang Yingying

陈美勋 Chen Meixun

徐悦苗 Xu Yuemiao

李薇 Li Wei

于文娟 Yu Wenjuan

Sponsor 主办:

Editor-in-Chief 总编:

Managing Editor 主编:

Editor 副主编:

Proofreader 审校:

Design 设计:

Picture Editor 图片编辑:

Webmaster 网站主管:

《四月人文》杂志

Apri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