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8
講員:劉永明博士 主題文章 導言 教學者好比駕駛者,難免有盲點;駕駛者的盲點會 導致交通意外,而老師教導模式上的盲點,卻會對被教 的人造成重大影響。馬可福音八章22-26節,為甚麼耶穌 醫治伯賽大的瞎子兩次?這神蹟有一個象徵意義,就是 門徒好像瞎子一樣,要得耶穌的醫治。我們也需要被主 重覆的醫治,才能更多明白祂。 探討教導聖經的模式中常見的五個盲點 1. 使聖經真理非人化 聖經是神的話語。創世記告訴我們,神用說話創造 天地、世界、萬物。舊約歷史書、先知書及智慧書也記 載神不斷用說話吩咐人,所以聖經就是神的話語。保羅 在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所有基督徒對此都沒有異議。當然堅守聖經是神的話 語是對的,但不可非人化。事實上,聖經中也有人說的 話。舊約中的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不是 記載很多人的說話嗎?新約路加福音一章3節,清楚說明 是路加詳細考察的研究作品,即是人的作品。還有,所 有書信都是人寫的,例如:提摩太後書四章6節,保羅真 情流露說:「……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這豈不是至誠 至真的人的說話嗎?當然聖經是神的話,但不可忽略其 人性,而把真理非人化。 把聖經的真理非人化,會產生神秘的聖經觀問題, 以為聖經在一夜間從天而降,又或者聖經作者是打字 員,神說甚麼,他們便照打出來,似這樣的思維就產生 聖經非人化了。此外,會導致信徒不用理性、以超越時 空及主觀的思維去讀聖經。讀聖經時忽略背景和人性, 使人走向極端,再向前一步,就是異端了。兩者只差 一線。 2. 使聖經真理無背境化 教導者如果忽略經文的上文下理或歷史文化背景, 容易犯上斷章取義的毛病,或錯過了經文的真正意義。 範例:約翰福音十三章3-17節──耶穌為門徒洗腳 上文下理背境: 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世,命令門徒 要彼此相愛,並為門徒洗腳和吩咐他 們要彼此洗腳 歷史/文化背境:當時的人主要是穿涼鞋,即使全身洗 淨,但腳上仍可能沾上污垢,所以耶 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 洗,全身就乾淨了。」 在這樣的上文下理和歷史文化背景下,洗腳只是彰 顯「彼此相愛」命令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今天認為洗 腳是命令的本身,所以要現在的信徒也要彼此洗腳,那 麼我們就忽略了這些背景。 (續封底) 劉永明博士(右)及國語傳譯 盛李愛珍女士(左) 本文為「主日學及聖經教導事工研討會」專題講座參加者的筆錄分享

Upload: christian-communications-canada

Post on 07-Apr-2016

2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主題文章:反思教導聖經的模式

TRANSCRIPT

Page 1: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講員:劉永明博士

主題文章

導言

教學者好比駕駛者,難免有盲點;駕駛者的盲點會導致交通意外,而老師教導模式上的盲點,卻會對被教的人造成重大影響。馬可福音八章22-26節,為甚麼耶穌醫治伯賽大的瞎子兩次?這神蹟有一個象徵意義,就是門徒好像瞎子一樣,要得耶穌的醫治。我們也需要被主重覆的醫治,才能更多明白祂。

探討教導聖經的模式中常見的五個盲點

1. 使聖經真理非人化

聖經是神的話語。創世記告訴我們,神用說話創造天地、世界、萬物。舊約歷史書、先知書及智慧書也記載神不斷用說話吩咐人,所以聖經就是神的話語。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三章16節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所有基督徒對此都沒有異議。當然堅守聖經是神的話語是對的,但不可非人化。事實上,聖經中也有人說的話。舊約中的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不是記載很多人的說話嗎?新約路加福音一章3節,清楚說明是路加詳細考察的研究作品,即是人的作品。還有,所有書信都是人寫的,例如:提摩太後書四章6節,保羅真情流露說:「……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這豈不是至誠至真的人的說話嗎?當然聖經是神的話,但不可忽略其人性,而把真理非人化。

把聖經的真理非人化,會產生神秘的聖經觀問題,以為聖經在一夜間從天而降,又或者聖經作者是打字員,神說甚麼,他們便照打出來,似這樣的思維就產生聖經非人化了。此外,會導致信徒不用理性、以超越時空及主觀的思維去讀聖經。讀聖經時忽略背景和人性,使人走向極端,再向前一步,就是異端了。兩者只差一線。

2. 使聖經真理無背境化

教導者如果忽略經文的上文下理或歷史文化背景,容易犯上斷章取義的毛病,或錯過了經文的真正意義。

範例:約翰福音十三章3-17節──耶穌為門徒洗腳上文下理背境: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世,命令門徒

要彼此相愛,並為門徒洗腳和吩咐他們要彼此洗腳

歷史/文化背境:當時的人主要是穿涼鞋,即使全身洗淨,但腳上仍可能沾上污垢,所以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

在這樣的上文下理和歷史文化背景下,洗腳只是彰顯「彼此相愛」命令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今天認為洗腳是命令的本身,所以要現在的信徒也要彼此洗腳,那麼我們就忽略了這些背景。

(續封底)

劉永明博士(右)及國語傳譯盛李愛珍女士(左)

本文為「主日學及聖經教導事工研討會」專題講座參加者的筆錄分享

Page 2: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多年來,我一直在教會、神學院、聖經教師訓練課程受教,聖經是愈讀愈有味道。加上我喜歡猶太人的文化,聖地遊學更是常在我的計劃中。某一天,召喚來了,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計劃製作一套以聖經神學主題及聖地文化為背景的影音教材。當時我每週只需在神學院上課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均是自己安排研究工作。我想,反正都要啃書,可以將兩者來一個「併案處理」,就這樣加入了「3D研經系列」的製作團隊。

先知 精神文字事工

在這數年的編寫過程中,我最看重的大方向是「有定向」(「3D」的意思是:Dimensions-多方位、Depth-有深度、Direction-有定向)。今天的信徒可以擁有各種版本的聖經或參考書,但縱然查看所有釋經及神學參考書之後,所得到的答案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更何況,知識增加了,身體力行的心志卻不一定有所提升。因此,我喜愛鑽研觀察原文的含義,也留心對照解釋不同時代背景的影響,希望把從經文所得的訊息能夠應用在生活之中,使我們與神更親近。

在最新一輯《認識大先知書──愛的迴響》的序言,我一開始寫道:「先知是一群蒙神呼召的人,他們的職份,是要向神的子民宣講神所啟示的話語。作為神的僕人或使者,先知自己必需是與神親近,向神忠心,同時又是願意為神的子民守望的人。」現在,當我重讀的時候,心中浮起一個意念:我們製作「3D研經系列」,所本著的,豈不也是這一份先知精神嗎?也許我們沒有先知的權柄,但是本著福音證主協會「以聖經教導,建立堅強教會」的一貫信念,我們雖然在經濟極度困難之中,仍然努力不懈,堅持製作出版及推動聖經教導培訓工作,盼望把信徒帶到神面前,定志與神親近,向神忠心──發揮先知的精神。

陳燕薇傳道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事工總監

Page 3: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房間中的窗子上佈滿了哈氣,這片溫暖與寒冷間的幔帳,是上帝給予北方冬日的恩惠。而這一天的恩惠似乎比往日的更加有驚喜,我的先生不聲不響的從加拿大回到了中國。上帝在這個聖誕期間給了我們全家一個意外的禮物,那就是我可以和他再一次同工事奉,無數次在夢境中出現的景象成為了現實,認識上帝是幸福的,真好!

轉過天來,我們便開始了事奉的征程。我們去了周口基督教培訓中心,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培訓。我們和學生們一起晨禱,一起學習,學生們下午學習蔬菜種植等農業知識,學校的供應伙食都是學生自己種的新鮮蔬菜;這裡的學生很知足,並沒有覺得住的冷、吃不好,每個人臉上帶著喜樂的笑容。周口有1200多間教會,3000多傳道人,愛主所帶來的復興是這裡美好的見證。

中國事工

下一站,來到了我們闊別已久的福建,到達福清,如同到了自己的家一樣,一切都那麼熟悉。我們知道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告訴大家如何使用3D教材,所以講完課以後,都會選出一名學生來做實際教學演練,學生從課程學到的內容,按照老師的課程方式講得非常清楚,看得出大家聽懂吸收了,不但學到一些教學方法,也學到神學的知識,3D課程與生活也是相連在一起的。

《實踐智慧人生》這份教材對學生和我自己啟發都很大,要我們用上帝智慧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靠著上帝的話去實行在我們生活中!透過3D課程的培訓,福清教會各個教會小組的學員以及教會「佈道部」的牧師,都認為通過學習使大家的信仰更加滿有基督的身量,教材非常符合需要,大家都願意在小組中實際使用。

緊接著,我們踏上了去浙江寧波的動車。寧波是我的老家,這次我們帶來了學生們渴慕已久的「有深度的神學教材」。3D教材來得剛好及時,無論小組靈修,青年團契,各個聚會點,都對信仰的認知,對人生觀,價值觀等等都有所教導,這次的智慧書教導更是讓基督徒真正找到一個信仰的方向感,用神學的基要真理去打開,進入人的心裡。

參與周口培訓的學員大合照

浙江的培訓

是次培訓的3D教材《實踐智慧人生》》》》》 》

邱秋中國聖經教導培訓事工團隊義工

編者按:作者與丈夫在去年12月間於河南周口、福建福清、浙江寧波、天津各地進行聖經培訓事奉,並以「3D研經系列」《認識詩歌智慧書——實踐智慧人生》作為培訓教材。

當我們乘坐「紅眼」飛機(深夜航班),回到天津之後,便又聚集了一些地方的同工開展了一次的培靈聚會,主題是:實踐智慧人生。在事奉中,我們看到上主的手無處不在的扶持著我們。

這次的事奉傾注了很多弟兄姐妹的祈禱,從加拿大到中國,我們得著很大的鼓舞。在各地培訓之中,我們深深覺得神學教育對教會的重要,也讓我們看到了屬靈深度中的缺乏,時下華人教會,並不缺乏「廣度」,放眼中國,一間一間的教會被建立,一座一座高大宏偉的教堂樹立起來,但其中對神學學術的聲音卻是寂寥的。如此,異端的侵擾便時常發生,3D課程培訓可謂是適時的,尤其是這一次邪教「東方閃電」打著基督教的名義到處招搖撞騙,鼓吹世界末日等荒謬的異端行徑,也確實擄掠了不少教會的弟兄姐妹甚至同工,這都是因為教會中神學上裝備得太少了,我們不能在基本的神學真理上扎根,隨風搖擺的光景是一定的了。

「3D研經系列」課程不但學到多方位的神學知識,同時建立了有深度的神學素養,更有定向的喚起了弟兄姐妹竭力追求上帝的話語,並且從上帝的話語中實踐真道的信心。

願上帝祝福所有在神學教育中勤勉學習和努力事奉的人們!頌讚歸於至高的主!

天津的培訓

福建的培訓

Page 4: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中國事工

在平均海拔2500米的高原,綿綿的青山層層疊疊。仰視三尺有瀚宇流雲,俯首三尺有金沙江蟒動。沿途的青山述說神創造的權能,就在跟麗江相去不到一百公里的兩個山區教堂裏,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的短宣隊,為植苗事工的兒童舉辦了兩個福音日營,那是2010年的七月……

上午9時許,會堂已坐滿了年齡4至16歲的孩子,家長就擠在會堂外面觀看。他們很多住在山上,走一至兩小時的山路過來。教室內沒有電燈,沒有風扇,也沒有音響。設備雖然缺乏,熱情卻是洋溢。聚會開始,孩子皆全情投入;故事時間,孩子們留心靜聽;手工時間,孩子們輕輕的把夢想告訴我們;遊戲時間,孩子開心參與,當家長被邀一起玩耍時,孩子們興奮的情緒頓時沸騰起來。

我看見孩子對艱苦生活的接納,他們絲毫沒有埋怨。反之,他們擁抱生命,珍惜歡樂的時光。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因父母殘障,要靠年老的外公、外婆照顧,但她對生命充滿熱誠,每主日攀山越嶺跟外公、外婆走路到教會敬拜。她很認真地告訴我:「我長大要做傳道人。」多麼有使命感的幼苗!

在中國偏遠及貧困地區,無數傳道人與信徒過著貧困的生活。傳道人為主擺上,卻需要面對子女無法接受中學教育,有病則無法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山區的物質條件有限,生活很艱苦,家長一天到晚幹活,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因此,孩子們也有輟學的。由於目睹許多

兒童失去教育與希望,2005年,福音證主協會開始了「植苗計劃」,與當地教會合作,建立兒童主日學,幫助兒童能完成高中教育。植苗事工不單在金錢上資助有困難的家庭,也透過家庭探訪,關心他們,讓這些寶貴的幼苗在主的愛中成長。

今年7月,證主協會將再差派短宣隊到雲南這美麗的山區,探望這些可愛的幼苗。我期待再次與他們一起歌頌讚美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效法他們的童心,與他們一齊學習神的話語,分享神的愛。他們清脆的童聲,爛漫的笑容,單純的信心,將再次提醒我,進天國的,正像這樣的小孩子。

證主協會中國植苗事工,到2012年共持續支持2,289名小學及高中學生。但現在輪候幫助的家庭仍非常多,需要更多的弟兄姊妹為植苗事工禱告,並奉獻金錢作資助人,一同拓展這工作,你願意一起來培育這群寶貴的幼苗嗎?

中國雲南山區短宣記黃麗英

植苗短宣隊義工

寫感恩的話

結合手語唱詩

手工

遊戲

聽福音

本文作者黃麗英姊妹與家長合照(右一)

短宣隊義工合照

Page 5: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中國事工

大約十年前在華北一個城市,我認識了小溫弟兄,他是一個個子矮小卻充滿幹勁的小伙子。自始以後,我們便有不少機會一同事奉,到各教會進行聖經教導培訓工作。然而,最近數年,由於我們的工作重點有所調動,已經沒有跟他見面一段日子了,再加上年前因他中風動過開腦手術,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及慢慢康復,才能再挑起牧養的擔子,所以很期望能跟他再次見面。

數月前,我因事到他居住的城市,事前曾與他相約面談未來的事奉大計;多年不見而能再相會,心裡有著莫名的興奮。不過在抵達後四天之內,不住給他電話,卻完全聯絡不上,心中本來有點氣,但後來卻很是擔憂,因為他從來不會這樣子,就是有聚會也不會長時間關掉電話。到第五天,我無意中收到一封電郵,竟然是告訴我小溫弟兄在我到步後的第三天回到天父的懷抱。一下子,我真的不能接受這個消息,我與他身處同一城市,卻不能馬上收到消息,反而要靠外地的朋友通知。心情實在十分沉痛,一幕幕與小溫弟兄一起服侍的情景湧現眼前,只是,此情此景只能留在記憶之中。

小溫弟兄本來有一份安穩及有保障的工作,但是他憑信心奉獻作全時間傳道人,加入牧養及培訓的事奉行列。除了在當地牧養教會外,每週四的早上,他跟弟兄們乘長途車到一個農村教會作一整天的牧養及培訓工作,到週五中飯後才回家。他為人樂觀,處事認真,他更多次向我提及他在香港的女朋友,而且快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他對我們海外的同工及老師十分敬重,為我們打點一切及預備各樣事宜,對人關心親切,也處處為人著想,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懷念我的親愛同工──當您可以重新歸隊之際,神卻將您接回祂的身邊,這一定有祂的旨意,只可惜我們一起再同工的計劃卻成泡影。今天我們暫時離別,我相信有一天我們必會再次相遇。

小溫在世的事奉,正是忠心事主的美好見證;求神興起更多合祂使用的工人,服侍國內教會,承傳主的大使命。

徐允文傳道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助理總幹事

懷念我的親愛同工

由於中國人民幣大副升值,偏遠山區物價水漲船高。為了使補助不致短缺,證主植苗計劃不得不調整資助金額:自2013年一月份起,由本來每年200元調整至260元。

植苗計劃自2005年開始至今,共資助兒童二千多名,很多昔日受助小孩已茁壯成長,各自在不同的領域開創未來。幼苗的成長不能等待,願您與我們一同撒種,享受收割的滿足和喜悅!

成長的喜樂

植苗計劃資助額調整一年加幣260元可資助一名兒童

Page 6: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The most common objects I remember seeing in the Holy Land are boulders, rocks, stones, and pebbles that strewn the landscape. They are also frequently mentioned in the Bible, from the rocks that protected David in refuge, to the stone altars on Mount Carmel where Elijah confronted the false prophets of Baal, to stones that Satan tempted Jesus to turn to bread, to stone urns that Jesus used to turn water into wine in Cana, to the large stone that had been rolled away from Jesus’ grave on Easter morning …. I found a treasure trove of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such humble objects and they have triggered me to think of a few of those lessons during the trip.

1. Stones as memorialsOne of my favourite Sunday school lessons was God’s instruction for the

Israelites to make a “memorial” out of twelve stones (one representing each tribe) taken from the river bed of the Jordan after they had entered the Promised Land (Joshua 4:5-7, 20-24). God used the memorial as an object lesson for parents to teach their descendents about God’s faithfulness, power and amazing deliverance when God cut off the flow of the river and let the Israelites cross the Jordon on dry ground.

Even though we cannot see the actual stone memorial that the Israelites erected, the Jordon River and the stones that we saw everywhere triggered me to recall that lesson.

I was reminded that in this fast paced world, we tend to forget some significant and wonderful things that God has done in our lives. We need to make memorials to mark and remember those special events that impact our lives. Such acts of remembrance can be as simple as keeping photos, writing journals/letters, blogging, or making a scrapbook. Most importantly, we need to share these mementos with our children to help them see God’s hand working in our lives in more concrete ways.

2. Stones as stumbling blocks The visit to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in Dan, known as the High Place of

Jeroboam, was an eye opener. It is believed to be where the first king of the Northern Kingdom, Jeroboam, set up his shrine for Yahweh and his golden calf at a pre-existing high place for Baal (1 Kings 12:25-32).

Jeroboam feared that if his people would travel to the Jerusalem temple to worship regularly they might pledge their allegiance to Rehoboam, king of the Southern Kingdom. Although God had assured Jeroboam that his dynasty would last only if he would obey God’s commandments (1 Kings 11:37-38), but Jeroboam did not take up God’s offer.

The king had essentially changed God’s plan to suit his own selfish motive of maintaining power by setting up new religious hubs in Dan and Bethel,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limits of his kingdom. He had also appointed illegitimate priests to replace the Levi priests, all in the name of providing convenience for his people to worship.

By paying just lip service to worshipping God and by allowing pagan images to be present in the place of worship for Yahweh, he has led his people into idolatry. As leader of the Northern Kingdom, he had been a negative role model and a stumbling rock for his people.

While I find this blatant disobedience of God by someone in a leadership position heart wrenching, I also find this sobering. Don’t we all have some leadership roles to play at various stages of our lives, whether we choose them or not? When we wear the hats of parent, grandparent, older sibling, aunt or uncle, Sunday School teacher, Bible study group leader, mentor, “mature Christian”, manager at work … people in those reciprocal roles do look up to us. We can become a stumbling stone to them if we modify and twist the standard of the Bible for the sake of convenience, or to make gains for our selfish motives. The admonition of James (3:1) “…we who teach will be judged more strictly” came to mind when I think of Jeroboam.

Incidentally, I twisted my ankle by tripping on a loose stone. That soreness in my ankle reminded me not to become a stumbling rock to others by dishonoring God’s name because the damage may be more than just physical pain but someone’s eternal life!

3. Stones as an execution tool At the old city of Jerusalem we saw a number of gates, among them, the

Lion Gate or St. Stephen’s Gate believed to be the place where he was stoned to death. Standing outside the city gate where Stephen was executed has piqued my interest to read Acts 6-7 in depth again. My image of him now has turned from a flat, dull, one-dimensional Bible character to a vibrant, interesting three-dimensional Bible hero.

I can visualize him now as a perfect deacon whom every church wants. However, he did not stop at doing a faithful job managing food distribution. He ventured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church and went “among the people”, to preach the message of a crucified Jesus Christ boldly to a very hostile Jewish audience who eventually stoned him to death without a legal trial. He could have avoided such a gruesome death if he had stayed in the safety of his church or shut up when he was challenged. But he did not let fear rob him the opportunity to step into the wolf pack, reach out and preach the truth.

What past opportunities I might have lost in serving God due to fear! I can’t help but ask myself: “Should I be more willing to 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to take up more “challenging” roles by relying on God’s grace and not worrying about the obstacles”?

Conclusions The trip has served as a catalyst for me to delve into the Bible with renewed

energy and interest. The reflections and insights that I gained from the various Biblical sites will enrich the way I meditate on God’s Word and increase my delight in it.

Rocks, Boulders, Stones and Pebbles基督教教育事工

Maisy ChengMember of CCC Holy Land Tour Feb 2013

Jordon River and the stones

High Place of Jeroboam

St. Stephen’s Gate

Holy Land Tour ──

Page 7: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基督教教育事工

對很多人來說,土耳其是伊斯蘭教國家,跟聖經毫無關係。事實上,聖經中提到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加、亞西亞、庇推尼等羅馬省份,都是位於今日土耳其國境之內。使徒彼得、約翰和保羅都曾在這些地區傳道及牧養。今日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Istanbul,或作伊斯坦布爾),就是彼得牧區中的庇推尼。

伊斯坦堡市中心,有多間伊斯蘭教清真寺,舉目所見,均是清真寺必備,呼喚信眾祈禱的喚拜塔(min-aret)。單是城中的藍廟,就有六座喚拜塔,俯瞰陽光照耀下的金角灣,雄偉莊嚴。跟藍廟相對而立的,是建於六世紀、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聖智堂,兩者只有一個廣場之隔。聖智堂(HagiaSophia),一般稱為聖蘇菲亞教堂,希臘文Sophia原是智慧的意思,建造者羅馬皇帝賈斯丁尼自詡為後世的「所羅門王」,因而得名。聖智堂曾一度被改為清真寺,所以也添加了數座喚拜塔。

聖智堂的存在提醒我們,伊斯坦堡曾經是基督教世界在東方的根據地。伊斯坦堡原稱為拜占庭,主後第四世紀初,羅馬康士坦丁大帝遷都至此,改稱為康士坦丁堡。到主後381年,羅馬皇帝Theodosius以基督教為國教,他曾在市中心的賽馬車場內立碑,碑柱的基石至今仍可以見到。基督教為國教之後,康士坦丁堡的地位更為重要,教會歷史索性把這段初期教會的年日稱為「拜占庭時期」。

駐足賽馬車場的Theodosius樹立的碑石前,我心中興起一陣呼聲:「主啊,這城中的民,今日都活在喚拜塔的影子下,有誰還知道你的福音嗎?」其實,康士坦丁堡-拜占庭,是位於使徒彼得的牧區庇推尼之內,福音的種子早已埋下。讓我們一同為土耳其這個古老的帝國禱告,願福音可以再次茁壯成長。

藍廟及其中四座喚拜塔

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皇帝Theodosius在市中心的賽馬車場內立的碑柱的基石

土耳其伊斯坦堡就是彼得牧區中的庇推尼

跟隨使徒腳蹤之旅 ──

10月使徒腳蹤遊學團(希臘、土耳其)

跟隨使徒彼得、保羅、約翰腳蹤,認識初期教會發展

日期:2013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14天)團牧/講師:鄭彼得牧師、陳燕薇傳道 (粵、國語)團費:$3,880起

庇推尼 陳燕薇傳道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事工總監

10月聖地遊學團(約旦、以色列)

踏足主耶穌生平腳蹤,探索列祖、先知、君王的歷史

日期:2013年10月6日至19日(14天)講師:陳燕薇傳道、徐允文傳道 (粵、國語)團費:$3,580起

聖 地 遊 學 團 行 程 預 告

使徒彼得的牧區

Page 8: 加證期刊 - 植樹人 : 教會資源通訊 - 第四期

(接封面)

3. 使聖經真理平面化

其實聖經的教導是多面化、立體化的。可惜,很多時候教導者卻把真理變得平面化和簡單化。以禍、福為例,很多人以申命記二十八章1-14節為蒙福的準則,又以15-22節為遭咒詛的理由,從單方面看神賞善罰惡的原則。約伯記中的三友,加上以利戶與約伯的對話,便是最好的例子。但是,雅各書一章2-4節,用正面的角度去看苦難;腓立比書一章27-29節,保羅指出我們蒙恩,也要為基督受苦,因為那是一種恩典;羅馬書八章17節,保羅說:「如果我們和他(基督)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所以,聖經對同一個主題,很多時候都有多方面的教導。

4. 使聖經真理絕對化

如果信徒把聖經真理變得黑白分明,毫無相對成份的絕對化,便不了解聖經古卷流傳的背景。聖經的原稿早已遺失,現在的聖經是源於手抄本。很多聖經書卷已超過1000至2000年的抄寫。找得到的手抄本,舊約約

一年一度的「主日學及聖經教導事工研討會」於3月2日圓滿結束。感謝神讓我們能夠服侍四十多間大多巿及鄰近教會,聚會約有300位弟兄姊妹參加,更有弟兄姊妹遠道由滿地可而來!

劉永明博士頒發證書給參加者

本會事工總監陳燕薇傳道 帶領讚美敬拜

參加者踴躍參加十一個各具特色的分組專題 書攤及資源展覽

2500份,新約約5000多份。在長期的抄寫過程,手抄本定必有錯漏。一是無心的錯,包括視覺、聽覺和判斷上的錯誤。二是有意的更改,原因是看不明白,或自以為是地刻意更改。故經文鑑別學 (Textual Criticism)應運而生,目的是要決定那個抄本最接近原稿,研究的成果,可算是一種結合版。但經過反覆研究,,,,,,,幾年後可能又有新版本,永無止境。因為失去了原稿,聖經本身就沒有了一個固定版本。我們怎樣面對這事實呢?我們要接受聖經有灰色地帶,不可將聖經真理絕對化,要容許一些相對性、流動性。為甚麼神要容許原稿失去?為甚麼神不使手抄本隻字不錯呢?因為神希望保留聖經的「人性」。另外,祂要人明白沒有人能夠擁有絕對的真理,而絕對的真理只有在神裡面。

5. 使聖經真理單極化

聖經中有些真理是兩極性的,例如:三為一體、基督的神、人二性、神的恩慈與公義等等,都不能簡單解釋清楚兩極性真理,只是基督徒一般都不敢質疑這些基要真理。但是對其他本質屬於兩極性的聖經教導,當信徒不能面對時,便嘗試用不同的解釋、方法來把矛盾除去。「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這種具爭議性的問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神學家加爾文(John Calvin)便認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但另一位神學家亞米紐斯(Arminius)則不認同。但聖經裡的確在兩方面都有論據支持,就像耶穌既完全是神,也完全是人一樣。我們若不能接受聖經中有些真理存在兩極化的張力,就很難成為一個成熟的基督徒。

結論

既然每人都會有盲點,作為教導者,最好學像駕駛者一樣,經常作「扭頭確認」(shoulder check),檢視自己是否有犯以上的毛病,確保聖經真理的承傳不會遭到扭曲。聖經手抄本

基督教教育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