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43
第6第 北北北北北

Upload: alfonso-gomez

Post on 01-Jan-2016

6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天变不足畏 , 人言不足恤 , 祖宗之法不足守.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 积贫. 1. 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①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 财政危机 ;. ② 政治危机 : 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③ 边患危机 : 统调分离, 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 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 ,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2. 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3. 改革条件:. ①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 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Page 2: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①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财政危机 ;;

②② 政治危机政治危机 :: 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③③ 边患危机边患危机 :: 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积弱

1.1. 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积贫积贫

3.3. 改革条件:改革条件:

2.2. 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Page 3: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Page 4: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Page 5: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2007 年 9月 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

Page 6: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朱镕基总理

Page 7: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① 财政危机财政危机 ;; ②② 政治危机政治危机;; ③③ 边患危机边患危机。。

1.1. 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3.3. 改革条件:改革条件:

2.2. 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②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③③ 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及对变法的支持

宋神宗

Page 8: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二、变法的内容——

富国强兵核心内容 :

1.理财 (富国 )措施1.理财 (富国 )措施

①青苗

法 ②募役

法 ③农田水利

④均输

法 ⑤方田均税

法 ⑥市易

Page 9: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 、理财 ( 富国 )措施①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 钱或粮食 )

③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④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二、变法的内容——

②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

⑤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以稳定市场

作用评价:A. 积极积极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 ;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

B. 最具争议 : 强制借贷 ,利息较高 ,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 ,引起社会不满 .

A. 积极积极 ::出钱代役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 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并增力政府收入并增力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 :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积极 :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政府税收增加。

积极 :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积极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Page 10: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 、理财 ( 富国 )措施①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 钱或粮食 )

③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④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二、变法的内容——

②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 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

⑤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以稳定市场

⑥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总评 :(P37 第 3 段 )“…… 取得一定成效 ,” 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但也存在局限,具有较大争议。新法实施中出现危害百姓现象,如…

Page 11: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2 、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①省兵 :精减军队 ,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二、变法的内容——

②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B.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 : 减少政府支出

C.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用 ( 目的 ):政治 : 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军事 : 寓兵于民 , 节省军费 , 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

Page 12: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总评 :(P38 第 3段 )“……“……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 ,”,” 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 ,, 达到富中强兵作用达到富中强兵作用 ..

Page 13: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3 、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①改革 (内容上 )科举制度 :废诗赋取士 ,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二、变法的内容——

②选官制度改革 :贯彻择优录用 , 惟才用人的原则 , 克服恩荫弊病

③学校教育改革 :整顿太学 ,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

作用作用 ::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才

武学习武图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宋人科举考试图

经义考试 : 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义理 .

策论考试 : 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 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 : 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Page 14: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 纪念馆内王安石像

Page 15: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①① 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 变法的结果:

A. 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B. 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D. 有利于社会进步。②② 神宗去世后神宗去世后 ,, 新法被废及变质新法被废及变质

Page 16: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①① 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1. 变法的结果:②② 神宗去世后神宗去世后 ,, 新法被废及变质新法被废及变质

2.2. 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 局局限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 阻力

大 )

主要

②②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引起民间不满引起民间不满

④④ 变法变法后期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保守派保守派重新重新得势得势 ..

③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 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太太皇皇太太后后

皇皇太太后后

宋宋神神宗宗

司马光( 1019—1086)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Page 17: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①① 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1. 变法的结果:②② 神宗去世后神宗去世后 ,, 新法被废及变质新法被废及变质

2.2. 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 局局限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 阻力

大 )

主要

②②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引起民间不满引起民间不满

④④ 变法变法后期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 ,,保守派保守派重新重新得势得势 ..

③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⑤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Page 18: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深化• 1 、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调整或变革。调整或变革。• 2、改革的分类:

(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一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一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二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二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3、关于改革的评价(( 11 )标准:)标准: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从它

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去评价

(( 22)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首先应分析当时的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趋势)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一历史发展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

Page 19: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试用以上标准谈谈你是如何试用以上标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到了哪些启示?

Page 20: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3. 对变法的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进步性 ( 历史作用 )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局限性:① 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失败根因

Page 21: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改革改革启示类类题目思路( 11 )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必然要求,所以……。

(( 22 )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得成功。

(( 33 )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Page 22: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

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

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Page 23: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复习巩固:复习巩固:

11 、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有哪些?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哪几点?措施有哪些?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哪几点?

22、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政府财政困难的措、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政府财政困难的措施有哪些?其中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有哪些?其中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是哪几点?施是哪几点?

33、变法内容中触及到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变法内容中触及到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措施有哪些?措施有哪些?

Page 24: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复习 :北宋建立后 , 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何消极影响 ?

Page 25: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必修一第3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

Page 26: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必修一第3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

争1.分化事权 ,增设机构

2. 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Page 27: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思考:冗官的原因?

原因一 :

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原因二 :

科举制的改革 (扩招 ),导致官吏人数激增;

原因三 :

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授官;

Page 28: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130130万万

宋初宋初军队军队

宋中宋中军队军队

军费在财政支军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出中所占比重

3737万万

Page 29: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Page 30: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必修二第2

中国古代土地制

Page 31: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复习思考 :北宋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 政策?

Page 32: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 ,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 ,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Page 33: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Page 34: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流民图》

Page 35: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土地兼并 现象严重(不抑兼并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农民起义不断

Page 36: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小波、李顺起义

Page 37: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Page 38: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989一 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 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 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Page 39: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圩田工程示意图(选自(清)《授时通考》)

Page 40: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 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期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灌溉着莆田平原 1万多公顷的田地。

Page 41: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Page 42: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 ( 今南京 ) 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 66 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 南京 ) 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 (1086 年 ) ,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Page 43: 第 6 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