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制 “文化松原”再升帆 朝内 -...

1
5 2014 4 15 日 星期二 编辑 张妍 文化周刊 Email: jlrbBS3BS@sina.com电话:(0431)88600660 文化在线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族为主建立的中国历史 上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为保证 满族的绝对统治地位,清政府采取了“满洲根本”、 “首崇满洲”、“旗民有别”和“国语骑射”等多项政 策,并量身定制诸多的特权制度。就连一些学堂也 只招收旗人子弟,这使得汉人文化教育陷入了踟蹰 不前的局面。 同治十三年(1874 年),吉林府崇文书院的建 立彻底改变了汉人不能接受教育的状况。据《永吉 县志》记载,崇文书院是吉林第一个招收汉人子弟 的学校,即“凡吉林之生童,皆可往院读书。”书院作 为教授生徒的教育机构,是封建社会中官办或官绅 集资、捐款兴办的,它以“黜浮崇实”为学风和“以广 国家菁莪棫朴之化”为宗旨。教学内容为四书五 经、诗文等课程,有的还传授某些专业技能或行使 考试考场的功能。崇文书院由吉林省城众绅士捐 建,院址在吉林朝阳门(大东门)内学院衙门考棚的 东隅(今吉林市船营区公安街永远胡同,原称崇文 书院胡同),经费来源主要是官府拨款和绅商捐 款。书院“肄业有舍,讲论有堂,门厅庖厨,规制略 备。”课程由聘请的山长主讲,山长由士绅商请,官 方礼聘。学生最多时达数百人。每年二月八日为 吉林将军前来考试的日子,八月八日为吉林分巡道 命题考试时间,每月八日为吉林知府考试时间,二 十三日为监院命题考试时间。生童两榜,成绩分为 特、超、一、二、三等。被录取的学生,按成绩奖银若 干两,以资鼓励。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着崇文书院的相关档案,有 一光绪年间崇文书院给吉林将军的《条规》清折,这 样记录着当时的情况:“书院举办事宜,官揽其纲, 绅理其目。凡遇紧要,绅请之官而复事,可遵行;官 之绅而后事,无隔膜。官绅洽浃,互相维持。” “聘请 山长必须甲乙榜出身,学品兼优之人。二月开课, 十一月收课,以十个月为率。每月除官课外,山长 齐课一次。”“山长脩金并生童膏火、奖赏银两。一 年分为三次,由儒学牒领。二月甄别后领第一次; 五月初一日领第二次;八月初一日领第三次,完 竣。” “在院生童必潜心诵读,专志进取,更宜身体力 行,严自检束,以收群相观摩之效。倘有不遵约束, 任意遊荡、赌博、吸食洋烟及一切行止有亏者,即系 不率。教之人分别轻重,山长立予掛牌或饬逐出, 以示惩儆。”“在院生童,实有切己之事,须禀明山 长,方准出外,不准过半日。一月不准过三次。倘 有无故擅自出外,夜间赴街者,查出,即行逐出。” “在院生童端午、中秋两节,准其回家。近者五日, 远者十日,延至半月不到者,停止膏火。以外,清 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日,均给假一日,至于寻 常庙会、演戏等事,概不准讬故游观,违者逐出。” “书院火炕统计二十八铺。近日柴薪昂贵,每炕按 日需钱一百文,每天应需钱二吊八百文,十个月应 需钱八百四十吊。撙节核减需银一百六十两。” “书 院房间先尽甄别录取生童,按名次居住,次及附 课。仍视房间大小容住一二人、三四人不等。至应 用器皿等物,略为置备。俟经费充足,再行备办。” 以上只是《条规》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学院管 理制度的大概情况。 穿越了140年的时间隧道,经历了岁月的洗 礼,人们仍可借助档案重温崇文书院历史,感受 着治学严谨,管理缜密,奖惩得当等场景,似有亲 临其境的感觉。《条规》既陈述了书院与官府的隶 属关系,也在字里行间中彰显着官府独尊的地 位,书院的编制设置和待遇,聘请山长的要求、酬 金和授课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条规》对在院 生童也有严格的要求,赏罚分明,好的给予赏银, 差的轻者停领膏火,重者逐出书院。节假日放假 时间详尽明了,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节 庆风俗。生童领取膏火(助学金)、居住房间等项 安排都与学业优劣直接对接。泛黄且浸有水痕 的档案,记述了那段可圈可点的历史,挖掘着百 余年前的记忆,诉说着那曾经的拥有和缺失,叩 问历史,直面后人。 吉林本是满族的“发祥与虞猎之地”,历来以习 武为重,不重视读书和科举考试。崇文书院的设 立,破除了重武备而略文事的先例。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清政府下诏废科举,兴新学。次年十 月,吉林将军达桂在崇文书院旧址创建了吉林省立 初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 “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清末吉林崇文书院 张永珍 光绪十九年吉林分巡道为新定崇文书院章程请查核立案由及吉林将军衙门的批文。 说不尽千年捺钵辽帝都,听不够悠悠长调唱草 原。松原是一个美丽的令人为之迷醉的地方:这里 不仅有肥沃的土地、秀美的风光,踏上这片土地,你 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气息。这 里是古夫余国的旧址,有渤海国的遗存;这里是辽 帝春捺钵之地,也是大金国“肇基王迹”之地。千百 年的积累和沉淀,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呈现出 别样的文化魅力。辽金文化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 表。 为进一步发挥松原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 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松原对当地 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形成了打造 以辽金文化为文化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松原文化 品牌新思路,为松原文化建设谱写着新的篇章。 学术研究:深入挖掘辽金文化 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至今,松原的历史文化 底蕴一脉相承,从未出现过断层。这里不但有古夫 余国和渤海国的遗址遗迹,也有辽、金、元、明清时 期的遗存。目前,松原全市共有5处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其中辽金时期4处。在全市654处不 可移动文物中,辽金时期或与其相关的有457处。 在众多历史遗迹中,主要以大金得胜陀颂碑、塔虎 城、石头城子古城、辽帝春捺钵遗址群最为著名。 据史料记载,辽代先后有6位皇帝到过此地, 其中辽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等 4 位皇帝是因为 春捺钵驻跸。所以松原也有“千年捺钵地,百年辽 帝都”之美誉。捺钵乃契丹语,又译作纳拔、纳钵、 纳宝、剌钵等,相当于汉语中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 处的“行在”或“行幸顿宿之所”。松原市委书记高 福平表示:“春捺钵的记载把古代皇帝来到松原的 时间提前了700年,我们要很好地把这些资源整合 起来、挖掘出来。” 为深度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2014年3月 31日,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支 队伍由掌握一定文史知识、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 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市、县(市、区)委宣传部、文联、 文广新局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其工作 宗旨是对松原历史文化(重点是辽金文化)进行全 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挖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松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淑红对记者说,辽 金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辽金文化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北方经济 发展和民族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辽金历 史文化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松原文化内涵、盘活 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辽金历史 文化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 的需要,是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需要。 据悉,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将定 期举办辽金历史文化交流、研讨、互访活动,还将发 行《松原历史文化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史学 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以期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引向 深入,形成全民支持参与的强大合力。 此外,为给松原历史文化留下珍贵历史资料, 松原市还将拨付专项资金,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尽 快启动《松原文物志》编辑出版工作。文物志具有 极高的史料价值,是学习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 台。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松原文物志》,对于普及 辽金历史文化教育、巩固文物普查成果和有效保 护、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会起到积极作用。 文艺作品:生动展现辽金文化 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艺术作品,用形象、立体的 方式将那些被岁月烟云所尘封、被时光流逝所淹 没、曾经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世人,是松原 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松原已推出一系列辽金文化题材文 艺精品。例如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的辽金题材 戏剧作品《铁血女真》和《洪皓》。特别是满族新 城戏《洪皓》两次进京演出,并登上了我国最高的 表演舞台—国家大剧院;央视戏曲频道两次完 整播出了《洪皓》在京演出的录像;百余家新闻媒 体刊播或转载报道了《洪皓》在京演出的新闻。 可以说,满族新城戏《洪皓》为宣传展示松原的辽 金文化唱响了一出重头戏。松原市满族新城戏 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李靖告诉记者,今年 5 月,《洪 皓》将三进京城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 重点院团展演”(北方片)的演出,这又是向全国 观众展示辽金文化的一次大好时机。 除了继续打磨已有的作品,松原市戏剧创作室 还在组织协调市内外、省内外的业内人士,深入挖 掘辽金历史文化题材的剧本。目前,已掌握的舞台 剧本有《金宋歌仙》、《夫余王》、《草原王妃》、《大布 苏》、《春捺钵》等,其中《草原王妃》、《金宋歌仙》剧 本已经送请省戏剧研究院专家审定。 在影视作品方面,松原市广播电视台和扶余市 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电影《大金始祖》已经制作 完毕,目前正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早日与观众见 面。同时还在积极筹措辽金题材的电视剧剧本,拟 拍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实现松原市电 影电视剧零的突破。 在文学作品创作上,围绕打造松原辽金历史文 化品牌,动员松原市内外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主 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在《哈达山》、《查干 湖》等松原各类文学刊物定期刊载。 文化产业:全面开发辽金文化 多年来,松原市经过多方探索,走出了一条城 市建设、观光旅游、地方特产、民俗文化等交融互 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以“查干湖冬捕”为例,古 老的冬季捕鱼生产展示传承了松原的优秀民俗文 化,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衍生出的全鱼宴、蒙古族歌 舞表演、“祭湖 · 醒网”仪式等文化民俗样式转化为 旅游产品,极大地推动了旅游发展,拉动了渔业生 产,带动了查干湖区域的经济发展。 如今,松原以“查干湖冬捕”为文化样本,继续 打造“千年捺钵地,百年辽帝都”等辽金文化品牌,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形成“一城四区”的规划建 设格局。 作为松原文化产业之一的松原辽金文化城是 目前已投入运作的一个项目。辽金文化城的交易 场所使用面积为4000平方米,已装修营业的商铺 50 家,内容包括辽金时代的瓷器、钱币、玉器、铜 器、书画、民俗用品等 30 多个门类 100 多个品种。 自 2013 年 10 月 1 日开业以来,松原辽金文化城吸 引了全国各地的古玩爱好者、收藏者来这里“淘 宝”。为广大古玩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为弘扬、 传承和发展辽金文化提供了硬件条件,对宣传松原 地方文化和推动松原文化产业发展也起到积极的 促进作用。而今,松原市正加紧对松原辽金文化城 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打造,积极申报省级文化产业 示范基地。 此外,松原市还将在市区建设辽金文化风情 园,在扶余规划建设大金得胜陀颂碑湿地旅游区, 在乾安县规划建设辽帝“春捺钵”遗址群观光园,在 长岭县南城子古城遗址规划建设南城子古城遗址 景区。其中,辽帝“春捺钵”遗址群观光园和大金得 胜陀颂碑湿地旅游区这两个项目,经过几年前期筹 划,基础较好、特色鲜明、集聚度高、成长性强,松原 市计划优先推介和打造,使之成为辽金文化产业发 展的示范区。目前,辽金文化风情园正处于筹备阶 段,已初步确定将龙华文化公园改造成为辽金文化 风情园。龙华文化公园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位 于江北沿江旅游观光带,东临亚洲最大的龙华寺, 西接松原市森林公园、松原市规划展览馆,南有巴 尔达公园,以该公园为主体,有效整合周边旅游文 化资源。规划建设辽金文化风情园,不仅可以提升 该区域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将辽金文化风情园打 造成为松原地标式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据悉,该 项目设计方案有望在今年 11 月完成。 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 重要标志。松原,从来就不缺乏文化底蕴,更一直 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这里有 草原水色,有田园风光,有民俗风情,有辽金遗迹, 有历史遗存。这种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多年 的融合、沉淀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辽金文化最 为厚重、最为突出的历史文化;以满族、蒙古族最具 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湿地、草原为主要内容的 生态文化;以吉林油田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满族 新城戏、蒙古族歌舞、东北二人转为代表的演艺文 化。多元文化相交融,构成了松原特有的城市文化 符号,代表了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现在,松 原正站位高远抓研究,让辽金历史文化成为松原地 域文化的响亮品牌;坚持不懈抓转化,让辽金历史 文化成为推动松原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提炼 辽金历史文化精髓,生产出具有辽金文化内涵的文 化产品,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具 有松原特色的文化产业新路。 “文化松原”再升帆 —松原辽金历史文化品牌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侯增文 龚保华 李卓林 松原是一个美丽的令人为之迷醉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秀美的风光,踏上这片土地,你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感受 到厚重的文化气息。这里是古夫余国的旧址,有渤海国的遗存;这里是辽帝春捺钵之地,也是大金国“肇基王迹”之地。千百年的 积累和沉淀,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呈现出别样的文化魅力。辽金文化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进一步发挥松原历史文化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松原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形成了打造以辽金文化 为文化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松原文化品牌新思路,为松原文化建设谱写着新的篇章。 本报讯 记者龚保华)由叶伟民 执导、文隽操刀编剧,吴镇宇、林心 如、秦海璐、杨祐宁、莫小棋领衔主演 的东方惊悚悬疑电影《朝内 81 号》近 日宣布定档7月18日全球上映。同 时片方还发布了五款今生版角色海 报,民国背景和现代人物的交错设计 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据悉,该片以 近亿元的投资规模被业内誉为“惊悚 片跨时代之作”,为完美呈现鬼宅实 景,片方动用了上万件民国物件配合 出演。此外,影片首次以3D呈现惊 悚的大胆之举更加深了《朝内 81 号》 的神秘感,颠覆了国产惊悚电影小制 作的模式,此片将极有可能成为国内 首部“亿级”惊悚影片。 之前曝光的前世版海报初步将 影片的惊悚元素呈现出来:蝶魂变、 蜕老尸、骨媚蛊、幽冥魂等字眼触动 观众对于东方惊悚的窥探心理。此 次推出的今生版角色海报同样是民 国背景,但五位角色被巧妙设计成现 代造型,古典和现代两个时空的立体 重叠营造恍然如梦之感。另外,今生 版海报还对前世版海报中的恐怖字 眼作了更加直观的视觉诠释。比如 林心如前世海报中的“蝶魂变”,在今 生海报中变成了一群围绕她飞舞的 红蝴蝶,搭配人物红白相间的长裙, 性感鬼魅的气氛油然而生;吴镇宇、 莫小棋、杨祐宁则分别以黑白两色服 装被乌鸦、花瓣、雪花包围,暗示他们 前世与今生的命运联系;最引人好奇 的是其中一张以公鸡为主角的海报, 对此片方表示—观众看了电影自 然会明白。 利用一座老宅和几个性格迥然 的人物述说一段历史的前世今生,是 《朝内 81 号》最大的创新之处。一位 资深影迷表示:“从前世今生的角度 讲恐怖故事,既要吓人,又要唯美,还 要前世今生的结构,这对导演和编剧 的挑战不小。”制片人林朝阳表示: “‘东方惊悚’只是这部电 影的一支主力军,恢弘的规模和真正的3D惊悚是它的另 外两大主力,三强联合才会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视觉效 果。”提到 3D最终效果,林朝阳用“身临其境”来形容:“它 会带领观众走进朝内81号,以接近真实的触感抚摸到这座 传奇宅院每一个历史的痕迹,空间感很强。” 据悉,《朝内 81 号》仅道具就有近 13000 件,最多一个 场景中配备了600多个物件,其中不乏真实古董宝物。有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惊悚片跨时代之作’,《朝内81号》敢 于开创华语惊悚大片的勇气值得肯定。” 3D 81 田同生《百马人生,从 55 岁开始》面世 本报讯 木子 )中国跑步励志偶像、“百马推手”田 同生新书《百马人生,从 55 岁开始》发布会,日前在北 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 《百马人生,从 55 岁开始》是国内第一本原创跑步 绘本,由中国马拉松运动推动第一人田同生和他的女 儿、80后海归插图画师田十川共同创作完成。书中生 动、形象地讲述了曾经的体育差等生、满脸囊囊肉、挺 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通过马拉松运动完美逆生长,成 为梦想跑“百马”的六块腹肌男的故事,分享了田同生 从迈开第一步,到跑完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所经历的彷 徨、痛苦和自我挑战。《百马人生,从 55 岁开始》的上 市,标志着系统、专业、科学、全面的湛庐文化跑步系列 图书正式亮相。这套图书云集了被誉为“跑步界的导 师和思想家”乔治 · 希恩、“亚索800”发明者亚索、“美 国最佳教练”杰克 · 丹尼尔斯、“百马王子”哈尔 · 希格 登、波士顿马拉松冠军伯富特、美国知名运动营养专家 比德、中国马拉松推广第一人田同生等史上最强大的 作者阵容。 十二新作《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出版 本报讯 记者高菲 )作家十二的新作《最好的年龄 才刚刚开始》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十二是专栏作者,活跃于豆瓣网,每每被誉为“一 只不省油的灯”,往往自嘲曰“因为不省油,所以灯才 亮”,下笔常常能烛照姐妹。在《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 始》中,十二认真记录下的关于青春、爱情、成长的点滴 日志,仿佛时光机器,带着你回到过去,用今时今日的 智慧再去看那些往事,一切就变得简单了,失恋、失败、 怀疑、背叛,都成了路上的基石。最重要的不是绕过去 或者摔倒了,而是有人相伴,有人喝彩和搀扶。 文化短讯 图为中国辽金史学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的专家学者们在 松原市考察辽帝春捺钵遗址。 图为松原辽金文化城。 长春市绿园区打造百姓书房 本报讯 记者于雁宾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 提出的“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的要 求,长春市绿园区最近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大动脉”、 培育百姓书房“小细胞”的解题思路。绿园区打造 “365 百姓书香工程”,将公共资源下放到群众身边,切 实满足新时期居民就近阅读的文化需要,激发群众阅 读热情,通过培育百姓书房“小细胞”,促进基层文化事 业大发展。 走基层 送平安 本报讯 蔡赫 )图们市公安消防大队自今年以来开 展“走基层 · 送平安”消防文化宣传活动。他们通过“生 命通道”体验、消防主题宣传等系列宣传活动,累计发 放消防传单、挂图等 15000 余份,开展消防培训、体验 活动等20余场,收到良好效果。 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优秀”活动 本报讯 孙长江 )最近,伊通供电分公司党委以开 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企业文化建 设中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优秀”主题活动。他们组织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从而 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 战斗力,全力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根在一线”构建和谐 本报讯 王凤波 )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敦化 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分中心最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启 动支部书记“根在一线”活动。支部书记们全程参与一 线工作,通过与一线员工同工同勤蹲点方式调研,体验 员工的辛劳与汗水,了解员工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 难与矛盾;同时开展一线员工家访活动,通过深入到员 工家中,了解员工家属诉求,面对面沟通,使家属了解 支持企业工作,推动企业、家庭和谐“共赢”。 图为查干湖冬捕祭网仪式。 图为大金得胜陀颂碑碑亭。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Oct-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5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编辑 张 妍文化周刊Email:jlrbBS3BS@sina.com 电话:(0431)88600660文 化 在 线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族为主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中央王朝。为保证满族的绝对统治地位,清政府采取了“满洲根本”、

    “首崇满洲”、“旗民有别”和“国语骑射”等多项政策,并量身定制诸多的特权制度。就连一些学堂也只招收旗人子弟,这使得汉人文化教育陷入了踟蹰不前的局面。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吉林府崇文书院的建立彻底改变了汉人不能接受教育的状况。据《永吉县志》记载,崇文书院是吉林第一个招收汉人子弟的学校,即“凡吉林之生童,皆可往院读书。”书院作为教授生徒的教育机构,是封建社会中官办或官绅集资、捐款兴办的,它以“黜浮崇实”为学风和“以广国家菁莪棫朴之化”为宗旨。教学内容为四书五经、诗文等课程,有的还传授某些专业技能或行使考试考场的功能。崇文书院由吉林省城众绅士捐建,院址在吉林朝阳门(大东门)内学院衙门考棚的东隅(今吉林市船营区公安街永远胡同,原称崇文书院胡同),经费来源主要是官府拨款和绅商捐款。书院“肄业有舍,讲论有堂,门厅庖厨,规制略备。”课程由聘请的山长主讲,山长由士绅商请,官方礼聘。学生最多时达数百人。每年二月八日为吉林将军前来考试的日子,八月八日为吉林分巡道命题考试时间,每月八日为吉林知府考试时间,二十三日为监院命题考试时间。生童两榜,成绩分为特、超、一、二、三等。被录取的学生,按成绩奖银若干两,以资鼓励。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着崇文书院的相关档案,有一光绪年间崇文书院给吉林将军的《条规》清折,这

    样记录着当时的情况:“书院举办事宜,官揽其纲,绅理其目。凡遇紧要,绅请之官而复事,可遵行;官之绅而后事,无隔膜。官绅洽浃,互相维持。”“聘请山长必须甲乙榜出身,学品兼优之人。二月开课,十一月收课,以十个月为率。每月除官课外,山长齐课一次。”“山长脩金并生童膏火、奖赏银两。一年分为三次,由儒学牒领。二月甄别后领第一次;五月初一日领第二次;八月初一日领第三次,完竣。”“在院生童必潜心诵读,专志进取,更宜身体力行,严自检束,以收群相观摩之效。倘有不遵约束,

    任意遊荡、赌博、吸食洋烟及一切行止有亏者,即系不率。教之人分别轻重,山长立予掛牌或饬逐出,以示惩儆。”“在院生童,实有切己之事,须禀明山长,方准出外,不准过半日。一月不准过三次。倘有无故擅自出外,夜间赴街者,查出,即行逐出。”

    “在院生童端午、中秋两节,准其回家。近者五日,远者十日,延至半月不到者,停止膏火。以外,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日,均给假一日,至于寻常庙会、演戏等事,概不准讬故游观,违者逐出。”

    “书院火炕统计二十八铺。近日柴薪昂贵,每炕按

    日需钱一百文,每天应需钱二吊八百文,十个月应需钱八百四十吊。撙节核减需银一百六十两。”“书院房间先尽甄别录取生童,按名次居住,次及附课。仍视房间大小容住一二人、三四人不等。至应用器皿等物,略为置备。俟经费充足,再行备办。”以上只是《条规》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学院管理制度的大概情况。

    穿越了140年的时间隧道,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人们仍可借助档案重温崇文书院历史,感受着治学严谨,管理缜密,奖惩得当等场景,似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条规》既陈述了书院与官府的隶属关系,也在字里行间中彰显着官府独尊的地位,书院的编制设置和待遇,聘请山长的要求、酬金和授课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条规》对在院生童也有严格的要求,赏罚分明,好的给予赏银,差的轻者停领膏火,重者逐出书院。节假日放假时间详尽明了,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节庆风俗。生童领取膏火(助学金)、居住房间等项安排都与学业优劣直接对接。泛黄且浸有水痕的档案,记述了那段可圈可点的历史,挖掘着百余年前的记忆,诉说着那曾经的拥有和缺失,叩问历史,直面后人。

    吉林本是满族的“发祥与虞猎之地”,历来以习武为重,不重视读书和科举考试。崇文书院的设立,破除了重武备而略文事的先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科举,兴新学。次年十月,吉林将军达桂在崇文书院旧址创建了吉林省立初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

    “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清末吉林崇文书院张永珍

    光绪十九年吉林分巡道为新定崇文书院章程请查核立案由及吉林将军衙门的批文。

    说不尽千年捺钵辽帝都,听不够悠悠长调唱草原。松原是一个美丽的令人为之迷醉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秀美的风光,踏上这片土地,你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气息。这里是古夫余国的旧址,有渤海国的遗存;这里是辽帝春捺钵之地,也是大金国“肇基王迹”之地。千百年的积累和沉淀,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呈现出别样的文化魅力。辽金文化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为进一步发挥松原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松原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形成了打造以辽金文化为文化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松原文化品牌新思路,为松原文化建设谱写着新的篇章。

    学术研究:深入挖掘辽金文化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至今,松原的历史文化

    底蕴一脉相承,从未出现过断层。这里不但有古夫余国和渤海国的遗址遗迹,也有辽、金、元、明清时期的遗存。目前,松原全市共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辽金时期4处。在全市654处不可移动文物中,辽金时期或与其相关的有457处。在众多历史遗迹中,主要以大金得胜陀颂碑、塔虎城、石头城子古城、辽帝春捺钵遗址群最为著名。

    据史料记载,辽代先后有6位皇帝到过此地,其中辽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等4位皇帝是因为春捺钵驻跸。所以松原也有“千年捺钵地,百年辽帝都”之美誉。捺钵乃契丹语,又译作纳拔、纳钵、纳宝、剌钵等,相当于汉语中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处的“行在”或“行幸顿宿之所”。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表示:“春捺钵的记载把古代皇帝来到松原的时间提前了700年,我们要很好地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挖掘出来。”

    为深度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2014年3月31日,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支队伍由掌握一定文史知识、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市、县(市、区)委宣传部、文联、文广新局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其工作宗旨是对松原历史文化(重点是辽金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挖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松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淑红对记者说,辽金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辽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北方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辽金历史文化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松原文化内涵、盘活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辽金历史文化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是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需要。

    据悉,松原辽金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将定期举办辽金历史文化交流、研讨、互访活动,还将发行《松原历史文化研究》刊物,发表研究成果、史学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以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把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形成全民支持参与的强大合力。

    此外,为给松原历史文化留下珍贵历史资料,松原市还将拨付专项资金,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尽快启动《松原文物志》编辑出版工作。文物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学习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

    台。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松原文物志》,对于普及辽金历史文化教育、巩固文物普查成果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会起到积极作用。

    文艺作品:生动展现辽金文化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艺术作品,用形象、立体的

    方式将那些被岁月烟云所尘封、被时光流逝所淹没、曾经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世人,是松原文化品牌建设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松原已推出一系列辽金文化题材文艺精品。例如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的辽金题材戏剧作品《铁血女真》和《洪皓》。特别是满族新城戏《洪皓》两次进京演出,并登上了我国最高的表演舞台——国家大剧院;央视戏曲频道两次完整播出了《洪皓》在京演出的录像;百余家新闻媒体刊播或转载报道了《洪皓》在京演出的新闻。可以说,满族新城戏《洪皓》为宣传展示松原的辽金文化唱响了一出重头戏。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李靖告诉记者,今年5月,《洪皓》将三进京城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重点院团展演”(北方片)的演出,这又是向全国

    观众展示辽金文化的一次大好时机。除了继续打磨已有的作品,松原市戏剧创作室

    还在组织协调市内外、省内外的业内人士,深入挖掘辽金历史文化题材的剧本。目前,已掌握的舞台剧本有《金宋歌仙》、《夫余王》、《草原王妃》、《大布苏》、《春捺钵》等,其中《草原王妃》、《金宋歌仙》剧本已经送请省戏剧研究院专家审定。

    在影视作品方面,松原市广播电视台和扶余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电影《大金始祖》已经制作完毕,目前正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早日与观众见面。同时还在积极筹措辽金题材的电视剧剧本,拟拍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实现松原市电影电视剧零的突破。

    在文学作品创作上,围绕打造松原辽金历史文化品牌,动员松原市内外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在《哈达山》、《查干湖》等松原各类文学刊物定期刊载。

    文化产业:全面开发辽金文化多年来,松原市经过多方探索,走出了一条城

    市建设、观光旅游、地方特产、民俗文化等交融互

    动、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以“查干湖冬捕”为例,古老的冬季捕鱼生产展示传承了松原的优秀民俗文化,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衍生出的全鱼宴、蒙古族歌舞表演、“祭湖·醒网”仪式等文化民俗样式转化为旅游产品,极大地推动了旅游发展,拉动了渔业生产,带动了查干湖区域的经济发展。

    如今,松原以“查干湖冬捕”为文化样本,继续打造“千年捺钵地,百年辽帝都”等辽金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形成“一城四区”的规划建设格局。

    作为松原文化产业之一的松原辽金文化城是目前已投入运作的一个项目。辽金文化城的交易场所使用面积为4000平方米,已装修营业的商铺50家,内容包括辽金时代的瓷器、钱币、玉器、铜器、书画、民俗用品等30多个门类100多个品种。自2013年10月1日开业以来,松原辽金文化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古玩爱好者、收藏者来这里“淘宝”。为广大古玩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为弘扬、传承和发展辽金文化提供了硬件条件,对宣传松原地方文化和推动松原文化产业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今,松原市正加紧对松原辽金文化城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打造,积极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松原市还将在市区建设辽金文化风情园,在扶余规划建设大金得胜陀颂碑湿地旅游区,在乾安县规划建设辽帝“春捺钵”遗址群观光园,在长岭县南城子古城遗址规划建设南城子古城遗址景区。其中,辽帝“春捺钵”遗址群观光园和大金得胜陀颂碑湿地旅游区这两个项目,经过几年前期筹划,基础较好、特色鲜明、集聚度高、成长性强,松原市计划优先推介和打造,使之成为辽金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目前,辽金文化风情园正处于筹备阶段,已初步确定将龙华文化公园改造成为辽金文化风情园。龙华文化公园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位于江北沿江旅游观光带,东临亚洲最大的龙华寺,西接松原市森林公园、松原市规划展览馆,南有巴尔达公园,以该公园为主体,有效整合周边旅游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辽金文化风情园,不仅可以提升该区域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将辽金文化风情园打造成为松原地标式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据悉,该项目设计方案有望在今年11月完成。

    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松原,从来就不缺乏文化底蕴,更一直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这里有草原水色,有田园风光,有民俗风情,有辽金遗迹,有历史遗存。这种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多年的融合、沉淀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辽金文化最为厚重、最为突出的历史文化;以满族、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以湿地、草原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化;以吉林油田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满族新城戏、蒙古族歌舞、东北二人转为代表的演艺文化。多元文化相交融,构成了松原特有的城市文化符号,代表了城市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现在,松原正站位高远抓研究,让辽金历史文化成为松原地域文化的响亮品牌;坚持不懈抓转化,让辽金历史文化成为推动松原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提炼辽金历史文化精髓,生产出具有辽金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松原特色的文化产业新路。

    “文化松原”再升帆——松原辽金历史文化品牌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侯增文 龚保华 李卓林

    松原是一个美丽的令人为之迷醉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肥沃的土地、秀美的风光,踏上这片土地,你能聆听到历史的心跳,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气息。这里是古夫余国的旧址,有渤海国的遗存;这里是辽帝春捺钵之地,也是大金国“肇基王迹”之地。千百年的积累和沉淀,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呈现出别样的文化魅力。辽金文化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进一步发挥松原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松原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形成了打造以辽金文化为文化主体、多元文化并存的松原文化品牌新思路,为松原文化建设谱写着新的篇章。

    本报讯(记者龚保华)由叶伟民执导、文隽操刀编剧,吴镇宇、林心如、秦海璐、杨祐宁、莫小棋领衔主演的东方惊悚悬疑电影《朝内81号》近日宣布定档7月18日全球上映。同时片方还发布了五款今生版角色海报,民国背景和现代人物的交错设计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据悉,该片以近亿元的投资规模被业内誉为“惊悚片跨时代之作”,为完美呈现鬼宅实景,片方动用了上万件民国物件配合出演。此外,影片首次以3D呈现惊悚的大胆之举更加深了《朝内81号》的神秘感,颠覆了国产惊悚电影小制作的模式,此片将极有可能成为国内首部“亿级”惊悚影片。

    之前曝光的前世版海报初步将影片的惊悚元素呈现出来:蝶魂变、蜕老尸、骨媚蛊、幽冥魂等字眼触动观众对于东方惊悚的窥探心理。此次推出的今生版角色海报同样是民国背景,但五位角色被巧妙设计成现代造型,古典和现代两个时空的立体重叠营造恍然如梦之感。另外,今生版海报还对前世版海报中的恐怖字眼作了更加直观的视觉诠释。比如林心如前世海报中的“蝶魂变”,在今生海报中变成了一群围绕她飞舞的红蝴蝶,搭配人物红白相间的长裙,性感鬼魅的气氛油然而生;吴镇宇、莫小棋、杨祐宁则分别以黑白两色服装被乌鸦、花瓣、雪花包围,暗示他们前世与今生的命运联系;最引人好奇的是其中一张以公鸡为主角的海报,对此片方表示——观众看了电影自然会明白。

    利用一座老宅和几个性格迥然的人物述说一段历史的前世今生,是《朝内81号》最大的创新之处。一位资深影迷表示:“从前世今生的角度讲恐怖故事,既要吓人,又要唯美,还要前世今生的结构,这对导演和编剧的挑战不小。”制片人林朝阳表示:“‘东方惊悚’只是这部电影的一支主力军,恢弘的规模和真正的3D惊悚是它的另外两大主力,三强联合才会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视觉效果。”提到3D最终效果,林朝阳用“身临其境”来形容:“它会带领观众走进朝内81号,以接近真实的触感抚摸到这座传奇宅院每一个历史的痕迹,空间感很强。”

    据悉,《朝内81号》仅道具就有近13000件,最多一个场景中配备了600多个物件,其中不乏真实古董宝物。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惊悚片跨时代之作’,《朝内81号》敢于开创华语惊悚大片的勇气值得肯定。”

    华语惊悚片跨时代之作

    3D

    巨制《朝内8 1

    号》推出今生版海报

    田同生《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面世本报讯(木子)中国跑步励志偶像、“百马推手”田

    同生新书《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发布会,日前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

    《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是国内第一本原创跑步绘本,由中国马拉松运动推动第一人田同生和他的女儿、80后海归插图画师田十川共同创作完成。书中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曾经的体育差等生、满脸囊囊肉、挺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通过马拉松运动完美逆生长,成为梦想跑“百马”的六块腹肌男的故事,分享了田同生从迈开第一步,到跑完人生第一个马拉松所经历的彷徨、痛苦和自我挑战。《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的上市,标志着系统、专业、科学、全面的湛庐文化跑步系列图书正式亮相。这套图书云集了被誉为“跑步界的导师和思想家”乔治·希恩、“亚索800”发明者亚索、“美国最佳教练”杰克·丹尼尔斯、“百马王子”哈尔·希格登、波士顿马拉松冠军伯富特、美国知名运动营养专家比德、中国马拉松推广第一人田同生等史上最强大的作者阵容。

    十二新作《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出版本报讯(记者高菲)作家十二的新作《最好的年龄

    才刚刚开始》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十二是专栏作者,活跃于豆瓣网,每每被誉为“一

    只不省油的灯”,往往自嘲曰“因为不省油,所以灯才亮”,下笔常常能烛照姐妹。在《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中,十二认真记录下的关于青春、爱情、成长的点滴日志,仿佛时光机器,带着你回到过去,用今时今日的智慧再去看那些往事,一切就变得简单了,失恋、失败、怀疑、背叛,都成了路上的基石。最重要的不是绕过去或者摔倒了,而是有人相伴,有人喝彩和搀扶。

    文化短讯

    图为中国辽金史学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的专家学者们在松原市考察辽帝春捺钵遗址。 图为松原辽金文化城。

    长春市绿园区打造百姓书房本报讯(记者于雁宾)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

    提出的“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长春市绿园区最近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大动脉”、培育百姓书房“小细胞”的解题思路。绿园区打造

    “365百姓书香工程”,将公共资源下放到群众身边,切实满足新时期居民就近阅读的文化需要,激发群众阅读热情,通过培育百姓书房“小细胞”,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大发展。

    走基层 送平安本报讯(蔡赫)图们市公安消防大队自今年以来开

    展“走基层·送平安”消防文化宣传活动。他们通过“生命通道”体验、消防主题宣传等系列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消防传单、挂图等15000余份,开展消防培训、体验活动等20余场,收到良好效果。

    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优秀”活动本报讯(孙长江)最近,伊通供电分公司党委以开

    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优秀”主题活动。他们组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力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

    “根在一线”构建和谐本报讯(王凤波)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敦化

    检修分公司客户服务分中心最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启动支部书记“根在一线”活动。支部书记们全程参与一线工作,通过与一线员工同工同勤蹲点方式调研,体验员工的辛劳与汗水,了解员工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矛盾;同时开展一线员工家访活动,通过深入到员工家中,了解员工家属诉求,面对面沟通,使家属了解支持企业工作,推动企业、家庭和谐“共赢”。

    图为查干湖冬捕祭网仪式。

    图为大金得胜陀颂碑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