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面元素 - mur.cn

8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面元素 Surface Factors in Urban Physical Spatial Structure 韩晓峰 HAN Xiao-feng 1 引言 面元素诠释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 视角是“点—线—面”系统中比较复杂 的方法。本文提出的面元素不是传统 几何学意义中的实体面。而是在“点— 线—面”系统中,与点元素和线元素 视角相比,在城市物质空间中占据较 大尺度的面状空间(如几个街区组成的 面状空间)。因此,“面”指以街区尺 度存在于城市物质空间中的场地。尺 度的增大导致了对其采取的诠释和操 作方法复杂性的提高。根据建筑师在 大尺度城市空间操作中所采取的方法, 本文将面元素分为镶嵌状的面、元素 层叠形成的面、地块—街区—街道形 成的面几种类型。 2 物质空间诠释中的面元素 文章提出城市物质空间中的三种 面有两层意义。首先,是建筑师在面 对较大尺度场地的设计时,可以采取 其中一种面元素对场地环境进行诠释。 其次,在此诠释视角的引导下,运用与 之相匹配的方法进行设计操作。 2.1 镶嵌状的面 与小城市或者理想城市不同,今 天的大城市不再有统一的结构。它是 不同元素、系统和功能的异质混合物。 城市在当代被理解为一个由“互相补 充的场所”镶嵌成的结构体。许多互 不相关的区域,如娱乐、文化、商业、 居住和工作区域,一起组成了松散的 城市体。在此�观认识下,许多当代 城市场地可以以此视角进行诠释。如 : 图 1 显示了互相组合形成面状城市环境 的诸多元素;图 2 显示了传统北京城市 中,典型面状街区中地块的镶嵌状况。 2.2 元素层叠形成的面 当代城市中,许多场地由一系列 互相叠加的层所组成,或者是互补的, 或者是直接对立的。不同的系统如� �、服务、绿化、水和建筑都被单独 对待,看作为复杂城市结构的一个部 分。它们可以是单独的,因此可以分 别进行操作。它们也可以是互相补充 的、互相消减的、互相完善或者互相 改变的。图 3 以轴测的图示方法显示 一片城市区域中元素的分层叠合;图 4 文章编号:1009-6000(2010)04-0045-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韩晓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45 2010.4 现代城市研究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Mar-2022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面元素Surface Factors in Urban Physical Spatial Structure

韩晓峰

HAN Xiao-feng

1 引言

面元素诠释城市物质空间结构的

视角是“点—线—面”系统中比较复杂

的方法。本文提出的面元素不是传统

几何学意义中的实体面。而是在“点—

线—面”系统中,与点元素和线元素

视角相比,在城市物质空间中占据较

大尺度的面状空间(如几个街区组成的

面状空间)。因此,“面”指以街区尺

度存在于城市物质空间中的场地。尺

度的增大导致了对其采取的诠释和操

作方法复杂性的提高。根据建筑师在

大尺度城市空间操作中所采取的方法,

本文将面元素分为镶嵌状的面、元素

层叠形成的面、地块—街区—街道形

成的面几种类型。

2 物质空间诠释中的面元素

文章提出城市物质空间中的三种

面有两层意义。首先,是建筑师在面

对较大尺度场地的设计时,可以采取

其中一种面元素对场地环境进行诠释。

其次,在此诠释视角的引导下,运用与

之相匹配的方法进行设计操作。

2.1 镶嵌状的面

与小城市或者理想城市不同,今

天的大城市不再有统一的结构。它是

不同元素、系统和功能的异质混合物。

城市在当代被理解为一个由“互相补

充的场所”镶嵌成的结构体。许多互

不相关的区域,如娱乐、文化、商业、

居住和工作区域,一起组成了松散的

城市体。在此�观认识下,许多当代

城市场地可以以此视角进行诠释。如:

图1显示了互相组合形成面状城市环境

的诸多元素;图2显示了传统北京城市

中,典型面状街区中地块的镶嵌状况。

2.2 元素层叠形成的面

当代城市中,许多场地由一系列

互相叠加的层所组成,或者是互补的,

或者是直接对立的。不同的系统如�

�、服务、绿化、水和建筑都被单独

对待,看作为复杂城市结构的一个部

分。它们可以是单独的,因此可以分

别进行操作。它们也可以是互相补充

的、互相消减的、互相完善或者互相

改变的。图 3以轴测的图示方法显示

一片城市区域中元素的分层叠合;图4

文章编号:1009-6000(2010)04-0045-08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韩晓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452010.4现代城市研究

��与�计PLANNING AND DESIGN

以元素分层提取的方法分析场地中的

元素分布。

2.3 地块-街区-街道形成的面

传统城市一直延续的地块(plot)

到街区(block)到街道(street)这样

的尺度层级关系,使得传统城市形成

清晰的肌理和结构体系。当代城市在

市场经济影响下,许多区域突破这种

层级关系,城市形态出现混乱。因此,

这个视角的面元素,更加适合诠释�

存下来的传统街区。图 5显示了典型

传统街区中建筑-地块-街区-街道

的肌理;图 6显示了建筑与地块的关

系,不同的建筑与地块关系形成不同

的建筑肌理;图7显示两种建筑与地

块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建筑肌理;图

8抽象显示了小尺度的单元如何形成面

状城市空间。

3 面元素视角下的设计操作

下面以城市建筑设计案例的深度

解析为基础,解读面元素视角诠释城

市物质空间结构对城市建筑设计过程

的影响。

图1 元素镶嵌

图片来源:Geoffrey Broadbent. 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pace design [M]. Lond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international), 1990. 14.

图2 地块镶嵌

图片来源:根据原图改绘。

图3 拉维莱特公园不同元素层叠

关系

图片来源:Bernard Tschumi, Enrique

Walker. Tschumi on Architecture

[M]. The Monacelli Press, 2006.

32.

图4 元素分层提取

图片来源:A r c h i t e k t u r Z e n t r u m

Wien. City Invasions: 14 international

projects for Vienna [M]. Birkhauser

Verlag, Basel•Boston•Berlin, 1998.

32.

图5 建筑-地块-街区—街道形成面状肌理

图片来源:Gianfranco Caniggia, Gian Luigi

Maffei.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and Building

Typology: Interpreting Basic Building [M].

Translated by Susan Jane Fraser, ALINEA

Editrice, 2001.

46 现代城市研究 2010.4

图6 建筑与地块关系类型图解

图片来源:Gianfranco Caniggia,

Gian Luigi Maffei. Architectural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 B u i l d i n g

Typo logy: I n te rp re t i ng Bas ic

Building [M]. Translated by Susan

Jane Fraser, ALINEA Editrice,

2001.

图7 A.哥本哈根典型地块与建筑

关系;B.荷兰典型地块与建筑关系

图片来源:Gianf ranco Canigg ia,

Gian Luigi Maffei.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and Building Typology:

Interpreting Basic Building [M].

Translated by Susan Jane Fraser,

ALINEA Editrice, 2001.

图8 建筑单元到大尺度城市空间的生长过程

图片来源: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

[M].覃力,黄衍顺,徐慧,等译.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4.23.

图9

场地区位

图片来源:截取自G

oogle earth

图10 总平面布局

图片来源:El Croquis 131 [J].

AMOMA: Rem Koolhass.

图11 功能元素提取分析

图片来源:El Croquis 131 [J]. AMOMA: Rem Koolhass.

472010.4现代城市研究

��与�计PLANNING AND DESIGN

图12 功能镶嵌图解

图片来源:El Croquis 131 [J]. AMOMA: Rem Koolhass.

图13 轴测图显示场区体块布局意向

图片来源:El Croquis 131 [J]. AMOMA:

Rem Koolhass.

图14 地块形成过程分析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rancisca Garvie.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图15 城市典型建筑类型分析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rancisca Garvie.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图16 不同类型建筑布局方式形成的

四种街区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

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 r a n c i s c a G a r v i e. M i l a n: SK I RA

EDITORE, 1997.

48 现代城市研究 2010.4

3.1 “镶嵌状面”诠释视角下的�计操

●韩国首尔新国际机场(库哈斯)。

韩国首尔新国际机场的理念是为

韩国21世纪的城市创造一个范例。这

个机场选址在一个岛上(如图 9),这

里具备了成为未来城市范例的许多先

天条件,如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经济

潜力、基础设施开发潜力等。这个项目

不仅仅是一个机场设计,同时也试图

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开发的典型。库

哈斯认为韩国的旧城要么是关注美观

而不好使用,要么是很好使用,但是

看起来乏味。他在这个项目上试图将

美观、效率整合起来。而场地上丰富

的自然与人工资源为这个理念的实现

创造了条件。具体的操作手法,在结

构上主要采取镶嵌的手法,把人工功

能需求和自然资源整合。

[ 分析 ]:设计者根据岛屿与东侧

主城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岛内山

体与平地等地形的分布情况,进行总

图的设计(如图10)。接着设计者对场

地内不同的地形进行分析,按照不同

地形所适合的��类型安排不同的功

能区域(如图11)。

[设计 ]:图12显示了方案按照功

能区分对地块进行的镶嵌式操作,图

中不同色块代表了不同的功能区域。

图13显示在地块分割下进行深入的建

筑体块布局意向。

3.2 “元素层叠的面”诠释视角下的�

计操作

●�国 Neuss-Hammfeld区域设计

(奥斯瓦尔�·昂格尔斯)。

[ 分析 ]:方案主要分两部分,首

先按照区域内两条主要道路对场地进

行划分(如图14),得出四个小的地块,

并且对该区域历史上不同建筑地块类

图17 元素分层分析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rancisca Garvie.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图18 叠加操作图解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rancisca Garvie.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图19 总图图示

图片来源:Oswald Mathias Ungers/

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Editor: Luca Molinari, Translation:

Francisca Garvie.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图20 场地图示

图片来源:截取自Google earth并改

绘。

4�2010.4现代城市研究

��与�计PLANNING AND DESIGN

图21 传统地块分析

图片来源:根据原图改绘。

图22 地块与建筑关系

图片来源:根据原图改绘。

型进行了归纳分析(如图15),接着

设计师将归纳出的不同类型的建筑布

局方式分别应用在四个不同的街区上,

形成四个截然不同的街区基底。然后,

设计者对地块上现存的不同元素进行

分层提取和分析(如图16)。

[设计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者把图17中分析提取的场地已有

元素叠加在图16所显示的匀质街区建

筑肌理上(如图18),得出最终群体建

筑形态(如图19)。

3.3 “地块-街区-街道形成面”诠释视

角下的�计操作

●荷兰 Borneo 和 Sporenburg 住区

设计(West8)。

图23 建筑组合类型图解

图片来源:Eduard Bru, Jose Alfonso Ballesteros, Stan

Allen etal edit. The Metapolis Dictionary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City[A].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 ACTAR Publishing, 2003. 56.

图24 显示功能区分的建筑模型

图片来源:张斌.West8:大众文

化图景下的当代景观[J].时代建

筑,2002,(6):92.

图25 社区院落分布

图片来源:张斌.West8:大众文

化图景下的当代景观[J].时代建

筑,2002,(6):92.

图26 街区与道路

图片来源:张斌.West8:大众文

化图景下的当代景观[J].时代建

筑,2002,(6):92.

50 现代城市研究 2010.4

2000 年基本建成的 Bo r n e o 和

Sporenburg 住宅区是大尺度城市改造

和大规模住区开发中极有新意的探索,

这两个半岛原是阿姆斯特丹东港区的

码头,随着港口的外迁,它们需要重

新融入城市(如图20)。West8 的设计

实现了一种低层高密度的新邻里,一

方面在 25hm2 的土地上完成 2500 个

稠密的居住单元,另一方面探索传统

的荷兰滨水住宅的当代应用。

[ 分析 ]:设计者对传统荷兰街区、

地块和建筑肌理特征进行分析(如图

21、22)。

[设计 ]:设计的主要概念来自对

传统住区肌理特征的分析,�过转化

的手法形成了传统的阿姆斯特丹临水

住宅的当代版本。这个设计源于对传

统住区的变形,融入了当代生活,形成

了一个多元化的极富个性的生活社区。

首先,根据总结的建筑与地块的

关系,演绎出两者之间更多的组合关

系(如图23)。其次,根据住区中不同

住宅户型的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建筑

体块组合关系布满场地(详细的体块

布局设计本文从略),形成各种形态的

住宅和院落(如图24、25、26)。最终

设计结果如图27、28所示。

4 结论

本文是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点-

线-面”抽象诠释和操作视角中的最

后一个角度。由于面的诠释和操作涉

及较大尺度的城市物质空间,因此它

明显比点和线视角具有抽象性和复杂

性。文中提出的三种面元素,主要是

作者对关于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

论述总结而来。它基于对当代城市物

质空间认识的基础,提出对大尺度空

间的诠释和操作方法,为建筑师从事

大尺度的操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城市物质空间是建筑师关注的主

要对象,因为物质空间是所有社会生活

唯一的容器,也是建筑学区别于其他理

论性学科、获得自身学科自立的重要学

科内核。“点-线-面”式的诠释和操

作城市物质空间视角的提出,是基于建

筑师立场提出的有效的认知和操作方

法体系。这种方法关注建筑学的学科

内核,主要目标希望获得设计操作对城

市物质空间环境的�性介入。

参考文献:

[1] 韩晓峰.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点元素[J].

现代城市研究,2009,(3):67-73.

图27 最终形成的面状建筑肌理

图片来源:张斌.West8:大众文化图景下的当代景观[J].时代建

筑,2002,(6):92.

图28 建成照片

图片来源:截取自Google earth。

512010.4现代城市研究

[2] 张斌.Wes t8:大众文化图景下的当代景

观 [J].时代建筑,2002,(6):92.

[3]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 [M].覃

力,黄衍顺,徐慧,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4.

[4] Gianfranco Caniggia, Gian Luigi Maffei.

Architectu ral composition and Building

Typology: Interpreting Basic Building [M].

Translated by Susan Jane Fraser. ALINEA

Editrice, 2001.

[5] El Croquis 131 [J]. AMOMA: Rem

Koolhass.

[6] Geoffrey Broadbent. Emerging concepts

in urban space design [M]. London, New

York: Van Nostra and Reinhold(international),

1990.

[7] Oswald Mathias Ungers, Stefan Vieths.

The Dialectic City [M]. Luca Molinari edit.

Francisca Garvie translation. Milan: SKIRA

EDITORE, 1997.

摘要:

基于建筑师立场,对大尺度的城市物质空间

的诠释和操作提出分类。主要提出镶嵌状的

面、元素层叠形成的面、地块 -街区-街道

形成的面三种面元素。面元素与点元素和线

元素的主要区别在于,城市中的面自身占据较

大尺度的空间面积,而点和线元素则是局部

的空间构成要素。结合具体案例深入解析三

种面的诠释视角对设计操作的影响。在结论

中点明了提出“点-线-面”诠释和操作城市

物质空间的意义。

关键词:

镶嵌;层叠;地块;街区;街道;面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ndpoint of a

professional architect, the paper raises a

kind of taxonomy of the large scale urban

physical structure. The paper proposes three

kinds of the surface factors, i. e. the surface

of the mosaic, surface of the element layer,

surface of the "plot-block-stree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point and line is that the surface cover a

relatively large scale of the urban space, the

point and line are the partial el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Through the specific case

stud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brought to the design. Finally,

the author discovers the meaning of the

“point-line-surface” perspective in the

conclusion section.

Key words: mosaic; layer; plot; block;

street; surface

(上接 44页)

Toronto [D].Boston: Harvard Design School,

2001.

摘要:

加拿大多伦多堂河下游地段位于城市滨水区

与堂河的�界处,原先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区,

但是随着多伦多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移�

人口的不断涌入,原先是工业码头的堂河下

游地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如何运

用景观城市主义理论来缓解困扰多年的闲置

与发展的矛盾,将该地区建设成能协调好城

市、堂河和安大略湖之间关系的绿色湖滨社

区,是摆在多伦多滨水�护建设组织面前的

一道难题。�过对多伦多堂河下游地段2007

年设计竞赛获奖方案“都市港湾”的介绍和

解析,阐述了景观城市主义理论在快速发展

背景下的适用性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以期

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都市港湾; 景观城市主义;堂河下游;设计

竞赛;启示

Abstract: Toronto’s Lower Don Land is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oronto

Waterf ront and mouth of Don River, a

former port just east of downtow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ronto, more and

more new immigrants are trying to move

in; this area is facing an unpredictable

pressure of future development. How to

utilize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urbanism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abandoned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for Toronto Water f ront Conser vat ion

Agency (TWCA). This paper is focusing

on expla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urbanism on fast growing situations. Via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winning

proposal “Urban Estuary” in Low Don

Lands Design Competition in 2007, the

author aims to find out useful lessons that

Chinese cities could learn from the western

experiences.

Key words: u rban estuary; landscape

u r b a n i s m ; l o w d o n l a n d s ; d e s i g n

competition;lesson

��与�计PLANNING AND DESIGN

52 现代城市研究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