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5
縱橫 天地 2016 / 78 月號 34 果你愛好翻閱基督教團體各類刊物,一定 經常和「呼召」這兩個字相遇。 執筆寫此文之前,我就多次遇見「呼召」, 舉例而言: 「⋯⋯這樣的看見,也是筆者在二○○ 八年尋求,並最終領受神全職呼召的歷程。」(王 怡,〈聖殿、真道與城牆〉,載《舉目》二○○九 年第六期) 「註.教牧碩士科都會教牧組學程需 具全職呼召,全修 2 年、60 學分。」(盧明正台 北報導,載《基督教論壇報》二○一六年一月 1619 日,第十一版) 明顯可見,這兩例向我們表達,有一種「全 職呼召」,是報考神學院校,或踏入全職傳道必 要條件。 不只當代基督徒普遍如此認知,大約 160 前(公元 1855 年),英國傳道人司布真草創「牧 師神學院」時,該院入學資格就有這條:「神學 生入學之前,必須是有上帝清楚的呼召」。 1 司布真有「講道王子」美譽,他的看法應該 不會有太大爭議吧? 可是,身內地會宣教士下一代的葛尼斯博士 Os. Guinness)覺得該深入釐清呼召的原意。 錯解的源頭 葛尼斯認為,呼召二字適用於我們準備去做 的每一件事,而不只是狹義的服事。 葛氏說:「呼召的這種完整特性往往遭到扭 曲,成為二元論的形式,即高舉屬靈、犧牲俗 世。這種扭曲可以稱之為『天主教的錯誤』,因 為它是在天主教時代興起,也是天主教傳統中的 主要態度。2 上帝道成肉身向下移動,青世代跟隨基督進入世界。 呼召 恰當 位置 作者 吳鯤生(《校園》雜誌主筆)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Oct-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縱橫天地 移 動 青 世 代

2016/7、8月號34

如果你愛好翻閱基督教團體各類刊物,一定

經常和「呼召」這兩個字相遇。

執筆寫此文之前,我就多次遇見「呼召」,

舉例而言:

─「⋯⋯這樣的看見,也是筆者在二○○

八年尋求,並最終領受神全職呼召的歷程。」(王

怡,〈聖殿、真道與城牆〉,載《舉目》二○○九

年第六期)

─「註.教牧碩士科都會教牧組學程需

具全職呼召,全修2年、60學分。」(盧明正台

北報導,載《基督教論壇報》二○一六年一月

16∼19日,第十一版)

明顯可見,這兩例向我們表達,有一種「全

職呼召」,是報考神學院校,或踏入全職傳道必

要條件。

不只當代基督徒普遍如此認知,大約160年

前(公元1855年),英國傳道人司布真草創「牧

師神學院」時,該院入學資格就有這條:「神學

生入學之前,必須是有上帝清楚的呼召」。1

司布真有「講道王子」美譽,他的看法應該

不會有太大爭議吧?

可是,身內地會宣教士下一代的葛尼斯博士

(Os.Guinness)覺得該深入釐清呼召的原意。

錯解的源頭

葛尼斯認為,呼召二字適用於我們準備去做

的每一件事,而不只是狹義的服事。

葛氏說:「呼召的這種完整特性往往遭到扭

曲,成為二元論的形式,即高舉屬靈、犧牲俗

世。這種扭曲可以稱之為『天主教的錯誤』,因

為它是在天主教時代興起,也是天主教傳統中的

主要態度。」2

上帝道成肉身向下移動,青世代跟隨基督進入世界。

呼召

恰當

位置

作者 ▌ 吳鯤生(《校園》雜誌主筆)

Page 2: 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2016/7、8月號35

縱橫天地

葛尼斯鑽研歷史,他追溯錯誤源頭,發現公元四世紀的優西比烏(Eusebius)主教,在《福音

論證》一書中的見解埋下謬誤的種籽:

「優西比烏認為,基督賜下『兩種生活方式』給他的教會,一種是『完美的生活』,另一種是

『許可的生活』。完美的生活屬靈,生活重心是默想,職司者為祭司、修士和修女;許可的生活屬

世,生活重心是做事情,像從軍、從政、務農、經商及操持家務都歸在這一類。」3

這樣的論點帶來什麼影響?

「⋯⋯這種『高下兩層』的看法,明目張膽的扭曲了聖經,窄化了呼召適用的群體,把大部分

的基督徒排除在呼召之外。」4

奧古斯丁和阿奎那等傑出的思想家,竟也難逃錯誤理論的宰制;他們兩位的確都讚許農人、

工匠和商人的工作,但仍然高抬默想的生命(vitacontemplativa)過於行動(vitaactiva)。行動的

生命排在第二級,因為那是迫於生活之需;默想的生命高居第一等,因那關乎生命自由。「阿奎那

寫著:默想的生命『就是優於行動的生命』。」5

事實上,不只上述兩位大師受制,「更正教徒別自鳴得意,⋯⋯有無數的信徒屈從天主教的曲

解,包括威伯福斯。」6英國議員威伯福斯二十五歲時,在「巨變」中歸主,救恩帶來生命的狂

喜,他第一個反應是,放棄從政、投入宣教。「和千千萬萬在他之前及之後的人一樣,他覺得『屬

靈』的事比『世俗』的事重要的多。」7

關鍵時刻,出現了關鍵人物。《奇異恩典》的作詞者約翰.紐頓,說服威伯福斯,讓他明白上

帝要他留在政界,而不是從事狹義的傳道工作。

要恰當理解「呼召」的聖經含義,還真不簡單。

葛尼斯在《一生的聖召》第四和第五章,提出他的心得:

(一)、既然有「呼召」,就表示有「呼召者」;面對「呼召」這件事,第

一個重點就是要記得「學習傾聽」,傾聽呼召者的弦外之音、話中的話。

這兒說的傾聽,絕大部分都不是人與人之間聲波的傳送,而是指長時間

浸潤於聖經真理;或是苦難境遇中,心靈折服後的沉思;每日生活的衝擊與

沉澱;以及基督徒好友誠摯的規勸。

(二)、「呼召」有大寫和小寫兩種:

1.大寫的呼召在先,指我們蒙召,是走向某一「位」,不是走向某件「事」,也不是走向某個

「場所」。

2.小寫的呼召緊跟在後,指的是我們的回應—抉擇與行動:有的人蒙召做家事,有的人蒙

召做執法人員,另有人蒙召研究藝術史。

(三)以上單數與複數兩種呼召,缺一不可,而且不可搞混先後次序。

※※※

Page 3: 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2016/7、8月號36

縱橫天地

斯托得在《當代基督門徒》中,用一整章探討三個相關名詞:「引導、召

喚和事奉。」

牧師把召喚分為「普遍」和「特定」兩種,前者是單數型態,後者是複

數型態。對照葛尼斯的看法,顯然兩位學者的見解一致。

「普遍」指的是上帝召喚的對象是他的「每一位」子民,一個都不忽略、

一個都不遺漏。

這「普遍呼召」的內涵是什麼?

「神的普遍呼召,是要我們作某種人,多於要我們去做某類事。」

斯牧師繼續說,「假如有人問:『你的呼召是什麼?』我們首要並且正確的回答是:『我受召去

屬於耶穌』。」8

是不是因為這觀點太樸實,或是大家太有自信,以為自己早就明白了,所以很少有人花時間

深究。

也許,撥出一點時間,溫習斯托得牧師為我們整理出的呼召觀,有助我們討論。

聖經中的「呼召」觀

牧師以彼得前書三章9節:「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為主軸,列出「普遍呼

召」的七大福氣:

(一)我們蒙召去與耶穌相交─交流與交往。正如基督呼召十二門徒「和自己同在」一樣,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三)蒙召去享受平安─「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

這裡指的不是內心的平安,是指在(國度)群體裡,肢體與肢體彼此相和的平安(shalom)。

(四)蒙召過聖潔生活,用聖經的話是「奉召作聖徒」。但請留意,聖經式的聖潔,不是逃避

式的不食人間煙火,而是「投入式」的。

(五)蒙召去作見證:「惟有你們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

光明者的美德。」我們的鄰居、同事先接觸到的,是另一本聖經;我們的生活。

(六)蒙召受苦:「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面前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21)

我們蒙召是要跟隨基督。

(七)蒙召得榮耀:基督徒領受「天上來的呼召」:「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

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站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在

新約裡,受苦和榮耀常常並提,比如,耶穌就是經過受苦,才進入榮耀。9

※※※

Page 4: 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2016/7、8月號37

縱橫天地

以上是「基督徒召命」的基本意思。我們在報刊上看到「呼召」二字時,多半略過了這個層

面,直接談「特定呼召」。「特定呼召」的特性是「每個人不同」,而且「跟我們個人的生命細節有

關」。

熟悉聖經希臘文的斯托得牧師引用一節經文「各人蒙召的時候是什麼身分(原意是「呼

召」),仍要守住這身分。」(林前七20)

牧師又提醒,保羅在這裡重複了三次「守住這身分」,但這是「原則」,不是「教條」,因為這

一段裡,保羅同時說:「你是作奴隸蒙召的嗎?不要因此憂慮,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林

前七21)

談論「特定呼召」,牧師同樣指出了中世紀的天主教領袖的理念:「主教、修士和修女的呼召

比較崇高。」但宗教改革者不同意。「他們申明:神關心人的整個生命,⋯⋯作為農夫、木匠、地

方法官或家庭主婦的呼召,和作為『神父』或『牧師』的呼召同樣神聖。」

牧師隨後援引伯堅斯(WilliamPerkins)的論點:

「在神面前,一個牧羊人看守羊群的行動⋯⋯就和一個法官判決案件、一個地方官長處理民

情,或一個牧師傳道教誨一樣的美好。因此,我可以明白,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應該尋求如何正確

地使用他特定的呼召,他這樣做是基於很好的理由。」

那,我們要怎樣對待「普遍呼召」和「特定呼召」?

牧師說,要平衡追求二者。他引用哈佛清教徒米沙(CottonMather)的看法:

「⋯⋯擁有兩個呼召的基督徒,就像把船划向天堂的人⋯⋯倘若只顧及其中一個⋯⋯,就像不

斷搖同一隻槳(不管左邊,或右邊)的人,註定舉步維艱、停滯不前。」10

突顯全職呼召,副作用相隨

為什麼要還「呼召」一個恰當的位置?

(一)若過度突出「全職呼召」,等於在有意識、無意識中,誤導在其他領域工作的弟兄姊

妹,以為他的職場生涯重心是「糊口」,而糊口不夠神聖。於是種種副作用出籠,有的人用「應

付」心態對待他的工作,又把過多的力氣用來籌組公司內部團契。

人總是難以面面俱到,此處不該苛責弟兄姊妹的福音熱忱,但留意不要陷入聖俗二元的陷

阱,要不然會弄巧成拙,走向「反見證」的岔路。

(二)中世紀天主教會以聖職人員為重心的模式,今日在更正教中時時化身不同模式出現。一

位已故的華人教會領袖,經常以天國重責大任賦予在校的神學生,言下之意彷彿是,天國興衰百

分之八、九十繫於「全職」服事人士。相信院長不會承認他輕看非全職弟兄姐妹,但看看教會報

刊的標題,我們心裡不免憂心:

─小教會尋求突破,關鍵是傳道人生命合神心意(《基督教論壇報》二○一五年十月14∼

16日,第六版)

Page 5: 呼召 - shop.campus.org.tw · 他也呼召我們去認識他,享受他的同在。 (二)蒙召去享受自由─指我們不再被律法控訴,但也不可將這自由當做放縱情慾的機會。

2016/7、8月號38

縱橫天地

每年四月前後,台灣各神學院四處

舉辦獻身營,鼓勵弟兄姊妹報考。但願

台上主講者平衡論述「呼召」的整全意

義,而且克制心中的激動,千萬不要製

造人為氣氛,應讓與會者冷靜思考,免

得倉促中作錯決定。

至於「青年宣道大會」,也該用同

樣高的標準來期待。

在一片宣揚「莊稼已熟」、「工人不足」聲中,請萬萬留意近年不少知名傳道人失足的鑒戒。

這不是近年才發生的事,蘇穎睿牧師三十多年前就如此寫道:

「榮耀神和享受祂,是人內心的態度,不在於工作的性質。事實上,吃、喝能榮耀神,而禱

告、講道也有可能榮耀自己,法利賽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11

你長期受困於「呼召」一詞的含義嗎?你猶疑要全職傳道、或帶職傳道嗎?事實上,請你心

安,在基督裡,我們每一位都已蒙召了;同時,請你在平安中,保持清醒,因為這個每位基督徒

一視同仁的「呼召」,標準可真高、真貴、真重,門檻一點不比「全職呼召」低俗呢: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

⋯。」(弗四1∼2)

我們蒙的恩召,是「每一個人(everyone)」、「在每一處所(everywhere)」、「作每一件事

(everything)」。12 ✤

附註

1.司布真,《全面的事奉》,香港:證道出版社,1975,頁4。2.葛尼斯,《一生的聖召》(增修版),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07,頁58。3-7.同註2。8.斯托得,《當代基督門徒》,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1994,頁172。9.同註8,頁173-5。10.同註8,頁175-9。11.蘇穎睿、蘇劉君玉,《委身─生命的挑戰》,香港:證道出版社,1981,頁21。12.同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