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年「第 2...

22
1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 104 年「第 2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會議紀錄 一、開會時間:中華民國 104 年 3 月 10 日(二)-上午 10:00~下午 13:00 二、開會地點: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3F 校史室 三、出席與列席:參照簽名單 四、主席:學科中心主任王意蘭校長 記錄:黃德潤 攝影:李詩婷 五、流程: (一)主席致詞 寒假期間與種子教師們參與臺東增能培訓研習活動,研習結束後尚有驗收相關事 宜,協請有參與研習的種子教師繳交成果資料,以利學校會計作業。 新的一年到來,希望美術學科中心夥伴關係能更加凝聚,美術學科中心是一支堅 強的團隊,夥伴們有志一同地討論學科中心議題,非常感謝種子教師在教學課程 之餘能投入學科中心的發展工作。 (二)工作報告 1. 學科中心 104 年度第 1 次研發會議紀錄報告。 2. 學科中心依第一次研發會議及本校行程擬定 104 年度工作行事曆(附件 1), 請老師參酌。 討論決議:北二區將配合桐花季,時間安排在 4 月 28 日。東區研習將安排 在暑假期間,並邀請徐明正攝影師及邱永福教授擔任講師。南區研習待聯絡 高雄美術館導覽老師,確認展期導覽時間後再行進行調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Dec-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教育部高中課程美術學科中心

    104 年「第 2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會議紀錄

    一、開會時間:中華民國 104 年 3 月 10 日(二)-上午 10:00~下午 13:00

    二、開會地點: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3F 校史室

    三、出席與列席:參照簽名單

    四、主席:學科中心主任王意蘭校長

    記錄:黃德潤

    攝影:李詩婷

    五、流程:

    (一)主席致詞

    寒假期間與種子教師們參與臺東增能培訓研習活動,研習結束後尚有驗收相關事

    宜,協請有參與研習的種子教師繳交成果資料,以利學校會計作業。

    新的一年到來,希望美術學科中心夥伴關係能更加凝聚,美術學科中心是一支堅

    強的團隊,夥伴們有志一同地討論學科中心議題,非常感謝種子教師在教學課程

    之餘能投入學科中心的發展工作。

    (二)工作報告

    1. 學科中心 104 年度第 1 次研發會議紀錄報告。

    2. 學科中心依第一次研發會議及本校行程擬定 104 年度工作行事曆(附件 1),

    請老師參酌。

    討論決議:北二區將配合桐花季,時間安排在 4 月 28 日。東區研習將安排

    在暑假期間,並邀請徐明正攝影師及邱永福教授擔任講師。南區研習待聯絡

    高雄美術館導覽老師,確認展期導覽時間後再行進行調整。

  • 2

    3. 104 年度教學資源研發暨種子教師培訓東部研習已於 2/12 辦理完畢,請參

    加教師於 3/20 前繳交參觀訪問記錄報告及出差請示單。

    4. 學科中心 104 年度示例影片擬於 3 月開始執行拍攝工作,今日將請拍攝影片

    合作廠商-強森多媒體公司與今年度示例影片演示教師於會後進行討論。

    (三)討論事項

    提案 1:請討論學科中心 104 年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分區研習內容規劃。

    說 明:依照分區研習辦理模式,學科中心將辦理北一、北二、中區、南區和東

    區研習活動,今年工作計畫仍以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及多元評量示

    例教案推動為目標,請老師(北二區、南區及東區)根據第 1 次教學資源

    研發會議討論結果擬定研習內容。

    決 議 :

    1. 北二區:苗栗縣苑裡地區參訪行程豐富,適合美術老師學習,且為避免新竹、

    苗栗舟車勞頓,姜昌明老師建議北二區研習在苑裡地區辦理,上午安排林宏

    維老師於苑裡高中進行演講課程,下午則規劃磚廠或版畫工作室及邱泰洋雕

    塑工作室參訪。位於桃竹地區學員的交通規畫可搭台鐵自強號八點半抵達苑

    裡,並由遊覽車進行接駁,下午搭乘台鐵四點半自強號回程。

    後續將相關表格提供給北二區種子教師,請北二區負責老師統整並協助安排

    詳細行程規畫,並於 3 月 28 日前提供,以便將研習活動發文公告。

    2. 南區:原定研習時間為 5 月 26 日,待研習時間確定即可進行上午研習課程

    水泥盆摘製作老師的邀請,並配合鄭伊璟老師的教案;另外,因考量到草間

    彌生展覽已接近展覽末期,所以另規劃了盧明德老師的個展。待與高美館聯

    絡確認展期後,進行後續安排及規劃,原則上下午行程確定安排於高美館進

    行。

    3. 東區:花蓮女中和文創園區請呂妍慧老師協助接洽,文創園區的展覽需要待

    時間較接近時才會公告,屆時再安排可配合之展覽。

    此次東區研習在八月辦理一天半的活動,暫定 8 月 13、14 日兩天,屆時希

    望各種子老師踴躍參與。

  • 3

    提案 2:請討論 104 年度學科中心各美術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習規劃情形。

    說 明:依據 104 年度工作計畫審查會議意見及第 1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決議,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應產出 1 件以上教案及 3 件教學錦囊或心得,且各專

    業社群至少須辦理 1 場次之研習活動,請各社群召集人討論該社群研習

    活動之規畫情形,並初步規畫辦理內容。

    決 議 :

    1. 「彩墨畫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計以會議及上課方式穿插進行,依照教師

    專業發展社群規定需要開會,討論課程內容、老師專業培育的目標及方向後,

    方可正式進行社群,預計於 4 月 11 日於建中進行第一場所有社群老師工作

    會議擬定專業成長方向,7 月 1 日開始進行實作寫生,一次在室內,另一次

    戶外貢寮大龍洞寫生,希望北區的老師踴躍參加。

    2. 「版畫教師增能社群」其中一場研習屆時再請學科中心發函給所有老師,其

    它研習活動則以內部社群教師為主要對象辦理。

    3. 「美感知能與空間本位專業社群」預計規劃金工方面研習,第一次研習以少

    數、內部方式運作,第二次研習再開放較多人參與的研習。預計在暑假辦理

    兩天研習,以實作及課程教學方式進行。

    4. 建議將社群研習活動安排於暑假期間,請各社群召集教師先行告知預估辦理

    時間,以防跟學科中心研習、會議等時間相衝突。

    5. 會後請美術學科中心專任助理詩婷將相關經費及表格提供各社群召集人參

    考,並開始進行規劃,後續將由專任助理詩婷負責聯繫社群相關事宜。

    提案 3:請討論美術學科中心辦理之 104 年度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及多元評

    量教案競賽計畫。

    說 明:美術學科中心 104 年度持續辦理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及多元評量教

    案競賽,請老師參酌相關計畫並討論本年度辦理教案競賽之內容,俾

    利學科中心規劃辦理。

    決 議 :

    1. 參賽作品須要填寫研發教案檢核表(為必要條件)。

  • 4

    2. 評審項目增加具體教學策略或是準備策略,及產出教案的理念與教案設計概

    念背景的分析。

    3. 於簡章上附上與有效教學、差異化教學及多元評量等相關資訊,例如國教署

    五堂課的相關網站連結,增加誘因。

    4. 未來將會發文到各校與相關師培單位公告此教案徵選活動。

    六、臨時動議

    1. 傅斌暉老師分享《癌!唉...哀?愛!》

    傅斌暉老師和大家分享了一本繪本創作-《癌!唉...哀?愛!》,此書的

    作者是一位罹患了俗稱血癌的患者,也曾是傅斌暉老師高一的學生。

    當這位學生再次回到學校帶著繪本找老師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藝術對她的影

    響,還有在手術和住院過程中帶來的心靈上的幫助是多麼的大。也讓傅斌暉

    老師重新反思 10 幾年來的教學歷程,曾經藝術和美術在學生的生命中,到

    底留下了什麼?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又要如何知道?從繪本中可以感受出

    藝術或美術在她生命中是有強烈的意義,也可看出她一路心情的變化和擁有

    非常高的意志力在對抗病魔。

    2. 林秋萍老師分享《美的饗宴》

    《美的饗宴》是林秋萍老師在執行美感教育上半年度的成果,除了回饋給所

    有參與這項計畫的學生外,也分享給各位老師們做教材上的參考,或是有其

    他任何的想法亦可回饋給秋萍老師。

    執行的過程中是一個紀錄和再重新思考的部分,每一個課程都是按照進度完

    成且環環相扣,課程最後成果的展示是一個餐宴,邀請學校的師長一起來用

    餐,餐會上呈現的作品、餐點、邀請卡等都是學生完成的,亦都是課程的內

    容。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美術或美感做實際的運用,融入在生活當中。

    美術包含的項目很多,不是單一的色彩、構成或是物件,它是一個綜合的項

    目,期待透過這次的分享,大家一起來看教學的內容,也可進一步做交互的

    分享。

  • 5

    原本構想中區研習課程結束可帶大家參觀此次美感教育的成果,但礙於時間

    的關係,會在此次研習的教案分享上也會帶到此美感教育的素材,《美的饗宴》

    為春夏版,課程內容以平面的為主,未來還會有秋冬版的產出,課程內容會

    加入空間、立體的元素。

    3. 王文良老師分享「澎湖元宵節特色食物-肪片龜」

    每年的這個時節,王文良老師在學校都會做鄉土教學,在澎湖元宵節有一特

    色食物-肪片龜(鳳片龜),肪片龜在昭和、大正轉換的時期開始出現,不管

    製作者是專業師傅或是民間創作,烏龜背上有 13 格紋路,中間則是一排吉

    祥的字眼,最底下一格則是寫上重量。在澎湖有很多野生的故事,有趣的現

    象,但製作的材質則一直在變化,如果各位老師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澎湖相

    關報導。

    七、臺東種子教師培訓研習心得分享

    1. 王意蘭校長

    此趟和各位美術老師一同參與東區藝文資源探訪研習有很不一樣的感受,看

    到老師們的專業與優質是為佩服,雖然自身不像各位在美術上學有專精,但

    可深刻地感受到各位美術老師在美術領域的專業和對美的感覺散發在整個團

    體裡,很重要的是每個老師都有個人的特色和特質,也因為有大家的參與讓

    此趟研習是愉悅無負擔的,感謝大家。

    今年度的東區研習規劃在暑假花蓮辦理,希望 2 月未參與東區藝文研習的老

    師們可以一同來參與。

    2. 林宏維老師(詳見附件 2)

    3. 林麗雲老師(詳見附件 3)

    八、散會

  • 6

    附件 1

    美術學科中心 104 年度 1~7 月研習活動行事曆

    日期 事項 地點 對象 註

    2/9~2/12 104 種子培訓研習 臺東 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

    發暨種子教師

    3/10(二) 第 2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

    發暨種子教師

    3/17(二) 北一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二格山 北一區教師

    3/31(二) 中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臺中 中區教師

    4/14(二) 第 3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

    發暨種子教師

    4/28(二) 北二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苗栗 北二區教師

    5/12(二)or

    5/26(二) 南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

    發暨種子教師

    5 月 專家學者諮詢會議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學科中心諮詢委員

    6/9(二) 第 4 次教學資源研發會議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

    發暨種子教師

    8/13.14 東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東部 教學資源研發教師+

    種子教師

    7 月 跨學科中心策略聯盟研習 故宮 美術暨國文教學資源

    研發教師+種子教師

    其他 期中成果報告撰寫 臺北市立

    大同高中

  • 7

    附件 2

    探訪研習活動參觀訪問紀錄表

    參訪地點: 台東生活美學館 參訪日期: 104.2.9 紀錄教師: 林宏維

    環境及設施描述 展場部分:包含 1.大型展廳 2.工作坊空間(也可當成小展廳)

    戶外空間部分:小型舞台(周末表演)

    人文風氣與特色分析 1. 原木的純樸:木質建築裝飾、公共藝術、平台與表演空間

    2. 森林的氣息:後山美學的原味

    3. 原民的美學:在地原住民的創作力量

    藝術教學資源 1. 藝文展覽地提供和推廣

    2. 在地藝術和藝術家的發表平台

    3. 專案申請的補助

    4. 與社區互動交流的單位

    參訪心得

  • 8

    1. 本單位 2008 年由教育部社教館改制為文化部生活美學館。

    2. 主要推動固定展出藝文活動(展覽每三個月一檔),鼓勵在地藝術家或進駐藝術家展

    出,並提供除了官方展場(例如文化局)及私人展場(例如糖廠)之外的展覽空間。

    3. 更積極推動花東地區藝術家,建立自己的創作和品牌。

    4. 亦接受社區單位、社團、人民團體等提案申請通過審查後補助。

    5. 固定活動上有 1.七、八月與沖繩合作的音樂性活動、2.推廣台灣故事島數位平台。

    6. 與校園結合部分則是推廣閱讀、電影欣賞、學生作品展等等。

    7. 展覽參觀多以學生、藝術家等居多,市民以假日音樂性表演居多。

    台灣後山的生活美學館,空間雖有限,但是卻有股濃濃的原味。森林‧木質‧原住民

    的特質,透過園區布置及特展主題,再再凸顯此處與他人的不同之處,更是在地很重

    要的藝文傳播重要之地。

    此處參觀更有機會參觀「森林之後」特展,如此具有駐村、深入森林、從自然擷取

    靈感、內化創作的一場饗宴,相信在場的

    老師們一定也都相當能體會和感動。美學

    館能發揮如此輔助在地、支持地方、成就

    原味的行政體系,實屬難能可貴。期待能

    再度欣賞類似如此的策展和藝術創作,讓

    後山藝術源源不斷,這更也是讓台灣各地

    美術教育教學者在原民藝術這塊有可以

    擷取和挖寶的資源所在。

  • 9

  • 10

    附件 3

    探訪研習活動參觀訪問紀錄表─公東高工與煙火樹

    參訪地點: 公東高工 參訪日期: 2015/2/10 紀錄教師: 林麗雲

    一、環境及設施描述

    公東高工位於台東市內,佔地約兩萬七千九百五十七平方公尺,相較於一般高中

    職,校地並不大;然而就一般公私立高等職業學校而言,木工、機械等工科學校

    設備俱全,環境清幽。近年來,由於《公東的教堂》出版,校內的教堂建築名聞

    遐邇,成為台東知名景點。

    (地圖取自 http://www.ktus.ttct.edu.tw/new1-4.htm)

    http://www.ktus.ttct.edu.tw/new1-4.htm

  • 11

    二、人文風氣與特色分析

    1.人文特色: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的奉獻精神、承襲自歐陸的務實治學風氣

    2.特色分析:實習科目學徒制教育、最早的台灣清水模現代建築、承自歐陸的木工

    科技術、強調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服務在地學子的校本精神、強調利他的教學

    氛圍、建校精神透過校友繼續發揚光大等。

    三、藝術教學資源

    1.建築藝術資產:公東的教堂

    2.文創藝術資產:木工科文創商品

    3.文化傳承藝術教學資產:錫園與錫質平神父的精神傳承

    四、參訪心得

    公東高工與煙火樹

    信仰的實踐─白冷外方傳教會

    島嶼的教育剩下知識,失去了人的信仰;島嶼的教育剩下考試,

    失去了生命核心的價值。公東高工的故事留在島嶼上,讓教育的

    行政者汗顏,是對猶在僅僅為知識與考試中糾纏的青年們深深的

    警醒吧。─蔣勳

    取自聯合報美學系列/公東教堂──懷念錫質平神父(上)

    http:/ /udn.com/news/story/7048/712742-%E7%BE%8E%E5%AD%B8%E7%B3%BB%E5%88%97%

    EF%BC%8F%E5%85%AC%E6%9D%B1%E6%95%99%E5%A0%82%E2%94%80%E2%94%80%E6

    %87%B7%E5%BF%B5%E9%8C%AB%E8%B3%AA%E5%B9%B3%E7%A5%9E%E7%88%B6%EF%

    BC%88%E4%B8%8A%EF%BC%89

    http://udn.com/news/story/7048/712742-%E7%BE%8E%E5%AD%B8%E7%B3%BB%E5%88%97%EF%BC%8F%E5%85%AC%E6%9D%B1%E6%95%99%E5%A0%82%E2%94%80%E2%94%80%E6%87%B7%E5%BF%B5%E9%8C%AB%E8%B3%AA%E5%B9%B3%E7%A5%9E%E7%88%B6%EF%BC%88%E4%B8%8A%EF%BC%89http://udn.com/news/story/7048/712742-%E7%BE%8E%E5%AD%B8%E7%B3%BB%E5%88%97%EF%BC%8F%E5%85%AC%E6%9D%B1%E6%95%99%E5%A0%82%E2%94%80%E2%94%80%E6%87%B7%E5%BF%B5%E9%8C%AB%E8%B3%AA%E5%B9%B3%E7%A5%9E%E7%88%B6%EF%BC%88%E4%B8%8A%EF%BC%89http://udn.com/news/story/7048/712742-%E7%BE%8E%E5%AD%B8%E7%B3%BB%E5%88%97%EF%BC%8F%E5%85%AC%E6%9D%B1%E6%95%99%E5%A0%82%E2%94%80%E2%94%80%E6%87%B7%E5%BF%B5%E9%8C%AB%E8%B3%AA%E5%B9%B3%E7%A5%9E%E7%88%B6%EF%BC%88%E4%B8%8A%EF%BC%89http://udn.com/news/story/7048/712742-%E7%BE%8E%E5%AD%B8%E7%B3%BB%E5%88%97%EF%BC%8F%E5%85%AC%E6%9D%B1%E6%95%99%E5%A0%82%E2%94%80%E2%94%80%E6%87%B7%E5%BF%B5%E9%8C%AB%E8%B3%AA%E5%B9%B3%E7%A5%9E%E7%88%B6%EF%BC%88%E4%B8%8A%EF%BC%89

  • 12

    公東高工的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1917-1985)出生於瑞士,在得到哲

    學系、神學系、歷史系等學位之後,成為白冷外方傳教會傳教士,並準

    備外派至世界各偏遠地區傳教濟世。「白冷」的意涵為耶穌誕生,象徵五個

    傳教精神:「孩童的精神、單純的精神、貶抑的精神、臨在的精神、手足的精神」。

    以「貶抑的精神」為白冷會的主要核心宗旨,即傳教士要放棄自己原本生活的習

    慣,走入他鄉,適應在地的文化生活並服務他人。傳教士並非以高姿態,或居於

    優勢的出發點來協助他人,而是放下自我,謙卑的學習新生活,融入當地人群當

    中。再進一步促進不同地區與國家,在文化與宗教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神父們希

    望真正體會弱勢族群或社會邊緣人的困境,並與他們站在一起,永不放棄地為促

    進他們的幸福而努力。錫神父原本預備至中國東北,因應花蓮主教的邀請,進入

    台東縱谷,開啟了在海岸山脈的一頁傳奇。

    白冷外方傳教會傳教之原則為i:

    (1) 為了協助一個自主而有使命感的地方教會,我們培訓當地的領導人員,並促

    進信仰團體的成立。

    (2) 我們與當地有相同目標的非教會機構合作。

    (3) 我們尋找並集合有福傳教的男女。

    (4) 我們在社會、教會及自己的團體中追求男女平權、聖職人員及信徒之間的平

    等。這平等並不排斥應有的權利及責任的分配。

    (5) 邊緣人的生活條件及大自然的剝削,督促我們持續反省我們的生活方式。我

    們要共同抵抗犧牲了人與大自然的某些勢力。

    (6) 在教育工作方面,我們強調教會的團結及學習的角色。

    (7) 在我們的工作區域,我們強調四海一家的意識及休戚相關的網路。

    (8) 我們支持並參與宗教與宗教、文化與文化間的交談,並以耶穌的精神推動建

    立團體,實踐共同的願望而交換靈修經驗。

    (9) 我們重視傳教工作的反省、互助與學術研究。

  • 13

    如果我們把教育工作者的目標設定為:「傳道、授業、解惑」,那麼教師的

    角色與傳教士的立場其實是一致的;從以上準則可以歸納出與教育相關的幾個重

    點:

    (1)傳教士往往都在本國學習有成才外派,但他們仍強調自身作為學習者的角色,

    以及與當地文化互動與合作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亦然,雖然以工作內容而言,

    教師進行的是「教」的工作,但為了要教好學生,必須「學」著去了解他們,並

    選擇最適當的方法來教,也必須「學」著將在地的文化特色與教學資源整合入教

    材中。

    (2)分析以上九點內容,可以發現教會傳教的方式包含了當代教育強調的議題:環

    境議題、性平議題、多元文化議題、人權議題、生涯發展議題等。百年前的白冷

    外方傳教會已經非常前瞻性地提出了這些議題,並且落實於教育當中;教育工作

    者必須具備這樣的遠見,才稱得上是「百年樹人」。

    (3)在以上準則中,強調組織內部成員的合作、反省、研究與再出發;以及和其他

    單位或者個人之間的合作、互助、學習以及共同支持與促進人類福祉的目標。學

    校內、外的老師之間,原本各有專長,透過合作與反省,才可能產生帶領教育前

    進的力量。

    在談論如何做好高中美術教育工作之前,要先談如何做好一個高中老師,這

    是共同的問題。十幾年來不斷進行的教育改革常常被抨擊其結果究竟失敗,至少

    在眼前看不到明顯的成果,學生們依然在考試、互相比較、升學窄門中打滾,補

    習班數量越來越多,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下降、學生的壓力不減,甚至出現越來越

    多無生活能力的「媽寶」等。如果教改在眼前看不到成果的話,姑且不論政策面

    設定的方向是否正確,先論教師們的整體表現,就能看到出問題的環節之一。多

    數教師們雖然了解學生本位的思潮,仍然習慣「教」學生「知識」,並不去「學」

    著了解學生,也不常用多種方法來因材施教,而所教的知識也往往瞄準升學或者

    使用千篇一律的講義教材,並不從學生的在地生活取材切入;既然老師所教的內

    容因應考試升學,當然談不上遠見,只能因應眼前制度所設的考試門檻,突破的

  • 14

    可能大大降低。教師之間的互動在近幾年流行跨學科教學、合作教學、策略聯盟

    等思潮時,彼此的互動確實增加。但合作的前提是否在於增進學生福祉,還是為

    了壯大小團體勢力,以求取教師間的競賽成績並獲得外界認同,其教學成效是截

    然不同的。

    作為高中美術教師,可能是弱勢邊緣,也可以具有自由優勢的立基點。除了

    服務少數立定志向前往美術相關科系的高中生,大部分的美術教學沒有升學考試

    的壓力,雖然一校內的美術教師數量不多,但美術學科中心作為凝聚學科教師的

    平台,也做為跨學科合作的媒介,以擴大美術教學的可能性。白冷外方傳教會的

    會務準則也是教師教學傳道的準則,精準地提供了兼具理想性與實踐性的指導方

    法。高中美術教學沒有門檻與限制,在處處是文創,聲聲談文創的今日,它擁有

    最大的表現空間與反思資本,帶領學生們重新思考美術教學的核心價值,或者更

    嚴肅地說,美術教師們如何重新思考自己美術教學的─信仰。教師們是帶動教育

    改革成功的推手,教師不改變,教育現況不會改變。

    照片1:美術學科中心帶領美術教師參訪公東高工(林麗雲攝)

  • 15

    美的力量

    錫質平神父在海岸山脈的作為深深烙印在與他接觸過的人身上,這些人也不

    厭其煩地敘述著神父的行誼,一方面為慕名而來的參觀者述說原委,另一方面也

    再再提醒自己感念師恩,公東高工的秘書如是,總務主任如是,其他受過神父指

    導的教師們亦如是。歸納神父的生平事蹟,可簡要地一言以概之─置個人生死於

    度外,以利益群眾為依歸。這樣的一句話雖然可以總攝神父的一生,但卻無法感

    動他人。散播錫質平神父美譽的人物很多,包括所有他的親朋好友、學生與受他

    幫助的人,其中居功厥偉的卻是與他不曾謀面,《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和《公東

    的教堂》的作者─范毅舜。

    范毅舜以攝影家的敏銳觀察力,整理攝影作品和田野口訪記錄,寫就讀來親

    切平易,又帶著暖意的報導式散文。閱讀的人容易隨著他筆端流露的懇切氛圍,

    進入故事中主人翁真實不造作,對他人體貼入微的日常生活場景中。不凡的人物

    不會自我彰顯,在歷史上卻總是會有人為他彰顯。這個世代當中,最有說服力的

    仍是影像、文字,特別是透過藝術之眼重新詮釋的影像與文字。這兩本書出乎意

    料暢銷數萬冊,作者輕描淡寫地說到:「這個世代需要這種大愛,為他人付出不

    求回報的典範」ii。事實上,每一個世代都有大愛,然而能為人口耳傳訟的大愛

    需要包裝,那就是文創。如何讓這種文創升格為「文化」,讓人們不是只為一時

    流行而盲目追逐,而是真心的打從心底得到啟發,並銘刻於心,那就是美的力量。

    這種美將看得到的視覺美,轉化為看不到的永恆的美。范毅舜以攝影與文字這些

    看得到的美的元素,宣揚公東高工教堂之美,詮釋創辦人錫質平神父內在的,看

    不到的美,讓美的力量無遠弗屆,從遙遠的海岸山脈傳來神父無私奉獻的馨香。

  • 16

  • 17

    錫質平神父生活照片,以上圖片取自:

    http://blog.chinatimes.com/nicholas/archive/2009/01/14/368290.html

    范毅舜的暢銷書《公東的教堂》

    http://blog.chinatimes.com/nicholas/archive/2009/01/14/368290.html

  • 18

    迴響─煙火樹

    漫步在台東,可見許多民家摘種著特殊的景觀植物─煙火樹。煙火樹學名

    Clerodendrum quadriloculare,屬於馬鞭草科,英文名稱為 fireworks plant、winter

    starburst、shooting star,原產於菲律賓與大洋洲,雖有藥用價值,多作為觀賞

    用。約於十餘年前引進台灣,喜日照,開花期約於農曆新年前後三個月間,花卉

    為頂生,聚傘狀圓錐花絮,小花多數,宛如燦爛迸開的煙火。公東高工教堂前迴

    廊種植了數株煙火樹,在冬日暖陽中華麗綻放。我問蔡總務主任道:「這是甚麼

    花?」蔡主任答:「她是煙火樹,長得很好。子株從母株四周冒出芽來,許多人

    會來這邊挖去其子株,去其他地方種。」我問:「是否能給我一株,我想帶回學

    校種?」她說:「當然可以。」在我們一行要離開之前,她帶著一袋掩著煙火樹

    子株的土前來交給我,仔細交代照顧的方法。我趁機問她:「現在這邊的孩子好

    教嗎?」她搖搖頭,說:「我們幾乎甚麼孩子都收,他們的程度差異很大,大部

    分要從最基礎開始,沒有陪伴和磨練還是不行的…」

    與此同時,另幾位迷途的老師不意間走進木工實驗室,已退休的校長帶著孫

    子前來陪伴準備要參加競賽的學生們,他們戰戰兢兢地在工作室中勞動著。臨上

    車前,我問從頭到尾為我們導覽的秘書:「為什麼老師們可以不支薪地徹夜陪著

    孩子上工? 」他說道:「學校的老師有許多是校友,神父(錫質平)都可以做到這

    樣的地步,我們做這一些算甚麼?(我們)多一點點付出也算是對他老人家的一些

    回報吧!」後來我從其他教師口中得知,校園內有一小方很寧靜的園區,名為錫

    園,就是讓全校師生緬懷神父的地方。

    反省台灣幾十年來的發展,整體而言可以用「煙火」來形容。流行的物品、

    人物、食品,甚至是建設、政策、建築物…,像爆炸的煙火,一窩蜂地絢麗地綻

    放,然後瞬間消失無踪,連要想起剛剛看到什麼都有些困難,只能依稀想起「似

    乎曾經有過什麼…但確實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又有其他的新鮮事發生

  • 19

    了!」公東的教堂在范毅舜寫的書本仍暢銷時,仍然會有大批的觀光客湧入這小

    小的高工校園,拚命地拍照留念,興奮地述說著朝聖的心情。這情況當然值得可

    喜,因為至少流行的是有質感有內涵的事物;但僅止於此並不夠。如同錫神父所

    堅持的,他不想送給學子們一紙文憑,而是要送給他們一生受用的技能和操守;

    他不在意自己是否享有名譽或財富,卻在意是否真正為海岸山脈的居民們帶來幸

    福。因此,能升格為大專的公東高工維持著高職的學制,只為堅持錫神父利益學

    子一生的心願。台灣需要的不是稍縱即逝的炫麗煙火,而是煙火樹─既炫麗而永

    續的美─不僅種植在台東,更能遍及整個台灣,甚至有朝一日,也把這樣的美與

    幸福傳播給其他每一個角落的生命。而高中美術教師正是那有幸成為播種煙火樹

    的耕耘者,倘若我們有著堅定的美學的信仰,有著錫神父無私利益他人的生命價

    值,因為我們有開闊的視野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將更能帶領孩子活出生命的光

    輝,讓煙火樹處處開花。

  • 20

    在冬日盛開的煙火樹。(林麗雲攝於台東糖廠旁)

  • 21

    老伯為自己精心照顧的庭園做造景,正將剪成憤怒鳥外型的榕樹畫上眼珠。

    當居民有美學的思維模式,就成締造處處是風景的觀光好處所。(林麗雲攝於台

    東鐵馬道旁)

    公東高工學生準備木工科競賽的工作場景。(姜昌明老師提供)

  • 22

    退休後仍無常返回校園工作室指導學生的退休校長和參訪的學科中心教

    師。(姜昌明老師提供)

    i參見魏主安(2003)。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來台傳教五十週年紀念專輯 。

    臺東縣,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

    ii 大愛電視台【愛悅讀】20130514 公東的教堂 范毅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aTSo-9dlA (陳怡真主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aTSo-9d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