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73
自自自自自 自 15 自

Upload: ruei-chian-tsai

Post on 28-Jul-2015

519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自然景觀帶

第 15 章

Page 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林自然景觀• 分布:生長在南、北回歸線之間• 愈接近回歸線,乾季愈長,植被型態漸轉成莽原

圖 15-3 熱帶地區之自然景觀帶圖 15-3 熱帶地區之自然景觀帶

Page 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名稱 熱帶雨林 熱帶季風林氣候特徵

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季節平均

夏雨冬乾;降水季節分布不均

生物

1. 植物分布具垂直分層,終年常綠,藤蔓滿布,日光難以射達地面,雜草不易生長,樹幹基部長出板狀根

2. 動物分層棲息及覓食,如上層的鳥類、中層的猿猴、松鼠、地面的狒狒、犀牛、貘等

1. 以常綠濶葉林為主2. 冬季落葉、樹冠稀,日

→光透射地面 灌木叢生,通行困難

3.動物生長特性及土壤化育與熱帶雨林相似

土壤 聚 →鐵鋁化強烈 磚紅壤  →聚鐵鋁化旺盛 磚紅壤

Page 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雨林的分布

Page 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季風林的分布東南亞

Page 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雨林景觀—分層

熱帶季風林與雨林差別乾季的有無灌木層

亞馬孫雨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3yvlrNl3Xc

圖 15-4 熱帶雨林垂直分層示意圖。熱帶雨林終年常綠,藤蔓滿布,日光難以射達地面,林內幽暗,雜草不易生長,樹幹基部長出板狀根。

圖 15-4 熱帶雨林垂直分層示意圖。熱帶雨林終年常綠,藤蔓滿布,日光難以射達地面,林內幽暗,雜草不易生長,樹幹基部長出板狀根。

Page 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樹葉在冬乾時落葉,樹冠略稀,日光可透射到地面,故林中灌木雜草叢生,通行困難

Page 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垂直分層分

布垂直分層分

布 上層以鳥類、蝙蝠等為主上層以鳥類、蝙蝠等為主

林蔭層及中間層有善於攀爬的猿猴林蔭層及中間層有善於攀爬的猿猴

地面可見象、犀牛、虎、熊、豹等大型動物地面可見象、犀牛、虎、熊、豹等大型動物

Page 1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太陽能光合作用吸收 CO2

降雨

落葉

呼吸釋出氧氣

養分返回樹木

養分從枯枝落葉移到根系

枯枝落葉

淋洗作用帶走部分養分

熱帶林生態系的養分循

環 一旦破壞難以復原

養分儲存植物中

Page 1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磚紅壤剖面示意圖 磚紅壤剖面

淋溶作用極

雨林土壤

Page 1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疏林莽原

Wild African plants and animals welcome spring to the forest - BBC wildlife

History of the migration of animals from the rainforest to the Savannah Desert in Kenya, Africa - BBC wildlif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tYKh7JZyw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qM7X-hTAE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熱帶疏林莽原

全年高溫且乾、溼季分明

1. 乾溼分明:溼季時生長高草和灌木,乾季時草叢枯黃

2. 善疾馳的草食動物占優勢,會隨氣候而遷徙,如斑馬、羚羊等

3.大型肉食動物以草食動物為食,如獅子、豹等

4.動物具垂直分層覓食的特色

•降水量較多→區 磚紅壤為主•降水量較少

→區 栗鈣土為主,呈鹼性

Page 1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非洲大遷徒—黑尾牛羚 熱帶莽原的分布

Page 1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1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莽原景觀

照片 15-1 非洲肯亞。 1 乾季莽原景觀; 2 溼季莽原景觀。熱帶疏林莽原帶呈現草原及稀疏喬木的植被景觀。

照片 15-1 非洲肯亞。 1 乾季莽原景觀; 2 溼季莽原景觀。熱帶疏林莽原帶呈現草原及稀疏喬木的植被景觀。

Page 1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溫帶森林及灌木林自然景觀帶• 年溫差較大,四季的變化較為明顯• 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東西幅員廣闊,水分條件具有經度分帶性的差異

圖 15-5 溫帶地區之自然景觀帶

Page 1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溫帶常綠闊葉林

夏雨型暖溫氣候或副熱帶季風氣候:冬暖且降雨豐足

1.林相以樟樹、榕樹、月桂樹等為主

2.林地多已闢為耕地,極少天然林

3.動物物種豐富,包括熊貓、獼猴、雲豹等

聚鐵鋁化作→用盛 紅

壤、黃壤

溫帶常綠闊葉林

Page 1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1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照片 15-3 中國浙江常綠闊葉林。由於冬溫較高,樹木無休眠季節,形成常綠闊葉林。照片 15-3 中國浙江常綠闊葉林。由於冬溫較高,樹木無休眠季節,形成常綠闊葉林。

Page 2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本區內動物物種相當豐富,尚有熊貓、獼猴、雲豹、孟加拉虎等著名的珍稀動物在此活動。

Page 2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溫帶落葉闊葉林

主要分布在歐洲大部分及美國東半部:夏季溫暖、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1.喬木多落葉以渡寒冬,故稱為落葉林,如楓、槭等

2.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層結構明顯,動物分布亦有類似情況,主要的動物包括松鼠、兔、鼠、熊、狼、狐等

棕壤(農業價值高)

溫帶落葉闊葉林

Page 2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2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2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溫帶地區土壤

棕壤剖面

落葉林

落葉層

蚯蚓活動頻繁,牠們混合各層土壤,使得土壤分層不明顯,也讓養分均勻分布 棕壤剖面示意圖

Page 2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地中海灌木林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區降水集中冬季,夏季乾旱

1.植物以深根、厚皮、蠟質小葉來減少蒸散,如尤加利樹、橄欖樹

2.動物以中、小型者居多,如松鼠、鹿、野豬等

栗鈣土為主

地中海灌木林

Page 2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2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照片 15-7 橄欖樹(法國阿爾)。在低溫下橄欖樹的臘質葉面呈現明顯的白色。左上圖為成熟的橄欖。照片 15-7 橄欖樹(法國阿爾)。在低溫下橄欖樹的臘質葉面呈現明顯的白色。左上圖為成熟的橄欖。

Page 2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2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溫帶溼草原名稱 氣候特

徵 生物 土壤

溼草原

鄰近溫帶森林

1. 草類生長高度達 50 ~ 100cm,草根深入地下

2. 草食性哺乳動物為優勢物種,如北美洲的野牛和麋鹿

3. 兔子與豚鼠等在地下挖洞,攪拌有機質,增加土壤肥沃度

1. 草原黑土為主:肥力最高的土壤,已開發為農牧場

2. 氣候略乾燥處鈣化→作用稍強 黑鈣土

Page 3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3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草原黑土• 草類生命周期短 , 地

下根系龐大 提供土壤養分

整體土壤沃度高

Page 3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草原黑土

草原黑土

①深厚且富含有機質①深厚且富含有機質

②中性或微酸性②中性或微酸性

③充足的養分和水分③充足的養分和水分

④肥力最高的土壤④肥力最高的土壤

明顯的生物積累過程

明顯的生物積累過程

溼草原區的土壤

溼草原區的土壤

生物積累過程草類生命週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莖葉和地下根系,提供了土壤表層相當豐富的有機質。

Page 3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擁有草原黑土的溼草原區目前已開發為大農業區或畜牧區,如烏克蘭黑土區、彭巴草原和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等

照片 15-11 阿根廷彭巴草原的放牧業。主要生產肉類、皮革等製品。照片 15-11 阿根廷彭巴草原的放牧業。主要生產肉類、皮革等製品。

Page 3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北美中部大平原的溼草原,其上分布的美洲野牛為優勢物種

北美中部大平原的溼草原,其上分布的美洲野牛為優勢物種

Page 3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自然景觀帶• 因位居高緯,太陽斜射且冬季太陽照射的時間短,氣溫普遍極低, 嚴寒而漫長。

圖 15-6寒帶地區之自然景觀帶

圖 15-6寒帶地區之自然景觀帶

Page 3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針葉林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寒帶針葉林

歐亞大陸和北美北部:月均溫>10℃

1. 多分布杉、松等樹種,多呈完整帶狀分布

2. 葉片成針狀且有厚角質層,可避免過度蒸散且能減緩強風的衝擊

3.大多數的動物冬季具有貯藏食物或冬眠本能,如貂、馴鹿和熊

灰化作用盛行→酸性強、肥

力低

Page 3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地區景觀─針葉林帶

Page 3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針葉林景觀

針葉林—加拿大 賈斯伯國家公園。受到低溫的影響,寒帶地區植物種類較為單純。且為了 利於排雪,樹型呈圓錐或尖塔型。為落葉松。為雲杉。

Page 3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照片 15-15 美國阿拉斯加棕熊。在寒冷的冬季來臨前,棕熊盡可能的吃飽喝足,在體內積聚足夠脂肪。冬季則在洞穴中冬眠好幾個月。

照片 15-15 美國阿拉斯加棕熊。在寒冷的冬季來臨前,棕熊盡可能的吃飽喝足,在體內積聚足夠脂肪。冬季則在洞穴中冬眠好幾個月。

Page 4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地區土壤

灰化土剖面示意圖 灰化土剖面

Page 4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苔原

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北部及北極區的島嶼最暖月均溫 0 ~10℃

1. 降水量及蒸發量少,以苔蘚、地衣為主

2. 動物需具有厚層的皮下脂肪和細密的體毛耐寒,動物不進入冬眠,但季節性遷徙現象十分明顯,如加拿大馴鹿

永凍層廣布成土作用微弱,有機質少且分解慢→冰沼土

美洲馴鹿

苔原

Page 4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寒帶地區景觀—苔原帶

Page 4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夏季時,馴鹿在冰上吃草

Page 4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夏季沼澤廣布

照片 15-16阿拉斯加苔原。當春天溫度上升時,融水形成小湖泊。照片 15-16阿拉斯加苔原。當春天溫度上升時,融水形成小湖泊。

Page 4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冬季時,在針葉林過冬的馴鹿

Page 4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苔原

Page 4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苔原以北是北極冰原

地表下為永凍土是長年凍結的土地 苔原以南是

針葉林

美國阿拉斯加永凍土上,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由於永凍土不透水,因而助長地面的沼澤化。

Page 4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冰原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冰原

南極大陸,北極諸島:最暖月均溫< 0℃

1.沒有植物分布2.動物具有維持體溫恆定的能力,皮毛和羽毛可隔絕冷空氣和防水,如南極企鵝、北極熊和北極狐

長年冰凍,土壤無法化→育 未育土

 

Page 4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冰原的景觀

照片 15-17南極皇帝企鵝及幼鳥。照片 15-17南極皇帝企鵝及幼鳥。

照片 15-18 北極地區自然景觀帶。照片 15-18 北極地區自然景觀帶。

北極狐

北極熊

雪兔

Page 5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夏季前往苔原區覓食;冬季返回針葉林避冬

環境負載力低

Page 5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乾燥地區自然景觀帶• 地跨熱帶及溫帶,降水量少,年降水量變率大

圖 15-8乾燥地區之自然景觀帶圖 15-8乾燥地區之自然景觀帶

Page 5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沙漠景觀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沙漠

1. 熱帶、溫帶沙漠區

2. 蒸發散量>降水量

3. 日夜溫差大、風化盛行

4. 多強風與塵暴

1. 大多數植物具有旱生構造,如仙人掌、油木、龍舌蘭等

2. 動物有耐熱及減少水分消耗的構造

3.如駱駝以不通過皮膚的汗腺出汗

4.如蛇類利用夜間活動,迴避炎熱和乾燥

1. 有機質少,層→次不明顯 荒

漠土(鹼性)2. 若有水灌溉、溶解鹼性鹽類,可形成綠洲

Page 5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沙漠土壤

Page 5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乾燥地區的景觀

Page 5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照片 15-19 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乾燥導致植被稀少,土壤化育能力差,有機質少。

照片 15-19 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乾燥導致植被稀少,土壤化育能力差,有機質少。

照片 15-24 沙漠中的綠洲(南美洲祕魯)照片 15-24 沙漠中的綠洲(南美洲祕魯)

乾燥地區的景觀

Page 5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乾燥地區的景觀

Page 5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Page 5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半乾燥氣候

名稱 氣候特徵 生物 土壤

乾草原

沙漠區附近:年雨量較沙漠地區多

1.  草類高度不足15cm,草短而稀疏

2. 動物種類及習性與溼草原相近,如澳洲乾草原的袋鼠、野兔

1. 黑鈣土、栗鈣土

2. 有機質含量高,可做為大範圍粗放的畜牧地,若有灌溉設施,亦可為農業用地

Page 5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照片 15-26袋鼠為澳大利亞的特有種生物

照片 15-26袋鼠為澳大利亞的特有種生物

照片 15-25(1)乾季時的蒙古草原; (2)雨季時的蒙古草原。照片 15-25(1)乾季時的蒙古草原; (2)雨季時的蒙古草原。

乾草原的景觀

Page 6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熱帶雨林氣候 磚紅壤

Page 6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棕壤

Page 6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副極地氣候 灰化土

苔原氣候

荒漠土

Page 6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1.下表為 6 種陸地的生物相,下圖則為這 6 種陸地生 物相與「溫度」和「降雨量」的關係圖。根據右表和 右圖的資料,下列哪幾項敘述最為恰當?(應選 3項) (A)「甲」為沙漠  (B)「乙」為闊葉林  (C)「丙」為 草原  (D)「丁」為熱帶雨林  (E)「戊」為寒原 (F) 「己」為針葉林。 〔 95.學測〕

答: (A)(D)(F)

乙為草原景觀;丙為寒原景觀;戊為闊葉林景觀。

大考試題

Page 64: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2.下圖為某地區森林之樹種分布調查結果示意圖,各種 符號代表不同的樹種。請問該地區最可能位於下列哪 一個國家?  〔 90.學測〕

(A)日本 (B)巴西 (C)芬蘭 (D)加拿大 (E)羅馬尼亞答: (B)

樹種繁多,為雨林景觀。

大考試題

Page 65: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3.火耕是既傳統又現代的農業耕作方式,在不同的經濟條件與社會文化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也不同。依據 2005 年美國 太空總署( NASA )的資料,發現非洲在乾季有大面積火燒 的情形,並有時空分布的差異。 1 月分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南緣, 8 月分則在赤道以南地區。 〔 96.指考〕請問: (1)現代大規模火耕造成雨林地區地力急遽下降之主要原因為何? ( 甲 ) 表土裸露土壤淋溶作用 旺盛 ( 乙 ) 引發氣候變遷、雨水不足 ( 丙 ) 長期種植單一熱帶經濟作物 ( 丁 ) 農耕地區的土壤鹽化加速 ( 戊 ) 減少生物多樣性和土壤腐植質 

(A)(甲 )(丁 ) (B)(乙 )(戊 )  (C)(甲 )(丙 ) (D)(乙 )(丁 )

答: (C)

大考試題

Page 66: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2)非洲人這種用火整地的傳統可達到哪些主要目的? ( 甲 ) 燃燒野草保護耕地 ( 乙 ) 燃燒灰燼得以肥田( 丙 ) 燒毀嗤嗤蠅的蟲卵 ( 丁 ) 驅趕家畜遠離耕地( 戊 ) 耕地 面積得以擴大 

(A)(甲 )(丁 )(戊 )  (B)(甲 )(乙 )(戊 )  (C)(乙 )(丙 )(丁 )  (D)(丙 )(丁 )(戊 )答: (B)

大考試題

Page 67: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4.下圖為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雨量及月均溫點散布圖。 請問: 〔 95.學測〕

(1)該地最有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個緯度帶? (A) 50°N ~ 30°N (B) 30°N ~ 10°N (C) 10°N ~ 10°S (D) 10°S ~ 30°S答: (D)

大考試題

Page 68: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2) 該地的天然植被最可能是 

(A)雨林 (B)針葉林 (C)疏林草原 (D)常綠闊葉林

答: (C)

大考試題

Page 69: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5.右圖為某地的氣候圖。請問: 〔 100.學測〕

(1)下列哪一個都市的氣候狀況和 該地最為相近? (A)英國愛丁堡 (B)澳洲 坎培拉 (C)加拿大 溫哥華 (D)葡萄牙里斯本。答: (D)

Page 7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2) 下列哪一個自然景觀帶的植被景觀,最有可能 在該氣候圖所代表的區內?

答: (C)

Page 71: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6. 照片為全球五個自然景 觀帶的代表性植被景觀。 請問: 〔 99.學測〕

(1)哪個植被代表的自然景觀帶,單位土地面積內

的動、植物種類數量最 多? (A)甲 (B)丙 (C)丁

(D)戊。答: (A)

Page 72: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2)哪個植被代表的自然景觀帶內, 其自給性農業 活動最為集約? (A)甲 (B)丙 (C)丁 (D)戊。答: (C)

(3)就「水平衡」而言,哪兩個植被代表的自然景 觀帶,「剩水」最多? (A)甲乙 (B)甲丙 (C)乙戊 (D)丙戊。答: (A)

Page 73: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