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27 zwh02...

1
>>作家荐书 我最近在读 的书是李秋沅的 《天 目》。 另 外 , 推荐小朋友们阅 读王君心的《风 的孩子》、曾志宏 的《骑云豹的女 孩》、香橼的《童 话游鼓浪屿》; 推荐家长们阅 读魏捷的图画 书《那只深蓝色 的鸟是我爸爸》,会让我们一年级的家 长对正面临的一些情况产生思索。 阅读 :968820 稿[email protected] 2019 年 10 27 星期B 04 边走边读 我家书屋 本土新书 《陶庵梦忆》 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本报 (记 者 晓蕾)这 是 一部文字版 的《清 明 上 河图》,记录 晚明历史风 物生活,文 字 情 真、性 灵、奇 姿、壮 采,是明代 散文杰出代 —这本 书 就 是《陶 庵梦忆》,明 代散文大家张岱的传世名作之一。近日,该 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编校出版,原文+译 文+注释,让现代读者也能读懂。 全书共8卷,所记的大多是作者亲身经 历过的世间杂事:歌馆楼台、园林池泽、戏曲 声乐、奇花异木、节俗游艺等,是一幅深刻描 绘晚明社会生活风貌的历史画卷。后世人 赞其作品摹景记人逼真肖似,极富于画面 感,读之如昔日场景再现,引人入胜。加之 作者本身将自己对于亡明遗民的感怀孤愤 之情倾注笔下,人事风物鲜活,跳出古典散 文的范畴,而具有记录历史的意义,历来为 后人所称道。 张岱 (1597 年—1684 年),又名维城,字 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 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 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的散文语言 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 半》《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无声之证》 探索都市悬疑谜团 本报讯 (记者 杜晓蕾 最近,女作家 赖尔的小说 《无 声 之 证》由 福建人民出版 社出版。 这是一部 悬疑推理小 说。一位有 WIFI过敏症, 听觉能力超凡 的女性殡导 师;一位从“官 二代”跌落至 人生谷底、为还债而嗜钱如命的快递小哥; 一位身家百亿又视金钱为粪土的电脑高手、 毒舌侦探;殡仪馆中永眠的证人,街头巷尾 中隐匿的加害者,电磁波段中暗含的信息; 在不夜都市中,监控无处不在,讯息四通八 达,却仍有解不开的谜团,猜不透的人心 ……女主角司玥因患有“WiFi 过敏”,只能 在殡仪馆和同事隋源一起工作。因一起女 学生死亡事件,和久未联系的同学端木真再 次相遇,还认识了刑警队长陆茗和一位有钱 任性的私家侦探社社长柏清泉,继而解开了 一系列死亡案件背后的真相。 赖尔, 本名周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长篇儿童文学《我和爷爷是战友》、长 篇小说《魔法城》《全息陨落》《无声之证》等。 碧珊 交友这个事儿和喝茶相似。 一杯下去,对路,继续喝,不对路,倒掉 换茶再来一杯。说起来有些残酷,但这世 上人比茶多,多过我老北京民间说的茉莉 花茶叶沫子“满天星”。如果遇到一个人, 明明感觉不能引为好友,又何必强硬要继 续交往下去呢。从这一点上来说,夏炜兄 就是我这几年来难得收获的“对路”的朋 友,默契的文友。 四年前,我在厦门暂住写小说,经介绍 认识了夏兄。那次见面时间不长,但夏兄无 论对文学创作、饮食起居、福建本地的风土 人情都侃侃而谈,谈姿潇洒,给我留下了深 刻印象。在他日常的文学和诗画创作中,以 “茶”为题的小说、散文、画作都不少,七十余 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当年出版上市也 引起过轰动,而这次的美文小品合集《等茶》 就是他以“茶”为主题的最新佳作。 《等茶》共分为:茶言、茶颜、观色三个 部分,共 224 页,50 篇美文。看上去灵巧精 致的一个小本,却十分耐读。每篇文章都 是句句实写,质地紧密,就好像饮茶这件事 儿本身。端起一杯清茶,看起来淡,喝一口 下去细品却要有一会儿。 看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关 于“茶”方面的知识解读全面而详细,却又不 是简单的掉书袋,而是缓缓道来、引经据典, 结合自身的阅历让人有所收获。像《大红袍 及其他》《银叶碧叶暗香来》《婺源绿》《金城 里的三炮台》等都能作为了解名茶的普及小 文,而《紫玉金砂》《茗杯小述》《茶宠-手边的 温暖》《茶与神农》《十八相宜述茗情》则可以 作为茶文化引申后的一些读本,看完之后让 人对“茶文化”三个字有更广泛的印象。这 好比墨色晕染纸上,品茶的意境就先有了。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趣”。这 当然是因为夏兄本人生性活泼,谈吐风趣。 写文章的时候他也是有趣得很。比如在《品 茗》一文中用的几个“品”字,耐人寻味,读书 越多越想笑。再如《闻香》一文,他开头就 写,曾有位女士看他又写作又画画,就问他 写作和画画究竟更爱哪一个?他上来就说, 最爱佳人,再爱茶烟,再次是读书,最后才是 写写画画。那女士对这个答案自然很意外, 以后看他也都像是色中恶鬼,很少来往。我 读到这儿立刻笑问他,话哪能说这么直白, 不了解他的人肯定要吓着了。他却坦荡荡 地发四个字来:性情中人。 要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三个感受,那可 能就是“人生”本身了。 “人生”两个字和茶联 系起来是最通俗的,被用得最多的,也是最 贴切的。很多年前,我因为在一位友人那里 第一次喝了昆仑雪菊,听她讲了不少茶道, 就买了一些茶文化的书。印象比较深刻的 除了民国一些文人墨客的短文(不成系统却 有时过境迁感)就是梁晓声写的散文《父亲 与茶》。他写父亲几次送茶,写尽了一家人 几十年的悲苦命运。茶和人生的紧密关系 在这篇叙事散文中可见一斑。 茶有百味,人生比百味更多。我不是 喝茶的行家,也曾被夏兄笑话说我们北京 人只喜欢喝茉莉花茶。想起 2014 年到 2016 年间,我在杭州麦家理想谷客居写作,断断 续续住了一年有余。每次从北京去杭州我 都要从家里带上一包老北京的茉莉花茶, 还有一只家中的小茶杯。每天吃过早饭 后,用家里的小茶杯沏一杯老茉莉花茶再 开始一天的写作成了书店生活的日常。有 次,麦家正好从我旁边路过,拿起桌上我家 那只简陋的茶杯笑问我,这样一只杯子是 哪里来的?他“明知故问”语气幽默,显然 是在打趣我。因为这只从北京带过来的老 茶杯,和书店里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来的 精美咖啡杯比起来真是寒碜。我却觉得那 只茶杯是全世界最美的,从这杯子里沏出 来的老茉莉花茶是全世界最好喝的。 北京有首老歌《前门情思大碗茶》,歌词 简朴,情感却深。老北京的大碗茶都是用最 普通的茶叶末放在破旧的大海碗里,开水浇 里面,几分钱一碗。喝茶现场就是“牛饮”现 场,当街一站,一口猛灌下去就为了解渴。 这自然和《等茶》中写的各种名茶没法相比, 但这也是当年北京平民的“茶文化”。 合上书后我在想,在中国目前日益兴 盛的茶文化热象中,在全民饮茶、全民谈茶 的文化繁荣现象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需 要懂得要怎么喝茶好,怎么谈茶妙呢?我 十分乐意在平淡生活中向着精致生活去间 歇性靠拢,如夏兄这样品茶的行家,懂茶的 文人一样,哪天心情灿烂,约上几位好友, 沏一壶茶,换不同种茶,和大家谈古论今, 谈文学谈人生。只怕真到了那个时候,《等 茶》这本小书又会成了我临阵磨枪,为做谈 资所必须重看的一本美文集了。 黄国清 从大学到现在,我大概买了四千册图 书,平均算下来,每两天就买一本。藏书数 量不算多,经历的喜怒哀乐却不少。 1992年,我读集美师专时,每月的生活 费只有50元。不是我愿意省吃俭用,确实 是家里穷,没有办法。我很少跟同学出去聚 会或逛街,经常躲在其他专业的教室里读 书,从而打发空闲时间。反正他们也不认识 我,更不会有人打扰,我倒能一个人清静地 看着书,借以维护可怜的自尊。 当时到图书馆借书的人很多,经常要排 长队登记,我懒得去凑热闹。另外,我认为 好书如同美女,只看不能拥有,那是十分悲 哀的。因此,我每月拿出十几元钱买两本中 意的书和一些杂志。由于书是买的,我读起 来更认真,对藏书更加珍惜。大学毕业后, 我就有两百多本图书。父亲拿出多年的沉 水樟木,请朋友做了一个书柜。这在乡下, 算是长了面子,即使是富裕人家,也很羡慕 我家的藏书。 参加工作后,我买书就有点“ 变味”,好 像是纯粹为了把书柜装满而已。装满了,就 再做一个新的。如此反复,买书的瘾头越来 越大,一到书店就成捆的买,生怕落掉某本 重要的图书,至于经费,自然是少喝一瓶好 酒就绰绰有余啦!很多书我是没看或者确 切地说看不懂,比如中医药类的教材。我买 它们的目的是期待建成门类齐全的家庭图 书馆。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结婚后,妻子也很支持我买书,她认为 一个爱书的男人,就不会有时间去变坏啦。 结果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柜,别人的家里是 “室静兰香”,我的是“书香幽幽”,特别是春 季回南天,书柜就会散发淡淡的霉味,逼得 全家人再把书搬出来晒太阳。或许是受到 书香熏陶吧,我女儿从小爱读书,现在也跟 我一样爱买书。她对上网买书的做法不太 喜欢,说一本好书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要虔 诚地从书店里抱回来。 我也从不在网上买书,虽然网上下单折 扣多,但似乎失去了一些乐趣。毕竟网络虚 幻,电脑或手机屏幕能显示的图书内容有 限,也不好翻阅。在书店里,看着各种装帧 精美的图书,犹如浏览参加选美大赛的姑 娘,直叫人“春心大动”。碰上喜欢的书,就 可以当场抽出来阅读,那种捧在手里的质感 是任何电子产品所无法替代的。另外,网上 买书往往有个时间差,等快递送书过来,你 可能已经失去兴趣,甚至觉得它索然无味。 因为你对书的好感,在等待的时间里可能已 经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我有一个书柜,收藏一百多个作家诗人 的签赠本,其中不乏阿来、徐剑这样的大作 家,这种情分是金钱买不来的。翻阅这些图 书,我就有和老朋友再次相聚的亲切感。即 使不翻阅,只看书脊的名字,就会激励自己 见贤思齐,努力创作。 今年暑假,作家曾纪鑫老师得知我想建 一个小型图书馆,就把三千册的图书送给 我。这批图书珍本很多,不少杂志更有他的 手迹。他的捐书不仅是简单的出于友情,我 想决不能辜负他的厚爱,于是专门用一个房 间加以珍藏。 如今,我家堆了七千多册图书。“书中自 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对我来 说不可信,但“书中自有千钟粟”倒是真的, 毕竟我经常在书堆里流连而忘了吃饭。 我的家庭图书馆 作家访谈 问: 您有什么难忘的读书故事? 答: 我老家在乡村,念初中要去镇上, 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那时,如果 得到一本书,不管是刚发下来的杂志,还是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或者哪个同学新买 的作文集,我都会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看, 还没到家,一本书就要看完了,不过瘾,晚 上写完作业再读一遍。我曾经有过边走边 看书,结果脚一滑摔倒在田里的经历。那 时候,哪管得了这么多呢,能读的课外书那 么少,抢到一本,不马上读,心里难受啊。 到现在,我还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 惯,有了孩子之后,就从黑白卡开始培养 她们的阅读习惯。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 小时候的遗憾,几年下来,给孩子们买的 图画书有两千余本。老大从两岁多开始, 我们每天晚上都给她讲故事,或者让她自 己看书、在App听故事。这些夜晚,成为 我难忘的读书经历,如果以后也能令孩子 们难忘,该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 问: 您是因何契机开始写作之路? 答: 读初中时,看到同龄人的作品刊 登在杂志上,我很羡慕。有一天,我翻出 以前写的作文,认真地誊写好准备投稿。 在去往邮局的路上,我几次从书包里拿出 信封,一遍遍确认着地址是否准确,一遍 遍检查信封是否粘贴牢固。现在,我已经 不记得那篇作文的内容,当然那篇作文也 没有发表,但我感谢当年的勇敢,因为那 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也算是我在文学创作 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吧。大学时,我写了 第一篇自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文章,是一首 童诗,收入到我今年出版的童诗集《给春 天写一封信》。今年距离我大学毕业正好 十年,写了十多年的童诗,终于有了一本 集子,也算圆了我一个梦。 这些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了,坚 持初心,就能收获。目前来说,写作已经 成了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写作发表心声,得到精神的愉悦。 >>作家名片 任军,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 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星际天地》等书, 作品荣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 福建文学好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周庄杯全国儿童 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等。 厦门儿童文学作家任军: 陪伴孩子阅读 是件多么温暖的事 他是两个小女孩的父亲,也 是一位大学老师,还是儿童文学 作家。他写童话,写童诗,还写 科幻小说,他说,希望自己创作 的故事,能带给小朋友美感、思 考,让他们对今天充满感恩,对 明天充满期待。他叫任军,创作 的一部由奇妙想象构筑的科幻 小说《星际天地》近日入选第六 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 优秀作品。这部酝酿了 10 年的 作品,他用 7 天就写完。 任军来自湖南,在厦工作多 年,是一位“新厦门人”。在他的 作品里,有着如“湘厦任星球”这 样有趣的厦门元素。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他对亲子阅读也有着丰 富的经验。在与记者的对谈中, 他将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作故事 和亲子阅读的心得娓娓道来。 本报记者 杜晓蕾 问: 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 位父亲,您在亲子阅读方面有怎样的建 议?如何开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答: 我在给女儿讲故事时,会引导她 进行思维拓展,比如念完刘饶民的《春雨》 后,我会问她:下雨了,晨晨(我大女儿的 小名 )会怎么说呢?她回答:晨晨说/下吧 下吧/我要踩水。我继续问:小鱼会怎么说 呢 ? 她 回 答 :小 鱼 说/下 吧 下 吧/我 要 游 泳。我再问:小汽车会怎么说呢?她回 答:小汽车说/下吧下吧/我要洗澡。我希 望孩子能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在亲子共读中,我和女儿会模仿书中 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有一本图画 书《咚咚咚!是谁啊?》,我跟女儿就会相 互模仿,一个扮演敲门的,一个扮演开门 的,通过这样趣味的互动,孩子就熟悉了 小动物的特点。后来,我有机会到她的班 级分享这本书,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班上 小朋友的认可和喜爱。 我现在有两件“小棉袄”,大女儿上一 年级了,小女儿明年也要进入幼儿园,每 天下班后,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陪伴她 们。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好的教育,一 起阅读,一起游戏,是十分美妙的事情,我 的一首诗歌《挠痒痒》就是跟女儿玩挠痒 痒游戏之后写的。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 花心思去陪伴、引导孩子阅读,那么他们 一定会对阅读充满兴趣,阅读也一定会带 给他们成长。 问: 有人说,儿童文学是通过阅读来 传递温暖,让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 由。您在小说创作中是如何表达这些美好 事物的呢?在故事里,您最希望传达什么? 答: 我写童诗、童话,也写小说,包含 幻想小说、科幻小说、现实小说。在写作过 程中,我一直很清楚读者是小朋友居多,所 以特别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真善美的 表 达 。在 长 篇 少 儿 科 幻 小 说《星 际 天 地》 中,描写了很多想象奇特的场景,外星人骆 小地为地球人骆小天实现了很多本不可能 完成的愿望,但当骆小天希望骆小地给他 一个拷贝了所有课本知识的仪器时,骆小 地很严肃地拒绝,并表示“诚信学习,这是 对科学、对文明的尊重”。我希望我创作的 故事,能带给小朋友美感与思考,让他们对 今天充满感恩,对明天充满期待。 问: 您写童话,也写童诗,在您看来, 成年人要怎样以诗歌的形式记录童真呢? 答: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两位特别的 朋友,一位是老师,他坚持每天创作一首 汉字诗,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四百余 首;还有一位是摄影爱好者,她经常拍照 片,并配以诗意的文字分享出来。我觉 得,能这样记录生活的,就是充满童真的, 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并不高深莫测,有时 候就只是一句有意思的话,关键在于有没 有及时记录、及时表达。 要善于引导孩子阅读 谈亲子阅读 注重真善美的表达 谈作品 从小热爱阅读写作 谈经历 厦大教授高令印 获颁朱子学“文脉奖” 本报讯(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承丹 )半个 世纪以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中国朱子学会名誉会长高令印,深耕精研朱 子文化。日前,纪念朱子诞辰889周年茶话 会暨第二届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文脉奖”颁 奖大会在建阳举办,现场表彰为朱子文化传 承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高令印,并颁发 “半世纪教坛桃李芬芳,五十年研究著作等 身”牌匾。 对于朱子文化,高令印提出了许多有见 地的观点,勘正了朱子相关文献记载的误 漏,至今出版朱子学著 17 部,约 400 万字。 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令印数十 次到闽北实地开展朱子文化相关调研,与闽 北结下深厚情谊。他承担了武夷山世界双 遗产申报资料整理,指导《朱子文化》杂志办 刊出刊,并利用参加国际朱子学研讨交流活 动的机会,推广介绍武夷山,宣传朱子理学 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有力促进了朱子文 化走出去。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设立朱子文化 传承发展“文脉奖”,每年评选一届次,并以一 篇事迹报告、一本授奖证书、一块牌匾、一场 颁奖大会等形式,表彰对朱子文化研究、传 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以期让 更多社会人士积极投身到朱子文化传承发展 事业中来,共同推动朱子文化品牌建设,促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阅读动态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Jan-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作家荐书我最近在读

的书是李秋沅的《天目》。另外,推荐小朋友们阅读王君心的《风的孩子》、曾志宏的《骑云豹的女孩》、香橼的《童话游鼓浪屿》;推荐家长们阅读魏捷的图画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会让我们一年级的家长对正面临的一些情况产生思索。

阅 读责编:杜晓蕾

美编:张

有奖报料: 9

68820

投稿邮箱:w

hzk @

x mr b. c o

m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B04

边走边读

我家书屋

本土新书

《陶庵梦忆》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本 报讯(记者 杜晓蕾)这是一部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记录晚明历史风物生活,文字情真、性灵、奇姿、壮采,是明代散文杰出代表——这本书就是《陶庵梦忆》,明代散文大家张岱的传世名作之一。近日,该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编校出版,原文+译文+注释,让现代读者也能读懂。

全书共8卷,所记的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世间杂事:歌馆楼台、园林池泽、戏曲声乐、奇花异木、节俗游艺等,是一幅深刻描绘晚明社会生活风貌的历史画卷。后世人赞其作品摹景记人逼真肖似,极富于画面感,读之如昔日场景再现,引人入胜。加之作者本身将自己对于亡明遗民的感怀孤愤之情倾注笔下,人事风物鲜活,跳出古典散文的范畴,而具有记录历史的意义,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张岱(1597年—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无声之证》探索都市悬疑谜团

本 报 讯(记者 杜晓蕾)最近,女作家赖 尔 的 小 说《无声之证》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悬 疑 推 理 小说 。 一 位 有WIFI 过敏症,听觉能力超凡的 女 性 殡 导师;一位从“官二代”跌落至人生谷底、为还债而嗜钱如命的快递小哥;一位身家百亿又视金钱为粪土的电脑高手、毒舌侦探;殡仪馆中永眠的证人,街头巷尾中隐匿的加害者,电磁波段中暗含的信息;在不夜都市中,监控无处不在,讯息四通八达,却仍有解不开的谜团,猜不透的人心……女主角司玥因患有“WiFi过敏”,只能在殡仪馆和同事隋源一起工作。因一起女学生死亡事件,和久未联系的同学端木真再次相遇,还认识了刑警队长陆茗和一位有钱任性的私家侦探社社长柏清泉,继而解开了一系列死亡案件背后的真相。

赖尔,本名周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儿童文学《我和爷爷是战友》、长篇小说《魔法城》《全息陨落》《无声之证》等。

●碧珊交友这个事儿和喝茶相似。一杯下去,对路,继续喝,不对路,倒掉

换茶再来一杯。说起来有些残酷,但这世上人比茶多,多过我老北京民间说的茉莉花茶叶沫子“满天星”。如果遇到一个人,明明感觉不能引为好友,又何必强硬要继续交往下去呢。从这一点上来说,夏炜兄就是我这几年来难得收获的“对路”的朋友,默契的文友。

四年前,我在厦门暂住写小说,经介绍认识了夏兄。那次见面时间不长,但夏兄无论对文学创作、饮食起居、福建本地的风土人情都侃侃而谈,谈姿潇洒,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日常的文学和诗画创作中,以

“茶”为题的小说、散文、画作都不少,七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当年出版上市也引起过轰动,而这次的美文小品合集《等茶》就是他以“茶”为主题的最新佳作。

《等茶》共分为:茶言、茶颜、观色三个部分,共224页,50篇美文。看上去灵巧精致的一个小本,却十分耐读。每篇文章都是句句实写,质地紧密,就好像饮茶这件事儿本身。端起一杯清茶,看起来淡,喝一口下去细品却要有一会儿。

看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关于“茶”方面的知识解读全面而详细,却又不是简单的掉书袋,而是缓缓道来、引经据典,结合自身的阅历让人有所收获。像《大红袍及其他》《银叶碧叶暗香来》《婺源绿》《金城里的三炮台》等都能作为了解名茶的普及小文,而《紫玉金砂》《茗杯小述》《茶宠-手边的温暖》《茶与神农》《十八相宜述茗情》则可以作为茶文化引申后的一些读本,看完之后让人对“茶文化”三个字有更广泛的印象。这好比墨色晕染纸上,品茶的意境就先有了。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趣”。这当然是因为夏兄本人生性活泼,谈吐风趣。写文章的时候他也是有趣得很。比如在《品茗》一文中用的几个“品”字,耐人寻味,读书越多越想笑。再如《闻香》一文,他开头就写,曾有位女士看他又写作又画画,就问他写作和画画究竟更爱哪一个?他上来就说,最爱佳人,再爱茶烟,再次是读书,最后才是写写画画。那女士对这个答案自然很意外,以后看他也都像是色中恶鬼,很少来往。我读到这儿立刻笑问他,话哪能说这么直白,不了解他的人肯定要吓着了。他却坦荡荡地发四个字来:性情中人。

要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三个感受,那可能就是“人生”本身了。“人生”两个字和茶联系起来是最通俗的,被用得最多的,也是最贴切的。很多年前,我因为在一位友人那里第一次喝了昆仑雪菊,听她讲了不少茶道,就买了一些茶文化的书。印象比较深刻的除了民国一些文人墨客的短文(不成系统却有时过境迁感)就是梁晓声写的散文《父亲与茶》。他写父亲几次送茶,写尽了一家人几十年的悲苦命运。茶和人生的紧密关系在这篇叙事散文中可见一斑。

茶有百味,人生比百味更多。我不是喝茶的行家,也曾被夏兄笑话说我们北京人只喜欢喝茉莉花茶。想起2014年到2016年间,我在杭州麦家理想谷客居写作,断断续续住了一年有余。每次从北京去杭州我都要从家里带上一包老北京的茉莉花茶,还有一只家中的小茶杯。每天吃过早饭后,用家里的小茶杯沏一杯老茉莉花茶再开始一天的写作成了书店生活的日常。有次,麦家正好从我旁边路过,拿起桌上我家那只简陋的茶杯笑问我,这样一只杯子是哪里来的?他“明知故问”语气幽默,显然是在打趣我。因为这只从北京带过来的老茶杯,和书店里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来的精美咖啡杯比起来真是寒碜。我却觉得那只茶杯是全世界最美的,从这杯子里沏出来的老茉莉花茶是全世界最好喝的。

北京有首老歌《前门情思大碗茶》,歌词简朴,情感却深。老北京的大碗茶都是用最普通的茶叶末放在破旧的大海碗里,开水浇里面,几分钱一碗。喝茶现场就是“牛饮”现场,当街一站,一口猛灌下去就为了解渴。这自然和《等茶》中写的各种名茶没法相比,但这也是当年北京平民的“茶文化”。

合上书后我在想,在中国目前日益兴盛的茶文化热象中,在全民饮茶、全民谈茶的文化繁荣现象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需要懂得要怎么喝茶好,怎么谈茶妙呢?我十分乐意在平淡生活中向着精致生活去间歇性靠拢,如夏兄这样品茶的行家,懂茶的文人一样,哪天心情灿烂,约上几位好友,沏一壶茶,换不同种茶,和大家谈古论今,谈文学谈人生。只怕真到了那个时候,《等茶》这本小书又会成了我临阵磨枪,为做谈资所必须重看的一本美文集了。

●黄国清从大学到现在,我大概买了四千册图

书,平均算下来,每两天就买一本。藏书数量不算多,经历的喜怒哀乐却不少。

1992年,我读集美师专时,每月的生活费只有50元。不是我愿意省吃俭用,确实是家里穷,没有办法。我很少跟同学出去聚会或逛街,经常躲在其他专业的教室里读书,从而打发空闲时间。反正他们也不认识我,更不会有人打扰,我倒能一个人清静地看着书,借以维护可怜的自尊。

当时到图书馆借书的人很多,经常要排长队登记,我懒得去凑热闹。另外,我认为好书如同美女,只看不能拥有,那是十分悲哀的。因此,我每月拿出十几元钱买两本中意的书和一些杂志。由于书是买的,我读起来更认真,对藏书更加珍惜。大学毕业后,我就有两百多本图书。父亲拿出多年的沉水樟木,请朋友做了一个书柜。这在乡下,算是长了面子,即使是富裕人家,也很羡慕我家的藏书。

参加工作后,我买书就有点“变味”,好像是纯粹为了把书柜装满而已。装满了,就再做一个新的。如此反复,买书的瘾头越来越大,一到书店就成捆的买,生怕落掉某本重要的图书,至于经费,自然是少喝一瓶好酒就绰绰有余啦!很多书我是没看或者确切地说看不懂,比如中医药类的教材。我买它们的目的是期待建成门类齐全的家庭图书馆。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结婚后,妻子也很支持我买书,她认为一个爱书的男人,就不会有时间去变坏啦。结果我的房子里到处是书柜,别人的家里是

“室静兰香”,我的是“书香幽幽”,特别是春季回南天,书柜就会散发淡淡的霉味,逼得全家人再把书搬出来晒太阳。或许是受到

书香熏陶吧,我女儿从小爱读书,现在也跟我一样爱买书。她对上网买书的做法不太喜欢,说一本好书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要虔诚地从书店里抱回来。

我也从不在网上买书,虽然网上下单折扣多,但似乎失去了一些乐趣。毕竟网络虚幻,电脑或手机屏幕能显示的图书内容有限,也不好翻阅。在书店里,看着各种装帧精美的图书,犹如浏览参加选美大赛的姑娘,直叫人“春心大动”。碰上喜欢的书,就可以当场抽出来阅读,那种捧在手里的质感是任何电子产品所无法替代的。另外,网上买书往往有个时间差,等快递送书过来,你可能已经失去兴趣,甚至觉得它索然无味。因为你对书的好感,在等待的时间里可能已经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我有一个书柜,收藏一百多个作家诗人的签赠本,其中不乏阿来、徐剑这样的大作家,这种情分是金钱买不来的。翻阅这些图书,我就有和老朋友再次相聚的亲切感。即使不翻阅,只看书脊的名字,就会激励自己见贤思齐,努力创作。

今年暑假,作家曾纪鑫老师得知我想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就把三千册的图书送给我。这批图书珍本很多,不少杂志更有他的手迹。他的捐书不仅是简单的出于友情,我想决不能辜负他的厚爱,于是专门用一个房间加以珍藏。

如今,我家堆了七千多册图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对我来说不可信,但“书中自有千钟粟”倒是真的,毕竟我经常在书堆里流连而忘了吃饭。

饮茶与交友

——《等茶》读后

我的家庭图书馆

作家访谈

问:您有什么难忘的读书故事?答:我老家在乡村,念初中要去镇上,

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小时。那时,如果得到一本书,不管是刚发下来的杂志,还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或者哪个同学新买的作文集,我都会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看,还没到家,一本书就要看完了,不过瘾,晚上写完作业再读一遍。我曾经有过边走边看书,结果脚一滑摔倒在田里的经历。那时候,哪管得了这么多呢,能读的课外书那么少,抢到一本,不马上读,心里难受啊。

到现在,我还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有了孩子之后,就从黑白卡开始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的遗憾,几年下来,给孩子们买的图画书有两千余本。老大从两岁多开始,我们每天晚上都给她讲故事,或者让她自己看书、在App听故事。这些夜晚,成为我难忘的读书经历,如果以后也能令孩子们难忘,该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

问:您是因何契机开始写作之路?答:读初中时,看到同龄人的作品刊

登在杂志上,我很羡慕。有一天,我翻出以前写的作文,认真地誊写好准备投稿。在去往邮局的路上,我几次从书包里拿出信封,一遍遍确认着地址是否准确,一遍遍检查信封是否粘贴牢固。现在,我已经不记得那篇作文的内容,当然那篇作文也没有发表,但我感谢当年的勇敢,因为那是我的第一次投稿,也算是我在文学创作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吧。大学时,我写了第一篇自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文章,是一首童诗,收入到我今年出版的童诗集《给春天写一封信》。今年距离我大学毕业正好十年,写了十多年的童诗,终于有了一本集子,也算圆了我一个梦。

这些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了,坚持初心,就能收获。目前来说,写作已经成了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发表心声,得到精神的愉悦。

>>作家名片任军,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

会全委会委员。出版《星际天地》等书,作品荣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福建文学好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等。

厦门儿童文学作家任军:

陪伴孩子阅读是件多么温暖的事

他是两个小女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大学老师,还是儿童文学作家。他写童话,写童诗,还写科幻小说,他说,希望自己创作的故事,能带给小朋友美感、思考,让他们对今天充满感恩,对明天充满期待。他叫任军,创作的一部由奇妙想象构筑的科幻小说《星际天地》近日入选第六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这部酝酿了10年的作品,他用7天就写完。

任军来自湖南,在厦工作多年,是一位“新厦门人”。在他的作品里,有着如“湘厦任星球”这样有趣的厦门元素。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他对亲子阅读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与记者的对谈中,他将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作故事和亲子阅读的心得娓娓道来。

本报记者 杜晓蕾

问: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父亲,您在亲子阅读方面有怎样的建议?如何开启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答:我在给女儿讲故事时,会引导她进行思维拓展,比如念完刘饶民的《春雨》后,我会问她:下雨了,晨晨(我大女儿的小名)会怎么说呢?她回答:晨晨说/下吧下吧/我要踩水。我继续问:小鱼会怎么说呢?她回答:小鱼说/下吧下吧/我要游泳。我再问:小汽车会怎么说呢?她回答:小汽车说/下吧下吧/我要洗澡。我希望孩子能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

在亲子共读中,我和女儿会模仿书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有一本图画书《咚咚咚!是谁啊?》,我跟女儿就会相

互模仿,一个扮演敲门的,一个扮演开门的,通过这样趣味的互动,孩子就熟悉了小动物的特点。后来,我有机会到她的班级分享这本书,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班上小朋友的认可和喜爱。

我现在有两件“小棉袄”,大女儿上一年级了,小女儿明年也要进入幼儿园,每天下班后,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陪伴她们。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好的教育,一起阅读,一起游戏,是十分美妙的事情,我的一首诗歌《挠痒痒》就是跟女儿玩挠痒痒游戏之后写的。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陪伴、引导孩子阅读,那么他们一定会对阅读充满兴趣,阅读也一定会带给他们成长。

问:有人说,儿童文学是通过阅读来传递温暖,让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您在小说创作中是如何表达这些美好事物的呢?在故事里,您最希望传达什么?

答:我写童诗、童话,也写小说,包含幻想小说、科幻小说、现实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很清楚读者是小朋友居多,所以特别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真善美的表达。在长篇少儿科幻小说《星际天地》中,描写了很多想象奇特的场景,外星人骆小地为地球人骆小天实现了很多本不可能完成的愿望,但当骆小天希望骆小地给他一个拷贝了所有课本知识的仪器时,骆小地很严肃地拒绝,并表示“诚信学习,这是

对科学、对文明的尊重”。我希望我创作的故事,能带给小朋友美感与思考,让他们对今天充满感恩,对明天充满期待。

问:您写童话,也写童诗,在您看来,成年人要怎样以诗歌的形式记录童真呢?

答: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两位特别的朋友,一位是老师,他坚持每天创作一首汉字诗,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四百余首;还有一位是摄影爱好者,她经常拍照片,并配以诗意的文字分享出来。我觉得,能这样记录生活的,就是充满童真的,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并不高深莫测,有时候就只是一句有意思的话,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记录、及时表达。

要善于引导孩子阅读谈亲子阅读

注重真善美的表达谈作品

从小热爱阅读写作谈经历

黄国清。

厦大教授高令印获颁朱子学“文脉奖”

本报讯(记者 陈冬 通讯员 承丹)半个世纪以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朱子学会名誉会长高令印,深耕精研朱子文化。日前,纪念朱子诞辰889周年茶话会暨第二届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文脉奖”颁奖大会在建阳举办,现场表彰为朱子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高令印,并颁发

“半世纪教坛桃李芬芳,五十年研究著作等身”牌匾。

对于朱子文化,高令印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勘正了朱子相关文献记载的误漏,至今出版朱子学著 17部,约 400万字。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令印数十次到闽北实地开展朱子文化相关调研,与闽北结下深厚情谊。他承担了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申报资料整理,指导《朱子文化》杂志办刊出刊,并利用参加国际朱子学研讨交流活动的机会,推广介绍武夷山,宣传朱子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有力促进了朱子文化走出去。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设立朱子文化传承发展“文脉奖”,每年评选一届次,并以一篇事迹报告、一本授奖证书、一块牌匾、一场颁奖大会等形式,表彰对朱子文化研究、传承、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以期让更多社会人士积极投身到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事业中来,共同推动朱子文化品牌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阅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