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9 月 1 日 星期一...

1
2014 9 1 星期一 7 电话:总编办: 2182812 新闻部: 3022845 2182867 专刊副刊部: 2182835 晨刊部: 3025737 (热 线)、 2182122 (传 真)、 3025770 记者部: 2182809 2182806 摄影部: 2182813 网络部: 2182129 群工发行部: 2182820 法律顾问:马 广告中心: 3024392302435221823321396599575718905508029 办公室: 3025757 校对出版部: 3024678 新闻研究室: 2182833 广告许可证:皖滁工商广字 002 号 报价: 0.70 元 滁州彩色印刷包装厂印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 555 239000 c cz zr rb bj ji ia ao oy yu u@ @1 16 63 3. .c co om m 教育短波 园丁记事 每天清晨,在明光市安居广场,总有一群青少年伴着舒缓 悠扬的音乐,在认真练习太极拳。 朱其友是这个太极拳队伍的教练,和妻子徐晓杰夫妇俩十 多年来义务教拳,主要对象为少年儿童。“刚开始为强身健体和 妻子一起练习,后来很多朋友知道我练拳,就让我教教他们的 孩子,我想,这是好事,练拳一是能让孩子锻炼身体,更主要能 够传承太极拳文化,就这样我开始辅导孩子们一起练拳,已经 有十几年了。你看,现在正在学的,有二十多位小学员。”朱其 友乐呵呵地介绍道。 “朱教练教孩子们先从最基础课程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他很有耐心,规范孩子们一招一式的动作,很受孩子们的 欢迎,现如今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成了这些孩子 们的新爱好。”旁边的一位学员家长向记者说,“原本我们家长 打算出钱请他教孩子们练习太极拳,可朱教练说什么也不肯 收,真的很感谢他。” “孩子们通过学习太极拳,感受太极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 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课余文体生活,锻炼了身体,也磨练 了意志力,培养了坚韧、自强、自信的品质。”朱其友向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朱其友是明光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年少习练查拳、八极拳、少林拳等。他以前一直认为太极拳是 老年人练习的拳法,当时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他深 深被万人太极拳表演的场面所震感,感受到太极拳似行云流 水,如流水绵长,形态韵味很美。于是1990年他开始习练太极 拳,1999年随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十九世传人陈长流 研习陈氏太极拳,至如今练拳已坚持了20多年。 “这些年来,到我这里学拳的有近百名青少年,主要利用周 末和寒暑假进行集中教学,希望更多的学员领会太极拳的奥妙, 从中锻炼身体,收获快乐。”朱其友说,下一步还将组织好太极拳 练习者组成表演队参加比赛,向更多的人展示太极拳的魅力。 据了解,朱其友曾获2004年首届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太极 拳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太极拳比赛一等奖。2009年明光市第 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任第八团教练,执教团队荣获集体太极 拳比赛金牌。2012年参加安徽省滁州市首届“扬子地板”杯武 术精英交流赛获太极拳金牌。 义务教拳十余载 —记明光市实验小学教师朱其友 张万山 我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当时国家还没有设定 专门的教师节。 我所在的小学因为普及教育工作非常出色,倍 受瞩目,还上过《光明日报》。到了 1985 年首届教师 节,区里给了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代表发言的名额,我 被大家共推去登台发言,没想到我是唯一的教师 代表。 记得当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是在区大礼堂举行 的,全区六个乡的老师们喜气洋洋地早早来到会 场,工龄满20年的老教师们还拿到了装有奖金的 红包。那是我第一次在大众广庭下讲话。当时教 育百废待兴,学校资源极度匮乏,连一张像样的稿 纸也没有。我的发言材料的第一稿是写在香烟纸 上的,是一个老教师给的。正式的讲稿抄在练习本 纸上。走上主席台,我的双腿直打颤,拿着讲稿的 双手把白纸抖得簌簌响。 走下主席台,熟悉的同行同事开玩笑说:“普通 话很好,内容也好。就是有点奶声奶气的。”不管他 们怎么说,我的心是快乐的,激动的。第一个教师节 之后,全区的老师都认识我了—一个奶声奶气的 小老师。 此后不久,非常偶然的机会,24岁的我被临时调 任区中心小学任校长,一当就是十年。由一个连发言 都颤抖的青年教师转而成为管理几十位老师,要操心 操办教师节的小小领导。从那年的9月10日开始,我 更多地领略到了办学的不易,教师(特别是民师)的艰 辛。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地为师生服务, 甘做基础教育的垫脚石。 1989年教师节,我没有在区里也没有在乡里参加 欢庆会,而是到县里接受省里表彰—安徽省优秀教 师。我至今记得自己的座位号是一排 8 号。那是我 第一次披上鲜艳的红授带,接受少先队员的献花。 最难忘的是1998年教师节,省市的报纸上都出 现了我的名字。那一年我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滁 州市当年共有七位教师获得此项殊荣。《安徽日报》评 论员文章中号召全省教师向我们学习。那个教师节 是我最惶恐的一个节日,我是惭愧的,因为内心知道 我与那个特殊的称号还有很大的差距。 2005 年 9 月 10 日《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的篇幅发 表了我20个教师节的日记—《心灵与时代的历史 见证》。受到了全国教师的极大关注。 转瞬之间,我的年度考核表工龄一栏已经填上 了“33年”。 在第三十个教师到来之前,我被评为2014年滁 州好人。我的教育散文集《柳絮飘飞》也正式出版 了。这本25万余字的随笔,忠实地记录了一位首届 中师生教育教学旅途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在样书出来后,出版社让我提出修改意见。我在 本书的扉页,工工整整地添加了“献给我敬爱的老 师”,这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我献给亲爱 的老师们第 30 个教师的礼物。 教师节,教师自己的节日。每年9月10日,这样 一个特别的日子,我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教与学的得 失成败。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花开花谢。 我是幸福和幸运的,难忘的教师节,见证着我的 成长和成功,那么多的荣耀如鲜花一样,铺满了我前 进的道路。 我是自知而自省的,与无数的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的一线老师相比,他们的淡泊和坚韧才是最问心无愧 的,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他们才 是中国教育的真正脊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 第30个教师节,第30次真诚的问候,亲爱的老师 们,节日快乐。 教坛春秋 我的教师节记忆 冯根林 定远县86个在线课堂 于开学后启用 8月26日,定远县在线课堂项目县级培训班在 张桥小学开班,来自全县28个主讲课堂的组织管理 者和技术骨干 60 余人参加了培训。 据介绍,在线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与 教育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在In- ternet上构建一个实时在线交互系统,利用网络在两 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实时传送视频、声音、图 像的通信工具。使用在线课堂的班级可通过系统 发表文字、语音会话,同时观察对方视频图像,并能 将文件、图纸等实物以电子版形式显示在白板上, 参与交流的师生可同时注释白板并共享白板内容, 效果与现场开设的课堂一样。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个批次进行。第一批的培 训对象是定远县在线课堂组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 第二批的培训对象是主讲课堂主讲教师和接收课 堂辅助教师。2014年度,定远县在线课堂项目共建 设28个主讲课堂和58个接收课堂。秋季开学后, 这些在线课堂就能进入常态化教学应用。 (黄振群 郑培进) 天长市在全国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 8 部委联 合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 北京中国园博园落下帷幕。经过紧张、激烈的问 辨、评审、交流和展示环节,天长市实验中学学生王 乾、教师闵永国代表安徽省青少年学生和科技辅导 员,分别获得了青少年学生、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 成果大赛二等奖。 王乾同学的参赛项目是“交通警示安全小背 包”,属工程类。该项目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计 数调查下,分析出中学生交通出行情况,找出了骑 乘者在平交叉口发生交通冲突的原因,然后采用 声、光等提示手段,加上无线遥控技术,制作成交通 警示安全小背包。该装置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特 别是对在交通高峰时段骑车上下学的中学生提供 安全保障。闵永国老师的参赛项目是“比热容演示 仪”,属科教制作类。该项目采用试管代替原来的 大烧杯、低压电加热、电子温度计代替传统的煤油 温度计等手段,改进了比热容演示仪,解决了初中 物理比热容实验不好做的问题。由于科技含量高, 实用性强,并具有独创性,两个参赛项目受到了专 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和制造商的广泛青睐。 (王长科) 明光市教育局提前做好 校车安全运行准备工作 为确保新学期校车能安全运行,8月27日,明光 市教育局联系明光市交警大队对校车司机加强安 全培训,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 会议对全体驾驶员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力 争做到两点,做到三个确保,做好四个沟通”意见和 要求;交警大队负责同志讲解《校车管理条例》,发 放《汲取惨痛教训 落实主体责任 保障道路安 全》宣传材料。通过培训,校车驾驶员们明确一个 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 坚决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远离事故,排除隐患, 谨慎驾驶,自我提高,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为保证车辆健康,做到不“带病上路”,交警大 队车辆管理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已运行校 车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坚 决不让一辆校车“带病上路”,确保车辆安全。 (邱良杰 董剑波) 滁州会峰小学对全体教 师进行“班班通”培训 8月27日上午,会峰小学对全体教师进行“班班 通”培训。培训主要针对畅言教学系统的使用进行 培训。生动详实的技术培训,使所有参训教师兴趣 盎然,受益匪浅,为了取更好的效果,部分老师还进 行现场操作。通过此次培训,全体教师对“班班通” 教学设备的使用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示一定 要用好“班班通”设备,使“班班通”设备为打造高效 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最大作用。 (卢天标) 域外教育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证明对大脑的 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学习多语言的大脑比起单一语言者更灵活, 更敏思,可以更好地厘清条理,化解矛盾,甚至抵抗阿兹海默症及 延缓其他形式痴呆症发生的能力。这些就是促使现今美国公立 学校从幼儿班开始实行双语课程的原因之一。以犹他州为例,州 内20%的公立学校提供K-12的双语教学,学生每天一半的课程 以英语学习,另一半的课程以西班牙语、法语、华语或葡萄牙语学 习。犹他州这项双语课程吸引来自全美其他 22 州的代表来到犹 他州观摩取经。 在犹他州内,小学生用着非母语的法语、华语、西班牙语及葡 萄牙语等语言嬉玩,学习,唱歌,阅读及交谈。他们是美国有史以 来最大规模的双语教育实验课程的一部份。这个双语实验课程在 2009学年度展开序幕,1400名学生在25所学校就读。2013年,州 内20%的学校,涵盖95%的学区加入这项到12年级的双语教育行 列。一般而言,双语教育的入学申请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家庭早在 孩子进入幼儿园或一年级前就开始上网申请,之后抽签决定谁可 以使用这项教育资源。入学后,每天一半的课程以第二语言教授 学习,另一半的科目以英语学习。纽约市公立小学大多以西班牙 语为第二语言,皇后区的163小学及173小学以中文为第二语言。 曼哈顿的184双文小学是美东地区第一所中英双语教学的学校,值 得观察的是,该校在每年州会考数学成绩表现特别突出。 双语教育计划背后的想法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全出于全 球化,或者是美国想成为多语国家以维持全球竞争优势。这些或 许是部分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学习双语的孩子较容易拥 有较灵活的头脑及思考。研究显示,会多种语言的人,有着更佳 的推理能力、领悟力及协调相互冲突观点的能力。他们工作速度 较一般人更快,消耗更少的体力,当他们年老时,他们拥有比其他 人更清醒的认知能力及神志,并能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甚至 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学家克劳斯尼娜以头皮电极记录脑干 听觉区域的活动,寻找这些活动与双语学习的关联。她发现,懂 得一种以上语言的人比只懂单一语言的人对于语音相关的声音 来得敏感,例如在复杂的背景声音中清楚辨认出音调或节奏,这 意味着,当人们将声音有意涵的使用于生活中的同时,刺激了神 经系统的变化,大脑将因这些各类不同有意涵的声音而思考,刺 激神经系统的对应演进。 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将出生三天后 的婴儿以吸吮奶嘴及播放英语、菲律宾方言的方式来观察婴儿对 语言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妈妈说着英语的婴儿只在播放英语 对话时,才会用力吸吮奶嘴,妈妈说着英语及菲律宾方言的婴儿 在播放两种语言时,都兴奋吸着奶嘴,得出婴儿在母体时对语言 即展开学习,就已成为双语(多语)的学习者。不过,这项能力在婴 儿九个月大时达到巅峰,之后因其他认知系统开发使用,对语言 的敏感度就开始下滑减低。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 能力仍远超过青少年及成人。 许多家长家长担心孩子学习第三语言将分散学习英文的时 间,但实践经验证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语言吸收力足以同时应付 学习两种甚至以上的语言。任教于天主教赎世主圣麦可学校双 语课程的中文教师林逸表示,华人学生家长通常希望有环境让孩 子多说中文,并不担心英文会落后,但只怕太晚起步,孩子会排斥 学中文。 在美国,人们常将会三种语言的人称为“三语”,而“双语”用来 称呼会两种语言的人,会一种语言的人则被称为“美国人”。双语 教育对处在一个高度全球化,多语言的世界里,但仍然独尊单一语 言的国家如美国来说,是一堂很好的学习课题。犹他州政府语言 教育专员雷格 · 罗伯茨认为, “单一语言是21世纪的新文盲。” 美国推进开发大脑潜能的双语教学 王贞虎 朋友向我讲述一件往事。那时她上初 中,痴迷阅读,喜欢华美词句。一次作文, 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一个词—“忍俊不 禁”。语文老师将那词语圈点而出,旁批: 生造词语。还狠狠地批评说,认认真真把 课文学好,老老实实地写作文,再不能自以 为是,生造词语了!朋友很伤心,满以为广 闻博见,展示华美新词,会得到表扬,却反 被批评。那是八十年代的偏僻乡村,没有 成语词典,无从查证,也记不清那词来自哪 本书上,于是默认了老师的判断。 多年后,朋友也为人之师,同样教语 文。偶尔看到学生作文里用到“忍俊不 禁”时,不由想起往事,真有些忍俊不禁 (忍不住地笑)。朋友说,那时自从老师批 评了他之后,他就对作文心灰意冷,再也 不敢使用新词了。 于是想起“雪化了是什么”的故事。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充满童真地回答“雪化 了是春天”时,作为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 为孩子击掌叫好。也许因为悉心的呵护 和浇灌,一株文学幼芽便会在孩子心里渐 渐萌生,一个足以光照千古的诗人就此诞 生。可是,孩子的回答不但没被表扬,反 而被否定,被呵斥。老师冷冰冰地更正为 “雪化了是水”的时候,孩子心中浪漫诗意 的想象就此被扼杀。 邻居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一次在作文里写道:我喜欢 老师每天送给我一朵微笑。老师严肃地更正说,微笑怎么 能够用“朵”做单位计量呢?乱用词语。微笑只能用“个”, 记住了。孩子被纠正后,还被惩罚回家抄写二十遍:一个 微笑。邻居向我讲述时,我是真的忍俊不禁。邻居问我笑 什么。我只能如实回答说,恭喜,你孩子天生是个小诗人 呢,用“朵”多么诗意! 中国教育界一直流传的关于“0”的故事,也让人忍俊 不禁。小学生时,“0”是五彩缤纷的美好,它可以是一枚高 挂中天的圆月,可以是一只空空等待的鸟巢,可以是一张 圆圆的正在歌唱的嘴巴,可以是一轮热辣辣燃烧的太阳 ……诸如此类美丽的东西,都是孩子想象美化的结果。在 孩子眼里,“0”就是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它可以变化出 孩子心里肆意梦想的美丽。可是到了中学,孩子眼里便只 有数字“0” —枯燥乏味的一个圆圈。到了大学,用“0”测 试,大学生斥之为:拿这样简单的东西考验脑残吧。这个 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的背后,是沉重的思考:是谁扼杀了孩 子的想象?我们的老师难道没有责任? 作为老师,当我们把无知搬弄到课堂,用无知去教育 学生,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如果认识不到这点,还敢堂而 皇之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无知,那就真的让人 “忍俊不禁”了!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 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 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我爱祖国 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 赛总决赛在青岛举行。比赛 以"遨游蓝色海洋 畅想美好 未来"为主题,来自凤阳工人 子弟小学的赵梓萱、汪雨露和 张哲浩 3 位小选手与全国选手 同场竞技、彼此学习、相互交 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别 获得航海模型护航赛金、银、 铜牌,并获得"纸船承重赛"二 等奖、制作赛三等奖。图为工 小学生在比赛现场。 韩延龙 张小阳摄影报道 凤阳选手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获佳绩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4 年 9 月 1 日 星期一教 育教 育7

电话:总编办:2182812 新闻部:3022845、2182867 专刊副刊部:2182835 晨刊部:3025737(热线)、2182122(传真)、3025770 记者部:2182809、2182806 摄影部:2182813 网络部:2182129 群工发行部:2182820法律顾问:马 小 广告中心:3024392、3024352、2182332、13965995757、18905508029 办公室:3025757 校对出版部:3024678 新闻研究室:2182833 广告许可证:皖滁工商广字 002 号 报价:0.70 元 滁州彩色印刷包装厂印刷

本报地址:滁州市会峰大厦(会峰西路)555号邮 政 编 码 : 239000

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

责编责编::朱丽丽

朱丽丽

邮箱邮箱::cc

zzrr bbjj iiaaooyyuu@@116633.. ccoomm

教育短波

园丁记事

每天清晨,在明光市安居广场,总有一群青少年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在认真练习太极拳。

朱其友是这个太极拳队伍的教练,和妻子徐晓杰夫妇俩十多年来义务教拳,主要对象为少年儿童。“刚开始为强身健体和妻子一起练习,后来很多朋友知道我练拳,就让我教教他们的孩子,我想,这是好事,练拳一是能让孩子锻炼身体,更主要能够传承太极拳文化,就这样我开始辅导孩子们一起练拳,已经有十几年了。你看,现在正在学的,有二十多位小学员。”朱其友乐呵呵地介绍道。

“朱教练教孩子们先从最基础课程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他很有耐心,规范孩子们一招一式的动作,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如今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成了这些孩子们的新爱好。”旁边的一位学员家长向记者说,“原本我们家长打算出钱请他教孩子们练习太极拳,可朱教练说什么也不肯收,真的很感谢他。”

“孩子们通过学习太极拳,感受太极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课余文体生活,锻炼了身体,也磨练

了意志力,培养了坚韧、自强、自信的品质。”朱其友向记者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朱其友是明光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年少习练查拳、八极拳、少林拳等。他以前一直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练习的拳法,当时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他深深被万人太极拳表演的场面所震感,感受到太极拳似行云流水,如流水绵长,形态韵味很美。于是1990年他开始习练太极拳,1999年随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十九世传人陈长流研习陈氏太极拳,至如今练拳已坚持了20多年。

“这些年来,到我这里学拳的有近百名青少年,主要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集中教学,希望更多的学员领会太极拳的奥妙,从中锻炼身体,收获快乐。”朱其友说,下一步还将组织好太极拳练习者组成表演队参加比赛,向更多的人展示太极拳的魅力。

据了解,朱其友曾获2004年首届陈家沟太极拳邀请赛太极拳一等奖;2005年安徽省太极拳比赛一等奖。2009年明光市第三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任第八团教练,执教团队荣获集体太极拳比赛金牌。2012年参加安徽省滁州市首届“扬子地板”杯武术精英交流赛获太极拳金牌。

义 务 教 拳 十 余 载——记明光市实验小学教师朱其友

□ 李 东 张万山

教育故事

我 1981 年参加教育工作,当时国家还没有设定专门的教师节。

我所在的小学因为普及教育工作非常出色,倍受瞩目,还上过《光明日报》。到了 1985 年首届教师节,区里给了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代表发言的名额,我被大家共推去登台发言,没想到我是唯一的教师代表。

记得当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是在区大礼堂举行的,全区六个乡的老师们喜气洋洋地早早来到会场,工龄满 20 年的老教师们还拿到了装有奖金的红包。那是我第一次在大众广庭下讲话。当时教育百废待兴,学校资源极度匮乏,连一张像样的稿纸也没有。我的发言材料的第一稿是写在香烟纸上的,是一个老教师给的。正式的讲稿抄在练习本纸上。走上主席台,我的双腿直打颤,拿着讲稿的双手把白纸抖得簌簌响。

走下主席台,熟悉的同行同事开玩笑说:“普通话很好,内容也好。就是有点奶声奶气的。”不管他们怎么说,我的心是快乐的,激动的。第一个教师节之后,全区的老师都认识我了——一个奶声奶气的小老师。

此后不久,非常偶然的机会,24岁的我被临时调任区中心小学任校长,一当就是十年。由一个连发言都颤抖的青年教师转而成为管理几十位老师,要操心操办教师节的小小领导。从那年的9月10日开始,我更多地领略到了办学的不易,教师(特别是民师)的艰辛。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地为师生服务,甘做基础教育的垫脚石。

1989年教师节,我没有在区里也没有在乡里参加欢庆会,而是到县里接受省里表彰——安徽省优秀教师。我至今记得自己的座位号是一排 8 号。那是我第一次披上鲜艳的红授带,接受少先队员的献花。

最难忘的是 1998 年教师节,省市的报纸上都出现了我的名字。那一年我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滁州市当年共有七位教师获得此项殊荣。《安徽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号召全省教师向我们学习。那个教师节是我最惶恐的一个节日,我是惭愧的,因为内心知道我与那个特殊的称号还有很大的差距。

2005年 9月 10日《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我 20 个教师节的日记——《心灵与时代的历史见证》。受到了全国教师的极大关注。

转瞬之间,我的年度考核表工龄一栏已经填上了“33年”。

在第三十个教师到来之前,我被评为 2014 年滁州好人。我的教育散文集《柳絮飘飞》也正式出版了。这本 25 万余字的随笔,忠实地记录了一位首届中师生教育教学旅途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在样书出来后,出版社让我提出修改意见。我在本书的扉页,工工整整地添加了“献给我敬爱的老师”,这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我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第30个教师的礼物。

教师节,教师自己的节日。每年 9月 10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教与学的得失成败。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花开花谢。

我是幸福和幸运的,难忘的教师节,见证着我的成长和成功,那么多的荣耀如鲜花一样,铺满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是自知而自省的,与无数的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一线老师相比,他们的淡泊和坚韧才是最问心无愧的,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他们才是中国教育的真正脊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第30个教师节,第30次真诚的问候,亲爱的老师

们,节日快乐。

教坛春秋

我的教师节记忆□ 冯根林

定远县 86 个在线课堂于开学后启用

8月 26日,定远县在线课堂项目县级培训班在张桥小学开班,来自全县28个主讲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和技术骨干60余人参加了培训。

据介绍,在线课堂是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与教育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在 In-ternet上构建一个实时在线交互系统,利用网络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实时传送视频、声音、图像的通信工具。使用在线课堂的班级可通过系统发表文字、语音会话,同时观察对方视频图像,并能将文件、图纸等实物以电子版形式显示在白板上,参与交流的师生可同时注释白板并共享白板内容,效果与现场开设的课堂一样。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个批次进行。第一批的培训对象是定远县在线课堂组织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第二批的培训对象是主讲课堂主讲教师和接收课堂辅助教师。2014年度,定远县在线课堂项目共建设 28 个主讲课堂和 58 个接收课堂。秋季开学后,这些在线课堂就能进入常态化教学应用。

(黄振群 郑培进)

天长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 8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中国园博园落下帷幕。经过紧张、激烈的问辨、评审、交流和展示环节,天长市实验中学学生王乾、教师闵永国代表安徽省青少年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分别获得了青少年学生、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大赛二等奖。

王乾同学的参赛项目是“交通警示安全小背包”,属工程类。该项目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计数调查下,分析出中学生交通出行情况,找出了骑乘者在平交叉口发生交通冲突的原因,然后采用声、光等提示手段,加上无线遥控技术,制作成交通警示安全小背包。该装置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特别是对在交通高峰时段骑车上下学的中学生提供安全保障。闵永国老师的参赛项目是“比热容演示仪”,属科教制作类。该项目采用试管代替原来的大烧杯、低压电加热、电子温度计代替传统的煤油温度计等手段,改进了比热容演示仪,解决了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不好做的问题。由于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并具有独创性,两个参赛项目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和制造商的广泛青睐。

(王长科)

明光市教育局提前做好校车安全运行准备工作

为确保新学期校车能安全运行,8月27日,明光市教育局联系明光市交警大队对校车司机加强安全培训,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

会议对全体驾驶员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力争做到两点,做到三个确保,做好四个沟通”意见和要求;交警大队负责同志讲解《校车管理条例》,发放《汲取惨痛教训 落实主体责任 保障道路安全》宣传材料。通过培训,校车驾驶员们明确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认清自己肩负的重任,坚决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远离事故,排除隐患,谨慎驾驶,自我提高,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为保证车辆健康,做到不“带病上路”,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已运行校车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坚决不让一辆校车“带病上路”,确保车辆安全。

(邱良杰 董剑波)

滁州会峰小学对全体教师进行“班班通”培训

8月27日上午,会峰小学对全体教师进行“班班通”培训。培训主要针对畅言教学系统的使用进行培训。生动详实的技术培训,使所有参训教师兴趣盎然,受益匪浅,为了取更好的效果,部分老师还进行现场操作。通过此次培训,全体教师对“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使用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示一定要用好“班班通”设备,使“班班通”设备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最大作用。

(卢天标)

域外教育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证明对大脑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学习多语言的大脑比起单一语言者更灵活,更敏思,可以更好地厘清条理,化解矛盾,甚至抵抗阿兹海默症及延缓其他形式痴呆症发生的能力。这些就是促使现今美国公立学校从幼儿班开始实行双语课程的原因之一。以犹他州为例,州内 20%的公立学校提供 K-12的双语教学,学生每天一半的课程以英语学习,另一半的课程以西班牙语、法语、华语或葡萄牙语学习。犹他州这项双语课程吸引来自全美其他22州的代表来到犹他州观摩取经。

在犹他州内,小学生用着非母语的法语、华语、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等语言嬉玩,学习,唱歌,阅读及交谈。他们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双语教育实验课程的一部份。这个双语实验课程在2009学年度展开序幕,1400名学生在25所学校就读。2013年,州内20%的学校,涵盖95%的学区加入这项到12年级的双语教育行列。一般而言,双语教育的入学申请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家庭早在孩子进入幼儿园或一年级前就开始上网申请,之后抽签决定谁可以使用这项教育资源。入学后,每天一半的课程以第二语言教授

学习,另一半的科目以英语学习。纽约市公立小学大多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皇后区的163小学及173小学以中文为第二语言。曼哈顿的184双文小学是美东地区第一所中英双语教学的学校,值得观察的是,该校在每年州会考数学成绩表现特别突出。

双语教育计划背后的想法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全出于全球化,或者是美国想成为多语国家以维持全球竞争优势。这些或许是部分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学习双语的孩子较容易拥有较灵活的头脑及思考。研究显示,会多种语言的人,有着更佳的推理能力、领悟力及协调相互冲突观点的能力。他们工作速度较一般人更快,消耗更少的体力,当他们年老时,他们拥有比其他人更清醒的认知能力及神志,并能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甚至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学家克劳斯尼娜以头皮电极记录脑干听觉区域的活动,寻找这些活动与双语学习的关联。她发现,懂得一种以上语言的人比只懂单一语言的人对于语音相关的声音来得敏感,例如在复杂的背景声音中清楚辨认出音调或节奏,这意味着,当人们将声音有意涵的使用于生活中的同时,刺激了神

经系统的变化,大脑将因这些各类不同有意涵的声音而思考,刺激神经系统的对应演进。

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将出生三天后的婴儿以吸吮奶嘴及播放英语、菲律宾方言的方式来观察婴儿对语言的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妈妈说着英语的婴儿只在播放英语对话时,才会用力吸吮奶嘴,妈妈说着英语及菲律宾方言的婴儿在播放两种语言时,都兴奋吸着奶嘴,得出婴儿在母体时对语言即展开学习,就已成为双语(多语)的学习者。不过,这项能力在婴儿九个月大时达到巅峰,之后因其他认知系统开发使用,对语言的敏感度就开始下滑减低。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仍远超过青少年及成人。

许多家长家长担心孩子学习第三语言将分散学习英文的时间,但实践经验证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语言吸收力足以同时应付学习两种甚至以上的语言。任教于天主教赎世主圣麦可学校双语课程的中文教师林逸表示,华人学生家长通常希望有环境让孩子多说中文,并不担心英文会落后,但只怕太晚起步,孩子会排斥学中文。

在美国,人们常将会三种语言的人称为“三语”,而“双语”用来称呼会两种语言的人,会一种语言的人则被称为“美国人”。双语教育对处在一个高度全球化,多语言的世界里,但仍然独尊单一语言的国家如美国来说,是一堂很好的学习课题。犹他州政府语言教育专员雷格·罗伯茨认为,“单一语言是21世纪的新文盲。”

美国推进开发大脑潜能的双语教学□ 王贞虎

朋友向我讲述一件往事。那时她上初中,痴迷阅读,喜欢华美词句。一次作文,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一个词——“忍俊不禁”。语文老师将那词语圈点而出,旁批:生造词语。还狠狠地批评说,认认真真把课文学好,老老实实地写作文,再不能自以为是,生造词语了!朋友很伤心,满以为广闻博见,展示华美新词,会得到表扬,却反被批评。那是八十年代的偏僻乡村,没有成语词典,无从查证,也记不清那词来自哪本书上,于是默认了老师的判断。

多年后,朋友也为人之师,同样教语文。偶尔看到学生作文里用到“忍俊不禁”时,不由想起往事,真有些忍俊不禁

(忍不住地笑)。朋友说,那时自从老师批评了他之后,他就对作文心灰意冷,再也不敢使用新词了。

于是想起“雪化了是什么”的故事。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充满童真地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时,作为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击掌叫好。也许因为悉心的呵护和浇灌,一株文学幼芽便会在孩子心里渐渐萌生,一个足以光照千古的诗人就此诞生。可是,孩子的回答不但没被表扬,反而被否定,被呵斥。老师冷冰冰地更正为

“雪化了是水”的时候,孩子心中浪漫诗意的想象就此被扼杀。

邻居孩子读小学三年级。一次在作文里写道:我喜欢老师每天送给我一朵微笑。老师严肃地更正说,微笑怎么能够用“朵”做单位计量呢?乱用词语。微笑只能用“个”,记住了。孩子被纠正后,还被惩罚回家抄写二十遍:一个微笑。邻居向我讲述时,我是真的忍俊不禁。邻居问我笑什么。我只能如实回答说,恭喜,你孩子天生是个小诗人呢,用“朵”多么诗意!

中国教育界一直流传的关于“0”的故事,也让人忍俊不禁。小学生时,“0”是五彩缤纷的美好,它可以是一枚高挂中天的圆月,可以是一只空空等待的鸟巢,可以是一张圆圆的正在歌唱的嘴巴,可以是一轮热辣辣燃烧的太阳……诸如此类美丽的东西,都是孩子想象美化的结果。在孩子眼里,“0”就是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它可以变化出孩子心里肆意梦想的美丽。可是到了中学,孩子眼里便只有数字“0”——枯燥乏味的一个圆圈。到了大学,用“0”测试,大学生斥之为:拿这样简单的东西考验脑残吧。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的背后,是沉重的思考:是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我们的老师难道没有责任?

作为老师,当我们把无知搬弄到课堂,用无知去教育学生,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如果认识不到这点,还敢堂而皇之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传授无知,那就真的让人

“忍俊不禁”了!

谁让你﹃忍俊不禁﹄?

李桂芳

日前,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总决赛在青岛举行。比赛以"遨游蓝色海洋 畅想美好未来"为主题,来自凤阳工人子弟小学的赵梓萱、汪雨露和张哲浩3位小选手与全国选手同场竞技、彼此学习、相互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别获得航海模型护航赛金、银、铜牌,并获得"纸船承重赛"二等奖、制作赛三等奖。图为工小学生在比赛现场。韩延龙 张小阳摄影报道

凤阳选手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