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15 2019 1-4 2018 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亮點個案 ·...

11
【新興領域:5 月焦點 22019 4 月投資人重 金追逐的健康醫療之星 關鍵字:鉅額投資、Mega DealMega Round、健康醫療 日期:2019.5.15 2019 4 月鉅額投資亮點名單 2019 4 FINDIT 共收錄了健康醫療 7 件鉅額交易案件,合計獲投 10.57 億美元,主要 集中生物製藥、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僅有 1 件為數位醫療的投資案。其中 A 輪包含美國 Insitro Talaris Therapeutics 2 件,B 輪包含美國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與加拿大 Fusion Pharmaceuticals 2 件,C 輪亦有美國 Poseida Therapeutics 與中國企鵝杏仁(Tencent Trusted Doctors)等 2 件,另外,美國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獲投 PE 輪。 以下分別介紹次領域之鉅額獲投個案: 2019 1-4 月全球鉅額投資交易件數為 176 件,累計達 476 億美元,雖鉅額交易熱度 不如 2018 年第四季,但在今年仍可看到三個領域持續受到投資人關注與投資,包括 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與汽車科技,無論是鉅額投資件數或金額來看,都是排名在前三 大。在今年全球吹起早期投資寒風之際,究竟哪些領域持續吸金與哪些值得關注的新 創,相信也是國內投資人與新創圈感興趣的議題。本文將介紹 2019 4 月鉅額投資 最熱絡的健康醫療領域,解析 7 家鉅額投資亮點企業與其受到投資人關注的原因。 FINDIT Mega Deals -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亮點個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新興領域:5 月焦點 2】2019 年 4 月投資人重

金追逐的健康醫療之星

關鍵字:鉅額投資、Mega Deal、Mega Round、健康醫療

日期:2019.5.15

2019 年 4 月鉅額投資亮點名單

2019 年 4 月 FINDIT 共收錄了健康醫療 7 件鉅額交易案件,合計獲投 10.57 億美元,主要

集中生物製藥、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僅有 1 件為數位醫療的投資案。其中 A 輪包含美國 Insitro

與 Talaris Therapeutics 等 2 件,B 輪包含美國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與加拿大 Fusion

Pharmaceuticals 等 2 件,C 輪亦有美國 Poseida Therapeutics 與中國企鵝杏仁(Tencent Trusted

Doctors)等 2 件,另外,美國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獲投 PE 輪。

以下分別介紹次領域之鉅額獲投個案:

2019 年 1-4 月全球鉅額投資交易件數為 176 件,累計達 476 億美元,雖鉅額交易熱度

不如 2018 年第四季,但在今年仍可看到三個領域持續受到投資人關注與投資,包括

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與汽車科技,無論是鉅額投資件數或金額來看,都是排名在前三

大。在今年全球吹起早期投資寒風之際,究竟哪些領域持續吸金與哪些值得關注的新

創,相信也是國內投資人與新創圈感興趣的議題。本文將介紹 2019 年 4 月鉅額投資

最熱絡的健康醫療領域,解析 7 家鉅額投資亮點企業與其受到投資人關注的原因。

FINDIT Mega Deals

-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亮點個案

一、生物製藥鉅額獲投亮點

1.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為一家臨床

階段生物製藥新創,致力為缺乏治療方案的罕見病和癌症患者開發出潛在的創新療法,獲得 B 輪

1.25 億美元的投資,募資所得將用於推進公司兩個癌症藥物的研發計畫,它們分別是治療硬纖維

瘤的 PF-03084014(Nirogacestat)和治療神經纖維瘤的 PD-0325901。

Nirogacestat 是一種γ分泌酶抑制劑,用於治療硬纖維瘤。這是一種結締組織細胞的罕見非轉

移性腫瘤,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會導致患者身體各種功能的喪失。目前,該專案已進行

到三期臨床試驗,並獲得了 FDA 的快速通道指定。PD-0325901 則是一種 MEK 抑制劑,用於治

療神經纖維瘤病 1 型相關的叢狀神經纖維瘤。這種疾病會讓腫瘤在全身神經上生長,讓患者出現

失明、耳聾、毀容、骨骼異常、學習障礙和嚴重疼痛等症狀,多發於兒童時期。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將與兒童腫瘤基金會合作,以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以下深入分析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值得關注之處:

(1) 贏在起跑線:SpringWorks 脫胎於輝瑞,閃亮登場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創辦人 Lara S. Sullivan 博士,為製藥大廠輝瑞公司的前研發主管,

1

2

34

5

6

7

生物製藥

• 罕見疾病和癌症生物製藥研發

• 總部:美國• 獲投:$125M/B輪(2019/4/1)

生物製藥

生物科技-細胞療法

癌症標靶α粒子放射療法研發總部:加拿大獲投:$105M/B輪(2019/4/2)

消除器官移植者慢性免疫抑制負擔之細胞療法總部:美國獲投:$105M/A輪(2019/4/18)

生物科技-細胞療法

CAR-T細胞治療法研發總部:美國獲投:$142M/C輪(2019/4/22)

生物科技-基因療法

專注於罕見疾病之AAV基因治療法總部:美國獲投:$235M/PE輪(2019/4/11)

生物科技-人工智慧

利用人工智慧開發新藥物總部:美國獲投:$100M/A輪(2019/4/16)

數位醫療

線上醫療服務平台和健康服務體系總部:中國獲投:$250M/C輪(2019/4/24)

Healthcare

2019.04

Mega Deals

負責該公司早期產品線的開發。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輝瑞的四條研發

產品線(Pipeline)授權,這四條研發產品線是其目前核心的產品線,分別是治療神經纖維瘤(NF)

的 PD-0325901、治療遺傳性幹細胞增多症(HX)的 PF-05416266、治療硬纖維瘤的 PF-03084014

和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 PF-0445784。因此,從另一個層面來講,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可以算是輝瑞公司的一個獨立研發部門,由輝瑞風險投資提供資金支援,該公司的

核心研發產品也是由輝瑞授權。目前這種由大型製藥公司獨立後期研發產品線成立新創企業作

法,是近年來興起的研發潮流,透過衍生企業進行獨立募資,可為大型製藥企業減輕研發負擔,

並加速新藥的研發。

(2) 成立不到二年就完成兩輪募資,大咖爭相投資

由於有製藥大廠輝瑞在背後加持,從成立後備受外界關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兩輪

募資。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在 2017 年 9 月 25 日獲得了由輝瑞參與的 1.03 億美元的 A 輪募

資,加上本輪 Perceptive Advisors 領投的 B 輪 1.25 億美元,該公司募資總額達到了 2.28 億美

元。A 輪由輝瑞創投領投,OrbiMed、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 與 LifeArc 跟投。

在獲得 A 輪投資後,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在 2018 年 6 月,獲得 FDA 授予 nirogacestat

治療硬纖維瘤的孤兒藥資格,並在 2018 年 11 月宣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實

驗性口服小分子選擇性γ-分泌酶抑制劑 nirogacestat 治療進行性、不可切除性、復發性或難治性

硬纖維瘤或深部纖維瘤病成人患者的快速通道地位。此外,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還與百濟

神州達成了全球臨床合作協定,共同評估百濟神州 RAF 二聚體抑制劑 lifirafenib 與 SpringWorks

MEK 抑制劑 PD-0325901 的聯合療法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

由於研發產品開發速度大有進展,到了 B 輪募資,出現大咖公司列隊爭相投資,本輪由

Perceptive Advisors 領投,原有投資者 OrbiMed、貝恩資本、輝瑞風險投資、LifeArc 和新增投

資者 Boxer Capital、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BVF Partners、Surveyor Capital、Samsara

BioCapital、ArrowMark Partners、葛蘭素史克、Laurion Capital Management 跟投。

(圖片來源:來自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官網)

2. Fusion Pharmaceuticals

Fusion Pharmaceuticals 成立於 2014 年,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為一臨床階段的生物製

藥公司,致力於標靶α粒子療法的臨床試驗,並加速新的放射性藥物和聯合療法研發。同樣也是

一家快速成長的新銳公司,自 2014 年成立以來,Fusion Pharmaceuticals 已累計籌集超過 1.5 億

美元的資金,之前分別在 2017 年 2 月、2017 年 9 月完成了 A 輪和 A+輪募資,2018 年 4 月 2 日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宣佈完成了 1.05 億美元的 B 輪募資。本輪募資由 Varian Medical Systems

和 OrbiMed 領投,Perceptive Advisors、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 和 Rock Springs Capital 跟投。

此輪資金將用於擴大標靶α粒子療法的臨床試驗範圍,並加速新的放射性藥物和聯合療法的產品

線研發。Fusion Pharmaceuticals 值得關注之處,包括:

(1)為標靶α粒子療法的領導者,在早期臨床試驗中擁有獨特技術的優勢

放射免疫療法(RIT)是傳統的癌症標靶放療手段,透過將放射性同位素結合到標靶特定腫

瘤的單株抗體上,從而針對性地殺傷腫瘤細胞,並儘量減少傷及健康組織。然而眾所周知,放療

是人類在與癌症的戰爭中,創造出來的有效武器。普通放療並無法有效區分健康細胞和癌細胞,

往往造成「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效果,這也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Fusion Pharmaceuticals 研發出標靶α粒子療法有著明顯優勢。α粒子(氦-4 原子核)具有比自由

電子大得多的衝擊力,可以對癌細胞發動猛烈而精準的攻擊。Fusion Pharmaceuticals 搭建了一個

Fast-Clear™技術平台(將標靶藥和α粒子綁定在一起精準輸送到腫瘤病灶處),該公司正在用這

種技術對 30 名癌症晚期患者開展臨床 1 期試驗。同時該公司正在嘗試將此技術應用於不同類別

的藥物(抗體、小分子等)。

領投二家投資機構表示,Fusion Pharmaceuticals 是靶向α粒子療法的領導者,該公司在早期

臨床試驗中擁有獨特的優勢,除技術優勢外,此一醫療法具有廣泛的患者適用性以及未來的應用

前景。

(圖片來源:來自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官網)

(2)具廣泛的患者適用性以及未來的應用前景

雖然標靶放射療法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相比其他腫瘤藥物,其始終沒有引起業界興趣,但

該領域可能正在升溫。至少諾華認可這一療法,因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諾華簽署了兩項總計

60 億美元的收購協定,獲得了 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 和 Endocyte 的放射療法。此外,

Fusion Pharmaceuticals B 輪領投的 Varian Medical Systems 表示除具技術獨特性外,標靶α粒子療

法有可能根除最具抗性的癌症,具有廣泛的患者適用性以及未來的應用前景,Fusion 有望成為標

靶放射領域的黑馬。

二、細胞療法/基因療法之鉅額獲投亮點

1. Talaris Therapeutics

Talaris Therapeutics 是一家由 Suzanne Ildstad 博士創辦的生物科技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麻

州,致力於開發消除器官移植者慢性免疫抑制負擔的細胞療法。Suzanne Ildstad 博士於 1998 在

匹茲堡大學開始研究細胞療法,她和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誘導器官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的方法,這

種方法是將器官供體的特定細胞輸注到器官受體中,使器官受體免疫系統不再對移植器官產生

排斥反應。

在 2019 年 4 月 18 日,Talaris Therapeutics 公司宣佈完成 1 億美元 A 輪募資,本輪募資由

Blackstone Life Sciences 領投,啟明創投 USA 和 Longitude Capital 跟投。此輪資金將用於 Talaris

Therapeutics 專有的細胞療法 FCR001 的臨床試驗。FCR001 是針對同種異體移植免疫相關適應症

的治療方法。

Talaris Therapeutics 受到創投青睞的原因,包括:

(1)創辦人是經驗豐富的生物科技專家和生命科學投資人

Talaris Therapeutics新任執行長Requadt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生物技術專家和生命科學投資人,

擁有近 20 年的行業經驗。在加入 Talaris Therapeutics 之前,他曾是 Clarus Funds(現為 Blackstone

Life Sciences)投資團隊的一員。現在,Requadt 仍然是 Blackstone Life Sciences 的合夥人。之前,

他曾擔任 Transform Pharmaceuticals 的業務總監,直至 Transform Pharmaceuticals 被強生公司收

購。

(2)Talaris Therapeutics 細胞治療技術之臨床試驗成果頗佳,在器官移植後護理領域前景廣闊

TFCR001 的 2 期臨床試驗報告中顯示,在接受 FCR001 治療的活體腎移植受試者中,70%

的受試者可以在器官移植後 12 個月內停止服用所有免疫抑制藥物。迄今為止,所有接受 FCR001

治療的患者,不需要藥物就能實現免疫耐受,沒有出現器官排斥的症狀。2019 年下半年,Talaris

Therapeutics 準備啟動 FCR001 的 3 期臨床試驗。Blackstone Life Sciences 認為 Talaris Therapeutics

細胞治療技術可取代器官移植者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是器官移植領域的一大突破,將為患

者帶來福音,市場前景廣闊。

(圖片來源:來自 Talaris Therapeutics 官網)

2. Poseida Therapeutics

Poseida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5 年,總部位於美國聖地亞哥,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

技術公司,該公司致力利用其專利 ARCUS 基因組編輯技術,研發治療腫瘤、遺傳病等疾病的基

因治療方法。

Poseida Therapeutics 在 2018 年 4 月完成 3,050 萬美元 B 輪募資,原打算在 2019 年 1 月遞交

納斯達克上市申請書,目標募資 1.15 億美元,但後來放棄上市申請。不久後在 2019 年 4 月 22

日 Poseida Therapeutics 完成 1.42 億美元 C 輪募資,由 Novartis Pharma AG 領投,其他新進投資

者包括 Aisling Capital Management、Pentwater Capital Management、Perceptive Advisors 等機構投

資者。現有投資者 Malin Corporation plc、Longitude Capital、Vivo Capital 和 Boxer Capital 參與本

輪投資。

Poseida Therapeutics 值得關注之處,包括:

(1)通用型 CAR-T 已成為 CAR-T 細胞治療發展趨勢

傳統自體型 CAR-T 療法基本都是採用患者自身 T 細胞,因個人客製,製造週期長,生產成

本高;T 細胞質量與數量難以保證。而通用型 CAR-T 採用健康人群異體 T 細胞,現貨供應,生

產成本低,未來通用 CAR-T 細胞將可能會被廣泛使用。

為實現 CAR-T 通用化,防止通用型 CAR-T 異體宿主排斥反應,需要敲除異體 T 細胞接受

器(TCR)、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以及相關訊號通路基因。基於不同基因敲除技術,通用

型 CAR-T 大多可分為五大類:短髮夾 RNA、ZFNs、TALENs、CLOVER™、CRISPR/Cas9。然

而 Poseida Therapeutics 公司的通用型 CAR-T 產品採用非病毒 piggyBacTM DNA 修飾系統,生產

幹細胞記憶 T 細胞(TSCM)比例高,與其他 CAR-T 細胞相比,TSCM 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產品療效有望更持久、毒性更小。

(2)具有多款適用在多種癌症治療的 CAR-T 產品

Poseida Therapeutics 目前開發的多款 CAR-T 產品的適應症涉及多發性骨髓瘤、攝護腺癌和

其他腫瘤等,其他產品還包括用於孤兒病的基因療法。Poseida具有一系列的包括piggyBac™ DNA

模式系統、TAL-CLOVER™和 Cas-CLOVER™位點特異性核酸酶系統以及 Footprint-Free™基因

編輯系統在內的基因技術研發平台,可謂集成各大門派武功。主要候選產品是 P-BCMA-101,是

一款治療復發性/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自體 CAR-T 療法,目前正在為患者進行 2 期註冊試驗,

並進行門診治療,預計將於 2019 年上半年開始首次給藥。另外,Poseida Therapeutics 還擁有三

款臨床前 CAR-T 產品,包含:(a)P-PSMA-101:針對去勢性攝護腺癌中 PSMA 特異性癌細胞的

自體 CAR-T 候選產品,預計將於 2019 年下半年提交 IND 申請。(b)P-BCMA-ALLO1:同種異體

或通用供體 CAR-T 候選產品,目前正在開發用於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IND 申請預計

將於 2019 年底或 2020 年初提交。(c)P-MUC1C-101:用於多種實體腫瘤 (包括卵巢癌、乳腺癌、

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和腎癌)臨床前後期開發的自體 CAR-T 候選產品,預計將於 2020 年提交

IND 申請。

(圖片來源:來自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官網)

3.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成立於 2003 年,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是一家以

Adeno-Associated 病毒為載體的基因療法公司,主要用以治療罕見遺傳病,該公司擁有數百種已

進入臨床測試階段基因載體。2019 年 4 月 11 日獲投 PE 輪 2.35 億美元投資。本輪由投資方 TPG

Capital 和 Vida Ventures 收購 AskBio 部分股權支付,剩餘 1,000 萬美元由 AskBio 的創始人和董

事會共同出資。

基因是人體的藍圖,它們為身體細胞提供了如何製造對應蛋白質的指導說明。缺陷蛋白質的

表達通常是由對應基因被破壞或缺失所導致,同時也可能是對基因下游產物的錯誤修飾引起的。

針對這種蛋白質錯誤表達所引起的遺傳病,傳統的藥物治療通常是通過改變病變細胞周圍的環

境來誘導細胞進行相關反應,而基因療法則是透過病毒載體將治療基因傳遞給人體病變細胞,直

接糾正遺傳缺陷。

AskBio 的核心技術 AAV 基因療法是一種以 Adeno-Associated 病毒為載體的基因療法。AAV

即重組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這種病毒具有無致病性,能夠長期有效進行基因

表達,且容易進行基因編輯操作。重組腺相關病毒(AAV)可作為主要基因遞送載體,將治療性

遺傳物質遞送至目標細胞,透過提供新的替代基因來編碼人類治療性蛋白質,從而治癒疾病。

AskBiol 受到投資人青睞的原因,包含:

(1) 創辦人為該領域專家

AskBiol 創辦人為 Richard Jude Samulski 博士和上海醫科大博士肖曉,其中 Richard Jude

Samulski 博士是史上第一位使用 AAV 載體的科學家;肖曉博士是第一個開發小型肌營養不良蛋

白基因的學者,該基因能夠促進 Duchenne 肌營養不良(DMD)的基因治療。

(2) 該公司為 AAV 基因治療領先者

該公司已擁有專有細胞系製造工藝 Pro10 和豐富的 AAV 衣殼庫,並已生成了數百種專有的

第三代基因載體。這些載體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並在包括 Pompe 病在內的多種適應症中進行

一系列臨床計畫。此外,該公司的細胞系製造工藝 Pro10 已在 200 升的生物反應器中產生 1018

個 AAV 載體,成為了業內公認的規模製造的黃金標準。

(圖片來源:來自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官網)

三、利用人工智慧開發新藥鉅額獲投亮點

1. Insitro

Insitro 是美國南加州一家使用機器學習技術,革新藥物開發和研發過程的生物技術公司,成

立於 2018 年,主要透過生成與患者資料一致的高通量功能的基因資料集,並透過新穎的機器學

習方法來解釋這些資料,從而建立用於加速標靶點篩選和推動治療方案設計的預測模型。

在 4 月獲投 A 輪 1 億美元,投資方為 ARCH Venture Partners、Foresite Capital、a16z、GV、

Third Rock Ventures 等。該公司同時與 Gilead(吉利德)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金額為 15 億美元

的協定,目標在開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療法。

吉利德看上 Insitro 機器學習技術實力,將透過合作協議使用 insitro 的人工智慧平台為NASH

建立疾病模型,研發治療方案,並發現對臨床進展和疾病消退有幫助的標靶點。在本次合作中,

Gilead 將獲得至多五個新的標靶點,並有權對這些標靶點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發掘。吉利德此舉

的目的很明顯是希望接觸機器學習的力量來加速自己的研究進程,降低臨床試驗的失敗風險。

四、數位醫療-O2O 醫療鉅額獲投亮點

1. 企鵝杏仁

2018 年 8 月中國企鵝杏仁集團(Tencent Trusted Doctors)由企鵝醫生(TencentDoctorworks)

與杏仁醫生(TrustedDoctors)合併而成,在網路醫療進入寒冬時,二家合併的消息,在中國引起

不少業界矚目。其中杏仁醫生創立於 2014 年,定位於中國醫生的職業發展平台,擁有醫生端的

患者管理 APP、患者端的醫生溝通微信號、醫生多點執業門診等產品。企鵝醫生則由騰訊、基匯

資本、醫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於 2016 年聯合創立,是一家面向都市健康消費群體的綜合性網

際網路醫療公司,擁有診所(企鵝診所)、終端檢測設備(智能體液檢測機)、資訊化管理系統

(企鵝醫掌櫃、企鵝醫沃客)等產品。

在 2019 年 3 月 27 日,企鵝杏仁又發表 4 款智慧健康產品,其中包含智慧健康小站、健康

終端、健康微體測魔鏡、未來專家診室,跨及就診、出行、基礎檢測等,企鵝醫生要打造的「未

來診所」概念逐步實現。2019 年 4 月 24 日,企鵝杏仁集團宣布完成 2.5 億美元的新一輪募資,

由碧桂園創投、騰訊、基匯資本聯合領投,招銀國際、嘉實財富、中俄投資基金、紅杉中國、盛

世景集團、中航信託跟投,本輪募資完成後,企鵝杏仁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另外,根據投資界

的數據,合併後的企鵝杏仁,之前的總募資金額超過 2 億 5,000 萬人民幣,約 3.68 億美元。

企鵝醫生是騰訊在健康醫療領域的重要布局之一,擁有完善的互聯網健康管理技術與產品

體系,以及自建的高品質實體醫療服務網路,為使用者提供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健康管理服務鏈。

目前企鵝杏仁集團落地的近 50 家診所,涵蓋全科診所、日間手術中心、專科診所等多種業態;

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瀋陽、廣州、香港、南京 8 個城市。同時線上平台擁有 44 萬名

認證醫生和 1,000 萬患者用戶,連接超過 3 萬家醫院。在未來的 2~3 年內,企鵝杏仁將實現線下

醫療機構的快速擴張,預計到 2021 年,布局的線下醫療機構將超過 500 家。

企鵝杏仁值得關注之處,包括:

(1)明星級創業者

值得注意的是,企鵝醫生與杏仁醫生的創辦人都是明星創業者,一個是王仕銳,另一個是

馬丁醫生。王仕銳同時掌管著醫聯和企鵝醫生,畢業於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曾在哈佛大

學做訪問學者,歸國後創立醫聯(醫聯在 2018 年 7 月 31 日完成 10 億人民幣 D 輪募資,預計

估值超過 70 億人民幣),於 2016 年 5 月成立企鵝醫生。2016 年 2 月入選 Forbes 亞洲版「30

位 30 歲以下創業者」榜單;又在 2016 年 12 月入選財富(中文版)評選的「2016 年中國 40 位

40 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而馬丁醫生是澳籍華人,前聯合國維和部隊軍醫、澳大利亞全科

醫生,擔任杏仁醫生創辦人及 CEO。馬丁醫生擁有超過十八年的醫療領域的經驗,包含臨床,

醫院管理和醫療資訊化。

(2)兩家企業合併更能突顯優勢互補優點

二家合併具有(1)線下布點的合作與互補:杏仁在瀋陽、成都、廣州、深圳共有 5 家共用

醫療中心,企鵝醫生在北京、成都和深圳有旗艦中心店,和正在籌建 20 多家衛星診所,兩者結

合可先加速營運模式的複製與擴展。(2)醫生資源合作與互補:每個衛星診所都至少要有一個

優秀的醫生負責人,二家合併後,可共同發掘「活躍」的醫生,到其平台多點執業,或全職執業。

(3)管理營運經驗的互補。

五、結語

2019 年 4 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共有 7 件鉅額投資,主要集中在罕見疾病和癌症之生物製藥

公司、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利用機器學習協助新藥開發、O2O 醫療等,這些公司具有一些共同

點是走在最新興的技術領域,並進入臨床階段,績效頗佳,這些往往是大型藥企競相投資的標的。

其次是具有專業級或明星級的創辦人,這 7 家創辦人有很多是該領域領先的科學家或多年研發

經驗者。

另外,也發現中國互聯網醫療的許多領先者均面臨盈利困境,空有龐大的用戶數,卻無法改

善其低頻使用需求以及如何將用戶量的擴張與活躍度的提升進行有效轉化問題。新進的新創想

打入這個看似前景美好卻不易獲利的領域,還要讓已被互聯網醫療套牢的投資人願意再投資,恐

怕不是容易的事。企鵝醫生與杏仁醫生的新創強強合併模式,正嘗試著如何透過合作,擴大資源

與互補優缺點,先在重點城市試水溫,再逐步複製擴展到其他城市,究竟是否能成功,也值得關

注。

林秀英(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 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

1. Mailman(2019), “葛蘭素史克、輝瑞、貝恩爭相投資,生物製藥公司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完成 1.25 億美元 B 輪融資”, 動脈網,2019-04-02,https://pse.is/GEYQ6

2. 東方略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19), “GSK、輝瑞、貝恩爭投,SpringWorks 完成 B 輪融

資”, https://pse.is/HDKVT

3. Mailman(2019), “Fusion Pharmaceuticals 完成 1.05 億美元 B 輪融資,擴大靶向α粒子療法

臨床試驗範圍”, 動脈網,2019-04-03,http://tinyurl.com/y5qtpa2g

4. 東方略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19),“【癌症關注】癌症放射療法再升溫,Fusion

Pharmaceuticals 獲青睞“, https://pse.is/EXYPV

5. Mailman(2019), “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 完成 2.35 億美元股權融資,開發 AAV 基因

療法治療罕見病”, 動脈網,2019-04-12,http://tinyurl.com/y4n8w356

6. 藥明康得(2019),“利用機器學習發現 NASH 靶標,吉利德科學與 insitro 達成合作”, 壹讀,

https://pse.is/H9QC7

7. Mailman(2019), “Talaris Therapeutics 完成 1 億美元 A 輪融資,研發誘導器官移植受者免疫

耐受細胞療法”, 動脈網,2019-04-19,http://tinyurl.com/yxoz82q3

8. 醫谷(2019), “諾華領投,CAR-T 療法公司 Poseida 獲 1.42 億美元融資”, 動脈網,2019-04-

25,https://pse.is/F2TPZ

9. 企鵝醫生(2019), “企鵝杏仁集團宣佈完成 2.5 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 企

鵝醫生新聞稿,2019-04-24, https://pse.is/DSK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