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中医中药·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

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76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212 ·中医中药· (下转第 216 页) 作者简介:李奇蔚,女,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6 级,主要从事呼吸与老年病研究。冯楠,黄韵,陈韵 :成都中 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7 级。 通讯作者 * :雷鸣,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 导师。 0 引言 在《四圣心源·五官开窍》中,提到“肝窍于目,心窍于舌, 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藏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 五官。”这是传统观念中的五脏分主。而在《素问·金匮真言 论》中却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之说,故后人解 释其为: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然而,心是否需要寄窍,以 及心与耳的关系,笔者认为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传统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 1.1 心需寄窍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的五脏分主中认为“心窍于舌”,其它四脏亦 有各自开窍器官。那为何仅“心”需要寄窍呢?《中医学基 础理论》 [1] 中这样解释:“舌本为口中的实体感觉器官,并非 ‘窍’。”不能将心气上传而出,所以心需要寄窍,心之精气上 传,表现于面部。 1.2 寄窍于耳的理论基础 既然心需要寄窍,便需从其它四窍(目、耳、鼻、口)寻找 一处作为心之寄窍。因心与其他四窍无直接联系,故应从五 脏及气血精津液理论中寻求其密切联系。 1.2.1 心主血脉说 心主血脉,血脉和畅,上荣于耳,则耳轮红活荣润,从而 可发挥其听声辨音的功能。若心主血脉受损,则可致耳的听 觉功能受损,如《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中所说:“心脉微耳鸣”。因心血可濡养耳,故通过对耳的观察,可知心气的盛 衰,《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盛则耳色美,血气少则耳 焦色恶。”说明心与耳关系密切。 1.2.2 精血同源论 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则心血可通过化为肾精而濡 养于耳。故心对于耳这个官窍的滋养濡润较其它官窍有更 多途径,则心耳关系更为密切。 1.2.3 心为君主之官 心为君主之官,故可主耳窍。心主神明,耳藏听神与位 神。听神、位神皆由心神所主,心神有滋助二者发挥听声司 平衡的功能。《类经·五癃津液别》中说:“耳之听,目之见,无 不由乎心。”由此可见心对耳的统御作用,以及耳为心之寄窍 的成立性。 1.3 临床研究 临床上许多突发性耳聋都与心脏功能有关。如蒋瑛 [2] 等观察 36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及 50 例对照组的心电图、动态 心电图,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组心律失常占 75%,认为突发 性耳聋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同时有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耳形态变化存在一定 关系。如朱世能 [3] 等对 65 例尸检资料的观察分析,发现成 人耳垂斜行皱折的量和质的变化能大致反映同一个体的主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总符合率为 70.77%。侯国香 [4] 等对 102 例中老年心脏病的耳垂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各类心脏病患 者耳垂征阳性率占 81.4%,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者 耳垂征阳性率更高。 在治疗方面,我国采用针刺耳穴或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 疾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5][6] ,这些研究均说明耳与心的 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 以上观点均说明心需寄窍,且心耳联系密切,“心寄窍于 耳”的说法成立。 2 笔者对“心寄窍于耳”的质疑 2.1 对“窍”的理解 《说文解字》中说:“窍,空也。”,是非实质、非物质的存 在,上文所说舌是实质性器官,并非“窍”。据此,笔者亦可 认 为“目”为 实 质 性 器 官,亦 非 窍。 故 我 们 应 通 过 中 医 理 论 来阐释中医内容,而非单字理解,方可避免断章取义。《四 圣心源·五官开窍》中有“五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 官。”“五神发露,上升七窍,声色臭味,於此攸变。官窍者, 神气之门户也。”说明五窍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五脏荣衰 的外在反映,这与中医“有诸内必行诸外”的思想相吻合。因 此不能因为舌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就否定其为一窍。进而, 心需寄窍的理论基础便不复存在。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李奇蔚 1 ,冯楠 1 ,黄韵 1 ,陈韵 1 ,雷鸣 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干部科,四川 成都) 摘要: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心主舌……在窍为舌”,同时《素问· 金匮真言论》中又出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 后人解释这句话为耳之听声与心神有关,故有“心寄窍于耳”之说。然而对于心是否需要寄窍,以及心与耳的关系,笔者认为还需进 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心寄窍于耳;肾;耳;心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8.76.113 本文引用格式:李奇蔚 , 冯楠 , 黄韵 , 等 .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212,216. Understanding and Questioning of the Mind Sends the Orifices to the EarLI Qi-wei 1 , FENG Nan 1 , HUANG Yun 1 , CHEN Yun 1 , LEI Ming 2* (1. Master's degr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2. Department of elderly cadre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ABSTRACT:”Asking yin and yang should be like a big theory” there is “heart governing tongue.” In the resuscitation is tongue, at the same time, “the southern red color, access to the heart, orifices in the ear.” later generations explained that the hearing of the ear is related to the heart and mind, so there is the “heart orifices in the ear.” However, whether the heart needs orifi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ear, I think we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KEY WORDS:The heart sends the orifices to the ear; Kidney; Ear; Heart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ul-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12 ·中医中药·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 脏及气血精津液理论中寻求其密切联系。 1.2.1 心主血脉说 心主血脉,血脉和畅,上荣于耳,则耳轮红活荣润,从而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76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212

·中医中药·

(下转第 216 页)

作者简介 :李奇蔚,女,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6 级,主要从事呼吸与老年病研究。冯楠,黄韵,陈韵 :成都中

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7 级。

通讯作者 * :雷鸣,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

导师。

0 引言在《四圣心源·五官开窍》中,提到“肝窍于目,心窍于舌,

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藏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这是传统观念中的五脏分主。而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却有“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之说,故后人解释其为:心开窍于舌,寄窍于耳。然而,心是否需要寄窍,以及心与耳的关系,笔者认为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传统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1.1 心需寄窍的理论基础

在 传 统 的 五 脏 分 主 中 认 为“心 窍 于 舌”,其 它 四 脏 亦 有各自开窍器官。那为何仅“心”需要寄窍呢?《中医学基础理论》[1] 中这样解释:“舌本为口中的实体感觉器官,并非

‘窍’。”不能将心气上传而出,所以心需要寄窍,心之精气上传,表现于面部。1.2 寄窍于耳的理论基础

既然心需要寄窍,便需从其它四窍(目、耳、鼻、口)寻找一处作为心之寄窍。因心与其他四窍无直接联系,故应从五脏及气血精津液理论中寻求其密切联系。1.2.1 心主血脉说

心主血脉,血脉和畅,上荣于耳,则耳轮红活荣润,从而可发挥其听声辨音的功能。若心主血脉受损,则可致耳的听觉功能受损,如《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中所说:“心脉微濇为耳鸣”。因心血可濡养耳,故通过对耳的观察,可知心气的盛衰,《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盛则耳色美,血气少则耳焦色恶。”说明心与耳关系密切。1.2.2 精血同源论

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则心血可通过化为肾精而濡养于耳。故心对于耳这个官窍的滋养濡润较其它官窍有更多途径,则心耳关系更为密切。

1.2.3 心为君主之官心为君主之官,故可主耳窍。心主神明,耳藏听神与位

神。听神、位神皆由心神所主,心神有滋助二者发挥听声司平衡的功能。《类经·五癃津液别》中说:“耳之听,目之见,无不由乎心。”由此可见心对耳的统御作用,以及耳为心之寄窍的成立性。 1.3 临床研究

临床上许多突发性耳聋都与心脏功能有关。如蒋瑛 [2]

等观察 36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及 50 例对照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组心律失常占 75%,认为突发性耳聋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同时有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耳形态变化存在一定关系。如朱世能 [3] 等对 65 例尸检资料的观察分析,发现成人耳垂斜行皱折的量和质的变化能大致反映同一个体的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总符合率为 70.77%。侯国香 [4] 等对 102例中老年心脏病的耳垂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各类心脏病患者耳垂征阳性率占 81.4%,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者耳垂征阳性率更高。

在治疗方面,我国采用针刺耳穴或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5][6],这些研究均说明耳与心的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

以上观点均说明心需寄窍,且心耳联系密切,“心寄窍于耳”的说法成立。

2 笔者对“心寄窍于耳”的质疑2.1 对“窍”的理解

《说文解字》中说:“窍,空也。”,是非实质、非物质的存在,上文所说舌是实质性器官,并非“窍”。据此,笔者亦可认为“目”为实质性器官,亦非窍。故我们应通过中医理论来阐释中医内容,而非单字理解,方可避免断章取义。《四圣心源·五官开窍》中有“五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五神发露,上升七窍,声色臭味,於此攸变。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说明五窍是五脏精气的外在表现、五脏荣衰的外在反映,这与中医“有诸内必行诸外”的思想相吻合。因此不能因为舌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就否定其为一窍。进而,心需寄窍的理论基础便不复存在。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李奇蔚 1,冯楠 1,黄韵 1,陈韵 1,雷鸣 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干部科,四川 成都)

摘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心主舌……在窍为舌”,同时《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又出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后人解释这句话为耳之听声与心神有关,故有“心寄窍于耳”之说。然而对于心是否需要寄窍,以及心与耳的关系,笔者认为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心寄窍于耳;肾;耳;心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8.76.113本文引用格式:李奇蔚 , 冯楠 , 黄韵 , 等 .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212,216.

Understanding and Questioning of “the Mind Sends the Orifices to the Ear”LI Qi-wei1, FENG Nan1, HUANG Yun1, CHEN Yun1, LEI Ming2*

(1. Master's degr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2. Department of elderly cadre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ABSTRACT:”Asking yin and yang should be like a big theory” there is “heart governing tongue.” In the resuscitation is tongue, at the same time, “the southern red color, access to the heart, orifices in the ear.” later generations explained that the hearing of the ear is related to the heart and mind, so there is the “heart orifices in the ear.” However, whether the heart needs orifi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ear, I think we need to further explore.KEY WORDS:The heart sends the orifices to the ear; Kidney; Ear; Heart

Page 2: 212 ·中医中药· 对于“心寄窍于耳”的理解和质疑 · 脏及气血精津液理论中寻求其密切联系。 1.2.1 心主血脉说 心主血脉,血脉和畅,上荣于耳,则耳轮红活荣润,从而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76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216

诚信评价运用不良行为积分管理,采用百分制累积倒扣的方式打分,评价得分参照国际惯例由高到低分 10 个等级,实际上,诚信等级到 B 级别时诚信状况已经欠佳,因此对更次级别的等级划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只需设置 AAA 级至B 级 6 个等级即可。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并与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同时该院依照等级标准建立诚信激励和分类监管机制,详见表 2。

表 2 医务人员诚信评价等级和分类监管

评价等级 评分 结论 处理措施

AAA 90~100 极为可靠的诚信 奖赏激励

AA 80~ 非常可靠的诚信 奖赏激励

A 70~ 比较可靠的诚信 奖赏激励

BBB 60~ 诚信状况尚可 提醒教育

BB 50~ 诚信状况一般 提醒教育

B 40~ 诚信状况欠佳 警告声明

3.5 医疗诚信档案建设 医疗诚信档案作为医务人员个人档案的组成部分,记

录其在执业过程中的失信情况,也包括廉洁行医、优质服务等典型模范事迹。同时该院对医务人员不良诚信行为登记次 数 和 评 价 得 分 做 出 动 态 分 析,并 记 入 诚 信 档 案,以 动 态反应其执业期间岗位履职、廉洁自律情况。诚信档案一人 一档,每年填报一次,由医院诚信办和本人共同完成填写并签署意见 [10]。

医务人员诚信塑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医学伦理道德的约束和社会诚信环境、法律制度共同作为保障。从医院

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医务人员诚信评价体系构建是推动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医院在诚信建设方面应做好积极的教育引导,形成医院诚信文化。医务人员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改变把业务作为唯一标准的绩效考核模式,也符合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医改原则,符合坚持公益性的医院法人化办医理念。我国医务人员诚信评价体系尚缺乏共识,需要各方学者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肖莹 , 张翔 .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现状与对策探讨 [J]. 医学与社会 ,2013,26(4):44-45,62.

[2] �李欣 .昆山某医院医疗投诉与医疗纠纷现状分析 [D].苏州大学 ,2015:1-53.

[3] �王文娜 . 论我国医疗诚信建设 [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1-72.

[4] �凌子平 , 黎东生 . 医患冲突的根源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29(2):219-221.

[5] �朱其林 , 葛飞 . 如何加强医德医风与医疗诚信体系建设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22(4):628-629.

[6] �孙雯波 . 论医患之间建立诚信关系的社会意义 [J]. 医学与哲学 ,2005(13):13-15.

[7] �刘正炼 , 陆赋生 , 陈慧 . 医院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J]. 中国医院 ,2006,10(10):47-50.

[8] �管娟娟 , 顾仁萍 , 叶小飞 , 等 . 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23(7):671-673.

[9] �董振军 , 李晓军 , 连易水 . 实施不良记分检查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3,20(1):87-90.

[10] �何芳菲 , 李顺振 , 李子明 , 等 . 浅谈医务人员廉洁诚信档案规范化建设[J]. 商 ,2015(27):24+3.

(上接第 212 页)

2.2 对传统理解的质疑2.2.1 心主血脉并精血同源论

传统认为心血可以转化为肾精濡养于耳,但这种非直接的作用并非随时存在,且心血的濡养作用不止体现在“耳”上,其对各个官窍均有濡养滋润作用,如目之运动灵活与否,唇之淡白与否,故耳与心并无特别于其它官窍的联系。2.2.2 心为君主之官

心 为 君 主 之 官,故 心 对 各 官 窍 均 有 统 帅 作 用。《难经·四十难》中“心主嗅,故令鼻知香臭”,说明心鼻关系密切。

《素问·解精微论》中“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说明心目密切联系。所以耳并无特殊,使心选其作为寄窍。2.3 对上述临床研究说服力的质疑2.3.1 从中医理论而言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之府,主血脉。心可以通过心血濡养滋润于耳,同时通过其君主之官和主神志的作用调节耳的功能甚至形态。这些“耳”所呈现出的变化是“心”君主作用的展现,而心的君主作用并不仅针对于耳,其它官窍甚至脏腑也都会受到心的君主作用的影响,故耳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心耳联系密切。

上文我们所说的许多耳聋与心脏功能相关。笔者认为这一点也不能说明耳是心的寄窍,因为耳的病变与许多脏腑关系密切,尤与肾、胆的关系最为密切 [4]。我们常说的引起耳鸣的原因有二:一是肝火过旺,声响如鼓;二是肾阴不足,声如振翅。这均因耳为“宗脉之所聚”,手足少阳经、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都会经过耳 [7]。所以不能将心特殊化,将耳作为心的寄窍。2.3.2 从耳亦为一整体而言

天地为一整体,人亦为一整体,耳亦为一整体。耳中亦有

天地、阴阳、五脏,故耳可应心之变化,其亦可应脾之变化、肺之变化等,并不能说明耳可为心之寄窍。2.4 各家言论

关于“心寄窍于耳”的问题,历代医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1]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素问悬解·金匮真言篇》中,将“开窍于耳”改为“开窍于舌”。说明心之寄窍在中医学中并没有形成规范性的认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质疑。

3 结语总的来说,笔者并不赞同“心寄窍于耳”这个观点。耳并

非心之寄窍,心也无需寄窍。所谓的“心寄窍于耳”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也不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笔者鄙陋,仅以所学之识,浅表心中疑惑,不足之处,诚请同道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8,219.

[2] �蒋瑛 , 丁嘉红 . 突发性耳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0,9(3):176.

[3] �朱世能 , 崔可心 . 耳垂斜行皱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上海医学 ,1986,9(12):687.

[4] �侯围香 , 柴多 , 卢丽宁 , 等 . 西宁地区 102 例中老年心脏病与耳垂征的关系探讨 [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9(3):l33.

[5] �刘清新 , 陈少宗 , 刘永辉 , 等 . 针刺耳廓心区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J]. 上海针灸杂志 ,2004,19(4):6-7.

[6] �吴耀龙 , 肖伍华 . 耳穴贴压治疗心律失常 100 例 [J].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7,3(5):17-18.

[7] �朱文锋 . 中医诊断学 [M]. 第二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56.

[8] �沈绍功 . 中医心病治法大全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