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论语》注音版

35
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一, 《》 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551- 论 479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一,。,。: “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 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 ,。 )。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 ,。 ·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517 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501 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 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一。一 ,。( 500 论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 论 498 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论论论”论论论 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 ,。, 1

Upload: channie-mei-zhen

Post on 07-Nov-2014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4.《论语》注音版

TRANSCRIPT

Page 1: 4.《论语》注音版

论语

【导读】

《 论 语 》 是 我 国 古 代 的 一 部 著 名 的 学 术 思 想 著

作 , 其 中 记 载 着 两 千 五 百 多 年 前 的 孔 子 和 他 的 弟

子 的 言 行 , 对 后 世 具 有 深 远 的 意 义 。 孔 子 ( 前 551-

前 479 ) , 名 丘 , 字 仲 尼 , 鲁 国 人 。 中 国 春 秋 末 期

伟 大 的 思 想 家 和 教 育 家 , 儒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 。

孔 子 是 一 个 非 常 现 实 的 哲 人 , 不 是 全 知 全 能 的

教 主 。 孔 子 早 年 丧 父 , 家 境 衰 落 。 他 曾 说 过 :

“ 吾 少 也 贱 , 故 多 能 鄙 事 。 ”   年 轻 时 曾 做 过

“ 委 吏 ” ( 管 理 仓 廪 ) 与 “ 乘 田 ” ( 管 放 牧 牛

羊 ) 。 虽 然 生 活 贫 苦 , 孔 子 十 五 岁 即 “ 志 于 学 ”。

他 善 于 取 法 他 人 , 曾 说 : “ 三 人 行 , 必 有 吾 师 焉 。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 ( 《 论 语 ·

述 而 》 ) 他 学 无 常 师 , 好 学 不 厌 , 乡 人 也 赞 他

“ 博 学 ” 。

孔 子 “ 三 十 而 立 ” , 并 开 始 授 徒 讲 学 。 私 学 的

创 设 , 打 破 了 “ 学 在 官 府 ” 的 传 统 , 进 一 步 促 进

了 学 术 文 化 的 下 移 。 孔 了 曾 对 季 氏 “ 八 佾 舞 于

庭 ” 的 僭 越 行 为 表 示 愤 慨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 前 517

1

Page 2: 4.《论语》注音版

年 ) 鲁 国 内 乱 , 孔 子 离 鲁 至 齐 。 孔 子 在 齐 不 得 志 ,

遂 又 返 鲁 , “ 退 而 修 诗 书 礼 乐 , 弟 子 弥 众 ” 。 其

时 鲁 政 权 操 在 季 氏 , 而 季 氏 又 受 制 于 其 家 臣 阳 货 。

孔 子 不 满 这 种 政 不 在 君 而 在 大 夫 , “ 陪 臣 执 国

命 ” 的 状 况 , 不 愿 出 仕 。 鲁 定 公 九 年 ( 前 501 年 )

阳 货 被 逐 , 孔 子 被 任 为 中 都 宰 , 是 年 孔 子 五 十 一

岁 。 “ 行 之 一 年 , 四 方 则 之 ” 。 遂 由 中 都 宰 迁 司

空 , 再 升 为 大 司 寇 。 鲁 定 公 十 年 ( 前 500 年 ) 齐 鲁

夹 谷 之 会 , 鲁 由 孔 子 相 礼 。 孔 子 认 为 “ 有 文 事 者

必 有 武 备 , 有 武 事 者 必 有 文 备 ” , 早 有 防 范 , 使

齐 君 想 用 武 力 劫 持 鲁 君 之 预 谋 未 能 得 逞 , 并 运 用

外 交 手 段 收 回 被 齐 侵 占 的 郓 、 灌 、 龟 阴 之 田 。 定

公 十 二 年 ( 前 498 年 ) 孔 子 为 加 强 公 室 , 抑 制 三 桓 ,

援 引 古 制 “ 家 不 藏 甲 , 邑 无 百 雉 之 城 ” 提 出 “ 堕

三 都 ” 的 计 划 , 并 通 过 任 季 氏 宰 的 子 路 去 实 施 。

由 于 孔 子 利 用 了 三 桓 与 其 家 臣 的 矛 盾 , 季 孙 氏 、

叔 孙 氏 同 意 各 自 毁 掉 了 费 邑 与 后 邑 。 但 孟 孙 氏 被

家 臣 公 敛 处 父 所 煽 动 而 反 对 堕 成 邑 。 定 公 围 之 不

克 。 孔 子 计 划 受 挫 。

孔 子 仕 鲁 , 政 治 抱 负 难 以 施 展 , 遂 带 领 颜 回 、

子 路 、 子 贡 、 冉 有 等 十 余 弟 子 离 开 “ 父 母 之 邦 ”,

开 始 了 长 达 十 四 年 之 久 的 周 游 列 国 的 颠 沛 流 离 生

涯 。 是 年 孔 子 已 五 十 五 岁 。 先 至 卫 国 , 将 适 于 陈 。

2

Page 3: 4.《论语》注音版

过 匡 地 , 被 围 困 五 天 。 解 围 后 原 欲 过 蒲 至 晋 , 因

晋 内 乱 而 未 往 , 只 得 又 返 卫 。 曾 见 南 子 , 此 事 引

起 多 方 的 猜 疑 。 卫 灵 公 怠 于 政 , 不 用 孔 子 。 后 卫

国 内 乱 , 孔 子 离 卫 经 曹 至 宋 。 宋 司 马 桓 魁 欲 杀 孔

子 , 孔 子 微 服 过 宋 经 郑 至 陈 , 是 年 孔 子 六 十 岁 。

其 后 孔 子 往 返 陈 蔡 多 次 , 曾 “ 厄 于 陈 蔡 之 间 ” 。

解 围 后 孔 子 至 楚 , 不 久 楚 昭 王 死 。 卫 出 公 欲 用 孔

子 。 孔 子 答 子 路 问 曰 , 为 政 必 以 “ 正 名 ” 为 先 。

返 卫 后 , 孔 子 虽 受 “ 养 贤 ” 之 礼 遇 , 但 仍 不 见 用 。

鲁 哀 公 十 一 年 ( 前 484 年 ) 冉 有 归 鲁 , 率 军 在 郎 战

胜 齐 军 。 季 康 子 派 人 以 币 迎 孔 子 。 孔 子 遂 归 鲁 ,

时 孔 子 年 六 十 八 。

孔 子 归 鲁 后 , 鲁 人 尊 以 “ 国 老 ” , 初 鲁 哀 公 与

季 康 子 常 以 政 事 相 询 , 但 终 不 被 重 用 。 孔 子 晚 年

致 力 于 整 理 文 献 和 继 续 从 事 教 育 。 鲁 哀 公 十 六 年

( 前 479 年 ) 孔 子 卒 , 葬 于 鲁 城 北 泗 水 之 上 。

《 论 语 》 二 十 篇 所 说 多 是 做 人 处 世 的 道 理 , 不

谈 鬼 神 , 不 谈 灵 魂 , 不 言 性 与 天 道 , 所 以 是 切 实 ,

但 是 这 里 有 好 思 想 也 是 属 于 持 身 接 物 的 , 可 以 供

后 人 的 取 法 , 却 不 能 定 作 天 经 地 义 的 教 条 。

《 学 而 》 是 《 论 语 》 第 一 篇 的 篇 名 。 《 论 语 》

中 各 篇 一 般 都 是 以 第 一 章 的 前 二 三 个 字 作 为 该 篇

的 篇 名 。 《 学 而 》 一 篇 包 括 16 章 , 内 容 涉 及 诸 多

3

Page 4: 4.《论语》注音版

方 面 。 其 中 重 点 是 “ 吾 日 三 省 吾 身 ” ; “ 节 用 而

爱 人 , 使 民 以 时 ” ; “ 礼 之 用 , 和 为 贵 ” 以 及 仁 、

孝 、 信 等 道 德 范 畴 , 提 出 以 学 习 为 乐 事 , 做 到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 反 映 出 孔 子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注 重 修 养 、 严 格 要 求 自 己 的 主 张 。 孝 悌 与 社 会 的

安 定 有 直 接 关 系 。 孔 子 看 到 了 这 一 点 , 所 以 他 的

全 部 思 想 主 张 都 是 由 此 出 发 的 , 他 从 为 人 孝 悌 就

不 会 发 生 犯 上 作 乱 之 事 这 点 上 , 说 明 孝 悌 即 为 仁

的 根 本 这 个 道 理 。 孔 子 和 儒 家 注 重 人 的 实 际 行 动 ,

特 别 强 调 人 应 当 言 行 一 致 , 力 戒 空 谈 浮 言 , 心 口

不 一 。 这 种 踏 实 态 度 和 质 朴 精 神 长 期 影 响 着 中 国

人 , 成 为 中 华 传 统 思 想 文 化 中 的 精 华 内 容 。   孔 子

的 教 育 是 以 道 德 教 育 为 中 心 , 重 在 培 养 学 生 的 德

行 修 养 , 而 对 于 书 本 知 识 的 学 习 , 则 摆 在 第 二 位 。

孔 子 提 出 了 君 子 应 当 具 有 的 品 德 , 这 部 分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庄 重 威 严 、 认 真 学 习 、 慎 重 交 友 、 过 而 能

改 等 项 。

《 为 政 》 篇 包 括 24 章 。 本 篇 主 要 内 容 涉 及 孔 子

“ 为 政 以 德 ” 的 思 想 、 如 何 谋 求 官 职 和 从 政 为 官

的 基 本 原 则 、 学 习 与 思 考 的 关 系 、 孔 子 本 人 学 习

和 修 养 的 过 程 、 温 故 而 知 新 的 学 习 方 法 , 以 及 对

孝 、 悌 等 道 德 范 畴 的 进 一 步 阐 述 。   孔 子 的 “ 为 政

以 德 ” 的 思 想 强 调 道 德 对 政 治 生 活 的 决 定 作 用 ,

4

Page 5: 4.《论语》注音版

主 张 以 道 德 教 化 为 治 国 的 原 则 。 这 是 孔 子 学 说 中

较 有 价 值 的 部 分 , 表 明 儒 家 治 国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德

治 , 而 非 严 刑 峻 法 。   孔 子 所 提 倡 的 孝 , 体 现 在 各

个 方 面 和 各 个 层 次 , 反 映 了 宗 法 制 度 的 需 要 , 适

应 了 当 时 社 会 的 需 要 。 一 个 共 同 的 思 想 , 就 是 不

仅 要 从 形 式 上 按 周 礼 的 原 则 侍 奉 父 母 , 而 且 要 从

内 心 深 处 真 正 地 孝 敬 父 母 。   孔 子 认 为 , 对 人 应 当

听 其 言 而 观 其 行 , 还 要 看 他 做 事 的 心 境 , 从 他 的

言 论 、 行 动 到 他 的 内 心 , 全 面 了 解 观 察 一 个 人 ,

那 么 这 个 人 就 没 有 什 么 可 以 隐 埋 得 了 的 。 “ 温 故

而 知 新 ” 是 孔 子 对 我 国 教 育 学 的 重 大 贡 献 之 一 ,

他 认 为 , 不 断 温 习 所 学 过 的 知 识 , 从 而 可 以 获 得

新 知 识 。 这 一 学 习 方 法 不 仅 在 封 建 时 代 有 其 价 值 ,

在 今 天 也 有 不 可 否 认 的 适 应 性 。   君 子 是 孔 子 心 目

中 具 有 理 想 人 格 的 人 , 非 凡 夫 俗 子 , 他 应 该 担 负

起 治 国 安 邦 之 重 任 。 对 内 可 以 妥 善 处 理 各 种 政 务 ;

对 外 能 够 应 对 四 方 , 不 辱 君 命 。 所 以 , 孔 子 说 ,

君 子 应 当 博 学 多 识 , 具 有 多 方 面 才 干 , 不 只 局 限

于 某 个 方 面 , 因 此 , 他 可 以 通 观 全 局 、 领 导 全 局 ,

成 为 合 格 的 领 导 者 。 孔 子 认 为 , 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

学 和 思 不 能 偏 废 。 他 指 出 了 学 而 不 思 的 局 限 , 也

道 出 了 思 而 不 学 的 弊 端 。 主 张 学 与 思 相 结 合 。 只

有 将 学 与 思 相 结 合 , 才 可 以 使 自 己 成 为 有 道 德 、

5

Page 6: 4.《论语》注音版

有 学 识 的 人 。 荐 举 贤 才 、 选 贤 用 能 , 这 是 孔 子 德

治 思 想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孔 子 认 为 , 信 是 人 立 身

处 世 的 基 点 。

《 八 佾 》 篇 包 括 26 章 。 本 篇 主 要 内 容 涉 及

“ 礼 ” 的 问 题 , 主 张 维 护 礼 在 制 度 上 、 礼 节 上 的

种 种 规 定 ; 孔 子 提 出 “ 绘 事 后 素 ” 的 命 题 , 表 达

了 他 的 伦 理 思 想 以 及 “ 君 使 臣 以 礼 , 臣 事 君 以

忠 ” 的 政 治 道 德 主 张 。 本 篇 重 点 讨 论 如 何 维 护

“ 礼 ” 的 问 题 。   乐 是 表 达 人 们 思 想 情 感 的 一 种 形

式 , 在 古 代 , 它 也 是 礼 的 一 部 分 。 礼 与 乐 都 是 外

在 的 表 现 , 而 仁 则 是 人 们 内 心 的 道 德 情 感 和 要 求 ,

所 以 乐 必 须 反 映 人 们 的 仁 德 。 “ 君 子 无 所 争 ” ,

即 使 要 争 , 也 是 彬 彬 有 礼 的 争 , 这 反 映 了 孔 子 和

儒 家 思 想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点 , 即 强 调 谦 逊 礼 让 而 鄙

视 无 礼 的 、 不 公 正 的 竞 争 , 这 是 可 取 的 。 但 过 于

强 调 谦 逊 礼 让 , 以 至 于 把 它 与 正 当 的 竞 争 对 立 起

来 , 就 会 抑 制 人 们 积 极 进 取 、 勇 于 开 拓 的 精 神 ,

成 为 社 会 发 展 的 道 德 阻 力 。   孔 子 主 张 进 行 的 祭 祀

活 动 主 要 是 道 德 的 而 不 是 宗 教 的 。   “ 君 使 臣 以 礼 ,

臣 事 君 以 忠 ” , 这 是 孔 子 君 臣 之 礼 的 主 要 内 容 。

只 要 做 到 这 一 点 , 君 臣 之 间 就 会 和 谐 相 处 。 孔 子

在 这 里 谈 到 对 艺 术 的 评 价 问 题 。 他 很 重 视 艺 术 的

形 式 美 , 更 注 意 艺 术 内 容 的 善 。

6

Page 7: 4.《论语》注音版

《 里 仁 》 篇 包 括 26 章 , 主 要 内 容 涉 及 到 义 与 利

的 关 系 问 题 、 个 人 的 道 德 修 养 问 题 、 孝 敬 父 母 的

问 题 以 及 君 子 与 小 人 的 区 别 。 这 一 篇 包 括 了 儒 家

的 若 干 重 要 范 畴 、 原 则 和 理 论 , 对 后 世 都 产 生 过

较 大 影 响 。   重 视 居 住 的 环 境 , 重 视 对 朋 友 的 选 择 ,

这 是 儒 家 一 贯 注 重 的 问 题 。 孔 子 认 为 , 对 仁 德 的

修 养 , 主 要 还 是 要 靠 个 人 自 觉 的 努 力 , 因 为 只 要

经 过 个 人 的 努 力 , 是 完 全 可 以 达 到 仁 的 境 界 的 。

有 高 尚 人 格 的 君 子 为 人 公 正 、 友 善 , 处 世 严 肃 灵

活 , 不 会 厚 此 薄 彼 。   待 人 忠 恕 , 这 是 仁 的 基 本 要

求 , 贯 穿 于 孔 子 思 想 的 各 个 方 面 。 孔 子 认 为 , 利

要 服 从 义 , 要 重 义 轻 利 , 他 的 义 指 服 从 等 级 秩 序

的 道 德 , 一 味 追 求 个 人 利 益 , 就 会 犯 上 作 乱 , 破

坏 等 级 秩 序 。 所 以 , 把 追 求 个 人 利 益 的 人 视 为 小

人 。

《 公 冶 长 》 篇 共 计 28 章 , 内 容 以 谈 论 仁 德 为 主 。

在 本 篇 里 , 孔 子 和 他 的 弟 子 们 从 各 个 侧 面 探 讨 仁

德 的 特 征 。 此 外 , 本 篇 著 名 的 句 子 有 “ 朽 木 不 可

雕 也 。 粪 土 之 墙 不 可 杇 也 ” ; “ 听 其 言 而 观 其

行 ” ; “ 敏 而 好 学 , 不 耻 下 问 ” ; “ 三 思 而 后

行 ” 等 。 这 些 思 想 对 后 世 产 生 过 较 大 影 响 。   孔 子

并 不 普 遍 地 反 对 人 们 的 欲 望 , 但 如 果 想 成 为 有 崇

高 理 想 的 君 子 , 那 就 要 舍 弃 各 种 欲 望 , 一 心 向 道 。

7

Page 8: 4.《论语》注音版

  “ 敏 而 好 学 ” , 就 是 勤 敏 而 兴 趣 浓 厚 地 发 愤 学 习 。

“ 不 耻 下 问 ” , 就 是 不 仅 听 老 师 、 长 辈 的 教 导 ,

向 老 师 、 长 辈 求 教 , 而 且 还 求 教 于 一 般 看 来 不 如

自 己 知 识 多 的 一 切 人 , 而 不 以 这 样 做 为 可 耻 。 在

孔 子 看 来 , “ 忠 ”   只 是 仁 的 一 个 方 面 , “ 清 ”

则 是 为 维 护 礼 而 献 身 的 殉 道 精 神 。 所 以 , 仅 有 忠

和 清 高 还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 雍 也 》 篇 共 包 括 30 章 。 其 中 著 名 文 句 有 :

“ 贤 哉 回 也 , 一 箪 食 , 一 瓢 饮 , 在 陋 巷 ” ; “ 质

胜 文 则 野 , 文 胜 质 则 史 , 文 质 彬 彬 , 然 后 君 子 ”;

“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 敬 鬼 神 而 远 之 ” ; “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 已 欲 达 而

达 人 。 ” 本 篇 里 有 数 章 谈 到 颜 回 , 孔 子 对 他 的 评

价 甚 高 。 此 外 , 本 篇 还 涉 及 到 “ 中 庸 之 道 ” 、

“ 恕 ”   的 学 说 、 “ 文 质 ” 思 想 , 同 时 , 还 包 括

如 何 培 养 “ 仁 德 ” 的 一 些 主 张 。  

《 述 而 》 篇 共 包 括 38 章 , 也 是 学 者 们 在 研 究 孔

子 和 儒 家 思 想 时 引 述 较 多 的 篇 章 之 一 。 它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主 要 内 容 : “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 “ 饭 疏 食 饮 水 , 曲 肱 而 枕 之 , 乐 在 其 中 ”;

“ 发 愤 忘 食 , 乐 以 忘 忧 , 不 知 老 之 将 至 ” ; “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 ; “ 君 子 坦 荡 荡 , 小 人 长 戚 戚 ”;

“ 温 而 厉 , 威 而 不 猛 , 恭 而 安 。 ” 本 章 提 出 了 孔

8

Page 9: 4.《论语》注音版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和 学 习 态 度 , 孔 子 对 仁 德 等 重 要 道

德 范 畴 的 进 一 步 阐 释 , 以 及 孔 子 的 其 他 思 想 主 张 。

  孔 子 培 养 学 生 , 就 是 以 仁 、 德 为 纲 领 , 以 六 艺 为

基 本 , 使 学 生 能 够 得 到 全 面 均 衡 的 发 展 。   “ 勇 ”

是 孔 子 道 德 范 畴 中 的 一 个 德 目 , 但 勇 不 是 蛮 干 ,

而 是 “ 临 事 而 惧 , 好 谋 而 成 ” 的 人 , 这 种 人 智 勇

兼 有 , 符 合 “ 勇 ” 的 规 定 。   从 《 论 语 》 书 中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孔 子 经 常 带 领 他 的 学 生 周 游 列 国 , 一

方 面 向 各 国 统 治 者 进 行 游 说 , 一 方 面 让 学 生 在 实

践 中 增 长 知 识 和 才 干 。 但 书 本 知 识 和 实 践 活 动 仍

不 够 , 还 要 养 成 忠 、 信 的 德 行 , 即 对 待 别 人 的 忠

心 和 与 人 交 际 的 信 实 。 概 括 起 来 讲 , 就 是 书 本 知

识 , 社 会 实 践 和 道 德 修 养 三 个 方 面 。

《 泰 伯 》 篇 共 计 21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鸟 之 将 死 , 其 鸣 也 哀 ; 人 之 将 死 , 其 言 也 善 ”;

“ 任 重 而 道 远 ” ; “ 死 而 后 已 ” ; “ 民 可 使 由 之 ,

不 可 使 知 之 ”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谋 其 政 ” 等 。 本

篇 的 基 本 内 容 , 涉 及 到 孔 子 及 其 学 生 对 尧 舜 禹 等

古 代 先 王 的 评 价 ; 孔 子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育 思 想 的 进

一 步 发 挥 ; 孔 子 道 德 思 想 的 具 体 内 容 以 及 曾 子 在

若 干 问 题 上 的 见 解 。  

《 子 罕 》 篇 共 包 括 31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出 则 事 公 卿 , 入 则 事 父 兄 ” ; “ 后 生 可 畏 , 焉

9

Page 10: 4.《论语》注音版

知 来 者 之 不 如 今 也 ” ; “ 三 军 可 夺 帅 , 匹 夫 不 可

夺 志 也 ” ; “ 岁 寒 然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彫 也 ” ; “ 知

者 不 惑 , 仁 者 不 忧 , 勇 者 不 惧 ” 。 本 篇 涉 及 孔 子

的 道 德 教 育 思 想 ; 孔 子 弟 子 对 其 师 的 议 论 ; 此 外 ,

还 记 述 了 孔 子 的 某 些 活 动 。   “ 匹 夫 不 可 夺 志 ” ,

反 映 出 孔 子 对 于 “ 志 ” 的 高 度 重 视 , 甚 至 将 它 与

三 军 之 帅 相 比 。 对 于 一 个 人 来 讲 , 他 有 自 己 的 独

立 人 格 , 任 何 人 都 无 权 侵 犯 。 作 为 个 人 , 他 应 维

护 自 己 的 尊 严 , 不 受 威 胁 利 诱 , 始 终 保 持 自 己 的

“ 志 向 ”   。 这 就 是 中 国 人 “ 人 格 “ 观 念 的 形 成

及 确 定 。  

《 乡 党 》 篇 共 27 章 , 集 中 记 载 了 孔 子 的 容 色 言

动 、 衣 食 住 行 , 颂 扬 孔 子 是 个 一 举 一 动 都 符 合 礼

的 正 人 君 子 。 例 如 孔 子 在 面 见 国 君 时 、 面 见 大 夫

时 的 态 度 ; 他 出 入 于 公 门 和 出 使 别 国 时 的 表 现 ,

都 显 示 出 正 直 、 仁 德 的 品 格 。 本 篇 中 还 记 载 了 孔

子 日 常 生 活 的 一 些 侧 面 , 为 人 们 全 面 了 解 孔 子 、

研 究 孔 子 , 提 供 了 生 动 的 素 材 。   孔 子 对 “ 礼 ”  

的 遵 循 , 不 仅 表 现 在 与 国 君 和 大 夫 们 见 面 时 的 言

谈 举 止 和 仪 式 , 而 且 表 现 在 衣 着 方 面 。 他 对 祭 祀

时 、 服 丧 时 和 平 时 所 穿 的 衣 服 都 有 不 同 的 要 求 ,

如 单 衣 、 罩 衣 、 麻 衣 、 皮 袍 、 睡 衣 、 浴 衣 、 礼 服 、

便 服 等 , 都 有 不 同 的 规 定 。 在 吃 的 方 面 , “ 食 不

10

Page 11: 4.《论语》注音版

厌 精 , 脍 不 厌 细 ” , 而 且 对 于 食 物 , 有 八 种 他 不

吃 。 吃 了 , 就 有 害 于 健 康 。  

《 先 进 》 篇 共 有 26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未 能 事 人 , 焉 能 事 鬼 ? ”   “ 未 知 生 , 焉 知 死 ”;

“ 过 犹 不 及 ” 等 。 这 一 篇 中 包 括 孔 子 对 弟 子 们 的

评 价 , 并 以 此 为 例 说 明 “ 过 犹 不 及 ” 的 中 庸 思 想 ;

学 习 各 种 知 识 与 日 后 做 官 的 关 系 ; 孔 子 对 待 鬼 神 、

生 死 问 题 的 态 度 。 最 后 一 章 里 , 孔 子 和 他 的 学 生

们 各 述 其 志 向 , 反 映 出 孔 子 政 治 思 想 上 的 倾 向 。  

《 颜 渊 》 篇 共 计 24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克 己 复 礼 为 仁 , 一 日 克 己 复 礼 , 天 下 归 仁 焉 ”;

“ 非 礼 勿 视 , 非 礼 勿 听 , 非 礼 勿 言 , 非 礼 勿 动 ”;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   “ 死 生 有 命 , 富 贵

在 天 ”   ; “ 四 海 之 内 , 皆 兄 弟 也 ” ; “ 君 子 成

人 之 美 , 不 成 人 之 恶 ” ; “ 君 子 以 文 会 友 , 以 友

辅 仁 ”   。 本 篇 中 , 孔 子 的 几 位 弟 子 向 他 问 怎 样

才 是 仁 。 这 几 段 , 是 研 究 者 们 经 常 引 用 的 。 孔 子

还 谈 到 怎 样 算 是 君 子 等 问 题 。  

《 子 路 》 本 篇 共 有 30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名 不 正 则 言 不 顺 , 言 不 顺 则 事 不 成 ” ; “ 欲 速

则 不 达 ” ; “ 父 为 子 隐 , 子 为 父 隐 ” ; “ 居 处 恭 、

执 事 敬 、 与 人 忠 ”   ; “ 言 必 信 , 行 必 果 ” ;

“ 君 子 和 而 不 同 , 小 人 同 而 不 和 ” ; “ 君 子 泰 而

11

Page 12: 4.《论语》注音版

不 骄 , 小 人 骄 而 不 泰 ” 。 本 篇 包 含 的 内 容 比 较 广

泛 , 其 中 有 关 于 如 何 治 理 国 家 的 政 治 主 张 , 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 个 人 的 道 德 修 养 与 品 格 完 善 , 以 及

“ 和 而 不 同 ” 的 思 想 。  

《 宪 问 》 篇 共 计 44 篇 。 其 中 著 名 文 句 有 : “ 见

危 授 命 , 见 利 思 义 ” ; “ 君 子 上 达 , 小 人 下 达 ”;

“ 古 之 学 者 为 己 , 今 之 学 者 为 人 ” ; “ 不 在 其 位 ,

不 谋 其 政 ” ; “ 君 子 思 不 出 其 位 ” ; “ 君 子 耻 其

言 而 过 其 行 ” ; “ 修 己 以 安 百 姓 ” ; “ 仁 者 不 忧 ,

智 者 不 惑 , 勇 者 不 惧 ” 。 这 一 篇 中 所 包 括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作 为 君 子 必 须 具 备 的 某 些 品 德 ; 孔 子 对

当 时 社 会 上 的 各 种 现 象 所 发 表 的 评 论 ; 孔 子 提 出

“ 见 利 思 义 ” 的 义 利 观 等 。  

《 卫 灵 公 》 篇 包 括 42 章 , 其 中 著 名 文 句 有 :

“ 无 为 而 治 ” ; “ 志 士 仁 人 , 无 求 生 以 害 仁 , 有

杀 身 以 成 仁 ” ; “ 人 无 远 虑 , 必 有 近 忧 ” ; “ 躬

自 厚 而 薄 责 于 人 ”   ; “ 君 子 求 诸 己 , 小 人 求 诸

人 ” ; “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 “ 小 不 忍 则 乱

大 谋 ” ; “ 人 能 弘 道 , 非 道 弘 人 ” ; “ 当 仁 不 让

于 师 ” ; “ 有 教 无 类 ” ; “ 道 不 同 , 不 相 为 谋 ”。

本 篇 内 容 涉 及 到 孔 子 的 “ 君 子 小 人 ” 观 的 若 干 方

面 、 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和 政 治 思 想 , 以 及 孔 子 在 其

他 方 面 的 言 行 。  

12

Page 13: 4.《论语》注音版

《 季 氏 》 篇 包 括 14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不 患 寡 而 患 不 均 , 不 患 贫 而 患 不 安 ” ; “ 生 而

知 之 ” ; “ 君 子 有 三 戒 : 少 之 时 , 血 气 未 定 , 戒

之 在 色 ; 及 其 壮 也 , 血 气 方 刚 , 戒 之 在 斗 ; 及 其

老 也 , 血 气 既 衰 , 戒 之 在 得 ” ; “ 君 子 有 三 畏 :

畏 天 命 , 畏 大 人 , 畏 圣 人 之 言 ” 。 本 篇 主 要 谈 论

的 问 题 包 括 孔 子 及 其 学 生 的 政 治 活 动 、 与 人 相 处

和 结 交 时 注 意 的 原 则 、 君 子 的 三 戒 、 三 畏 和 九 思

等 。  

《 阳 货 》 篇 共 26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性

相 近 也 , 习 相 远 也 ” ; “ 唯 上 知 与 下 愚 不 移 ” ;

“ 君 子 有 勇 而 无 义 为 乱 , 小 人 有 勇 而 无 义 为 盗 ”;

“ 唯 女 子 与 小 人 为 难 养 也 ” 。 这 一 篇 中 , 介 绍 了

孔 子 的 道 德 教 育 思 想 , 孔 子 对 仁 的 进 一 步 解 释 ,

还 有 关 于 为 父 母 守 丧 三 年 问 题 , 也 谈 到 君 子 与 小

人 的 区 别 等 等 。    

《 微 子 》 篇 共 计 11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四 体 不 勤 , 五 谷 不 分 ” ; “ 往 者 不 可 谏 , 来 者

犹 可 追 。 ” 这 一 篇 中 有 如 下 内 容 : 孔 子 的 政 治 思

想 主 张 , 孔 子 弟 子 与 老 农 谈 孔 子 、 孔 子 关 于 塑 造

独 立 人 格 的 思 想 等 。  

《 子 张 》 篇 共 计 25 章 。 其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见 危 致 命 , 见 得 思 义 ” ; “ 仕 而 优 则 学 , 学 而

13

Page 14: 4.《论语》注音版

优 则 仕 ” ; “ 君 子 之 过 , 犹 日 月 之 食 ” ; “ 其 生

也 荣 , 其 死 也 哀 ” 。 本 篇 中 包 括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

孔 子 学 而 不 厌 、 不 耻 下 问 的 精 神 ; 孔 子 对 殷 纣 王

的 批 评 , 孔 子 关 于 学 与 仕 的 关 系 , 君 子 与 小 人 在

有 过 失 时 的 不 同 表 现 , 以 及 孔 子 与 其 学 生 和 他 人

之 间 的 对 话 。    

《 尧 曰 》 篇 共 3 章 , 但 段 落 都 比 较 长 。 本 篇 中 著

名 的 文 句 有 : “ 君 子 惠 而 不 费 , 劳 而 不 怨 , 欲 而

不 贪 , 泰 而 不 骄 , 威 而 不 猛 ” ; “ 宽 则 得 众 , 信

则 民 任 ” ; “ 兴 灭 国 , 继 绝 世 , 举 逸 民 ” 等 。 这

一 篇 中 , 主 要 谈 到 尧 禅 让 帝 位 给 舜 , 舜 禅 让 帝 位

给 禹 , 即 所 谓 三 代 的 善 政 和 孔 子 关 于 治 理 国 家 事

务 的 基 本 要 求 。

  

目   录

学而第一............................................................................................................................................ - 10 -

为政第二............................................................................................................................................ - 14 -

八佾第三............................................................................................................................................ - 18 -

里人第四............................................................................................................................................ - 23 -

公治长第五........................................................................................................................................ - 27 -

雍也第六............................................................................................................................................ - 33 -

述而第七............................................................................................................................................ - 38 -

秦伯第八............................................................................................................................................ - 44 -

子罕第九............................................................................................................................................ - 48 -

乡党第十............................................................................................................................................ - 54 -

14

Page 15: 4.《论语》注音版

先进第十一........................................................................................................................................ - 59 -

颜渊第十二........................................................................................................................................ - 66 -

子路第十三........................................................................................................................................ - 72 -

宪问第十四........................................................................................................................................ - 79 -

卫灵公第十五.................................................................................................................................... - 88 -

季氏第十六........................................................................................................................................ - 94 -

阳货第十七........................................................................................................................................ - 99 -

微子第十八........................................................................................................................................ - 105 -

子张第十九........................................................................................................................................ - 109 -

尧曰第二十........................................................................................................................................ - 114 -

论 语

[1 . 1]

[1 . 2]

[1 . 3]

[1 . 4]

[1 . 5]

[1 . 6]

[1 . 7]

[1 . 8]

[1 . 9]

[1 . 10]

15

Page 16: 4.《论语》注音版

[1 . 11]

[1 . 12]

[1 . 13]

[1 . 14]

[1 . 15]

[1 . 16]

16

Page 17: 4.《论语》注音版

[2 . 1]

[2 . 2]

[2 . 3]

[2 . 4]

[2 . 5]

[2 . 6]

[2 . 7]

[2 . 8]

[2 . 9]

[2 . 10]

[2 . 11]

[2 . 12]

[2 . 13]

[2 . 14]

[2 . 15]

[2 . 16]

[2 . 17]

[2 . 18]

[2 . 19]

[2 . 20]

[2 . 21]

[2 . 22]

[2 . 23]

[2 . 24]

17

Page 18: 4.《论语》注音版

[3 . 1]

[3 . 2]

[3 . 3]

[3 . 4]

[3 . 5]

[3 . 6]

[3 . 7]

[3 . 8]

[3 . 9]

[3 . 10]

[3 . 11]

[3 . 12]

[3 . 13]

[3 . 14]

[3 . 15]

[3 . 16]

[3 . 17]

[3 . 18]

[3 . 19]

[3 . 20]

[3 . 21]

[3 . 22]

[3 . 23]

[3 . 24]

[3 . 25]

[3 . 26]

18

Page 19: 4.《论语》注音版

[4 . 1]

[4 . 2]

[4 . 3]

[4 . 4]

[4 . 5]

[4 . 6]

[4 . 7]

[4 . 8]

[4 . 9]

[4 . 10]

[4 . 11]

[4 . 12]

19

Page 20: 4.《论语》注音版

[4 . 13]

[4 . 14]

[4 . 15]

[4 . 16]

[4 . 17]

[4 . 18]

[4 . 19]

[4 . 20]

[4 . 21]

[4 . 22]

[4 . 23]

[4 . 24]

[4 . 25]

[4 . 26]

20

Page 21: 4.《论语》注音版

[5 . 1]

[5 . 2]

[5 . 3]

[5 . 4]

[5 . 5]

[5 . 6]

[5 . 7]

[5 . 8]

[5 . 9]

[5 . 10]

[5 . 11]

[5 . 12]

[5 . 13]

[5 . 14]

[5 . 15]

[5 . 16]

[5 . 17]

[5 . 18]

[5 . 19]

[5 . 20]

[5 . 21]

[5 . 22]

[5 . 23]

[5 . 24]

[5 . 25]

[5 . 26]

21

Page 22: 4.《论语》注音版

[5 . 27]

[5 . 28]

[6 . 1]

[6 . 2]

[6 . 3]

[6 . 4]

[6 . 5]

[6 . 6]

[6 . 7]

[6 . 8]

[6 . 9]

22

Page 23: 4.《论语》注音版

[6 . 10]

[6 . 11]

[6 . 12]

[6 . 13]

[6 . 14]

[6 . 15]

[6 . 16]

[6 . 17]

[6 . 18]

[6 . 19]

[6 . 20]

[6 . 21]

[6 . 22]

[6 . 23]

[6 . 24]

[6 . 25]

[6 . 26]

[6 . 27]

[6 . 28]

[6 . 29]

[6 . 30]

[7 . 1]

[7 . 2]

[7 . 3]

[7 . 4]

[7 . 5]

23

Page 24: 4.《论语》注音版

[7 . 6]

[7 . 7]

[7 . 8]

[7 . 9]

[7 . 10]

[7 . 11]

[7 . 12]

[7 . 13]

[7 . 14]

[7 . 15]

[7 . 16]

[7 . 17]

[7 . 18]

[7 . 19]

[7 . 20]

[7 . 21]

[7 . 22]

[7 . 23]

[7 . 24]

[7 . 25]

[7 . 26]

[7 . 27]

[7 . 28]

[7 . 29]

[7 . 30]

[7 . 31]

[7 . 32]

[7 . 33]

[7 . 34]

[7 . 35]

[7 . 36]

[7 . 37]

[7 . 38]

24

Page 25: 4.《论语》注音版

[8 . 1]

[8 . 2]

[8 . 3]

[8 . 4]

[8 . 5]

[8 . 6]

[8 . 7]

[8 .   8]

[8 . 9]

[8 . 10]

[8 . 11]

[8 . 12]

[8 . 13]

[8 . 14]

[8 . 15]

25

Page 26: 4.《论语》注音版

[8 . 16]

[8 . 17]

[8 . 18]

[8 . 19]

[8 . 20]

[8 . 21]

[9 . 1]

[9 . 2]

[9 . 3]

[9 . 4]

[9 . 5]

[9 . 6]

[9 . 7]

[9 . 8]

[9 . 9]

[9 . 10]

[9 . 11]

[9 . 12]

[9 . 13]

[9 . 14]

[9 . 15]

[9 . 16]

26

Page 27: 4.《论语》注音版

[9 . 17]

[9 . 18]

[9 . 19]

[9 . 20]

[9 . 21]

[9 . 22]

[9 . 23]

[9 . 24]

[9 . 25]

[9 . 26]

[9 . 27]

[9 . 28]

[9 . 29]

[9 . 30]

[9 . 31]

[9 . 32]

27

Page 28: 4.《论语》注音版

[10 . 1]

[10 . 2]

[10 . 3]

[10 . 4]

[10 . 5]

[10 . 6]

[10 . 7]

[10 . 8]

[10 . 9]

[10 . 10]

[10 . 11]

[10 . 12]

[10 . 13]

[10 . 14]

[10 . 15]

[10 . 16]

[10 . 17]

[10 . 18]

[10 . 19]

[10 . 20]

[10 . 21]

[10 . 22]

[10 . 23]

[10 . 24]

28

Page 29: 4.《论语》注音版

[10 . 25]

[10 . 26]

[11 . 1]

[11 . 2]

29

Page 30: 4.《论语》注音版

[11 . 3]

[11 . 4]

[11 . 5]

[11 . 6]

[11 . 7]

[11 . 8]

[11 . 9]

[11 . 10]

[11 . 11]

[11 . 12]

[11 . 13]

[11 . 14]

[11 . 15]

[11 . 16]

[11 . 17]

[11 . 18]

[11 . 19]

[11 . 20]

[11 . 21]

[11 . 22]

[11 . 23]

[11 . 24]

30

Page 31: 4.《论语》注音版

[12 . 1]

[12 . 2]

[12 . 4]

[12 . 5]

[12 . 5]

[12 . 6]

[12 . 7]

[12 . 8]

[12 . 9]

[12 . 10]

[12 . 11]

[12 . 12]

[12 . 13]

[12 . 14]

[12 . 15]

[12 . 16]

31

Page 32: 4.《论语》注音版

[12 . 17]

[12 . 18]

[12 . 19]

[12 . 20]

[12 . 21]

[12 . 22]

[12 . 23]

[12 . 24]

[13 . 1]

[13 . 2]

[13 . 3]

[13 . 4]

[13 . 5]

[13 . 6]

[13 . 7]

[13 . 8]

[13 . 9]

[13 . 10]

[13 . 11]

[13 . 12]

[13 . 13]

[13 . 14]

32

Page 33: 4.《论语》注音版

[13 . 15]

[13 . 16]

[13 . 17]

[13 . 18]

[13 . 19]

[13 . 20]

[13 . 22]

[13 . 23]

[13 . 24]

[13 . 25]

[13 . 26]

[13 . 27]

[13 . 28]

[13 . 29]

[13 . 30]

33

Page 34: 4.《论语》注音版

[14 . 1]

[14 . 2]

[14 . 3]

[14 . 4]

[14 . 5]

[14 . 6]

[14 . 7]

[14 . 8]

[14 . 9]

[14 . 10]

[14 . 11]

[14 . 12]

[14 . 13]

[14 . 14]

[14 . 15]

[14 . 16]

[14 . 17]

[14 . 18]

[14 . 19]

[14 . 20]

[14 . 21]

[14 . 22]

[14 . 23]

[14 . 24]

[14 . 25]

[14 . 26]

[14 . 26]

34

Page 35: 4.《论语》注音版

[14 . 27]

[14 . 28]

[14 . 29]

[14 . 30]

[14 . 31]

[14 . 32]

[14 . 33]

[14 . 34]

[14 . 35]

[14 . 36]

[14 . 37]

[14 . 38]

[14 . 39]

[14 . 40]

[14 . 41]

[14 . 42]

[14 . 43]

[14 . 44]

35

Page 36: 4.《论语》注音版

[15 . 1]

[15 . 2]

[15 . 3]

[15 . 4]

[15 . 5]

[15 . 6]

[15 . 7]

[15 . 8]

[15 . 9]

[15 . 10]

[15 . 11]

36

Page 37: 4.《论语》注音版

[15 . 34]

[15 . 35]

[15 . 36]

[15 . 37]

[15 . 38]

[15 . 39]

[15 . 40]

[15 . 41]

[15 . 42]

37

Page 38: 4.《论语》注音版

[16 . 1]

[16 . 2]

[16 . 3]

[16 . 4]

[16 . 5]

[16 . 6]

[16 . 7]

[16 .   8]

[16 . 9]

[16 . 10]

[16 . 11]

[16 . 12]

[16 . 13]

[16 . 14]

[17 . 1]

38

Page 39: 4.《论语》注音版

[17 . 2]

[17 . 3]

[17 . 4]

[17 . 5]

[17 . 6]

[17 . 7]

[17 . 8]

[17 . 9]

[17 . 10]

[17 . 12]

[17 . 12]

[17 . 13]

[17 . 14]

[17 . 15]

[17 . 16]

[17 . 17]

[17 . 18]

[17 . 19]

[17 . 20]

[17 . 21]

[17 . 22]

[17 . 23]

[17 . 24]

39

Page 40: 4.《论语》注音版

[18 . 1]

[18 . 2]

[18 . 3]

[18 . 4]

[18 . 5]

[18 . 6]

[18 . 7]

[18 . 8]

[18 . 9]

[18 . 10]

[18 . 11]

[19 . 1]

[19 . 2]

40

Page 41: 4.《论语》注音版

[19 . 3]

[19 . 4]

[19 . 5]

[19 . 6]

[19 . 17]

[19 . 81]

[19 . 9]

[19 . 10]

[19 . 11]

[19 . 12]

[19 . 13]

[19 . 14]

[19 . 15]

[19 . 16]

[19 . 17]

[19 . 18]

[19 . 19]

[19 . 20]

[19 . 21]

[19 . 23]

[19 . 24]

[19 . 25]

[19 . 26]

[19 . 27]

[19 . 28]

[19 . 29]

41

Page 42: 4.《论语》注音版

[20 . 1]

[20 . 2]

[20 . 3]

[20 . 4]

[20 . 5]

[20 . 6]

[20 . 7]

[20 . 8]

[20 . 9]

[20 . 10]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