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閱讀與表達簡報

17
閱讀 與表達 與書相戀, 永不凋萎 如美芳菲, 千古不墜

Upload: aa

Post on 13-Jul-2015

58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TRANSCRIPT

閱讀與表達

與書相戀,永不凋萎

如美芳菲,千古不墜

書海茫茫,哪本書會改變你的一生?別強迫自己去讀不喜歡的書,世上有

成千上萬的好書,何必傻得把時間浪費在無法讓你愉快又受益的書上。

── 亞沃.湯森

高尚的鑑賞力敏銳的洞察力強烈的情緒感知力

所以──

閱讀──

讀什麼樣的書,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準備 ── 紙張

素描本 A4

螢光筆 細字水性筆 彩色鉛筆 大腦

閱讀── 類別 情節 人物 場景 哲理 心得

腹有詩書氣自華 .

書中自有黃金屋 , 書中自有顏如玉 .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朱熹﹞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顏氏家訓】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得書真味。﹝朱熹﹞

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曾國藩﹞

一日看生書,宜求速;不多閱則太陋。

一日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

天下事恆利害相半,惟讀書則有全利而無害。

愚者因書而智;黯者因書而明;

賤者因書而尊;俗者因書而聖。

讀書為知識,知識獻社會。

幸福時書使你愉快;不幸時書給你安慰。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讀書百遍意自通。

要讀最好的書,做第一等的人。

食滋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無論如何忙,也能找到點時間閱讀;如你

仍然說找不到時間閱讀,只是你選擇愚昧而已。

讀好書如跟賢人談話。﹝笛卡兒﹞ 世上沒有比讀書更廉價,更永恆的快樂了。 ﹝英國女作家:孟塔古夫人﹞

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 ﹝羅蘭﹞

虎之力於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於虎也,無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不必勝。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

學習重點: 一 設問句在議論文中的運用 二 文言虛詞「于」的用法 三 學會運用智慧保護自己

1. 為甚麼「人之食於虎」 ?2 為甚麼「虎之皮常為人寢之」 ?

《郁離子》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比如,它繼承了先秦寓言中政治性和論理性強的特點,指擿時弊,闡發生活哲理;繼承先秦寓言善於抓類型特徵和善用比喻的文學手法,形象生動、逼真。書中的許多人物或事件都直接取自歷史,以增強寓言的真實感,只是賦予其新的內容和解釋。如〈術使〉篇,本源於《莊子‧齊物論》中「狙公賦芧」和《列子‧黃帝篇》中「朝三暮四」的故事,但經劉基之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眾狙已不再是任人擺布的馴服工具,而成了殘酷剝削制度下幡然醒悟的反抗者。〈馮婦〉篇,人物原型出自《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博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原意是說地位改變了,舊有的技能是不會改變的。劉基將其改編為東甌(溫州)人說話「火」、「虎」不分,晉國的搏虎能手馮婦被請到東甌去滅火,結果被火燒灼而死,而馮婦至死「弗寤」。故事看似可笑,其實包含深意,作者是要借此告誡當政者,用人要用其所長;如果使用不當,便會造成惡劣後果。此外,像〈好禽諫〉篇取材於《史記‧衛康叔世家》,〈晉靈公好狗〉取材於《左傳‧宣公二年》,皆有所本,但都另闢蹊徑,別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