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20
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黄

Upload: shani

Post on 05-Jan-2016

4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黄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1 、全球 --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 --20 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 由 19 世纪的 50%-60% 下降至 10% 以下. 2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初 :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 世纪 70 年代 :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 (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 2009 年 :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 发病率 444.15/10 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黄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age 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1 、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抗菌素的发明之前)--20 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 19 世纪的 50%-60% 下

降至 10% 以下

Page 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 世纪 70 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

管疾病) 2009 年: 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444.15/10 万; 死亡率 1.15/10 万(总人口中)。其中甲乙类传染病报

告发病率 263.52/10 万,死亡率 1.12/10 万。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 5 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甲型 H1N1 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1.55% 。

病死率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 H1N1 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 95.50% 。

Page 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二、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Page 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什么是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人 --- 人 流感、病毒性肝炎

人 --- 动物 禽流感、狂犬病

Page 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二)传染病的特点

1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

2 、有传染性。

3 、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 、免疫性。

Page 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病原体 (pathogen)

细菌 破伤风病毒 脊髓灰质炎立克次体 恙虫热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 沙眼螺旋体 梅毒霉菌和寄生虫 脚气 血吸虫病

Page 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 、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

3 、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Page 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

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 霍乱 病原携带者 乙肝 受感染的动物 鼠疫

Page 1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Page 1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播途径分类

直接或间接 水痘、结膜炎(红眼病) 空气或飞沫 水痘、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 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 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 淋病、疥疮、艾滋病 血液或体液 乙肝、艾滋病 昆虫或动物 乙脑、疟疾、狂犬土壤传播 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 丙肝、艾滋病 围产期传播 风疹、梅毒、艾滋病 多途径传播 艾滋病

Page 1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

定义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特征

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Page 1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源

病原体

生长繁殖生长繁殖

排出排出易感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携带者

患者

获得免疫者

死亡死亡

(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病人病人

动物动物

Page 1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病人病人

携带者携带者

受感染受感染动物动物

传染源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接触接触

血液血液

水水

食物食物

医源性医源性

垂直垂直

媒介媒介

土壤土壤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社会因

社会因

素素

经济经济

政治政治

文化文化

宗教宗教

风俗风俗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气候

地理地理

Page 1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 、自然 因素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

地理因素: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

Page 1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社会 因素 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 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 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

Page 1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1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2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3 、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Page 1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

1 、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

2 、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Page 1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切断传播途径

1 、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

2 、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

3 、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

4 、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

Page 2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保护易感人群

1 、主动免疫:疫苗接种

2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3 、体育锻炼

Page 2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

Page 2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定义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及其周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Page 2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种类校内与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食物中毒2 、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A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B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C 、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 、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

按严重程度区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 共四级。(详见应急处置)

Page 2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师生中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周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Page 2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二)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食物中毒2 、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A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B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C 、自然灾害造 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洪水

过后,饮用水源被污染,引起师生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D 、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

Page 2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 突发性: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令师

生猝不及防。 传染性:学校人员密集,交往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

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 群发性: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

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 低龄性: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是低龄化的群体,免疫力和抵

抗力均不如成人,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

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 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

Page 2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四、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Page 2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1 、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 80% 是呼吸

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2 、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 5 位病

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3 、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 4

月和 11月。4 、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

Page 2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2004 年— 2008 年我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00 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 744 起,占 74.4% 。

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疫情 671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90.2% 。

3. 我省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 5位病种为: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风疹、水痘。

4. 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是 3 月—6 月。

Page 3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004 年— 2008 年我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2 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 61 起,占74.39% 。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疫情 47 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77.04% 。

学校发生的主要传染病为: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风疹、水痘。

高峰在 3 月— 6 月。

Page 3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3/4/20 31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 、学校的特点 相对封闭 人群聚集 容易相互传播 接触面广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 、学生的特点 个体的免疫力较低 自我保护意识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

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 )

容易受传染

Page 3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其他原因

一是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 的传播。

二是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卫生状况差、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是学校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因素。

Page 3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五、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

1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2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 、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

4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Page 3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Page 3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 、完善组织 由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校医院、保健科、卫生保健老师及班主任等共同参与。

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卫生科;城区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要在政府核定的编制内设卫生室,按照600∶1 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 人的学校,至少配备 1 名兼职保健教师。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卫生室,并配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24小时值班。

另外还应保证最低要求的硬件和经费的投入,如房间、电话、体温计、消毒、注射、常备药品等,有条件的应配备电脑并能上网。

Page 3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明确职责政府职责:明确各有关部门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保证防病资金投入,合理编制人员;

卫生部门职责: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动态。要加强对学生保健机构的业务领导和行业管理,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资格审查;

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制定预案、保证经费、建立机构、落实管理制度。保证校医具有相应的卫生技术资质,并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的管理,开展校内健康教育。

Page 3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教育部门内部各成员之间的职责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人员编制、人员培训、经

费投入、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的确定及相关制度的

建立等,并督促学校执行;

学校应有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治的人员、

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

施的建设;

Page 3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校医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学校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校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和计划免疫,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所有教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学生的异常情况。

Page 3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传

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新生入学体检制度、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师及服务人员体检制度、环境保洁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食品卫生检查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

Page 4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

校每周安排 0.5课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要安排 4 ~ 8 节健康教育课。

还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

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要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Page 4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

2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3 、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 的抵抗力;

Page 4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三)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

“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Page 4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3/4/20 43

是否有多例病假或发热、咳嗽、皮疹、呕吐等类似症状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与个人卫生行为指导

严把病从口入关,搞好学校食品卫生

确定学校有传染病流行

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主管领导

1.尽早上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2.尽早要求学生就诊

消除校园环境内污染物及苍蝇、老鼠等传播媒介

加强个人防护:1.戴口罩2.打喷嚏或咳嗽掩口鼻3.避免用手擦眼或挖鼻孔4.痰必须吐在纸巾中或马桶里

其他应急措施:1.学校环境与物品的消毒2.疫情发生时,减少室内集体活动3.尽快向师生及家长通告相关情况4.避免患病学生与其他人密切接触5.患病学生及时就诊及留家观察

学生的健康状况

学生的个人卫生

饮食饮水卫生

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1.勤用肥皂洗手2.不随地吐痰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

1.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2.不食生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3.生吃水果要洗净4.选购新鲜食品5.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6.冷藏或封盖剩余食物

1.勤开窗通风2.勤清理垃圾3.保持地面、桌面清洁

加强健康检查

加强教育与指导

加强食品卫生

加强环境卫生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关键措施

Page 4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四)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四)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平时的措施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Page 4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平时的措施1 、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校

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登记本;学校要设立卫生室,并按《卫生室器械配备目录》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应急药品。

2 、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在校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应急接种、疫区(点)消毒处理等控制工作。

Page 4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根据 2004 年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 :

甲类传染病 2 种 :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26 种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艾滋病、炭疽、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 H1N1 流感

Page 4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丙类传染病 10 种 :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Page 4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报告时限

甲类和乙类 ( 艾滋病、 SARS 、禽流感、肺炭疽 )

2 小时

其他乙类、丙类24小时

Page 4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要求:1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传染病报告的要求

Page 5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平时的措施3 、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

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 因病请假的学生,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

4 、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Page 5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平时的措施5 、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

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班级人数合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内清洁,坚持教室的湿式清扫,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6 、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7 、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保证各种食品、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保证供水安全。

Page 5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

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

Page 5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3/4/20 53

同一班级或年级内短期内出现多人请病假

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楼层内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的学生

按所患疾病类型送相关医院诊治

学校内就餐人员中,有2 人或 2 人以上在进食后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立即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及学校卫生工作主管领导

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根据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其他情况下,学生、授课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传染病发生

若学 生情况紧急 , 立 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

立 即向所属区县疾 病 预防 控 制机构报告

在 疾 病 预 防控 制机构到来前采取隔离等措施

立 即向所属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建议流程图

Page 5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Page 5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1 、早发现:中小学、幼儿园要更加强化晨检制度。晨检应在校医

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校医院医生在学生就诊时予以排查,及时发现。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2 、早报告:学校的校医或校医院有关科室的医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Page 5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早诊断: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要尽快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将诊断结果和诊断依据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条件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带学生到附近的医院急诊室或马上打“ 120” 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诊治。

4 、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也应进行相应隔离。如发生爆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同级教育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停止人群密集的活动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要教导学生少到人群集中的场所,不要互相串门,不要探视生病的同学。

Page 5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在疫情控制方面,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1 、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

2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3 、协助在易感人群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4 、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

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恐惧心理。

Page 5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5 、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

6.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疾病监测、疾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监测方面,要向卫生部门提供本学校的人口资料、发病资料;通过晨检等各项措施,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做好疫情登记等工作。在卫生部门进行疾病流行因素调查时,向卫生部门反应各种可疑线索,提供卫生部门需要的各种资料,协助采集各种可疑样品。

Page 5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六、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国家重点防治的疾病

( 一 )呼吸道传染病1. 流行性感冒(流感, Influenza,flu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

性极高。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

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 1 ~ 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

的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春季节,南方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Page 6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流感症状有轻有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高热,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    (2)胃肠型: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3) 中毒型: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至神志昏迷。    (4) 肺炎型:高热,咳嗽,咯血,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Page 6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比较症状 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发烧 偶尔会发生 一定会发高烧 3-4 天 头痛 偶尔会发生 头痛欲裂 身体酸痛 是 严重的身体酸痛 身体虚弱 是 虚弱到需要卧床休息 精神疲倦 不一定 头几天会这样 鼻塞 是 是 流鼻涕 是 是 喉咙痛 是 是 胸闷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咳嗽 不会很严重 会变得很严重

Page 6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原则和普通感冒基本相同 :(1)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迅速减轻症状、促进自愈、早日康复,亦可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

(2)加强抗病毒治疗。(3)积极防治并发症: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及肺炎,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须注意其体温、血象、痰色、痰量、心率等的变化,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Page 6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般预防 早期发现,迅速确诊,加强监控力度。对病人做好隔离。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

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病初 2—3天传染性最强。

遵循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预防原则(详见后):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境开朗,开窗通风,减少聚会。

Page 6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供应;要多食用红色食品,如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等,其中富含的 β-胡萝卜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增强巨噬细胞活力,对防治流感有良效。

  每天坚持用淡盐水或红茶漱口,对流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Page 6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药物预防 中药预防。将板蓝根、大青叶各 50 克,野菊花、金银花各 30 克,四味中药同放入大茶缸中,用热开水冲泡,片刻后饮用。或者用贯众、板蓝根各 30 克,蒲公英 15克,青茶 5 克,三味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以上两方清热解毒功效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适用于流行感冒。

Page 6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疫苗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流感病毒菌株的变异很大。每年可能爆发和流行的

毒株可能不同,故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一次。 日本法律规定, 3 ~ 17岁每年均常规注射流感疫

苗。 我国近几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注射流感疫苗。

Page 6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麻疹 (Measle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 人群普遍易感。 麻疹的潜伏

期为 7 ~ 18天,通常为 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相关疫苗发明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Page 6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

口腔内出现白点 (柯氏白斑 ) ; 3 ~ 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 4 ~ 7日,亦可能长达 3 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Page 6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水痘( Varicella )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空气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

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

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

是儿童。潜伏期为 10 ~ 24日,通常为 14 ~ 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Page 7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从出现皮疹前 2日至出疹后 6日具有

传染性。 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 ~ 6天。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Page 7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Page 7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流行性腮腺炎( Mumps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

引起。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

者。 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

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 6 、 7日至肿胀后 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为 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 12 ~ 25日,通常为 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Page 7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 1 ~ 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Page 7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5.猩红热 scarlet fever 猩红热是由 A 组 p 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

传播,亦可经皮肤伤口和产道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5 ~ 15岁为高发年龄。潜伏期为2 ~ 3日。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Page 7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 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 2 ~ 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称“杨梅舌”。

Page 7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menin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 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

沫从空气中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 C 群流脑以 10-20岁的青少年为主。

全年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冬春季。

Page 7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

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导致死亡。

Page 8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7.结核病 tuberculosis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灶在肺部 ( 肺结核 )多见,淋巴结、肾、骨、关节等部位也有发病。

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和带菌者。结核杆菌由空气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 细菌散播到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抵抗力稍差的人吸入后便会染病。

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

降、长期咳嗽和痰中带血。部分患者无明显病征。

Page 8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二 )消化系统传染病1.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痢疾杆菌引起,简称菌痢。 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

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粪 ------ 口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

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 7天,平均 1 ~ 2天。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Page 8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 ( 或 ) 中毒性脑病。

Page 8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伤寒和副伤寒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甲、乙、丙引起。 传染源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粪 ------ 口传播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

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持久。此病潜伏期为 10 ~ 14天。

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Page 8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

Page 8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甲型肝炎 hepatitis A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 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甲

型肝炎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潜伏期平均为 30日。

儿童发病率高。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

秋、冬季为发病高峰。

Page 8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Page 8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 霍乱 cholera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是霍乱病人和带菌者。霍乱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由数小时至 5日不等,通常为 2 ~ 3日。

夏秋季为霍乱流行季节,沿海地区流行较多。

Page 8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急,起病快。发病迅速出现频繁的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死亡。

Page 8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多种 ( 型 ) ,柯萨奇病毒 A组的 16 、 4 、 5 、 9 、10 型, B组的 2 、 5 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 )和肠道病毒 71 型( EV 71 )最为常见。

Page 9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 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 100:1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岁以内占发病数 85%~9 5% 。

Page 9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预 防 控 制 措 施 个人预防控制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

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

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

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Page 9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

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Page 9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三 ) 虫媒与动物传播的疾病1.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疾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蚊虫通过叮咬病猪后 10 ~ 12天再叮咬人进行传播。

发病者多为 10岁以下儿童。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潜伏期 4 ~ 21天,一般 10 ~ 14天。

多在夏秋季节流行,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

Page 9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Page 9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 狂犬病 rabies 由狂犬病毒引起 ,又称恐水症

(hydrophobia ) 。 主要传染源是带狂犬病毒的狗,其次

是猫、狼等家养或野生动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 3 ~ 5天及整个病期都具有传染性。

人类主要通过被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或伤口被带病毒的唾液沾污感染。

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 1 ~ 3 个月,偶尔短至 10天或长至数年。

Page 9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患病后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痉挛、流口水、全身迟缓性瘫痪症状,最终因瘫痪死亡,病死率几乎 100%。

Page 9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疟疾 malaria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为传染源。疟疾经蚊

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通常为 12 ~ 30日。 疟疾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其次为温

带。发病以夏秋季较多,但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发病不受季节限制。

Page 9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打摆子”a) 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b) 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寒战持续 10 分钟

到 2小时,同时体温迅速上升,全身酸痛乏力,发热 2 至 6小时后,开始大汗,体温骤降,持续 1 至 2小时后进入间歇期。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律,发作数次后呈周期性发作。其他症状有头痛、疲倦、食欲不振及肌肉疼痛。

c) 间日疟和三日疟预后良好。恶性疟可有脑型疟疾,其病死率高。

Page 9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Page 10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4.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肝、脾门静脉系统所引起。 血吸虫病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是被血吸

虫感染的人、家畜。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人患血吸虫病是因为皮肤粘膜接触疫水而被感染。只要不接触疫水就不会得 血吸虫病,因此,应避免在有钉螺的水域游泳和戏水。

人对血吸虫病普遍易感。潜伏期平均为 40天,多数在 3周至 2 个月。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部分省份,感染多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节。

Page 10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Page 10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期可出现畏寒、高热、皮肤过敏表现

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期可出现腹泻、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Page 10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四 ) 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红眼症,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性

疾病。 传染源是结膜炎患者。通过接触结膜炎患

者的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均可能感染病原体。

人群普遍易感。细菌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1 ~ 3日,病毒性结膜炎的潜伏期为 1 ~12日。

主要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分泌物,有畏光、易流泪、疼痛,眼皮红肿症状。

Page 10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疥疮 scabies 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常见

寄生虫病,传染性极强,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

传染源是疥疮患者。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播,如与患者同床共睡或握手,也可通过使用患者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等间接传染。

Page 10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及疥虫掘的隧

道,长约 2 ~ 4毫米,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线或隆起,此为疥虫钻行的痕迹;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部等。皮肤损害处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Page 10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国家重点防治传染病 1.艾滋病 AIDS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 (HIV ,即通常说的艾滋病病毒 ) 感染人体,引起一系列免疫力遭到破坏、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病毒主要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伤口分泌物之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不会立刻发病,其潜伏期平均为 7 ~ 10 年。

Page 10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播方式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

输血、生物制品或药物受污染引起

Page 10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性传播

母婴传播

Page 11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般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卫生间、电话、办公用品,一起进餐,游泳等都不会传染,唾液和蚊子叮咬也不传染该病

Page 11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症状 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身体抵

抗力急剧下降,出现各种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死亡。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卡氏肺囊虫肺炎、疱疹病毒感染、隐袍子虫腹泻、结核及卡波氏肉瘤等。

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Page 112: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儿童儿童 AIDSAIDS

Page 113: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禽流行性感冒 bird flu (禽流感)由 A 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 (家禽

和野禽 ) 传染病。病毒按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3 类。现已发现部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的人的急性感染,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由 H5 和 H7亚型毒株,尤其是 H5N1和 H7N7 所引起。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家禽、野禽 ) 以及鸟类。

Page 114: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

人群普遍易感, 12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更易被感染。潜伏期为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 21天。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

Page 115: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 (大多持续 38℃ 以上 ) 、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些患者胸部经 X线检查可出现肺炎症状。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 、 H9N2 、 H7N7等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较易导致高烧、肺炎、呼吸衰竭、多种器官衰竭,以致死亡。

Page 116: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俗称“非典”, WHO将它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该病具有传染性较强、进展快、病情较重、危害大等特点。

患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还可能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 1 ~ 14天,一般为 3 ~ 7天,潜伏期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此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Page 117: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主要临床表现: 病人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在

38℃ 以上;常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病人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约四分之一病人发展为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Page 118: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病名 潜伏期 患者隔离日期 接触者观察期及处理

常见 最短 最长麻疹 8-12天 6天 接受被动免疫者

28天无合并症出疹后 5天 密切接触 21天,被免者

28天

流感 1-3天 数小时 4天 退热后 2天 集体机构人员 4天

猩红热 2-4天 1天 7天 一般不少于 4天 医学观察 7天

百日咳 5-10天 3天 24天 发病后 40天 21 天,密切接触者可服抗菌素预防

风疹 10-12天 5天 25天 一般不需要 必要时 5日内接种高效价球蛋白

水痘 14-16天 10天 24天 出疹后 7天 21天流腮 14-21天 8天 30天 发病后 10天 21天流脑 2-3天 数小时 7天 发病后 7天 7天。密切接触者可药物

预防

甲肝 30天 15天 45天 不少于 40天 密切接触者 42天

乙肝 60-90天 45天 160天 急性期至 HBsAg转阴,恢复期仍未转阴者按 HBsAg携带者处理

急肝密切接触者 45 天。此期间,园、所不办理入、转托。如系职工,应暂停其工作

脊灰 5-14天 3天 40天 发病日起 40天 20天,可同时服疫苗预防

乙脑 10-14天 4天 21天 发病后至体温正常 不检疫

霍乱 1-3天 数小时 7天 症状消失后 15天 5天,并连续 3次粪检阴性

菌痢 1-3天 数小时 7天 症状消失后 7天,如持续带菌者应继续隔离

7天。

Page 119: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名称 时间范围 人群范围 例数

一、 传染病

1 甲 /戊肝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及以上

2 伤寒(副伤寒)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5例及以上,或 2例及以上死亡

3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3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或 2例及以上死亡

4 麻疹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

5 风疹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天内 同一集体单位 3例及以上,或 2例及以上死亡

7 流行性乙型脑炎 1周内 同一乡镇街道 5例及以上,或 1例及以上死亡

8 流感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例及以上流感

样住院病例;或 1例及以上流感样死亡病例

9 流行性腮腺炎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

10 感染性腹泻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20例及以上,或 1例及以上死亡

11 猩红热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

12 水痘 1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10例及以上

二、 其他      

1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 一次预防接种活动 一个预防接种单位 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死亡

2 群体性预防性服药反应 一次预防服药活动 一个预防服药点 10例及以上不良反应,或 1例及以上死亡

3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周内 同一集体单位 3例及以上

4 食物中毒

1次   30人及以上或 1人及以上死亡

1次 同一集体单位 5例及以上,或 1例及以上死亡

1次 地区性或全国重要活动期间 5例及以上,或 1例及以上死亡

Page 120: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