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40

Upload: the-editorial-board-of-the-hong-kong-institute-of-education

Post on 29-Mar-2016

2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八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師編」出版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Page 2: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目錄

學師第一期 二零一一年四、五月合號

第十八屆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師編」出版

專 題 版

P.4-5 1001張凳撐艾未未

     / 全城撐塗鴉「艾」術撐艾未未尊子與你街頭創作

P.6-7 反核——抽水有理!

P.8-9 港人患上了「急性盲搶鹽」?

校 園 版

P.10-12 學生會上下莊6P專訪

P.13-15 宿舍大改動——專訪學生事務長曾葉發教授

P.16-17 X“Common” Room

P.18-21 新SOC新ASSO

教 育 版

P.22-23 正生書院牽動禁毒教育革命

P.24-27 我要入梅窩!

——訪問立法會門外紮營的基督教正生書院師生

P.28-31 Just do the DOs.

-- Advices on inte

rview from Mr. Lin Chi Keung, Principal of

Chinese Y.M.C.A. College

文 藝 版

P.32-33 因為「猶豫」,所以「後悔」

P.34-35 神秘的面試準則

P.36-37 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 / 顏色

Page 3: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編者

總編輯:劉卓傑

副總編輯:楊敬謙 余奕雯

專題版主編:高詠慧校園版主編:馬天笑教育版主編:劉卓傑文藝版主編:余奕雯

編輯/作者:劉卓傑 楊敬謙 余奕雯 高詠慧      馬天笑 羅世靜 馮樂媛 趙曉藍      鄧竺希 王森彥 黃美嬋 黎慧君      陳世雄 湯先達 何民傑 Cherry Lin

採訪/攝影:劉卓傑 羅世靜 黃榮杰 Cherry Lin

封面:馮樂媛

排版/美術:馮樂媛 黃榮杰

校對:劉卓傑 楊敬謙 余奕雯 高詠慧 馬天笑   羅世靜 馮樂媛 趙曉藍 鄧竺希 王森彥   黃美嬋 黎慧君 鍾杏潔

督印人:楊敬謙

鳴謝:詳見內頁

印刷商:陳湘記圖書有限公司

(本刊內轉載或刊登之圖片,版權屬原作者/機構所有)

「多事之秋」——只能以此來形容這幾個月的莊期,自上任以來發生了很多事,而且自己與一眾莊員新莊上任,經驗不足,因此第一期延誤了很多。在此,向所有仍然關注著《學師》出版

的同學,以及幫助過我們的前輩們說聲對不起。

在自己真正上任後,才發現編委會的工作,比自己想像中繁重得多。編採的工作接踵而來,有時真的會讓人喘不過氣。說得好聽點,編委會工作可以說是很有彈性,但實際上,編採工作是沒有休息的,突發而又需要跟進的事每天都發生,同時要處理繁瑣的行政工作,除此之外,內部亦發生了不愉快的事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和一眾莊員仍對出版學生報保持著熱誠。

現在,一直以來積壓的問題大致解決了,不論是誰對誰錯都好,事情已經過去。接下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第一期出版是延誤了,但不能把過失帶到餘下的期數,在未來的莊期內,我們編委會會重整旗鼓,做好編採工作,承諾在以後日子,我們的刊物會做得更好。

專 題 版

P.4-5 1001張凳撐艾未未

     / 全城撐塗鴉「艾」術撐艾未未尊子與你街頭創作

P.6-7 反核——抽水有理!

P.8-9 港人患上了「急性盲搶鹽」?

總編輯 劉卓傑

Page 4: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1001張 撐艾未未

攝影:劉卓傑

設計:黃榮杰

@ 維園

專 題 版

4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Page 5: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攝影及設計:黃榮杰

全城撐塗鴉 術撐艾未未

尊子與你街頭創作 @ 旺角街頭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5

專 題 版

Page 6: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三月十一日的日本九級大地震震驚全球,更可怕的是福島核事故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是次核洩漏已污染核電廠附近海域及地下水,農產品甚或自來水亦被測出含有超標的放射性物質,而因反應堆爆炸而向空中噴發的放射性物質更成為令各國聞風色變的輻射塵。先不談要多少年才可以稀釋自然環境中的核污染,單是要除去受損的反應堆內的輻射性物質已需要很長的時間,如廿五年前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蓋棺式處理至今仍要投放資源去善後。

核洩漏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致命且長遠的,以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為例,聯合國事後估計有九千人因核輻射患癌死亡,在當地發現當時受污染的人所生的下一代亦患上癌症。若到衛生處的網頁瀏覽關於輻射的資訊,該局會告訴我們因輻射引致的死亡率極低,因為天災而引起的核事故是百年難得一遇。就算發生事故,也有多重的「安全措施」去保障居民的安全。政府對市民的承諾言猶在耳,去年大亞灣核電廠便曾發生核洩漏事故兼延遲通報,雖廠方說洩漏情況十分輕微,但隨時受牽連的市民理應被知會,而不是被蒙在鼓裡。

去年九月政府公佈的「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的諮詢文件中建議就2020年將香港的核電供電比例由現時的23%增至50%,作為其「優化發電燃料組合」的減排措施。諮詢文件內提及核電為穩定、可靠及清潔的能源,但因著福島核事故的近因,我們是否應反思對核能這種發電模式的認知?

對核能發電模式的反思

核能發電主要有兩大問題:其一為核廢料的處理,其二為供應為本的發電模式。現時還未有永久處置核廢料的技術,有說核廢料萬年無解,有說核廢料再處理可降低其放射水平,但經過處理的核廢料仍要起碼數千年的時間才會減弱至安全的放射水

 核─抽水有理!

專 題 版

6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Page 7: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核─抽水有理!

能源消費主義?

姑且叫這種只開源不節流的思考模式為「能源消費主義」。無休止地消費能源只會造成無休止的浪費,但不要緊,要消費才會有經濟增長嘛。香港永遠只會停留在能源供應夠不夠用的討論上,卻甚少考慮從減少需求去改變能源的供應。要知道現時的電費制度補貼高用量用戶,正是缺乏節能的誘因。本港兩家電力公司均對一般住宅用戶實行累進制收費,但對高用量的商業用戶則提供累退制優惠收費,即用電量愈高,電費愈低。試問如斯荒謬的電費制度如何能提倡節能?若以核能作手段,沒錯能達到減碳的目的,因為核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遠比不上煤。但核能使用的鈾元素同樣會耗盡,核廢料的處理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核洩漏的風險一直存在。為減碳而增加核電供電比例只會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卻拒絕改變「能源消費主義」的根本觀念─視能源資源為理所當然。這個世代談可持續發展,說的是對下一代的承擔,要避免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只顧局部得失,不顧全局平衡的狹隘觀點。拒絕擴核,因為我們不希望把核廢料的處理及核洩漏的風險留給後代。

撰文:高詠慧

設計:馮樂媛

(網絡圖片)

平。要確保核廢料能在數千年內妥善保存將會是長遠的問題及需要長期的資源投放。所以核能基本上是一旦啟用了便很難去停止,並須一直以供冷系統去冷卻核燃料。除卻核洩漏的風險,能想像要確保核廢料的安全是何等長期的承諾嗎?還是乾脆把問題留給後代?

另外的問題是其供應為本的設計。核能通常以最高的用電量為發電量,在用電量較少的時候只能賣電以釋放多餘的電力,而不能減少發電。超過七成電力來自核能的法國便會賣電予鄰近國家。綠色和平指按照香港目前的供電水平,由1998至2008年的最終能源耗用增加了14.3%,政府卻假設2020年的最終能源耗用比2010年再大幅增加29.5%。基於「預計」未來用電量將會大幅增長,政府方建議在2020年將核電供電比例倍增至50%。弔詭的是,上文提及的諮詢文件中亦有從能源需求管理著手,如增加電器及建築物的能源效益、為車輛引入生化柴油等。如果政府將採取積極的節能措施,為何十年後本港的最終能源耗用不減反增?由此可見政府急於開源,節能淪為次要,究竟使用核能是為減碳還是以減碳之名從中獲利?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7

專 題 版

Page 8: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港人患上了

「急性盲搶鹽」?

自日本福島核電站出現幅射問題後,本港便爆發了「急性盲搶鹽」。中國內地傳

來消息,指由於海水受到了福島核電站的輻射影響,令食鹽變得不安全,以及食

鹽含碘,有助抗輻射。這些謠言瀰漫著整個香港,令搶鹽潮由內地直迫香港。

上水、大埔及深水埗等多個零售點出現輪購食鹽人龍,如深水埗有超級市場曾現

逾三百人輪鹽、大埔富善街一糧油店曾有近二百人排隊購鹽。不少港人十斤十斤

地買,令各區零售店出現「缺鹽」問題,如深水埗大南街匯駿超市許主任稱,開

門半小時,七百公斤粗幼鹽即售罄。

有雜貨店店主指出,每包1.5元的鹽抬價至20元,但過百斤鹽仍在10分鐘內被掃

光。非理性搶購更蔓延至豉油、雞粉,甚至米。而搶鹽潮同時蔓延至Yahoo!拍

賣網站,有人拍賣一包「包咸(鹹)包多碘」的鹽,在半小時內,由25元叫價升

至近10億,最終被網站取消。這到底能反映什麼呢?這現象確實能反映香港市民

的一些「特點」。

發生這次搶鹽潮,最能反映的就是港人的愚昧和無知。自1978年起,香港便實施

9年免費強迫教育,那麼大部分港人理應有初中的學歷,應有足夠的常識明白鹽

是不能防幅射,那又為什麼會發生這次「盲搶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基於香

港人盲目跟從的心理。其實,在輪購食鹽的市民中,大部分表示不清楚碘鹽是否

防輻射,也不清楚海鹽是否會受到污染。他們大多因為「人買我買」,看見愈多

的人在排隊搶鹽,自身就更有衝動加入搶購行列,這證明了港民對買鹽一事沒有

經過仔細分析或考慮,純粹人云亦云,人買我買。這能反映什麼?就是香港人的

無知和愚昧。

那麼「盲目跟從」是港人的特性嗎?又是什麼原因而造成的呢?盲從不只是港人

的特性,更是全中國的通病。根據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

示:這種盲從與我國社會文化關係密切。中國社會關係的構成以鄰里之間、親屬

之間的「基層」關係為主,使大家更容易相信彼此而更加迅速地傳播流言。當小

眾面對大眾的集體行為,也更容易被同化。在今次事件中,因網上流傳謠言,街

上又出現購鹽的人龍,令市民被「同化」,盲目地搶購食鹽。市民在此後,應反

思為何知識型的大都市—香港會發生這次事件,我們應如何提升自身知識別再盲

目跟從呢?

專 題 版

8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Page 9: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撰文:趙曉藍

設計:馮樂媛

在這次搶鹽潮中,另一件可以反映的就是港人對自身安全的憂慮。日本發

生核幅射,理應最受影響的是日本居民,他們擔心日常食物受到影響,威

脅人體健康,亦是可以理解的。但香港離日本數百公里外,市民竟擔心海

水受幅射影響,鹽變得不再安全,故爭相搶購食鹽。這只能反映港人杞人

憂天,心理脆弱,危機感深重等特點,造成市面上人心惶惶。浙江大學寧

波理工學院副教授何鎮飈認為,從碘鹽可防輻射的謠言到搶鹽的過程中,

公眾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市民一哄而上,儲備所謂的

「安全鹽」。這便足見港民過份憂慮自身的安全,心靈極度脆弱,恐日本

因天災而爆發的核幅射將禍及全港。

同時,亦能反映人自私無恥的一面。其實,爆發這次「盲搶鹽」的主因是

謠言的來源。一些不法人士在天災下故意製造噱頭,說未來的日子中,新

製的鹽不再安全,又說鹽中的碘可抗核幅射,造成社會的恐慌情緒。這些

人利用食鹽作特殊時期炒作的商品,哄抬物價。在世界面對難關時,住在

地球村的人理應是守望相助,共渡時艱。但是,竟在此時,有人故意製造

恐慌,賺取不義之財,真令人以此為恥。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9

專 題 版

Page 10: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訪問去屆幹事會會長蔡雋豪

回顧去年總結過往一年當幹事會會長的經驗,蔡會長認為過程中有得亦有失。得到的除了是參與校政的機會,也是對社會上知名人士開會模式及處事之道

的了解;但失去的是「大家對『我』的觀感」,即被冠上了「囂張」、「兇惡」之名。另外,他指過程不但令他明白到中學學生會與大學學生會的差異,

亦令他體會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明白、認同及支持便已經足夠。 幹事會在過去一年備受各方不少的批評,有別於其它大學學生會會長「不回應」的做法,蔡會長採取了「有需要時要澄清,做錯事就要認錯並改正」的態度回應。無論是在「校巴事件」或「中國舞蹈藝術義工團事件」中被編委會指摘,抑或因註冊日場地安排欠妥被各學生組織集體批評,甚或被「老鬼」質疑其的處事方式及辦事能力,他都以「行得正企得正」的態度面對這一切。

對學校學生組織的看法蔡會長言:「學校的學生組織就像是政府模式」、「會長的確是香港的『特首』」。他眼中的幹事會、編委會及代表會分別如「香港政府」、「傳媒」及「立法會」,而屬會就如政府各部門,在整個機構的運作上擔當不同的角色。他認為學生會應「三權分立」,又強調三會應互相制衡,而非「單向一個會監察另一個會」。

對學生會未來發展的期望蔡會長認為學生會必須「走向獨立」,學生會獨立牽涉到學生會與其它學生組織關係的問題,他深信系會、宿生會被納入學生會架構之內是雙贏的局面。最後他認為身為「老鬼」不應「講太多」,他亦不會干預或影響現莊的運作,好讓我們有從犯錯中學習的機會,好好用心做學生會。

訪問去屆編輯委員會總編輯黃榮杰

不為人知的上莊經驗若果要黃總編以一句說話來總結他的編莊生涯,他會說「上得編莊終遇苦」。這句說話代表著他上莊的感受,也代表著今天下莊時的感受。說到這種「苦」,須知道總編輯的職務不止在編採流程上作決策,還要兼顧編委會行政和對外溝通的事務,但他對於這些忙得不可開交的夜晚和與下莊(現莊)一起趕合刊的日子,卻十分懷念。

同時,在爭取最低工資、反政改、女神起錨、六四、悼念菲律賓事件、爭小班反殺校、悼念司徒華學長等等的遊行和集會中,不論只是參加者還是採訪者的身份,都能令他獲益良多。他感謝有這些學習經驗、感謝能夠擔當學聯名為「糾察」的helper在立法會門外反政改、感謝能夠與莊員參與司徒華學長的各項追思活動以表敬意。黃總編深知在這些艱苦而寶貴的經驗中也曾遇上很多問題,也未必可以一一迎刃而解,但他為到自己為每個問題付出的努力而感到滿足。

與幹事會千絲萬縷的關係黃總編以一句「千絲萬縷」來表達與蔡會長及其幹事會的「恩恩怨怨」。這些「恩怨」或導致編委會與幹事會輕則意見不合,重則各自為政的收場。雖然大家都不願意產生這種結果,但無奈編委會與幹事會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意見相左之處,加上幹事會草草了事的工作態度,才會有好像最初的校巴收費、六四展板、賽馬會學生宿舍的改建,以及爭取小班反殺校等等事情討論上的爭議。就以爭取小班反殺校為例,面對如此重要的議題,幹事會竟只在教協聯署簽名限期之前完事。這件事更引起不少人不滿,因此一眾學生組織、學生會歷屆前輩(「老鬼」),以及一直關注學生會發展的同學才自發籌組「準教師爭小班反殺校大聯盟」,號召師生一起參與大遊行。而編委會為了這場教育界的抗爭亦先後出版了兩份緊貼事態發展的號外。

固然可以理解幹事會想有所作為的想法,但每次都只是通過放在中央廣場一連幾大塊「嚴正聲明」、「成功爭取」、「強烈關注」等等的展板來彰顯功績的做法,卻使人咋舌和遺憾。作為學生會,理應將眼光放遠一點,而非著眼於小撮的炫耀上。幹事會當初宣稱要平衡校方與同學之間的利益、爭取學生會獨立、入學聯、教院正名,可惜到目前為止,他們當初的承諾根本未能實現,四大政綱變成了「四大皆空」是有目共睹的。也許是事前沒有深思熟慮,並不能全盤怪責幹事會,以致與同學和現實越走越遠。

寄語下莊任內《學師》走出過教院,例如在浸大學生會派發。要加強交流,讓校內師生及各界繼續關注《學師》。這也是現莊與下莊共同的決心。最後贈與下莊一句話:「要鞏固和開拓學生報的派發點,避免『漂流《學師》』。」

學生會

莊6P專訪.......

採訪及整理:羅世靜

設計:木火

10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11: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訪問現屆編輯委員會總編輯劉卓傑

上任初期,困難重重被問及上莊感受時,現屆劉總編輯表示,在自己實際上任後,發現編委會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困難重重,從訪問、寫稿,到排版,校對,每個工作都充滿著挑戰。還好自上任以來,有幸獲得不少前輩的指導,更與上莊合力出版了一期合刊,得到很多前人經驗。這些都是在上任初期最令人振奮的事。

強化溝通,緊密合作幹事會與編委會的關係一直受到同學的注意,現屆總編輯認為,或者是受以前兩、三屆學生會內部衡突的影響,讓人感覺編委會和幹事會像是勢不兩立;但他強調,編委會和幹事會都是學生會之一,既然同為學生會,就不應總為一點小問題而有摩擦,而是兩會應加強合作。因此,編委會期望在任期與兩會(幹事會及代表會)強化溝通,在各方面加強合作,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走出教院,任重道遠身為一本學生報的總編輯,責任重大,希望能把《學師》愈做愈好,為廣大的學生會基本會員帶來不同資訊,甚至期望能帶動他們思考。但是只關注教院的學生就已足夠?

現莊總編輯認為教院的學生報應盡力走出教院,加強與其他大專編委會的交流。自上任以來,一直嘗試爭取把《學師》派發點擴展到其他大專院校,另外亦會積極參與大專聯校

編輯委員會(聯編)事務,適逢在任期內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因此目前聯編的工作是大有作為的。總編承諾一定會與聯編中各大專的編委會緊密合作;若能共同出版刊物固然最好,即使在出版上有甚麼差池,聯編工作仍能為教院學生帶來其他大專的資訊,更可以為下莊累積經驗。

展望未來,繼續努力現在編委會各位莊員都是新手上路,說沒感到吃力是騙人的。但製作學生報的責任重大,劉總編與編委會的每一位都會努力學習,精益求精,務求把《學師》發揚光大。在此僅希望同學能繼續關注《學師》,給予意見,讓編委會不斷改進。除此之外,更期望編委會的工作不只限於出版學生報,在各方面多加參與,服務同學。

訪問現屆幹事會會長廖思銘

責任重大,重重挑戰廖會長剛剛知道當選後,心情自然十分開心。但隨之而來感到的是責任重大,並不斷反思作為會長應履行的職責。三月一日真正接手學生會室後,他只覺得十分凌亂,但整理的過程中找到若干文件,發現前輩一些寶貴經驗,深感歷屆前輩們對學生會的投入。

幹事會的存在意義在很多同學心目中,幹事會的存在只是為同學提供福利、舉辦不同活動,然而他認為幹事會更重要的職能是鼓勵同學面對社會及反思社會存在的問題。例如反思教育制度下所培訓出來的是一批怎樣的人才。社會需要進步,然而不應只限於科技上的進步,更應是價值層面上的進步。當人際關係漸被忽略、社會趨向功利化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多走一步、多想一層。

如何提升學生會形象責任是雙方的,例如當我們評論政府的不是時,有否給予一些正面的建議去回應呢?我們又做了多少事情去回饋政府呢?這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有否了解到學生會的運作呢?他認為幹事會可能有不足的地方,但不一定是每一屆都做得不好。希望同學能明白幹事會作出的努力。的確,幹事會必須處理很多事務,未必是所有同學能明白的。他們的目標是提高透明度,仔細、有條理地整理資料並向同學公開,令同學明白學生會除了舉辦活動外,更參與一些校政的決策,如課程安排等問題。

學生組織彼此的關係關於宿生會方面,與宿生會的關系中,幹事會願與宿生會多合作溝通,亦歡迎非宿生表達意見。而系會則可以與其討論關於課程的問題。屬會在舉辦學生活動上付出很多,可以讓學生拓闊自己的興趣。與編委會不應專注於學生會之間的關係,而是應去了解校園裡發生的事,從而作出報導。他指出這正是編委會發揮的功能所在。至於代表會成員某程度上都是一些比幹事會與編委會更有年資的師兄師姐,他們可以分享更多的經驗。而且代表會成員本身是來自於不同背景,如宿生會、屬會等,他們能夠有效地聽取學生的意見,令幹事會行政更加順暢。

來年展望在未來的日子中,學校希望能令學生會邁向獨立。但現階段他認為在獨立上仍然存在不同的問題,例如財政上的資金不足、學生未有充裕的時間來應付獨立後的學生會務等。他希望能透過改善現有的制度令行政更加順暢,為學生會獨立作好鋪墊。最後,幹事會除了為同學爭取更多福利外,更希望同學了解幹事會的實際功能。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11

校 園 版

Page 12: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訪問去屆代表會主席葉卓斌

落莊感受無論是學生會代表會主席與否,身為一個學生會基本會員,葉主席認為自己根本沒有離開過學生會的架構。他仍然關心學生、關心學校、關心社會,因此不存在落莊輕鬆不輕鬆的問題,落莊並不代表什麽,更不等於輕鬆。

回顧去年葉主席認為去年代表會的代表員十分熱心、能幹,大家相處融洽,合作順利,上下一心。去年的代表會保持著一種勸善的監察態度─監察是爲了改善,爲了做得更好,而不是追究或懲罰。他表示有時外在環境或執行上的失誤會讓原本出發點美好的事情蒙上污點,此時更需要包容和提點。他認為監察的工作並不困難,困難的反而是跟進的工作。

兩會合作葉主席認同去年三會積極的工作態度,幹事會與編委會之間願意合作。其實兩會有小磨擦是難免的,每一年都可能出現。他認為多溝通會比直接指控更好,上一年兩會之紛爭亦是溝通不足所致。他希望今年三會能多溝通,更期望編委會和幹事會今年友好的關係持續下去,也希望今屆代表會能以溫和務實的態度監察兩會的運作。

對學生領袖的寄語 面對未來學生會憲制上的改革,如一些不存在於現時架構內的學生組織可能會納入於學生會內,葉主席認為身為一個學生會的領袖,視野需更加廣闊,胸襟也需更為寬廣。而門戶之見也是時候放低,繼續向前行。因此他認為身為領袖應拋棄過去的包袱,改善因以往溝通不足而造成的誤會,共同努力合作。

正名之路教育學院的正名前路依然艱辛,我們可以看到學校正努力地去嘗試,開創新的學科,多元化科目來達到教資會的要求。葉主席認為正名是絕對有意義的,而且教育學院也具備足夠資格成為大學。儘管前路茫茫,或須更多的抗爭,但他希望關心教院的同學能為教院的正名出一分力。

訪問現屆代表會主席黃澧澤

學生會的角色和定位學生會的其中一個使命,就是為同學謀求最大之福祉。黃主席認為過往三會或因溝通不足,費了不少時間在一些爭拗上,以致較難兼顧各個範疇上。代表會作為一個監察及諮詢機關,除了需要監察各學生會組織之運作外,也要積極發揮其諮詢的角色,主動促進三會之間的溝通、了解幹事會及編委會工作時遇到的困難,為兩會提供意見,共同為同學的福祉而努力。

在現行的制度下,三會各施其職,互相制衡。黃主席指出在實質的操作上,三會互相制衡的力度分佈必須得宜,否則便會影響學生會的正常運作。比方說,若代表會過於強勢,將令幹事會舉步維艱;反之,則令代表會乏力監察。因此,三會之間務必互相尊重,適可而止。

學生會發展和獨立在學生會獨立的議題上,黃主席認為不管在架構重整,抑或是實際操作上,其實仍有不少可討論的地方。例如邁向獨立的首件事,便是必先重整學生會的架構。綜觀不少大專院校,其系會及宿生會均屬學生會之體制內。然而教院受過往的發展影響,以致宿生會及系會都不在學生會的架構內。面對架構重整,學生會將以何種形式與各會合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現時,宿生會及系會發展成熟,不論行政、財政抑是監察權上,均有一定的獨立性,且與學生會及屬會的做法不盡相同。最明顯就是財務分配的安排上,學生會及屬會的經費來源,均來自同學的學生會會費,而宿生會的收入,則來自學生事務處管轄的「舍堂生活教育基金」,系會就來自該系的資助。這情況下,倘若宿生會及系會加入學生會,其財務將如何分配?是否繼續保持財政獨立?那麼,財政監察權又是誰屬?代表會還是宿生會/系會?

展望未來隨著學生會的不斷發展,運作多年的學生會會章,難免有一些不合時宜或

未臻完善的地方。黃主席認為代表會實有必要檢視會章,處理不清晰之處,令會章運作起來時能更靈活。

黃主席希望代表會能加強其諮詢的角色,多收集和聽取同學的意見。另一方面,亦希望開放更多的學生會資訊予同學,讓各會員更能了解及關心學生會的現況,增加透明度,促進學生會進步。他盼望本年度幹事會、編委會及代表會的每一位成員均能互相勉勵、互相扶持,關注同學的福祉,為學生會的宗旨而奮鬥。

12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13: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宿舍大改動

宿舍改動

在下一個宿舍年度(2011-2012)中,四個宿舍在暑期均有大型維修工程及改動,處方表示學校向政府申請資金,改善宿舍。例如:

1.羅富國堂(NH)、葛量洪堂(GH)、柏立基堂(RBH)將會改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在6月-10月動工,由上層先開始)。2.以往GH及RBH已將房間的「百葉簾」改為一般窗簾,下個宿舍年度輪到NH更換。3.GH會更換茶水間廚櫃。4.賽馬會學生宿舍(JCSQ)會重新塗油及更換地線。

當中對宿位及宿生最大影響的,分別在於NH及JC的改動。首先在NH上,將NH七樓的一部分common area(共7個房間)改動成宿生房間,處方指該些common area的房間,原本是宿生房間,後因當時宿生不足,才改動為function room(如討論室、卡拉OK室、畫室等),處方表示現在再轉為宿生房間只是「還原基本步」,在此改動後會增加14個宿位,在2011-2012的宿舍年度會開始實行。

有關JCSQ的改動則是在上年已提出過的方案,在JCSQ中每個宿生單位中最大的雙人房加多一個床位,改為三人房,處方表示即使加多一個床位,整體質素仍比其他三個HALL的宿生房間為好,除了在數次的諮詢會外,JCSQ亦與該宿舍的宿生舉行過諮詢會。處方接納JCSQ的宿生意見,當初本打算把其中一個床位改「碌架床」,但考慮到碌架床的設計上,睡在下層的宿生易受滋擾(如上層的宿生翻個身,便有很大聲響),因此應JCSQ宿生要求,設計成三個床位都是高架床(即上層為床,下層為書桌)。在該改動後,會增加約57個宿位。

另外一個JCSQ的改動則是把單位內雜物房的洗衣機移到廚房裡,把該2012在明年2012年的時候,正是最後一

年的高考及第一年的新高中文憑

考試,兩批學生同時考進大專院校。我

們可以想像到,直接了影響香港教育學

院的各方面如配套及收生等,而宿位問

題是一直備受爭議,在到了2012年情況

會變得更為複雜。為與教院學生共同探

討宿舍問題,學生事務處(SAO)舉行了

數場有關學生宿舍的諮詢會,聽取同學

對住宿政策、宿舍計分制度及宿舍未來

發展方向的意見,而在最近完結第一輪

宿舍申請亦落實了改動:

採訪及整理:劉卓傑

設計:黃榮杰

——專訪學生事務長

曾葉發教授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13

校 園 版

Page 14: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2012

雜物房改成一個單人房,因為一般JCSQ的廚房都比較大,多了一個洗衣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處方更提出,雜物房改造單人房後宿生有自己的獨立廁所。同樣為下個宿舍年度開始落實,上述改動上亦會增加57個宿位。因此JCSQ所有改動後共增加114個宿位,連NH增加數目計算在內,所有宿舍改動後會增加128個宿位。

在數次諮詢會後,每次皆有新的計劃修訂,而JCSQ更由7人變8人房,再由8人房變9人房,在所有改動後能新增128個宿位,相對於2012年既大量新生湧入而言,可能對緩和宿舍緊張情況的效用不大,但在下個宿舍年度來說,多出百多個宿位其實已十分可觀。

然而,在大刀闊斧的改動背後,仍然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就NH的改動情況上,在諮詢會上已有學生向處方提到7樓為common area,學生時常在這層出入,玩樂,對該層宿生必然造成極大滋擾。而且出入的有男有女,無論該層決定為男層抑或女層,對該層宿生的晚上起居生活如洗澡等造成不便。處方雖回應會考慮該意見,但提出曾有宿生反而向他們表示,喜歡7樓的房間,因為一出房間就是「龍棧」等設施,極為方便。

而在公佈改動後,有JCSQ的宿生提出,電費問題一直都是JCSQ宿生的煩惱,因為有別於其他HALL,JCSQ要計算所有電器的耗電量,再開一張電費單給宿生交費,能否對JCSQ宿生作出電費資助。處方回應指,宿生增加,SAO營運成本亦會增加,而且宿生增加,人均攤分電費下,按常理而言每個人交的電費不會大幅增加。至於難以攤分上,處方則表示其他3個HALL亦會面對這問題,只對JCSQ資助會不公平。更重要的是,JCSQ質素比其他宿舍好,本身營運開支較高(如維修),但已收統一宿費。

  

1 2

3 4

1 雜物房的洗衣機及乾衣機會被移到廚房,改為放一張書桌

3~4 羅富國堂七樓的function room與其他宿生房間大致無異

50%比例,因為教院在一開始便有約2000個宿位,而在94年時,學生人數亦只有差不多2000人,那時宿位比學生人數還要多。

為甚麼一開始會有那麼多宿位?因為在當年申請興建宿舍時,教院未有學位課程,全部都是證書課程,而那時學生人數是相對多於現在。因此用50%人數的宿位原則,政府就撥2000個宿位予教院,但後期教院轉到學位課程時人數下降,所以宿位比例就比較多。

關於興建新宿舍方面,每間院校可能有為三三四學制那一年作了準備,包括在興建宿舍。不過教院在計劃2012年時,即使計算該年的 double cohort,UGC funded的學生亦不會超過4000人,宿位仍然超過總人數的50%,因此2000個宿位暫時是極限,不能再申請。

因此短中線來說,跟UGC要宿位是不可能。但處方表示,他們自己亦有計劃,打算自己籌款來投放在宿舍上。因為可以看到自資學位課程學生增加以及國際化多了海外生,尤其為國內生,他們從外地以是需要宿位,當然本地UGC學生的宿位與其他需要的宿位,兩者是有一個矛盾,到底哪邊需要多一些?這方面處方要再作考慮。

然而,處方也表明,教院在籌款上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大部分善長人翁,他們的印象對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一定是比教院好,教院即使有大學之實,但始終未有一個大學的名,在別人的既定概念上,籌款是相對困難。

2 JCSQ雜物房裡的櫃將被移走,放置一張單人床

訪問曾教授、周太,跟進事件

上述的宿舍改動可謂近年來宿舍的最大變動,但面對著三三四學制下學生人數大增的衝擊,宿舍的改動是必須的,但是否實行了以上改動便解決了問題?另外,在宿舍申請時,亦有問題發生?本報記者有幸邀請到學生事務長曾葉發教授以及助理學生事務處處長周張貞美女士(周太)就宿舍問題作一訪問:

不少同學疑問,既然預計到三三四制度學生增加的問題,為何不興建新宿舍以解決問題?

曾教授回應,要了解起宿舍的問題,先要明白到政府提供宿位予大專院校時,是根據著一些原則。首先,所有受教資會(UGC)資助的學生,最少要給予他們能夠住一年宿舍。另一個原則是根據UGC的學生人數比例,提供當中50%人數的宿位。根據著這些原則,再衡量需不需要興建宿舍。例如嶺南大學最近提出想全部同學一人一宿位,但UGC不會批出款項予其興建計劃。當然,UGC不撥款並不代表它不能興建,只要嶺大自己籌到款就可以,例如嶺大就獲得賽馬會的資助。

教院其實早預計到三三四制度學生增加的問題,但可惜早期教院的宿位情況是大大超過UGC所提供的

14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15: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2012

在不久前結束的宿舍 申 請 上 , 有 同學因為不能使用教院信件以作住址證明,而在申請上遇到問題,同學就質疑,為何不可以用教院信件作住址證明?

關於這個問題,處方指出教院的信件是以教務處(Registry)記錄的學生地址寄出,然而,同學需注意那地址是可以隨時更改,因此那不屬於學生的「住址」,而是一個「通訊地址」。同學可以把那個地址改到那裡都可以,處方是不會檢查。同學要明白,處方計算同學宿分,是要計算同學真正住在哪裡,而不是自己報在哪裡住。為了公平起見,如果有同學報自己地址為離島的朋友家裡,Registry就會發信到這地址,你再用那封信來報分,這會對其他同學不公平。因此,教院信件在申請時是不可以用作計分證明,要用自己或父母的帳單等。

同學可能會質疑處方,為何SAO不幫忙?處方強調,他們一直鼓勵同學要早少少來報名,不要等到最後一刻,如果等到最後一刻,才發現文件不齊全,或者不被接受,同學就沒有機會去拿其他證明文件。

今年出現的情況是,在星期五的五點後,有一些同學就質問:「為甚麼不收我的申請表?只是遲了一點。」、「我今天先知道要這樣,那樣……」。以往原則都是一樣,處方通知了同學幾點截止,同學就要在這時期內交。而且通告及手則上寫得好清楚,同學可能會有遺漏,早一點來交會比較好。其實這個都是同學互相學習的過程,出來社會工作不可以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處方鼓勵同學,預早少少時期準備。由申請開始直到完結,有差不多三個星期給同學準備,而且今年亦有新措施幫助同學,就是有宿舍文員駐守SAO counter,去答同學一切有關宿舍申請問題,在最後兩日時,更好像收grant loan一樣,有四至五個同事幫同學收申請表和檢查遺漏,處方希望同學明白,責任在同學身上,不要每件事都最後一分鐘才做。

SAO在改動前願意召開諮詢會詢問同學意見是好事,但每次諮詢會人數皆寥寥可數,SAO在宣傳是否有不足之處?

有關諮詢會的宣傳,處方表示在諮詢前有放到Intranet,並會發去有關組織,所有能宣傳到的渠道都有做到。反而想問同學,是否真的關心這件事?處方的意願是希望同學關心自己身邊的事情。而且除了諮詢會,其實亦有問卷調查及有做一些聚焦小組,處方一直用不同渠道搜集同學意見。(同學比較少留意Intranet post,為何不發Mass mail通知?)處方表示,校長提過很多次,Mass mail的濫發很嚴重,亦有同學投訴過有太多的Mass mail。況且,如果同學是十分被動,即使是發Mass mail也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一定要同學們自己主動,至於要到那裡找最新最快的資訊?其實可以瀏覽SAO網頁的What’s News,處方在那邊放了最新的消息,同學要習慣經常瀏覽。

在是次宿舍改動中,最大的變動是JCSQ,有不少同學擔心能否在暑期內完工?會否對同學造成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處方和同學一樣都很擔心,所以會和物業處(EO)合作,一同處理JC改建,大家的目標都是想入宿前完成。至於提到會不會有甚麼差池?無人預計得到。但即使在8月尾入宿前未能完工,在第一輪申請中獲派宿位的同學也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在第一輪申請結束後,仍然有不少後備宿位,在安置好了第一輪的同學,才會開始第二輪的申請。

處方是何時有JCSQ由7人房改裝成9人房的決定?在宿舍申請前10多天才公佈,是否有倉促之嫌?

在3月時,在JCSQ入面的諮詢已經提出了這個建議(改建雜物房),而在最大的兩人房變成三人房一事中,在上一年已完成了諮詢,大家在那時已有共識在今年才做。最大問題在於改建雜物房,而處方是在3月已收到這個建議,而宿生亦都覺得可行,至於是否倉促方面,因為收到建議不能一下子公佈出來,要先衡量可不可行。

曾教授最後提到,在2012年double cohort那一年,會再有宿舍改動,但在改動前一定會先向同學諮詢,盡早通知同學。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15

校 園 版

Page 16: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猜猜代表會室在哪裡?

某天,當本報編輯吃完飯打算回會室時,看到兩會門口被封住了 場地極度混亂

桌上佈滿油漆

16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17: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猜猜代表會室在哪裡?

場地極度混亂

桌上佈滿油漆

本報自三月開始,便已接到有部門投訴,在Com-mon Room(學生休息室)一直推放了大量雜物,嚴重妨礙同學使用Common Room,而本報編輯到達該地方視察情況時,甫一進門,便嗅到強烈刺鼻的油漆味,然後便是看到一大堆道具,大型擺設隨處放在Common Room。

根據學生會會章的會章附則《學生會房間使用手則》的第一節-學生會休息室(C-P-11)守則,第一項:一切器材和傢具均不得攜離學生休息室;如有遺失或損壞,申請人或其所屬單位得照價賠償;第二項,使用者可在休息室大堂內飲食,惟須於使用後清理場地。然而如所拍攝到的照片所見,自三月開始,不知名屬會的道具如油漆及木材等,散落在各處,桌上及地面均沾上了不少油漆漬。但直到截稿為止,除了恢復了主要通道外,仍未見清理場地。

容易發生意外

除了油漆及木材等隨處放置外,更有不知道是哪個屬會的大型表演道具擺放著,場地極為混亂,同學在使用Common Room時,稍一不慎可能會被該些物件絆倒,發生意外。

更有趣的是,自三月接獲投訴開始,情況反而日益惡化,在某些日子,更可以見到編輯委員會室及代表會室的門口被阻擋。妨礙到兩會幹事正常出入或許是小事,但萬一發生火警,這樣完全是阻塞了走火通道,危害人生安全。

屬會使用場地問題

由於Common Room是由幹事會管理,本報曾就如何解決屬會使用Common Room問題徵詢過幹事會,對方表示,因為暫時未收到過同學對於Common Room混亂的強烈投訴,所以並未對Common Room裡的物資進行處理,但據對方透露,已曾通知過有關屬會處理該些物資。

場地欠缺 揼set無門

雖然有關屬會在Common Room製作大型表演道具會影響到同學使用該場地,但教院有足夠面積可作為製作工場的地方卻只有Common Room,所以本報也明白到那些屬會盡放Common Room是迫不得已。本報曾就此事詢問過物業處,有沒有其他場地可以提供於屬會製作大型道具,遺憾的是對方表示,教院並沒有任何場地可以提供。而即將實行的教院PHASE 2革新,本報就問過幹事會屆時是否有提供場地於屬會作工場?可惜PHASE 2計劃中,亦忽略了某些屬會的需要,不會有任何「揼set」場地。看來在場地欠缺情況下,屬會唯有繼續在學生休息用的Common Room放置物資了。

撰文:報料人

攝影:攝影組

設計:馮樂媛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17

校 園 版

Page 18: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社會科學學系系會

「龍Soc堂」由20位有志為社會科學學系服務的同學組成,成員均是教院首屆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全球及環境研究)的學生。本會創立的目的十分簡單:為現在及將來就讀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的同學在學院建立一個屬於我們的家,為所屬同學服務。

本會有三大宗旨:第一、旨在加強會員之間的溝通及瞭解,透過舉辦各類型活動,如:二月份中的龍過兔年開sem飯,讓會員互相認識,增加聯繫,從而提升會員對本科的向心力;第二、本會藉着舉辦學術活動,如:四月一日與文理學院協辦的公開論壇「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Miyazaki Earthquake and Fukushima Nuclear Plants Incident in Japan」,使會員提高對社會時事的敏感度,增加對社會的瞭解,同時讓外界對教育學院開辦的社會科學系課程有更深入的認識;第三、本會作為學院及會員之間的橋樑,會致力為會員爭取應有福利,亦會把會員的心聲向學院反映,務求增加會員對學系、甚至學院的歸屬感。

此外,本會作為教育學院一個非教育學系的系會,除了為本會會員服務,亦會藉着舉辦論壇等活動,增加同學對社會時事的關心,在校園營造關心時事的氣氛,使院校其他學系的同學都能認識社會科學系,互相交流;使同學積極組織及參與社會運動,令坊間對學院只培訓老師的標籤逐漸摘去,為正名盡一分綿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們。

相信每一位教院的學生,都曾感受過屬會或系會聲震屋瓦的「嗌莊」聲,每聽到這些聲音時,就會知道是各學生組織的宣傳期。但不知道各位同學有沒有發現,今年有很多第一屆的系會及屬會成立?對他們是否感到陌生?現在就讓他們介紹一下自己的「新」組織:

整理:馬天笑

設計:馮樂媛

新SOC新

ASSO

18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19: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社會科學學系系會 語文學院語文研究同學會

香港教育學院語文學院語文研究同學會在二月正式成立。大家可能對我們這個同學會很陌生,語文研究同學會是伴隨著今年新開辦的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而誕生的。語文研究同學會與其他系會不同(與一般系會性質相近,稱為院會)。

今年該課程同時有中文及英文主修同學,而課程性質與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大有不同,所以有十六位志同道合的同學,本著「聚研」的精神,凝聚修讀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中文和英文主修同學一起。

在未來一年,語文研究同學會幹事會本著為語文研究課程的同學服務的精神,一方面籌辦與學術有關的活動,另一方面也會舉行一些輕鬆有趣的活動,讓中文主修及英文主修同學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參與活動的機會。「萬事開頭難」,身為第一屆的我們會努力「開好頭」,為以後修讀語文研究榮譽學士課程的同學創造一個交流的平臺。希望各位同學關注並支援第一屆語文研究同學會--「聚研」。

計畫活動:名人講座、OCAMP、翻譯比賽、聖誕Party、龍年盆菜宴

常識及通識學協會

「常識!通識!無敵霹靂!」相信大家對於這個口號並不陌生,我們就是新成立的第一屆常識及通識學協會:「Know多D」!先來介紹一下我們的歷史,本會的前身是科學學會,屬於教院學生會組織之一,為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同學提供服務,舉辦各種活動。隨著中文學系同學會、英文學系同學會等系會的先後成立,科學學會也成為了修讀常識學位課程同學的「系會」,但以前始終是有其「實」而未有其「名」,近幾年教院新增了通識學位課程,使得本學協會的成立變得越來越迫切。本會以拉近同

學之間的關係,做師生之間的橋樑,開創學協會精神為宗旨,以「熱誠拼博,服務系會同學;樂意承擔,奠立系會基礎」為己任。

本會隸屬於科學與環境部門的學生組織,凡是主修常識、通識、以及副修常識的同學均自動成為本會的會員。在此我們要感謝一眾為本會成立而努力爭取的幕後功臣,包括科學學會上莊成員、部門的顧問、老師等等,當然還有信任我們的會員以及一直支持、幫助我們的朋友和同學們。以熱誠、實幹作為去回報同學,特別是學協會的會員;為你們舉辦各種精彩的活動,希望大家能踴躍參與,繼續支持我們!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19

校 園 版

Page 20: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摺紙學會

「紙學—Paperology」是由一班熱愛以及對摺紙有興趣既青年人組成。我們有四個宗旨,分別是: 1.推廣摺紙藝術2.培養摺紙興趣3.鼓勵同學參與義工運動4.提倡環保

而這四個宗旨將透過五個心來實踐。首先,我們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興趣班,而每位莊員都會用心教導每位學員。同時,我們亦希望各位能夠專心學習,把自己所學到的與人分享。摺紙其實是一種比較靜態的活動,有時可能用上一、兩小時才可以完成一件作品。因此要有耐心。另外,身為一位大學生,應該要關心社會時事,甚至世界的變化。所以我們亦會舉辦義工活動,以服務社會。我們還要具備一顆愛心,愛惜地球,珍惜資源。我們會將回收紙張用作摺紙,減少造成浪費,鼓勵廢紙回收,循環再用。

在剛過去的宣傳期中,過百名同學加入摺紙學會,成績令人鼓舞!當中不少同學亦表示對摺紙學會感到新奇,對摺紙活動充滿興趣。本學會已於三月中聯同學生會幹事會舉辦“一人一紙鶴 ——為日本災民祈福活動。很多同學在Coffee Corner為災民摺紙鶴。而於三月二十三日,我們已將紙鶴交往駐香港日本總領事館。領事館職員亦十分感謝我們的支持。希望「紙學」來年可以為更多有需要的人士服務。同時,亦希望各位多多支持我們所舉辦的活動。

排球學會

香港教育學院排球隊一向以堅毅不屈的精神見稱,而以排球隊成員為骨幹所組成的排球學會,就以傳承這種精神為己任,並致力將排球活動在校園裏廣泛推廣。

排球學會成立時間雖然尚短,但已經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給一眾會員,讓他們感受排球的樂趣,例如定期的排球練習,大獎賽觀摩等,而教練更會在當中挑選有潛質的會員,加入香港教育學院排球隊。另一方面,排球學會又積極籌辦其他類型的活動,例如燒烤同樂日及遊船河等,藉以聯繫會員間的感情。

參加排球學會,既可以培養有益身心的嗜好,又能結識志同道合的好友,歡迎各位同學隨時加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20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校 園 版

Page 21: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排球學會

野外活動及歷奇學會

本會本著野外活動及歷奇的名義,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走出城市的重圍,親近大自然。

現在的香港人大部分生活在石室森林當中,平日的生活被一大堆電器環繞著,接觸到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我問你大帽山在哪裡,你很快會答到我在荃灣,但如果我問你去過大帽山沒有,相信很多人都會答沒有。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香港是一個國際都市,有的是現代化的建築,但其實香港美麗的自然風景並不少,如:鳳凰山、海下灣、破邊洲、東坪洲、大埔滘等等也是香港的熱點,但這些地方你又去過幾處呢?當你羨慕外國的美麗風景,正打算著花費一筆不小的積蓄去旅遊時,我更希望你能發現香港的美,懂得欣賞這一份離你並不遠的美麗。若果你有興趣跟我們一起去認識、體會以及分享香港自然美,野外活動及歷奇學會非常歡迎你的加入。

我們還會舉行歷奇營會、攀石等趣味活動,期待喜歡挑戰自我的你!!!

對學會及活動有任何疑問,可聯絡主席 梁銘言[email protected]

魔術學會魔術學會將舉辦各種不同的活動,為喜愛魔術的同學提供一個學習、交流與展示的平台。在今後的一年中,本會將以推廣魔術為宗旨,讓更多的同學能接觸魔術,瞭解魔術。我們會根據會員的不同魔術基礎而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為有一定基礎的會員舉辦的交流會,將由一些富有魔術經驗的莊員做分享;亦會照顧一些毫無經驗的會員,教一些有趣易學的魔術技巧。這也使會員在增長自己魔術技巧外,亦能學懂如何教育別人,培育出有魔術文化的人材,做到薪火相傳。

我們的來年計劃包括會員聯誼暨就職典禮、魔術教授兒童班、魔術工作坊、魔術分享會等。我們更可能會為會員舉辦更多多采多姿的活動。例如:迎新營、著名魔術師到校表演、街頭魔術表演等。

如欲查詢或加入魔術學會,請將姓名及聯絡方法郵寄至[email protected],註明加入魔術學會,或者致電本會聯絡人95118469 (Zac) 或60255348 (Danny)。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21

校 園 版

Page 22: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正生

禁  教育革命

書院撰文及攝影:陳世雄

   設計:黃榮杰

禁 毒 教 育 要 從 學 生

的角度出發,就要在校

園重新起步。「正生書院」是基督教正生

會設辦,提供福音戒毒和更生教育的私立中

學。書院裡的學生都是曾吸毒的「過來人」

,他們體會了吸毒、戒毒和更生的過程。筆

者有跟他們詳細討論的機會,知道他們對於

禁毒教育有一套獨到的看法。現在的禁毒教

育不斷把毒品「妖魔化」,脫離了學生接觸

毒品之後的感覺和想法。重點是禁毒教育沒

有觸及學生空虛的心靈。學生吸毒的原因,

除了友儕的影響,主因是要尋求心靈的慰

藉,逃避現實的煩苦。

礙於日本福島

核 事 故 , 加 上

最低工資的戲碼

不斷上演,「正生

書院」於4月1日至

4日在立法會外的「紮營請

願」,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長期關注,也無法牽

起社會的討論。在沒有輿論壓力的情況下,「政

府會一如既往,循多個方面支援正生會。」卻沒

有必要即時回覆「正生書院」遷進梅窩南約區中

學空置校舍的訴求。

香港的禁毒工作一直由保安局禁毒處負責。禁毒

處的禁毒教育和宣傳,市民印象最深的肯定是「

不可一、不可再」和「企硬唔take嘢」的廣告宣

傳,以及遭到滑鐵盧的「校園驗毒計劃」。面對

禁也禁不住的毒害,禁毒教育和宣傳手法之生

硬,根本不能對症下藥,也收不了預防的作用,

令香港的青少年吸毒問題未得舒緩。

教育明顯是禁毒最重要的一環,如果禁毒教育收

效,青少年的禁毒工作就輕省得多。可惜禁毒處

懂得教育的人不多,採用的方法,不是呆板的電

視廣告,便是惹學生反感的驗毒計劃,還有催人

入睡的禁毒講座。禁毒教育起不了作用,更難說

可以使吸毒的學生懸崖勒馬。

22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教 育 版

Page 23: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筆者為香港教育學院小學教育主修中文三年級生,曾於2010年7至8月在正生書院當暑期實習生。

「正生書院」的成功,與其基督教信仰

背景關係密切。書院的老師以基督教愛

的教育,生命影響生命,使書院裡的學

生心靈甦醒過來,不再沉淪毒海。「正

生書院」的學生意志十分強頑,試問哪

一家學校的學生能忍受社會這樣的歧視

和輿論的壓力呢?面對梅窩居民的拒

絕,他們哭了,然後又站起來,如常在

書院裡生活。可見「正生書院」的教育

是成功的。

禁毒教育能夠結合心靈教育,成功的機

會大大提高。但是,誰可以推行這樣的

禁毒教育呢?心理學家?牧師傳道人?

不,只有學生每天面對的——老師。如

果老師能夠關懷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建

立起生命導師的關係,學生誤入歧途的

機會必然降低。可惜,老師被繁重的教

學和校政事務壓垮了,師生關係變成了

追功課和逃避交功課的「債主債仔」關

係。最後,老師當不了禁毒大使。

老師需要跟學生聊天的時間和空間,也需要

進修心理學和輔導學的機會。推行中學小班

教學,降低課室內的師生比例,以及減少老

師的教學時間,才能讓老師騰出足夠的時間

和空間,對學生施行心靈教育,達到最佳的

禁毒效果。

話說回來,「正生書院」能否遷進梅窩南約

區中學空置校舍,根本不會影響書院內師生

的教與學。但是,政府能夠給「正生書院」

一個正面的答覆,將會是對福音戒毒和更

生教育的極大鼓舞。既然,政府在禁毒教育

上,姿態多於實際,何必不讓「正生書院」

遷進梅窩,以最低的成本活化空置的南約區

中學校舍呢?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23

教 育 版

Page 24: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採訪及整理:劉卓傑

攝影及設計:黃榮杰

2

31

4 5

1 立法會門外的駐紮行動不分晝夜

2 帳篷備有生活和學習所需的物資

3 爭取遷校梅窩的標語之一

4 支持正生的立場書及簽名

5 新界鄉議局南約區中學(遷校選址)

我要入梅窩!——訪問立法會門外

紮營的

基督教正生書院

師生

24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教 育 版

Page 25: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記:這麼遠來到?辛不辛苦?而且又要紮營。

家麒:我星期四已經出來,你見到我拿著大量物資,帳幕、發電機、電腦等,因為我們出來就要好像村入面那樣,平時上堂就上堂,玩的時候就玩。其實可能香港好多人不太清楚正生書院發生甚麼事,來做甚麼。另外因為上年曾向政府做過一次抗議,請過願,但是直到現在都未有回應。

振輝:我來到時其實大部份東西都已經預備好,好像前人種樹後人享福。那我就去學摺心心(編按:當時他們用印有正生logo的紙摺成心形送給途人),並找途人簽名。所以都不是好辛苦。

浩天:同振輝一樣,今日我來到的時候感覺上已經沒甚麼好做,拿著塊牌,呼籲途人簽名,反而最辛苦就是要一直站著。

記:你覺得途人的反應如何?

家麒:有些香港市民已經不用說太多,一到來就說支持,有些就不會理,亦有些例如外籍的人,就要說多些給他們知,那他們先會支持我們。

振輝:有幾種的,第一種可能好支持,第二種可能會擺手(示意不支持),第三種就是會聽,但是聽完都不會理你。

浩天:而我就和他們都差不多,因為我們在做同一件事。但我就看到有個自由黨的人來說支持我們,送了好多東西給我們吃,那我就覺得他們幾親切。(記:自由黨?)好年輕,不知道是甚麼青年黨長。

記:其實過去這五日四夜,你們學生有甚麼目標是想達到?

家麒:最主要是希望,政府有回應,其實我們做那麼多都是想政府給我們一個交代,他們由始至終都說幫我們拆帳,又說幫我們加建,由始至終都達不到目標。我們想要梅窩,但由始至終都未有一個回應,所以四月四日就想要一個回應。(記:四月四日就想要一個結果,無論成功抑或不成功?)家麒:對。

記:經過一天後,那你們學到了甚麼呢?

浩天:我學到要忍耐,就算別人說甚麼,即擺到明說不支持你,用些粗俗少少的言語跟你說話,你都要忍受。

振輝:我就站在這裡一日了,我覺得人們支持我們當然開心,如果不支持我們,我覺得都要忍受,我從前好暴戾,現在慢慢學習忍耐。(記:即是人地「耍手擰頭」拒絕你,你都要和他說:「繼續支持」。)哈哈,對,差不多是這樣。

記:是不是第一次瞓立法會?

家麒:不要說第一次瞓立法會!第一次「瞓街」啊!我就第一次瞓街,一個露宿的身份,當中反而是有好多的體驗,問別人拿簽名,可以反映支持你的可以好支持你,另外最主要是見到些外國人,其實他們不知道正生會是甚麼,我們會想,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呢?(記:是不是因為無英文網頁?)可能啦,這方面我會覺得好奇,居住香港一段時間,但他們都可以對香港的事漠不關心。

多年以來都一直未能成功遷校的正生書院,於三月三十日起至四月四日,一連五日在立法會門外紮營,爭取政府盡快回應正生書院遷校至梅窩問題。本報記者於四月二日探訪了在該處紮營的師生,通過訪問並訪問了他們,希望能瞭解他們這次行動中的感受。

記:你們平時都是在芝麻灣那邊上堂,那你們第一次來到,被一些途人望住,這邊人來人往,做甚麼都要讓人看著,有無甚麼特別感受。有無留意到途人的神色有異樣?

家麒:有啊,其實真係很不習慣,真的很不舒服。就好像我剛才所說,就算我們不覺得奇怪,人們都會覺得奇怪。那些人早上上班:「依?有一大班人搭哂營係度做乜野呢?仲要係學生黎添喎?」,會覺得那些目光會好辛苦,初時那天會很不習慣,但過了一日之後都適應了,好似回到村那樣,都是這樣上堂,洗澡就去水房,但現在沖涼就要行十幾分鐘,所有東西不同了,但都可以當了是在村生活一樣。

記:你就說四月四日希望政府給我們一些回應,因為政府有時都會拿其他事來挑剔,又說甚麼拆帳那些,萬一政府又是給一些模稜兩可的回應你們,那你們會有甚麼感受?

家麒:其實我自己就會覺得不明白!請求了那麼久,都好像無回應,而且我們正生書院都算是一個教育機構,我們都是學生的身份,為何他們不願意投放資源在我們身上,其他學校就可以有資助,為何我們就不可以有?我們的要求其實是合理,我不是強行,所以如果都不能給我們一個回應,自己都會失望,即會覺得政府好無知。

浩天:那我就從兩個角度看,我當然會覺得不開心,但我們在這邊瞓幾天,可能辛苦些,但我相信都不會有甚麼損失,相比陳生(陳兆焯)、林生(林希聖),他們壓力會大很多,因為都知他們又要面對政府,又要讓那些傳媒「作野」,又要讓市民誤解,我相信他們壓力會比我們重,比我們辛苦很多。

振輝:我都會覺得很不開心,如果政府還未給予回覆。其實這件事,在我剛剛入村已經發生啦,那時我都未清楚發生甚麼事,到現在我就清楚,陳生和林生好著力為我們,因為我們係蝦澗個度,的確有危險,其實他們是為了我們的安全才和政府爭取梅窩那邊。如果政府拖了那麼久,都不願意比個答覆我們,我就會覺得他們好無用。

記:你們平時在村那邊上學、生活,是不是真的很危險?

振輝:其實就有好多大石在山上,因為之前都試過碌了一舊下來。

訪問 正生學生

唔好話第一次瞓立法會啦!第一次瞓街添啊!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25

教 育 版

Page 26: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記:你好,李老師,你何時開始來這裡?你會一直都留到四月四日?為何會選擇四月一號到四月四號去做這件事呢?

李:我第一天就在了。因為裡面(村)要上堂,裡面都有學生要照顧,所以就兩邊走,中途會回去村裡,好像輪更一樣。而林希聖先生就說過,四月四日就是兒童節,因此希望社會可以關注我們正生書院裡面的青少年,關注他們的需要,希望大家可以留意多些,了解我們為何要這樣去搬校。

記:為何會在這個立法會外採用一種紮營的方法?

李:其實我們的宿舍都沒這裡安全,因為我們上面有好多石頭。現在差不多六月,打風落雨,夏天又開始多颱風,尤其是天文學家開過會說今年會特別多颱風,其實我們在這裡反而比我們在裡面更安全,所以我們選擇在這紮營,是一個比較溫和的方法,我們不想示威,我們只想靜坐,希望經過的立法會議員可以幫下我們,聽下我們的聲音。

記:現在個成效如何?有多少的議員及機構有來這邊支持?

李:好多議員都來過,他們都說好支持我們,但他說「支持」其實背後是甚麼意思?支持我們回去正生?支持我們長洲重建?抑或支持我們搬去梅窩?其實都無一個明確的表態,因為一來他們都不想多說甚麼,二來政府想帶我們遊花園,其實他們都不知怎樣幫手,校長就好樂觀的,就覺得開始有人聽我們說話,但是我們看一些報紙,傳媒都不是太正面去報導,當中有不少抹黑的成份。

記:現在好敏感的地方是,社會上不時有人會去立法會處衝擊,不知道這一次紮營,會不會有少少想效法某些政黨的做法,去引起一些傳媒的關注呢?

李:我就覺得如果我們要衝擊,就會上去政府總部,而不會在立法會外靜坐,因為真正決策不會在這裡。我們為何會紮營在這邊呢?其實想市民多些來參與,簽下名,支持我們,如果在上面(政府總部)呢,就比較少市民,我們的做法就是希望多些人來簽名支持,推動政府為我們做多些事。

記:老師在這幾日當中,最想學生學到的是甚麼呢?

李:不會預期他們會上了太大的一課,但是我就好希望他們有份參與,幫助爭取正生搬遷,其實他們有一份心意,就在上一個家長日,他們簽署承諾「我願意出席這一個活動」,姑且我們叫這個做「正生行動」,他們都願意簽,亦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長都同意支持我們。其實他們上了一課是,他們可以為正生書院出一分力,這個就是他們最深層的心意。因為有一個家長就和我說:「我個仔就話,正生書院幫左佢咁多,佢真係好想為正生書院出番一分力。」, 記:你就要在這裡和學生相處,那學生在這兩、三日,心境有無甚麼變化?

李:這方面真係要贊一贊,他們任何一個都無埋怨,反映他們是從心底裡去支持我們,亦認定了正生書院是可以幫到他們。至於他們的秩序,亦比起不少正常、主流的學校都好,他們的服從性,願意聽別人說話,甚至乎他們的禮貌,讓市民看到他們的修養。

記:那我就問過,有差不多三十個學生在這裡啦,在一個這麼窄的環境上堂,會不會好困難?

李:其實都是一個寓意,我們在裡面,課室都是無瓦遮頭,好多時候都是露天,甚至落雨,我們有些課室都在滴雨水,雖然有個鐵蓬頂,但都在滴水,其實難處一定有,但是我們在裡面都不會特別好過,其實他們都習慣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去掙扎,去求存,去學習。這樣一來可以比市民看到我們在這麼簡陋的設施裡面,都可以培育出一班好學的年青人,這個是我們的特點,二來能表達到他們有改過的心態。

記:那過了四日之後,身為老師的你,覺得要達成甚麼目標?

李:我會覺得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他們會學習祈禱交託,坦白說,這裡瞓了四日,就一定搬到?我覺得不會。如果這麼容易就完成,我們一早便瞓了。但是一來,他們學習到怎樣付出、怎樣去表達,盡他們能力去表達,至於搬遷成功與否,便看社會怎樣去安排啦,其實最心底我們要睇,我們的天父-耶穌,怎樣給這個地方我們,我們學習祈禱交託,因為祂要我們拿到的東西,不會因別人阻攔我們就拿不到,這是他們要學習的事。

記:那你們睡在這裡有甚麼感受?

李:我覺得純粹是一種表達,一來我們想讓市民知道,我們面對著的事物,政府拖了很久,我們都想不到有甚麼辦法可以做。(記:效果上,看報紙都覺得不是太明顯。)李:是啊,不是好明顯。我看到就都有好多抹黑和負面的新聞,我們就盡我們能力去表達,難道帶齊班學生去衝擊,不要傻啦,肯定不會,其實我們好想發聲,但政府一直都聽不到,唯有就靜坐,坐在這裡表達我們困境,我們的苦況,林希聖都幾乎沒有走過。唉,真是……

訪問 正生老師

26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教 育 版

Page 27: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訪問 正生舊生

記:你好,阿東,是哪年的舊生?

阿東:05、06年入去。(記:05、06入去,那之後?)07、08年出來。

記:今日來這裡的目的是甚麼?是從甚麼渠道得知這件事?

阿東:來支持他們。是從facebook得知這件事,以及新聞。(記:即是阿sir都會呼籲舊生回來?),也不算呼籲,之前梅窩爭取那件事,我都會覺得有些「火」,如果我早知,我都會一同走去,都會忍不住鬧那班人,亦都是人之常情。

記:那你認為「瞓街」這個效果好不好呢?

阿東:好,至少是一個表達到的行動,若我們只會說,抗議!政府不會理。(記:即是你覺得這個行動是可以令政府做到些事?)現在至少他會見到,知道有這個需求。

記:其實今次這件事呢,多不多舊生知道?或者他們願不願意來支持?

阿東:我唔知道他們知唔知,我自己知就足夠。來不到的可能都有心,不來不代表他們無心支持。我下班後有空,便過來支持,我覺得不一定要身在這邊,個心收到就ok了。

記:身為正生一個舊生,你覺得他們做完這四日之後,會不會得到一些你想得到的目標?

阿東:我不會想到那麼長遠,我只會想,至少現在我們做了才算,不應總是計劃得太遠。即有時已經計劃好,但是計劃永遠都有第五步、第六步、第七步,現在頭個四步已經死了啦,即是至少做了這一步,下一步會怎樣,交給上帝決定啦,我們決定不了。

記:身為一個舊生,你覺得還有甚麼可以支持他們?

阿東:來了已經是一個支持!你看他們,每個都那麼累,瞓街啊大佬!「瞓山」都還好,「瞓山」都至少有個「竇」睡覺。而且今次他們都會難忘,就算你問我們,出面那些人看入面,出面的人就會「口響響」說:「出來瞓下街咋?」,那他們試下入去瞓一晚就知。

記:那你身為一個舊生,你認為對於正生既弟兄來說?遷入梅窩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呢?

阿東:我覺得好,如果你去青洲(編按:政府曾建議正生書院搬往青洲,但那裡沒水亦沒電。),又要重新接電接水,又浪費一段時間,蝦澗入面那處,準備又倒塌,都好危險,我以前在蝦澗時經歷過大石倒塌。如果將來真是有事發生,到時才搬會不會太遲?(記:後知後覺?)對,即是不要馬後炮,要做就現在做,不要等,等到問題嚴重,才允許搬遷那時就真是馬後炮。長洲那些人為甚麼會這樣支持他們,不會說些甚麼。那為何梅窩會是這樣,那學校都廢置了這麼久,現在才說要收回,都「痴線」,我覺得你不用都應給別人用。

記:你認為如果把原本的學校重新修補,擴大面積等,如果實行這個方案,身為在那邊生活過的舊生,你會覺得有產生問題呢?

阿東:我覺得即使他真是不讓正生去梅窩,我相信正生會的理念依舊一樣,無論去到哪個地方,有老師,有書本,就是讀書,不需要有間學校。就算他說擴建多大,上面塌了東西下來,肯定會有危險,那還擴建來做甚麼,走人啦!如果政府獲准正生搬遷,那就當然好啦,那至少有個舒適環境。

在與正生的一眾師生訪談過後,可謂感觸甚深。師生共同來到立法會前紮營,做著同一件事,但以前經歷了多年的爭取後,想法都已經不一樣,學生想在這次行動後,得到政府一個明確的答覆,然而,老師則似乎像是被政府模梭兩可的態度弄得心灰意冷,盡了能力表達就足夠,不奢望有甚麼好答覆,而舊生就希望循序漸潛進,走了一步便一步。立法會上師生共聚在一個地方,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但無論如何,他們最希望得到的,一樣都是正生得以遷到梅窩。

誠如正生的學生所言,正生書學院雖然主要是接收一些曾誤入歧途誤入歧途失足的學生,但正生難道就不算是一所教育機構嗎?不值得投放資源和希望在他們身上?正生學生在蝦澗學校的環境惡劣,生活空間、消防和衛生問令人憂慮,嚴重危害師生安全,而且學生人數更遠遠超出了教育局所容許的收生額,正生書院問題可謂不能再拖。遷入梅窩是否為最好的方法,在要顧及梅窩居民的感受下,確實有商榷的餘地,但值得肯定的是,正生書院的問題,有迫切解決的必要,而梅窩成功遷入,亦是對香港禁毒教育的一大鼓舞。

而在訪問正生師生的十數天後,正生書院的安排有定案,政府與正生書院達成共識,是由政府在址下徑校舍附近借出兩幅鄰近土地,給予正生書院興建臨時校舍,暫時解決了正生書院的擁擠及衛生安全問題。雖然仍未能直接遷入梅窩,但至少這次也是對正生書院及禁毒教育的一個正面的回應。

後記: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27

教 育 版

Page 28: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 Advices on interview from Mr. Lin Chi Keung, Principal of Chinese Y.M.C.A. College

Just do the DOs.

Need a job? Or further education? Interviews are always in

our way.

Being selected is every candidate’s goal but attending an in-

terview is not only about getting the job or placement. The

interviewing process allows you and the employer to know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each other in short time. Apart

from your resume, the short time is all the interviewers have

to learn about you, their impression of you mainly bases on

this brief interaction.

Mr. Lin has kindly offered the following advices, which, as he

emphasized, cannot guarantee your success but may help

you leave a good impression on your future employers.

28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教 育 版

Page 29: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Before the interview

Research

“Resear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We expect candidates come prepared.”

“Research on the organization.” Candidates will be asked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 or to give reasons why they chose to apply for a job there. If applying to teach in a school, applicants are expected to have awareness of the school’s mission, target students and curriculum. “A candidate is relatively outstanding if s/he demonstrates great vision of his/her work life and motivation in contribution as an employee of the school.” said Mr. Lin.

“Research on the position.” This should be done before applying for the job. We should apply for positions that suit our capability as well as experience, just as fresh graduates will not ap-ply for GM (General Manager). One should be ready to tell the interviewers what made them choose the position and, most importantly, why they should hire him/her.

“Research for your own convenience.” Learning about the organization helps one to perform better at the interview. “It is polite to be punctual, and respectful to arrive early.” And just by planning the route to the school, one can almost certainly arrive earlier than the interview time. Arriving 15 minutes earlier implies that you are good time manager.

Dress code

“Dress decently.” Most of us should have been on School Visits. Remember how we were asked to dress decently? It was not for us to look pretty but because formality of clothing very often indicates respect for others and the occasion. “We would not be surprised to see quirky hair, tank tops, flip-flops and high heels at parties, but we expect to see something simpler and more proper in interviews.” Suit is a safe choice for both ladies and gentlemen.

“Dress neatly.” First impress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researches show that half of it is based on visual impression. You should present the best possible you with your outfit. “It is always easier to carry on an interview with candidates who are well groomed and comfortable to look at.”

Text by Cherry LinDesign by Gigi Fung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29

教 育 版

Page 30: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After the interview

Follow-up

ONE follow-up call is acceptable, since many places do not automatically inform candidates of their decision. More than that may feel like pressing.

Send a follow-up email. It is good to include one or two of the clever things we think of af-terwards, better if they refer to something specific from the interview.

As much as we desire to pass an interview and get the job,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significance of finding an occupation that truly suits both our ability and career hopes. We should als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Os and DO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Mr. Lin concluded with one final advice. He said, there is no shortcut to success, therefore, whenever we are going on an interview, “do not the so-called tips for success, just do the DOs”.

During the interview

Manner

“We believe manner reflects one’s attitude and personality.”

Turn off your cell phone. “That is irritating and it pretty much tells us you don’t treat the interview serious enough that you didn’t mind to interrupt it with a chirpy ringtone.” Mr. Lin shook his head while he com-mented on a ringing cell phone during interviews.

Sit up and speak up. Imagine how tiring it would be, for the interviewers, talking to a person who keeps bending down and listening to someone who speaks soft as velvet. Sitting up makes you look confident and speaking up is easier for the interviewers to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your speech and learn about you.

Smile and look at the speaker. A smile on the face makes one looks friendly and bright. Eye contact is a major sign of willingness to interact, while too much of it places stress on the other person. “I enjoy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those who look at me when either of us speaks.”Presentation

How you present yourself is how the interviewers match you with the job requirements. You should think clearly before answering any questions, to ensure you can provide a well-organized answer that helps the interviewers to catch key points and learn about you.

All speeches of yours should be polite. “Teachers do not have to be the most knowledgeable, but should be respected role models for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 polite person is nice to get along with and has something for students to follow.

30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教 育 版

Page 31: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Preparation Checklist (A summary of the above advices)

1. Research on the organization/school2. Safest route to get there (arrive 15mins earlier!)3. Research on the position4. Match your corresponding strengths (to the role requirements)5. Recent haircut or neat hairstyle6. Professional outfit7. Certificates or supplementary documents to offer8. Prepare for questions about yourself (past experience, motivation, etc.)9. Prepare for questions about your profession (your views on recent news, trend, etc.)10. Prepare questions about the organization/school (to ask the interviewers)

Useful Phrases: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Sir/Madam.Thank you.Goodbye.I’ve always wanted to work in/ participate in/ contribute to…I enjoy working with a group of people./ I’m a good team player./ I’m very cooperative.I’m good at…/ I’ve good … skills./ I have confidence in performing well in…I would love to try…/ I would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I’m sorry, I didn’t understand./ Can you explain what you mean?Excuse me, I couldn’t hear clearly./ Would you mind repeating what you just said?

*Do not recite these phrases if you cannot use them naturally, they will only make your speech awkward!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31

教 育 版

Page 32: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因為「

」,所以「 」

朋友,你相信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事物也會有它的保鮮期嗎?如果你不相信,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在印度,有一位有名氣的哲學家,他俊俏的外表,迷倒當時不少的女子。有一天,一位女子來到他的家,對他說:「讓我做你的妻子吧!錯過我,你便再也找不到比我更愛你的女人了。」雖然當時哲學家也十分喜歡這位女子,但他仍回答:「讓我考慮一下吧!」其後,哲學家用他研究問題的方法,將結婚與不結婚的好壞處分別紀錄下來。這才讓哲學家發現,原來兩者好壞均等。在其後的數年,他陷入苦惱之中。無論他增加什麼新的理由,都只是令他更難選擇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當人面對選擇時,應該選擇沒有經驗的那一個。哲學家告訴自己:「不結婚的情況我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並不知道結婚後會有什麼的情況出現。對!我應答應那女子的要求。」哲學家來到那女子的家中,告訴她的父親:「你的女兒在那裡?請你告訴訴她,我願意娶她為妻。」女子的父親冷漠地回應:「你來遲了十年,我的女兒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哲學家聽到後,整個人崩潰了。他想不到他的哲學頭腦,竟為他換來一生的悔恨。其後的兩年,他得了抑鬱症,臨終前,將自己所有作品掉入火堆中,只留下一段對此人生的註解:若要將人生分為兩個階段,那麼前半段的人生哲學便是「不猶豫」,而後半段的人生哲學就是「不後悔」。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也會像哲學家般,因為心中充滿猶豫,不能及時作出適當的行動或決定,而最終只落得悔恨的下場。我們或許在逛街時,被商店櫥窗中美麗的衣服和鞋子所吸引,買下了它們。但回到家後,又會擔心它們會被弄髒,捨不得穿。此時,我們的內心便生了猶豫之心,深思應否穿著新買的衣飾上班或上學。最終,它們便在衣櫃內安躺著。一段時間過後,你便會發現它們已經過時了。

猶豫

後悔

撰文:趙曉藍

設計:馮樂媛

32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文 藝 版

Page 33: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又或許,你買下了一種外型特別的巧克力,又因捨不得吃下它,而將它放在一旁。一段時間過去,你便會發現巧克力已經過期了。就是這樣,你便和衣服、巧克力擦身而過,落得後悔的下場。可見,衣飾、巧克力也有它們的保鮮期,如果我們不能在保鮮的時限內穿上自己喜愛的衣飾或吃下巧古力,這就是一種遺憾。

在人生上,倘若遇到了值得你相伴一生的人,但因不知對方的心思,而生猶疑之心,而沒有告訴對方自己的心意。數年過後,當對方找到屬於自己的伴侶時,你便會落得後悔莫及的下場。這時,你便會後悔當初自己的怯懦,沒有訴說自己的心意。別人成雙成對時,自己卻形單隻影。

其實,我們的生命也是有保鮮期的,我們要在有限的青春歲月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若我們因害怕,懷疑自己的能力,只將理想放在心上,從沒有行動去實現。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與理想擦過,願望落空,後悔莫及。

雖然人生有保鮮期,但我們仍能把握有限的青春,實現心中所想。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任何事都不再猶疑,活出無悔人生。

創作意念源自:觸動心靈網 http://www.jakeson.url.tw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33

文 藝 版

Page 34: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神秘的面試 準則心靈啟示: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一章說:「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指

人們應該認知自己能力的局限,並

且以坦然的態度去承認自已有所不

知。故此,做人處世不宜自以為

是,誤以為自已能力必定過人,而

先要接受自已有所不足,才能發揮

所長,受人賞識。

在香港島有一間著名的中學,學生的數理科尤其出

色,畢業後大都能升讀著名學系,每年收生的日

子,都有家長學生大排長龍,希望子女都能入讀該

校。胡校長也正為如何收生苦惱,由於新學期縮減

了中一班級的數目,校長只能在千挑萬選之中再收

取多一名學生。

就在入學面試當日,陳主任安排了最後入圍的三名

小學生面試,他們的成績和品行也相差不大,陳主

任請教胡校長要準備什麼去面試。胡校長摸一摸鬍

子,就請陳主任準備一條大學研究院收生的數學

題,陳主任當然不明所以,但又不好意思問箇中因

由,只好準備好題目,請三位小學生分別入到面見

的課室。

撰文:何民傑

設計:馮樂媛

34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文 藝 版

Page 35: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神秘的面試 準則

一直在旁的陳主任大惑不解,就問胡校長:「為什麼

最聰明會作答的不選,肯努力再試的又不選,卻挑了

一個連答也答的學生呢?」胡校長笑道:「難道妳以

為我真的想他們答這樣難的題嗎?其實會承認自己能

力有限是最值得欣賞的事,這比天生聰明或胡亂苦幹

的人更有發揮呢!」

(作者為香港教育學院生命及價值教育博士研究生)

第一位小學生文俊輕鬆的走到校長和主任面前問好,校長就二

話不說,只告訴阿俊:「先答好桌上的這條題。」文俊來不及

反應,再看看完全不懂的題目,開始著急起來,先是抓抓頭,

再流出汗水,最後哭著說:「校長,都是我不夠努力,沒有好

好準備,媽媽本來已安排了面試補習班,不如給我多一個機會

再考試,我一定回家先學習更多。」

第二位學生小輝一臉自信的走到桌前,主動拿起筆就把試題答

完,雖然沒有答得全對,但已經讓陳主任嚇壞,小輝還說:「

這題確不容易,但我是全港小學數學大賽冠軍呢,怎也難不倒

我!」小輝走出課室時還滿自以為這次面試必定成功。

最後一位學生阿麗拿著校長要求作答的數學題,看了又看,卻

沒有拿起筆,只是很有禮貌的向胡校長說:「校長,平常在小

學的數學題倒容易,但這樣的題我真的不懂,要不校長先收錄

我,到我畢業時再拿這題考我,相信那時我可能會懂得答。」

校長默靜良許,說道:「阿麗,妳已經是我們的學生了。」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35

文 藝 版

Page 36: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愛追看電視劇的,有試過錯失了一場好戲的時候嗎?就在播放劇情高潮的時候,剛好你走開了,回來電視機前時剛好一逝而過,頓覺無趣,就沒有再看下去的意思了。即使往後可以在網上重溫,但熱情已過,劇情也沒再那麼吸引了。有時候錯過了最精彩的,的確叫人遺憾,但卻無可奈何。

閒時,愛煮煮東西。餐蛋麵是我的最愛。但煮一碗看似簡單的餐蛋麵是否真的如此容易?速食麵誰都會煮,水滾,放麵。那什麼時候麵熟?太快關火,麵會硬,難以入口;太遲關火,麵會太軟,那麵就會變成一團糊,麵就不好吃了。一碗好吃的餐蛋麵,錯過了最佳的時間,太快太慢都會變得不好吃。

人生有很多東西可以追求的,追得最多的可算是巴士了,等待總是漫長的,如果可以,即使有一百米的距離,仍會向著到站的車子跑,無奈的是總會看到車子在面前揚長而去。巴士不會為你我停留多一分鐘,時間到了就會開走。遲了一秒,你可能會錯過車子到站的時間,錯過到達地點的時間,錯過約會的時間……

大學的沒有上課鐘聲這回事,大家或許認為遲到幾分鐘會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人到了就好。錯過了準時到達,錯過了點名時間,錯過了教授的開場白。或許沒人會介意,或許名可以點回,或許教授的開場白不重要。但,錯過的可能是守時的美德,可能是給教授留下好印象的機會,可能是……

第一次,偷偷暗戀著一個男生,沒有告白,就這樣不了了之。幾年前,一次的偶遇,跟他開始熟起來,友誼就這樣開始了。後來,他告訴我喜歡上我。但是,我已經有男朋友了。時間的錯配,我們都錯過了一段戀情。至今想起,難免有所歎息,但也不斷自我安慰,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想來也無謂。

A朋友在12月31日出生,B朋友在1月1日出生,兩人出生相差一日,但卻相差一歲。B朋友常埋怨為什麼只遲一天的時間,卻很多事情都要遲一年發生,遲一年入學,遲一年拿成人身份證……其他朋友都笑他愛在媽媽的肚皮待多一天,不肯乖乖地出來。B朋友很無奈,誰叫他錯過了出生的好時機。

人生總有很多錯過的時間,時間的交錯,配合得了,會得到如意的效果;配合不了,就只能任由擦身而過。也許我們不能控制時間,但我們可以把它掌握得很好。我們控制

不了八點半的上課時間,但我們可以掌握睡醒的時間。雖然錯過了暗戀的

物件,但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物件。

不要把遺憾留下,因為時間不等人。

一切都是

時間的問題

文:余奕雯

36 |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文 藝 版

Page 37: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設計:黃榮杰

顏 色

大O的最後一天,大家都不知不覺地通了

頂,在JC的露台迎接第一個教院的日出。

灰藍色的天空中,漸漸閃出第一度曙光,使

世界變得光明,使教院上一切的事物都添上

了屬於自己的顏色。可是在這個五光十色的

世界裡,我們每天都看到不同的顏色,漸漸

地,忽略了它們。這些曾經讓人暈眩的光

芒,一些曾經令人嚮往的色彩,人們懶得和

顏色打交道,懶得去體會各種顏色給你的種

種感覺……

……如同房給我一罐的橘子水,散發出一種

溫柔,一種暖融融的味道。同時,又奏出一

首又一首祥和的樂曲,讓人溫暖,令人喜

悅,使人不知不覺沉醉於這個歡樂的氣氛,

中不想離去……

……漫遊在夕陽下的春風徑,暢行在金黃的

稻田中,結集在快樂的向日葵上,向明亮的

地方招手。我,宛如一個俏皮的小孩,在陽

光下奔走,留下一隻又一隻細小的腳印……

……曾把大地掩蓋,一片一片的鋪在大地

上,使大地變成“原始的美麗”。在白色的

季節過去後,花草為大地加添了顏色,帶來

了生氣,帶來了歡欣,帶來了希望……

……我們多久沒有停下來,享受教院中各種

顏色帶給我們的感覺呢?感受那些曾經帶給

我們歡樂,點綴我們平凡生活的顏色。可能

人總是以為它客觀的存在,以為在任何時間

都會看到,可是事實又不是如此。

也許直至畢業的那一天,眨眼間,很多事情

將會成為過去,進入了黑暗,看不到半點的

色彩,各位才驚覺色彩並不是客觀的存在。

彷如走進黑白電視的世界裡,看到一切都是

「無彩色」的黑,白,灰。也許,那一刻我

們才會懷念「顏色」的美好,才會珍惜曾經

唾手可得的美麗.

各位同學,曙光再次升起了,教院絢麗的色

彩再一次包圍著我們。今天,你會享受到這

種顏色帶給我們的喜悅嗎?

最後,僅於此文獻給我四年內在教院遇上的

人和事,是你,把我的生活添上了各種各樣

的色彩。

文:湯先達

學師‧第一期 四、五月合號 | 37

文 藝 版

Page 38: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Page 39: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

眼疾年輕化 護眼要有法

「為何矇查查?誰時時矇查查?誰常常矇查查?矇查查…」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然而因受生活及學習模式等因素所影響,本港的學童患上近視、遠視、

散光等眼疾的情況漸趨嚴重。在香港,近視已有「年幼化」的趨勢,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

學系的調查顯示,在 2006 至 2007 年間,百分之六的幼稚園學童有

近視,較十年前增加兩倍,而平均度數亦上升四成至 222 度,可見

近視已成為幼童普遍的眼疾,家長不能再坐視不理,除配戴合適的

眼鏡外,更要從小教育護眼方法,保護眼睛及視力。

為了令小朋友明白愛護眼睛和珍惜

視力的重要性,奧比斯舉辦了創意愛

眼行動 2011 —「睛」靈看世界,鼓

勵全港幼稚園和小學生於 5月 13 日

前以環保物料設計出一副「睛」靈眼

鏡交回奧比斯參賽,從中汲取保護健

康視力的資訊。

落後國家的兒童因貧窮而失去驗眼或醫治眼疾的機會,嚴重者甚至永久失明,奧比斯希望

透過這創意籌款比賽向本地學生宣揚愛眼訊息,召集大家為全球抗盲出一分力。

藉著推廣創意愛眼行動的機會,奧比斯的代表現已開

始到全港各大幼稚園及小學舉辦護眼講座,向小朋友

介紹奧比斯的工作、宣揚護眼訊息和喚起他們對貧窮

國家小朋友患上眼疾的關注。小朋友全神貫注留心講

座內容,並踴躍回答問題,學習保護自己的小眼睛,

向「矇查查」的生活 say no!

除了上述活動,奧比斯於未來亦會舉辦更多不同類

型、適合各界人士參與的活動,將愛眼訊息廣泛宣揚

開去。希望每個人也了解眼睛對我們的重要性,知道

護眼的各種方法,亦希望大家能拿出愛心,作出捐款

去幫助於貧窮國家因眼疾而受苦的人,幫助他們重見

光明,一同迎接美好人生。

Page 40: 第十八屆《學師》第一期(四、五月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