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家庭搭帐篷观夜景赏诗词玩拓印 夜宿黄鹤楼...

Post on 19-Feb-2020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长江日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张智 王健键) 男子胸腔内外长出“子母雷”,手术需要连同胸骨一并切除,造成心脏、双肺裸露在外。 为解决这一难题,湖北省肿瘤医院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作出完全一致的钛合金胸骨,术中为患者完成胸廓重建。 昨天,患者李先生康复出院,这也是省内实施的首例软骨肉瘤切除 3D 打印胸骨植入重建术。

两年前,34 岁的李先生发现前胸长出一个红枣大小的肿块, 因不疼不痒便没有特别在意。 到了今年 3 月,肿块明显增大,稍有运动便能感到明显的疼痛, 已影响到李先生日常生活。不久前, 他到医院做了检查,不料竟确诊为恶性软骨肉瘤。 CT显示, 李先生的肿瘤如同一颗“子母雷”,胸壁上的“子雷”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大、更危险的“母雷”则藏身胸腔内,紧紧贴着心脏和大血管。

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骨软组织外科主任熊飞介绍, 软骨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 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 李先生胸壁外面的肿瘤直径约 5 厘米, 而胸腔内的肿瘤是外面的

两倍大,导致整个胸骨、两侧部分肋骨完全被破坏,心包、心脏大血管也受到压迫。

特殊的病情将医生置于两难境地:若不及时实施切除手术,随着肿瘤进一步长大将危及患者性命;若将肿瘤和胸骨一并切除,患者胸壁将形成巨大缺损,心脏、双肺都将失去“防护”墙,任何一个拥抱或一个小的碰撞, 都有可能造成致命性事故。

唯一“两全之策”,就是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重建胸壁。 为此,熊飞主任联合西安唐都医院李小飞主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术前,团队根据患者CT扫描影像得出患者胸骨大小、 形状等数据,再运用国际上最先进的 3D 打印技术, 制作出完全一致的钛合金假体,可以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

月初, 手术在省肿瘤医院手术室紧张进行, 专家团队耗时 3小时 20 分钟, 将李先生胸骨、部分肋骨和一大一小两颗“子母雷”一并切除,同时把预先制作的 3D打印钛合金胸骨顺利植入患者体内, 实现了骨性胸廓的功能性重建。目前经过三周的康复治疗,患者外观、肢体功能已与常人无异,昨天顺利出院。

8 2018年 6月 23日 星期六 责编:乐健 美编:职文胜 版式:刘利明 责校:孙婷社 会 新 闻

3D 打印技术为患者还原“胸骨”经三周康复患者外观肢体功能已无异常人

3D 打印的钛合金胸骨

长江日报讯(记者贺方程 通讯员江萌) 夜幕降临,下了一天的雨停了,城市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20顶帐篷一个个搭起来了……22 日晚,长江之畔,黄鹤楼下,20 个刚参加完中考的武汉孩子和家长夜宿名楼,度过奇妙一夜。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 一对身着亲子装的父子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儿子肖鸿宇来自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他是第一次来黄鹤楼,对什么都觉得新奇。 他自认为学习成绩“还可以”,这次中考考得也

“还可以”,接下来准备好好玩几天,然后就要上衔接班了。父亲肖海说来过黄鹤楼无数次,但这一次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儿子学习任务重,所以很少交流,夜宿黄鹤楼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父子交流的机会。

本次活动的领队老师辜学超是初中语文老师。他认为,将学习地域文化融于现场教学中,是特别好的做法,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除了夜宿活动外,20 个亲子家庭还夜登黄鹤楼,

观武汉两江夜景,在夜风中品读黄鹤楼诗词,观看古筝表演,体验书法、拓印等。

黄鹤楼 10名诗词志愿者接待了这群特殊的游客。68岁的志愿者王保胜老人, 曾经在晚上接待过来自贵州山区的学生,他非常喜欢跟孩子们交流。 来自武汉外校的高中生志愿者祁欣, 很羡慕这群夜宿黄鹤楼的同龄人,她遗憾当年自己中考后“怎么没有这样的活动”。

23日,20个亲子家庭还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诗经里的植物,学做植物拓染,共同完成一份自然礼物。

20个家庭搭帐篷观夜景赏诗词玩拓印

夜宿黄鹤楼 手可摘星辰

黄鹤楼外,帐篷点点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1元钱布料做成精美连衣裙 老年大学 40位“老设计师”俏皮走秀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帆)6 月 22 日上午 10 点,40 位

平均年龄 70 岁的老太太,身着时髦的服装,在常青花园老年大学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服装设计毕业展, 现场每一位老人都是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她们用 1 块钱布料做成精美的连衣裙, 用 200 元一尺重磅真丝做成优雅的旗袍,令人惊叹。 万涓奶奶自豪地说:“我用 10 元钱布料做成的风衣有人要花 1000 元买呢。 ”

老年大学的这群时髦学员基本都是从零起步学习,从不懂到领会,从设计画图到操剪下料,从挑选便宜布料到高档毛料、真丝,一件件精美的服装在她们手中诞生,看到自己的设计、自己的制作,学员纷纷表示:“这种满足感是商场里买衣服买不到的。 ”

62 岁的万晓玲是常青花园服装设计班的老学员,上课 5 年来, 家里自己做的衣服堆了满满两大箱,100 多件。“作为老年人,我们有时候也想穿一些当下最时髦的面料,比如欧根缎、重磅真丝,但这些面料一般只有年轻人的时髦品牌在用, 而且很多款式和尺码对发福的老年人来说根本没法穿。你看我这件欧根缎的伞裙,我面料只花了 500 多块人民币, 但在商场没有个两三千块肯定买不到。 ”万晓玲指着自己的设计得意地说。

在这次的毕业服装设计展中, 老太太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将材料运用到了极致,这里有 1 元钱布料做成的连衣裙,有 10 元钱布料做好的风衣,还有高档面料手工包边、滚边制作的真丝连衣裙。“我这件风衣是

花 10 块钱买的面料做的,朋友看到后都说好,我一个老闺蜜还要拿 1000 块跟我买,我舍不得,毕竟这件衣服是我一刀一剪、 一针一线做成的, 我觉得我赋予了衣服温度。 ”万涓奶奶对衣服特别珍惜。

服装设计班老师冀彩霞说:“从面料的精选到整体造型, 从色彩搭配到服饰的点缀, 这群老太太强调新颖优雅、美丽自然、简洁大气,充分体现现在的老年人有为向上的精神面貌。 ”

常青花园老年大学服装设计班是校内最为火爆的课程之一,指导老师冀彩霞从事老年教育 20 多年,而且出身服装制造世家,虽然课程在常青花园,武汉市的各地都有老年学生慕名来听课,最远的有江夏赶过来学习的。

黄鹤楼顶父子留影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