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领域典型内容的学与教 - tup.com.cn ·...

Post on 14-Jun-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书书书

1    

第一章识字领域典型内容的学与教

关于识字教学,需要处理几组关系: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

的关系;为了阅读识字教学和为了写字的识字教学。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人们都会

认为识字是为了阅读和习作的,反之,阅读和习作也会促进识字。教学处理的时

候,是应该在阅读中识字还是单独识字再去阅读,这也是实践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问

题。课堂表现常常是第一课时识字,第二课时抛开字词学意义、情感、写法等,基本

成为一线教学的共识,殊不知,忽略了字词的意义、情感学习会游谈无根,缺乏一个

生发点。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说到底是教材编写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课改以来

的各个版本教材也好,目前的统编教材也罢,基本都是采取“随文—集中—随

文—……”的编排方式,随文识字是在阅读中积累零散的汉字字料的过程,集中识

字是在汉字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归纳和推理的系统整理字料的过程,利用理性归

纳的规律指导并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了阅读的识字教学和为了写字的识字教

学目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占用的时间自然也应该不同。为了阅读的识字教学,能够

认识字形轮廓并根据轮廓能够推断大意即可,为了写字的识字教学,需要对字形的

精准掌握,二者用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雨点儿》《风》《田家四季歌》《语文园地二》等

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首先因为这几个案例代表了识字教学的几种材料,《雨点儿》

是一篇课文,《风》是诗,《田家四季歌》是韵文,《语文园地二》是复习课。其次,《雨

点儿》的教学设计是处理阅读与识字关系的一个范例,在这个设计中,我们能够看

到教师如何通过阅读识字,通过识字阅读,在阅读与识字的双向互动中学习汉字;

2    

《风》的教学设计基于阅读一首儿童诗的三个层次:认读—理解读—创作读,是在阅

读过程中识字、用字的好例子;《田家四季歌》则是通过活动识字,这个活动既指课

前有目的的前置学习活动,也指课上的学习活动设计,在这个设计中,学生能够

沟通生活,启发我们识字要与活动、生活、阅读相结合;《语文园地二》是针对形声

字的教学设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大多数,但是形声字不如象形字直观,也不如会

意字那么有故事有画面,形声字的教学容易单一和枯燥,这个设计给了我们很多

启发。

第一节 随文识字的学与教

识字要遵循的规律,首先是汉字本体的构形规律,其次是与书面语互动的规

律,最后是学生的认知规律。随文识字,是通过与书面语的互动来识字。识字过

程和阅读过程相伴而行,是在阅读中识字,也就是在语境中识字,语境中识字容

易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同时,汉字在阅读语境中不断复现,字形和字音也会

有所涉及。因此,对于单字而言,语境中识字基本保证了字的音形义三要素的完

整识认。

在现实教学中,经常看到两个极端,一个是脱离语境的无限拓展;另一个是在

语境中离开语言文字的切磋琢磨,肆意发挥。前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游

离于语境之外,针对某个汉字进行无限拓展,如组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多音

字……这样的教学过度引导,打乱了阅读的正常进行,破坏了“随文识字”“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初衷。后者表现为针对某篇课文无限制地分析,分析的

时候又不从语言文字本身寻找根据,游谈无根,凭感觉说话。因此,教学的时候,把

握贴着语言文字行走的“度”,非常重要。

《雨点儿》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在整体观照中设

计一节课,教师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其次是在阅读与识字的双向中进行教学,既保

证了识字的有效性,也保证了阅读过程中“气儿”的贯通。在案例分析部分,对阅读

和识字关系,也就是如何处理随文识字过程中学文和识字的关系问题,我们进行了

细致的分析和指导。本案例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解决随文识字“度”的问题。

3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能清晰地梳理随文识字的基本流程,并运用到自己的

教学中。

(2)通过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清楚随文识字教学流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设计

意图,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3)通过研读案例分析部分,能够清晰地把握识字的基本规律,并能判断什么

样的材料适合随文识字,能够在教学中处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并合理分配时间。

教学设计

随文识字,聚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雨点儿》教学设计①

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起点奠定好汉

字学习的基础。本课教学力求依托课文,在富有趣味的语境中开展随文识字,使汉

字的学习与语言的训练相关联,使汉语言文字的教学自然融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

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

际出发,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用多元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感受识字

的乐趣。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分析

《雨点儿》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八课,本册教材共编排了

① 本教学设计由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焦倩老师提供。

4    

14篇课文,本文是第一篇含人物对话的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以对话形式写

出了大小雨点儿的可爱,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有语气的朗读,并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从语言训练的价值来看,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

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

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

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

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

从文字学习的价值来看,本课中编排了“彩、半、绿”等10个生字,多音字“数、

长”,和“彡、穴、刂”3个偏旁。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笔画“横钩”。

短小的童话故事承载着多个知识点,如何在有趣味的阅读中读好对话,识字学

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单元编排意图

本课处于本册教材第二组课文中,编排在第六单元的第四篇。在以前几篇课

文的学习中已涉及了古诗、童谣、小散文、儿童诗的学习。本篇课文是教材中第一

篇童话,文中有明确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对话。

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均有朗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学生

已经历了背诵课文、仿照课文说话、问答游戏、标点辨识和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等语

言训练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中着重学会读人物的对话,知道引号的作

用;能读好长句子,看标点注意停顿。

《学习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栏目中编排了“用多大的声音”语言训练主题。本题

目的训练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根据对环境的判断,选择适合的说话音量。在

《雨点儿》的对话朗读指导中可有意识引导学生想象大小雨点儿会面时的情景,根

据当时的情形用适合的方式说话。

3.能力要点分析

《雨点儿》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的作品,新部编本教材保留了之前人

教版教材中的这篇课文。对比两版教材,课文内容没有变化,且对朗读的要求也聚

焦在读好人物对话,但写字任务由3个调整为5个,认读字的数量及学习要求也有

所提高,从教材的调整可见识字写字在第一学段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朗读

课文,写本部分生字。第二课时将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

本案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将重点运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突破读文与识字

5    

相融合的关键教学点。

(二)学情分析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还应分析学生对新授教学内容的认

知情况。

1.阅读能力方面

学生在学习了汉语拼音及部分识字单元和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已有一定

的识字量,能依托拼音自主读懂课文。在自主读文的过程中,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能根据眼动速度顺畅阅读,部分学生需借助指读的方式阅读,识字量少的学生阅读

速度较慢,需要先拼读不认识的字,再连词成句进行阅读。

2.语言表达方面

本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与人交流,乐于表达,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

生在轻松交流、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识字学文。

3.识字写字方面

学生能借助拼音识字,已具备自主阅读和识字的基本能力。在语境识字中,能

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阅读内容和猜想等方式了解字义。能通

过“加偏旁”“换偏旁”“数笔画”等方法记住生字。会看汉字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

置,能说清楚关键笔画的书写要点。但由于儿童书写能力的发展滞后于儿童的思

维认知,在书写实践中,也许学生能将汉字写正确,但写美观还需不断的方法强化

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阅读课文,在合作学习和谈话交流的过程中读懂课文,读好

对话。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尝试书写本课生字。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大小雨点儿的想法,通过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想。

本课生字较多,且含有需要新认知的偏旁,因此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随文识字

需要巧妙地设计和合理地安排课时。对话的表达形式在一年级教材中首次出现,

通过对话来呈现自己的想法也是课文阅读的难点。根据学情和对教材的解读制定

6    

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在读文的过程中认识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多种形式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教学活动与设计意图

(一)自主阅读,多元表达(5分钟)

(1)读好课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

同桌合作阅读,每人读一遍,认真听同桌在读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出。

标好自然段。

【设计意图】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

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拼音进行自主阅读。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阅读时

自主思考,并进行阅读表达。在此,通过初读课文和阅读反馈,教师借机了解学生

的教学前认知。

(二)随文识字,朗读课文(10分钟)

朗读句子,了解句式。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有多少雨点儿从天而降?

预设:数不清、数不清的雨点儿  

读出雨点儿特别多的感觉。

学会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

从这句话里,你能知道雨点儿的家在哪儿吗?

随文识字“彩”,出示词语云彩、彩云,说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读好词语“飘落”,想象着雨点儿们飘落的样子,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 在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过程中,随文学习生字“彩”,帮助学生

建立“词→短语→句子”的句式模型。

7    

(三)随文识字,读好对话(10分钟)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哪儿相遇的?出示词语“半空”,随机学习生字

“半”。

(2)路上遇到好朋友,会怎么样?

预设:读2~4自然段,看看他们聊了些什么。

指导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你会怎么问?

预设:用好奇、关心的语气问。

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要去的地方一样吗?

预设:猜猜他们是怎么想的,随机学习生字“到”“方”。

方:方(犳ā狀ɡ)→地方(犳ɑ狀ɡ)

到:认识立刀旁,“ ”短竖是刀刃,长竖部分是刀柄和刀背,小勾是刀尖,所以

写的时候竖要写得直直的,钩要尖尖的。

(3)如果你是一滴雨点儿,你想飘落到哪儿?小组里说一说。

预设: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想飘落到哪里去。同学间以问答的

形式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 在2~4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的语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读对话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大小雨点儿为

什么这么说,他们是怎样想的。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朗读时学习生字,认识

新偏旁。

(四)随文识字,发展语言(5分钟)

(1)结果和他们想的一样吗?朗读第三自然段,随文学习生字“更”“长”“绿”。

(2)出示词语卡片:有→没有→有没有(你们刚才读的三个词,意思一样吗?

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对比读句子:

花红了,草绿了。

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思考:小花、小草有什么变化?读出变化。

8    

(4)假如你们这些小雨点儿的想法也实现了,你会怎么说呢?用“不久……”

的句式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在读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回应之前自己的想

法。使得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做到“有因有果”,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中发展

思维。

(五)巩固识字,书写生字(10分钟)

(1)出示自编童谣,巩固识字。

雨点儿,雨点儿,我问你:

你从哪里来?

雨点儿,雨点儿,我问你:

要到哪里去?

云彩就是我的家,

有我的地方更美丽!

预设:自由读童谣,读准字音。

(2)自主书写,评价提升。

出示汉字“问”。

预设:说说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书空。

预设:认真练习书写,再根据书写标准,同桌互相评价,提出问题后再书写。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

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朗读课文和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新的语言

材料中巩固识字、书写生字。

四、学习效果评价及说明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从朗读、识字和写字方面设置了以下效果评价标准(见

表1 1)。

9    

表1 1 学习效果评价量表

等级 朗读 等级 识字 等级 写字

☆☆☆正 确、流 利、有

语气☆☆☆

读 准 字 音,会 组

词,能运用☆☆☆

书写正确,结构合

理,美观

☆☆ 正确,通顺 ☆☆ 读准字音 ☆☆书 写 正 确,占 格

正确

☆在识字基础上能

读正确☆ 能借助拼音识字 ☆

书写正确,需进一

步练习

案例评析

从《雨点儿》这个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师的整体观照意识以及对阅读与识字

关系问题的把握。

一、在整体观照中设计具体一节课

《雨点儿》的设计,凸显了教师教学设计时的整体观照意识。在“单元整体编

排”中,注意到了《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并能够找到结合点,同时也注意到了整本教

材在朗读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老师胸中有丘壑,对教材做了线性的梳理,这样做

很容易给《雨点儿》这篇课文定位,如课文处在教材的哪个环节上,本单元中可以用

这篇课文做什么。所谓“用教材教”,就需要有这样的分析和定位,以真正把握

教材。

在教材分析部分,教师能够把握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的写法,同时关注到了本课

书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这是低年级教材分析的基本要点。并且,《雨点儿》是一

篇教化意味比较浓的课文,一般老师在处理大小雨点的选择时,容易对立,而焦老

师在教材分析中做了调和,大小雨点都为大地做了贡献。这是一种健康价值观的

引导,容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情分析部分,根据阅读、语言、识字写字的把握情况来分析,其中识字写字

部分比较具体,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做了梳理,但是针对本课中的具体汉

字,学生的识别与书写的困难在哪里,没有做具体分析。阅读和语言部分分析比较

笼统,缺乏针对本节课、本篇课文的具体分析。例如,在《雨点儿》一文中,有两个重

10   

复的地方,“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我要

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这

两个部分为什么要重复?“半空中”是哪里?怎么叫“飘落”?这个字为什么从

“风”?这些问题,学生是否明白?

总之,在教学背景分析的时候,老师有整体观照的意识,这里的“整体”包括教

材的整体、单元的整体、一篇课文的整体,以及学生的整体。只有把握了这些“整

体”,才能实现“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等的教学理念,为选择合宜的教学

内容做准备。

二、合理的教学流程保证了阅读与识字的相互促进

焦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保证了阅读与识字的相互促进。如果用线索来表达,

那就是明线和暗线。明线是课文学习,暗线是识字。如图1 1所示。

图1 1 学习流程图 

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先从熟悉课文开始的,老师首先安排学生自己读,发现

问题,然后老师范读,纠正问题,同学之间检查读,这是低年级第一次学习一篇

新的课文时,必须进行的一个熟悉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看拼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