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有教养的孩子? -...

Post on 15-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河南 A142015年12月31日责编田震 美编张峰 邮箱 dhbjrgd@126.com看点

活动从一段来自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带着板儿逛大观园的视频开始。板儿东摸摸、西瞅瞅,见什么都新鲜,激动了就大声喊叫,吃饭时恨不得把所有的食物都抢到自己的盘子里。没错,在很多景区你都能看到像板儿一样的人——大声喧哗、疯狂进食、乱摸乱拿……

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文明现象,中国人的这种道德困境是什么造就的?

周虹:父母影响不可忽视,上梁不正下梁歪,母不母则子不子。父母内心混乱时孩子的行为就是混乱的,孩子从小混乱,长大自然也就混乱。

董建:这和中国孩子从小“美育”严重缺失有关,穿衣色彩搭配混乱就是例子。以国外吃快餐后自觉主动收餐盘、扔垃圾为例,国外的教育强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作为礼仪之

邦反而恰恰缺失这一块。Peter:孩子的教育从家庭、

父母开始。当小孩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时,你怎么做?我看到很多父母都会大声呵斥孩子,这是不对的。我会边做手势边轻声讲“你过来”。小孩会叫“你说什么?我听不到”。我会继续做手 势 低 声 说“ 你 过 来 就 能 听到”。他过来之后就不会大声喊叫了。

周鑫:教养的甲骨文写法有两层意思,一是父母示范,二是鞭策惩罚。现在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也缺乏规则。很多孩子不懂得遵守规则,不知道违反规则要受惩罚。

茅青:父母教育、学校教育都太功利化了,读书似乎都是为了升学考试,真正为提高孩子修养的人太少了。读书不要仅仅为了考试,要读对一生都有用的书,学对一生都有用的知识。

主持人:我们的历史是一个没有具体时间观念的历史,比如古诗说“人约黄昏后”,这个黄昏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模糊似乎还在延续,比如有人常常不守时,这是否与缺乏“时间管理”学习有关呢?

Peter:美国孩子读一二年级时,就开始强化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比如,课间排队喝水,每人只有5秒的时间,老师计时,如果前面的孩子超时,后面的孩子就会说“太不礼貌了!”

尊重他人,是进行时间管理最简单的方式。美国人时间观念强,一般会提前10到2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而我在中

国,有朋友爱迟到,我的女儿就会问:“为什么我们尊重他们的时间,他们却不尊重我们的时间?”我会告诉她,不管别人怎样,我们都要学会尊重他人。

周虹:时间管理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古老的力量,守时是骨子里的高贵。如果自己不守时、在背后说他人坏话,孩子跟着就学会了。

董建:大家可以通过收纳家里、办公室的物品来提高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对时间的“收纳”,父母把家里收拾得有条不紊,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会做事利索,把自己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文明旅游”曝光台之“问策”

如何培养有教养的孩子?来听听中外五位亲子教育专家的真知灼见□策划 本报评论部 执行记者 刘瑶 贺笑天 文 见习记者 赵龙翱 摄影

核心提示 | 旅游不文明行为深究其因,离不开教育问题。文盲难找,“礼盲”扎堆,父母应该怎样言传身教?昨晚,大河报特邀中外五位亲子教育专家一起莅临郑州松社书店,推出亲子教育版“问策”,探讨如何培养一个有修养的孩子。

吕女士是第一个拨打大河报96211热线报名的读者,也是三位“辣妈”之一,这三位闺蜜早早来到现场,准备接受专家的“再教育”。吕女士说,前不久的一次旅行,她发现了一个令她困惑的现象。“上幼儿园的女儿比上小学的儿子更懂得行为举止的文明,她会拉着哥哥让他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吕女士说,幼儿园老师把孩子的礼仪教育做得很到位,可不知为什么,上了小学的儿子反而做不到了,“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有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文明,孩子一定也做得到。”

“教育孩子,修养得放首位。”市民李女士说,她女儿今年6岁半,性格开朗活泼,爱好广泛,钢琴、画画、跳舞,样样在行,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对阅读也很感兴趣,“或许这就是言传身教吧,只要你的习惯好,孩子自然跟着就好了。”

李女士强调,经常带着女儿外出旅游的她,绝不会做出不文明行为。“咱得给孩子做好表率。”李女士说,有时见到小朋友脱了裤子就在景区撒尿,她会跟女儿交流“这样好看吗?”“不好看!”“那如果你也这么做了,别人也会觉得不好看!”“无形中就起到了教育孩子的效果。”李女士说。

主持人:我在农村长大,问好的方式通常都是说“吃了没”,上了大学第一次被同学问“你好”时,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用了很长时间、鼓足勇气才终于学会了说“你好”。30年的义务教育,中国基本上消除了文盲,“礼盲”依然常见。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尊重?

周虹:可以让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放在聚光灯下曝光。比如,我在演讲,台下有人说话,有人打电话,我就会停止演讲,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那里。我尊重他,请他先讲,他就会不好意思了。反过来,在舞台上受过台下观众随意讲话、不尊重这种

“羞辱”的孩子,更会懂得尊重别人,也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董建:除了尊重别人、考虑别人感受外,还要讲究细节。我们很多人不讲究细节,也不教孩子讲究细节。其实了解一个人,很多都是细节上的观察。

主持人:说到细节,我想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到底怎么分,却没人教。

Peter:在美国,爸妈会教孩子如何分,幼儿园、小学里也会学习这些内容,为了让孩子知道,还会做很多实验。

主持人:教养有很多细节,比如骑自行车,有人在前边走路怎么办?我们通常会摇铃,台湾交通部门就会用宣传画告诉你:前边有人,不要摇铃,要说:借过、谢谢!其实教养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

主持人: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经常给我动“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该不该动“武”呢?

周鑫: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但要接受惩罚,还要提前约定,处罚得当,保护身心。同时,孩子受到委屈,只要不妨碍别人,应该允许他们发泄,让孩子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再从正面去引导。

董建:我小时候在部队长大,父亲是军人,虽然很严厉,但很少动手打我们姊妹仨。父亲言传身教,特别在意培养我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如被子不

允许有一点皱褶等,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坚持着这些好习惯,并将它们教给了自己的孩子。

Peter:美国父母急了也会打孩子屁股。如果父母要惩罚你,你就一定得尊重,如果不尊重父母,这个惩罚就会变得非常严厉。在美国,学生犯错首先得认识到错在哪儿,然后主动道歉,还要面临惩罚,比如写检讨等。

周虹:父母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孩子都有失控的时候,在他们失控时,家长不能失控。用高贵的举止和文雅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孩子的教养就不会差。

黄普磊(主持人)大河报评论部主任

周虹(嘉宾)亲子教育专家、虹汇创始人

Peter(嘉 宾)美籍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

周鑫(嘉宾)国学教育践行者、含育学堂创始人

茅青(嘉宾)教育部终身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板胡演奏艺术家

董建(嘉宾)生活美学专家、室内装饰设计师

【问策】

A“板儿”是怎样养成的? C 教育孩子,该不该动手打?

D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现场】幼儿园的女儿反而比小学的儿子更文明?

B 文盲没了,“礼盲”来了,教育到底缺什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