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 文匯副刊 她用鏡頭作畫:...

1
B8 文匯副刊 藝粹 責任編輯:賈選凝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4 年 6 月 24 日(星期二) 《天天向上入門須知 榮念曾竹棚花牌裝置》是華人實驗 藝術先驅榮念曾應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邀請製作的巨型裝置作品。 作品主要由竹枝做成,形成一座濶 35 米、高 10 米、深 6 米的大 型城門,包括 1200 個竹筒風鈴和 90 面天天旗幟。 榮念曾用竹子將香港工藝竹棚技術結合花牌技術,將以竹為基 的視覺藝術結合以竹為本的聲音藝術,是一次將傳統創作結合當 下創作的裝置試驗,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同時增進國際對香港當 代藝術、嶺南文化的認識,更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與傳承 上作更深層次的突破,為國際及中國非遺工作者、機構,提供借 鑑。 2014年第48屆「史密森尼民俗節」(Smithsonian Folklife Fes- tival),主題聚焦於「中國傳統與生活的藝術」及肯尼亞。中國 文化部將挑選約二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前往當地參與盛 會,藉此推動中美文化交流。榮念曾是獲美國主辦方邀請參與的 唯一一位香港藝術家。 《觀天》、《備忘錄》 榮念曾的兩部劇場作品《觀天》、《備忘錄》也將於 9 月-11 月期間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觀天》是榮念曾的最新製作,挑戰演員與觀眾、劇場與空 間、藝術與社會之間的永恆命題。九位曾獲多個獎項的江蘇省青 年崑曲演員大膽破天荒,將各自關注的議題融入劇場時空,發展 成首次中國傳統與當代集體創作的劇場。 《備忘錄》則匯集文學、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當代戲劇。 四部有關「記憶」的實驗短編,從四位已故華人作者曹雪 芹、李開先、程硯秋及郭寶崑的經典作品出發,與來自傳統川 劇、崑劇與當代劇場的表演藝術家,共同尋找與審視記憶的方 式,試圖整理個人歷史與重構集體記憶。 《天天向上入門須知 —榮念曾竹棚花牌裝置》 時間:6月25日至7月6日 地點: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藝訊 榮念曾竹棚花牌巨型裝置 進駐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人專門花了兩天時間,為《墨韻》展覽中的部分 作品題詞,句句婉約,卻又字字動情。「別時一 日如三秋,相會三秋一瞬流,但得朝朝暮暮戀,此生何 必羡『封侯』」,又或是「情入痴癲人繾綣,相逢每祈 不分離。天涯咫尺難牽手,天籟數聲心自怡。」其中絲 絲入扣的纏綿,恰似這場展覽給人的感受:轉瞬即逝卻 又繾綣流長。 張立軍說《墨韻》中的作品,靈感其實都來源於她對 生活的感悟。她個人會對一閃而逝的許多事物抱以關 注。「雖然轉眼消失,但那一瞬間很美。就像很多人想 把漂亮的氣球抓在手裏卻又抓不到那種感覺。」很美, 也確實存在,只是很難保存長久。於是攝影成了唯一的 辦法。 《墨韻》給人的感覺是墨跡融化在水裡的無限氤氳, 而藝術家則將水中的瞬間執着記錄下來,成為記憶憑 證。墨是非常中國的意象,張立軍自小便喜愛中國文 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深深植根在她對創作的認 知中,故而整場展覽的基調都有着中國式的含蓄,正所 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這可能也是主辦方被她作 品最深深吸引之處艾美酒店的法國經理喜歡她拍的 黑白照片。因為她的照片留給西方人太多想像東方的空 間。 為什麼要拍墨?張立軍會告訴你:「因為滴一滴墨下 去,你不知它的去向是什麼。」加冰加鹽加彩色瀝青, 都會創造出新的可能。她看着那墨暈染開來時,內心會 特別激動,裏面的無窮可能性,在她看來驚心動魄。 這批以墨為主題的作品,時間跨度較長,她斷斷續續 拍了許多年,有黑白也有彩色,記錄墨跡的心境與生活 交相重疊。最初她拍單線條的墨,因為「當時追求的也 是單線條的生活」,後來由簡到繁,墨的線條也逐漸複 雜多變。四年前襲來的一場大病,令她的心態變得不 同。 她說:「其實我是讀設計出身,後來因為跟着樂團拍 DVD,連照片也要一起拍,之後幫高爾夫雜誌攝影, 直到自己做建築雜誌做文化傳媒公司的藝術總監,攝影 對我來說始終是種享受。」而在創作《墨韻》這組作品 之前,她的一組睿澤花語(張立軍筆名為睿澤)以花為 題,表達的也是自己對生活的感觸。 張立軍的攝影,與其說是攝影,不如說是在用鏡頭繪 畫。她曾拍下迷離的花朵神態,來自小時候體質不好曾 暈倒的一剎那的身體經驗,像是靈魂出竅。「因為這種 經歷,我後來專門去讀國外採訪彌留狀態的人的資料, 他們所形容的那一瞬間的感受,和我的感受很接近。」 而她想表達的恰恰是這難以言表的一瞬間,這是她的故 事,她只是想用鏡頭去把它講出來。 常住天津的張立軍說:「天津的花品種其實不 多。但我嘗試了各種方法,把花冰起來拍,放在 水下拍。」她拍的花中,有對一去不復返瞬間的 懷戀,有自己的童年,也有帶有輾轉紅塵味道的 感情經歷。看上去非常寫實,但用她的話說,每 一張都有她的靈魂在裏面。 可以接受沒愛情 不能接受沒攝影 正是受到墨在水中暈染開這種畫面的啟發, 張立軍開始想像女性在水中舞動的姿態。她正 是根據這樣的畫面,為國家隊的水上芭蕾隊員 拍攝了一組照片並入圍攝影界的奧斯卡「奧 賽」獎項。 而繪畫對她攝影創作的影響,則是一種潛 移默化相輔相成。她也畫畫,但畫在玻璃 上,還專門去學過色彩心理學,了解怎樣 運用大到園林的顏色,小到可以輔助肝 病患者的康復速度的顏色。張立軍想做的是把 人生從生到死都用不同顏色表達出來,繪畫與 她的攝影間的默契是一種美學的貫穿與滲透。 未來她打算嘗試用鏡頭拍出自己患病的那幾 年經歷,這次不拍墨和花,主題變成人,道具 她打算大面積用鏡子。她說:「我想把自己生 病近乎有點抑鬱時那種孤獨迷離的感覺拍出 來,嘗試用多重曝光的技法,拍出一種接近 夢境的效果。」 攝影對她來講,也像是人生的一部日 記。「我最初接觸舞台攝影,後來進行 商業攝影,但也從來不會完全去服從客 戶的意願,我會在工作中堅持自己的 主張。」又不能用簡單的「用商業攝 影去養藝術創作」去定義她的狀態, 因為更多時候,她崇尚的是順其自 然。張立軍不是那種只有想法而不去 實行的人,她同時兼有藝術家的浪漫 和商業攝影師的高度執行力,有了想 法就馬上去做,而手頭在做的事,又 都是自己喜歡的。 身為女性,她對攝影的執着卻遠 遠超乎愛情。她說自己「可以接受 沒有愛情,但不能接受沒有攝 影。」原因何在?「因為工作, 你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但感情 可能並不盡然。」然而這樣一個 餘音裊裊裏都能讓你讀出醇厚 故事的女子,卻又不想把她自 己的故事和生活說得太明 白。她說:「我不是要通過 作品引導別人走入我的生 活,而是讓他們去發現他 們自己的生活。」 而張立軍同時正在嘗 試的另個系列則依然具 有鮮明的中國風。她 說自己打算拍明清時 代的古鎖,以「鎖 韻」為名,引領觀 眾賞鎖、賞詩、 賞書法,一如今 次我們讀賞她 的墨韻。 她用鏡頭作畫 她用鏡頭作畫張立軍 張立軍墨韻 墨韻世界 世界 應是朝夕相聚多 應是朝夕相聚多偏是分離受折磨 偏是分離受折磨多情卻被多情惱 多情卻被多情惱逝去青春可奈何 逝去青春可奈何!」 !」乍看像古詞 乍看像古詞但細一讀就能覺出詞語用得現代 但細一讀就能覺出詞語用得現代應當是今人所寫 應當是今人所寫其實這是任教於南開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 其實這是任教於南開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 的自由攝影人張立軍的友人 的自由攝影人張立軍的友人為她在港舉辦的個展 為她在港舉辦的個展墨韻 墨韻中的作品所專門創作的詞作 中的作品所專門創作的詞作張立軍是身兼多重身份的女性 張立軍是身兼多重身份的女性朋友們會戲稱她是 朋友們會戲稱她是張鐵人 張鐵人」, 」,儼然像是工作狂 儼然像是工作狂教職與攝 教職與攝 影之外 影之外她做獨立藝術論壇理事 她做獨立藝術論壇理事也擔任雜誌總策劃 也擔任雜誌總策劃而一旦進入創作的領域 而一旦進入創作的領域她女性化的特 她女性化的特 質才會自然而然在作品中暈染開來 質才會自然而然在作品中暈染開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賈選凝 劉國權 劉國權 ■「彤雲邈渺飛天女,銀河搖 落飄花絮。寒雪滿關山,徵鴻 杳未還。高樓空佇立,飲宴弦 歌急。孤舍對琴書,冰心在玉 壺。」 ■「朵朵如玉翩翩舞,戀戀風 輕拂、枝頭駐。影透芳苑驚 舒,冰清月色聚心露,韻滿溢 香出、潔白處。飄飄灑灑疊 鋪,柔柔綻放,脈脈染春圖、 繁華簇。典雅詩意誰讀?丹青 墨醉和詞賦,栩栩真情渡、溪 流注。」 ■「別時一日如三秋,相會三 秋一瞬流,但得朝朝暮暮戀, 此生何必羡『封侯』」。 ■「情入痴癲人繾綣, 相逢每祈不分離。天涯 咫尺難牽手,天籟數聲 心自怡。」 ■「應是朝夕相聚多,偏 是分離受折磨,多情卻被 多情惱,逝去青春可奈 何!」 ■「羨慕嫦娥不老身, 每將朝露飲花心。三更 玉碗出青意,千里昆侖 種蕙根。今觀曉慶女兒 身,明眸風雨未黃昏。 其實都是天然久,自古 誰如月明真?」 ■「當人羞,背人羞,雨後荷花嬌似 愁,紅粉點綠洲。欲抬頭,未抬頭, 蜜意柔情語又休,相思春水流。」 ■「東坡一樹梅,落花無人題。 唯念風來遠,思君幾千回。」 攝影家張立軍 攝影家張立軍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May-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B8 文匯副刊藝粹 ■責任編輯:賈選凝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天天向上入門須知 ——榮念曾竹棚花牌裝置》是華人實驗藝術先驅榮念曾應美國史密森尼學會邀請製作的巨型裝置作品。作品主要由竹枝做成,形成一座濶35米、高10米、深6米的大型城門,包括1200個竹筒風鈴和90面天天旗幟。榮念曾用竹子將香港工藝竹棚技術結合花牌技術,將以竹為基的視覺藝術結合以竹為本的聲音藝術,是一次將傳統創作結合當下創作的裝置試驗,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同時增進國際對香港當代藝術、嶺南文化的認識,更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與傳承上作更深層次的突破,為國際及中國非遺工作者、機構,提供借鑑。2014年第48屆「史密森尼民俗節」(Smithsonian Folklife Fes-

tival),主題聚焦於「中國傳統與生活的藝術」及肯尼亞。中國文化部將挑選約二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前往當地參與盛會,藉此推動中美文化交流。榮念曾是獲美國主辦方邀請參與的

唯一一位香港藝術家。

《觀天》、《備忘錄》榮念曾的兩部劇場作品《觀天》、《備忘錄》也將於 9月-11

月期間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觀天》是榮念曾的最新製作,挑戰演員與觀眾、劇場與空間、藝術與社會之間的永恆命題。九位曾獲多個獎項的江蘇省青年崑曲演員大膽破天荒,將各自關注的議題融入劇場時空,發展成首次中國傳統與當代集體創作的劇場。《備忘錄》則匯集文學、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當代戲劇。

四部有關「記憶」的實驗短編,從四位已故華人作者——曹雪芹、李開先、程硯秋及郭寶崑的經典作品出發,與來自傳統川劇、崑劇與當代劇場的表演藝術家,共同尋找與審視記憶的方式,試圖整理個人歷史與重構集體記憶。

《天天向上入門須知 ——榮念曾竹棚花牌裝置》時間:6月25日至7月6日 地點: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藝訊

榮念曾竹棚花牌巨型裝置 進駐美國華盛頓國家大草坪

友人專門花了兩天時間,為《墨韻》展覽中的部分作品題詞,句句婉約,卻又字字動情。「別時一

日如三秋,相會三秋一瞬流,但得朝朝暮暮戀,此生何必羡『封侯』」,又或是「情入痴癲人繾綣,相逢每祈不分離。天涯咫尺難牽手,天籟數聲心自怡。」其中絲絲入扣的纏綿,恰似這場展覽給人的感受:轉瞬即逝卻又繾綣流長。張立軍說《墨韻》中的作品,靈感其實都來源於她對

生活的感悟。她個人會對一閃而逝的許多事物抱以關注。「雖然轉眼消失,但那一瞬間很美。就像很多人想把漂亮的氣球抓在手裏卻又抓不到那種感覺。」很美,也確實存在,只是很難保存長久。於是攝影成了唯一的辦法。《墨韻》給人的感覺是墨跡融化在水裡的無限氤氳,

而藝術家則將水中的瞬間執着記錄下來,成為記憶憑證。墨是非常中國的意象,張立軍自小便喜愛中國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深深植根在她對創作的認知中,故而整場展覽的基調都有着中國式的含蓄,正所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這可能也是主辦方被她作品最深深吸引之處——艾美酒店的法國經理喜歡她拍的黑白照片。因為她的照片留給西方人太多想像東方的空間。為什麼要拍墨?張立軍會告訴你:「因為滴一滴墨下

去,你不知它的去向是什麼。」加冰加鹽加彩色瀝青,都會創造出新的可能。她看着那墨暈染開來時,內心會特別激動,裏面的無窮可能性,在她看來驚心動魄。這批以墨為主題的作品,時間跨度較長,她斷斷續續

拍了許多年,有黑白也有彩色,記錄墨跡的心境與生活交相重疊。最初她拍單線條的墨,因為「當時追求的也是單線條的生活」,後來由簡到繁,墨的線條也逐漸複雜多變。四年前襲來的一場大病,令她的心態變得不同。她說:「其實我是讀設計出身,後來因為跟着樂團拍

DVD,連照片也要一起拍,之後幫高爾夫雜誌攝影,直到自己做建築雜誌做文化傳媒公司的藝術總監,攝影對我來說始終是種享受。」而在創作《墨韻》這組作品之前,她的一組睿澤花語(張立軍筆名為睿澤)以花為題,表達的也是自己對生活的感觸。張立軍的攝影,與其說是攝影,不如說是在用鏡頭繪

畫。她曾拍下迷離的花朵神態,來自小時候體質不好曾暈倒的一剎那的身體經驗,像是靈魂出竅。「因為這種經歷,我後來專門去讀國外採訪彌留狀態的人的資料,他們所形容的那一瞬間的感受,和我的感受很接近。」而她想表達的恰恰是這難以言表的一瞬間,這是她的故

事,她只是想用鏡頭去把它講出來。常住天津的張立軍說:「天津的花品種其實不

多。但我嘗試了各種方法,把花冰起來拍,放在水下拍。」她拍的花中,有對一去不復返瞬間的懷戀,有自己的童年,也有帶有輾轉紅塵味道的感情經歷。看上去非常寫實,但用她的話說,每一張都有她的靈魂在裏面。

可以接受沒愛情不能接受沒攝影正是受到墨在水中暈染開這種畫面的啟發,

張立軍開始想像女性在水中舞動的姿態。她正是根據這樣的畫面,為國家隊的水上芭蕾隊員拍攝了一組照片並入圍攝影界的奧斯卡「奧賽」獎項。而繪畫對她攝影創作的影響,則是一種潛

移默化相輔相成。她也畫畫,但畫在玻璃上,還專門去學過色彩心理學,了解怎樣運用大到園林的顏色,小到可以輔助肝

病患者的康復速度的顏色。張立軍想做的是把人生從生到死都用不同顏色表達出來,繪畫與她的攝影間的默契是一種美學的貫穿與滲透。未來她打算嘗試用鏡頭拍出自己患病的那幾

年經歷,這次不拍墨和花,主題變成人,道具她打算大面積用鏡子。她說:「我想把自己生病近乎有點抑鬱時那種孤獨迷離的感覺拍出來,嘗試用多重曝光的技法,拍出一種接近夢境的效果。」攝影對她來講,也像是人生的一部日記。「我最初接觸舞台攝影,後來進行商業攝影,但也從來不會完全去服從客戶的意願,我會在工作中堅持自己的主張。」又不能用簡單的「用商業攝影去養藝術創作」去定義她的狀態,因為更多時候,她崇尚的是順其自然。張立軍不是那種只有想法而不去實行的人,她同時兼有藝術家的浪漫和商業攝影師的高度執行力,有了想法就馬上去做,而手頭在做的事,又都是自己喜歡的。身為女性,她對攝影的執着卻遠遠超乎愛情。她說自己「可以接受沒有愛情,但不能接受沒有攝影。」原因何在?「因為工作,你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但感情可能並不盡然。」然而這樣一個餘音裊裊裏都能讓你讀出醇厚故事的女子,卻又不想把她自己的故事和生活說得太明白。她說:「我不是要通過作品引導別人走入我的生活,而是讓他們去發現他們自己的生活。」而張立軍同時正在嘗試的另個系列則依然具有鮮明的中國風。她說自己打算拍明清時代的古鎖,以「鎖韻」為名,引領觀眾賞鎖、賞詩、賞書法,一如今次我們讀賞她的墨韻。

她用鏡頭作畫她用鏡頭作畫::張立軍張立軍的的「「墨韻墨韻」」世界世界「「應是朝夕相聚多應是朝夕相聚多,,偏是分離受折磨偏是分離受折磨,,多情卻被多情惱多情卻被多情惱,,逝去青春可奈何逝去青春可奈何!」!」乍看像古詞乍看像古詞,,

但細一讀就能覺出詞語用得現代但細一讀就能覺出詞語用得現代,,應當是今人所寫應當是今人所寫。。其實這是任教於南開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其實這是任教於南開大學藝術系攝影專業

的自由攝影人張立軍的友人的自由攝影人張立軍的友人,,為她在港舉辦的個展為她在港舉辦的個展《《墨韻墨韻》》中的作品所專門創作的詞作中的作品所專門創作的詞作。。

張立軍是身兼多重身份的女性張立軍是身兼多重身份的女性,,朋友們會戲稱她是朋友們會戲稱她是「「張鐵人張鐵人」,」,儼然像是工作狂儼然像是工作狂。。教職與攝教職與攝

影之外影之外,,她做獨立藝術論壇理事她做獨立藝術論壇理事,,也擔任雜誌總策劃也擔任雜誌總策劃。。而一旦進入創作的領域而一旦進入創作的領域,,她女性化的特她女性化的特

質才會自然而然在作品中暈染開來質才會自然而然在作品中暈染開來。。 文文::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文匯報記者賈選凝賈選凝 攝攝::劉國權劉國權

■「彤雲邈渺飛天女,銀河搖落飄花絮。寒雪滿關山,徵鴻杳未還。高樓空佇立,飲宴弦歌急。孤舍對琴書,冰心在玉壺。」

■「朵朵如玉翩翩舞,戀戀風輕拂、枝頭駐。影透芳苑驚舒,冰清月色聚心露,韻滿溢香出、潔白處。飄飄灑灑疊鋪,柔柔綻放,脈脈染春圖、繁華簇。典雅詩意誰讀?丹青墨醉和詞賦,栩栩真情渡、溪流注。」

■「別時一日如三秋,相會三秋一瞬流,但得朝朝暮暮戀,此生何必羡『封侯』」。

■「情入痴癲人繾綣,相逢每祈不分離。天涯咫尺難牽手,天籟數聲心自怡。」

■「應是朝夕相聚多,偏是分離受折磨,多情卻被多情惱,逝去青春可奈何!」

■「羨慕嫦娥不老身,每將朝露飲花心。三更玉碗出青意,千里昆侖種蕙根。今觀曉慶女兒身,明眸風雨未黃昏。其實都是天然久,自古誰如月明真?」

■「當人羞,背人羞,雨後荷花嬌似愁,紅粉點綠洲。欲抬頭,未抬頭,蜜意柔情語又休,相思春水流。」

■「東坡一樹梅,落花無人題。唯念風來遠,思君幾千回。」

■■攝影家張立軍攝影家張立軍。。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