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发 抗 病 毒 药 物 为 何 这 么...

1
7 编辑/版式:李春阳制作:戴亚娟校对:赵丽岩 天下 2020.2.28 星期五 2 20 01 14 45 51 13 3研发抗病毒药物为何这么难 ? 长久以来,人类与病毒进行着不懈斗争。从艾滋病、丙型肝炎、流感等疾病相关病毒,再到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 一直致力开发针对它们的抗病毒药物。但是病毒独特的结构和增殖方式,让药物研发面临天然挑战,要针对突发传染病在 短期内发现特效药难度很大。 细菌和病毒都是常见的病原体微生 物。数十年来,科学家针对细菌开发出多种 抗生素,而强有力的病毒“杀手”依然很少。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学者、免疫学博 士王宇歌告诉记者,抗病毒药物研发历史 较短,重要原因是病毒的独特结构给药物 研发带来天然挑战。细菌有独立细胞结构, 比较容易针对细菌细胞开发抗生素。而病 毒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必须 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因此很难找 到只针对病毒靶点而不影响宿主细胞正常 功能的化合物。王宇歌说,目前一些抗病毒 药物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抑制病毒复 制。但很多病毒复制所用的工具就来自人 体细胞,如核糖体,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也会 给人体带来很大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开发多会针对病毒复制 周期的关键蛋白来尽量减少产生副作用。 但即使很多药物能顺利通过体外实验和动 物实验,进行到临床试验时都会因毒性大 或副作用多而被终止掉。”美国哈佛医学院 病毒免疫学博士后孙小明说。 由于细菌有较多共性,广谱抗生素可 对多种细菌发挥显著抑制效果。而病毒种 类多差异大,每种病毒复制情况不一样,需 要针对特定病毒开发药物才能精确抑制病 毒复制,因此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十分 稀少。 孙小明说,致病病毒尤其是RNA(核 糖核酸)病毒容易变异,所以易出现耐药 性。新冠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 RNA病毒。 专家还指出,病毒感染常具有自限性, 即身体有时能自我康复。因此对于一些已 上市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很多情况下很难 评价是药物作用,还是患者自愈。 新华社华盛顿2月25日电(记者周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25日发布公报说, 已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开展一项 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以评价在研药物瑞 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 也是在美国进行的首个新冠肺炎疗法临床 试验。 公报说,这项临床试验要求入组患者必 须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且有肺部感染证 据,包括肺部音并需要额外氧气支持、胸部 X光片异常或需要使用呼吸机等。症状较轻 或无症状患者不能入组。首位入组患者是一 名从“钻石公主”号邮轮撤回的美国人。 据介绍,治疗组患者将在入组首日静脉 注射200毫克瑞德西韦,其后每日注射100毫 克,最多使用10天;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安慰 剂注射。研究人员将在患者入组后第15天对 药物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由内布拉斯加大学 医学中心内科学教授安德烈·卡利尔领导。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 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在公报中说,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疗 法”,而随机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是判断试 验性疗法是否有利于患者的“黄金标准”。 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开发 的一款广谱抗病毒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地 方获批。该药曾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 床试验,且在体外及动物研究中对严重急性 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 合征(MERS)冠状病毒等显示了较好的抗病 毒活性。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月底刊 文说,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同情 用药”原则下使用瑞德西韦后症状明显 改善。 在多轮筛选基础上,瑞德西韦也成为中 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的药 物之一。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 验本月初已在武汉多家医疗机构启动,预计4 月27日公布试验结果。 美国开展首个瑞德西韦 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 寻找病毒“杀手”的 天然挑战 近期多家科研机构报告了一些可能对 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候选药物,不过专家 指出,这些多是在体外细胞实验层面观察到 的效果,并未被人体临床试验验证,有的连 基本安全性都无法保证。如果过度宣传可能 会误导公众,对特效药的期待需“回归理性”。 感染性疾病领域新药研发专家、腾盛博 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洪志对记者说,很 多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有效果,不一定说明在 人体中有效,必须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即便 药物在个例临床观察中显示出效果,也并不 代表该药在严密临床研究下能被证明有效, 可能还会有毒副作用。 药物研发要遵守科学程序。一款药物在 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 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 以上。面对突发疫情,研发新药常是“远水难 救近火”, “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 “病毒感染暴发时间和地点都无法预 测,在时间空间上对研发新药都非常困难。 面对新发传染病,老药新用是可行方法,至 少大部分药物是经过临床实践的,对其安全 性和副作用都比较了解。”孙小明说。 原计划用于抑制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冠状病毒的瑞德西韦、抗疟疾老药 磷酸氯喹、流感治疗药物法匹拉韦等已在中 国被用于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 心平台上,已有百余项有关新冠病毒的临床 试验,涵盖中西药、干细胞疗法等。 专家建议,寻找新冠病毒特效药,要在 基础研究上多下功夫,包括病理解剖和免疫 学机制研究等。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细 胞因子风暴的原因、抗体的产生及其效应、 病毒的清除过程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特效药的期待需“回归理性” 相关专家指出,针对首次暴发的传染病 开发抗病毒药物,缺少成熟商业模式。这就 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合力 “拧成一股绳”,创造公共卫生用药的新 模式。 对于一些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药企来说, 研发突发传染病药物不是优先项。洪志曾任 国际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感染性疾病治疗 领域的高级副总裁和负责人,他透露,大型 药企在针对埃博拉、MERS等疫情的疫苗和 药物方面会有一定研发投入,但主要是出于 对企业文化信誉和社会责任感的考虑。 和急性感染相比,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 炎病毒等引起的慢性感染病程长,季节性流 感每年有固定的患者群体,让药企认为更具 开发药物的价值。有持续存在的病人,也让 科研机构和药企不会面临疫情结束后无患 者可开展临床试验的窘境。 “由于我们很难预测什么时候会有暴发 性疫情,必须通过政府长期资助相关药品研 发,再统一进行采购和战略储备,以创造一 个公共卫生用药的新商业模式,从而让企业 积极参与。”洪志说。 在这种新模式里,为预防未来的突发疫 情,政府可资助企业和科研机构根据既往疫 情,提前对一些潜在药物进行研发,完成临 床前研究后暂停研发,并设计好临床研究方 案,再由政府采购储备相关药品。一旦出现 疫情,就可迅速把储备药物用于临床试验。 新华社记者 彭茜 创造公共卫生用药“新模式”? 2月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口的一家药企公 司制剂车间内抽查抗病毒药物的质量。 新华社发(蒲晓旭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Jan-2021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研 发 抗 病 毒 药 物 为 何 这 么 难newpaper.cynews.com.cn/upload/ydcb/2020-02-28/YDCB... · 细 菌 有 独 立 细 胞 结 构 , 比 较 容 易 针 对 细 菌 细

版7编辑/版式:李春阳 制作:戴亚娟 校对:赵丽岩 天 下2020.2.28 星期五

22001144年年55月月1133日日,,美美国国国国家家过过敏敏症症和和传传染染病病研研究究所所发发布布的的电电子子显显微微镜镜下下的的中中东东呼呼吸吸系系统统综综合合征征冠冠状状病病毒毒((新新型型冠冠状状病病毒毒))的的照照片片。。 新新华华社社发发

研发抗病毒药物为何这么难?长久以来,人类与病毒进行着不懈斗争。从艾滋病、丙型肝炎、流感等疾病相关病毒,再到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

一直致力开发针对它们的抗病毒药物。但是病毒独特的结构和增殖方式,让药物研发面临天然挑战,要针对突发传染病在短期内发现特效药难度很大。

细菌和病毒都是常见的病原体微生物。数十年来,科学家针对细菌开发出多种抗生素,而强有力的病毒“杀手”依然很少。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学者、免疫学博士王宇歌告诉记者,抗病毒药物研发历史较短,重要原因是病毒的独特结构给药物研发带来天然挑战。细菌有独立细胞结构,比较容易针对细菌细胞开发抗生素。而病毒没有自己的细胞结构和代谢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因此很难找到只针对病毒靶点而不影响宿主细胞正常功能的化合物。王宇歌说,目前一些抗病毒药物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抑制病毒复制。但很多病毒复制所用的工具就来自人体细胞,如核糖体,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也会给人体带来很大副作用。

“抗病毒药物开发多会针对病毒复制周期的关键蛋白来尽量减少产生副作用。但即使很多药物能顺利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进行到临床试验时都会因毒性大或副作用多而被终止掉。”美国哈佛医学院病毒免疫学博士后孙小明说。

由于细菌有较多共性,广谱抗生素可对多种细菌发挥显著抑制效果。而病毒种类多差异大,每种病毒复制情况不一样,需要针对特定病毒开发药物才能精确抑制病毒复制,因此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十分稀少。

孙小明说,致病病毒尤其是RNA(核糖核酸)病毒容易变异,所以易出现耐药性。新冠肺炎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一种RNA病毒。

专家还指出,病毒感染常具有自限性,即身体有时能自我康复。因此对于一些已上市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很多情况下很难评价是药物作用,还是患者自愈。

新华社华盛顿2月25日电(记者 周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25日发布公报说,

已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开展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以评价在研药物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在美国进行的首个新冠肺炎疗法临床试验。

公报说,这项临床试验要求入组患者必须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且有肺部感染证据,包括肺部啰音并需要额外氧气支持、胸部X光片异常或需要使用呼吸机等。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不能入组。首位入组患者是一名从“钻石公主”号邮轮撤回的美国人。

据介绍,治疗组患者将在入组首日静脉注射200毫克瑞德西韦,其后每日注射100毫克,最多使用10天;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安慰剂注射。研究人员将在患者入组后第15天对药物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由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学教授安德烈·卡利尔领导。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在公报中说,“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冠肺炎疗法”,而随机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是判断试验性疗法是否有利于患者的“黄金标准”。

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开发的一款广谱抗病毒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批。该药曾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且在体外及动物研究中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等显示了较好的抗病毒活性。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月底刊文说,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同情用药”原则下使用瑞德西韦后症状明显改善。

在多轮筛选基础上,瑞德西韦也成为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的药物之一。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本月初已在武汉多家医疗机构启动,预计4月27日公布试验结果。

美国开展首个瑞德西韦

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寻找病毒“杀手”的

天然挑战 近期多家科研机构报告了一些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候选药物,不过专家指出,这些多是在体外细胞实验层面观察到的效果,并未被人体临床试验验证,有的连基本安全性都无法保证。如果过度宣传可能会误导公众,对特效药的期待需“回归理性”。

感染性疾病领域新药研发专家、腾盛博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洪志对记者说,很多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有效果,不一定说明在人体中有效,必须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即便药物在个例临床观察中显示出效果,也并不代表该药在严密临床研究下能被证明有效,可能还会有毒副作用。

药物研发要遵守科学程序。一款药物在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面对突发疫情,研发新药常是“远水难

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病毒感染暴发时间和地点都无法预

测,在时间空间上对研发新药都非常困难。面对新发传染病,老药新用是可行方法,至少大部分药物是经过临床实践的,对其安全性和副作用都比较了解。”孙小明说。

原计划用于抑制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瑞德西韦、抗疟疾老药磷酸氯喹、流感治疗药物法匹拉韦等已在中国被用于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平台上,已有百余项有关新冠病毒的临床试验,涵盖中西药、干细胞疗法等。

专家建议,寻找新冠病毒特效药,要在基础研究上多下功夫,包括病理解剖和免疫学机制研究等。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原因、抗体的产生及其效应、病毒的清除过程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特效药的期待需“回归理性”

相关专家指出,针对首次暴发的传染病开发抗病毒药物,缺少成熟商业模式。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与科研机构、企业合力“拧成一股绳”,创造公共卫生用药的新模式。

对于一些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药企来说,研发突发传染病药物不是优先项。洪志曾任国际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高级副总裁和负责人,他透露,大型药企在针对埃博拉、MERS等疫情的疫苗和药物方面会有一定研发投入,但主要是出于对企业文化信誉和社会责任感的考虑。

和急性感染相比,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的慢性感染病程长,季节性流感每年有固定的患者群体,让药企认为更具

开发药物的价值。有持续存在的病人,也让科研机构和药企不会面临疫情结束后无患者可开展临床试验的窘境。

“由于我们很难预测什么时候会有暴发性疫情,必须通过政府长期资助相关药品研发,再统一进行采购和战略储备,以创造一个公共卫生用药的新商业模式,从而让企业积极参与。”洪志说。

在这种新模式里,为预防未来的突发疫情,政府可资助企业和科研机构根据既往疫情,提前对一些潜在药物进行研发,完成临床前研究后暂停研发,并设计好临床研究方案,再由政府采购储备相关药品。一旦出现疫情,就可迅速把储备药物用于临床试验。

新华社记者 彭茜

创造公共卫生用药“新模式”?

2月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口的一家药企公司制剂车间内抽查抗病毒药物的质量。

新华社发(蒲晓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