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l ȥ m .doc) · 而專家認為台灣生技產業之關鍵發...

116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與成效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碩士研究生:鄭英棋 指導教授:林亭汝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Oct-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與成效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碩士研究生:鄭英棋

指導教授:林亭汝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與成效發展與成效發展與成效發展與成效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研 究 生:鄭英棋 Student: Ying-Chi Cheng

指導教授:林亭汝 Advisor: Grace Tyng-Ruu Lin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

科技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June 2007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i

以區域創新系統觀點探討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與成效

碩士研究生:鄭英棋 指導教授:林亭汝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歷經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其成效仍落後於世界

先進國家。本研究從區域創新的觀點結合專家的意見,以檢視台灣生

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成效,並試圖找出其欲發展成功之關鍵因素。本研

究首先透過相關國內外文獻探討,並配合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情況,

確認本研究的評估準則及研究架構。接續乃以層級分析(AHP)法來進

行專家問卷的實證分析,並將分析過後各構面位居第一、二名之評量

因素再度作為專家訪談之題目,其目的在於更深入瞭解在這些權重值

較高的因素中,主要的實際發展缺口為何。本研究經上述之研究執行

得出以下台灣生技業區域創新發展之重要關鍵因子排序:1.強化資訊

與知識取得管道;2.加強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3.加速智慧財

產權流動;4.提高資金可用程度。而專家認為台灣生技產業之關鍵發

展缺口有:1.知識資源不足,人才及核心技術為知識與資訊的主要來

源,卻因為台灣生技人才不足而無法強化無形資產培育;2.合作關係

薄弱,政府相關政策法規未修正以符合目前生技產業的發展情況,另

外產官學合作方向失焦,不是以前瞻、創新開發為合作重點因而未能

累積研發能量;3.智財權流動性不足,智財專利及法律人才稀少,生

技評價制度難以建立;4.資金來源供應不足,國內對生技投資資金設

限眾多,對外資予以管制,導致整體資金供應量不足。本研究並基於

上述於最後提出綜合政策建議以資參考。

關鍵字:生物科技、區域創新系統、層級分析法、創新

ii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Student: Ying-Chi Cheng Advisor: Dr. Grace Tyng-Ruu Li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 of Taiwan has gone through for over

20 years, however, its performance still lags behind the advanc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is research combines the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

experts’ opinions to explor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Taiwan, and then finds out the key development factors in

the same regard. This research appli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ology to calculate the factors’ weight, and uses in-depth interview to identify

the key problems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s development. Based on what

concludes in this research, it suggests Taiwan government take influential factor ranks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veloping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This research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order in view of assessing key

development factors for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1. Strengthening the channel of acquiring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2. Improving the collabo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 units;

3. Accelerating the flo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4. Promoting the availability of capital.

This research also deduces the following ends with key development breaches of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sequence:

1. The knowledge resource is insufficient: Talents and key technology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but Taiwan has been unable to strengthen

the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n to foster skilled talents sufficiently for it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2. Collaboration is weak: The Taiwan government’s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have not been revised in order to accord with the cooperation focal point, therefore

fails to accumulate the energy of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3. The mobi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insufficient: The related patent and law

iii

talents are rare, s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angible assets for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s difficult to set up;

4. The capital source is insufficient in supply: Limits to Taiwan’s biotechnology

investment funds and control of foreign capitals are great, causing the supply of

the whole funds to be insufficient.

Keywords: Biotechnology,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HP

iv

誌誌誌誌 謝謝謝謝

進入交大科管所就讀是自己從未有過的際遇,回想當初研究所考

試時,一直認為根本考不上,甚至連口試要準備的東西,也是在前二

天才準備完成,根本就是臨時抱佛腳。直到現在,轉眼間論文已經完

成,就要從交大畢業了,真是不可置信。另外,更要感謝五專的同學

-福吉、和晃、坤良與智鴻,因為有了你們的加油打氣,讓我得以順

利地考上交大科管所進而畢業。

在這二年的求學期間中,首先要感謝美麗大方的指導老師-林亭

汝老師,由於老師的悉心指導,使得學生的論文不僅在論文競賽中取

得佳作,更獲得研討會青睞而中選發表。也因老師的耐心教導之下,

使得學生著實收獲不少,更加強學生日後面對艱困任務的抗壓性。接

下來要感謝口試委員-李宗耀老師與虞孝成老師,謝謝老師們對學生

論文的評審,使得學生論文品質著實提升不少。另外,也感謝博士班

的嘉祈與佳翰學長對學弟的照顧,不厭其煩地教導學弟有關論文研究

的事宜。

而在學校裡,遇到了一群可愛又有責任感的同學,因為有他們的

陪伴,讓自己一直在二年的求學生涯中,保有樂觀進取的態度。回想

一開始的招生說明會活動、創業競賽、小梅竹運動直到課堂上的報

告,因為有這些同學的互相幫忙,讓自己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地取得

修課學分。另外,也因有了你們,讓自己的人生觀有所成長,謝謝你

們,我最可愛的同學們!

最後,謹以本論文獻給我的父母親,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給予我最

充分的支持,不僅從日常生活中告知子女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親身實

踐,著實讓我印象深刻,懂得應對。

鄭英棋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于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v

目 錄目 錄目 錄目 錄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ii

誌謝誌謝誌謝誌謝 ................................................... iv

目錄目錄目錄目錄 .............................................................v

表目錄表目錄表目錄表目錄...........................................................vii

圖目錄圖目錄圖目錄圖目錄...........................................................viii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範疇與目的............................................2

1.3 研究流程...................................................2

1.4 研究方法...................................................5

1.5 研究架構...................................................5

1.6 資料蒐集方法與預期成果 ..................................6

1.6.1 資料蒐集方法..........................................6

1.6.2 預期之研究成果 .......................................6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7

2.1 創新與地理因素之關係探討 ................................7

2.1.1 創新之定義與範圍 .....................................8

2.1.2 地理近便性與創新之影響 ..............................9

2.1.3 地理近便性與區域創新系統之關係.....................11

2.2 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與影響因素之探討 ..................12

2.2.1 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 ................................12

2.2.2 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16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25

3.1 生物科技產業之特性 .......................................25

3.1.1 生物科技之定義 .......................................25

3.1.2 生物科技產業之範疇 ..................................28

3.1.3 生物科技產業之特性 ..................................31

3.2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發展概況..............................34

3.2.1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發展歷程 .........................34

3.2.2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與其各領域之發展現況..............38

3.3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所要臨的問題.......................53

vi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研究方研究方研究方研究方法法法法………………………………………………………………………………………………………………………………………………………………………………………………………………………………57

4.1 研究架構...................................................57

4.2 研究方法...................................................57

4.2.1 層級分析法之理論基礎 ................................58

4.2.2 層級分析法之應用流程 ................................59

4.2.3 層級分析法之各項應用步驟說明 .......................61

4.3 研究設計...................................................65

4.3.1 問卷設計 ..............................................65

4.3.2 抽樣設計 ..............................................68

4.3.3 信度與效度檢定 .......................................70

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 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72

5.1 層級一之分析結果 .........................................72

5.2 層級二之分析結果 .........................................74

5.2.1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74

5.2.2 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75

5.2.3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77

5.2.4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78

5.3 研究結果與討論............................................80

5.3.1 研究結果 ..............................................80

5.3.2 專家深度訪談 .........................................81

5.3.3 研究討論 ..............................................83

5.4 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政策建議................86

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90

6.1 研究結論...................................................90

6.2 研究貢獻...................................................91

6.3 研究限制...................................................92

6.4 研究建議...................................................92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93

附錄一附錄一附錄一附錄一 研究問卷研究問卷研究問卷研究問卷...............................................99

vii

表表表表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表 2-2-1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關鍵因素 .........................21

表 3-1-1 各國對生物科技名詞之定義 ...........................26

表 3-1-2 生物科技產業之七大重點領先領域 ....................30

表 3-1-3 四大知識型產業之比較 ................................31

表 3-2-1 我國生技產業政策與推動歷程 .........................34

表 3-2-2 我國 2006 年生技產業發展現況........................38

表 3-2-3 台灣藥廠之新藥研發概況..............................41

表 3-2-4 我國 2004至 2006 檢驗試劑相關產品進出口值統計 ....42

表 3-2-5 台灣檢驗試劑廠之研發概況 ...........................43

表 3-2-6 我國 2004至 2005 年農業生技產業產值統計 ...........44

表 3-2-7 特用化學產業之國際市場概況 .........................45

表 3-2-8 我國特用化學未來發展方向與潛力產品................46

表 3-2-9 2005 年台灣健康加值與生技保健康食品產值 ..........47

表 3-2-10 台灣健康加值與生技保健食品製造技術來源 ...........48

表 3-2-11 台灣奈米環保技術產業技術來源.......................50

表 3-2-12 我國生技產品代工領域與其代表公司 ..................51

表 3-2-13 我國 CRO 與 CMO 之優劣勢 ..........................51

表 3-3-1 我國生技產業發展之問題..............................56

表 4-2-1 AHP 應用之問題類型..................................58

表 4-2-2 層級分析法評估尺度及說明 ...........................61

表 4-2-3 隨機指標表............................................63

表 4-3-1 專家樣本描述歸納表 ..................................69

表 4-3-2 有效樣本結構歸納表 ..................................70

表 5-1-1 層級一之因素權重表 ..................................73

表 5-2-1 層級二之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因素權重表 .............75

表 5-2-2 層級二之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權重表 ...........76

表 5-2-3 層級二之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之權重表................77

表 5-2-4 層級二之資金取得難易程度權重表 ....................79

表 5-3-1 我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因素對目標的總體權重表 ......80

表 5-3-2 我國區域創新系統各構面發展因素對目標的權重表 ....81

viii

圖圖圖圖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圖 1-1-1 研究流程圖 ...........................................4

圖 1-1-2 研究架構圖 ...........................................5

圖 2-2-1 區域創新系統制度 ....................................14

圖 2-2-2 區域創新系統:線性與互動觀點 ......................15

圖 2-2-3 科技政策與高科技區域之關係 ........................16

圖 3-1-1 生物科技產業之應用範疇 .............................28

圖 3-1-2 生物科技與其他學科知識間之關係....................29

圖 3-2-1 我國生技公司類別比例 ...............................39

圖 3-2-2 我國生技公司地區分佈 ...............................39

圖 3-3-1 各國投入生物科技之研究與發展經費比例.............53

圖 4-1-1 研究架構圖 ...........................................57

圖 4-2-1 分析層級法之應用流程圖 .............................60

圖 4-3-1 本研究之層級架構圖..................................67

圖 5-1-1 層級一之架構圖 ......................................72

圖 5-2-1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之架構圖 ........................74

圖 5-2-2 與其他相關單位合作之架構圖 ........................75

圖 5-2-3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之架構圖 ........................77

圖 5-2-4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之架構圖...........................78

1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章章章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近年來由於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及投資環境不佳之影響,台灣賴

以成長的製造業逐漸外移、轉型,使得台灣經濟成長不見起色。相對

於過去強調有形資產(土地、廠房等)的運用,現今無形資產(如知

識、智慧)的運用更為企業帶來明顯的價值。因此台灣應朝向知識經

濟方向前進,積極進行產業升級並分散產業發展過於集中於電子相關

產業的風險,考慮轉型發展知識高度密集、附加價值高、能源耗損低、

環境汙染低的產業。

而在眾多知識密集的產業中,生物科技產業為明顯的代表產業;

它係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強調知識創新的產業,不僅是探討生命科學

的基本工具,更具有廣大應用潛力,應用範圍包括醫藥產業、農業、

食品產業、特用化學產業及汙染防治等,為世界各國公認為二十一世

紀的明星產業。如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將生物技術產業列為國

家重點科技產業、強力支持發展。然而台灣由於自然資源貧乏,自然

不適合發展高能源依賴及高汙染的產業,因此,發展高知識、技術密

集與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成為台灣培養產業競爭力的唯一選擇。

台灣自 1981 年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科技發展項目後,生物科技

產業的發展,才算有整體性之規劃與階段性的執行方案,歷經二十多

年的發展,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終於有明顯的成長空間。但相較於世界

其它先進國家,仍不足相提並論,即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仍舊在

萌芽期。雖然國內學者與專家對生物科技產業寄與高度厚望,政府亦

宣稱每年將有大量資金投入於生技產業,積極建置完善的基礎建設以

供發展,但在現階段看來,在整體創新系統的支援下,仍面臨不少問

題。

觀察過去有關本研究主題之相關研究文獻中,大部份都以國家創

新系統之理論觀點來探討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情況,或是從創投

公司角度來評估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資績效,或者是分析台灣生物科技

產業發展的未來前景,甚少從區域面來看生物科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環

境的發展。故本研究將以區域面之角度來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的因素對

生物科技產業之影響,以及如何建構一個適合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區

域創新系統模型。

2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目的研究範疇與目的研究範疇與目的研究範疇與目的

生物科技所應用的產業領域非常廣泛,舉凡醫藥工業、農業、食

品工業、海洋生物、特用化學工業、醫療器材、能源工業與環境保護

工業等。由於與民生工業息息相關,因此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

高科技民生產業。本研究將選定生技產業中的生物技術工業(基因工

程、檢驗試劑、基因治療等)之相關單位作為研究範疇與對象,以問

卷調查方式進行。

有關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描述如下:

1. 根據學者研究的理論基礎,提出區域創新系統模型與各影響因

素。

2. 瞭解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最新發展概況。

3. 蒐集相關資訊,歸納出生技公司對區域創新系統建構的意見,

提出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建構區域創新系統之做法。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設計如圖 1-1-1 所示,共有七個步驟,分別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 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

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確認研究主題並加以規範,據以研

擬出研究流程。

二二二二、、、、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為了對「區域創新系統」有進一步的瞭解,進而能建構出區域創

新系統模型,本研究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理論,以做為進一步研

究之用。

三三三三、、、、 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現況分析產業現況分析產業現況分析產業現況分析

蒐集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發展之相關資料,將其發展現況做一整

理,以便對生物科技產業有所認知。

四四四四、、、、 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

在文獻回顧中,將有關區域創新系統建構之指標做全盤性分

析,選定評估指標,並根據所選定之評估指標,建立我國生物科技

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層級模型架構。

五五五五、、、、 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

根據所修正後所建立的層級模型架構,製作成問卷調查表,送

3

請對生技產業有深入研究的相關專家填寫。

六六六六、、、、 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

根據問卷回收,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理論,將所有問

卷資料分析,求出層級中相對權重與關係,並作整體層級一致性判

定,歸納出結果並作進一步說明。

七七七七、、、、 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

根據 AHP 分析出來的結果,以開放性的問卷設計方式,做出專

家深度訪度的問題,再度詢問相關生技專家的意見,進一步釐清對

這些結果所表達的意見。

八八八八、、、、 檢視台灣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成效及給予產業發展建議檢視台灣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成效及給予產業發展建議檢視台灣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成效及給予產業發展建議檢視台灣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成效及給予產業發展建議

本研究將針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區域創新系統成效做一檢視,以探

討其成效為何,並進一步以專家意見做為生技產業未來的發展建議。

九九九九、、、、 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

彙總研究結果並提出區域創新系統建構的優先順序,並對後續

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4

圖 1-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研究主題規範與研討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分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分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分析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分析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建立整體研究架構

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

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問卷資料回收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初步研究理論架構初步研究理論架構初步研究理論架構初步研究理論架構

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

檢視台灣生技產業檢視台灣生技產業檢視台灣生技產業檢視台灣生技產業

區域創新統成效區域創新統成效區域創新統成效區域創新統成效 產業發展建議產業發展建議產業發展建議產業發展建議

5

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第四節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根據文獻探討、我國生物科技產業概況分析,歸納出影響區域創

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因素,經由層級分析法(AHP)的應用,發展出本

研究之研究問卷,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中,將分

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層級分析法之理論說明與研究設計等三個

部份。

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第五節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為了找出「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

績效之因素」而進行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

的研究,歸納出有利於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因素來做為本研

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1-1-2 所示。

圖 1-1-2 研究架構圖

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相關因素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單位

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我國生技產業發展

目前成效與問題

6

第六節第六節第六節第六節 資料資料資料資料蒐集方法與預期成果蒐集方法與預期成果蒐集方法與預期成果蒐集方法與預期成果

一一一一、、、、 資料蒐集方法資料蒐集方法資料蒐集方法資料蒐集方法

本研究所需要的各種生物科技產業及有區域關創新系統建構等

相關資料,由以下方向取得:

(一) 初級資料

以本研究發展之生物科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建構問卷,請國

內生技企業作答。

(二) 次級資料

1. 我國生物技術相關機上市或未上市之出版品,包含企業、政

府研究單位、報章雜誌等。

2. 國內外出版或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發表在期刊及研討會論

文。

3. 網路上公開的專業資訊。

二、 預期之研究成果預期之研究成果預期之研究成果預期之研究成果

藉由本研究之撰寫過程,預期之研究成果如下:

1. 透過相關文獻的探討,建構出適合本研究進行之區域創新系

統模型以及找出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有利相關因素。

2. 除了能瞭解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特性外,指出台灣生物科技

產業目前最新的發展情況外,更依據本研究所建立之區域創

新系統模型,找出生技產業發展所考慮的有利因素。

3. 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分析並找出影響區域創新系

統發展中優先考慮之因素為何,進一步檢視台灣生物科技產

業的區域創新系統成效。

7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章章章章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文獻回顧

在區域經濟學的觀點下,產業似乎有朝向區域性發展的趨勢,從

個別廠商角度來看,在區域內發展的廠商,會擁有較多的區域優勢

(Regional advantage)及區域資源稟賦效果,明顯較區域外廠商更具

有競爭優勢(Steinle and Schiele,2002)。Doloreux(2002)也提出區

域創新系統(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IS)的概念,認為經濟創

新績效是來自於地域嵌入制度(Embeddedness)的基礎建設與生產系

統,使廠商得以迅速發展。從 1980 年代開始,出現大量有關區域性

生產系統等相關論述,使得經濟與區域發展的互動關係產生了重大的

影響,一些新的概念,如技術特區(Technological districts)、創新環

境(Innovative environment)、知識資本(Knowledge capital)、學習區

域(Learning region)等,廣泛受到學者的重視與青睞。

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的學者,已提出一些新的區域發展理論與實

證架構,試圖在產業發展與地區環境的關係中找出關連性,以探究區

域發展成功的機制與環境。本研究將在區域創新之概念下,探討生物

科技產業與區域創新系統之互動關係。本章分成二個部份,第一部份

說明在創新與地理因素之交互影響下,形成區域創新系統及其對產業

發展之重要性。第二部份將區域創新系統等相關研究做一整理,探討

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相關因素,將各相關因素與區域創新系統之

關係,予以說明,以發展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創新與地理因素之關係探討創新與地理因素之關係探討創新與地理因素之關係探討創新與地理因素之關係探討

熊彼得(Schumpeter)早在 1912 年就指出創新是經濟成長的原

動力,將「創新」(Innovation)定義為廠商採取一種新的生產程序或

方法來改變原有生產程序或方法。然而創新的定義根據不同學者的研

究背景與研究目的會有不同的解釋,彙總大部分學者的看法,均認為

創新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會藉由在過程中,不斷地與各創新機

制互動學習以產生新知識,或是將原有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藉由交流

互動行為,使原有知識得以產生新的學習互動方式及其結果(Morgan,

1997)。

本研究以區域創新系統為研究議題,因此在本節中,首先對創新

之定義加以整理,再歸納出本研究對創新之定義,作為研究依據。接

著再以經濟地理角度來說明地理近便性(Proximity)對區域發展的影

響。最後將創新與地理近便性之概念,塑造成區域創新系統的概念,

8

以作為本研究對區域創新系統的定義。

一一一一、、、、創新之定義與範圍創新之定義與範圍創新之定義與範圍創新之定義與範圍

熊彼得在研究產業活動中,將「創新」定義為廠商採取一種新生

產程序或方法來改變原有生產程序或方法。他強調「創新」與「發明」

(Invention)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他認為「發明」是科學性活動,而

「創新」則著重在商業經濟利益活動中。而後學者皆以不同角度來重

新詮釋創新,整理如下:

Higgins(1995)指出創新是發明新事物的過程,對個人、團體、

組織、社會或產業會產生明顯的價值。而且創新能使企業在競爭力或

製程上,相較於其它企業,具有低成本或差異化的地位,因此創新是

掌握競爭優勢的來源。

從執行面來看,「創新」是人類為創造附加價值或社會價值而實

際去發明與應用的概念(陳協勝, 2004)。換言之,創新除了價值創造

外,新概念的接受與應用行為亦是創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從國家或企業競爭力層面來看,創新是將知識商品化的「過程」,

強調在此過程中之人、事、物,與相關部門之互動與資訊回饋,且創

新是知識創造與擴散的主要來源。Furman, Stern and Porter(2002)即

認為創新是一國長期賴以培養世界級先進技術(New-to-the-world),

將技術商品化的能力。因此,創新是國家或企業提昇競爭力的重要手

段。

從組織行為層面來看,Higgins(1995)、李仁芳(2000)認為創

新是創造力與組織文化相互搭配而達成的,創造力來自個人或團體,

當創造力與適合技術相結合,並在合適的組織文化中發生,創新即會

產生。

由以上部份文獻分析可知,創新的定義根據不同學者的研究背景

與研究目的會有不同的解釋,彙總大部分學者的看法,均認為創新是

一種學習的過程與結果,藉由在過程中,不斷地由各創新機制互動學

習以產生新知識,或是將原有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藉由交流互動,使

原有知識得以產生新的學習互動方式及其結果(Holt, 1983; Higgins,

1995; Gregersen and Johnson, 1991; Morgan, 1997)。

由於創新可以多種不同方式之結果呈現,因此 Holt(1983)以系

統性方式,將創新歸類為下列五種:

1. 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使用知識來創新與執行

新技術。其結果可以為「產品創新」(Product innovation)或是

9

「製程創新」(Process innovation)。

2. 管理創新(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採用新管理方式與系統。

3. 社會與組織創新(Social or organization innovation):採用新的

人際互動型態。

4. 財務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保障與運用資金的新方法。

5. 行銷創新(Marketing innovation):產品及服務的新行銷方法。

根據上述學者對創新研究的解釋,發現過去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

知識外溢效果(Knowledge spillover effect)對產業創新之影響為主,

強調能產生經濟利益的創新,而不是尚未能真正應用在產業上之「發

明」。根據 Sonn and Storper(2003)、Feldman and Audretsch(1999)、

Audretsch and Feldman(1996)、Sternberg(1996)、Henderson et al.

(1995)、Feldman and Florida(1994)、Glaeser et al.(1992)、Jaffe et

al.(1993)等學者之研究,將創新界定為技術創新之產品創新,其主

要優點在於能便利於研究資料取得及量化研究進行,並將創新成效呈

現出。故以技術創新之產品創新作為創新之定義與範圍,較能符合本

研究對於創新之解釋。

二二二二、、、、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Geographical proximity)對創新之影響對創新之影響對創新之影響對創新之影響

由於資訊科技發達,流動於世界各地的資訊,透過網際網路、限

時快遞等方式來傳達,增加了拓展與開發其他地區知識的動機,而且

透過知識所開發出來的價值也在當下的市場競爭中,顯得更多、更為

重要(Lundvall and Johnson,1992)。然而,資訊也未必能完全轉換成

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必須考慮因距離而產生的磨擦,而失去部份內

容與可用價值。在這些現象中,經濟地理相關學者認為,人們與企業

在創造知識的同時,倘若能善加利用地理近便性(Proximity)的優勢,

對於產生經濟價值的知識以及創新具有相當大的幫助(Acs, 2002;

Storper et al., 2004;Feldman, 1994)。Stroper et al.(2004)也指出了

依賴地理近便性所創造出來的知識,對創新是具有關鍵性的地位。

過去關於創新的相關研究多半是以創新流程為探討角度,強調技

術性的創新。然而研究學者為了能更深入探討創新的本質,遂以「地

理位置」引起創新活動,作為探討創新的主要研究議題(Gertler and

Levitte,2003)。以地理位置做為創新研究的相關學者,大都分多以地

理近便性來詮釋地理位置的分佈會對創新產生影響,例如:

在經濟地理相關研究中,Zucker et al.(1998)與 Saxenian(1994)

10

指出,具有高技術性水準的創新也會因相關科學家與員工經常性地互

動學習而迅速發展。

在產業分析中,Feldman(1994)以生物科技產業為研究對象,

發現產業發展中,廠商有日漸集中的現象,集中在某一地區內發展,

透過互動方式來提昇工作的協調程度,而且此集中效應有愈來愈強的

趨勢,並對於新創事業而言,能降低風險與不確定性。Gertler 與

Levitte(2003)以藥學產業為研究對象,發現地理近便性的重要性,

在學術研究單位與具有商品化能力的企業間非常明顯,能使技術得以

商品化。Maskell 與 Malmberg(1999)也指出區域性發展對產業群聚

形成具有重大影響,使得創新在地理集中、產業群聚以及當地化學習

概念影響下,得以蓬勃發展。也就是說創新會擺脫過去傳統線性發展

模型(Linear model)的觀念,而朝向互動性、社會性的經濟網絡,

因此,創新的相關成員在地理集中效應影響下,會加速互動學習的腳

步。

另外,許多文獻都認為創新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在過程中有多

個互動同步運作,透過這樣的互動模式來克服地理空間所形成的溝通

障礙,進而使創新行為易於推動(Breschi et al.,2003)。根據互動學

習的研究觀點,Strorper 與 Venables(2004)對直接面對面溝通行為

進行分析,證明面對面接觸不僅只是一個溝通有效率的工具之外,更

是一個降低因為不知對方是誰所造成的道德風險(Moral hazards)之

方法。

根據 Howell(2002)的相關文獻整理當中,明確指出地理近便

性對知識與創新活動產生具有重大影響:

1. 知識大部份會集中在擁有知識的人,而且知識的累積會藉由

周遭人力資源發展環境所影響,此發展環境亦與地理因素有

關。

2. 知識發展環境與人際互動、適當區位與距離限制有密切關係。

3. 知識擁有者會持續以吸收外在資訊來累積知識,而知識取得

與搜尋成本則因空間距離而受到侷限。

4. 知識擁有者能從學習過程中吸引知識,透過地理、社會與經

濟關係進行學習;然後學習的機會是與他人一起進行的,如

教育、工作等。

5. 知識在經過吸收之後,必須加以過濾與詮釋,編碼型知識更

需要利用過去經驗與克服地理障礙後的隱性知識加以詮釋。

11

根據 Howells 的解釋,可了解地理近便性之重要性會隨著知識類

型不同、產生與轉移關係不同而有所增減。Caniels(2000)亦在知識外

溢模型中引進「地理近便性」的概念,解釋知識的傳遞會受到空間阻

隔,並隨著地理距離的增加而使得知識生產與創新減少。

地理近便性的重要性明顯增加了知識經濟發展的腳步,換句話

說,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相同的資訊與溝通技巧在地理近便性的影響

下,呈現了彈性、互動快速等特性,使得產品及流程在不同產業中持

續創新。因此,企業必須維持必要的創新及密集性、面對面的溝通技

巧,並導入新的創新觀念。若把這些觀念應用在新興產業上,如生物

科技產業,更可以增加這些新興產業在創新績效的表現。

三三三三、、、、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地理近便性與與與與區域創新系統之關係區域創新系統之關係區域創新系統之關係區域創新系統之關係

根據 Albino、Garavelli 與 Schiuma(1999)的研究中,可發現地

理近便性的確是發展區域創新系統的重要關鍵因素,研究中以工業區

(Industrial districts)做為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例子,說明工業區藉

由地理近便性的特性,發揮了互補性資源與技術交易之策略性優勢,

進而有助於廠商間知識移轉與流動,在此區域創新系統中,加速彼此

重要知識之取得速度,提高創新的意願。

Camagni(1995)認為地方性的創新環境是一地區主要非正式社

會關係的複雜網路,通常以特殊外部意象、內部表述與歸屬感來決

定。強調環境並非只有單一地區,空間的鄰近性會增加其影響程度。

藉由環境中的廠商、研發機構與學校所形成之群集,來創造此區域創

新系統。因此,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區域性網路與互動學習等特性,會

使廠商在進行創新活動時,易於各相關單位密切且有效的互動,故地

理近便性常被創新體系的研究者認為是促進互動與提昇創新成的必

要條件。另外,從 Maskell 與 Malmberg(1999)研究中,可發現地理

近便性與區域創新系統之互動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他們認為地理近便

性促進了企業內外部正式或非正式地、計劃或未計劃地面對面互動程

度,有助於組織學習;另一方面,廠商們可在同一地區內分享共通性

的區域文化、規範與價值觀,進而形成一種制度,以提高知識傳遞品

質與促進組織學習效果。因此,位處於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廠商們,可

藉由同一區域的區域知識交換網絡與互動學習機制取得更特別的優

勢(Breschi,2000)。

另外,Sternberg(1999b)從創新和地理近便性的觀點中,發現

德國數個區域中,區域創新系統與相關成員的緊密連結,是因為地理

12

近便性的影響,導致成員之間的資訊流通成本與面對面溝通成本降

低,因此,亦可得知地理近便性對區域創新系統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根據上述文獻回顧,本研究將區域創新系統定義為:「在某一地

理集中區域裡,由相關廠商共同合作,結合資源、技術、人力等要素,

進行創新活動,進而發展出某一區域性之創新系統。」因此,在下一

小節中,本研究將對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做一文獻整理,找出影響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相關因素,建立起本研究之區域創新系統模型,

以便於後續研究之進行。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與影響因素之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與影響因素之探討

一一一一、、、、區域區域區域區域創新創新創新創新系統相關系統相關系統相關系統相關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主要是由歐洲鄰近國家如: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區域科學家組

成的GREMI1小組率先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是將產業空間聚集、社會

文化和創新結合在一起討論。該理論認為環境是一種發展的基礎或背

景,可以促成創新性的機構產生和彼此的互動。其中創新環境往往被

描述為誘導創新的制度、法規等組成的系統。其認為創新是存在於無

形的氛圍之中,也就是說因為創新環境的優劣差異,會使的一些地方

存在創新,另外一些地方則不存在。當創新環境的想法,應用到公共

管理的政策時,便衍生出了學習型區域(Learning region)和區域創

新系統的研究。

區域創新系統的研究,主要是認為技術創新需要大量相關部門和

制度的支持,其中除了硬體的環境外,還包括正式與非正式機構、制

度與各種非正式文化和習慣等。國內學者巫茂熾(2001)認為區域創

新系統,主要是由區域技術、創新財源、產業群聚與創新文化等四項

關鍵要素構成。Meyer(1998)以美國科技園區-矽谷為例,指出當地

創新系統,是由領導力和管理、組織和人、流程、策略調整、評量系

統五個相互依賴的元素所構成。每一要素如何行動,並和其他要素行

動,是由第六個要素-公司文化所決定。

Sternberg(1996b)在研究高科技產業區域成長理論時,指出區

域產業的誕生歸因於新興產業組織的變化。由幾個來自相同或有密切

關係的產業分支出優秀小型公司的空間群落以及一個當地特定的勞

1 GREMI 全名為 Groupement de Recherche Eupopeen sur les Milieux Innovalieurs(區域創新環境研究小組),是歐洲主要研究區域創新環境的單位。

13

力市場,發展出所謂的「技術特區」;而這些「技術特區」基本上建

構了高科技區域的發展,其主要的互動成員包括企業、研究機構、大

學、金融業者和政府等。

Cooke、Uranga與Etxebrria(1997)將區域創新系統定義為一個

群聚基礎與很少規範條件下,透過信任、可靠性、互動和合作等關係

相互影響下所形成之系統。此處所謂的系統,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

方面是有機組織的成員和連接成員之間的關係。有機組織的成員包

括:大學基礎研究、研究機構、技術移轉機構、顧問、人力發展組織、

公私立金融機構、大型或小型企業、與創新有關的非企業組織。另外,

成員之間的連結關係的條件包括:知識或資訊的流動、投資資金的流

動、管理機構(Authority)的流動、非正式的協議(如產業網絡、聚

會、討論會)和合夥關係等。

Cooke、Uranga與Etxebrria等學者從國家政策觀點來看區域創新

系統的發展關鍵,研究結果發現金融、學習、生產力文化是促進區域

系統創新的主要因素,認為區域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重大影響力,

如:區域公共經費的自主能力、區域徵稅收的能力、高水準的區域性

金融服務、區域政府主導控制金融服務、積極發展區域性資訊和政策

的推廣、主導部份區域公共建設政策的執行、主導或分擔國家或區域

層次的策略性公共建設、建立密集且優質的公共建設並高度集中在局

部或都會區。另外,學者們更指出有助於區域創新系統建立的能力包

括:具備教育和培養人才體系、與區域關係緊密的大學、區域內的研

究實驗室合作並同執行區域性科學和技術計劃、與區域性政府的公共

採購、產業和技術政策的規劃和執行共同配合。

Braczk et al.(1998)以整體區域經濟發展、企業間網絡、企業個

體等三個層次的觀點,歸納出區域創新系統包括六大因素(見圖

2-2-1):

1. 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探討群聚、技術移轉、特定技術三個議

題以及從大企業或學校衍生的新興中小企業。

2. 管理和創新系統:如研發補助方案、知識基礎建設的投資、技

術移轉的支持。

3. 技術移轉的活動:技術擴散於企業間網路、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在企業或大學之間以技術移轉方式流動。

4. 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技術種子大學(以合約研究和內隱知識

的交換)、大企業和半官方研發組織。

14

5. 技術相關地區內教育訓練: 技術服務中心輔導。

6. 創新財源(Finance for innovation):創投資金管道取得。

圖2-2-1 區域創新系統制度

資料來源:Braczk, H. J; P. Cooke; M. Heidenreich. 1998.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The role of governances in a globalized world.” London: UCL Press.

Wolfe與Gerler(1998)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區域創新效果,指出

區域創新系統(RIS)的三大要素:(1)技術引進和擴散。(2)產

業管理系統:直接研發費用、技術基礎、教育訓練系統、稅務制度、

金融機制、先進製程技術的採用,學習、共同研究、合作與共同管理

規範之企業基礎的社會組織、區域特定的產業文化(共通、額外期待、

關稅)、維持企業和政府實驗室及大學的關係與實施科學和技術的專

題研討、協助研究計劃的轉包契約。(3)製造文化。

NAUWELAERS與REID(1995)從線性觀點和互動模式,指出

區域創新系統的互動成員包括研究組織、公共管理機構、資助和移轉

組織、訓練系統、企業、市場和文化(如圖2-2-2)提出六項特徵來

評估區域創新系統成效:

1. 技術供給(Technology supply):高等教育對區域的潛在作用

(研究和教學的數量和品質)、區域經濟的接收能力、技術移

轉對區域的重要性。

2. 創新服務(Innovation services)

3. 企業間關係(Inter-firm relations)

4. 企業研發成果和創新活動(Firms R&D efforts and innovative

技術移轉活動

基礎和應用研究

創新財源

教育和訓練系統

區域經濟發展

管理和創新支持系統

企業間網路

企業

15

behavior)

5. 區域環境(Regional environment)

6. 政策(Policies)

圖2-2-2 區域創新系統:線性與互動觀點

資料來源:Claire NAUWELAERS and A.REID(1995),'Methodolog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potential',Scientometrics,34(3),pp.497-511.

Sternberg(1996b)在科技政策和區域成長的研究發現,影響高

科技區域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接近市場、區域人力資源、大企業的影

響力、產業網絡、區域環境、研發機構、創投資金、創業家精神、技

術體系、主要的創新者等因素,造就了高科技區域的優勢等10項(見

圖2-2-3)。

公共管理機構 資助和移轉組織

(創新資助組織)

企業

研究組織

基礎 應用

訓練系統 文化 市場

網路關係

供給

需求

線性觀點 互動觀點

16

圖2-2-3 科技政策與高科技區域之關係

資料來源:Rolf Sternberg(1996b),’Technology Policies and Growth Regional:

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Small Business Economic 8, no2, pp.77

根據以上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研究文獻當中,本研究將歸納出一個

完善的區域創新系統建立所要考量的因素,除了企業本身具備創新能

力與充足創新資源外,外部環境的配合亦是不可或缺的,如資金供應

來源、政府政策與法規配合、外在知識與資訊取得、智慧財產權保護

等,皆是建立區域創新系統的重要關鍵因素,因此,下一小節中,本

研究將以文獻為依據,推演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並歸納出四個影響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以利後續研究進行。

二二二二、、、、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

研究學者指出企業的創新績效除了依賴本身內部 R&D 的研究能

力及投資經費外,像是人力資本、組織作業流程等,都是創新績效的

影響因素(Penrose, 1959; Kay, 1993; Cohendet et al., 1999)。另外,

Lundvall 與 Johnson(1994)也指出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可以

藉由本身發展外,亦可藉由與其他企業互動來進行。換句話說,企業

創新能力可以由外部環境來培養。

因此本研究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的研究,指出有利於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因素來做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因此本

小節將以這四個構面做為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因素探討:

科技政策 高科技區域

國家經濟成長效果

國防和安全效果 國家經濟成長效果 產業規模效果 科技效果 產業效果 空間效果

接近市場 人力資源 大企業的影響力 產業網絡 環境 研發機構 創投資金 創業家精神 國家經濟成長效果 技術體系 主要創新者

17

((((一一一一))))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企業的創新績效除了依賴本身內部 R&D 的研究能力及投資經費

外,像是人力資本、組織作業流程等,都是創新績效的影響因素之一

(Kay, 1993)。過去的相關研究均指出知識與資訊的取得對企業研發

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影響關係,如 Cohen 與 Levinthal(1990)就指

出良好的研發能力與資源將會提昇企業吸收外來知識與資訊的能

力,而且有效運用外在環境中的知識與資訊,將可提升企業吸收新知

識與資訊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可影響研究是否可以進行商品化的結

果,如 Prevezer(2001)、Feldman(2001)、Zucker et al.(1998)研

究就指出,由知識與資訊互動所產生的知識外溢效果對技術是否得以

進行商品化的動作,具有明顯影響程度。另外,知識與資訊的流動情

形亦有朝向高度當地化發展的趨勢,如 Zucker、Darby 與 Armstrong

(1998)就指出已經商品化的產品數量與當地性大學主要研究機構中

的科學家(University stars2)有正向、明顯的關係存在。他們認為這

些科學家會以合約的方式將自身的智慧財產權移轉給企業,以期獲得

經濟報酬。他們更指出這些科學家會與鄰近企業進行合作,而不會與

距離遙遠的企業合作,暗指知識與資訊的流通會朝向當地化發展。

另外,Baptista與Swann(1998)認為聚集專業人才及專業知識的

交流、以及合作廠商之知識與資訊的流通、技術的移轉和技術擴散與

創新,有助於創新,因此歸納出四項因素包括:

1. 群聚過程的資源與限制:包括區域性需求促使相關產業群聚形

成,需求促成廠商的競爭有利於創新、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相關產業資金的投入和知識的擴散。

2. 技術體系:包括具備獨特技術的環境面(R&D投資機會、專利

保護、累積程度、知識庫)、內隱技術與知識的互動傳遞。

3. 創新特質:包括當地化網絡有利於經驗的分享以降低不確定

性、基礎科學知識和政府研發資金可以使企業創新更容易和快

速、技術更新便利以及易於隨時應用最新技術。

4. 成長的外在環境:包括技術創新來自區域內同質企業的競爭、

知識擴散來自區域內互補產業的差異與多樣化、相同的研發和

新科技來源有利於知識擴散與共享、與供應商顧客互動的創新

能量有助於企業和區域發展。

2 University stars 是指大學機構裡以特有技術知識將技術商品化的科學家,與企業進行合作。

18

((((二二二二))))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Fritsch與Schwirten(1999)以區域創新系統的觀點來研究產學合

作和公共研發機構的創新角色,指出公共研發機構的政策會刺激區域

的發展,是區域創新系統的主要參與者。公共研發機構對於私人企業

的貢獻在於早期的創新階段,如新創意的產生和發展。合作是將科技

知識擴散到商業的重要管道,不僅是產學關係的合作,也包括學術研

究的部份。此兩位學者認為公共研發機構知識擴散方式有個人教育的

互相影響、契約研究、創新相關的服務(如測試諮詢人才培訓)。另

外更指出公共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類型有正式與非正式溝通、公司

間共同研發(包括測試執行、實驗室和設備的供應、諮詢和報告、訓

練)。

Tomes、Erol與Armstrong(2000)以先進化學技術為個案探討,

說明新技術開發者以及消費性產品製造商之間兩種連結的方式:一種

是直接的連結,而另一種則是透過仲介公司的引薦。仲介公司透過撮

合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者的經驗,改變基礎技術以適應消費性產品所

需要的專業知識,更引薦技術研發者到消費性產品製造的環境來進行

技術創新與移轉。另外,Lundvall與Johnson(1994)也指出企業創新

能力的培養,除了可以藉由本身發展外,亦可藉由與其他企業互動來

進行。

由於產品生命週期日漸縮短與技術快速更替的影響,加快了知識

與資訊流通的速度,使得企業在蒐集知識與資訊時,無法有效率地進

行,再者又因為組織僵硬與技術不確定性的影響,讓企業的創新活動

沒有效率。

Niosi(2000b)與Cooke(2002a)亦指出當地性的合作夥伴關係

(Local partnerships)對於發展基礎研究及累積研究能力,特別重要。

透過與當地性之競爭者、供應商、客戶的實際接觸,經由「做中學」

與「用中學」來克服各種生產瓶頸(Hippel,1988)。

((((三三三三))))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在以知識為基礎之創新體系中,創新的績效來源與知識的流動有

密切的關係;知識可分為顯性與隱性兩種知識,前者是靠出版或公開

等途徑,來傳播知識,後者則必須透過知識擁有者之間的互動,而交

換知識。其中知識擁有者包括研發機構、公私部門企業、個人等方面

之技術擴散與移動。OECD 在創新系統的衡量與評估中,特別注重

19

知識或資訊流動的四種型態:產業中廠商之間的互動關係、產學研究

之互動關係、知識與技術擴散到廠商之流動行為、個人遷徙所造成知

識與技術的流動行為模式,最後可從知識流動的方向,藉以瞭解知識

流動對於廠商創新的貢獻度 (OECD,1997) 。

而在研究知識流動情形的學者中,多半以專利數(Patent)做為

衡量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的代理變數(Feldman, 2001;Niosi & Bas,

2001;Zucker et al., 1998)。而最早的研究是由Jaffe(1989)率先著

手,他發現美國境內的每個州中,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數目與當地大學

的研究經費有正向關係),也就是說,大學的研究成果移轉到企業的

過程,產生了知識外溢效果的流動情形。另一方面,類似研究如Lim

(2003)與Stolpe(2002)也指出,知識外溢效果流動會遍及於鄰近

地區,因此,衡量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可用專利來進行。

另外,Barton的研究(王美音譯,1998)指出,企業的外部創

新科技來源,可透過雙方相互承諾高低和新科技能力的潛能兩個管道

來看,分為觀察、授權(非獨家)、股權(教育性購買) 、授權(獨家)、

合資、購併等6種。獲取外部科技知識的機制也各有不同,端視其獲

取完整新科技能力的潛能而定,而該科技能力係由專業技術、實際支

援系統、訓練和回饋系統,以及鼓勵必要知識種類的價值系統所組成。

((((四四四四))))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

根據 Powell et al.(2002)、Cooke(2001b)與 Zucker et al.(1998)

等學者的研究指出,創投資金對創新活動與其績效表現,是一項不可

或缺的因素,對於商業上的成功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企業若有充足

的創投資金做為後盾,則可擁有達成創新目標的相關資源,特別是對

那些新創、小型企業而言,創投資金充足與否更為重要。相關研究亦

指出創投資金的地理分佈情況亦有呈現集中的現象,例如 Cortright

與 Mayer(2002)就指出,自從 1996 年開始,在美國新成立的創投

公司有 75%均設立於美國主要五大生技產業群眾中3。Powell et al.

(2002)同樣也在研究中發現,有超過 50%的生技公司會與當地的創

投公司進行合作。Niosi(2000b)以加拿大的生技公司為例,發現這

些生技公司會以當地創投資金充足與否做為發展群聚的考量條件。另

一方面,Niosi 與 Da1pe(2003)也發現加拿大的生技群聚(多倫多

與蒙特婁)具有大量區域性的創投資金。

3 美國這五大主要生技群聚分別位處於波士頓、舊金山、聖地牙哥、西雅圖與洛利杜蘭,為美國生技產業發展重鎮。

20

Walter(1997)探討德國區域技術政策的規劃,指出區域技術政

策可分為總體技術與個體技術兩種政策來制定。前者是以大量建立研

究機構來縮短與先進國家之技術落差,加速技術變革與提昇產業競爭

力;後者則是以區域發展的觀點指出,必須提供激勵誘因,以吸引外

來投資者到該區域投資,建立新興技術基礎的企業(New technology

based firm, NTBFS)。

從上述學者的研究中可發現創投資金充足會促使產業群聚快速

形成,其原因是因為生技產業具有高風險的特性,獲利時間較長,因

此必須有充足資金來做為支援,如Cooke(2002a)就指出,將科學研究

進行商業化的過程必須經歷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資金供應就成為關

鍵所在。另外,創投公司因具備管理的相關知識,因此對於產品上市

與商業發展亦有相當大的幫助,Powell et al.(2002:294)就指出具

有豐富產業經驗的創投公司會利用合約委託方式與生技公司合作,以

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如專利律師與顧問)來幫公司運作。因此,企業

與創投公司之間所產生的鄰近性,會培養出彼此信任與知識的交流。

另外,Porter(2001a)的研究指出,美國的資本投資體系包括股

東、金融業者、投資經理、企業主管、中級幹部和員工,具備效率、

彈性、反應快與企業獲利高等長處,可培養出具競爭力的無形資產和

能力,如研究發展、員工訓練、技能發展、資訊體系、組織發展與廠

商合作關係。透過與資金相關企業合作,可使進行創新的企業容易獲

得當地性的資產、技能、元件和人員,使得專業化投資的成本浪費降

低。另外,透過生產設備共享,更可集中於企業核心能力的創新。而

創業家看到潛在的市場機會,以及進入障礙降低,對新創事業亦可帶

來很大便利。

21

表 2-2-1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關鍵因素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

關鍵因素 相 關 文 獻

企業內部

來源

� Zucker et al.(1998)與 Saxenian(1994)

指出,具有高技術性水準的創新也會因

相關科學家與員工經常性地互動學習而

迅速發展。

� 企業的創新績效除了依賴本身內部

R&D 的研究能力及投資經費外,像是人

力資本、組織作業流程等,都是創新績

效的影響因素(Penrose, 1959; Kay, 1993;

Cohendet et al., 1999)。

� Cohen 與 Levinthal(1990)指出良好的

研發能力與資源將會提昇企業吸收外來

知識與資訊的能力。

資訊與

知識取

得管道

企業外部

來源

� Prevezer(2001)、Feldman(2001)、Zucker

et al.(1998)指出有效運用外在環境中

的知識與資訊,將會提升企業吸收新知

識與資訊的能力,進而影響研究是否可

以進行商品化的結果。

� Baptista 與 Swann(1998)認為成長的外

在環境:包括知識擴散來自區域內互補

產業的差異與多樣化、相同的研發和新

科技來源有利於知識擴散與共享。

� Zucker、Darby 與 Armstrong(1998)指

出已經商品化的產品數量與當地性大學

主要研究機構中的科學家(University

stars)有正向、明顯的關係存在。

與其他

相關單

位之合

作關係

與其它企

業合作

� Lundvall 與 Johnson(1994)也指出企業

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可以藉由本身發

展外,亦可藉由與其他企業互動來進行。

� Tomes、Erol 與 Armstrong(2000)以先

進化學技術為個案探討,說明新技術開

22

發者以及消費性產品製造商之間的連結

方式可透過仲介公司的引薦。

� Scott(1996)、Cooke 與 Morgan(1993)

的研究指出,若能與鄰近地區的企業進

行交互動與策略聯盟,則可以將所需知

識與資訊完整蒐集,以利創新活動的有

效進行。

� Cooke、Uranga 與 Etxebrria(1997)認

為創新區域群聚中的一些企業,在合作

方面上特別重視,例如:(1)以正式或

非正式的網絡關係,成為另一個公司的

一部份,如由企業集團的部門獨立出來

成立新公司(Spin off)。(2)與知識中

心,如大學、研究機構、研究組織和技

術移轉仲介機構共同合作等。(3)與私

人商業協會的管理組織、商會會議及大

眾經濟發展、訓練和促銷仲介機構和政

府部門共同合作。

� Niosi(2000b)與 Cooke(2002a)亦指

出當地性的合作夥伴關係(Local

partnerships)對於發展基礎研究及累積

研究能力,特別重要。

� 透過與當地性之競爭者、供應商、客戶

的實際接觸,經由「做中學」與「用中

學」來克服各種生產瓶頸(Hippel,1988)。

政府政策

與支援

� Fritsch與Schwirten(1999)以區域創新

系統的觀點來研究產學合作和公共研發

機構的創新角色,指出公共研發機構的

政策會刺激區域的發展,是區域創新系

統的主要參與者。指出公共研發機構和

企業的合作類型有正式與非正式溝通、

公司間共同研發(包括測試執行、實驗

室和設備的供應、諮詢和報告、訓練)。

� Cooke、Uranga 與 Etxebrria等學者從國

23

家政策觀點來看區域創新系統的發展關

鍵,認為區域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重

大影響力。

專利與技

術之移

轉、授權

� Braczk et al.(1998)指出技術擴散是在

於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在企業

或大學之間以技術移轉方式流動。

� Barton 的研究(王美音譯,1998)指出,

企業的外部創新科技來源,可透過觀

察、授權(非獨家與獨家)、股權、合資、

購併等 6種。

智慧財

產權流

動情況

知識外溢

效果

� Jaffe(1989)指出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數

目與當地大學有密切關係,也就是說,

大學的研究成果移轉到企業的過程,產

生了知識外溢的效果。

� Lim(2003)與 Stolpe(2002)也指出,

知識外溢效果流動會遍及於鄰近地區,

使鄰近地區得以提高創新意願。

當地資金

供應

� Powell et al.(2002)、Cooke(2001b)與

Zucker et al.(1998)等學者的研究指出,

創投資金對創新活動與其績效表現,是

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對於商業上的成

功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 Cooke(2002a)就指出,將科學研究進行

商業化的過程必須經歷十年以上的時

間,因此資金供應就成為關鍵所在。

� Niosi(2000b)以加拿大的生技公司為

例,發現這些生技公司會以當地創投資

金充足與否做為發展群聚的考量條件。

� Niosi 與 Bas(2001)也發現加拿大的生

技群聚(多倫多與蒙特婁)具有大量區

域性的創投資金。

資金可

用程度

與創投業

者之關係

� Cooke(2002a)就指出,創投公司因具備

相關的管理知識,因此對於產品上市與

商業發展亦有相當大的幫助。

24

� Powell et al.(2002:294)指出創投公司

會利用合約委託方式與生技公司合作,

以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如專利律師與顧

問)來幫公司運作。

� Porter(2001a)的研究指出,透過與資

金相關企業合作,可使進行創新的企業

容易獲得當地性的資產、技能、元件和

人員,使得專業化投資浪費成本降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台台台台灣生物灣生物灣生物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產業概況分析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

一一一一、、、、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之定義之定義之定義之定義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是二十一世紀末的一種全新的、劃

時代的新技術。生物科技由二個英文「Bio」(生命或生物的意思)與

「Technology」(技術的意思)所結合而成的,也就是說利用生物或

其特性的技術或其衍生之生物技術(謝雯玲,2001)。就科技層面來

講,生物科技可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定義:

((((一一一一))))廣義的生物廣義的生物廣義的生物廣義的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

廣義來講,凡是利用生物程序的應用技術,如微生物、動植物等

生物細胞的特性或成份來製造產品(孫智麗,2001),並改善傳統程

序及提昇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蘇遠志,1995),均可稱為生物

科技。而生物科技並非單一技術,而是一系列關鍵技術的整合(田蔚

城,1998),是為一應用領域且不斷擴張的跨學門整合性科學,更是

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楊旻翰,2001)。

((((二二二二))))狹義的生物狹義的生物狹義的生物狹義的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

狹義來講,係指新發展的關鍵技術,如基因重組、細胞融合、遺

傳學、蛋白質工程等下列六項主要關鍵技術(陳怡蓁、蕭斯欣,1998;

楊旻翰,2001):

1. 遺傳工程

將動植物或微生物之某一基因,在眾多基因中挑選出來並

加以剪接後,移植到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細胞中,藉此,獲得新

的基因功能,以製造新產品或某種特殊基因。

2. 細胞融合技術

透過人為操作,將不同生物細胞之染色體與細胞核結合,

產生一個新雜種細胞(Hybrid cell),此技術多半在醫藥業及農

業上廣為使用。

26

3. 生體反應利用技術

利用微生物或酵素引發之生體反應技術替代傳統方法,減

少使用龐大設施或裝置的次數,提高化學反應速率與生產效

率,並節省能源與資源。

4. 細胞培養技術

以培育生產的有用物質為目的,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或細胞

融合技術,以迅速且廉價生產方式,大量培育細胞。

5. 組織培養技術

如花藥培養、莖頂培養與體細胞培養技術,其主要自的在

於要縮短組織生長時間,以逹到大量生產規模之效益。

6. 胚胎及細胞核移植技術

將生物之受精卵或細胞核,移植到另一母體上的技術,稱

為胚胎及細胞核移植技術。透過這個方法可逹到一卵多胎與培

育優良子代的目的,此技術已成功應用於大量生產優良子畜上。

茲將我國相關單位、歐美各國與日本,對生物科技名詞定

義,整理彙整成如表 3-1-1。

表 3-1-1 各國對生物科技名詞之定義

資 料 出 處 生物科技之定義

OECD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1),「歐美生物技術報告-

先進十五個國家之政策與技術

發展趨勢」

生物科技是「利用生物體作為媒介來處

理物質,對產品與製程有用的科學與工

程原理的應用技術」。

美國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1),「歐美生物技術報告-

先進十五個國家之政策與技術

發展趨勢」

美國科學技術評估局所稱的生物科技

的定義為「利用生物系統以開發商業製

品及其流程的新技術」。

日本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1),「歐美生物技術報告-

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院的定義為「利用

生體及其機能,或者是模擬利用其特性

4OECD 全名為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27

先進十五個國家之政策與技術

發展趨勢」

以進行物質生產之技術」。

行政院 科技顧問組之生物技術規劃小

組報告草案(1984)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乃是利用

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代謝物質來製造

產品及改進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江晃榮 1996 科技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

研討會,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

務推廣計畫 IT IS5,「生物技術

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

利用生物機能生產人類所需產品或提

供服務的技術。廣言之,傳統微生物利

用產品(乳酪、醬油、酒類等)之生產

作物或家畜育種改良等。

江晃榮 1996 科技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

研討會,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

務推廣計畫 IT IS,「生物技術產

業現況與市場趨勢」

狹義定義:1997 年代以後的「新生物

科技」,相對於有用生物種之探索,或

突變育種,傳統釀造或醱酵技術等。新

發展成的重組 DNA 技術、細胞融合技

術,有時再加上動植物細胞大量培養技

術等,為了能有所區別,通稱為「新生

物科技(new biotechnology)」。

朱兆文 1995 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契機研

討會(一),,經濟部產業技術

資訊服務推廣計畫 IT IS,「生物

技術產業現況」

生物科技就廣義而言,是指生物程序

(biological process)的利用技術,也

就是利用微生物、動植物等生物細胞的

特性或成份來製造產品,以增進人類生

活素質的科學技術。

蔡新聲 生物產業第七卷第二期(1996,

p.1),生物技術與良質米育種及

作物資源利用,壹、生物技術在

農業生產之應用

生物科技的範圍很廣,泛指經由人為操

作的方式,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甚或

產生變異等現象的技術。狹義的生物科

技,則指利用組織培養或分子生物技

術,進行生物品種改良及生產改進的技

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閞發中心(1998)

由上述各國對生物科技的名詞來看,不同國家、不同單位組織甚

至是不同專家學者,在生物科技名詞的定義上,在實質內涵大致上是

一致的,只是因為切入點不同,導致解釋的範圍與方向有所不同。

5 IT IS:全名為 Industry &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Services(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

28

二二二二、、、、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

((((一一一一))))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產業之定義產業之定義產業之定義產業之定義

我國經濟部生物技術與製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1992),在生物

技工業五年發展計劃中,將生物科技產業定義為「凡工業產品的生產

製程中,至少有一步驟應用生物科技之工業,則稱為生物科技產業。」

然而,生物科技所應用的產業領域非常廣泛,舉凡醫藥工業、農業、

食品工業、海洋生物、特用化學工業、醫療器材、能源工業與環境保

護工業等(李連滋、江淑芬,1997)。而經濟部所出版的生物技術產

業年鑑 2000指出,台灣對生物科技產業的定義,是採最廣義的定義,

即「總合微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化學、物理學與工程

學等科學而成之產業。」如圖 3-1-2 所示。

((((二二二二))))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產業之範疇

我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0),根據生物科技應用方向的劃分,

生物科技產業大致可區分為七大重點領域,分別為:生技醫藥品、檢

驗試劑、農業生物技術(含動植物生物技術)、工業用特用化學、食

品用生技產品、環保生技產品及生物技術服務業,其個別說明如圖

3-1-1 與表 3-1-2 所示:

圖 3-1-1 生物科技產業之應用範疇

資料來源:行政院第 22次科技顧問會議

29

圖 3-1-2 生物科技與其他學科知識間之關係

資料來源:張玉瓏等(2006),生物技術第三版,新文京開發出版

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微生物學 免疫學 遺傳學

幹細胞研究 癌症研究 發育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基因重組 蛋白質工程 單株抗體 生物工廠 細胞培養 生物晶片 組織工程 基因轉殖

化學工程 醫學工程 資訊工程 材料科學 生物統計

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基礎知識 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

生物技術方法生物技術方法生物技術方法生物技術方法 其他應用科學的技術支援其他應用科學的技術支援其他應用科學的技術支援其他應用科學的技術支援

基因體定序 基因資料庫 骨膸資料庫 生物資訊

醫農學 藥理學 營養學 食品科學

資料庫建立與應用資料庫建立與應用資料庫建立與應用資料庫建立與應用 相關科學的驗證相關科學的驗證相關科學的驗證相關科學的驗證

醫療方面醫療方面醫療方面醫療方面 農漁牧方面農漁牧方面農漁牧方面農漁牧方面 環境方面環境方面環境方面環境方面 疫苗 診斷治療 人工組織 基因治療

增加產量 增加產品品質

生物性分解廢料 替代性材料 可分解性生物材料 防治污染

生物技術的應用價值生物技術的應用價值生物技術的應用價值生物技術的應用價值

30

表 3-1-2 生物科技產業之七大重點領先領域

產 業 別 產 品 項 目

生技醫藥品 生物合成之原料藥、生技藥品、血液製劑、疫苗、

診斷試劑

檢驗試劑 糖尿病試紙、肝炎試劑、自動化多玏能臨床生化檢

驗儀、血糖計、其他血液分析儀或血球計數器

農業生物技術 動物用疫苗、動物用營養及機能性添加物、生物製

劑、植物組織培養

工業用特用化學品 生體高分子、酵素

食品生物技術 食品添加物、機能性食品、發酵食品、胺基酸、核

環境生物技術 微生物製劑

生技服務業 實驗室用產品、試驗研究及生產代工、實驗室技術

服務、其他支援性服務

資料來源:行政院第二十二次科技顧問會議;牟敦剛(2000),生物

技術產業年鑑 2000,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而我國經濟部工業局更將生物科技產業之應用範圍定義為「運用

生物技術方法進行研究、生產、製造產品或提供醫療、研發、設計、

試驗、推廣、法務與投資等服務之事業。」而孫智麗(2001)也指出

生物科技產業涵蓋的產品範圍與技術領域非常廣泛,與上述定義非常

相似。另外,生物科技產業與其他知識型產業也有不同的特性存在,

從表 3-1-3 中,我們可以得知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階段尚未成熟、法

規管制嚴格、發展時程長、經費投資高、風險等特性存在。

31

表 3-1-3 四大知識型產業之比較

生物科技產業 電腦產業 半導體產業 軟體產業

產品週期 成長 成熟 成長 成長

研發目的 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

技術程度 技術密集 技術密集 技術密集 技術密集

市場導向 全球導向 全球導向 全球導向 全球導向

法規管制 高 低 低 低

資金投入 高 中 高 低

發展時程 長 短 短 非常短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三三三、、、、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產業之特性

根據牟敦剛(1996)對生物科技產業的觀察下,他認為生物科技

產業最明顯的特色有:具有高附加價值、低能源使用、低公害污染、

高研發經費投入與嚴格法規要求。若與國內半導體、電腦及資訊產業

相互比較下,可發現生物科技產業在產品開發上,具有多種類型式且

市場區隔明顯、本土化程度高;一旦產品正式上市,其獨佔度非常高,

可帶來相當可觀的營收;在研發創新上,生物科技產業非常注重研究

與發展上經費的投入,多半以自行研發創新為主,這與其它高科技產

業利用外包、技術授權來進行研發創新有所不同。

田蔚城(1995)指出生物科技產業在產品開發時間上,較其他產

業的產品開發時程長。高志道、江晃榮(1990)亦指出生物科技產業

的發展,需有良好的投資環境與政府政策支持,使企業不斷投入資源

進入生物科技產業,此外,在智慧財產權與專利的申請與保護上也十

分渴求。Roberts和Mizouchi(1989)也提出生物科技產業在財務支

32

援上必須力求長期且穩定,小型生技公司則必須依賴通路、行銷等支

援,才能成功將產品推銷出去。楊旻翰(2001)也觀察出生物科技產

業也常用研發合約、小量投資、策略聯盟、合資等方式,來促進生物

科技產業之發展。

根據上述幾位學者對生物科技產業特性之描述,本研究歸納出以

下幾點來總結生物科技產業之特性:

1. 知識密集程度高、重視智慧財產權與專利

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在 2005 年所出版的中華民國科學技

術統計要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生物科技產業對碩博士的需求高,碩

士以上學歷者佔了五成以上;正因如此,生技企業非常重視智財權

與專利的保護,因為生技企業可利用專利的排他性,來獲取長期的

經濟效益。

2. 節能使用且低污染

生物科技產業利用生物反應,替代傳統合成方法能源需求低,

且生物技術可應用於環境保護、降低環境污染。再者,生物科技原

料多半來自生物系統再生性資源,因此來源不虞匱乏。

3. 法規要求嚴格、品質及安全性要求高

生物科技產業所生產的各項產品,會隨著科學知識的發達,讓

這些產品製造顯得更複雜,也因此使得審查程序更慎重與嚴格,進

而使產品品質與安全性獲得保障。

4. 產品應用範圍廣、種類繁多

生物科技產業所衍生的應用產業與產品非常廣泛,舉凡醫藥工

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能源、農業、水產、礦業與環境淨化等

產業,其潛力無窮。

5. 產品開發時程長且風險高

由於生物科技應用在環境、人體可能會有重大影響,在相關產

品上市之前,必須經過層層相關法規規範以及長期的臨床實驗,因

此產品商品化的時程往往耗時數年,甚至超過十年之久。此外,研

發時程長,在研發過程上,除了不確定風險高以外,其它像是市場

發險、法規變動風險,使得生物科技產業常被視為高風險產業。

33

6. 走向國際市場行銷

由於生物科技開發的相關產品區隔程度高、市場不大,因此為

了符合投資的成本效益,在開發產品時,必須以全球市場為主要目

標,才能有規模經濟的存在。

7. 技術創新程度高,非常重視資金的充裕投入

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在 2005 年所出版的中華民國科學技

術統計要覽中,我們可以看到生物科技產業在 R&D 的經費投入高

達 30 %以上,其它高科技產業均普遍在 10%-20%不到,也因此生

物科技產業在技術創新的表現非常突顯,但是在技術創新表現上力

求突破時,其相關資金的充裕與投入,是必要的。

34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 台灣台灣台灣台灣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產業之產業之產業之發展概況發展概況發展概況發展概況

一一一一、、、、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之發展歷程產業之發展歷程產業之發展歷程產業之發展歷程

台灣在生物科技的發展,從 1980 年代就開始著手,過去國內生

物科技研究較不密集,多以傳統酸酵(如味精)及酵素(如鳳梨酵素)

為主。政府為了因應全球化發展以及高科技產業發展,自 1980 年代

起,開始著重生物科技的發展,如表 3-2-1 所示。

行政院於 1982 年 1 月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後,將生物科

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同年又通過「研討籌設成立生物技術研究

所之可行性」之後,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發展才有了整體性規劃與階

段性的實施方案。在 1984 年中,以財團法人形式成立了「生物技術

開發中心」,並在 1993 年將特用化學品與製藥納入十大新興產業,更

於 1995 年通過了「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將法規制度、投資

環境、專案研究計畫、國家型計畫、人才培訓、生技園區等項目提出

詳細執行方案,成立「生物技術產業指導小組」負責推動生物科技產

業之發展,並作為各部會溝通、協調與整合之橋樑。

1998 年政府將生物科技列十大新興產業,以顯示大力發展生物

科技的決心,並在 1999 年 7 月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了「生物醫學

工程中心」,整合機電、材料、生物、化學等領域之人才,開發生物

晶片、生醫材料等跨領域之技術與產品,協助國內生技相關產業技術

之發展。而後行政院在 2002 年 5 月將生物科技產業列為兩兆雙星產

業之一,分別在北中南東等四區成立生技園區,以擴大生技產業之發

展規模。

表 3-2-1 我國生技產業政策與推動歷程

年代 重要政策

1982

� 行政院將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點

科技之一。

� 經濟部協助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

展研究所成立「菌種保存及研究中

心」。

35

1984

� 國家科學委員會開始推動大型生

物技術計畫。

� 同年 4月經濟部推動成立「財團法

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助推動

生物技術之研究發展。

1988 � 農業委員會將生物技術列入國家

級試驗研究計畫。

1989 � 11 月成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生

物產業發展協會」。

1992

� 1 月由經濟部工業局與國內製藥

業者共同成立「財團法人製藥工業

技術發展中心」。

1993

� 中央研究院成立「分子生物研究

所」及「生物醫學科學技術研究

所」。

1995

� 行政院通過「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

動方案」,積極推動生物技術產

業。

� 1 月衛生署成立「財團法人國家衛

生研究院」。

1996

� 1 月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台南科

學園區,設立「農業生物技術專業

區」,推動「基因醫藥衛生尖端研

究計畫」。

� 2 月經濟部為配合亞太製造中心

之推動,成立「生物技術與製藥工

業發展推動小組」。

1997

� 行政院每年召開一次生物技術產

業策略(SRB6)會議,迄今行政

院仍將生技列為科技產業策會議

之議題。

� 2月中央研究院成立「生物農業科

學研究所籌備處」。

� 3月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執行「農

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

6 SRB 全名為 Strategic Review Board(生物技術產業策略),為我國行政院每年召開生物科技會議的英文名稱。

36

� 12 月行政院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

通過「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生物技

術產業五年計畫」。

1999

� 通過「科學基本法」,將生物技術

產業列為十大新與工業之一。

� 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生物醫藥工

程中心」。

� 衛生署開始推動藥害救劑濟制

度,建立藥品全國及地區副作用申

報制度,推動醫材 GMP7及醫材重

新分類。

� 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執行「製藥與

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

2001

� 12 月依據「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

議」產業組共同意見,設置「行政

院生物技術產單一窗口」。

2002

� 5月行政院核定「挑戰 2008:國家

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 年),

將生物技術產業列為兩兆雙星產

業之一。

2003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依據「提升

北中南三個都會區綜合競爭力規

劃報告」,決議將加速建置「台南

科學園區生技專區」。

7 GMP 全名為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優良作業規範),為我國在產品製造中所要遵守的規範,能為產品品質予以認證。

37

2004

� 1月中央研究院於南科設立「生物

技實驗中心」。

� 8月經濟部於台北市南港設立「南

港生技育成中心」。.

� 11 月「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

展中心」為擴大發展範圍,更名為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

心」。

2005

� 行政院通過「高雄生物科技園區籌

設計畫」。

資料來源: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5)、本研

究整理

二二二二、、、、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與其各領域之發展現況產業與其各領域之發展現況產業與其各領域之發展現況產業與其各領域之發展現況

((((一一一一))))台灣生物科技台灣生物科技台灣生物科技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現況產業發展現況產業發展現況產業發展現況

我國生技產業在政府的推動及產業界的努力下,2005 年總體生

產額包括新興生技、製藥、醫療器材預估共約新台幣 1,585億元,相

較於 2004 年總生產額新台幣 1,449 億元,成長 10%;2005 年全國生

技醫藥產業投資約新台幣 250億元,相較於 2004 年投資額新台幣 234

億元,成長 7%,其中包括台塑生醫、新醫科技、奇洋生技、井田製

藥、杏輝藥品、政德製藥、先進國際醫藥奈米、信東生技、國光生技

等 55件投資案,足以顯示產業界對於生技產業投資的信心。

而根據經濟部工業局估計,台灣生物科技廠商家數在 2006 年時

會躍升至 1055 家,因為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全力投入發展生技產業,

因此才會快速成長,其生產值可高達新台幣 1865 億元。而從內外銷

比例來看,與過去五年以內銷為主不同,從 2000 年之後,主要以外

銷為主,顯示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所開發出來的技術與產品,可受國際

肯定。國內市場需求也可預期在 2006 年達到新台幣 1617 億元。表

3-2-2 為 2006 年台灣生技產業(包含生物技術工業、製藥工業與醫療

38

器材工業)等三大產業之發展現況。

表 3-2-2 我國 2006 年生技產業發展現況(單位:新台幣億元) 產業別 生物技術工業 製藥工業 醫療器材工業 合計

生產值 445 770 650 1865

廠商家數(家) 223 332 500 1055

從業人員(人) 3225 18000 20000 41255

出口值 253 396 500 1149

進口值 145 316 440 901

內銷:外銷 43:57 49:51 23:77 -

國內市場需求 377 690 590 1617

資料來源:ITIS、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經濟部

統計處工業統計調查報告

((((二二二二))))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台灣生物科技科技科技科技產業各類別領域之市場現況產業各類別領域之市場現況產業各類別領域之市場現況產業各類別領域之市場現況

台灣生物技術產業與全球生物科技產業之發展,可朝向七大重點

領域發展,此七大領域分別為生技醫藥品、檢驗試劑、農業生物技術

(含動植物生物技術產業)、工業用特用化學及食品用生技產品、環

保生技產品與生物技術服務業等(見表 3-1-2)。若從經濟部商業司登

記公司行號的家數來看,直到 2005 年底,此七大領域的公司比例分

別為:17%、14%、15%、19%、8%與 14%;若以地區分佈情形來看,以

台北縣市為主要集中地區(見圖 3-2-1 與圖 3-2-2)。雖然生技產業多

半集中在北部地區發展,但根據行政院在「挑戰 2008:國家發展計

畫」一書中,提到政府已規劃在中央與地方設立生技園區的方案,以

帶動各地區生技產業各具特色的發展,以減少南北差距。

39

2%

5%

9%

17%

10%

14%

6%

14%

8%

15%

0%2%4%6%8%

10%12%14%16%18%

再生醫學

生醫材料

特用化學

生技醫藥品

保健食品

檢驗試劑/生

物晶片 其

生技服務

生技環保

農業生技

公司類別

百分

圖 3-2-1 我國生技公司類別比例

台北縣市(台北市佔36%) 51%彰投地區 2%台中縣市 12%桃竹苗地區 15%高屏地區 8%花東地區 2% 雲嘉南地區 10%

圖 3-2-2 我國生技公司地區分佈

資料來源:ITRI8、2004 年生物技術產業年鑑

8 ITRI 全名為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台灣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40

1. 生技醫藥品生技醫藥品生技醫藥品生技醫藥品

生物科技應用在醫藥業上,大致可分為四大領域包括:藥品、疫

苗、檢驗試劑與基因治療。生技藥品主要是用人體物質來對抗疾病,

例如利蛋白質、酵素、抗體及其它人體天然生產之天然物質,如胰島

素(Human insulin)、生長荷爾蒙(Human growth hormone)等。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台灣在生技醫藥相關產業的投資

金額逐年穩定成長,2005 年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的投資額創新高達新

台幣 250億元,較前年成長 7%。以近兩年的投資標的來看,生技領

域都佔投資額的 40% ,其中保健食品為最主要的投資標的,其次是

農業生技。根據 ITIS 生技與醫藥推動小組的統計,2006 年第一季台

灣生技/醫藥相關產業的投資金額約新台幣 46 億元,製藥領域仍是

最受青睞的投資標的。長遠來看,台灣生技廠商大多是抱持相當樂觀

的看法,其中有 93%的廠商認為,2005-2007 年台灣生技產業產值將

會成長,且年成長幅度平均達 18%。

然而生技醫藥產業具有高研發支出、高風險及產業價值鏈長等特

性,且其產品的生產及商業化過程皆設有嚴格的法規管制,使得一般

生技藥品由研發成功、進入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及審核通過到商品

上市,所耗費的時間約需 12至 15 年,所投入的資金更高達 5億美元。

但因為生技藥品獲利的爆發力強,所以仍舊吸引大批業者投入生技行

列並採取專業分工方式以降低營運成本、分擔風險並縮短新藥上市時

程、尋求更大且快速的獲利商機。因此,近年來除了研發型生技公司

相繼成立之外,亦帶動研發周邊服務產業的興起,包括:生技藥品量

產製程開發、臨床前動物毒理/安全試驗、臨床醫學試驗委託服務、

cGMP9生技藥品量產製造與新藥申請法規服務。其中,生技藥品委託

製造產業更是伴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後快速竄升的新興行業,小型研

發公司更因資金有限及無力建廠而視委外代工為整體策略的重要一

環。隨著生技藥品市場擴增與法令修改,更顯現出代工機構之不足與

委外生產的需求急劇暴增,可以預見二十一世紀初這一波生物科技的

興起,將促使生技藥品委託製造產業更加蓬勃發展,生技製藥產業的

分工體系亦將更形確立。

有鑑於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潛力,近年來台灣生技廠商亦積極投

入此一領域,如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台醫生技、國光生技、華星生技、

9 cGMP全名為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現行優良藥品製造標準),為歐美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製藥標準,主要以確保藥品從原料、製程到成品,每一步驟都需經過嚴格的作業評估。

41

聯亞生技、環球基因、神隆生技、賽德醫藥、保博生技、東洋製藥及

先進基因等,這些生技公司利用台灣充沛的人力資源、亞洲地區唯一

採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0)法規的國家、具有豐富臨床經驗

與國際大藥廠合作專案、加上政府主管機構提供優惠措施等優勢,在

化學合成、天然物、肝病、胃癌與病毒感染等新藥開發上具有良好的

發展機會,如表 3-2-3 所示。

表 3-2-3 台灣藥廠之新藥研發概況

廠商名 研發項目

太景生技 幹細胞增生藥物、抗 SARS 藥物

永信 抗癌藥物

安新 抗癌新藥

國際威林 白金抗癌新藥

懷特新藥 抗老化新藥、抗暈新藥

美蔘 人參皂甘

賽德 干擾素

景德 多雜環抗癌藥

健亞 紅斑性狼瘡症治療新藥

瑞安 心血管用藥

藥華醫藥 抗肝炎病毒蛋白質藥物

資料來源:2005 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技術處

2. 檢驗試劑檢驗試劑檢驗試劑檢驗試劑

檢驗試劑(Diagnostics)是指用來蒐集、處理、檢查及分析檢體的

醫療診斷產品,包括試劑本身、必要設備、系統或其他相關的輔助儀

器等。檢驗試劑的開發是我國生物技術商品化應用中相當重要的領

域。1980 年代以前,以生產傳統的臨床化學檢驗試劑為主,供應國

內市場所需。1980 年代以後,在世界生物科技蓬勃發展的潮流帶動

下,國內陸續成立的檢驗試劑廠商,皆以酵素免疫檢驗試劑為最主要

產品,往後幾年間陸續推出B型肝炎檢驗試劑、國產C型肝炎及HIV-1

檢驗試劑。

若依使用者市場分析,檢驗試劑目前仍以醫學檢驗為最普遍,大 10

FDA 全名為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舉凡所有關於食用及醫藥方面的產品,小至手術用縫線,大至高科技醫療儀器等,皆須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衛生署的核可,才能正式推出市場販售使用。

42

約佔 89%,非醫療用途僅佔極少數。其相關消費者市場可區隔為醫院

及檢驗中心、診所及醫院之醫護點(Point of care)、血庫、藥房/家庭

用(Over the counter, OTC)等類型,其中以醫院及檢驗中心所佔之比

重最大,約達 75%以上,惟藥房/家庭用消費市場成長率將最高,預

估未來每年將有約 13%的高成長率。從表 3-2-4 可看出,我國檢驗試

劑在進出口的變化,其中在進口方面以塑膠底襯試劑為最主要品項,

在出口方面以血糖計為最大宗。

目前國內檢驗試劑廠商生產之主要產品以血糖、尿酸測試片、B

型 、C 型肝炎檢驗試劑、HIV 檢驗試劑、驗孕試劑、腸病毒檢驗及

尿液酵素免疫檢驗為主,表 3-2-5 為我國主要檢驗試劑廠商與研發項

目。相較於生技醫藥品,其具有高投資、高風險、研發期間長、法規

控管嚴格的障礙門檻,檢驗試劑卻因具有研發投資少、審查時間短、

進入障礙低、回收時程快等特性,吸引國內眾多廠商投入,成為國內

生技產業競爭激烈的戰場。

表 3-2-4 我國 2004-2006 年 4 月檢驗試劑相關產品進出口值統計

(單位:新台幣仟元)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1-4月 年度

項目 進口值 出口值 進口值 出口值 進口值 出口值

糖尿病試紙 19507` 8631 3377 335167 7306 43964

供診斷實驗用

之塑膠底襯試

248309 3161 247292 44870 27667 7805

浸漬診斷用或

實驗用試紙張 142660 19771 155191 26823 33212 8955

自動化多功能

臨床生化檢驗

171240 79393 177063 4991 43677 27

血糖計 88551 566426 97779 785087 19166 30262

血液分析儀或

血球計數器 21082 15278 39184 15857 28236 15933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關稅總局(http://web.customs.gov.tw)

43

表 3-2-5 台灣檢驗試劑廠之研發概況

廠商 研發項目

普生 輸血傳染病檢驗試劑、癌症診斷試劑、愛滋病毒、T細胞

白血病毒診斷試劑

永進 B 型及 C 型肝炎檢驗試劑

五鼎 化血糖試儀套組及測試片、尿酸、血紅素、膽固醇、肝功

能檢測儀器

晶宇 腸病毒檢驗晶片

長青

生產生殖、傳染性疾病之抗原/抗體、癌症指標、心臟病

指標、骨質疏鬆症及動物診斷之抗原/抗體檢測等檢驗試

劑。

台欣 愛滋病、B 及 C型肝炎病毒快速檢驗試劑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農業生技農業生技農業生技農業生技

我國一向是以農立國,雖然工業發展逐漸取代農業,但不容否

認的,我國農業研發仍具備優良的技術與潛力,近年來在政府推動農

業技術提升與轉型政策下,農業生物技術已有若干成就,如蝴蝶蘭組

織培養,複製牛及植物種苗等。目前政府規劃許多農業生物科技相關

園區,如「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台灣蘭花生物技術園

區」、彰化縣「國家花卉園區」、宜蘭縣「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及嘉義

縣「香草藥草生物科技園區等」,而且可在既有的農業技術基礎上,

以高附加價值的農業生技產品為發展目標,是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中最

具利基的領域,從表 3-2-6 可看出 2004 年至 2005 年中,投入在農業

生技領域的廠商家數已從 214 家躍升到 240 家、產值亦明顯從新台幣

203.2億元攀升到 282.2億元,雖然國內農業生技產業仍屬於萌芽期,

但由於常年農業技術基礎培養與政府相關機構投入下,才使得產值得

以逐年加温中,其中如水產養殖、生技食品類增加最多。

44

表 3-2-6 我國 2004-2005 年農業生技產業產值統計

(單位:新台幣億元)

2004 年 2005 年 農生技領域

家數 產值 百分比 家數 產值 百分比

植物種苗 25 25.82 12.71 28 30.83 10.92

水產養殖 11 22.99 11.31 16 41.95 14.87

動物用疫苗 11 4.12 2.03 11 6.32 2.24

畜禽生技 10 7.86 3.87 17 9.23 3.27

生技食品 110 93.31 45.92 127 113.5 40.2

生物性肥料 15 6.69 3.29 14 10.61 3.76

生物性農藥 7 1.91 0.94 11 6.82 2.42

其他 25 40.5 19.93 16 63.01 22.32

總計 214 203.2 100 240 282.2 100

資料來源:萬鐘汶等人,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產值之調查研究(2005)

而我國政府亦體認到台灣發展農業生技產業之潛力與重要性,故

與國科會、農委會、中央研究院等共同推動跨部會的「農業生物技術

國家型科技計畫」,這項計畫之總目標,一方面將整合我國內農業生

物技術產業有關研發資源,建立我國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發展基礎;另

方面加強本土性,具產業發展潛力的資源與技術之研究發展,以提昇

我國生技產品的國際競爭性,建立我國成為亞太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產

業之研發與營運中心。

4. 特用化學及食品用生技產業特用化學及食品用生技產業特用化學及食品用生技產業特用化學及食品用生技產業

((((1)))) 特用化學產業特用化學產業特用化學產業特用化學產業

我國特用化學產業範圍非常廣泛,舉凡如胺基酸、酵素、天然色

素、天然香料、天然抗氧化劑等,均與我們生活習習相關的產品。台

灣與國際其他國家相比較下,其產品的世界市佔率也逐年升高,見表

3-2-7。而台灣目前在特用化學領域的發展,不只以傳統酵素與幾丁

質產品為主,更以世界發展潮流為首要目標,針對合成樹脂、染顏料

及機能性色素化學品、電子特化品與光電與通訊用特化品發展,表

3-2-8顯示我國特用化學未來發展方向與潛力產品。

另外,我國未來特用化學產業將走向跨領域、綠色環保的目標前

45

進,在跨領域的部份,將與半導體、光電等高科技產業結合,以提供

更相容的材料以供使用;在綠色環保方面,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開

發出耐高温、韌性佳等綠色環保材料。

表 3-2-7 特用化學產業之國際市場概況

年度

項目 1996 2000 2005 2006

世界市場規模

(十億美元) 250 293 356 370

世界市場年平均成長率(%) 4

世界市場分布比例(%)

美國 30.0 28.0 25.0 25.0

歐洲 30.0 27.0 22.0 22.0

亞太(不含日本) 18.0 25.0 34.0 34.0

日本 18.0 15.0 13.0 13.0

其他地區 4.0 5.0 6.0 6.0

合計 100 100 100 100

我國產品世界市場

占有率(%) 2.1 2.7 3.6 3.8

資料來源:工研院化工所 註:1. 我國產品世界市場占有率=國內生產值/世界市場規模

2. 目前世界主要廠商: Bayer, Du Pont, BASF, DOW, ICI,

Mitsubishi Rayon, TOK, Dow Corning,

Monsanto, Shell, Ciba-Geigy, Hoechst 等。

46

表 3-2-8 我國特用化學未來發展方向與潛力產品

發展方向 潛力產品

合成樹 1.環保型合成樹脂

2.高性能與機能性合成樹脂

電子特用化學品

1.半導體特化品

� 微影製程化學品

� 高純度化學品

2.構裝特化品

� IC封裝材料

� PCB 特化品

環保特用化學品

1.程序處理助劑 3.CO2 再製化學品

� 廢氣處理助劑

� 廢水處理助劑

2.功能性化學品

� 環保型溶劑

� 多功能磷特化品

溶凝膠及微粉特用化學品

1.溶凝膠應用產品

� 光學鍍膜玻璃製品

� 撥水鍍膜製品

2.微粉產品

� 單佈性微粉

� 電性功能微粉

界面活性劑 1.多功能型界面活性劑 3.電子用界面活性劑

2.環保型界面活性劑

色料特用化學品 1.環保型色料

� 省資源型色料

� 偶氮色料替代品

2.新型與新功能性色料

� 複合型染料

� 功能性色素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本研究整理

47

((((2)))) 食品生技產業食品生技產業食品生技產業食品生技產業

我國食品生技產業之關鍵仍在於傳統酵素與製程技術為主,近年

亦朝向基因食品工程技術開發,應用範圍以營養保健品、食用酵素、

胺基酸及幾丁質食品添加物等四類為主。其中,營養保健品類之產值

為最高,2005 年產值有新台幣 323億元,相較於 2004 年,成長近 130

億元,可以說是食品生技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一類,如表 3-2-9 所

示。

表 3-2-9 2005 年台灣健康加值與生技保健康食品產值

(單位:新台幣億元)

種類 產值

植物類(複方草本、保健/藥草類、人參、蘆葦、花粉與穀粉等) 45

營養強化(維生素、礦物質、免疫奶粉、蛋白) 40

動物類(雞精、蜂膠、魚油、燕窩、蜂王漿等) 35

微生物類、發酵及酵素產品 35

機能性成分(幾丁聚醣、食物纖維、卵磷脂、膠原蛋白、異黃酮、DHA) 15

其他複方(減重、性功能、護肝、豐胸、美容、運動相關) 30

發酵乳 57

機能飲料 12

其他保健食品(燕麥片、健康油脂等) 21

素肉相關製品 33

總產值 323

資料來源:2005 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技術處

近年來,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使得保健食品需求量大增,其種類

亦呈現多樣化選擇,但因為此食品生技領域之技術門檻較低且市場競

爭激烈,使得各家廠商必須提高技術水準及專利保護,才有獲利空

間。另外,國內在食品生技方面技術來源上,多半以自行研發為主,

如表 3-2-10 所示。

48

表 3-2-10 台灣健康加值與生技保健食品製造技術來源

技術項目 技術子項 技術來源

保健食品製造技術

組合調配技術

萃取精製技術

食品加工技術

效能評估技術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歐美引進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

豆穀類及素食製造技術

素食調理食品加工技術

肌理化素肉加工技術

調味料製程技術

素食配料製造技術

穀豆類新產品開發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

胜肽製造技術 胜肽乾燥技術

機能性胜肽開發技術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國內自行研發

保健微生物產品製造技術

菌種複核篩選及保存技術

發酵及回收技術

微生物衍生保健產品技術

國內自行研發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國內自行研發、技術引進

資料來源: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整理(2005/5 月)

我國未來在食品生技的發展,可朝向複方保健食品、食品加工結

合生物奈米(Bio-nanotech)與物理奈米(Physico-nanotech)技術前

進,針對保健食品機能性成分之吸收與利用,提供解決方案。另外,

如何以調配、製劑及加工方式,增進產品外觀、風味與口感,並同時

發揮特有生理功效,亦是食品生技產業未來發展的機會。另外根據經

濟部在食品領域的科專計畫中,亦提到自 2005 年起,在營養強化、

延緩老化、調整肥胖、素食產品上,以健康加值為主要研發與訴求重

點。

5. 環保生物技術產業環保生物技術產業環保生物技術產業環保生物技術產業

環保生物技術就是將生物技術應用在環境保護上,以解決各種環

境污染的問題,包括廢水的生物處理、污染整治、土壤復育、資源回

收再利用等。近年來,由於行政院積極推動「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

之產業升級條列,加上經濟部工業局於民國八十八年七月核定「環保

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使得我國環保產業的行銷能力、產業體質及

整體經營環境等,受到重視,進而提升我國環保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

49

爭力。

根據環境企業期刊(Environmental Business Journal ,EBI),對全

球環保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報告中顯示,2005 年時,全球環保市場將

成長至 6092億美元,五年間全球環保產業市場將成長 18.56%,2006

年更將達到 7155億美元的規模。雖然目前亞洲地區的環保市場不

大,但未來隨著亞洲(不含日本)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環保意識逐

漸抬頭,因此,未來幾年將有不容忽視的發展潛力,估計亞洲地區平

均年成長率約為 10%。而根據台灣綜合經濟研究院對「環保產業未

來六年母體產值預估」報告指出,包括環保設備及器材業、環保服務

業及環保工程建設業在 2002 年的總產值約為 1070億元台幣,並估計

至 2005 年,產值將成長至 1224億台幣。

台灣目前在環保生技產品之應用範圍有:生物製劑(環境污染物

的生物處理、污染場址的土壤復育、生物性濾材、清潔生產)、環保

檢測試劑(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檢測、利用免疫反應開發的多重類環境

污染物檢測、環境品質偵測用的生物感測器)與生物可分解材料等領

域。未來將結合奈米技術與生物科技,應用在環保生技議題上,如基

因晶片、生物觸媒、生物感測器、螢光標記等。其它像是環境污染檢

測監測、處理復育、清潔生產、新型能源及風險評估,均有發展潛力,

從表 3-2-11 中,可看出我國在奈米環保相關技術之來源,多半由國人

自行研發為主,少部份是由國外技術移轉過來,由此看來,我國在環

保生技產業仍具有技術競爭優勢。

我國環保生技產業,未來將會以環境污染偵測、環境污染處理、

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綠色製程開發與環境健康影響等五大方向前進,

並透過國內外奈米環保技術發展潮流,結合奈米與生物科技,共同為

我國環保生技產業開拓新的發展趨勢。

50

表 3-2-11 台灣奈米環保技術產業技術來源

技術主項目 技術子項 技術來源

生物微感測器開發

有機磷偵測生物微感測器

重金屬生物微感測器

戴奧辛生物微感測器

自行研發(雛型產品)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研發中)

奈米磁礦材開發與開發 生物性磁鐵礦材菌開發

磁礦材料之應用技術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研發中)

奈米微粒處理技術

CMP 廢水處理技術

化學混凝沉澱技術

溶氣浮除技術

廢水處理用奈米薄膜技術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向外購買

抗菌材料開發應用

金觸媒奈米防毒口罩

奈米金生物生產技術

奈米銀抗菌技術

自行研發(技轉、商品化)

自行研發(研發中)

自行研發/合作研發

燃料電池研究 奈米級電池隔離膜

燃料電池之奈米觸媒開發

自行研發(商品化)

自行研發(研發中)

資料來源:生技中心整理(2005/5 月)

6. 生物技術服務產業生物技術服務產業生物技術服務產業生物技術服務產業

生技服務業的定義為:「提供專業知識、技術、設備、耗材、實

驗室、資金、操作步驟或代工生產服務,以輔助生技與製藥最終產品

上市之相關產業」。依照生技服務業之定義,其產業結構可大致分為

生技委外服務業與生技支援服務產業,分別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生技委外服務生技委外服務生技委外服務生技委外服務產產產產業業業業

包括委外研發服務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iton, CRO),

及委外生產服務機構(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iton,CMO)。在

CRO部份,國內除了臨床前 CRO 提供藥理及毒理試驗,並與海外公

司合作,逐步引進全性臨床試驗(Global trials),甚至以聯盟方式與

東南亞、大陸當地廠商合作。另外在 CMO 方面,國內原料藥廠以高

附加價值、高毛利產品之研發為主要目標,並以長期研發供應合約做

為開發基礎,從表 3-2-12 可知我國生技產品代工領域與其代表公司。

另外,國內生技藥品大廠以 cGMP 國際標準作為學名藥開發的準則,

加入國際代工行列。然而我國 CRO 與 CMO 仍有許多發展機會與所

51

要面臨的挑戰,如表 3-2-13 所示。

表 3-2-12 我國生技產品代工領域與其代表公司

代工生產領域 代表性公司

原料藥 台灣神隆、生展生技

臨床試驗級生技藥品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永昕生技

生物晶片 台灣基因、華聯生技

製劑及劑型開發 健亞生技、聯亞生技

單株抗體 台醫生技、華星生技、台灣尖端

檢驗試劑 台富製藥、普生公司、台灣尖端

基因製劑及疫苗 國光生物科技

種苗培養 一心生技、展壯公司、新高生技

資料來源:生技時代(2003)

表 3-2-13 我國 CRO 與 CMO 之優劣勢

機會 挑戰

� 人口密集、幅員小,試驗對象易尋

� 政策鼓勵

� 醫學中心集中且具高水準

� 我國 CRO走入國際

� 國內新興產業及中草藥發展

� 符合 GLP標準之毒理及藥理 CRO

� 智財權保護受國際肯定

� 研發及生產服務鍵到位

� 國際化程度高

� 新加坡、香港及大陸市場競爭

� 藥物市場小,案源有待開發

� 醫院資源缺乏整合

� 實務經驗及營運人才尚需加強

� 新藥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者少

� 尚無毒、藥理一站到底的臨床前 CRO

� 研發及製造成本較大陸與印度為大

� 生技藥品的製造經驗不足

� 國際相互認證機制不易建立

資料來源:生技中心 IT IS計畫整理

((((二二二二))))生技支援服務產業生技支援服務產業生技支援服務產業生技支援服務產業

包括實驗器材與動物提供、創業投資、智慧財產之管理與移轉、

產業資訊及人才培訓等。在實驗器材方面,國內大廠多半以進口方

式。在實驗動物上,以採用無特定病原動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生產標準為實驗動物的供應原則,為了能生產出具國際認證的

SPF 實驗動物,我國於 2003 年已經從民間投資設廠以供應符合國際

52

水準之實驗動物。近年來,在我國創投基金的扶植下,生技產業成為

熱門的投資焦點,投資金額及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另外,在智財

權管理與評價上,亦受到重視,利用專利指標來評估企業無形資產價

值外,更可以評估公司技術實力。在資訊服務及人才培訓方面,仍是

以政府為首要推力,需積極培訓具有生物科技背景之跨領域人才。

我國生技服務產業是從 1999 年經濟部工業局於「生物技術工業

五年發展計畫」中提出來的,其中 2004 年 CMO 與 CRO 主要營收分

別為新台幣 5.8億、15.1億,預估從 2005 年之後,CMO 與 CRO 產

值才會大幅提升。

53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節節節節 台灣台灣台灣台灣生物生物生物生物科技產業科技產業科技產業科技產業發展所發展所發展所發展所面對的問題面對的問題面對的問題面對的問題

自從 1982 年行政院將生物科技產業列為我國八大重點發展產業

之後,我國在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迄今也有二十餘年的奮鬥,但似乎

仍然未有明顯的成果出現,使得國家一些生技研究中心研究經費被刪

減,因此國內許多學者開始對台灣在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產生眾多質

疑。由於生技產業的研發時期長、資本投入大、失敗風險高,因此產

業群眾、分工合作之規模與範疇就成為了台灣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的重

要動力,然而台灣市場規模太小,能否以生技產業作為提升國家重點

產業競力,令人心生存疑。相較於國際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台灣在

生物科技產業的研究與發展經費仍低於世界先進國家,平均來講只有

2.8%,根據 OECD(2006)所做的報告中(見圖 3-3-1),指出例如加

拿大、丹麥與紐西蘭投入在生技產業的研究與發展經費分別為 12%、

23.8%與 20.9%。台灣在這方面的投入尚未成形,所投入之經費仍不足

以完善發展生技產業,實為遺憾。

圖 3-3-1 各國投入生物科技之研究與發展經費比例

7.0

3.3

5.7

12.0

23.8

3.2

8.6

4.9

2.8

3.8

3.1

20.9

2.4

4.2

51.4

2.0

0.6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美國德國(2004)法國加拿大丹麥韓國(2004)瑞士(2004)以色列(2002)義大利(2004)澳洲西班牙(2004)紐西蘭(2004)芬蘭南非(2002)冰島挪威波蘭(2004)

資料來源:OECD Biotechnology Statistics(2006)

54

台灣一向以代工製造(OEM)、代工設計(ODM)見長,在一些

高科技硬體產業中獨樹一幟,但利潤卻是微乎其微,在自有品牌或創

新技術的發展上,尚待努力,正因如此,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若仍

按照代工模式方向前進,必然會遭到國際知名藥廠限制,無法為台灣

提升國際知名度與國際競爭力。

另外,生技產業由於研發時間長,一般而言皆以技術交易方式來

獲取所需技術。美國在技術交易市場的發展,替一些小型生技公司所

開發出的技術與專利找到利潤空間,可惜的是台灣在此市場的發展非

常少,在技術交易做為營收來源的比例僅占 0.8%,這也說明我國生技

業者在技術交易相關智財法令與技術評價的經驗非常欠缺,無法將我

國自行研發之生物技術推展至國際中,這對於生技產業的發展是非常

不利的。

就生技產業而言,是屬於高知識密集產業的一種,對於無形資產

的開發、保存與應用非常重視,也因如此,對於知識人才的需求亦是

非常依賴。但由於我國生技產業發展尚未成形、研發成果欠缺商品

化、缺乏創業動機、產官學研合作十分稀少,使得生技人才在研發能

力上明顯不足、知識創新流通滯礙、生技知識存量相當不足。

綜合上述所言,本研究整合在文獻回顧中所探討的區域創新環影

響因素以及相關學者對生技產業現況分析的論點,以四大面向來總結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所必需面對的問題:(秦慶瑤, 2005、羅浩展, 2003、

巢佳莉,2002、林麗萍,2001、孫智麗,2001、劉常勇,1999)

1. 資金來源供應不足

生技產業的投入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是一般人仍對生

物科技十分陌生,許多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投資,更因

為生物科技研發風險高、時程長,不確定因素高,才使得企業沒

有信心而不願投入。另外,國內上市上櫃法規過於嚴苛,投資初

期無法獲利的生技公司想上市上櫃的門檻過高,讓生技公司無法

有效地在資本市場募集到所需資本。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國生

技產業在資金來源供應上仍有諸多值得關注的地方,經彙總整理

如表 3-3-1 所示。

2. 技術研發能力薄弱,智慧財產權流動性不足

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缺乏大型藥廠帶動,而且

國內大部份生技公司普遍無法體認大幅投資在長期性研究計畫

55

之重要性,只注重在短期利潤較高之貿易及製造上,使得我國生

技企業本身研發能力薄弱,基礎研究深度與廣度不夠,使得企業

本身無法打造核心技術,無法承接國外移轉進來的先進技術,導

致台灣生技產業整體智財權流動不足,相關技術水準無法與技術

領先國並駕齊驅。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國生技產業在智財權流

動性上仍有諸多值得關注的地方,經彙總整理如表 3-3-1 所示。

3. 知識資源不足

在人才培育上,國內生技業者多半認為生技人才明顯不足,

除了生技相關科系畢業生直接投入生技產業比率低之外,我國高

等教育過於注重單一科系菁英培養,在關聯性領域整合通才培養

上非常薄弱。另外,生物科技是屬於研發型的產業,國內多數生

技人才多集中學術界,卻因為政府補助經費不足,加上學界人員

若前往企業界服務,會受到諸多限制影響,導致學術界所累積的

生技研發能量難以與企業界結合。有些生技業者更認為我國生技

產業發展仍在萌芽時期,此時必須具備有生技產業經驗的領導人

才,使其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擴散效應,極為重要。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國生技產業在人才培養上仍有諸多值得關

注的地方,經彙總整理如表 3-3-1 所示。

4. 上中下游沒有整合,與其它企業、研究單位合作關係薄弱

由於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發展資源有限,所以相關資源更需要

有效整合運用,然而,我國生技相關研究單位太少、人才不足、

產官學研合作不足,導致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仍未有較明顯的重大

突破。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國生技產業在合作關係上仍有諸多

值得關注的地方,經彙總整理如表 3-3-1 所示。

56

表 3-3-1 我國生技產業發展之問題

資金供應方面

� 資金取得門檻過高

� 金融體系架構不利生技公司籌資

� 生物科技風險高,投資者沒信心

� 政府開發基金設限過多

智慧財產權流動方面

� 技術取得不易

� 技術評價機制尚未完善建立

� 技術獨特性不足

� 產學合作不足

知識資源方面

� 生技人才不足

� 生技領域經驗不足

� 缺乏跨領域整合之領導人才

� 法規、專利人才不足

� 產學合作不足

合作關係方面

� 學術研發成果與市場脫節,技術商品化程度太低

� 研究人員創業精神不高

� 缺乏共同研究機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因此本研究將以此四大構面來做為區域創新環境模型以及影響

區域創新環境的因素。本研究將以第四章「研究設計」作為後續研究

進行之架構,進而以實證方式來探索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環

境成效。

57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章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我國生物科技產業概況分析,

歸納出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因素,經由層級分析法(A.H.P.)

的應用,發展出本研究之研究問卷,以利後續研究之進行。因此,本

章包含了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層級分析法之理論說明與研究設計等三

個部份。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為了找出「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

績效之因素」而進行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

的研究,歸納出有利於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因素來做為本研

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4-1-1 所示。

圖 4-1-1 研究架構圖

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相關因素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單位

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我國生技產業發展

目前成效與問題

58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層級分析法(A.H.P.)方式進行,茲先將 A.H.P.

的理論基礎與應用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A.H.P.))))之之之之理論基礎理論基礎理論基礎理論基礎

「層級分析法」,全名為(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為

Thomas L. Saaty 在 1971 年於匹茲堡大學所提出,主要應用在不確定

之情況下且具有多個評估準則的決策問題上。在歷經十多年的應用、

修正與驗證,層級分析法(A.H.P.)理論才算完備。由於該理論簡單

具兼具實用性,因此廣受各研究單位普遍運用。

對於決策者而言,在進行「選擇適當計畫(方案)時」,必須根

據某些準則進行各可行計畫之評估,以決定其執行順位(Priority),

進而找出最佳決策。而錯誤決策比沒有決策來得嚴重,因此,A.H.P.

方法可提供在經濟、社會與管理科學等領域處理複雜的決策問題(見

表 4-2-1)。

表 4-2-1 A.H.P.應用之問題類型

A.H.P.應用之問題類型

� 決定優先順序

� 資源分配

� 規劃

� 預測結果或風險評估

� 替代方案產生

� 選擇最佳方案

� 決定需求

� 衡量績效

� 系統設計

� 確保系統穩定性

� 最佳化(Optimization)

� 解決衝突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9

二二二二、、、、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A.H.P.))))之之之之應用流程應用流程應用流程應用流程

層級分析法(A.H.P.)是將複雜問題的分析,以層級化方式加以

劃分成簡單明確的層級架構,再以專業的分析評比找出各個層級間相

關重要性及相對差異大小,進而找出優先順序。而 A.H.P.方法的實際

應用流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九個步驟進行(如圖 4-2-1 所示):

1. 問題確認,列出解決問題之相關方案

2. 列出與問題有關之關鍵因素

3. 建立層級分析系統

4. 設計問卷及選定問卷發放對象

5. 各級層級要素進行成對比較後,予以建立量化的成對比較矩陣

(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

6. 分別求得該矩陣之最大特徵值(Maximized Eigen value)與特徵

向量(Eigen Vector),作為該層級之優先向量(Priority Vector),

找出各因素之間的權重

7. 計算出各層級之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e Index)與一致性比率

(Consistence Ratios)

8. 提供決策資訊以選定方案或排出執行順序

60

圖 4-2-1 分析層級法之應用流程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鄧掁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

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Vol.27(7),pp.4

確定評估問題

羅列評估因素

建立層級結構

問卷設計

問卷填寫

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計算最大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計算一致性比率

C.R. 0.1≦≦≦≦

求取 C.R.H.值

C.R.H 0.1≦≦≦≦

求取相對權重

提供決策參考資訊

61

三三三三、、、、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A.H.P.))))之之之之各項應用步驟說明各項應用步驟說明各項應用步驟說明各項應用步驟說明

1. 決策問題界定決策問題界定決策問題界定決策問題界定

依據決策問題的本質,將可能影響決策問題的要素納入,同

時蒐集相關資訊,以界定決策問題的範圍。

2. 層級架構建立層級架構建立層級架構建立層級架構建立

層級基本上可使用文獻蒐集、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method)、德菲法(Delphic technique)等方式來建立,但特別要

注意的是,由於一般人無法同時針對七種以上的事物進行比較的

假設前提下,因此每一層級的要素最好不要超過七個為原則。

3. 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

層級分析法主要是以每一層級要素在上一層級某一個要素

作為評估基準,然後再進行因素之的成對比較。若層級內有 n個

因素,則需進行 n(n-1)/ 2個成對比較。此方法主要是為了可以

簡化問題的複雜度,使決策者得以專注在兩因素之間的關係。層

級分析法在處理評比者對要素的評估分數時,採用比率尺度方式

進行,而所使用的數值分別為 1/9,1/8,……8,9,而尺度的內

涵如表 4-2-2 所示。

表 4-2-2 層級分析法評估尺度及說明

評估尺度 定 義 說 明

1 等強

(Equal strong)

兩項計劃貢獻程度具同

等重要性

3 稍強

(Weak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喜

好某一計畫

5 頗為重要

(Essential importance )

經驗與判斷強烈傾向喜

好某一計畫

7 極為重要

(Demonstrated importance )

顯示非常強烈傾向喜好

某一計畫

62

9 絕對重要

(Absolute importance)

有足夠證據肯定喜好

某一計畫

2,4,6,8 相鄰尺度之中間值

(Intermediate values) 須要折衷值時

資料來源:鄧掁源著(2005),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二版,海洋大學運籌規

劃與管理研究中心

4. 成對比較之評估成對比較之評估成對比較之評估成對比較之評估

根據問卷回收所得到之結果,建立成對比較矩陣(Pairwise

Comparison Matrix),利用電腦軟體(Expert Choice),進行特徵

值與特徵向量的求取,以評估同一層級內兩兩因素之間的關係,

同時並檢定每一成對比較矩陣是否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倘若某一

成對比較矩陣不符合一致性時,則必須對此矩陣重新加以判斷,

直至符合一致性的要求為止。

5. 層級一致性的檢定層級一致性的檢定層級一致性的檢定層級一致性的檢定

倘若每一成對比較矩陣均符合一致性的要求時,則尚須檢定

整個層級結構的一致性。如果整個層級結構的一致性程度不符合

要求時,顯示層級要素之間的關聯性有問題,必須重新進行層級

要素的關聯分析。因為此一重新分析過程會導致層級結構重新構

建,為節省研究人力與物力,唯在構建層級結構時必須更加周全

的分析。而在進行層級一致性檢定時,有三個指標可以判斷:

a. 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C.I.)

λmax - N

. .C I =

N - 1 其中,λmax 為各個成對比較矩陣的最大特徵值

N 為成對比較矩陣中要素個數

若(1)C.I.=0,則表示評比者前後判斷完全具一致性。

(2)C.I.>0,則表示評比者前後判斷不連貫,需將問題向

評比者說明清楚。

(3)C.I.≦0.1,則表示矩陣的一致性程度在可接受的範圍

63

之內。

b. 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

一致性比率(C.R.)是用來衡量矩陣的一致性是否達到一定

的水準。而 C.R.值指的是在相同階數的矩陣下,一致性指標值隨

機指標(Random Index;R.I.)值的比率。可用下列式子說明:

. .C R = . .C I . .R I

若 C.R.值≦0.1,則表示矩陣的一致性程度令人滿意。而隨機

指標為評估尺度 1-9 所產生的正倒值矩陣,在不同階數(Order)

下所產生的一致性值標值,其值如表 4-2-3 所示。

表 4-2-3 隨機指標表

階數 1 2 3 4 5 6 7 8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階數 9 10 11 12 13 14 15

R.I. 1.45 1.49 1.51 1.48 1.56 1.57 1.59

資料來源:Saaty(1980)

c. 整體層級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of Hierarchy;C.R.H.)

C.I.與 C.R.是衡量一層級之內的因素所做的一致性檢定,如

果問題分析是採用多個層級時,則還需要再對整體架構做一致性

的衡量。此時即利用整體層級一致性比率(C.R.H.)來進行檢定,

而衡量式子如下:

. . .C R H = . . .C I H . . .R I H

其中,C.I.H.(Consistency Index of Hierarchy)表示整體層級

的一致性指標;R.I.H.(Random Index of Hierarchy)表示整體層

級相對應的隨機指標。

若 C.R.H.≦0.1,則表示整體層級的一致性達到滿意程度,

也就是說層級因素之關聯性沒有問題。

64

6. 計算相對權數計算相對權數計算相對權數計算相對權數

倘若各層級內的因素與整體層級架構均滿足一致性程度要

求(C.R.≦0.1 與 C.R.H.≦0.1),則可以繼續利用特徵向量進一步

求出各層級內因素的相對權數,即為優先向量,進而為可行方案

排出執行順序。而在運用層級分析法(A.H.P.)來做為分析工具

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最高層級代表所評估的最終目標

� 同一 層 級 之間的 要 素 ,彼此間必須具有獨立 性

(Independence)

� 倘若層級內的要素有相依性(Dependence)存在時,可先 將

獨立性與相依性各自分析,再將二者合併分析

� 儘量將重要性相近的要素放在同一層級內

� 層級內的要素不宜過多,最好不要超過七個,超出者可再

分層解決,以免影響層級的一致性

7. 計算出所有專家的平均權重值計算出所有專家的平均權重值計算出所有專家的平均權重值計算出所有專家的平均權重值,,,,以求出最適計畫或方案以求出最適計畫或方案以求出最適計畫或方案以求出最適計畫或方案

Saaty(1980)在合理的假設前提下,認為當專家有相異的評

比或是有多個專家所做的評比若想加以整合,則可使用幾何平均

數來進行整合,而不是用算術平均數方式進行。例如有一位評估

者的評比結果為 a1,另一位是 a2,則二者評比的整合結果應該為

1 2a a+ ,而非是 ( )1 2a a+ /2,以此類推,若有 n 位評估者,則整合

後的評估值應為 1 2 ......nn

a a a× × × 。當整合的評估值得出之後,即可

為該計畫或方案選出最適的結果或是評估準則。

65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節節節節 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

本研究是為了找出「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

績效之因素」而進行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

的研究,歸納出有利於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構面來做為本研

究之研究架構,從「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

關係」、「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與「資金取得難易程度」等四個構面

來分析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的發展績效與優先考量因

素。

透過前一小節對 AHP 層級分析法有了初步說明之後,本研究將

採取層級分析法的基本架構,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所歸納

出有利於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構面,建立起區域創新系統模

型,進而設計出適用於本研究的之學術問卷。

一一一一、、、、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設計

AHP 層級分析法的建構層級方法基本上並沒有固定的遵循規

則,加上本研究在於了解我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績效的議題,因此

本研究選定本研究問卷的母體對象為有生技產業相關背景的人為

主。如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研究人員、工研院生技醫藥所人

員、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高科技產業分析人員;台灣各個研究高科技產

業的大學系所,如: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嘉義大學生技事業所、清

華大學科技管理所等;生技相關企業公司,如中油生技、健亞生技等

專家意見。希望藉由結合產、官、學、研各單位的專業來彙整出一份

足以說明我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績效的意見。

1. 影響我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績效相關因素之選取影響我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績效相關因素之選取影響我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績效相關因素之選取影響我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績效相關因素之選取

本研究之問卷設計主要是由本研究架構中所使用之四大構

面與所包含的因素為基準,至於這些「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因素」,主要是透過相關文獻(如國內外學

者發表的研究成果與文章、報導有關生技產業消息的雜誌與新

聞、網路上公開的資訊等)之蒐集而得來。以此方式作為本研究

發展 AHP 層級架構中第三層衡量指標的主要依據,如圖 4-3-1

所示,共分為十六個相關因素。

圖 4-3-1 的整體架構區分為三層,第一層為本研究最後的衡

量目標-「影響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之發展績效」;而衡量

66

該目標的構面以 Gertler 與 Levitte(2003)的概念來區分為四項,

歸類於層級架構中的第二層;第三層則包括了影響此四項構面的

子因素,各層因素包括:

(1) 第一層

影響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之發展績效

(2) 第二層-影響第一層構面的因素

A.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B. 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C.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D.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3) 第三層-影響第二層構面的子因素

依據第二層四個構面,各個構面下的子因素各有四個,分別

描述如下:

A.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 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如期刊、出版物等)

B. 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 政府單位支持(如租稅、研發獎勵)

C.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如學術成果轉移到企業)

� 個人遷徙(如人員合作交流)

� 專利與技術授權

�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期刊發表、專利申請)

67

D.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 資金供應充足

�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 創投公司合作(提供管理相關服務)

�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圖 4-3-1 本研究之層級架構圖

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

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

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程度程度程度

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政府單位支持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個人遷徙

專利與技術授權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

資金供應充足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與創投公司合作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68

2. 電腦軟體電腦軟體電腦軟體電腦軟體 Expert Choice 之輔助應用之輔助應用之輔助應用之輔助應用

雖然 AHP 理論與觀念非常地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上仍有其

困難之處,如矩陣的計算與判斷不一致情形,若透過人工方式來

處理,勢必要花費許多時間。因此,目前市面上以 AHP 方法來

設計的電腦軟體有「AutoMan」、「Expert Choice」與「HIPER」

三種軟體為主流,但對於結果的圖形化顯示、轉換特定的 AHP

程序、層級元素數目、敏感度分析、易學習性、調整問題結構、

可理解的操作指令、相關輔助及錯誤訊息的說明等方面的運作

上,以 Expert Choice最廣為研究者使用,因此本研究選定 Expert

Choice 進行回收後問卷分析之電腦應用軟體。

二二二二、、、、抽樣設計抽樣設計抽樣設計抽樣設計

本研究主要是希望找出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

發展的優先考量因素,基本上產、官、學、研等各界人士均為本研究

問卷發放的對象。因此並沒有特別限定母體與樣本大小及範圍,但為

了能提升本研究成果的客觀性及嚴謹度,盡可能蒐集不同領域人士的

相關意見,故透過便利抽樣的方式,以兼顧產、官、學、研等各界人

士之參與。

在問卷發放對象方面,主要是找具有生技相關經驗的專家為主,

然而這些專家由於工作內容諸多繁雜,加上時間較不易配合,因此仍

需透過郵寄、熱心人士的協助將問卷傳遞到專家手上,以完成專家問

卷填寫。

1. 專家樣本結構描述專家樣本結構描述專家樣本結構描述專家樣本結構描述

為了能夠更深入了解各界對於「影響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

系統之發展績效」的看法,並且期望可以結合更多專家意見,進

而提升本研究的可信度。因此,本研究將樣本對象擴大到國內研

究生物科技的產、官、學、研等各界人士,茲將所抽取的專家樣

本歸納如表 4-3-1。

69

表 4-3-1 專家樣本描述歸納表

抽樣領域 抽樣單位 樣本職稱描述 抽樣數目

學術單位 國內大專院校 研究生技產業

之學者與教授 25

產業界

1. A 生物科技

公司

2. B 生物科技

公司

3. C 生物科技

公司

從事生物科技

研究之資深研

究員、市場經理

與業務經理

20

研究單位

1. 工研院生

技與醫藥

研究所

2. 財團法人

生技術開

發中心

從事生物科技

相關研究之研

究人員

20

合計 6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問卷回收與有效樣本結構問卷回收與有效樣本結構問卷回收與有效樣本結構問卷回收與有效樣本結構

由於研究時間的限制,因此問卷的發放主要是透過電子郵件

方式發放給產官學研等生技相關單位人員,並以電子郵件形式回

收問卷。藉由幾位學術界老師以及生技界的人士熱心幫忙,使得

本研究的問卷回收數突破原先預定的標準。

因此本研究共發出 65 份問卷,回收 23 份,扣除無效問卷 1

份,有效問卷 22份,有效回收率為 34%,總計本研究所發放的問

卷,有效問卷中學術界占 5份、產業界占 10份以及研究單位 7份。

有效樣本結構如表 4-3-2。

另外,本研究以無反應偏差(Non-response bias)做為有效問卷

回收率的檢定方式。設定一星期內回收的問卷為第一批回收的樣

本群(填答 22份),其餘設定為第二批樣本群(未填答 43份),經由

t檢定之後,計算出 p 值大於 0.15,表示第一批樣本群與第二批樣

本群之間並無顯著差異。表示本研究的有效回收率並無反應偏差。

70

表 4-3-2 有效樣本結構歸納表

有效抽樣領域 抽樣單位 抽樣數目 有效樣本數目

學術單位 國內大專院校 25 5

產業界

1. A 生物科技

公司

2. B 生物科技

公司

3. C 生物科技

公司

20 10

研究單位

1. 工研院生

技與醫藥

研究所

2. 財團法人

生技術開

發中心

20 7

合計 65 22

有效回收率 3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三三三、、、、信度與效度檢定信度與效度檢定信度與效度檢定信度與效度檢定

從社會科學觀點來看,一個衡量研究結果的好壞應根據其信度及

效度來決定,無論是研究者本身自行設計的問卷或是使用既有的標準

化測驗,均涉及到資料的可靠性與正確性問題。研究者所使用的測量

或調查工具必須加以驗證其信度與效度,以期獲得正確可靠的資料。

因此本研究以內部一致性之信度與學說理論效度、內容效度作為信度

與效度之檢定方式,茲分別說明如下:

1. 信度信度信度信度((((Reliability))))檢定檢定檢定檢定

所謂信度是指衡量結果沒有誤差的程度,也就是測驗結果的

一致性(Consistency)。而信度的意義可用再測性(Repeatability)與

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來解釋。再測性是指利用同樣的

衡量工具重複衡量某項特質時,是否可以達到相同的結果;而內

部一致性是指衡量工具內部是否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礙於研究時間的限制,無法使用再測性做為衡量方

71

法,因而改以內部一致性的衡量做為信度的檢定方法。而本研究

是根據 A.H.P.研究理論,採用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C.I.)

與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作為判斷內部一致性的準

則,並利用 Expert Choice軟體求出每一份問卷的 C.I.值與 C.R.值,

以 C.I.≦0.1 與 C.R.≦0.1 之數學判斷式來檢定本研究問卷的信

度。因此,本研究之問卷均符合理論要求,具有可接受之內部一

致性信度。

2. 效度效度效度效度((((Validity))))檢定檢定檢定檢定

所謂效度是指衡量工具是否能真正表示出研究者想要衡量的

問題,也就是說根據研究目的、內容與範圍來檢定衡量是否有效

即稱為效度。而本研究是以 Davis 與 Cosnza(1993)所提出的學說效

度(Nomological validity)以及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做為效度檢

定之依據。所謂學說效度是根據構念和從理論架構的正式假設而

來的,當理論與實證之證據愈來愈明顯時,支持的程度就會愈來

愈高,則學說效度亦會愈來愈高;而內容效度則是指出當問卷內

容能涵蓋研究主題的程度,且能正確衡量出研究所欲衡量的東西

時,其內容效度則愈高,茲分別說明如下。

(1) 學說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本研究之問卷設計是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的研究而

來,再輔以其他學者的實證研究(整理如表 2-2-1),來做為本研究

在各層次的問項發展,因此本研究的問卷內容具有可接受之學說

效度。

(2)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另外,本研究問卷之內容架構是經由廣泛的文獻蒐集得來,經

由多位生技相關專家與學者的審視,確認所整理出來的各項構面

與衡量指標,足以能夠清楚地表達且有效地衡量本研究所要探討

的研究目的,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具有相當程度的內容效度。

72

第第第第五五五五章章章章 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實證分析與政策建議

經過具有生物科技背景的專家人士填寫問卷之後,本章將對「影

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因素」的衡量指標,

經由電腦軟體輔助,計算出本研究架構中四大構面與十六個因素之權

重值,並歸納出其重要程度。

本研究之分析過程是將有效問卷 22份依序根據AHP層級分析法

的理論基礎,將問卷中各個不同選項的填答結果依照「幾何平均數」

來建立成對比較矩陣,並透過 Expert Choice 電腦軟體計算出各個成

對比較矩陣的特徵向量值(Eigen value)、最大特徵值(Maximized Eigen

value)、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與特徵向量值(Eigen Vector) (請參考 4-2-3節說明)之後,再以相對權

重值來評估層級一與層級二的衡量構面(請參考圖 4-2-3)對我國生物

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重要性與影響程度。其次再依據

整體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of Hierarchy;C.R.H.)來檢定本研究

之整體 AHP 層級架構的一致性,確認本研究所提出的 AHP 層級架構

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進而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四大構面與十六個衡

量構面對於區域創新系統的建構具有一定的影響程度。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實證分析結果,為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

新系統發展績效作一政策建議,以提供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區域創新

系統發展之未來方向。茲將各層級的分析結果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層級一之分析結果層級一之分析結果層級一之分析結果層級一之分析結果

圖 5-1-1 為本研究層級一之架構圖,經由 Expert Choice電腦軟體

計算的結果,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值)符合 AHP 理論的要

求,小於 0.1,因此該層級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圖 5-1-1 層級一之架構圖

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

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

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程度程度程度

73

從表5-1-1可知,目前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

效以「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因素最為重要,由於我國生技產

業的發展資源有限,因此相關資源更需要有效整合運用。然而,我國

生技相關研究單位與上中下游整合單位太少、產官學研合作不足,導

致我國生物技術產業仍未有較明顯的重大突破,因此生技相關專家均

認為此項因素為首要因素。

表 5-1-1 層級一之因素權重表

評估因素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

單位之合作

關係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

難易程度

優先權重值 0.287 0.335 0.166 0.212

優先排序 2 1 4 3

λmax=4.195;C.I.=0.065;C.R.=0.07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重要的因素是「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在人才培育上,我

國生技人才明顯不足,除了生技相關科系畢業生直接投入生技產業比

率低之外,我國高等教育過於注重單一科系菁英培養,在關聯性領域

整合通才培養上非常薄弱。另外,生物科技是屬於研發型的產業,國

內多數生技人才多集中學術界,卻因為政府補助經費不足,加上學界

人員若前往企業界服務,會受到諸多限制影響,導致學術界所累積的

生技研發能量難以與企業界結合。

第三重要的因素是「資金取得難易程度」,生技產業的投入是需

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但是一般人仍對生物科技十分陌生,許多企業仍

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投資,更因為生物科技研發風險高、時程長,

不確定因素高,使得企業沒有信心而不願投入。另外,國內上市上櫃

法規過於嚴苛,投資初期無法獲利的生技公司想上市上櫃的門檻過

高,讓生技公司無法有效地在資本市場募集到所需資本。

最後是「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因素,由於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

展起步較晚,缺乏大型藥廠帶動,而且國內大部份生技公司普遍無法

體認大幅投資在長期性研究計畫之重要性,只注重在短期利潤較高之

貿易及製造上,使得我國生技企業本身研發能力薄弱,基礎研究深度

74

與廣度不夠,使企業本身無法打造核心技術,無法承接國外移轉進來

的先進技術,導致台灣生技產業整體智財權流動不足,相關技術水準

無法與技術領先國並駕齊驅。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 層級二之分析結果層級二之分析結果層級二之分析結果層級二之分析結果

層級二是根據Gertler與Levitte(2003)的研究,歸納出有利於區

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四個影響因素來做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見圖

5-1-1),並且輔以其他文獻來構成各構面底下的若干因素,故需建立

四個成對比較矩陣,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一一一、、、、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圖 5-2-1 為層級二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之架構圖,經由 Expert

Choice 電腦軟體計算的結果,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值)符

合 AHP 理論的要求,小於 0.1,因此該層級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圖 5-2-1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之架構圖

從表 5-2-1 可知,在影響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上,「內部作業流

程與研發能力提供」因素最為重要,由於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尚未成

熟,生技業者多半以技術授權方式引進相關技術,使得本身核心技術

的優勢失去,無法培養出獨特研發能力,因此生技相關專家均認為此

項因素的掌握遂成為台灣生技業者培養核心競爭力的首要因素。

第二重要與第三重要的因素是「招募外來專業人才」與「企業內

部人力資源提供」,由於我國生技人才明顯不足,除了生技相關科系

畢業生直接投入生技產業比率低之外,許多生技人才也轉往半導體產

業或其它高科技產業發展,導致我國生技人才出現嚴重的斷層。因此

生技相關專家均認為生技業者與政府研究單位除了積極培養專業人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內部作業流程與內部作業流程與內部作業流程與內部作業流程與

研發能力提供研發能力提供研發能力提供研發能力提供

企業內部人力企業內部人力企業內部人力企業內部人力

資源提供資源提供資源提供資源提供

招募外來專業招募外來專業招募外來專業招募外來專業

人才人才人才人才

外部有形知識外部有形知識外部有形知識外部有形知識

取得取得取得取得

75

才之外,更應該增加產業界與企業界的人才交流以及企業內部本身人

力知識的強化。

最後是「外部有形知識取得」因素,本研究將此項因素設定在如

國內外期刊、報導中來得知資訊,因此,國內生技業者多半無法從中

獲得所需之資訊與知識,其原因有:人才訓練不足、技術水準不夠等,

導致無法從這些外部有形知識中取得重要關鍵知識,故此項因素在生

技專家的判斷上,認為對於影響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上稍嫌薄弱。

表 5-2-1 層級二之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因素權重表

評估因素

內部作業流

程與研發能

力提供

企業內部人

力資源提供

招募外來專

業人才

外部有形知

識取得

優先權重值 0.404 0.172 0.292 0.132

優先排序 1 3 2 4

λmax=4.156;C.I.=0.052;C.R.=0.05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二二二、、、、 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圖 5-2-2 為層級二與其他相關單位合作關係之架構圖,經由

Expert Choice電腦軟體計算的結果,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

值)符合 AHP 理論的要求,小於 0.1,因此該層級的一致性程度可以

接受。

圖 5-2-2 與其他相關單位合作關係之架構圖

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與生技相關企業與生技相關企業與生技相關企業與生技相關企業

組成策略聯盟組成策略聯盟組成策略聯盟組成策略聯盟

上中下游廠商之上中下游廠商之上中下游廠商之上中下游廠商之

溝通協調關係溝通協調關係溝通協調關係溝通協調關係

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

合作合作合作合作

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

眾多眾多眾多眾多

76

從表 5-2-2 可知,在影響與其他相關單之合作關係上,「政府單

位支持」因素最為重要,我國生技業者對「參與政府主導的研究計畫」

非常重視,這項計畫對幫助國內生技公司的研發活動進行非常重要,

然而這些生技專家均認為現今國內法令及政策無法充分支持生技企

業之研發活動,甚至對於政府投入的資金取得規定嚴謹、產業政策失

焦、缺乏整合機制等,使得生技業者無法有效地進行研發創新活動,

因此生技專家認為此項因素對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

角色。

其次重要的因素是「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與「上中下

游廠商之協調關係」,由於國內生技業者與其他公司合作研發的主要

動機是縮短開發時程,然而生技相關的產出多半耗時很久,且從研發

到量產的過程中,失敗的風險非常高,如何與上中下游其他生技相關

企業合作,遂成為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這二項因素是相互影響的

關係,使得生技專家將這二項因素並列為第二個重要的因素。

最後是「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因素,由於學術研究單位所進行

的研究多半為是基礎研究與科學研究,與生技業者所從事的商業化量

產有所出入,然而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多半是以創新研發為主,其合

作時間必然是長遠的,因此生技專家認為若以現今生技業者「縮短開

發時程」的觀念來看,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並非是必行的決定,故此

項因素列為第四重要的因素。

表 5-2-2 層級二之與其他相關單之合作關係因素權重表

評估因素

與生技相關

企業組成策

略聯盟

上中下游廠

商之溝通協

調關係

與學術研究

單位合作

政府單位

支持

優先權重值 0.218 0.217 0.201 0.364

優先排序 2 3 4 1

λmax=4.147;C.I.=0.049;C.R.=0.05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7

三三三三、、、、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圖 5-2-3 為層級二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之架構圖,經由 Expert

Choice 電腦軟體計算的結果,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值)符

合 AHP 理論的要求,小於 0.1,因此該層級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圖 5-2-3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之架構圖

表 5-2-3 層級二之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因素權重表

評估因素

產學研究成

果交流 個人遷徙 專利與技術

授權

公開出版方

式傳遞研究

成果

優先權重值 0.277 0.156 0.459 0.108

優先排序 2 3 1 4

λmax=4.174;C.I.=0.058;C.R.=0.06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表5-2-3可知,在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上,「專利與技術授權」

因素最為重要,由於我國生技業者在技術來源方面,多半以購買國外

專利授權為主,並以美國為專利授權的主要國家。而且國內生技業者

多半將專利與技術授權視為是縮短研發時程的主要方式,以減少研發

過程中所需投入之大筆資金與時間,因此,生技專家認為這項因素對

於我國發展中的生技產業而言,具有技術更新與創新的基礎。

第二重要的是「產學研究成果交流」因素,本研究將此項因素視

為是當學術成果移轉至產業界時,會產生所謂的「知識外溢效果」,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產業研究產業研究產業研究產業研究

成果交流成果交流成果交流成果交流 個人遷個人遷個人遷個人遷徙徙徙徙

專專專專利利利利與技術與技術與技術與技術

授授授授權權權權

公公公公開開開開出出出出版版版版方方方方式式式式

傳遞傳遞傳遞傳遞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78

進而可以提供產業界許多技術創新的來源。然而國內生技業者對於技

術創新並沒有顯著的成效,多半以授權方式來取得技術,對於我國生

技業的發展,實為一大阻礙。而我國生技學術研究單位多半從事基礎

科學研究為主,對於生技業者而言,可以提供技術上的突破,而且能

讓學術研究單位與產業界的研究成果彼此互相交流。因此生技專家認

為「產業研究成果交流」更可以對國內自行研發技術的品質提高,如

人才的培養、專利申請等,而將此項因素視為是第二重要的因素。

第三重要的是「個人遷徙」因素,國內多數的生技人才大多集中

在學術界服務,卻因為政府對學術研究的補助經費不足,使得學界人

士前往產業界服務的意願不高。另外,也因政府政策的規定,使得學

術研究人才與產業人士互動受限,共同研發的機制失靈。因此生技專

家認為「個人遷徙」因素應該與政府政策的訂定有所配合。

最後是「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因素,本研究將此因素視

為是知識流動的主要因素,然而國內生技業的發展尚未成熟,在全世

界的地位亦無法達到一定的水準,生技專家認為國內生技業者必須強

化自身技術的獨特性,以增加我國生物科技產業的技術水準。

四四四四、、、、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圖 5-2-4 為層級二資金取得難易程度之架構圖,經由 Expert

Choice 電腦軟體計算的結果,成對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比率(C.R.值)符

合 AHP 理論的要求,小於 0.1,因此該層級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圖 5-2-4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之架構圖

從表5-2-4可知,在資金取得難易程度上,「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因素最為重要,由於生物科技的研發時期長、資本投入大、研發成果

的不確定性高,所以導致國內相關投資者沒有信心投資在生技產業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資金供應資金供應資金供應資金供應充足充足充足充足 生技投資生技投資生技投資生技投資風氣風氣風氣風氣

興盛興盛興盛興盛

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與創投公司

合作合作合作合作

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資金取得管道

眾多眾多眾多眾多

79

上,因此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使得國內生技投資風氣

不興盛,進而連帶影響了資金供應量、創投業者的幫助。故生技專家

認為此項因素對於生技投資資金供應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重要與第三重要的是「資金取得管道眾多」與「資金供應充

足」因素,由於我國政府對生技產業的發展並不瞭解,因此對於生技

業者在資金取得的管道上設限眾多,例如要求自行募集的資金要達

70%以上,才能有其它資金進入以外,對於上市上櫃的法規亦是非常

嚴格,導致生技產業發展的資金取得管道非常狹隘,進而影響到我國

生技產業的投資金額充足與否。因此生技專家認為「資金取得管道眾

多」與「資金供應充足」因素,在國內生技資金取得上,有明顯影響

的關係。

最後是「與創投公司合作」因素,本研究將此因素視為是創投公

司除了提供所需資金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相關的生技經營知識給生技

業者,然而由於創投公司投入的比例不高,因此生技專家認為此項因

素對於資金取得程度上的影響不大。

表 5-2-4 層級二之資金取得難易程度因素權重表

評估因素

資金供應

充足

生技投資

風氣興盛

與創投公司

合作

資金取得

管道眾多

優先權重值 0.23 0.31 0.192 0.268

優先排序 3 1 4 2

λmax=4.1634;C.I.=0.054;C.R.=0.0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而在整體架構的一致性檢定中,經由 Expert Choice 電腦軟體計

算的結果,整體架構的一致性比率(C.R.H.值)符合 AHP 理論的要求,

小於 0.1,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層級架構具有相當程度的的一致性程

度。

80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

在本節中,本研究將以第三章中所蒐集到的生技產業普遍存在之

問題(見表2-3-1)與運用AHP分析得出之專家學者認為是關鍵發展因

素(見表5-3-1與表5-3-2)做一比較與討論。另外,本研究亦將AHP分析

結果中,權重值位居各構面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因素,做成專家深度

談談的問題,進一步蒐集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加以比較與探討我國生

技產業為何發展並沒有顯著的成效,其中的關鍵為何,並給予政策上

的建議。

一一一一、、、、 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研究結果

首先,我國生物科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因素,經由專家填

寫問卷與Expert Choice電腦軟體計算的結果,可得出我國生物科技產

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的各個相關因素對目標的權重值,如表5-3-1

所示。另外從表5-3-2中可觀察到,專家學者對本研究提出的區域創

新系統之層級架構中,認為各個層面有其優先考量的因素,概觀來看

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上,以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

關係為首要重點,緊接著是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和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

表 5-3-1 我國區域創新系統發展因素對目標的總體權重表

重要順序 評估因素 對目標的權重值

1 政府單位支持 0.15

2 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0.127

3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0.0757

4 資金供應充足 0.0712

5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0.0648

6 專利與技術授權 0.0634

7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0.0604

8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0.0597

9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0.0577

10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0.0551

11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0.0548

12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0.04

13 與創投公司合作 0.0342

81

14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 0.0315

15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0.0311

16 個人遷徙 0.02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5-3-2 我國區域創新系統各構面發展因素對目標的權重表

構面 評估因素 權重值 重要

順序

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0.127 1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0.0577 3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0.0757 2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0.0311 4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0.0548 4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0.0597 3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0.0648 2

與其他相關

單位之合作

關係 政府單位支持 0.15 1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0.04 2

個人遷徙 0.028 4

專利與技術授權 0.0634 1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 0.0315 3

資金供應充足 0.0712 1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0.0604 2

與創投公司合作 0.0342 4

資金取得

難易程度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0.0551 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二二二、、、、 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專家深度訪談

而本研究在經過 AHP 分析之後,將各個構面因素權重值位居在

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因素,做為深度訪談的問題,以開放性的問卷設計

方式,再度詢問之前相關生技專家的意見,蒐集專家對這些權重值較

高的因素所做出的相關意見,茲將問題與專家意見以列點方式說明如

82

下:

1. 台灣生技產業在知識與資訊取得管道中,以「內部作業流程與研

發能力」與「招募外來專業人才」作為最主要的取得管道,您的

看法為何?或是有任何不同的意見?

答:

� 生技產業是以「無形資產」為主的產業,所以人才及核心技

術為知識與資訊的主要來源。

� 由於台灣生技人才不足,專家們認為國內應積極開放學者加

入產業服務的政策,以補足生技人才的供給量。另外,政府

應修正海外人才來台工作的限制,以取得世界先進人才。

� 相關單位應該建立起與世界先進各國交流的管道,結合政府

相關單位、產業界與學術界,舉辦大型交流研討會,取得多

樣性的資訊與知識。

2. 台灣生技產業在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中,以「政府單位支

持」及「與學術單位合作」作為最主要的合作關係,您的看法為

何?或是有任何不同的意見?

答:

� 在政府單位支持方面,以相關政策法規的修訂為主,如資金

籌措法令、外商投資比例、政府開發基金運用條件、投資抵

減政策等之主題,必須修正以符合目前生技產業的發展情

況。

� 台灣的生技資源缺乏整合,因此在相關建設方面,建議以產

官學合作方式為主,整合相關資源,共同培養人才與技術,

累積研發能量。

� 在學術單位合作上,認為產學合作的方向失焦,不是以前

瞻、創新開發為合作重點,因此認為應積極針對重點生技研

究為目標,將學校與業者給予適當的輔導與補助,延長合作

時間。

3. 台灣生技產業在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中,以「專利與技術授權」

與「產學研究成果交流」作為最主要的流動管道,您的看法為何?

或是有任何不同的意見?

答:

� 我國在生技方面的智財專利及法律人才稀少,使得生物技術

的評價制度難以建立,讓智慧財產權的價值無法顯現出來。

83

� 國內生技業者普遍研發能力薄弱,基礎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不

足,使得對國外移轉進來的先進技術無法加以承接,導致整

體智財權流動性不足。

� 加快智慧財產權流動的速度以「加強技術能力推展」方式為

主要管道。另外,亦認為政府應積極鼓勵國內大學、研發機

構與國外大學、研發機構共同研發,以專利技術方向前進,

並拓展智財權的流動管道。

4. 台灣生技產業在資金取得難易程度中,以「資金供應充足」與「生

技投資風氣興盛」作為最主要的資金取得管道,您的看法為何?

或是有任何不同的意見?

答:

� 國內對生技投資之資金設限眾多,以及對外資予以管制,導

致生技產業整體資金供應量不足。

� 而生技投資風氣當中,專家認為由於國內生技基礎環境不夠

穩健,使得投資者不敢貿然投入,導致投資風氣不夠興盛。

� 政府開發基金投入不夠,導致整體生技投資信心不夠強壯,

讓投資大眾仍採取觀望態度。

三三三三、、、、 研究討論研究討論研究討論研究討論

自從1982年開始,我國行政院將生物科技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

之後,生技產業的發展卻一直沒有顯著的成效,使得一些專家學者開

始對生技產業的現況發展提出了許多問題。但是這些普遍存在的問

題,並沒有指出其中的關鍵點,使得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仍無法突破

瓶頸。因此本研究從第三章的產業概況分析中,蒐集生技相關產業分

析資料,整理出目前生技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從本研究的

專家深度訪談中,以專家學者的觀點來找出這些問題的關鍵點,進而

與實際生技產業的發展問題做比較,以期能找出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

關鍵答案。茲將這些問題與本研究之專家意見作一綜整討論:

1. 知識資源不足

經由本研究在第三章對生技產業發展概況所歸納出的普遍問

題中,一般認為知識資源不足的問題有:1.生技人才不足;2.缺乏

跨領域整合的領導人才;3.專業人才水準不夠。另外像是法規、專

利人才缺乏亦是生技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秦慶瑤, 2005、

84

羅浩展, 2003) 。

然而本研究經過 AHP 分析之後,專家學者體認到人才資源充

足與生技產業所強調的「無形資產」運用有相當大的關係,認為無

形資產的產生,以「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招募外來專

業人才」最為關鍵,因此專家學者建議我國生技業者應該積極招募

國內外一流人才,強化核心能力的建構,以補足應具備的知識資源。

2. 與政府、企業與研究單位合作關係薄弱

經由本研究在第三章對生技產業發展概況所歸納出的普遍問

題中,一般認為與其它相關單位合作關係不足的問題有:1.生技相

關研究單位太少,使得產學合作不足;2.學術研發成果與市場脫節,

技術商品化程度太低;3.缺乏共同研究機制 (秦慶瑤, 2005、林麗

萍,2001、劉常勇,1999) 。

然而本研究經過 AHP 分析之後,專家學者體認到合作關係的

重點在於研發資源的整合,而研發資源整合更是生技產業技術創新

的主要重點,然而其創新活動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1.國內法令及

政策無法充分支持企業的創新研發活動;2.國內基礎薄弱,缺乏相

關領域的研發人員。因此專家學者認為政府應該將資金、藥物審核

標準、臨床規範等相關政策予以修正。另外加強對生技業者的支

持,將租稅獎勵、投資抵減的政策修改,鼓勵生技業者持績創新研

發。而在相關基礎建設中,以產官學合作為主要方向,整合業者、

學校與研究單位相關資源,強化軟硬體等基礎建設,共同培養具實

務經驗的人員,提高技術商品化程度。

3. 資金來源供應不足

經由本研究在第三章對生技產業發展概況所歸納出的普遍問

題中,一般認為資金來源供應不足的問題有:1.生物科技研發風險

高、時程長,不確定因素高,使得企業沒有信心而不願投入;2.國

內上市上櫃法規過於嚴苛,使得初期無法獲利的生技公司想上市上

櫃的門檻過高,讓生技公司無法有效地在資本市場募集到所需資本

(秦慶瑤, 2005、羅浩展,2003、孫智麗,2001) 。

而本研究經過 AHP 分析之後,專家學者亦體認到整體生技產

業與業者的發展與資金供應充足有相當大的關係,由於國內投資觀

念太過務實,認為生技產業的投資報酬率不易預期,使得生技投資

資金不夠;而扮演火車頭角色的政府開發基金亦沒有投入大量資

85

金,導致無法強化投資者的信心;另外,政府對生技業者的籌資管

道多加限制,甚至對外資亦有相當的規範。因此專家學者認為在「整

體金融籌資架構」、「相關籌資法規設限」及「政府開發基金的投入」

最為關鍵,因此專家學者建議我國應該積極修正相關籌資法規、投

入大量政府開發基金以帶動生技投資風氣、強化投資信心、擴充資

金取得管道。

4. 技術研發能力薄弱,智慧財產權流動性不足

經由本研究在第三章對生技產業發展概況所歸納出的普遍問

題中,一般認為智慧財產權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有:1.技術取得不易;

2.技術評價機制尚未建立;3.技術獨特性不足 (秦慶瑤, 2005、巢佳

莉,2002) 。

而本研究經過AHP分析之後,專家學者體認到在智財流動性不

足的問題上,主要是因為國內生技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而且大部份

生技公司普遍無法體認大幅投資在長期性研究計畫之重要性,只注

重在短期利潤較高之貿易及製造上,使得我國生技企業本身研發能

力薄弱,基礎研究深度與廣度不夠,使得企業本身無法打造核心技

術,更無法承接國外移轉進來的先進技術,導致台灣生技產業整體

智財權流動不足,相關技術水準無法與技術領先國並駕齊驅。因此

專家學者建議國內業者應持續強化自身研發能力,以「專利與技術

授權」方式加快研發能力的進步腳步,進而提升智財權的流動程度

與生物技術的發展。另外,專家學者亦認為「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方式,可以強化業者本身技術開發的基礎,利用產學交流促進智財

流動程度。

86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節節節節 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政策建議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政策建議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政策建議我國生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之政策建議

經過本研究的實證分析之後,可發現我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

統的建構上,仍以政府支持、人力素質培養、資金提供與智慧財產權

為關鍵的成功要素,而本研究的實證結果也支持相關文獻所提到的關

鍵成功要素,更驗證了Gertler與Levitte(2003)的研究,因此本節將

對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提出未來的政策方向建議,

茲分別說明下:

一一一一、、、、 強強強強化化化化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1. 提升科技應用水準,取得核心技術

生物科技是一種整合性的科技產業,也就是說生技產業的發展

是和其他相關產業有密切相關的互動,因此其他產業所發展的知識

可應用於生技產業的發展上。而行政院所修正通過的「加強生物技

術產業推動方案」,也開始著手產官學研合作機制、主動協助學研

界成果移轉交流。因此,國內應該更積極整合相關產業知識,並基

於現有技術軌跡與科學知識的基礎,強化利基技術的發展,提升技

術應用水準,培養獨特核心競爭力。

2. 積極招募與培養生技人才

國內生技相關人才投入生技產業的比例不大,多半朝向其他具

有發展性的產業(如半導體產業),人才供應方面實屬不足。因此,

國內應該修正現行「大專院校教師與產業界專門人才交流合作要

點」,允許部份學者可兼任生技企業之經營輔導工作。另外,應放

寬公立學校教師投入產業界服務的比率限制,利用教師依法取得的

智慧財產權,投入生技產業技術的開發行列中。

對於海外生技人才取得而言,國內應修正「發展生物技術產業

行動計畫」,積極放寬海外人才來台工作的限制,如簡化來台申請

手續與行政流程、儘速給予工作居留證等。

3. 積極舉辦海內外相關研討會,取得先進科技知識

我國在生技資訊與知識取得稍嫌不足,多半是以技術授權方式

來獲得世界先進技術,導致國內生技產業的發展仍無法與其他世界

先進各國並駕齊驅。因此,國內應該積極運用「工業技術人才培訓

87

計畫」與「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結合政府相關單位、產業界與學

術界,舉辦國內外大型生技相關知識交流會議,以取得資訊與知識

的多樣性,進而給予我國生技業者在技術創新研發的機會。

二二二二、、、、 加強加強加強加強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1. 積極修改相關法規,以符合現實發展情況

自從1999年開始,我國所公佈的「科技技術基本法」,將學術

研究的智慧財產權下授給大學、研究機構等單位之後,與其他相關

單位的合作關係才算有初步的進展。然而,政府相關單位對於其他

政策法規仍不符合時宜,例如對於租稅獎勵及研發補助等,均要達

到一定的支出比例,才能給予補助,這對於我國一些中小型生技企

業而言,會造成無法得到政府支持的後果。因此,政府應該視國內

生技業者的技術領域、規模、發展目的及研發過程,適時給予足夠

的補助。另外,像是「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施行細則」草案中,提出

公司研究與人才培訓適用投資抵減的相關規定,然而卻因為免稅期

間的優惠太短,讓生技業者無法真正投入在創新技術的研發上,導

致研發過程中斷。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對於目前生技產業發展領域,

修正部份投資抵減的政策法規,如根據不同生技領域給予不同的投

資抵減辦法,以鼓勵國內生技業者以創新技術研發為主要發展方向。

2. 連結業界合作機制,累積研發能量

國內的生技市場規模太小,且我國廠商多半為中小型企業,對

於市場變化反應快速,使得經營彈性變大。然而對國際總體市場的

動態發展趨勢,礙於人力與物力的限制,無法有效掌握。雖然經濟

部以「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作為整合業界共同合作研發的機制,

卻因為整合性計畫之間問題太多,而滯礙難行。況且業界之間目標

與方向不同,各自技術相容性低,使得整合研發能量的成效低落。

因此為有效連結業界合作機制,國內應該以根據市場、技術或是法

規等方向作為整合機制,結合業者的專長以累積生技產業發展的相

關能量。

88

3. 進行產學合作,擴展生技研究方向

目前經濟部技術處已實施「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以強化

產學合作的發展能力,然而國內生技業者多半以目前進行的商品化

技術升級,而不是以前瞻、創新性技術開發作為是產學合作的重點,

因而失去產學合作的精神。另外此計畫亦規定申請學校必須先具備

技術整合能力及研究場所等,才符合申請規定,這對於欲積極擴展

生技研究方向的學校與生技業者,會因為部份內容不合規定,而無

法取得該計畫的支持。因此,國內應該對這些積極擴展生技研究方

向的學校與生技業者,給予適當的輔導與訓練,延長合作時間。

三三三三、、、、 加速加速加速加速智慧財產權流動智慧財產權流動智慧財產權流動智慧財產權流動的的的的擴散速擴散速擴散速擴散速度度度度

1. 建立智慧財產權的價值

生技產業發展的價值,多半以「無形資產」作為主要構成因素,

而國內在生技方面的智財專利、法律人才非常稀少,使得智慧財產

權的價值無法顯現出來。另外,國內生技產業的專利認證制度發展

並不完善,因而會改以國際性的認證制度為主要參考標準,使得國

內專利認證會受到國際性的規範。而國內也因智財人才的不足,使

得先進技術不易引進,讓企業創新研發的意願不高,實為一大阻礙。

因此建議國內政府應該因應生技產業的多樣性發展,以特殊利基的

生技產品項目來設定個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認證制度,另外,建

議政府也應將智慧財產權列入會計制度的編制上,並給予我國生技

業者在智慧財產權建立的相關概念。而在智財專利、法律人才的培

養亦是迫在眉睫,為了能將智慧財產權價值的發揮出來,政府應該

加強培訓生技創業投資、技術移轉、技術評價與經營管理等相關管

理專業人才。

2. 加強技術能力的推展

在「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修正草案中,政府以加強引

進上市且具國際競爭力之產品,進而縮短產品上市時程,並促進技

術移轉落實於產業界。然而國內生技業者多半將移轉所得的技術,

運用在商業用途上,並沒有以技術改良方式來培養自身技術能力的

更新,導致國內生技產業發展停滯不前。因此建議我國政府應該鼓

勵國內大學、研發機構、生技業者與國外大學、研發機構共同開發

89

具國際推展性的專利技術,將我國生技產業的走向可朝研發技術的

目標前進,將資金、智慧財產權掌握,把專利技術應用,以取得國

際藥廠的合作,以加強我國生物技術能力的推展。

四四四四、、、、 提提提提高高高高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資金可用程度

1. 擴大資金募集管道

由於過去我國研發投資多半以資訊科技業為主,對於新興的生

物科技產業的投入卻因為投資期長、風險大,使得民間對生技投資

的風氣不興盛。而在我國政府提出的「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

修正草案中,雖然強調以行政院開發基金做為資金來源後盾,但其

金額仍是不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擬。除了對募集資金管道加以限

制之外,更缺乏一個主導生技投資有效運作的機制。因此建議國內

應該放寬對創投資金募集管道的限制、修改生技公司上市上櫃的條

件法規、開放國內對外投資生技事業的管道等提高資金取得程度,

另外,更應該建立生物科技的技術評估機制,以生技創業顧問共同

組成技術評估團隊,對生技產業發展計畫作深入且客觀的分析,以

提供給政府、生技業者與創投業者作為參考依據,進而帶動國內生

技資金的流動與投資風氣。

2. 強化生技投資信心

目前生技產業在國內的發展仍以資金缺乏為主要的阻礙因素

之一,由於過去我國資訊科技業有強大的科學基礎環境與充足的資

金供應作為支撐點,使得我國的資訊科技業的整體投資風興盛,進

而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對於新興的生物科技產業卻因為資金

短缺、沒有強大的科學基礎環境,讓相關投資無法進入生技產業有

效運作,進而影響投資信心。因此如何為國內營造出一個可使生技

產業的投資環境成長,讓相關人士對此產業有信心,遂成為一個重

要的課題。然而如此重大的課題必須仰賴政府有關單位的大力支

持,因此為有效提振我國生技投資信心,建議我國政府除了應該積

極將上中下游等相關單位做好聯繫機制外,對於相關的基礎研究環

境也應有所改善,如基因體研發、生物技術研發、產業技術研發等,

以強化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石,進而強化我國在科學基礎的實

力,增進我國生技產業的投資信心。

90

第第第第六六六六章章章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結論研究結論研究結論研究結論

近幾年生物科技產業在全球興起一股難以抵抗的風潮,各個先進

國家無一不將各種相關資源投入其中,以期能在這一波生技創新的浪

潮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我國在生技產業的發展腳步,雖然於落後世

界先進各國,但卻能借由參考各國發展的進展,進而得以發展出自有

獨特的創新模式。因此探討我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的建構與發

展成效遂成為值得研究之課題。

經過本研究的 AHP 層級分析法的實證分析之後,顯示出影響我

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的建構與發展成效,以「與其他相關單位

之合作關係」及「知識與資訊取得管道」之影響最為顯著。在「與其

他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方面,以「政府單位支持」(權重為 0.15)最

為重要,這顯示出政府單位對我國生技產業的創新環境建構與發展成

效具有關鍵的地位,其後為「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權重為 0.0648)、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權重為 0.0597)、「與生技相關企

業組成策略聯盟」(權重為 0.0548);而在「知識與資訊取得管道」方

面,以「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權重為 0.127)最為重要,

這表示我國生技產業若要能走向國際一流的地位,則技術的創新研發

是刻不容緩的,其後為「招募外來人才」(權重為 0.0757)、「企業內

部人力資源提供」(權重為 0.0577)、「外部有形知識取得」(權重為

0.0311)。

另外,為有效推動我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的運作,「資金

取得難易程度」與「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亦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資金取得難易程度」方面,以「資金供應充足」(權重為 0.0712)

最為重要,表示資金充足與否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具有關鍵地位。而

在「智慧財產權流動情況」方面,以「專利與技術授權」(權重為 0.0634)

最為重要,表示我國生物科技創新發展的技術來源仍以專利與技術授

權為主要取得方式。

本研究利用 AHP及專家訪談方式,得出我國生技產業的發展關鍵

因素希望能對我國政府與業界在建構生技產業的區域創新系統上有

正面顯著的幫助。

91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節節節節 研究貢獻研究貢獻研究貢獻研究貢獻

本研究之研究貢獻有下列四點,分別為:

1. 從相關文獻探討及對生技產業的現況析中,建構出適合我

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模型,並找出與我國生技產業

發展有密切相關的因素,給予我國生技產業在政策上的建

議。

2. 指出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目前的最新發展情況,並透過本研

究所建構的區域創新系統模型,來檢視我國生技產業在發

展上所面臨到的重點與難題。

3. 運用 AHP 層級分析法,分析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之區域

創新系統,其優先考量的因素為何,並進一步檢視我國在

區域創新系統的發展成效,以及提出相關配套措施與建

議。

4. 本研究所採用的 AHP 架構與問卷,亦可因應產業別的不

同而加以修正,作為其他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等研究

相關議題上的問卷參考與使用。

除了上述四項主要貢獻之外,由於本研究所提出的區域創新系統

是根據 Gertler 與 Levitte(2003)的研究而來,而這二位學者是以加

拿大的生技產業作為研究對象,而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亦符合其研究類

型,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區域創新系統模型亦可作為台灣生技產業發

展的參考依據。

92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節節節節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由於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國生技產業在區域創新系統的發展與績

效」作為研究主題,因此主要的問卷填寫對象是以對生技產業有深入

研究的專家學者為主,然而本研究卻礙於時間限制,無法全面性地蒐

集更廣泛的相關專家意見,因此若能邀請更多產官學界的專家學者,

相信將有助於資料的客觀性與說服力。因此本研究的研究限制有:

1. 專家的聯繫除非是透過熟識人士幫忙,否則不易取得。

2. AHP 層級分析法是一個主觀的衡量模式,因此很難以詳盡客

觀的量化評量數據來說明佐證。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節節節節 研究建議研究建議研究建議研究建議

本研究主要是以我國生技產業的區域創新系統建構與發展成效

作為研究主題,是以整體性、全面性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對於生技相

關子產業並未詳細分析。

另外本研究是以 AHP 層級分析法的方法進行,而這種研究方法

是屬於主觀性較強的方法,對於生技相關子產業的認知恐怕難有十分

客觀的意見。因此本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以朝下列幾個方向進行:

1. 根據其研究範圍,對於特定子產業作深入性的研究,以強化

區域創新系統的建構。

2. 以其它的研究方法來進行相關研究,如質性研究方法,以加

強相關研究的客觀性與完整性。

3. 本研究在樣本人數的取得並不是很多,因此建議後續研究盡

可能訪問及諮詢更多生技專家的意見,整合產官學三方面的

資訊,以求得更完整的研究結果。

4. 由於本研究所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屬於整體性方向,並未明確

指出細節之實施做法,因此建議後續研究可根據此一政策方

向提出更具體的措施。

93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一一一一、、、、 中文部中文部中文部中文部份份份份

【【【【1】】】】 Dorothy Leonard-Barton(王美音譯),知識創新之泉,遠流出版

社,1998 年。

【【【【2】】】】 王蕾雅,以先進國家生物科技產業探討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

發展策略,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3】】】】 田蔚城,生物技術,眾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年。

【【【【4】】】】 田蔚城,生物產業與製藥產業上冊,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1998 年。

【【【【5】】】】 江招治,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層級決策分析,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2003 年。

【【【【6】】】】 牟敦剛,「推動我國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昇級之課題探討」,

生物產業,第七卷第七期,頁 1-12,1996 年。

【【【【7】】】】 牟敦剛,生物科技產業年鑑 2000,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

心,2000 年。

【【【【8】】】】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行政院,2003

年。

【【【【9】】】】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統計要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

年。

【【【【10】】】】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 年。

【【【【11】】】】 我國生技園區推動現況,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 年。

【【【【12】】】】 何玉婷,勇闖生技路 - 12 家台灣生技產業的明日之星,聯經

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13】】】】 Christopher Meyer(余淑賢譯),拜矽谷為師-高科技企業不斷

成長的經營奧秘,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14】】】】 吳萬益、林清河,行銷研究,華泰圖書出版公司,2002 年。

【【【【15】】】】 巫茂熾,區域創新系統觀點下中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創新之研

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16】】】】 李仁芳,歡愉的智慧,EMBA 世界經理文摘,2000 年。

【【【【17】】】】 李連滋,江淑芬,「我國潛在新興產業 SWOT 分析--以生物科

技產業為例」,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三期第三卷,頁

95-108,1997 年。

【【【【18】】】】 沈志剛,我國生物晶片廠商策略聯盟與競爭優勢之研究,國

94

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19】】】】 林麗萍,台灣生物科技產業之發展及其策略,銘傳大學金融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20】】】】 孫智麗(2001),「建構知識經濟運作之創新系統:台灣生物

科技產業發展現況與策略」,台灣經濟研究院。

【【【【21】】】】 孫智麗,生物科技人力供需問題研究,台灣經濟研究院,2002

年。

【【【【22】】】】 秦慶瑤,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群象(三)-2005 生技中心 ITIS廠商

問卷報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5 年。

【【【【23】】】】 生物科技產業年鑑 2005,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4

年。

【【【【24】】】】 高志道、江晃榮,「美日生物技術的競賽-兼談我國發展生技

的困境」,科學月刊,第八十卷第四期,頁 264-271,1990 年。

【【【【25】】】】 巢佳利,生物科技整合所面臨的挑戰,工業技術研究院,2002

年。

【【【【26】】】】 張玉瓏等,生物技術(第三版),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2006 年。

【【【【27】】】】 陳協勝,科技產業群集與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

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年。

【【【【28】】】】 陳怡臻、蕭斯欣,台灣生物科技產業 1997/1998,財團法人生

物技術開發中心,1998 年。

【【【【29】】】】 陳渼臻,策略聯盟之探討--生物科技產業之應用,銘傳大學經

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30】】】】 楊旻翰,台灣生技產業前景及各國發展模式分析,國立中央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31】】】】 2005 產業技術白皮書,臺灣經濟研究院,2005 年。

【【【【32】】】】 劉常勇,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策略個案研究,劉常勇管理學習

知識庫,http://cm.nsysu.edu.tw/~cyliu/,1999 年。

【【【【33】】】】 蔡坤達,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國際競爭力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34】】】】 鄧掁源,計劃評估-方法與應用(第二版),海洋大學運籌規劃

與管理研究中心,2005 年。

【【【【35】】】】 鄧掁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

(下)」,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七期,頁 4,1989 年。

95

【【【【36】】】】 羅浩展,高科技產業區位選擇之研究-以生物科技產業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37】】】】 蘇遠志,「我國農業生物技術之發展與展望」,生物產業,第

六卷第一期,頁 1-12,1995 年。

二二二二、、、、 英文部英文部英文部英文部份份份份

【【【【1】】】】 Acs, Zoltan J., Inno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ite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02.

【【【【2】】】】 Albino, V., Garavelli, A. C. and Schiuma G.,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 the role of the leader

firm”, Technovation 19(1), pp. 53-63, 1999.

【【【【3】】】】 Baptista, B. and Swann, P.,”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

Research Policy 27(5), pp. 525-540, 1998.

【【【【4】】】】 Beuzekom B. van and Arundel, A., OECD Biotechnology

Statistics-2006, OECD, 2006.

【【【【5】】】】 Braczk, H. J., Cooke P. and Heidenreich, M.,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Role of Governances in a Globalized World. London:

UCL Press, 1998.

【【【【6】】】】 Breschi, S.,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 Cross-Sector Analysis”,

Regional Studies 34(3), pp. 213-229, 2000.

【【【【7】】】】 Breschi, S., Francesco, L. and Franco M., “Knowledge Networks from

Patent Citations?-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3.

【【【【8】】】】 Camagni, R.,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Milieu and its Relevance for

Public Policies in European Lagging Regions”, The Journal of the

RSAI 74(4), pp. 317-340, 1995.

【【【【9】】】】 Claire, N. and Reid, A., “Methodolog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Potential”, Scientometrics 34(3), pp. 497-511, 1995.

【【【【10】】】】 Cohen, W. M. and 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 pp. 128-152, 1990.

【【【【11】】】】 Cooke, P. and Morgan, K., “The Network Paradigm: New Departures

in Corporat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ociety and Space 36(11),

pp. 543, 1993.

【【【【12】】】】 Davis D. L., Business Research for Decision Making, Wadsworth

96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3】】】】 Doloreux, D., “What We Should Know about Reg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 Society 24(3), pp. 243-263, 2002.

【【【【14】】】】 Feldman, M. P.,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4.

【【【【15】】】】 Fritsch, M., and Schwriten, C., “Enterprise-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The Role of Publ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6(1), pp. 69-83, 1999.

【【【【16】】】】 Gertler, M. S. and Levitte, Y. M., “Local Nodes in Global Networks:

The Geography of Knowledge Flows in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3.

【【【【17】】】】 Howells, J. R. L. “Tacit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Urban Studies 39(5/6), pp. 871-884, 2002.

【【【【18】】】】 Jaffe, A. B., “Real eff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5), pp. 957-970, 1989.

【【【【19】】】】 Kay, J. A.,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0】】】】 Lim, U.,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Convergence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Mexico: Pacific Regional

Science Conference, 2000.

【【【【21】】】】 Lundvall, B. H. and Johnson B. H., The Learning Economy, Paris: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volutionary Political Economy, 1992.

【【【【22】】】】 Maskell, P. and Malmberg, A., “Localised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3(2), pp.

165-178, 1999.

【【【【23】】】】 Michael, S., The Regional World: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Economy,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Change, New York:Guilford

Press, 1997.

【【【【24】】】】 Niosi, J.,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Factors behind Rapid Growth in

Canadian Biotechnology Firm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ynamics of

Biotechnology,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b.

【【【【25】】】】 Niosi, J. and Bas, T. G., “The Competencies of Regions: Canada's

Clusters in Biotechnology”,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7(1/2), pp.

31-42, 2001.

97

【【【【26】】】】 OEC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ECD, 1997

【【【【27】】】】 Peter, D., Global Shif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New York:Guilford Press, 1992.

【【【【28】】】】 Philip, C., “Biotechnology Clusters as Regional, Sectroal Innov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5(1), pp. 8-37, 2002.

【【【【29】】】】 Powell, W. W., Kenneth, K. K., Bowie J. I. and Smith-Doerr, L., “The

Spatial Clustering of Science and Capital: Accounting for Biotech Firm

Venture Capital Relationship”, Regional Studies 36(3), pp. 291-305,

2002.

【【【【30】】】】 Prevezer, M., “Ingredients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U.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7(1), pp. 17-29,

2001.

【【【【31】】】】 Roberts, E. B. and Mizouchi, R., “Inter-firm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The Case of Japanese Bi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4(1), pp. 43-61, 1989.

【【【【32】】】】 Saaty, T.L.,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48(1), pp.9-26,

1990.

【【【【33】】】】 Saxenian AL.,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4】】】】 Scott, AJ., “Regional Motors of the Global Economy.” Futures 28(5),

pp. 391-411, 1996.

【【【【35】】】】 Sonn, J.W. and Michael S.,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 Analysis of U.S. Patent

Citations, 1975-1997, Sussex: Honour of Keith Pavitt, 2003.

【【【【36】】】】 Steinle, C. and Schiele H., “When Do Industries Cluster? A Proposal

on How to Assess an Industry's Propensity to Concentrate at a Single

Region or Nation”, Research Policy 31(6), pp. 849-858, 2002.

【【【【37】】】】 Stolpe, M.,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s Evidenced in

Patent Data: The Cas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Policy 31(7), pp. 1181-1198, 2002.

【【【【38】】】】 Sternberg R., “Technology Policies and Growth Regional: 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 8(2), pp. 75-86,

98

1996b.

【【【【39】】】】 Storper, M. and Venables A. J., “Buzz: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4(4), pp. 351-370, 2004.

【【【【40】】】】 Tomes, A., Erol, R., and Armstrong, P.,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echnovation 20(3), pp. 115-127, 2000.

【【【【41】】】】 Zucker, LG., Darby, M.R. and Armstrong, J., “Geographically

Localized Knowledge:Spillovers or Markets”, Economic Inquiry 36(1),

pp. 65-86, 1998.

99

附錄一附錄一附錄一附錄一::::正式問卷正式問卷正式問卷正式問卷

諸位生物科技業的先進您好諸位生物科技業的先進您好諸位生物科技業的先進您好諸位生物科技業的先進您好::::

這是一份簡單的學術性問卷,目的是為了探討「在區域創新系統觀點

下台灣生技產業之創新發展與成效」的情況,因此需要您在生物科技產業

的專業背景長才來回答。本研究在經過一連串的文獻回顧後,得到下列四

個衡量構面,希望您可以針對這些構面底下所列出的衡量性指標之重要性

作出排序。

在每個構面底下的各項衡量指標,指的是對於該構面具有影響力的因

素。請您對這些衡量指標的影響力,依序排出重要順序。您的寶貴意見對

於本研究有莫大的貢獻,所有資料僅供學術上的運用,絕對不會對外公

開,請您放心填答。並再次感謝您的合作。

敬祝 萬事如意

國立交通國立交通國立交通國立交通大大大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指導教授指導教授指導教授::::林亭汝林亭汝林亭汝林亭汝 博士博士博士博士

研研研研 究究究究 生生生生::::鄭鄭鄭鄭英英英英棋棋棋棋

EEEE----mailmailmail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ms39.hinet.net

「「「「運運運運用層級分析法建構我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用層級分析法建構我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用層級分析法建構我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用層級分析法建構我國生技產業之區域創新系統」」」」結構結構結構結構示意示意示意示意圖圖圖圖

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

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模型模型模型模型

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取得管道

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與其他相關單位

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之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流動情況

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程度程度程度

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政府單位支持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個人遷徙

專利與技術授權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

資金供應充足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與創投公司合作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100

一一一一、、、、理論基礎與理論基礎與理論基礎與理論基礎與範例說明範例說明範例說明範例說明 對每一個成對比較需設計問卷,在 1-9 尺度下,讓決策者或決策群體的成員

填寫(勾劃每一成對要素比較尺度)。就以評選評估準則下,三項重要的構面成

對比較問卷及 AHP 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如下表。

AHP 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表

評估尺度 定 義 說 明

1 同等重要

(Equal Importance)

兩比較方案的貢獻程度具同等重要性

*等強(Equally)

3 稍重要

(Weak Importance )

經驗與判斷稍微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稍強(Moderately)

5 頗重要

(Essential Importance)

經驗與判斷強烈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頗強(Strongly)

7 極重要

(Very Importance)

顯示非常強烈傾向喜好某一方案

*極強(Very Strong)

9 絕對重要

(Absolute Importance)

有足夠的證據喜好某一方案

*絕強(Extremely)

2、4、6、8 相鄰尺度之中間值

(Intermediate Values)

需要折衷值時

1. 下表中,數字代表各評估面向之相對重要性,數字愈大代表相對重要性愈

高:

9:1 表示左邊評估面向之重要性遠大於右邊之評估面向

1:9 表示右邊評估面向之重要性遠大於左邊之評估面向

1:1 表示左右兩邊之評估面向重要性相同

2. 假設認為各面向之相對重要性排序如下: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與其它相關與其它相關與其它相關與其它相關

單位之合作關係單位之合作關係單位之合作關係單位之合作關係>>>>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則選擇結果可能如下表所示:

相對重要性比例(9 最大、1 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VVVV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VVVV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VVVV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

101

3. 請避免相互矛盾之答案出現,如下表所示。下表之矛盾之處在於:「資訊與

知識取得管道」比「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重要,「智慧財產權流動

情形」比「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重要,但第三項所填結果但第三項所填結果但第三項所填結果但第三項所填結果「「「「與其它相關單與其它相關單與其它相關單與其它相關單

位之合作關係位之合作關係位之合作關係位之合作關係」」」」卻比卻比卻比卻比「「「「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重要重要重要重要,,,,此為矛盾之所在此為矛盾之所在此為矛盾之所在此為矛盾之所在。

相對重要性比例(9 最大、1 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VVVV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資訊與知識 取得管道 VVVV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VVVV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

二二二二、、、、問卷內容問卷內容問卷內容問卷內容 1. 第一層因素

下列各組比較因素,對「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影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

關因素關因素關因素關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強度為何?為避免在計算中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請先將您

對這四個因素做初步的排序: 如(1>2>3>4)。

1.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3.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2. 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 4. 資金取得難易程度

相對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形 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 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 合作關係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形 與其它相關單位之 合作關係

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 智慧財產權 流動情形

資金取得難易 程度

102

2. 第二層因素

(一) 在「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資訊與知識取得管道」層面下,下列各組比較因素,對「影響我影響我影響我影響我

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強度為何?

為避免在計算中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請先將您對這四個因素做初步的排序:

如(1>2>3>4)。

1. 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研發能力提供 3. 招攬外來專業人才

2.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4.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相對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

研發能力提供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

研發能力提供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企業內部作業流程與

研發能力提供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如期刊、出版物)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招攬外來專業人才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提供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如期刊、出版物)

招募外來專業人才 外部有形知識取得

(如期刊、出版物)

103

(二) 在「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與其它相關單位之合作關係」層面下,下列各組比較因素,對「影影影影

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響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強度為

何?為避免在計算中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請先將您對這四個因素做初步的排序:

如(1>2>3>4)。

1.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策略聯盟 3.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2.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協調關係 4. 政府單位支持

相對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

策略聯盟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

協調關係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

策略聯盟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與生技相關企業組成

策略聯盟

政府單位支持

(如租稅、研發獎勵)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

協調關係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上中下游廠商之溝通

協調關係

政府單位支持

(如租稅、研發獎勵)

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 政府單位支持

(如租稅、研發獎勵)

104

(三) 在「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智慧財產權流動情形」層面下,下列各組比較因素,對「影響我影響我影響我影響我

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國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強度為何?為

避免在計算中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請先將您對這四個因素做初步的排序:

如(1>2>3>4)。

1.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3.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成果

2. 個人遷徙 4. 專利與技術授權

相對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學術成果移轉至企業)

個人遷徙

(人員合作交流)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學術成果移轉至企業) 專利與技術授權

產學研究成果交流

(學術成果移轉至企業)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

成果

(期刊發表、專利申請)

個人遷徙

(人員合作交流) 專利與技術授權

個人遷徙

(人員合作交流)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

成果

(期刊發表、專利申請)

專利與技術授權

公開出版方式傳遞研究

成果

(期刊發表、專利申請)

105

(四) 在「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資金取得難易程度」層面下,下列各組比較因素,對「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影響我國

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生物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系統發展績效之相關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強度為何?為避

免在計算中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請先將您對這四個因素做初步的排序:

如(1>2>3>4)。

1. 資金供應充足 3. 與創投公司合作

2.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4.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相對重要性比例(9最大、1最小)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資金供應充足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資金供應充足 與創投公司合作

(提供管理相關服務)

資金供應充足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與創投公司合作

(提供管理相關服務)

生技投資風氣興盛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與創投公司合作

(提供管理相關服務) 資金取得管道眾多

106

專家基本資料專家基本資料專家基本資料專家基本資料:::: 煩請填上您的基本資料,以供本研究進行專家樣本結構歸納。這

些基本資料若沒有經過您的同意,絕不會對外公開,敬請放心填寫!

服務單位:

姓 名:

職 稱:

問卷調問卷調問卷調問卷調查到此查到此查到此查到此結結結結束束束束,,,,再次感再次感再次感再次感謝謝謝謝您您您您對本研究之對本研究之對本研究之對本研究之貢貢貢貢獻獻獻獻!!!!若欲若欲若欲若欲得知所參與之得知所參與之得知所參與之得知所參與之

結果結果結果結果,,,,請填妥請填妥請填妥請填妥下下下下列列列列資料資料資料資料後後後後,,,,我我我我們會將於們會將於們會將於們會將於研究研究研究研究完完完完成成成成時寄贈時寄贈時寄贈時寄贈一一一一份份份份摘要給摘要給摘要給摘要給您您您您。。。。

E-mail:

郵寄地址:

其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