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由文生...足的文人画,等等。有精工严谨的宫廷院体画,又有意气十诗书画一体的文化趣味的个体案例;既...

3
118 艺术论坛 119 艺术论坛 寿齿鸿使使线( )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局部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Mar-2021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意由文生...足的文人画,等等。有精工严谨的宫廷院体画,又有意气十诗书画一体的文化趣味的个体案例;既 这些矛盾之所以存在,即是源于宋

118119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118119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的题材已经发生了极大地变

化,其重心已经由人物转向

了山水、花鸟。翻开宋代绘画

史,山水画、花鸟画名家林

立,名作备出。郭熙、范宽、

李成、赵佶、崔白、赵昌,等

等,不胜枚举;而人物画家则

凤毛麟角,除了武宗元与梁

楷等人值得一提之外,似乎再

无他人。绘画题材的转换源

于绘画审美标准与功能发生

了变化。宋代之前,绘画的创

作、审美、功能等多受儒家精

神的影响,而宋代之后则多

受道禅精神的影响。宋代之

前,绘画的产生、发展与儒家

的关系极其密切,儒家政教

观念一直都深刻地影响着绘

画,而绘画的政教功能也发

挥得淋漓尽致。如春秋时期

的《孔子家语》中云:『孔子

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

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

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

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南面以朝诸

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

「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

往古者所以知今。」』②汉代的王延寿

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

山海神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忠

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

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③魏晋时期

的曹植说:『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

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

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

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忠臣孝子,

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

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者何

如也。』④谢赫也云:『图绘者,莫不明

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⑤唐代的张彦远云:『画者,成教化助

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

⑥最后更云:『图画者,有国之鸿宝,

理乱之纲纪也。』⑦绘画的政教功能使

得绘画表现的主题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故

事、功臣、大将、贤妃顺后等,这自然促

使了人物画的发达与人物画技法的成

熟,并最早独立成科。而此时,山水画与

宋代绘画中写意性的表现

一直以来,学术界谈论到宋代绘画

无不惊叹其精工逼真、惟妙惟肖的自然

主义写实技巧与风格,由此而论,此篇

似乎与之相左,其实不然,在宋代绘画

高度写实的表面现象下却掩盖着鲜为

人知的『写意性』。此处之写意性包含

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为技的层面,

指的是写意技法,包含诗、书、画的统

一等;其二是艺的层面,指的是意趣、

意兴、意味等概念。宋代绘画的写意性

由于被写实性所笼罩,因此不易被人发

觉,但它与写实性产生的激烈矛盾却在

宋代绘画的诸多方面得以体现。比如,

苏轼一边大谈『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

邻』,一边批评黄筌画鸟足颈双展之病,

一边又大赞吴道子之画『如灯取影』之

妙;还有沈括一边云『书画之妙,当以神

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一边赞赏『猫眼

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

耳』之写实笔意。黄休复一边大谈『画之

逸格,最难其俦』的意象性,一边大大赞

赏黄筌画鹤,白鹰误认为真,击壁数次

的故事。又有宋徽宗赵佶一边倡导『孔

雀登高,必先举左』『日中月季,无毫发

差』的精致与细腻,一边又在画面上挥毫

写诗题字,大发情感。文献中既记载有

米芾『开宗立派,颇得天趣』的极具文人

情韵墨戏的『米氏云山』,又有米芾绘画

高度写实的『瞳中无牛』的论述;绘画既

有普遍性的藏款、隐款现象,又有追求

诗书画一体的文化趣味的个体案例;既

有精工严谨的宫廷院体画,又有意气十

足的文人画,等等。

这些矛盾之所以存在,即是源于宋

代绘画写实性与写意性龃龉不合,源于

崇尚写实的院体画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抒

情达意的文人画的崭露头角相互抵触。

宋代绘画的写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一)

绘画题材与功能的转换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古今优劣》

载:『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

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

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

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①从

郭若虚的此段论述不难看出,宋代绘画

李永强

千年孕育

意由文生

—论宋代绘画的写意性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局部

Page 2: 意由文生...足的文人画,等等。有精工严谨的宫廷院体画,又有意气十诗书画一体的文化趣味的个体案例;既 这些矛盾之所以存在,即是源于宋

120121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120121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现,绘画的审美与品评标准发生了极大

的变化。如欧阳修云:『萧条淡泊,此难

画之意,画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

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

形。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

艺耳,非精鉴之事也。』

沈括云:『书

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

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

其人。』

李公麟云:『吾为画如骚人赋

诗,吟咏情性而已。』

苏轼云:『观士

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

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论秣,

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此等云

云与著述在宋代俯拾皆拾。

绘画审美与品评标准的变化对绘

画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当年没有被列入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五代画家董

源,在米芾的笔下一改形象,《画史》中

云:『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

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

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

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

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有当年被认为绘画

写实程度极高的吴

道子在苏轼的眼中

也只得『画工』称

之,其云:『吴生

虽妙绝,犹以画工

论。摩诘得之于象

外,有如仙翮谢笼

樊。吾观二子皆神

俊,又于维也敛衽

无间言。』

绘画

审美的转换在宋代

官方著名的《宣和

画谱》中也可窥得

一二。《宣和画谱》

卷二十《墨竹叙

论》中有云:『绘事

之求形似,舍丹青

朱黄铅粉则失之,

是岂知画之贵乎?

有笔不在夫丹青朱

黄铅粉之工也。故

有以淡墨挥扫,整

整斜斜,不专于形

花鸟画却逊其一筹。虽然此时期道禅精

神也有对绘画发生影响,但都不足以改

变当时的主流取向。逮至宋代,这一现象

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宣和画谱》

还赫然写道『画之作也,善足以观时,恶

足以戒其后,岂徒为是五色之章,以取玩

于世也哉』的观点,⑧但现实情况已经

与之俱变。以人物画为主流的『宣教』艺

术逐渐被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赏悦』

艺术所取代,绘画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

说教、歌功颂德、惩恶扬善,而是粉饰、

装点厅堂,悦情弄兴,抒情达意。如黄庭

坚曾云:『凡书画当观韵。』『雅闻花光

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⑨宋代的官

方画学著作《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

亦云:『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

一嘘而敷荣,一吸而揪敛,则葩华秀茂,

见于百卉众木者,不可胜计。其自形自

色,虽造物未尝庸心,而粉饰大化,文

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所

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

里焉。』⑩这其中的『粉饰大化,文明

天下』明显的表达了朝廷对于花鸟画功

能的界定,并指出了花鸟画的抒情性与

『寓兴』的作用。苏轼更是直接地说出

了绘画的自我性与主观性,其云:『文

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

已。』

以此可见,绘画的

题材与功能发生了不可逆

转的变化。

(

二)

文人画的崛起,绘

画美学观念上的『政教』走

向『悦情』,艺术审美与品

评标准的转换

从古至今,虽然一提及

文人画,大家都会一致认为

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但实

际上文人画的出现、兴起是在宋代才完

成的。在米芾、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大声

疾呼下,虽然文人画的实践没有达到高

度发达的程度,但文人画的理论已经形

成,并全盘托出,对院体绘画产生着不

小的冲击。此时,刚刚兴起的文人画艺

术虽然在势力强大的院体画面前不能与

之一竞高下,但作为文人画本质特征的

『主观精神的情感表现』,已作为绘画的

核心理论被正式提出,并影响着宋代绘

画的审美与品评标准。从黄休复把『逸

格』定为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之始到欧

阳修提出的『萧条淡泊』之意,不难发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中的山石

Page 3: 意由文生...足的文人画,等等。有精工严谨的宫廷院体画,又有意气十诗书画一体的文化趣味的个体案例;既 这些矛盾之所以存在,即是源于宋

122123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122123 艺术论坛 艺术论坛

似,而独得于象外者。』

从中可看出绘

画不专于形式。而对象外之意的追逐与

偏好在宫廷中也有端倪,绘画风格已从

写实逐渐开始转向了写意。当年可以使

京都屠沽之辈见之『惧罪改业』的写实

绘画,甚至是在唐代可以担当『国之纲

纪』的写实绘画已经没落,绘画开始成

为文人们闲暇之余消遣雅兴的工具,成

为文人们抒发情感,寄情寓兴的载体。

(

三)

绘画的文学化与诗意化

绘画的文学化、诗意化指的是绘画

不再单纯的追求形似与逼真,而去追求

画外意、画外音,追求绘画诗一般的境

界。这使绘画与诗文拉近了距离,最终

形成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审

美标准,并对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加以批

评。如郭熙《林泉高致》中记载云:『近

者画手有《仁者乐山图》,作一叟支颐于

峰畔。《智者乐水图》作一叟侧耳于岩

前,此不扩充之病也。盖仁者乐山,宜如

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

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

乐饶给也。仁智所乐,岂只一夫之形状可

见之哉!』

这种绘画文学化、诗意化的

思潮影响到了朝野上下,不但有苏轼所

云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的经典话语,

而且宣

和画院也受其影响在授业方面多开设文

学、诗文之类的课程。《宋史》载:『画

学之业……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

授。』

由此不难看出,绘画之文学化与

诗意化的影响。

宋代绘画的文学化与诗意化表现

在画面题诗与以诗文命题作画取士两

个方面,这是宋代的时代产物。如宋徽

宗赵佶在《芙蓉锦鸡图》中诗云:『秋

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在《腊梅寒禽图》中云: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

约,千秋指白头。』虽然此时画面题字、

题诗还未普遍流行,主流还是隐款与藏

款现象,但也显示了诗画结合的存在状

态。此外,以诗文命题作画取士更是在

他朝绝无的现象。对此,宋代俞成《萤

雪丛说》卷一之《试画工形容题诗》条下

有记载:『徽宗政和中,建设画学,用太

学法补试四方画工,以古人诗句命题,

不知抡选几许人也。尝试「竹锁桥边卖

酒家」,人皆可以相形容,无不向酒家

上著工夫。惟一善画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

帘书酒字而已,便见得酒家在竹内也。

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可得而形

容,何以见得亲切?有一名画,克尽其

妙,但写数蝴蝶飞逐马后而已,便表得

马蹄香出也,果皆中魁选。夫以画学之

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亦犹科举

之取士,取其文才角出者为优。二者之

试,虽下笔有所不同,而于得失之际,

只较智与不智而已。』

又,方勺《泊宅

篇》卷一中亦有记载:『徽宗兴画学,尝

自试诸生,以「万年枝上太平雀」为题,

无中程者。或密扣中贵,答曰:「万年

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频伽鸟也。」是

时,殿试策题,亦隐其事以探学者。』

邓椿《画继》中也有云:『徽宗皇帝自此

之后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

题取士。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

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

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

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

笛。其意以谓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

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

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

藏意,馀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

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

这些记载之

诗文命题的内容都不相同,由此可见,

这一现象较为流行,人尽皆知,而不是

相互传抄。再如,郭熙《林泉高致》中

还收集了很多能发于佳思而可画者的

古人的清篇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

云起时(

王摩诘)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

雾深(

老杜)

;密竹滴残雨,高峰留夕阳。

雪意未成云着地,秋声不断雁连天(

惟演)

因此,宋代邓椿才会发出『画

者,文之极也』的强有力的呼声:『其为

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

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以诗文命

题作画,必须既重视笔墨技法,又重视

思想,更重视画外之音。这就要求作者

切中诗意,不能直白地表达,而要以艺

术的形象,既含蓄又准确地表达诗文的

神妙之意,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绝妙境界。足见当时绘画之文学化、诗

意化的程度。

(

四)

绘画技法的『写』

宋代绘画技法中的『写』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山水画中的皴法,以李成、

范宽等为例。山水画的皴法并不是在宋

代才出现的,但宋代山水画皴法的确较

之前代更为成熟与完善,这是不争的事

实。从传世作品来看,魏晋至唐的山水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中的树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中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