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性失眠 - chinagp.netchinagp.net/upfiles/download/2015062464858349.pdf ·...

4
·全科医生知识窗· 矛盾性失眠 谢子珍, 于逢春 作者单位: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 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南昌大学附属海淀医 院神经内科 通信作者:于逢春,100080 北京市海淀医 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南昌大学附属 海淀医院神经内科; E-mail yufckui@163com 【摘要】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 或睡眠质量不满足,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014 年睡眠 障碍国际分类第 版( ICSD-3 )将失眠分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及其他类型失眠共三大类,其中矛盾性失眠是慢性 睡眠障碍的一个亚型,以主诉夜间睡眠障碍严重与客观检查结果明显不符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研究对矛盾性失眠的流 行病学、发病机制、辅助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睡眠障碍;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9028 谢子珍,于逢春 矛盾性失眠 [ 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19 ):2361-2364wwwchinagpnet XieZZ YuFCParadoxicalinsomnia.ChineseGeneralPractice 2015 1819 ):2361-2364 ParadoxicalInsomnia XIEZi zhen YUFeng chun BeijingHaidianHospital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Insomniareferstopatientsbeingnotsatisfiedwithsleeptimeand/orsleepquality anditissubjective perceptionwhichinfluencespatients′dailysocialfunction2014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theThirdEdition ICSD-3 dividedinsomniaintothreediagnosticcategories chronicinsomniadisorder short-terminsomniadisorder and othertypesofinsomniadisorderParadoxicalinsomniaisasubtypeofchronicsleepdisorder whichhasamarkeddiscrepancy betweenthesubjectiveperception ofsleep and objectivemeasurementofsleepWemadeareview ofthe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uxiliaryexamination clinicalmanifestation 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radoxicalinsomniaThestudyaimsto 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clinicaldoctorsofthisdisease Keywords Sleepdisorders Review 睡眠时间大约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是 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良好 睡眠是更高生活质量和更高效社会活动的 基础。反之,睡眠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居 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睡眠障碍国际 分类第 版( ICSD-3 )将失眠分为慢性 失眠、短期失眠及其他类型失眠三大类, 其中矛盾性失眠是慢性睡眠的一个亚型, 也被称为主观性失眠、假性失眠或睡眠感 知不良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诉严 重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睡 眠时间仅为 1~2h ,甚至彻夜未眠 ,且 日间嗜睡症状和功能受损程度与睡眠缺失 程度不相符,故以矛盾性失眠命名。 1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有 5%~ 6%的人群患有失眠症 ,近 30%的美国 人一生中至少体验过一种失眠症状 Ohayon 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德 国、意大利、葡萄牙及芬兰对 25579居民进行调查,发现 66%的居民能达到 《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精 神 障 碍》 DSM-IV )中关于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 准。其中,98%的居民达到夜间睡眠障 碍和日间功能受损标准,34%的居民至少 种失眠症状。有研究显示,在失眠人 群中约有 5%的患者为矛盾性失眠 。目 前,矛盾性失眠尚未发现明确的性别差 异,但小样本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多于 男性 2 发病机制 21 生理学因素 矛盾性失眠患者较正 常人群表现出更高的耗氧量,如果用耗氧 量来表示代谢程度,则提示矛盾性失眠可 能与高代谢有关。Bonnet 分别收集 了正常睡眠者、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及矛 盾性失眠患者白天和夜间的耗氧量,发现 矛盾性失眠患者的 24h 平均耗氧量高于 正常睡眠者和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在进 入睡眠潜伏期后,矛盾性失眠患者的耗氧 量仍高于正常睡眠者;当进入非快眼动睡 眠( NREM )的期后,耗氧量差别 逐渐消失。但耗氧量的增加与矛盾性失眠 的病变程度不成正比。 22 心理学因素 失眠症患者的焦虑和 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 ,且焦虑和 抑郁是矛盾性失眠患者夸大其主观症状的 两个重要因素 10 ,而夸大的主观症状又 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从 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是,治疗焦虑和 抑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是否能够改善患 者的睡眠感知,尚无大样本研究证实。 Jansson 11 认为,部分矛盾性失眠患者 属于抑郁症的亚临床状态或潜伏期,同时 焦虑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首次发病、病程 <1 年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症状会 加重其失眠程度。张春改等 12 对矛盾性 失眠患者、原发性失眠患者及正常睡眠者 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 MMPI ),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5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全科医生知识窗·

矛盾性失眠

谢子珍,于逢春

  作者单位: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

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南昌大学附属海淀医

院神经内科

通信作者:于逢春,100080北京市海淀医

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南昌大学附属

海淀医院神经内科;

E-mail:yufckui@163com

   【摘要】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2014年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 (ICSD-3)将失眠分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及其他类型失眠共三大类,其中矛盾性失眠是慢性睡眠障碍的一个亚型,以主诉夜间睡眠障碍严重与客观检查结果明显不符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研究对矛盾性失眠的流

行病学、发病机制、辅助检查、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睡眠障碍;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519028   谢子珍,于逢春矛盾性失眠 [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361-2364[wwwchinagpnet]   XieZZ,YuFCParadoxicalinsomnia[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5,18(19):2361-2364

ParadoxicalInsomnia XIEZi-zhen,YUFeng-chunBeijingHaidianHospital,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Insomniareferstopatientsbeingnotsatisfiedwithsleeptimeand/orsleepquality,anditissubjectiveperceptionwhichinfluencespatients′dailysocialfunction2014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theThirdEdition(ICSD-3)dividedinsomniaintothreediagnosticcategories:chronicinsomniadisorder,short-terminsomniadisorder,andothertypesofinsomniadisorderParadoxicalinsomniaisasubtypeofchronicsleepdisorder,whichhasamarkeddiscrepancybetweenthesubjectiveperceptionofsleepandobjectivemeasurementofsleepWemadeareviewofthe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uxiliaryexamination,clinicalmanifesta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radoxicalinsomniaThestudyaims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clinicaldoctorsofthisdisease   【Keywords】  Sleepdisorders;Review

  睡眠时间大约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良好

睡眠是更高生活质量和更高效社会活动的

基础。反之,睡眠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居

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睡眠障碍国际

分类第3版 (ICSD-3)将失眠分为慢性失眠、短期失眠及其他类型失眠三大类,

其中矛盾性失眠是慢性睡眠的一个亚型,

也被称为主观性失眠、假性失眠或睡眠感

知不良[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诉严

重入睡困难、夜间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睡

眠时间仅为1~2h,甚至彻夜未眠[2],且

日间嗜睡症状和功能受损程度与睡眠缺失

程度不相符,故以矛盾性失眠命名。

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有 5% ~

6%的人群患有失眠症[3],近30%的美国人一生中至少体验过一种失眠症状[4]。

Ohayon等[5]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德

国、意大利、葡萄牙及芬兰对 25579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66%的居民能达到《诊 断 与 统 计 手 册:精 神 障 碍》

(DSM-IV)中关于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其中,98%的居民达到夜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受损标准,34%的居民至少有1种失眠症状。有研究显示,在失眠人群中约有5%的患者为矛盾性失眠[6]。目

前,矛盾性失眠尚未发现明确的性别差

异,但小样本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多于

男性[7]。

2 发病机制21 生理学因素 矛盾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群表现出更高的耗氧量,如果用耗氧

量来表示代谢程度,则提示矛盾性失眠可

能与高代谢有关。Bonnet等[8]分别收集

了正常睡眠者、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及矛

盾性失眠患者白天和夜间的耗氧量,发现

矛盾性失眠患者的24h平均耗氧量高于正常睡眠者和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在进

入睡眠潜伏期后,矛盾性失眠患者的耗氧

量仍高于正常睡眠者;当进入非快眼动睡

眠 (NREM)的Ⅱ、Ⅲ期后,耗氧量差别逐渐消失。但耗氧量的增加与矛盾性失眠

的病变程度不成正比。

22 心理学因素 失眠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9],且焦虑和

抑郁是矛盾性失眠患者夸大其主观症状的

两个重要因素[10],而夸大的主观症状又

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从

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是,治疗焦虑和

抑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是否能够改善患

者的睡眠感知,尚无大样本研究证实。

Jansson等[11]认为,部分矛盾性失眠患者

属于抑郁症的亚临床状态或潜伏期,同时

焦虑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首次发病、病程 <1年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症状会

加重其失眠程度。张春改等[12]对矛盾性

失眠患者、原发性失眠患者及正常睡眠者

进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MMPI),

·1632·

结果显示,矛盾性失眠患者的MMPI病理性分数远高于正常睡眠者,提示矛盾性失

眠患者有明显的人格问题。另外,研究还

发现矛盾性失眠患者的MMPI病理性临床因子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精神病态和轻躁

狂,而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前两位病理性临

床因子分别为抑郁和神经衰弱。据此推

测,矛盾性失眠患者的人格特征既有别于

正常睡眠者,也不同于原发性失眠患者,

且其人格特征可能会对其异常的主观睡眠

体验产生影响。

23 遗传学因素 关于矛盾性失眠的遗传学研究较少,Bastien等[13]通过研究发

现,部分同卵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人出

现睡眠知觉障碍,另外一人也容易出现睡

眠知觉障碍;而异卵双胞胎中,其中一人

出现睡眠知觉障碍,另外一人出现睡眠知

觉障碍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同卵双胞胎。提

示矛盾性失眠可能存在遗传倾向。

24 其他  (1)不同睡眠时相觉醒影响睡眠感知。Mendelson[14]对矛盾性失眠患者的研究显示,在第一个NREMⅡ期唤醒受试者,多数受试者处于觉醒状态;而

在最后一个NREMⅡ期唤醒受试者,多数受试者处于睡眠状态。与此相反,如果将

受试者从第一个快速眼动期 (REM)唤醒,多数受试者处于睡眠状态;而在最后

一个REM期唤醒,多数受试者处于觉醒状态。即矛盾性失眠患者在第一个和最后

一个NREMⅡ期和 REM期的睡眠感知不同,提示在不同睡眠时相觉醒影响睡眠感

知。(2)生活习惯影响睡眠感知。Shealy等[15]根据是否有夜间看时间的习惯将普

通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同时进行多导睡眠

图 (PSG)监测,结果显示有看时间习惯的患者,其睡眠感知更差。可能是因为有

看时间习惯的患者将看时间视为一种任务

去完成,同时会计算自己入睡所需要的时

间,因为担心入睡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可能

使患者更难进入深度睡眠,而在浅睡眠过

程中,更容易产生睡眠感知不良。另外,

反复觉醒也会给人带来一种一直处于清醒

状态的错觉。

3 临床表现矛盾性失眠患者主要表现为主诉夜间

入睡困难、反复觉醒,或总睡眠时间显著

缩短,甚至彻夜不眠。虽然患者自诉失眠

程度严重,但其常常能整夜卧床,很少因

失眠而下床活动。且患者日间社会功能无

明显受损,无明显嗜睡症状或仅有轻度嗜

睡症状,日间表现和夜间睡眠剥夺程度与

主观体验不符。

4 辅助检查41 影像学检查 针对矛盾性失眠的影像学研究较少,现阶段研究睡眠的影像学

检查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16],但均只用于观察睡眠状态下脑部的代谢活

动。Balkin等[17]发现,浅睡眠阶段大脑

额叶、顶叶皮质和丘脑的活动均降低,深

睡眠阶段下降更明显,同时边缘系统活动

也降低。提示睡眠的不同阶段和清醒状态

下,大脑各部位的活动和代谢不同。

Attarian[18]报道了一例因下丘脑受损而出现矛盾性失眠的患者,推测下丘脑可能参

与睡眠状态的感知。目前,睡眠影像学并

未应用于临床,可能是因为睡眠影像学的

临床使用价值有限,且其检查费用较高。

42 PSG 矛盾性失眠患者的 PSG特征为:正常睡眠结构,睡眠潜伏期 <20min,睡眠持续时间>65h,觉醒次数和时间均处于正常范围内,除外其他睡眠障

碍。但在总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上,矛

盾性失眠患者的主观感受与 PSG的监测结果有差异,进一步研究显示,睡眠感知

不良可能与睡眠结构变化和伴随相关疾病

有关[19]。

421 睡眠潜伏期 PSG是睡眠障碍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乔波[20]对人群的睡眠

潜伏期进行研究,发现正常睡眠者、普通

失眠患者及矛盾性失眠患者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睡眠感知异常,尤其是对入睡潜伏期

长短的判断。矛盾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感知

障碍最明显,其次是普通失眠患者,最后

为正常睡眠者。

422 睡眠结构 Parrino等 [21]对20例矛盾性失眠患者和20名正常睡眠者进行PSG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总的睡眠时间和入睡潜伏期无差异;但与正常睡眠者相

比,矛盾性失眠患者主诉的总睡眠时间明

显缩短,入睡潜伏期明显延长。矛盾性失

眠患者和正常睡眠者的觉醒指数分别为

317次/h和 186次/h,循环交替模式(CAP)比率分别为581%和355%,矛盾性失眠患者的觉醒指数和 CAP比率显著高于正常睡眠者。提示反复觉醒和CAP循环次数增多,均会影响到睡眠感知。此

外,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临床表现为矛盾性失眠的案例也有报道[22],经 PSG监测确诊为重度OSAS的患者夜间会因为呼吸暂停而出现

反复憋醒症状,其入睡潜伏期与正常睡眠

者相比无明显异常,总睡眠时间远高于患

者自觉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也处于正常

范围。此类患者存在夜间反复低氧和低氧

相关的微觉醒,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甚至

睡眠感知不良。Corsi-Cabrera等[23]通过

研究发现,矛盾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发

生改变,NREMⅡ期睡眠明显增加,但NREMⅠ期和NREMⅢ期无明显变化。43 睡眠脑电图 (EEG) Perlis等[24]

研究发现,过低估计睡眠时间和过高估计

觉醒次数的睡眠障碍患者,脑电图的a波活动减少,β波和 γ波频率增加,NREM期 β波的活动与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潜伏期的主客观分离有关,同时认为睡眠期间

的EEG高频活动可以提示存在神经生理学异常,均可能与入睡、睡眠维持及睡眠

知觉有关。脑电波频率与睡眠知觉有一定

相关性,与正常睡眠者和以抑郁为主的继

发性失眠患者相比,矛盾性失眠患者的

NREM期高频脑电活动和 β波频率增加[25],且睡眠知觉与 β波的活动频率呈负相关[26]。St-Jean等[27]连续 3晚采用PSG对正常睡眠者 (21名)、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 (26例)及矛盾性失眠患者(20例)进行 ECG监测,发现在第2、3晚的REM期和 NREM期,矛盾性失眠患者的额、顶及中央区频率波动在 0~125Hz,F3、C3及 P3区 β波明显多于普通心因性失眠患者,提示矛盾性失眠可能与

皮质超级兴奋状态有关。Schneider-Helmert等[28]认为,睡眠中 a波活动少的失眠患者比a波活动多的失眠患者更容易低估睡眠时间,高估觉醒时间。a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习和记忆过程,此现象解

释了睡眠知觉障碍可能是因为信息处理和

记忆形成减少导致,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

睡眠知觉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

5 诊断51 诊断标准 ICSD-3给出的矛盾性失眠诊断标准: (1)符合失眠症的诊断并且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 (2)患者主诉、睡眠日记或失眠量表与客观记录存在

明显差异,日间功能下降与其他类型失眠

相似,白天嗜睡症状和日间功能受损程度

与患者所述的严重睡眠缺失程度不成正

比;(3)无与日间功能下降相关的严重事件发生; (4)除外由其他睡眠疾病、躯体神经疾患、药物和物质成瘾性疾病所

致的睡眠障碍[1]。矛盾性失眠的诊断主

要依靠夜间 PSG监测,若 PSG显示夜间

·2632·

总睡眠时间 >65h,睡眠效率 (总睡眠

时间/卧床时间 ×100%) >85%,与患者主诉不相符合;同时患者日间功能无明

显受损,并未因日间嗜睡而造成严重事

故,则可诊断为矛盾性失眠[29]。

52 鉴别诊断521 急性失眠症 急性失眠症也称为适应性失眠症,常由一些特定压力引起,

这些压力可以是心理性的、生理性的、环

境性的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压力消除

后,失眠症状也会消失。虽然部分矛盾性

失眠患者常面对一些压力,但当这些压力

消除后,失眠的症状并不消失。同时,矛

盾性失眠患者病程较急性失眠症患者长。

522 心理生理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失眠类型,主要表现为睡

眠中的高觉醒和过分关注自身睡眠问题而

不能入睡,产生躯体紧张和习得性阻睡联

想,后者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两种因素

互为强化,干扰睡眠。这些症状持续时间

超过1个月 (DSM-V中,诊断此类失眠的病程约1~3个月),便可诊断为心理生理性失眠。此类患者夜间 PSG监测可见睡眠效率明显降低,同时出现日间功能

受损,受损程度与夜间睡眠剥夺程度相

符。而矛盾性失眠患者的夜间 PSG监测显示其睡眠效率正常,且日间功能受损程

度较低甚至无明显受损。

523 特发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常在儿童期发病,隐性起病,病因不明,病情终

生无明显缓解。而矛盾性失眠的起病时间

较晚,常发生于中青年,病程较短,症状

可有波动。同时,特发性失眠患者夜间

PSG监测可见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时间缩短,PSG结构改变,同时伴相应日间功能受损。

524 精神障碍所致失眠 此类失眠常常是精神障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精神

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或抑郁,且常与失眠

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失眠

主诉与夜间PSG监测结果相符。525 药物或物质滥用所致继发性失眠 可通过既往史进行鉴别,此类失眠常因药物或其他物质的滥用或依赖产生,包括

咖啡、酒精、毒品等。比如服用咖啡常常

出现失眠症状,或在酒精或毒品戒断期也

常常出现各种生理和精神障碍,包括失眠

症状。

6 治疗目前,矛盾性失眠尚无有效且具有循

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有研究结果证实

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61 睡眠教育 Geyer等[29]提出了睡眠

教育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1)安排4位矛盾性失眠患者学习 PSG监测方法,使其了解正常睡眠过程和睡眠结构,同时

给予其行为干预治疗 (行为干预对矛盾

性失眠患者无效);(2)嘱患者记录睡眠日记,同时行夜间 PSG监测,监测结束后,让患者回顾其睡眠 PSG夜间波形和睡眠视频,了解自己当晚睡眠过程,从而

让患者知道自身睡眠结构正常; (3)将睡眠结果与其睡眠日记对比,发现 PSG结果与睡眠日记结果差异较大。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的感觉到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

长、失眠指数降低;另外2例患者的睡眠结构异常,疗效较差。提示睡眠教育疗法

对睡眠结构正常的矛盾性失眠患者可能

有效。

62 电休克疗法 Case等[30]报道了一例

经电休克疗法成功治愈的矛盾性失眠伴抑

郁症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第1次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病情即有明显好转;经过5次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的矛盾性失眠症状

和抑郁症状均缓解;出院时,症状完全缓

解。嘱患者出院后1年内坚持服用文拉法辛 (225mg/次,1次/d)和喹硫平 (200mg/次,1次/d);2年后,停用喹硫平,文拉法辛减量至 375mg/次,患者失眠和抑郁症状均未复发。提示电休克疗法可

以用于对矛盾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的治

疗,但电休克疗法能否治疗单纯矛盾性失

眠尚无定论。

63 药物治疗 Khazaie等[31]采用非典

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矛盾性失眠患者进行治

疗。将29名矛盾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 (n=14)采用奥氮平 (10mg/次,1次/d)治疗,另一组 (n=15)采用利培酮 (4mg/次,1次/d)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总睡眠时间无差

异;治疗8周后两组 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且奥氮平治疗组高于利培酮治疗

组。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如奥氮平

和利培酮)均可用于矛盾性失眠患者的

治疗,且奥氮平的治疗效果较好。Bonnet等[32]通过研究发现,高代谢人群更容易

高估自身睡眠潜伏时间。有研究显示,咖

啡因能加快机体代谢,加重睡眠认知障

碍,降低睡眠效率,但适当增加苯二氮卓

类药物的摄入可减轻睡眠认知障碍[33]。

因此,提示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用于矛盾

性失眠的治疗。Thase[34]研究了抑郁在失眠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发现许

多抑郁症患者以睡眠感知不良为特征,并

提出使用抗抑郁药通过调整睡眠紊乱达到

抗抑郁疗效的治疗方法。

64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 Bonnet等[35]还

发现,一些矛盾性失眠患者倾向于将外界

压力或不和谐因素内化,将负性情绪或认

知转化成自责或压抑,这些未解决的内化

心理冲突导致情绪持续中低度唤醒,影响

睡眠认知。可以尝试使用心理认知行为干

预来治疗患者睡眠感知不良。

65 合并 OSAS矛盾性失眠者的治疗 国内外均有矛盾性失眠患者合并严重

OSAS的案例报道[21],在给予持续正压通

气 (CPAP)治疗后,患者夜间低氧症状显著改善,反复觉醒次数显著减少,自我

感知显著改善。提示对于合并OSAS的矛盾性失眠患者,CPAP治疗可以改善其睡眠感知不良程度。

矛盾性失眠是慢性失眠的亚型之一,

PSG是诊断此病的必要手段。目前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但有些疾病或因

素会导致矛盾性失眠发生,针对原发病治

疗或去除病因治疗均可减轻矛盾性失眠患

者的临床症状。因此,明确诊断、寻找病

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今后矛盾性失

眠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SunYF,NingYP,TangXDResearchprogressofparadoxicalinsomnia[J].ChineseMentalHealthJournal,2010,24(12):917-919(inChinese)孙元锋,宁玉萍,唐向东矛盾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17-919

[2]OngJC,UlmerCS,ManberRImprovingsleepwithmindfulnessandacceptance:ametacognitivemodelofinsomnia[J].BehavResTher,2012,50(11):651-660

[3]OhayonMMEpidemiologyofinsomnia:whatweknowandwhatwestillneedtolearn[J].SleepMedRev,2002,6(2):97-111

[4]Ancoli-IsraelS,RothTCharacteristicsofinsomniaintheUnitedStates:resultsofthe1991NationalSleepFoundationSurveyI[J].Sleep,1999,22(2):S347-353

[5]OhayonMM,ReynoldsCF3rdEpidemiologicalandclinicalrelevanceofinsomniadiagnosis

·3632·

algorithmsaccordingtotheDSM-IVand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ICSD)[J].SleepMed,2009,10(9):952-960

[6]EdingerJD,FinsAIThedistributionand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leep timemisperceptionsamong insomniacs[J].Sleep,1995,18(4):232-239

[7]LapinlampiAM,MkelRAseverecaseofinsomniaintheformofparadoxicalinsomnia[J].Gen Hosp Psychiatry,2008,30(5):488-489

[8]BonnetMH,ArandDL24-Hourmetabolicratein insomniacsand matched normalsleepers[J].Sleep,1995,18(7):581-588

[9]WuTT,TianHHAnalysisoninfluencingfactorsofanxietyordepressioninoutpatientswithinsomnia[J].LaboratoryMedicineandClinic,2013,10(6):669-670(inChinese)吴婷婷,田海华 门诊失眠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669-670

[10] JohnsonEO,Roth T,BreslauNTheassociation of insomnia with anxietydisordersanddepression:explorationofthedirectionofrisk[J].JPsychiatrRes,2006,40(8):700-708

[11]JanssonM,LintonSJThedevelopmentofinsomniawithinthefirstyear:afocusonworry[J].BrJHealthPsychol,2006,11(3):501-511

[12] ZhangCZ,Wu RG,DengJ,etalPhysiological sleep activation and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inpatientswithsleepstatemisperception[J].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2006,10(10):10-12(inChinese)张春改,吴仁钢,邓军,等睡眠知觉障碍者的睡眠生理及其人格特征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0-12

[13]BastienCH,MorinCMFamilialincidenceofinsomnia[J].JSleepRes,2000,9(1):49-54

[14]MendelsonWBEffectsoftimeofnightandsleepstageonperceptionofsleepinsubjectswith 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 [J].CochraneCentralRegisterControlTrialsPsychobiol,1998,26(1):73-78

[15]ShealyRC,LoweJD,RitzlerBASleeponsetinsomnia: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utcome[J].JConsultClin Psychol, 1980, 48 (5): 659

-661[16]DesseillesM,Dang-VuT,SchabusM,

etal Neuroimaging insights into thepathophysiologyofsleepdisorders[J].Sleep,2008,31(6):777-794

[17]BalkinTJ,BraunAR,WesenstenNJ,etalTheprocessofawakening:aPETstudyofregionalbrainactivitypatternsmediating the re - establishment ofalertnessandconsciousness[J].Brain,2002,125(10):2308-2319

[18]AttarianHCircadianrhythmdisruptionandreverse paradoxical insomnia afte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J]. SleepMed,2009,10(8):932-934

[19]EdingerJD,BonnetMH,etalDerivationofresearchdiagnosticcriteriaforinsomnia:reportofan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WorkGroup[J].SleepMed,2004,27(8):1567-1596

[20] Qiao BComparative analysisofsleepperceivelevelininsomniapatientsandhealthy people[J]. China MedicalHerald,2011,8(29):34-36(inChinese)乔波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 [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34-36

[21]ParrinoL,MilioliG,DePaolisF,etalParadoxicalinsomnia:theroleofCAPandarousalsinsleepmisperception[J].SleepMed,2009,10(10):1139-1145

[22]AnH,ChungSAcaseof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presentingasparadoxicalinsomnia[J].PsychiatryInvestig,2010,7(1):75-78

[23]Corsi-CabreraM,Figueredo-RodríguezP,delRío-PortillaY,etalEnhancedfrontoparietalsynchronizedactivationduringthewake-sleeptransitioninpatientswithprimaryinsomnia[J].Sleep,2012,35(4):501-511

[24]PerlisML,SmithMT,AndrewsPJ,etalBeta/GammaEEGactivityinpatientswithprimaryandsecondaryinsomniaandgoodsleepercontrols[J].Sleep,2001,24(1):110-117

[25]PerlisML,KehrEL,SmithMT,etalTemporalandstagewisedistributionofhighfrequencyEEG activityinpatientswithprimaryandsecondaryinsomniaandingoodsleepercontrols[J].2001,10(2):93-104

[26] CortoosA,Verstraeten E,CluydtsR

Neur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primaryinsomnia:implicationsforitstreatment[J].SleepMedRev,2006,10(4):255-266

[27]St-JeanG,TurcotteI,PérusseAD,etalREM and NREM powerspectralanalysison two consecutive nights inpsychophysiological and paradoxicalinsomnia sufferers [J]. Int JPsychophysiol,2013, 89 (2): 181-194

[28]Schneider-HelmertD,KumarASleep,its subjective perception, and daytimeperformanceininsomniacswithapatternofalphasleep[J].BiolPsychiatry,1995,37(2):99-105

[29] GeyerJD,LichsteinKL,RuiterME,etalSleep education forparadoxicalinsomnia[J].BehavSleepMed,2011,9(4):266-272

[30]CaseK,HurwitzTD,KimSW,etalAcase of extreme paradoxical insomniarespondingselectivelytoelectroconvulsivetherapy[J].JClinSleepMed,2008,4(1):62-63

[31]KhazaieH,RezaieL,DarvishiF,etalTreatmentofparadoxicalinsomnia withatypicalantipsychoticdrugsAcomparisonof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J].Neurosciences,2013,18(1):64-69

[32]BonnetMH,ArandDLCaffeineuseasamodelofacuteandchronicinsomnia[J].Sleep,1992,15(6):526-536

[33]ZhangB,HaoXL,LiXL,etalInfluenceof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onsleeparchitectureofdepressivepatientsanditsrelationshipwiththeclinicaleffect[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3,16(1):55(inChinese)张斌,郝雪利,李雪丽,等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J]. 中 国 全 科 医 学,2013,16(1):55

[34] Thase MEDepression and sleep: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DialoguesClinNeurosci,2006,8(2):217-226

[35]BonnetMH,ArandDLActivity,arousal,andtheMSLTinpatientswithinsomnia[J].Sleep,2000,23(2):205-212

(收稿日期:2015-03-22;修回日期:2015-05-21)

(本文编辑:王凤微)

·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