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白茶 品茶论道 - cnepaper.com · 乔 叶 编辑:徐龙近 电话:2805133...

1
□乔叶 编辑:徐龙近 电话:28051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汪敏武 校对:魏锡惠 茶道休闲 2019 年 8月5日 5 5 茶乡视点 爱茶者说 品茶论道 □ 王奕英 单听名字,茶也是有颜色的。如湄 潭翠芽、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祁门红 茶,安化黑茶……我最晚喝到的,是福 鼎白茶。 缘分是奇妙的事。碰到一种什么 茶,也是缘分。喝白茶是因为有一次出 差忘了带茶叶,有朋友把自己的茶叶分 享了一些给我,就是白茶。她把茶用白 棉纸包着,给我的时候反复叮嘱,这白茶 已经有3年了,是好寿眉呢。只需放一点 儿,你就只管泡,能管一天呢。 那是我第一次喝白茶。沸水泡上, 就有好闻的药香味弥漫开来,茶色是浅 浅的黄。刚入口,也不觉怎样,“就是茶 呗”。我还有点儿挑剔地想,这黄也太 淡了些,不亮眼。出乎意料的是,就这 几片粗叶子,从早泡到晚,依然还是这 种淡淡的黄。只是到后来,茶味里没有 了药香,只余甜香,当然,也是淡淡的。 喝了一整天,不但睡觉无碍,似乎还比 平时好了些。 从此,就对白茶上了心,知道白茶的 老家是福建福鼎。既是茶乡,便好像人 人懂茶。这里的人们常用三字一句的节 奏介绍他们的茶:色泽翠,茸毛多,节间 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 毫显……像诗一样好听。 不久前,我在福鼎见识了最有形式 感的喝茶方式—申时茶。下午 3 时到 5 时,就是申时,这时候喝的茶,不都是申 时茶么?如此说来,其实申时茶我是天 天喝的,只是从没这么煞有介事过:用鲜 花水洗手,穿上茶服,一干人等围着长桌 坐下。左手执杯,右手托杯。依着司仪 的口令,呼气,吸气,一杯尽,一杯添,一 杯添,一杯尽,似乎可以这么一杯一杯地 喝下去。 这个过程中,司仪的规矩是保持绝 对安静。长年累月地焦躁着,突然这么 多人一起,以这种形式安静下来,多少有 些造作。有静不下来的,该说话就说话, 这才是道法自然吧。 点头镇是福鼎最具特色的白茶小 镇,在这里,果然得点头。因为除了赞 叹,还是赞叹。走的是茶路,歇的是茶 亭,唱的是茶歌,吃的是茶点……小镇上 的人们过的也是茶生活,全镇80%以上 的人口从事茶业,茶叶店有千余家,茶叶 加工企业有200余家。除了官方设立的 开茶节,民间还有白茶制作技艺传授节 和斗茶赛。 走进茶窖,只见一个个藏室里,纸箱 装,木箱装,陶罐装,瓷罐装……顶天立 地,全都是茶。封藏大典的特制箱最为 贵重,箱体上写着一个名字 —梅相 靖。他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 遗传承人。 出了门,到大堂喝茶时,梅相靖正用 浓重得我几乎听不懂的方言讲着茶。谦 和纯朴的神情,就像一个最普通的茶 农。他的声音一点儿也不高,低沉,安 静,如茶一样。 离开茶窖,来到广袤的茶园里,我种 下一棵小小茶树。这是我在福鼎仅有的 劳动机会。好茶需要天时、地利,更要人 和。经过多少人辛苦劳作,才能喝到一 杯好茶?我很愿意以这种方式—尽管 是矫情地作秀—来向福鼎茶人们表达 些微诚恳的致敬。 确实,作秀的成分更多,因为前期 工作已做到了八九成:树坑已经挖好, 半人高的茶树也已虚立在坑中,剩下要 做的事,就是用铁锹把坑边的土培到树 坑里。 忙活了一场,没有顾上好好喝茶。 午饭时候,服务员递给我一瓶纯净水,纯 净水里泡着茶,是白毫。她说,这叫“冷 水泡茶慢慢浓”。 回程路上看了一个福鼎电视台拍的 梅相靖的纪录片。镜头里的他,依然是 浓重的地方口音,如果不看字幕,我一句 也听不懂。他花白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 晃动,白发和他真是相得益彰啊。 镜头里,他一边干活儿一边说着。 他说采茶,说揉捻,理条,说晾青,说一刀 一枪也就是一芽一叶,说晾青不能太厚, 说晒青最好在北风天,上面有太阳,下面 有风。说太阳不能太烈,说不能直接用 手去接触茶叶,说温度湿度和时间的作 用,说白茶要以晒为主,以焙为辅,说萎 凋的白茶至八九成干,萎凋后的茶芽再 摊于焙笼之上,文火焙至足干…… 萎凋,这个词,让我有点儿走神。 萎,凋,在别的语境里,它一定是垂头丧 气的,唯有用到这里,它才会如此可爱。 因为这个萎凋不是真的萎凋,它还有后 劲儿。它的后劲儿,绽放在茶杯里。 我注意到,福鼎的人们总是尊敬地 称梅相靖为大师,大师何以成大师?我 想,也许恰在于小—专注做一件小事, 他会用心做很久,做到了极致,也就成了 大师。 福鼎归来不缺茶。茶汤在杯,茶意 在心。有茶的人,即使杯里没茶,口里没 茶,心中也是有茶的。如我此刻,杯里有 茶,口里有茶,心中也有茶,算是有福气 了。是吧? (原载 7 月 29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7 5 日,中国外交部向全球推介福 建活动中,福鼎白茶以其生态、健康、清新 的形象向全球展示新姿态。 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在安全、绿 色、健康的背后,科技元素在推动福鼎白 茶产业以高标准的姿态走上新台阶。 科技生产“绿色”为本 茶园里紫云英等花草丛生,蜘蛛网、 昆虫随处可见,给人一种荒野的景象。这 是品茗香茶业位于硖门乡的有机茶园基 地。“宁可茶叶被虫咬,茶叶也不能沾农 药!”品茗香茶业老板郑为铨说。在大陆 任教的台湾农业专家刘善胜听闻有这样 一位坚持有机种植的年轻人,便亲赴福鼎 和他一起早出晚归,最终通过植物+昆虫 生态系统的有机种植技术扫除了虫害。 溪镇的十三坪茶园基地,一台近 4 米高的机械沿着轨道在厂房外“露脸”。这 是福鼎第一台由大沁茶业自主研发的自动 化日光萎凋机,可以定时循环往复接触阳 光,实现均衡日晒。该公司还与科技院校协 同合作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建设 国内外最先进的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 备,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产品的品质。 今年以来,福鼎在生态管理、科技生产 上不断给自己出“难题”,力争推动福鼎白茶 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 10 家龙头企业直控 基地(含自营基地和企业合作社基地) 10 亩以上,推动区域企业联合绿色防控基地 10 万亩以上;推动完成所有茶农、茶园基础 信息外业登记建档,为原产地白茶品质保证 和市场全程溯源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打好基 础;茶企要全面普及落实茶叶“一品一码”工 作,确保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时尚潮流 展“新”姿态 今年 3 15 日,国内首创的白茶啤酒 上市。白茶啤酒以其特有的口感成为了 惠泉啤酒市场上的新“宠儿”。 白茶啤酒是惠泉啤酒公司与科研机 构合作,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解决了酒精 度高对酒体口感影响,以及白茶中茶多酚 对酒体稳定性影响等技术难题,使得啤酒 富含茶多酚、茶多糖等白茶成分,增添营 养特性。 高科技的投入,使得白茶饮料、速溶 白茶粉、白茶含片、白茶抗氧化面膜、白茶 唇膏、白茶保健品等另类白茶产品不断涌 现。科技助力时尚消费,白茶经过深加工 后,每公斤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同时触发 了庞大的时尚消费群体的产生。目前,福 鼎已有 10 多家企业从事白茶衍生品加工, 各类跨领域的时尚产品日渐走进年轻消 费群体的视野。 如今购买白茶也变得更加时尚。福 鼎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一品一码可追溯 制度,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茶叶)包装上的 二维码,这份茶产自哪个基地,采摘、加 工、包装等工序的时间,都一目了然。今 年该市对所有由政府部门组织参加茶叶 展会的企业要求完成一品一码工作,上架 产品需贴上二维码。目前福鼎大部分企 业都在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技 术,对白茶实施二维码数字化跟踪与追溯 管理,从而建立起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 溯体系。 鱼茶即将鱼作“叶”沏成的茶。有人会 问,把鱼来泡,那肯定是鱼汤而不是茶汁。 当然并不是什么鱼都可以泡茶,而是一种 被称作“琴鱼”的才能够经特制成为茶,所 以鱼茶就是“琴鱼茶”。在安徽泾县有一 山溪冲击而成的深涧,叫琴溪。这溪涧独 产一种小鱼,当地人取名为琴鱼。琴鱼长 不过寸,宽嘴,龙须,眼如菜籽,细尾,鳞呈 银色。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琴鱼》一首: 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 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中对琴鱼更 是赞不绝口: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重名 备好奇。可见琴鱼虽鲜为人知,却早有佳 言传世。 琴鱼捕捞及制作成茶的工艺很 特别。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捕鱼人用特 制的三角密网,从深涧中将琴鱼捕捞出 来。趁着鲜活,马上放入一种特制的沸水 中,这水是放入了盐、糖、桂皮和茶叶等调 味品、香料熬制而成的汤汁。一俟鱼熟透 马上再捞出来,放入篾匾上晾晒去湿,再用 木炭文火烘干,制成青黑色的鱼干,这鱼干 便就是琴鱼茶的茶叶了。 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锡罐里,可 长期保存不易变型、走味,也更显得珍 贵。值得一提的是,鱼茶绝无腥腻味,这 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把鱼的腥腻味冲掉或压 住了。鱼茶冲泡时,不久鱼干便“死而复 生”般地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 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赏鱼 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由于琴鱼产量 极为有限,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 多。过去,琴鱼作为一种“贡品”,只有皇帝 和其左右的人能享用,于是,鱼茶便蒙上了 一种神秘的色彩。 关于“琴鱼茶”,古人还有很多记载。 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 用荐夜茶”。而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 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 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 奇”。是啊,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 味俱佳的琴鱼却是留下来了。 夏日炎炎,消暑解渴,吃茶去。茶壶里的 可是药茶,鱼腥草、夏枯草、薄荷叶……盛夏 消暑凉茶,虽不能云底生香、腋下生风,但抬 茶碗,全是熟悉的味道。 母亲种的鱼腥草年年长势喜人,和二老 蜗居一起的时候,上阳台拎壶浇花时,少不得 让那一栏半尺来高的鱼腥草酣畅一番。新鲜 的鱼腥草煮水有一股子草药的“生”味,晒干 后再泡茶,夹生味就少了许多。将新鲜的鱼 腥草末端掐下,洗净,沥干,淋上烧热的香油、 蒜泥、鱼露和味精,做成的凉拌菜脆生生的, 味道与众不同。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 了,母亲也还是常常将晒好的鱼腥草捎了些 来。酷暑天气,翻忆往昔,茶水间总能喝出更 多浓酽来。阳台一角种的两株薄荷,摘叶含 嚼可养咽喉。夏日里取些冲饮,饮后回甘,清 新凉爽。 夏枯草茶却是少有问津的,偶尔喝竟也甜 得恰好。煮开的夏枯草虽然带着几分淡淡的 青草腥,还是让空气间夹杂了丝丝清凉,薄荷 般的、甘草般的沁出冰爽。喝以苦攻苦的苦丁 茶,纯粹属于“自找苦吃”的份儿,然而茶水能 败火解毒,苦味入喉,神志更清。两杯过后,吧 唧一下两瓣唇,全是回甘,反倒丰腴得很。 好水不着于形 好茶不拘于相 喝的最多的,当然还是茶水。以茶代酒, 也显风雅。茶是人间清醒客,执茶饮者醉茶 飘忽,昏醺而犹醒。所以有“清茶”与“浊酒” 之说。某天读得也门人直接嚼食树叶的“嚼 茶”一说,才发现原来还有比“一肚子茶水”更 有趣的吃茶法。嚼得唇齿生香,苦味、涩味全 脱去,喉咙也沉甸甸的,满是香气,然而可嚼, 怎可咽?嚼细的茶叶,总会让我联想到牛反 ,马羊驴吃草细咀慢嚼的场景,于是只当茶 水遣兴,吃茶亦可喜可乐了。 喝茶这件事是从婚后讲究开始的,渐渐 的由小杯盏喝出了茶瘾。不可一日无茶,茶 架子上不空着,茶壶里静煮着,茶汤里灌着。 散散淡淡读一本书,茶水或轻灵,或沉稳,一 杯接一盏地喝,鲸吸长虹,牛饮三江,常有。 出门旅行,拎一水壶,往里投一些老茶叶,冷 泡、热泡都可以,随身带着。这样旅行中的吃 茶,何止酽茶两三碗?泡到茶水涩味显,而香 味不足,这般“闷”出的茶水,熟浊之气较重, 然而却因能走到哪儿,都能随时“续筵再饮”, 一慰旅途中的茶渴,倒也喝得目明神清,消解 茶瘾,含糊得不予计较。 旅行中去过的武夷山,饮过当地的岩茶。 茶水先端上来的是老君眉,香浓而回 甘。喝过被喻为“仙草”的“长眉”之后,再喝 肉桂茶,肉桂的高香被铺垫得更为透彻、浓 郁,且有甜津余味。以至于旅行归来带回的 肉桂茶,无论如何冲泡都少了点儿回味。 有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茶,便是如此 不与浓淡、品相为观的一件雅俗共之的事 物。平价不鄙,高价不俗,炒茶、晒茶、煎茶、 风干茶、烤茶皆成风格。路边的奉茶,蹲着、 坐着、站着喝,受茶水接待的感激都是相同 的,无厚无薄。茶客是自己,也是他人,谈天 论地共主客,这般的茶水里最惬意的凡俗静 好,如深谷清泉淡淡然,得自然,得清净。浅 淡中静定,浓酽里闲聊,随意而生诸多情趣。 清苦是味,醇香是味,舌涩三辨,直喝到澄澈、 温润,才是吃茶人。 好水不着于形,好茶不拘于相。陆士修 有诗云:“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素淡真 滋味,颇有一番洗尽铅华的人生况味。 白茶晾晒 徐龙近 □ 廖诗雄 科技让福鼎白茶焕发新姿 趣味茶话 □雨欣 茶窖 徐龙近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n-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杯白茶 品茶论道 - cnepaper.com · 乔 叶 编辑:徐龙近 电话:2805133 邮箱:mdrbwy@163.com 美编:汪敏武 校对:魏锡惠 2019年 茶道休闲 8月5日

□ 乔 叶

编辑:徐龙近 电话:2805133 邮箱:[email protected]美编:汪敏武 校对:魏锡惠

茶道休闲2019年8月5日 55版版

茶乡视点

爱茶者说

品茶论道

□ 王奕英单听名字,茶也是有颜色的。如湄

潭翠芽、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祁门红茶,安化黑茶……我最晚喝到的,是福鼎白茶。

缘分是奇妙的事。碰到一种什么茶,也是缘分。喝白茶是因为有一次出差忘了带茶叶,有朋友把自己的茶叶分享了一些给我,就是白茶。她把茶用白棉纸包着,给我的时候反复叮嘱,这白茶已经有3年了,是好寿眉呢。只需放一点儿,你就只管泡,能管一天呢。

那是我第一次喝白茶。沸水泡上,就有好闻的药香味弥漫开来,茶色是浅浅的黄。刚入口,也不觉怎样,“就是茶呗”。我还有点儿挑剔地想,这黄也太淡了些,不亮眼。出乎意料的是,就这几片粗叶子,从早泡到晚,依然还是这种淡淡的黄。只是到后来,茶味里没有了药香,只余甜香,当然,也是淡淡的。喝了一整天,不但睡觉无碍,似乎还比平时好了些。

从此,就对白茶上了心,知道白茶的老家是福建福鼎。既是茶乡,便好像人人懂茶。这里的人们常用三字一句的节奏介绍他们的茶: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

毫显……像诗一样好听。不久前,我在福鼎见识了最有形式

感的喝茶方式——申时茶。下午 3时到5时,就是申时,这时候喝的茶,不都是申时茶么?如此说来,其实申时茶我是天天喝的,只是从没这么煞有介事过:用鲜花水洗手,穿上茶服,一干人等围着长桌坐下。左手执杯,右手托杯。依着司仪的口令,呼气,吸气,一杯尽,一杯添,一杯添,一杯尽,似乎可以这么一杯一杯地喝下去。

这个过程中,司仪的规矩是保持绝对安静。长年累月地焦躁着,突然这么多人一起,以这种形式安静下来,多少有些造作。有静不下来的,该说话就说话,这才是道法自然吧。

点头镇是福鼎最具特色的白茶小镇,在这里,果然得点头。因为除了赞叹,还是赞叹。走的是茶路,歇的是茶亭,唱的是茶歌,吃的是茶点……小镇上的人们过的也是茶生活,全镇 80%以上的人口从事茶业,茶叶店有千余家,茶叶加工企业有 200余家。除了官方设立的开茶节,民间还有白茶制作技艺传授节和斗茶赛。

走进茶窖,只见一个个藏室里,纸箱装,木箱装,陶罐装,瓷罐装……顶天立地,全都是茶。封藏大典的特制箱最为

贵重,箱体上写着一个名字——梅相靖。他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出了门,到大堂喝茶时,梅相靖正用浓重得我几乎听不懂的方言讲着茶。谦和纯朴的神情,就像一个最普通的茶农。他的声音一点儿也不高,低沉,安静,如茶一样。

离开茶窖,来到广袤的茶园里,我种下一棵小小茶树。这是我在福鼎仅有的劳动机会。好茶需要天时、地利,更要人和。经过多少人辛苦劳作,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我很愿意以这种方式——尽管是矫情地作秀——来向福鼎茶人们表达些微诚恳的致敬。

确实,作秀的成分更多,因为前期工作已做到了八九成:树坑已经挖好,半人高的茶树也已虚立在坑中,剩下要做的事,就是用铁锹把坑边的土培到树坑里。

忙活了一场,没有顾上好好喝茶。午饭时候,服务员递给我一瓶纯净水,纯净水里泡着茶,是白毫。她说,这叫“冷水泡茶慢慢浓”。

回程路上看了一个福鼎电视台拍的梅相靖的纪录片。镜头里的他,依然是浓重的地方口音,如果不看字幕,我一句

也听不懂。他花白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白发和他真是相得益彰啊。

镜头里,他一边干活儿一边说着。他说采茶,说揉捻,理条,说晾青,说一刀一枪也就是一芽一叶,说晾青不能太厚,说晒青最好在北风天,上面有太阳,下面有风。说太阳不能太烈,说不能直接用手去接触茶叶,说温度湿度和时间的作用,说白茶要以晒为主,以焙为辅,说萎凋的白茶至八九成干,萎凋后的茶芽再摊于焙笼之上,文火焙至足干……

萎凋,这个词,让我有点儿走神。萎,凋,在别的语境里,它一定是垂头丧气的,唯有用到这里,它才会如此可爱。因为这个萎凋不是真的萎凋,它还有后劲儿。它的后劲儿,绽放在茶杯里。

我注意到,福鼎的人们总是尊敬地称梅相靖为大师,大师何以成大师?我想,也许恰在于小——专注做一件小事,他会用心做很久,做到了极致,也就成了大师。

福鼎归来不缺茶。茶汤在杯,茶意在心。有茶的人,即使杯里没茶,口里没茶,心中也是有茶的。如我此刻,杯里有茶,口里有茶,心中也有茶,算是有福气了。是吧?

(原载7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7月 5日,中国外交部向全球推介福建活动中,福鼎白茶以其生态、健康、清新的形象向全球展示新姿态。

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在安全、绿色、健康的背后,科技元素在推动福鼎白茶产业以高标准的姿态走上新台阶。

科技生产“绿色”为本

茶园里紫云英等花草丛生,蜘蛛网、昆虫随处可见,给人一种荒野的景象。这是品茗香茶业位于硖门乡的有机茶园基地。“宁可茶叶被虫咬,茶叶也不能沾农药!”品茗香茶业老板郑为铨说。在大陆任教的台湾农业专家刘善胜听闻有这样一位坚持有机种植的年轻人,便亲赴福鼎和他一起早出晚归,最终通过植物+昆虫生态系统的有机种植技术扫除了虫害。

在磻溪镇的十三坪茶园基地,一台近4米高的机械沿着轨道在厂房外“露脸”。这

是福鼎第一台由大沁茶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日光萎凋机,可以定时循环往复接触阳光,实现均衡日晒。该公司还与科技院校协同合作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建设国内外最先进的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产品的品质。

今年以来,福鼎在生态管理、科技生产上不断给自己出“难题”,力争推动福鼎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10家龙头企业直控基地(含自营基地和企业合作社基地)10万亩以上,推动区域企业联合绿色防控基地10万亩以上;推动完成所有茶农、茶园基础信息外业登记建档,为原产地白茶品质保证和市场全程溯源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茶企要全面普及落实茶叶“一品一码”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时尚潮流 展“新”姿态

今年 3月 15日,国内首创的白茶啤酒

上市。白茶啤酒以其特有的口感成为了惠泉啤酒市场上的新“宠儿”。

白茶啤酒是惠泉啤酒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解决了酒精度高对酒体口感影响,以及白茶中茶多酚对酒体稳定性影响等技术难题,使得啤酒富含茶多酚、茶多糖等白茶成分,增添营养特性。

高科技的投入,使得白茶饮料、速溶白茶粉、白茶含片、白茶抗氧化面膜、白茶唇膏、白茶保健品等另类白茶产品不断涌现。科技助力时尚消费,白茶经过深加工后,每公斤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同时触发了庞大的时尚消费群体的产生。目前,福鼎已有10多家企业从事白茶衍生品加工,各类跨领域的时尚产品日渐走进年轻消费群体的视野。

如今购买白茶也变得更加时尚。福鼎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一品一码可追溯制度,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茶叶)包装上的

二维码,这份茶产自哪个基地,采摘、加工、包装等工序的时间,都一目了然。今年该市对所有由政府部门组织参加茶叶展会的企业要求完成一品一码工作,上架产品需贴上二维码。目前福鼎大部分企业都在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对白茶实施二维码数字化跟踪与追溯管理,从而建立起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溯体系。

鱼茶即将鱼作“叶”沏成的茶。有人会问,把鱼来泡,那肯定是鱼汤而不是茶汁。当然并不是什么鱼都可以泡茶,而是一种被称作“琴鱼”的才能够经特制成为茶,所以鱼茶就是“琴鱼茶”。 在安徽泾县有一山溪冲击而成的深涧,叫琴溪。这溪涧独产一种小鱼,当地人取名为琴鱼。琴鱼长不过寸,宽嘴,龙须,眼如菜籽,细尾,鳞呈银色。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琴鱼》一首: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中对琴鱼更是赞不绝口: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重名备好奇。 可见琴鱼虽鲜为人知,却早有佳言传世。 琴鱼捕捞及制作成茶的工艺很特别。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捕鱼人用特制的三角密网,从深涧中将琴鱼捕捞出来。趁着鲜活,马上放入一种特制的沸水中,这水是放入了盐、糖、桂皮和茶叶等调味品、香料熬制而成的汤汁。一俟鱼熟透马上再捞出来,放入篾匾上晾晒去湿,再用木炭文火烘干,制成青黑色的鱼干,这鱼干便就是琴鱼茶的茶叶了。

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锡罐里,可

长期保存不易变型、走味,也更显得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鱼茶绝无腥腻味,这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把鱼的腥腻味冲掉或压住了。鱼茶冲泡时,不久鱼干便“死而复生”般地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赏鱼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由于琴鱼产量极为有限,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过去,琴鱼作为一种“贡品”,只有皇帝和其左右的人能享用,于是,鱼茶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关于“琴鱼茶”,古人还有很多记载。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而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是啊,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鱼却是留下来了。

夏日炎炎,消暑解渴,吃茶去。茶壶里的可是药茶,鱼腥草、夏枯草、薄荷叶……盛夏消暑凉茶,虽不能云底生香、腋下生风,但抬茶碗,全是熟悉的味道。

母亲种的鱼腥草年年长势喜人,和二老蜗居一起的时候,上阳台拎壶浇花时,少不得让那一栏半尺来高的鱼腥草酣畅一番。新鲜的鱼腥草煮水有一股子草药的“生”味,晒干后再泡茶,夹生味就少了许多。将新鲜的鱼腥草末端掐下,洗净,沥干,淋上烧热的香油、蒜泥、鱼露和味精,做成的凉拌菜脆生生的,味道与众不同。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窝了,母亲也还是常常将晒好的鱼腥草捎了些来。酷暑天气,翻忆往昔,茶水间总能喝出更多浓酽来。阳台一角种的两株薄荷,摘叶含嚼可养咽喉。夏日里取些冲饮,饮后回甘,清新凉爽。

夏枯草茶却是少有问津的,偶尔喝竟也甜得恰好。煮开的夏枯草虽然带着几分淡淡的青草腥,还是让空气间夹杂了丝丝清凉,薄荷般的、甘草般的沁出冰爽。喝以苦攻苦的苦丁茶,纯粹属于“自找苦吃”的份儿,然而茶水能败火解毒,苦味入喉,神志更清。两杯过后,吧唧一下两瓣唇,全是回甘,反倒丰腴得很。

好水不着于形

好茶不拘于相

喝的最多的,当然还是茶水。以茶代酒,也显风雅。茶是人间清醒客,执茶饮者醉茶飘忽,昏醺而犹醒。所以有“清茶”与“浊酒”之说。某天读得也门人直接嚼食树叶的“嚼茶”一说,才发现原来还有比“一肚子茶水”更有趣的吃茶法。嚼得唇齿生香,苦味、涩味全脱去,喉咙也沉甸甸的,满是香气,然而可嚼,怎可咽?嚼细的茶叶,总会让我联想到牛反刍,马羊驴吃草细咀慢嚼的场景,于是只当茶水遣兴,吃茶亦可喜可乐了。

喝茶这件事是从婚后讲究开始的,渐渐的由小杯盏喝出了茶瘾。不可一日无茶,茶架子上不空着,茶壶里静煮着,茶汤里灌着。散散淡淡读一本书,茶水或轻灵,或沉稳,一杯接一盏地喝,鲸吸长虹,牛饮三江,常有。出门旅行,拎一水壶,往里投一些老茶叶,冷泡、热泡都可以,随身带着。这样旅行中的吃茶,何止酽茶两三碗?泡到茶水涩味显,而香味不足,这般“闷”出的茶水,熟浊之气较重,然而却因能走到哪儿,都能随时“续筵再饮”,一慰旅途中的茶渴,倒也喝得目明神清,消解茶瘾,含糊得不予计较。

旅行中去过的武夷山,饮过当地的岩茶。茶水先端上来的是老君眉,香浓而回

甘。喝过被喻为“仙草”的“长眉”之后,再喝肉桂茶,肉桂的高香被铺垫得更为透彻、浓郁,且有甜津余味。以至于旅行归来带回的肉桂茶,无论如何冲泡都少了点儿回味。

有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茶,便是如此不与浓淡、品相为观的一件雅俗共之的事物。平价不鄙,高价不俗,炒茶、晒茶、煎茶、风干茶、烤茶皆成风格。路边的奉茶,蹲着、坐着、站着喝,受茶水接待的感激都是相同的,无厚无薄。茶客是自己,也是他人,谈天论地共主客,这般的茶水里最惬意的凡俗静好,如深谷清泉淡淡然,得自然,得清净。浅淡中静定,浓酽里闲聊,随意而生诸多情趣。清苦是味,醇香是味,舌涩三辨,直喝到澄澈、温润,才是吃茶人。

好水不着于形,好茶不拘于相。陆士修有诗云:“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素淡真滋味,颇有一番洗尽铅华的人生况味。

一 杯 白 茶

白茶晾晒 徐龙近 摄

□ 廖诗雄 科技让福鼎白茶焕发新姿

趣味茶话

□ 雨 欣

鱼 茶

茶窖 徐龙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