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學生赴國外研習成果報告icae.scu.edu.tw/sites/default/files/2018-11/李俞葶-2018澳洲昆士蘭大學心得.pdf ·...

6
1 東吳大學學生赴國外研習成果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9 月 11 日填 姓名 李俞葶 學號 05141251 系級 法三 B 國外研習 單位 名稱 中文:昆士蘭大學-專業進修暨國際英語文教師培訓學院 外文: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 Institute of Continuing & TESOL Education (ICTE) 期間 自民國 107 7 21 民國 107 8 26 地點 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 ICTE 壹、研習成果 最後一週的測驗包括週二的 Speaking,週三的 Final Presentation 以及週四的 Listening, Reading & Writing, 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 Speaking 的考試是這樣進行的: 班上會先抽組別,所以你在考試前就會知道你跟誰一組,一組總共有三人。考試過程中,老師只是 在一旁聆聽,聆聽小組組員間的不斷對話,當然,老師會給主題,因為我們學的是商業英文,主題 當然與之有關,但確切要問什麼,只有考試當天得以知道。 在這樣的模式下,首先,我們得先熟悉彼此的口音,因為你如果實際上沒有聽清楚對方想表達的事 物而給出錯誤的回應,在一旁的老師會明白,你們不是仔細地在交談。因為除了清楚傳達自己的想 法外,聽清楚對方的話語,在商業中的談判、交易等等,也至關重要。這是我們在 Speaking 測驗中 能學到的事。 二、 Final Presentation 是這樣進行的: 我們在每週三,會有 Presentation 的課程,在 5 週的時間內,其中 1 週遇上澳洲的國定假日,再扣掉 最後 1 週為測驗週,總共就上了 3 週的 presentation,主題包括 signpost, rounding, Q&A,此為三個 在做 presentation 時的技巧。 首先,signpost 教的是如何在漫長的報告當中讓觀眾明白你的演講順序,如此一來,若有晃神的觀 眾,在聽到 signpost 出現,便可抓到你現在演講的進度到哪。例如:在開頭,一句 I would like to start off by giving you an overview. ”觀眾會知道你現在在幫他們架構這場演講;在插題時說一句 To digress for a moment. ”觀眾會知道你現在說的可能不那麼重要;當說到你的重點時,可以說 Let’s expand on this. ”觀眾會知道現在他們得集中注意力了。如此種種,就像給個訊號、路標, 讓底下的人明白現在你會往哪走。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Sep-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東吳大學學生赴國外研習成果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9 月 11 日填

姓名 李俞葶 學號 05141251 系級 法三 B

國外研習

單位 名稱

中文:昆士蘭大學-專業進修暨國際英語文教師培訓學院

外文: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

Institute of Continuing & TESOL Education (ICTE)

期間 自民國 107 年 7 月 21 日 至 民國 107 年 8 月 26 日

地點 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 ICTE

壹、研習成果

最後一週的測驗包括週二的 Speaking,週三的 Final Presentation 以及週四的 Listening, Reading &

Writing, 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 Speaking 的考試是這樣進行的:

班上會先抽組別,所以你在考試前就會知道你跟誰一組,一組總共有三人。考試過程中,老師只是

在一旁聆聽,聆聽小組組員間的不斷對話,當然,老師會給主題,因為我們學的是商業英文,主題

當然與之有關,但確切要問什麼,只有考試當天得以知道。

在這樣的模式下,首先,我們得先熟悉彼此的口音,因為你如果實際上沒有聽清楚對方想表達的事

物而給出錯誤的回應,在一旁的老師會明白,你們不是仔細地在交談。因為除了清楚傳達自己的想

法外,聽清楚對方的話語,在商業中的談判、交易等等,也至關重要。這是我們在 Speaking 測驗中

能學到的事。

二、 Final Presentation 是這樣進行的:

我們在每週三,會有 Presentation 的課程,在 5 週的時間內,其中 1 週遇上澳洲的國定假日,再扣掉

最後 1 週為測驗週,總共就上了 3 週的 presentation,主題包括 signpost, rounding, Q&A,此為三個

在做 presentation 時的技巧。

首先,signpost 教的是如何在漫長的報告當中讓觀眾明白你的演講順序,如此一來,若有晃神的觀

眾,在聽到 signpost 出現,便可抓到你現在演講的進度到哪。例如:在開頭,一句 “I would like to

start off by giving you an overview. ”觀眾會知道你現在在幫他們架構這場演講;在插題時說一句

“To digress for a moment. ”觀眾會知道你現在說的可能不那麼重要;當說到你的重點時,可以說

“Let’s expand on this. ”觀眾會知道現在他們得集中注意力了。如此種種,就像給個訊號、路標,

讓底下的人明白現在你會往哪走。

2

再者,rounding 的意思是將報告中的數據四捨五入,以一個較容易被觀眾記住的方式呈現。因為我

們學的是商業英文,不免除有數據資料的報告需求,然而,在報告中太詳細的資訊應該被做一些處

理,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可以簡單、快速地抓到你的重點。在這邊的訓練舉例來說:對於 “263,849 ”

這樣的數據,與其說“two hundred sixty three… ”不如直接說“in excess of 250,000 ”。

最後的 Q&A,是教我們如何處理在報告中被問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不相關、不重要、複雜、混合甚

至是惡意的問題。

學了這些技巧後,在 Final Presentation 中,如何運用、何時運用,以及用了哪些所學過的技巧,就

是老師評分的關鍵。除此之外,因為是小組報告,老師也知道學生有些是來自同個國家或者說同樣

語言的,就會刻意將其分開,所以一個組別內,至少會有一個來自不同國家,只能用英語溝通的同

學,這也是某種會話練習。以上是我們在 Final presentation 測驗時能學到事。

三、 Listening、Reading 和 Writing 在同一天考,也就是最後 1 週的星期四。比較特別的是 Writing,

以下詳述之:

Writing 的主題是 Proposal,這其實是在前面 4 週的課程中的一個主題,教我們如何寫 proposal。那

在最後 1 週的考試,它給了個主題,限時在 1 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一份 proposal。Proposal 的架構有

很多種,取決於你要寫的是什麼主題,我們練習的主題是供給商品的提案,例如:有個公司的網站

過時了,它向我們尋求新的網站。這時候的提案架構可能就是“Intro、Needs & Background、

Solution、Benefit、Qualification & Reference、Process & Schedule、Cost 以及 Conclusion”。這樣的

架構不是固定的,像是如果以這樣的方式回答最後 1 週的測驗,可能就會搭不上。測驗的內容是「假

設我們是一間公司(什麼樣的公司可以自由決定)開了三所不同類別的商店,一間是柑仔店(village

store)、一間是量販店,還有一間是專櫃店,其中有的店在過去幾年銷售下滑,總公司打算關掉之,

我們必須寫個提案包括關掉哪一所店,並附上理由,以及如新的策略以增加銷售等。所以考試的時

候,如何應用之前教過的應酬開頭,並有條有理地給出提案,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也是結束這

門課程習得的收獲。

貳、學生心得

到 ICTE 學習語言,是到目前為止的讀書階段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課程的設計與台灣有極大的不同,以下分幾點說明之。

第一點,時間。從早上 8:15 到 12:45,中間在 10:15 有個 30 分鐘的休息時間,他們稱作 morning tea,

這個時間讓同學們吃早餐,剛開始去的時候很不適應,因為餓了兩個小時才能吃早餐,後來抓到生

活節奏後,了解這樣的安排有其道理,原因是這個語言課程並不如以往制式地教學模式──僅僅是

老師在台上講解,學生在底下抄筆記──它反而有很多實例演習的部分,所以只有一個小時是不夠

的;另外,只有早上有課程,下午看同學要不要選擇在去進修,在下午相對輕鬆的條件下,早上早

3

一點起床上課,反而是個很好的習慣養成。

第二點,教室。我第一堂課走進教室的想法是「這是教室嗎?」感覺就像個小型的會議室。印象中

整齊劃一、直排橫列的桌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張圓桌在教室正中,四周貼壁有一些長桌,

靠著教室的四個角落,一個角落放置一台電腦。原來這門課,在設計上是討論多於筆記的,也因如

此,使用圓桌更能拉近同學彼此之間的距離。

第三點,教學。我學的是 business English, 本以為上課會很嚴肅,在出國前,還不斷練習自己的英

打速度以及做英聽訓練,認為在課上會需要打很多筆記,結果這些都不需要。如同前面說過的,教

室的角落都有電腦,你可以隨時使用,例如,老師會給你一個連結進到一部影片,要你去聽它的內

容並做筆記;又或者,你會被要求 email 文件給老師。在教學上,使用電子產品不是不行的,相反

的,有時還一定要用到。我記起以前在學單字的時候,如果不是老師唸過每個單字然後講意思,就

是同學回去背誦隔天發卷子考試,在這𥚃不是,以下說明:每週一就是單字複習時間,會複習上一

週所討論的主題,複習的方式可有趣了!三張圓桌就正巧將班上分成三組,每組會領到一袋字母,

在老師開始前,組員們彼些之間就開始討論戰術,我從一位中東朋友那學到的戰術是:照字母的順

序,每個人只負責 5 個字母,當老師開始唸單字時,底下就開始丟出字母,然後最快拼出正確的組

別得分!我認為,用這樣的方式去複習,不但有趣而且刺激,最重要的是,會令你印象深刻。

第四點,設備。如前所述,教室四周配有電腦,除此之外,為了教學須要,在老師的講台上,會有

一台攝相機,將紙本的講義投射到白板上,此舉有利於同學直接對照自己手中講義的相關位置,不

論在檢討答案抑或是解說手邊資訊都很有幫助。出了教室會來到一個長廊,長廊的盡頭是中庭,在

這裡也配有十幾台電腦,在待機狀態下,輸入學生帳號密碼後即可使用,過程大概只須幾秒鐘。對

於學生在上課前、下課後,甚至上課中要練習 presentation 都很方便。老師們不會禁止你用,相反地,

老師還會要求你利用之來做準備。

第五點,互動。在課程的設計上,結束一個 session 後,你一定會認識全班的人,不只是表層的知道

這個人,你起碼會有與之相處、深談一兩次的機會,而且是班上所有人。上課會不斷地要求討論,

還記得第一堂課時,老師令我們圍成一大一小圈,圈外朝內,圈內朝外。然後丟主題給我們與跟你

面對面的人討論,之後外圈會旋轉,找著下一個 partner。我們有 12 個人,同樣的語句就重覆練習

了 12 遍,每一遍都不含糊,一輪下來,基本寒暄的開頭方式(當然是英文)就烙印在心中了。除

了本班的學生外,我在這 5 週內,也被要求兩次,與他班同學一起出去執行任務,面對來自世界各

地的學生,只要心胸夠寬闊,一趟旅程你帶回來的,絕對不只書本上的知識。這樣交際活動,老師

們認為與課程的學習同等重要!

第六點,教材。實際上,在我去的這 5 週的時間內,最後 1 週做為測驗用,所以只有 4 週是教學時

間。在這 4 週內,1 週 1 主題,所以就只上了 4 個主題,分別是 International market trade、Ethic、

Leadership、Competition,然而整本課本的教材有 10 幾個主題,那些是之前的 session 所上過的,但

是我們一樣拿到課本!而這個教材的設計是,不只有紙本的練習,同時透過每個課本上的一組密

碼,回家之後可以再做線上練習,它是設計好這樣一套完整的內容給我們。教材內不只有填鴨式的

4

回答問題,在每個主題一開頭,是一篇真實案例,可能取材自時報雜誌,可能取材自評論,而底下

的問題主要是以分析文章為目的,同時帶出那個領域的單字和片語,例如在 Competition 單元,我

們就學了“Flogging a dead horse”就代表了「你下的這個決策救不了公司的處境,一切都是在浪費

時間」。

第七點,評分。ICTE 的成績只有分成四個等第,分別為 HA、SA、LA 以及更低的等級,考試的內

容有 Speaking、Presentation、listening、reading 和 writing,在同一個 level 的課程拿到 3 個 HA 就可

以申請換到下一個 level 的課程;反之,如果只拿到 2 個或更少,甚至有不及格(LA)的成績,就

得繼續修習原本的課程,直到通過考試,證明自己有能力去到下一階段為止。這種大區塊地成績分

等,我認為可以讓學生的目標很明確——辨別過與不過,即 SA 及 LA,若對自己有期許的,目標就

是 HA,並且前往下一 lever——這些等第最後會被換算成一個總成績,由低到高為數字 1 到 7,班

級的平均成績會落在 4、5 ,如果有人拿到 6, 7 表示他可能選錯 level,他應該適合到更高 level 的班

級上課。透過這樣程度分班的課程設計,可以讓本來害怕自己字彙量不夠、語句不順的人,願意開

口說話,因為大家程度都差不多,你聽不懂的地方,別人也聽不懂,這時你提出問題就不會感到有

壓力。

以上幾點是我對於此行的心得感想。

參、照片實錄

﹝見附檔﹞

肆、檢討及建議

可能因為 ICTE 是語言中心,所以我們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多過於澳洲人,同學們也不會有

澳洲人,相反地,亞洲人居多。在亞洲人當中,又屬中國人最多,所以下課後,貫入耳朵的其實不

是當地的語言,而是我們熟到不行的中文。這樣導致雖然待在澳洲有一個多月,可實際上除了在

homestay 又或者在班上與老師交談,沒有太多的機會跟澳洲同儕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我的建議是,

或許 ICTE 可以訓練一批澳洲學生,又或者招幕志工,跟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出小組任務。我相信

這樣的方式能讓我們更有機會深入了解澳洲學生的習慣,以及我們文化的差異是什麼。

伍、其他

註:表格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延展使用。 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

澳洲昆士蘭大學課程報告 姓名:李俞葶

科系:法律系

學號:05141251

首先,為什麼會想要寫這個主題呢?

因為澳洲的物價實在是太貴了,故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自己帶便當,而非買外食的方

式,解決三餐。說到帶便當,吃飽後就一定會沖洗,這時腦袋就會浮現在台灣大學非

常常見的洗碗槽,而碗槽裡通常都有附過濾器,若有食物殘渣則再倒入廚餘桶即可,

這就是一套很完整的有機物回收利用的機制。然而在澳洲,大多數沒吃完的食品會被

直接丟進垃圾桶,沒有錯,就是垃圾桶!他們完全沒有廚餘桶,這是一開始去那邊很

不習慣的事情。

尤其是中午在學校用完餐後,習慣性地走去丟垃圾、回收餐具時,卻發覺在我面前的

只有「一般垃圾」與「回收」兩個桶子而己時,對於自己手上的食物該怎麼處理,實

在是非常困擾。再者,回收桶與垃圾桶差別其實不大,可見的情形是,兩個背貼背站

立的桶子常常被同樣的垃圾堆堆滿(如附圖一)。他們沒有那個習慣——將同樣大

小、形狀的盒子或杯子疊做一堆,以減省空間,反之,只是直接將仍有湯湯水水的容

器就丟回收或垃圾,導致那個垃圾桶很快就滿了。

還有一點,在澳洲的廁所紙巾做得非常的薄,基本上一碰水就斷、泡水就溶,也因為

這樣的設計,他們紙巾是直接丟馬桶的。在這樣的習慣下,女生廁所的垃圾桶通常只

是用來丟生理用品,所以它做了一個設計是你一定要用手去碰垃圾桶的蓋子,才可以

丟垃圾(如附圖二、三)。剛開始去的時候,都覺得是我要求太高嗎?回想起來,台

灣的廁所貼心的小設計真不少,那種翻轉式的桶蓋,或者是直接一個開口擺在那的垃

圾桶,讓我們得以不用再去碰到可能會有其它汙染物的垃圾桶蓋。再回到紙巾的問

題,可能是因為它紙巾實在太薄了!一抽就斷,再抽再斷。導致第一個,使用量大的

廁所常常滿是紙巾屑屑;再者,導致太浪費紙巾的問題——因為你只抽三張是不夠

的,所以常常一坐下,就聽到隔壁的一直在抽捆紙巾;最後一點,澳洲都是坐式馬

桶,幾乎很少有蹲的,所以為了要清潔坐墊,可能又會浪費一些紙巾。

澳洲垃圾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做回收呢?

最前線的使用者不分類的話,就由垃圾處理廠的人員做這份工作。有趣的事,在工人

們將垃圾分類完成後,他們沒有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對於不曉得怎麼處理這些回收物

的澳洲,解決的辦法就是將這些廢棄物裝貨運到國外,與他們買垃圾的國家有印尼、

馬來西亞以及最大宗的中國。簡單來說,澳洲將大量的回收垃圾出口。

最近的新聞指出,這些出口到中國的「回收物」大多太髒,以致於在回收利用的過程

中,會花費很多的勞動力來處理、分類這些物品,而中國不想再浪費他們的勞動力來

做這方面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勞動力想被使用在其它更有利於環境保護的

領域。

講述完澳洲的垃圾處理方式,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是如何處理的呢?

最耳熟能詳的處理方式就是我們起碼有「垃圾、回收、廚餘」三大分類,要再細分回

收的話還有「紙類、塑膠、鋁箔、電池」等等;廚餘還有「堆肥、養豬廚餘」的差

別。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對於回收,我們有一些計劃,包括「6R 政策」

(Reduction、Reuse、Recycling、Energy Recover、land Reclamation、Redesign);「資源

回收 4 合 1 計畫」,結合社區民眾、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 4 者,建立資源回

收系統;「台北新北市垃圾袋」圾費隨袋徵收,以經濟誘因減少垃圾量等,以上是治

標的方式。治本的方式為「鼓勵事業廢棄物源頭減量」包含產品要求輕量設計,別

外,還有「申報管制廢棄物流向」的推動等等。

結語

澳洲在思想、科技方面進步的例子隨處可見,例如,公車司機男女的比例大概一半一

半;還有因為我所在的城市不僅路上交通發達,水上交通亦是,在來往布里斯本城的

接泊船上,女船長不在少數;學校裡的重要職位由女性擔任也所在多有。然而,就生

活品質方面來看,很意外台灣竟然比澳洲進步許多。

正如有人說「如果你只有一點時間,要評估一個地方的好壞,要去看它的廁所」我認

為從一個廁所的設計,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我認為在這方面,

台灣真的做得比澳洲好,尤其以一個物價不如澳洲高的國家來看,我們重視自己衛生

的程度,在整體的規劃和設計都可見一斑。

出國這一趟,讓我見識了他國教育、思想以及科技的強大,然而也讓我瞭解台灣人文

素養的高度,我們國家小,但是便利性以及生活品質並不低。

(附圖一)

(附圖二) (附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