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shang four season

56

Upload: fu-fu

Post on 11-Mar-2016

2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0 download

DESCRIPTION

Let your dreams take off here! There’s no better place to experience Taiwan’s rich culture and friendly people.

TRANSCRIPT

Page 1: Chishang four season
Page 2: Chishang four season
Page 3: Chishang four season

來池上造個夢吧!讓台灣的人文之美從鄉鎮開始。

Page 4: Chishang four season

序言:來池上造個夢吧!

—讓池上從米之鄉變成文化之鄉 ......04

池上春耕野餐節 ......06

池上米食點心與大坡池野餐 ......08

池上夏耘米之饗宴 ......10

池上秋收稻穗音樂節 ......12

池上冬藏講座 ......14

嚴長壽

侯文詠

吳若權 劉克襄

index

Page 5: Chishang four season

當藝術家遇見池上

遇見一個美好的小鎮 撰文 / 劉克襄 ......32

絕對無法想像的一個好地方 撰文 / 東明相 ......34

應該再寫一首池上的歌 撰文 / 林生祥 ......36

池上駐鄉感想 撰文 / 雷光夏 ......37

池上小旅行

小旅行地圖 ......40

騎著單車。遊池上。 ......42

池上東西南北一日遊 ......46

池上藝術家駐鄉紀錄

東明相——單車影片池上夢 ......16

劉克襄的鐵道、老兵、油菜花 ......18

林生祥的《池上197》 ......20

嚴長壽的池上願景 ......22

盧銘世——池上三面牆與12堂課 ......24

莊月嬌與池上媽媽們的三道菜 ......26

舒國治:晃蕩在池上 ......28

雷光夏:池上原住民的音樂奇幻之旅 ......30

Page 6: Chishang four season

6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序言

來池上造個夢吧!讓池上從米之鄉變成文化之鄉

「參與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使居民和旅

客都能從容共享鄉鎮的生活,同時深深感受到

台灣的好。」這是台灣好基金會的宗旨共識,

會有這樣的觀念發生,是因為我們與池上的夥

伴們共同努力了兩年多,在池上我們看到了這

個夢想的可能性。

一開始,其實想的很簡單。只是希望更多人來

到池上,親身體會池上的美。而不是吃完便當

就離開了;而池上的夥伴希望有外來的活動,

讓池上居民更以身為池上人為榮。因此2009

年,我們在秋天金黃的稻穗上,邀請鋼琴王子

陳冠宇演出,讓大家發現,原來台灣的鄉鎮,

可以有如此得天獨厚的舞台,此畫面也躍上國

際媒體《時代雜誌》的網站上。這一次,我們

深深地體會到,結合美景和在地的人文特色,

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

夢想。參與這些討論與執行的「池畔驛站」主

人賴永松老師、「池潭源流協進會」及池上有

機米最早的推手梁正賢大哥、「池上書店」的

曹菊苹、「文化解說員協會」的盧美琪、張天

助,「萬安社區」總幹事魏文軒等等,也成為

這些夢想的主要推手。

後來,台灣好基金會結合交通部觀光局,及民

間企業「普訊創投」的資源,與池上在地夥伴

一起動腦、討論,發展出符合池上傳統農家作

息的「四季活動」。讓大家可以一年多次來到

池上,欣賞池上四季更迭的景色,甚至停留在

池上,細細發掘池上居民的熱情和人文。「池

上春耕野餐節」我們邀請大家來到大坡池畔的

草地上,吃著米食點心,以湖面為舞台,欣賞

Page 7: Chishang four season

7

樂團演奏,渡過輕鬆的午

後。「池上夏耘米之饗

宴」結合池上媽媽們的手

藝和五星級飯店主廚的創

意,舉辦與眾不同的特色

「辦桌」,也與池上共同

歡迎每年到池上駐鄉的藝

術家們。「池上秋收音樂

會」在伯朗大道旁一望無際的稻田上,以金黃

的稻穗為舞台,邀請國家音樂廳等級的團體,

展現人與自然最和諧且驚艷的表演。「池上冬

藏」則以講座和藝術家駐鄉為主,希望在冬天

農家最悠閒的時節,吸取更多的知識和產生更

多的交流。

四季活動是以池上之美為出發點,希望讓更多

人知道池上。但池上的在地夥伴與我們也開始

想:如何……讓這樣的城鎮更美好?如何讓文

化和生活結合,成為池上的特色?所以開始邀

請各界的藝術家們到池上Longstay,希望藝術家

們可以和池上的居民們互相學習,體會彼此的

生活態度,讓藝術家們深刻體會鄉鎮的美好,

也讓池上居民們感受藝術家們的創意。這一

切,都是為了一個美好的「鄉鎮文化」。

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像池上的鄉鎮,讓台灣的

人文之美,從鄉鎮開始。所以藉著文字和照片

紀錄池上四季活動和藝術家駐鄉的點滴,也希

望大家到池上能多停留一點時間,慢遊池上。

Page 8: Chishang four season

8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四季活動

池上春耕野餐節跟池上大坡池的午後約會!

舒適美麗的野餐場景——大坡池

春天的大坡池池面明亮純淨,池畔旁的草地翠

綠整齊,其實大坡池原本並非這麼乾淨,是由

全池上居民花了一萬多個小時,除草、清淤

泥、撿垃圾……,才讓大坡池變成現在這麼漂

亮。這份工作一直到現在還在進行,假日也常

看到居民們主動到大坡池撿垃圾,由此不難

看出大坡池在池上居民心目中的重要

性。因為看到池上對大坡池的用心,

於是決定四季活動一定要有一季以大

坡池為主,藉著活動讓大家看到鄉鎮

文化的力量。

春天對傳統農家來說雖然繁忙,但

卻會在農忙之餘,由媽媽們製作點

心,送到工作的地方讓大家享用。

早期池上的春天,在下午時處處

可以看到農民在田埂、草地上

吃米做的點心,也因此池上一

直都有不斷改良、結合創意的

春天,代表一年的開始,也是池上農家開始耕種的季節。池上的地名,源由於「大坡池之上」,

大坡池對池上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也因此每年四季活動的第一個活動選擇在「大坡池」開始。

Page 9: Chishang four season

9

米食點心。米冰淇淋、米蛋糕、米福袋、米發

糕……,這些顏色繽紛,讓人眼睛一亮的米食

點心,正是池上米食文化和傳統的代表之一。

春耕野餐節結合大坡池的美景和米食點心,加

上優美輕鬆的音樂,鋪上精心製作的野餐布,

希望大家感受溫暖春天農忙之際的片刻悠閒。

「池上春耕野餐節」從2010年開始,除了固定

下午三點在大坡池舉行野餐節之外,也安排了

池上解說員協會的導覽人員,在大家參加野餐

節前來場「池上小旅行」。藉由散步解說的方

式,帶著大家從火車站走到大坡池,瞭解池上

的歷史,也增加活動的意義。

充滿音樂和微風的午後約會

因為池上大約有1/3的人口是客家人,而「好

客愛吃飯」的主唱陳冠宇曾經在池上耕種過,

因此第一次的池上春耕野餐節邀請「好客愛吃

飯」樂團現場演出。「好客愛吃飯」以客家、

國語和阿美語的演唱為主,與池上居住的族群

狀況相符合,而主唱陳冠宇曾在池上的萬安社

區耕種,因此也創作了《萬安晚安》和《踩下

去》源由池上耕作種稻經驗的歌曲,輕鬆地以

音樂帶領大家融入池上氣氛,深獲池上居民和

遊客的喜愛。

2011年的池上春耕野餐節則邀請獲得金曲獎的

「巴西瓦里」樂團演出,以阿美民謠為主軸,

融和不同國家的曲風,呈現出慵懶且令人充滿

想像的拉丁和Bossanova風情。另外也增加野餐

節的內容,讓旅客到現場可以購買池上特產與

手作護唇膏、草編蚱蜢、風箏等活動,呈現戶

外野餐悠閒的氣氛。

池上大坡池和米食點心對

池上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

產,每年四月中旬的池上

春耕野餐節正是想把如此

別具意義的事情結合在一

起,讓每一個遊客感受悠

閒而雅緻的池上之春。

Page 10: Chishang four season

10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米食點心與大坡池野餐

金色稻穗孕育而成的米食文化便當之外的米食新選擇

透過創意米食料理競賽的激

盪,池上的社區媽媽們把米

變成了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米點

心——有金黃剔透的南瓜糕、

包裹著實在材料的米福袋、由傳統

改良而成的抹茶和紅麴發糕、不只是紅豆餡,

還意外地吃到了水果酸甜的奇異麻糬、不加水

也不含麵粉製作而成的米蛋糕……。吃完點心

後的甜品,則交由米冰淇淋或者糙米麩奶酪登

場。這些,由一顆顆飽滿米粒研發出的美味,

不僅讓媽媽們持續發掘新的可能,激盪出好的

創意,更讓鼎鼎大名的池上米不再只是

飯桌上、便當裡才會出現的主角,

而是轉換了一個新的

場景——在阡陌

縱橫的稻田旁、

湖光山色的大坡

池畔,味覺和視

覺,共享這屬於

米鄉的獨特滋味。

淘米、浸泡,磨成米漿,透過石

頭加速液體凝結,用手糅搓,

成粄,包餡,蒸煮……。一道

道繁複的手續,往往會花上媽

媽們大半天的時間,甚至,加上

備料,前一天就必須開始忙碌。

有時候,為了維持米點心的造

形,守在爐子旁,三分鐘掀蓋一

次,變得是件再習慣不過的事。

沒有人教著媽媽們怎麼做,而是靠著彼此

Page 11: Chishang four season

11

經驗的累積與傳承,讓米食文化在池上不斷地

求進步。這些,都是因為「米」是池上人的驕

傲,而做好,不僅是對味道的堅持,同時,也

是敬天,一種農家性格的再現。

風的吹拂,讓雲緩緩的飄過大坡池上空,讓水

盪漾,坐在池畔的閒情,是適合野餐的時光。

在大坡池的草地上,舖上一塊塊縫著客家花布

的野餐墊,搭配媽媽們用心製作的點心、茶

水,來場別開生面的野餐會,在池上享受著除

了便當之外的另一種浪漫!

離開車水馬龍的喧囂,享受農村生活

的米食體驗

除了社區媽媽們製作的米食點心,池上的福原

社區將閒置空間再利用,打造一間「米香餅

窯」,推出了「米披薩」DIY,客人們不但可

以親自動手完成創意米食料理,透過窯烤的方

式,更讓滿屋子飄香;萬安社區則是把農家婦

女用心為丈夫準備的便當「大碗公飯」端上

訂購資訊

米食點心野餐 250 元 / 人聯絡方式:池上書店 曹菊苹小姐

聯絡電話:089-862-046 聯絡地址:池上鄉中山路222號

可至池上書店租借野餐墊,押金300元。(歸還野

餐墊即退回押金)

稻米原鄉館 電話:089-863-689池上鄉農會 電話:089-862-203

桌,讓旅人們在古色古香的舊穀倉——「稻米

原鄉館」裡享用客家花布包裹住的愛心,再搭

配一杯「米珍珠奶茶」,就是一頓誠意十足的

饗宴;池上農會則透過「爆米香」體驗,讓客

人們不僅學到製作的方式,更吃到屬於農村時

代的純樸味道。

Page 12: Chishang four season

12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夏耘米之饗宴來池上作客吃辦桌!

夏天對池上的農夫來說,是個值得慶祝且非常

繁忙的季節。因為池上的稻作一年可收成兩

期,通常六月中之後便可陸續收成第一期稻

作,緊接著便插秧開始第二期稻作。為了配合

池上第二期稻作夏耘的景觀,因此「池上夏耘

米之饗宴」選在每年的八月底舉辦。

用辦桌展現池上文化的深度與熱情

除了米食點心之外,

池上的夥伴們開始提

出一個想法,就是大

家已經吃習慣的「辦

桌」是否可以有點不

一樣的變化?「辦桌」是台灣鄉鎮非常重要的

傳統,婚喪喜慶、聚餐開會、生子迎客,樣樣

都可辦桌,以食物展現台灣人的熱情。而從夏

天開始,台灣好基金會也開始邀請藝術家到池

上作客,「辦桌」除了與農友們一同慶祝第二

期稻作生長順利,也用最傳統的熱情,歡迎這

些遠道而來的貴客們。

池上四季活動

辦桌也是一場精緻的文化饗宴

為了展現池上食材的特色,每一年事先邀請亞

都麗緻天香樓主廚楊光宗到池上,與媽媽們一

同討論、創作新的辦桌菜色。2010年,因為有

40位國外使節到池上,因此菜色展現當季食材

的特色,同時也兼具國際

觀。將使節們可能因信仰

或環保而排斥的傳統辦桌

菜色摒除,設計清爽又能

代表的池上菜單,第一次

的池上夏耘米之饗宴席開

30桌。2011年,池上媽媽

們要求,能否在傳統菜色

上增加創意和精緻度,例

如除了滷之外,還可以怎

麼呈現豬腳?於是,主廚

楊光宗和媽媽們集思廣

益,誕生了「月桃慢功糯

米雞」、「大坡蓮花子排

湯」、「濃香芋泥鮮蝦

Page 13: Chishang four season

13

捲」等菜色,顛覆一般人對辦桌菜色的想像。

夏天到池上,大地用最翠綠的顏色歡迎大家。

池上人們也以熱情的主人態度,在可看到美麗

海岸山脈的客家文化園區,擺好圓桌、鋪上花

布、準備豐盛的米食饗宴,迎接前來生活的達

人和遊客。善用在地食材,藉由辦桌研發出多

樣新菜式,讓池上的米食文化更為多元,同時

展現台灣人熱情好客的人情味。

2010池上夏耘米之饗宴菜單 2011池上夏耘米之饗宴菜單

‧田園養生四小福(芋頭、玉米、甜薯、南瓜)

‧迎賓拼盤 (腰果、肌腱、大坡池蝦、竹筍)

‧魚米之鄉池中(海鮮羹)

‧米鄉放山雞佐桔醬

‧野菜蝦球佐南瓜泥

‧涼拌在地時蔬

‧洛神花蜜子排

‧客家雙寶(雙色米糕)

‧梅汁糖醡七星鱸

‧掌生穀粒(玄米肉丸盅)

‧池上甜柚

‧金ㄟ愛玉

‧池上媽媽的酸梅湯

‧山 海 盛 宴 迎 賓 盤

‧沁 涼 紹 興 醉 豬 手

‧池 上 鮮 蔬 米 香 飯

‧濃 香 芋 泥 鮮 蝦 捲

‧月 桃 慢 功 糯 米 雞

‧大 坡 蓮 花 子 排 湯

‧甘 梅 樹 子 富 貴 魚

‧金 銀 雙 喜 紫 玉 茄

‧池 上 時 令 鮮 水 果

‧池 上 創 意 雙 米 點(米蛋糕、米布丁)

Page 14: Chishang four season

14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秋收稻穗音樂節金黃稻穗與翠綠山脈間的音樂饗宴

每年十月底十一月初,位於兩山之間的池上轉

眼成為一整片的金黃大地。金黃飽滿的稻穗,

洋溢著豐收的愉悅氣氛。為了與大家分享傳統

農家的喜悅,於是我們在稻田裡架好舞台,以

海岸山脈為背景,邀請國家級的音樂團體演

出,讓池上擁有台灣最具特色的音樂饗宴。

國際水準的演出,

譜出人與自然間最和諧的相處

2009年,第一屆的「池上秋收音樂會」邀請鋼

琴王子陳冠宇及絲竹空樂團到池上大觀亭旁的

稻田演出,造成熱烈迴響,並登

上《時代雜誌》網站的「Photo of

this week」。開啓了池上舉辦秋

收音樂節——以池上最具代表性

的自然稻田景觀,加上國際級的

音樂演出,讓所有人體驗池上獨

有的美好景致。

2010年,因為池上大觀亭的觀

池上四季活動

眾席腹地較小,因此選擇池上另一個具代表性

的地點——「伯朗大道」。第二次我們邀請

「葉樹涵銅管五重奏」到池上演出,葉樹涵銅

管五重奏在伯朗大道旁的金黃稻田上演出,以

輕鬆逗趣的氣氛,讓大家同時享受視覺和聽覺

的盛宴。2011年,則邀請由江靖波老師組成的

「樂興之時管弦樂團」來到池上,以絃樂和聲

樂與大家一同慶祝秋收。一望無際的自然舞台

及稻田裡的國際級演出,不但吸引媒體的注

目、每年參與人數屢創新高外,更多了許多國

際旅客遠道而來參加此一池上盛事。

●演出團體:樂興之時管絃樂團

Page 15: Chishang four season

15

跟著農夫把雙腳踏進田裡的收割體驗

每年池上秋收除了音樂會之外,我們在上午會

另外安排「收割體驗」,讓從未下過田的旅

客,將雙腳踏進泥土中,感受大地的厚實溫

度。當天早上,會跟著「農夫」同時也是「池

潭源流協進會」新任的理事長,也是池上導覽

員張天助大哥一起下田,以最傳統拿鐮刀的方

式割稻,並且抱著自己割好的稻梗,用「腳踏

脫穀機」脫穀,體會農夫的辛苦,也實際經歷

台灣的稻作文化。每一年參與的旅客,就算汗

流浹背地割著稻子,但看到脫穀機吐出一粒粒

金黃的稻穀,便會露出驚訝且開心的歡呼聲。

收割完畢,張天助大哥還會請阿姨送來「割稻

仔飯」,就像古早農家一樣,大家在辛苦工作

之後,能坐在田埂旁與家人和朋友開心地吃頓

飯。

秋天,對池上人來說,是個繁忙又開心的季

節。我們以音樂會的型態,邀請大家到池上,

看到一整年辛苦的金黃成果,農人們臉上所洋

溢的笑容,正是我們想帶給每位旅客到池上的

最大感動。

●演出團體:葉樹涵銅管五重奏

Page 16: Chishang four season

16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冬藏講座與藝術家駐鄉藝術家們與池上的美麗邂逅

冬天,依照傳統四季的時節,是大地和人們共同

休養生息的季節,也是池上農家難得有空閒的時

刻。在這樣的季節裡,池上的夥伴們希望可以有

藝術家們到池上,與池上的居民和土地交流,進

而可以在池上進行創作。

為了讓池上更美好,我們分為兩個部份來進行:

第一,從夏天到冬天,每年固定邀請藝術家到池

上駐鄉,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專業與池上對話,創

作出屬於池上的觀察和創作。第二,在冬天時邀

請各領域的達人們到池上,以講座的方式和池上

及花東人們分享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

池上四季活動

專家達人滔滔不絕的精彩講座

冬藏講座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經邀請嚴長壽、

侯文詠、吳若權和劉克襄到池上演講。嚴長壽以

「我所看見的未來」與大家分享他對花東地區的

期待,並提出台灣東部擁有最大的潛力,也是年

輕人創造自我價值的最好地方。侯文詠以「換個

角度看人生,更精彩!」讓大家跳脫世俗的觀點

看人生的志業,強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重要。

吳若權以「今天你給自己打幾分:學會自省,更

有自信」,要以自信驕傲的態度,愛身邊的人事

物,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劉克襄以駐鄉藝術家

的身分回到池上,與池上好友們分享討論「我的

池上生活」,以藍色普快車、油菜花、稻米為

主,和大家分享他在池上居住的心得。

在2012年的開始,「冬藏講座」邀請了廚藝界大

師級的阿基師到池上分享他的「幸福心煮義」,

希望從吃食的角度讓大家有新的飲食觀念,也期

待阿基師會在池上碰撞出新的美食文化。

Page 17: Chishang four season

17

藝術家們專屬池上的新新創作

「池上藝術家駐鄉計畫」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邀請八位藝術家到池上

居住,以各自擅長的專業,文化深耘的態度彼此學習,讓更多人發現池

上的好。

長期致力台灣文化觀光的嚴長壽、自然生態作家劉克襄、客家音樂創作

者林生祥、社區營造工作者盧銘世、以《練習曲》掀起單車熱潮的東明

相、知名旅遊作家舒國治、屢獲音樂大獎的雷光夏、擅長以當地食材創

造美食的莊月嬌。這些藝術家們以觀光、宣傳、創作、美食等不同方

式,讓池上擁有更多元的文化,也讓外來旅客以不一樣的方式看池上。

這些藝術家們在池上的軌跡和感想,都紀錄在這本手冊中,讓大家瞭解

他們對池上的想望。

冬天的池上瀰漫著沈穩安靜的氣息,這時池上的大地從稻穗的金黃轉變

為油菜花的豔黃,在這樣的季節裡,歡迎大家到池上醞釀沈思過去一年

的經歷,規劃嶄新的一年。

Page 18: Chishang four season

18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藝術家駐鄉紀錄

永遠都像個大男孩的東明相,因為電影《練習

曲》的關係成為台灣單車旅行的最佳代言人。當

初邀請東明相時,只想到他可以騎著單車在池

上,並用他擅長的繪畫,畫出池上值得記憶的事

物。沒想到,他卻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創作一段

約五分鐘的影片送給池上。

在池上的時間,東明相經歷了池上最多變的天

氣,但他卻笑說:「每一天醒來,天氣都不一

樣。我在池上短短的幾天,歷經了晴天、陰天、

雨天、大熱天……。讓我拍到了不同面貌的池

上,也增加影片的精彩度。」每天大清早,東明

相便背著機器,騎著在池上借來的機車,來回穿

梭。紀錄了大坡池清晨的幽靜、荷葉的俏麗、流

動的雲、翻騰的稻浪、認真生活的人們,還有騎

著單車來到池上的旅客。

這段名為《池上.》的影片放到了網路上,果真

如東明相所說,超過了千人的點閱,並且還獲得

由農委會主辦的「樂活農村樂趣GO」影片徵件

的佳作。而他也在池上認識了許多摯友:風雨無

東明相的單車影片池上夢駐鄉期間:2010年11月12日至19日

「我想拍攝一段影片,裡面有池上的雲、池上的稻、池上的風。拍好後放在網路上,這樣就會擴散

到全世界,也就會有上千人藉著網路,看到池上的美麗。」——東明相

Page 19: Chishang four season

19

阻帶他來回穿梭的導覽員簡小姐、做土司好吃到

網路上訂購要等半年的「愛戀65℃」的潘金秀,

製作手工皂同時經營民宿「玉蟾園」的彭姐。這

些好朋友甚至在東明相帶著其他人到池上旅行

時,義氣相挺的提供自家產品,送給這些遠道而

來的旅客。

之後,愛上花東的東明相到東部的頻率增多,而

他也都會盡量抽空回到池上,探望這個好地方、

這些好朋友。東明相證明了,池上是個只要來過

一次,便會一直想再回來。池上不僅僅是他創作

的來源,也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份。

《池上.》影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7PmDADvNpw

Page 20: Chishang four season

20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藝術家駐鄉紀錄

劉克襄的鐵道、老兵、油菜花駐鄉期間:2010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如果我在生命的最後,只能再搭乘最後一次火車,我會選擇從池上上車、玉里下車

的藍色普快車。」——劉克襄

在《11元的鐵道旅行》和《十五顆小行星》兩

本書中,劉克襄展現他身為作家對於鐵道文化

和鄉鎮人文書寫的功力和使命,於是邀請劉克

襄到池上,希望能以他細微的觀察和生態人文

的角度,爬梳不同於以往的池上紀錄。

劉克襄抵達池上的第一天,他說:「這次我

是一張白紙,看池上給我什麼?我就書寫什

麼。」於是池上幫劉克襄安排出滿滿的行程,

從早上到凌晨,最後劉克襄說:「池上太豐富

了, 讓我對這個農業發達的小鎮,留下不少驚

奇的見聞。很少地方像它,擁有多樣的生活達

人,針對現今的農業和休閒產業,實踐著自己

的生活方式,還摸索出前瞻性的觀察。」

在池上駐鄉的日子裡,劉克襄坐了後來變成觀

光列車的藍色普快車到玉里,並與製作玉里麵

的老闆討論玉里麵。在池上市場中遇到玉蟾園

的主人,高齡八十九歲,曾擔任過日本兵的彭

立基老先生,並與他暢談到半夜。歷經三代的

「建興米廠」老闆梁正賢,也大方地分享有機

Page 21: Chishang four season

21

米的歷史和價值。在池上

經歷四十多年的「池上書

店」,讓劉克襄看到身為池

上人的驕傲。

其中最特別的是,劉克襄的

文章《大樹之歌》、《溪谷

間的野鳥》曾收錄在國小教

材中,因此福原國小也特地

邀請劉克襄在駐鄉期間,帶

領著四年級小朋友認識大坡

池旁的植物。這段期間,劉

克襄和池上的人們彼此就像

海綿一樣,迅速且深入地學

習彼此的生活經驗。

回到台北後,劉克襄陸續在各大媒體發表了

《遇見一個美好的小鎮》、《我的買米主

張》、《不要忽視油菜花海》、《最後一個日

本兵》、《人生下車的地方》、《高雄139》等

與池上有關的文章,也描繪出池上梗米「高雄

關於劉克襄書寫池上的文章,可參閱劉克襄部落格

「人間,一顆星球」: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

139」的素描。詳細呈現他在池上的所見所聞,

也間接造成池上觀光客增加的效果。

劉克襄駐鄉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仍在發酵中,

劉克襄曾說:「池上給我的啓發非常多,希望

我的文章可以為池上達到宣傳的效果。」這樣

的效果,讓更多人看到一個美好的小鎮應該有

的容貌。

Page 22: Chishang four season

22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在台灣的客家音樂創作中,林生祥是

位非常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創作者,曾

獲得無數大獎,並將客家音樂帶入國

際舞台。在長駐池上之後,林生祥寫

了這首歌,藉由貫穿池上,沿途稻田

景觀最豐富的197縣道,加上客家民

謠的譜曲方式,描述池上兼具稻米

文化和客家人文的創作。林生祥說

過:「縣道197是台灣特殊少有的美

麗,一輩子最少要去住一次。」

藝術家駐鄉紀錄

林生祥的《池上197》駐鄉期間:2011年1月7日至13日

池上197 詞曲:林生祥

有機米 打地基 縣道197

耕田人 種自信 池上197

面對WTO 路艱辛 挑戰197

靠補助 沒前途 造反197

人除草 做水利 農業197

測雨水地力 落對肥 惜泥197

田要蒔 要寫字 紀錄197

冠軍米 難連一 競爭197

技術同步數 不驚人知 分享197

苦不到 發也無 慢漫197

賺自由 求自主 緩緩197

順天地心意 尋出路 前進197

山連田 田連山 偷笑197

半山亙 雲直線 按靚197

東海岸山脈 雲翻落 萬變197

新開園 人自然 Fanaw197

有童年 享天年 萬安197

人種同話絮 和揪八洽 池上197

Page 23: Chishang four season

23

林生祥是高雄美濃的客家人,對於要來到人口

中約有1/3客家人的池上,充滿了互相交流的期

望。在駐鄉之前,林生祥便提出他希望可以接

觸吟唱客家山歌或拉二胡的老人家,除啓發創

作靈感之外,也可紀錄客家歌謠傳唱的歷史。

的方式。更拜

訪居住在大坡

村高齡九十二

歲,並獲得客

家山歌比賽優

勝的李黃香妹,聽

她唱著「山歌子」。

為了讓歌詞更加飽滿,林生祥也訪問了經營民

宿「莊稼熟了」同時擔任萬安社區總幹事的魏

文軒,還有民宿「池畔驛站」主人也是學校老

師的賴永松,藉由他們的述說,豐富歌詞中池

上的歷史觀。也讓兩位長久居住於此的人們,

回憶池上的過去,思考未來的可能。

在帶著林生祥奔走池上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始

發現其中廣闊無邊的客家文化深植池上的影響

力。在藝術家駐鄉的過程中,不只是藝術家們

發現不一樣的池上,也讓池上人看到在地文化

的豐厚。

為了達到林生祥的要求,我們動用池上所有的

關係,把會唱客家歌的人全找出來。首先我們

到池上最大的客家聚落「魏家庄」享用麵疙瘩

晚餐,用餐過後,林生祥拿出了吉他,與當地

長輩們開心唱著記憶中的客家山歌。也拜訪高

齡八十七歲,曾在戲班擔任二胡手的賴來有先

生。賴來有先生憑著過人的記憶和手抄的歌詞

本,與林生祥交換著客家傳統戲曲的填詞譜曲

Page 24: Chishang four season

24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在南橫可以全

線 通 車 的 時

期,池上是遊

客旅行非常重

要的轉接點。

許 多 人 會 從

北或南開到池

上,住一晚之後,再沿著南橫開往西部。南橫

中斷之後,對池上的觀光發展而言確實遇到很

大的瓶頸。但就池上的交通條件來看,是花東

縱谷的中繼點,而且鄰近玉長公路,也方便通

往海岸線,加上池上特殊的人文自然景觀,使

藝術家駐鄉紀錄

嚴長壽的池上願景駐鄉期間:2011年1月12日至16日

「去池上的這幾天,我希望可以住在不同的民宿,了解在地的文化觀光資源,

並跟民宿主人及居民對話。」

——嚴長壽

它依舊保有以人文發展觀光的可能。

在如此的前提之下,近幾年提到台灣未來的觀

光發展,不能不提到嚴長壽。也因此池上夥伴

熱切地希望嚴先生可以到池上看看,提供文化

觀光的各種建議和可能性。為了迎接如此重要

的貴賓,池上希望嚴先生可以深度瞭解池上的

文化。以散步的方式,從灌溉稻米的水源——

池上大圳開始,再到福原社區、大埔村、萬安

社區,介紹社區歷史,也拜訪民宿主人。

嚴先生在池上居住期間,還到萬安社區小旅

行,欣賞萬安國小小朋友吹奏喇

叭,到「清河堂」焢窯、手

作米苔目,在「翠華小館」

吃到道地的客家菜,還與池上

國中校長曾正潔討論台灣教育

的未來。

在民宿方面,嚴先生拜訪過

距離池上約五分鐘車程的「磚

‧南橫公路

Page 25: Chishang four season

25

窯居」、三合院形式的「福吉園」、充滿個人

風格的「黃姐民宿」、極具巧思的「賢情玉

緻」、自己親手打造的「莊稼熟了」、與「玉

蟾園」的主人聊天、還有早已熟悉的「池畔驛

站」。這些不同風格的民宿是池上觀光最大的

特色,也是推廣「來池上住一晚」的最大吸引

力。看完這些民宿之後,嚴先生說:「這些民

宿非常的好,巧妙地與當地環境融合在一起。

除了可以在床頭增加一盞檯燈之外,幾乎沒有

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池上的農村人文景觀得

天獨厚,特別具有慢活、慢城的潛力。池上的

未來,應該從米之鄉為基礎,但要從人文、文

化面去做更大的加值,才能具有永續的競爭

力。」

如此繁忙的駐鄉行程,讓嚴先生對池上有了願

景——盡力帶更多人來到池上,感受這塊土地

的熱情。直到現在,嚴先生依舊遵守著他的承

諾,以實際的行動規劃行程,持續不斷地帶著

旅客來到池上。

Page 26: Chishang four season

26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藝術家駐鄉紀錄

盧銘世——池上三面牆與12堂課駐鄉期間:2011年1月16日至22日 2011年9月13日至22日

「以社區營造的概念來說,我希望我在池上做的事情不是只有小朋友和老人參與,應該是大人來做,

這樣才能延續,並且有新的想法。」——盧銘世

盧銘世是台灣非常知名的社區營造者,他成立

「綠手指團隊」,以「種樹」、「壁面藝術」

和「角落美感」三個概念,成功地改造了嘉義

大林鎮三角里、六腳鄉等社區,持續地希望打

造嘉義一百個美麗的角落。這樣的觀念非常適

合在池上施作,因此決定邀請盧銘世到池上駐

鄉。

因為盧銘世第一次駐鄉的成果非常好,池上夥

伴們也強烈要求可以在第二年的藝術家駐鄉計

畫中再次邀請盧銘世。因此盧銘世至今已連續

兩年到池上實作他的計畫,提出許多建議,也

讓「藝術家駐鄉計畫」有了些許的更動。因為

以社區營造或鄉鎮空間改造為前提的話,必須

每年持續進行,有些藝術家因專業和施作的需

要,將會重複邀請,盧銘世便是其中之一。

這兩次駐鄉期間,盧銘世與池上夥伴密切地合

作,共同合作了三面牆和12堂課,其中與社區

共同合作的三面牆現在已經成為池上新的景

點。第一次駐鄉期間,盧銘世在大埔村與社區

Page 27: Chishang four season

27

居民創作了第一面牆。以「大坡池生

態」為出發點,在黃姐民宿旁邊的水

泥圍牆上進行創作。大埔村村長謝東

成非常熱心,當天號召了社區媽

媽們一同參與,甚至有高齡九十

多歲的阿嬤。阿嬤雖然年紀一把,

但拿起畫筆卻畫得又快又好,連盧

銘世都大為驚歎。第二道牆在中西

三路的鐵道旁,盧銘世與福原國小

的小朋友以白鹿、梅花樹和跟坐火車旅客打招

呼為主題創作。第二次駐鄉期間,則與富興村

村長羅菊妹合作,召集村裡媽媽們,在197縣道

旁的屋宅,以泥作和鑲嵌的方式,創作了第三

道牆。這些牆面如今被池上居民們細心地保護

著,也讓原本簡陋的水泥牆有了新的生命。

第一次駐鄉,盧銘世與池上夥伴們共同上了

「池上心花朵朵開」、「種下池上樹」、「生

活之美茶會」等五堂課,彼此交換生活美學,

也介紹「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概念。第二

次駐鄉之前,池上張天助希望盧銘世可以協助

規劃稻田景觀,讓旅客到池上有不同

的體驗。

第二次駐鄉,盧銘世又與池上夥伴

們分享了七堂課,有「池上好風光

講座」、「池上人陶塑池上人」、

「廢棄材料製作鳥朋友」、「田

園電影院」、「鄉居野宴一家一

菜」等等,甚至也在福原社區發

表了「池上印象展」,以照片展覽的形式,向

大家展示他觀察到的池上幸福。

駐鄉之後,盧銘世回到嘉義,持續進行他原本

的計畫。池上人也沒閒著,當初參與牆面創作

的媽媽們當起了小老師,帶著其他人進行其他

的壁面藝術。張天助的田收割完畢後,也將依

照著盧銘世的規劃開始施作他的稻田景觀。或

許當盧銘世再次來到池上時,已經有了許多小

小的改變。盧銘世一直推廣的環境美學概念,

也已悄悄地在池上發酵。

Page 28: Chishang four season

28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除了米之外,還有許多美味的季節性

食材,過貓、梅子、南瓜、豆腐、油菜

花……,加上族群眾多,也因此有著豐富的

美食文化。而池上的媽媽們對於製作美食保

有高度的興趣,常常參加美食比賽,農會也

有家政班以研發創意米食料理為目標,也因

此池上提出了是否可以邀請美食家駐鄉的要

求。

於是,我們大膽的邀請開啟無菜單料理「食

方」餐廳的主廚,且被譽為「台灣女食神」

的阿嬌姐——莊月嬌。本以為在宜蘭種田又

忙著開餐廳的阿嬌姐很忙,沒想到阿嬌姐

一口答應,願意到池上分享她的「飲食哲

學」。

阿嬌姐一到池上駐鄉就遇上颱風,但她卻吵

著出門找食材。在池上旅居時遇到颱風,不

是每個人都會有機會遇到,也因此阿嬌姐在

短短的幾天內看到山脈間雲霧流轉的變化,

看著中央山脈的阿嬌姐興奮地說:「可以的

藝術家駐鄉紀錄

莊月嬌與池上媽媽們的三道菜駐鄉期間:2011年8月28日至9月5日「池上的雲、池上的田、池上的山……,真是太漂亮了,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池上開家餐廳,用

當地的食材,做出令人驚嘆的料理。」——莊月嬌

Page 29: Chishang four season

29

話,我想在田中央辦場『野

宴』,用最好的米煮最好

的飯款待貴賓。」甚至

興起了在池上開一家她

心目中的餐廳。

除了找食材之外,阿嬌姐也

與家政班的媽媽們分享了米飯的煮

法、對待食材的態度、擺盤的美感、處理食材

的細膩……。讓媽媽們知道,只要在飲食上有

小小的改變,就能增進生活中的驚喜。另外阿

嬌姐也發現池上的土非常的好,委託「大地飯

店」的徐月鑾號召全池上的媽媽們,提供自家

醃製的「菜脯」(蘿蔔乾),

建議池上可發展菜脯文

化,讓更多人瞭解傳統

農家休耕時種蘿蔔的

勤儉習俗。

在看過大坡池後

方的荷花後,阿嬌姐深深地被池

上復育白荷的故事所感動,於

是她用最簡單的食材,發表了

她在池上的三道菜:「荷襯過

貓」、「淡抹美人腿」和「大

坡荷葉襯豆腐」。這裡的美人

腿是茭白筍,和過貓都是阿嬌姐駐

鄉時的當季菜,藉著這三道菜,阿嬌姐

想傳達只要善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食材,加點巧

思,便可以做出令人驚訝的特色料理。

剛開始池上媽媽們原以為阿嬌姐是來教「做

菜」的,但當他們看到「食方」的菜色照片

時,媽媽們瞭解到阿嬌姐是來分享一種精緻飲

食的態度,也是阿嬌姐獨有的飲食哲學。

Page 30: Chishang four season

30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舒國治在目前華人作家中佔有極大

的份量,他以獨特的「舒式」風格

四處游走、晃蕩、流浪,以小品文

的方式和特殊的個人觀點書寫,擁

有不少書迷。這一次邀請舒國治到

池上,其實大家都蠻期待到底人稱

舒哥的舒國治會用什麼樣的角度和

旅行方式,寫出他心目中的池上?

「我大概二、三十年前就到過池

上,那時池上還有兩家戲院,我熟

得很,你們不用管我,我會用我自

己的方式駐鄉。」一接到電話的舒

哥開心地說起他對池上的熟悉,於

是我們也尊重舒哥獨特的個性,不

管他,讓他自由地在池上晃蕩、漫

步。

雖然不用管他,但舒哥每天非常盡

責地回報他去了哪些地方?見了哪

些人?因為和池上民宿「換鵝山

藝術家駐鄉紀錄

舒國治:晃蕩在池上駐鄉期間:2011年10月2日至10月20日「整個池上像是個沈睡的鄉鎮,但到了田野上一望,綠色的作物,每一株每一顆都欣欣向榮。」

——舒國治

Page 31: Chishang four season

31

房」非常熟,所以便請民宿主人蕭樹珊幫忙接

待,蕭家是池上非常知名的「書法家族」,尤

其是爸爸蕭春生,獲得許多書法比賽的獎項,

這家人間接證實了書法也是池上文化非常重要

的項目之一。蕭家人的梅子在池上也是非常的

有名,每次到池上,舒哥總要吃一下他們的梅

子,喝幾杯他們釀的梅酒。

在池上的期間,舒哥還帶了香港朋友一起,因

為他曾說過:「這麼好的地方,我當然要多帶

些朋友一起過來。」這些朋友跟著舒哥,以他

隨處晃蕩的方式,吃了「吉本肉圓」和「吉人

麵線」,看了雖早已休業但建築仍在的「五洲

戲院」,也跟著上山,跑到蕭春生家裡,天南

地北的聊到天亮。這是屬於舒哥的晃蕩方式,

也因為這樣,他看事情的角度永遠跟別人不太

一樣。

舒哥到池上的第一天晚上便遇到書迷,硬是請

舒哥在池上書店等一下,馬上回家拿了好幾本

書,興奮地請他

簽名。看到這個

畫面,不禁期待

了起來,究竟舒

哥未來會以什麼

樣耐人尋味的文

字發表關於池上的創作?

Page 32: Chishang four season

32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獲得國內無數大獎的「音樂才女」雷光夏在接

到邀請時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對池上人來說,

這也是一項得以相互學習的藝術家駐鄉要求。

池上雖然以漢人的米食文化輔以客家傳統為生

活重心,但原本池上便居住數量眾多的阿美

族,大坡村、大埔村的主要組成人口幾乎都是

阿美族,擁有悠久的水稻文化。鄰近中央山脈

的區域,則是以布農族為主,2010年第二期稻

作的池上「米王」便是由布農族獲得。而池上

附近的電光、海端都是原住民的大本營,但長

久以來的漢民傳統,卻讓池上居民雖知道他們

的存在,卻只有少部份人瞭解原住民的生活。

因此當雷光夏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大家花了一

點時間做功課,最後決定要帶著雷光夏到電光

部落以阿美族打擊樂「旮亙tagelin」為主的「萬

安國小振興分校」和以陶笛演奏聞名的「海端

國小」錄製原住民小朋友的聲音。

萬安國小振興分校是所學生人數不到40人的小

學校,學生幾乎全是阿美族,但他們卻用心學

藝術家駐鄉紀錄

雷光夏:池上原住民的音樂奇幻之旅駐鄉期間:2011年10月6日至9日、11月4日至6日「我想拿著錄音機到池上,蒐集原住民小朋友的聲音。」——雷光夏

Page 33: Chishang four season

33

習阿美族的竹

製樂器,包含

排笛、竹筒鼓

等等。在聽完

小朋友演奏之

後,雷光夏希

望小朋友們之後「不管開心還是難過,都可以

記得還有音樂」。海端國小位於南橫公路上,

主要以布農族學生為主,卻有非常知名的陶笛

隊。雷光夏在他們進行出外參賽徵選的那天來

到海端,老師和小朋友們卻非常熱情的接待,

演奏陶笛之外,還彈奏了琵琶。聽完之後,雷

光夏非常的感動,她希望小朋友們可以一輩子

記得現在演奏的這首歌和身邊一同演奏的同

學。

除了音樂之外,雷光夏鮮少來到池上,所以她

也提出了希望好好看看池上的需求。池上書店

的簡淑瑩依舊發揮池上人的熱情,帶著雷光夏

從市中心開始,介紹大坡池、海岸山脈、龍貓

小徑……,也帶著雷光夏開車走她生平第一次

的「南橫公路之旅」,沿途經過初來、霧鹿、

天龍,一直開到了利稻。剛拿到駕照的雷光夏

一直有個心願:想開著車在一條美麗的公路

上,而這次她的池上駐鄉之旅,完成了她這個

心願。

之後,雷光夏在「池上秋收音樂節」的時候,

帶著父母親再次來到池上。雷光夏的父親是知

名畫家及作家雷驤,他們父女一致認為池上是

個非常漂亮的地方,在大坡池野餐和秋收音樂

節都是「非常夢幻」的事情。在池上,雷驤速

寫了將近十幾幅的素描,回北投後也發表了池

上的遊記。至於雷光夏,就讓我們耐心等待她

會發表什麼樣有關池上的音樂創作吧!

‧田間的音樂會‧台東池上/雷驤 繪

Page 34: Chishang four season

34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很多美好的生活,來自同一個地方。這

樣的故事,許久未聽聞了。

前幾年,鄉下女生潘金秀迢迢北上,在

台北公館汀洲路,月租兩萬元,開了家

賣麵包店,專做湯種麵包。她的食材主

要以老家的穀物做為品牌,結合鄰近的

鮮奶,手工精心製作。沒多久即樹立口

碑,店面常排人龍,供不應求。

業務蒸蒸日上之際,她卻因父母年紀老

邁,毅然捨棄店面,返鄉就近照顧雙

親。日後改在自己的老家租屋做麵包,

暫時不設店面,不要求量產。她相信質

地好,透過網路團購,就算在偏遠的小

鎮,一樣能過自己想要追求的日子。

潘金秀每天早上出門,最喜愛穿過家鄉

的稻田。在路上,經常遇見一位近九十

歲的老人。

當藝術家遇見池上

遇見一個美好的小鎮撰文 / 劉克襄

Page 35: Chishang four season

35

老人彭立基,曾是日本軍伕,遠赴南洋打戰。

戰後回鄉,拉過保險、賣雜貨、當媒人等等,

後來就不曾離開。十多年前,他開始在山上種

果樹,因為整個鎮都在朝無毒、有機稻米的方

向發展。活到老學到老,他也不施肥不噴灑農

藥,種了滿山的臍橙和柳丁等等。

剛開始當然不斷失敗,怎知這幾年終於種出心

得。除了果農搶著來收購,每天早上他都會摘

一些到市場擺攤,紙牌上掛著出產地和有機

品牌。還有價錢比一般人便宜,歡迎試吃。生

意這樣做一定虧本,但他覺得自己已逾米壽之

齡,人生夠了,應該多跟人分享快樂。

彭立基騎摩托車出門,抵達十字路口時,大概

也會和一位鄉土教學的女士擦肩而過。

簡淑瑩老師嫻熟小鎮地方文史。四十年前,父

親在街上開了家書局。這是個以稻米為主的小

鎮,但他們家從台北進購了許多當代的書籍,

店面彷彿圖書館。她從小在書店看顧,一邊也

閱讀長大,見識比一般大學生成熟。

如今網路時代到來,台東的書店一家家結束營

業。他們不願意割捨,繼續賣書的服務。或

許,也接收現實環境的改變吧,空出一角,提

供咖啡飲料。但街上店面仍高掛著書局之名,

幾個書法大字浮凸,強調著人文的內涵。

他們三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特質,初認識時,很

喜歡把家鄉的地名提出來,或者把家鄉的物產

推銷到檯面。

「我是台東池上人」、「來自池上的某某

某」。很少地方人士在自我介紹時,還會加上

小地之名。「池上」這兩個字,對他們好像是

一個LV那樣的品牌。

在那兒旅居時,我一直邂逅這樣的人物,不管

離家許久,或不曾遠行的,都有這樣的驕傲。

也不只是他們,好些人在自己的本份工作上,

都抱持著某一生活信念。

二十多年前,不少小鄉鎮都有這種美好的自

信。還記得來自美濃、東勢或埔里的人,邂逅

時,提到自己的家園,臉上也會浮現這麼點滴

的在地光榮。

曾幾何時,這種在地自豪似乎少了,稀薄了。

但為何池上還有,而且不減?究其因,因為那

兒的稻米栽種不論有機或慣行,始終堅持品

質。經過一番努力,國內外都打出名號。地方

米價提高後,農民生活有穩健的保障,人人充

滿自信,對未來也展開各種夢想的追逐。

做麵包的女孩懷念在這樣的家園長大,願意回

到家園開麵包店。舊書店的女兒知道縱使沒什

麼利潤,仍然堅持書店的門面還在。種柑橘的

老人因為生活愜意,賣果物只為了快樂。這就

是池上人,有夢想在支持的小鎮。

難道其它鄉鎮沒有類似的期待嗎?應該也有,

只是經過幾十年都會變遷,大家在外打拚,處

於全球化、商業消費的衝擊下,遮蔽了返鄉的

視野。重回家園的價值和意義,自然也消失

了。

Page 36: Chishang four season

36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我在池上那日子來,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大地

的呼喊,空氣中飄滿稻米的香,大雨的滋潤,

雲的流動感,不是你說了就算。

不是隨便說去過了就算,而是在你住過的那一

陣子所感受的格外不同。

池上米除了池上便當,還發現用米可以做成米

冰淇淋,米吐司,米蛋糕。

我最近又去了池上一趟,意外的我又發現了一

個新的玩意兒,那就是米pizza,相當的奇特,

自己可以DIY,再放入那個剛蓋好的專業烤爐

鍋,等著等著,眼看著出爐的那時刻。吃了後

那種卡斯卡斯的口感,天呀!好吃到讚不絕

口。

當我發現池上鄉有規劃自行車單車道,讓我迫

不及待的馬上騎著單車,往路邊欣賞大坡池自

行車道,沿路到處看著池上的稻田風景。

當藝術家遇見池上

絕對無法想像的一個好地方撰文 / 東明相

路途中,我看見鴨子們在田邊,我好奇的走過

去看著他們,慢慢觀察,原來,是利用牠們特

性的方式來吃田裡的蟲代替了化學施肥,讓我

增加知識不少。

回憶中:

從小我最愛跟著我外公一起去稻田裡玩耍!

有時候!我也會去幫忙看顧田裡,外公施肥噴

農藥、拔了些雜草,這樣的熟練,早已經背得

很熟了。我最愛抓田裡面的田螺、青蛙、蝌

蚪。

池上每當到了稻米成熟時,稻穗飽滿彎彎的,

顏色轉為成熟期的黃金色,加上風緩緩的吹過

稻米,一大片的稻米田,一瞬間形成了稻米

海,我馬上拿出攝影機、三腳架,把池上的風

景一一地拍下。

我知道照片不夠足以我能傳達的當下心情。唯

Page 37: Chishang four season

37

一只有攝影,才能把當下的畫面全都錄下來,

作為可重覆看著的一個紀錄。

這樣的美景,讓我重新找回了小時候的時光,

心中浮起了許多許多的回憶……。

我騎上單車,從池上的自行車道,安靜的看著

這大片稻米和花園,從池上鄉的外圍開始慢慢

爬上山坡,我看見的是從另一座山上往下看著

池上鄉,池上鄉間被多座山包圍著,變化多端

的雲朵還有微微吹來的風、黃金色的陽光射照

著,緩緩地就像黃色的雙手擁抱池上,給予許

多生命,一個充滿溫暖又人情的鄉間。

我所看見鄉民們,人情味非常濃厚,面帶著靦

腆地對您微笑著。

來到池上,會發現到自己會放慢腳步,壓力減

少了,心情是自由的,很多事情都會在這時

候,也跟著心開闊起來,一切都是這樣的美

好,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好好地享受這樣的

心靈不同生活,那你還等著什麼嗎?開始規劃

你的計畫吧!把池上列入你的非選不可吧!

Page 38: Chishang four season

38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從台9線進了池上,不要懷疑就往小路鑽,往山

的兩邊鑽,鑽進去才是真正的池上。尤其是縣

道197,這條路沒去造訪,生命會有遺憾。我的

女兒在2歲半的時候,已經知道池上米很好吃,

那邊的田裡住著「米米寶寶」,還有米米冰淇

淋也常常唸起。

在池上的冬天可以看到一大片的油菜花田,夏

天可以看見壯觀的金黃稻穗,在起風的時候沙

沙作響跟大自然說話;這樣的風景,我們當然

也可以在台灣的其他農村看見,但不同的是縣

道197旁的一大片農田,不僅是有機米專區,而

且竟然沒有一支電線桿,還有令人感動的農夫

自信。池上的好米賣台灣最高價,當季的米一

定賣光光,農人的話題離不開種稻的事,相互

競爭但也樂於分享種稻技術,每季的種稻比賽

競爭激烈,第一名獎金最高可達二、三十萬,

比金曲獎、金音獎的獎金還高!如果有人沒有

把水稻照顧好,會有強大的輿論壓力,池上人

正努力一起成就池上米品牌;那邊各農戶的耕

種面積很大,農田不休耕,靠補助沒前途,高

當藝術家遇見池上

應該再寫一首池上的歌 撰文 / 林生祥

米價讓農人過小康生活,「台灣no.1」的米品質

讓農民泛著自信的笑容,那樣的自信我只有在

池上見過。許多關心台灣農業困境的朋友,正

尋找一些可能的解答,我想池上會是一個很棒

的觀測點。池上還有一個奇特的風景,大型曳

引機滿路跑,當地人稱曳引機為「拖拉骨打」

(tractor),拖拉骨打一台造價兩、三百萬,裡

面有冷氣,號稱駛賓士開冷氣種田!我猜池上

拖拉骨打的密度很有可能是全台第一。

池上也可以成為我們的戀愛地圖,冬季的氣壓

讓中央山脈的雲畫成一直線,海岸山脈的雲在

下午會從海邊翻過流成壯觀雲瀑,池上人對待

大自然的方式很友善,去慢慢走過就會知道那

邊散發的大地氣息。我住過池上一週後,寫下

《池上197》的歌,後來又再去拜訪了兩次,感

受不斷增多,我發現我應該再寫一首歌。池上

是一個豐富的鄉下,或許未來有機會成為文化

大鄉,那邊的風水地理可以養出美好的藝術。

Page 39: Chishang four season

39

食物。

秋天傍晚,燙口麵線和滷香得深深入味的大

腸,撒上台東特有的極辣椒醬,徹底趕走夏日

最後一絲暑氣。

全世界最好吃的大腸麵線代表,原來在這裡的

小巷子口,田的旁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店

家竟是一座看來溫馨家常的民宿,客人就坐在

客廳裡用餐呢。

又或者那家肉圓店,半透明溫潤肉圓上,淋的

是池上米作的特製沾醬,連續兩天都去吃。也

有旅行的外地一行人——看來是騎重機專程到

此停留,跟我們一樣圍坐在小店裡不肯走。

池上客家人多,還有好吃的著名客家菜,店家

主人看我們眼熟,說:就別點菜了,我們正要

用餐,多擺幾雙筷子,加入一起吃吧。

早晨民宿的早餐也是必須的:細細的龍鬚菜每

一根都仔細挑出最嫩的頂端,再拌上少許清淡

當藝術家遇見池上

池上駐鄉感想撰文 / 雷光夏

爽口醬汁;發芽米與麵粉做的饅頭,摻上不同

的植物食材就是不同的顏色:褐色是焦糖、黃

色是薑、綠色是艾草……加上米豆漿、漬菜,

吃完這早餐的飽足幸福感,似乎只有下田工

作,才能對得起提供這些食材的大地哪!

開車。

這回從池上正往山裡的縣道上。

剛拿到駕照,在台北還沒人敢坐我開的車

哩——問淑瑩姐和正開車的符符:前面路不難

的話,給我開好嗎?剛接手方向盤的我,駛進

了南橫,被光線反射成白色的大理石山壁和陡

峭峽谷,壯麗的公路景色,竟成了我正式首航

的 credit. YES!

回程繼續駛入漂亮的田間——筆直公路,兩邊

翠綠的一片片稻浪,雲恬靜依附在山邊,這是

只有夢中才有的場景呀。

Page 40: Chishang four season

40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孩子和音樂。

萬安小學振興分校座落在山中,全校師生十幾

位,校長和老師們年輕溫和,同學們多是部落

孩子,炯亮的大眼和活潑無畏神態,他們使用

傳統樂器改良的竹鼓、竹鐘,怦怦敲打出輕快

節奏,排笛的聲音穿過紅土操場,司令台旁邊

的苦楝樹似乎也正輕輕擺動著枝葉……。

校長要我說話,我一時不知該跟這麼純粹又美

麗的孩子們說些甚麼,只能告訴他們:以後不

論悲傷或快樂,或一個人覺得孤單時,唱首歌

吧,音樂會是最好的陪伴噢。

龍貓。

她家裡在鎮上開書店、從小在這兒長大,老覺

得到現在還一直像個野孩子。

她帶我們去看小時候住在外公家的田野,佇立

山邊有幾百年歲數的大樹公,或倏地彎進無人

知曉的路徑後,視線豁然開朗:一片休耕的田

裡長滿了鮮艷的洛神花!而山谷裡那條溪就是

他們從小到大、夏天會去玩水的地方……。

被山水和雲環繞的這小鎮,時間緩慢、幾乎靠

近永恆,且似曾相識。

我仔細回想:原來是在宮崎駿動畫裡,依稀看

過的風景——如果世上真有龍貓,大概,也會

想選擇在這兒山邊森林的大樹洞裡,歇息個好

幾百年吧。

‧伯朗大道

Page 41: Chishang four season

41

池上

小旅行

用騎乘的風,感受田野的綠意

池上東西南北一日遊

Page 42: Chishang four season

42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Page 43: Chishang four season

43

Page 44: Chishang four season

44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騎著單車。遊池上。

用騎乘的風,感受田野的綠意池上除了有稻子和米,本身就伴隨著人與土地而產生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探訪。從池上火車

站延伸,分別介紹了15個人文景點,這些由不同自行車路線所交織而成的內涵,正等著旅人

們打開地圖,細細咀嚼……。

池上火車站身為花東縱谷的中途站,月台上便當的叫賣聲已成了旅人們的懷

念。走出車站的右前方,台鐵的舊宿舍還留有日式木造的痕跡,

「池上第一口井」也見證了這兒的繁榮,旁邊還有雀榕與苦楝樹

交織而成的夫妻樹可供觀賞。不知,當花東鐵路電氣化之後,站

體的延伸、存廢,又會替池上火車站留下什麼故事呢?

飯包路到池上不吃便當就像是少帶了件紀念品回家,於是,一出火車站

的中正路,映入眼簾的即是林立的便當店,也是池上人俗稱的

「飯包路」。「全美行」,是鐵道月台上獨家販售便當的本店;

「家鄉飯包」則提供了自家栽種的青菜做搭配,讓旅人們享受健

康的權利;「吉祥軒飯包」不僅讓吃素的朋友在外方便,同時也

享有池上便當的好滋味。

悟饕飯包文化館坐在火車車廂裡享用鐵道便當,這是悟饕飯包讓人身歷其境的巧

思。在文化館裡,除了可以知道池上飯包七十年的歷史,館內還

有池上稻米文化的解說、農田農具及早期做飯包使用的傳統爐灶

等器物展示,讓旅人們填飽肚子的同時,也窺見了便當背後的故

事。

Page 45: Chishang four season

45

大坡池夾在兩山之間的大坡池,是因新武呂溪的伏流湧出所形成的內陸

沼澤地,不僅是「池上」地名的由來,「魚米之鄉」的稱號亦由

大坡池而起。早期因為漁獲量豐富,許多池上人家的職業是「漁

民」而非農民。現在這裡是候鳥過冬的棲息地,水生植物、昆

蟲、魚蝦等生態也因「減法工學」維持著多樣性。沿著大坡池畔

騎自行車、散步、野餐,享受這兒的山之倒影、蟲鳴鳥叫的美

麗。

土地公廟位在台九線旁、池上平原北端的福德宮,是台東縣境內最大的土

地公廟,同時是池上最重要的信仰中心。早期這裡還是一整片未

開發的樹林,打獵之人進入獵區之前,會在入口向三顆石頭膜

拜,這就是開基土地公的由來。現在土地公金身的下方,仍可窺

見當年小巧的廟宇,看著逐漸被燻黑的石頭牆壁,可以想見其百

年香火之鼎盛。

池上斷層全長7.6公里的池上斷層,從花蓮富里的石牌村,向南延伸至池上

北緣的慶豐、錦園,是花東縱谷裡最長的活斷層,也是全球斷層

帶潛移活動最活躍之處。除了中央地質調查所及法國團隊定期偵

測位移外,斷層崖上的大坡國小溜滑梯基座也隨著板塊擠壓而隆

起,讓旅人們可以親眼見證大自然的力量。當然,最幸福的莫過

於大坡國小的學童們,擁有一個最獨特的自然教室!

多力米故事館由池上老字號的建興米廠改建而成的多力米故事館,除了述說著

稻米生長的過程,還紀錄著種稻的故事,不僅保留傳統的農家器

具展示,最特別的是鎮館之寶——兩層樓高的「土礱間」(碾米

機),可將金黃稻穀碾製成白米。細細逛完這間充滿歷史的故事

館,可深刻感受農人的智慧與愛惜土地的精神。

盧銘世彩繪圍牆池上駐鄉藝術家盧銘世,動員社區裡的大朋友、小朋友在池上分

別創作了三面彩繪牆。在福原社區,多力米故事館後方,是火車

上旅人對池上的想像;在大埔村,有著高齡九十歲的阿嬤一起彩

繪牆壁的足跡,將兔子錯縱在樹林裡,讓農村也增添了活潑的氛

圍;在富興村,則有阿美媽媽們熱情的鑲貼藝術迎接大家,重點

是這面牆是女兒女婿偷偷瞞著媽媽讓老師創作的……。

Page 46: Chishang four season

46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福原打鐵工坊傳承三代的福原打鐵工坊,經歷了手工農業的興盛時代。隨著時

代變遷,傳統產業沒落,打鐵工坊只能被迫休業。直到福原社區

開始推動社區文化產業,鄭老闆又重起爐灶,拿起他的大鐵鎚,

在高溫一千六百度的炭火前,敲打著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刀。來到

這裡別忘了跟老闆聊聊,還會告訴你關於炮彈、鐵軌到耕耘刀的

演變故事。

池上農會花海池上農會不但把碾米廠轉換成觀光工廠,將儲穀的倉房換上描繪

農村生活的壁畫新衣,還推出了「爆米香」體驗活動,讓人透過

濃濃焦糖飄香,記憶起小時候的純樸滋味。為了串連起二期稻作

收割後的油菜花季,在舊機場的空地上灑下了五彩畫布,讓花朵

們爭奇鬥豔,成為花東縱谷冬季最美麗的風景之一。

客家文化園區定期陳列從前客家人生活的器具、文物,包括灌溉打水用的龍骨

水車、作粄必備的石磨、傳統服飾大襟衫等等。走完一圈,不僅

對展示物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提供旅人們對從前生活場景的

想像。園區裡還規劃了視聽室、閱讀室、工藝教室,不定期還會

有特展供人參觀。如果想要帶包池上米回家,則可到「等路店」

好好挑選一番。

197縣道這是一條在地人口中通往台東的夢幻之徑,依著海岸山脈西側而

行的道路。從池上市區起頭,經過萬安、振興,最後連接關山向

南延伸而去。在197縣道上,除了用慢活的速度享受稻田給予的

視覺與嗅覺饗宴,還可到「禾鴨生態池」感受農民對於土地的尊

重。接著,在「4.5公里咖啡」佇足,喝一杯招牌咖啡或者來碗古

早味的「阿妹麵」,甚至走上觀景台俯看稻田的壯麗,都是不可

錯過的選擇。

※過了關山路段,有一處未經人為開發、保有完整林相的碎石路

(23K~37K),雖有小瑞士之美稱,但行車困難,請旅客通行前

謹慎評估。

Page 47: Chishang four season

47

萬安社區全國有機米種植密度最高的社區,也是馬路上沒有一根電線桿的

地方。現在正逐漸把有機落實至日常生活中,讓萬安成為名符其

實的有機村。在萬安社區裡,你可以親自走訪「清河堂」感受農

家生活,或登上「大觀亭」縱觀池上平原的遼闊,亦可騎乘著自

行車通往「伯朗大道」,感受與稻田、山脈並駕齊驅的快意。每

到秋收時節,伯朗大道亦是稻穗音樂節的活動會場。

稻米原鄉館位在197縣道上的稻米原鄉館,由廢置多年的舊米倉改建的兩層

樓紅磚建築,為萬安社區提供一個招待旅人的大客廳。裡面除了

可以買到萬安社區的有機米,也可吃到農家味十足的「大碗公

飯」。另外還提供了米畫DIY、磚雕、農家體驗等活動,歡迎大

家隨時入厝參觀。

※以上行程請先洽詢稻米原鄉館預約。電話:089-863-689。

萬安磚窯位於萬安山下的磚窯廠,依地形由下往上的坡度建造,屬荷蘭型

的目仔窯,共計十九座。全盛時期,從第一目窯燒完成引火至第

二目,直至最後一目完成燒製,需費時一個多月的時間。因品質

優良,北可銷至瑞穗,南可到達初鹿。可惜九二一大地震把窯廠

震毀,目前重新修復五目,並不定期提供DIY活動。

Page 48: Chishang four season

48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池上東西南北一日遊

池上是花東的中繼點,往北可達花蓮,往南可至台東,向西與中央山脈的南橫公路相連,向

東與穿越海岸山脈抵達海邊。所以,把池上當作一個起點,享受完米鄉文化的薰陶之後,我

們一起出走池上吧!

羅山有機村到了羅山,可以先到「羅山旅遊服務中心」探路,走訪瀑布、泥

火山等自然原始生態,然後再到全台第一個實驗有機村體驗農家

生活,當然,可別錯過了這裡土生土長的「泥火山豆腐」!

大自然體驗農家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12鄰58號 電話:038-821-352(需事先預約)

生態驛站餐廳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14鄰71號

電話:038-821-360 (平日用餐需提前預定)

玉長公路全長16.22公里,是唯一一條以隧道方式穿越海岸山脈的路線,不

僅縮短了山海之間的距離,更讓旅人有「往山裡去,期待的卻是

海的出現」的浪漫。

安通溫泉以「安通濯暖」之稱名列花蓮八景之一的安通溫泉,是天然湧出

式的溫泉。除了一般溫泉湯屋外,也有公共浴池可供泡澡,旅人

們亦可來此體驗在溪邊泡湯的鄉野樂趣。

:羅山有機村→玉長公路→安通溫泉→港口光點→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

東西南北一日遊

Page 49: Chishang four season

49

:南橫公路 海端→初來→霧鹿→利稻

港口光點——巴歌浪船屋遼闊的海景結合原住民廚神的創意料理,是來到長濱不可錯過的

行程之一。對大自然的子民而言,海洋是取之不盡的冰箱、山林

是用之不竭的市場,所以,請來這兒品嚐廚師耀忠令人驚豔的料

理吧!

港口光點 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大峰峰15號 電話:0921-633-406 (用餐需事先預約)

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一群12至18歲的阿美族孩子,用浮球(pawpaw)與獸皮自製而成

「pawpaw鼓」,再結合優美的古調,打擊出一首首令人動容的鼓

樂。白天到訪,還可以結合日間導覽行程,讓人一窺比西里岸部

落的人文風情。

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 台東縣成功鎮白蓮路260號 電話:0976-322-417(需事先預約)

*演出資訊:週二、週四 7:30pm 週六 10am、2pm、7:30pm,欲知演

出詳情可至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官方網站www.

pawpawdrum.weebly.com查詢

南橫公路由日治時代的「關山越嶺道」修築而成,從台南的玉井延伸至台

東的海端。這條許多人口中的夢幻之路,現因莫拉克風災而阻斷

部份道路,但台東沿線的壯麗峽谷、野溪溫泉、布農文化都是不

可錯過的重點行程!

由於山區天候不穩,欲行走南橫公路路段前請至「公路總局」查詢路況。

西

Page 50: Chishang four season

50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海端源自於布農語裡的「Haitotowan」,意指三面環山,一面開口向海

的地形。而新武呂溪向東流入太平洋,正是此地形的寫照。旅人

們進入南橫公路前,歡迎先到「布農文物館」,了解這個活躍於

山林之間的原民文化。

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台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平2鄰56號

電話:089-931-638

初來從池上來到初來,可至嘉寶隧道一段的新武路峽感受「台東赤

壁」的壯闊。另外,初來的布農部落還保留了台灣僅存的傳統射

耳祭場,在每年五月初會舉辦射耳祭典以祈求小米的豐收。

「布農族聯合射耳祭」

活動相關訊息請洽海端鄉公所查詢。

電話:089-931-346

霧鹿從傳統祭典衍生出來,有如天籟般的「八部合音」,在霧鹿部落

有了相當完整的保存,所以來到霧鹿,不僅可以感受峽谷美景、

溫泉野趣,更可以見識音樂的壯闊。從天龍吊橋出發的天龍古

道,四季變化迷人,還孕育著全球獨一無二的「天龍二葉松」。

天龍白斬雞、摩天高麗菜則是在這兒不可錯過的私房美食!

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 需事先洽詢霧鹿國小余國力先生

電話:089-935-053四川飯店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天龍橋7號 電話:089-935-037

利稻是霧鹿峽谷的開始,座落在群山環繞的河階台地上。由公路俯

視,紅瓦屋舍排列有序,白梅紅櫻齊身怒放,讓旅人深刻感受高

山聚落有如世外桃源的美麗。此外還可順道帶個陳大姐的花生酥

回家當「伴手」!

陳大姐名產店 台東縣海端鄉利稻村8號 電話:089-938-037

Page 51: Chishang four season

51

關山來到關山,不可錯過的就是日式老建築物!不論是舊火車站、舊

宿舍,皆是比照日本北方農家的樣式建構而成,不僅讓人有種錯

置異地的想像,亦透露時代的痕跡。另外,花生酥、臭豆腐也是

值得探訪的關山好味道!

關山警察史蹟文物館

台東縣關山鎮中正路27號 電話:089-811-001 關山永全花生酥

台東縣關山鎮民族路86號 電話:089-811-322關山老店臭豆腐

台東縣關山鎮和平路87-5號 電話:089-812-148

鹿野是台東知名茶產地,在高台上不僅有獨家好茶「紅烏龍」可以品

嚐,還可體驗茶文化及享用美味的茶餐點。到了日本早期移民村

龍田,則可透過活潑生動的自行車導覽,一飽社區的人文歷史與

自然風情。

鹿野高台茶葉展示中心 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高台路46號 電話:089-550-152

愛嬌姨茶餐廳 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高台路109巷32弄9號 電話:089-550-678

龍田村阿度的店(自行車導覽) 台東縣鹿野鄉龍田村光榮路232號 電話:089-550-706

森林博物館位在都蘭山上的鸞山部落,有一座沒有大門、沒有解說牌也沒有

紀念品的森林博物館。族人們透過對原始森林的敬畏以及傳統部

落的生活方式,讓人重新向「會走路的樹」學習對待土地的態

度!

森林博物館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中野部落(位於197縣道上) 電話:0911-154-806(需事先預約)

:關山→鹿野→森林博物館→初鹿南

Page 52: Chishang four season

52 池上文化 四季深耘

初鹿來到初鹿,一定會想到好喝的鮮奶。此時最好的方式即是走訪牧

場,親自體驗牧場生活並品嚐濃醇香的乳製品。另外,還可前往

原生應用植物園享受健康又美味的養生汆燙鍋。

初鹿牧場 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28鄰牧場1號 電話:089-571-022

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 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試驗場8號 電話:089-570-011

六十石山每到金針花盛開的季節,許多人會順著六十石山的蜿蜒小路到達

山頂,俯瞰如同金黃地毯的田野景緻。其實這兒一年四季的風景

都很迷人,避開人潮上山,更能體驗此地遺世獨立的美麗風情。

「六十石山金針花季」

系列活動相關訊息請洽富里鄉公所查詢 電話:03-8831-111

玉里市場「透過與在地人互動,才可以體會旅行的價值」,而逛市場就是

這句話的最佳寫照。在玉里市場裡除了有當地特色食材供旅人探

詢,位於市場內的玉里麵也是在地人推薦必吃的好味道。

阿蓮麵店

花蓮縣玉里鎮玉里菜市場內(民權街63號對面)

瓦拉米古道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如同一條鑲在陡直山壁的腰帶,從這裡往

下數百公尺,就是湍急的拉庫拉庫溪。由南安進入之後,可從步

道口徒步前往山風瀑布,一覽水勢滂薄的壯闊。

瓦拉米古道

全長約14公里,分成前段「步道口—山風瀑布」、中段「山風瀑布—

佳心」、後段「佳心—瓦拉米山屋」,出發前請先評估自身體力、裝

備、時間,以選擇適當目的地。

:六十石山→玉里市場→瓦拉米古道→瑞穗舞鶴北

Page 53: Chishang four season

53

玉山國家公園南安旅客中心

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83-3號 電話:03-8887-560

瑞穗舞鶴位於瑞穗鄉的舞鶴台地,除了有鼎鼎大名的北迴歸線標之外,還有

甘柔的「蜜香紅茶」名聞天下,走訪茶園,更可體會茶農對品質與

生態的用心。而到了瑞穗,當然不可錯過牧場裡每天現擠的牛奶和

美味的乳製品。

舞鶴觀光茶園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台9線大約276~278k兩側)

瑞穗牧場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6鄰157號 電話:038-873-916

Page 54: Chishang four season

『參與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 使居民和訪客都能從容共享鄉鎮的生活 同時深深感受到台灣的好』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好基金會簡介

台灣好,好在哪裡?好在有良善的居民、好在有豐富的物產、好在有溫馨的故事、好在有質樸

的生活、好在有安心的力量。因為台灣種種的好,2009年春天,普訊創業投資董事長柯文昌先

生成立了「財團法人台灣好文化基金會」,邀請美學家蔣勳先生、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女

士、陳啟蓓女士及資深媒體文化人徐璐小姐共同參與。

台灣好基金會以『參與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使居民和訪客都能從容共享鄉鎮的生活,同

時深深感到台灣的好』為使命,「鄉鎮文化」是家鄉的風景、土地的氣味、善良的人情、深層

的文化與溫暖的力量。鄉間小鎮處處可以感受台灣的活力與創意,這份美好,一直累積,持續

醞釀,「台灣好基金會」希望擴散這份力量與特質,讓更多人看見並一起參與。

Page 55: Chishang four season
Page 56: Chishang four s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