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34 -...

1
3 4 亟需“打捞” 责任编辑:任晶晶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0065号 零售每份 0.70 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 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 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陕西广播电视集团、中国艺术研究 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 5 集纪录片《重生》日前在央视 科教频道以及多家卫视台、网站联合播出。该片从“使 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以情景 再现的形式,通过勾勒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 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 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 度,再现了我党在绝境中凭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获得 重生的艰难历程。在日前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纪录片 《重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片以情境再现和原 始资料相结合的影像呈现方式,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 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体现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和自觉承担,既是对党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致敬,也是 对中国革命历史进行的富有新意的呈现和开拓。 “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 未来对历史的叩问。”该片总策划、总顾问、空军上将刘 亚洲表示,推出纪录片《重生》,不仅仅出于纪念和重温 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经验,提供警醒,找到久违 的崇高,见识信仰的力量。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片 以民族复兴之路这个中心带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 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采取当事人体验当时历史选择 的叙事视角,不仅表现了民族的重生、国家的重生,更 展现了社会理想的重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 院大校李涛认为,该片的史实资料运用准确,历史细 节开掘较深,没有用政论式、口号式的话语加以宣讲, 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 革命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且紧紧围绕“重生”的核 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重生、中国共产党的数次重生 和革命先辈的自我重生三个层面的内涵。而中国共产 党在每一次的生死关头何以能够重生,每一次艰难的 重生靠的又是什么?与会者一致认为,靠的就是共产党 人对信仰的坚定和信念的执著,而贯穿全片的信仰的 力量也正是今天共产党人需要重新找回的精神动力。 如何处理纪录片纪实思维和审美思维的关系,实 现纪录片叙事美学的创新?过去我们往往陷于简单的 二元对立模式,认为纪实片就是纪实,排斥审美思维,对此,文艺评论家仲 呈祥认为,该片在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上实现了创新,它的纪实思维主要是 通过解说词表现历史真实,并将其与审美思维的情景再现有机统一在一 起,实现了两者的互补生辉。《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刘玉琴认为,与以往 文献纪录片等多采用史料、资料、采访口述等方式不同,该片更像一部电 影。全片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借助情景再现的表达方式,严格、客观、真 实地还原历史,一方面通过演员表演重现革命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解 说为主,再配上旁白和音乐加以呈现。一部纪录片由143位和历史真实人 物形象极其相似的演员,通过史诗化风格的画面进行历史再现,不仅创造 了纪录片拍摄的新方式,也刷新了纪录片传播阵容的新纪录。 (徐 健) 听故事、讲故事,是农耕时代人们的一种主要娱乐 方式。小时候,听民间故事是我们的一大乐趣,更是我 们的期盼,田间地头、瓜棚架下、堂屋里、火堆旁,大家 围在一起,听有文化的人讲呼家将、杨家将、三国故事, 常常忘记了白天黑夜。这些故事,启发了我们对历史 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爱国意识和勇敢精神,对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斗转 星移,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中国的民间故 事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式微,《灰姑娘》《丑小鸭》等西 方童话故事占据了孩子们的大脑。调查数据显示,我 国青少年喜欢的 20 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 1 个来自 中国。这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可能不产 生影响。 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太少吗?当然不是。1984年, 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发起中国民间文学普 查工作,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口头文学进行了拉网 式的普查,仅民间故事就搜集了184万篇,这些故事足 够我们一代代讲下去。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不够精彩 吗?也不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 容丰富、情节精彩。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再 需要民间故事了吗?也不是。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 性,对故事的爱好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调查可以发 现,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重视 不够、选择不精、转化创新不足。一句话,民间故事亟 需“打捞”! 重视不够 我国的民间故事汗牛充栋,不但有数以百万计的、 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民间故事,更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作的新故事。由于不 加重视,这些故事大多被弃置、被冷落,逐渐被历史的 风尘所湮没。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热衷于撰 写学术论文;在出版领域,出版人热衷于对西方童话故 事的翻译、整理,而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在 当代如何阐释、弘扬缺乏兴趣;在基础教育方面,不论 是教材、教辅的选定,还是英雄人物、美好事例的列举,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不少人“言必称希腊”,中国的 民间故事自然也就备受冷落、鲜为人知了。由于中国 的民间故事没人重视,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 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就占据了儿童图书的柜 台。即使同样类型的故事,西方的大行其道,中国的却 无人问津。人们熟知西方童话灰姑娘,可有多少人知 道在我国的民间故事《叶限》中就有类似灰姑娘的故 事,情节比灰姑娘更精彩。在唐代人记述的《叶限》故 事中,一开头就说,岭南地区相传,秦汉之前有一位姓 吴的洞主,当地人称之为“吴洞”。吴洞娶两妻,一妻 卒,有女名叶限,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钟爱。吴洞 死后,后母对叶限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 条鱼。叶限得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想要什么就 能得到什么。有一次,当地举行节日活动,后母带着自 己的亲生女儿前去参加,命叶限看家。叶限等后母走 远,穿上翠纺上衣和金鞋也去参加,因被后母及异母妹 察觉,仓促逃离,丢掉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 上的国主得到,他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找到叶限, 并以叶限为“上妇”,叶限的后母及异母妹受到了惩 罚。这样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选择不精 中国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不要说普通读者,就是 专门研究的学者,也不可能全部涉猎,这就需要专家学 者选择一批符合时代精神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作品。然 而我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实在太少,深受广大民众喜 爱的故事多年来尘封在书库中、掩埋在故纸堆里,不为 外人所知。很多人认为狼外婆类型故事源于西方童话 小红帽,事实上,我国民间如鲁西南地区很久之前就流 传着类似的故事—老操虎。进一步追根溯源,清代 康熙年间黄之隽记录的《虎媪传》,就是这一类型的“狼 外婆故事”,老虎的凶残贪婪和孩子的机智勇敢都栩栩 如生,故事情节也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虽然 对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兴趣、有感情,但在选择民间故事 发表(出版)时故步自封,观念陈腐,不能与时俱进,即 使故事得以发表(出版),也随即被束之高阁。以民间 流传的孝故事为例,虽数以万计,不乏优美之作,可有 些学者偏偏喜欢选择那些行为极端、不为广大人民群 众接受的内容。有一则孝故事,开头就说:“有一个孝 顺媳妇,每天都要给公公暖被窝。”这样的孝行,当时人 自然“都说她的闲话”,现代人也接受不了,更不要说讲 给外国人听了。即使立意好,也难以走进现代人的生 活。至于人们熟知的、被改编成各种戏曲的《王华买 父》,则把人们朴素的孝心引向了歧途:老人以富贵引 诱别人尽孝,王华对老人的无理要求一味顺从,甚至为 了尽孝要卖掉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样极端而泯灭人情 的“孝”,不但违背了儒家“孝”的本质,其故事也不会被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更谈不上传承与弘扬了。 转化创新不足 民间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在传 承中一直变动不居,这是它永葆青春的原因之所在。 即使是落在字面上的民间故事,在传承、选择中,也是 不断变化的。不论在故事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 要想让民间故事走进现代人的视野,成为人们生活的 一部分,都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要扬弃继承、活 态转化,重在传承价值理念。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 其表达形式,或典雅、或活泼、或浅显、或深邃。在这方 面,中国民间故事人物花木兰成为美国好莱坞大片的 主角,获得很高的票房,值得我们借鉴。 转化创新,并不是提倡或容许人们编造“假故 事”。民间故事不是不能改写,但要保持基本面貌(核 心母题、主要角色、主干情节),改写后这个故事还是这 个故事。我们反对的是“学者”的胡编滥造,特别是打 着“民间故事”旗号的有浓厚功利色彩的编造。近年 来,个别地方为了开发旅游,随意编造所谓的“民间故 事”,使民间故事鱼龙混杂,乡土性、民间性、多样性、严 肃性大打折扣。为了旅游开发,吸引游客,需要什么都 能编造出来,哪里还有“民间故事”可言。 最近,中宣部等部门正在组织实施中国经典民间 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用动漫的形式对中国的优秀民间故 事进行再创作,让中国民间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 来,反映了国家对我国民间故事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 这个工程在实施中真正体现面向百姓大众、彰显民族特 色、弘扬中国精神的主旨,选择一批新颖活泼、健康向上 的中国民间故事精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 出来,继承发展、转化创新,成为中国民间故事回归民 间、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侯仰军 7 月 6 日至 7 日,中国评剧院作品《母 亲》在北京大兴剧院上演,为当地观众带 来一场直击内心的抗战大剧。事实上, 《母亲》首演已经整整一周年,演出也超 过百场,此次演出又为中国共产党建党 95 周年献上了一份礼物。 评剧《母亲》是编剧锦云根据一位真 实英雄母亲的事迹创作而成。讲述的是 在抗战时期,北京密云的一位普通母亲 邓玉芬,将自己的丈夫及五个儿子相继 送上前线,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 与以往抗战题材戏剧不同的是,这 部戏通过一位母亲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的 方式,用倒叙手法,以小见大地向观众展 示中国母亲的坚韧和抗战的残酷,进而 引导观众铭记历史,反思战争。 “以前这类抗战题材,为了宣传而宣 传的东西太多,渐渐地忘却了最本质的 东西。”评剧《母亲》导演张曼君坦言,这 部戏中母亲是个朴实而有担当的“乡村 大妈”形象,而整部戏则更加关注人物本 身的命运。“生与死,母与子,是每个人内 心最柔软的一面。而在这些艺术创作 中,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回归常识,去挖掘 这份悲情之中的抒情与浪漫。”张曼君认 为,将历史背景“活”在这种母子亲情之 中,让每一个场景都显示出母爱的宽厚 与挣扎。“有时候我们过多追求新技术带 来的舞台效果,而忽略了最本质、真诚的 情感。只有回归到本质,我们才能探索 出更动人心魄的表现手法”。 据了解,《母亲》上演整一周年,经历 百场演出。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剧目 及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国家艺术 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度国家 舞台艺术创作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介绍,评剧 《母亲》取材于基层,此次选择在大兴演 出,观众主要来自大兴大中专学生以及 基层党员和社区群众。“正因为是精品, 不能只在城市演出,而要真真切切地下 基层,让更多的人去欣赏,让更多的观众 去检验,让这部剧目日臻完善。”截至目 前,评剧《母亲》演出足迹涉及北京、天 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 6 个省市(自 治区)10 余个城市,累计演出 103 场,观 众达 6 万余人次。 小夏 演出超百场 基层馈百姓 评剧《母亲》以“情”点燃民族魂 在建党 95 周年到来之际, 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国 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地世纪文 化传媒中心出品,中实弘扬(北 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融智 轩(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联合摄制的电影《寻明胜》在国 土资源部首映。电影《寻明胜》 以已故山东省费县国土资源局 局长寻明胜为原型,塑造了一 个基层国土资源干部,忠诚党 的事业、一心想着群众、时刻为 了群众,后积劳成疾,身患癌 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在第 一线,年仅48岁不幸去世的感 人事迹。电影由董玲执导,王洛 勇主演,该片将作为国土资源 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影视教 材巡回放映。 (徐 峙) 由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共宁化县委、宁 化县人民政府,厦门蓝火焰影视,厦门乐众文化联合出品 的电影《绝战》首映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该片是纪念中 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红34 师宁化烈士的战争题材电影,是首部反映红34师悲壮史 诗的电影。 影片以长征途中红34师浴血湘江为背景,长征前后 宁化模范连在苏区宁化和湘江战役战斗的经历为主线,生 动再现了以张启明、细妹为代表的苏区儿女在战火与柔 情、人性与使命的冲突抉择中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并 最终为革命英勇牺牲的悲壮历史,反映了苏区儿女勇于奉 献、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导演、总制片人和监制卓建荣表示,宁化是红军长征 出发地,是革命老区,每 10 个人中就有一名参加红军,为 部队输送了大量人力和物资,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 献。红34师用牺牲成就了中国红军的凤凰涅槃,它的精 神一直激励着人民军队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顽强奋斗。 影片的主创正是怀着对老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对革命先烈 的无限崇敬的情怀来进行创作的。 (夏宁竹) 由大唐辉煌出品的都市情感剧《守 婚如玉》讲述了一对夫妻在表面平静其 实已陷入僵滞的婚姻破碎后,如何互相 拯救以及自我救赎的故事。该剧在安 徽、天津两大卫视播出以来,因其聚焦 中青年婚姻危机,揭示当代都市人情感 世界的现状,引发了观众的热议。日 前,中国电视艺委会在京召开《守婚如 玉》专家研讨会,业内专家结合该剧在 叙事方式、表现视角上体现的新特色, 就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和 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不同于《牵手》等涉及婚姻危机的作 品,与会者认为,该剧没有过多展示婚姻 危机的社会性原因,而是偏于情感心理 元素的揭示,把情感危机出现的原因进 行了更为普遍性的阐释和表达。剧作以 悬念的悲剧开场,以喜剧的大团圆结尾, 直面现实婚姻中的敏感问题,探讨如何 面对遇到的感情背叛等婚姻问题,通过 男女主人公对待婚姻爱情的换位思考, 揭示了如向对待欲望和自身生命尊严的 问题,让观众从中领悟出婚姻爱情的真 谛。而针对该剧创作中出现的问题,与 会专家表示,该剧虽然没有走惯常的情 节套路,靠低俗平庸的语言、矛盾吸引观 众眼球,但是对此类题材的挖掘深度不 够,人物塑造有些过于理想化、同质化, 叙事结构和线索也较为单薄,致使剧作 整体的思想意蕴更多停留在两性感情的 表层,缺少深层次价值提炼和人性反思, 而这也是目前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值得 关注的创作倾向。 (徐 健) 电视剧《守婚如玉》直面现实婚姻中的敏感问题 由中国舞协主办的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校园舞蹈 展演将于8月1日至4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荷花少 年”全国校园舞蹈展演是中国舞协2013年推出的以展示 13岁至18岁年龄段青少年舞蹈为主的大型展演活动,此 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中国舞协在青少年舞蹈教育工作的空 间,而且完成了中国青少年各年龄段舞蹈展示活动的全覆 盖,使得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社会艺术团体的舞蹈业余 爱好者和专业舞者,都有了展示自己舞蹈才华的舞台。 据介绍,本届展演于今年4月启动,经推选共有83个 在编导和内容上具有示范性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两场 专业组和两场业余组共四场展演将全部通过网络现场直 播,使场内外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展演情况,场外观众还 可以通过活动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行互动,推选和 评议自己最喜爱的优秀作品。此外,展演期间,主办方还 安排了“舞蹈大师班”以及两场作品点评会,邀请舞蹈专家 分别对两组参演作品进行专业点评。 (徐 健) 电影《绝战》全国公映 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校园舞蹈展演将办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 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 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选择不精 选择不精转化创新不足 转化创新不足一句话 一句话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艺 术 34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4B160711_Print.pdf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5集纪录片《重生》日前在央视

34

民 间 故 事民 间 故 事亟需“打捞”

责任编辑:任晶晶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艺 术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0065号 零售每份0.70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

解放军国防大学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中

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陕西广播电视集团、中国艺术研究

院、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5集纪录片《重生》日前在央视

科教频道以及多家卫视台、网站联合播出。该片从“使

命”、“火种”、“抉择”、“淬炼”、“缔造”五个方面,以情景

再现的形式,通过勾勒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

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还原了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井

冈号角到长征壮歌”、“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等多个维

度,再现了我党在绝境中凭借信念和精神的力量,获得

重生的艰难历程。在日前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纪录片

《重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该片以情境再现和原

始资料相结合的影像呈现方式,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

浴火重生的深层原因,体现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使命

和自觉承担,既是对党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致敬,也是

对中国革命历史进行的富有新意的呈现和开拓。

“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

未来对历史的叩问。”该片总策划、总顾问、空军上将刘

亚洲表示,推出纪录片《重生》,不仅仅出于纪念和重温

历史的目的,更要为当下提供经验,提供警醒,找到久违

的崇高,见识信仰的力量。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片

以民族复兴之路这个中心带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

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历史,采取当事人体验当时历史选择

的叙事视角,不仅表现了民族的重生、国家的重生,更

展现了社会理想的重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

院大校李涛认为,该片的史实资料运用准确,历史细

节开掘较深,没有用政论式、口号式的话语加以宣讲,

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

革命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且紧紧围绕“重生”的核

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重生、中国共产党的数次重生

和革命先辈的自我重生三个层面的内涵。而中国共产

党在每一次的生死关头何以能够重生,每一次艰难的

重生靠的又是什么?与会者一致认为,靠的就是共产党

人对信仰的坚定和信念的执著,而贯穿全片的信仰的

力量也正是今天共产党人需要重新找回的精神动力。

如何处理纪录片纪实思维和审美思维的关系,实

现纪录片叙事美学的创新?过去我们往往陷于简单的

二元对立模式,认为纪实片就是纪实,排斥审美思维,对此,文艺评论家仲

呈祥认为,该片在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上实现了创新,它的纪实思维主要是

通过解说词表现历史真实,并将其与审美思维的情景再现有机统一在一

起,实现了两者的互补生辉。《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刘玉琴认为,与以往

文献纪录片等多采用史料、资料、采访口述等方式不同,该片更像一部电

影。全片以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借助情景再现的表达方式,严格、客观、真

实地还原历史,一方面通过演员表演重现革命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解

说为主,再配上旁白和音乐加以呈现。一部纪录片由143位和历史真实人

物形象极其相似的演员,通过史诗化风格的画面进行历史再现,不仅创造

了纪录片拍摄的新方式,也刷新了纪录片传播阵容的新纪录。 (徐 健)

专家热议纪录片《重生》—

彰显共产党人坚定而执著的信仰

听故事、讲故事,是农耕时代人们的一种主要娱乐

方式。小时候,听民间故事是我们的一大乐趣,更是我

们的期盼,田间地头、瓜棚架下、堂屋里、火堆旁,大家

围在一起,听有文化的人讲呼家将、杨家将、三国故事,

常常忘记了白天黑夜。这些故事,启发了我们对历史

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爱国意识和勇敢精神,对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斗转

星移,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中国的民间故

事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式微,《灰姑娘》《丑小鸭》等西

方童话故事占据了孩子们的大脑。调查数据显示,我

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

中国。这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可能不产

生影响。

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太少吗?当然不是。1984年,

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发起中国民间文学普

查工作,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口头文学进行了拉网

式的普查,仅民间故事就搜集了184万篇,这些故事足

够我们一代代讲下去。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不够精彩

吗?也不是。中国的民间故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

容丰富、情节精彩。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不再

需要民间故事了吗?也不是。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

性,对故事的爱好不受时空的限制。通过调查可以发

现,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重视

不够、选择不精、转化创新不足。一句话,民间故事亟

需“打捞”!

重视不够

我国的民间故事汗牛充栋,不但有数以百万计的、

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民间故事,更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作的新故事。由于不

加重视,这些故事大多被弃置、被冷落,逐渐被历史的

风尘所湮没。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热衷于撰

写学术论文;在出版领域,出版人热衷于对西方童话故

事的翻译、整理,而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在

当代如何阐释、弘扬缺乏兴趣;在基础教育方面,不论

是教材、教辅的选定,还是英雄人物、美好事例的列举,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不少人“言必称希腊”,中国的

民间故事自然也就备受冷落、鲜为人知了。由于中国

的民间故事没人重视,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

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就占据了儿童图书的柜

台。即使同样类型的故事,西方的大行其道,中国的却

无人问津。人们熟知西方童话灰姑娘,可有多少人知

道在我国的民间故事《叶限》中就有类似灰姑娘的故

事,情节比灰姑娘更精彩。在唐代人记述的《叶限》故

事中,一开头就说,岭南地区相传,秦汉之前有一位姓

吴的洞主,当地人称之为“吴洞”。吴洞娶两妻,一妻

卒,有女名叶限,从小聪明能干,得到父亲钟爱。吴洞

死后,后母对叶限百般虐待,并杀害了她精心饲养的一

条鱼。叶限得神人指点,将鱼骨藏于屋中,想要什么就

能得到什么。有一次,当地举行节日活动,后母带着自

己的亲生女儿前去参加,命叶限看家。叶限等后母走

远,穿上翠纺上衣和金鞋也去参加,因被后母及异母妹

察觉,仓促逃离,丢掉一只金鞋。这只金鞋为邻近海岛

上的国主得到,他让所有的女子试穿,终于找到叶限,

并以叶限为“上妇”,叶限的后母及异母妹受到了惩

罚。这样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选择不精

中国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不要说普通读者,就是

专门研究的学者,也不可能全部涉猎,这就需要专家学

者选择一批符合时代精神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作品。然

而我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实在太少,深受广大民众喜

爱的故事多年来尘封在书库中、掩埋在故纸堆里,不为

外人所知。很多人认为狼外婆类型故事源于西方童话

小红帽,事实上,我国民间如鲁西南地区很久之前就流

传着类似的故事——老操虎。进一步追根溯源,清代

康熙年间黄之隽记录的《虎媪传》,就是这一类型的“狼

外婆故事”,老虎的凶残贪婪和孩子的机智勇敢都栩栩

如生,故事情节也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虽然

对中国的民间故事有兴趣、有感情,但在选择民间故事

发表(出版)时故步自封,观念陈腐,不能与时俱进,即

使故事得以发表(出版),也随即被束之高阁。以民间

流传的孝故事为例,虽数以万计,不乏优美之作,可有

些学者偏偏喜欢选择那些行为极端、不为广大人民群

众接受的内容。有一则孝故事,开头就说:“有一个孝

顺媳妇,每天都要给公公暖被窝。”这样的孝行,当时人

自然“都说她的闲话”,现代人也接受不了,更不要说讲

给外国人听了。即使立意好,也难以走进现代人的生

活。至于人们熟知的、被改编成各种戏曲的《王华买

父》,则把人们朴素的孝心引向了歧途:老人以富贵引

诱别人尽孝,王华对老人的无理要求一味顺从,甚至为

了尽孝要卖掉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样极端而泯灭人情

的“孝”,不但违背了儒家“孝”的本质,其故事也不会被

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更谈不上传承与弘扬了。

转化创新不足

民间故事作为口头文学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在传

承中一直变动不居,这是它永葆青春的原因之所在。

即使是落在字面上的民间故事,在传承、选择中,也是

不断变化的。不论在故事内容上,还是在表达形式上,

要想让民间故事走进现代人的视野,成为人们生活的

一部分,都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要扬弃继承、活

态转化,重在传承价值理念。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

其表达形式,或典雅、或活泼、或浅显、或深邃。在这方

面,中国民间故事人物花木兰成为美国好莱坞大片的

主角,获得很高的票房,值得我们借鉴。

转化创新,并不是提倡或容许人们编造“假故

事”。民间故事不是不能改写,但要保持基本面貌(核

心母题、主要角色、主干情节),改写后这个故事还是这

个故事。我们反对的是“学者”的胡编滥造,特别是打

着“民间故事”旗号的有浓厚功利色彩的编造。近年

来,个别地方为了开发旅游,随意编造所谓的“民间故

事”,使民间故事鱼龙混杂,乡土性、民间性、多样性、严

肃性大打折扣。为了旅游开发,吸引游客,需要什么都

能编造出来,哪里还有“民间故事”可言。

最近,中宣部等部门正在组织实施中国经典民间

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用动漫的形式对中国的优秀民间故

事进行再创作,让中国民间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

来,反映了国家对我国民间故事的高度重视。我们希望

这个工程在实施中真正体现面向百姓大众、彰显民族特

色、弘扬中国精神的主旨,选择一批新颖活泼、健康向上

的中国民间故事精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

出来,继承发展、转化创新,成为中国民间故事回归民

间、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关 注

□侯仰军

7月6日至7日,中国评剧院作品《母

亲》在北京大兴剧院上演,为当地观众带

来一场直击内心的抗战大剧。事实上,

《母亲》首演已经整整一周年,演出也超

过百场,此次演出又为中国共产党建党

95周年献上了一份礼物。

评剧《母亲》是编剧锦云根据一位真

实英雄母亲的事迹创作而成。讲述的是

在抗战时期,北京密云的一位普通母亲

邓玉芬,将自己的丈夫及五个儿子相继

送上前线,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

与以往抗战题材戏剧不同的是,这

部戏通过一位母亲讲述自己一生故事的

方式,用倒叙手法,以小见大地向观众展

示中国母亲的坚韧和抗战的残酷,进而

引导观众铭记历史,反思战争。

“以前这类抗战题材,为了宣传而宣

传的东西太多,渐渐地忘却了最本质的

东西。”评剧《母亲》导演张曼君坦言,这

部戏中母亲是个朴实而有担当的“乡村

大妈”形象,而整部戏则更加关注人物本

身的命运。“生与死,母与子,是每个人内

心最柔软的一面。而在这些艺术创作

中,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回归常识,去挖掘

这份悲情之中的抒情与浪漫。”张曼君认

为,将历史背景“活”在这种母子亲情之

中,让每一个场景都显示出母爱的宽厚

与挣扎。“有时候我们过多追求新技术带

来的舞台效果,而忽略了最本质、真诚的

情感。只有回归到本质,我们才能探索

出更动人心魄的表现手法”。

据了解,《母亲》上演整一周年,经历

百场演出。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剧目

及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国家艺术

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度国家

舞台艺术创作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介绍,评剧

《母亲》取材于基层,此次选择在大兴演

出,观众主要来自大兴大中专学生以及

基层党员和社区群众。“正因为是精品,

不能只在城市演出,而要真真切切地下

基层,让更多的人去欣赏,让更多的观众

去检验,让这部剧目日臻完善。”截至目

前,评剧《母亲》演出足迹涉及北京、天

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6个省市(自

治区)10余个城市,累计演出103场,观

众达6万余人次。 (小 夏)

演出超百场 基层馈百姓

评剧《母亲》以“情”点燃民族魂

在建党95周年到来之际,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出品,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融智轩(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的电影《寻明胜》在国土资源部首映。电影《寻明胜》以已故山东省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基层国土资源干部,忠诚党的事业、一心想着群众、时刻为了群众,后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年仅48岁不幸去世的感人事迹。电影由董玲执导,王洛勇主演,该片将作为国土资源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影视教材巡回放映。 (徐 峙)

由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共宁化县委、宁

化县人民政府,厦门蓝火焰影视,厦门乐众文化联合出品

的电影《绝战》首映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该片是纪念中

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缅怀红34

师宁化烈士的战争题材电影,是首部反映红34师悲壮史

诗的电影。

影片以长征途中红34师浴血湘江为背景,长征前后

宁化模范连在苏区宁化和湘江战役战斗的经历为主线,生

动再现了以张启明、细妹为代表的苏区儿女在战火与柔

情、人性与使命的冲突抉择中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并

最终为革命英勇牺牲的悲壮历史,反映了苏区儿女勇于奉

献、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导演、总制片人和监制卓建荣表示,宁化是红军长征

出发地,是革命老区,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参加红军,为

部队输送了大量人力和物资,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

献。红34师用牺牲成就了中国红军的凤凰涅槃,它的精

神一直激励着人民军队为夺取最后的胜利而顽强奋斗。

影片的主创正是怀着对老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对革命先烈

的无限崇敬的情怀来进行创作的。

(夏宁竹)

由大唐辉煌出品的都市情感剧《守

婚如玉》讲述了一对夫妻在表面平静其

实已陷入僵滞的婚姻破碎后,如何互相

拯救以及自我救赎的故事。该剧在安

徽、天津两大卫视播出以来,因其聚焦

中青年婚姻危机,揭示当代都市人情感

世界的现状,引发了观众的热议。日

前,中国电视艺委会在京召开《守婚如

玉》专家研讨会,业内专家结合该剧在

叙事方式、表现视角上体现的新特色,

就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和

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不同于《牵手》等涉及婚姻危机的作

品,与会者认为,该剧没有过多展示婚姻

危机的社会性原因,而是偏于情感心理

元素的揭示,把情感危机出现的原因进

行了更为普遍性的阐释和表达。剧作以

悬念的悲剧开场,以喜剧的大团圆结尾,

直面现实婚姻中的敏感问题,探讨如何

面对遇到的感情背叛等婚姻问题,通过

男女主人公对待婚姻爱情的换位思考,

揭示了如向对待欲望和自身生命尊严的

问题,让观众从中领悟出婚姻爱情的真

谛。而针对该剧创作中出现的问题,与

会专家表示,该剧虽然没有走惯常的情

节套路,靠低俗平庸的语言、矛盾吸引观

众眼球,但是对此类题材的挖掘深度不

够,人物塑造有些过于理想化、同质化,

叙事结构和线索也较为单薄,致使剧作

整体的思想意蕴更多停留在两性感情的

表层,缺少深层次价值提炼和人性反思,

而这也是目前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值得

关注的创作倾向。 (徐 健)

电视剧《守婚如玉》直面现实婚姻中的敏感问题

由中国舞协主办的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校园舞蹈

展演将于8月1日至4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荷花少

年”全国校园舞蹈展演是中国舞协2013年推出的以展示

13岁至18岁年龄段青少年舞蹈为主的大型展演活动,此

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中国舞协在青少年舞蹈教育工作的空

间,而且完成了中国青少年各年龄段舞蹈展示活动的全覆

盖,使得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社会艺术团体的舞蹈业余

爱好者和专业舞者,都有了展示自己舞蹈才华的舞台。

据介绍,本届展演于今年4月启动,经推选共有83个

在编导和内容上具有示范性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两场

专业组和两场业余组共四场展演将全部通过网络现场直

播,使场内外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展演情况,场外观众还

可以通过活动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行互动,推选和

评议自己最喜爱的优秀作品。此外,展演期间,主办方还

安排了“舞蹈大师班”以及两场作品点评会,邀请舞蹈专家

分别对两组参演作品进行专业点评。 (徐 健)

电影《绝战》全国公映

第四届“荷花少年”全国校园舞蹈展演将办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中国的民间故事之所以日渐式微,,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

选择不精选择不精、、转化创新不足转化创新不足。。一句话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