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话中秋——...

1
06 06 “我和家人刚从 华埠的中秋街会回 来。两天的街会,有 舞狮舞龙,还有贩卖 月饼等食物的各种摊 位,热闹极了。”在 蔡文耀的记忆中,来 到美国30年,每逢 中秋,去旧金山华埠 参加街会一直是全家 人的“保留节目”。 今年,女儿上大 三,在学校上课,蔡文 耀便和妻子一起去华 埠逛了逛。“两年前的 中秋节,女儿刚上大 一,我和妻子专门带 了月饼去学校,邀请 她的同学们一起庆祝 中秋。”蔡文耀说,他希望能和不同族 裔的朋友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喜悦。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蔡文 耀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那时,一 到中秋,大街小巷挂满灯笼,所有人都 涌上街头,赏灯赏月,笑语欢歌。移民 美国后,蔡文耀努力保留这份热烈的 节日气氛。“有好多年的中秋,我会在 家中挂起灯笼,邀请朋友聚会。” 而今,这份节日的热闹不仅留存 在蔡文耀的家中,也洋溢在旧金山的 街头巷尾。大型超市里,各种口味的 月饼琳琅满目。中餐厅里,人头攒动, 其乐融融。旧金山市的政府官员也向 华侨华人送来中秋祝福。“在国外,中 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蔡文耀说。 “我希望有机会能再回中国过一 次中秋。”这是蔡文耀现在最大的心 愿。通信便捷了,联系紧密了,每次 看到国内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过 节照片,蔡文耀都归心似箭。“改革 开放 40多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 来再到强起来,发展日新月异。我们 在海外,看着月亮,念着故乡,盼着 中国的未来更加璀璨辉煌!” 提灯会、武术表 演、灯笼制作比赛、传 统音乐演奏……今年 中秋,位于马来西亚 马六甲的鸡场街文化 坊又“火”了一把。上 万人慕名来到这条百 年老街,感受浓郁热 烈的中国节日氛围。 “中秋期间,马六 甲的华侨华人除了吃 月饼、品清茶之外,还 会准备佳肴祭祀祖 先、感恩先人。民俗 文化的传承是祖辈先 贤对下一代叮咛教导 的结果。”颜天禄是马 六甲历史街区(鸡场 街)工委会常务副主 席,也是一名闽籍“华四代”。虽然从 小在海外出生长大,但他脑海中有关 中秋的记忆一点也不少。其中,最璀 璨的一抹亮色莫过于提灯会。 “我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都会办 提灯会。我们小孩子没钱买灯笼,就 自己制作灯笼,当时连铁罐都用上 了。”颜天禄说。 月圆之夜,五彩缤纷的灯笼星星 点点,照亮了夜空,也在颜天禄心中 点燃了一颗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种。这 些年,无论多忙,在中秋这天回家团 圆是颜天禄固定不变的行程,而在鸡 场街牵头主办提灯大会是他最重要的 中秋活动。 今年中秋,鸡场街上的 8 个侨团 联合举办了一场庆祝盛会。提灯踩 街,共赏明月,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 吸引了当地华侨华人,还“圈粉”众 多其他族裔的民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 魂。唯有坚守、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 的根脉,才能强化我们的民族认同和 文化自信。”颜天禄说。 责编:严 瑜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华侨华人话中秋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团圆 本报记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论身处何方,中秋之夜的中华儿 女,定会抬头仰望那一轮共同的明月, 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这条传承数千年 的文化纽带,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让每一个游子心 念团圆。 这团圆之心,从世界每一个角落, 飞向 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于这 个叫中国的美丽国家。 月圆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六大洲 的华侨华人,听他们讲述海外的中秋故 事,听他们诉说对故土的思念,听他们 表达对团圆的期盼。 侨界关注 侨界关注 华侨华人 责编:严 瑜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近年来,中秋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这种浓 浓的“家”的味道飘洋过海,在海外处处留“香”。 曾经,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中秋只是记忆 中的月饼与葡萄。偶尔在中秋节这天记起,会 忍不住抬头望夜空,暗暗比较一下这里的月亮 是不是真的比故乡圆。 曾经,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中秋不过是越 洋电话中的一句问候。偶尔脆弱时,父母亲友 的暖心话语会让自己忍不住潸然泪下。 如今,海外游子享受着飞机带来的倏忽南 北的快捷,体验着网络通畅带来的如在现场的 亲密。回家的路“短”了,想家的心反而 “重”了。想方设法,腾挪转移,赶在中秋期间 休个假,回趟国,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 如今,即便在中秋期间诸事缠身回不了 国,海外游子也能够在住在国体会到节日气 氛。虽不能与国内亲友团圆,却能够与当地的 中国驻外使领馆人员以及侨社朋友相聚,天涯 海角也能享受家一般的温暖。 中秋的味道越来越浓。这味道中,有中国 的日渐强大。这味道中,有海外华侨华人的扬 眉吐气。 新中国 70 华诞即将到来,海内外中华儿女 无不心潮澎湃。在中国步履蹒跚之时,有些人 选择背井离乡,踏上异国土地,只为谋生。对 他们而言,那时候的中秋,是辛苦劳作一整天 之后的举头望月,是因为电话费高昂而无法倾 诉的浓浓乡愁,是趁无人注意而悄悄拭去的眼 角泪珠。 70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奋进。 中国以昂扬的姿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 些人走出国门,为的是寻找更好的机遇,过上 更美好的生活。对他们而言,中秋是回国品尝 花式月饼的惊奇,是与家人团聚赏月的幸福, 是视频中大家相对而笑的感慨。 70年来,在海外,千千万万华侨华人亲身 体会到从被歧视、被无视到被重视的转变。对 他们而言,中秋变得越来越有仪式感,中秋承 载着他们自豪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觉,中秋成 为他们深刻体会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 运”的契机。 中秋,已经成为展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 国紧密联系的节日。一面是国内优秀演出团体 奔赴世界各地献上一台台精彩的慰侨表演,一面 是海外华侨华人自发组织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中 秋庆典活动;一面是母亲的丝丝牵挂与深情问 候,一面是游子的孺慕情深与同频共振。 中秋,也已经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沟通中外文 化的重要时节。台上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演 出,台下总少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当地的各式 庆典活动中,总能发现当地民众的热情参与。无 论是文艺联欢还是聚会座谈,好客的华侨华人总 不忘邀请自己的当地朋友。 中秋佳节,环球同此美好。 中秋味道 越来越香 随着中秋节临近,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些商场挂上灯笼等装饰。图为一名女子带着孩子从中秋灯笼装饰旁走过。 张纹综摄( 新华社发) “我来巴西30年 了,几乎每个中秋都 是在这里过的,因为 每年这时候总是最忙 的。”联系上李青霞 时,她刚从一台大型 晚会现场出来。作为 总策划,忙碌一整晚 的她嗓音有些疲惫。 但说起未来几天庆祝 中秋的满满计划表, 她立马又精神起来。 30 年前,刚到巴 西,李青霞因为有在 国内从事文艺工作的 经历,便自然而然地 成为当地侨界的“文 艺担当”,几乎所有大 型演出都有她忙碌的 身影。“那时,中国文化在这里是一块 空白,很少能够听到华人孩子唱中国 歌曲、朗诵中文诗歌。更别提当地民 众对中国文化有多么陌生了。” 李青霞没有放弃。“越是这样,我 们越要把中国传统节日办热闹。”中秋 晚会、中秋中华美食文化节、中秋月光 节……如今,在圣保罗,仅仅是以中秋 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就有不少,中国传 统文化的“粉丝团”越来越庞大。这几 年,圣保罗华星艺术团成立之后,李青 霞作为团长,还带领艺术团在节日期 间到圣保罗及周边城镇演出,有时一 趟就是几百公里的路程。 “现在,不少巴西当地孩子也开始 接受并热爱中国文化。在刚刚结束的 晚会上,就有两名巴西学生用中文演 唱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爱你 中国》,唱得非常好!”李青霞感叹:“办 了 30 年活动,感情越来越深了。” 这份感情究竟是什么?李青霞想 了想回答道:这份感情很丰富,既有在 海外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有 看到中国阔步迈进新时代的自豪,更 有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最深沉的热爱。 “小时候,最爱过 的就是中秋节。在广 州,我们除了吃月饼, 还会吃芋头、花生、杨 桃等许多食物,还会 举行拜月光的仪式。” 在南非生活了15年, 黄晶晶对故乡的那轮 圆月依旧念念不忘。 移民海外之前, 黄晶晶是一名歌唱演 员。那时,几乎每个 中秋,她都活跃在各 种各样的演出现场。 来到南非之后,最初 几年的中秋有些冷清。 渐渐的,当地华 侨华人越来越多,庆 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活 动越来越丰富。黄晶晶欣喜地发现, 自己有了新的舞台。2015年,约翰内 斯堡华星艺术团成立。作为团长,黄 晶晶更忙了。 “我们特别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 可以唱中国歌曲、跳中国舞蹈,还可以 培养下一代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黄晶 晶说。随着艺术团的规模日渐壮大, 名气日益响亮,逢年过节,当地文化中 心和侨团都会向艺术团发来邀请函。 “每年至少参与四五场演出。” 今年中秋尤为特别。再过半个 月,新中国将迎来 70华诞。“我们艺术 团准备了一台专场演出,都是我们自 己的节目,充满中国元素。”黄晶晶 说。为了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她专 门从中国买了灯笼和五星红旗。 “晚会之前,我们会带着艺术团的 孩子们一起拼装灯笼,给他们讲和中 秋有关的故事,也会给他们分发五星 红旗,告诉他们10月1日是新中国的 生日。”黄晶晶希望,生活在海外的“华 二代”,也能和她一样,从小就拥有一 份有关中秋的回忆,维系一份对祖 (籍)国的惦念。 “每年中秋,我 们都会准备一台‘秋 晚’。今年是第四届 了。”说起将于9月 14日在悉尼市政厅 剧场亮相的文艺晚 会,澳大利亚悉尼华 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 话里全是兴奋。 歌曲、民族舞、 配乐诗朗诵……精彩 纷呈的节目背后是余 俊武与近 400名演员 长时间的用心准备。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 立70周年,这个中 秋可谓喜上加喜。” 为此,余俊武将今年 中秋文艺晚会的主题 定为“中秋抒怀”。“我们不仅想抒发 思念亲人、梦回故乡的深情,更想表 达满怀感恩、祝福中国的心意。” 让余俊武颇为骄傲的是,今年“秋 晚”上几乎所有节目都是华星艺术团 原创的。团员们自己作词、作曲、编排 节目,并在舞台上布置了一块巨大的 LED 显示屏,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风 土人情、发展面貌。余俊武说,舞台更 大了,节目更精彩了,身为中华儿女的 自豪感更强了。 来到澳大利亚30多年,余俊武 目睹了这块土地如何从“中华文化的 沙漠”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热土”。 而他正是其中一名辛勤的耕耘者。每 逢中秋等传统佳节,余俊武都会带领 艺术团成员精心筹备中国文化特色浓 郁的文艺演出,邀请当地观众前来观 赏。平时,艺术团还会定期慰问当地 养老院,参加各地嘉年华。 “在海外,我们把中秋等传统节日 看得特别重,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 这些年,中国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 断提升,这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讲述 中国故事的底气更足了。”余俊武说。 随着中秋节临 近,倪晨元开始张罗 为公司同事订购月饼 的事。“不管是中国 员工,还是英国员 工,我们都会给每人 发一盒月饼。” 在海外,年轻一 代的华侨华人还会主 动过中秋节吗?面对 疑问,这名“90 后”男 生毫不犹豫地回答, “当然!所有的中国 传统节日,我们都 过。这些节日给了我 们很大的期盼”。 倪晨元还记得, 2017 年中秋节,朋友 的父母来英国探亲, 邀请大家一起过节。北方的小伙伴包 饺子,南方的小伙伴包汤圆,不同地域 的饮食文化在异乡的餐桌上汇聚成一 顿丰盛的“中秋大餐”。那晚,大家吃 着家乡味,过着中国节,说说笑笑、团 团圆圆的场景成为倪晨元出国 6 年来 最温暖的“中秋记忆”。 吃月饼是过中秋少不了的“仪 式”。对于充满创意的年轻人来说, 自己做月饼为海外的中秋增添了不少 仪式感。“我有朋友就会自己做月 饼,在电商平台上卖,很受欢迎。” 倪晨元说。这些手工制作的月饼虽然 不如商店卖的月饼精致考究,却因其 中的丝丝用心而成为抢手的“网红” 商品。 身在他国,这群年轻人努力延续 的,不仅仅是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如 今,倪晨元身边的不少同龄人已经结 婚生子,定居英国。中秋节成为这些 小家庭每年必过的节日。“朋友们都 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认知与了解。”倪晨元说,大家不约 而同地有一个共识—走得再远,都 不能忘本。 图为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成员在为“中秋抒怀”文艺晚会排练舞蹈。 照片由余俊武提供 耀耀西西西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华侨华人话中秋——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团圆paper.people.com.cn/rmrbhwb/page/2019-09/13/06/... ·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华侨华人话中秋——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团圆

0606

“我和家人刚从华埠的中秋街会回来。两天的街会,有舞狮舞龙,还有贩卖月饼等食物的各种摊位,热闹极了。”在蔡文耀的记忆中,来到美国 30 年,每逢中秋,去旧金山华埠参加街会一直是全家人的“保留节目”。

今年,女儿上大三,在学校上课,蔡文耀便和妻子一起去华埠逛了逛。“两年前的中秋节,女儿刚上大一,我和妻子专门带了月饼去学校,邀请她的同学们一起庆祝

中秋。”蔡文耀说,他希望能和不同族裔的朋友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喜悦。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蔡文耀的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那时,一到中秋,大街小巷挂满灯笼,所有人都涌上街头,赏灯赏月,笑语欢歌。移民美国后,蔡文耀努力保留这份热烈的节日气氛。“有好多年的中秋,我会在家中挂起灯笼,邀请朋友聚会。”

而今,这份节日的热闹不仅留存在蔡文耀的家中,也洋溢在旧金山的街头巷尾。大型超市里,各种口味的月饼琳琅满目。中餐厅里,人头攒动,其乐融融。旧金山市的政府官员也向华侨华人送来中秋祝福。“在国外,中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蔡文耀说。

“我希望有机会能再回中国过一次中秋。”这是蔡文耀现在最大的心愿。通信便捷了,联系紧密了,每次看到国内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过节照片,蔡文耀都归心似箭。“改革开放 40 多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海外,看着月亮,念着故乡,盼着中国的未来更加璀璨辉煌!”

提灯会、武术表演、灯笼制作比赛、传统音乐演奏……今年中秋,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鸡场街文化坊又“火”了一把。上万人慕名来到这条百年老街,感受浓郁热烈的中国节日氛围。

“中秋期间,马六甲的华侨华人除了吃月饼、品清茶之外,还会准备佳肴祭祀祖先、感恩先人。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祖辈先贤对下一代叮咛教导的结果。”颜天禄是马六甲历史街区(鸡场街)工委会常务副主

席,也是一名闽籍“华四代”。虽然从小在海外出生长大,但他脑海中有关中秋的记忆一点也不少。其中,最璀璨的一抹亮色莫过于提灯会。

“我记得小时候,街坊邻居都会办提灯会。我们小孩子没钱买灯笼,就自己制作灯笼,当时连铁罐都用上了。”颜天禄说。

月圆之夜,五彩缤纷的灯笼星星点点,照亮了夜空,也在颜天禄心中点燃了一颗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种。这些年,无论多忙,在中秋这天回家团圆是颜天禄固定不变的行程,而在鸡场街牵头主办提灯大会是他最重要的中秋活动。

今年中秋,鸡场街上的 8个侨团联合举办了一场庆祝盛会。提灯踩街,共赏明月,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吸引了当地华侨华人,还“圈粉”众多其他族裔的民众。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唯有坚守、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根脉,才能强化我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颜天禄说。

华侨华人 责编:严 瑜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华侨华人话中秋——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团圆本报记者 严 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身处何方,中秋之夜的中华儿

女,定会抬头仰望那一轮共同的明月,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这条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纽带,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让每一个游子心念团圆。

这团圆之心,从世界每一个角落,飞向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于这个叫中国的美丽国家。

月圆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六大洲的华侨华人,听他们讲述海外的中秋故事,听他们诉说对故土的思念,听他们表达对团圆的期盼。

侨 界 关 注侨 界 关 注

华侨华人 责编:严 瑜 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近年来,中秋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这种浓浓的“家”的味道飘洋过海,在海外处处留“香”。

曾经,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中秋只是记忆中的月饼与葡萄。偶尔在中秋节这天记起,会忍不住抬头望夜空,暗暗比较一下这里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比故乡圆。

曾经,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中秋不过是越洋电话中的一句问候。偶尔脆弱时,父母亲友的暖心话语会让自己忍不住潸然泪下。

如今,海外游子享受着飞机带来的倏忽南北的快捷,体验着网络通畅带来的如在现场的亲 密 。 回 家 的 路 “ 短 ” 了 , 想 家 的 心 反 而

“重”了。想方设法,腾挪转移,赶在中秋期间休个假,回趟国,成了很多人的新选择。

如今,即便在中秋期间诸事缠身回不了国,海外游子也能够在住在国体会到节日气氛。虽不能与国内亲友团圆,却能够与当地的中国驻外使领馆人员以及侨社朋友相聚,天涯

海角也能享受家一般的温暖。中秋的味道越来越浓。这味道中,有中国

的日渐强大。这味道中,有海外华侨华人的扬眉吐气。

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不心潮澎湃。在中国步履蹒跚之时,有些人选择背井离乡,踏上异国土地,只为谋生。对他们而言,那时候的中秋,是辛苦劳作一整天之后的举头望月,是因为电话费高昂而无法倾诉的浓浓乡愁,是趁无人注意而悄悄拭去的眼角泪珠。

70 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奋进。中国以昂扬的姿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些人走出国门,为的是寻找更好的机遇,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对他们而言,中秋是回国品尝花式月饼的惊奇,是与家人团聚赏月的幸福,是视频中大家相对而笑的感慨。

70年来,在海外,千千万万华侨华人亲身

体会到从被歧视、被无视到被重视的转变。对他们而言,中秋变得越来越有仪式感,中秋承载着他们自豪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觉,中秋成为他们深刻体会与祖 (籍) 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契机。

中秋,已经成为展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紧密联系的节日。一面是国内优秀演出团体奔赴世界各地献上一台台精彩的慰侨表演,一面是海外华侨华人自发组织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中秋庆典活动;一面是母亲的丝丝牵挂与深情问候,一面是游子的孺慕情深与同频共振。

中秋,也已经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时节。台上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演出,台下总少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当地的各式庆典活动中,总能发现当地民众的热情参与。无论是文艺联欢还是聚会座谈,好客的华侨华人总不忘邀请自己的当地朋友。

中秋佳节,环球同此美好。

中秋味道 越来越香张 红

随着中秋节临近,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一些商场挂上灯笼等装饰。图为一名女子带着孩子从中秋灯笼装饰旁走过。 张纹综摄 (新华社发)

“我来巴西 30 年了,几乎每个中秋都是在这里过的,因为每年这时候总是最忙的。”联系上李青霞时,她刚从一台大型晚会现场出来。作为总策划,忙碌一整晚的她嗓音有些疲惫。但说起未来几天庆祝中秋的满满计划表,她立马又精神起来。

30 年前,刚到巴西,李青霞因为有在国内从事文艺工作的经历,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地侨界的“文艺担当”,几乎所有大型演出都有她忙碌的

身影。“那时,中国文化在这里是一块空白,很少能够听到华人孩子唱中国歌曲、朗诵中文诗歌。更别提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有多么陌生了。”

李青霞没有放弃。“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把中国传统节日办热闹。”中秋晚会、中秋中华美食文化节、中秋月光节……如今,在圣保罗,仅仅是以中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就有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粉丝团”越来越庞大。这几年,圣保罗华星艺术团成立之后,李青霞作为团长,还带领艺术团在节日期间到圣保罗及周边城镇演出,有时一趟就是几百公里的路程。

“现在,不少巴西当地孩子也开始接受并热爱中国文化。在刚刚结束的晚会上,就有两名巴西学生用中文演唱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爱你中国》,唱得非常好!”李青霞感叹:“办了30年活动,感情越来越深了。”

这份感情究竟是什么?李青霞想了想回答道:这份感情很丰富,既有在海外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有看到中国阔步迈进新时代的自豪,更有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最深沉的热爱。

“小时候,最爱过的就是中秋节。在广州,我们除了吃月饼,还会吃芋头、花生、杨桃等许多食物,还会举行拜月光的仪式。”在南非生活了 15年,黄晶晶对故乡的那轮圆月依旧念念不忘。

移民海外之前,黄晶晶是一名歌唱演员。那时,几乎每个中秋,她都活跃在各种各样的演出现场。来到南非之后,最初几年的中秋有些冷清。

渐渐的,当地华侨华人越来越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活

动越来越丰富。黄晶晶欣喜地发现,自己有了新的舞台。2015年,约翰内斯堡华星艺术团成立。作为团长,黄晶晶更忙了。

“我们特别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唱中国歌曲、跳中国舞蹈,还可以培养下一代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黄晶晶说。随着艺术团的规模日渐壮大,名气日益响亮,逢年过节,当地文化中心和侨团都会向艺术团发来邀请函。

“每年至少参与四五场演出。”今年中秋尤为特别。再过半个

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我们艺术团准备了一台专场演出,都是我们自己的节目,充满中国元素。”黄晶晶说。为了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她专门从中国买了灯笼和五星红旗。

“晚会之前,我们会带着艺术团的孩子们一起拼装灯笼,给他们讲和中秋有关的故事,也会给他们分发五星红旗,告诉他们 10月 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黄晶晶希望,生活在海外的“华二代”,也能和她一样,从小就拥有一份有关中秋的回忆,维系一份对祖

(籍)国的惦念。

“每年中秋,我们都会准备一台‘秋晚’。今年是第四届了。”说起将于 9 月14 日在悉尼市政厅剧场亮相的文艺晚会,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话里全是兴奋。

歌曲、民族舞、配乐诗朗诵……精彩纷呈的节目背后是余俊武与近 400 名演员长时间的用心准备。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这个中秋可谓喜上加喜。”为此,余俊武将今年中秋文艺晚会的主题

定为“中秋抒怀”。“我们不仅想抒发思念亲人、梦回故乡的深情,更想表达满怀感恩、祝福中国的心意。”

让余俊武颇为骄傲的是,今年“秋晚”上几乎所有节目都是华星艺术团原创的。团员们自己作词、作曲、编排节目,并在舞台上布置了一块巨大的LED显示屏,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面貌。余俊武说,舞台更大了,节目更精彩了,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更强了。

来到澳大利亚 30 多年,余俊武目睹了这块土地如何从“中华文化的沙漠”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热土”。而他正是其中一名辛勤的耕耘者。每逢中秋等传统佳节,余俊武都会带领艺术团成员精心筹备中国文化特色浓郁的文艺演出,邀请当地观众前来观赏。平时,艺术团还会定期慰问当地养老院,参加各地嘉年华。

“在海外,我们把中秋等传统节日看得特别重,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这些年,中国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底气更足了。”余俊武说。

随 着 中 秋 节 临近,倪晨元开始张罗为公司同事订购月饼的事。“不管是中国员工,还是英国员工,我们都会给每人发一盒月饼。”

在海外,年轻一代的华侨华人还会主动过中秋节吗?面对疑问,这名“90 后”男生毫不犹豫地回答,

“当然!所有的中国传 统 节 日 ,我 们 都过。这些节日给了我们很大的期盼”。

倪晨元还记得,2017 年中秋节,朋友的父母来英国探亲,

邀请大家一起过节。北方的小伙伴包饺子,南方的小伙伴包汤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在异乡的餐桌上汇聚成一顿丰盛的“中秋大餐”。那晚,大家吃着家乡味,过着中国节,说说笑笑、团团圆圆的场景成为倪晨元出国6年来最温暖的“中秋记忆”。

吃月饼是过中秋少不了的“仪式”。对于充满创意的年轻人来说,自己做月饼为海外的中秋增添了不少仪式感。“我有朋友就会自己做月饼,在电商平台上卖,很受欢迎。”倪晨元说。这些手工制作的月饼虽然不如商店卖的月饼精致考究,却因其中的丝丝用心而成为抢手的“网红”商品。

身在他国,这群年轻人努力延续的,不仅仅是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如今,倪晨元身边的不少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定居英国。中秋节成为这些小家庭每年必过的节日。“朋友们都希望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倪晨元说,大家不约而同地有一个共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本。

图为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成员在为“中秋抒怀”文艺晚会排练舞蹈。(照片由余俊武提供)

蔡文耀(美国):

想再回中国过一次中秋

蔡文耀(美国):

想再回中国过一次中秋中秋

余俊武(澳大利亚):

今年的﹃秋晚﹄又要来了来了

倪晨元(英国):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本

黄晶晶(南非):

留一份儿时的中秋记忆

秋记忆

颜天禄(马来西亚):

星星点灯守护文化根脉

李青霞(巴西):

对中国文化最深沉的爱

李青霞(巴西):

对中国文化最深沉的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