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題四/-7-偏遠小學...2009 !" #$% &' ( )*...

19
2009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薛方杰 薛方杰 薛方杰 薛方杰 1 李凱翔 李凱翔 李凱翔 李凱翔 2 1 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助理教授 2 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研究生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導致偏遠小學規模逐漸縮小甚至被整併或廢校。 雖然地理位置、資訊等處於發展之弱勢,但各特色小學企圖利用周邊環境資源成 為學習優勢,使課程與空間運用更多元化,進一步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 為深入了解偏遠小學運用校園空間及社區資源進行環境體驗與教學模式,本 研究運用現地觀察、活動參與及訪談等方法。 分析各校如何將在地資源延伸成為本位課程之環境教學輔助,並與周邊社區 或機關進行合作,進而發展成開放他校或團體進行分享遊學之體驗模式,活化且 提升本身及社區場域價值。 所得結論有:分時段運用的社區與校園資源、遊學類型和移動式教室等規劃, 擴大環境學習場域;相關空間應集中設置,以利區劃、彈性使用及減少干擾一般 教學;多功能學習空間規劃,支應教學、活動與生活需求,增加複合利用之彈性: 除環境資源規劃外,應同時考量校方及社區人力、遊學內容及經營管理之規劃。 關鍵字:環境教育、特色小學、偏遠小學、分享遊學、多功能教育。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薛方杰薛方杰薛方杰薛方杰 1、李凱翔李凱翔李凱翔李凱翔 2

    1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助理教授

    2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研究生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導致偏遠小學規模逐漸縮小甚至被整併或廢校。

    雖然地理位置、資訊等處於發展之弱勢,但各特色小學企圖利用周邊環境資源成

    為學習優勢,使課程與空間運用更多元化,進一步與社區建立夥伴關係。

    為深入了解偏遠小學運用校園空間及社區資源進行環境體驗與教學模式,本

    研究運用現地觀察、活動參與及訪談等方法。

    分析各校如何將在地資源延伸成為本位課程之環境教學輔助,並與周邊社區

    或機關進行合作,進而發展成開放他校或團體進行分享遊學之體驗模式,活化且

    提升本身及社區場域價值。

    所得結論有:分時段運用的社區與校園資源、遊學類型和移動式教室等規劃,

    擴大環境學習場域;相關空間應集中設置,以利區劃、彈性使用及減少干擾一般

    教學;多功能學習空間規劃,支應教學、活動與生活需求,增加複合利用之彈性:

    除環境資源規劃外,應同時考量校方及社區人力、遊學內容及經營管理之規劃。

    關鍵字:環境教育、特色小學、偏遠小學、分享遊學、多功能教育。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The research of the combine space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remote elementary schools

    Fang-Jye Shiue1、Kai-Hsiang Li2

    1 Assistant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Yi Lan city, 260 Taiwan.

    2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Yi Lan city, 260, Taiw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ow birth rate have lead remote elementary schools being

    reduced its size, consolidated with other school, or closed.

    Although, loc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remote schools is at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Each element school has used it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o create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which diversify the use of courses and spaces, and built

    community partnership

    In order to deeper understanding how remote elementary schools combine campus

    space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to create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model,

    this research conducted site observations,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interviews.

    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how each school extend local

    resources in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e with local communities, and

    agencies to develop a learning model to enhance values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This study result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community resources, campus

    resources, travel learning, and mobile classrooms can be used in different education

    needs in order to expand the area for environmental learning. Second, related spaces

    should be allocated more closely for better usage and reduces disturbs to normal

    education. Third, a plan for multi learning space is necessary to support needs for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life. Finally, planning should consider schools, community

    human resources, content for travel and study, and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school、、、、Remote school、、、、Travel

    learning、、、、Multi-function studies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一一一一、、、、研究緣起與目的研究緣起與目的研究緣起與目的研究緣起與目的

    1、、、、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偏遠小學多位於山區或濱海等交通不便之處,在少子化與老年化的社會變遷

    趨勢下,地區人口及幼齡學童快速外流及減少,國民小學之規模也相對縮小而遭

    致被併校及廢校之壓力,另一方面,學校周邊之社區也會伴隨著學校的廢置快速

    邊緣化,而使其城鄉落差更為激化;無論就教育、社區發展、文化傳承以及環境

    經營等面向上,偏遠小學及社區均面臨著極大的衝擊。 李光中、張惠珠、王鑫、黃可欣、王鈴琪、蔡嘉玲(2008)認為偏遠鄉村小學常是當地的文教中心,影響社區的學習發展,同時在社區活動、文化傳承與推廣等方面

    成為重要的交流場域。許多學者也提出學校與社區彼此合作的必要關係,李建興

    (1995)認為從社區方面來看,社區乃是民眾生活的地方,社區發展的目標需賴學校

    教育協助完成,而學校教育需賴社區的合作與支持而進行;從學校方面而言,學

    校是整體社區的一部分,學校配合社區發展的目標,反應社區居民外顯的和內含

    的壓力,同時社區亦接受學校的影響,學校不僅反映社區的價值,而且決定社區

    未來的前途。因此學校與當地社區空間資源利用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鄉村地區,

    兩者關係有著非常唇齒相依的必要性。

    相較於都市環境的潛在危險性高及人口結構的複雜,不易拓展環境學習;偏

    遠特色小學運用社區環境的潛在危險性低及人口結構簡單等區域特質,發展環境

    學習,顯現出學校與社區彼此空間利用存在著更大互相影響的潛力與象徵精神。

    不管在教學、經營與社區文化交流等議題上,特色小學空間及環境資源利用

    更可作為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及環境教育等理念的具體呈現,吸引本研究深

    入探究與學習。

    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以探討偏遠小學結合環境資源之空間發展為目的,藉由其中已發

    展使用模式的偏遠小學之經驗分享與交流。配合其空間使用,分析其方法及優劣,

    提供其他偏遠小學未來在校園轉型發展參考方向,希望在開發環境學習與當地資

    源的過程,發展屬於本身地方特色的社會支持策略,回饋當地發展及促進認同,

    還給偏遠地區孩童的就學權力,使小學能免於被裁併、廢校,追求校園及社區空

    間利用與環境資源的最大價值。

    綜合所述,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41)探討發展環境遊學之特色偏遠小學軟體策略;

    (42)分析與彙整空間及資源利用模式;

    (43)提出偏遠小學發展遊學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之具體建議。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二二二二、、、、概念脈絡概念脈絡概念脈絡概念脈絡

    因應少子化與鄉村人口萎縮,許多偏遠小學及鄉村學校經營策略逐漸轉型,

    配合政策補助與地方協助之下,運用在地環境資源,產生環境教育與社會教育等

    附加價值,使偏遠鄉間小學在裁撤整併校的議題中出現新的契機。

    1、、、、校園校園校園校園、、、、社區與環境學習之關係社區與環境學習之關係社區與環境學習之關係社區與環境學習之關係

    環境教育的發展,緊扣國際環保思潮的影響。環境教育可以簡單的說,為使

    人類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互動,進而對環境產生關懷,以及對環境問題採取適當

    得行動,所應學習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過程(陳慶隆,2002)。

    教育是從兒童就要開始,如何及早為兒童安排一個良好的教育情境,是極為

    重要的教育課題(詹棟樑,1995)。於是教育部(2001)在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課程綱要

    提出主要五大目標:(1)環境覺知與敏感度;(2)環境概念知識;(3)環境倫理價值觀;

    (4)環境行動技能;(5)環境行動經驗。提供各國中小在環境教育執行之依據。而國

    民小學是普遍設立於地方的文教機構,在環境教育的推廣與落實上,同時也成為

    主要媒介。

    環境學習其實也牽動著學校與社區的教育發展,孩童學習除了學校本身之

    外,與其生活環境最為密切的就是所在的社區,其中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等

    理念也成為支應環境教育之延伸,擴大成社會學習、終身學習等教育範疇,許多

    專家學者也提出學校、社區與學習之關係:許水德(1995)認為學校是社區內的專門

    教育機構,但學校的教育對象,不應限於在校的學生,應該由校內擴及校外,以

    期普及於整個社區。王國聯(1995)指出學校是社區文化的中心,也是社區文化教育

    的機構,更是社區的主要人力、物力及知識的資源。詹棟樑(1995)則認為社區對兒

    童教育而言,除了教育的意義外,尚有促進兒童發展的意義。

    在國小階段環境教育應儘量讓兒童從最熟悉的生活環境開始學習接近自然,

    透過感官接觸、親身體驗、參觀和遊戲活動,了解環境、珍惜環境進而愛護環境(余

    宗翰,2000;Simmons,1998;陳錦雪、王佩蓮,1993)。

    從環境中學習的主要精神和手段就是從事戶外活動、知性之旅、戶外教學等;

    在戶外活動中培養保育環境和追求永續發展,也成了現代戶外教育的一環(余宗

    翰,2000;王鑫,1995;蘇盛雄,1993)。

    戶外教學是環境教育最普遍實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接觸自然環境,使用他

    們的五官來觀察自然獲得的第一手的經驗,覺醒其環境意識,培養其愛護環境與

    保護環境的意願(楊冠政,1997)。

    因此,學校環境不應僅是靜態的美化與活動場所,而更應該是提供教師教學

    以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與建構知識的重要場域(薛方杰,2008)。

    偏遠特色小學循著此目標之推展,將環境教育融入課程,運用其校園空間推

    展環境學習的理念。根據學校或社區特色配合環境教育的課程設計,使所在地區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的環境議題都能成為教學內容,校園空間的發展也變得多元化、豐富化。

    藉由學習環境低發展、生態化之優勢、偏遠特色小學在教育與經營上已開創

    出新的可能性,進而產生區域遊學體驗之新型態戶外環境學習模式。綜合以上所

    述,校園與環境學習的關係,將可提升校園空間的學習價值,同時延伸至社區場

    域,充分運用在地資源。

    2、、、、小學發展特色之價值小學發展特色之價值小學發展特色之價值小學發展特色之價值::::

    王國聯(1995)指出學校在社區發展中具有相當重要地位,社區發展的本質是一

    種教育的過程,而學校是屬於社區的主要資源之一,更是社區中之主要教育文化

    機構。社區發展的目標有賴學校教育來完成,而學校教育則須賴社區的合作與支

    持才能完整。蔡瑞榮(1995)也指出學校是社會教育的原動力,社區文化的建立有賴

    學校的參與和支持。因此,偏遠學校本身其實就代表著當地社區的縮影,其特色

    塑造及取材更應從所處當地之中尋找。2004 年教育部1政策白皮書揭示:「深度認

    識台灣、走讀台灣鄉鎮,發展學校特色」。各地學校代表台灣不同部落、村落的在

    地社區文化,亟需活化再利用荒廢校舍,以創造教育及地方發展附加價值。

    配合在地特色資源與人文特質,為活化校園閒置空間使其空間價值再利用。

    教育部自 2007年推動為期三年活化空間發展特色學校計畫,補助學校結合地區性

    特色環境,產業文化、山川景觀、自然生態、人文遺產等資源,提供優質化、多

    元化、豐富化的課程發展素材,逐步發展出學校特色。規劃在地化特色課程平台,

    提供參觀與體驗學習,並且鼓勵城鄉交流學習,以不同課程的風貌與教學的型態,

    提供真實情境之校外教學平台,帶動了國內本土型的遊學風潮。

    執行至今,獲得專款補助的校次中,國小學校即佔了 77%2。對於國小學校發

    展特色具有極大的鼓勵作用,成為轉型活化之趨勢。其優質化、多元化、豐富化

    更可轉化成偏遠小學空間及環境資源利用主要依據。

    黃世孟(1996)也指出今後校園建築的空間類型,除了一般的認知的普通教室、

    專科教室、多用途學習空間、社區資源共享空間等四類空間外,更多了一種移動

    式的學習空間。換言之透過開放教育的教學觀念及交通工具的協助,學習的場域

    將不必侷限於校內,可以選擇在社區甚至其它距離更遠、更適宜的地點發生(林志

    秋,2009)。因此,學校發展特色之價值,除了可活化校園本身,也影響社區的發

    展,透過遊學課程及輔助教具的進行,環境學習的場域將可更多元、豐富。

    3、、、、校園與社區資源利用之議題校園與社區資源利用之議題校園與社區資源利用之議題校園與社區資源利用之議題

    綜合以上可瞭解,校園與社區的關係影響著環境學習之效益,而在此議題上,

    其校園空間與社區資源規劃對於環境教育有著輔助教學之功能,其設置與安排將

    1 資料來源自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網址:http://163.20.79.146/ 2 資料來源自教育部國教司,受補助共324校次,其中國小為249校次。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影響資源利用的發展。

    社區的自然、社會、藝術與文化資源就是學習的最佳教材,社區的耆老與專

    業人士更可以成為學校的教師(劉倖君,2004;陳浙雲,2001)。

    校園內除了人為之建築設施及各種定點之教學園區外,其它校園角落、草地

    小溪、池塘、灌木或樹林等,都可經過規劃、設計或改善以做為生態教學或環境

    教育之場所(余宗翰,2000;石明卿,1998)。

    楊冠政(1991)指出在國外相關案例為配合戶外教學,各國設置有自然中心

    (nature center)、自然步道(nature trail)、戶外教室(outdoor education classroom)等設

    施輔助教學。教學場所並增設相關教學設備,有助教學效果之提升。

    胡怡惠(2004)整合國外部分的相關文獻,提出課程結構與活動內涵主要可分為

    室內課程、戶外課程、體驗及冒險活動。敘述如下:

    (1)室內課程室內課程室內課程室內課程::::

    多以演講、討論等方式,也有以幻燈片或是錄影帶來呈現,有些課程更強調

    上課場地的佈置(Shepard &Speelman,1985)。

    (2)戶外課程戶外課程戶外課程戶外課程::::

    設計以趣味且帶有知識傳遞的遊戲來進行,如模擬遊戲、辨識足跡

    (Bogner,1998);以實地進行探勘的方式,如棲息地的深入調查或是池塘與河流

    研究(Dettmann & Pease,1999)等。

    (3)體驗活動體驗活動體驗活動體驗活動::::

    此部分指戶外活動但較不耗體力且新奇有趣的活動安排如露營、賞鳥、夜間

    散步、營火、活動日誌的紀錄等。

    (4)冒險活動冒險活動冒險活動冒險活動::::

    此部分是需耗費大量體力及時間來進行,且可能較具危險性如長時間健行、

    溯溪、爬山、划獨木舟、滑雪、攀岩等。

    綜合所述,校園與社區資源的運用其實可依活動內涵進行規劃分類,將有助

    環境教育之資源整合,輔助本位教學與分享遊學體驗活動。但目前相關文獻多以

    本位課程設計、活動執行及師資安排等議題為主要方向;在遊學體驗空間及資源

    規劃議題,較缺少國內相關研究案例可供參考,本研究即從輔助環境學習之觀點,

    探討國內偏遠特色小學執行遊學體驗之校園及社區資源利用議題。

    以上相關論述均作為研究分析時之重要依據。而偏遠特色小學如何結合空間

    與環境資源利用發展分享遊學體驗之模式,成為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

    三三三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活動環境與行為的互動使用關係,探究學校如何實際複合運用空

    間進行分享遊學、營隊服務等環境學習活動,達到開放教育與環境教育之功效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依據社區資源、分享遊學等環境學習條件,考量本研究資料的彙整,選擇目

    前有運作相關活動為研究對象(表1)。採用匿名方式進行相關學校分析,本文以2009

    年各校舉辦之活動為依據。透過實際參與觀察,整合相關空間與資源利用模式。

    表 1 案例學校基本資料 學校 A 國小 B 國小 C 國小 D 國小 E 國小 F 國小 G 國小 縣市 臺北縣 花蓮縣 臺北縣 臺北縣 臺北縣 宜蘭縣 臺北縣 區位 山區 山區 山區 山區 山區 濱海 濱海 班數 14 6 6 6 6 6 6 人數 教師 29 學生 192 教師 22 學生 62 教師 17 學生 51 教師 18 學生 67 教師 19 學生 99 教師 15 學生 121 教師 15 學生 58 特色 水岸遊學 產業體驗 生態體驗 步道探索 步道探索 溯溪體驗 礦夫營 社區探索 蛙類生態 步道探索 衝浪遊學 浮潛遊學 步道探索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實地行為觀察、訪談等方法為主,文獻資料分析為輔助。初步

    踏勘時觀察校園及社區空間實際使用情形及經營方式,與校長進行訪談了解軟體

    策略與空間硬體的使用現況。再透過多次活動參與觀察,建立各校使用模式,並

    訪談執行人員相關空間使用觀感、執行安排之方式。最後,整合各校空間及資源

    利用類型模式,進行說明與分析,提出偏遠小學發展分享遊學體驗模式之空間與

    環境資源利用之具體建議。

    四四四四、、、、案例國小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分析案例國小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分析案例國小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分析案例國小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分析

    本章以案例小學之分享遊學體驗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為遊學課程軟體

    策略、活動環境資源類型利用、校園空間使用三大架構來說明主要運用方式。

    1、、、、遊學課程軟體策略之發展遊學課程軟體策略之發展遊學課程軟體策略之發展遊學課程軟體策略之發展

    透過與各校長及執行人員訪談,彙整各校在活動發展軟體策略可分成三大階

    段(圖 1):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1)開發特色階段開發特色階段開發特色階段開發特色階段::::

    校長為主要策畫者,其意願是此階段最重要之關鍵。須先探索社區資源,建

    立學校特色方向之規劃,經費來源除了爭取教育部專案補助之外,另可自我

    提案申請或找尋相關機關(農委會、林管處、風景區管理處等)爭取補助。

    (2)校內資源整合與社區人力建立階段校內資源整合與社區人力建立階段校內資源整合與社區人力建立階段校內資源整合與社區人力建立階段::::

    人力資源方面在校內主要先與主要行政人員(教導、總務等)進行溝通與協調,

    再與相關學習領域(自然、人文、藝術等)教師討論課程,或由教師主動提案社

    區學習的課程;校外可甄詢社區團體、個人或學術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如社區

    發展協會、休閒農場、風景區管理處、文化工作者或社區教師、相關大學生

    態、社區及環境教育系所等)。

    (3)課程執行與彈性修正階段課程執行與彈性修正階段課程執行與彈性修正階段課程執行與彈性修正階段::::

    討論擬訂之課程先融入學校本位課程執行,其中選取較富特色之課程延伸成

    分享遊學體驗課程,透過實際執行後,他校經驗分享與交流,修正遊學活動

    內容,再回饋融入學校本位課程,創新與再活化環境學習課程。

    以上各階段彼此互相影響,皆可回饋循環檢討

    2、、、、活動環境資源類型利用活動環境資源類型利用活動環境資源類型利用活動環境資源類型利用

    參與活動分析後,對於遊學類型,各校因應其人力資源與空間設施之考量發

    展各有異同(表 2)。

    表 2 各校環境學習與分享遊學活動 遊學體驗 案例學校 類型 時間 參加對象 A B C D E F G 平日 -- -- ■ ■ ■ -- ■ 周末假日 ■ -- -- -- ■ -- -- 單日遊學 寒暑期 -- -- -- -- -- ■ -- 周末假日 ■ -- -- -- -- -- -- 多日遊學 寒暑期 ■ ■ -- -- -- -- ■ 校際參訪 平日(單日) 校內外師生及機關團體 ■ ■ ■ ■ ■ -- -- 營隊服務 暑期 本校及社區學齡兒童 --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以下為整合各校分享遊學之類型說明:

    單日遊學單日遊學單日遊學單日遊學::::

    平日以接受他校申請為主要對象,可依據來訪學校所要進行之環境學習內

    容,進行彈性調整。假日則開放其他團體申請,偏重於戶外環境體驗;暑假

    期間學校主動辦理遊學營隊,開放校內外師生及機關團體參與。此類型優點

    是校方及社區人力較易彈性支應,缺點是時間限制,不易深入體驗。

    多日遊學多日遊學多日遊學多日遊學::::

    學校須設置住宿空間,因應時間性較長,主要以寒暑期間舉辦為主,活動內

    容包含室內教學及環境體驗;也有周末假日開放二日住宿型。此類型優點是

    長期體驗可深入瞭解在地特色,活動較為豐富,學生人際交流性大;缺點是

    校方及社區人士需長期支應,時間安排較不易。

    校際參訪校際參訪校際參訪校際參訪::::

    與平日單日遊學型類似,主要針對與他校交流為主,體驗學校本位課程之環

    境學習、主題特色,另以遊學體驗支應。此類型優點是學生彼此交流性大,

    缺點是時間限制。

    營隊服務營隊服務營隊服務營隊服務::::

    主要集中於寒暑假,大學社團進入學校與在地學童進行學習分享、遊戲體驗

    為主要活動內容,校方提供場地支應人員生活輔助之設施。此類型優點是增

    加偏遠地區學童寒暑期學習的機會; 缺點是大學社團學生素質較難掌控,對

    孩童學習有不良影響。

    前三者為主要分享遊學類型,學校與外校機關團體之交流,學校多為主導者;

    第四者為大學社團服務本校學生,校方作為輔助協助角色。

    在軟體策略架構曾述各校運用其師資設計教學,融入學校本位課程與特色教

    學,再延伸成為遊學課程體驗。本節透過參與觀察,統合各校遊學類型活動所使

    用之資源進行的教學內容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

    (1)環境體驗與解說環境體驗與解說環境體驗與解說環境體驗與解說::::

    內容偏重於戶外環境,以不定點移動式教學,透過實際碰觸、觀看,進行實

    地解說,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態、人文與在地休閒等地方特色。

    (2)環境教學與宣導環境教學與宣導環境教學與宣導環境教學與宣導::::

    內容偏重在室內教室,以投影式教學介紹相關環境知識,配合標本、生態取

    樣等實質物體輔助教學,同時宣導進行環境體驗時應注意之事項與環境保護

    之理念。

    (3)生活領域學習生活領域學習生活領域學習生活領域學習::::

    內容主要著重在人際關係、生活教育之學習,與同學、教師、社區居民的互

    動。在多日遊學型更增加此領域之交流,輔助學生學習獨立生活、物品管理

    等基礎生活能力。

    整合各校整體環境資源利用之說明如下:主要可分為輔具教具、社區資源、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校園資源等面向來探討。

    輔具教具輔具教具輔具教具輔具教具

    主要功能為輔助環境學習之用,分為人力交通及機動交通等種類,以下為各

    校設備說明(表 3)。人力交通主要使用於進行周邊生態、社區踏查,優點是輔

    助進行深度體驗之用途;缺點是需儲物空間進行管理及維護。機動交通主要

    利用於離學校較遠之區域資源點與點的連繫,優點是增加輔助移動學習之範

    圍;缺點是管理維護成本較高。

    表 3 輔助教具設備 類型 別/學校 A B C D E F G 人力 自行車 ■ ■ ■ ■ 機動 校車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社區資社區資社區資社區資源源源源

    依據概念脈絡及活動參與,社區資源利用可分成自然環境(自然步道、生態環

    境)、人文歷史(社區文化、社區產業)及休閒體驗(體驗活動、冒險活活)等;又

    可分為步行、人力交通及機動交通可及利用之區域,其交通工具設備的規劃

    也影響社區資源環境學習之內容。

    校園資源校園資源校園資源校園資源

    透過活動參與及觀察,學校空間可分為校園環境(開放空間、特色空間)、室內

    空間(普通教室、專科教室、複合空間、專用空間)及輔助生活服務之場所(餐

    廳、廁所、盥洗、住宿等)。其中校園環境之特色空間為學校運用校內戶外場

    域進行特色主題營造而成;室內空間中的複合空間是指多用途的學習教室(視

    聽教室、禮堂等)、專用空間則是指活化運用之閒置教室。

    其校園本身就是環境學習的主要領域,各校以此作為分享遊學體驗之中心,

    本文將更針對探討校園資源利用之類型模式,在校園空間使用架構提出相關

    說明。

    彙整現況各校活動類型資源使用內容與說明(表 4):

    表 4 案例學校空間及資源利用模式 類 社區資源 校園資源 別 自然環境 人文歷史 在地休閒 校園環境 室內空間 服務空間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資源/ 學校自然步道

    生態環境

    社區文化

    社區產業

    體驗活動

    冒險活動

    開放空間

    特色空間

    普通教室

    專科教室

    複合空間

    專用空間

    餐廳

    廁所

    盥洗空間

    住宿空間

    各校資源利用比例%

    單日遊學之空間及資源利用 A ■ ■ ■ -- -- -- ■ ■ -- -- ■ ■ -- ■ -- -- 50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B -- -- -- -- -- -- -- -- -- -- -- -- -- -- -- -- 0

    C ■ ■ -- -- ■ ■ ■ -- -- ■ -- -- ■ ■ -- 56

    D -- ■ ■ -- ■ -- ■ ■ -- -- ■ ■ -- ■ -- -- 50

    E ■ ■ -- -- ■ -- ■ ■ ■ -- ■ -- ■ -- -- 50

    F -- -- -- -- -- ■ ■ -- ■ -- ■ -- ■ ■ -- 38

    G ■ ■ -- -- ■ ■ ■ ■ -- -- ■ -- -- ■ -- -- 50

    多日遊學之空間及資源利用 A ■ ■ ■ ■ ■ ■ ■ ■ -- -- ■ ■ -- ■ ■ ■ 81

    B ■ ■ ■ ■ ■ ■ ■ ■ ■ ■ ■ ■ ■ ■ ■ ■ 100

    C -- -- -- -- -- -- -- -- -- -- -- -- -- -- -- -- 0

    D -- -- -- -- -- -- -- -- -- -- -- -- -- -- -- -- 0

    E -- -- -- -- -- -- -- -- -- -- -- -- -- -- -- -- 0

    F -- -- -- -- -- -- -- -- -- -- -- -- -- -- -- -- 0

    G ■ ■ ■ ■ ■ ■ ■ ■ -- -- ■ -- -- ■ ■ ■ 75

    校際交流之空間及資源利用 A ■ ■ ■ -- -- -- ■ ■ ■ ■ ■ 50

    B ■ ■ ■ -- -- ■ ■ ■ ■ ■ ■ 56

    C ■ ■ ■ -- -- -- ■ ■ ■ ■ 44

    D -- -- ■ -- -- -- ■ ■ ■ ■ 31

    E -- ■ -- -- -- -- ■ ■ ■ ■ 31

    F -- -- -- -- -- -- -- -- -- -- -- -- -- -- -- -- 0

    G -- -- -- -- -- -- -- -- -- -- -- -- -- -- -- -- 0 計 43 57 48 19 29 29 67 62 19 4 57 33 9 67 24 14 營隊服務之空間及資源利用 A -- -- -- -- -- -- -- -- -- -- -- -- -- -- -- -- 0

    B -- -- -- -- -- -- -- -- -- -- -- -- -- -- -- -- 0

    C -- -- -- -- ■ -- ■ ■ ■ -- ■ -- -- ■ ■ ■ 50

    D -- -- ■ -- ■ -- ■ ■ ■ -- ■ -- -- ■ ■ ■ 56

    E -- -- ■ -- ■ -- ■ -- ■ -- ■ -- -- ■ ■ ■ 50

    F -- -- -- -- ■ -- ■ ■ ■ ■ ■ -- -- ■ ■ ■ 56

    G -- -- -- -- -- -- -- -- -- -- -- -- -- -- -- -- 0 計 0 0 28 0 57 0 57 43 57 14 57 0 0 57 57 57 合計 32 43 43 14 35 21 64 57 29 7 57 25 7 64 32 2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社區資源主要以自然步道、生態環境及社區文化利用最頻繁,又以生態環境

    最廣為利用,對環境學習最為直接。

    校園資源規劃以環境配合主題塑造利用為佳;室內空間規劃設置彈性使用之

    複合空間,可助於環境學習,支應生活住宿及教學活動。相關支應住宿空間使用

    將在校園空間使用架構提出探討。

    設置或增設相關生活服務設施,如廁所、盥洗及住宿空間等,使空間運用更

    為完善。達到資源利用優質化、多元化、豐富化之特色小學價值。

    依據以上分析,在資源與空間利用議題,可整合以下觀點:

    (1)配合遊學類型可分時段多層次利用。

    (2)社區資源的利用,可搭配輔助之交通工具來擴大學習資源點。

    (3)校園資源的運用,戶外環境可配合特色營造、室內複合及專用空間的規劃,提

    升輔助學習功能。

    (4)以多日遊學模式利用空間及環境最為多元且豐富,可深度了解在地特色,使參

    與者印象深刻。

    綜合本單元之相關分析內容後,彙整出遊學活動資源可利用模式(圖 2)。

    3、、、、校園空間使用校園空間使用校園空間使用校園空間使用

    分析各校發展特色、分享遊學模式,其校園空間設施規劃現況,主要可分為

    三大面向:

    (1)行政、教學及生活服務空間:

    此內容包含學校行政、教學、生活空間。此類空間架構為支持校園經營、活

    動的必要性空間,其中複合空間也在其內,主要支應正式教學之用途,彈性

    支應遊學課程。運動場等相關戶外空間為學校主要活動場域,

    環境教育 校 園 資 源 社 區 資 源 遊學體驗 特色學校

    單日遊學 多日遊學 校際交流 營隊服務 環境體驗與解說 環境教學與宣導 生活領域學習

    在地休閒 自然環境 人文歷史 服務空間 校園環境 室內空間

    輔助學習 移動教室 步行 人力交通 機動交通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2)學習情境空間:

    此內容包含校園環境、特色主題室內專用空間。此類空間多為環境學習運用

    之場域,配合學習情境佈置與規劃,輔助學校本位課程教學與遊學體驗課程,

    增加學生學習印象與體驗。

    (3)個人空間:

    因各校位處偏遠,學校為支應教學,考量交通不便之因素,設置教師宿

    舍,提供正式教學期間之住宿功能。其中 B校因地處特偏遠地區3,因此設置

    有學生宿舍,提供學童就學期間住宿之使用。此類空間多為個人私密性空間,

    與校園公共性、開放性之比較,因此定義為個人空間。

    本研究綜合整合各校相關空間設施說明案例學校空間設施(表 5)。

    表 5 案例學校空間設施 別 類 A B C D E F G 行政區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2間 保健室 1間 警衛室 1間 廚房 1間 器材室 1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會議室 1間 警衛室 1間 廚房 1間 器材室 1間 掃具室 2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警衛室 1間 器材室 1間 教具室 1間 儲藏室 1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資料室 1間 警衛室 1間 資訊室 1間 輔導室 1間 廚房 1間 器材室 1間 教具室 1間 儲藏室 1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校史室 1間 警衛室 1間 器材室 1間 掃具室 1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廚房 1間 會議室 1間 檔案室 1間 停車場 校長室 1間 辦公室 1間 保健室 1間 警衛室 1間 休息室 1間 廚房 1間 器材室 1間 停車場 行政 、 教學及生活服務空間 教學活動區 普通教室 14間 專科教室 2間 電腦教室 1間 餐廳 1間 活動中心 1間 圖書室 1間 運動場、廁所 幼稚園 1所

    班群教室 1間 (2 班一組,共 3組) 專科教室 3間 電腦教室 1間 餐廳 1間 圖書室 1間 遊樂場 廁所

    班群教室 3間 (2班一間) 專科教室 3間 電腦教室 1間 多功能教室 1間 運動場、 綜合球場 廁所 幼稚園 1所

    普通教室 6間 專科教室 3間 電腦教室 1間 多功能教室 1間 視聽教室 1間 禮堂 1間 圖書室 1間 運動場、遊樂場 廁所 幼稚園 1所 普通教室 6間 專科教室 3間 電腦教室 1間 多功能教室 1間 活動中心 1間 圖書室 1間 合作社 1間 運動場 遊樂場 廁所

    普通教室 6間 專科教室 4間 電腦教室 1間 圖書室 1間 視聽教室 1間 活動中心 1間 運動場、綜合球場 廁所 幼稚園 1所 普通教室 6間 專科教室 1間 電腦教室 1間 視聽教室 1間 圖書室 1間 運動場、廁所 幼稚園 1所 學習情境空間

    特色學習區 生態及標本教室 教學農園 書木榭空間 水生池 空中露營場 水岸觀察區 神秘小樹屋 遊學住宿教室 2間

    陶藝教室 廣場橋 樹屋平台 社區數位中心 射箭場 水生植物池 教學農園 鐘萼木廣場 HOHOSAN區 (特色公共藝術) 教學屋下平台 攀岩區 植物教學區 洗金室 文化走廊 文物館 衣冠塚 採礦台車區 (特色公共藝術) 生態園區 2座 動手植栽區 防空洞體驗區 草坪廣場 衝浪教室 露營教室 1間 獨立沖洗室 11間 海洋資源中心 養殖池 攀岩區 獨木舟廣場 個人空間 宿舍區 退休教師 宿舍 2間 校長宿舍 1間 教師宿舍 11間 來賓宿舍 2間 -師生分區制- 學生宿舍 8間 生活輔導員 宿舍 2間 舊校區 校長宿舍 1間 教師宿舍 2間 校長宿舍 1間 教師宿舍 8間 教師宿舍 5間 無 校長宿舍 1間 教師宿舍 9間 (2 間位於舊校區)

    3 資料來源自教育部統計處,偏遠地區國中小名錄分類。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上述空間設施規劃分析,顯示各校多利用校園環境活化與改造,進行特色環

    境學習,使其不再只是美化與活動的場所。而室內環境學習空間,各校多採用複

    合使用方式。彙整本研究案例校園室內空間利用性質(表 6)主要分為必要性空間、

    多功能空間、再利用空間。

    必要性空間必要性空間必要性空間必要性空間::::為學校經營為學校經營為學校經營為學校經營、、、、教學用途必要之空間教學用途必要之空間教學用途必要之空間教學用途必要之空間。。。。

    多功能空間多功能空間多功能空間多功能空間::::教學用途中複合使用較具有彈性之空間教學用途中複合使用較具有彈性之空間教學用途中複合使用較具有彈性之空間教學用途中複合使用較具有彈性之空間。。。。

    再利用空間再利用空間再利用空間再利用空間::::因學生人數減少或轉換使用之閒置教室空間因學生人數減少或轉換使用之閒置教室空間因學生人數減少或轉換使用之閒置教室空間因學生人數減少或轉換使用之閒置教室空間。。。。

    表 6 室內空間使用性質 性質 類型 空間 說明 行政空間 校長室、辦公室、保健室、廚房、警衛室、器材室、教具室、儲藏室、停車場等。 必 要 性空間 教學空間 普通教室、專科教室、電腦教室、圖書室、幼稚園等 學校行政、教學空間之基本需求,為主要必要性空間。在寒暑期間可彈性支應環境學習活動。 複合使用 多功能教室、視聽教室、活動中心、禮堂、海洋資源中心等。 此類空間多為團體集會之場所,平時提供本身學校活動。因空間面積大,在遊學課程執行時,也常成為主要使用場域。 多 功 能空間 生活服務 宿舍、餐廳、廁所、盥洗室等。 滿足學校生活需求,可輔助遊學課程彈性增設設施。 再 利 用空間 專用空間 主題教室、住宿空間、社區數位中心、獨立盥洗室等。 運用閒置教室活化再利用,強化學校主題特色。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對於輔助環境學習,各案例學校設置的多功能和再利用空間扮演相當重要的

    角色,配合學習情境的營造,使學生體驗更為深刻。空間的彈性也增加了使用的

    多元性(表 7)。

    表 7 案例學校多功能空間 類 複合使用空間 校 C G D E 別 多功能教室 海洋資源中心 活動中心 小型禮堂 案例照片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用途 集會、教學、遊學、用餐、營隊活動及視聽教室等功能。 集會、教學、遊學、用餐及視聽教室等功能,其性質與多功能教室類似。 集會、遊學、用餐及營隊活動等功能。 集會、遊學、用餐、視聽教室及營隊活動等功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其中以上四種複合空間類別,優點是多功能支應學習用途,空間彈性大;缺

    點是須有足夠空間才能設置,其面積從小到大為多功能教室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發展特色與環境遊學課程時,學校專用空間的規劃設置上,可先斟酌校內

    是否有足夠空間可支應住宿與活動集會之場域,再選擇活化專用之性質。依據案

    例學校訪談及活動參與後,瞭解複合專用空間彈性較大,能與正式教學彈性運用;

    主題專用空間雖也能與正式教學交互運用,但主題設施過多時,也成為使用上之

    限制。因此,優先考量順序為複合專用空間>主題專用空間。

    從活動類型利用議題分析,得知多日遊學模式運用最為多元,在住宿空間使

    用規劃上也成為推展此模式之重要議題,其設置也可支應營隊服務活動,對環境

    及生活領域學習具有相當的幫助。透過舉辦住宿遊學之案例小學調查,主要空間

    利用(表 9)可分作專用型、複合型、彈性輔助型。

    專用型專用型專用型專用型::::專門提供多日遊學之住宿空間專門提供多日遊學之住宿空間專門提供多日遊學之住宿空間專門提供多日遊學之住宿空間。。。。

    複合型複合型複合型複合型::::運用多功能學習空間支應之住宿空間運用多功能學習空間支應之住宿空間運用多功能學習空間支應之住宿空間運用多功能學習空間支應之住宿空間。。。。

    彈性彈性彈性彈性輔助型輔助型輔助型輔助型::::運用一般教學空間彈性輔助之住宿空間運用一般教學空間彈性輔助之住宿空間運用一般教學空間彈性輔助之住宿空間運用一般教學空間彈性輔助之住宿空間。。。。

    表 9 住宿空間型態 類 專用型 複合型 彈性輔助型 校 A、B、F B、E、G C、D、E、F 空間別 遊學住宿空間 學生宿舍(寒暑假才開放)露營教室 來賓宿舍 多功能教室 視聽教室 活動中心 幼稚園教室 圖書室 一般教室 案例 照片 型式 地板通鋪、夾層通鋪 單床 地板通鋪 地板通鋪 人數 夾層通鋪約 12人/間 地板通鋪約 30人/間 約 50人/間 約 40人/間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優點 住宿設備較齊全,緊鄰或配置有盥洗空間、單床型平日可出借、可接待外賓、通風較好、私密度高。 可容納團體、人員集中易管理、無固定設施使用彈性大、開放感大。 人員集中易管理、費用最便宜,設施輔助營隊服務使用。 缺點 佔用空間大,使用性單一,費用較高,夾層型及單床型人員難管理。 設備簡易、通風及溼氣問題、地板高層變化、動線干擾、私密度低、無盥洗設施。 設備簡易、教學設施多使用易受限制、通風及溼氣問題、動線干擾、私密度低、寒暑假才開放、無盥洗設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因應多日遊學與寒暑期營隊服務等活動型態,各校以其可運用之空間來輔助

    住宿。透過活動參與,了解校內住宿空間多不分男女,在活動執行分配常藉由水

    平分間(邊)或垂直分層(以樓層分)解決男女混合的問題。

    另外偏遠小學多處於鄉村地區,周邊環境優美,各校也提供校園開放空間(木

    板廣場、草坪廣場、屋頂平台等)給遊客或機關團體露營。

    透過以上分析,未來發展此模式之學校可依經費及空間量取其適合類型參

    考。規劃議題上可在複合及彈性輔助型周邊空間設置相關盥洗設施及彈性隔間,

    提高使用之便利性與私密性。而專用型可採用通鋪型式,增加使用彈性。相關生

    活服務空間也緊鄰配置,使其功能性更加完整。因此,在校園空間量足夠之條件

    下,住宿空間規劃與採用策略,依優先順序為專用通鋪型>複合通鋪型>彈性輔助

    型。

    五五五五、、、、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綜合上述之分析論述後,本文謹提出以下之重要結論。

    1、、、、需持續透過循環回饋機制修正學校特色教學之策略與方向需持續透過循環回饋機制修正學校特色教學之策略與方向需持續透過循環回饋機制修正學校特色教學之策略與方向需持續透過循環回饋機制修正學校特色教學之策略與方向,,,,並建立並建立並建立並建立

    學校與社區間之合作夥伴關係及網絡學校與社區間之合作夥伴關係及網絡學校與社區間之合作夥伴關係及網絡學校與社區間之合作夥伴關係及網絡。。。。

    (1)透過研究瞭解,偏遠國小發展特色及環境學習,空間與環境資源的規劃利用

    將可輔助其活動進行,遊學資源類型與空間利用性質互相牽動與影響。在資

    源利用議題從初期軟體策略之規劃至後期執行,需整合社區資源與校園資源

    類型,循環回饋修正。

    (2)透過訪談及調查瞭解,發展特色環境學習軟體策略,校長為主要執行與策劃

    關鍵,必須建立校內行政與教學人員共識,同時拓展社區人力,甄詢建立相

    關學術機構之夥伴關係(大學系所、社團、非營利組織等),輔助環境遊學課

    程之進行,擴大社區人力資源網,延伸三者(學校、社區、學術機構)學習循

    環之效果。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2、、、、學校應明確建立分享遊學體驗活動之類型與內容學校應明確建立分享遊學體驗活動之類型與內容學校應明確建立分享遊學體驗活動之類型與內容學校應明確建立分享遊學體驗活動之類型與內容

    (1)透過活動參與瞭解,分享遊學體驗課程主要規劃可分:(1)單日遊學;(2)多

    日遊學;(3)校際參訪;(4)營隊服務。依據各活動使用,學校利用分時段分日

    期進行活動,使其人力之安排,空間及環境資源運用更為彈性。

    (2)分享遊學活動規劃內容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1)環境體驗與解說;(2)環境

    教學與宣導;(3)生活領域學習,從中安排運用空間及資源策略。

    3、、、、妥善運用學校周邊特色及校園環境妥善運用學校周邊特色及校園環境妥善運用學校周邊特色及校園環境妥善運用學校周邊特色及校園環境,,,,規劃可運用之資源與學習環規劃可運用之資源與學習環規劃可運用之資源與學習環規劃可運用之資源與學習環

    境境境境,,,,設立主題教學特色空間設立主題教學特色空間設立主題教學特色空間設立主題教學特色空間;;;;並可靈活運用交通工具建構移動式之並可靈活運用交通工具建構移動式之並可靈活運用交通工具建構移動式之並可靈活運用交通工具建構移動式之

    教室教室教室教室,,,,擴大學習體驗之範疇與資源擴大學習體驗之範疇與資源擴大學習體驗之範疇與資源擴大學習體驗之範疇與資源。。。。

    (1)透過研究分析瞭解,環境資源利用規劃,可分為社區資源及校園資源。社區

    以自然步道、生態環境及社區文化為主要資源;校園則以開放環境空間及複

    合使用、再利用空間為主要資源,增加環境學習價值。

    (2)配合移動交通工具的協助,將學習場域擴大延伸,使其成為移動教室之規

    劃,塑造多元化、豐富化的環境學習與體驗。

    4、、、、運用空間複合運用及再利用等規劃模式運用空間複合運用及再利用等規劃模式運用空間複合運用及再利用等規劃模式運用空間複合運用及再利用等規劃模式,,,,活化建構校園多功能之學活化建構校園多功能之學活化建構校園多功能之學活化建構校園多功能之學

    習空間習空間習空間習空間,,,,輔助環境學習與體驗之進行輔助環境學習與體驗之進行輔助環境學習與體驗之進行輔助環境學習與體驗之進行。。。。

    (1)在校園必要性空間數足夠下,可整合規劃閒置教室活化成特色專用區域,集

    中主題特色區,與正式教學空間分區設置,避免活動干擾一般教學。在其周

    邊配置複合使用空間,彈性支應活動執行。

    (2)運用可彈性複合使用之空間(多功能教室、活動中心、視聽教室等) 設置多功

    能學習區域、複合專用區域作為支應正式教學與遊學體驗之場域。

    (3)多日遊學模式規劃,有助於深入了解在地資源之特色。分為專用型與複合型

    為主要利用空間,其必要性教學空間作為彈性輔助型支應。鄰近必需設置生

    活服務空間(廁所、盥洗室等),增加使用便利性。

    本研究透過活動參與所提出資源利用之模式,希望有助於其他有意發展特色

    教學之偏遠鄉村小學在資源規劃上初步探索參考。在環境教學議題上,適切的空

    間規劃,將輔助課程教學達到優質化、多元化、豐富化之理念。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 李光中、張惠珠、王鑫、黃可欣、王鈴琪、蔡嘉玲,促進鄉村學校和社區協

    同規劃社區發展計畫之行動研究:以台東利吉和富源社區為例,環境教育研

    究,第 5卷,第 2期,P89,高雄(2008)。

    2. 李建興,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堡壘(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pp.9-16,台北

    (1995)。

  • 2009 台灣環境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偏遠小學結合空間與環境資源之發展研究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南亞技術學院環安衛中心/土環系

    3. 陳慶隆,環境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單元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以宜蘭縣無尾

    港水鳥保護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pp.4,花

    蓮縣(2002)。

    4. 詹棟樑,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pp.53-61,台

    北(1995)。

    5. 許水德,學校社區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pp.5-6,台北

    (1995)。

    6. 王國聯,社區發展與學校社區工作(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pp.48,pp.41-42,

    台北(1995)。

    7. 蔡瑞榮,「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做法(學校社區化),師大書苑,

    pp.85,台北(1995)。

    8. 余宗翰,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pp.17-21,p.31,花蓮(2000)。

    9. 楊冠政,環境教育,明文書局,pp.186-188,台北(1997)

    10. 薛方杰,結合課程教學需要的校園設施建構模式-以國小生態池為例,當代教

    育研究,第 16卷,第 1期,pp.77-119,台北(2008)。

    11. 黃世孟,開放教育學習環境之國民小學建築計畫課題,建築學報,第 19期,

    pp.85-100,台北(1996)。

    12. 林志秋,偏遠小校發展特色教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

    續規劃研究所,pp.2-3 - 2-7,宜蘭(2009)。

    13. 劉倖君,以社區資源進行環境教育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南投縣

    鹿谷鄉鳳凰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pp.33-35,台中(2004)。

    14. 楊冠政,學校課程環境化-學校實施環境教育的首要工作,環境教育季刊,

    第 11期,pp.5-20,台北(1991)。

    15. 胡怡惠,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環境教育推動歷程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

    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pp.25,花蓮(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