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31
8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 上 )>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的 介紹 許瑋婷 1 、劉旺達 1 、蔡宛臻 1 、洪健清 1,2 1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2 台大醫學院寄生蟲學科 【前 言】 自從 1997 年以後,臺灣開始提供 愛滋病毒感染者含有三種抗愛滋病毒藥 物的組合治療,愛滋病毒感染者的伺 機性感染發生率與死亡率都大幅降低 。但是早期的藥物種類較少,同時服用 次數較多、顆粒數多、服用限制多、短 中長期的副作用也多,因此服用藥物的 病患必須長期忍受這些問題,生活品質 受影響,往往需要合併使用其他藥物或 者處置來處理後續發生的副作用,長此 以往也影響服藥的遵囑性和療效。隨著 新藥物種類的開發、藥物動力學的研 究進展、舊有二種核 酸反轉錄 抑制 劑(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合併成單錠等等 ,藥物的使用方便性獲得大幅改善。許 多研究發現,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每 日服用次數越少,服藥的遵囑性改善, 藥物療效越佳。因此,從 2016 年 6 月 開始,臺灣疾病管制署已將單錠處方( Single-Tablet Regimens; STR)抗愛 滋病毒藥物組合(Atripla®、Complera® 、Triumeq®)規定為初次接受抗愛滋病 毒感染治療的首選藥物組合。 本文將針對國內現有和近期已經在 先進國家核准通過,或者提出審查的單 錠處方,做一個介紹,提供國內照護愛 滋病毒感染病患的醫療人員參考。 【Atripla®(亞翠佩)】 Atripla ® 是全世界第一個單錠處 100-1.indd 8 2017/9/30 下午 12:50:39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8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的

介紹

許瑋婷 1、劉旺達 1、蔡宛臻 1、洪健清 1,2

1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2 台大醫學院寄生蟲學科

【前 言】

自從 1997 年以後,臺灣開始提供

愛滋病毒感染者含有三種抗愛滋病毒藥

物的組合治療,愛滋病毒感染者的伺

機性感染發生率與死亡率都大幅降低

。但是早期的藥物種類較少,同時服用

次數較多、顆粒數多、服用限制多、短

中長期的副作用也多,因此服用藥物的

病患必須長期忍受這些問題,生活品質

受影響,往往需要合併使用其他藥物或

者處置來處理後續發生的副作用,長此

以往也影響服藥的遵囑性和療效。隨著

新藥物種類的開發、藥物動力學的研

究進展、舊有二種核 苷酸反轉錄苷 抑制

劑(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合併成單錠等等

,藥物的使用方便性獲得大幅改善。許

多研究發現,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每

日服用次數越少,服藥的遵囑性改善,

藥物療效越佳。因此,從 2016 年 6 月

開始,臺灣疾病管制署已將單錠處方(

Single-Tablet Regimens; STR)抗愛

滋病毒藥物組合(Atripla® 苷、Complera® 苷

、Triumeq苷®)規定為初次接受抗愛滋病

毒感染治療的首選藥物組合。

本文將針對國內現有和近期已經在

先進國家核准通過,或者提出審查的單

錠處方,做一個介紹,提供國內照護愛

滋病毒感染病患的醫療人員參考。

【Atripla苷®(亞翠佩)】

Atr ip la 苷 ® 是全世界第一個單錠處

100-1.indd 8 2017/9/30 下午 12:50:39

Page 2: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9

方 [1],有效成分包括 efavirenz(EFV

)(600 mg)、 emtricitabine(FTC

)(200 mg)和 tenofovir disoproxil

f um a r a t e(TDF)(300 mg),

Atripla 苷® 於 2006 年獲得美國藥物食品

管理局(FDA)核准用於治療愛滋病

毒感染,已成為許多國家愛滋病毒治療

指引推薦的第一線處方。Atripla苷® 應空

腹服用,建議睡前使用以減少頭暈帶來

的可能不適。此外,Atripla® 苷 成分中含

有 TDF 及 FTC,兩者均為治療 B 型

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的藥物選擇,但由於沒有進行相關

的臨床研究,而未被核准用於治療慢性

B 型肝炎;同時感染愛滋病毒及 B 型

肝炎病毒的病患,須注意避免在使用

Atripla苷® 過程中突然停藥,以免發生 B

型肝炎急性惡化。

由於上市時間最早,Atripla® 苷 目前

已在全世界廣泛使用,臺灣疾病管制署

亦於 2014 年 3 月起核准 Atripla苷® 作為

第二類之第一線處方使用,並於 2016

年 6 月起,核准作為第一線治療推薦處

方。

雖然 Atr ip la 苷 ® 本身在 FDA 核准

前並沒有針對療效的大型研究 [2],但

2006 年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

的一篇第三期大型臨床試驗顯示 [3],

初次接受治療的病患使用與 Atr ip la ® 苷

有效成分相同組合的 TDF + FTC +

EFV,在降低病毒量及 CD4 回升的

效果均優於 zidovudine/lamivudine(

AZT/3TC)+ EFV(Table 1);後續

追蹤結果亦顯示 TDF + FTC + EFV

有較強的長期抑制病毒能力 [4]。

除了作為第一線用藥外,曾接受其

他處方的病患,於疾病控制穩定後轉換

處方為 Atripla苷®,亦能有效維持抑制病

毒複製 [5,6],且轉換處方後產生抗藥性

突變的比例僅約 1% [6]。

在藥物安全性方面,若與AZT/3TC

+ EFV相比,病患使用FTC/TDF +

EFV的耐受性較佳,因副作用而停藥的

比例較少 [2,4]。然而複方的 Atripla 苷® 仍

保有各成分本身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

EFV 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 TDF 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 相關的脂肪異常

等,亦同樣會發生在使用 Atripla® 苷 的病

患身上 [7,8]。但是,在 2016 年一項大型

世代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含有 TDF

的單錠處方(Atripla® 苷、Complera苷®、

Stribild苷®)中,Atripla苷® 發生 TDF 相關

100-1.indd 9 2017/9/30 下午 12:50:39

Page 3: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0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able 1.

臨床試驗名稱 /編號 Study 9343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open-label,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收案標準

N=517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CD4數量不限

估計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50 ml/min

實驗組 / 對照組 EFV + TDF + FTC(N=244)vs EFV + AZT/3TC(N=243)(若無法耐受 EFV,可以 Nevirapine(NVP)取代)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6 vs 37 years

男性 : 86 vs 87%

白種人 : 56 vs 61%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52 vs 50%

CD4數量中位數 : 233 vs 241 cells/µL

研究觀察時間 48 週

主要終點第 48週時愛滋病毒量 <400 copies/mL

第 48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結果

EFV + FTC + TDF 優於 EFV + AZT/3TC治療後愛滋病毒量 <400 copies/mL: 84% vs 73%, p=0.002

治療後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80% vs 70%, p=0.02

病毒學治療失敗 1.6 vs 3.7%

研究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3.7 vs 7.0(%)兩組均沒有 K65R突變

M184V突變 : 2 vs 6 cases

不良反應

頭暈 : 8 vs 7%

噁心 : 8 vs 6%

eGFR 變化量 : -1ml/min vs +6ml/min,兩組均未發生 Fanconi’s 症候群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4 vs 9%對照組停藥最常見原因 : 貧血

兩組均未因腎功能惡化停藥

100-1.indd 10 2017/9/30 下午 12:50:40

Page 4: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1

腎功能惡化及骨折等副作用的比率最低

[9]。

除了上述副作用之外,使用含有

EFV 的處方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副作用

的神經精神症狀,如憂鬱、自殺傾向

等。2012 年的一篇回溯性研究顯示,

初次治療使用 Atr ip la 苷 ® 的病患,大約

有 19% 因為無法忍受的副作用而轉換

處方,其中占比最高的原因即是神經精

神症狀,包括異常夢境、失眠、憂鬱等

[10]。美國學者也在 2015 年發表了一篇

大型回溯性研究,分析 2001 ~ 2010

年間四個AIDS Clinical Trials Group

(ACTG)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研究

族群,結果發現使用處方中包含 EFV

的病患相較於沒有使用 EFV 的病患有

較高的自殺傾向(8.08 vs 3.66/100 人

年),且真正發生自殺的比率幾乎是

沒有使用 EFV 病患的兩倍(2.90 vs

1.22/100 人年,HR 2.58, p=0.0065)

[11]。而在 2016 年 AIDS 研討會中發表

的,另一個利用 START trial 的病患

資料進行次組分析(subgroup analysis

)的結果也呼應此一現象 [12]。因此,

使用 Atr ip la 苷 ® 作為初始治療處方前,

須注意評估病患過去是否有憂鬱症或

自殺傾向的病史,若有則應避免使用

Atripla®苷。

由於 EFV 的副作用是造成病患無

法耐受 Atr ip la ® 苷 的主因,近年來開始

有些研究關注是否能藉由降低 EFV 劑

量來減少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同時保

有足夠的治療效果。2014 年,針對

此問題設計的大型雙盲隨機分派研究

ENCORE1 發表在 the Lancet,其結

果顯示使用較低劑量 EFV(400 mg)

和標準劑量(600 mg)相比,低劑量

的治療效果並不亞於標準劑量,但卻顯

著減少了副作用發生率,及因為副作

用而停藥的比例(Table 2)[13,14]。這

或許意味著,未來若研發出使用 EFV

400 mg 搭配 FTC/TDF 的單錠處方,

Atripla苷 有可能被取代。

【Complera苷®(康普萊)】

繼 Atr ip la 苷 ® 之後,另一個同樣

以非核 苷酸反轉錄 苷抑制劑(non-

nucleoside 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為基底(nNRTI-

based)的單錠處方 Complera® 苷,也在

2011 年獲得 FDA 核准用於 HIV 治療

。Complera苷® 的有效成分為 rilpivirine

(RPV)(25 mg)、FTC(200 mg

)、TDF(300 mg),其中 RPV 是

100-1.indd 11 2017/9/30 下午 12:50:40

Page 5: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2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able 2.

臨床試驗名稱 / 編號 ENCORE1 study13,14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收案標準

N=636

≥ 16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無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的定義感染症(AIDS-defining illness),但肺結核除外

起始病毒量 >1,000 copies/mL

CD4 數量 50-500 cells/μL

eGFR ≥ 50 ml/min

實驗組 / 對照組 EFV(400 mg)+ FTC/TDF(N=321)vs EFV(600 mg)+ FTC/TDF(N=309)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6.1 vs 35.8 years

男性 : 68.8 vs 66.5%

白種人 : 30.2 vs 29.0%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33.3 vs 34.6%

CD4數量中位數 : 273 vs 272 cells/µL

研究觀察時間 96 週

主要終點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200 copies/mL

結果

EFV(400 mg)+ FTC/TDF 不亞於 EFV(600 mg)+ FTC/TDF治療後愛滋病毒量 <200 copies/mL: 94.1 vs 92.2%

- 治療前愛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之次族群分析 : 92.7 vs 91.1%

病毒學治療失敗 1.6 vs 2.3%

研究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無資料

不良反應

中樞神經不良反應 : 72% vs 88%

皮疹 : 21% vs 34%

精神狀況不良反應 : 4% vs 4%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8 vs 11%

100-1.indd 12 2017/9/30 下午 12:50:40

Page 6: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3

第二代的 nNRTI,與第一代 nNRTI 如

EFV 相比,產生副作用的比率大幅下

降 [15,16];此外,RPV 的藥物交互作用

較 EFV 少,也是 Complera苷® 的優勢之

一。在使用上,Complera苷® 苷 須隨餐服用

,根據仿單提供的食物影響試驗數據,

建議應搭配至少 390 大卡以上的餐食,

且不可與制酸劑併用,否則可能造成血

中 RPV 濃度下降。

雖然有上述藥物耐受性的優點,但

RPV 最大的弱點在於不建議使用於初

始病毒量大於 100,000 copies/mL 的

病患,此一結論主要來自於兩個同樣

在 2011 年發表的第三期大型雙盲隨機

分派臨床試驗,ECHO 和 THRIVE(

Table 3)。

ECHO study 是第一個比較 EFV

和 RPV 療效及安全性的第三期臨床試

驗,在同樣搭配TDF + FTC作為骨幹

藥物組合的情況下,整體療效 RPV 的

病毒抑制效果不亞於 EFV,但在病毒

量大於100,000 copies/mL的次組別中

,RPV 的療效有下降的趨勢,在病毒

量大於 500,000 copies/mL 的次組別

,RPV 的療效更明顯劣於 EFV,儘管

因病患數較少未能取得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在病毒學治療失敗率(virological

failure rate)、因治療失敗而停藥的

人數、以及誘發抗藥性突變的比例上,

RPV 均顯著高於 EFV。但在安全性方

面,RPV 則有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嚴

重副作用的比例,或是因副作用而停藥

的人數,RPV 均顯著低於 EFV;RPV

也顯著減少了 EFV 的神經精神方面的

副作用,如異常作夢、失眠、憂鬱、頭

暈等 [15]。

THRIVE study 略晚於 ECHO,

也是比較EFV和RPV療效及安全性的

第三期臨床試驗,處方中的 NRTI 不限

定 TDF + FTC,可以有三種組合,包

含 AZT + 3TC、abacavir(ABC)+

3TC 或 TDF + FTC。研究結果同樣顯

示 RPV 的病毒抑制效果不亞於 EFV,

值得注意的是在 THRIVE study 中,

並未觀察到和 ECHO 一樣在高病毒量

的病患身上治療效果變差的現象。儘管

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看到 RPV 相較於

EFV,在治療失敗、因治療失敗而停藥

、或產生抗藥性突變的比例都較高(但

沒有統計上顯著差異)。Backbone 的

組合對治療結果看起來沒有顯著影響,

儘管分組時並沒有特別針對 NRTI 組

合做分層(stratification)。THRIVE

s tudy 同樣證明了 RPV 的安全性優於

100-1.indd 13 2017/9/30 下午 12:50:40

Page 7: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4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able. 3

臨床試驗名稱/ 編號 ECHO15 THRIVE16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收案標準

N=694 N=680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5,000 copies/mL

無 nNRTI 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resistance-associated mutation; RAM)

eGFR ≥ 50 ml/min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5,000 copies/mL

無 NRTI RAM

實驗組 / 對照組

RPV + TDF + FTC(N=346)vs EFV + TDF + FTC(N=344)

RPV + 2 NRTIs(N=340)vs EFV + 2 NRTIs(N=338)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6 vs 36 years

男性 : 77 vs 80%

白種人 : 62 vs 60%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48 vs 53%

CD4數量中位數 : 240 vs 257 cells/µL

年齡中位數 : 36 vs 36 years

男性 : 74% vs 72%

白種人 : 61 vs 60%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45 vs 50%

CD4數量中位數 : 263 vs 263 cells/µL

研究觀察時間 96 週 96 週

主要終點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結果

RPV + TDF/FTC 不亞於 EFV + TDF/FTC治療後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83% vs 83%

- 依起始病毒量分層 :

≤100,000: 90 vs 83%>100,000 -- ≤500,000: 79 vs 83%>500,000: 62 vs 81%

RPV + 2 NRTIs 不亞於 EFV + 2 NRTIs治療後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86% vs 82%

- 依起始病毒量分層 :

≤100,000: 91 vs 84%>100,000 -- ≤500,000: 80 vs 82%>500,000: 77 vs 69%

病毒學治療失敗 13 vs 6% 7 vs 5%

研究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nNRTI RAM: 26 vs 8 cases

NRTI RAM: 28 vs 4 cases

nNRTI RAM: 13 vs 7 cases

NRTI RAM: 14 vs 5 cases

100-1.indd 14 2017/9/30 下午 12:50:41

Page 8: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5

不良反應

皮疹 : 4 vs 15%

神經學症狀 : 16 vs 37%

- 頭暈 : 6 vs 25%

- 頭痛 : 6 vs 4%

精神症狀 : 15 vs 25%

- 異夢 : 9 vs 14%

- 失眠 : 4 vs 7%

- 憂鬱 : 2 vs 3%

- 兩組均無發現自殺傾向

皮疹 : <1 vs 9%

神經學症狀 : 18 vs 39%

- 頭暈 : 10 vs 28%

- 頭痛 : 6 vs 8%

精神症狀 : 15 vs 20%

- 異夢 : 7 vs 11%

- 失眠 : 6 vs 5%

- 睡眠障礙 : 2 vs 3%

- 兩組均無發現自殺傾向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2 vs 8% 4 vs 7%

EFV,因副作用停藥的比例較低 [16]。

在 ECHO 和 THRIVE 中,病患

都是使用分開的單方,而非單錠的三

合一藥物。而 2012 年發表的另一個

第三期臨床試驗 STaR study,則是直

接比較複方 FTC/RPV/TDF 及 EFV/

FTC/TDF 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同樣

顯示 FTC/RPV/TDF 的病毒抑制效果

不亞於 EFV/FTC/TDF;在初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的族群中,FTC/

RPV/TDF 甚至有較佳的治療成績,但

在初始病毒量 >500,000 copies/mL 的

族群中,FTC/RPV/TDF 有效抑制病

毒量的比例會低於 EFV/FTC/TDF(未

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在安全性方面

,FTC/RPV/TDF 因副作用停藥的比

例明顯少於 EFV/FTC/TDF(2.5% vs

8.7%),其中 FTC/RPV/TDF 相關的

神經學症狀及對血脂的影響均顯著低

於 EFV/FTC/TDF,兩組因為腎功能

惡化而停藥的比例相當,但 FTC/RPV/

TDF 對腎絲球過濾率的影響則顯著高

於 EFV/FTC/TDF [17]。

在開始治療 96 週後,總體而言

FTC/RPV/TDF 抑制病毒的效果與

EFV/FTC/TDF 相當,但在初始病毒

量 >100,000 copies /mL 的族群中,

FTC/RPV/TDF 產生抗藥性突變的機

率顯著高於 EFV/FTC/TDF(9.0% vs

0.7%)[18],其中發生 nNRTI 抗藥性與

100-1.indd 15 2017/9/30 下午 12:50:41

Page 9: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6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NRTI 抗藥性的比例幾乎相等。甚至即

使在初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的族群中,針對 ECHO 和 THRIVE

兩個臨床試驗的病患進行整合分析(

pooled-analysis)也發現,即使在 96

週後 RPV 維持病毒量小於 50 copies/

mL 的比例不低於 EFV,發生治療失敗

的比例仍然較高 [19]。這意味著在第一

線治療使用Complera苷苷®可能需要更謹慎

的評估,然而Complera苷苷®副作用較輕的

特性,仍然是臨床醫師選用此處方的重

要考量。

除了第一線用藥之外,Complera苷® 苷

也可以做為轉換處方的選擇。如前所述

,與 Atripla苷苷® 相比,Complera苷® 苷 的副作

用較少,那麼 Complera 苷 苷 ® 是否可以用

於治療無法耐受 Atripla苷苷® 必須換藥的病

患? 2011 年美國發表的一篇研究,或

許能提供部分解答。在這個臨床試驗中

,49 位穩定使用 Atripla 苷 苷® 至少三個月

且測不到病毒量的受試者,在轉換處方

為 Complera 苷 苷®12 週後,仍能維持有效

抑制病毒,且發生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和

比例均低 [20]。在使用以蛋白苷 抑制劑

(protease inhibitor; PI)為基底(PI-

based)處方的族群,亦有另一個大型

臨床試驗證實,在達到穩定病毒抑制後

將PI-based 處方轉換為Complera苷®苷,經

過 24 週後仍可維持九成的治療成功率

,且即使病患所感染的病毒株原本即帶

有 nNRTI 的抗藥性突變(K103N),

在轉換處方後也沒有發生治療失敗 [21]。

綜上所述,Complera 苷 ® 苷 是一個合

理的愛滋病毒感染初始治療選項,臺

灣也在 2016 年 6 月核准其作為第一線

處方的角色,但在病患初始病毒量大

於 100,000 copies/mL 或者 CD4 每為

毫升低於 200 顆時就應避免使用,以

減少治療失敗的風險。而在病患接受其

他療法獲得穩定控制後,在沒有曾經

因為接受 nNRTI 治療失敗或者曾經病

毒檢測確認有 nNRTI 抗藥的前提下,

Complera 苷 亦可以做為穩定治療後轉換

處方使用。

【Triumeq苷苷®(三恩美)】

Triumeq 苷 苷 ® 的 有 效 成 分 包 括

dolutegravir(DTG)(50 mg)、

ABC(600 mg)、3TC(300 mg)

。FDA 於 2014 年核准 Triumeq 苷 苷 ® 使

用於 HIV 的治療,也是引進臺灣的第

一個嵌入 苷抑制劑(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 INSTI)為基底(

INSTI-based)的單錠處方。DTG 為

100-1.indd 16 2017/9/30 下午 12:50:42

Page 10: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7

第二代的 INSTI,相比於第一代更不

容易產生抗藥性,對於第一代 INSTI

產生抗藥性的病毒株也可能具有療效

[22]。服用 Triumeq 苷 苷 ® 不受進食影響,

但用藥後 2 小時及用藥前 6 小時不得

服用含有鋁、鎂、鈣離子製劑,例如

:制酸劑、緩瀉劑、鈣片、鐵劑等,

以免影響 DTG 吸收。而其他制酸劑

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或 H2 blocker 並不

影響 Triumeq苷® 苷 的吸收。需要提醒的是

,Triumeq 苷 苷® 不建議使用在肝腎功能不

全(肌酸酐清除率小於 50 ml/min 或

Child-Pugh score ≥5)、或合併感染

B 型肝炎病毒的愛滋病毒感染病患。

臨床研究顯示,使用 ABC/3TC/

DTG 做為第一線治療處方,在 48 週

時病毒量的控制顯著優於 nNRTI-

based 處方(TDF/FTC/EFV)[23] 或

PI-based 處方(TDF/FTC/darunavir

[DRV]/ritonavir [r])[24],而不亞於

第一代 INSTI 為基底的處方(TDF/

FTC/raltegravir [RAL])[25](Table 4

)。當病患的愛滋病毒量大於 100,000

copies /ml 時,使用 ABC/3TC 加上

EFV 或是 atazanavir [ATZ]/r)已經被

證實有較高的風險發生治療失敗,但若

使用 ABC/3TC 加上 DTG,即使治療

前的病毒量大於 100,000 copies/ml,

也能有良好的療效 [24,25]。

藥物安全性方面,治療指引一般建

議用藥前先篩檢 HLA-B*5701 來預測

病患對 ABC 的過敏反應 [7],但由於臺

灣地區的陽性率很低,臨床上通常不會

做常規檢測 [26]。過敏反應的表現多樣

化,發燒、紅疹、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喉嚨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等都是可

能的表現,一旦發生過敏則不建議再次

使用 Triumeq苷苷®。2008 的 D:A:D study

經由觀察性研究指出,使用 ABC 的病

患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高 [27,28],但是

後續各種臨床研究的結果莫衷一是,目

前 ABC 是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仍有爭

議 [29,30],這些爭議來自於所選用的研究

對象和觀察時間不同。採用臨床試驗為

主的分析,往往有嚴格的篩選加入條件

,受試者多半年齡較輕,同時追蹤時間

較短;觀察性的研究並無嚴格篩選條件

,收納個案遠較於臨床試驗更多,同時

追蹤時間比較長。因此目前國際的治療

指引仍建議用藥前先評估病患心血管疾

病的風險。Triumeq 苷 苷® 常見的副作用為

失眠、頭痛、倦怠。現存三種 INSTI:

RAL、DTG、elvitegravir(EVG)中

100-1.indd 17 2017/9/30 下午 12:50:42

Page 11: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8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able. 4臨床試驗名稱 / 編號 FLAMINGO24 SINGLE23 SPRING-225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b, non-inferiority tri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收案標準

N=484 N=833 N=822≥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1,000 copies/ml

無已知 PI/NRTI抗藥性

CD4數量不限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1,000 copies/ml

收案前無已知抗藥性

CD4數量不限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1,000 copies/ml

收案前無已知抗藥性

CD4數量不限

實驗組 / 對照組

ABC/3TC/DTG(N=242)vs TDF/FTC/DRV/r(N=242)

ABC/3TC/DTG(N=414)vs TDF/FTC/EFV(N=419)

ABC/3TC/DTG(N=411)vs TDF/FTC/RAL(N=411)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4 vs 34 years

男性 : 87 vs 83%

白種人 : 71 vs 73%

起 始 病 毒 量 >100,000 copies/ml: 25 vs 25%

CD4 數 量 中 位 數 : 390 vs 400 cells/µL

年齡中位數 : 36 vs 35 years

男性 : 84 vs 85%

起 始 病 毒 量 >100,000 copies/ml: 32 vs 31%

CD4 數 量 中 位 數 : 335 vs 339 cells/µL

年齡中位數 : 37 vs 35 years

男性 : 85 vs 86%

白種人 : 84 vs 86%

起 始 病 毒 量 >100,000 copies/ml: 28 vs 28%

CD4 數 量 中 位 數 : 359 vs 362 cells/µL

研究觀察時間 96 週 144 週 96 週

主要終點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結果 ABC/3TC/DTG 優於 TDF/FTC/DRV/r

ABC/3TC/DTG 優於 TDF/FTC/EFV

ABC/3TC/DTG 不亞於 TDF/FTC/RAL

病毒學治療失敗

兩組各 2 人(<1%) 4 vs 4% 5 vs 7%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兩組均未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0 vs 5 casesTDF RAM: 1

nNRTI RAM: 4

0 vs 5 casesINSTI RAM: 1

NRTI RAM: 4

不良反應

腹瀉 : 17 vs 29%

噁心 : 16 vs 18%

頭痛 : 15 vs 10%

腹瀉 : 5 vs 4%

失眠 : 4 vs 4%

頭痛 : 3 vs 3%

噁心 : 14 vs 13%

頭痛 : 12 vs 12%

腹瀉 : 11 vs 11%

鼻咽炎 : 11 vs 12%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1 vs 4% 2 vs 10% 2 vs 2%

100-1.indd 18 2017/9/30 下午 12:50:42

Page 12: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19

,DTG 的神經精神副作用較多。荷蘭

的世代研究發現,大約有 15.3% 的病

患停用 DTG,失眠和睡眠障礙佔停藥

原因的三分之一 [31],其他的大型回溯

性研究也指出 DTG 的神經精神副作用

以失眠和睡眠障礙為主 [32-34],其中女性

和六十歲以上的病患發生率較高 [35],

憂鬱或自殺傾向比較少發生。腎功能方

面,開始使用 Triumeq苷 苷® 之後,血清肌

酸酐在用藥前 4 週平均上升 0.11 mg/

dL,此現象主要是因為 DTG 會抑制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2(OCT2

),減少肌酸酐由腎小管排出,並不是

真的造成腎絲球過濾率的下降 [36]。

在單錠處方中,Triumeq苷 苷® 有比較

少的副作用和藥物交互作用,同時抗藥

性較少,因此目前仍是標準的第一線治

療選項之一。

【Genvoya苷苷®(捷扶康)】

Genvoya 苷 苷® 的 有 效 成 分 包 括

elvitegravir(EVG)(150 mg)、

cobicistat(COBI; c)(150 mg)、

FTC(200 mg)、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10 mg)。相比於 Stribild苷(

EVG/c/FTC/TDF),Genvoya苷苷® 將成

分中的 TDF 換成了 TAF,在 2015 年

11 月被 FDA 核准,近期將在臺灣上

市。臺灣目前沒有單方的 TAF 劑型,

Genvoya苷苷® 將成為臺灣第一個含有 TAF

的處方。值得注意的是 Genvoya苷苷® 沒有

被核准用於 B 型肝炎的治療。

TAF 和 TDF 都是 tenofovir 的前

驅物,在人體內被轉換成活性代謝物

tenofovir 之後才有療效。TDF 在血漿

中的穩定性差,大部分在血漿中就會被

轉換成 tenofovir 因而影響其他器官,

產生較多的副作用,如骨質疏鬆和腎功

能受損等,真正在淋巴細胞內的濃度

較低,所以療效較差。TAF 在血漿中

的穩定性很高,在細胞內才會被轉換成

tenofovir,因此可以達到很高的細胞內

濃度和療效 [37],而且血漿中 tenofovir

濃度比服用 TDF 以後轉化為 tenofovir

濃度低 90%[38,39],所以長期的腎功能

與骨質密度下降的副作用大為下降。過

去臨床試驗比較 TAF 25 mg 和 TDF

300 mg 的藥物動力學發現,TAF 組

的血漿中 tenofovir 濃度比 TDF 組低

86%,而 TAF 組周邊血液單核球中

tenofovir 的濃度是TDF組的 7倍 [37]。

2015 年發表的第三期臨床研究將

沒有接受過愛滋病毒染治療的病患隨

機分配成兩組,一組接受 EVG/c/FTC/

100-1.indd 19 2017/9/30 下午 12:50:42

Page 13: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0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DF 治療,另一組接受 EVG/c/FTC/

TAF 治療,兩組病患在 48 週後愛滋病

毒量小於 50 copies/ml 的比例分別是

90% 及 92%,證實 EVG/c/FTC/TAF

療效並不亞於 EVG/c/FTC/TDF[40]。

對於已經開始服藥且病毒量控制良好的

病患族群,臨床試驗將已經服用含有

TDF 處方至少 96 週且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的病患隨機分派到兩組,一

組維持原處方治療,另一組轉而接受

EVG/c/FTC/TAF 治療,48 週時病毒

量仍維持小於 50 copies/ml 的病患在

兩組分別佔 93% 和 97%,兩組治療失

敗的狀況沒有差異 [41]。

關於 Genvoya苷® 的藥物安全性研究

顯示,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

、上呼吸道感染、頭痛以及關節痛等。

過去在使用含有 TDF 的處方時,腎功

能障礙一直是重要考量,例如 Stribild苷® 苷

(EVG/c/FTC/TDF)就不被建議使用

在肌酸酐清除率小於 70 ml/min 的病

患,但是 Genvoya苷苷® 將 TDF 換成 TAF

,學理上會減少對腎功能的影響。而

實際上,臨床試驗結果也顯示出,比較

使用 EVG/c/FTC/TAF 與使用 EVG/

c/FTC/TDF 兩組的病患,使用 EVG/

c/FTC/TAF 對於 eGFR 影響較小,並

且有比較低的 urine protein-creatinine

rat io(UPCR)及 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p<0.001

)[40]。而原本接受含有 TDF 處方的病

患,在轉換處方為 EVG/c/FTC/TAF

後,病患血清肌酸酐以及尿蛋白均顯

著下降 [41]。單一受試者族群的研究則

顯示,對於腎功能不全(eGFR 30-69

ml/min)且愛滋病毒量小於 50 copies/

ml 的病患,使用 Genvoya苷苷® 至 48 週時

,eGFR 並無顯著下降,蛋白尿只有些

微上升 [42]。骨質密度降低是 TDF 另一

個常見且重要的副作用,研究結果證實

,EVF/c/FTC/TAF 比起含有 TDF 的

處方,比較不會產生骨質疏鬆的影響

[40,41]。(Table 5)在血脂方面,EVG/

c/FTC/TAF 比起含有 TDF 的處方,血

脂上升的幅度較大 [40,41],但對心血管疾

病的長期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Genvoya苷 苷® 除了標準的 backbone

和 base 之外,還加入了 COBI。COBI

並不是抗病毒藥物,而是經由抑制

CYP3A4 以減少 EVG 的代謝,在單錠

處方中扮演 pharmacokinetic booster

的角色 [43]。COBI 會抑制腎小管排

出肌酸酐,因此血清肌酸酐上升,造

成 eGFR 下降,但是不會影響真正的

100-1.indd 20 2017/9/30 下午 12:50:42

Page 14: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1

Table 5.

臨床試驗名稱 / 編號

GS-US-292-0104/011140

(Treatment-naïve)GS-US-292-0109 41

(Stable switch)GS-US-292-011242

(Renal impairment)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Open-label, phase 3, single-arm trial

收案標準

N=1733 N=1443 N=242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起始病毒量 ≥ 1,000 copies/ml

基因型檢測證實對 EVG, FTC, tenofovir有感受性

CD4數量不限

已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且病毒學達抑制狀態

已使用含 TDF之處方至少 96週

病毒量 <50 copies/mL

CD4數量不限

已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且病毒學達抑制狀態;腎功能障礙(eGFR 30-69 mL/min)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病毒量 <50 copies/mL 維持至少 6週

CD4數量 ≥ 50 cells/μL

實驗組 / 對照組

EVG/c/FTC/TAF(N=866)vs EVG/c/FTC/TDF(N=867)

EVG/c/FTC/TAF(N=959)vs TDF-containing regimens(N=477)(EVG/c/FTC/TDF, EFV/FTC/TDF, TDF/FTC/ATV/r or c)

EVG/c/FTC/TAF(N=242)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3 vs 35 years

男性 : 85 vs 85%

白種人 : 56 vs 57%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23 vs 22%

CD4數量中位數 : 404 vs 406 cells/μL

年齡中位數 : 41 vs 40 years

男性 : 89 vs 90%

白種人 : 68 vs 66%

CD4數量中位數 : 675 vs 662 cells/μL

年齡中位數 : 58 years

男性 : 79%

CD4數量中位數 : 632 cells/μL

研究觀察時間 48 週 48 週 48 週

主要終點

第 48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血清肌酸酐變化及蛋白尿

脊柱及髖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變化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eGFR 變化

100-1.indd 21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15: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2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結果

在抑制病毒效果上,EVG/c/FTC/TAF不亞於 EVG/c/FTC/TDF

肌酸酐平均上升幅度較小

發生蛋白尿比例較低

骨密度變化較小

EVG/c/FTC/TAF 不亞於含TDF 之處方

eGFR 無顯著下降

病毒學治療失敗 3.6 vs 4.0% 1 vs 1% 1%(n=3)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無資料 1 vs 0 cases 未檢測到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不良反應

腹瀉 : 17 vs 19%

噁心 : 15 vs 17%

頭痛 : 14 vs 13%

上呼吸道感染 : 11 vs 13%

上呼吸道感染 : 16 vs 11%

腹瀉 : 10 vs 9%

腹瀉 : 11%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0.9 vs 1.5% 1 vs 3% 3%(n=8)

腎絲球過濾率。一般來說,血清肌酸

酐在治療 2 ~ 4 週內平均會上升 0.14

mg/dL。由於 COBI 會抑制 CYP3A4

和 CYP2D6,可能會影響其他藥物的

代謝,使用時必須特別注意藥物交互

作用。COBI 也會抑制腸道的 eff lux

transporter P-glycoprotein(P-gp)以

及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藉以增加 tenofovir 的血中

濃度 [44],一般使用 TAF 的標準劑量為

25 mg/day,但是當 TAF 與 COBI 併

用時可以減低劑量至 10 mg/day。

Genvoya 苷® 苷 的優點在於 TAF 擁有

比 TDF 更好的安全性和藥效,在輕度

腎功能不全或者骨質疏鬆風險較高的患

者也可以使用,而且 TAF 的 potency

較高,較低的劑量更適合作為單錠處

方的選擇。Genvoya 苷 苷 ® 的缺點是藥價

比 Stribild苷® 苷 高,隨著 2017 年底 TDF/

FTC 的學名藥即將問世 [45],藥價差異

可能會更為顯著。

【BIC/FTC/TAF】

國際上 INSTI 搭配兩種 NRTI 的

組合,已被納入治療愛滋病毒感染的一

線抗病毒處方 [7]。

100-1.indd 22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16: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3

結果

在抑制病毒效果上,EVG/c/FTC/TAF不亞於 EVG/c/FTC/TDF

肌酸酐平均上升幅度較小

發生蛋白尿比例較低

骨密度變化較小

EVG/c/FTC/TAF 不亞於含TDF 之處方

eGFR 無顯著下降

病毒學治療失敗 3.6 vs 4.0% 1 vs 1% 1%(n=3)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無資料 1 vs 0 cases 未檢測到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不良反應

腹瀉 : 17 vs 19%

噁心 : 15 vs 17%

頭痛 : 14 vs 13%

上呼吸道感染 : 11 vs 13%

上呼吸道感染 : 16 vs 11%

腹瀉 : 10 vs 9%

腹瀉 : 11%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0.9 vs 1.5% 1 vs 3% 3%(n=8)

在過去已經上市的 INSTI 中,

RAL 必須每天服用兩次,市面上並無

單錠處方;EVG 雖然可和 FTC、TDF

、COBI 組成單錠處方 Stribild苷苷®,但因

為 COBI 本身作為 CYP3A4 抑制劑的

藥理機轉,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使

得 Stribild苷® 苷 在臨床上的使用有所限制;

而 DTG 雖然比起 RAL 和 EVG 具有

更不容易產生抗藥性及一天只需服用一

次的優點,也已經有搭配 ABC 和 3TC

組合而成的單錠處方 Triumeq 苷 苷®,然而

過去已有些研究指出,儘管神經精神相

關的副作用是 INSTI 的共同特色,但

在臨床實務上,尤其使用在女性或是年

紀較大的病患身上時,發生失眠、憂鬱

、焦慮等症狀而使病患必須停止服用含

DTG 處方的機會較高 [31,35,46]。

Bictegravir(BIC)為新一代的

INSTI,血清中半衰期為 18 小時 [47],

亦為一天服用一次的處方,且不需配合

食物服用。有體外試驗指出,對於部分

對於其他 INSTI 效力不彰的病毒株(

包含 DTG),BIC 亦可達到抑制病毒

的效果 [48]。先前的臨床試驗,也證明

了 BIC 單獨使用可於 10 天內快速而有

效的降低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 [49]。

含有 BIC 的單錠處方日前發表了

兩篇第三期研究的結果,均為多中心、

隨機分布的雙盲測試,評估新型藥物效

力及安全性。

第一篇總共納入了 629例新診斷愛

滋病毒感染的成年人,採1:1隨機分配

接受了BIC/FTC/TAF(50/200/25 mg

)以及 ABC/DTG/3TC(600/50/300

mg)的處方。在服藥後 48 週,92.4%

(n=290/314)服用 BIC/FTC/TAF 的

感染者以及 93.0%(n=293/315)服用

ABC/DTG/3TC 的感染者成功將體內

的病毒量抑制到小於 50 copies/ml,顯

示 BIC/FTC/TAF 的單錠處方有著不亞

於 ABC/DTG/3TC 的療效。兩組受試

者均沒有觀察到因為處方而產生的抗藥

性。在此研究中,兩組受試者於 48 週

的腎功能影響、腎小管病變、骨密度以

及脂質變化均無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嚴重(>grade 3)藥物不良反應於

兩組受試者並無統計上的差別,且兩組

受試者因為不良反應而停止使用藥物的

比例都相當低,在 BIC/FTC/TAF 組別

沒有發生,而 ABC/3TC/DTG 的組別

有 4 人分別因為慢性胰臟炎、噁心及藥

物疹、憂鬱以及血小板低下而退出。此

外,接受 BIC/FTC/TAF 的受試者相對

於 ABC/3TC/DTG 的受試者,有著較

100-1.indd 23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17: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4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低的噁心發生率(5% [n=17] vs 17%

[n=55]; p<0.0001)[50]。

另一篇第三期研究則更直接地比

較 BIC 和 DTG 兩個 INSTI 的差異。

總共納入 645 例新診斷愛滋病毒感染

的成年病患,採 1:1 隨機分配接受

了 BIC/FTC/TAF(50/200/25 mg)

以及 DTG/FTC/TAF(50/200/25 mg

)的處方。在服藥後 48 週,89.0%(

n=286/320)服用 BIC/FTC/TAF 的

病患以及 93.0%(n=302/325)服用

DTG/FTC/TAF 的病患成功將體內的

病毒量抑制到小於 50 copies/ml,顯示

BIC 於臨床上的使用不亞於 DTG。和

前一篇研究不同的是,這篇研究有納入

B 型肝炎以及 C 型肝炎的患者,BIC/

FTC/TAF 的組別有觀察到 grade 3 或

4 的肝功能異常,可能歸因於受試者本

身服藥前就有著較高的肝功能異常(

AST/ALT)、酒精性肝炎或是在受試

期間急性 A 型肝炎感染,目前沒有足

夠的證據說明,BIC/FTC/TAF 的處方

對於肝臟有著較嚴重的影響。此外,兩

組受試者均沒有觀察到因為處方而產生

的抗藥性。兩組受試者於服藥後 48 週

均觀察到腎功能微幅下降的現象,然而

兩組受試者均無因腎功能影響而停止服

用藥物;骨密度及脂質變化均無達到統

計上的顯著差異 [51]。(Table 6)

由於確立的療效、不容易產生抗藥

的特性以及較少的服藥副作用,BIC 與

FTC/TAF 組合的單錠處方可望成為治

療 HIV 感染的新選擇。

【DRV/COBI/FTC/TAF】

PI、nNRTI 或 INSTI 搭配兩種

NRTI 使用,都是治療愛滋病毒的標

準處方。其中 PI 雖然具有藥物效價高

、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但相較於

nNRTI 和 INSTI,PI 在體內代謝太快

,必須搭配 pharmacokinetic booster

(主要是 CYP3A inhibitor)才能維持

較長時間的血中藥物濃度,以減少服藥

次數。

DRV/COBI/FTC/TAF(下文簡稱

D/C/F/TAF)是第一個 PI-based 的單

錠處方,有效成分為 DRV(800 mg)

、COBI(150 mg)、FTC(200 mg

)、TAF(10 mg)。過去研究已經

證實,COBI 作為 PI booster 的效果

不亞於 ritonavir[52,53],但對其他 CYP

isozymes 的作用較少,且同樣能和其

他藥物合併製成複方。2014 年,第一

個搭配 COBI 作為 booster 的複方錠劑

100-1.indd 24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18: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5

Table. 6

臨床試驗名稱/ 編號 GS-US-380-148950 GS-US-380-149051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收案標準

N=629 N=657

≥ 18歲之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500 copies/ml

HLA-B*5701陰性

未曾感染 B型肝炎

≥ 18歲之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500 copies/ml

收案對象包含 B型肝炎及 C型肝炎帶原者

實驗組 / 對照組

BIC/FTC/TAF(N=295)vs DTG/ABC/3TC(N=299)

BIC/FTC/TAF(N=282)vs DTG/FTC/TAF(N=297)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1 vs 32 years

男性 : 91 vs 90%

白種人 : 57 vs 57%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17 vs 16%

CD4 數 量 中 位 數 : 443 vs 450 cells/μL

年齡中位數 : 33 vs 34 years

男性 : 88 vs 89%

白種人 : 57 vs 60%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21 vs 17%

起始病毒量 >400,000 copies/ml: 4 vs 4%

CD4 數 量 中 位 數 : 440 vs 441 cells/μL

C型肝炎共病者 : 2 vs 2 %

研究觀察時間 48 週 48 週

主要終點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結果 BIC/FTC/TAF 不亞於 DTG/ABC/3TC BIC/FTC/TAF 不亞於 DTG/FTC/TAF

病毒學治療失敗

1.0 vs 2.5 %(含非治療失敗因素,如 missing data) 兩組均 <1%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兩組均無發現 兩組均無發現

不良反應

噁心 : 10 vs 23%

腹瀉 : 13 vs 13%

頭痛 : 11 vs 14%

頭痛 : 13 vs 12%

腹瀉 : 12 vs 12%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0 vs 1.3% 1 vs 1%

100-1.indd 25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19: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6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Rezolsta苷 苷®(DRV/COBI)獲得歐洲藥

物管理局(EMA)核准上市。一個針

對 Rezolsta苷 苷® 療效及安全性的第三期臨

床試驗結果顯示,在從未治療過、或是

用其他處方治療過但已確認沒有 DRV

抗藥性的病患身上,使用 Rezolsta苷® 苷 搭

配兩種 NRTI(在此研究中 96% 是

FTC/TDF)治療 24 週後,達到愛滋

病毒量小於 50 copies/mL 的比例約為

81%,初始病毒量高低不影響療效,且

沒有病患因為治療無效而停藥;主要的

副作用包括腹瀉、噁心、上呼吸道症狀

、頭痛等,其中發生腹瀉的比例可達到

約 25%,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比例約 5

~ 8%,因為副作用停藥的病患約 5%

;而在符合抗藥性相關突變檢驗條件的

病患中,只有一個人最後檢測出 DRV

抗藥性突變(I84I/V),但臨床上並未

產生 DRV 的抗藥性 [54]。

D/C/F/TAF 與 DRV + COBI +

FTC/TDF 比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

顯示,對從未接受治療的愛滋病毒感染

病患使用 D/C/F/TAF 治療 48 週,達

到病毒抑制的比例約 77%,無法證明

其療效不劣於 DRV + COBI + FTC/

TDF;D/C/F/TAF 最主要的副作用為

腹瀉,超過 20%,但實際因副作用停

藥的比例只有 1%,與對照組無差別,

在此研究中同樣可以觀察到 TAF 相較

於 TDF 的優勢:腎功能及骨密度影響

較小,骨密度的變化達到統計上的顯著

差異;而無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在

48 週追蹤均未驗出抗藥性突變(Table.

7)[55]。

目前有三個關於 D/C/F/TAF 療效

及安全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包括將 D/C/F/TAF 用於第一線治療,

或者在接受 boosted PI +FTC/TDF 治

療穩定後的病患作為轉換處方使用。其

中評估 D/C/F/TAF 作為治療穩定後轉

換處方的 EMERALD study 今年 7 月

在 IAS conference 發表了 24週的初步

結果,顯示轉換處方為 D/C/F/TAF 後

,仍能維持良好的病毒抑制效果,且發

生嚴重副作用、及因副作用而停藥的比

例均低(Table 7)[56]。

綜上所述,D/C/F/TAF 的療效和

安全性,尚待後續臨床試驗的結果驗證

。但比起應用在第一線治療,或許已經

適應 PI-based 處方病患的轉換處方(

stable switch)會是更合適的選項。

【DTG/RPV】

過去 20 年來,以兩種 NRTI 作為

100-1.indd 26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20: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7

Table 7.臨床試驗名稱 / 編號 GS-US-299-010255 EMERALD56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Randomized, open-label, active-controlled trial

收案標準

N=153 N=1141

≥ 18歲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 5,000 copies/mL

CD4數量 >50 cells/µL

eGFR ≥ 70 ml/min

無合併 B肝或 C肝感染

穩定接受 boosted PI-based 處方之愛滋病毒感染者

病毒量 <50 copies/mL 維持至少 2 months

過去無 DRV治療失敗史

eGFR ≥ 50ml/min

實驗組 / 對照組

D/C/F/TAF(N=100)vs DRV + COBI + FTC/TDF(N=50)

D/C/F/TAF(N=763)vs continuing a boosted PI + FTC/TDF(N=378)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1 vs 36 years

男性 : 92 vs 94%

白種人 : 60 vs 60%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22 vs 14%

CD4數量中位數 : 368 vs 433 cells/µL

年齡中位數 : 46 vs 45 years

男性 : 81.7 vs 82.8%

白種人 : 75.1 vs 74.6%

CD4數量中位數 : 630 vs 624 cells/µL

有病毒學治療失敗史 : 15.2 vs 14.1%

研究觀察時間 48 週 48 週

主要終點 第 24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第 48 週時累計病毒學反轉(Cumulative virological rebound)(confirmed PVL ≥50 copies/mL or premature discontinuations, with last PVL ≥50 copies/mL)

結果

無法立證實驗組不亞於對照組At week 24: 75 vs 74%

At week 48: 77 vs 84%

Interim data at week 24:病毒學反轉 : 14 vs 8 cases

(1.8% vs 2.1%)

- 再抑制 : 10/14 vs 5/8

病毒學治療失敗

At week 24: 20 vs 24%

At week 48: 16 vs 12%0.5 vs 0.8%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兩組均無發現 目前無資料

100-1.indd 27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21: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8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不良反應

腹瀉 : 21 vs 26%

上呼吸道感染 : 16 vs 14%

疲倦 : 14 vs 18%

噁心 : 13 vs 10%

皮疹 : 12 vs 8%

第 3-4級不良反應 : 4.5 vs 4.5%

嚴重不良反應 : 2.6 vs 3.2%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1 vs 4% 1.4 vs 1.1%

backbone,加上一種 nNRTI、PI 或是

INSTI 作為 base 組成的處方,成功地

達成有效降低病患病毒量、並延長病患

平均餘命的目標。然而目前並無處方可

以根治愛滋病毒感染,病患一旦感染愛

滋病毒,就必須終生服用抗愛滋病毒藥

物。長時間服用 NRTI 對人體造成的

粒線體、腎臟、骨骼、心血管毒性為近

年醫學界重視的議題,因此近年來部分

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研究傾向規避 NRTI

,只使用其他兩種抗愛滋病毒藥物組成

的 2-drug regimens(2DR)發展,目

標是希望在治療穩定轉換為 2DR 後仍

能保有足夠的抑制病毒效果,且在治療

過程中不易產生抗藥性。隨著新一代的

INSTI 提供了更穩定的藥物動力學、

更高的 genetic barrier,包含 DTG 和

cabotegravir(CAB)兩種 INSTI 的

2DR 再次引起學界討論。

2015 年的 LATTE study 的結果

替 2DR 奠下基礎。這個第二期研究一

共收錄了 244 位愛滋病毒感染病患,

讓他們接受 24 週 2 NRTI/CAB,或

是 2 NRTI/EFV(600 mg)的口服

前驅治療(oral induction therapy)

,其中 2 NRTI/CAB 的受試者還依不

同的 CAB 劑量進行分組(10 mg, 30

mg and 60 mg),針對在 24 週成功

達到病毒抑制的病患,轉換到僅含兩種

ART 的 CAB/RPV(25 mg)處方或

是延續原本 2 NRTI/EFV 的維持治療

(maintenance therapy),觀察這群

病患於第 48週及 96週的病毒抑制情況

。於第 96 週時,轉換成 CAB/RPV 的

組別被觀察到有著不亞於傳統2 NRTI/

EFV 的病毒抑制能力(68% vs 75%

vs 84% vs 63%),其中 CAB=30

mg 以及 CAB=60 mg 的組別,達到病

100-1.indd 28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22: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29

毒有效抑制的比例甚至比沿用 2NRTI/

EFV 的組別高。因服藥期間產生的不

良反應而退出試驗的病患,CAB/RFV

組均比 2NRTI/EFV 組少(2% vs 2%

vs 7% vs 15%)[57]。(Table. 8)

以 LATTE study 的研究結果為基石,

SWORD-1 以及 SWORD-2 study 更

進一步地想要證明,以任何抗病毒處方

達到有效病毒控制的愛滋病毒感染病患

,是否能以 2 種抗愛滋病毒藥物繼續維

持有效控制體內病毒量。本研究一共納

入了 1,028 名成年病患,在納入受試之

前已規則服用 6 個月以上的抗愛滋病

毒藥物組合治療(2 NRTI/nNRTI or

PI or INSTI),並達到有效病毒控制

,先前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期間並無發

現抗藥性病毒株(包含可能對 INSTI

產生抗藥的 R263K 突變),此外,

SWORD study 並無納入慢性 B 型肝

炎以及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患。

將受試者採 1:1 隨機分配接受 DTG/

RPV(50/25 mg)以及沿用原本的抗

愛滋病毒藥物處方兩組,觀察在服藥後

48 週的病毒量變化。48 週後,95%(

n=486/516)換成 DTG/RPV 的受試者

以及 95%(n=485/512)沿用原本抗愛

滋病毒藥物處方的受試者成功將體內的

病毒量抑制到小於 50 copies/ml,顯示

DTG/RPV 的雙成份處方有著不劣於傳

統三成份的療效。(Table 8)

在轉換成 DTG/RPV 的受試者中

,有一位 41 歲女性病患於 36 週時發

生 viral load rebound(HIV RNA =

1,059,771 copies/ml),且病毒出現

與 nNRTI 抗藥相關的 K101K/E 突變

,經病史詢問發現此病患於 36 週前

的服藥順從性不佳,評估後認為 RPV

於 K101K/E 突變可以繼續使用(fold

change RPV = 1.2),此病患於 45

週時成功達到病毒量的有效控制。

這研究顯示 77%(n=395/513)

轉換成 DTG/RPV 的受試者於 48 週內

被觀察到至少有一種藥物副作用,最常

見的不適為鼻咽炎以及頭痛。發生率差

異最大的副作用為神經精神相關的不

適,包括失眠、憂鬱、焦慮等,換成

DTG/RPV 的組別(12%, n=61/513

)比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組別(6%,

n=32/511)多。相比於沿用原本處方的

受試者的 71%(n=364/511)較高。因

為藥物副作用而退出試驗的比例,轉換

成 DTG/RPV 的組別(3%, n=17/513

)也比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組別(

<1%, n=3/511)多。

100-1.indd 29 2017/9/30 下午 12:50:43

Page 23: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0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Table 8.臨床試驗名稱/ 編號 LATTE57 SWORD -1 & SWORD -258

研究設計 Randomized, multicenter, active-controlled, dose-ranging study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non-inferiority study

收案標準

N=244大於 18歲之感染者

未曾接受抗愛滋病毒藥物治療

起始病毒量 >1,000 copies/ml

起始 CD4數目 >200 cells/μL

無抗藥性相關突變

N=1028大於 18歲之感染者

正在服用此生第一種或第二種抗愛滋病毒處方

於收案篩檢六個月前病毒量 <50 copies/ml

於收案前六個月間無發生超過一次病毒量介於 50至 200 copies/ml

先前的抗愛滋病毒處方組合為 2 NRTI 加上 nNRTI、PI、INSTI其一

無主要抗藥性相關突變(含 INSTI-associated substitution R263K)

收案對象不包含需治療之 B型肝炎及C型肝炎共病者

實驗組 / 對照組

引導期(Induction): 24 週2 NRTI/CAB(10 mg)(N=60)

2 NRTI/CAB(30 mg)(N=60)

2 NRTI/CAB(60 mg)(N=60)

2 NRTI/EFV(600 mg)(N=62)

維持期(Maintenance): 72 週RPV/CAB(10 mg)(N=52)

RPV/CAB(30 mg)(N=53)

RPV/CAB(60 mg)(N=55)

RPV/EFV(N=62)

DTG/RPV(N=516)vs continued ART(N=511)

收案對象基本資料

年齡中位數 : 32 vs 32.5 vs 36 vs 32.5 years

男性 : 57 vs 58 vs 57 vs 61%

白種人 : 37 vs 39 vs 36 vs 39%

起始病毒量 >100,000 copies/ml: 8 vs 7 vs 12 vs 8%

CD4數量中位數 : 415 vs 404 vs 420 vs 417 cells/μL

年齡中位數 : 43 vs 43 years

男性 : 77 vs 79%

白種人 : 82 vs 78%

無症狀感染者 : 78 vs 75%

CD4數量中位數 : 611 vs 638 cells/μL

100-1.indd 30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4: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1

研究觀察時間 96 週 48 週

主要終點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第 48 週時愛滋病毒量 <50 copies/ml

結果 RPV/CAB 與 2NRTI/EFV 抗病毒效力類似 DTG/RPV 不亞於 continued ART group

病毒學治療失敗 1 vs 1 vs 1 vs 4 cases <1 vs 1%

治療期間發生抗藥性相關基因突變

四組均無發現

K101/E on genotype(fold change RPV, – 1.2); phenotype: sensitive to RPVFound in a 41-year-old woman in DTG/RPV group

不良反應

頭暈 : 12 vs 12 vs 5 vs 29%

上呼吸道感染 : 18 vs 28 vs 26 vs 19%

腹瀉 : 23 vs 23 vs 25 vs 19%

異夢 : 2 vs 8 vs 10 vs 24%

失眠 : 8 vs 12 vs 18 vs 24%

鼻咽炎 : 10 vs 10%

頭痛 : 8 vs 5%

因不良反應停藥比率 2 vs 2 vs 7 vs 15% 3 vs <1 %

與沿用舊有使用中抗愛滋病毒藥物

組別比較,轉換成 DTG/RPV 的受試

者並沒有觀察到膽固醇、發炎及心血管

生化指標的相關變化,骨質代謝活性的

指標則有觀察到相比於轉換前接受的處

方有顯著下降 [58]。

根據 SWORD study 的研究結果

,對於已達到病毒量穩定控制的病患,

DTG/RPV 的單錠處方或許可以成為未

來處方轉換的選擇,以避免 NRTI 在體

內產生的累積毒性,然而,RPV 帶來

的副作用或許會影響到病患的服藥順從

性,是否有其他的 2DR 能達到一樣甚

至更好的病毒抑制能力,以及更少的副

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 結 語 ]

單劑藥錠的蓬勃發展已經為愛滋病

毒感染的治療帶來劃時代的改變,未來

使用藥物越來越方便,副作用越來越小

,初次治療的病毒控制成功率越來越高

。儘管如此病毒治療,以目前來看依然

是終身的治療,因此加強藥物遵囑性與

諮商支持依然是成功治療慢性病的不二

法門。

100-1.indd 31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5: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2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附錄一:STR 比較表(已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者)

DrugsnNRTI-based INSTI-based

Atripla®亞翠佩

Complera®康普萊

Triumeq®三恩美

Genvoya®捷扶康 BIC/FTC/TAF

Backbone FTC 200 mg TDF 300 mg

FTC 200 mg TDF 300 mg

ABC 600 mg 3TC 300 mg

FTC 200 mg TAF 10 mg

FTC 200 mg TAF 25 mg

Base EFV 600 mg RPV 25 mg DTG 50 mg EVG 150 mg COBI 150 mg BIC 50 mg

外觀與尺寸大小

20 x 10.4(mm) 19.5 x 9.5(mm) 22 x 11(mm) 19 x 8.5(mm)

服用方式空腹

(建議睡前)

隨餐不可與任何制酸劑併用

空腹或隨餐皆可 不可與多價陽離子藥物同時服用

隨餐 (吸收較好)

空腹或隨餐皆可

常見副作用*

骨質疏鬆、腎功能受 損、Fanconi 症候群、皮疹、高血脂、頭痛、頭暈、疲倦、失眠、異常作夢、憂鬱

骨質疏鬆、腎功能受 損、Fanconi 症候 群、 頭 痛、 憂鬱、失眠、皮疹、肝毒性

過敏、心血管疾病風 險、 失 眠、 頭痛、憂鬱

噁心、腹瀉、頭痛、憂鬱、骨質疏鬆、腎功能受損、Fanconi 症 候群

頭痛、噁心、腹瀉

價格(NTD/ 錠) $430 $451 $466 $466 未定

FDA 核准時間 2006 2011 2014 2015 未定

台灣食藥署核准時間 2010 2015 2015 2017 未定

*副作用方面,BIC/FTC/TAF 列舉出臨床試驗常見的副作用,其餘四種藥物的副作用參考 DHH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

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附錄二:HIV 抗病毒藥物交互作用查詢連結

常用網站 網址連結

HIV InSite(UCSF)Database of Antiretroviral Drug Interactions

http://hivinsite.ucsf.edu/InSite?page=ar-00-02

HIV Drug Interaction(University of Liverpool) http://www.hiv-druginteractions.org

Online DHHS guidelineDrug interaction section

https://aidsinfo.nih.gov/guidel ines/html/1/adult-and-adolescent-arv-guidelines/367/overview

100-1.indd 32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6: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3

< 參考文獻 >

1. Julg B, Bogner JR. Atripla-HIV therapy in one pill. 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2008;4(3): 573-7.

2. Frampton JE, Croom KF. 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riple combination tablet. Drugs 2006;66(11):1501-12; discussion 13-4.

3. Gallant JE, DeJesus E, Arribas JR, et al. Tenofovir DF, emtricitabine, and efavirenz vs.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efavirenz for HIV.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354(3):251-60.

4. Arribas JR, Pozniak AL, Gallant JE, et al.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emtricitabine, and efavirenz compared with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efavirenz in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144-week analysi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08;47(1):74-8.

5. DeJesus E, Ruane P, McDonald C, et al. Effects of Switching From Fixed Dose Zidovudine/Lamivudine (CBV) to Fixed Dose Tenofovir DF/Emtricitabine (TVD): Maintenance of Virologic Suppression and Other Benefits. 15th Annual Canadian Conference on HIV/AIDS Research; Quebec City, Canada.

6. De je sus E , Young B, Mora l e s -Ramirez JO, et al. Simplification o f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t o a single-tablet regimen consisting of efavirenz,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versus unmodifi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virologically suppressed HIV-1-infected patient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09;51(2):163-74.

7.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U s e o f Ant i re t rovira 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h t t p : / / www . a i d s i n f o . n i h . g o v /ContentFiles/Adul-tandAdolescentGL.pdf (accessed September 4 2017).

8. Deeks ED, Perry CM. 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 t e s i ng l e - t ab l e t r eg imen (Atripla(R)): 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HIV infection. Drugs 2010;70(17):2315-38.

9. Nkhoma ET, Rosenblatt L, Myers J, Villasis-Keever A, Coumbis J. Real-World Assessment of Renal and Bone Safety among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Exposed to Tenofovir Disoproxi l Fumarate-Conta in ing Single-Tablet Regimens. PLoS ONE 2016;11(12).

10. Scourfield A, Zheng J, Chinthapalli S, et al. Discontinuation of Atripla as f i r s t - l ine the rapy in HIV-1 infected individuals. AIDS (London, England) 2012;26(11):1399-401.

11. Mollan KR, Smurzynski M, Eron JJ , e t a l . Associa t ion between Efavirenz as Initial Therapy for HIV-1 Infection and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al Ideation, Attempted, or Completed Suicid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161(1):1-10.

12. Arenas-Pinto A, Grund B, Sharma S,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al behaviour with use of efavirenz: resu l t s f rom the START tr ia l . AIDS2016 18-22 July 2016; Durban, South Africa.

13. Group ES. Efficacy of 400 mg efavirenz versus standard 600 mg dose in HIV-infected, antiretroviral-n a i v e a d u l t s ( ENCORE1) :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

100-1.indd 33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7: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4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 2014;383(9927):1474-82.

14. Carey D, Puls R, Amin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favirenz 400 mg daily versus 600 mg daily: 96-week data from th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ENCORE1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15(7):793-802.

15. Molina JM, Cahn P, Grinsztejn B, et al. Rilpivirine versus efavirenz with tenofovir and emtricitabine in treatment-naive adults infected with HIV-1 (ECHO): a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active-controlled tri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1;378(9787):238-46.

16. Cohen CJ, Andrade-Villanueva J, Clotet B, et al. Rilpivirine versus efavirenz with two background nucleoside or nucleo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in treatment-naive adults infected with HIV-1 (THRIVE): a phase 3,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1;378(9787):229-37.

17. Cohen C, Wohl D, Arribas JR, e t a l . We e k 48 r e s u l t s f r om a randomized c l in ica l t r i a l of rilpivirine/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vs. 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treatment-naive HIV-1-infected adults. AIDS (London, England) 2014;28(7):989-97.

18. Porter DP, Kulkarni R, Fralich T, Miller MD, White KL. 96-week resistance analyses of the STaR study: ri lpivirine/emtricitabine/tenofovir DF versus efavirenz/emt r i c i t ab ine / t eno fov i r DF in antiretroviral-naive, HIV-1-infected

subjects. HIV clinical trials 2015; 16(1):30-8.

19. Rimsky L, Van Eygen V, Hoogstoel A , e t a l . 96-Week r e s i s t a n c e analyses of rilpivirine in treatment-naive, HIV-1-infected adults from the ECHO and THRIVE Phase III trials. Antiviral therapy 2013;18(8): 967-77.

20. Mills A, Cohen C, DeJesus E, et al. Switching from 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 u m a r a t e ( E F V / F T C / T D F ) single tablet regimen (STR) to emtricitabine/rilpivir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TC/RPV/TD F ) S TR i n v i r o l o g i c a l l y suppressed, HIV-1 infected subjects. 51s t I n t e r s c i e n c e Con f e r e n c e on An t im i c r ob i a l Agen t s and Chemotherapy (ICAAC); Chicago, Illinois, USA.

21. Palella FJ, Jr., Fisher M, Tebas P, et al. Simplification to rilpivirine/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rom ritonavir-boosted protease inhibitor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HIV-1 RNA-suppressed participants. AIDS (London, England) 2014; 28(3):335-44.

22. Rathbun RC, Lockhart SM, Miller MM, Liedtke MD. Dolutegravir, a second-generation integr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2014;48(3):395-403.

23. Walmsley SL, Antela A, Clumeck N, et al. Dolutegravir plus abacavir-lamivud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369(19): 1807-18.

100-1.indd 34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8: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5

24. Clotet B, Feinberg J, van Lunzen J, et al. Once-daily dolutegravir versus darunavir plus ritonavir in antiretroviral-naive adults with HIV-1 infection (FLAMINGO): 48 week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b study.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4;383(9936): 2222-31.

25. Raffi F, Jaeger H, Quiros-Roldan E, et al. Once-daily dolutegravir versus twice-daily raltegravir in antiretroviral-naive adults with HIV-1 infection (SPRING-2 study): 96 week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11):927-35.

26. S u n HY , Hung CC , L i n PH , e t a l .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b a c a v i r hypersensitiv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LA-B*5701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aiwan.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7;60(3):599-604.

27. Sabin CA, Worm SW, Weber R, et al. Use of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D:A:D study: a multi-cohort collaboration.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08;371(9622): 1417-26.

28. Worm SW, Sabin C, Weber R, et al.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exposed to specific individual antiretroviral drugs from the 3 major drug classes: the data collection on adverse events of anti-HIV drugs (D:A:D) study.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201(3):318-30.

29. Ding X, Andraca-Carrera E, Cooper C, et al. No association of abacavir

use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ndings of an FDA meta-analysis. J o u r n a l o f a c q u i r e d immun 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2; 61(4):441-7.

30. Ribaudo HJ, Benson CA, Zheng Y, et al. No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initial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containing abacavir: short and long-term results from ACTG A5001/ALLRT.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1;52(7):929-40.

31. de Boer MG, van den Berk GE, van Holten N, et al. Intolerance of dolutegravir-containing 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regimens in real-life clinical practice. AIDS (London , England) 2016;30(18) : 2831-4.

32. Penafiel J, de Lazzari E, Padilla M, et al. Tolerability of integrase inhibitors in a real-life setting. The Jou r n a l o f an t im i c r ob i a l chemotherapy 2017; 2(6):1752-9.

33. Postel N, Mueller M, Wyen C, et al. The DOL-ART cohort: providing evidence from real-world data use of dolutegravir-based regimens in routine clinical care in Germany. Glasgow; 2016. p. 133.

34. Bracchi M, Boffito M, Nelson M, et al. Multicentre open-label, pilot study of switching from efavirenz to dolutegravir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oxicity - interim analysis results. Glasgow; 2016; 2016. p. 18.

35. Hoffmann C, Welz T, Sabranski M, et al. Higher rates of neuropsychiatric adverse events leading to dolutegravir

100-1.indd 35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29: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6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discontinuation in women and older patients. HIV medicine 2017;18(1): 56-63.

36. Cada DJ, Levien TL, Baker DE. Dolutegravir. Hospital pharmacy 2014;49(2):184-95.

37. Ruane PJ, DeJesus E, Berger D, 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as 10-day monotherapy in HIV-1-positive adult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3; 63(4):449-55.

38. Ray AS, Fordyce MW, Hitchcock MJ. Tenofovir alafenamide: A novel prodrug of tenofo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viral Res 2016;125:63-70.

39. Sax PE, Zolopa A, Brar I, e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v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single tablet regimens for initial HIV-1 therapy: a randomized phase 2 study.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4;67(1):52-8.

40. Sax PE, Wohl D, Yin MT, e t al.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tenofovi r d isoproxi l fumara te , coformulated with elvitegravir , cobicistat, and emtricitabine,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two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s.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5;385(9987): 2606-15.

41. Mills A, Arribas JR, Andrade-Villanueva J, et al. Switching from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o 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antiretroviral regimens for virologically suppressed adults with HIV-1 infect ion: a randomised , ac t ive-con t ro l led ,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3, non-inferiority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16(1):43-52.

42. Pozniak A, Arr ibas JR, Gathe J, et al. Switching to Tenofovir Alafenamide, Coformulated With E l v i t e g r a v i r , Cob i c i s t a t , a nd Emtrici tabine,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Renal Impairment: 48-Week Results From a Single-Arm,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3 Study.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6; 71(5):530-7.

43. von Hent ig N. Clinical use of cobicistat as a pharmacoenhance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rapy. HIV/AIDS (Auckland, NZ) 2016;8:1-16.

44. Lepist EI, Phan TK, Roy A, et al. Cobicistat boosts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transport substrates, including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and GS-7340,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2; 56(10):5409-13.

45. Generic viread availability. 2016. https://www.drugs.com/availability/gener ic -v i read .h tml . (accessed September 25 2016).

46. Fettiplace A, Stainsby C, Winston A, et al.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Patients Receiving Dolutegravir. J o u r n a l o f a c q u i r e d immun 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7; 74(4):423-31.

47. Sax PE, DeJesus E, Crofoot G, et al. Bictegravir versus dolutegravir, each with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2 trial. The Lancet HIV 2017;4(4):e154-e60.

100-1.indd 36 2017/9/30 下午 12:50:44

Page 30: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7

48. Tsiang M, Jones GS, Goldsmith J, 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of Bictegravir (GS-9883), a Novel Potent HIV-1 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 w i t h an Imp roved Res i s t a nc e Profile.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6;60(12):7086-97.

49. Gallant JE, Thompson M, DeJesus E, 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Bictegravir as 10-Day Monotherapy in HIV-1-Infected Adult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7;75(1):61-6.

50. Gallant J, Lazzarin A, Mills A, et al. Bictegravir,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d o l u t e g r a v i r , a b a c a v i r , a n d lamivudine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GS-US-380-1489): a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hase 3, randomis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7.

51. Sax PE, Pozniak A, Montes ML, et al. Coformulated bictegravir, em t r i c i t a b i n e , a n d t e n o f o v i r alafenamide versus dolutegravir with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HIV-1 infection (GS-US-380-1490): a r a n d om i s e d , d o u b l e - b l i n d , multicentre, phase 3,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London, England) 2017.

52. Gallant JE, Koenig E, Andrade-Villanueva J, et al. Cobicistat versus ritonavir as a pharmacoenhancer of atazanavir plus 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treatment-naive HIV type 1-infected pat ients : week 48 resul ts .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208(1):32-9.53. Gallant JE, Koenig E, Andrade-

Villanueva JF, et al. Brief Report: Cobicistat Compared With Ritonavir a s a P h a r m a c o e n h a n c e r f o r Atazanavir in Combination With 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Week 144 Results. 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1999) 2015;69(3):338-40.

54. Tashima K, Crofoot G, Tomaka FL, et al. Cobicistat-boosted darunavir in HIV-1-infected adults: week 48 results of a Phase IIIb, open-label single-arm trial. AIDS Research and Therapy 2014;11.

55. Mills A, Ortiz R, Gordon Crofoot J, et al. 48 Week Study of the F i r s t P I -ba sed S ing l e Tab l e t -Regimen (STR) Darunavir/Cobicistat/Emtricitabine/ Tenofovir Alafenamide (D/C/F/TAF) vs. Darunavir (DRV) boosted by Cobicistat (COBI) and 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VD) in HIV-Infected Treatment-Na 苷ve Adults ICAAC September 5-9, 2014; Washington, DC.

56. Molina J-M, Gallant J, Orkin 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witching from boosted-protease inhibitor plus emtricitabine/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regimens to the single-tablet regimen of darunavir/cobicistat/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D/C/F /TAF) in v i ro log ica l ly -suppressed, HIV-1-infected adults th rough 24 weeks : EMERALD study. 9th IAS Conference on HIV Science (IAS 2017) Paris, France.

57. Margolis DA, Brinson CC, Smith GHR, et al . Cabotegravir plus r i l p i v i r i n e , once a day , a f t e r

100-1.indd 37 2017/9/30 下午 12:50:45

Page 31: 臺灣現有單藥錠(Single-Tablet Regimens)抗愛滋病毒藥物組合 … · EFV造成的頭暈、頭痛等神經學症狀 ;而長期TDF暴露對腎功能及骨質密 度的不良影響、EFV相關的脂肪異常

38 100 期.http://www.aids-care.org.tw

< 愛滋病毒感染的治療邁向 STR 年代之相關問題 (上 )>

induction with cabotegravir plus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in antiretroviral-naive a d u l t s w i t h H IV -1 i n f e c t i o n (LATTE): a randomised, phase 2b, dose-ranging trial. The Lancet Infect ious Diseases 2015;15(10): 1145-55.

58. Llibre JM, Hung C-C, Brinson

C, et al . Eff icacy, safety , and tolerability of dolutegravir plus ri lpivir in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virologic suppression in HIV-1–infected adults: the phase III, randomized, open-label, active-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SWORD-1 and SWORD-2 studies.

100-1.indd 38 2017/9/30 下午 12:50:45